《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第一课时教案 (1)

《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第一课时教案 (1)
《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第一课时教案 (1)

5.4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1)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的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以及二次函数的有关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应用、拓展,又是对前面所学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图象与性质的一次升华,还是今后学习的基础,在教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学设计:

本课一开始先让学生回忆用描点法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然后根据表中的各对对应值,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相应的各点,用光滑的曲线连接,画出图象.通过画出图象,让学生分析、归纳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掌握二次函数的图象的作法及其性质,会根据图象用数学语言表达图象的性

质.

2.能分清当a>0,a<0时图象之间有什么共同点与不同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二次函数图象与性质的发现,提高分析、归纳等能力,体验数学中的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养成全面看问题,分类讨论的学习习惯,通过直观多媒体演示和学生动手作图、分析,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学习重难点:

重点:能在直角坐标系中,正确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并能说出二次函数的图象的性质. 难点:作二次函数图象时要选取适当的点,选取适当数目的点.

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PPT 课件

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

一次函数:y =kx +b (k ≠0) 图象:直线

反比例函数: (k ≠0)图象:双曲线 问:1.如何画出函数图象呢?

2.如何得到相应的性质呢?

【设计意图】:

通过对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图象的回顾,一方面巩固学生的旧知,另一方面对本节课的学习起到类比作用.

合作探究一: 二次函数y=ax 2

(a>0)的图象

请同学们用描点法按下列要求画图: k y x

请A组同学同桌合作画函数y=x2的图象;

请B组同学同桌合作画函数y= 1/2x2的图象

归纳: 二次函数y=ax2 (a>0)的性质

合作探究二: 二次函数y=ax2 (a<0)的图象

请同学们用描点法按下列要求画图:

请A组的同学同桌合作在和抛物线y=x2同一坐标系中画函数y=-x2的图象,并观察;

请B组同学同桌合作在和抛物线y=-1/2 x2同一坐标系中画函数y=-1/2 x2的图象,并观察.

归纳: 二次函数y=ax2 (a<0)的性质

【设计意图】:

在探索性质时,利用课件展示给学生图形,在验证学生图形画的准确的前提下,给出学生一定的提示,从那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并先让学生自己探索,然后再与同学交流,这样即锻炼了学生的自学与归纳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当堂检测:

1.对于函数y=2x2,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当x取任何实数时,y的值总是正的 B.x的值增大,y的值也随着增大

C.x的值增大,y的值随着减小 D.图像关于y轴对称

2.分别说出抛物线y=4x2与y=-5x2的开口方向,对称轴与顶点坐标.

3.如何根据函数的图象,

(1)根据图象,求当y=2时,对应的x的值(精确到0.1);

(2)利用图象,求的√3值(精确到0.1).

4.已知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如图,x1

5.观察上面画的图象回答:

(1)在对称轴右边,y随x的增大而______

(2)在对称轴左边y随x的增大而______

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和性质

作业:

课本 P.33第1,2题

板书设计:

5.4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1) 知识回顾:

合作探究一:二次函数y=ax2(a>0)的图象

归纳:二次函数y=ax2(a>0)的性质

合作探究二:二次函数y=ax2(a<0)的图象

归纳:二次函数y=ax2(a<0)的性质

7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

7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课文极其生动地介绍了金蝉脱壳的全过程,展示了那奇特动人的情景,启发人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全文结构清晰,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第一、二自然段,主要写叔叔们的话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决心要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 第二部分是三至六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主要写金蝉脱壳的过程奇特动人。整个过程分脱壳前、脱壳中、脱壳后三步。 第三部分是第七自然段,主要写蝉儿趴在树上,准备新的歌唱生涯。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能结合课文理解生字新词。 2.通过有感情地品读,引导学生认识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以及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志向。 3.通过对重点段的品读感知,掌握金蝉脱壳的过程和特点。 4.理清表达顺序,感知课文的表达方法,能准确地背诵4、5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脱壳的过程,感受自然的神奇及作者的表达方法。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的教学更需要有务实的精神,这一课时要解

决最基本的“语文”,书需要正确流利地读,文本内容需要整体地把握与理解,字需要留给大量的时间让其工整地写。想在40分钟内完成这些基本任务,自己的每个教学环节必须干净、利索、有效。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对重点段学习,引导学生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认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志向。 2.在学生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加强默读训练,边读边思,边读边想象。 3.学会在领悟课文内容,了解表达方法、理清表达顺序、掌握关键词句的基础上,练习背诵,熟读成颂。 4.学习作者观察细致的好习惯,描述细致的表达方式,培养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让学生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成语,(一齐读)——金蝉脱壳。 二、对比辨别蝉虫蝉儿。

22.我们奇妙的世界第一课时优秀教案

22.我们奇妙的世界第一课时教案 2020.3.22 教学目标: 1.认识雕、呈等11个生字,学写乘、幻等13个生字。 2.能读准字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世界的奇妙。 3.了解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世界的奇妙。 4.初步学习整合信息,学习怎样介绍奇妙的世界。 教学重点: 理解、感悟世界的奇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世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感悟世界的奇妙,学习把事物写具体。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雕、呈等11个生字,学写乘、幻等13个生字。 2.能读准字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世界的奇妙。 3.了解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世界的奇妙,天空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宝藏。 教学重点: 1.识记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世界的奇妙,天空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宝藏。

教学过程: 一、图片激趣,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地球,蔚蓝的天空、各种形状的云彩,日出日落,四季的森林等图片,观看图片后,你看到了一个的世界? 2.是啊,世界是多彩的,神奇的,今天我们就从英国的彼得.西摩的作品中感受世界的有趣。板题。 3.你觉得课题中哪个词最重要?(奇妙)它就是题眼。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1.请同学们快快打开书86页,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大家读得很认真,词语也来祝贺你们了(投影出示词语),会读吗? 3.出示带音节的词语。(自由读,分行读,齐读。) 4.去掉音节,还有信心读好吗?请各位同学当小考官,同桌两人你读给他听,他读给你听,如果同桌读得好,请你夸夸他,如果同桌读不好,请你教教他。开始吧! 5.小考官们,现在我也要考考你们,刚才读的时候你觉得那些词比较难读,可以提醒一下大家吗?指名读,领读。 (1)适时理解“雕饰”,(雕刻,装饰)拆分法是理解词语的方法之一。 (2)振翅: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只要大家努力学习,也会像小鸟一样振翅高飞。 (3)噼噼啪啪:这是怎样的声音?(雨滴、鞭炮)你还知道哪些拟声词? (4)蜡烛:“蜡”最早指蜂蜡。成熟蜂巢用沸水融化、过滤、冷却,就会得到蜂蜡。“虫”字旁指的就是蜂巢。(昔:旧的,成熟的)

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第一课时教案

Unit 1 My classroom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题是新学期开始打扫新更换的教室。教学内容主要是通过学生们谈论、打扫教室的情景来呈现的。教学重点是能够听、说、认读核心句型“What’s in the classroom?”“Let’s go and see!”“—Where is it? —It’s near the window.”“Let’s clean the classroom.”“Let me clean the teacher’s desk.”;能够听、说、认读单词和短语“classroom, window, blackboard, light, picture, door, teacher’s desk, computer, fan, wall, floor”。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句型 ·能够听、说、认读句型“What’s in the classroom?”“Let’s go and see!”“—Where is it? —It’s near the window.”“Let’s clean the classroom.”“Let me clean the teacher’s desk.” ·能够在情景中运用句型“—Where is…? —It’s in/on/under/near the…”询问并回答物品的位置·能够在情景中运用句型“Let’s…”“Let me…”提出行动建议 ·能够按意群朗读“—Where is the green book? —It is under the teacher’s desk.”等四组句子 词汇 ·能够听、说、认读单词和短语“classroom, window, blackboard, light, picture, door, teacher’s desk, computer, fan, wall, floor” ·能够正确使用上述词汇描述教室里的物品及设施 ·能够在有意义的语境中正确书写上述词汇 语音 ·能够掌握a-e的发音规则,即a-e在单词中发长音/e?/ ·能够读出符合a-e发音规则的单词,并能够根据读音拼写出符合a-e发音规则的单词 情感态度?文化意识?学习策略目标: ·学习礼貌言行,能够对请求、道歉等行为做出恰当反应 ·具有讲卫生、爱整洁的意识 ·能够根据a-e的发音规则拼读单词,并能够根据a与a-e的发音规则拼写单词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Part A Let’s talk & Let’s play 第二课时: Part A Let’s learn & Let’s do 第三课时: Part A Let’s spell 第四课时: Part B Let’s talk & Let’s play 第五课时: Part B Let’s learn & Let’s play 第六课时: Part B Read and write & Let’s check & Let’s sing

玲玲的画名师教案

《玲玲的画》名师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字,会写10个字。重点写好“画、报、候、奖”等生字。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会认15个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成语故事。播放动画《塞翁失马》。 说一说你看了之后,明白了什么道理。 2、课件出示玲玲图像: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理的呢?(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2、初步感知课文大意。说说听了课文之后,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自由说,帮助学生提取文本信息,能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看谁填得准。 课文共有()个自然段。这篇课文讲述了()准备参加()的()不小心被弄脏,()重画一张,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画变得更漂亮了。

三、读认生字 1、出示自读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画出生字、词语,多读几遍。 2、小组学习。 (1)组长检查生字读音。 (2)交流识字方法。 (3)接读课文。 3、检查小组学习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词语。 玲玲端详一幅 评奖催促叭 脏乱报纸另外及时 懒虫并且糟糕肯定 ①指名开火车朗读,师生正音。 ②齐读。 ③去掉拼音朗读。 (2)借助图片理解词语。 (3)学习多音字,课件依次出示:参和脏。 四、情景朗读 1、分段朗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 (2)开火车朗读。 (3)小组赛读。 2、课件出示句子读一读,品一品。 (1)玲玲得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 “玲玲,时间不早了,快去睡吧!”爸爸又在催她了。 “好的,我把画笔收拾一下就去睡。”

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一课时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一课时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下面是网为大家带来的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一课时优秀教案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参考。 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一课时优秀教案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要求: 1、了解从金华去双龙洞的路上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制作一张游览示意图。 3、学会本课生字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揭题、释题,读第一段。 1、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老作家、老教育家叶圣陶爷爷的游记——记金华的双龙洞。 2、释题。“记”是什么意思? 3、读第一段。 二、初读课文。 1、激趣。听说,双龙洞的景色非常奇特,我也真想去游览一番,你们想去吗?要想去,事先要对双龙洞有些了解,课文会告诉你。赶快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遇到难读的要多读几遍,遇到生字更要多读几遍。快读吧。 2、自由读课文。 3、检查学习字词和课文的情况。 三、理清顺序。 1、看,这是什么?(出示小红旗小黄帽)谁用的?说起导游这个职业,可真好,天南海北,游山玩水。现在,有一个当导游的机会,你们想不想当?想当的都来当吧,现在,你 们都是导游,就我一个游客。(让一个女生起立)导游小姐,你怎么安排我今天的旅游路线?教你一个方法,可以画一张游览示意图。怎么画?细细读课文,借助课文中地点转换的语

句来画。例如:四人小组合作制作一张。一组板演。导游小姐,你怎么安排我今天的旅游路线?你这个导游当得真好,这个旅游帽作为奖品奖给你。 四、学习第二段。 1、刚才就我一个游客太冷清了,你们还是陪伴我一起来当游客吧。现在让我们从金华出发到双龙洞去,请你注意欣赏沿途景物。(出示相机)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你们也带了吗?下面请同学们当摄影师,把路上的美景拍摄下来,并且配上解说词。(出示一张照片做例子)拍镜头时,要拍一个你最喜欢的景物,配解说词时,要使用文章的句子。要完成这件工作,先要好好地朗读2——3段。 2、学生自由朗读2——3段。 3、讨论。 (1)你拍了什么镜头?为什么拍了这了这个镜头?随学生出示图,补充介绍:映山红花色众多,有紫红、红、桃红、粉红、橙、金黄、雪青、纯白等颜色。 (2)还有谁也拍了这个镜头,你们愿不愿意来一次配解说词的比赛。 (3)猜一猜,油桐开的花是什么颜色的?出示图。 (4)出示实物,新绿。 4、看到大家拍了这么多的镜头,我也憋不住了,我让你们看看我拍的镜头,不过,我有一个问题。(出示问题:溪声为什么会变换调子,溪流与双龙洞有什么关系?)播放录象,看完后讨论。指导朗读。 5、一路上,有山有水,景色美丽,请你能否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些景色。比如,叶圣陶爷爷就用了一个词——明艳,你用什么词? 6、景色美,文章美,我们来把它背下来,请你选择你喜欢的一句话背给同桌听。 六、课堂,作业。这堂课,我们游了路上,又游了洞口和外洞,玩得开心吗?今天回去,把你的见闻告诉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一课时优秀教案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2.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金蝉脱壳

《金蝉脱壳》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金蝉脱壳过程的奇特动人。 2.通过文本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让学生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有趣,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金蝉脱壳》这篇课文,在文中,作者感叹道:“这是多么神奇有趣的事啊!”“这”指的是什么事情? 2.除此以外,文中还有个感叹句,你能找出来吗? 3.出示:“这是多么奇特动人的情景啊!”指名读。 4.从这两个感叹句中找出两个词语来形容金蝉脱壳的过程,就是“神奇有趣、奇特动人”。 二、讲读课文第二段 (一)默读课文3-6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金蝉脱壳的过程的?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 2.交流:(师相机板书) 脱壳前(3) 脱壳中(4) 脱壳后(5) (二)在金蝉脱壳的过程中,你认为哪种情景最“神奇有趣”“奇特动人”?先将有关的语句圈画出来读一读,再与同学们交流阅读感

受。 1.生自读,圈画。 2.交流 (1)交流时,我们可以按照作者的描写顺序来说,请位同学先来说说蝉脱壳前的情景。把你找的语句读一读。 (2)学生朗读并出示:“突然,我发现了一只肥肥的……停在那里不动了。”说说你读后有什么感受? (3)谁再来读一读,请其他同学闭上眼睛,你们看到了什么? (4)我们知道是叔叔们激发作者去看蝉脱壳的好奇心的,如果是你,你会去看吗? (5)那你准备怎么观察呢?(生自由说) (6)那么作者又是怎样观察的呢?自己读读课文。(指名读)(7)原来作者是这样准备观察的。大家能画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词语吗? (8)从这些词语你能看出什么? 3.我们看见作者已经做好准备想看看蝉是怎样脱壳的,你们想去看看吗? (1)自己先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完成填空。 出示:“蝉的()露出来了,接着()钻出来了,而后()出来了,最后是()脱壳而出。” (2)指名回答——齐读。 (3)在这个过程中,你觉得哪里最神奇有趣、奇特动人呢?(保

《玲玲的画》优秀教案1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 玲玲的画(人教部编版) 课题:5 玲玲的画 【教学要求】 1.会认“玲、详”等15个生字,会写“评、奖”等10个字。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着用“得意、伤心、满意”等关键词复述课文内容。 3.读懂爸爸的话,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借助关键词,讲述故事。弄清故事中的道理。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玲、详”等15个生字,会写“评、奖”等10个字。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投影画面,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2)多媒体投影玲玲画的画。(板书课题:5 玲 玲的画) 2.生齐读课题(认识“玲”字),观察画面:自己说说画上 的内容。

3.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写了玲玲的画的 怎么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课件出示3)提出要求: 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读通课文,读准字音,不多字,不少字,不重复;标出自然段序号。 2.我会读生字。(课件出示4)(多媒体展示带拼音的生字) huà fú pínɡ jiǎnɡ hòu bào lìnɡ jí ná bìnɡ 画幅评奖候报另及拿并 (1)读第一行生字:同桌互读。同桌读有困难的地方帮助他 纠正,读得好的地方表扬他并向他学习。 “画”三拼音节,“评、奖、另、并”为后鼻音,“幅”是二声,读“fú”。 代表读,开火车读,齐读。 línɡ xiánɡ cuī bā zānɡ zāo kěn 玲详催叭脏糟肯(课件出示5) (2)指名读第二行生字,纠正以下几个生字的读音。 “催、脏、糟”是平舌音。 “玲、详、脏”是后鼻音;“肯”为前鼻音。 “脏”是个多音字,还有一个读音是“zàng”,组词为心脏。 “啪”要读“pā”,不是“bā”。 (3)检查评价。谁能大胆、响亮地读给大家听?指生读。 大家觉得他读得怎样?评价后再读。 3.识记生字: 运用形声字构字特点识字:“玲、详、幅、评、啪、脏”:如,“玲”中王字旁表意,和“玉”有关,“玲玲”是玉器发出的声音,“令”表示读音。“详、评”言字旁与“语言”有关,“幅”,巾字旁与纺织品有关, “啪”口字旁的字跟嘴巴、语言、声音有

《荷花》第一课时优秀教案

《荷花》第一课时优秀教案 篇一:3荷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3.荷花 篇二:《荷花》第一课时公开课 《荷花》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你看到的荷花。 评:我觉得你们就是最伟大的诗人,把荷花形容得这么美! 2.荷花又称莲花或者芙蓉,它出淤泥而不染,自古以来赞美荷花的诗篇数不胜数。今天我们要和大作家叶圣陶一起走进这片荷花池,一起品味这一池的荷花。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出示词语(带拼音) 指名读,讲解莲蓬:出示莲蓬图,读好轻声 花骨朵儿:这个词是儿化音,谁能读准它。 露出:它还可以读露(水)。 挨挨挤挤:生做动作,一个挨着一个,形容数量很多。翩翩起舞:跳舞很轻快,很美。读美。

3.去拼音,分行读词语,齐读词语 4.指名分段读课文,一边听一边思考每一段分别写了什么? 用四个字的词来概括板书:闻到花香 观察形状 欣赏姿势 想象成荷 回到现实 5.过渡: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品位荷花的美,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 四精读课文 (一)精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从这一段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赶紧”“跑” 3、齐读第一段,读出作者迫不及待想看荷花的心情 (二)精读第二自然段。 篇三:12.《荷花》第一课时教案 12《荷花》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荷花。 2.语言渲染:从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最喜爱的植物之一,描写赞美荷花的诗文数不胜数,我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李白、苏轼等都曾吟咏过荷花。人们称荷花为“花之君子”。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有关荷花的文章,它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文章的题目就叫“荷花”。 3.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请同学们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呈现多幅荷花照片) 二、初读课文,熏陶情感: 1、自读课文。要求: (l)遇到生字多读几遍,除了读准字音之外,还要看清字形。 (2)把句子读通顺。 (3)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查自读情况: (1)出示词语:(课件出示)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pep7 unit1 第一课时(全英)教案

pep7 unit1 第一课时(全英)教案Lesson plan for lesson 1 of pep7 unit1

pep7 unit1 第一课时(全英)教案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英语作为在许多国际组织或者会议上都是必需语言,几乎所有学校 选择英语作为其主要或唯一的外语必修课。英语教学涉及多种专业理论知识,包括语言学、第二语言习得、词汇学、句法学、文体学、语料库理论、认知心理学等内容。本教案根据 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 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 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课题a .let’s read c good to know pronunciation第 1 课 时目标 1、能听说读写短语:on foot , by bike , by bus , by train . 2、能听说认读短语: by plane , by ship , by subway . 3、能用句子: “how do you go to school? how do you go tocanada\…”来替换关键词询问别人的出行方式;并能用句子”i go by …”进行回答。 4、能听懂、会吟唱let’s chant的歌谣重点难点key points: four-skill phrases and the two sentences.difficult points: use the phrases and the sentences in activities准备tools: card tape ss: cards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step1 warm up 1.free talkt:today i go to schooj by bus . usually i go to school by bike. do you go to school by bus ? or

金蝉脱壳课文和案例分析

《金蝉脱壳》教学案例及反思--- 教学案例与反思2009-11-24 10:16:42 阅读79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新《课标》特别强调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指出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真正会学、主动地学。语文学习方法比较多,如识写字的方法,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的方法,理解文题、句子、分段、概括段意、抓住主要内容、归纳主旨中心的方法等等。那么,在面对一篇篇内容丰富、含义深刻的课文时,作为已具备概括段意等基本学习方法的小学高年级学生,教学中该如何引导他们理清层次、把握主旨、揣摩作者写作意图、体会人物内心情感,并逐步习得这些语文素养,为他们进一步持久而深入的阅读打下基础呢?在执教本期组内研讨课《金蝉脱壳》的过程中,我就小学高年级语文如何进行整体阅读教学进行了积极的尝试。 教学案例:f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 生:(齐读)金蝉脱壳 师:初读了课文,我们知道,金蝉脱壳分为了哪三个步骤? 生:脱壳前、脱壳时、脱壳后 师:(板书)谁来说说,你从中都获得了怎样的感受? 生:我觉得这个过程非常奇特动人。 师:(板书:奇特动人)那你觉得哪部分内容最为神奇? 生:我认为“脱壳时”最为神奇。 生:我觉得“脱壳后”蝉儿的表现更让我们瞠目结舌。 生:我也特别喜欢“脱壳后”的情景。 师:那好,我们今天的学习就从你们最感兴趣的部分开始吧。 点评:从整体入手,在把握文章脉络的基础上,提炼出教学点“神奇”,抓住学生的兴奋点,顺学而导,进入到局部进行深入的阅读体悟。教学环环相扣,生成了不少精彩。 教学反思: 语文整体阅读教学,是指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对课文侧重整体感知,整体把握的一种教学理念及行为,这种教学理念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感知,注重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整体上驾驭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内 涵,吸收文章的精髓。 整体阅读教学法能培养学生良好整体意识和大局观念。整体意识、大局观念是21世纪人才素质构成的一个重要方面,良好的大局观念是思维认知结构健康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现代人才观应摒弃那种只顾眼前不顾将来,只抓一点不及其余,只看局部,不管整体的狭隘的局部意识和观念。语文整体阅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整体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和大局观念。 整体阅读教学,符合学生的阅读心理认知规律,发展学生健全的认知结构。整体阅读的语文教学模式,能使学生在纷繁的材料中分清主次,在众多的现象中看出本质,在复杂事件中把握主旨,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发展学生健全的认知结构。现代阅读教学论研究专家刘守正先生指出:“阅读心理发展是一个整体认识的心理发展过程,即浏览语言文字,形成整体,然后揣摩文章的布局谋篇,遣词造句,最后再回到文章整体上,获得发展了的整体印象”。可见学生在阅读时应遵循这种认识规律,结合整篇文章进行整体感知,在整篇文章的背景下对文章中的字、词、句进行理解和把握。 那么,应当怎样来进行小学高段语文整体阅读教学呢?我想借这次执教《金蝉脱壳》的六次跟进、研讨的过程,来谈谈自己对整体阅读的一些粗陋的看法。首先要总览全文,整体感知。学生每拿到一篇文章,总有先睹为快的心理,在阅读教学的开始阶段,就要顺应学生的这种心理,让学生先通读全文,初步把握文章大意。因为先对文章的大致内容有个整体感知,有助于学生能迅速进入状态,融入文章,对文章重点

《玲玲的画》公开课教学设计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玲、详”等8个生字,通过做动作、联系生活等方式理解“端详、啪的一声”等词语的意思,书写“评、奖拿、及、候”5个字。 2.借助图画理清课文顺序,试着用上“得意、伤心、满意”这3个词语,讲讲这个故事。 3.研读关键句,感受人物心情。对玲玲动脑筋想出好办法感到欣赏。 重点、难点 重点: 1.学习生字,掌握生字的书写。 2.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品读重点词语,积累语言,体会玲玲情感的变化以及感悟爸爸最后两句话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建议 1.小组合作探究识字方法。 2.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结合多种朗读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想。 3.学生反复朗读,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绘画的乐趣。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识字导入,认识人物 1.教师导入:学校要举行书画大奖赛了,有一位小姑娘要去参加,她的名字叫“玲玲”。谁来亲切地叫她一声?指导学生读准后鼻音。 2.引导识字:“玲”字是形声字,右边命令的“令”表示读音,左边是个王字旁,表示意思。王字旁表示什么意思呢?这个王字旁,就是用来表示非常珍贵的、美好的东西。“玲玲”用来形容玉器碰击的时候发出的清脆的声音。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和玲玲有关。 一起来读课题。 设计意图:形声字形旁表义,用形声字构字特点学习“玲”的字形,理解“玲”的意思,让学生记忆深刻。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拉近了和故事主人公玲玲的距离。 二、图文对照,整体感知 1.出示三幅图画,教师引导排序:要是把这三幅图当作是课文的插图,应该谁在前谁在后呢?读读课文想一想。 2.学生根据故事顺序给图画排序,并说明理由。 3.学生借助图画,用几句话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优课雷雨第一课时1优秀教案

《雷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掌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正确书写生字词。 教学难点: 概括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入题 1.孩子们今天下雨了吗?雨有很多种,你知道有哪些雨?((学生自由说)2.今天我们将要迎接的就是一场雷雨。齐读课题 小朋友们见过雷雨吗?你见过的雷雨是什么样的呢? 老师提示雷雨一般是在什么季节下的?(夏天午后) 3.有一位小朋友把他观察到的雷雨景象写成了一篇文章。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18课,和这位小朋友一起看看这场雷雨吧!那么现在课堂就还给同学们。有请我们的助教。 4.不认识的生字词做上记号了吗?那么现在课堂就还给同学们。有请我们班的有谁能试读课文? 二、助教见面 大家好!我是这节课的助教,由我带领大家学习,希望同学们能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大家都能有所收获。昨天同学们已经预习的课

文生字词的,现在我们来自由读一遍课文,注意:不多字,不少字,不唱读,不会的字请作上记号,向同桌请教。好,开始。 接下来先有请字音小班闪耀登场。 三、自主学习生字词 字音小班上场 齐:大家好!我们是“xx”小班。通过学习希望大家都能读准生字的字音 1号:。我是1号同学,下面由我来范读词语,请大家认真听,眼睛(到)请看大屏。接下来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这些词语,让我们再一起来读一遍这些词语。下面有请2号同学带领我们继续学习。 2号:我来提醒大家易读错的字音:请同学们看大屏,我来提醒易错的字音:“垂、沉、阵蝉、蜘、蛛”是翘舌音的字,不要读成平舌音了。 你们还有要提醒大家的吗?我们一起来把刚才提醒的字音读一读。同学们读得真认真,我就带领大家学习到这里,下面有请3号同学带领我们学习。 3号:现在请同桌检查读,听听同桌是否读准字音。下面请同桌赛读这些词语,看谁读得又快又准。好,接下来我们来开火车读一读这些去掉伙伴的生字(火车火车哪里开?)大家读得都不错,我们小班就带领大家学习到这里, 4号:现在我们来玩抓“特务”的游戏,游戏规则是:一个小组的小组长到指定的小组找一个同学读,没有读正确的被视为特务,好,游戏开始。

最新金蝉脱壳的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精品)

金蝉脱壳的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 教学准备: 1.课文内容的投影片。 2.蝉的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金蝉脱壳的起因。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金蝉脱壳。齐读课题。 2.设问:听说过“金蝉脱壳”这个成语吗?说说你的理解。 3.讲故事:三十六计“金蝉脱壳”。 二、初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中“金蝉脱壳”主要讲什么? 2.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①出示生字词。②指名逐自然段朗读。 3.默读课文。 第一部分(1-2)写叔叔的话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决心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 第二部分(3-6)写金蝉脱壳的过程奇特动人。 第三部分(7)写蝉儿趴在树上,准备新的歌唱生涯。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1-2自然段。 2.出示:“这是多么神奇的事啊!” 3.哪件事“神奇有趣”? 4.出示:“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杆上,脱掉它身上的旧衣,换上华丽的新装。” ①指名朗读。 ②说说你的理解。

5.齐读第1-2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 1.搜集蝉的资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蝉脱壳》。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 2.交流蝉的资料。 二、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第3-6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脱壳前→脱壳中→脱壳后 2.出示:“在金蝉脱壳的过程中,你认为哪种情景最神奇动人”?先将有关的语句圈画出来读一读,再与同学们交流一下阅读感受。 小组学习。 3.全班交流。 ⑴“突然,我发现了一只肥肥的、通身发着金黄色亮光的蝉虫……停在那里不动了。” 这是金蝉脱壳前的样子与第一段中“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杆上”相比较。 ⑵按背→头→脚→尾的顺序,边读边想象金蝉脱壳的过程,说说阅读的感受。 抓住关键词语“抽搐”、“裂开”、“极淡的绿色”、“深绿色”、“慢慢地活动”、“抖动”、“伸着”、“仰”、“扑”、“抓”、“抽”等来体会。 ⑶金蝉脱壳后又有哪些变化?最让你惊奇的是什么?

《玲玲的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玲玲的画》是一篇读后让人颇受启发的小故事。主人公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重画一张了,玲玲着急地哭了。在爸爸的启发下,玲玲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污渍,还给作品平添了几分家的温馨。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许多客观事物,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和一些现象,还能简单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但是,那仅仅是一些零碎的、不规范的语言。为了使他们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在课堂上必须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创设他们熟悉的生活情景,帮助他们学习、积累、感悟语言。 【教学目标】 1.会认“玲、详”等15个生字,会写“评、奖”等10个字,会写“评奖、时间”等4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试着用上“得意、伤心、满意”等关键词了解课文内容,讲述故事。 3.读懂爸爸说的话,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认识“玲、详”等8个生字,通过做动作、联系生活等方式理解“端详、叭的一声”等词语的意思,书写“评、奖、拿、及、候”5个字。 2、借助关键词,了解课文内容,讲述故事。 难点: 1、朗读时,读正确,读流利,读出人物心情的变化。 2、初读课文,理解爸爸说的富含哲理的话,可以联系上下文,让学生从文中寻找理由。 【教法、学法】 教法:通过多媒体课件教学,全方位刺激学生学习积极性;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创设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巩固知识。配

阅读、范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丰富学生情感,培养学生感受和体验美的能力。 学法:运用小组(同桌)合作交流方法和自主学习、教师引导多种手段自由拼读生字和课文,让学生在听、说、想、读做、写中感悟和体验, 培养学生合作自学能力,使他们主动学习。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生字、生词卡片贴图

《掌声》优秀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掌声》优秀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掌声》优秀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小儿麻痹症、落下了残疾、姿势、骤然、热烈、持久”等词语,会正确书写“愿意、姿势、投向、情况、慢吞吞”等词语,理解意思,并尝试运用。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英子内心忧郁、自卑的情感。 3、通过抓关键词语来品悟课文的1——3 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地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品读关键词语,体会英子的内心世界,感受英子的忧郁和自卑。 教学难点:品读关键词语,体会英子的内心世界,感受英子的忧郁和自卑。 【教学准备】 1、安排学生课前预习,并对学生自学情况进行检测。 2、设计用关键词语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补充完整的课堂

练习题。 3、制作关于课文重点句段等方面的课件。 【课堂预设】 导入: 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句诗。读一读吧! 爱是什么? 爱是给公共汽车上的老奶奶让出自己的座位,爱是给下班的爸爸妈妈送上一杯茶,爱是向遇到困难的小伙伴伸出温暖的双手。这几句诗来自第八单元的“单元导语” ,让我们来看看单元导语吧,看看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什么。(爱)是啊,本组课文会告诉我们怎样去爱别人。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本组的第一篇课文《掌声》。 一、初读课文,反馈预习情况 1、揭题:看老师在黑板上写“掌声” 。一起读。读得轻、快。 这篇课文讲的是同学之间的事情。事虽然小,读起来却让人非常感动。 2、(拿出学习单) 3、反馈 (1)来看第一题,已经完成的打“√” 。 (2)和同桌合作。读对的请给同桌打星星,不会的请你教 教他。

Unit1Hello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Unit1Hello》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本部分主要是见面打招呼、自我介绍及道别用语的会话学习,使学生在不同的情景中听懂、会说Hello。/Hi 。 Goodbye。/Bye-Bye。 I'm 。。。。 教学难点:自我介绍用语I’m…的发音不容易到位,学习起来较难,教师要适时纠正,切不可挫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教具准备: 1、教材相关人物的面具或头饰 2、为Let's play中的击鼓传花游戏准备相应的道具 3、教材相配套的录音带 教学过程: 1.热身 (Warm-up) (1)先给学生播放卡通片,了解所学语言运用的环境。内容为“迪士尼英语”中第一课的片段(Magic English----Hello)学生在他们喜爱的卡通节目中了解、学习打招呼用语Hello。/Hi ,边看卡通边说英语。学习语言的同时,了解语言所用的环境,兴趣与语境同时创设,学习与兴趣同时存在。[本部分内容根据各校情况可自行改变,用图片来代替,或直接进入下一环节。] (2)通过看卡通片告诉学生“卡通”一词的发音是由

英语单词Cartoon一词的发音直接翻译过来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有许多的类似之处,有时我们甚至直接用英语的单词来代表某物如CD, VCD, DVD等等。 (3)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正式接受英语课的学习,教师可在此基础上采取交谈的方式与学生讨论一下英语的作用以及学习英语的意义。不妨请学生说说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已经了解的英语单词或日常用语。利用教科书开始的蝴蝶页Welcome to English 彩图中呈现的我们生活中学生已经会说或较熟悉的词汇如 CD, VCD, DVD, OK! Hi! Yeah! Wow! Bye! E-mail, Cartoon等词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愿望。 2.呈现新课 (Presentation) (1)在学生初步了解打招呼用语后,教师播放本课的歌曲“Hello”的录音,自然引出师生之间的打招呼。 T: Hello, boys and girls。 Ss: Hello。 (2)教师利用这个机会及时向学生介绍自己Hello, I’m …/Hi, I’m … (3)教师还可带上Sarah的头饰介绍Hello! I’m Sarah。/Hi ! I’m Sarah。(教师在示范时,应定要用手势语言辅助学生理解。对于初学者来讲,体态语言和手势语可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因此教师要适时利用手势和动作甚至表情来配合教学。)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金蝉脱壳的起因。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金蝉脱壳。齐读课题。 2.设问:听说过“金蝉脱壳”这个成语吗?说说你的理解。 3.讲故事:三十六计“金蝉脱壳”。 二、初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中“金蝉脱壳”主要讲什么? 2.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①出示生字词。②指名逐自然段朗读。

3.默读课文。 第一部分(1-2)写叔叔的话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决心 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 第二部分(3-6)写金蝉脱壳的过程奇特动人。 第三部分(7)写蝉儿趴在树上,准备新的歌唱生涯。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1-2自然段。 2.出示:“这是多么神奇的事啊!” 齐读。 3.哪件事“神奇有趣”? 4.出示:“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杆上,脱掉它身上的旧衣,换上华丽的新装。” ①指名朗读。 ②说说你的理解。 5.齐读第1-2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 1.搜集蝉的资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7.金蝉脱壳》。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 2.交流蝉的资料。 二、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第3-6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脱壳前(3)→脱壳中(4)→脱壳后(5) 2.出示:“在金蝉脱壳的过程中,你认为哪种情景最神奇动人”?先将有关的'语句圈画出来读一读,再与同学们交流一下阅读感受。 小组学习。 3.全班交流。 ⑴“突然,我发现了一只肥肥的、通身发着金黄色亮光的蝉虫……停在那里不动了。” 这是金蝉脱壳前的样子与第一段中“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杆上”相比较。 ⑵按背→头→脚→尾的顺序,边读边想象金蝉脱壳的过程,说说阅读的感受。 抓住关键词语“抽搐”、“裂开”、“极淡的绿色”、“深绿色”、“慢慢地活动”、“抖动”、“伸着”、“仰”、“扑”、“抓”、“抽”等来体会。 ⑶金蝉脱壳后又有哪些变化?最让你惊奇的是什么? (翅膀“只有一点点”—“很快盖住身子”,颜色“每颤动一次”,就“由浅而深地变化一次”。)指导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三、学习第三部分 1.默读这一部分,想想“我再一次仔细地看着蝉儿”,看到了什么? 2.指导朗读。 3.总结全文: 你看,作者对蝉的观察是多么的细致入微呀。 学习本文,对于我们写作有什么启发?

《玲玲的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_1

《玲玲的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识字8个“玲、详、幅、奖、催、叭、脏、筋”,写字4个“肯、脑、筋、糟、”。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小女孩像: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的名字叫“玲玲”。玲玲不但聪明可爱,而且还会画画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玲玲的画》(板书课题) 2、学生读课题,学习四会字“玲”。学生讲字,看到这个字你还会想到哪些字?换偏旁“邻、岭、零、冷”等)。 3、“玲玲”两个字放在一起,第二个“玲”读轻声。玲玲画的是什么?她的画怎么了?读读课文你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纠正字音。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 2、分段试读、纠正字音。 三、细读课文、随文识字。 1、这么好的一幅画怎么会弄脏?

自由读文第1——4自然段。指名读文。汇报画是怎么弄脏的? 玲玲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 “玲玲,时间不早了,快去睡吧!”爸爸又在催她了。 “好的,我把画笔收拾一下就去睡。” 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叭的一下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哇地哭了起来。 这四个自然段中有六个生字是我们要认的,请同学们读一读它们在文中的词语。 玲玲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 “玲玲,时间不早了,快去睡吧!”爸爸又在催她了。 “好的,我把画笔收拾一下就去睡。” 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叭的一下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哇地哭了起来。 老师把生字请出来你还认识么? (字卡出示)详、幅、催、叭、奖、脏。指名读、开火车读。 学生识四会字“叭”,强调字音。 学了这个字,你能填空吗?(叭)的一声,铅笔尖断了。引导学生理解“叭”是一个表示声音的词语。 叭的一声,()掉到了地上。叭的一声枪响,________________。 学生齐读课文前四个自然段。 2、画被弄脏了,玲玲是怎么处理的?学生读文。 爸爸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儿什么,

《平方差公式》第一课时优秀教案

平方差公式(一)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经历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 2.会推导平方差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运算. (二)能力训练要求 1.在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等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在计算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并能用符号表达,从而体会数学语言的简捷美. ●教学重点 平方差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教学难点 用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判断题目能否使用公式. ●教学方法 探究与讲练相结合. 使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并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用符号证明这个规律,并探索出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点,在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练习中学会应用. ●教具准备 投影片四张 第一张:做一做,记作(§1.7.1 A) 第二张:例1,记作(§1.7.1 B) 第三张:例2,记作(§1.7.1 C) 第四张:练一练,记作(§1.7.1 D) ●教学过程 Ⅰ.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你能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吗? (1)2001×1999;(2)992-1

[生]可以.在(1)中2001×1999=(2000+1)(2000-1)=20002-2000+2000-1×1=20002-12=4000000-1=3999999,在(2)中992-1=(100-1)2-1=(100-1)(100-1)-1=1002-100-100+1-1=10000-200=9800. [师]很好!我们利用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将(1)(2)中的2001,1999,99化成为整千整百的运算,从而使运算很简便.我们不妨观察第(1)题,2001和1999,一个比2000大1,于是可写成2000与1的和,一个比2000小1,于是可写成2000与1的差,所以2001×1999就是2000与1这两个数的和与差的积,即(2000+1)(2000-1);再观察利用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算出来的结果为:20002-12,恰为这两个数2000与1的平方差.即 (2000+1)(2000-1)=20002-12. 那么其他满足这个特点的运算是否也有类似的结果呢? 我们不妨看下面的做一做. Ⅱ.使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归纳发现规律,并用自己的语言和符号表示其规律 [师]出示投影片(§1.7.1 A) 做一做:计算下列各题: (1)(x+2)(x-2); (2)(1+3a)(1-3a); (3)(x+5y)(x-5y); (4)(y+3z)(y-3z). 观察以上算式,你发现什么规律?运算出结果,你又发现什么规律?再举两例验证你的发现? [生]上面四个算式都是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 [生]上面四个算式每个因式都是两项. [生]除上面两个同学说的以外,更重要的是:它们都是两个数的和与差的积.例如:算式(1)是“x”与“2”这两个数的和与差的积;算式(2)是“1”与“3a”这两个数的和与差的积;算式(3)是“x”与“5y”的和与差的积;算式(4)是“y”与“3z”这两个数的和与差的积. [师]我们观察出了算式的结构特点.像这样的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它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