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的验算

除法的验算
除法的验算

课时教学计划

三年级数学上册 除法的验算及答案一课一练 苏教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除法的验算及答案 一、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865÷5= 984÷8=437÷3=4137÷9= 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548÷6=()A.91 B.90......8 C .91 (2) 2.如果商是132,除数是7,余数是1,被除数是( ) A.925 B.924 C.923 3.472是5的() A.95倍少3 B. 94倍多2 C.95倍 D.94倍 三、你能用下面的条件编除法算式吗? 1.用3除,商是最大的两位数,没有余数。 2.用7除,商是最小三位数,还余6。 3.用4除,商是大于115且小于120的三位数,还有余数。 四、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90-60)×□=150 408÷8+□=100 (960-60)÷□=5 □×(54-48)=726 五、应用题。

一批水泥27吨,若租用卡车运,每辆卡车的载重量是5吨,每次运费120元;若租用拖拉机,每辆拖拉机的载重量是2吨,每次运费65元。怎样租车才能使运费最少? 参考答案 一、173;123;145......2;459 (6) 二、C;A;B 三、∵3×99 = 297 ∴除法算式为:297÷3 = 99 ∵ 7×100+6 = 706 ∴除法算式为:706÷7 = 100 (6) ∵ 4×116+1= 465 ∴除法算式为:465÷4 = 116……1(此题答案不唯一,此处只举一例) 四、5;49;160;121 五、分析:因为27÷5=5(辆)……2(吨),所以需用5辆卡车共用运费600元,余2吨正好租用一辆拖拉机,运费65元,合起来一共是665元,这是运费最少的。

数学两位数乘除法计算练习题

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练习 27×41= 43×46= 25×23= 66×57= 47×33= 87×10= 84×13= 15×46= 95×37= 45×86= 98×27= 43×90= 96×54= 84×81= 91×80= 84×41= 91×32= 41×31= 34×40= 42×64= 31×41= 23×99= 56×72= 20×26= 14×78= 58×37= 42×11= 88×17= 86×39 = 61×39= 45×62= 79×78= 54×37= 35×57= 43×98= 81×22= 35×96= 17×69= 72×98= 42×56= 26×12= 96×29= 58×26= 58×42= 60×47= 37×97= 38×26= 59×93= 46×76= 93×35= 92×62= 88×49= 87×38= 84×44= 27×57= 26×76= 83×23= 82×52= 79×19= 36×76= 78×28= 77×57= 76×46= 75×35= 27×41= 43×46= 25×23= 66×57= 47×33= 87×10= 84×13= 15×46= 95×37= 45×86= 98×27= 43×90= 96×54= 84×81= 91×80= 84×41= 76×46= 60×62= 43×10= 82×46= 91×32= 41×31= 34×40= 42×64= 31×41= 23×99= 56×72= 20×26= 14×78= 58×37= 42×11= 88×17= 11×81= 39×54= 43×23= 22×72=

用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 教科书25页例4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比较、沟通等活动中理解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 2、能正确运用乘法对整除与带余数的除法进行验算。 3、培养良好的验算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经历观察、填写、思考等学生活动,感知乘、除法的关系。初步感受可以用乘法来验算除法。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流程: 一、生活引入 1、出示:《寓言故事》每本5元《科普知识》每本7元 2、如果你用100元钱买同样的书,你准备买什么,最多可以买多少本? 3、最多买多少本《科普知识》,不能口算没关系,现在请大家列竖式计算一下。 4、有没有和这个结果不一样的?那怎样检验一下大家算的对不对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除法的验算。 二、探究新知 1、请大家四人小组讨论一下,怎样验算100÷5=20(本) 学生讨论、交流 20×5=100(元) 2、这里的20、5、100在除法算式中分别叫什么?得出:商×除数=被乘数 3、那怎样用乘法验算100÷7=14(本)……2(元)得出:商×除数+余数=被乘数 4、学生试做再上,展示学生做法。

5、小结:验算有余数的除法,把商和除法相乘以后,还要再加上余数。 三、综合练习 1、通过观察比较初步得出验算方法。 出示:108÷6=18 325÷7=46 (3) 18×6=108 46×7+3=325 比较一下,上下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根据第一个式子,直接写出第二个式子的得数。 375÷5=75 156÷8=19 (4) 75×5=() 19×8+4=() 3、小结:通过上面题目的联系,请同学们说说除法验算的方法和验算时要注意的问题。 四、基本练习 1、课本第25页做一做。你们验算了吗?我们要养成自觉验算的良好习惯。 2、课本第26页第3题。 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把它分成题目要求的这两类? 一般学生:算出结果再分类。 好学生:看末尾。如果是0或5能被5整除,没有余数,反之带余数。 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在进行除法验算时应注意什么? 六、随堂作业

三年级数学:除法的验算

三年级数学:除法的验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5~46页上的例6、例7.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计算、验证,使学生明确商和除数相乘等于被除数,理解除法验算的算理,掌握除法验算的方法.2.通过新旧知识的类比,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新知,提高迁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验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利用乘法进行除法验算的道理,掌握方法. 教学难点 有余数方法. 教学过程 一、观察算式,揭示规律 1.列三组题. 42 6=72 8=72 4= 7 6 =8 9 =18 4= 自己任选一组进行解答. 问:通过做题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汇报:商和除数相乘等于被除数. 板书:

2.设疑引出课题: 师:通过同学们的认真观察,我们发现:商和除数相乘,结果等于被除数. 利用这一规律我们可以做什么?(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来验算除法计算得对不对.)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板书课题) 二、计算应用,内化新知 1. 出示例6:4417= 请同桌二人合作,一人计算得数,另一人验算,看是否正确.教师有针对性地展示几个同桌计算的结果. 师问:为什么商和除数的乘积正好等于被除数呢?(小组讨论) 用等分除说明:因为4417=63,是把441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63.每份是63,7份就是637,所以用商乘除数的积等于被除数. 用包含除说明:4417=63是441里面有63个7,63个7就是763正好等于441,所以用商乘除数的积等于被除数.2.教师反馈,小结. 验算时,先在竖式的右边写上验算:,然后把商写在上面,除数写在下面,列出乘法竖式.在今后做题时,凡题里要求验算的,要写出验算的竖式,没有要求验算的,也要用口算或在草稿纸上用笔算进行验算.

除法的验算

《除法的验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25例4,练习六第1~5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经历探索验算方法的过程,体会验算的作用。2.使学生掌握乘法验算除法(含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逐步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3.通过除法验算,沟通乘、除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检验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除法(含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加、减法的验算,大家回忆一下验算加减法的计算结果一般有几种方法,都是什么? 加法验算的方法: ①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看结果是否相同。 ②用和减去一个加数,看得数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 减法的验算方法: ①用所得的差加上减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减数。 ②用被减数减去差,看得数是否等于减数。 小结:加法和减法是一对好朋友,它们之间存在互逆的关系,加法可以验算减法,减法也可以验算加法。 那么乘法和除法之间是否也存在这种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大家共同来探索。(板书课题:除法的验算)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三月,阳光明媚,三月,春风送暖,三月,又是全国“学习雷锋活动月”,我们三、五中队准备对一些表现优异的队员给予奖励,就派聪聪和明明去买笔记本。 ①课件出示25页的主题图。 提问:通过看图你们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小组讨论后汇报。 聪聪和明明每人都拿100元到商店买笔记本。聪聪买的是红笔记本,每本7元,

共买了14本,阿姨找了他2元。明明买的是蓝笔记本,每本5元,共买了20本。 ②把学生发现的数学信息用算式表示出来,该怎么列式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100÷5=20 100÷7=14 (2) ③他们算得对吗?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检验。 你们能帮聪聪和明明解决这个问题吗? 2、探索方法: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有什么好办法,然后自己试着做一做。(1)学生试做过程中,教师巡视,并找几个同学到黑板上演示验算的方法。(2)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可能得出以下几种不同的验算方法: 100÷5=20 验算:①20×5=100 ②5×20=100 引导学生说出验算方法:商乘除数等于被除数。 方法一:商乘除数再加上余数等于被除数。 。方法二:被除数减去余数的差除以商等于除数。 方法三:被除数减去余数的差等于商乘除数的积。 3、归纳出除法的验算方法。 一起总结一下除法验算的方法,师板书: 没有余数除法验算方法:商乘除数是不是等于被除数。 有余数除法验算方法:商乘除数再加上余数是不是等于被除数。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课件出示教材第25页“做一做”。 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54÷8 209÷3 856÷7 订正时强调验算的方法。 2.教材第26页第2题。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独立解答,并进行验算。 3、布置作业:教材第26页第1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三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验算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验算》教案2 教学内容:教材第2例4,练习六第1~2题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经历探索验算方法的过程,体会验算的作用。 2.使学生掌握乘法验算除法(含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逐步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3.通过除法验算,沟通乘、除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检验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除法(含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加、减法的验算,大家回忆一下验算加法的计算结果一般有几种方法,都是什么? 加法验算的方法: ①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看结果是否相同。 ②用和减去一个加数,看得数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 减法的验算方法: ①用所得的差加上减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减数。

②用被减数减去差,看得数是否等于减数。 小结:加法和减法是一对好朋友,它们之间存在互逆的关系,加法可以验算减法,减法也可以验算加法。 那么乘法和除法之间是否也存在这种关系?今天这节我们大家共同来探索。 二、探索新知。 、老师今天身上带了100元钱,准备买价值元的寓言故事书,现在请大家帮老师算算可以买多少本?(100÷=20(本)) 2、现在我如果想用这些钱买7元钱的科普知识书,最多可以买多少本呢?(100÷7=14```2) 3、他们算得对吗?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检验。 4、探索方法: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有什么好办法,然后自己试着做一做。 (1)学生试做过程中,教师巡视,并找几个同学到黑板上演示验算的方法。 (2)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可能得出以下几种不同的验算方法: 00÷=20 验算:①20×=100 ②×20=100 引导学生说出验算方法:商乘除数等于被除数。

除法的验算.doc

除法的验算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乘除法的关系,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验算。 2、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提高计算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明白验算的重要性。教学难点:正确地进行验算。设计意图: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这一知识性目标的达成对本节课来说并不难,本节课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验算的优势,平时能自觉地运用验算方法来检查计算结果,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验算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学生小老师,批作业:78÷3=16()54÷3=17()86÷2=43() 85÷5=17()65÷5=13()70÷5=()90÷5=16()78÷6=13()57÷3=18()63÷3=21()2、反馈,揭题。(1)展示批改作业。(2)你们认为这次作业做得怎么样?为什么会这样?(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除法的验算》方法。二、教学新授。1、刚才你们批作业时是用什么方法来判断这些除法算式的商是对还是错的?举例说明。2、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重点方法。(1)重新算一遍的方法。(2)用“商与除数相乘等于被除数”的方法。(3)尝试用第二种方法判断其它题。(4)经过尝试,用‘商与除数相乘等于被除数’的方法来验算除法确实可行的,只要将商与除数相乘,如果所得的积等于被除数,那么商正确,如果不等于被除数,那么商就错误。3、出示几组算式算一算,你发现每组上下两道题之间有什么关系?验证除法

的验算方法是否正确。84÷3 90÷6 78÷2 60÷428×3 15×6 39×2 15×4 4、小结:通过 这些题的计算,我们能验证除法的验算方法是否正确。除法算式中的 商与除数相乘确实等于被除数。乘除法之间的这种关系也就是验算除 法的最好方法。(板书方法)5、教师示范书写除法验算的规范格式。 例如:7 8 ÷ 3 = 2 6 2 6 验算: 2 6 3 7 8 × 3 6 7 8 1 8 1 8 0三、巩固练习1、把除法算式和验算的乘法算式用线连起来。 84÷6=14 13×778÷2=36 29×391÷7=13 14×687÷3=29 36×22、 计算并验算。98÷7 68÷4 80÷5 99÷93、填 空。()÷4=16 ()÷5=15()÷7= ()÷6=144、把本班四个小组前三天的数学回家作业错误的题 数制成统计表,进行思想教育。(略)问:面对这些错题,你现在能 用什么方法解决了?四、课堂小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本领?可以解 决什么实际问题?题目中有验算要求的,要写出验算竖式,没有验算 要求,怎么办?五、作业:《作业本》 2019-05-18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乘除法的关系,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并能 正确地进行验算。 2、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提高计算能力。教学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除法的验算练习一教学设计

除法的验算练习一 教学目标 1. 学习目标: 巩固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口算和笔算。 2. 能力目标: 运用除法的验算知识解决问题。 3. 情感目标: 认识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掌握整十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及其验算;学会找到场景图中的隐含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练习一 1 (1)多媒体出示习题,指名口算。 (2)教师选择其中几题要求说出口算方法。 (3)自我检查,汇报自学填书的正确率 2.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1)出示题目:93÷3 85÷4 46÷2 67÷3 (2)尝试练习,并指名板演。 (3)交流评析,要求口述算法。 3.练习一 3 (1)出示表格题,引导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班级汇报交流。 二、指导练习 1.学校买了68只皮球,借出13只,剩下多少只皮球?把剩下的皮球平均借给5个班级,每个班级能借到多少只? (读题后引导学生分析题目,能从条件入手正确解答。)

2.学校买了68只皮球,借出13只。把剩下的皮球平均借给5个班级,每个班级能借到多少只? (读题后引导学生将以上2题进行对比,找出其异同点,并引导学生正确分析,正确解答。) 3.练习一 4、5 (1)独立审题后学生尝试解决这两个问题。 (2)组织交流,重点讨论第二个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4、汇报自学练习3、4、5题的正确率,鼓励做得好的同学,要求同学们认真预习。 三、全课总结 四、拓展练习: P6.思考题。 1.铺垫: □÷3=23,□可以填几,你怎么想的? 如果□÷3=23……□,第二个□可以填几,你怎么想的?第一个呢? 2.铺垫: □□÷□=21,第三个□可以填几,你怎么想的?能不能填大于4的数?为什么? □□÷□=21……1,□填几,你怎么想? 五、作业: P5 2、4、5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除法的验算 5教学设计

除法的验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除法验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2.培养解决问题之后进行反思的意识。 3.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在不断克服困难取 得成功的过程中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同学们,你们参加过生日聚会吗?明明和芳芳快过生日了。这天,他俩一起来到食品店选购蛋糕。你们能帮助他俩解决一些在买蛋糕过程中遇到的数学的问题吗? 二、自主探索,探究方法 1.探究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 芳芳说:“我有36元钱,可以买多少块蛋糕?” 明明说:“我知道,36÷3=12(块),36元可以买12块。” 谈话:他算得对吗?你能帮他验算吗?先独立思考,想好后与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办法。 指名回答。 学生验算的方法可能会用乘法验算,也可能用除法再算一遍。 把用乘法验算的方法板演在黑板上。 提出下面两个问题在班内交流。 12×3=36表示什么意思?这说明明明的计算怎么样? 12、3、36在除法算式中分别是什么数?我们可以怎样来验算这样的除法? 得出结论:我们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 2.探究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 明明说:“我有65元钱,可以买多少块蛋糕,还剩多少元?” 芳芳说:“我来帮你算一下,65÷3=21(块)……2(元),65元可以买21块,还剩2元。” 谈话:芳芳算得对不对呢?同学们,你能根据已有的经验帮她验算吗?先独立思考,想好后与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办法。 指名回答。学生的验算方法可能会有以下两种: 一种是:每块3元,21块是63元,再加上剩下的2元,正好是65元。 另一种是用竖式验算。 让用这种方法验算的学生板演。 在小组里说一说:21×3+2=65(元)表示什么意思?计算结果是65元这说明了什么? 21、3、2、65在除法算式中分别是什么数? 提问:我们可以怎样来验算有余数的除法呢? 得出:商和除数相乘的积加上余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 三、提升经验,归纳方法 提问:通过刚才的学习活动,你能说说除法的验算方法吗? 得出结论: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的方法,用商和除数相乘,如果结果等于被除数,说明计算正确;有除数的除法验算的方法,用商和除数相乘的积再加上余数,如果结果等于

《除法的验算》教案.

《除法的验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25例4,练习六第1~2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经历探索验算方法的过程,体会验算的作用。 2.使学生掌握乘法验算除法(含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逐步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3.通过除法验算,沟通乘、除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检验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除法(含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加、减法的验算,大家回忆一下验算加减法的计算结果一般有几种方法,都是什么? 加法验算的方法: ①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看结果是否相同。 ②用和减去一个加数,看得数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 减法的验算方法: ①用所得的差加上减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减数。 ②用被减数减去差,看得数是否等于减数。 小结:加法和减法是一对好朋友,它们之间存在互逆的关系,加法可以验算减法,减法也可以验算加法。 那么乘法和除法之间是否也存在这种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大家共同来探索。(板书课

题:除法的验算) 二、探索新知。 1、学校准备对一些表现优异的同学给予奖励,就派聪聪和明明去买笔记本。 ①出示25页的主题图。 提问:通过看图你们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小组讨论后汇报。 聪聪和明明每人都拿100元到商店买笔记本。聪聪买的是红笔记本,每本7元,共买了14本,阿姨找了他2元。明明买的是蓝笔记本,每本5元,共买了20本。 ②把学生发现的数学信息用算式表示出来,该怎么列式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100÷5=20 100÷7=14 (2) ③他们算得对吗?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检验。 你们能帮聪聪和明明解决这个问题吗? 2、探索方法: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有什么好办法,然后自己试着做一做。 (1)学生试做过程中,教师巡视,并找几个同学到黑板上演示验算的方法。 (2)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可能得出以下几种不同的验算方法: 100÷5=20 验算:①20×5=100 ②5×20=100 引导学生说出验算方法:商乘除数等于被除数。 因为蓝笔记本每本5元,买这样20本,共花100元。用20×5=100或5×10=100。 100÷7=14 (2) 方法一:商乘除数再加上余数等于被除数。 红笔记本每本7本,买14本共花14乘7等于98元,再加上找回的2元,一共100元。 方法二:被除数减去余数的差除以商等于除数。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除法的验算》教学设计

除法的验算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验算,包括没有余数的和有余数的。 2. 能力目标:通过具体的问题,理解验算的方法和意义。 3. 情感目标:认识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及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口算。 2.笔算。 36÷3= 85÷4= 49÷2= 二、自主探索,探究方法 1.探究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 (1)出示场景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出示第一问:36元可以买多少块蛋糕? (3)列式并计算结果,同时,复习笔算除法的运算顺序和算理。老师板书。 (4)提问:算得对不对?你有办法来验证吗?先和同桌说,再指名回答。 (5)板书乘法验算的竖式,说说12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36又表示什么?怎么看算对了没有? 2.探究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的方法。 (1)出示第二问:65元可以买多少块蛋糕,还剩多少元? (2)试着列竖式计算并验算,遇到问题可以和同桌商量。 (3)交流你遇到了什么问题。 (4)老师板书除法竖式。 (5)提问:你是怎样验算的?板书乘法21×3的竖式。结合竖式,提问:63不等于65呀?我们算错了吗?引出剩余的2元要加上去,板书完竖式。 三、提升经验,归纳方法 提问:我们可以怎样来验算有余数的除法呢? 结论: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方法,直接用商和除数相乘,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的方法,用商和除数相乘的积再加上余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 四、实践运用,加深理解 1.想想做做1。 (1)学生独立计算,指名回答。 (2)提问:每组中两道题有什么联系? 2.想想做做2。 (1)把4道题分成两组,每人自选一组题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2)指名两人板演,全班共同订正。 3.想想做做3。 同桌两人轮流口算,并说说上下两道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4.想想做做4。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在班内交流算法,并回答:你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计算是正确的吗?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除法的验算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除法的验算 教学内容:P34 教学目标: 1、经历除法验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2、培养解决问题之后进行反思的意识。 3、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在不断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过程中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同学们,你们参加过生日聚会吗?明明和芳芳快过生日了,这天,他俩一起来到食品店选购蛋糕(出示场景图),你们能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在买蛋糕过程遇到的数学问题吗? 二、自主探索,探究方法 1、探究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 (电脑出示两人的对话情景)。 问:明明算得对吗?你能帮他验算吗?请你先想一想,再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小朋友听一听。

指名回答。 教师将学生的验算可能性板书于黑板(乘法验算、除法再算一遍等) 提出下列问题在班内交流。 ⑴123=36表示什么意思?这说明明明的计算怎么样? ⑵12、3、36在除法算式中分别是什么数?我们可以怎样来验算这样的除法? 得出结论:我们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来进行验算。 2、探究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的方法。 (电脑继续出示对话场景图) 谈话:芳芳算得对吗?请你也想出一种验算方法帮帮她。 汇报验算方法,教师板书于黑板。 组织讨论:213+2=65表示什么意思?计算结果是65元又表示了什么意思?

21、3、2、65在除法算式中分别是什么意思? 问:你认为有余数的除法应该怎样验算呢? 三、提升经验,归纳方法 提问:我们可以怎样来验算有余数的除法呢? 结论: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方法,直接用商和除数相乘,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的方法,用商和除数相乘的积再加上余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 四、实践运用,加深理解 1、想想做做1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回答。 提问:每组中两道题有什么联系? 2、想想做做2 把4道题分成两组,每人自选一组题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指名两人板演,全班共同订正。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除法的验算》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除法的验算》 案例和 反思 教学内容:教材第25页例4及“做一做”,练习六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计算用一位数除的笔算除法,并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验算习惯。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用一位数除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验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通过除法验算,初步沟通乘除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理解用一位数除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验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42÷6 36÷9 567÷7 64÷8 6×7 4×9 7×8 8×8 2、18÷6 27÷9 8×8 想:()×6=18()×9=27()×7=63 3、说一说下面各题的商是几位数,再进行计算。 3)246 2)246 4)488 8 )488 二、亲身体验,学习新知

1.教师:我们已学过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口算,为了使我们能发现计算中的错误,就需要我们为除法计算进行验算,这样容易发现自己计算中的错误,并给于及时纠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除法的验算。 2.教学例题4。 出示教科书第25页的例题4及挂图。 (1)蓝笔记本每本5元,小明有100元钱,可以买多少本?学生列式:100÷5=20(本) 提问:请说出除数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如果把商20与除数5乘起来,比较一下除法和乘法算式,发现什么? 发现:商×除数=被除数。 教师:如果我们要检查除法算得对不对,大家就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来验算。 (2)红色笔记本每本7元。小明有100元,可以买多少本?还剩下多少元? 学生独立列式:100÷7 提问:为什么这样列式? 100÷7=14(本)……2(元) 提问100、7、14、2各表示什么? 教师:用14和7相乘表示什么?14本需要98元,那小明 付了多少钱? 3、小结:验算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三、巩固练习

小学三年级数学除法专项计算练习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除法专项计算练习题集合 65÷5= 906÷3= 870÷4= 716÷5= 80÷6= 783÷3= 804÷2= 148÷8= 246÷7= 750÷5= 103÷3= 123÷3= 144÷9= 97÷3= 352÷5= 296÷4= 860÷2= 220÷9= 153÷5= 357÷6=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笔算系列练习(二)(5分钟) 64÷2= 128÷8= 446÷2= 911÷9= 405÷7= 76÷8= 325÷4= 155÷4= 718÷6= 350÷8= 871÷6= 220÷9= 618÷4= 654÷5= 622÷8= 451÷3= 900÷6= 677÷6= 192÷7= 120÷4=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笔算系列练习(三)(5分钟) 75÷5= 425÷3= 615÷5= 874÷5= 740÷8= 50÷6= 200÷7= 121÷4= 375÷5= 392÷3= 638÷8= 627÷3= 441÷5= 412÷3= 624÷4= 260÷4= 375÷5= 60÷6= 468÷5= 357÷6=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笔算系列练习(四)(5分钟) 510÷3= 194÷2= 516÷6= 100÷2=

43÷8= 125÷5= 415÷4= 453÷6= 705÷3= 921÷3= 874÷5= 870÷3= 352÷5= 429÷3= 524÷8= 594÷7= 97÷3= 87÷4= 412÷3= 512÷8=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笔算系列练习(五)(5分钟) 103÷3= 444÷6= 121÷4= 645÷3= 966÷7= 728÷8= 315÷7= 720÷6= 919÷6= 88÷4= 756÷9= 254÷3= 728÷8= 83÷5= 919÷6= 496÷4= 308÷7= 427÷5= 98÷8= 269÷6=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笔算系列练习(六)(5分钟) 19÷2= 432÷8= 368÷5= 451÷3= 804÷2= 941÷9= 157÷2= 873÷5= 315÷3= 45÷3= 826÷4= 654÷3= 800÷6= 98÷7= 267÷7= 716÷4= 825÷5= 132÷2= 285÷6= 267÷3=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笔算系列练习(七)(5分钟) 67÷3= 434÷8= 375÷2= 567÷6= 569÷4= 498÷7= 197÷2= 974÷5= 483÷8= 320÷2= 408÷2= 890÷6= 48÷2= 368÷5= 708÷6= 980÷4=

除法《除法的验算》

第一单元除法 第二课时:除法的验算 【课型】:预习+展示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教材第3页,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学习目标】: 1、我能通过经历除法验算的探索过程,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2、我要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认真负责、善于反思的学习态度。【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除法的验算方法。 难点:两种验算的算理与联系。 【知识链接】: 1、口算。 50÷5 42÷7 48÷8 27÷3 12×2 22×3 11×5 8×4 2、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自学课本第3页。 2、思考: (1)题目中都有哪些信息?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怎样列式计算? 二、合作探究 1、探究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 问题一:36元可以买多少块蛋糕? 小组讨论交流:怎样列式?算得对吗?你是怎么判断的?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探究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 问题二:65元钱可以买多少块蛋糕?还剩多少钱? 小组讨论交流:怎样列式计算?算得对不对呢?你怎样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验算的呢?交流验算方法。 三、精讲点拨 1、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方法是用商和除数相乘,如果结果等于被除数,说明计算正确。 2、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方法是用商和除数相乘的积再加上余数,如果结果等于被除数,说明计算正确。 四、能力提升 1、课本第4页“想想做做”。 2、小明带了85元钱去买乒乓球,每个乒乓球4元,他最多可以买多少个?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经历了除法验算的探索过程,学会了用乘法验算除法。没有

余数的除法验算方法是用商和除数相乘,如果结果等于被除数,说明计算正确;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方法是用商和除数相乘的积再加上余数,如果结果等于被除数,说明计算正确。 【达标测评】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 93÷3 = 49÷4 = 58÷5 = 2、68只气球,每名同学分2只,可以分给多少名同学? 3、水果包装厂运来95千克樱桃,每盒装3千克,可以装多少盒?还剩多少千克? 4、一盒巧克力共有45块,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最多分得多少块? 【课后作业】: 必做题:练习一第5、6、7、8题。 选做题: 1、算式()÷()=12……5中除数最小是(),时被除数是()。 2、科技小组设计了一种四轮遥控车,准备给13辆这样的遥控车装配车轮,50个车轮够不够?你是怎样想的?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除法的验算教案

第四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第3课时除法的验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52-53页。 教学目标: 学生经历探究除法计算的验算过程,会用乘法对除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乘法验算除法。 难点:学会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练习。 42÷2=27÷9=64÷2= 84÷4=80÷8=36÷3= 26÷2=46÷2=36÷4= 2.用竖式计算,集体订正。 二、互动新授 (出示情境图)提问: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毽子每个1 元,皮球每个 2 元,跳绳每根3元。)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用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并口头列式解答。 1、教学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 提问:如果小明带了 3 6 元,他可以买多少根跳绳? 学生列式计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提问:你们算出结果对吗?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学生思考后回答。 回答预设: (1)再算一遍; (2)用乘法验算。买一根跳绳需要3元,买12根跳绳就是12个3元,每根跳绳的

单价乘根数,应该等于总价钱。 引导学生尝试写出乘法验算的竖式。 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教师板书验算的过程。 2、教学有余数的除法验算。 提问:如果小明带了 6 5 元,可以买几根跳绳,还剩多少元? 学生列式计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提问:这个结果算得对吗?你能验算吗?在小组里交流。 集体交流想法:每根跳绳3元,21根是63元,再加剩下的2元,正好是65元。 提问:你能像前面一样试着用竖式表示你的验算过程?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验算竖式中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3、比较方法。 提问:没有余数的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时有什么不同?小组交流。 小结:在对除法进行验算时,用商乘除数,如果有余数,还要再加上余数,最后看看得数和被除数是否相等。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 1 题 学生独立完成。 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共同明确每组中两道题的联系,进一步理解除法验算的方法。 2、完成想想做做第 2 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除法验算时的注意事项。 学生交流。 小结:计算要细心,书写竖式时数位对齐,用哪一位数除商就写在对应被除数的上面, 验算能提高我们计算的正确率。 3、完成想想做做第 3 题 提示:要比较哪种树苗每棵贵些,可以先计算什么?(每种树苗的单价)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4、完成想想做做第 4 题 出示题目,学生看图读题。 45个轮子可以装多少辆车?还剩几个轮子?要求的其实是什么?(是求 4 5 里面有几个4) 独立解答后,集体订正。 追问:可以装12辆车吗? 学生交流讨论。 教师小结:余下的 1 个轮子,不够装一辆车,所以最多只能装11辆车。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除法的验算》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除法的验算》 教科书第46~47页上的例题和做一做的题目,练习十二的1~4题。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比较学生知道商和除数相乘等于被除数,会用乘法验算除法。2.通过新旧知识的类比,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新知。 教具、学具准备: 复习用卡片。 教学过程: 一、观察算式,揭示规律 出示下列三组题。 426= 728= 724= 76= 89= 184=自己任选一组进行解答。 通过做题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汇报发现的问题。 教师小结引出课题:通过同学们的认真观察,我们发现商和除数相乘,结果等于被除数。这样我们就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来验算除法计算得对不对。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除法的验算。(板书课题) 二、计算应用,内化新知 1. 出示例6:4417=请同桌二人合作,一人计算得数,另一人验算,看是否正确。 教师有针对性地展示几个同桌计算的结果。

2.教师反馈,小结。验算时,先在竖式的右边写上验算:,然后把商写在上面,除数写在下面,列出乘法竖式。在今后做题时,凡题里要求验算的,要写出验算的竖式,没有要求验算的,也要用口算或在草稿纸上用笔算进行验算。3.初步练习:做练习十二的第1题。做完后让学生汇报验算的方法。4.小组合作,学习例7。出示例7:24635=(1)小组合作,计算例7,有问题或有什么新发现可以提出。(2)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24695=9434(3)学生观察、比较两种验算方法,哪一种正确。(4)汇报有余数的除法该如何进行验算。(5)教师小结:验算有余数的除法,要把商和除数相乘,再加上余数。5.提高练习。完成练习十二的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说出验算的过程。三、练习与质疑 1.完成做一做的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进行板演,集体订正。 2.做做一做的第2题。让学生快速说出得数,并说出是怎样想的? 3.算算对不对。多媒体出示(或小黑板)。 小明家搬了新家买了一些东西,爸爸让小明算出每样东西的单价,请你帮小明检查一下他算的对不对? 6把椅子共1080元,一把椅子170元。3个电扇共453元,一个电扇153元。四、看书质疑,全课小结。五、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十二的第3、4题。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主要是为了让学生理解除法的验算的方法。 一、复习沟通,建立与新知识间的联系。

三年级数学《除法的验算》

三年级数学《除法的验算》教科书第45~46页上的例6、例7.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计算、验证,使学生明确商和除数相乘等于被除数,理解除法验算的算理,掌握除法验算的方法. 2.通过新旧知识的类比,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新知,提高迁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验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利用乘法进行除法验算的道理,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难点 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观察算式,揭示规律 1.列三组题. 42 6= 72 8= 72 4= 7 6 = 8 9 = 18 4= 自己任选一组进行解答. 问:通过做题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汇报:商和除数相乘等于被除数. 板书:

2.设疑引出课题: 师:通过同学们的认真观察,我们发现:商和除数相乘,结果等于被除数. 利用这一规律我们可以做什么?(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来验算除法计算得对不对.)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除法的验算.(板书课题) 二、计算应用,内化新知 1. 出示例6:4417= 请同桌二人合作,一人计算得数,另一人验算,看是否正确. 教师有针对性地展示几个同桌计算的结果. 师问:为什么商和除数的乘积正好等于被除数呢?(小组讨论)用等分除说明:因为4417=63,是把441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63.每份是63,7份就是637,所以用商乘除数的积等于被除数.用包含除说明:4417=63是441里面有63个7,63个7就是763正好等于441,所以用商乘除数的积等于被除数. 2.教师反馈,小结. 验算时,先在竖式的右边写上验算:,然后把商写在上面,除数写在下面,列出乘法竖式.在今后做题时,凡题里要求验算的,要写出验算的竖式,没有要求验算的,也要用口算或在草稿纸上用笔算进行验算. 3.初步练习: 1482 6564 22326 做完后让学生汇报验算的方法. 4.小组合作,学习例7.

《除法的验算》综合练习

《除法的验算》综合练习 一、基础练习 1.填空。 在算式266÷2=()中,被除数是(),除数是(),商是(),无余数,验算时用()×2=(),即商×()=()。 2.在○里填上“>”“<”或“=”。 630÷3○360÷3 420÷2○240÷2 808÷8○404÷4 669÷3○696÷3 3.想一想,算一算。 (1)在算式87÷2=43……1中,被除数是(),除数是(),商是(),余数是(),验算时用43×()+()=87,即商×()+()=()。 (2)395÷3=131 (2) 验算:131×()+()=() (3)()÷4=62 (3) (4)()÷8=72……() 4.连一连。 5.改错。

6.算一算。 (1)224÷2= 112×2= (2)470÷4= 117×4+2= (3)706÷7= 100×7+6= (4)363÷3= 121×3= 二、综合练习 7.某大学在第26届“中国水周”活动中,一周节约用水77吨,平均每天节约用水多少吨? 8.侏狨是一种外貌及行为似松鼠的小时候,生活中南美洲的热带雨林里。一般的侏狨体重在60克左右。最小的蜂鸟的体重在2千克左右。侏狨的体重约是最小的蜂鸟体重的多少倍?(用乘法验算) 9.有47根完全相同的小棒,每4根围成一个正方形(每个正方形都是独立的),最多能围成几个正方形?还剩几根?动手摆一摆。(用乘法验算) 10.解决问题。

(1)王老师将上面的同学分成4组去清扫校园垃圾,平均每组有多少人?(用乘法验算) (2)如果每两人用一个垃圾袋,需要准备多少个垃圾袋? 11.端午节到了,明明的爸爸买回38个龙舟粽子并包装成礼盒送给亲朋好友,每个礼盒装3个龙舟粽子,?(提出问题并解答) 12.求a和b的值。 a÷b=21 (3) (1)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一定比()小,所以此题中b可能是()、()、()。 (2)当b是()时,a=21×()+3。 (3)a和b的值分别是多少?(至少写出三种答案)

三年级数学:除法的验算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除法的验算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三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乘除法的关系,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验算。 2、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提高计算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明白验算的重要性。教学难点:正确地进行验算。设计意图: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这一知识性目标的达成对本节课来说并不难,本节课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验算的优势,平时能自觉地运用验算方法来检查计算结果,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验算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学生小老师,批作业:78÷3=16() 54÷3=17()86÷2=43() 85÷5=17()65÷5=13() 70÷5=12()90÷5=16() 78÷6=13()57÷3=18() 63÷3=21()2、反馈,揭题。(1) 展示批改作业。(2)

你们认为这次作业做得怎么样?为什么会这样?(3)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除法的验算》方法。二、教学新授。1、刚才你们批作业时是用什么方法来判断这些除法算式的商是对还是错的?举例说明。2、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重点方法。(1)重新算一遍的方法。(2) 用“商与除数相乘等于被除数”的方法。(3) 尝试用第二种方法判断其它题。(4) 经过尝试,用‘商与除数相乘等于被除数’的方法来验算除法确实可行的,只要将商与除数相乘,如果所得的积等于被除数,那么商正确,如果不等于被除数,那么商就错误。3、出示几组算式算一算,你发现每组上下两道题之间有什么关系?验证除法的验算方法是否正确。84÷3 90÷6 78÷2 60÷428×3 15×6 39×2 15×4 4、小结:通过这些题的计算,我们能验证除法的验算方法是否正确。除法算式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