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体牙髓病学考研重点

牙体牙髓病学考研重点
牙体牙髓病学考研重点

1

/尖台(apical stop or step )根管在接近根尖时的狭窄部位,即牙本质牙骨质界,距离解剖性根尖孔0.5~1mm ,是髓腔预备和根管充填的终止点。

DMF :decayed-mising-filled ,龋失补指数。龋齿数、因龋失牙数、因龋补牙数的总和。是一种不可逆指数,能反应一个人终身龋病的经历。分为DMFS ,DMFT 。DMFT 受检人群中每个个体罹患龋齿的牙数,DMFS 相对DMFT 更能反映龋病流行的严重程度。儿童乳牙龋病记录用dmf 。

Dental plaque :牙菌斑。堆积在牙表面或其他硬的口腔结构上,不能被中度水喷冲去的细菌团块。

龈上菌斑:龈上菌斑是未矿化的细菌性沉积物,牢固地黏附于牙面和修复体表面,由黏性基质和嵌入其中的细菌构成。基质的主要成分是唾液糖蛋白和细菌的胞外聚合物。

Biofilm :生物膜。微生物群落与细胞外基质相互连接而在介质表面行成的生态环境。是有通道和空隙的开放性立体结构。

Oral ecosystem :口腔生态系。口腔内正常菌群之间,正常菌群与宿主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生态系。分为颊粘膜上皮生态系、舌背部生态系、龈上菌斑生态系、龈下菌斑生态系。

牙髓牙本质复合体(pulpodentinal complex ):牙髓和牙本质在胚胎发生上联系很密切,对外界剌激的应答有互联效应,它们是一个生物整体,被称为牙髄牙本质复合体,牙本质受到外界的任何刺激,无论是生理的或病理的,都能产生感觉,并引起牙髄的相应反应(通过牙本质小管)。越接近髄腔,单位面积的小管数越多,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也越强,更容易造成对牙髄的损伤,备洞时切忌对牙髓牙本质复合体造成过大刺激。

脱矿:在酸的作用下,牙中的矿物质发生溶解,钙和磷酸盐等无机离子从牙中脱出称为脱矿。 再矿化:是钙、磷和其他矿物离子沉积于正常或部分脱矿的釉质中或釉质表面的过程。离子可来自唾液或合成的再矿化液,也可是内源性的,由牙体组织早期脱

矿溶解的矿物质再沉积,或是以上因素的结合。

再矿化治疗(remineralizative therapy ):用人工的方法使已经脱矿、变软

2 的釉质发生再矿化,恢复硬度,使早期釉质龋终止或消除的方法。

窝洞:按照牙体外科手术方法去除龋坏组织,并按要求备成的洞型。窝洞具有一定的形状,能够容纳和支持充填材料,达到恢复牙齿形态和功能的目的。

pit and fissure sealant :窝沟封闭。指不去除牙体硬组织,在(牙合)面、颊面或舌面的点隙裂沟涂布一层粘性树脂(窝沟封闭剂),保护釉质不受细菌及代谢产物侵蚀,达到预防龋病发生的一种有效防龋防范。

PRR ,Preventive resin restoration :预防性树脂充填术。针对小的窝沟龋和窝沟可疑龋,去除窝沟处的病变釉质或牙本质,根据龋损的大小,采用酸蚀技术和树脂材料充填龋洞并在牙表面上涂一层封闭剂,是窝沟封闭和窝沟龋充填相结合的预防性措施。

atraumatic restorative treatment ,ART :非创伤性修复治疗。指使用手用器械去除龋坏组织,然后用有粘结性、耐压和耐磨性能较好的新型玻璃离子材料将龋洞充填的技术。

倒凹固位( undercut ):在洞底的侧髄线角或点角处平洞底向侧壁牙本质做出的潜人小凹的一种机械固位,有时也可沿线角做固位沟。

Indirect pulp capping :间接盖髓术。用消炎和促进牙髓牙本质修复反应的盖髓剂(氢氧化钙制剂)覆盖于洞底,促进软化牙本质再矿化和修复性牙本质形成,保存全部健康牙髓的方法。

盒状洞型:是窝洞最基本的抗力型,要求窝洞底平,侧壁平面与洞底垂直,点、线角圆钝。其能够使咬合力均匀分布、避免应力集中。

cavity sealing :窝洞封闭。在窝洞洞壁涂一层封闭剂(洞漆、树脂粘结剂),以封闭牙本质小管,阻止细菌侵入,隔绝充填材料的化学刺激。

cavity lining :衬洞。在洞底上衬一层能隔绝化学和一定温度刺激,并且有治疗作用的洞衬剂(氢氧化钙、氧化锌丁香油酚粘固剂、玻璃离子),其厚度一般小于0.5mm 。

basing :垫底。在洞底垫一层大于0.5mm 厚的材料(氧化性丁香油粘固剂、磷酸锌粘固剂、聚羧酸锌粘固剂、玻璃离子),隔绝外界和充填材料的温度、化学、电流及机械刺激,同时垫平洞底,承受充填压力和咀嚼力的作用。

氟牙症(dental Hourosis):又称“氟斑牙”或“斑釉牙"(mottled enamel),

有地区性分布特点,在牙发育阶段,如果饮用水中氟含量高于百万分之一,或经其

他途径摄入过量氟,为慢性氟中毒早期最常见的突出症状。发病机制为氟浓度过髙

3 时抑制碱性磷酸酶的活力,病理表现为柱间质矿化不良和釉柱过度矿化。

Enamel hypoplasia :釉质发育不全。指在牙发育期间,由于全身疾患、营养障碍或严重的乳牙根尖周炎感染导致的釉质结构异常。包括釉质形成不全和釉质矿化不全。应进行防龋处理。

Turner teeth :是指与乳牙有关的感染或创伤引起继生恒牙成釉细胞的损伤,导致继生恒压釉质形成不全或矿化不全。

tetracycline stained teeth :四环素牙。四环素对牙和牙骨质有亲和性,在牙发育期全身性应用四环素可导致药物在牙硬组织和骨组织中沉积。只有在牙的发育期摄入四环素才可形成。

fused teeth :融合牙。由两个正常牙胚融合而成,在牙发育期,可以是完全融合,也可以是不完全融合最常见于下颌乳切牙。

geminated teeth :双生牙。由一个内向的凹陷将一个牙胚不完全分开而形成的不完全的双生牙,通常为完全或不完全分开的牙冠,有共同的牙根和根管。

concrescence of teeth :结合牙。两个牙的牙根发育完全以后发生粘连的牙。牙借助增生的牙骨质结合在一起。偶见与上颌第二磨牙和第三磨牙区。

abnormal central cusp :畸形中央尖。多见于下颌前磨牙,第二前磨牙最常见,常为对称性发生,一般位于颌面中央窝处,呈圆锥形隆起。

Dens invaginatus :牙内陷。牙发育期时,成釉器过度卷叠或局部过度增殖,深入到牙乳头所致。牙萌出后牙面上出现囊状深陷的窝洞。常见于上颌此切牙,分为:畸形舌侧窝、畸形根面沟、畸形舌侧尖和牙中牙。

牙中牙:牙内陷最严重的一种。牙呈圆锥状,且较其固有形态稍大,X 线片示其深入凹陷部好似包含在牙中的一个小牙。

enamel pearl :釉珠。是牢固附着于牙骨质表面的釉质小块,大小似粟粒,呈球形。多位于磨牙根分叉附近或见于釉质牙骨质界附近的根面上。

先天性缺牙(congenital tooth):可分为个别缺牙、多数缺牙及全部缺牙。最多见为缺少第三磨牙,其次为上颌侧切牙或下颌第二前磨牙。

Concussion of the teeth :牙震荡。指牙周膜的轻度损伤,通常不伴牙体组织的缺损。

常因较轻外力造成。患牙有伸长不适感。

牙脱位:牙脱位是指牙受外力作用而脱离牙槽窝。

4 Attrition :磨耗。是指正常咀嚼过程中牙体硬组织的缓慢丧失,由于伴随继发性牙本质的形成,牙体硬组织厚度无明显降低。是生理性的,无明显危害。

abrasion :磨损。是指正常咀嚼运动之外,高强度、反复的摩擦造成的牙体硬组织的快速丧失,伴随反应性牙本质的产生,是病理性的,应采取措施加以防治。

erosion :酸蚀症。因长期接触酸或酸酐造成牙体硬组织丧失的疾病。与细菌无关,可有感觉过敏、染色、质地变硬、缺损等临床表现。

wedge-shaped defect :楔状缺损。发生在牙唇、颊面颈部的慢性硬组织缺损,是由(牙合)力疲劳,横刷牙和酸蚀3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往往发生在同一患者的多个牙,下颌多于上颌,口角附近牙多于其他区域牙。

vertical root fracture :牙根纵裂。是指发生在牙根的纵行裂开,并未累及牙冠,破坏发生在深部牙根,前磨牙和磨牙多见,有咬合痛,反复牙周脓肿等。

磨牙症:睡眠时有习惯性磨牙或白昼也有无意识的磨牙习惯者,称为磨牙症。它是咀嚼系统的 一种功能异常运动,上下颌牙接触时间长,用力大,对牙体、牙周、颞颌关节、咀嚼肌等组织均可引起损害。磨牙症分为三型:磨牙型、紧咬型、混合型。

牙隐裂(cracked tooth):又称“不全牙裂”或“牙微裂”,指牙冠表面的非生理性细小裂纹,常不易被发现。裂纹常深人到牙本质结构引起牙痛。

牙本质过敏症(dentinal hypersensitivity ,DH ):又称“过敏性牙本质”,是牙在受到外界刺激,如温度、化学物质及机械作用等引起的酸痛症状。本病发作迅速,疼痛尖锐,时间短暂。牙本质过敏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是各种牙体疾病共有的症状, 发病高峰年龄在40岁左右。本病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有以下3种学说:神经学说,牙本质纤维传导学说,流体动力学理论。

逆行性牙髓炎(retrograde pulpitis ):深牙周袋中的细菌可通过根尖孔或侧支根管进人牙髓引发牙髄感染。这种由牙周途径导致的牙髄感染称为逆行性感染,所引起的牙髓炎称为逆行性牙髓炎。

引菌作用:受过损伤或病变的组织能将血流中 的细菌吸收到自身所在的部位,这种现象称为引菌作用。牙髄的血源感染途径即归于引菌作用。

实验性备洞:是指用牙钻磨除牙本质来判断牙髄活力的方法,是牙髄活力最

可靠的检査方法,该实验只有 在其他方法不能判定牙髄活力或不能实施时才考虑

5 使用。

pulpitis :牙髓炎。牙髓病中最主要的疾病,细菌是其主要的致病因素,产生剧烈的疼痛,感染容易扩散,若抗感染能力差,导致牙髓坏死。

reversible pulpitis :可复性牙髓炎。即病理性的牙髓充血(pulp hyperemia ),若去除病因,如龋病或楔状缺损得到及时治疗,充血的牙髓可恢复正常状态。

acute pulpitis :急性牙髓炎。多数由牙髓充血发展而来或为慢性牙髓炎的急性发作。常因深龋感染牙髓所致。

acute serous pulpitis :急性浆液性牙髓炎。急性牙髓炎早期,牙髓血管扩脏充血,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渗出,组织水肿,沿血管壁周围有纤维蛋白渗出。

acute suppurative pulpitis :急性化脓性牙髓炎。急性牙髓炎形成脓肿后若未及时治疗,炎症向周围扩散,中性粒细胞广泛浸润牙髓组织,形成多处小脓肿,若炎性渗出液未及时引流,髓腔内压力升高,最终整个牙髓液化性坏死。

chronic pulpitis :慢性牙髓炎。临床上最常见,多由龋病发展而来,部分也可由急性牙髓炎或开髓后为彻底治疗迁延而来。

chronic closed pulpitis :慢性闭锁性牙髓炎。发生在有龋损或磨损,但未穿髓的情况下,炎症常局限于龋损相对应的牙髓组织。

chronic ulcerative pulpitis :慢性溃疡性牙髓炎。患牙牙髓组织暴露于口腔,通常发生在穿髓孔较大,髓腔开放或急性牙髓炎应急处理后为继续进一步治疗的病例。

chronic hyperplastic pulpitis :慢性增生性牙髓炎。患牙有较大的穿髓孔、根尖孔粗大,牙髓血运丰富,使牙髓组织增生成息肉状经穿髓孔突出。又称牙髓息肉(pulp polyp )。

pulp degeneration :牙髓变性。牙髓组织受到长期慢性刺激或因根尖孔缩窄,牙髓血供不足,使牙髓组织代谢障碍而出现的不同程度和不同类型的退行性变。

pulp gangrene :牙髓坏疽。牙髓坏死伴有腐败菌感染使牙髓呈黑绿色外观。

Internal resorption :牙内吸收。是指正常牙髓组织肉芽性变,分化出破牙本质细胞从髓腔内部吸收牙体硬组织,致髓壁变薄,严重者可导致病理性牙折。

periapical lesions :根尖周病。是指发生于根尖周组织的炎症性疾病,又称根尖周炎。多为牙髓病的继发病,主要由根管内的感染通过根尖孔作用于根尖周组织引发。

AAP ,acute apical periodontitis :急性根尖周炎。是从根尖部牙周膜出现浆液性炎

症到根尖周组织形成化脓性炎症的一系列反应过程,是一个病变程度由轻到重,病变范围

6 由小到大的连续过程。

Acute serous apical periodontitis :急性浆液性根尖周炎。急性根尖周炎早期,根尖周组织血管扩张充血,浆液渗出,组织水肿,少量中性粒细胞游出血管。持续时间较短暂。

acute suppurative apical periodontitis :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多由急性浆液性根尖周炎转变而来,也可由慢性根尖周炎转化而来,周围牙槽骨髓腔中有较多中性粒细胞浸润,炎症继续发展,形成局限性牙槽突骨髓炎,故又称为急性牙槽脓肿(acute aveolar abscess )或急性根尖周脓肿(acute apical abscess )。

CAP ,chronic apical periodontitis :慢性根尖周炎。是指根管内长期存在感染及病原刺激物而导致的根尖周组织慢性炎症反应,表现为炎性肉芽组织的形成和牙槽骨的破坏。

periapical granuloma :根尖周肉芽肿。是指根尖周牙周膜受根管内病原慢性刺激,表现为以增生为主的炎症反应,肉芽组织形成,根尖周正常组织结构破坏,以肉芽组织取代根尖周组织。

CAA ,chronic apical abscess :慢性根尖周脓肿。随着慢性根尖周炎病程的进展,炎性肉芽组织体积增大,血运难以抵达肉芽肿中心,病变中央缺血坏死、液化,形成脓液并潴留于根尖部的脓腔内,也可由急性牙槽脓肿迁延而来。又称为慢性牙槽脓肿。

periradicular cyst :根尖周囊肿。根尖周肉芽肿上皮团块中央由于缺乏营养,上皮细胞变性、坏死、液化形成囊腔。随着囊腔中渗透压增高,周围组织液逐渐渗入,成为囊液,小囊腔逐渐扩大或融合形成根尖周囊肿。

periradicular condensing osteitis :根尖周致密性骨炎。又称慢性局限硬化性骨髓炎。当根尖周组织受到长期、轻微、缓和的刺激,而机体抵抗力很强时,根尖部的牙槽骨反而表现为骨质增殖形成围绕根尖的一团致密骨,骨小梁间有少量慢性炎症细胞分布。

pulp capping :盖髓术。是一种保存活髓的方法,即在接近牙髓牙本质的表面或已经暴露的牙髓创面上,覆盖一层能使牙髓组织恢复的制剂,以保存牙髓,消除病变。

直接盖髄术:是用药物覆盖牙髄暴露处,消除感染和炎症,保护牙髄组织,以保存牙髓活力的方法,可用于外伤性露髓、机械性露髄和龋源性露髄的治疗。

Indirect pulp capping :间接盖髓术。用消炎和促进牙髓牙本质修复反应的盖髓剂(氢

氧化钙制剂)覆盖于洞底,促进软化牙本质再矿化和修复性牙本质形成,保存全部健康牙

7 髓的方法。

pulpotomy :牙髓切断术。是切除炎症牙髓组织,以盖髓剂覆盖于牙髓横断面,保留正常牙髓组织的方法。分为氢氧化钙牙髓切断术,甲醛甲酚牙髓切断术。

apexification 根尖诱导成形术。在牙根未完全形成之前,发生牙髓严重病变或根尖周炎症的年轻恒牙,在消除感染或治愈根尖周炎的基础上,用药物诱导根尖部的牙髓和(或)根尖周组织形成硬组织,使牙根继续发育和根尖孔缩小或封闭的治疗方法。包括两个重要的环节:控制根管内感染(消除牙髓或根尖周组织炎症),诱导剂的应用。

初尖锉:逐步后退法预备根管时,选用一根既能深入根管达到牙本质一牙骨质界,又稍有摩擦感作为最开始使用的锉。

是用机械的和化学的方法彻底清理根管内炎症牙髄和坏死物质,扩大清洁成形根管,并对根管进行适当消毒,最后严密充填根管,以去除根管内的感染物对根尖周组织的不良刺激,防止根尖周病的发生或促进根尖周病变愈合。其核心是去除感染,杜绝再感染。经过根管治疗后的患牙可被保存下来,维护了牙列的完整和咀嚼器官的功能。

root canal preparation :根管预备。根管治疗术的关键步骤,通过机械和化学的方法达到:①清理(cleaning ),去除感染物质;②成形(shaping ),将根管预备成有利于冲洗、封药和充填的形态。

根管工作长度:指从前牙的切缘或后牙的牙尖到根尖止点的长度。根管工作长度比牙的实际长度短0.5?1mm ,测量根管长度是为了确保根管器械操作和根管充填在根尖止点以内进行。 lateral condensation technique :侧方加压充填法。将与主尖锉一致的牙胶尖放入根管内,用侧方加压器加压,然后插入副尖,如此反复直至根管充填严密的方法。

vertical condensation technique :垂直加压充填法。加热根管中的充填材料使其软化,进而通过向根尖方向垂直加压,促使充填材料更为致密地充填根管各解剖区域,达到严密封闭根管的效果。

continuous wave condensation technique :连续波充填技术。是垂直加压充填技术

的一种。通过使用特殊设计的携热设备一步完成侧支根管和主根管尖1/3的充填,根管上

段的充填可通过热塑牙胶注射充填法完成。

8 PTED ,post-treatment endodontic disease :根管治疗后疾病。根管治疗后患牙的根尖周病未愈合或出现新的病变,临床表现主要为患牙根管治疗后疼痛的持续存在或根尖周病经久不愈。主要致病因素包括:微生物感染、异物反应、根尖周囊肿以及治疗相关因素。

临床表现:

根据外力方向,有牙脱出、向根尖方向嵌入或唇(舌)向移位等情况,常伴有牙龈撕裂和牙槽骨骨折。

(1)牙部分脱位:疼痛,松动,移位,因患牙伸长而出现咬合障碍,X 线片示牙根尖与牙槽窝的间隙明显增宽。

(2)牙深部嵌入:临床牙冠变短,其面或切缘低于正常。

(3)牙完全脱位:牙完全离体或仅有少许软组织相连,牙槽窝空虚。

牙脱位的治疗:保存患牙是治疗牙脱位应遵循的原则。

(1) 部分脱位牙:应在局麻下复位,再结扎固定4周。术后3,6,12个月复査,若发现牙髓已坏死,应及时做根管治疗。

(2) 嵌入性牙脱位:在复位后2周应作根管治疗术,因为这些牙通常伴有牙髄坏死且易发生牙根吸收。对年轻恒牙不可强行拉出复位,以免造成更大的创伤,诱发牙根和边缘牙槽突的吸收。因此, 对症处理,继续观察,任其自然萌出是最可取的方法,一般半年内可萌出到原来的位置。

(3) 完全脱位牙:在半小时内再植,90%可避免牙根吸收。牙脱位后应立即复位,如牙已污染,应就地用生理盐水或无菌水冲洗后复位;如不能即刻复位可将患牙罝于患者舌下或口腔前庭处,或放在盛有牛奶、生理盐水或自来水的杯子里,切忌干藏,并尽快到医院就诊。

① 对牙根已发育完成的患牙,就诊及时,3?4周后行根管治疗术;如脱位2小时后就诊,在体外完成根管治疗术,经根面和牙槽窝刮治后将患牙植入固定。

② 对年轻恒牙完全脱位,就诊及时或自行复位者,随诊观察;就诊不及时或复位拖延者,在体外完成根管治疗术,经根面和牙槽窝刮治后将患牙植入固定。

(1) 牙周膜愈合:牙与牙槽之间形成正常牙周膜愈合。

(2)骨性粘连:牙根的牙骨质和牙本质被吸收并由骨质所代替,发生置换性

9 吸收,从而使牙根和牙槽骨紧密相连。

(3)炎症性吸收:被吸收的牙根面与牙槽骨之间有炎症性肉芽组织。

诊断:

隐裂位置皆与合面某些窝沟的位置重叠并向一侧或两侧边缘延伸。上颌磨牙隐裂线常与合面远中舌沟重叠,下颌磨牙和前磨牙隐裂线常与合面近远中发育沟重叠,并越过边缘嵴到达邻面或与面颊舌沟重叠。

表浅的隐裂常无明显症状,较深时则有激发痛、咬合痛自发痛等。凡症状类似牙髓炎、根尖周炎的患牙,叩痛明显,但未发现龋坏、缺损等牙体硬组织病时,应考虑牙隐裂,可利用灯光和口镜多角度照射,深色液体(碘酊、龙胆紫)的浸染,棉卷咬诊、探针加力探诊出现明显疼痛即可确诊。

治疗: (1)消除创伤合,平衡咬合力。

(2)隐裂仅达釉质牙本质界内,着色浅而无继发龋损者,用酸蚀法和釉质黏结剂光固化处理。

(3)有继发龋或裂纹着色深,已达牙本质浅层、中层者,沿裂纹备洞,氢氧化钙覆盖,氧化锌丁香油粘固剂暂封,观察2-4周,无症状者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

(4)达牙本质深层或已有牙髓病变的患牙,在牙髄治疗前应降合,治疗期间可做带环粘结,治疗完毕后及时全冠修复。 (5)随访,若咬合痛不能控制,牙周反复肿胀,出现窦道,应考虑拔除。

目的:

①清理:去除根管系统内的感染物质。

②成形:将根管预备成有利于冲洗、封药和充填的形态。

注意事项:

(1) 在无痛无菌的条件下操作,避免根管内感染或感染物质推出根尖孔。

(2) 根管预备应在根尖区牙本质一牙骨质界以内的空间,在准确掌握工作长度的基

础上进行操作。

10 (3) 形成有锥度的根管,保持根管原有的解剖位置,避免出现根管的偏移。

(4) 根管的冠1/3部分应充分扩大,以提供足够的空间,利于根管冲洗和牙胶尖的

加压充填。

(5) 在近根尖孔形成根尖止点,以利根管充填时将根充材料在根管内加压充填

诊断要点

症状:可有激发痛病史

视诊:有深龋洞形成,色素沉着

探诊:龋洞深达牙本质深层,探之敏感,但无穿髓孔

温度诊:可有敏感反应,去除刺激后敏感即消失

X线片:牙本质深层病变区的透射区接近牙髓。

鉴别诊断:

自发痛 叩诊 探诊 温度诊

深龋 无 - 敏感/无穿髓孔 一过性激发痛 牙髓充血 无 - 极敏感/无穿髓孔 疼痛持续短暂 慢性牙髓炎 可有 ±或+ 敏感/迟钝/有穿髓孔 激发痛后迟缓痛 牙髓坏死 可有 -或± 无反应/有或无穿髓孔 无反应

治疗原则:

① 停止龋病发展,促进牙髄的防御反应:去除龋坏组织,消除感染源是停止龋病发展的关键步骤。原则上应去尽龋坏组织,而尽量不穿通牙髄。

② 保护牙髓:术中必须保护牙髄,减少对牙髓的剌激。为此,在治疗深龋时应防止对牙髄机械、温度的剌激。去除软龋时,用挖器从软龋边缘开始平行于洞底用力,或用较大的球钻简短、慢速磨除,切勿向髄腔方向加压,一般需双层垫底,以隔绝充填材料和外界的剌激。 ③ 正确判断牙髄状况:是深龋治疗成功的基础。深龋时牙髄受外界刺激,而发生病变的可能性比较大,故深龋治疗时首先要对牙髄状况做出准确地判断,才能

制定出准确的方案。牙本质厚度小于0.3mm 者牙髄可有明显的反应,小于0.2mm 牙

髄中可发现细菌。

11

(1)对圆钝而无妨碍的中央尖可不做处理。

(2)尖而长的中央尖易折断或被磨损而露髄,牙刚萌出时发现这种牙尖,可在麻醉和严格的消毒下,将此尖一次磨除,然后制备洞形,按常规进行盖髓治疗。另一种方法是在适当的调整对颌牙的同时多次少磨:调磨此尖。

(3)中央尖折断,已引起牙髄或根尖周病变时,为保存患牙并促使牙根继续发育完成,可采用根尖发育形成术或根尖诱导形成术。

测量根管长度的方法:

① 根管器械探测法:是根据术者的手感和患者疼痛来确定,当器械到根尖附近根符狭窄时有阻力,再稍用力即有落空感或患者有疼痛感,即为牙本质一牙骨质界,要求术者有相当临床经验。

② X 线透视或照片法:将器械插入根管内摄片,根管的工作长度=(器械在牙内的长度*牙在X 线片上的长度/ 器械在X 线片上的长度),比牙的实际长度短0.5?lmm 。

(3)根管长度电测法:是一种通过测定根尖孔牙周膜与口腔黏膜的电阻值来确定牙根管长度的方法。

急性炎症反应、根管侧穿、器械折断根管内、器械落入消化道或呼吸道、皮下气肿、牙折

(1)急性炎症反应:

原因:器械损伤根尖周组织;根管预备方法不当,将坏死物质推出根尖孔;用药剌激性过强;超充;根管内细菌毒力增强;修复体过高造成早接触等。

症状:有局部肿胀、咬合痛、自发痛等症状。

治疗:轻微肿痛者暂不处理,可适当给予止痛药,适当降颌观察1?3天,使患牙休息,

如果3天以后患者仍持续肿痛,X 线片显示有超充填,可考虑重行根管治疗术,感染严重

者需进行局部切开引流,并给予抗生索或全身支持疗法。

12 (2)器械折断于根管内:

原因:器械多次使用,金属疲劳;消毒液腐蚀损害器械;操作方法不当,旋转角度及用力过大;开髄不充分,进路不通畅等。

处理:应拍X 线片检査折断的情况,器械折断在根管口时,可用小球钻将根管口稍扩大,再用镊子夹出;折断在根管中部又不能取出的,可推至一侧,再继续进行治疗,或可加强根管消毒,采用液体剂充填;如已堵塞根管,根尖周又有病变的则需考虑逆行充填术或拔牙,折断在根尖部的,可利用其作充填物,以后每6个月应拍X 线片检査一次,至少随访3年。如器械折断已超出根尖孔,则需切除根尖、行倒充填术或拔牙,近年来报道,可用超声根管治疗仪取出或应用显微根管治疗技术取出。

(3)髄腔壁穿孔:

原因:易发生于髓腔狭窄部分和根管弯曲处,多由于髄腔解剖不熟;开髄或根管预备方法不当;麻痹大意,责任心不强等原因造成。

预防措施:操作时注意力高度集中,熟悉髄腔解剖,操作过程要有X 线片监控,规范操作,合理选择使用器械。

处理:一般来说,穿通处直径小于1mm 者,应在充分止血后用氢氧化钙糊剂或氧化锌丁香油糊剂覆盖穿孔处,覆盖厚度不小于2mm ;如果穿髓孔太大用保守方法治疗效果欠佳者,可考虑作根管外科治疗。

(4)器械落入消化道及呼吸道:

原因:主要原因是术者注意力不集中,器械滑落,或用镊子夹持器械力量不当而弹落;患者体位不当,头过于后仰,引起患者恶心或吞咽;或操作过程中没有使用橡皮障等安全措施。

处理:器械一旦落入消化道或呼吸道,要针对具体情况冷静处理,必要时请内科医生会诊。

预防:术中使用橡皮障,保持正确的体位和头位,操作时精神集中可以减少此种情况的发生。随时擦去粘于手指的唾液,保持手指干燥,避免器械滑落,一旦器械落入口腔应立即将右手放人病人口腔中,使其不能闭口,阻断吞咽反射,及时取出,避免事故发生。

(5)皮下气肿:

原因:在根管治疗中,由于使用压缩空气吹干根管,或使用过氧化氢液时因氧气分

解逸出根尖孔,进入面颈部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内,而发生皮下气肿皮下气肿,发病急,数

13 分钟内明显肿胀,患区触诊时有捻发音,患者不感疼痛,但感运动不自如,一般可自行吸收,可用抗生素以防止感染。

(6)牙折:

原因:开髄制洞、预备根管过度切削牙本质,降低了牙的抗力;根管充填时侧向或垂直向压力过大;放置根管螺纹钉和桩时过多去除牙本质且施加了较大的扭力;术后未降低咬合;牙冠有隐裂或牙冠、牙根有先天性的发育缺陷等等。

处理:要遵循保存的原则,根据牙折的类型,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冠折范围不大者,可用充填材料,以后牙复合树脂为佳;牙冠严重折裂者可通过加钉、嵌体和冠修复等方式进行修复;冠根斜折或 牙冠颈1/3横折,断端在龈缘以下,可在根管充填后作龈切除术,必要时用牵引的方法使牙根断端充分暴露, 然后作桩冠修复I 牙根纵裂者,发生在单根牙需拔除,若发生在多根牙可行根裂牙根的半切术或截根术;若牙有隐裂存在,术前应降低咬合,术后作冠保护.

第一章 龋病概述

1. 简述DMFT 与DMFS 的概念及联系。

DMF 为decayed-missing-filled 的缩写,即龋齿数、因龋失牙数、因鍋补牙数的总和,称龋失补指数。根据龋病记录的详细程度,又可将其分为DMFT 指数和DMFS 指数。

(1) DMFT 指数:反映患者口腔中罹患龋病的牙数,一组人群的DMFT 指数就是受检人 群中平均每个个体罹患龋齿的牙数。

(2)

DMFS 指数:指受龋病累及的牙面数。DMFS 指数较DMFT 指数更具敏感性,特别 适用于较短期间内观察龋病的预防效果。

第二章 龋病病因及发病过程

(1) 氟对釉质羟磷灰石的作用:①降低釉质溶解性;②改善晶体结构;③使脱矿物质的再矿化。

(2) 对菌斑细菌的作用:①对酶的抑制;②抑制致龋菌生长。 (3) 对釉质表面的作用:①解除蛋白质和(或)细菌的吸附;②降低表面自由能。

14 第三章 龋病临床特征和诊断

釉质龋由损害进展的前沿开始,分为四个区:透明带,暗带,病损体部,相对完整的釉质表层。可分为以下六期:

①龋齿脱矿,最早的表现是表层下出现透明带,此时临床和X 线均不能发现。 ②透明带扩大,部分区域有再矿化现象,其中心部出现暗带。 ③随脱钙病变发展,暗带中心出现病损体部,病损体部相对透明,芮氏线、釉柱横纹明显。临床上表现为龋白斑

④病损体部被外源性色素着色,临床上表现为棕色龋斑。 ⑤龋病进展到釉牙本质界时,病变呈侧向扩展,发生潜行性破坏,临床上表现为蓝白色。 ⑥牙表面的龋坏,龋洞形成。

1. 按发病情况及进展速度分类

(1)急性龋( acute caries ):多见于儿童或青年。病变进展快,病变组织颜色浅,呈浅棕色,质地软而湿润,又称“湿性龋”。牙髄组织来不及形成修复性牙本质,易产生牙髄病变。猛性龋(rampant caries )是急性龋的一种,病变进展很快,多数牙在短期内同时患龋,常见于颌面及颈部接收放射治疗的患者,也称放射性龋。

(2) 慢性龋( chronic caries ):一般龋病均属此类,进展慢,病变组织染色深,呈黑褐色,较干硬,又称“干性龋”。龋病发展至某一阶段,由于病变环境发生变化,隐蔽部位变得开放,原有致病条件发生了变化,龋病不再继续进行,损害仍保持原状,称静止龋(arrested caries )。

(3) 继发龋(secondary caries ):龋病治疗后,由于充填物边缘或窝洞周围牙体组织破裂,形成菌斑滞留区,或修复材料 与牙体组织不密合,留有小的缝隙,这些成为致病条件产生龋病,称为继发龋。也可因治疗时未将病变组织除净,以后

发展而成。

2. 按损害解剖部位分类(形态学分类)

15 (1)窝沟龋和平滑面龋:窝沟龋是指磨牙、前磨牙咬合面、磨牙颊面沟和上颌前牙舌面的龋损。有的窝沟龋呈锥形,底部朝向牙本质,尖向釉质表面,但早期釉质表面无明显破坏,具有这类临床特征的龋损又称“潜行性龋”。除窝沟外的牙面发生的龋损称平滑面龋,可分为邻面龋和颈部龋,釉质平滑面龋损害呈三角形,其底朝釉质表面,尖向牙本质。当损害达釉牙本质界时,损害沿釉牙本质界部位向侧方扩散,在正常的釉质下方逐渐发生潜行性破坏。

(2) 根面龋:在根部牙骨质发生的龋损,主要发生于牙龈退缩、根面外露的老年人牙列。根面常发生于牙根的颊面和舌面。

(3) 线形釉质龋(linear enamel caries ):线形釉质龋是一种非典型性龋病损害,常见于乳牙列的上颌前牙唇面的新生线处,损害呈新月形。

(4) 隐匿性龋:好发于磨牙沟裂下方和邻面,仔细检查可发现病变区色泽变暗。

(1)视诊:观察牙面有无黑褐色改变和失去光泽的白垩色的斑点,有无腔洞形成。当怀疑有邻面龋时,可从咬合面观察邻边的边缘嵴有无变暗的黑带出现。

(2)探诊:利用尖头探针探测龋损部位有无粗糙、拉钩或插入的感觉。探测洞底或牙颈部的龋洞是否变软、酸痛或过敏,有无剧烈探痛。还可探测龋洞的部位、深度、大小、有无穿髄孔等。

(3)温度刺激试验:当龋洞深达牙本质时,患者可能对冷热剌激或酸甜刺激发生敏感,甚至难忍的酸痛,可用冷热刺激检杳,亦可用电活力测定。

(4)X 线片检査:X 线用于邻面龋、继发龋或隐匿龋不易用探针探出者,龋洞显示透射影像。X 线也可用于检査龋洞的深度及其与牙髄腔的关系。

(5)透照:透照用于检査前牙邻面龋洞,可直接看出龋损部位和病变深度及范围。

龋病的诊断标准:(山大)

(1)浅龋:浅龋位于牙冠部时一般为牙釉质龋或早期釉质龋;若发生于颈部时,则是牙骨质龋或牙本质龋。位于牙冠的浅龋又可分为窝沟龋和平滑面龋。浅龋位于

釉质内,患者一般无主观症状,对刺激无明显反应。最常使用的常规诊断方法是X

线片检査,可发现隐蔽部位的龋损。

(2)中龋:牙本质软化变色,呈黄褐色或深褐色,龋病进展快,易形成龋洞。出现主观症状,患者对酸甜饮食敏感,过冷过热饮食产生酸痛感觉,冷刺激尤为敏感,

但剌激去除后症状立即消失。

(3)深龋:临床上可见很深的龋洞,位于邻面及一些隐匿性龋,洞口较小,病变

进展较深,若洞口开放,食物嵌入,可压迫牙髄产生疼痛,遇冷热和化学刺激时,深龋产生的疼痛较中龋时更为剧烈,刺激去除后症状消失。

浅龋的鉴別诊断:(山大)

浅龋应与釉质钙化不全、釉质发育不全和氟牙症相鉴别。

①釉质钙化不全表现有白垩状损害,但表面光洁,白垩状损害可出现在牙面任何部位,而浅龋有一定的好发部位。

②釉质发育不全表现为釉质表面不同程度的局部硬而光滑,病变呈实质性缺陷,甚至牙冠缺损;也有变黄或变褐的情况况,探诊时病变呈对称性。

③氟牙症受损牙面呈白垩色至深褐色,患牙为对称性分布,有地区流行情况。

①简述深龋的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

1.(1)深龋诊断标准:当龋病进展到牙本质深层时为深龋,临床上可见很深的龋洞,易探查到。但邻面深龋及隐匿性龋,外观仅略有色泽改变,洞口很小而病变进展很深,临床检查较难发现,应结合患者主观症状,仔细探查,必要时去除无基釉后再诊断。若深龋洞洞口开放,则常有食物嵌入洞中,食物压迫使牙髓内部压力增加,产生疼痛,遇冷、热和化学刺激时,疼痛较中龋时更加剧烈。

(2)深龋应与可复性牙髓炎和慢性牙髓炎鉴别:

①深龋患牙冷测反应与对照牙相同,而可复性牙髓炎患牙在冷测牙面时即出现一过性

敏感。当深龋与可复性牙髓炎一时难以鉴别时,可先按可复性牙髓炎的治疗进行安抚处理。

②深龋患牙对温度试验的反应同对照牙,只有当温度刺激进入洞内才出现敏感症状,

刺激去除后症状立即消失。而慢性牙髓炎对温度刺激引起的疼痛反应会持续较长时间,

16患牙可出现轻叩痛,而深龋患牙对叩诊的反应同对照牙。

17 简述窝沟龋和平滑面龋的定义及其特点。

(1)窝沟龋:限指磨牙、前磨牙洽面、磨牙颊面沟和上前牙舌面的龋损。这些不规 则的表面缺少自洁作用,对龋病更敏感。在窝沟发生龋坏时,损害并非从窝沟基底部位开 始,而是首先在窝沟侧壁产生损害,最后扩散至基底。龋损沿着釉柱方向发展而加深,达到 牙本质,然后沿釉牙本质界扩散。

(2)平滑面龋:除窝沟外的牙面发生的龋损均为平滑面龋,分为2个亚类:发生于近远 中触点处的损害称邻面龋;发生于牙颊或舌面,靠近釉牙骨质界处为颈部龋。釉质平滑面 龋病损害呈三角形,其底朝釉质表面,尖指向牙本质。当损害达到釉牙本质界时,损害沿釉 牙本质界向侧方扩散,在正常的釉质下方逐渐发生潜行性破坏。

第四章 龋病治疗

龋病治疗的目的:终止病变的发展,保护牙髓的正常活力,恢复牙的形态和功能。

①早期牙釉质龋,尚未形成龋洞者。

②早期牙釉质龋,形成的龋洞较浅,损害处不承受咀嚼力且不在邻面接触点内者。 ③静止龋:致龋环境已经消失,如合面点隙的龋损,由于合面磨耗,已将点隙磨掉;

邻面龋由于邻牙拔除,使龋损面易清洁,不再有菌斑堆积。

④虽然龋病已经造成实质性损害,且已破坏牙体形态的完整,但此种牙在口腔内保留的时间不长,如将在一年内被恒牙替换的乳牙。

⑤龋病破坏明显的无功能牙,如正畸需要拔除的牙,无咬合功能的第三磨牙。 适应证:①恒牙早期釉质龋,尚未形成龋洞者;

②乳前牙邻面浅龋及乳牙广泛性浅龋,1年内将被恒牙替换者

③静止龋。

方法:①暴露病变部位;②清洁牙面;③隔湿,吹干牙面;④涂布药物。

适应证:①光滑面早期釉质龋,白垩斑或褐斑;

②龋易感者可作预防用再矿化液的组成:不同比例的钙、磷、氟。

方法:①配制成漱口;②局部应用。

适应证:①主要用于窝沟可疑龋:②窝沟内的微小龋坏,未累及牙本质。

封闭剂:树脂、稀释剂、引发剂及辅助成分。

方法:淸洁牙面、隔湿、酸蚀、涂布及固化封闭剂。

I类洞:为发生在所有牙面发育点隙裂沟的龋损所备的洞。

Ⅱ类洞:为发生于后牙邻面的龋坏所备洞。

III类洞:为前牙邻面未累及切角的龋损所备的洞。

IV类洞:为前牙邻面累及切角的龋损所备的洞.

V类洞:所有牙的颊(唇)舌面颈1/3处的龋损所备的洞。

(1)去净龋坏组织。

(2)保护牙髄组织:a间断操作,使用锋利器械,并用水冷却;b不向髄腔方向加压,特别是在深龋时;c对牙体组织结构、髄腔解剖形态及增龄变化必须有清楚了解,以防意外穿髓

(3)尽量保留健康牙体组织:a窝洞作最低程度扩展:b窝洞的龈缘只扩展到健康牙体组织,应尽量位于牙龈边缘的合方尽量不做预防性扩展

1.简述窝洞预备的步骤。

1.(1)预备洞形:①开扩洞口探查病情;②设计和预备洞的外形;③双面洞和复杂洞需要预备辅助的抗力形和固位形;④制备洞缘,洞缘釉质壁的釉柱止于健康牙本质,银汞合金洞面角为90°,复合树脂材料做短斜面利于粘结修复。

(2)无痛制洞法:①使用锋利器械高速、间断、轻柔而准确切割牙本质;②局部麻醉;

③化学机械去龋:用化学药剂结合机械冲洗和化学作用选择性地去除软化牙本质。

18

(3)术区隔离:有消毒棉卷、吸唾器、橡皮障等方式,还有选择性辅助隔离法,包括排龈线、开口器和药物。

19 (4) 窝洞消毒:常用的消毒药有25%麝香草酚乙醇溶液、樟脑酚及75%乙醇等,但对于 窝洞的消毒存在争议。

(5) 通过窝洞封闭、衬洞及垫底,隔绝外界和充填材料的刺激,保护牙髓,垫平洞底,形成充填窝洞。

2. 何为窝洞封闭、衬洞和垫底?常用的材料有哪些?临床如何根据余留牙本质的厚 度和充填材料的种类选用封闭剂、洞衬剂和(或)垫底材料?

2. (1)窝洞封闭是在窝洞洞壁涂一层封闭剂,以封闭牙本质小管,阻止细菌侵入,隔绝 充填材料的化学刺激。常用的材料有洞漆和树脂粘结剂,洞漆是指溶于有机溶剂的天然树脂或合成树脂。

衬洞是在洞底衬一层能隔绝化学和一定温度刺激,且有治疗作用的洞衬剂,其厚度一 般小于0.5mm 。常用的洞衬剂包括氢氧化钙及其制剂、玻璃离子粘固剂和氧化锌丁香油酚 粘固剂。

垫底是在洞底垫一层足够厚度(0.5mm)的材料,隔绝外界和充填材料的温度、化学、电 流及机械刺激,同时有垫平洞底、形成窝洞、承受充填压力和咀嚼力的作用。常用的垫底材 料包括氧化锌丁香油粘固剂、磷酸锌粘固剂、聚羧酸锌粘固剂及玻璃离子粘固剂。

(2)临床上选用不同的封闭剂、洞衬剂和 (或)垫底材料。浅的窝洞,不需垫底。银汞合金充填时,在洞壁涂布洞漆或粘结后直接充填;复合树脂用粘结剂处理后再充填。中等深度的窝洞,只垫一层磷酸锌粘固剂、聚羧酸锌粘固粉或玻璃离子粘固剂。磷酸锌粘固剂需先涂封闭剂。深的窝洞,需要做双层垫底处理保护牙髓。 银汞合金充填时,第一层用氧化锌丁香油酚粘固剂或氢氧化钙衬洞,第二层则用磷酸锌粘固剂垫底。复合树脂充填时用聚羧酸锌粘固剂或玻璃离子粘固剂垫底。当洞底接近髓腔或可疑穿髓时,首先选择氢氧化钙衬洞,再使用玻璃离子粘固剂或其他垫底材料。

3. 简述龋病治疗中的并发症、原因及处理原则。

(1)意外穿髓,常见原因有:①对髓腔解剖不熟悉:操作中应了解髓腔解剖形态;②髓 腔解剖结构的变异:术前X 线照片可帮助了解髓腔的情况;③操作不当:处理应视患者年 龄、

患牙部位和穿髓孔大小而选择不同的牙髓治疗方法。

(2) 充填后疼痛:

20 1) 牙髓性疼痛:①激发痛:常见原因包括:备洞过程中对牙髓的物理刺激;中龋、深龋 未垫底直接银汞合金充填;复合树脂直接充填或深龋直接用磷酸锌粘固剂垫底。症状轻 者,可观察,如症状缓解可不予处理。如症状未缓解,甚至加重者则应去除充填物,经安抚 治疗无症状后再重新充填。②与对颌牙接触时疼痛:多见于与对颌牙不同的金属修复体, 接触时形成电位差产生电流。处理方法为去除银汞合金充填物,改用非导体类材料,或改 作同类金属的嵌体修复。③自发痛:应考虑有牙髓炎的可能。近期出现的原因包括:对牙 髓状况判断错误;引起激发痛的各种因素严重或持续时间长。远期出现的原因可能是充填 材料对牙髓的慢性刺激、洞底残留的龋坏组织。应根据患者年龄和牙髓情况选择适当的牙 髓治疗方法。

2) 牙周性疼痛:①咬合痛:与温度刺激无关。多因充填物过高致早接触。磨除高点, 症状即可消除。②自发痛:可定位,与温度刺激无关,咀嚼可加重疼痛。主要原因有:术中 器械伤及牙龈和牙周膜,酸蚀剂溢至牙龈;充填物在龈缘形成悬突;接触点恢复不良。轻度 牙龈炎者,局部冲洗上药,去除悬突,消除局部刺激物。接触点恢复不良者应重新充填,必 要时需要做嵌体或全冠,以恢复正常接触关系。

(3) 充填体折断、脱落:常见的原因:①窝洞预备缺陷;②充填修复材料调制比例不当、 调制时间过长或过短、材料污染等;③充填方法不当,未严格隔湿,材料未填入点线角、倒 凹等微小区域,酸蚀粘结不充分等;④过早承担咬合力;⑤充填物存在高点,咬合关系异常。 处理方法为去除原残存充填体,针对存在问题,按照备洞原则修整洞形,按正规操作调制材 料和完成窝洞充填。

牙齿折裂:包括部分折裂和完全折裂。主要由于牙体组织本身的抗力不足所致,常 见原因包括:窝洞制备时存在无基釉,薄壁弱尖未降低咬合,磨除过多牙体组织,窝洞的点、 线角太锐,充填体过高、过陡,充填材料过度膨胀等。对部分折裂者可去除部分充填物后, 修整洞形,重新充填。如固位和抗力不够,可行粘结修复术、嵌体或冠修复。完全折裂至髓 底者应拔除患牙。

(4) 继发龋:主要原因有:①备洞时未去净龋坏组织;②洞缘未在自洁区;③微渗漏。 处理方法为去除充填物,清除腐质,修整洞形,重新充填。

抗力形(resistance form):是修复体和余留牙结构获得足够抗力,在承受咬合力时不折

裂的形状。抗力型制备时应该使应力均匀地分布在充填体和牙体组织上。

中药化学总结个人

注:除习题集中所列内容或习题集中已列但需归纳的内容 P248. β为分配因子讨论液液萃取 β≥10,仅作一次简单萃取就可实现基本分离;但100>β ≥10,则须萃取10-12次;β≤2时,要想实现基本分离,须作100次以上萃取才能完成。 分配比与pH 酚类pKa值为9.2-10.8,羧酸类pKa值约为5,故pH值在3以下时,大部分酚酸性物质将以非解离形式(HA)存在,易分配于有机溶剂中;而pH值在12以上时,则将以解离形式(A¯)存在,易分配于水中。 P256 聚酰胺色谱对鞣持的吸附特强,近乎不可逆,帮用于植物粗提取物的脱鞣处理特别合适。 P261 液体混合物沸点差在100℃以上,可反复蒸馏法 25℃以下,则需用分馏法 P265 氢核磁共振中化学位移反映化合物中氢的种类 峰面积相同类型氢的数目 偶合常数氢与氢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影响 P268-271 生物碱分类 吡啶类槟榔碱、烟碱、苦参碱 莨菪烷类阿托品 异喹啉类罂粟碱、去甲乌药碱、小檗碱、延胡索乙素、吗啡、可待因 吲哚类长春碱、利血平、马钱子碱 有机胺类麻黄碱、秋水仙碱、益母草碱 特点:N原子不在环结构内 P279 总生物碱的提取 1.脂溶性生物碱酸水提取氯仿、乙醚萃取 醇提取氯仿、乙醚萃取 2.水溶性生物碱雷氏铵盐是常用于提取季铵型水溶性生物碱的沉淀试剂 含生物碱的中药实例 P285 苦参极性大小:氧化苦参碱>羟基苦参碱>苦参碱 苦参碱:既可溶于水,又能溶于氯仿、乙醚、苯 氧化苦参碱:易溶于水、可溶于氯仿、难溶于乙醚 P287 麻黄伪麻黄碱形成分子内氢键稳定性大于麻黄碱,故碱性稍强于麻黄碱,但均具挥发性 草酸麻黄碱草酸伪麻黄碱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 水难易 氯仿不溶溶 麻黄咸、伪麻黄碱特征性反应:(1)二硫化碳-硫酸铜反应;(2)铜络盐反应 P289 黄连小檗碱属苄基异喹啉类衍生物△干燥时≤80℃ 属季铵型生物碱强碱性 游离小檗碱能溶于水、热乙醇、难溶于苯、氯仿、丙酮等 小檗碱盐酸盐在水中溶解度较小,易溶于沸水,难溶于乙醇 特征性反应:丙酮加成反应漂白粉显色反应 P290 汉防已(熟悉) 汉防已甲素、乙素均为双苄基异喹啉衍生物,亲脂性;轮环藤酚碱(丙素)为季铵型生物碱(强碱性)、水溶性。 甲素极性较小,能溶于冷苯;乙素极性较小,难溶于冷苯,溶于热苯。

中药化学《甾体类化合物》重点总结及习题

中药化学《甾体类化合物》重点总结及习题 本章复习要点: 1.了解甾体类化合物的含义、分布、生源途径和生理活性。 2.了解强心苷的含义、分布及生物活性。 3.掌握强心苷、甾体皂苷的结构类型、理化性质和检识。 4.掌握强心苷、甾体皂苷的提取、分离方法。 5.熟悉强心苷、甾体皂苷的结构测定。 6.熟悉胆汁酸的理化性质及检识。 第一节 概述 【含义】 甾体类化合物是以环戊烷骈多氢菲为基本母核的一类化合物的总称。 【分类】 甾体类化合物依-17位取代基团的不同,可分为: 【 甾体类化合物由甲戊二羟酸的生物合成途径转化而来。 【概述】 强心苷是指存在于植物体内的一类对心脏具有显著生物活性的甾体苷类,是由强心苷元与糖缩合而成的一类苷。 【结构与分类】 1.苷元部分: 天然存在的强心苷元是C 17侧链为不饱和内酯环的甾体化合物。 根据C 17侧链为不饱和内酯环的不同,强心苷元可分为: 13 25 6 4 R 7 8 9 10 11 12 1314 15 1617 1819

构成强心苷的糖根据C2位上羟基的有无可分为: (1)α–羟基糖:2–羟基糖,主要为D–葡萄糖、L–鼠李糖。 (2)α–去氧糖:常见于强心苷,是区别于其它苷类的一个重要特征。主要包括2,6–去氧糖(如:D–洋地黄毒糖)和2,6–去氧糖甲醚(如:L–夹竹桃糖)。 3.苷元和糖的连接方式(依直接与苷元相连的糖的种类) I型苷元-(2、6-二去氧糖)Χ-(D-葡萄糖)У II型苷元-(6-去氧糖)Χ- (D-葡萄糖)У III型苷元- (D-葡萄糖)У 植物界存在的强心苷,以I、II型较多。 【理化性质】 1.性状 大多为无色结晶或无定形粉末。具有旋光性。味苦,对粘膜有刺激性。 2.溶解性 强心苷用混合强酸(3~5%盐酸)水解时,苷元上羟基(C14-OH,C5-OH更容易)与邻位上的氢脱去水分子的反应。属于水解反应的副反应,应注意避免。 ★4.水解反应 (1)酸水解 优点:条件温和(水、36℃左右、24 hr),专属性强。

流行病学考研必背重点

1、流行病学:就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得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得策略与措施得科学。 2、流行病学研究内容得三个层次:疾病、伤害、健康。 3、流行病学任务得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揭示现象,即揭示流行(主要就是传染病)或分布(其她疾病、伤害与健康)得现象,可通过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来实现。第二阶段:找出原因,即从分析现象入手找出流行与分布得规律与原因,可以借助分析性流行病学方法来检验或验证所提出得病因假说。第三阶段:提供措施,即合理利用前两阶段结果,找出预防或控制得策略与措施,可用实验流行病学方法实现。 4、流行病学研究得三种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 5、现代流行病学中得基本原理:①疾病与健康在人群中得分布,其中包括疾病得流行现象;②疾病得发病过程,其中涵盖了机体得感染过程与传染病得流行过程;③人与环境得关系,即疾病得生态学;④病因论,特别就是多因论;④病因推断得原则;⑤疾病防治得原则与策略,其中包括疾病得三级预防;⑥疾病发展得数学模型等。 6、流行病学得实际应用:①疾病预防与健康促进,流行病学得根本任务之一就是预防疾病;②疾病得监测,疾病得监测就是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得一项很好得措施;③疾病病因与危险因素得研究,这就是为了达到预防疾病得目得而必须进行得工作;④疾病得自然史,该应用时通过流行病学方法研究人类疾病与健康得发展规律,以进一步应用于疾病预防与健康促进;⑤疾病防治效果评价,这涉及防治疾病效果得最终判断。 7、流行病学研究按设计类型分为: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流行病学、

实验流行病学与理论流行病学。 8、流行病学特征:①群体得特征,流行病学就是研究人群中得疾病现象与健康状态,即从人群得各种分布现象入手,而不仅就是考虑个人得患病与治疗问题,目光始终着眼于人群中得问题。 ②对比得特征,在流行病学中自始至终贯穿着对比得思想,对比就是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得核心。 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得特征,流行病学极少用绝对数表示各种分布情况,多使用频率指标,因为绝对数不能显示人群中发病得强度或死亡得危险度。 ④社会心理得特征,疾病得发生不仅仅同人体得内环境有关,还必然受到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得影响与制约。在研究疾病病因与流行因素时,我们应该全面考察研究对象得生物、心理与社会生活状况。 ⑤预防为主得特征,作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得一门分支学科,流行病学始终坚持预防为主得方针并以此作为学科得研究内容之一。 ⑥发展得特征,针对不同时期得主要卫生问题,流行病学得定义、任务就是不断发展得。 9、疾病分布:就是指疾病在不同人群、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得存在状态及其发生、发展规律,主要描述疾病发病、患病与死亡得群体现象。 10、发病频率测量指标:发病率、罹患率、续发率。 11、发病率:就是指一定期间内,一定范围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病例出现得频率。 12、计算发病率需考虑得因素:(1)新发病例数;(2)暴露人口

口腔医学教学改革试点方案

口腔医学专业教学改革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道路的办学理念,顺应口腔医学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遵循教育教学改革的客观规律,以大医学整体改革为基本依托,以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综合改革为核心内容,以发达国家口腔医学教育先进经验为对照借鉴,以创造性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为改革动力,以突出专业教育和创新教育为鲜明特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培养高质量的应用性口腔医学人才。 (二)原则 1.坚持以改革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为先导的原则,以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更新推动专业教学改革。 2.坚持以素质教育为主线的原则,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3.坚持产学研结合,将教学改革与社会经济发展、行业发展及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探讨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案的优化。 4.坚持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 5.坚持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的原则,建立健全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制度的规范和激励作用。 6.根据专业特点和教学改革需要,重点突破,争创特色。 三、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和基本思路 (一) 改革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深入开展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大讨论,在专业教学改革实践中,主动适应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由“一次性教育”向“终生教育”的转变,由“封闭式”办学向“开放式”办学的转变,由重知识传授向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素质教育转变,明确办学理念和办学思路,进一步树立科学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 (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组织开展广泛的人才需求调研,对专业人才需求情况和人才培养规格进行了深入分析,准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市场需求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教育为主线,邀请医药卫生单位的专家共同参与,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适时修订和逐步完善,稳步提高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 (三)深化完善三级课程建设体系 以培养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为核心,以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为主线,以现代化、信息化教学手段为依托,以改革教学方法为突破口,推动完善合格课程、优质课程、精品课程三级课程建设,在已有课程建设的基础上,使专业必修课程在2008年全部达到合格课程标准,专业主干课程到2010年达到优质课程标准,争取建成校级精品课程2门,建立以合格课程为基础、优质课程为重点、精品课程为示范的课程建设体系,推动课程标准的建立,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全面提升课程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四)课程设置更加合理 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根本,以“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应性)为原则,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操作技能,反映学科的新进展,兼顾就业的多样化,充分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特色,使课程设置更加符合培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五)深化教学内容改革 1. 根据岗位任务确定教学内容

考研中医综合必背笔记

中医方剂学 一、解表药主入肺、膀胱经,注意:表虚自汗,阴虚盗汗,疮疡日久,淋证,失血虽有表证,也要慎用(一)发散风寒药 1 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麻、桂相配治疗风寒表证】 2 桂枝: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性味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桂枝单用解肌发表,配伍芍药,调和营卫;类似:柴胡单用疏肝解郁,配黄芩和解少阳。 eg:桂枝汤中调和营卫的配伍有:桂枝和白芍,生姜和大枣 3 紫苏(苏叶):解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不宜久煎,主治:脾胃气滞,胸闷呕吐 4 生姜: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半夏南星及鱼蟹毒)—呕家之圣药 5 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消疮、(炭) 止血(肺胃等多种出血证)治外感表证,无论寒热皆可。荆芥穗祛风作用强于荆芥 6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风药风中润剂,既能祛外风,也能熄内风,祛风湿 7 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治太阳风寒湿邪在表之要药,驱上半身风寒湿痹见长(独活为下半身) 8 香薷: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夏月麻黄 9 藁本:散寒除湿,祛风止痛—太阳引经药 10白芷: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阳明经引经药 11细辛: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温肺化饮—少阴经引经药,细辛辛燥伤阴,“辛不过钱” 12苍耳子:发散风寒、祛风湿止痛、通鼻窍—治鼻渊要药 13辛夷:发散风寒、通鼻窍包煎,有毛易刺激喉咙 14葱白:发汗解表、散寒通阳、解毒散结、通经下乳 (二)发散风热药 1薄荷:疏散风热、利咽透疹、清利头目、疏肝行气 注:薄荷能发汗,表虚自汗者不宜用 2牛蒡子:疏散风热、利咽透疹、宣肺祛痰、解毒消肿、润肠通便 3蝉蜕: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退翳明目、熄风止痉、镇静安神(3-6g) 4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祛风止痛 5桑叶:疏风清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肺润燥、凉血止血 6菊花:疏风清热(黄)、平抑肝阳、清肝明目(白)、清热解毒(野) 7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祛风止痛 8葛根:解肌退热、生津止渴、升阳止泻、透疹、降压 9升麻:解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 10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截疟–疏肝要药与黄芩配伍和解少阳 11淡豆豉:解表除烦、宣发郁热 12浮萍: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尿消肿 麻黄、桂枝—发汗解表—麻黄汤 桂枝配芍药,生姜配大枣—调和营卫—桂枝汤 生姜配半夏—胃寒呕吐—小半夏汤 荆芥配防风—风寒证—荆防败毒散 柴胡配黄芩—和解少阳—小柴胡汤 升麻配葛根—外感风寒所致头痛,麻疹初期—升麻葛根汤

中药化学重点总结归纳

强极性溶剂:水 亲水性有机溶剂:与水任意混溶(甲、乙醇,丙酮) 亲脂性有机溶剂:不与水任意混溶,可分层(乙醚、氯仿、苯、石油醚) 常用溶剂的极性顺序: 石油醚—四氯化碳—苯—氯仿—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乙醇—甲醇—水 苯丙素 二、提取分离 1.苯丙烯、苯丙醛、苯丙酸的酯类衍生物具有挥发性,是挥发油芳香族化合物的主要成分,可 用水蒸气蒸馏。 2.苯丙酸衍生物可用有机酸的方法提取。 香豆素 二、理化性质 (一)物理性质游离香豆素----多有完好的结晶,大多具香味。 小分子的有挥发性和升华性。苷则无。 在紫外光照射下,香豆素类成分多显蓝色或紫色荧光。 (二)溶解性游离香豆素----难溶于冷水,可溶于沸水,易溶于苯、乙醚、氯仿、乙醇。 香豆素苷----能溶于水、甲醇、乙醇,难溶于乙醚、苯等极性小的有机溶剂。 香豆素遇碱水解与稀碱水作用可水解开环,形成水溶性的顺式邻羟基桂皮酸的盐。 酸化,又可立即环合形成脂溶性香豆素而析出。 如果与碱液长时间加热,将转为反式邻羟基桂皮酸的盐,酸化后不能环合。 与浓碱共沸,往往得到的是裂解产物——酚类或酚酸。 (三)成色反映 1.异羟肟酸铁反应 内酯在碱性条件下开环,与盐酸羟胺缩合,在酸性条件下,与三价铁离子络和成红色。 ?内酯[异羟肟酸铁反应、盐酸羟胺(碱性)、红色] 2.酚羟基反应 ?FeCl3溶液与具酚羟基物质反应产生绿色至墨绿色沉淀 ?若酚羟基的邻、对位无取代,可与重氮化试剂反应而显红色至紫红色。 ?含酚羟基的化合物[三氯化铁反应、FeCl3、绿色] 3. Gibb’s反应 Gibb’s试剂2,6-二氯(溴)苯醌氯亚胺,在弱碱性条件下,与酚羟基对位活泼氢缩合成蓝色化合物。6位无取代的香豆素显阳性。 ?Ph-OH对位无取代[Gibb’s反应,Gibb’s试剂,蓝色] 4Emerson反应 Emerson试剂2%的4-氨基安替比林和8%的铁氰化钾。其余同Gibb’s。 ?Ph-OH对位无取代[Emerson反应,Emerson试剂试剂,红色] 三.香豆素的提取与分离 (一)提取利用香豆素的溶解性、挥发性及具有内酯结构的性质进行提取分离。 游离香豆素一般可以用乙醚、氯仿、丙酮等提取(香豆素苷可用甲醇、乙醇或水提取)。 碱溶酸沉法提取。 1. 溶剂提取法常用甲醇、乙醇、丙酮、乙醚等提取。 乙醚是多数香豆素的良好溶剂。 苷则在正丁醇、甲醇中被提出。 2.碱溶酸沉法0.5%氢氧化钠水溶液稍加热提取,冷后用乙醚除杂质,加酸调PH到中性,适当 浓缩,再酸化,则香豆素或苷即可析出,也可用乙醚萃取。

中药化学的反应总结

中药化学的反应总结 一生物碱 1碘化铋钾反应(Dragendorff反应):生物碱沉淀反应,可用于生物碱的检2识(试管反应或薄层色谱显色剂) 3硫酸铜-二硫化碳反应:麻黄碱和伪麻黄碱产生棕色沉淀深沉 4铜络盐反应:试剂为硫酸酮和氢氧化钠,显蓝紫色 5茚三酮反应:麻黄碱的检识,氨基酸的反应 6双缩脲反应:试剂为硫酸铜和氢氧化钠,蛋白质、酶的反应 7丙酮加成反应:小壁碱 8漂白粉显色反应:小壁碱,显樱红色 9HgCL2r反应:加热后,莨菪碱产生砖红色沉淀,东莨菪碱产生白色沉淀 10Vitali反应;试剂为发烟硝酸和若性碱醇溶液,莨菪碱(阿托品)、东莨菪碱、山莨菪碱、去甲莨菪碱为阳性反应,产生色变;樟柳碱为阴性反应 11过碘酸氧化乙酰丙酮缩合反应:试剂为过碘酸、乙酰丙酮、乙酰胺。莨菪碱(阿托品)、东莨菪碱、山莨菪碱、去甲莨菪碱为阴性反应,非典樟柳碱为阳性反应,显黄色 12硝酸反应:士的宁与硝酸作用呈淡黄色,蒸干后的残渣遇氨气即为紫红色;马钱子碱与浓硝酸接触呈深红色,继加氯化亚锡,同红色转为紫色 13浓硫酸-重铬酸钾反应:士的宁初呈蓝紫色,缓变为紫堇色,最后为橙黄;马钱子碱则颜色与士的宁不同 二苷 Molish反应:试剂为a-萘酚和浓硫酸,阳性现象为两液面交界处呈棕色或紫红色环。糖尿病(单糖、寡糖、多糖)苷为阳性反应。 三硝基苯酚试纸反应:苦杏仁苷。苦杏仁苷水解产生的苯甲醛呈砖红色反应。 三蒽醌 Borntrger反应:羟基蒽醌与碱(氢氧化钠、碳酸钠、氨水)呈紫红色;蒽酚、蒽酮、二蒽酮呈黄色,只有氧化成蒽醌后才呈紫红色 醋酸镁反应:1,8-二羟基呈醌橙黄色至橙色;邻二羟基蒽醌呈蓝色至蓝紫色。 无色亚甲蓝显色反应:苯醌、萘醌呈阳性,显蓝色斑点;茵醌呈阴性 四香豆素、木脂素 异羟肟酸铁反应:香豆素显红色,首先在碱性下与盐酸羟胺反应,再在酸性下与三氯化铁反应。 Gibbs反应:属于酚羟基对位活泼氢的反应。在弱碱性下,与2,6-二氯(溴)苯醌氯亚胺反应呈蓝色 Emerson反应:属于酚羟基对位活泼氢的反应。与氨基安替比林、铁氰化钾反应呈红色Labat反应:属于亚甲二氧甲基的显色反应。与没食子酸、浓硫酸反应呈蓝绿色 五黄酮 Mg-HCL反应: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醇显红色;异黄酮(除少数外)、查耳酮、儿茶素为阴性反应 NaBH4(KBH4反应:二氢黄酮显紫红色 醋酸镁反应(纸片):二黄酮(醇)显天蓝色荧光 SrCL2|NH3反应:邻二酚羟基黄酮,产生沉淀 二氯氧锆-枸橼酸反应:可用于判断黄酮3-OH、5-OH的存在,若有3-OH和(或)5-OH,

流行病学考研必背重点

1、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2、流行病学研究内容的三个层次:疾病、伤害、健康。 3、流行病学任务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揭示现象,即揭示流行(主要是传染病)或分布(其他疾病、伤害与健康)的现象,可通过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来实现。第二阶段:找出原因,即从分析现象入手找出流行与分布的规律和原因,可以借助分析性流行病学方法来检验或验证所提出的病因假说。第三阶段:提供措施,即合理利用前两阶段结果,找出预防或控制的策略与措施,可用实验流行病学方法实现。 4、流行病学研究的三种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 5、现代流行病学中的基本原理:①疾病与健康在人群中的分布,其中包括疾病的流行现象;②疾病的发病过程,其中涵盖了机体的感染过程和传染病的流行过程;③人与环境的关系,即疾病的生态学;④病因论,特别是多因论;④病因推断的原则;⑤疾病防治的原则和策略,其中包括疾病的三级预防;⑥疾病发展的数学模型等。 6、流行病学的实际应用:①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流行病学的根本任务之一是预防疾病;②疾病的监测,疾病的监测是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的一项很好的措施;③疾病病因和危险因素的研究,这是为了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而必须进行的工作;④疾病的自然史,该应用时通过流行病学方法研究人类疾病和健康的发展规律,以进一步应用于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⑤疾病防治效果评价,这涉及防治疾病效果的最终判断。 7、流行病学研究按设计类型分为: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流行病学、

实验流行病学和理论流行病学。 8、流行病学特征:①群体的特征,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的疾病现象与健康状态,即从人群的各种分布现象入手,而不仅是考虑个人的患病与治疗问题,目光始终着眼于人群中的问题。 ②对比的特征,在流行病学中自始至终贯穿着对比的思想,对比是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核心。 ③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流行病学极少用绝对数表示各种分布情况,多使用频率指标,因为绝对数不能显示人群中发病的强度或死亡的危险度。 ④社会心理的特征,疾病的发生不仅仅同人体的内环境有关,还必然受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在研究疾病病因和流行因素时,我们应该全面考察研究对象的生物、心理和社会生活状况。 ⑤预防为主的特征,作为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流行病学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并以此作为学科的研究内容之一。 ⑥发展的特征,针对不同时期的主要卫生问题,流行病学的定义、任务是不断发展的。 9、疾病分布:是指疾病在不同人群、不同时间、不同地区的存在状态及其发生、发展规律,主要描述疾病发病、患病和死亡的群体现象。 10、发病频率测量指标:发病率、罹患率、续发率。 11、发病率:是指一定期间内,一定范围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病例出现的频率。 12、计算发病率需考虑的因素:(1)新发病例数;(2)暴露人口数;(3)观察时间。

最新 牙体牙髓病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教案

《牙体牙髓病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教案 口腔医学院牙体牙髓病学教研室

前言 口腔临床基本技能实验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引导学生以疾病为主线,根据对疾病的认知过程,在同一层次从多个角度共同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治疗方法,扎实培养学生掌握“三基”(基础实验知识、基本实验操作技能与基本实验方法)。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熟悉龋病、牙体病、牙髓根尖周病的检查、诊断和基本治疗方法,并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确定口腔疾病诊疗计划的临床思路,为后期进入临床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为口腔医学专业的必修课,总学时数为80学时。

参考书目 1.《仿真人头模实验室实验指导》,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学院自编教材,2007,3 2.《牙体牙髓病学》第二版,主编:樊明文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3.《口腔医学实验教程》第二版,主编:王嘉德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4.《口腔医学实验教程附册》第二版,主编:王嘉德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5.《Fundamentals of Operative Dentistry》Second Edition. James B. Summary Bylj.

目录 实验一仿真人头模的使用,口腔医师的术式、支点(与钻针切割硬物练习) -----------------------------------------1 实验二牙体牙髓病治疗常用器械及其使用 -------------1 实验三牙体牙髓病口腔检查与病历书写-----------------2 实验四龋病损害及窝洞结构认识和分类,石膏牙Ⅰ类洞的制备 ---------------------------------------------------2 实验五石膏牙Ⅱ、Ⅲ、Ⅴ类洞的制备 -----------------3 实验六离体下颌磨牙Ⅰ、Ⅴ类洞的制备 --------------3 实验七离体下颌第一双尖牙Ⅱ、Ⅴ类洞制备 ----------4 实验八仿头模上上颌磨牙Ⅰ、Ⅴ类洞制备 ------------4 实验九仿头模上下颌磨牙Ⅱ类洞的制备 --------------5 实验十仿头模上下颌双尖牙Ⅱ、Ⅴ类洞的制备 --------5 实验十一盖髓术,常用粘固粉的调制应用,窝洞垫底,银汞合金充填术 ---------------------------------------------6 实验十二仿头模前牙IV类洞的制备及钉固位、树脂粘接修复术 ---------------------------------------------------6 实验十三髓腔解剖、开髓法、离体牙开髓术,干髓术 --7 实验十四离体前牙、前磨牙根管预备 ----------------7 实验十五离体磨牙根管预备 -----------------------8 实验十六离体牙根管充填 -------------------------8 实验十七牙体牙髓常见病临床病例展示----------------9

中医综合考研备考的经验和方法

中医综合考研备考的经验和方法 (一)明确复习目标 明确的目标是做好应考复习的重要前提,只有复习的目标明确,复习过程中才能积极地调动大脑的潜力,提高记忆的效率和准确度,使时间的浪费减到最少。在复习开始之前应当先冷静下来进行思考,结合个人的实际和相关的条件,明确此次复习备考的目标。 1全面把握考试大纲的要求 考试大纲是复习备考的必不可少的参考资料,熟悉和掌握大纲的基本要求是明确复习内容的基本步骤。考试大纲详细规定了各科目考查的内容、重点和要求,大纲所规定的内容和重点与实际教学和学习中的内容和重点是有差异的。由于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教学要求不同、内容详略不同,或者使用的教材版本不同,平时在学习过程中所学习的内容,常常和中医综合考试大纲有出入。平时任课教师不讲、一般考试不考的内容,大纲却常常作为考点或重点内容要求。因此,无论你是应届生、往届生或在职拟攻读研究生的人员,在开始复习之前,都有必要仔细地阅读考试大纲的内容和要求,了解考试大纲对专业内容的要求和明确复习范围。在实际复习过程中,有不少同学没有做好这项工作,复习到一定阶段常常出现越复习越不知道复习什么,也不知道复习了有用没用的情况,有的同学甚至因此丧失了参加考试的信心。 2认真分析复习的重点 了解和把握大纲要求是开始复习工作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考生还应当结合自身的学习情况进行认真的分析。每个学生经过几年的专业学习,对各门课程知识的掌握都有一定的基础,同时,也存在着对某些内容总是有的方面记得清楚,而另一些方面则较为模糊的情况。通过对大纲的学习,对照自己对各门课程的掌握情况,仔细分析自己的强项和弱项,细致地将自己掌握的不牢固的课程、章节、知识点等总结出来,这些内容就是复习的重点内容。 还有一个方法可以发现复习重点,那就是模拟题训练。在做题过程中常常出错的地方一般就是自己的弱点,在复习时就应当作为重点来对待。但是使用这种方法发现的重点往往比较分散,可以作为对前一种方法的补充,在复习进行到一定程度,对复习效果进行自我检查时使用。 3适应考试的方式和环境 虽然大多数考生都已“身经百战”,应考经验较为丰富。但中医综合考试不同于一般的结业考试和期末考试,考试时间长达三个小时,题量多达180个,涉及的课程有六门之多,考查的知识点多达数百个。考试时间长、题量大、考查内容知识点多,考试的方式和题型全部为客观性的选择题。这样长时间、大强度的考试对于一般考生来说都是没有经历过的,它不仅是对考生知识掌握情况的考查,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考生心理和意志力的考验。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一定要自觉地进行心理调整,对考试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做好心理准备,树立坚持到底的信心和决心,使自己的身心较好地适应严酷的考试环境。 (二)借鉴往年考生复习备考经验 今年中医综合考试的内容和形式虽然有了较大调整,但是除增加针灸学和设立分专业试题外,大部分考试内容、考试的方式、题型等没有变化,因此,借鉴往年考生的复习备考经验还是很有帮助的。往届考生经过了考研全过程的锻炼,对复习备考的过程往往有比较成熟

流行病学重点总结 流行病学笔记(期末考研复试)

流行病学笔记 ——2012级临床五年五班整理 第一章绪论 流行病学(Epidemiology )——是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 研究内容三个层次——疾病、伤害、健康状态 研究任务三个阶段——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 工作深度三个范畴——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实验性研究 流行病学学科三大要素——原理、方法、应用 研究方法三种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理论法流行病学基本原理 疾病与健康在人群中分布原理、疾病发病过程、人与环境关系、病因论、 病因推断原则、疾病防治原则和策略、疾病发展的数学模型等流行病学实际应用 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疾病的监测、疾病病因和危险因素的研究、疾病的自然史、疾病防制的效果评价 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流行病学特征 群体的特征、对比的特征、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社会医学的特征 预防为主的特征、发展的特征 第二章疾病的分布Distribution of Disease 第一节 疾病频率的测量指标1、率和比 率rate ——在某一确定人群中某事件发生的频率 K =100%,1000%…..比ratio ——两个数相除所得的值,表示分子和分母之间的数量关系 比例proportion ——表示同一事物局部与总体之间数量上的比值,分子和分母单位相 K ?数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人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率=%)(或乙指标 甲指标比=100?

同,而且分子包含于分母之中。 2、发病指标——发病率(incidence rate)、罹患率(attack rate)、患病率(prevalence rate) 感染率(infection rate)、续发率(secondary attack rate,SAR) 发病率(incidence rate)罹患率(attack rate) 发病率 局限范围、短时间(日、周、旬、月)内的发病率 适用于局部地区疾病爆发 患病率(prevalence rate) 影响患病率升高、降低的因素发病率与患病率的关系 患病率=发病率×病程 通常以年表 示?新发/初次诊断?一人多次发病 可能会发生该病的人群 该时期内平均人口 不可能发病?相当于一个时间断 面,一般不超过1个月 =开始时点上的患病率+该期间内发病率 患病率升高 ?新病例增加?未治愈者寿命延长?病程延长?病例迁入?健康者迁出?易感者迁入?诊断水平提高?报告率提高患病率降低?新病例减少?病死率增高?病程缩短?病例迁出?健康者迁入?治愈率提高

牙体牙髓病学课程标准.

《牙体牙髓病学》课程标准 (五年制) 第一部分课程概述 一、课程名称 中文名称:《牙体牙髓病学》 英文名称:《Operative Dentistry and Endodontics》 二、学时与适用对象 课程总计108学时,其中理论课38学时,讲座7学时,综合考核2学时,实验课61学时。本标准适用于五年制口腔专业。 三、课程性质地位 牙体牙髓病学是口腔医学的重要主干学科之一,它是研究牙体硬组织和牙髓组织疾病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病理生理、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的一门学科。牙体牙髓疾病是口腔临床最常见的疾病,发病率和就诊率高,学生对牙体牙髓病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将为今后从事临床工作以及毕业后继续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课程基本理念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准确把握本门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作用和地位,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选择必须以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为依据,与国家、军队总部的要求相一致。 2、课程教学目标和组织,与建设国际先进的研究型军医大学和建立国际先进的口腔医学院的定位相匹配,符合国际化、精品化等一流的办学理念。 3、要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员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全程渗透素质教育、个性化教育等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从课程的设计到评价各个环节,在注意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主导作用的同时,应特别注意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要求教师通过各种方式使学生达到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会如何学习。教学中,把时间交给学生,教师运用点拨、启发、提问、引导、导演、总结等方法,通过学生自读、小组讨论、总结发言、角色扮演、游戏等活动,使学生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施教之功重在启发,贵在引导。要充分注

中医综合考研中药学笔记(精华)汇总

解表药 1、辛温解表药: 麻黄:草质茎。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外感风 寒表实证) 桂枝:干燥嫩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风寒湿痹、痰饮蓄水、胸痹) 紫苏:茎叶。辛温,归肺脾经。解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安胎(脾胃气滞) 生姜:根茎。辛微温。归肺脾胃经。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鱼蟹毒(胃寒呕 吐) 香薷:辛微温。归肺胃经。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阴暑、水肿、小便不利) 荆芥:干燥地上。辛微温。归肺肝经。祛风解表,透疹消疮,止血。 防风:根。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风药之润剂,治风之通药” 羌活:根茎及根。辛苦温,归膀胱肾经。解表散寒、去风胜湿,止痛。 白芷:根。辛温,归肺胃大肠经。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阳明头痛,寒湿带下) 细辛:全草。辛温,有毒。归肺肾心经。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少阴头痛)(汤1-3,散0.5-1) 藁本:根茎及根。辛温;归膀胱经。祛风散寒,除湿止痛。(颠顶疼痛) 苍耳子:果实。辛苦温。有毒。归肺经。发表散寒,通鼻窍,去风湿,止痛。 辛夷:辛温。归肺胃经。发表散寒,通鼻窍。(包煎) 葱白:辛温,归肺胃经。发汗解表,散寒通阳。(通乳,乳房胀痛) 2、辛凉解表药: 薄荷:地上,辛凉。归肝肺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后下) 牛蒡子:成熟果实。辛苦寒。归肺胃经。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消肿。 蝉蜕:甘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熄风止痉。(惊风,破伤风) 桑叶:叶。苦甘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凉血止血)菊花:花序。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疏风清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蔓荆子:成熟果实。辛苦微寒。归膀胱肝胃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柴胡:根,苦辛微寒,归肝、胆经。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伤寒邪在少阳、肝气郁结、气虚下陷致肛脱等,退热截疟) 升麻:根茎。辛微甘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解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中气虚弱、气虚下陷致肛脱等) 葛根:根。甘辛凉。归脾胃经。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淡豆豉:辛苦凉,寒。归肺胃经。解表,除烦,宣发郁热。 浮萍:辛温。归肺,膀胱经。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尿消肿。 清热药 清热泻火药: 石膏:含水硫酸钙。辛,甘、大寒,归肺胃经。生: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敛疮生肌, 收湿,止血。(温热在气分,肺热咳喘)(生,汤15-60克) 知母:根茎。苦甘寒。归肺胃肾经。清热泻火,生津润燥。 芦根:鲜、干根茎。甘寒,归肺胃经。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 天花粉:栝楼根,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淡竹叶:甘淡寒,归心胃小肠经。清热泻火、除烦,利尿。 栀子:成熟果实,苦寒,归心肺肝三焦经。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 焦:凉血止血(肝胆湿热、热病心烦躁扰不宁之要药)

中药化学总结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一) (一)溶剂法 1、常用溶剂及性质 石油醚、四氯化碳(Ccl4)、苯(C6H6)、二氯甲烷(CHCL2)、氯仿(CHCl3)、乙醚(Et2O)、乙酸乙酯(EtOAc)、正丁醇(n-BuOH)、丙酮(Me2CO)、乙醇(EtOH或Alc)、甲醇(MeOH)、水等、极性越来越大。 2.中药化学成分的极性 化学物质的极性就是根据介电常数计算的,介电常数越大,极性越大。偶极矩,极化度、介电常数与极性有关。化合物极性大小判断:有机化合物,含C越多,极性越小,含氧越多,极性越大;含氧化合物中,含氧官能团极性越大,化合物的极性越大(含氧 官能团极性羧基>羟基>醛基>酮基>酯基);酸性碱性两性极性与存在状态有关(游离性极性小,解离型极性大)。比较极性(汉防己甲素(甲氧基取代)<汉防己乙素(羟基取代)。 3.溶剂提取法的基本原理——相似相溶原理(提取溶剂的选择) 4.提取方法 溶剂法提取中药成分的常用方法有浸渍法、渗漉法、煎煮法、回流提取法与连续回流提取法5种。其中浸渍法与渗漉法属于冷提法,适用于对热不稳定的成分的提取,但提取效率低于热提法,因此提取时间长、消耗溶剂多。含淀粉、果胶、粘液质等杂质较多的中药提取可选择浸渍法。煎煮法、回流提取法与连续回流提取法属于热提法,提取效率高于浸渍法、渗漉法,但只适用于对热稳定的成分的提取。三法比较,煎煮法只能用水作提取溶剂,回流提取法有机溶剂消耗量较大,连续回流提取法节省溶剂,但提取液受热时间长。 (二)水蒸气蒸馏法能够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中药成分必须 满足3个条件,即挥发性、热稳定性与水不溶性(或虽可溶于水,但经盐析后可被与水不相混溶的有机溶剂提出,如麻黄碱)。凡能满足上述3个条件的中药化学成分均可采用此法提取。如挥发油、挥发性生物碱(如麻黄碱、烟碱、槟榔碱等)、小分子的苯醌与萘醌、小分子的游离香豆素、小分子的酚性物质(牡丹酚)等。(三)升华法适用于具有升华性的成分的提取,如游离的醌类成 分(大黄中的游离蒽醌)、小分子的游离香豆素等,以及属于生物碱的咖啡因,属于有机酸的水杨酸、苯甲酸,属于单萜的樟脑等。 (四)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特点:没有有机溶剂的残留,产品质量高,无污染,适用于对有热不稳定易氧化成分的提取,萃取速度高,收率高,工艺流程简单,操作简单,成本低,对有效成分的提 取选择性高(通过夹带剂改变或维持选择性),对脂溶性成分提 取效率高(在提取极性较大成分时,可以加入夹带剂),提取设备造价高,节约能源。 (五)其它:组织破碎法、压榨法、超声提取法(提取效率高,不破 坏成分)、微波提取法。 中药有效成分进行分离与精制(二) 一、根据物质溶解度的差别,进行分离与精制 1.结晶法 结晶溶剂选择的一般原则:对欲分离的成分热时溶解度大,冷时溶解度小;对杂质冷热都不溶或冷热都易溶。沸点要适当,不宜过高或过低,如乙醚就不宜用,不与被结晶物质发生反应, 无毒或小毒。 判定结晶纯度的方法:理化性质均一(形态稳定,颜色均一);固体化合物熔距≤2℃,熔点一定;各种色谱都能用,TLC或PC展开呈单一斑点;HPLC或GC分析呈单峰。双熔点:汉防己乙素与汉防己甲素(芫花素)。 2.沉淀法 可通过4条途径形成沉淀改变溶解度实现: 1)通过改变溶剂极性改变成分的溶解度。常见的有水醇法(沉淀多糖蛋白质等水溶性成分)、醇水法(沉淀树脂叶绿素等亲脂性成分)、醇提乙醚或丙酮沉淀法(沉淀皂苷)等。 2)通过改变溶剂强度改变成分的溶解度。使用较多的就是盐析法,即在中药水提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无机盐,使某些水溶性成分溶解度降低而沉淀出来。 3)通过改变溶剂pH值改变成分的存在状态,解离状态极性变大,非解离状态极性变小。适用于酸性、碱性或两性亲脂性成分的分离。如分离碱性成分的酸提碱沉法与分离酸性成分的碱提酸沉法,调等电点提取两性成分。 4)通过加入某种试剂与欲分离成分生成难溶性的复合物或化合物。如铅盐沉淀法(包括中性醋酸铅或碱式醋酸铅)、雷氏盐沉淀法(分离季胺生物碱)、胆甾醇沉淀法(分离甾体皂苷)、明胶法(沉淀鞣质)等。 二、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分配比的差异,对中药有效成分进行分离与精制 1.液-液萃取选择两种相互不能任意混溶的溶剂,通常一种为水,另一种为石油醚、乙醚、氯仿、乙酸乙酯或正丁醇等,这些溶剂要与水分层。将待分离混合物混悬于水中,置分液漏斗中,加适当极性的有机溶剂,振摇后放置,分取有机相或水相,即可 将极性不同的成分分离。分离的难易取决于两种物质在同一溶剂系统中分配系数的比值,即分离因子。分离因子愈大,愈易分离。可以通过调整溶液PH值来分离。

中药化学总结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一) (一)溶剂法 1. 常用溶剂及性质 石油醚、四氯化碳(Ccl4 )、苯(C6H6、二氯甲烷(CHCL2、氯仿(CHCI3)、乙醚(Et z O)、乙酸乙酯(EtOA?、正丁醇(n-BuOH、丙酮(MeCO、乙醇(EtOH或Alc )、甲醇(MeOH、水等. 极性越来越大。 2.中药化学成分的极性 化学物质的极性是根据介电常数计算的,介电常数越大,极性越大。偶极矩,极化度、介电常数与极性有关。化合物极性大小判断:有机化合物,含C越多,极性越小,含氧越多, 极性越大;含氧化合物中,含氧官能团极性越大,化合物的极性越大(含氧官能团极性羧基〉羟基〉醛基〉酮基〉酯基);酸性碱性两性极性与存在状态有关(游离性极性小,解离型极性大)。比较极性(汉防己甲素(甲氧基取代)v汉防己乙素(羟基取代)。 溶剂法提取中药成分的常用方法有浸渍法、渗漉法、煎煮 法、回流提取法和连续回流提取法5种。其中浸渍法和渗漉法 属于冷提法,适用于对热不稳定的成分的提取,但提取效率低于热提法,因此提取时间长、消耗溶剂多。含淀粉、果胶、粘液质等杂质较多的中药提取可选择浸渍法。煎煮法、回流提取法和连续回流提取法属于热提法,提取效率高于浸渍法、渗漉法,但只适用于对热稳定的成分的提取。三法比较,煎煮法只能用水作提取溶剂,回流提取法有机溶剂消耗量较大,连续回流提取法节省溶剂,但提取液受热时间长。 (二)水蒸气蒸馏法能够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中药成分必须满足3个条件,即挥发性、热稳定性和水不溶性(或虽可溶于水,但经盐析后可被与水不相混溶的有机溶剂提出,如麻黄碱)。凡能满足上述3个条件的中药化学成分均可采用此法提取。如挥发油、挥发性生物碱(如麻黄碱、烟碱、槟榔碱等)、小分子的苯醌和萘醌、小分子的游离香豆素、小分子的酚性物质(牡丹酚)等。(三)升华法适用于具有升华性的成分的提取,如游离的醌类成分(大黄中的游离蒽醌)、小分子的游离香豆素等,以及属于生物碱 (四)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特点:没有有机溶剂的残留,产品质 量高,无污染,适用于对有热不稳定易氧化成分的提取,萃取速度高,收率高,工艺流程简单,操作简单,成本低,对有效 成分的提取选择性高(通过夹带剂改变或维持选择性),对脂溶性成分提取效率高(在提取极性较大成分时,可以加入夹带 剂),提取设备造价高,节约能源。 (五)其它:组织破碎法、压榨法、超声提取法(提取效率高,不破坏成分)、微波提取法。 中药有效成分进行分离与精制(二) 一、根据物质溶解度的差别,进行分离与精制 1?结晶法 结晶溶剂选择的一般原则:对欲分离的成分热时溶解度大,冷时溶解度小;对杂质冷热都不溶或冷热都易溶。沸点要适当,不宜过高或过低,如乙醚就不宜用,不与被结晶物质发生反应,无毒或小毒。 判定结晶纯度的方法:理化性质均一(形态稳定,颜色均一);固体化合物熔距w 2C,熔点一定;各种色谱都能用,TLC 或PC展开呈单一斑点;HPLC或GC分析呈单峰。双熔点:汉防己乙素和汉防己甲素(芫花素)。 2 ?沉淀法 可通过4条途径形成沉淀改变溶解度实现: 1)通过改变溶剂极性改变成分的溶解度。常见的有水醇法(沉淀多糖蛋白质等水溶性成分)、醇水法(沉淀树脂叶绿素等亲脂性成分)、醇提乙醚或丙酮沉淀法(沉淀皂苷)等。 2)通过改变溶剂强度改变成分的溶解度。使用较多的是盐析法,即在中药水提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无机盐,使某些水溶性成分溶 解度降低而沉淀出来。 3)通过改变溶剂pH值改变成分的存在状态,解离状态极性变大,非解离状态极性变小。适用于酸性、碱性或两性亲脂性成分的分离。如分离碱性成分的酸提碱沉法和分离酸性成分的碱提酸沉法,调等电点提取两性成分。 4)通过加入某种试剂与欲分离成分生成难溶性的复合物或化合物。如铅盐沉淀法(包括中性醋酸铅或碱式醋酸铅)、雷氏盐沉淀法(分离季胺生物碱)、胆甾醇沉淀法(分离甾体皂苷)、明胶法(沉淀鞣质)等。 二、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分配比的差异,对中药有效成分进行分离与精制 1?液-液萃取选择两种相互不能任意混溶的溶剂,通常一种为水,另一种为石油醚、乙醚、氯仿、乙酸乙酯或正丁醇等,这些溶剂要与水分层。将待分离混合物混悬于水中,置分液漏斗中,加适当极性的有机溶剂,振摇后放置,分取有机相或水相,即可将极性不同的成分分离。分离的难易取决于两种物质在同一溶剂系统中分配系数的比值,即分离因子。分离因子愈大,愈易分离。可以通过调整溶液PH 值来分离。 2 ?纸色谱(PC)属于分配色谱。可用于糖的检识、鉴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