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一第三单元第3课促进民族大融合(共48张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促进民族大融合课件31张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促进民族大融合课件31张
●从整体社会发展角度讲,就是 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
LOGO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3.3 促进民族大融合 课件 (共31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3.3 促进民族大融合 课件 (共31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一.经济的复苏和繁荣
阅读教材,你能指出当时北 方农业发展的表现吗?
耕牛图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3. 扬场图(魏晋墓葬壁画) 代表了北魏时期书法艺术的极高成就,是“魏碑”体中的精品。 这种变化体现了北方游牧民族和汉族在生活上的互相影响。
(魏晋墓 葬壁画)
⑤荒地得到更多地开垦,粮食产量提高,人口增殖
汉化的过程;
你3牵促了羊进解民什的族么少大是融封数合建民化课吗件族?(共(31魏张晋PPT墓)(获壁奖砖课件画推)荐下载)
从魏晋墓葬的壁画中可以反
生产方式农耕化
映出当时鲜卑族的生产状况发生 了怎样的改变?
LOGO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3.3 促进民族大融合 课件 (共31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3.3 促进民族大融合 课件 (共31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2)原因:
①政府政策的调整即孝文帝改革推行的均田制、三长制和 租调制; ②民族大融合的影响; ③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包括生产工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进 步,水利设施的兴修等 。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3.3 促进民族大融合 课件 (共31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LOGO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3.3 促进民族大融合 课件 (共31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2019-2020年人教版历史选修1作业课件:第3单元 第3课 促进民族大融合(共28张PPT)

2019-2020年人教版历史选修1作业课件:第3单元 第3课 促进民族大融合(共28张PPT)

11.北魏孝文帝改革后,鲜卑族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 变化,以下表述不准确的是( )
A.迁居洛阳的鲜卑族改变了其落后的游牧生活,成为定居 农民
B.鲜卑贵族逐渐演化为中原的封建地主和商人 C.汉族的风俗习惯成为整个社会风俗习惯的主体 D.大批鲜卑贵族深谙汉族文化并逐渐成为汉族政权中的官 员 解析:选 D D 项中的“汉族政权”应为“鲜卑族政权”。
A.北魏大力兴办儒家教育 B.孝文帝恢复汉族礼乐制度 C.孝文帝大力提倡佛教,广建寺院,刻立石碑 D.东晋王羲之书法的影响 解析:选 C “魏碑体”源于孝文帝提倡佛教,广建佛寺, 刻立石碑,这种刻在石碑上的书法作品称为“魏碑”。
8.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 从社会进程的发展来看,其最主要的表现是( )
5.我们肯定北魏孝文帝改革,主要是因为改革( ) A.得到了汉族地主的支持 B.促进了北魏社会的发展 C.解除了南朝的威胁 D.巩固了鲜卑贵族的统治 解析:选 B 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主要看其对社会和历史 发展所起的作用,而不应局限于其个人和阶级的利益,B 项符合 其历史作用。
6.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北方内迁各民族最重要的影响是 ()
文帝是盖世英雄,也有人认为他是千古罪人,改鲜卑武勇之风为
汉人的文弱之风。你认为出现这种分歧主要是针对北魏孝文帝改
革中的什么措施( )
A.均田制
B.三长制
C.整顿吏治
D.汉化政策
解析:选 D 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孝文帝迁都洛阳之 后,改革的重点是改变鲜卑族原有的风俗习惯,进一步学习和采 纳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 推行改鲜卑服、禁鲜卑语、改姓氏、变制度、通婚姻等一系列政 策和措施,故史学界产生分歧针对的措施是汉化政策,故 D 项正 确。均田制的推行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A 项与题意不符,排除。三长制的实行使北魏的地方政权真正掌握 在国家手中,加强了中央集权,B 项与题意不符,排除。整顿吏 治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与题意不符,排除 C 项。

(教师用书)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第3课 促进民族大融合同步备课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

(教师用书)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第3课 促进民族大融合同步备课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
教师用书独具演示
●新课导入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北魏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北魏王 朝的第七位皇帝,初姓拓跋,后改姓元。是我国古代杰出的
政治家、改革家。从冯太后484年主持新制改革到公元490年
孝文帝亲政以后迁都洛阳、移风易俗,经过10多年的改革, 北魏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巨大变化?
我们从中可以得出哪些经验教训?本节课我们学习北魏 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促进民族大融合”。
制度,必然要求进行社会改革,从而稳固统治秩序。
2.孝文帝改革采取了许多推动民族融合的措施 (1) 为适应民族融合的时代需求,孝文帝颁布均田令, 采用汉族先进的封建生产方式。 (2) 整顿吏治,采用封建的俸禄制;迁都洛阳,以更好
地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
(3) 改 革 社 会 习 俗, 接 受 中 原 先 进 的 文 化 和 生 活 方 式 等。
探讨北魏孝文帝改
革的历史作用。
治的推动作用。关系。(重难点)
1.农业
(1) 农业生产工具得到改进,耕作技术提高,农田水利
事业得以发展。 荒地 得到开垦,粮食产量增多,人口增多。 (2) ________
经济作物 的种植发展 (3)适应城市生活的需要,城郊____________
1.表现 (1)鲜卑族
农民 ,贵 ①迁居洛阳的鲜卑劳动者陆续成为中原的 _______
封建地主 。 族成为中原的___________ 汉族 的风俗习惯成为整个社会风俗习惯的主体。 ②_______
(2)汉族
畜牧生产 的经验和技能,在北方汉人中得 ①鲜卑族 ___________
到传播。 鲜卑文化 的影响。 ②汉人服饰和风度上深受____________
3.孝文帝改革使民族融合形成了新的高潮 (1) 在孝文帝改革的直接推动下,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 的速度加快,生产方式、文化习俗、政治制度日益封建化。 (2) 北方游牧民族也把他们的优秀成果带到中原,与中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三单元促进民族大融合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三单元促进民族大融合课件
①先进必然战胜落后 ②改革必须符合历史潮流、顺应民意,同时要讲 究改革的策略 ③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都具有曲折性,所 以改革者要有迎接挑战的勇气和争取胜利的信心 ④民族融合与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
例题:阅读下列材料:
在长期的征服中,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大多数情 况下,都不得不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 况”,他们为被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甚至还不得 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
①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①牧民转为农民,贵族转为封建地主
(3)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政治制度)
从材料和图片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②改革必须符合历史潮流、顺应民意,同时要讲究改革的策略
生活方式汉族化 与此同时,一部分汉族人在与胡人接触过程中,受到胡文华影响。
由于中国古代历史上汉族的经济文化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少数民族,因此历次民族融合均以汉族为核心发生。 西晋末年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五胡为代表的北方及西北少数民族,先后进入中原,建立了很多割据政.
②文学、生活融入鲜卑色彩 从习俗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
和“乐”(伴随礼进行的
乐舞)作出的规定制度, 民族融合既包括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又有汉族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吸收。
第3课 促进民族大融合
从孝文帝改革中得出什么认识 ①牧民转为农民,贵族转为封建地主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进步现象。
鲜卑人乐俑
是对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强
观察下列图片,思考北魏政权在孝 文帝改革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牧马(魏晋 墓壁砖画)
牵羊的少数民族(魏晋墓壁砖画)
扬场图 (魏晋墓 葬壁画)
耕牛图 (魏晋墓 葬壁画)
从魏晋墓葬的壁画 中可以反映出当时鲜 卑族的生产状况发生 了怎样的改变?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促进民族大融合课件24张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促进民族大融合课件24张





四通市
洛阳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3.3 促进民族大融合 课件 (共24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北魏商业、手工业 和文化发展的再现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3.3 促进民族大融合 课件 (共24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北朝动物纹锦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3.3 促进民族大融合 课件 (共24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3.3 促进民族大融合 课件 (共24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三、民族的交流与融合
1.对鲜卑:生活习惯封建化(表现?) 牧民变为农民,贵族转为地主; 生产、生活、习俗中原化。
2.对汉族:鲜卑优秀文化精华融入(表现?) 吸收畜牧业生产经验和技能; 文学、生活习俗融入鲜卑色彩。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3.3 促进民族大融合 课件 (共24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3.3 促进民族大融合 课件 (共24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认识: ①先进必然战胜落后; ②改革必须符合历史潮流、顺应民意;同时 要讲究改革的策略。 ③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都具有曲折性。 改革者要有迎接挑战的勇气和争取胜利的信 心。 ④民族融合与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
从历史的进程来看,孝文帝是我国少数民族中杰出的政治 家、改革家,为中国多民族共同发展的历史做出了贡献。
当然,孝文帝改革全盘汉化,忽视了保持本民族文化特 点,这是值得我们吸取的教训。(P43“学习延伸”)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3.3 促进民族大融合 课件 (共24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促进民族大融合教学课件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促进民族大融合教学课件PPT
27.1 招标代理机构按本标书第二章“前附表”规定的时间、地点组织公开开标。开标会由招标公司主持,邀请投标人代表和公证、纪
生产、生活、习俗中原化。 检、监察人员(如需要的话)参加开标会,参加开标会的代表应签名以证明其出席。
⑤选择好药商,必须针对各条款签订协议(附家庭财产担保),并进行公证。 服务革新面临的困难:员工不能充分配合 18. 投标人资格证明文件 (10)资格证明材料 ①利用电视品牌,终端展示材料,进行普遍宣传,使产品信息迅速传播; 1.遇心服务技巧 4.冰柜设计:北京市场VS上海市场 现场服务体验能够使接受培训的人员充分交流自身的感受,缓解疲倦,在愉快的过程中加深对服务的理解。这样,他们的学习意愿也 会大幅度提高。这种做法也能促进换位思考,使服务人员能够站在客户的角度评价服务。 25. 通知 (2)有良好的执行合同能力和售后服务承诺;
1.北魏孝文帝实施改革后,北魏的社会经济出现 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北魏社会历史的发展又具 有什么样的影响?
答案提示:社会经济的变化
农业:荒地得到开垦,粮食产量提高,人口增加,耕作技术 提高,畜牧业发达。
手工业活跃:民间和官办手工业发展快,绢布产量增加且工 艺精湛,北方青瓷出现。
商业活动活跃:洛阳出现许多大市场,货源充足,交易活跃, 对外贸易远达西方国家。
【合作探究】今天我们吃着烤羊肉串,徜徉在云
冈石窟中,遥想当年鲜卑人叱咤风云、横扫天下的 气势,他们作为单一的民族消失了,从这个角度上 说孝文帝或许被称为历史的罪人,但孝文帝的改革 顺应了民族融合的大趋势,推动以鲜卑族为中心的 北方少数民族的汉化进程,为中华民族注入了新鲜 血液,鲜卑族及鲜卑文明在一个民族大家庭里也得 到了永生。我们又谁能说得清自己身上是否流淌着 鲜卑族人的血液?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凝聚力就是 来自于历史上无数次的民族融合。

高中历史选修一全套精品课件:第3单元 第3课 促进民族大融合

高中历史选修一全套精品课件:第3单元 第3课 促进民族大融合

促进民族大融合 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 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富。所谓帝京翼翼,四 方之极。 ——《洛阳伽蓝记》卷二 南梁大臣陈庆之的感叹: 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繁荣; 文化和制度的封建化程度。 士族制度是萌生于东汉,形成于汉魏之际的政治制度。士族制度在洛阳 的盛行说明北魏统治模式发生怎样变化?
促进民族大融合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高中历史课件
促进民载后可自行编辑
高中历史课件
促进民族大融合
促进民族大融合
观察下列图片,思考北魏政权在孝文帝改革后发生了怎样的 变化?
促进民族大融合
牧马(魏 晋墓壁砖 画)
牵羊的少数民族(魏晋墓壁砖 扬场 图(魏 晋墓葬 壁画)
促进民族大融合 三、民族的交流与融合
1.对鲜卑:
生活习惯封建化
牧民变为农民,贵族转为地主; 生产、生活、习俗中原化。 2.对汉族: 鲜卑优秀文化精华融入
吸收畜牧业生产经验和技能;
文学、生活习俗融入鲜卑色彩。
促进民族大融合 从图片中两尊 佛像及材料中 你又能得到什 么认识?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促进民族大融合
概念解读
古代的民族融合
1.从经济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 经济农耕化的过程; 2.从习俗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 汉化的过程; 3.从政治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 政权封建化的过程
从整体社会发展角度讲,就是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
促进民族大融合 一、经济的复苏与繁荣 1.农业: ⑴生产工具得到改进 ⑵耕作技术的提高 ⑶兴修水利 ⑷开垦荒地 ⑸经济作物的种植
钱孝 文 帝 太时 和铸 五造 铢的 铜 ——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第3课促进民族大融合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1)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第3课促进民族大融合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1)

• (2)认识 • ①先进必然战胜落后。 • ②改革必须符合历史潮流、顺应民意。 • ③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 • ④民族融合与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

(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 (公元499年,魏孝文帝自邺城返回洛阳)又引见王公 卿士,责留京之官曰:“昨望见妇女之服,仍为夹 领小袖。我徂(cú,往)东山,虽不三年,既离寒暑, 卿等何为而违前诏?”
• 答案: (1)措施:均田制。原因:“时民困饥流散, 豪右多有占夺”。
• (2)①内容:确立新的土地制度。②性质:都是封建 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③重大历史意义:有利于结 束了长期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加速封建化的 进程。
编后语
听课不仅要动脑,还要动口。这样,上课就能够主动接受和吸收知识,把被动的听课变成了一种积极、互动的活动。这对提高我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口头 表达能力,以及考试时回答主观题很有帮助的。实践证明,凡积极举手发言的学生,学习进步特别快。上课的动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式:
讲 课堂讲义
• 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特点和意义。
(1)孝文帝改革是少数民族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的,措施
全面,一次影响深远的封建化改革
特点
(2)分前后两个阶段进行,前期改革是在冯太后的主持下 进行,重点是建立各种新制度。后期改革是孝文帝亲自
主持的,重点改革鲜卑族原有的风俗习惯,采纳汉族的
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
• ——《魏书》
• 材料二 秦孝公用商君,废井田,开阡陌,急耕战 之赏,虽非古道,尤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 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 ——《汉书·食货志》
• (1)材料一中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援 引材料说明孝文帝采取这一措施的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 教 版 选 修 一 第三 单元 第 3课 促 进民族 大融合 (共48 张PPT )
(1)你觉得是北魏洛阳的什么景象 让南梁大臣陈庆之感叹不已?
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繁荣;文化和 制度的封建化程度。
(2)士族制度在洛阳的的盛行说明 北魏统治模式发生怎样变化?
鲜卑族奴隶制统治模式向汉族封建 制统治模式的转化。
人 教 版 选 修 一 第三 单元 第 3课 促 进民族 大融合 (共48 张PPT )
人 教 版 选 修 一 第三 单元 第 3课 促 进民族 大融合 (共48 张PPT )
(1)小组成员小乙充分 利用课本资源收集了所示的研 究性学习材料,他这些材料可 用来说明什么问题?你能在材 料中帮他找出依据吗?
人 教 版 选 修 一 第三 单元 第 3课 促 进民族 大融合 (共48 张PPT )
人 教 版 选 修 一 第三 单元 第 3课 促 进民族 大融合 (共48 张PPT )
问题:你同意上述见解吗?谈谈你的看法。
答:(1)同意。在孝文帝统治期间, 他通过改革,学习汉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用汉人的文化改造了鲜卑族,这些措施使鲜 卑族丢弃了本民族的特色,导致了鲜卑族军 事力量的衰退和统治力量的削弱,加速了北 魏的衰亡。
评价孝文帝改革应以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 势,促进历史前进,是否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 的进步为标准,而不能某一少数民族的“衰亡” 论道。
人 教 版 选 修 一 第三 单元 第 3课 促 进民族 大融合 (共48 张PPT )
人 教 版 选 修 一 第三 单元 第 3课 促 进民族 大融合 (共48 张PPT )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南梁大臣陈庆之到了洛阳以后发出这样的 感叹“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 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 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 富。……所谓帝京翼翼,四方之极。 ……”
《洛阳伽蓝记》卷二
——
人 教 版 选 修 一 第三 单元 第 3课 促 进民族 大融合 (共48 张PPT )
人 教 版 选 修 一 第三 单元 第 3课 促 进民族 大融合 (共48 张PPT )
人 教 版 选 修 一 第三 单元 第 3课 促 进民族 大融合 (共48 张PPT )
课堂练习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北魏的洛阳,城内有大市、小市、四 通市,总称“洛阳三市”。市内有钟鼓,开市、 散市都以击鼓为号。市内设有专门管理贸易和税 收的官吏。全城居民中有上万户来自各地的商人, 其中包括来自远方异国的商人。……北魏的许多 贵族高官显宦也都经商。
鲜卑族原有的文化精华融入汉族文化之 中,特别是鲜卑族畜牧生产的经验和技能, 在北方汉人中得到传播,对北方的经济生产 起着一定的影响。孝文帝时,有诗歌描写汉 族年轻女子“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 叠双”,无论从服饰上或从风度上,都显示 了汉人受鲜卑文化的影响。
2.孝文帝改革的历史意义
孝文帝的改革是北魏政治、经济发展以及 鲜卑族进一步封建化的必然结果。但从另一方 面,孝文帝的改革也促进了北魏政治、经济的 发展,体现了民族融合的巨大作用。鲜卑族用 武力征服了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但却不得不 被汉族较高的文化所征服, 并从中吸收了汉族 文化精华,更加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巩固了封 建统治。同时汉民族也从中吸收了鲜卑族文化 中优秀的部分,使自己的发展更为完善。
人 教 版 选 修 一 第三 单元 第 3课 促 进民族 大融合 (共48 张PPT )
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推动了鲜卑族统治者 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与制度,如兴儒学、恢复汉族 礼乐制度、定官制、修律令等,大大加速了政权 封建化进程。孝文帝移风易俗的改革和经济、政 治的变化又使鲜卑族等少数民族与汉族交往密切、 交流频繁,风俗习惯逐渐趋同化,汉族的风俗习 惯成为整个社会风俗习惯的主体,同时鲜卑族原 有的文化精华也融入汉族文化之中。
1.尊儒崇经,兴办学校。
儒家文化是汉文化的主体,儒学既重外 在的行为规范又重内在道德的自律,维护了 封建统治和社会秩序的稳定。教材介绍了孝 文帝从小熟读儒家经典,建孔庙并亲自祭拜, 起用儒家人士,兴办太学,教授儒家经典, 培养人才的史实。
龙门的魏碑书法
2.恢复汉族礼乐制度。
所谓礼乐制度是周代最早对“礼”(祭祀、 朝食等仪式)和“乐”(伴随“礼”进行的乐舞) 作出规定的制度,是对宗法制和等级制的强调 和固定。孔子对礼乐制度加以系统地理论说明, 提出“仁”的理念,高扬仁爱与和谐的思想, 用以提升和深化已有的礼乐文化,使礼乐文化 进一步成为礼仪文化,历代统治者沿用这一制 度来维护统治。
敦煌壁画中的北魏商队
4.孝文帝改革的作用
生活方式农耕化:促进了北方 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社会制度封建化:加速了北 魏政权封建化进程。
生活方式汉族化:缓和民族矛盾, 巩固封建统治,促进民族融合,为统 一奠定基础。
鲜卑族经济的转型,推动着上层建筑和意 识形态封建化的加速,统治者接受了汉族先进 文化与制度,对北魏的政治生活乃至整个中国 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1.民族的交流与融合
(1)生活习惯的汉化
鲜卑族经济方式的变化,鲜卑族的劳动 者变成农民,贵族转化为地主。生活习惯也 发生了变化,汉族风俗习惯成为整个封建社 会风俗习惯的主体。
(2)鲜卑族优秀文化的融入
民族融合的过程是各民族间互相学习、 取长补短的过程,而不是鲜卑族文化的完 全丧失。鲜卑族畜牧业生产经验、服饰、 风俗、食物等方面证明了鲜卑族文化精华 融入了汉族文化之中。
汉 人 胡 食 画 像 砖
鲜 卑 族 遗 址
孝文帝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的情况 下积极地、主动地、彻底地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使鲜卑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社会制度封建 化、生产方式农业化、风俗习惯汉族化,从而 有利于北方经济的发展,缓和了民族矛盾,巩 固了封建统治,加强了民族大融合,为国家结 束分裂、走向统一和封建社会的繁荣奠定了基 础。孝文帝是我国少数民族中杰出的政治家、 改革家,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人 教 版 选 修 一 第三 单元 第 3课 促 进民族 大融合 (共48 张PPT )
人 教 版 选 修 一 第三 单元 第 3课 促 进民族 大融合 (共48 张PPT )
(2)不同意。迁都洛阳后,鲜卑族在孝 文帝改革的推动下,其统治者接受了汉族先进 的文化与制度,大大加速了北魏政权封建化的 进程,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更为重 要的是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为隋唐 时期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 定了基础。因此,对孝文帝改革应充分肯定, 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 改革家。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北魏社会经 济的繁荣和文化发展。加强了北方民族大融 合,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北方拓 跋族汇进了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整体 中,这是历史的进步。因此,孝文帝改革应 该充分肯定,孝文帝也因此成为我国古代杰 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
人 教 版 选 修 一 第三 单元 第 3课 促 进民族 大融合 (共48 张PPT )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 简要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北魏政府开明的商业政策;农业 手工业的发展等
(3)最后用一句话总结你们 小组的研究结论。
改革促进北魏经济的复苏和繁荣
人 教 版 选 修 一 第三 单元 第 3课 促 进民族 大融合 (共48 张PPT )
人 教 版 选 修 一 第三 单元 第 3课 促 进民族 大融合 (共48 张PPT )
孝文帝的改革体现了民族融合的巨大推 动作用。整个中华民族的文明就是各个民族 不断交流、融合所产生的,中华民族是一个 大家庭,我们应该具有高度的民族凝聚力与 民族情感,懂得民族间的尊重与友爱。然而 孝文帝的改革也遇到了鲜卑旧贵族的强烈反 对,在孝文帝的坚决镇压下才保证了汉化政 策的推行,巩固了改革的成果,由此也可见 孝文帝改革的勇气与决心以及高瞻远瞩的改 革眼光。
第3课 促进民族大融合
1.农牧业的发展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荒地得到更多 地开垦,粮食产量提高,生产工具的改 进,耕作技术的提高,兴修水利,经济 作物的种植和畜牧业的发展。
发展原因一:政府政策的调整即 孝文帝改革推行的均田制、三长制和 租调制;二是民族大融合的影响;三 是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包括生产工具的 改进,耕作技术的进步,水利设施的 兴修等。
人 教 版 选 修 一 第三 单元 第 3课 促 进民族 大融合 (共48 张PPT )
5.对孝文帝改革的意义,学术界基本持肯定态度, 但也不乏不同声音。499年孝文帝去世后,北魏即 进入内部动乱不已的多事之秋,二十余年之后, 爆发了六镇起义,再过十余年,北魏分裂为东魏、 西魏二国,实权分别落入高欢、宇文泰之手。因 此,有学者认为造成北魏后来局面的根源,实际 上可以追溯到孝文帝改革。因为,孝文帝舍平城 迁洛阳,改鲜卑武勇之风为汉人文弱之风,进一 步削弱北魏军事力量,这是他终不能强大魏国的 重要原因。并说孝文帝的改革,学来的主要是汉 人的繁文缛节,丢掉的恰恰是拓拔的长处——勇 武质朴,这就加速了北魏的衰亡。
鲜 卑 族 饰 品 文 物
鲜 卑 族 风 帽 俑
人 教 版 选 修 一 第三 单元 第 3课 促 进民族 大融合 (共48 张PPT ) 人 教 版 选 修 一 第三 单元 第 3课 促 进民族 大融合 (共48 张PPT )
内 蒙 古 嘎 仙 洞 古 遗 址
人 教 版 选 修 一 第三 单元 第 3课 促 进民族 大融合 (共48 张PPT )
北魏都城洛阳
北魏商业和贸易繁荣;鲜卑族 逐渐汉化。例如:北魏的洛阳,城 内有大市、小市、四通市,总称 “洛阳三市”。
——
铢铜孝 钱文 帝 时 太铸 和造 五的
人 教 版 选 修 一 第三 单元 第 3课 促 进民族 大融合 (共48 张PPT )
人 教 版 选 修 一 第三 单元 第 3课 促 进民族 大融合 (共48 张PPT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