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大叔教音乐-第三单元进阶版(1)_音程
宋大叔教音乐

建议伴奏法(三十二)小调和弦的建立:小调的和弦一般都是建立在自然小音阶上或和声小音阶上。
一、自然小音阶上所建立的和弦及和弦的名称:以A小调为例:在七个和弦中,以主和弦(I,Am)、下属和弦(IV,Dm)、属和弦(V,Em)(包括属7和弦)为三个主要的和弦,称为小调的正三和弦。
它们的结构都是小3度叠大3度形成的完全5度,正表现小调的幽暗与哀怨。
III(C)的中音和弦、VI(F)的下中音和弦与VII(G)的导和弦,都是大三和弦,音响过于明亮,而不适宜表达小调。
II°(B dim,B°)的上主和弦,是个减三和弦,不协和。
二、和声小音阶上所建立的和弦,及和弦的名称:以A小调为例:由于和声小音阶的导音升高半音(#5,#G)而使属和弦(与属7和弦)成为大3和弦(V,E)(V7,E7),使导和弦成为#G dim(#G°)的减3和弦。
而使中音和弦成为增3和弦(III+)(III大写是表示大3和弦,加上“+”则表示是大3度叠大3度,成为增5度。
C aug(augmented是增3和弦)小调中有三个主要和弦,这三个主要的和弦也称为正三和弦。
它们是I(Am)的主和弦,及下5度的下属和弦(IV,Dm)与上5度的属和弦(V(7),E(7))。
三、正三和弦(主、属、下属)的弹奏你还记得大调的三个正三和弦的弹奏吗?小调的三个正三和弦,也是比照着大调同样的弹奏:自然小音阶三个正三和弦的弹奏:(在Dm、Em之间加上个Am)请练习多次,将它们不间断的弹熟。
和声小音阶三个正三和弦的弹奏:(在Dm、E之间加上个Am)请练习多次,将它们不间断的弹熟。
作业:请写出下列各调的三个正三和弦的弹奏:写出来,并且依(左手)的指法,将其弹熟。
(每个调的指法都与A小调相同。
)(1)D小调(先做个例子,以下各调均比照此例自己写、弹。
)(2)G小调(自己写了,不要忘记写谱号与调号,写后自行弹熟。
)(3)C小调(4)E小调(5)B小调答案:(1)D小调(略)(2)G小调(3)C小调(4)E小调:(5)B小调:。
宋大叔教音乐第3单元进阶版第九课

第九课和声外音与配置和弦国内大学音乐科系的钢琴教学,直到如今仍是“照本宣科”的把五线谱上的音符,逐个的搬到键盘上去,弹了一大堆的练习谱,一大堆的奏鸣曲。
但对于乐曲的和声、和弦的结构,却全然不知,成了一个音乐上的贫穷者。
若是你给他一个旋律,他就只能瞠然的呆坐在琴前不知所措。
这实在是学“正统古典”钢琴者的悲哀。
键盘和声在欧美早就列入钢琴专业的必修课程,但国内却仍在起步阶段,仅有某些师范院校,为着将来教学的需要,而学了些粗浅的“配音“课程而已。
键盘和声是极为重要的课程,是将一首旋律,配置上适当的和弦,即兴的在键盘上弹奏出来,宛如当年的莫扎特(Mozart)、肖邦(Chopin),像是随兴的在钢琴上游走,而得出美妙的音乐。
好,我们逐步的,从认识和弦,到即兴的将和弦配置在旋律上,由大调的正三和弦开始,学着配置和弦。
一、和声外音配置和弦之前,先要认清,哪些音是和弦音,哪些音是非和弦音。
和弦音一般均放在强拍(或次强拍)。
而非和弦音,也就是和声外音(或和弦外音)则常常放在弱拍。
和声外音有很多种:1,经过音:夹在和弦音之间,是从一个和弦音到另一个和弦音之间,从其经过的音。
例:do,mi,sol为和弦音re,fa为经过音(和声外音以“+”表示)形成经过音的和弦音,前后不一定必须是同一个和弦,换成另一个和弦也可。
经过音也不限定是一个音,两个,或两个以上也可。
例:2,助音:在同一个和弦音的上方或下方的邻音,上方的邻音称为上助音,下方的则称为下助音。
为着旋律进行的流畅,下助音经常是半音进行。
3,换音:下行级进的和弦音,可用一个上行的级进音为和声外音,反之也可。
4,(强)倚音:在一个和弦音的上方加上一个级进的邻音;这是由于小节,因决定了使用的和弦而形成的。
和声外音通常用在弱拍,但倚音却常用在强拍。
5,强经过音:经过音经常放在弱拍,但由于和弦的安排,而使经过音放在强拍。
注:原作者:韩德尔(Handel)所使用的和弦为完全复合终止式(I V--V7-I),但由于mi音短,将其直接当成是强经过音使用,也为极好。
宋大叔基础乐理教程第三单元04课

宋大叔基础乐理教程第四课音阶——小音阶一、(复习第三课大调的音级名称)(从略)二、小音阶时至今日,调有大调与小调。
大调:以do为主音,其音阶是do,re,mi,fa,sol,la,si,do。
小调:以la为主音,小调的音阶乃以la为首,所形成的音阶,是本课所介绍的内容。
学习小调,先要认调(调名),再学音阶,然后在音阶上建立和弦。
乐曲(歌曲,诗歌)有大调,有小调,什么样的乐曲是大调呢?什么样的乐曲是小调呢?最粗略的分辨方法:凡乐曲结尾在do的,是大调(因do是大调的主音);凡乐曲结尾在la的,是小调(因la是小调的主音)。
请看这首贝多芬的给爱丽丝(Beethoven:für Elise)这首曲结尾在la,因此是小调。
但是,在中国的简谱中,这首曲子都把调名标写成:“1=C”粗看起来,像是C大调,若为大调,确实该是C大调,但此曲却是小调,若是将它当成大调,就荒唐了!为此,宋大叔写了一篇文章,用了个带点讽刺、诙谐的题目——“(男人是穿裤子)但穿裤子的都是男人吗?”(在宋大叔圣乐事工网站()上)。
那是说乐曲就都当成大调看吗?一种调号却是表示大、小调两个调!国内的音乐学者们,你们难道就没有看到这个问题吗?任凭这样的错误,一错几十年,却从来没有人加以纠正吗?连音乐系的学生都在用简谱呀!学校的课本中也是用简谱呀!怎能任凭他们用1=C……都以大调视之?!圣诗中,也都是这样的错:(1)赞美诗歌(1218)760:以马内利C调2/4 3/4此曲停在la,该是小调,不是C(大)调,该是A小调(a小调)(6=A?!) (2)赞美诗选编(1050)797首:走出软弱1=F 4/4此曲结束在la,该是小调,怎可以以F大调(1=F)视之?不,这是D小调,或是:6=D?!)(3)赞美诗(新编),这是一本有四声部的五线谱诗本,但其调名仍错。
66首:以马内利来临歌1=G 4/4这怎么是1=G G大调呢?当然是E小调(e小调)(6=E?!)(4)谷中清泉(这是一本编写认真的诗本,但仍是大、小调不分)376首:我灵羡慕要你bE调4/4结尾在la,是小调,la在C是C小调(c小调)(6=c?!)三、小调的调名:小调的主音是la,la的位置的音名就是小调的调名。
宋大叔钢琴演奏技巧第课F大调G大调的音阶与复拍子

宋大叔钢琴演奏技巧第七课F大调与G大调的音阶与复拍子每次上课必有的视唱与听写自本课起均予在讲义中删除。
将视唱、听写删除,是由于在宋大叔圣乐事工网站中,有专门训练视唱、听写的课程,请各位依自己的程度加以练习。
因此,不在讲义中重复。
但宋大叔仍要提醒:视唱、听写是非常重要的功课,谨请不辍的练习。
一、F大调音阶:在教F大调音阶以前,先回顾一下C大调:大调是以“ T (do)为主音,“T (do)在C就是C大调。
大音阶是以“ T (do)开头,以“i”(do)结尾的音阶,在“ 1”与之间,依高低次序排列起来的自然音列,就是大音阶。
它是;12 3 4 5 6 7 1在五线谱上:侖这个C大调的音阶,无论以简谱、五线谱及键盘上都清楚的表现了出来, 你稍加留心,就会看到在键盘的下方,写出右手的指法,这是说你既然学了大调的音阶,就希望你能立即将它在键盘上弹奏出来。
在弹奏以前,请先看右手手指的命名。
右手的5个手指,自大拇指起,分别称为:第 在钢琴及电子琴的练习谱上,就直接写成: 键盘下方所看到的“右手的指法”所写的1,第1指弹“1” (C ),并且以第2、3指分别弹 (F )就要再用第1指来弹;第1指要在“ 3” 边来弹“ 4” (F ),然后再分别按照次序,第(A) 、“7” ( B)、“i”(0。
若是你从来没有弹过琴,那就请你仔细察看大叔手指的姿势,手指如何抬, 如何触键。
仔仔细细的观察,然后照着练习,多练,练到流利的把 C 大调音阶弹奏出来。
在回顾了“ C 大调的音阶“后,现在就要教 首先我们要找到F 大调的“ 1” (do ) “ 1” (do )在C 是C 大调,那么, “ 1” (do )在F ,就是F 大调了。
F 大调的音阶是:1 2 3 45 它的音名;F G A'B C在五线谱上:%特别提醒:F 大调的“ 4” (fa )是“ bB ”,不是“ B ”。
弹奏的时候,所用的手指是:1, 2, 3,④,1, 2, 3, 4。
宋大叔基础乐理教程第三单元16课

宋大叔基础乐理教程第十六课其余大调的音阶与和弦在以前的课程中已经教过C、G、F三个大调的弹奏,你一定会从其中发现一个途径,循着这个途径,可以推演到任何一个大调。
在讲授五度链中,我们知道一共有12个大调,现在希望你能藉着学过的三个大调所获得的法则,推演到每一个调。
这个法则:(1)先学会音阶——大调的音阶:由调名、调号、到音阶中的各音,各音的音名与首调唱名。
(2)建立和弦:和弦(三和弦)是3度3度垒成的5度(或依泛音该说成是5度当中加一个3度音)。
属7和弦是5度音上再加一个小3度。
然后写上和弦的三个名称——音名和弦、级数和弦与音级名称的和弦。
(3)找出三个正(大)三和弦——主(I)、下属(IV)、属(V)(包括V7)。
(4)依宋大叔制定的方法,在键盘上弹奏出来,并且加上属7甲、属7乙和终止六四。
(5)选取一首同调的歌——只使用三个正三和弦的歌,传统的诗歌绝大多数都是使用这三个和弦。
好!现在循着这五个法则,循着宋大叔教C、G、F调的途径,自己学会其余大调的弹奏:例:D大调:(1)D大调的音阶:调号,各音的音名、唱名。
还记得D是G的属,是G的上5度吗?因此,D大调的调号是两个“#”记号。
当然,D大调的音阶也可依:(全、全、半、全、全、全、半),由D音(主音)推出:奉劝我的学生们,特别是自学的学生们,你们几乎都是以简谱为主,但我必须说,简谱无法表达乐理上的内涵,必须改用五线谱,以五线谱建立观念,才能了解乐理上许多深入的精粹。
总之,首先建立音阶,知道D大调的调号是两个#记号,它的主音do(1)在D。
(2)建立和弦:在音阶上建立和弦:和弦是依3度、3度垒成的5度(除VII O是减5度外,其余的都是完全(纯)5度),惟有属7和弦是在完全5度上方再垒一个小3度。
正如C、G、F大调:D大调的I、IV、V是大三和弦,也就是正三和弦。
(将五度链记熟,任何一个调的主、属、下属三个主要和弦就都记住了。
)II(Em)、I II(#Fm)、VI(Bm)是副三和弦。
宋大叔教音乐第1单元(精简打印版)

看谱唱歌与基础乐理一. 唱名、音名与音符、休止符、拍号1.唱名: 1 2 3 4 5 6 7 这些数字叫音符,把它们唱成do re mi fa sol la si 这些唱出来的声音符号叫唱名。
2.音名:C D E F G A B 这些英文字母叫音名。
它们和人名一样是固定不变的。
下面通过键盘来了解一下七个音名的固定音高位置:3.音符与休止符(各以四分音符为一拍)名称形状时值名称形状时值全音符 6 - - - 唱4拍二分音符6- 唱2拍全休止符0 0 0 0 休止4拍二分休止符0 0 休止2拍四分音符 6 唱1拍八分音符 唱1/2拍四分休止符0 休止1拍八分休止符 休止1/2拍十六分音符 唱1/4拍三十二分音符 唱1/8拍十六分休止符 休止1/4拍三十二分休止符 休止1/8拍4.拍号(拍子记号)2/2 3/2 2/4 3/4 4/4 6/4 3/8 6/8 9/8 12/8举例:4 每小节有四拍 6 每小节有六拍 3 每小节有三拍4 以四分音符当一拍8 以八分音符当一拍 2 以二分音符当一拍它们的称呼:四四拍子或叫四分之四拍子。
3/4 或改视唱练习: /4 ① ②(四、五度音程练习) ③节奏练习说明:掌握读谱,首先要掌握节奏,练习掌握节奏又必须准确地击拍。
击拍的方法是:手往下拍是半拍,手掌拿起又半拍,一上一下是一拍。
节拍符号: 前半拍↓后半拍↑,一拍为↓↑。
节奏符号:用X表示,念ta。
举例:2 / 4 ↓↑↓↑↓↑↓↑X X X | X - |ta tata ta - a(注:上例中2/4是拍号,表示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二拍。
X 表示四分音符,即一拍; X 表示八分音符,即半拍; X 表示二分音符,即二拍。
)二.音与键盘、拍子练习视唱练习:【看与听】 (视唱和练耳练习非常重要)二.音与键盘(半音和全音)# 升记号(升半音) b 降记号 (降半音) 越左音越低,越右音越高.全音:当中隔一个半音的音(无论黑键或白键);例:键盘中C —D 之间隔着一个黑键叫全音半音:当中不隔音,相邻的音。
宋大叔基础乐理教程第三单元32课

宋大叔基础乐理教程第三十二课小调正三和弦的使用小调分别在自然小音阶与和声小音阶上建立了和弦,各有三个正3和弦。
以A小调为例:它们的三个正三和弦,左手的弹奏:在两种小音阶中,所构成的两个系统的和弦,我们要选择何者使用自然小音阶的和弦?何者使用和声小音阶的和弦?最容易的方法乃是在乐曲的旋律中寻找导音是#sol(#5)或sol(5),若是旋律中出现的导音sol(5)是#sol(#5)则是和声小音阶的和弦,而旋律中的导音sol(5)就是(5),则是使用自然小音阶的和弦。
但若是旋律中没有导音(sol)的出现,而且在没有声部的(五线谱的诗歌才有声部)情况下,我们就要凭音响的效果来决定此曲是和声小音阶或是自然小音阶了。
例如:荒城之月这首歌:A小调 4 / 4请弹奏第○4,○7后半及○12小节你就会同意,E才是它的音响,此曲是和声小音阶所建立的和弦。
请弹奏:解释:左手的(1)(2)(3)(4)的四种伴奏音型的弹奏。
第3、4小节的和弦该称为是Dm / A与E / #G是IV的第二转位与V的第一转位。
但当在(5)(6),在强拍加上根音后,就正式是Dm(IV)与E(V)的本位(原位)和弦了。
另:左手的弹奏,在弹奏能力所及的情形下,尽管比照着加以变化。
至于:Em7甲、Em7乙与E7甲、E7乙的使用,都与大调之V7甲、V7乙相同。
再举一首使用和声小音阶构成的和弦奉献全生歌(新编赞美诗400首的341首)2 / 4 为便于解释先移成A小调此曲在○15小节出现了一个#sol(#5),一叶知秋嘛!这个#sol(#5)的出现就表明,是使用和声小音阶构成的乐曲。
还记得在教大调时,说到和弦的配置:开头是主和弦,结尾也是主和弦,结尾主和弦的前头是属(属7)和弦,这属(属7)接主就做成(完全)终止式。
小调的和弦也是如此:开头的○1是Am(主和弦),结尾的○16小节也是Am(主和弦),○16小节的前方○15是属和弦(或属7和弦)。
E(E7)接Am是(完全)终止。
宋大叔教音乐汇总(5集50节)

宋大叔教音乐汇总(5集50节)如果您喜欢这一期的汇总,您可以“收藏”方便您以后查看,也欢迎您分享转发给您的朋友们哦。
第一集学歌与乐理从零开始学学歌与乐理从零开始学(第一课)学歌与乐理从零开始学(第二课)学歌与乐理从零开始学(第三课)学歌与乐理从零开始学(第四课)学歌与乐理从零开始学(第五课)学歌与乐理从零开始学(第六课)学歌与乐理从零开始学(第七课)学歌与乐理从零开始学(第八课)学歌与乐理从零开始学(第九课)学歌与乐理从零开始学(第十课)第二集从零学简谱与五线谱的弹奏从零学简谱与五线谱的弹奏(第一课)从零学简谱与五线谱的弹奏(第二课)从零学简谱与五线谱的弹奏(第三课)从零学简谱与五线谱的弹奏(第四课)从零学简谱与五线谱的弹奏(第五课)从零学简谱与五线谱的弹奏(第六课)从零学简谱与五线谱的弹奏(第七课)从零学简谱与五线谱的弹奏(第八课)从零学简谱与五线谱的弹奏(第九课)从零学简谱与五线谱的弹奏(第十课)第三集作曲与和弦教学作曲与和弦教学(第一课)作曲与和弦教学(第二课)作曲与和弦教学(第三课)作曲与和弦教学(第四课)作曲与和弦教学(第五课)作曲与和弦教学(第六课)作曲与和弦教学(第七课)作曲与和弦教学(第八课)作曲与和弦教学(第九课)作曲与和弦教学(第十课)第四集和声及编曲教学和声及编曲教学(第一课)和声及编曲教学(第二课)和声及编曲教学(第三课)和声及编曲教学(第四课)和声及编曲教学(第五课)和声及编曲教学(第六课)和声及编曲教学(第七课)和声及编曲教学(第八课)和声及编曲教学(第九课)和声及编曲教学(第十课)第五集指挥与领唱的教学指挥与领唱的教学(第一课)指挥与领唱的教学(第二课)指挥与领唱的教学(第三课)指挥与领唱的教学(第四课)指挥与领唱的教学(第五课)指挥与领唱的教学(第六课)指挥与领唱的教学(第七课)指挥与领唱的教学(第八课)指挥与领唱的教学(第九课)指挥与领唱的教学(第十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音程(一)
一、什么是音程?
音程是指音与音之间高低的距离。
音程决定音响的效果。
例如:先弹一个“mi”,好听吗?没问题!再弹一个“fa”,也好。
然后这两个音一起弹,这是什么音响?这不像是汽车喇叭声吗?这么尖锐刺耳的音响是怎么产生的?不是“mi”不好听,也不是“fa”不好听,而是这两个音的音程距离产生了这样的效果。
因此学习音程,就是探讨音响的效果。
二、音程的分类
(1)曲调音程与和声音程
曲调音程也叫旋律音程,是先后发生的音;研究其音程的距离以探讨其音响,即为曲调音程。
和声是同时发生的音,探讨同时发生的音,它们之间的音响关系即为和声音程。
(2)音程的单位是“度”。
(3)单音程与复音程:8度之内的音程叫单音程,超过8度的叫复音程。
如:
(4)自然音程与变化音程
自然音程是发生在自然音阶中的音程。
自然音阶由自然音组成。
自然音阶就是大音阶(或自然小音阶),它不是人为排列出来的,而是上帝依物理震动的律创造出来的,放在大自然当中,人们从大自然中发现的。
三、自然音程的种类:
(1)1度:完全1度(纯1度)就是两个完全相同的音。
(2)2度音程:
自然音阶中的2度有两种:大2度和小2度。
由全音构成的2度是大2度,半音构成的2度是小2度。
我们听听这些2度的音响:大、小2度都不协和,小2度尤其不协和。
(3)3度音程:
3度音程有大3度和小3度,包含两个全音的是大3度,包含一个全音和一个半音的是小3度。
我们听听这些3度的音响:大、小3度都协和,但味道不一样,大3度明亮、快乐,小3度幽暗,有悲哀的感觉。
(4)4度音程:
4度音程有完全4度和增4度。
完全4度是由两个全音1个半音组成,也叫纯4度;增4度是由3个全音组成。
在自然音程中,一个调中只有一个增4度,
因此,增4度一出现,那个调就确定了。
小心!不可将完全(纯)4度称为小4度,将增4度称为大4度。
我们听听这些4度的音响:完全(纯)4度非常协和,增4度则不协和,虽不协和但有其特色,由于人对协和的要求越来越宽,我们逐渐能将增四度视为还算协和了。
(5)5度音程:
5度音程有完全5度和减5度。
完全5度是由3个全音1个半音组成,也叫纯5度;减5度由两个全音和两个半音组成。
在自然音程中,一个调只有一个减5度,因此,这个减5度也就如同增4度表明了那个调。
小心!也不可把5度分别称为大5度或小5度。
完全5度非常协和,减5度不协和但很有特色;相同的,我们也已逐渐的接受减5度算为协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