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今昔(图片)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PPT220 人教版

连用三个“救救”,构成了排比,以强 烈的语气发出了拯救生态环境的呼声,表达 了强烈的环保意识、忧患意识,振聋发聩。
拓展延伸
1、 美丽的罗布泊你看到了,荒凉的罗布泊你
也看到了,假如你作为一个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 百年的沧桑,你将向人们说些什么?
2、“保护环境,我们有责”,作为中学生 的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做?
罗布泊, ——消逝的仙湖
吴刚
课件制作: 张敏
情境导入
8人被困罗布泊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罗布泊今昔的变化,探 寻罗布泊消逝的原因,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 意识。
能力目标:感悟本文震撼人心、振聋发 聩的语言魅力。训练语言运用能力。 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 强社会责任感,关注生态问题。
预习检测
用拟人手法形象地描写荒漠,赋予罗布泊以 人的感情,罗布泊向世人流露了“痛苦与无奈”, 怎不令人痛心。 反复“站在罗布泊边缘”一句,强化了目睹 的惨状,也令人痛心而沉重。
品读语句
“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 黄色沙地深深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 重。30年前那片胡杨茂密、清水盈盈的湖面就在这 瞬间从我们的眼中消失了。”
水如明镜
鸟栖天堂
林 边 牧 歌
花 草 摇 曳
昔日的罗物死亡
枯 木 哭 泣
沙 海 漫 漫
式队在 搜、罗 索 警 布 19 , 犬 泊 80 却,考年 一花察 6 无费时月 所 了 失 17 获大踪日 量,, 人国著 力家名 物出科 力动学 ,了家 进飞彭 行机加 地、木 毯军
用拟人手法,“黄色沙地深深刺痛着我们 的心”,实际写出了“我们”看到罗布泊变成 了荒漠景象而内心痛苦、沉重的情感,有力地 烘托了罗布泊的惨状。这样表达,强化了生态 被破坏的悲剧。
罗布泊我的课件

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 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对人们诉说什么?
五、本文从体裁看是一篇报告文学,它兼有新 闻和文学两种特点。新闻要求真实;文学要求 形象性、抒情性。下面我们就来探究学习本文 是怎样把罗布泊的今昔情景写得历历在目,把 罗布泊消逝的原因说得明明白白的,为什么能 使读者对罗布泊的消失痛惜不已。
读一读,写一写:
①萧瑟
sè
② 和煦
xù
③干涸
hé
shì
④吞噬
luǒ
⑤裸露
gē
⑥戈壁滩
⑦庇护所
bì
zhǐ
⑧ 近在咫尺
请给相应的词语进行连线:
萧瑟 和煦 干涸 裸露 戈壁 沧海桑田 无垠 边缘
温暖 没有东西遮盖 大海里的一颗谷粒 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 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沿边的部分 辽阔无边 蒙古人称沙漠地区,这种地区 尽是沙子和石块,地面上缺水, 植物较少
文中还介绍了哪些同样的悲剧?
青海湖
月牙泉
我们不禁要问:造成罗布泊消逝, 青海湖、月牙泉走向消逝的深层原因 到底是什么?我们应该汲取什么教训?
人们不懂得自然规律,不懂得生态平衡, 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头脑里没有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开发要克服盲目性,尊重自然规律,要 有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一双筷子的引发的忧思?
当你掰开这双筷子的一刹那,又为伐木工找到了一个毁掉 森林的理由。作为回报,它将送给你漫天黄沙,流失的水土以 及动物流离失所后的尸体等意想不到的礼物,而您也将把他们 传给您的子孙。
珍惜地球水资源,否则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的眼泪。 地球是我们人类共有的家园。家是一个温馨的字眼, 是灵魂的栖息地,是幸福的源泉。如果家没有了,那我 们还能剩下什么?请看看我们自己的双手,是创造,还 是毁灭?请看看我们自己的双眼,是热切的盼望,还是 无助与茫然?让理性回归吧,我们有理由相信:天会变 得更蓝,树会变得更绿,水会变得更清……同学们:让 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自我做起,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 境,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PPT172(说课) 苏教版

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
月牙泉
青海湖
思考:
作者为什么用大量的篇幅描写 自己在罗布泊及其附近亲眼看到的 景象?有什么作用?
自由赏析
直接抒情:
更易引发读者的共鸣,使读者深切 的认识到破坏环境的严重后果.
罗布泊今昔对比:
昔日的美丽和繁华,今日的破败和荒 凉,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形成了巨大的 反差,不仅造成了文势上的跌宕,而且 产生了震憾人心的力量。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邯郸市27中学 郭金燕
说重点难点 说目标 说教材学生
说教法学法 说流程 说评价
教材分析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
第二课,被评为2001年度中国最佳报告文学。作为报告 文学,除了具备新闻特点以外,还具有强烈的文学性。 课文的另外一点我们也不能忽视,作者严谨的科学 探究精神。
被沙漠吞噬的古城
楼兰,曾是我国一座著名的古城,许多古代 诗文都提到过它,王昌龄还留下了“黄沙百战穿 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名句。唐朝时,这里 还是一个十分富饶的地方,它靠近罗布泊,周围 水草丰茂,牛羊成群,又处在丝绸之路上,是东 西方客商往来的必经之地。
可是现在,楼兰却早已被沙漠吞噬。居民迁 走了,牛羊不见了,罗布泊干涸了(50年代还有 水),丝绸之路中断了,只有那断壁残垣还留在 沙漠中,偶而有一支考察队来到这里,凭着废墟 想象它昔日的风采。
说流程
文学赏析 整体感知 说话练习
解析标题
写作训练
导入
结束
板书
欢迎大家
进入
语文课堂
罗布泊位置图
罗布泊,
消逝的仙湖
正音
xiāo sè
萧瑟 和煦 干涸 吞噬 广阔无垠
yăn yí n bì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精品教案目标定向1.通过对比手法了解罗布泊的过去与现在,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
2.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联系现实,思考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教学难点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入境生趣罗布泊,曾经是有水的,曾经是有很多水的。
一个非常美丽的仙湖,如今却成了沙漠。
是什么原因使罗布泊发生了如此大的变故呢?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曾经的仙湖——罗布泊。
二、自学生疑1.正确识读、理解文中生字:萧瑟(sè)和煦(xù)干涸(hé)吞噬(shì)裸露(luǒ)戈壁(gē)荡漾(y4ng)娱乐(yú)2.词语释义:萧瑟:①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②形容冷落,凄凉。
和煦:温暖,多指阳光、风等。
干涸:(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
吞噬:蚕食、并吞。
裸露:没有东西遮盖。
戈壁滩:蒙古或新疆人称沙漠地区,这种地区尽是沙子和石块,地面缺水,植物稀少。
沧海桑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
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也说桑田沧海。
3.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3):罗布泊的位置、神秘事件和现状。
第二部分(4~14):罗布泊的历史。
第一层(4~9):罗布泊令人向往的神话般的过去。
第二层(10~14):罗布泊令人痛心的迅速消亡的过程。
第三部分(15~25):罗布泊的现状。
第一层(15~20):罗布泊的消亡使其周围原有植被成为直接受害者。
第二层(21~25):罗布泊目前荒凉恐怖的景象。
第四部分(26~28):类似的悲剧还在上演,发出拯救生态环境的号召。
4.内容提要:要比较具体地把握课文内容,可以做一份内容提要,就下面几个问题画出要点:①今日罗布泊是怎样的一个地方?关键词是“沙漠”“神秘”。
②过去罗布泊是怎样的一个地方?关键词是“绿洲”“仙湖”。
罗布泊介绍

罗布泊介绍罗布泊在若羌县境东北部,曾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海拔780米,面积约2400~3000平方公里,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著称于世,古罗布泊诞生于第三纪末、第四纪初,距今已有200万年,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以上,在新构造运动影响下,湖盆地自南向北倾斜抬升,分割成几块洼地。
现在罗布泊是位于北面最低、最大的一个洼地,曾经是塔里木盆地的积水中心,古代发源于天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的流域,源源注入罗布洼地形成湖泊。
罗布泊曾有过许多名称,有的因它的特点而命名,如坳泽、盐泽、涸海等,有的因它的位置而得名,如蒲昌海、牢兰海、孔雀海等。
元代以后,称罗布淖尔。
汉代,罗布泊“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它的丰盈,使人猜测它“潜行地下,南也积石为中国河也”。
这种误认罗布泊为黄河上源的观点,由先秦至清末,流传了2000多年。
到公元四世纪,曾经是“水大波深必汛”的罗布泊西之楼兰,到了要用法令限制用水的拮据境地。
清代末叶,罗布泊水涨时,仅有“东西长八九十里,南北宽二三里或一二里不等”,成了区区一小湖。
1921年,塔里木河改道东流,经注罗布泊,至五十年代,湖的面积又达2000多平方公里。
60年代因塔里木河下游断流,使罗布泊渐渐干涸,1972年底,彻底干涸。
历史上,罗布泊最大面积为5350平方公里,民国20年(1931),陈宗器等人测得面积为1900平方公里。
民国31年(1941年),在苏制1/50万地形图上,量得面积为3006平方公里。
1958年,我国分省地图标定面积为2570平方公里。
1962年,航测的1/20万地形图上,其面积为660平方公里。
1972年,最后干涸部分为450平方公里。
注入罗布泊的水,主要有: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和米兰河等,同时也部分的受到齐连山冰川融水的补给,融水从东南通过勒河流入湖中。
近代,一些进入罗布泊地区的外国人把罗布泊说成是“游移湖”。
1876年,沙俄军官普尔热瓦尔斯基,在塔里木下游考察后,以其片面之见,错误的认定,卡拉河和顺湖即中国古记所记罗布泊。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检查预习, 检查预习,掌握词语
sè xù hé
①萧瑟
shì
② 和煦
luǒ
③干涸
gē
④吞噬
bì
⑤裸露
zhǐ
⑥戈壁滩
⑦庇护所
近在咫 ⑧ 近在咫尺
默读课文,并思考: 默读课文,并思考:
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 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 现在又变成了什么样子? 现在又变成了什么样子? 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罗布泊地理位置图
孔雀河 罗布泊
塔里木河
塔克拉玛干 沙漠
资 料 简 介
蒙古语称“罗布诺尔” 罗布泊:蒙古语称“罗布诺尔”, 意为“汇入多水之湖” 意为“汇入多水之湖” 。它位于塔里 木盆地东面,若羌县北部, 木盆地东面,若羌县北部,原是新疆 最大的湖泊, 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第二大内陆咸 水湖。 葫芦形, 水湖。呈葫芦形,公元四世纪时面积 20000平方公里 平方公里, 为20000平方公里,二十世纪二十年 代面积为3006平方公里, 3006平方公里 代面积为3006平方公里,到五十年代 罗布泊仅为450平方公里。1972年罗 450平方公里 罗布泊仅为450平方公里。1972年罗 布泊完全干涸 完全干涸。 布泊完全干涸。
列
2、“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 、 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 多座, 多座
数 字
任 有的 修 水 138 水1 水 , 多 水 。 400多 多 , 一天
,
的 塔里木河水 罗布泊的 。
。
品味语言
哪些语句或词语, 哪些语句或词语,体现了作者 对仙湖罗布泊的赞美向往, 对仙湖罗布泊的赞美向往,对 罗布泊消逝的痛惜, 罗布泊消逝的痛惜,对人们愚 昧无知行为的强烈谴责? 昧无知行为的强烈谴责?
罗布泊简介

罗布泊简介若羌县境东北部的罗布泊,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湖,海拔780米,面积2400──3000多平方公里,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著称于世。
古罗布泊诞生于第三纪末第四纪初,距今已有200万年以上,广阔的湖相沉积区和盐漠,都曾是它的领域范围,面积在2万平方公里以上。
在新构造运动影响下,湖盆自南向北倾斜抬升,被分割成几块洼地。
现在的罗布泊是位于北面最低、最大的一个洼地,曾经是塔里木盆地的积水中心。
古代发源于天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的河流,源源注入罗布洼地形成湖泊。
历史上,罗布泊最大面积为5350平方公里。
民国20年(1931),陈宗器等人测得面积为1900平方公里。
民国31年(1941),在苏制1/50万地形图上量得面积为3006平方公里。
1958,我国分省地图标定面积为2570660平方公里。
1972年,最后干涸部分为450平方公里。
注入罗布泊的诸水,主要有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和米兰河等,同时也部分地受到祁连山冰川融水的补给,融水从东面通过疏勒河流入湖中。
此外,还有阿尔金山北麓各季节性河流河水注入。
这些河在注入罗布泊洼地时,在沿途留下一片片湖泊,如众星拱月,环卫着罗布泊,其中最大的为罗布泊南面的喀拉和顺湖与台特玛湖。
台特玛湖、喀拉和顺湖与罗布泊之间都有河道沟通。
当塔里木河和车尔臣河流入台特玛湖后,可沿塔里木河尾闾下延散流河床向东流入喀拉和顺湖。
喀拉和顺湖和罗布泊之间,有一条40公里长的河道,出口处河宽800米,河床深1米,入罗布泊时呈散流状,河床深30~50厘米,两湖高差为10米。
罗布泊曾有过许多名称,自先秦以来,有的因它的特点而得名,如坳泽、盐泽、涸海等;有的因它的位置而得名,如蒲昌海、牢兰海、孔雀海等;此外,还有辅日海,临海、纳缚波等名。
元代以后,称罗布淖尔,“淖尔不周之山,北望诸毗之山,临彼岳崇之山,东望坳泽,河水之所潜也”。
指明罗布泊(坳泽)在葱岭(不周之山)之东。
“敦薨之水西流注入坳泽,盖乱河自西南注也”。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萧瑟( )和煦( hé xù)干涸(gān hé ) xiāo sè 吞噬(tūn shì 裸露( luǒ lù ) ) 戈壁滩( gē bì tān )沧海桑田(cāng hǎi sāng tián )
和煦:温暖 干涸:没有水了 吞噬:吞食;大口吃:饥来吞噬取肠饱 裸露:没有遮盖或遮蔽:一块大岩石突兀地裸露在外 沧海桑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戈壁滩:戈壁在蒙古语的原意是指“土地干燥和沙砾的广阔沙漠”
昔日罗布泊——水草丰美一片绿洲 水草丰美一片绿洲 昔日罗布泊 (4-8)
拯救环境 罗布泊,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保护生态
消亡的原因: 消亡的原因:人是悲剧的制造者 (9-25)
悲剧还在上演, 悲剧还在上演,呼吁拯救生态环境 (26-28)
全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罗布泊消逝的痛惜, 以及对人类任意破坏环境的忧虑 之情。
盲目掘堤引水138处 盲目修建泵站排水400处 ,急 功近 利
作者为什么强调罗布泊的“泊”字 左边是三点水?
• 泊者,湖也,湖泊湖泊,泊就是湖。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就是说,罗布 泊曾经是一个湖,而且是有很多水的,一 个非常美丽的仙湖。作者以此强调,这个 非常美丽的仙湖,如今却消失了,成了沙 漠。
那是西北地区一个曾经非常美丽的仙湖; 那是一个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 洲; 那是一个充满神秘的地方,我国科学家彭家木、探 险家余纯顺先后在那里失踪、遇难; 那是一个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怖的地方; 那就是罗布泊。
罗布泊
罗布泊( ),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 罗布泊(Lop Nor),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 ), 区东南部湖泊。在塔里木盆地东部,海拔780 区东南部湖泊。在塔里木盆地东部,海拔 公尺左右,位于塔里木盆地的最低处。 公尺左右,位于塔里木盆地的最低处。蒙古 语罗布泊即(多水汇入之湖)。古代称泑泽、 )。古代称泑泽 语罗布泊即(多水汇入之湖)。古代称泑泽、 盐泽、蒲昌海等。公元330年以前湖水较多, 年以前湖水较多, 盐泽、蒲昌海等。公元 年以前湖水较多 西北侧的楼兰城为著名的“丝绸之路”咽喉。 西北侧的楼兰城为著名的“丝绸之路”咽喉。 为中国第二大咸水湖。现仅为大片盐壳。 为中国第二大咸水湖。现仅为大片盐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