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厂汽轮机高中压缸负胀差大原因分析及处理 摘要:本文通过对某厂

合集下载

汽轮发电机低压缸胀差大原因分析及处理

汽轮发电机低压缸胀差大原因分析及处理

汽轮发电机低压缸胀差大原因分析及处理汽轮发电机是一种利用汽轮机转动发电机发电的装置。

汽轮发电机的低压缸胀差是指在使用过程中,低压缸前后缸衬之间的胀差变大,导致压力泄漏增加,功率减弱,工作效率下降的问题。

下面将对汽轮发电机低压缸胀差大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

1.低压缸衬材质问题:低压缸衬材质选择不合适,导致其抗热胀性能不足,容易在工作温度下产生较大胀差。

解决方法是更换高性能的衬套材料,如高温合金。

2.温度控制问题:在汽轮发电机运行中,由于管路、冷却系统等问题,导致低压缸温度控制不良,超过了设计要求,造成衬套过度膨胀,胀差增大。

解决方法是优化冷却系统,确保低压缸温度在可控范围内。

3.衬套密封不良:低压缸衬套与缸体之间的密封不良导致压力泄漏,增加了压力差,使得衬套产生较大胀差。

解决方法是检查并修复衬套密封问题,确保衬套与缸体之间的紧密连接。

4.衬材磨损问题:低压缸衬套长时间使用后,由于磨损、疲劳等原因,失去了原有的密封性能,导致胀差增大。

解决方法是定期检查衬套磨损情况,及时更换磨损严重的衬套,延长发电机使用寿命。

5.运行过程中的振动问题:汽轮发电机在运行过程中受到振动的影响,振动过大会导致低压缸衬套松动,增加了胀差。

解决方法是加强对汽轮发电机的振动监测和控制,有效减小振动对衬套的影响。

综上所述,汽轮发电机低压缸胀差大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包括材料、温度控制、密封、磨损和振动等问题。

针对这些原因,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方法,如更换衬套材料、优化温度控制系统、修复密封问题、定期更换磨损的衬套以及加强振动监测和控制。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低压缸胀差,提高汽轮发电机的运行效率和使用寿命。

汽轮机汽缸膨胀不畅因素及处理分析

汽轮机汽缸膨胀不畅因素及处理分析

汽轮机汽缸膨胀不畅因素及处理分析摘要:汽缸不能充分扩张的原因:滑动装置的卡滞。

轴承座与底座面板的接触面有较差的润滑油,腐蚀较大,推动机构的变形,中压汽缸的排汽管刚性不足。

根据这些成因,从结构设计,设备安装及操作上都有一定的要求。

关键词:汽轮机;汽缸膨胀;不畅引言汽轮机汽缸膨胀(或缩)不顺畅是个综合性的问题,关系到设计,制造,安装和运行等各方面的因素。

既要包含轴向膨胀又要包含横向膨胀。

汽缸膨胀对机组启停和增减负荷速度有直接影响。

一旦汽缸膨胀发生障碍,轻则导致机组振动,机件失效,重则导致机组损坏。

国内大部分机组汽缸扩张不充分如:125 MW、200MW、300MW和部分600 MW机组汽缸膨胀不充分是较为明显的,现就这一现象进行讨论和分析,供参考。

一.汽缸膨胀不畅的表现形式汽缸膨胀不畅由轴向膨胀不畅与横向膨胀不畅两部分组成,这在运行机组中普遍存在。

汽缸轴向膨胀不良,具体表现为起动时由于高压缸与中压缸之间胀差过大,极大地影响了启动速度和拖长了启动时间,危及机组正常工作。

大修时,运动叶片周围有较大的磨耗。

当汽缸侧向扩张不良(汽缸发生偏移或汽缸侧向弹跳)时,其特征是前后箱的轴向膨胀差异和汽缸左右方向的扩展差异增大,可以判定汽轮机轴承箱基座润滑油脂发生了变质,在揭开汽缸时,还可以在汽轮机的轴封上找到一个很大的侧面磨痕,或者在中分面上有一个挤压的迹象。

自然,不均匀的轴向扩张和不均匀的侧向扩张往往是并发的,只是取决于哪一方面更为突出。

从生产现场出现的种种汽缸膨胀不良现象看,可粗略地概括如下:(一)轴承座和台板之间的接触状态这一现象最为严重表现为滑动面间产生间隙,从而使轴承座连接刚度下降,激振力恒定时振幅变大,这也就产生了现场汽缸膨胀不畅,导致振动加剧这一最为普遍的失效形态。

(二)汽轮机各轴承座之间的相互位置发生了变动这一现象所造成的结果就是直接引起转子中心发生变化。

如果偏差过大会导致气流激振,电磁激振和动静碰磨等现象。

汽轮机轴向位移与胀差增大原因及处理

汽轮机轴向位移与胀差增大原因及处理

汽轮机轴向位移与胀差汽轮机轴向位移与胀差 (1)一、汽轮机轴向位移增大的原因 (1)二、汽轮机轴向位移增大的处理 (1)三、汽机轴向位移测量失灵的运行对策 (1)汽轮机的热膨胀和胀差 (2)相關提問: (2)1、轴向位移和胀差的概念 (3)2、轴向位移和胀差产生的原因(影响机组胀差的因素) (3)使胀差向正值增大的主要因素简述如下: (3)使胀差向负值增大的主要原因: (4)正胀差 - 影响因素主要有: (4)3、轴向位移和胀差的危害 (6)4、机组启动时胀差变化的分析与控制 (6)1、汽封供汽抽真空阶段。

(7)2、暖机升速阶段。

(7)3、定速和并列带负荷阶段。

(7)5、汽轮机推力瓦温度的防控热转贴 (9)1 润滑油系统异常 (9)2 轴向位移增大 (9)3 汽轮机单缸进汽 (10)4 推力轴承损坏 (10)5 任意调速汽门门头脱落 (10)6 旁路系统误动作 (10)7 结束语 (10)汽轮机轴向位移与胀差轴向位移增大原因及处理一、汽轮机轴向位移增大的原因1)负荷或蒸汽流量突变;2)叶片严重结垢;3)叶片断裂;4)主、再热蒸汽温度和压力急剧下降;5)轴封磨损严重,漏汽量增加;6)发电机转子串动;7)系统周波变化幅度大;8)凝汽器真空下降;9)汽轮机发生水冲击;10)推力轴承磨损或断油。

二、汽轮机轴向位移增大的处理1)当轴向位移增大时,应严密监视推力轴承的进、出口油温、推力瓦金属温度、胀差及机组振动情况;2)当轴向位移增大至报警值时,应报告值长、运行经理,要求降低机组负荷;3)若主、再热蒸汽参数异常,应恢复正常;4)若系统周波变化大、发电机转子串动,应与PLN调度联系,以便尽快恢复正常;5)当轴向位移达-1.0mm或+1.2mm时保护动作机组自动停机。

否则手动打闸紧急停机;6)轴向位移增大虽未达跳机值,但机组有明显的摩擦声及振动增加或轴承回油温度明显升高应紧急停机;7)若轴向位移增大而停机后,必须立即检查推力轴承金属温度及轴承进、回油温度,并手动盘车检查无卡涩,方可投入连续盘车,否则进行定期盘车。

某厂汽轮机组启动过程中低缸胀差增大的原因分析及调整

某厂汽轮机组启动过程中低缸胀差增大的原因分析及调整

某厂汽轮机组启动过程中低缸胀差增大的原因分析及调整摘要:汽轮机在启动过程中,转子与汽缸的热交换条件不同。

因此,造成它们在轴向的膨胀也不一致,即出现相对膨胀。

汽轮机转子与汽缸的相对膨胀通常也称为胀差。

胀差的大小表明了汽轮机轴向动静间隙的变化情况。

关键词:机组启动;胀差;动静间隙正文:汽轮机合理的启动方式就是在汽轮机各部件金属温度差、转子与汽缸的相对膨胀差在允许范围内、不发生异常振动、不引起动静摩擦和过大热应力的条件下,以尽可能短的时间完成汽轮机启动的方式。

这里面,避免动静摩擦和过大热应力是两个终极目标。

其中热应力可以通过平稳地调整机组进汽温度、流量和充分暖机来控制,然而,避免动静摩擦事故的发生却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控制过程。

众所周知,胀差超限是导致动静摩擦的主要原因之一,调整好动静两部分的膨胀差值,就能很大程度地减少动静间隙消失产生摩擦、造成转子弯曲、引起机组振动、甚至出现重大事故的可能性。

同时,鉴于某厂服役汽轮机组在启动过程中低压缸正胀差升至报警值的现象,故本文就胀差产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和调整手段做了说明和介绍。

一、胀差产生的原因汽轮机在启动过程中,转子与汽缸的热交换条件不同。

因此,造成它们在轴向的膨胀也不一致,即出现相对膨胀。

汽轮机转子与汽缸的相对膨胀通常也称为胀差。

胀差的大小表明了汽轮机轴向动静间隙的变化情况。

习惯上规定转子膨胀大于汽缸膨胀时的胀差值为正胀差,反之为负胀差。

胀差数值是很重要的运行监视参数。

若胀差超限将会导致机组动静摩擦、振动加剧,出现保护拒动等异常情况时甚至导致机组的恶劣事故。

二、机组启动过程中易影响胀差变化的几个主要因素1.轴封供汽温度和供汽时间的影响在汽轮机冲转前向轴封供汽时,由于冷态启动时轴封供汽温度高于转子温度,转子局部受热而伸长,出现正胀差,可能出现轴封摩擦现象。

在热态启动时,为防止轴封供汽后出现负值,轴封供汽应选用高温汽源,并且一定要先向轴封供汽,后抽真空。

应尽量缩短冲车前轴封的供汽时间。

从运行方面分析汽轮机上下缸温差大的原因及控制方法

从运行方面分析汽轮机上下缸温差大的原因及控制方法

从运行方面分析汽轮机上下缸温差大的原因及控制方法摘要:近年来,各大小发电厂汽轮机运行中出现上下缸温差大的问题时有发生,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机组的正常运行,小则影响到机组的健康运行条件,造成日后机组运行中检修概率增加,大则会发生机组振动超标、大轴抱死、转子弯曲,甚至是更大的损坏设备的恶性事故,为公司的安全生产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本文从运行操作角度分析了汽轮机上下缸温差大的问题及控制方法。

关键词:运行方面;上下缸温差;原因;预控一、前言汽机上下缸温度的高低在不同的机组运行阶段会发生变化,在机组带一定负荷运行期间,由于抽气量较大,下缸蒸汽流动较快,所以较多的蒸汽量向下流动对下缸进行了加热作用,此时有可能会发生汽机上缸温度低于下缸温度的情况。

在机组启动及停运阶段,蒸汽凝结后在下缸部位形成水膜,造成下缸加热速度慢于上缸,而且抽汽口一般布置在内缸的正下方,缸体正上部的区域相对于缸体下部来说,蒸汽流动阻力增大.蒸汽受排挤,蒸汽流动变化很小,换热相对滞后。

再者说,由于缸体正下方抽汽口的抽吸作用.大部分的上部蒸汽做功后,折向进入抽汽管道.而没有与内缸外壁、外缸内壁进行充分的热交换。

从传热学角度来说,该部分内缸下壁的传热过程包括强制对流传热和辐射换热。

而上壁可以类似的看作是有限空间自然对流和辐射换热。

所以传热强度相差很大,因此在机组启停过程中下缸的温度要较明显低于上缸。

不论是何种情况,上下缸温差增大超过允许值时影响到了汽轮机的动静间隙,势必影响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所以运行人员应该提高警惕,做好监视,做好预控及防范处理手段。

二、原因分析1、汽轮机进水的影响某发电厂机组启动过程中,锅炉点火完毕汽机冲转前发现汽轮机上下缸温差快速增大,影响机组正常冲转。

后经检查发现高旁电动门后温度同步下降,分析原因有可能为高旁减温水门不严导致,在检修检查后确认为高旁减温水门、高排逆止门均不严造成给水泵出口至高旁减温水倒灌进入汽缸,最终导致缸温差快速增大。

汽轮机运行中差胀升高情况分析

汽轮机运行中差胀升高情况分析

汽轮机运行中差胀升高情况分析【摘要】本文针对汽轮机运行中差胀变化的各项原因,结合华能南京电厂两号机组滑销系统大修后,机组正常运行时,高压差胀多次大幅变化的情况进行分析,分析判断出机组正常运行时容易使差胀变化的原因。

【关键词】汽轮机差胀安全性1概述差胀的定义:由于转子与汽缸材料,结构形状,尺寸,以及受热条件的不同,使得转子和汽缸各自的平均温度明显地存在差别,转子的受热面积比汽缸大,质量比对应的汽缸小,而且蒸汽对转子的传热比汽缸快得多,因此,转子和汽缸之间存在着膨胀差。

如果这个膨胀是相对于汽缸而言,则称之为膨胀差。

即转子与汽缸轴向膨胀的差值,称为差胀。

转子膨胀大于汽缸膨胀,称为正差胀,反之称为负差胀。

华能南京电厂两号机组汽缸的死点位于#4轴承箱(中、低压缸之间)的#4轴承中心线上,在该处低压缸与基础台板之间有两只横销作为汽缸死点的定位。

高、中压缸和#1、2、3轴承箱朝调速器方向膨胀,理论计算其膨胀总量为32.3mm。

低压缸朝发电机方向膨胀,膨胀总量为3.0mm。

该机组转子推力盘的位置,就是转子对于汽缸的相对膨胀死点。

高压转子朝调速器方向膨胀,中压转子朝发电机方向膨胀。

2差胀的影响因素使差胀正向增大的主要影响因素如下:1启动时暖机时间太短,升速太快或升负荷太快。

2汽缸夹层、法兰加热装置的加热汽温太低或流量较低,引起汽加热的作用较弱。

3滑销系统或轴承台板的滑动性能差,易卡涩,汽缸胀不出。

4轴封汽温度过高或轴封供汽量过大,引起轴颈过份伸长。

5机组启动时,进汽压力、温度、流量等参数过高。

6推力轴承工作面、非工作面受力增大并磨损,轴向位移增大。

7汽缸保温层的保温效果不佳或保温层脱落,在严禁季节里,汽机房室温太低或有穿堂冷风。

8双层缸的夹层中流入冷汽(或冷水)。

9胀差指示器零点不准或触点磨损,引起数字偏差。

10真空变化的影响(真空降低,引起进入汽轮机的蒸汽流量增大)。

11各级抽汽量变化的影响,如#8高加节流。

12轴承油温太高。

汽轮机胀差产生的原因分析与控制

汽轮机胀差产生的原因分析与控制

汽轮机胀差产生的原因分析与控制发表时间:2020-07-31T09:47:11.453Z 来源:《中国电业》2020年3月第7期作者:程伟[导读] 近年来,社会发展进步迅速,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也有了迅猛发展。

电力工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和公用事业。

摘要:近年来,社会发展进步迅速,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也有了迅猛发展。

电力工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和公用事业。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电力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

下面结合某热电厂的现役机组案例,对汽轮机胀差产生的原因,胀差变化规律,以及控制措施进行分析,以保证汽轮发电机组安全稳定运行。

关键词:汽轮机胀差;产生的原因分析;控制措施引言汽轮机是热电厂重要设备,而胀差又是汽轮机运行中重要参数指标。

所以在机组运行过程中需要对胀差进行严格控制,禁止其超过允许的极限值。

在汽轮机运行期间,保证转子和汽缸之间的轴向热膨胀率非常重要。

在机组的启动,停止和特定运行过程中,由于汽轮机转子和汽缸的质量和热膨胀系数不同,转子的温度上升速度快于汽缸的温度上升速度。

一旦两者之间的热增长差值超过了汽轮机允许的间隙差值,就会在动态和静态组件之间引起摩擦,从而损坏机组设备。

1.胀差种类及产生的原因、危害胀差的定义:汽轮机启停和变工况时,转子和汽缸分别以各自的死点为基准沿轴向膨胀和收缩,转子与汽缸沿轴向膨胀的绝对值之差称为相对膨胀差,简称胀差。

当转子膨胀大于汽缸膨胀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胀差为正胀差,反之则为负胀差。

胀差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汽轮机汽缸和转子在受热和受冷时,其传热系数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由于转子质量仅是汽缸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转子与蒸汽接触的面积大约是汽缸5倍左右,俩者制造材质也不一样,进而导致在受热和受冷过程当中汽缸受热或受冷膨胀与转子不同所产生的差值。

而在汽轮机的实际运行中,无论是正胀差还是负胀差都会对机组的运行与设备安全产生影响,因此需要严格的进行控制。

300MW汽轮机中压缸上下缸温差大原因及控制措施

300MW汽轮机中压缸上下缸温差大原因及控制措施

《装备维修技术》2021年第14期—167—300MW 汽轮机中压缸上下缸温差大原因及控制措施孙宏亮韩全文刘明鑫(辽宁调兵山煤矸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辽宁调兵山112700)摘要:汽轮机上下缸温差关系着汽轮机安全运行的重要控制指标,为防止汽轮机大轴弯曲、轴承烧损事故,国家电力公司《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中明确规定:汽轮机启动前必须符合高压外缸上下缸温差不超过50℃,高压缸内缸上下缸温差不超过35℃,否则禁止启动。

汽轮机上下缸温差大往往发生在机组启、停机或低负荷进汽量较少时,由于机组进汽量较少,汽轮机金属受热不均匀,产生上下缸温差过大。

针对调兵山发电公司2号汽轮机中压缸上下缸温差过大问题展开分析,总结上下缸温差大产生的原因,通过运行方式调整,合理控制汽轮机上下缸温不超过规定值,保证汽轮机安全运行。

另外,机组停机过程中控制好汽轮机上下缸温差,还能有效降低汽轮机缸温,缩短汽轮机检修工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汽轮机;上下缸温差;缩短检修工期;经济效益1.汽轮机上下缸温差大危害及产生原因1.1汽轮机上下缸温差过大危害;国内大型多缸汽轮机的启动与停止时,很容易使上下汽缸产生温度差。

有时,由于汽缸保温层脱落,也会造成上下汽缸温差过大。

严重影响汽轮机安全运行。

一般来讲汽轮机上汽缸温度要高于下汽缸温度。

上汽缸温度高、热膨胀大,而下汽缸温度低、热膨胀小,温差达到一定数值就会造成“猫拱背”形态。

形成“猫拱背”同时,下汽缸底部动静之间的径向间隙就会减小,进而造成汽轮机内部动静部分摩擦,磨损汽轮机内部的隔板汽封和其他汽封,同时,隔板和叶轮还会偏离正常运行平面,使汽轮机转子轴向间隙减小,与其它不利因素一起造成轴向摩擦。

摩擦程度过大就会引起汽轮机大轴弯曲,发生振动。

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造成汽轮机转子永久性变形。

根据汽轮机缸体挠度计算表明,当汽轮机上、下缸温差值达到100℃时,汽缸的挠度达到1mm。

而汽轮机隔板和围带汽封以及平衡活塞的径向间隙设计值在一般在0.5~0.75mm 之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厂汽轮机高中压缸负胀差大原因分析及处理 摘要:本文通过对某厂汽轮机高中压缸负胀差大的原因进行分析,结合大修发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解决了机组正常运行中高中压缸负胀差偏大的问题,提高了机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关键词:负胀差 原因分析 处理 1 简介 某厂汽轮机是东方汽轮机厂生产的N300—16.7/537/537—4型亚临界、中间再热、高中压合缸、双缸双排汽、单轴凝汽式汽轮机。2001年3月投产。该机组为两缸两排汽型式,高中压部分采用合缸结构。因而进汽参数较高,为减少汽缸应力,增加机组启停及变负荷的灵活性,高压部分设计为双层缸。低压缸为对称分流式,也采用双层缸结构,为简化汽缸结构和减小热应力,高压和中压阀门都采用落地式,左右两侧对称布置,机组总长18m。 为了平衡转子的轴向力,高压部分设计反向流动,因此高压和中压进汽口都布置在高中压缸中部,是整个机组工作温度最高的部位。新蒸汽通过主蒸汽管进入高压主汽调节阀,再经4根φ273×40mm高压主汽管和装在高中压外缸中部的4个高压进汽管分别从上下方向进入高压通流部分。蒸汽经过1个单列调节级和9个压力级作功后,由高压缸前端下部的2个高压排汽口排出,经两根冷段再热汽管去锅炉再热器,管上各装1个Dg600mm的排汽止回阀。第七级后设一段回热抽汽供#3高加,第10级后(高压排汽)设2段抽汽供#2高加。 再热蒸汽通过两根热段再热蒸汽管进入中压联合汽阀,再经两根φ582×65mm中压主汽管从高中压外缸中部下半两侧进入中压通流部分。中压部分共有6个压力级,第3级后有一个3段抽汽口供#1高加,中压排汽一部分从高中压外缸后端下半的4段抽汽口抽汽供除氧器,大部分从上半正中的一个φ1400mm中压排汽口进入连通管通向低压缸。 低压部分为对称分流双层缸结构,蒸汽由低压缸中部进入通流部分,分别向前后两个方向流动,经2×6个压力级作功后向下排入凝汽器。在1~4级后各设有5~8段抽汽口,分别供4个低压加热器。汽轮机静子通过横键相对于基础各保持两个固定点(绝对死点),一个在中低压轴承箱基架上2号轴承中心线后205mm处,另一个在低压缸左右两侧基础架上低压进汽中心前360mm处。机组在启动时,高中压缸及前轴承箱向前膨胀,低压缸向前后两个方向膨胀。高压内缸相对于高压外缸死点在高压进汽中心线前475mm,以定位环凸缘槽定位,低压缸的内外缸相对死点设在低压缸进汽中心线处,高、低压内缸分别由死点向前后两个方向膨胀。转子相对静子固定点(相对死点),在中低轴承箱内推力轴承处,机组启动时,转子由此处向前后膨胀。 高中压缸与前轴承箱之间的推拉力,通过汽缸下半前端与前轴承箱之间的推拉装置传递。高中压缸与中低压轴承箱之间的推拉力由猫爪下面的横向键传递。为使汽缸与轴承箱保持中心不变,汽缸下半前后两端均设立键。高中压缸设有两个总膨胀测点,分别在前轴承箱的两侧,高中压缸胀差测点装在前轴承箱内。 2 存在的问题 该厂汽轮机从2001年3月投产以来,机组在运行中一直存在高中压负胀差偏大的问题,顺阀运行方式(300MW负荷),高中压胀差达到-1.4mm,机组调峰时,高中压负胀差则更大,经常在-1.5~-2.0 mm之间,而且高中压缸总膨胀达28.5mm,超过设计值27mm,影响机组的安全运行,例如:2002年3月28日,因为锅炉灭火,在冲转到2810rpm时,高中压胀差达到-3 mm,达到规程允许的极限值(规程规定高中压胀差为-3~+6 mm)而被迫停机,使得机组在锅炉灭火后无法及时开出,造成机组不必要的停运,影响经济效益及发电量;在2002年12月8日,该机组滑参数停机,汽缸温度降到365℃时,高中压胀差达到-2.95mm而打闸停机,无法将汽缸温度再降低,延长停盘车时间,延误检修工期。在机组运行中,为了降低负胀差,经常采用单阀控制的运行方式,而不敢采用顺阀控制运行方式,从而降低机组的热效率,增加发电成本,不利于机组的经济运行。 3 原因分析 3.1 高压外缸内壁温度比高压内缸内壁温度高,胀差最大时外缸内壁温度与内缸内壁温度差上缸/下缸达50/30℃,一般情况下都有37/20℃以上,高中压缸的总膨胀比设计值还大,这些现象说明高压缸夹层有汽源进来,高中压外缸被加热,造成高中压缸负胀差大。造成温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有: (1)夹层加热装置阀门关闭不严密,主蒸汽漏进夹层,加热高压外缸。在机组运行中多次检查夹层加热联箱的工况,压力为零,温度也只有100多度,手动打开夹层加热联箱到凝结器的疏水手动阀门,高压外缸内壁温度保持不变,说明夹层加热联箱的压力表和温度表指示正确,可以排除夹层加热装置漏汽进入夹层的可能。 (2)高中压缸前轴封漏汽:高中压缸前轴封的一级漏汽,经两根ф38mm的管道穿过定位环引入夹层Ⅰ区;Ⅰ区蒸汽通过隔热环外沿5mm宽的环形间隙进入与Ⅰ段抽汽口相通的Ⅱ区,随抽汽进入#1高压加热器;Ⅱ区的温度、压力与Ⅰ段抽汽参数接近,Ⅰ区的压力略高于Ⅱ区,在内缸壁和定位环的辐射及引入轴封漏汽的作用下,Ⅰ区的温度较接近内缸内壁温度。但在#10机组安装时,安装单位为了安全,将轴封间隙调到最大值,所以高中压缸前轴封的一级漏汽比较大,进入汽缸夹层,加热高压外缸,造成汽缸的膨胀量增加。 (3)由于高压内缸中分面变形、汽缸螺栓紧力不均匀、螺栓紧力不够大、螺栓紧力提早释放等原因造成高压内缸中分面漏汽,使汽缸夹层温度升高,加热高压外缸。 (4)高压进汽管活塞环漏汽。高压外缸上下共装有4根高压进汽管,进汽管采用弹性法兰安装在外缸上,进汽内套管插入高压内缸喷嘴室,套管采用活塞环密封,由于活塞环变形、安装质量不好,造成活塞环卡涩,密封效果差,让喷嘴室内的蒸汽漏进夹层,从而加热高压外缸。 (5)高压内缸疏水管焊接裂纹或疏水管穿裂,漏汽进入夹层,加热高压外缸。 3.2 滑销系统安装质量不佳,间隙偏大,存在虚位,使高中压缸的总膨胀及胀差存在误差。 3.3 机组安装时推力盘的零位定得不准确,存在误差。 3.4 胀差测量表记、传感器不准确,存在误差。 4 解体检查情况 根据以上的原因分析,在2002年12月该机组进行大修时,对可能引起高中压缸负胀差大的地方做重点检查,发现存在不少缺陷,具体检查情况如下: (1)解体检查时发现:高压前轴封磨损严重,汽封间隙达到1.3mm,而且汽封块变形严重,弹簧片失去了弹性作用,一点活动量都没有,卡死在轴封套上,汽封块用手工拆卸不出来,需要上车床车掉汽封块,这说明高压缸前轴封漏汽比较大。 (2)解体高压内缸时,发现汽缸螺栓紧力很不均匀,汽缸中分面在安装时没有涂密封脂,存在漏汽现象。扣空缸检查中分面接触情况,内张口最大为0.30mm,但没有穿透间隙。 (3)拆高压缸进汽管时,发现进汽内套管活塞环变形、卡涩严重,部分活塞环已失去弹性,起不到密封作用,说明这里有蒸汽漏入夹层加热汽缸。 (4)解体后检查高压内缸疏水管,没有发现焊接裂纹及疏水管穿裂的缺陷,可以排除高压内缸疏水管漏汽的可能。 (5)对滑销系统进行清理检查,发现高压缸与前箱之间的推拉装置配合间隙为0.40mm,偏大,这说明高中压缸的总膨胀及胀差存在0.30mm的误差。 (6)检查推力盘的零位,当推转子、使推力盘向后紧贴推力瓦工作面时,发现推力瓦球面的串动量为0.71mm,严重超标,影响胀差的零位;推力间隙为0.41mm,符合标准要求。检查发现:推力瓦定位环间隙为0.14mm偏大,推力瓦球面接触不良。 (7)对胀差测量表记、传感器进行检查,存在测量误差。 5 处理措施 根据以上的原因分析以及解体检查时发现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在大修时采取以下处理措施: (1)将高压缸前轴封的汽封块及弹簧片全部更换,并将轴封间隙调整到0.60~0.70mm范围内。 (2)由于高压内缸中分面没有穿透间隙,所以没有对汽缸中分面进行处理,组装时在汽缸中分面涂上MF-3型密封脂,螺栓冷紧力矩由原来的5000N.m加大到10000N.m,热紧弧长在原热紧值的基础上加大15%(螺栓冷、热紧力值是由东方汽轮机厂提供的) (3)组装时将高压进汽内套管活塞环全部更换。 (4)将滑销系统的间隙调整到标准范围内,将高压缸与前箱之间的推拉装置配合间隙调整到0.10 mm,减少误差。 (5)在推力瓦定环工作瓦侧加0.10mm不锈钢垫片,调整定位间隙符合标准要求;研磨推力瓦球面,使其接触良好,减少推力瓦球面串动。在组装时重新定转子推力盘的零位,推转子、使推力盘向后紧贴推力瓦工作面,测量推力瓦球面总串动,前后串动量为0.10mm,符合标准要求。 (6)对胀差测量表记、传感器重新进行校验,提高精度,减少胀差的测量误差。 6 效果 通过对该厂汽轮机高中压缸负胀差大的原因进行分析,结合大修时发现的实际问题,采取以上的处理措施,逐个消除可能造成高中压缸负胀差大的缺陷,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该汽轮机大修后开机,运行情况稳定,各项指标符合要求,在带满负荷(300 MW负荷)工况下、采用顺阀控制运行方式时,高压内缸内壁温度和高压外缸内壁温度、高中压缸总膨胀、高中压缸胀差分别如下: (1)高压内缸内壁温度为530℃,高压外缸内壁温度为510℃。 (2)高中压缸总膨胀为27 mm。 (3)高中压缸胀差为0.6 mm。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该厂汽轮机大修后,解决了高压外缸内壁温度比高压内缸内壁温度高、高中压缸总膨胀超过设计值、高中压缸负胀差大的问题,提高了机组的安全性、经济性以及适应运行工况变化的能力,满足机组的调峰要求,提高了机组的热效率,降低发电煤耗,节约成本,增加发电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