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化实验方法

磷化实验方法
磷化实验方法

磷化实验方法

1.磷化工艺流程

脱脂—水洗—除锈—水洗—表调—磷化—水洗—干燥

(1)脱脂

除油脂的目的在于清除掉试样表面的油脂、油污、脏物,使磷化液与金属表面有良好的接触,从而得到质量良好的磷化膜。目前低碱液除油逐渐被广泛应用,它是一种有效的除油方法,而且不损伤试样表面,它能把试样表面上的杂质彻底清洗干净,使磷化液与金属表面有良好的接触,充分润湿金属表面。

脱脂液的配制

先将250 ml的水加入到烧杯中,慢慢加入三聚磷酸钠3克、硅酸钠2克、碳酸钠3克、磷酸钠2克、草酸1克,搅拌均匀,加水稀释至500ml,配制成低碱脱脂液。

处理条件

在室温下浸泡2—5分钟。

(2)除锈

采用磷酸与柠檬酸混合液酸洗除锈。磷酸酸洗除锈有特殊的作用,在酸洗过程中可以在金属表面形成不溶性的磷酸亚铁。磷酸亚铁在磷化处理过程中可起晶核作用,但是过多会妨碍磷化,加入有机阻蚀剂可以防止清洁的金属表面进一步受到磷酸酸液的侵蚀,同时又不妨碍磷酸对剩余氧化物起作用。

除锈处理液的配制

将85%的磷酸5ml与3克柠檬酸,混合均匀,加水配制成250 ml的溶液。

处理条件

将试样浸入该溶液中2—5分钟。

(3)水洗

水洗的目的是去除试样表面残留的酸和碱。经过脱脂和除锈的试样表面残留一定的碱和酸。如果把这样的试样浸入磷化液中势必会影响磷化液的成分,进而影响磷化液膜的质量。此外,磷化后的试样如不经过水洗,残留在磷化膜上的酸会降低磷化膜的耐蚀性能。

水洗液

采用自来水为水洗液。

处理条件

在室温浸泡5—10分钟。

(4)表调

本实验采用酸性表调剂(草酸)对试样进行表面调整。经过表面调整的试样,可以直接进行磷化处理,无需再经过水洗。

表面调整液的配制

先将清水加入烧杯中至400ML,温度升至35摄氏度左右,将3克表调剂(草酸)加入烧杯中进行搅拌,待草酸完全溶解,加水至500ML彻底搅拌均匀。

表面调整的处理条件

温度20—30摄氏度,时间30—150秒,处理方式为浸泡。

(5)磷化磷化液的配制

(1)取适量的水放入500 ml的烧杯中,加热到25-35摄氏度。

(2)准确的称量磷酸盐,加入烧杯中进行搅拌,直到磷酸盐全部溶解。

(3)加硝酸盐于烧杯中,继续搅拌使之全部溶解。

(4)加入促进剂和细化剂,搅拌使之溶解,并加入适量的水配为标准溶液。

(5)停止搅拌,静止沉淀,陈化一段时间,除去不溶物。。

(6)干燥

把磷化后的试样,经水洗后,自然风干。

2.磷化液的分析与维护

1.磷化液的分析

(1)游离酸度:用移液管取10ML 磷化处理液至三角烧瓶中,加蒸馏水至100ML,加5—6滴甲基橙或溴酚蓝指示剂,用0.1NNaoH滴定至转

变为橙黄色或蓝紫色即为终点。消耗NaoH的毫升数即为游离酸的点

数。

(2)总酸度:用移液管取10ML磷化处理液至三角烧瓶中,加蒸馏水至100ML,加5—6滴酚酞指示剂,用0.1NnaoH滴定,颜色由无色转变

为粉红色即为终点。消耗NaoH的毫升数即为总酸度

(3)Fe2+的浓度:用移液管取10ML磷化处理液至三角烧瓶中,加蒸馏

滴定至粉红色,保持10水至50ML,加10—20滴50%硫酸,0.1NKMnO

4

滴定液,含有0.1Pt铁。

秒不变色即为终点。每消耗1ML0.1NKMnO

4

(4)酸比(V)=总酸度(TA)/游离酸度(FA)。

3.磷化液的维护

(1)游离酸度的调整:游离酸度来源于磷酸和磷酸盐的电离.它促使铁

的溶解,使膜层结晶细致.游离酸含量低,生成磷化膜很薄,甚至生不

成磷化膜.游离酸度过高,磷化时间延长,膜成结晶粗大,疏松多孔.游

离酸过高,可加入0.5g/L的氧化锌降低一点,游离酸度低时,加入5

—6克/L的磷酸二氢锌可提高游离酸一点。

(2)总酸度的调整:总酸度来源于磷酸盐、硝酸盐的水解。总酸度高

时磷化速度快,形成的膜层结晶细致。但是过高的总酸度会使膜层太

薄,并且消耗的磷化液也多。当游离酸度正常时,加入1g/L的硝酸

锌可提高总酸度一点,而降低总酸度用水稀释。

(3)Fe2+的控制:在磷化液中一定数量的Fe2+,能提高磷化膜的厚度和

耐蚀性。Fe2+含量一般控制在1—2g/L。新配溶液中加入铁Fe2+屑,提

高Fe2+含量,当Fe2+过量时加入双氧水稀释。(加入浓度为3%的1克

双氧水,可降低1gFe2+).

4.性能测试

1.外观检查

磷化膜外观检查是用肉眼观察。整个金属表面应该为磷化膜覆盖,磷化膜的厚度应该足以保护金属表面。检查时,可将金属浸于水中,磷化膜未覆盖的地方就会露出金属光泽。金属表面不应该存在大结晶聚集点、污点、锈蚀点等。试样上的磷化膜是浅灰色或深灰色的。以指甲用力划磷化膜后,应该在表面出现白色的划痕,但不应对磷化膜造成肉眼可见的损伤。

2.膜重

磷化膜的单位膜重测定可按国际标准化组织iso3189—1980金属材料

上的转化膜—单位面积上的膜层质量的测定—重量法的规则进行。

具体方法如下:

(1)试片规格:20mm*20mm*1mm

(2)试剂和方法:

试剂:每升含氢氧化钠100g,EDTA90g,三乙醇胺4g的水溶液。

方法:干燥试片(面积为A)用分析天平称重,准确到0.1mg,记录质量为m

1

(以mg为单位)。然后将试片浸入上述试剂15分钟,保持温度在45摄氏度。立即用清洁的流水冲洗,在用蒸馏水冲洗,迅速干燥,在称重。重复操作,直到得到一个稳定的重量为止。记录质

量m

2

(以mg为单位),每个试片都要用新鲜的试剂处理。

(3)结果计算

m A =(m

1

-m

2

)/A*10

式中m

A

—单位表面积膜重(g/m2);

m

1

—有磷化膜试片的质量(mg);

m

2

—脱膜后试片的质量(mg);

A—试片表面积(cm2).

(4)膜重与膜厚的换算关系:

膜重(g/m2)/膜厚(um)=2—3。

5.耐蚀性能的测定

(1)硫酸铜点滴试验

这种方法所用试剂按下述配方配制:

10%CuSO

4

溶液 40ml

10%NaCl溶液 20ml

0.1NHCl 1ml

测试方法:

用滴管在试样上滴一滴硫酸铜溶液,观察试样由蓝色变为浅红色的时间,此时间为硫酸铜点滴时间。

(2)氯化钠溶液浸泡试验

把覆盖有磷化膜的试样浸于浓度为3%的氯化钠溶液中,温度为室温,观察其表面生锈的时间。

酸洗磷化

一、什么是酸洗磷化 酸洗磷化处理是针对金属表面处理的工序,酸洗就是用一家浓度的酸清洗金属以除去表面的锈。磷化就是用磷化液浸泡酸洗过的金属,以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一是可以防锈,二是可以提高油漆的附着力,为下一步工序作准备。 酸洗除锈、除氧化皮的方法是工业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利用酸对氧化物溶解以及腐蚀产生氢气的机械剥离作用达到除锈和除氧化皮的目的。酸洗中使用最为常见的是盐酸、硫酸、磷酸。硝酸由于在酸洗时产生有毒的二氧化氮气体,一般很少应用。盐酸酸洗适合在低温下使用,不宜超过45℃,使用浓度10% ~45%,还应加入适量的酸雾抑制剂为宜。硫酸在低温下的酸洗速度很慢,宜在中温使用,温度50~80℃,使用浓度10%~25%。磷酸酸洗的优点是不会产生腐蚀性残留物(盐酸、硫酸酸洗后或多或少会有少会有Cl-、SO42-残留),比较安全,但磷酸的缺点是成本较高,酸洗速度较慢,一般使用浓度10% ~40%,处理温度可常温到80℃。在酸洗工艺中,采用混合酸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如盐酸-硫酸混合酸,磷酸-柠檬酸混合酸。在酸洗除锈除氧化皮槽液中,必须加入适量的缓蚀剂。缓蚀剂的种类很多,选用也比较容易,它的作用是抑制金属腐蚀和防止"氢脆"。但酸洗"氢脆"敏感的工件时,缓蚀剂的选择应特别小心,因为某些缓蚀剂抑制二个氢原子变为氢分子的反应,即:2[H]→H2↑,使金属表面氢原子的浓度提高,增强了"氢

脆"倾向。因此必须查阅有关腐蚀数据手册,或做"氢脆"试验,避免选用危险的缓蚀剂。 二、磷化工艺对环境的影响 目前市售的低温、常温磷化液绝大多数为单独添加亚硝酸盐的多组份产品。亚硝酸盐在磷化液中的危害主要有两个方面:一、影响磷化液的稳定性。亚硝酸盐在酸性条件下极不稳定,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分解了。因此,不得不经常添加。亚硝酸盐的这种特性,往往引起磷化液的主盐不稳定,磷化液沉淀增多,磷化膜挂灰严重,磷化液使用过程中控制困难,磷化质量不稳定;二、毒性与致癌危害性。亚硝酸盐是世界公认的致癌物质,长期接触个别人有皮肤过敏现象,且进入体内毒性较大。 磷化废水其中包含大量的有害因子,且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容易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危害。如果不加治理直接排放,会腐蚀灌渠和建筑物;排入水体,会改变水体的酸碱度,废液中的含磷量会使水体出现大量藻类植物,让河流生出蓝藻,干扰并影响水生植物的生长和渔业生产;排入农田,会改变土壤的性质,使土壤酸化或盐碱化,严重危害农作物的生长;酸碱原料的流失也是一种浪费。

磷化质量的检验

一、钢铁件磷化质量检验规范 、 LFWI-007-02-01 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在钢铁及其合金表面形 成磷化膜的有关技术要求及其检验方法,质量一致 性检验项目有外观,膜重,耐蚀性等。 2.引用标准 2.1 GB/T10125-1997《人造气愤腐蚀试验.盐雾试验》。 2.2 ISO9227《人造环境中的腐蚀试验.盐雾试验》。 2.3法国DIN50942:1996-09《金属的磷化处理》。 2.4兵器工业部WJ464-95《黑色金属磷化规范》。 3.外观检验 3.1方法:目视检测(在100W白炽灯下,距工件400mm处目 测)。 3.2色泽:

锌系磷化和锌钙系磷化膜呈浅灰色~深灰色,锰系磷化膜呈深灰色~黑色,铁系磷化膜呈虹彩色(如黄到蓝灰色)。材料的差异,热处理方式 ,焊接等都会导致磷化膜的颜色差异(如氧化处理的过的锰磷化呈深灰黑色)。黑色磷化应为连续均匀黑色,无发红现象 3.3外观:膜层应连续均匀,无锈迹,无挂灰为合格。 下列缺陷是不允许的: a.疏松的磷化膜。 b.表面有机械损伤,锈斑,白色附着物,黄红斑; c.局部无磷化膜(与客户协商的深孔,深凹处除外)。 允许的缺陷为: d.由于焊接,局部热处理,基体金属组成成份不同,及表面加工状态不同而导致的色泽和结晶差异; e.轻微的小迹,擦白,挂灰; f.局部破坏的工件,无特殊说明对其在磷化界限向磷化部份位移2~5mm; g.因尺寸原因,两次磷化的界限处允许有色差; h.因基材构的原因或在磷化槽中因与支撑物或其他组件的触碰而产生的磷化膜表面的轻微起伏或色差起伏。 3.4尺寸检验 3.4.1对于客户特别强调尺寸要求时,进行该项检查。 3.4.2方法:根据客户提供或指明的标准量具及检验方法进行检验;检验比承双方友好协商而定。 4.膜重(g/㎡) 4.1客户有膜重要求时,可按照《钢铁件磷化膜重测量方法》

磷化液配方总

1.配方原料质量份 磷酸110~180 氧化锌30~50 硝酸锌150~170 氯化镁15~30 酒石酸5~10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2~4 重铬酸钾0.2~0.4 钼酸铵0.8~1.2 水1000 2. 锌钙系磷化液重量比的物质组成 磷酸二氢锌∶硝酸钙∶磷酸∶硝酸镍∶柠檬酸或葡萄糖酸∶柠檬酸或葡萄糖酸的钠盐或钙盐∶氟化钠∶水=2.5∶3.5∶4.9∶-8.4∶0.5-1∶0.02-0.16∶0.015-0.06∶0.002-0.04∶0.002-0.8∶4-60。 3. 锌钙系磷化液重量比的物质组成 氧化锌:磷酸:硝酸:碳酸钙:碳酸氢铵:硝酸镍:有机酸:有机酸盐:氟化钠:水=0.8-1.1∶3-4∶4.5-6∶3.5-5.5∶0.1-0.3∶0.02-0.16∶0.015-0.06∶0.002-0.04∶0.006-0.08∶4-60; 4. 中温锰基磷化 用浓度为40~65g/1马日夫盐,配成总酸点40~60,游离酸点4~6,酸比 1:9~13的磷化液。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磷化液加入浓度为0.8~1.5g/1的添加剂EDTA二钠盐或浓度为1~2g/1的添加剂硼酸,浸泡式磷化时,磷化温度为70~85℃。磷化时间10~40分钟,磷化温度与磷化时间成反比。 5. 硝酸钙,磷酸锌,硝酸镍,硝酸钴,硝酸锡,柠檬酸,酒石酸,E.D.T.A,表面活性剂OP和水组成。 6. 酸洗液和磷化液 1)酸洗液:磷酸,5-50硫尿,0.005-0.015十二烷基磺酸钠,0.0 5-0.15平平加,0.05-0.15氯化十六烷基三甲铵,0.05-0.15柠檬酸,1-10水,93.845-39.535(2)磷化液:硝酸钙,5-15磷酸锌,5-15硝酸镍,0.15-0.25硝酸钴,0.045-0.055硝酸锡,0.045-0.055柠檬酸0.15-0.25酒石酸,0.045-0.055E.D.T.A,0.045-0.055表面活性剂OP,0.008-0.02水89.512-69.26。 7. 除油除锈磷化液 磷酸、柠檬酸、硫脲、磷酸三钠,聚氧乙烯辛基酚醚,其特征是该液还有添加剂,添加剂是 蓖麻油衍生物。 8. 常温下制作和操作的防锈磷化液 磷酸、硝酸、氧化锌、亚硝酸钠、碳酸钠、水,按其重量成份的配比为:H↓[3]PO↓[4]27.2kg HNO↓[3]24.5kgZuO22kgNa↓[2]CO↓[3]10kgH↓[2]O800kg。 9. 钢铁表面防腐处理的磷化液 磷酸、氧化锌、氧化剂、络合剂A、促进剂B等组成, 磷化处理需加温35℃ 10. 常温快速磷化液 磷酸、氧化锌、亚硝酸钠、磷酸二氢锌、氧化剂、络合剂A、促进剂B组成,它在0℃~37℃温 度范围内使用,配方按克/升配比如下:A、磷酸25~35克/升(工业级)氧化锌18~23克/升(工业级)磷酸二氢锌22~30克/升(工业级)亚硝酸钠5~10克/升(工业级)氧化剂0.2~0.5克/升(试剂纯)络合剂A0.2~0.6克/升(试剂纯)促进剂B0.2~0.6克/升(试剂纯)B、当没有络合剂A、促进剂B存在时,以上磷化液也具相对的效果,C、磷化液处理的钢铁表面呈彩色至灰色磷化膜。 11. 新型磷化液 磷化液的配方为:(克 /升)磷酸,5—15硝酸,3—10氧化锌, 3—15催化剂,0.01—2硝酸镍,0.3—3 水,余量。

磷化液的总酸度和游离酸度

总酸度、游离酸度的测定方法 确定磷化液的总酸度和游离酸度的酚酞指示剂和溴酚蓝指示剂该如何配制?浓度是多少,用什么做溶剂,酒精还是蒸馏水? 酚酞:酚酞1g,加乙醇100ml溶解即得 溴酚蓝:取溴酚蓝0.1g,加0.05mol/L氢氧化钠溶液3.0ml溶解,水稀释至200ml,即得。 本法采用酸碱滴定法。取试样10mL,用0.1mol/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所消耗的毫升数用点数表示。 A1试剂 氢氧化钠:0.5mol/L标准溶液(按GB601配制和标定); 酚酞指示剂:1%乙醇溶液; 甲基橙指示剂:0.1%水溶液; 溴酚兰指示剂:1g溶于1000mL20%乙醇中。 A2试验方法 A2.1游离酸度的测定 用移液管吸取10mL试液于250mL锥形烧瓶中, 加50mL蒸馏水, 加2-3滴甲基橙指示液 (或溴酚兰指示液)。用氢氧化钠标准液滴定至溶液呈橙色(或用溴酚兰指示液滴定至由黄变为蓝紫色)即为终点,记下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液毫升数A。 A2.2总酸度的测定 用移液管吸取10mL试液于250mL锥形烧瓶中, 加50mL蒸馏水, 加2-3滴酚酞指示液。用氢氧化钠标准液滴定至溶液呈粉红色, 即为终点。记下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液毫升数B。 A3计算方法 酸度点数按下列公式计算: 游离酸度(点)= ……………….(A1) 总酸度(点)= ………………….(A2) 式中:A、B——滴定时耗去氢氧化钠标准液毫升数,mL; C——氢氧化钠标准液实际浓度,mol/L; V——取样毫升数,mL。 磷化液中总酸与游离酸的定义与皮膜品质关系 按照检验的方法可以测试出总酸度(TA)与游离酸度(FA),而酸比(AR)=总酸度(TA)/游离酸度(FA)。 因此,总酸度和游离酸的关系的表示方式就是“酸比”。 一、总酸与游离酸的关系 是的,总酸和游离酸的关系的简单表示方式就是“酸比”。可是仅仅谈酸比这样的指针性问题的同时,还有很多的意义是必须让大家了解,因为这是品质与管理的直接关系。

工业清洗的几种清洗方法

工业清洗的几种清洗方法 一般在工业生产劳动过程中涉及到的清洗都属于工业清洗。 按照清洗精度的要求不同,主要分为一般工业清洗,精密工业清洗和超精密工业清洗三大类。 一般工业清洗包括车辆、轮船、飞机表面的清洗,一般只能去掉比较粗大的污垢; 精密工业清洗包括各种产品加工生产过程中的清洗、各种材料及表面的清洗等,以能够去除微小的污垢粒子为特点; 超精密清洗包括精密工业生产过程中对机械零件、电子元件、光学部件等的超精密清洗,以清除极微小污垢颗粒为目的。 除了按清洗精度要求不同来分,也可以根据清洗方法的不同,分为物理清洗和化学清洗。利用力学、声学、光学、电学、热学的原理,依靠外来能量的作用,如机械摩擦、超声波、负压、高压冲击、紫外线、蒸汽等去除物体表面污垢的方法叫物理清洗;依靠化学反应的作用,利用化学药品或其它溶剂清除物体表面污垢的方法叫化学清洗,如用各种无机或有机酸去除物体表面的锈迹、水垢,用氧化剂去除物体表面的色斑,用杀菌剂、消毒剂杀灭微生物并去除霉斑等。物理清洗和化学清洗都存在着各自的优缺点,又具有很好的互补性。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通常都是把两者结合起来使用,以获得更好的清洗效果。 而根据清洗媒介的不同,又可以分为湿式清洗和干式清洗:一般将在液体介质中进行的清洗称为湿式清洗,在介质中进行的清洗称为干式清洗。传统的清洗方式大多为湿式清洗,而人们比较容易理解的干式清洗也就是吸尘器。但近年来,干式清洗发展迅速,如激光清洗、紫外线清洗、等离子清洗、干冰清洗等,在高精尖工业技术领域得到快速发展。近年来,新技术也不断地被应用于清洗技术之中。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酶和微生物在清洗技术中被使用,这利用的是生物化学反应。在空气净化和水处理过程中,活性炭的使用也越来越普及,这利用的是吸附作用。另外,还有电解清洗等。因此,将清洗简单地分为几类,已经不能完全涵盖当前清洗技术飞速发展的现实状况。 温州龙飞清洗剂有限公司是金属表面处理技术集研究、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高新科技企业,致力于金属表面清洗和防腐工程,主要经营各种金属表面除油剂、脱脂剂、除锈剂、表调剂、磷化液、退塑脱漆剂、除蜡水、防锈水防锈油、封闭剂、钝化剂、发黑剂、着色剂、化学抛光剂、合成乳化剂、水处理剂等金属表面处理剂,广泛适用于产品的喷塑、喷漆、喷砂、电泳、电镀前的表面处理以及表面终处理,现已涉通用机械零部件、汽摩配件、五金及电工工具、电器电脑、洁具阀门、教学仪器等

检验磷化液的方法

检验磷化液的方法: 一、比重:取原液250ml放入250ml量筒内,以适当的比重计测 二、浓度:精秤原液60克放入1000ml定量瓶内,加纯水稀释成1升。再把此稀释液倒出于1000ml塑料烧杯中,做为样液,按照浓度分析方法检验→总酸、游离酸、酸比、磷酸根、硝酸根、锌含量。 《磷化液浓度含量检测方法》 一、检验用药品及器具 指示剂:P.P(酚酞)、B.P.B(溴酚蓝)、B.T(Eriochrom Black T)、B.C.G(溴甲苯酚绿)滴定液:0.1N NaOH、0.01M EDTA 试剂:30%草酸钾、氢氧化钠、合金粉(Devard’s Metal)、0.1N硫酸、PH 缓冲溶液仪器:白色滴定管50 ml、烧杯250 ml、吸量管10 ml、安全吸球、蒸馏装置 二、检测项目及方法 (1) 总酸度(TA)pt 取处理液10 ml置入烧杯中作为试液,加入P.P指示剂5滴,以滴定液0.1N NaOH滴定之,滴定至烧杯中试液由无色变至淡红色为止,此时所消耗滴定液0.1N NaOH的ml数即为全酸度。 (2) 游离酸度(FA)pt 取处理液10 ml置入烧杯中作为试液,加入B.P.B指示剂5滴,以滴定液0.1N NaOH滴定之,滴定至烧杯中试液由黄色变至淡蓝色为止,此时所消耗滴定液0.1N NaOH的ml数即为游离酸度。 (3) 酸比(AR)=总酸度/游离酸度

(4) 磷酸根(PO4-3)g/L 取处理液10 ml置入烧杯中作为试液,加入30%草酸钾20ml,再加P.P指示剂5滴,以滴定液0.1N NaOH 滴定之,滴定至烧杯中试液由无色变至淡红色为止,此时所消耗滴定液0.1N NaOH的ml数即为TPA。 PO4-3(g/L)=(TPA-FA)×0.95 (5) 硝酸根(NO3-)g/L ①取处理液10 ml置入1升圆底烧瓶中作为试液,加入蒸馏水稀释成500ml,再加入30g氢氧化钠试剂,煮沸30分钟以除去NH3,然后冷却至室温。 ②于上述溶液中加入5g合金粉,放置约15分钟,待气泡完全消失为止。 ③按蒸馏装置约蒸馏40分钟,馏出之气体以0.1N 硫酸溶液吸收(收集瓶内为20ml 0.1N硫酸及100ml蒸馏水)。 ④将收集瓶内之溶液加入B.C.G指示剂5滴,以滴定液0.1N NaOH 滴定之,滴定至烧杯中试液由黄色变至蓝绿色为止,此时所消耗滴定液0.1N NaOH的ml数为B。 NO3-(g/L)=0.62×(20-B) (6) 锌含量(Zn)g/L (简易法)取处理液1 ml置入烧杯中作为试液,加蒸馏水50ml,PH缓冲溶液30ml,加入B.T指示剂5滴,以滴定液0.01M EDTA滴定之,滴定至烧杯中试液由赤紫变至蓝青为止,此时所消耗滴定液0.01M EDTA的ml数乘以0.6538。Zn(g /L)=0.6538×0.01M EDTA的ml数

磷化液

常温磷化技术 华南理工大学化工所(广州 510641) 夏正斌涂伟萍杨卓如陈焕钦 摘要从磷化膜形成过程、磷化液组成、促进剂的选择等方面综述了常温磷化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关键词常温磷化磷化膜涂装前处理促进剂 常温磷化是当前研究最活跃、技术进步最快磷化技术〔1,2〕,它克服了高、中温磷化的能耗大、成本高、 效率低等缺点,具有低能耗、低成本、低污染、快速等特点,因而受到普遍关注,近几年相关报道很多〔3~8〕。 1 磷化机理 磷化反应是一种典型的局部多相反应,本质上属电化学反应。当金属浸入磷化液中,在其表面形成许多微腐蚀电池,轻微浸蚀发生,且在溶液 金属界面处,酸浓度降低。张安富〔9〕较详细地讨论了磷化过程的热力学数据并指出,在常温下金属的氧化能力弱,须添加少量氧化剂,作为磷化反应促进剂,使得金属表面的混合电位低于氧化促进剂的电极电位。 2 磷化过程及磷化膜组成 周谟银〔10〕采用腐蚀电压和电流两种方法研究了磷化过程,指出磷化可分成从基体开始腐蚀、成膜到过腐蚀等7个阶段。宋锦福〔12〕等扫描电镜仔细地考察了常温磷化成膜过程:当钢铁试样浸入磷化液的瞬间,试片表面形成彩虹色膜(可能是Fe2O3和FeO的混合物),接着某些活性点形成晶核,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晶核长大,这种长大位向与钢原始组织似乎并无多大关系。最后,松针状结晶覆盖整个表面,整个反应(溶解与沉积)趋于动态平衡状态,磷化膜完全形成。K F Ang〔13〕等在对低碳钢磷化试样扫描电镜观察时发现,短时间磷化的试样上形成了一层较薄的背景膜。随时间延长,背景膜和磷化结晶膜同时发展,最后,磷化结晶膜将背景膜遮盖住了。常温下的磷化结晶较缓慢。EDX分析发现,微晶粒中的元素为Zn、Fe、P,而远离晶粒的背景膜中的元素为Fe和P。杨中发〔11〕从磷酸盐外延成核、微晶相生长、接触生长中止等方面对磷化膜生长特点作了研究,指出磷酸锌外延核以短程有序方式生成,其底层明显取向基体晶格。俞敦义〔15〕等通过测定不同磷化促进剂下磷化过程的电位时间(φ-t)曲线,及用

磷化液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磷化液)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磷化液 化学品英文名称:Phosphatizing liquid 企业名称: 地址: 邮编: 电子邮件地址: 传真号码: 企业应急电话: 技术说明书编码: 生效日期: 第二部分成份/组成信息 纯品混合物 化学名称:磷化液 有害成份浓度CAS NO. 磷酸85% 7664-38-2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8.1类酸性腐蚀品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蒸汽或雾对眼、鼻、喉有刺激性。口服液体可引起恶心、

呕吐、腹痛、血便或休克。皮肤或眼接触可致灼伤,长期反复皮肤接触,可引起皮肤刺激。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加强通风。 燃爆危险:不燃不爆。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清水彻底冲洗皮肤,若有灼伤,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清水冲洗,就医。 吸入:立即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立即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温不燃烧和不爆炸,遇氧化剂能起反应,浸水稀释浓度,遇酸增加浓度,遇碱中合反应产生热量,具有腐蚀性。有害燃烧产物:无意义。 灭火方法:用大量水灭火。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己合适的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少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也可用大量水冲洗,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操作人员穿好防酸碱工作服,戴安全防护眼镜,戴耐酸碱橡胶手套,穿好耐酸碱胶鞋。灌装时要检查好包装桶,按标准容量灌装。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桶损坏。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通风、干燥库房。整齐单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人防护 最高容许浓度:中国(MAS)40mg/m3 (皮) 签测方法:气相色谱法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应该佩戴安全防护口罩。 眼睛防护: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酸、碱工作服。 手防护:戴耐酸、碱手套。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液体,无味或微咸味。 熔点(℃):无意义。相对密度(水=1):1.2 沸点(℃):无资料。相对空气密度(空气=1):无资料。辛醇/水分酸系数:无资料。闪点:无意义。 引燃温度:无意义。爆炸上限:无意义。 爆炸下限:无意义。 溶解性:与水混溶,易溶于碱。

钢铁中磷的测定磷钼蓝吸光光度法

钢铁中磷的测定——磷钼蓝吸光光度法 实 验 报 告 班级:应121-2 姓名:曲红玲 学号:201269503222 同组人:王双孙艺 指导老师:王美兰老师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钢铁中磷的测定意义。 2、掌握钢铁中磷的测定方法。 3、掌握溶液的定量转移配制,称量等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 1、磷的测定是钢铁分析的一个必测指标。磷是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它在钢铁及合 金中主要以固熔体的磷化铁(Fe 2P、Fe 3 P)形式存在,还有少量的磷酸盐等夹杂物, 其来源一般从矿石带入。磷是钢铁的有害元素,它使钢铁发生冷脆,降低冲击韧性和影响锻接,一般钢材P控制不大于0.06%,高级的合金钢在0.03%以下,在某些特殊钢中,为提高其耐磨性而只允许达0.10%左右,因此,钢铁及合金中磷的测定是一项必不可少的项目。 2、工厂实用分析方法有:滴定法,分光光度法。 分光光度法有钒钼黄和钼蓝法两类。钒钼黄是磷酸与钒酸、钼酸作用形成磷钒钼黄杂多酸直接测定。钼蓝法是将磷钼杂多酸还原成钼蓝后进行测定,所用还原剂有氯化亚锡、抗坏血酸、硫酸联胺和亚硫酸盐等。 3、分析方法 4、本实验采用磷钼蓝吸光光度法

试样用王水溶解,高氯酸冒烟以氧化磷,加钼酸铵使磷转化为磷钼配合离子。用氟化物掩蔽铁离子,以氯化亚锡还原成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主要反应:3Fe3P+41HNO3→9Fe(NO3)3+3H3PO4+14NO↑+16H2O Fe3P+13HNO3→3Fe(NO3)3+3H3PO3+4NO↑+5H2O 4H3PO3+HClO4→4H3PO4+HCl H3PO4+12H2MoO4→H3(P(MoO10)4)+12 H2O H3(P(MoO10)4)+8H++4Sn2+→(2Mo2.4MoO3)2.H3PO4+4Sn4++4H2 生成的磷钼蓝络合物的蓝色深浅与磷的含量成正比,据此可比色测定磷的含量。 三、仪器与试剂 1、实验仪器 721分光光度计,分析天平,移液管(10ml,5ml,2ml,1ml),吸耳球,烧杯(100ml 5个,400ml 1个,500ml 1个),50ml容量瓶4个,100ml容量瓶2个,玻璃棒,电炉,量筒(10ml 4个,50ml 1个),秒表,滤纸,洗瓶。 2、实验试剂 王水(盐酸:硝酸=3:1) 高氯酸(浓) 亚硫酸钠溶液(10%) 钼酸铵溶液(5%) 6%的H2SO4溶液:量取466mL蒸馏水至500 mL烧杯中,再量取28 mL浓硫酸缓慢加入水中,用玻璃棒引流并搅拌, 6.氟化钠-氯化亚锡溶液:称取2.4g氟化钠溶解于100 mL水中,必要时加热,加入0.2g氯化亚锡,搅拌溶解,当天使用。 7.磷标准溶液(0.01mg/mL):取10 mL0.1mg/mL磷标准溶液该溶液放入100 mL 容量瓶中,并加水稀释至刻度,即得到0.01mg/mL磷标准溶液 8.铬高试样空白参比溶液(于剩余显色液中滴加3%KMnO4至呈红色放置1min 以上,滴加Na2SO3溶液至红色消退) 四、实验步骤:

磷化液中的各组成的作用及影响

磷化液中的各组成的作用及影响 4.1 pH值的影响 成膜金属离子浓度越低,所要求的溶液的pH值越大,反之,随着成膜离子浓度的提高,可适当降低溶液的pH值。 4.2 游离酸度的影响 游离酸度指磷化液中游离磷酸的含量。酸度太低不利于金属基体的溶解,因此也就不能成膜。但如果酸度太高则大大提高了磷化膜的溶解速度,也不利于成膜,甚至根本不会上膜。 4.3 总酸度的影响 总酸度主要指磷酸盐、硝酸盐和游离酸的总和,反映磷化内动力的大小。总酸度高,磷化动力大,速度快,结晶细。但如果总酸度过高,则产生的沉渣多和粉末附着物多;如果过低,则磷化慢,结晶粗。 4.4 酸比值γ的影响 酸比值是磷化必须控制的重要参数。它是总酸度和游离酸度的比值,以及表示总酸度和游离酸度的相互关系。酸比小,则意味着游离酸度太高,反之,则意味着游离酸度低。酸比值随温度升高而变小,随温度降低而增大。一般常温下控制在20--25:1。 4.5 加速剂的影响 4.5.1 氧化性加速剂 氧化性加速剂有两个十分重要的作用。1)限制甚至停止氢气的释出。这个作用限于金属/溶液接口处,决定磷化膜沉积的速度,是磷化液具有良好性能所必须的条件。2)使溶液中某些元素(特别是还原性化合物)发生化学转化,如把二价铁离子氧化成三价铁,生成不溶性磷酸铁沉渣,从而控制磷化液中亚铁的含量。此外,还可以迅速氧化初生态氢,可大大减少金属发生氢脆的危险。 4.5.1.1 硝酸盐的影响 硝酸盐是常用的氧化剂,可直接加入到磷化液中。NO3-/PO43-比值越高,磷化膜形成越快。但过高会导致膜泛黄。单一使用NO3-会使磷化膜结晶粗大。 4.5.1.2 亚硝酸盐的影响 亚硝酸盐是常用的促进剂,常与NO3-配合使用,以亚硝酸钠的形式加入到磷化液中。但亚硝酸盐不稳定,易分解,用亚硝酸盐做促进剂的磷化液都采用双包装,使用时定量混合,并定期补加。含量过少,促进作用弱;含量过高,则沉渣过多,且形成的膜粗厚,易泛黄。一般含量在0.7-1克/升。 4.5.2 金属离子促进剂的影响 磷化剂中添加金属盐(一般为硝酸盐),如Cu2+、Ni2+、Mn2+等电位较正的金属盐,有利于晶核的形成和晶粒细化,加速常温磷化的进程。 4.5.2.1 铜离子影响 极少量的铜盐会大幅度提高磷化速度。工作液中含Cu2+在0.002-0.004%时,使磷化速度提高6倍以上。但铜离子的添加量一定要适度,否则铜膜会代替磷化膜,其性能下降。 4.5.2.2 镍离子的影响 Ni2+是最有效、最常用的磷化促进剂。它不仅能加速磷化,细化结晶,而且能提高膜的耐腐蚀性能。Ni2+含量不能过低,否则膜层薄;与铜盐不同的是,大量添加镍盐时,并无不良影响,但会增加成本。一般控制Ni2+含量在1.0-5.0克/升

磷化液配方

磷化液配方 说明书页数: 3 权项数: 002 文摘: 一种除锈磷化液,能实现酸洗磷化一步法工艺.它是由磷酸、酒石酸、油酸酰胺丙烯二甲胺、磷酸三钠、聚氧乙烯辛烷基酚醚、邻二甲苯硫脲和水配制而成.另外还配有添加剂--咪唑啉衍生物,从而达到消除"三废"污染、提高金属表面的涂装质量和降低成本的目的. 权利要求: 一种除锈磷化液,其中含有磷酸、酒石酸、油酸酰胺丙烯二甲胺、磷酸三钠、聚氧乙烯辛烷基酚醚、邻二甲苯硫脲。本发明的特征在于该除锈磷化液还配有一种添加剂,该添加剂为咪唑啉衍生物。 文摘: 本发明属于金属表面化学防腐用的锌钙系磷化液,由下述重量比的物质组成,磷酸二氢锌∶硝酸钙∶磷酸∶硝酸镍∶柠檬酸或葡萄糖酸∶柠檬酸或葡萄糖酸的钠盐或钙盐∶氟化钠∶水= 2.5∶ 3.5∶ 4.9-8.4∶1.5-1∶0.02-0.16∶0.015-0.06∶0.002-0.04∶0.002-0.8∶4-60。本发明的磷化液不仅低成本、低能耗、省漆、磷化速度快,而且磷化膜质量好。 权利要求:

一种金属表面化学防腐用的锌钙系磷化液,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比的物质所组成: 1)磷酸二氢锌:硝酸钙:磷酸:硝酸镍:有机酸:有机酸盐:氟化钠:水=2.5-3.5∶4.9-8.4∶0.5-1∶0.02-0.16∶0.015-0.06∶0.0002-0.08∶4-60; 2)氧化锌:磷酸:硝酸:碳酸钙:碳酸氢铵:硝酸镍:有机酸:有机酸盐:氟化钠:水=0.8-1.1∶3-4∶4.5-6∶3.5-5.5∶0.1-0.3∶0.02-0.16∶0.015-0.06∶0.002-0.04∶0.006-0.08∶4-60; 所述的有机酸是柠檬酸或葡萄糖酸,所述的有机酸盐是这二种酸的钠盐或钙盐。 文摘: 本发明采用革新方案,提供一种含丹宁酸的钢铁表面涂漆前处理液 — 一步磷化液,适用于普碳钢、低合金钢、铸铁构件的涂装前处理,采用本发明一步磷化液处理的钢铁构件,在7-30分钟可一步完成除油、除锈、磷化、钝化全过程,并在钢铁件表面形成4~9μ 的防腐膜,硫酸铜检验指标为3~14分钟,用3%氯化钠溶液浸泡8小时无锈迹,室内存放一年半无锈蚀,与油漆附着力达一级,处理方法采用槽浸、喷射和刷涂

锌系磷化常见的故障及解决办法

锌系磷化常见的故障及解决办法 1、工件磷化后呈有蓝斑 现象:工件部分有紫蓝色点或斑 原因:a.表调槽PH值过低或老化失效 b.皮膜槽促进剂过高 c.皮膜槽游离酸过低 解决:a.添加表面调整剂或更新 b.调整促进剂在要求范围内 c.加皮膜剂或游离酸升值剂(磷酸) 2.涂装后表面粗糙 现象:工件涂装后表面不光滑 原因:a.皮膜太粗、皮膜太厚 b.粉体缘故 解决:a.提高酸比、降低游离酸 b解决粉体原因 3.皮膜不完全 现象:工件表面不完整,有间隙或有无皮膜区 原因:a.脱脂不干净、工件有油斑 b.材质本身不易化成(含有Zn、Al等元素)c.表调老化,PH值过低 d.酸比太高,皮膜化成较薄 解决:a.调整脱脂槽 b.认定钢材种类,尽量改善之 c.添加表调或更换表调 d.升高游离酸,调整酸比 4.脱脂不干净 现象:工件表面有分水、破水等现象(但镀锌、镀铝除外)烤干后有白色亮斑现象或有部分黄色亮斑 原因:a.浓度低于标准浓度范围 b.浓度高于标准浓度范围 c.水洗不干净,工件表面有残留脱脂液 解决:a.添加脱脂剂 b.稀释脱脂槽 c.更换水洗槽 5.表调失效 现象:表面未达到光滑、平整,皮膜化成比较粗糙,生成 不匀 原因:a.表调剂老化,PH值过低 b.表调时间过短 解决:a.添加表调剂或更换 b.延长表调时间 6.磷化液常见问题 a.全酸度过高或过低,对化成不易 b.(1)促进剂过高:生成膜后工件易生锈发黄,有时呈 现斑,沉淀较多,皮膜消耗量大。 (2)促进剂过低:化成不易,时间延长,工件烤干易发黄,有时呈黄斑。 C.酸比是否正常,与促进剂是否协调。 酸比高,促进剂低,反之亦然 7.水痕 现象:在垂直表面产生间隔断2-5mm条纹状的不均匀皮膜 原因:a.材质元素不均匀 b.皮膜浓度过低 c.皮膜化成至水洗槽,间隔太大d.

2015年最新磷化废水处理实验报告

磷化废水是在金属磷化处理工艺的进行中产生的漂洗废水(或酸性、或碱性)、酸洗废液、磷化废液以及碱洗废水的混合废水。本次磷化废水处理实验研究以表1 中所示水质进行实验研究。更多新型实验技术尽在北京爱尔斯姆。 由上表可知磷化工艺废水主要含磷、锌、铁、酸、碱等污染物,并具有很高的COD Cr值。其中磷化废液外观浑浊并有一种难闻气味,含有大量FeH2PO4沉淀及悬浮物,成分复杂,如不加以治理直接排放,将会严重污染环境。 磷化废水处理实验 1、磷化废水的预处理 将碱洗废水混入磷化废液,形成含有大量悬浮物,有着难闻气味,外观呈灰色乳状的乳化液(下简称乳化液)。经撇油处理后,用聚合硫酸铁絮凝破乳,再加少许聚丙烯酰胺加速沉淀,分离出清水备用。 2、磷化废水中的COD Cr降低

COD Cr高达19000mg/L的乳化液预处理后,分离出的清液COD Cr降为2000mg/L,且外观无色透明,将该清液与酸洗废液、酸性漂洗废水混合,采用氧化剂TSC(我院复配,属氯系配方)两次氧化后,用活性炭吸附,达到有效降低COD Cr的目的。 预处理分离出的乳化液清液与酸洗废液、酸性漂洗废水混合,其COD Cr为1000~1500mg/L,进行氧化处理再经砂滤,出水COD Cr降至 500mg/L,接着进行二次氧化处理,出水COD Cr降至200~300mg/L,最后经活性炭吸附,使出水COD Cr降至100mg/L以下,低于国家综合污水排放标准中所规定的COD Cr<150mg/L的要求。 3、磷化废水中的锌、铁、磷去除 磷酸为中强酸,在水中分三步解离,PO43-浓度随PH值升高而增大,因此,只要调整到合适的PH值,在磷化废液中会有大量PO43-产生如下沉淀:3Fe2++2PO43-=Fe3(PO4)2 Ksp=1×10-30 Fe3++PO43-=FePO4 Ksp=1.3×10-22 3Zn2++2PO43-=Zn3(PO4)2 Ksp=9.1×10-31 基于上述原理,将含有大量P、Zn、Fe的磷化废液与高浓度的碱洗废水混合,形成乳化液,pH值为7~8,使得大多数的P、Zn、Fe以锌、铁的磷酸盐沉淀形式存在于乳化液中,通过絮凝、沉降、分离而被除去。目前,许多企业所采用的预处理工艺便是基于上述原理。而对于从乳化

磷化液的配制

一、磷化液的制造原料: 1.一般家庭式作坊所用原料: A.85%磷酸(液体)+磷酸二氢锌(粉体)+硝酸锌(粉体) B.85%磷酸(液体)+40%~98%硝酸(液体)+95%氧化锌(粉体)或者锌渣或锌灰(固体) 注:无效成分约30%。 2.国际标准使用原料: A.85%磷酸(液体)+68%硝酸(液体)+99.7%氧化锌(粉体) B.85%磷酸(液体)+68%硝酸(液体)+99.99锌锭(金属) 注:无效成分约10%。 二、磷化液的国际标准化学组成(总酸度)为液体状态: A.磷酸(约20%)+磷酸二氢锌(约35%)+硝酸锌(约35%)+磷酸锌(无效成分约10%) B.磷酸(约20%)+磷酸二氢锌(约45%)+硝酸锌(约35%) 注:按《化工产品物性辞典》解释 1.磷酸二氢锌为白色结晶或黏稠状液体,溶于水和酸,水溶液呈酸性。为磷化皮膜剂的主要成分,用于钢铁的防腐蚀。 2.磷酸锌为无色斜方结晶或白色微晶粉末,溶于无机酸(盐酸、硫酸、硝酸、磷酸);不溶于乙醇;水中几乎不溶,其溶解度随温度上升而减少。 三、磷化液的制作方法: 1.一般家庭式作坊: 使用瓷缸或塑料桶为反应容器,以人工木棒的搅拌操作。原料用水以井水或自来水。 2.国际标准: 使用不锈钢为反应容器,以机械不锈钢棒的搅拌操作。原料用水为纯水。

四、一般处理物为钢铁时,其反应机构如下: 1.化学反应(化) 铁+磷酸(游离酸)→磷酸二氢铁(铁分)+氢气(气泡)......(1) ↓↓ ↓〔促进剂〕↓〔促进剂〕 ↓└→水...........(2) └→磷酸铁(淡黄色沉渣)...........(3)2.皮膜生成反应(成) 磷酸二氢锌→磷酸锌(H皮膜)+磷酸.......................(4) 铁(离子)+磷酸二氢锌→磷酸锌铁(P皮膜)+磷酸.........(5) 〔说明〕钢铁表面与磷化处理液接触,钢铁表面发生溶解,表面附近的磷化处理液中的氢离子减少,PH值由3上升至4.6。其结果引起(4)、(5)式的化学反应,不溶性的磷酸锌(Hopeite)、磷酸锌铁(Phosphophyllite)结晶在钢铁表面析出,形成皮膜。 溶解出的铁离子一部分作为皮膜的构成成分被消耗掉,而一部分反应成为铁分留在磷化处理液中,使皮膜的化学生成反应很难顺利进行。为了把这种剩余的铁分氧化,生成不溶性的磷酸铁沉渣出来,并迅速地从反应系统中清除出去,使磷化反应顺利进行,因此必须在磷化处理液中预先添加促进剂(氧化剂)。 五、磷化液的品质比较: 1.一般家庭式作坊:浓缩液的比重为1.32~1.4,价格低。 使用群:一般钢线处理量为1000吨/月以下,不重视品质。 因原料纯度非常差,导致主要成分不足,使用时会产生不当沉渣(白色沉渣)的量很大,补给量也大。为达到适当的磷化皮膜,其管理浓度(总酸度)必须有60~100pt。使用者的总成本高(磷化液用量大,模具损伤大,加工不良率高),因原料的价格便宜,大多数消费者仍选择使用此类垃圾产品。 2.国际标准:浓缩液的比重为1.55~1.6,价格高。 使用群:一般钢线处理量为1000吨/月以上,非常重视品质。 拉拔磷化的管理浓度(总酸度)为30~40pt已经足够,可以有效控制皮膜生成量,以及提供拉拔的各项性能(密着性延展、耐热性、防蚀性、冷锻加工性),有效降低使用者的总成本(磷化液用量小,模具损伤少,加工不良率低)。 六、国际标准磷化液的制造程序:

磷化处理技术+配方

磷化处理技术(1) 所谓磷化处理是指金属表面与含磷酸二氢盐的酸性溶液接触,发生化学反应而在金属表面生成稳定的不溶性的无机化合物膜层的一种表面的化学处理方法。所形成的膜称为磷化膜。它的成膜机理为:(以锌系为例) a)金属的溶解过程 当金属浸入磷化液中时,先与磷化液中的磷酸作用,生成一代磷酸铁,并有大量的氢气析出。其化学反应为; Fe+2H 3PO 4 =Fe (H 2 PO 4 ) 2 +H 2? ↑ (1) 上式表明,磷化开始时,仅有金属的溶解,而无膜生成。 b)促进剂的加速 上步反应释放出的氢气被吸附在金属工件表面上,进而阻止磷化膜的形成。因此加入氧化型促进剂以去除氢气。其化学反应式为: 3Zn(H 2PO 4 ) 2 +Fe+2NaNO 2 =Zn 3 (PO 4 ) 2 +2FePO 4 +N 2 ↑+2NaH 2 PO 4 +4H 2 O (2) 上式是以亚硝酸钠为促进剂的作用机理。 c)水解反应与磷酸的三级离解 磷化槽液中基本成分是一种或多种重金属的酸式磷酸盐,其分子式 Me(H 2PO 4 ) 2 ,这些酸式磷酸盐溶于水,在一定浓度及PH值下发生水解泛音法,产 生游离磷酸: Me(H 2PO 4 ) 2 =MeHPO 4 +H 3 PO 4 ( 3 ) 3MeHPO 4=Me 3 (PO 4 ) 2 +H 3 PO 4 ( 4 ) H 3PO 3 =H 2 PO 4 -+H+=HPO 4 2-+2H+=PO 4 3-+3H+ ( 5 ) 由于金属工件表面的氢离子浓度急剧下降,导致磷酸根各级离解平衡向右移动,最终成为磷酸根。 d)磷化膜的形成 当金属表面离解出的三价磷酸根与磷化槽液中的(工件表面)的金属离子(如

磷化液配方

磷化液配方与配制 磷化是金属材料防腐蚀的重要方法之一,其目的在于给基体金属提供防腐蚀保护,用于喷漆前打底、提高覆膜层的附着力与防腐蚀能力及在金属加工中起减摩润滑作用等。按用途可分为三类:涂装性磷化;冷挤压润滑磷化;装饰性磷化。按所用的磷酸盐分类有:磷酸锌系、磷酸锌钙系、磷酸铁系、磷酸锌锰系、磷酸锰系。根据磷化温度分类有:高温(80°C 以上)磷化、中温(50~70°C)磷化、低温磷化(40°C左右)和常温磷化(10~30°C)。 除了能产生灰色到黑色磷化膜外,还可以做黑色磷化。目前,有关黑色磷化技术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改造原磷化液的配方,使磷化膜的颜色变为黑色;另外一种是将常温发黑和磷化分两步对钢铁进行表面处理。即先用常温发黑工艺对钢铁进行发黑,得到较好的黑色外观,再进行磷化处理以提高表面膜的附着力和耐蚀性。 微谱技术长期做磷化液配方还原,磷化液配方分析,对其组分做定性定量分析,产品性能改进等——微谱分析法提供了“金属表面处理剂”行业的综合技术解决方案。 常温磷化液配方(质量份) 原料1号2号原料1号2号 磷酸 4 3 硼氟酸钠0.8 0.5 氧化锌0.55 0.5 氯酸钠 2.5 2.5 硝酸锌 1.5 1 柠檬酸 2 1 硝酸镍 3 3.5 软化水加至100 硝酸锰 3.5 3 制备方法首先将氧化锌用少量混合湿润,加入磷酸,溶解完全后,再加入其他原料,搅拌均匀即可。 原料配伍本品各组分质量份配比范围为:磷酸2~4、氧化锌0.4~0.6、硝酸锌0.5~1.5、硝酸镍3~5、硝酸锰2~4、硼氟酸钠0.2~1、氯酸钠2~3、柠檬酸0.5~2、软化水加至100 本品由于加入了复合加速剂和复合钝化剂——硝酸镍、硝酸锰、硼氟酸钠和氯酸钠,使磷化膜与工件的结合速度快,结合更牢固。使磷化液磷化速度加快,并使成膜和强度大。 产品特性本品方法简单,被处理工件先要经预处理、脱脂、表调等工艺,使用工件表面无油、无锈及赃物,采用浸渍或喷淋方法施工,在常温下处理3~5min,无需加热,节省能源,操作方便。被处理的工件成膜致密、均匀、连续,成膜时间短,成膜强度大,能够满足汽车灯工件的要求。 低温锌系磷化液配方(g/L) 氧化锌100 乙二胺四乙酸0.66 80%磷酸230 柠檬酸 5 30%硝酸280 过硼酸钠 1 硫酸镍(NiSO4·6H2O) 2.67 碳酸钠 2.3 碳酸锰0.2 水加至1L 制备方法将各组分溶于水混合均匀即可

钢铁无渣磷化液

主要成分 是一种锌系磷化液,主要成分为磷酸二氢锌和硝酸锌,通过与成膜助剂和沉渣稳定剂复配后,得到一款使用寿命长,沉渣少的无渣磷化液。 用途 主要用于各类碳钢类钢铁件,能增强涂装的结合力和耐腐蚀性能。主要性能 本产品可在钢铁表面可以得到浅灰色到深灰色较为致密细腻的磷化膜层,普通碳钢类工件经处理后裸膜中性盐雾可达48h,与涂层之间的结合力好,附着性好,能和各种型号的涂料匹配,连续使用90h以上,槽液无沉渣。 主要技术指标 使用方法 1、将清水加到空槽中八成; 2、加入磷化液80-10L加入处理槽中,并搅拌溶解均匀,补足余量水至1000升; 3、按工艺参数调整PH至2.2-2.8; 4、建议采用浸渍式为宜,温度:40-60℃时间:20-40min; 5、补充和调整:由于连续处理过程中浓度不断变化,所以要对工作槽液适当进行添加以保持工作液 在较佳工作状态,一般每处理50m2/L就添应适量添加磷化液。 使用工艺线路:除锈→水洗→脱脂→纯水洗→表调→纯水洗→磷化(磷化液)→ 纯水洗→烘干→ 后处理 注意事项 ☆处理前,应将工件除锈脱脂处理。 ☆处理槽应为不锈钢、厚壁塑料板或碳钢(内有防腐衬里)制,交换器和喷嘴应为不锈钢或尼龙制,配管和泵应为不锈钢制。 ☆磷化时要正确合理摆放工件,且避免相互重叠,视情况应定期适量添加磷化液原液。 ☆本品为酸性,对人体皮肤有刺激性,应避免陶化液直接接触皮肤,防误食、防溅入眼内,若不慎浸入眼内,用大量清水清洗,并及时就医。 废水处理 ☆酸性液体,需进行中和,稀释至可直接排放,用户可根据自身要求进行适当处理再排放。 包装贮存 ☆包装:25kg/塑料桶;200kg/塑料桶。 ☆贮存:密封贮存于阴凉、干燥通风处,保质期2年。

锌系磷化工艺控制手册

锌系磷化工艺控制手册 、控制的重要性 常温磷化工艺的各种制剂虽具有许多独特优点,但由于生产过程中影响磷化的各种因素都处于动态,切不可忽视对其工艺管理和控制。切实做好管理工作,把槽液工艺指标控制在某一规定范围内,这对建立平稳的磷化工艺状态延长槽液使用寿命,稳定处理质量,降低制剂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工艺流程 出水进水出水进水出水进水 工件运行方向各工序参数表 说明:工件除锈工序在线外完成或工件无锈时,可省略“五、六、七、八、九”工序。喷淋式或喷浸混合式的工艺流程,使用的脱脂粉会不同。 三、控制指标 1.预脱脂:游离碱度(FA ):25-40 点 2.主脱脂:游离碱度(FA ):25-40 点

3.除锈:总酸450-650 点4.表调:PH 8-9 5.磷化:总酸(TA):25-35 点游离酸(FA):0.7-1.8 点促进剂(AC ):2.5-4.0 四、脱脂目的 1.利用脱脂剂对油脂污物的皂化、湿润、乳化、渗透、卷离、分散和增溶等作用对其去除,以得到清洁表面以利于磷化与涂装。 2.配制方法 1000 升(1t)槽为例、先加入1/2槽左右清水、然后加入脱脂粉N281和脱脂剂T281各50Kg,边加边 搅拌,使之完全溶解,再加水至规定体积搅拌均匀即可。 3.管理措施脱脂槽处理工件后浓度会下降,因此要定期检测和添加,脱脂槽表面油污应及时排除,底部沉渣也要定期清除,另外,脱脂剂经大量处理工件后,槽液变黑污,脱脂力减弱,而呈老化状态,即使附加脱脂剂也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此时应更新槽液。 4.检测方法 游离碱度(FA ):用移液管吸取10mlL 脱脂工作液于锥形瓶中,加入酚酞指示剂3-5滴,用0.1N H2SO4 标准溶液滴定,由红色变为无色时为终点,所消耗滴定液体体积数即为游离碱度的点数。 五、脱脂后水洗 一般采用两道水洗,并且采用溢流水洗,为确保工件表面冲洗干净,水洗槽应定期更换清水,水洗槽PH 应保持在7-8 之间,水洗目的是清洗掉工件上残留脱脂液及其它污物,避免脱脂残液及污物影响磷化。 六、除锈 1 .工件有锈或油污较重需过酸洗,酸洗的时间随工件情况而定,一般为将锈除干净即可。可采用硫酸、盐酸、磷酸中的一种或混 合酸。 2.配制方法 1000 升(1t)槽为例、先加入1/2槽左右清水、然后加入计算量的酸,边加边搅拌,使之完全溶解,再加水至规定体积搅拌均匀即可。 3.管理措施除锈槽处理工件后浓度会下降,因此要定期检测和添加,长期使用后,除锈槽中金属离子会达到一定浓度,而呈老化状态,即使添加酸也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此时应更新槽液。 4.检测方法 总酸度(TA):用移液管吸取10ml工作液于锥形瓶中,加入酚酞指示剂3-5滴,用0.1N NaOH标准 溶液滴定,由无色变为粉红色时为终点,所消耗滴定液体体积数即为总酸度的点数。 七、酸洗后水洗酸洗后水洗一般用两道水洗,并且采用溢流水,其目的为除去残留工件上的酸液,水洗槽应定期更换清水,水洗槽PH 值保持在6-7 之间。 八、中和 酸洗后需中和,其目的为中和水洗未完全洗净的残留酸,槽液的PH值保持在9-12。 九、中和后水洗一般采用两道水洗,也可采用一道水洗,并且采用溢流水洗,为确保工件表面冲洗干净,水洗槽应定期更 换清水,水洗槽PH 应保持在7-8 之间,水洗目的是清洗掉工件上残留碱液及其它污物。 十、表面调整 1.表调目的可消除碱性脱脂或酸性除锈对金属表面晶格破坏而造成的磷化粗化效应,细化磷化膜,加速磷化膜形成。 2.配制方法 以1000 升(1t)槽为例,先加入2/3槽清水后,慢慢加入HG-10胶肽调整剂2Kg搅拌均匀,测定PH值符合规定指标即可。 3.管理措施 严格控制表调液PH值8-9,防止碱液、特别是酸液混入,平时每日少量添加,一般每周更换槽液一次。不够加表调,当表调添加量够而PH值仍偏低时,添加中和剂少量,使PH值调至正常范围。 十、磷化 1.磷化目的 金属与磷酸,磷酸盐和其它催化剂等配制成的磷化剂而发生化学反应在金属表面生成一层非金属的磷酸盐膜能显著提高金属工件涂装的附着力,成倍提高抗腐蚀力。 2.配制方法 以1000 升(1t)槽为例,先加入2/3槽清水后,加入RT-1磷化剂50Kg-80Kg左右搅拌,并添加G131 促进剂2-5Kg,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