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实习报告报告

遥感实习报告报告
遥感实习报告报告

遥感实习报告报告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重庆交通大学测绘工程

《遥感原理及应用》实验报告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实验室:地理信息中心实验室

实验一ENVI 视窗的基本操作

一、实验的目的

初步了解目前主流的遥感图象处理软件 ENVI 的主要功能模块,在此基础上,掌握视窗操作模块的功能和操作技能,为遥感图像的几何校正等后续实习奠定基础。

二、实验软件与数据

软件:Envi遥感图像处理软件。

数据:重庆地区UTM第八波段数据。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Envi软件的主菜单:

这个是ENVI软件的主菜单,其中包括了文件的载入,基本工具栏,以及图像处理的一些必要的功能。

四、实验体会与建议

本次实验主要是熟悉Envi软件的菜单,以及一些常用的方法。还有就是将Envi 软件菜单的界面转换成中文菜单。

1、在ENVI安装目录..\RSI\IDL60\products\envi40\menu下建立新文件夹,命名为orgmenu

2、拷贝..\RSI\IDL60\products\envi40\menu下原有的英文菜单文件、和到新建的orgmenu目录中进行备份

3、拷贝下载的、和文件到..\RSI\IDL60\products\envi40\menu中,覆盖原文件。

4、启动。

实验二遥感图像的几何校正

一、实验的目的

通过实习操作,掌握遥感图像几何校正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深刻理解遥感图像几何校正的意义。

二、实验软件与数据

软件:Envi遥感图像处理软件。

数据:重庆地区UTM第八波段数据以及未经校核的重庆地区jpg图片。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1、打开ENVI软件将UTM图像和jpg格式的图片载入,

上述图像中我们可以看出,12840-8图像下面有图像的地理信息,而重庆城区图片是没有信息说明的。

2、选择校正与镶嵌菜单下的校正图像选取控制点(图像到图像),

分别选取基础图像和校正图像,

分别在图像上面选择控制点,通过Add Point按钮增加选择的控制点,用这个方法选择5个控制点,单击Show List按钮查看所选控制点的信息

3、在控制点选择窗口中选择options菜单,再选择warp file,选择输出校正后的图像文件。

4、载入校正后的图像

在图像显示窗口工具菜单中选择geographic link,将需要连接的图像打开,

5、选择2号图上的位置,3号图就会显示相应位置。

四、实验体会与建议

用过本章的实验,掌握了遥感图像几何校正的基本方法和步骤,理解了遥感图像几何校正的意义。

在几何校正的时候,刚开始把dipaly1和dipaly2搞反了,没有注意是以哪张有坐标的为基准。选点的时候应该找比较明显的标志性物体。

实验三遥感图像的增强处理

一、实验的目的

通过上机操作,了解空间增强、辐射增强几种遥感图象增强处理的过程和方法,加深对图象增强处理的理解。

二、实验软件与数据

软件:Envi遥感图像处理软件。

数据:重庆地区UTM多光谱数据。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1、载入UTM多光谱数据,并选择RGB Color 使用前面三个波段显示模拟真彩色图像。

2、在主菜单中选择滤波菜单,再选择卷积滤波,在convolutions菜单中选择不同的

算法进行图像的卷积滤波运算。

这是通过highpass方法运算输出的结果。

这是经过low pass运算出来的结果。

3、在图像菜单中选择显示增强,以下图像是平方根后的效果

4、在图像菜单中选择显示增强,以下图像是[zoom]均衡化后的效果

四、实验体会与建议

通过本章的实验操作,了解了空间增强、辐射增强几种遥感图象增强处理的过程和方法,加深了对图象增强处理的理解。

刚开始打开的图片是Gray scale的模式,转换成为RGB Color模式。然后就是菜单中选择卷积滤波进行运算,然后再对本图片进行显示增强。

实验四遥感信息的复合

一、实验的目的

通过上机操作,初步掌握遥感信息复合的方法,深入理解遥感信息复合在信息解译中的意义。

二、实验软件与数据

软件:Envi遥感图像处理软件。

数据:重庆地区UTM多光谱数据和重庆地区UTM第八波段高分辨率数据。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1、载入UTM多光谱图像和UTM第八波段高分辨率图像。

2、主菜单中的空间变换菜单,再到影像融合,再到HSV,选择输入多波段的数据

选择输入高分辨数据

输出多光谱数据和高分辨率数据融合之后的图像数据

多光谱和高分辨率数据融合之后的图像

四、实验体会与建议

通过本章实验,初步掌握了遥感信息复合的方法,理解了遥感信息复合在信息解译中的意义。对遥感图片的处理有了更深的认识。

数据融合其实比较好做,就是将两张图片打开后选择菜单中的空间变换菜单,再到影像融合,再到HSV,选择输入多波段的数据。最后生成文件,保存后就可以了。

实验五遥感图像分类——监督分类

一、实验的目的

理解计算机图像分类的基本原理以及监督分类的过程,达到能熟练地对遥感图像进行监督分类的目的。

二、实验软件与数据

软件:Envi遥感图像处理软件。

数据:重庆地区UTM多光谱数据。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1、载入UTM多光谱图像,使用主菜单中的基本工具菜单,选取感兴趣区,在image图像中选择序列区。

2、在主菜单中选择分类,选择监督分类,再选择最小距离法进行分类。结果如下,其中红色部分为河流,蓝色部分为居民区和山脉,绿色部分为植被和背景。四、实验体会与建议

通过本章实验,理解和掌握了计算机图像分类的基本原理以及监督分类的过程,并能够熟练地对遥感图像进行监督分类。

首先选择图片的感兴趣区,要选择多个波段不同颜色,刚开始的时候只选择了一个,整个图片全是一个颜色。后来选择了很多颜色,选择出了特征值。

实验六遥感图像分类——非监督分类

一、实验的目的

进一步理解计算机图像分类的基本原理以及监督分类的过程,达到能熟练地对遥感图像进行监督分类的目的,同时深刻理解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的区别。

二、实验软件与数据

软件:Envi遥感图像处理软件。

数据:重庆地区UTM多光谱数据。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非监督分类的方法有分级集群法和动态聚类法(ISODATA)

载入多光谱图像,使用动态聚类法(ISODATA)进行分类。在分类菜单中选择非监督分类,在选择ISODATA

动态聚类法(ISODATA)分类结果

四、实验体会与建议

通过本章实验,进一步理解了计算机图像分类的基本原理以及监督分类的过程,并能够熟练地对遥感图像进行监督分类的目的,同时深刻理解了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的区别。打开图片,点击非监督分类,然后load图片就可以了。

遥感实验报告

1.利用Mapgis进行图像校正 1.1实验目的 了解MAPGIS土地利用数据建库对数据的基本要求。掌握图像校正---DRG生产的具体操作步骤。 1.2实验基本要求 将两幅1/万影像数据k50g092035、k50g092036,进行图象校正。 1.3实验内容 DRG生产的操作步骤如下: 1.打开mapgis主菜单,选择图像处理\图象分析模块。 2.文件转换:打开文件\数据输入,将两幅tif图像转换成msi(mapgis图象格式)文件类型。 选择“转换数据类型”为“TIF文件”,点“添加目录”选择影象所在目录,点“转换”。 3. 选择文件\打开影象,打开转换好的msi文件k50g092035.msi,再选择镶嵌融合\DRG生产\图幅生成控制点,点“输入图幅信息”。 4.输入图幅号信息,输入图幅号 k50 g092035,系统会利用此图幅号自动生成图幅的理论坐标。 图1.1 图幅生成控制点 5.定位内图廓点,建立理论坐标和图象坐标的对应关系。 利用放大、缩小、移动等基本操作在图像上确定四个内图廓点的位置。以定位左上角的内图廓点为例:利用放大,缩小,移动等操作找到左上角的内图廓点的精确位置后,点击上图对话框中的左上角按钮,然后再点击图像上左上角的内图廓点即完成该点的设置。完成参数设置和内图廓点信息的输入后,点击生成GCP,将自动计算出控制点的理论坐标,并根据理论坐标反算出控制点的图像坐标。 6.顺序修改控制点。 选取镶嵌融合\DRG生产\顺序修改控制点,则弹出控制点修改窗口,如下图所示:

图1.2 控制点修改窗口 7.逐格网校正 选取镶嵌融合\DRG生产\逐格网校正,弹出文件保存对话框,输入结果影像文件名为“K50 G 092035”,点“保存”。出于精度考虑,可以将“输出分辨率” 设置为“300”DPI。 8.DRG生产完毕。为了以后线文件要与内图框闭合成区,接着生成单线内图框。 生成单线内图框的方法如下: 1)选择镶嵌融合\ 打开参照文件\自动生成图框 2)输入图幅号,选择北京54坐标系.采用大地坐标系 3)选择单线内框.椭球参数选择北京54图框文件名保存为2035.WL,保存路径如下图如示,点“确定”即可完成。 图1.3 1:1万图框 用同样的方法校正另一幅影像k50g092036,将校正后的文件保存为k50 g 092036,同时生成对应的内图框文件2036.wl,保存在实习数据\单线内图框\。

常见国产卫星遥感影像数据的简介

北京揽宇方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常见国产卫星遥感影像数据的简介 本文介绍了常见国产卫星数据的简介、数据时间、传感器类型、分辨率等情况。 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产品级别说明 ◆1A级和1C级产品均为相对辐射校正产品,只是不同卫星选用的生产参数不同。 ◆2级,2A级和2C级产品均为系统几何校正产品,只是不同卫星选用的生产参数不同。 其中: ■GF-1卫星和ZY3卫星归档产品为1A级,ZY1-02C卫星数据归档产品级别为1C级,其他卫星归档级别为2级! ◆归档产品是指:该类产品已经存在于系统中,仅需要从存储系统中迁移出来.即可供用户下载的数据。 ◆生产产品是指:该类产品不是已经存在的产品,需要对原始数据产品进行生产,然后再提供给用户下载的数据。

■当用户需要的产品级别是上述归档的级别,直接选择相应的产品级别,然后查询即可! ■当用户需要的产品级别不是上述归档的级别,就需要进行生产.本系统提供GF-1卫星和ZY3卫星2A级的生产产品,ZY1-02C卫星2C级的生产产品,在选择需要的级别查询后,无论有没有数据,在查询结果页上方有一个“查询0级景”按钮,点击此按钮后,进行数据查询,如果有数据,选择需要的产品直接订购,即可选择需要的产品级别。 国产卫星 一、GF-3(高分3号) 1.简介 2016年8月10日6时55分,高分三号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 高分三号卫星是中国高分专项工程的一颗遥感卫星,为1米分辨率雷达遥感卫星,也是中国首颗分辨率达到1米的C频段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制。 2.数据时间 2016年8月10日-现在 3.传感器 SAR:1米 二、ZY3-02(资源三号02星) 1.简介 资源三号02星(ZY3-02)于2016年5月30日11时17分,在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资源三号02星发射升空。这将是我国首次实现自主民用立体测绘双星组网运行,形成业务观测星座,

遥感上机实验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遥感导论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教师姓名:

实验一航空像片的立体观测 一、实验目的 掌握使用立体镜进行航交像片立体现察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当人眼观察物体时,出现左右视差,反映到眼睛视网膜上,构成生理视差,便产生了与观食实物时一样的立体视觉效果。 三、实验步骤 (1)将立体镜置于两张有重叠部分的卫星图片上方,将立体镜中央对准左右像片的中缝,左眼看左像片,右眼看在右像片,不断调整卫星图片的位置,直至图片相同部分能重合时,进行卫星图片立体观测。 (2)观测卫星图片立体效果,并解译出相应地物。 四、实验总结 通过这次小实验,我们认识了遥感卫星图,并明白了如何利用立体镜进行航空相片的立体观测,以及见识了立体观测的效果,初步了解如何目视解译出遥感卫星地图。 实验二遥感图像的光学合成原理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彩色的基本特性和相互关系; 2.掌握三原色及其补色,掌握加色法; 3.了解和认识色度图; 4.认识正负相片的生产过程。 二、实验原理 任意三种线性无关的颜色都能构成颜色空间,利用颜色空间就能进行颜色的识别、对比、及计算,摄影相片感光成像是由于物体对可见光的各个波段具有选择性的吸收和反射,则产生了彩色;物体对可见光波段不具有选择性的吸收和反射,即对各个波段具有灯亮吸收和反射,产生了非彩色。 三、实习步骤 (1)彩色的基本特性及其相关关系 (2)三原色、补色和加色法 (3)补色 (4)色度图

图一色调特性图图二三原色合成 图三互补色与非互补色图四色度图 四、实验总结 通过实验,弄懂了遥感图像的部分重要概念,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遥感图像光学处理的目的是通过光学手段增强目标地物的影像差异或影像特征,将目标地物从环境背景信息中提出出来,通过观察三组不同枫叶的图像发现明度影响的图片的明亮程度,体现的是物体的反射率;色调是影响物体的反射的波长;而饱和度则是反应的是色彩波长段的纯洁程度,波段越短色彩饱和度越高;实验中体验了三原色RGB的变化,产生色彩的变化效果,补色则是指两种颜色缓和后产生白色或者是灰色,色度表则是表现了可见光波段在明度、色调、饱和度多重作用下的颜色变化区域。 实验三遥感图像增强[1)——对比度变化 一、实验目的 1.认识遥感图像的基本结构,了解数字图像 2.学习掌握图像直方图变化与图像亮度变化的关系 3.掌握图像线性拉伸的方法和过程 二、实验原理 图像增强的目的是改善图像显示的质量,以利于图像信息的提取和识别,对

遥感卫星的发展现状

遥感卫星的发展现状 摘要:卫星遥感技术并不被普通人所熟知,本文阐述了现今遥感卫星在我国的应用情况,同时展望未来遥感卫星应用前景,由此引出遥感卫星商业化发展的问题,于是重点分析讨论了当前遥感卫星在商业化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主要困难,并且针对这些困难,提出促进遥感卫星商业化尽快实现的指导理念和主要措施以及预测遥感卫星商业化的可能发展趋势。 前言 面对新的世纪、新的形势,世界各国政府都在认真思考和积极部署新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尽管各国在历史文化、现实国情和发展水平方面存在着种种差异,但在关注和重视科技进步上却是完全一致的。这是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世纪,是以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决定兴衰的国际格局。一个在科学技术上无所作为的国家,将不可避免地在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上受到极大制约。 卫星遥感技术集中了空间、电子、光学、计算机通信和地学等学科的最新成就,是当代高新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经走过了多年艰苦探索与攀登的道路。如今,我们欣喜的看到卫星遥感应用技术已经起步并正在走向成熟和辉煌。 近十年来全球空间对地观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经表明,卫星遥感技术是一项应用广泛的高科技,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现在不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亚太地区的发展中国家,都十分重视发展这项技术,寄希望于卫星遥感技术能够给国家经济建设的飞跃提供强大的推动力和可靠的战略决策依据。这种希望给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面对这种形势,我国卫星遥感技术如何发展,如何使卫星遥感技术真正成为实用化、产业化的技术,直接为国民经济建设当好先行,是当前业界人士关注的热门焦点。 卫星遥感技术应用 (一)、卫星遥感技术应用现状 首先,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成功发射了十六颗返回式卫星,为资源、环境研究和国民经济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空间图像数据,在我国国防建设中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自行研制和发射了包括太阳和地球同步轨道在内的六颗气象卫星。气象卫星数据已在气象研究、天气形势分析和天气预报中广为使用,实现了业务化运行。一九九九年十月我国第一颗以陆地资源和环境为主要观测目标的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发射成功,结束了我国没有较高空间分辨率传输型资源卫星的历史,已在资源调查和环境监测方面实际应用,逐步发挥效益。我国还发射了第一颗海洋卫星,为我国海洋环境和海洋资源的研究提供了及时可靠的数据。其次,除了上述发射的遥感卫星外,我国还先后建立了国家遥感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和中国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站等国家级遥感应用机构。同时,国务院各部委及省市地方纷纷建立了一百六十多个省市级遥感应用机构。这些遥感应用机构广泛的开展气象预报、国土普查、作物估产、森林调查、地质找矿、海洋预报、环境保护、灾害监测、城市规划和地图测绘等遥感业务,并且与全球遥感卫星、通信卫星和定位导航卫星相配合,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多方面的信息服务。这也为迎接21世纪空间时代和信息社会的挑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非常关键,必须要重点指出的是两大系统的建立完成。一是国家级基本资源与环境遥感动态信息服务体系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第一个资源环境领域的大型空间信息系统,也是全球最大规模的一个空间信息系统的成功建立;二是国家级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及全球定位系统的建立,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具有国家级遥感信息服务体系的国家之一。 我国遥感监测的主要内容为如下三方面: 1、对全国土地资源进行概查和详查; 2、对全国农作物的长势及其产量监测和估产; 3、对全国森林覆盖率的统计调查。 (二)、卫星遥感技术应用前景 国际上卫星遥感技术的迅猛发展,将在未来十五年把人类带入一个多层、立体、多角度、全方位和全天候对地观测的新时代。由各种高、中、低轨道相结合,大、中、小卫星相协同,高、中、低分辨率相弥补

(完整版)ERDAS遥感图像处理实验报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ERDAS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地信111 姓名:杨登贤 学号:2011011506 2013/12/20 ERDAS实验报告

一.设置一张三维图。 (3) 1.底图与三维图 (3) 2.参数设置 (5) (1)三维显示参数 (5) (2)三维视窗信息参数 (6) (3)太阳光源参数 (6) (4)显示详细程度 (6) (5)观测位置参数 (7) 二.(几何纠正几何畸变图像处理):几何纠正结果图。 (7) (2)选择合适的坐标变换函数(即几何校正数学模型) (8) (3)数据控制点采集表 (9) (4)多项式模型参数 (9) (5)图像重采样参数 (10) (6)结果图 (10) 三.(数据输入\ 输出):镶嵌图(根据不同条件做出不同的几张)。 (11) 1.图像色彩校正设置 (12) 四.(图像增强处理):傅里叶高通/低通滤波图或效果图空间增强效果图。 (13) 1.空间增强卷积处理 (13) (1)原图像 (13) (2)卷积增强设置参数 (13) (3)卷积增强处理图像 (14) 2.傅里叶变换 (14) (1)快速傅里叶变换设置参数 (14) (2)低通滤波 (15) (3)高通滤波 (16) 五.光谱增强。 (18) 1.主成分变换 (18) (1)参数设置 (18) (2)处理图像 (19) 2.缨帽变换 (19) (1)参数设置 (19) (2)处理图像 (20) 3.指数计算 (20) (1)参数设置 (20) (2)处理图像 (21) 4.真彩色变换 (21) (1)参数设置 (21) (2)处理图像 (22) 六.(非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结果图分类后处理结果图去除分析结果图。 (23) 1.参数设置 (23) 2.非监督分类结果图 (24) 3.分类后处理结果图 (25)

遥感卫星影像数据采购知识要素

北京揽宇方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遥感卫星数据类型有哪些? 北京揽宇方圆卫星公司可提供多种遥感数据类型供用户选择,目前来说是国内遥感数据最多的遥感数据中心,分辨率从0.3米到30米的光学卫星影像,还有各种极化方式的雷达卫星影像,高光谱卫星影像,还有解密的1960年至1980年的锁眼卫星影像,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定,也可以把自己的卫星数据需求告诉我们,给您推荐合适的卫星数据类型。如果您想获取高程信息DEM、DLG等信息,需要购买的就是卫星影像立体像对数据,并不是所有卫星都有立体像对哦。 (二)遥感卫星数据影像有哪些级别? 卫星公司北京揽宇方圆销售的都是1A级别原始卫星影像,光学卫星影像原始数据都是以全色+多光谱捆绑形式提供,卫星影像一般可以经过一定的处理,形成各级别的影像数据,不同的级别可以针对不同的用户需求,在订购时需特别注意。 *名词(全色就是黑白数据,多光谱是指红绿蓝近红外) (三)遥感卫星数据影有没有最小数量起订的说法? 北京揽宇方圆提醒您在购买卫星影像时,都要确认购买面积大小或景数。对于高分辨率影像来说,一般是按面积大小来计算,单位为平方公里。但是往往有个最小购买面积,例如,WorldView影像的存档数据最低起购面积为25平方公里,且需要满足四边形两边相距大于等于5公里;而中低分辨率影像则往往按景数来计算,景是一幅卫星影像的通俗讲法,例如,一景高分一号卫星影像,范围大小为32.5×32.5公里。 (四)遥感卫星存档数据是指什么? 北京揽宇方圆详解遥感卫星存档数据:是指先前卫星已经拍摄过的某区域的影像数据,已存档在数据库中,是现成品。该种影像的购买价格相对较低,订购时间较快。但是订购前需要对既定需求区域做出确认,即确认所需区域是否有卫星影像数据存档、卫星影像存档数据的拍摄时间、拍摄质量(包含了云量、拍摄倾角等因素)等。 (五)遥感卫星编程数据是什么意思? 北京揽宇方圆遥感公司对遥感卫星编程数据的解释是指地面编程控制卫星对需求区域拍摄最新的影像,可以让用户得到需求区域最新的影像。但是编程影像的拍摄周期通常较长,订购初期需要先向卫星运营公司申请拍摄区域的拍摄周期,然后由卫星公司反馈计划拍摄周期。在这个拍摄周期中,并不能够保证拍摄成功,这与所拍摄地的天气情况、拍摄数据的优先级权重以及需求数据范围有关。 (六)遥感卫星影像数据价格如何一般是多少? 目前市面上的商业遥感卫星数量较多,北京揽宇方圆是国内遥感数据资源最多的公司,不同的行业根据自己的遥感项目业务要求,对各卫星影像的分辨率、波段数量、质量以及影像拍摄的时间要求各异,而卫星

遥感实验二报告

遥感实验二实验报告 学院:资源与环境 专业:11 城规 姓名:李恒玺 学号:2011081018 指导老师:吴静

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识别自己下载的地物特征 2、实验步骤: 1)我下载的是北京2010/11/4LANDSAT7 ETM+,条带号:123 行编号:32。2)此图像的基本信息为: 数据标识:LE71230322010308EDC00 快视图:[ 查看大图] 卫星:LANDSAT7 条带号:123 行编号:32 行象元数:1000 列象元数:1100 传感器:ETM+ 接收站标识:EDC 数据获取日期:20101104 白天/夜晚:DAY 开始时间:2010-11-04 02:45:51 结束时间:2010-11-04 02:46:18 平均云量:.01 左上云量:0 右上云量:0 左下云量:.01 右下云量:.04 太阳方位角:159.82481384 太阳高度角:31.99302864 中心纬度:40.32566 中心经度:116.73708 左上点纬度:41.28471 左上点经度:115.87321 右上点纬度:40.95814 右上点经度:118.11105 左下点纬度:39.68246 左下点经度:115.38956 右下点纬度:39.36360 右下点经度:117.57607 3)将下载的图像在ERDAS软件的Layer Stack中做多波段合成,合成后的图像为:

4)用灰阶方式以及各种不同的彩色合成方式显示组合的影像,观察不同波段影像的异同,及不同彩色合成方式对影像的表现力,并用文字说明。 ○1水体:将图像在Display as Ture color 中RGB分别为9,1,8可以很清楚显 示水体,显示的图像为: ○2白云:在RGB为3,7,2可以较好的显示云朵,也可以从外形和云朵的颜色的看出。

遥感实验报告

遥感原理与应用 实验报告 姓名:学号:学院:专业: 年月日 实验一: erdas视窗的认识实验 一、实验目的 初步了解目前主流的遥感图象处理软件erdas的主要功能模块,在此基础上,掌握几个视窗操作模块的功能和操作技能,为遥感图像的几何校正等后续实习奠定基础。 二、实验步骤 打开imagine 视窗 启动数据预处理模块 启动图像解译模块 启动图像分类模块 imagine视窗 1.数据预处理(data dataprep) 2.图像解译(image interpreter) 主成份变换 色彩变换 3.图像分类(image classification) 非监督分类 4. 空间建模(spatial modeler) 模型制作工具 三、实验小结 通过本次试验初步了解遥感图象处理软件erdas的主要功能模块,在此基础上,基本掌握了几个视窗操作模块的功能和用途。为后续的实验奠定了基础。 实验二遥感图像的几何校正 掌握遥感图像的纠正过程 二、实验原理 校正遥感图像成像过程中所造成的各种几何畸变称为几何校正。几何校正就是将图像数据投影到平面上,使其符合地图投影系统的过程。而将地图投影系统赋予图像数据的过程,称为地理参考(geo-referencing)。由于所有地图投影系统都遵循一定的地图坐标系统,因此几何校正的过程包含了地理参考过程。 几何校正包括几何粗校正和几何精校正。地面接收站在提供给用户资料前,已按常规处理方案与图像同时接收到的有关运行姿态、传感器性能指标、大气状态、太阳高度角对该幅图像几何畸变进行了几何粗校正。利用地面控制点进行的几何校正称为几何精校正。一般地面站提供的遥感图像数据都经过几何粗校正,因此这里主要进行一种通用的精校正方法的实验。该方法包括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构建一个模拟几何畸变的数学模型,以建立原始畸变图像空间与标准图像空间的某种对应关系,实现不同图像空间中像元位置的变换;第二步是利用这种对应关系把原始畸变图像空间中全部像素变换到标准图像空间中的对应位置上,完成标准图像空间中每一像元亮度值的计算。 三、实验内容 根据实验的数据,对两张图片进行几何纠正 四、实验流程

遥感卫星图像处理方法

北京揽宇方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遥感卫星图像处理方法 随着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获得了大量的遥感影像数据,如何从这些影像中提取人们感兴趣的对象已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但是传统的方法不能满足人们已有获取手段的需要,另外GIS的快速发展为人们提供了强大的地理数据管理平台,GIS数据库包括了大量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以及未被人们发现的存在于这些数据中的知识。将GIS技术引入遥感图像的分类过程,用来辅助进行遥感图像分类,可进一步提高了图像处理的精度和效率。如何从GIS数据库中挖掘这些数据并加以充分利用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GIS支持下的遥感图像分析特别强调RS和GIS的集成,引进空间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SDM&KDD)技术,支持遥感影像的分类,达到较好的结果,专家系统表明了该方法是高效的手段。 遥感图像的边缘特征提取观察一幅图像首先感受到的是图像的总体边缘特征,它是构成图像形状的基本要素,是图像性质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是图像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取和检测边缘特征是图像特征提取的重要一环,也是解决图像处理中许多复杂问题的一条重要的途径。遥感图像的边缘特征提取是对遥感图像上的明显地物边缘特征进行提取与识别的处理过程。目前解决图像特征检测/定位问题的技术还不是很完善,从图像结构的观点来看,主要是要解决三个问题:①要找出重要的图像灰度特征;②要抑制不必要的细节和噪声;③要保证定位精度图。遥感图像的边缘特征提取的算子很多,最常用的算子如Sobel算子、Log算子、Canny算子等。 1)图像精校正 由于卫星成像时受采样角度、成像高度及卫星姿态等客观因素的影响,造成原始图像非线性变形,必须经过几何精校正,才能满足工作精度要求一般采用几何模型配合常规控制点法对进行几何校正。 在校正时利用地面控制点(GCP),通过坐标转换函数,把各控制点从地理空间投影到图像空间上去。几何校正的精度直接取决于地面控制点选取的精度、分布和数量。因此,地面控制点的选择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即:地面控制点应当均匀地分布在图像内;地面控制点应当在图像上有明显的、精确的定位识别标志,如公路、铁路交叉点、河流叉口、农田界线等,以保证空间配准的精度;地面控制点要有一定的数量保证。地面控制点选好后,再选择不同的校正算子和插值法进行计算,同时,还对地面控制点(GCPS)进行误差分析,使得其精度满足要求为止。最后将校正好的图像与地形图进行对比,考察校正效果。 2)波段组合及融合 对卫星数据的全色及多光谱波段进行融合。包括选取最佳波段,从多种分辨率融合方法中选取最佳方法进行全色波段和多光谱波段融合,使得图像既有高的空间分辨率和纹理特性,又有丰富的光谱信息,从而达到影像地图信息丰富、视觉效果好、质量高的目的。 3)图像镶嵌

国内卫星遥感监测和无人机航测

国家禁毒委员会 关于印发《国内卫星遥感监测和无人机航测非法种植罂粟工作规程》的通知 禁毒办通[2014]1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禁毒委员会办公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禁毒委员会办公室: 近年来,在各地禁毒部门的大力配合下,国家禁毒办通过整合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无人机航测公司的技术优势,打造以卫星大范围监测、低空无人机精细作业、各地人力踏查相结合的“天空地”一体化工作体系,极大提高了发现铲除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的能力。 为规范和完善卫星遥感监测技术与无人机航测技术在禁种铲毒工作中的应用,进一步提高精确发现能力,确保“天目”铲毒行动取得实效,国家禁毒办结合工作实际,经征求各地和相关专家的意见,对《国内遥感监测非法种植罂粟工作规程》(禁毒办通[2007]55号)进行了修订,制定了《国内卫星遥感监测和无人机航测非法种植罂粟工作规程》,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 2014年1月22日

国内卫星遥感监测和无人机航测 非法种植罂粟工作规程 为保证卫星遥感监测、无人机航测非法种植罂粟工作的顺利实施,特制定本工作规程: 一、前期调研 前期调研的目标是划定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区域,确定最佳监测期及航测时间,制订高效、准确、经济的数据接收方案、飞行航线、提出地面作业安全保障需求,以及数据处理进程。调研内容如下: (一)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重点地区及范围,应以乡、镇、林场为基本单位,特殊地区需以村为作业单元。 (二)当地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的物候期规律和森林、草地、农作物物侯期节律表。 (三)监测区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的规律、特点,包括地形、地块特征。 (四)历年铲除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的记录,包括坐标、面积、文字、图像、多媒体等。 (五)搜集监测区行政区划地图、地形图、植被覆盖图和土地利用图、无人机起降场地(空域、电磁环境、周边人

遥感实验报告七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遥感图像处理与分析》 实验报告(七) 姓名 学号 专业 班级 任课教师

实验七:图像分类 一、实验目的 理解计算机图像分类的基本原理 掌握数字图像非监督分类以及监督分类的具体方法和过程 理解两种分类方法的区别 二、实验材料 Landsat遥感影像1幅 ERDAS IMAGINE9.2遥感图像处理软件 计算机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一)非监督分类 (1)启动非监督分类模块:在ERDAS面板工具中选择DA TAPrep-Unsupervisd Classification命令,打开非监督分类对话框或是在ERDAS面板工具中选择 Classifier-Classification-Un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打开非监督分类对话框(2)选择图像处理文件和输出文件,设置被分类的图像和分类结果,并选择生成分类模块文件产生一个模版文件。 (3)这里Number of Classes定为14,Maximum Iterations定为7如下图所示 (4)点击OK按钮,执行非监督分类,打开原图与结果图:

分类评价: (1) 打开原始图像和分类后的图像:点击ERDAS-Viewer 面板,先后打开原始图像和分 类后的图像,在打开分类结果图像时,在Raster Option 选项卡中取消选中的Clear Display 复选框,保证两幅图叠加显示 (2) 设置各类别的颜色:单击Raster-Tool ,打开Raster 工具面板,选择Raster-Attributes , 打开Raster Attribute Editor 对话框 (3) 调整字段显示顺序,在Raster Attribute Editor 窗口,选择Edit 菜单-Column Properties 命令,打开Column Propertis 对话框,在Columns 列表中选择字段,通过Up 、Down 、Top 、Bottom 按钮调整其在属性表的显示顺序 (4) 同上,在Raster Attribute Editor 对话框中单击某一类别的Color 字段,在弹出的As Is 中选择合适的颜色 (5) 确定类别精度并标注类别:在Raster Attribute Editor 对话框中点击Opacity 字段名, 进入编辑状态,依据需要输入0(透明)或1(不透明)。通过在Utility 菜单下设置分类结果在原始图像背景上闪烁(Flick )、卷帘显示(Swipe )、或混合显示(Blend ),

常见地遥感卫星地介绍及具体全参数

常见的遥感卫星的介绍及具体参数 遥感卫星(remote sensing satellite )用作外层空间遥感平台的人造卫星。用卫星作为平台的遥感技术称为卫星遥感。通常,遥感卫星可在轨道上运行数年。卫星轨道可根据需要来确定。遥感卫星能在规定的时间覆盖整个地球或指定的任何区域,当沿地球同步轨道运行时,它能连续地对地球表面某指定地域进行遥感。所有的遥感卫星都需要有遥感卫星地面站,卫星获得的图像数据通过无线电波传输到地面站,地面站发出指令以控制卫星运行和工作。以下列出较为常见的遥感卫星: 一、Landsat卫星 美国NASA的陆地卫星(Landsat)计划(1975年前称为地球资源技术卫星——ERTS ),从1972年7月23日以来,已发射7颗(第6颗发射失败)。目前Landsat1—4均相继失效,Landsat 5仍在超期运行(从1984年3月1日发射至今)。Landsat 7于1999年4月15日发射升空。其常见的遥感扫描影像类型有MMS影像、TM图像。 (一)、MSS影像 MSS影像为多光谱扫描仪(MultiSpectral Scanner)获取的图像,第一颗至第三颗地球卫星(Landsat)上反光束导管摄像机获取的三个波段摄影相片分别称为第1、2、3波段,多光谱扫描仪有4个波段获取的扫描影像被命名为4、5、6、7波段,两个波段为可见光波段,两个波段为近红外波段,此外,第三颗地球卫星上还供有热红外波段影像,这个影像称为第8波段,但使用不久,就因为一起的问题二关闭了。 表 1 :Landsat上MSS波段参数

(二)、TM影像 TM影像是指美国陆地卫星4~5号专题制图仪(thematic mapper)所获取的多波段扫描影像。 影像空间分辨率除热红外波段为120米外,其余均为30米,像幅185×185公里2。每波段像元数达61662个(TM-6为15422个)。一景TM影像总信息量为230兆字节),约相当于MSS影像的7倍。 因TM影像具较高空间分辨率、波谱分辨率、极为丰富的信息量和较高定位精度,成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得到世界各国广泛应用的重要的地球资源与环境遥感数据源。能满足有关农、林、水、土、地质、地理、测绘、区域规划、环境监测等专题分析和编制1∶10万或更小比例尺专题图,修测比例尺地图的要求。 表 2 :Landsat上TM波段参数 (三)、ETM 1999年4月15日,美国发射了Landsat-7,它采用了增强-加型专题绘图仪(ETM)遥感器来获取地球表层信息,它与TM的区别在于增加了全色波段,分辨率为15米,并改进了热红外波段影像的分辨率。

《遥感原理与应用》实验报告——影像分类

实验名称:影像分类 一、实验内容 1.对同一副遥感影像分别用监督和非监督两种方法进行分类,并对分类结果进行比较; 2.对同一种方法下的不同判别准则(如最小距离准则和最大似然分类)得到的分类结果进行 比较。 二、实验所用的仪器设备,包括所用到的数据 电脑一台,Window7操作系统,遥感影像处理软件(ENVI4.3)软件,一幅多波段卫星遥感影像,如图1所示。 三、实验原理 (一)监督分类 1.监督分类的原理 监督分类(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又称训练场地法,是以建立统计识别函数为理论基础,依据典型样本训练方法进行分类的技术。即根据已知训练区提供的样本,通过选择特征参数,求出特征参数作为决策规则,建立判别函数以对各待分类影像进行的图像分类,是模式识别的一种方法。要求训练区域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判别准则若满足分类精度要求,则此准则成立; 反之,需重新建立分类的决策规则,直至满足分类精度要求为止。常用算法有:平行算法、最小距离法、最大似然法等。 2.最小距离分类:是指求出未知类别向量到要识别各类别代表向量中心点的距离,将未知类 别向量归属于距离最小一类的一种图像分类方法。 3.最大似然分类:假定每个波段每一类统计呈均匀分布,并计算给定像元属于一特定类别的 可能性。除非选择一个可能性阈值,所有像元都将参与分类,每一个像元被归到可能性最大的那一类里。 (二)非监督分类 1.非监督分类的原理 非监督分类也称聚类分析。是指人们事先对分类过程不施加任何的先验知识,而仅凭数据,即自然聚类的特性,进行“盲目”的分类;其分类的结果只是对不同类别达到了区分,但并不能确定类别的属性,亦即:非监督分类只能把样本区分为若干类别,而不能给出样本的描述;其类别的属性是通过分类结束后目视判读或实地调查确定的。 2.ISODATA分类 ISODATA非监督分类计算数据空间中均匀分布的类均值,然后用最小距离技术将剩余像元迭代聚集。每次迭代重新计算了均值,且用这一新的均值对像元进行再分类。重复分类是分割、融合和删除是基于输入的阈值参数的。除非限定了标准差和距离的阈值(这时,如果一些像元不满足选择的标准,他们就无法参与分类),所有像元都被归到与其最临近的一类里。这一过程持续到每一类的像元数变化少于选择的像元变化阈值或已经到了迭代的最多次数。

卫星遥感技术

卫星遥感技术 摘要:卫星遥感技术并不被普通人所熟知,本文阐述了现今遥感卫星在我国的应用情况,同时展望未来遥感卫星应用前景,由此引出遥感卫星商业化发展的问题,于是重点分析讨论了当前遥感卫星在商业化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主要困难,并且针对这些困难,提出促进遥感卫星商业化尽快实现的指导理念和主要措施以及预测遥感卫星商业化的可能发展趋势。 前言 面对新的世纪、新的形势,世界各国政府都在认真思考和积极部署新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尽管各国在历史文化、现实国情和发展水平方面存在着种种差异,但在关注和重视科技进步上却是完全一致的。这是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世纪,是以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决定兴衰的国际格局。一个在科学技术上无所作为的国家,将不可避免地在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上受到极大制约。 卫星遥感技术集中了空间、电子、光学、计算机通信和地学等学科的最新成就,是当代高新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经走过了多年艰苦探索与攀登的道路。如今,我们欣喜的看到卫星遥感应用技术已经起步并正在走向成熟和辉煌。 近十年来全球空间对地观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经表明,卫星遥感技术是一项应用广泛的高科技,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现在不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亚太地区的发展中国家,都十分重视发展这项技术,寄希望于卫星遥感技术能够给国家经济建设的飞跃提供强大的推动力和可靠的战略决策依据。这种希望给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面对这种形势,我国卫星遥感技术如何发展,如何使卫星遥感技术真正成为实用化、产业化的技术,直接为国民经济建设当好先行,是当前业界人士关注的热门焦点。 卫星遥感技术应用 (一)、卫星遥感技术应用现状 首先,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成功发射了十六颗返回式卫星,为资源、环境研究和国民经济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空间图像数据,在我国国防建设中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自行研制和发射了包括太阳和地球同步轨道在内的六颗气象卫星。气象卫星数据已在气象研究、天气形势分析和天气预报中广为使用,实现了业务化运行。一九九九年十月我国第一颗以陆地资源和环境为主要观测目标的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发射成功,结束了我国没有较高空间分辨率传输型资源卫星的历史,已在资源调查和环境监测方面实际应用,逐步发挥效益。我国还发射了第一颗海洋卫星,为我国海洋环境和海洋资源的研究提供了及时可靠的数据。 其次,除了上述发射的遥感卫星外,我国还先后建立了国家遥感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和中国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站等国家级遥感应用机构。同时,国务院各部委及省市地方纷纷建立了一百六十多个省市级遥感应用机构。这些遥感应用机构广泛的开展气象预报、国土普查、作物估产、森林调查、地质找矿、海洋预

遥感图像实验报告

遥感图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初步了解目前主流的遥感图象处理软件ERDAS的主要功能模块。 2、掌握Landsat ETM遥感影像数据,数据获取手段.掌握遥感分类的方法, 土地利用变化的分析,植被变化分析,以及利用遥感软件建模的方法。 3、加深对遥感理论知识理解,掌握遥感处理技术平台和方法。 二.实验内容 1、遥感图像的分类 2、土地利用变化分析,植被变化分析 3、遥感空间建模技术 三.实验部分 1.遥感图像的分类 (1)类别定义:根据分类目的、影像数据自身的特征和分类区收集的信息确定分类系统; (2)特征判别:对影像进行特征判断,评价图像质量,决定是否需要进行影像增强等预处理; (3)样本选择:为了建立分类函数,需要对每一类别选取一定数目的样本;(4)分类器选择:根据分类的复杂度、精度需求等确定哪一种分类器; (5)影像分类:利用选择的分类器对影像数据进行分类,有的时候还需要进行分类后处理;分类图如下:

图1.1 1992年土地利用图 图1.2 2001年土地利用图

(6)结果验证:对分类结果进行评价,确定分类的精度和可靠性。 图1.3 1992年精度图 图1.4 2002年精度图 2.土地利用变化 2.1 两年土地利用相重合区域 (1)在两年的遥感影像中选择相同的区域。 Subset(x:568121~684371,y:3427359~3288369),过程如下:

图2.1 截图过程图 图2.2.2 截图过程图

(2)土地利用专题地图如下: 图2.2.3 1992年专题地图 图2.2.4 2001年土地利用图

微波遥感实验报告

实验一:SAR图像下载与认识 一:实验目的 1掌握SAR图像的下载方法; 2了解不同地物在图像上的特性; 二、实验要求 1掌握雷达图像的成像原理与地物特性 2数据说明 3本实验采用Sentinel-1卫星拍摄于2014年12月5日的天山山脉的遥感影像三、实验步骤 打开地理空间数据云网站; 图1 找到Sentinel-1卫星下载有效数据; 图2

在ERDAS中打开影像; 图3 分析地物在影像上的特性; 1雷达图像的成像机理 雷达图像的获取系统不同于光学影像获取系统,它是采用有源主动式工作方法,其本质是一个距离测量系统雷达图像.上的信息是地物目标对雷达波束的反应,而且主要是目标后向散射形成的图像信息,以及朝向雷达天线那部分被散射的电磁波所形成的图像信息由于地物目标所处的位置地物结构表面形态和介电性能等不同,对雷达波束的反应是不一样的同时不同雷达波段极化方式入射角也会使地物产生不同的反应,使其图像具有近距离压缩透视收缩叠掩阴影和地面起伏引起的影像移位等现象,因此,在图像.上形成不同的色调纹理和图案,与中心投影的光学影像有很大的差别。 2雷达图像的信息特点 地物目标对雷达波束的反应是散射(或反射)穿透和吸收r种情况并存,波长不同,对地物的穿透性是不一样的;地物目标的类型本身的结构表面的粗糙度和介电性能不同,则会对电磁波的穿透反射(或散射)和吸收带来不同程度的效应同时,入射雷达波束和地物的相对方向也有关系,在一定方向的条件下,地物目标可以产生强回波,在另一方向,回波则可能很弱或无回波例如平行于飞行方向的铁丝网(电力线),会产生强回波,垂直于飞行方向回波则很弱或消失因此,在雷达图像解译时,尽可能采用多侧视方向的图像 3目视解译 就本实验的雷达图像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种地物; 雷达波束的穿透性对冰雪覆盖区地物的判读有着独特的优势例如雪上被覆盖区域,在光学影像上很难辨清究竟是雪,还是湖泊,在雷达图像上则表现极为清晰对于雪山区域冰斗湖碛尾湖的判断,应采用多侧视方向,避免将阴影误判为湖泊。

卫星遥感数据处理规范流程

北京揽宇方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遥感卫星影像图像数据处理介绍 北京揽宇方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国内的领先遥感卫星数据机构,而且是整合全球的遥感卫星数据资源,分发不同性能、技术应用上可以互补的多种卫星影像,包括光学、雷达卫星影像、历史遥感影像等各种卫星数据服务,各种专业应用目的的图像处理、解译、顾问服务以及基于卫星影像的各种解决方案等。遥感卫星影像数据贯穿中国1960年至今的所有卫星影像数据,是中国遥感卫星数据资源最多的专业遥感卫星数据服务机构,提供多尺度、多分辨率、全覆盖的遥感卫星影像数据服务,最大限度的保证了遥感影像数据获取的及时性和完整性。 优势: 1:北京揽宇方圆国内老牌卫星数据公司,经营时间久,行业口碑相传,1800个行业用户选择的实力见证。 2:北京揽宇方圆遥感数据购买专人数据查询一对一服务,数据查询网址是卫星公司网。 3:北京揽宇方圆拥有大型正版遥感处理软件,遥感数据处理工程师有10年以上遥感处理工作经验,并有国家大型项目工作经验自主卫星数据处理软件著作权,最大限度保持遥感卫星影像处理的真实度。

4:北京揽宇方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通过ISO900认证的国际质量管理操作体系,无论是遥感卫星品质和遥感数据处理质量,都能得到保障。 5:影像数据官方渠道:所有的卫星数据都是卫星公司授权的原始数据,全球公众数据查询网址公开查询,影像数据质量一目了然,数据反应客观公正实事求是,数据处理技术团队国标规范操作,提供的是行业优质的专业化服务。 6:签定正规合同:影像数据服务付款前,买卖双方须签订服务合同,提供合同相应的正规发票,发票国家税网可以详细查询,有增值税普通发票和增值税专用发票两种发票类型可供选择。以最有效的法律手段来保障您的权益。 7:对公帐号转款:合同约定的对公帐号,与合同主体名发票上面的帐号名称一致,是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的公司银行账户,所有交易记录均能查询,保障资金安全。 8:售后服务:完善的售后服务体制,全国热线,登陆官网客服服务同步。 技术能力说明 北京揽宇方圆拥有大型正版遥感处理软件,遥感数据处理工程师有10年以上遥感处理工作经验,并有国家大型项目工作经验自主卫星数据处理软件著作权,最大限度保持遥感卫星影像处理的真实度。 一.图像预处理 1.降噪处理 由于传感器的因素,一些获取的遥感图像中,会出现周期性的噪声,我们必须对其进行消除或减弱方可使用。 (1)除周期性噪声和尖锐性噪声 周期性噪声一般重叠在原图像上,成为周期性的干涉图形,具有不同的幅度、频率、和相位。它形成一系列的尖峰或者亮斑,代表在某些空间频率位置最为突出。一般可以用带通或者槽形滤波的方法来消除。 消除尖峰噪声,特别是与扫描方向不平行的,一般用傅立叶变换进行滤波处理的方法比较方便。

ENVI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系部名称:测绘工程学院专业班级:遥感科学与技术11-1班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田静 实验报告1 实验报告2 篇二:envi上机报告 《遥感软件应用与开发》 实验指导书、作业 系部名称:测绘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遥感科学与技术11-1班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田静 测绘工程学院 目录 《遥感软件应用与开发》课程实验指导书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一:envi软件安装与基本功能操作3 实验二:影像的地理坐标定位和校正19 实验三:图像融合、图像镶嵌、图像裁剪 25 实验四:图像分类 31 实验报告: 37 实验报告1: 38 实验报告2: 41 实验报告3: 44 实验报告4: 47 实验一:envi软件安装与基本功能操作 一、实验目的 熟悉遥感数据图像处理软件envi的安装过程,了解envi基本信息、基本概念及其主要特性。对envi操作界面有一个基本的熟悉,对各菜单功能有一个初步了解,为后面的实验作好准备。 二、实验学时 2学时 三、实验类型 实践 四、实验原理及内容 (1)遥感图像处理软件envi界面总体介绍 (2)envi软件能识别的图像类型介绍 (3)各种图像文件的打开 重点: envi能识别的文件类型 学生可自行阅读帮助文件学习。 五、实验步骤 1.envi的安装 2.遥感图像处理软件envi界面介绍 启动envi后,出现主菜单条,一共12项 file:文件操作。支持众多的卫星和航空传感器。支持80多种图像以及矢 量数据格式的输入,支持多种格式图像文件的直接输入。可输 出的格式包括:栅格格式和矢量格式。 basic tools:基本图像工具。提供了多种envi功能的入口。这些功能对于

卫星遥感技术应用

卫星遥感技术应用 (一)、卫星遥感技术应用现状 首先,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成功发射了十六颗返回式卫星,为资源、环境研究和国民经济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空间图像数据,在我国国防建设中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自行研制和发射了包括太阳和地球同步轨道在内的六颗气象卫星。气象卫星数据已在气象研究、天气形势分析和天气预报中广为使用,实现了业务化运行。一九九九年十月我国第一颗以陆地资源和环境为主要观测目标的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发射成功,结束了我国没有较高空间分辨率传输型资源卫星的历史,已在资源调查和环境监测方面实际应用,逐步发挥效益。我国还发射了第一颗海洋卫星,为我国海洋环境和海洋资源的研究提供了及时可靠的数据。 其次,除了上述发射的遥感卫星外,我国还先后建立了国家遥感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和中国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站等国家级遥感应用机构。同时,国务院各部委及省市地方纷纷建立了一百六十多个省市级遥感应用机构。这些遥感应用机构广泛的开展气象预报、国土普查、作物估产、森林调查、地质找矿、海洋预报、环境保护、灾害监测、城市规划和地图测绘等遥感业务,并且与全球遥感卫星、通信卫星和定位导航卫星相配合,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多方面的信息服务。这也为迎接21世纪空间时代和信息社会的挑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非常关键,必须要重点指出的是两大系统的建立完成。一是国家级基本资源与环境遥感动态信息服务体系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第一个资源环境领域的大型空间信息系统,也是全球最大规模的一个空间信息系统的成功建立;二是国家级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及全球定位系统的建立,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具有国家级遥感信息服务体系的国家之一。我国遥感监测的主要内容为如下三方面; 1、对全国土地资源进行概查和详查; 2、对全国农作物的长势及其产量监测和估产; 3、对全国森林覆盖率的统计调查。 (二)、卫星遥感技术应用前景 国际上卫星遥感技术的迅猛发展,将在未来十五年把人类带入一个多层、立体、多角度、全方位和全天候对地观测的新时代。由各种高、中、低轨道相结合,大、中、小卫星相协同,高、中、低分辨率相弥补而组成的全球对地观测系统,能够准确有效、快速及时地提供多种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的对地观测数据。 随着对地观测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对地球资源和环境的认识不断深化,用户对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的质量和数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从而促进了高光谱分辨率遥感的发展。高分辨率的空间信息能够较好的满足诸多用户的需求,它们的重要特征就是具有商业化前景。 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对空间遥感信息以及空间地理信息的需求将日益增长。为使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得以持续稳固发展,空间遥感信息技术和应用必须相适应的发展。我们可以从我国对遥感信息和技术的应用需求来看卫星遥感应用前景,这主要表现在社会公益需求方面和遥感图片的商业应用需求两个方面: 1、社会公益需求 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土地利用、城市化及荒漠化监测; (2)农作物、森林等可再生资源的监测和评估; (3)灾害监测和环境监测。 此外,对道路、建筑工程的设计、选址等方面也有着广阔的前景。这方面的需求主要靠政府扶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