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Ⅱ)生物(含答案详解)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全国Ⅱ卷

生物

2019年高考全国Ⅱ卷生物试题保持一贯的风格特征,稳中有进,突出应用性和创新性,助力推进素质教育;同时在考查内容、试题呈现方式等方面体现出综合和灵活多变的特点,便于更好地发挥高考区分选才和引导教学的功能。

■高考新动向

1.试题注重回归教材,引导考生关注基础知识

今年高考生物试题强调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以及对主干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如第30题考查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其中考查了教材中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这就要求考生在熟悉教材的同时能够准确运用教材语言进行规范答题。

2.试题综合性增强,强调知识间的联系

与以往的高考生物试题相比,今年高考生物试题中,一道题目中涉及的知识点有所增加,章节间的跨度增大,且知识间的联系增强,如第31题以生态系统作为主线进行考查,题中还涉及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知识,强调知识模块间的组合,对考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要求较高。

3.联系生活实际与生产实践,倡导学以致用

试题更加注重引导考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第2题以马铃薯块茎的储藏为背景,引导考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第4题从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人体失水问题切入,考查内环境稳态和水盐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

4.关注生态文明,倡导环境保护理念

高考生物试题坚持学科素养导向,着意传递保护环境与建设生态文明的意识,体现了社会责任素养,如第37题针对土壤污染问题,创设新情境,考查考生对微生物培养、分离、筛选等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考点新变化

在今年全国Ⅱ卷生物试题中,选择题部分考查了内质网和细胞核的功能、细胞呼吸、物质的跨膜运输、内环境稳态与生命活动的调节、杂交实验、生态系统

等知识;非选择题部分考查了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净光合作用、自由组合定律等知识;选修部分考查了微生物的培养和分离、植物组织培养。今年高考对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加大了考查力度,减弱了对图表类试题的考查,题干信息趋向简单化,考查目的更加明确。

■试题新亮点

【创新题1】T2联系生活实际考查无氧呼吸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无氧呼吸的过程,凸显生命观念的生物学科素养。该类试题与生活联系紧密,可能会成为今后高考试题命制的趋势。

【创新题2】T3以载体蛋白H+-ATPase为信息考查物质的跨膜运输,注重对考生获取信息能力与分析判断能力的考查,体现了对知识的综合应用。

【创新题3】T31以新颖的考查形式将多个知识点串联起来,考生在解答该题时需要将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与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引导考生注重构建知识网络。

名师解题生物高级教师/邓宏

选择题答案速查

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真核细胞的内质网和细胞核中能够合成的物质分别是()

A.脂质、RNA

B.氨基酸、蛋白质

C.RNA、DNA

D.DNA、蛋白质

A[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

[正确项分析]在真核细胞中,内质网可参与脂质的合成,在细胞核中,DNA 可转录形成RNA,A选项正确。

[错误项分析]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B、D选项错误;DNA可在细胞核中合成,而RNA不可在内质网中合成,C选项错误。

2.马铃薯块茎储藏不当会出现酸味,这种现象与马铃薯块茎细胞的无氧呼吸有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和葡萄糖

B.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是由丙酮酸转化而来

C.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丙酮酸的过程不能生成ATP

D.马铃薯块茎储藏库中氧气浓度的升高会增加酸味的产生

B[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考查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为生命观念。

[正确项分析]在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第二阶段在相应酶的催化下,丙酮酸转化为乳酸,B选项正确。

[错误项分析]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葡萄糖是细胞呼吸的原料而不是产物,A选项错误;在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1分子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丙酮酸,并且释放出少量能量,C选项错误;一般来说,氧气浓度的升高会抑制细胞的无氧呼吸,故马铃薯块茎储藏库中氧气浓度的升高不会增加酸味的产生,D选项错误。

3.某种H+-ATPase是一种位于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ATP水解酶活性,能够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①将某植物气孔的保卫细胞悬浮在一定pH的溶液中(假设细胞内的pH高于细胞外),置于暗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不变。②再将含有保卫细胞的该溶液分成两组,一组照射蓝光后溶液的pH明显降低;另一组先在溶液中加入H+-ATPase的抑制剂(抑制ATP 水解),再用蓝光照射,溶液的pH不变。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H+-ATPase位于保卫细胞质膜上,蓝光能够引起细胞内的H+转运到细胞外

B.蓝光通过保卫细胞质膜上的H+-ATPase发挥作用导致H+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

C.H+-ATPase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所需的能量可由蓝光直接提供

D.溶液中的H+不能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透过细胞质膜进入保卫细胞

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物质的跨膜运输,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解题思路]用蓝光照射后,含有保卫细胞的溶液的pH下降,可推测细胞内的H+被转运到了细胞外,再结合题干信息可推测H+-ATPase位于保卫细胞质膜上,A项不符合题意;细胞内pH高于细胞外,即细胞内H+浓度低于细胞外,用蓝光照射后,溶液的pH明显降低,推测蓝光可通过保卫细胞质膜上的H +-ATPase发挥作用使细胞内的H+逆浓度梯度转运到细胞外,B项不符合题意;H+-ATPase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所需的能量来自ATP水解,不是由蓝光直接提供,C项符合题意;溶液中的H+不能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透过细胞质膜进入保卫细胞,D项不符合题意。

4.当人体失水过多时,不会发生的生理变化是()

A.血浆渗透压升高

B.产生渴感

C.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

D.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降低

D[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人体内环境稳态中的水盐平衡调节,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解题思路]当人体水分丢失过多时,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传递到大脑皮层产生渴感;由下丘脑分泌并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在抗利尿激素的作用下,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能力增强,以减少水分随尿液流失,D项符合题意。

5.某种植物的羽裂叶和全缘叶是一对相对性状。某同学用全缘叶植株(植株甲)进行了下列四个实验。

①让植株甲进行自花传粉,子代出现性状分离

②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均为全缘叶

③用植株甲给羽裂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1∶1

④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3∶1

其中能够判定植株甲为杂合子的实验是()

A.①或②B.①或④

C.②或③D.③或④

B[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

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解题思路]实验①中植株甲自交,子代出现了性状分离,说明作为亲本的植株甲为杂合子。实验④中植株甲与另一具有相同性状的个体杂交,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说明亲本均为杂合子。在相对性状的显隐性不确定的情况下,无法依据实验②、③判定植株甲为杂合子。

6.如果食物链上各营养级均以生物个体的数量来表示,并以食物链起点的生物个体数作底层来绘制数量金字塔,则只有两个营养级的夏季草原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牧草,第二营养级是羊)和森林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乔木,第二营养级是昆虫)数量金字塔的形状最可能是()

A.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

B.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

C.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

D.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

A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解题思路]夏季草原生态系统中,作为第一营养级的牧草的个体数远大于作为第二营养级的羊的个体数量,该生态系统数量金字塔的形状最可能是金字塔形。而在森林生态系统中,作为第一营养级的乔木的一个个体上生活着大量的作为第二营养级的昆虫个体,该生态系统数量金字塔的形状最可能为倒金字塔形。

29.(8分)某研究小组切取某种植物胚芽鞘的顶端,分成甲、乙两组,按下图所示的方法用琼脂块收集生长素,再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置于去顶胚芽鞘切段的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胚芽鞘切段的弯曲程度(α角),测得数据如下表,据此回答问题。

分组

琼脂块左右

α角/度20.4 9.0 9.1

(1)生长输的方向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图中α角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表可知乙组中左、右两侧的琼脂块所引起的α角基本相同,但小于甲琼脂块所引起的α角,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2分)(2)琼脂块中的生长素进入胚芽鞘切段的左侧,使胚芽鞘左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右侧,引起胚芽鞘左侧生长快于右侧,形成α角(3分)(3)乙左右两侧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基本相同,但小于甲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3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植物生长素的调节,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验分析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据图析图]从题中信息可知,α角越大,说明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效果越明显。

[解题思路](1)植物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指生长素从植物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2)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置于去掉顶端的胚芽鞘的左侧,琼脂块中的生长素进入胚芽鞘切段的左侧,由于生长素在去顶胚芽鞘左、右两侧的不均匀分布,胚芽鞘弯向放置琼脂块的对侧生长,形成α角。(3)乙组中胚芽鞘顶端被云母片阻隔,光照处理后,生长素不能进行横向运输,左、右两侧琼脂块中收集到的生长素的量基本相等且小于甲组中琼脂块所收集的生长素的量,所以乙组中左、右两侧的琼脂块所引起的α角基本相同,但小于甲琼脂块所引起的α角。

30.(8分)环境中的内分泌干扰物是与某种性激素分子结构类似的物质,对小鼠的内分泌功能会产生不良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机体内性激素在血液中的浓度________,与靶细胞受体结合并起作用后会________。

(2)与初级精母细胞相比,精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半,原因是在减数分裂过

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鼠睾丸分泌的激素通过体液发挥调节作用。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4点即可)。

[答案](1)很低(1分)灭活(1分) (2)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2分)(3)激素等是通过体液运输的、作用时间比较长、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4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体液调节及其与神经调节的比较等,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识记能力。

[解题思路](1)动物的激素调节具有微量和高效等特点,正常情况下动物血液中激素的浓度都很低。性激素与靶细胞受体结合并发挥作用后会被灭活。(2)产生精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导致产生的精细胞中染色体数目较初级精母细胞减半。(3)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具有以下特点:通过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

[回归教材]本题第(3)小题来源于人教版教材必修三第31页表2-1。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特点的比较

31.(11分)

(1)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能量来自于________,生产者的能量可以直接流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2)通常,对于一个水生生态系统来说,可根据水体中含氧量的变化计算出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的总初级生产量(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总量)。若要测定某一水生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的总初级生产量,可在该水生生态系统中的某一水深处取水样,将水样分成三等份,一份直接测定O2含量(A);另两份分别装入不透

光(甲)和透光(乙)的两个玻璃瓶中,密闭后放回取样处,若干小时后测定甲瓶中的O2含量(B)和乙瓶中的O2含量(C)。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在甲、乙瓶中生产者呼吸作用相同且瓶中只有生产者的条件下,本实验中C 与A的差值表示这段时间内_________________;C与B的差值表示这段时间内___________;A与B的差值表示这段时间内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太阳能(2分)初级消费者、分解者(2分)(2)生产者净光合作用的放氧量(2分)生产者光合作用的总放氧量(3分)生产者呼吸作用的耗氧量(2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及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等,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解题思路](1)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能量来自其自身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生产者的能量可直接流向初级消费者和分解者。(2)若干小时后,透光的乙瓶中的氧气含量(C)与水样中氧气的初始含量(A)的差值表示这一时间段内生产者净光合作用的放氧量;水样中氧气的初始含量(A)与不透光的甲瓶中的氧气含量(B)的差值表示这一时间段内生产者呼吸作用的耗氧量;C与B的差值表示这一时间段内生产者光合作用的总产氧量。

[知识储备]总光合作用=净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即总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的量等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与净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量的总和。

32.(12分)某种甘蓝的叶色有绿色和紫色。已知叶色受2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只含隐性基因的个体表现隐性性状,其他基因型的个体均表现显性性状。某小组用绿叶甘蓝和紫叶甘蓝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实验①:让绿叶甘蓝(甲)的植株进行自交,子代都是绿叶

实验②:让甲植株与紫叶甘蓝(乙)植株杂交,子代个体中绿叶∶紫叶=1∶3 回答下列问题。

(1)甘蓝叶色中隐性性状是________,实验①中甲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

(2)实验②中乙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子代中有________种基因型。

(3)用另一紫叶甘蓝(丙)植株与甲植株杂交,若杂交子代中紫叶和绿叶的分离比为1∶1,则丙植株所有可能的基因型是________;若杂交子代均为紫叶,则丙植株所有可能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杂交子代均为紫叶,且让该子代自交,自交子代中紫叶与绿叶的分离比为15∶1,则丙植株的基

因型为________。

[解析](1)(2)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甘蓝叶色受2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只含隐性基因的个体表现为隐性性状,其他基因型的个体均表现为显性性状。由于绿叶甘蓝(甲)植株的自交后代都表现为绿叶,且绿叶甘蓝(甲)和紫叶甘蓝(乙)的杂交后代中绿叶∶紫叶=1∶3,可推知甲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乙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实验②中aabb(甲)×AaBb(乙)→Aabb(紫叶)、AaBb(紫叶)、aaBb(紫叶)、aabb(绿叶),故实验②中子代有4种基因型。(3)紫叶甘蓝(丙)的可能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甲植株与紫叶甘蓝(丙)植株杂交,可能出现的结果为:aabb×Aabb→Aabb(紫叶)、aabb(绿叶)或aabb×aaBb→aaBb(紫叶)、aabb(绿叶)或aabb×AABB→AaBb(紫叶)或aabb×AABb→AaBb(紫叶)、Aabb(紫叶)或aabb×AAbb→Aabb(紫叶)或aabb×AaBB→AaBb(紫叶)、aaBb(紫叶)或aabb×aaBB→aaBb(紫叶)或aabb×AaBb→3紫叶∶1绿叶,故若杂交子代中紫叶和绿叶的分离比为1∶1,则丙植株所有可能的基因型是Aabb、aaBb;若杂交子代均为紫色,则丙植株所有可能的基因型是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F1:AaBb(紫叶),F1自交,F2的基因型为9/16A_B_(紫叶)、3/16A_bb(紫叶)、3/16aaB_(紫叶)、1/16aabb(绿叶),即紫叶∶绿叶=15∶1。

[答案](1)绿色(1分)aabb(1分)(2)AaBb(1分)4(2分)

(3)Aabb、aaBb(2分)AABB、AAbb、aaBB、AaBB、AABb(4分)AABB(1分)

[变式分析]本题中的15∶1为9∶3∶3∶1的变式。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的基因型为9/16A_B_、3/16A_bb、3/16aaB_、1/16aabb,表现型之比为15∶1。

37.[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物质W是一种含氮有机物,会污染土壤。W在培养基中达到一定量时培养基表现为不透明。某研究小组欲从土壤中筛选出能降解W的细菌(目标菌)。回答下列问题。

(1)要从土壤中分离目标菌,所用选择培养基中的氮源应该是________。

(2)在从土壤中分离目标菌的过程中,发现培养基上甲、乙两种细菌都能生长并形成菌落(如图所示)。如果要得到目标菌,应该选择________菌落进一步纯

化,选择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土壤中的某些微生物可以利用空气中的氮气作为氮源。若要设计实验进一步确定甲、乙菌能否利用空气中的氮气作为氮源,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和结论,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小组将人工合成的一段DNA转入大肠杆菌,使大肠杆菌产生能降解W 的酶(酶E)。为了比较酶E与天然酶降解W能力的差异,该小组拟进行如下实验,请完善相关内容。

①在含有一定浓度W的固体培养基上,A处滴加含有酶E的缓冲液,B处滴加含有相同浓度天然酶的缓冲液,C处滴加________,三处滴加量相同。

②一段时间后,测量透明圈的直径。若C处没有出现透明圈,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若A、B处形成的透明圈直径大小相近,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除标明外,每空2分)(1)W(2)乙乙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说明乙菌能降解W(3)将甲、乙菌分别接种在无氮源培养基上,若细菌能生长,则说明该细菌能利用空气中的氮气作为氮源(3分)(4)①缓冲液②缓冲液不能降解W酶E与天然酶降解W的能力相近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土壤中目标菌的筛选等,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解题思路](1)要从土壤中分离出能降解含氮有机物W的目标菌,所用选择培养基应以该特定物质W为氮源。(2)图示信息显示,在乙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说明乙菌能降解W,若要得到目标菌,应该选择乙菌落进一步纯化。(3)若要通过设计实验确定甲、乙两种细菌能否利用空气中的氮气作为氮源,需将甲、乙菌分别接种在无氮源培养基上,若某细菌能生长,则说明该细菌能利用空气中

的氮气作为氮源。(4)①实验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故C 处应滴加缓冲液。②一段时间后,测量透明圈的直径。若C 处没有出现透明圈,说明缓冲液不能降解W ;若A 、B 处形成的透明圈大小相近,说明酶E 与天然酶降解W 的能力相近。

38.[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微型繁殖是植物繁殖的一种途径。与常规的种子繁殖方法相比,这种微型繁殖技术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2)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可把植物组织细胞培养成胚状体,再通过人工种皮(人工薄膜)包装得到人工种子(如图所示),这种人工种子在适宜条件下可萌发生长。人工种皮具备透气性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人工胚乳能够为胚状体生长提供所需的物质,因此应含有植物激素、________和________等几类物质。

(3)用脱毒苗进行繁殖,可以减少作物感染病毒。为了获得脱毒苗,可以选取植物的________进行组织培养。

(4)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与基因工程技术相结合获得转基因植株。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培养成一个完整植株的基本程序是_____________(用流程图表示)。

[答案] (1)能保持植物原有的遗传特性,繁殖速度快(3分) (2)有利于胚状体进行呼吸作用(3分) 矿质元素(2分) 糖(2分) (3)茎尖(2分) (4)含目的基因

的细胞――→培养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小植株(3分)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了植物组织培养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解题思路] (1)与常规的种子繁殖方法相比,植物微型繁殖技术具有能保持植物原有的遗传特性、繁殖速度快等特点。(2)人工种皮具有透气性,有利于胚状体进行呼吸作用;人工胚乳能够为胚状体生长提供植物激素、矿质元素和糖等物质。(3)植物分生区附近的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为获得脱毒苗,可以选取

植物的茎尖进行组织培养。(4)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培养成一个完整植株的基

本程序是含目的基因的细胞――→培养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小植株。

2019高考生物真题及答案(全国2卷)

绝密★启用前全国Ⅱ卷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生物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F 19 Na 23 S 32 Cl 35.5 As 75 I 127 Sm 150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1.在真核细胞的内质网和细胞核中能够合成的物质分别是 A.脂质、RNA B.氨基酸、蛋白质 C.RNA、DNA D.DNA、蛋白质 2.马铃薯块茎储藏不当会出现酸味,这种现象与马铃薯块茎细胞的无氧呼吸有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和葡萄糖 B.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是由丙酮酸转化而来 C.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丙酮酸的过程不能生成ATP D.马铃薯块茎储藏库中氧气浓度的升高会增加酸味的产生 3.某种H﹢-ATPase是一种位于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ATP水解酶活性,能够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①将某植物气孔的保卫细胞悬浮在一定pH的溶液中(假设细胞内的pH高于细胞外),置于暗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不变。②再将含有保卫细胞的该溶液分成两组,一组照射蓝光后溶液的pH明显降低;另一组先在溶液中加入H﹢-ATPase的抑制剂(抑制ATP水解),再用蓝光照射,溶液的pH不变。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H﹢-ATPase位于保卫细胞质膜上,蓝光能够引起细胞内的H﹢转运到细胞外

2019全国II卷高考生物试题(卷)与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Mg 23 P 31 S 32 Mn 55 Fe 56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1.在真核细胞的质网和细胞核中能够合成的物质分别是 A.脂质、RNA B.氨基酸、蛋白质 C.RNA、DNA D.DNA、蛋白质 2.马铃薯块茎储藏不当会出现酸味,这种现象与马铃薯块茎细胞的无氧呼吸有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和葡萄糖 B.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是由丙酮酸转化而来 C.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丙酮酸的过程不能生成ATP D.马铃薯块茎储藏库中氧气浓度的升高会增加酸味的产生 3.某种H﹢-ATPase是一种位于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ATP水解酶活性,能够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

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①将某植物气孔的保卫细胞悬浮在一定pH的溶液中(假设细胞的pH高于细胞外),置于暗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不变。②再将含有保卫细胞的该溶液分成两组,一组照射蓝光后溶液的pH明显降低;另一组先在溶液中加入H﹢-ATPase的抑制剂(抑制ATP水解),再用蓝光照射,溶液的pH不变。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H﹢-ATPase位于保卫细胞质膜上,蓝光能够引起细胞的H﹢转运到细胞外 B.蓝光通过保卫细胞质膜上的H﹢-ATPase发挥作用导致H﹢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 C.H﹢-ATPase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所需的能量可由蓝光直接提供 D.溶液中的H﹢不能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透过细胞质膜进入保卫细胞 4.当人体失水过多时,不会发生的生理变化是 A.血浆渗透压升高 B.产生渴感 C.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 D.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降低 5.某种植物的羽裂叶和全缘叶是一对相对性状。某同学用全缘叶植株(植株甲)进行了下列四个实验。 ①植株甲进行自花传粉,子代出现性状分离 ②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均为全缘叶 ③用植株甲给羽裂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1∶1 ④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3∶1 其中能够判定植株甲为杂合子的实验是 A.①或② B.①或④ C.②或③

2019年全国II卷高考生物试题及答案

绝密★ 启用前 201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Mg 23 P 31 S 32 Mn 55 Fe 56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真核细胞的内质网和细胞核中能够合成的物质分别是 A .脂质、RNA B .氨基酸、蛋白质 C.RNA 、DNA D.DNA 、蛋白质 2.马铃薯块茎储藏不当会出现酸味,这种现象与马铃薯块茎细胞的无氧呼吸有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和葡萄糖 B .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是由丙酮酸转化而来 C ?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丙酮酸的过程不能生成ATP D ?马铃薯块茎储藏库中氧气浓度的升高会增加酸味的产生 3 .某种H+-ATPase是一种位于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ATP水解酶活性,能够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逆 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①将某植物气孔的保卫细胞悬浮在一定pH的溶液中(假设细胞内的pH高于细胞外),置于暗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不变。②再将含有保卫细胞的该溶液分成两组,一组照射蓝 光后溶液的pH明显降低;另一组先在溶液中加入H +-ATPase的抑制剂(抑制ATP水解),再用蓝光照射,溶液的pH 不变。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 . H +-ATPase位于保卫细胞质膜上,蓝光能够引起细胞内的H +转运到细胞外 B .蓝光通过保卫细胞质膜上的H +-ATPase发挥作用导致H +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 C. H +-ATPase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所需的能量可由蓝光直接提供 D ?溶液中的H +不能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透过细胞质膜进入保卫细胞

2019年全国卷生物试题及答案(含1-3及答案)

201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卷) 一、选择题(每个小题6 分,共36 分) 1. 细胞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类型。下列关于人体中细胞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胎儿手的发育过程中不会发生细胞凋亡 B. 小肠上皮细胞的自然更新过程中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C. 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过程中不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D. 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死亡过程,属于细胞坏死 2. 用体外实验的方法可合成多肽链。已知苯丙氨酸的密码子是UUU,若要在体外合成同位素标记的多肽链,所需的材料组合是() ①同位素标记的tRNA ②蛋白质合成所需的酶③同位素标记的苯丙氨酸 ④人工合成的多聚尿嘧啶核苷酸⑤除去了DNA 和mRNA 的细胞裂解液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③⑤ 3. 将一株质量为20 g 的黄瓜幼苗栽种在光照等适宜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植株达到40 g,其增加的质量来自于() A. 水、矿质元素和空气 B. 光、矿质元素和水 C. 水、矿质元素和土壤 D. 光、矿质元素和空气 4. 动物受到惊吓刺激时,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兴奋还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 B. 惊吓刺激可以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感受器 C. 神经系统可直接调节、也可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活动 D. 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减慢、心率减慢 5. 某种二倍体高等植物的性别决定类型为XY 型。该植物有宽叶和窄叶两种叶形,宽叶对窄叶为显性。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B/b )位于X 染色体上,含有基因 b 的花粉不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窄叶性状只能出现在雄株中,不可能出现在雌株中 B. 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杂交,子代中可能出现窄叶雄株 C. 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子代中既有雌株又有雄株 D. 若亲本杂交后子代雄株均为宽叶,则亲本雌株是纯合子 6. 某实验小组用细菌甲(异养生物)作为材料来探究不同条件下种群增长的特点,设计了三个实验组,每组接种相同数量的细菌甲后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定时更新培养基,三组的更新时间间隔分别为3 h、10 h、23 h,得到a、b、 c 三条 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菌甲能够将培养基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B. 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 C. 在培养到23 h 之前,a 组培养基中的营养和空间条件都 是充裕的 D. 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23 h 时,种群增长不会出现J型 增长阶段

2019年全国卷Ⅱ生物试题解析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生物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内质网功能是分泌蛋白质加工和合成脂质(如性激素和磷脂),所以由内质网就可以直接确定答案,选A;细胞核是进行转录和翻译的场所,所以合成的的物质是DNA和RNA。 2.答案B 解析:马铃薯无氧呼吸的产物只有乳酸,没有葡萄糖,所以A错;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都产生丙酮酸,丙酮酸再经过第二阶段产生乳酸的,所以B正确;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产生丙酮酸的同时可以释放能量合成ATP,所以C错误;当氧气浓度升高会抑制无氧呼吸过程,甚至使无氧呼吸停止,所以在升高氧气浓度,会降低酸味的产生,D错误。 3.答案C 解析:由题干的已知条件可知:H﹢-ATPase是载体蛋白,同时具有酶的活性,所以运输氢离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且能量来自ATP水解,而不可能来自蓝紫光的照射,所以C能量可由蓝光直接提供是错误的;通过②实验的对照——加入H﹢-ATPase的抑制剂后溶液PH不再降低(氢离子不能再运输),说明A和B 正确;通过①实验——将保卫细胞放在PH低的溶液中(细胞外溶液氢离子多)而一段时间后溶液pH不变,说明氢离子不能自动通过细胞膜(自由扩散),所以D正确。 4.答案D 解析:人失水过多(如大量出汗),会导致体内缺水而渗透压升高,可以排除A;而抗利尿激素的含量是和渗透压成正比的,此种情况抗利尿激素会增加,排除C;根据生活常识,缺水会口渴,排除B;口渴会排尿量减少,说明此时肾小管吸收水的能力加强了,而不是降低,D不会发生的。 5.答案B 解析:如果自交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一定是杂合子,由此确定答案中有①,在A和B之中;②是两种性状杂交后代出现1∶1的比例(测交比例),在不知道显性和隐性的情况下无法确定哪一个是纯合,哪一个是杂合,所以排除A,而选择B。 6.答案A 解析:此题的关键是绘制数量金字塔,对于由草和羊构成的生态系统,当然是草多羊少,即下边体积大上边体积小,正金字塔;而对于乔木和昆虫构成的生态系统,显然是昆虫比树多,下边体积小上边体积大,是倒金字塔,选A。 29. (1)答案: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

【北京卷】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生物试卷(原题+解析版)

试题1-6 解析6-16 生物部分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1.玉米根尖纵切片经碱性染料染色,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分生区图像如下。对此图像的观察与分析, 错误 ..的是 A. 先用低倍镜再换高倍镜观察符合操作规范 B. 可观察到箭头所指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壁 C. 在图像中可观察到处于分裂期前期的细胞 D. 细胞不同结构成分与该染料结合能力不同 2.为探究运动对海马脑区发育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研究者将实验动物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运动组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跑步/游泳)。数周后,研究人员发现运动组海马脑区发育水平比对照组提高了1.5倍,靠学习记忆找到特定目标的时间缩短了约40%。根据该研究结果可得出 A. 有氧运动不利于海马脑区的发育 B. 规律且适量的运动促进学习记忆 C. 有氧运动会减少神经元间的联系 D. 不运动利于海马脑区神经元兴奋 3.筛选淀粉分解菌需使用以淀粉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接种培养后,若细菌能分解淀粉,培养平板经稀碘液处理,会出现以菌落为中心的透明圈(如图),实验结果见下表。

有关本实验的叙述,错误 ..的是 A. 培养基除淀粉外还含有氮源等其他营养物质 B. 筛选分解淀粉的细菌时,菌液应稀释后涂布 C. 以上两种细菌均不能将淀粉酶分泌至细胞外 D. H/C值反映了两种细菌分解淀粉能力的差异 4.甲、乙是严重危害某二倍体观赏植物的病害。研究者先分别获得抗甲、乙的转基因植株。再将二者杂交后 得到F1,结合单倍体育种技术,培育出同时抗甲、乙的植物新品种,以下对相关操作及结果的叙述,错误 ..的是 A. 将含有目的基因和标记基因的载体导入受体细胞 B. 通过接种病原体对转基因的植株进行抗病性鉴定 C. 调整培养基中植物激素比例获得F1花粉再生植株 D. 经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若干再生植株均为二倍体 5.为减少某自然水体中N、P含量过高给水生生态系统带来的不良影响,环保工作者拟利用当地原有水生植物净化水体。选择其中3种植物分别置于试验池中,90天后测定它们吸收N、P的量,结果见下表。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全国二卷)

绝密★启用前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Ⅱ) 一、选择题 1.在真核细胞的内质网和细胞核中能够合成的物质分别是 A. 脂质、RNA B. 氨基酸、蛋白质 C. RNA、DNA D. DNA、蛋白质 2.马铃薯块茎储藏不当会出现酸味,这种现象与马铃薯块茎细胞的无氧呼吸有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和葡萄糖 B. 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是由丙酮酸转化而来 C. 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丙酮酸的过程不能生成ATP D. 马铃薯块茎储藏库中氧气浓度的升高会增加酸味的产生 3.某种H﹢-ATPase是一种位于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ATP水解酶活性,能够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①将某植物气孔的保卫细胞悬浮在一定pH的溶液中(假设细胞内的pH高于细胞外),置于暗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不变。②再将含有保卫细胞的该溶液分成两组,一组照射蓝光后溶液的pH明显降低;另一组先在溶液中加入H﹢-ATPase 的抑制剂(抑制ATP水解),再用蓝光照射,溶液的pH不变。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 H﹢-ATPase位于保卫细胞质膜上,蓝光能够引起细胞内的H﹢转运到细胞外 B. 蓝光通过保卫细胞质膜上的H﹢-ATPase发挥作用导致H﹢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 C. H﹢-ATPase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所需的能量可由蓝光直接提供 D. 溶液中的H﹢不能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透过细胞质膜进入保卫细胞 4.当人体失水过多时,不会发生的生理变化是 A. 血浆渗透压升高 B. 产生渴感 C. 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 D. 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降低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二卷(新课标Ⅱ)及答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一、选择题 1.在真核细胞的内质网和细胞核中能够合成的物质分别是 A. 脂质、RNA B. 氨基酸、蛋白质 C. RNA、DNA D. DNA、蛋白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 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加工及脂质合成的场所。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详解】内质网可以合成脂质,细胞核中可以发生转录合成RNA,A正确;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B错误;内质网中不能合成RNA,细胞核中可以合成DNA和RNA,C错误;内质网中不能合成DNA,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D错误。 2.马铃薯块茎储藏不当会出现酸味,这种现象与马铃薯块茎细胞的无氧呼吸有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和葡萄糖 B. 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是由丙酮酸转化而来 C. 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丙酮酸的过程不能生成ATP D. 马铃薯块茎储藏库中氧气浓度升高会增加酸味的产生 【答案】B 【解析】

【分析】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的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大量ATP的过程。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产物是 乳酸或酒精和二氧化碳。 【详解】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无葡萄糖,A错误;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葡 萄糖被分解成丙酮酸,丙酮酸在第二阶段转化成乳酸,B正确;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丙酮酸属于无 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会生成少量A TP,C错误;马铃薯块茎储存时,氧气浓度增加会抑制其无氧呼吸,酸味 会减少,D错误。 3.某种H﹢-ATPase是一种位于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ATP水解酶活性,能够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逆浓度 梯度跨膜转运H﹢。①将某植物气孔的保卫细胞悬浮在一定pH的溶液中(假设细胞内的pH高于细胞外),置 于暗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不变。②再将含有保卫细胞的该溶液分成两组,一组照射蓝光后溶液的pH 明显降低;另一组先在溶液中加入H﹢-ATPase的抑制剂(抑制ATP水解),再用蓝光照射,溶液的pH不变。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 H﹢-ATPase位于保卫细胞质膜上,蓝光能够引起细胞内的H﹢转运到细胞外 B. 蓝光通过保卫细胞质膜上的H﹢-ATPase发挥作用导致H﹢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 C. H﹢-ATPase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所需的能量可由蓝光直接提供 D. 溶液中的H﹢不能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透过细胞质膜进入保卫细胞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跨膜运输的方式根据是否需要消耗能量分为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被动运输根据是否需要载体蛋白分 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消耗的能量直接来源于ATP的水解。 【详解】载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根据题意可知,照射蓝光后溶液的pH值明显下降,说明即H+含量增加, 进而推知:蓝光能够引起细胞内H+转运到细胞外,A正确;对比②中两组实验可知,蓝光引起细胞内H+转 运到细胞外需要通过H+-ATPase,且原先细胞内pH值高于细胞外,即细胞内H+浓度低于细胞外,因此该H+ 为逆浓度梯度转运,B正确;由题意可知H+-ATPase具有ATP水解酶活性,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逆浓

201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生物(全国卷2参考版)【含答案及解析】

201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生物(全国卷2参考版)【含答案及解析】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在细胞的生命历程中,会出现分裂、分化等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 细胞的有丝分裂对生物性状的遗传有贡献 B . 哺乳动物的造血干细胞是未经分化的细胞 C . 细胞分化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D . 通过组织培养可将植物叶肉细胞培育成新的植株 2. 某种物质可插入 DNA 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 DNA 双链不能解开。若在细胞正常生长的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该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 随后细胞中的 DNA 复制发生障碍 B . 随后细胞中的 RNA 转录发生障碍 C . 该物质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中期 D . 可推测该物质对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3. 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影响激素的分泌 B . 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下降 C . 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 D . 血液中胰岛素增加可促进胰岛 B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4. 关于高等植物叶绿体中色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乙醇中 B . 构成叶绿素的镁可以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 C . 通常,红外光和紫外光可被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用于光合作用 D . 黑暗中生长的植物幼苗叶片呈黄色是由于叶绿素合成受阻引起的

5. 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 . 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B . 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C . 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D . 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6. 果蝇的某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 G 、 g 控制,且对于这对性状的表现型而言, G 对 g 完全显性。受精卵中不存在 G 、 g 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死。用一对表现型不同的果蝇进行交配,得到的子一代果蝇中雌:雄= 2:1 ,且雌蝇有两种表现型。据此可推测:雌蝇中 A . 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G 基因纯合时致死 B . 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g 基因纯合时致死 C . 这对等位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 g 基因纯合时致死 D . 这对等位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 G 基因纯合时致死 二、综合题 7. 为了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三个实验组: A 组(20 ℃ )、 B 组(40 ℃ )和 C 组(6 0 ℃ ),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其他条件相同),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 1 )三个温度条件下,该酶活性最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组。 ( 2 )在时间 t 1 之前,如果 A 组温度提高10 ℃ ,那么 A 组酶催化反应的速度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3 )如果在时间 t 2 时,向 C 组反应体系中增加 2 倍量的底物,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那么在 t 3 时, C 组产物总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 是。 ( 4 )生物体内酶的化学本质是,其特性有 (答出两点即可)。

2019年山东高考生物真题试卷(含答案)

③同位素标记的苯丙氨酸 绝密★启用前 201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生物部分 一、选择题 1.细胞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类型。下列关于人体中细胞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胎儿手的发育过程中不会发生细胞凋亡 B. 小肠上皮细胞的自然更新过程中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C. 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过程中不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D. 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死亡过程,属于细胞坏死 2.用体外实验的方法可合成多肽链。已知苯丙氨酸的密码子是 UUU ,若要在体外合成同位素 标记的多肽链,所需的材料组合是 ①同位素标记 tRNA ②蛋白质合成所需的酶 的 ④人工合成的多聚尿嘧啶核苷酸 ⑤除去了 DNA 和 mRNA 的细胞裂解液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③⑤ 3.将一株质量为 20g 黄瓜幼苗栽种在光照等适宜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植株达到 40g ,其 增加的质量来自于 A. 水、矿质元素和空气 B. 光、矿质元素和水 C. 水、矿质元素和土壤 D. 光、矿质元素和空气 4.动物受到惊吓刺激时,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 素;兴奋还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 B.惊吓刺激可以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感受器 C.神经系统可直接调节、也可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活动 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减慢、心率减慢 5.某种二倍体高等植物的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该植物有宽叶和窄叶两种叶形,宽叶对窄叶为显性。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含有基因b的花粉不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窄叶性状只能出现在雄株中,不可能出现在雌株中 B.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杂交,子代中可能出现窄叶雄株 C.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子代中既有雌株又有雄株 D.若亲本杂交后子代雄株均为宽叶,则亲本雌株是纯合子 6.某实验小组用细菌甲(异养生物)作为材料来探究不同条件下种群增长的特点,设计了三个实验组,每组接种相同数量的细菌甲后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定时更新培养基,三组的更新时间间隔分别为3h、10h、23h,得到a、b、c三条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菌甲能够将培养基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B.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 C.在培养到23h之前,a组培养基中营养和空间条件都是充裕的 D.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23h时,种群增长不会出现J型增长阶段 三、非选择题 7.将生长在水分正常土壤中的某植物通过减少浇水进行干旱处理,该植物根细胞中溶质浓度增大,叶片中的脱落酸(ABA)含量增高,叶片气孔开度减小,回答下列问题。

2019年高考真题全国卷II理综生物试题解析(解析版)详细答案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卷(生物) 一、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关于人体中蛋白质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结合相应的病毒抗原 B. 肌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参与肌肉收缩的过程 C. 蛋白质结合Mg2+形成的血红蛋白参与O2运输 D. 细胞核中某些蛋白质是染色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答案】C 【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该题考查的是蛋白质的功能的相关知识,选项所描述的是几种常见的蛋白质的功能及其相关知识。 【点睛】本题以蛋白质的功能为主线,综合考查考生对体液免疫、组成肌肉细胞的肌动蛋白等蛋白质与血红蛋白的功能、细胞核的结构及染色体的组成、无机盐的功能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决此类问题,除了需要考生熟记并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外,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善于进行横向联系,即对教材中与某一知识有关的内容横向辐射,进行归纳。 2. 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 B. 固醇类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C. 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属于被动运输 D. 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具体涉及了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主

动运输和胞吞等方式,意图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能力。 【详解】病原体属于颗粒性物质,颗粒性物质或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胞吞和胞吐,因此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胞吞,A错误;固醇类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脂溶性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靶细胞,B错误;神经细胞内的Na+浓度比细胞膜外低,受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属于被动运输,C正确;甘油是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D错误。学科*网 【点睛】 3. 下列有关人体内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运动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可使心率加快,说明激素是高能化合物 B. 饥饿时,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促进糖原分解,说明激素具有酶的催化活性 C. 进食后,胰岛素水平升高,其既可加速糖原合成,也可作为细胞的结构组分 D. 青春期,性激素水平升高,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与受体结合可促进机体发育 【答案】D 【解析】【分析】由题意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激素调节及其实例(血糖调节)等相关知识。理清肾上腺素和性激素的功能、血糖调节过程、激素调节的特点是正确分析各选项的关键。 【详解】人体运动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引起心律加快,增加心输出量,进而提高细胞代谢速率,为身体活动提供更多能量,可见激素不是高能化合物,而是信息分子,A错误;饥饿时,血糖浓度低,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更多的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与相应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进而促进靶细胞内的糖原分解,但胰高血糖素不具有酶的催化活性,B错误;进食后,食物中的糖类经消化吸收导致血糖浓度升高,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更多的胰岛素,胰岛素通过促进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及其在组织细胞内氧化分解、合成糖原等生理过程而降低血糖浓度,但其不能作为细胞的结构组分,C错误;青春期,性腺分泌的性激素水平升高,性激素随体液运输到达靶细胞,与相应的受体结合,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D正确。 【点睛】激素是一种信号分子,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

2019年全国卷生物试题及答案(含1-3及答案)

2019年全国卷生物试题及答案(含1-3及 答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卷) 一、选择题(每个小题6分,共36分) 1.细胞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类型。下列关于人体中细胞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A.胎儿手的发育过程中不会发生细胞凋亡 B.小肠上皮细胞的自然更新过程中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C.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过程中不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D.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死亡过程,属于细胞坏死 2.用体外实验的方法可合成多肽链。已知苯丙氨酸的密码子是UUU,若要在体外合成同位

素标记的多肽链,所需的材料组合是() ①同位素标记的tRNA②蛋白质合成所需的酶③同位素标记的苯丙氨酸④人工合成的多聚尿嘧啶核苷酸⑤除去了DNA和mRNA的细胞裂解液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3.将一株质量为20 g的黄瓜幼苗栽种在光照等适宜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植株达到40 g, 其增长的质量来自于() A.水、矿质元素和空气 B.光、矿质元素和水 C.水、矿质元素和土壤 D.光、矿质元素和空气 4.动物受到惊吓刺激时,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 腺素;兴奋还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 B.惊吓刺激可以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感受器 C.神经系统可直接调节、也可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活动 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减慢、心率减慢 5.某种二倍体高等植物的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该植物有宽叶和窄叶两种叶形,宽叶对 窄叶为显性。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含有基因b的花粉不育。以下叙述毛病的是() A.窄叶性状只能出现在雄株中,不大概出现在雌株中 B.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杂交,子代中可能出现窄叶雄株

2019年高考全国卷(甲、乙、丙)理综生物高考真题(含解析)

201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2019 年高考新课标全国乙(Ⅰ)卷理综生物部分 (适用地区: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山东)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Li7 C12 N14 O16 Na23 S32 Cl35.5 Ar40 Fe56 I127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细胞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类型。下列关于人体中细胞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A.胎 儿手的发育过程中不会发生细胞凋亡 B.小肠上皮细胞的自然更新过程中存在细胞凋亡现象C.清除被 病原体感染细胞的过程中不存在细胞凋亡现象D.细胞凋亡是基因 决定的细胞死亡过程,属于细胞坏死 【答案】B 【分析】细胞凋亡是基因控制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常见的类型有: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的编程性死亡;成熟个体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 细胞凋亡的意义:可以保证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环境的稳定;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 【详解】胎儿手发育的过程中,手指间隙的细胞会发生细胞凋亡,A 错误;小肠上皮细胞中衰老的细胞将会发生细胞凋亡,不断完成细胞的自然更新,B 正确;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属于靶细胞,机体通过细胞免疫将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抗原,属于细胞凋亡,C 错误;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细胞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导致的细胞非正常死亡,D 错误。故选 B。 2.用体外实验的方法可合成多肽链。已知苯丙氨酸的密码子是 UUU,若要在体外合成同位素标记的多 肽链,所需的材料组合是 ①同位素标记的 tRNA ②蛋白质合成所需的酶 ③同位素标记的苯丙氨酸 ④人工合成的多聚尿嘧啶核苷酸 ⑤除去了DNA 和 mRNA 的细胞裂解液 A.①②④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⑤ 【答案】B 【分析】分析题干信息可知,合成多肽链的过程即翻译过程。翻译过程以 mRNA 为模板 ( m R N A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Ⅱ)生物含答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 试·全国Ⅱ卷 生物 选择题答案速查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真核细胞的内质网和细胞核中能够合成的物质分别是() A.脂质、RNA B.氨基酸、蛋白质 C.RNA、DNA D.DNA、蛋白质 A[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 [正确项分析]在真核细胞中,内质网可参与脂质的合成,在细胞核中,DNA 可转录形成RNA,A选项正确。 [错误项分析]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B、D选项错误;DNA可在细胞核中合成,而RNA不可在内质网中合成,C选项错误。 2.马铃薯块茎储藏不当会出现酸味,这种现象与马铃薯块茎细胞的无氧呼吸有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和葡萄糖 B.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是由丙酮酸转化而来 C.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丙酮酸的过程不能生成ATP D.马铃薯块茎储藏库中氧气浓度的升高会增加酸味的产生 B[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考查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为生命观念。 [正确项分析]在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第二阶段在相应酶的催化下,丙酮酸转化为乳酸,B选项正确。 [错误项分析]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葡萄糖是细胞呼吸的原料而不是产物,A选项错误;在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1分子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丙酮酸,并且释放出少量能量,C选项错误;一般来说,氧气浓度的升高会抑制细胞的无氧呼吸,故马铃薯块茎储藏库中氧气浓度的升高不会增加酸味的产生,D选项错误。 3.某种H+-ATPase是一种位于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ATP水解酶活性,能够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①将某植物气孔的保卫细胞悬浮在一定pH的溶液中(假设细胞内的pH高于细胞外),置于暗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不变。②再将含有保卫细胞的该溶液分成两组,一组照射蓝光后溶液的pH明显降低;另一组先在溶液中加入H+-ATPase的抑制剂(抑制ATP 水解),再用蓝光照射,溶液的pH不变。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H+-ATPase位于保卫细胞质膜上,蓝光能够引起细胞内的H+转运到细胞外 B.蓝光通过保卫细胞质膜上的H+-ATPase发挥作用导致H+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 C.H+-ATPase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所需的能量可由蓝光直接提供 D.溶液中的H+不能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透过细胞质膜进入保卫细胞 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物质的跨膜运输,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解题思路]用蓝光照射后,含有保卫细胞的溶液的pH下降,可推测细胞内的H+被转运到了细胞外,再结合题干信息可推测H+-ATPase位于保卫细胞质膜上,A项不符合题意;细胞内pH高于细胞外,即细胞内H+浓度低于细胞外,用蓝光照射后,溶液的pH明显降低,推测蓝光可通过保卫细胞质膜上的H +-ATPase发挥作用使细胞内的H+逆浓度梯度转运到细胞外,B项不符合题意;H+-ATPase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所需的能量来自ATP水解,不是由蓝光直接提供,C项符合题意;溶液中的H+不能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透过细胞质膜进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