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解读系列开篇

《黄帝内经》解读系列开篇
《黄帝内经》解读系列开篇

《黄帝内经》解读系列开篇(内容来源:公众号白衣静思)

一、《黄帝内经》系列知识分享

大家好,我是白衣,接下来接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会为大家带来《黄帝内经》的知识分享。书本参考是王洪图老师主编的《内经讲义》。在我的分享中,我会把一些重要的、大概率出现在考试中的点加粗,同时附录一些易错题目,不定期出一些趣味知识专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更新我会坚持,一天更新一小节的内容,风雨无阻。感谢大家的支持和厚爱!

二、什么是《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的历史价值和临床指导意义在中医类学生已经是耳熟能详了,但大部分民众却对《黄帝内经》毫无了解,即使他们已经在生活中运用过其中的养生观点和医学理念。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三、题后语

《黄帝内经》解读系列是白衣推出的第一个医学书籍解读系列推送。因为《黄帝内经》在中医理论中有着重要地位,同时在普通民众中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出于科普、为师弟师妹提供学习参考、提高自己的《黄帝内经》水平等几个角度考虑,白衣会一直把这个系列做下去。受自己水平限制,推送本身可能会有一些错误的地方,欢迎大家公众号留言或发送邮件指出。

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

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天年》 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天年》第一讲(上.文稿) [转贴 2010-01-20 15:08:32] 字号:大中小《灵枢?天年》 第一讲 播出时间:《中国之声》2009.12.12 23:00—24:00 主讲:徐文兵主持:梁冬 经文:黄帝问于歧伯曰:愿闻人之始生,何气筑为基,何立而为楯,何失而死, 何得而生,歧伯曰:以母为基,以父为楯;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 梁冬:是的,重新发现中医太美,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晚上的国学堂,我是 梁冬梁某人,对面的依然是厚朴中医学堂堂主徐文兵老师。徐老师,你好~徐文兵:梁冬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 梁冬:对,听众朋友的耳朵是雪亮的,所以说呢,还说兑水呢,哈哈哈~…… 徐文兵:当然我们这个节目不知不觉,整整一年了~ 梁冬:是呀~ 徐文兵:嗯。去年也是,我记得就是十一月底,初冬的某个晚上,被梁冬拉到 中山公园他的书房…… 梁冬:对,录制了这个节目的第一期。 徐文兵:录制了第一期,到十二月六号开播~ 梁冬:对,整整这么一年了哈。 徐文兵:诶~这期节目要播出,整整一年了。所以我们非常愉快地做了五十二 期 节目。

梁冬:非常感谢我们的听众朋友,那么热情的给我们的支持。而且呢,我得出一个结论:一个事情但凡是正确的,那么它就会很容易就开始,做事情也比较顺利~你看这个节目,也就这样认认真真地做下来啦,是吧~ 徐文兵:对~ 梁冬:很不容易啊~诶,那这个闲话少说,说回来,上一次呢我们讲完了之后呢,今天开始一个新的一章。以前呢我们大部份时候呢,都讲的《素问》里的文章,有上古天真呐~有四季调神大论呐,等等。那从这一次开始呢,徐老师为我们挑了哪一章呢, 徐文兵:呃~我们挑了一个《灵枢》的第五十四篇叫《天年》。 梁冬:《灵枢》哈~《黄帝内经》是分成《素问》和《灵枢》两篇的,两大篇哈~ 徐文兵:两大部分,嗯~这个,……我们在最早介绍《黄帝内经》的时候就说过,这个《黄帝内经》呢是经过后人,特别是唐朝的太医令,叫王冰的这个编次整理,我们现在学的这个版本是按他编辑而走的。他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叫《素问》,第二部分呢叫《灵枢》。我们为什么跳着讲呢,就是作为一个我已经读过《黄帝内经》,而且行医、教学多年的人来讲呢,我是想给大家先做一个勾勒,做个鸟瞰~就是说,《黄帝内经》一共有一百六十二篇,分成两部分,每部分八十一篇,那么你按照它的顺序去读呢,你可能觉得就有点,……乱~啊,不知道这个方向和路径。按我们引导的方向去读呢~你就知道,我们在《黄帝内经》到底是在干什么~比如第一篇我们讲《上古天真论》是讲做人的道理,总结成两句话叫“亲近自然,回归传统”,或者叫“亲近传统,回归自然”,啊~我们是讲的做人要做什么样的人,而且他在揭示了现代人,啊,几千年来人性没有变,“以酒为浆,以妄为常”,这些错误,人人还在犯,啊,不能尽其天年的人有很多;第二篇呢我们讲的是什么,上知天文,讲的是《四气调神大论》,讲的是我们应该跟着天的、星

黄帝内经背诵条文及复习思考题

《黄帝内经》选读背诵条文 素问·上古天真论第一 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肾者主水,受五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泻。今五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仍浮;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仍竭。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精。 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阳不胜其阴,则五藏气争,九窍不通。

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绝,精气乃绝。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本。 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燥,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 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 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泻 故曰;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其盛,可待衰而已。故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而减之,因其衰而彰之。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其慓悍者,按而收之;其实者,散而泻之。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 素问·五藏别论篇第十一 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

黄帝内经原文翻译86

原文:黄帝问:人有重身,九月而瘖,此为何也?岐伯对曰:胞之络脉绝也。帝曰:何以言之? 岐伯曰:胞络者系于肾,少阴之脉,贯肾系舌本,故不能言。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无治也,当十月复。《刺法》曰:“无损不足,益有余,以成 其疹,然后调之。”所谓无损不足者,身羸瘦,无用鑱石也;无益余者,腹中有形而泄之,泄之则精出而病独擅中,故曰疹成也帝日:病胁下满气逆,二三岁不已,是为何病? 岐伯曰:病名息积,此不妨于食,不可灸刺,积为导引服药药不能独治也。 帝曰:人有身体髀股?皆肿,环脐而痛,是为何病?岐伯曰:病名日伏梁。此风根也,其气溢于大肠,而著于之原在脐下,故环脐而痛也。不可动之,动之为水溺涩之病也。帝曰:人有尺脉数甚,筋急而见,此为何病? 岐伯曰:此所谓疹筋2,是人腹必急,白色黑色见,则病甚。帝曰:人有病头痛以数岁不已,此安得之?名为何病?岐伯曰:当有所犯大寒,内至骨髓,髓者以脑为主,脑逆故令头痛,齿亦痛,病名日厥逆。 帝曰:善。 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 岐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夫五味人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 帝:有病口苦,取阳陵泉,口苦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病名胆瘅。夫肝者中之将也,取决于胆,咽为之使。此人者,数谋虑不决,故胆虚气上溢,而口为之苦。治之以胆募俞,治在《阴阳十二官相使》中。 帝曰:有癃者,一日数十溲,此不足也。身热如炭,颈膺如格,人迎躁盛,喘息气逆,此有余也。太阴脉微细如发者,此不足也。其病安在?名为何病? 岐伯曰:病在太阴,其盛在胃,颇在肺,病名日厥,死不治。此所谓得五有余二不足也。 帝曰:何谓五有余二不足? 岐伯曰:所谓五有余者,五病之气有余也;二不足者,亦病气之不足也。今外得五有余,内得二不足,此其身不表不里,亦正死明矣。帝曰:人生而有病巅疾者,病名曰

黄帝内经启示讲解

本帖最后由昆虫记于2014-10-23 12:32 编辑 1.《黄帝内经》是第一部中医理论经典 人类出现以后,就有疾病,有了疾病必然就要寻求各种医治的方法,所以医疗技术的形 成的确远远早于《黄帝内经》。但中医学作为一个学术体系的形成,却是从《黄帝内经》开始的,所以《黄帝内经》被公认为中医学的奠基之作。这部著作第一次系统讲述了人的生理、 病理、疾病、治疗的原则和方法,为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黄帝内经》是第一部养生宝典 《黄帝内经》中讲到了怎样治病,但更重要的讲的是怎样不得病, 怎样使我们在不吃药的情况下就能够健康、能够长寿、能够活到一百岁。 3.《黄帝内经》非常重要的思想——“治未病” 《黄帝内经》中说:“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而“不治已乱治未乱” 的意思是说,假设一个公司的管理模式上出了问题,造成了混乱。不要去盲目的解决当 前的混乱,而要从造成混乱的原因,和混乱将会导致的后果着手。简单地说,就是把前头 和后面两端解决,中间的那段麻烦也就不存在了。 4.《黄帝内经》在医学上的意义

《黄帝内经》在医学上的意义就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有别于西医的医疗思想、医疗方法,即非对抗性治疗的思想,和合的思想,以调和为主的治疗方法。 5.《黄帝内经》在科学上的意义 《黄帝内经》在科学上的意义是建立了另外一种科学形态。科学也应该是多元的, 科学绝对不仅仅是17世纪牛顿力学以后的现代科学这种形态。现代科学有三个特征:一是逻辑推理,二是数学描述,三是实验验证。它有一个物质实体和形态。 而《黄帝内经》提供了以整体论、模型论、过程论等等为特征的科学形态。 它具有人文科学的性质,强调个体性、特殊性,它不提供一种公理。 西方科学是唯物论的,是建立在物的层面上的。中国的哲学不能用西方哲学唯物、 唯心的模子来套用,中国哲学是物心合一的,是生生不息的,不是物的哲学, 而是人的哲学,是生命哲学。中医就是以这么一种哲学作为其理论基础的。 在这么一种哲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科学当然不可能等同于西方在唯物论的基础 上建立起来的科学。长期的实践证明,中医学这种科学形态对解决人的生命问题是 有用的、有效的。 6.《黄帝内经》是第一部关于生命的百科全书

黄帝内经治则名词解释

黄帝内经治则名词解释汇总 治则 定义:对临床的具体立法、处方、用药等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在治疗疾病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治未病 定义: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产生和发展的治疗原则,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 因人制宜: 定义:考虑到病人的体质、性别、年龄、生活习惯以及过去病史等个体差异性而选择适宜的治法、方药的治疗原则。 正治法(逆治法) 定义:针对疾病的本质,从正面进行治疗,即逆病性而治的常规方法。反治法(从治法) 定义:针对疾病出现假象,或大寒证、大热证用正治法发生格拒的情况,采用与表面症状性质相同的药物进行治疗,亦即顺从疾病假象而治,与常规相反的方法。 调理阴阳(调整阴阳) 定义:利用药物或食物的气味性能、情志的属性、针灸补泻的作用等,以纠正人体阴阳的偏胜偏衰,使之恢复相对平衡协调的治疗原则。 内治法 定义:通过给病人服用药物来进行治疗的各类治法的统称。 治病求本

定义:针对产生疾病的根本原因进行治疗的原则。 同病异治 定义:表现相同的疾病,可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或由于病情的发展、病机的变化、正邪的消长等差异,采取不同治法的治疗原则。扶正祛邪 定义:对于正虚为主、因虚致实的病证,应采取扶助正气为主,使正气加强,从而达到驱除病邪目的的治疗原则。 寒者热之 定义:针对寒性的病证应使用温热方药进行治疗的原则。 寒因寒用 定义:针对真热假寒证应采用寒凉方药进行治疗的原则。 虚者补其母 定义:根据五行相生和五脏母子关系的理论,对于五脏虚证应采用补益“生我”之脏的方药进行治疗的原则。 解表法 定义:用发汗、宣肺的方药祛除肌表之邪,治疗表证的治法。古称汉法。 急则治标 定义:与缓则治本相对而言,在大出血、暴泻、剧痛等标症甚急的情况下,及时救治标病,如止血、止泻、止痛等,然后治其本病的治疗原则。 异病同治

黄帝内经原文与翻译

黄帝内经原文与翻译 皇帝内径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 被称为医之始祖。 下面给大家带 来黄帝内经 原文与翻译。欢迎阅读! 黄帝内经原文与翻译 上卷 素问篇 上古天真论 【本章要点】 一、 说明养生的积极意义。 不仅可以预防疾病, 而且是延年益寿的有效措施。 二、具体指出养生的方法:精神上的修养;饮食起居的调节;环境气候的适 应;体格的锻炼。 三、人生的生、长、衰、老过程,以及生育的功能,主要关键都决定于肾气 的盛衰。 四、 举出四种养生者的不同养生方法和结果, 来启示人们注意养生祛病延年。 【原文】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乃问于天师①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 年半百而动作皆衰,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术数②,食饮有节,起居 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 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 皆谓之虚邪贼风, 避之有时, 恬惔虚无③, 真气从之,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 愿。 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 婬邪不能惑其心, 愚智贤不肖, 不惧于物, 故合于道。 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邪?将天数然也? 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 二七,而天癸④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黄帝内经》解读大典藏(共66集)

【国学堂】《黄帝经》解读大典藏(共66集) 此《黄帝经》资料非常全面,并非节选,一部《黄帝经》从头讲到尾,让你对《黄帝经》有个全面而深刻的了解。梁冬与徐文兵老师没讲到的地方会有其它大师级的人物为你 补齐。梁冬与徐文兵那非常富有磁性的声音为你娓娓道来,把一部非常晦涩难懂的中医经典讲的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即可学到自已绞尽脑汁,捉摸不透的很多知识,另人茅塞顿开,拍案叫绝!现在很难找到这么全的音频资料了,珍惜啊! 当“亚健康”成为上班族的生活常态,也催生出了“养生文化热”。于是,涌现了马悦凌、曲黎敏、悟本等数不胜数的“专家、名家”;派生出了《从头到脚说健康》、《不生病的智慧》、《特效穴位使用手册》、《黄帝经使用手册》、《黄帝经家用说明书》等养生指南书籍。 翻阅市场上的这些养生书,再听听养生专家们讲的话,不难发现,他们都是靠着一本《黄帝经》来打遍天下的,他们的“学术观点”几乎都来源于此。这对《黄帝经》而言,是幸?是悲?对广大读者而言,是福?是祸? 《黄帝经》是本什么书 《黄帝经》并不是黄帝所作 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黄帝经》可谓是如雷贯耳,但

真正看过这本书的人,那就寥寥无几了。《黄帝经》究竟是一本什么书?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献研究所所长、博导王旭东告诉记者,首先应该指出,《黄帝经》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理论著作。直到现在,还在起着指导临床实践的作用,因为它蕴藏着丰富的科学成分,包含了祖国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黄帝经》肯定不是黄帝所作,纯属后人伪托。冠以“黄帝”之名,意在溯源崇本,借以说明我国医药文化发祥甚早。《黄帝经》这部书名,最早见载录在《汉书·艺文志》里面。今天所说的《黄帝经》,它的组成包括了《素问》和《灵枢》两大部分,各有文章81篇,容非常广泛,有生理、病理、解剖、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预防医学思想等各个方面。 《黄帝经》中只有13个药方 现在人们一生病,对药物的“亲切感”就油然而生。而且,往往越是名贵、药力强的药,越招人宠。于是,导致抗生素等泛滥,人的抗药性也被训练得越来越强。 药真的是咱们生病的救命稻草吗?《黄帝经》对药还真不感冒,越是猛药越不招它待见。《黄帝经·素问·五常政大论》中说:“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 省中医药学会科普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四清解释说,《黄帝经》把药划分为三六九等,“毒”越大,表明药越猛,而

《黄帝内经》藏象学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与结构简析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黄帝内经》藏象学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与结构简析 作者:张宇鹏 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100700 刊名: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BASIC MEDICIN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年,卷(期):2008,14(1) 被引用次数:1次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胡冬裴.HU Dong-pei中医心藏象理论规律研究[期刊论文]-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1(4) 2.邱幸凡.陈刚.王平.王进.张茂林中医学"藏象"本质特征探讨[期刊论文]-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2,4(4) 3.刘小霞《内经》藏象理论研究近况[期刊论文]-河北中医2008,30(4) 4.王颖晓.李其中.WANG Ying-xiao.LI Qi-zhong藏象之"象"含义探析[期刊论文]-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0(4) 5.陈慧娟.梁尚华从《内经》探讨藏象之涵义及其意义[期刊论文]-湖南中医杂志2007,23(4) 6.胡剑北.Hu Jianbei脏腑与藏象辨析[期刊论文]-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22(6) 7.张宇鹏.Zhang Yupeng中医五藏理论起源探讨[期刊论文]-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7,9(6) 8.张宇鹏论易学对中医藏象学发展的影响[期刊论文]-现代中医药2010,30(4) 9.杨威.刘寨华.于峥.YANG Wei.LIU Zhai-hua.YU Zheng"藏象"概念之探析[期刊论文]-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1(2) 10.许志效.于红芳.赵艳青藏象体用关系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14(2) 引证文献(1条) 1.张宇鹏金元时期藏象学新思想的出现及其理论范式的转型[期刊论文]-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8(11)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a63908284.html,/Periodical_zgzyjcyx200801004.aspx

翟双庆解读《黄帝内经》第一集:神秘的经典

翟双庆解读《黄帝内经》第一集:神秘的经典 北京中医药大学翟双庆教授作客《百家讲坛》,带您进 入神奇的中医养生世界,为您精彩解读《黄帝内经》第一集《神秘的经典》。《黄帝内经》被称为:医家之宗,医家之本。那么,《黄帝内经》的神奇之处究竟在哪里?它会给我们的 健康人生能带来怎样的帮助呢?两千年前出现的这部神奇 的医书,里面究竟蕴含着怎样丰富的养生智慧?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现存医书中最早的典籍 之一。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是先民医者长期研究、治疗疾病的经验总结。它的问世,开创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标志着祖国医学由单纯积累经验的阶段发展到了系统的理 论总结阶段。 相关专家认为,《黄帝内经》可以用三个“第一”给它作一概括。第一部中医理论经典人类出现以后,就开始面对疾病的侵害,有了疾病必然就要寻求各种医治的方法,所以医疗技术的形成远远早于《黄帝内经》。但中医学作为一个学术体系的形成,却是从《黄帝内经》开始的,所以《黄帝内经》被公认为中医学的奠基之作。这部著作第一次系统讲述了人的生理、病理、疾病、治疗的原则和方法,为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医学形成以后,就庇佑着我们中华民族,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至今。第一部养生宝典《黄帝内经》中讲

到了怎样治病,但更重要的讲的是怎样不得病,怎样使我们在不吃药的情况下就能够健康、长寿。《黄帝内经》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治未病”。《黄帝内经》中说:“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意思是说,假如一个人的肝脏出了问题,不要指盲目的治疗肝脏,还要从其他未生病的脏器着手。肝属木,肾属水,水生木,心属火,木生火。所以也要从肾脏和心脏上着手治疗。而“不治已乱治未乱”的意思是说,要从造成生病的原因,和生病将会导致的后果着手。简单的说,就是把前头和后面两端解决,中间的那段麻烦也就不存在了。第一部生命科学百科全书 《黄帝内经》以生命为中心,里面讲了医学、天文学、地理学、心理学、社会学,还有哲学、历史等,是一部围绕生命问题而展开的百科全书。中国古代有三大以“经”命名的奇书,第一部是《易经》,第二部是《道德经》,第三部就是《黄帝内经》。现在,这三部奇书不仅引起炎黄子孙的关注,而且引起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因为它的价值在当今社会已经越来越凸显出来。ta现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是从遥远的远古一直流传到今天。从《汉书·艺文志》记载的“七经”来看,当时与《黄帝内经》并存的,还有三十七卷的《黄帝外经》。但由于战火和传承的原因,现今已经无法找寻到它的踪迹,这一珍稀的文化瑰宝可能永远地失传了。由此想见,愈发显得弥足珍贵的文化宝典《黄帝内经》,更应该得

黄帝内经模拟试题及答案

黄帝内经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0.10.28整理 模拟试题一 一、填空题( 10分,每空1分) 1、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2、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3、心藏脉,脉舍神,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 4、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故(气上矣)。 5、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二、选择题 (一)单选题( 20分,每题1分) 1、《黄帝内经》书名最早见于() A、《白氏内经》 B、《汉书·艺文志》 C、《史记》 D、《针灸甲乙经》 E、《脉经》 2、《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五脏之气的充盛 B、天癸的形成 C、水谷的摄入 D、肾气的充盛 E、三焦的气化 3、《灵枢·天年》认为人体胚胎产生“以母为()”A、基 B、本 C、楯 D、根 E、标 4、据《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述,人体阴阳平衡的关键是() A、阳气致密于外 B、阴精充足 C、精神清净 D、阴气固守于内 E、传精神、服天气 5、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夏伤于暑”,到秋引起的病变是() A、温病 B、飧泄 C、痎疟 D、咳嗽 E、濡泄 6、据《素问·五脏别论》,为“五脏使”的是() A 脉 B 脑 C 魄门 D 髓 E 女子胞 7、《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的“化物”应该解释为() A、主传导糟粕 B、分清泌浊 C、化生水谷精气 D、化生营气 E、以上均不是 8、《灵枢·本神》篇描述了五脏虚或实的症状,其中肾气虚的症状是() A、耳鸣 B、形寒 C、手足厥冷? D、面白 E、腰膝痠软 9、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水泉不止”是由于() A、肾不化气 B、肝失疏泄 C、肺失宣降 D、膀胱不藏 E、气化失常 10、据《素问·热论》,巨阳为诸阳主气,是因其脉连于() A 风池 B 风府 C 百会 D 大椎 E 阳维脉 11、《素问·痹论》“心痹”的症状是()A、四肢解堕,发咳呕汁 B、脉不通,烦则心下鼓 C、烦满喘而呕 D、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 E、中气喘争,时发飧泄 12、《素问直解》的作者是() A、张志聪 B、王冰 C、高世栻 D、全元起 E、滑寿 13、《灵枢·百病始生》篇认为“两虚相得”之“两虚”是() A、自然界正常气候和人体正气充实 B、虚邪贼风和人体正气虚; C、异常气候和人体正气充实 D、正常气候和人体正气虚; E、上巨虚穴和下巨虚穴 14、“枢折挈”见于《素问·痿论》中痿证的() A、筋痿 B、骨痿 C、脉痿 D、肉痿 E、痿躄 15、《灵枢·水胀》认为“月事不以时下”的疾病是() A、肠蕈 B、石瘕 C、石水 D、鼓胀 E、皮水

徐文兵老师浅释《濒湖脉学》中的浮脉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徐文兵老师浅释《濒湖脉学》中的浮脉 先讲一个就师父反复强调的《濒湖脉学》。我刚才讲了,你一定要手上有气,手上有气的标准就是你的手是热的,然后你再去号病人的脉。号病人脉的时候你要知道躲,因为你在号脉的时候,你要用心,其实你就向他打开你的心了,那个病人邪气重的时候,你是打开的,它就要进去。 所以当你号脉的时候,有时候你要弹一下指头,离开他。你如果不离开,那个东西就沿着这个手上来了,所以,你要有感有觉,你才能去做医生,这是我说我自己的体会。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就是说,李时珍老先生他是怎么给我们讲脉的。最简单的一个脉叫浮脉。他的歌诀是这么背的:“浮脉唯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这是他对脉的描写,我们看起来很简单,这些字儿大家都认得,但是你要去想象,用心去体会它的感觉的话呢,确实需要有号过脉的人或者懂的人给讲一下。这个浮脉呢,“唯从肉上行”,什么叫肉?我们看一下我们身体的层次,最表的是毛,毛底下是皮,皮底下是什么呢? 是肤,啊。皮底下是肤,肤底下是肉,也就是我们说的肌肉,肉底下是脉,脉底下是筋,筋底下才是骨,骨里面是髓。我们就不说了。所以他说是“肉上行”,讲的是什么呢?讲的是你手一搭脉,你能感觉到他这个层次在中部以上,中部以上,所以我们号脉讲轻轻一搭的感觉和稍微按一下,和摁到骨头上那个感觉,所以跟浮脉相对的是什么呀?是沉脉。比沉脉还厉害的叫伏脉,是那个“伏”,是这个“伏”,我们讲住骨,就是摸到骨头上才能摸到的感觉。那么浮脉的第一感觉是,它在肉的层次上跳动。 这个肌肉,大家都说肌肉,请问肌和肉有什么区别?《黄帝内经》讲,上古之人修炼的时候,“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如果你不理解气和神的话,你光从唯物主义角度上讲,你理解不了“肌”“肉”的区别。可是道家重视气,也就是说肌和肉是同一块组织,但是当它发力绷紧的状态,凸起的叫肌,而当它泄了气放松的状态,就叫肉,区别在于它有没有气,是吧。 为什么叫“肌肉若一”呢?它是在需要的时候它能绷起来发力,在放松的时候它能松得很软,我们经常说人,说你这人很肉,开车这么肉,做事儿这么肉,

《黄帝内经》中的天人关系研究

《黄帝内经》中的天人关系研究 0803401021 薛莲一.学术史,研究现状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原书18卷。其中9卷名《素问》;另外9卷无书名,汉晋时被称为《九卷》或《针经》,唐以后被称为《灵枢》,非一人一时之作,主要部分形成于战国至东汉时期。每部分各为81篇,共162篇。《素问》主要论述了自然界变化的规律、人与自然的关系等;《灵枢》的核心内容为脏腑经络学说。 《黄帝内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最早著录于刘歆《七略》及班固《汉书·艺文志》。总结了春秋至战国时期的医疗经验和学术理论,并吸收了秦汉以前有关天文学、历算学、生物学、地理学、人类学、心理学,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对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及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做了比较全面的阐述,它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并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成为中国医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 从古至今历代来研究《黄帝内经》的人不在少数,并且并不局限于医学领域,在史学,哲学等多个领域中,《黄帝内经》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1. 古代关于《黄帝内经》的研究著作 古代历朝历代研究《黄帝内经》的人以医学领域的居多,多是将其中的医学以及在其养生之道上的理论加以发展和应用,从秦汉至明清对《黄帝内经》做注的更是不胜枚举,以下是一些古代著作: 黄帝内经素问注(唐)王冰 黄帝内经太素新校正(唐)杨善上撰著;钱超尘、李云校正 黄帝内经注证发微(明) 马莳著;孙国中、方向红点校 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明)马莳著;孙国中、方向红点校 类经——黄帝内经分类解析(上中下) (明)张介宾著 黄帝内经吴注(清)吴昆著;孙国中点校 黄帝内经素问直注(清)高士宗、吴昆著;孙国中点校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清)张志聪著;孙国中点校 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清)薛富辰批阅句读;孙国中点校 灵枢悬解(清)黄元御著 黄帝内经灵枢集注(清)张志聪著 素问悬解(清)黄元御原著;孙中国、方向红点校; 素问经注节解(清)姚绍虞著 内经博义(清)罗美著 医经读(清)沈又彭著 素问释义(清)张琦著 2.近现代对《黄帝内经》的研究 近代人们对《黄帝内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中的养生之道上,当然也有研究其中天人关系问题的。

国学堂《黄帝内经》解读大典藏共集

【国学堂】《黄帝内经》解读大典藏(共66集)此《黄帝内经》资料非常全面,并非节选,一部《黄帝内经》从头讲到尾,让你对《黄帝内经》有个全面而深刻的了解。梁冬与徐文兵老师没讲到的地方会有其它大师级的人物为 你补齐。梁冬与徐文兵那非常富有磁性的声音为你娓娓道来,把一部非常晦涩难懂的中医经典讲的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即可学到自已绞尽脑汁,捉摸不透的很多知识,另人茅塞顿开,拍案叫绝!现在很难找到这么全的音频资料了,珍惜啊! 当“亚健康”成为上班族的生活常态,也催生出了“养生文化热”。于是,涌现了马悦凌、曲黎敏、张悟本等数不胜数的“专家、名家”;派生出了《从头到脚说健康》、《不生病的智慧》、《特效穴位使用手册》、《黄帝内经使用手册》、《黄帝内经家用说明书》等养生指南书籍。 翻阅市场上的这些养生书,再听听养生专家们讲的话,不难发现,他们都是靠着一本《黄帝内经》来打遍天下的,他们的“学术观点”几乎都来源于此。这对《黄帝内经》而言,是幸?是悲?对广大读者而言,是福?是祸? 《黄帝内经》是本什么书 《黄帝内经》并不是黄帝所作 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黄帝内经》可谓是如雷贯耳,

但真正看过这本书的人,那就寥寥无几了。《黄帝内经》究竟是一本什么书?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献研究所所长、博导王旭东告诉记者,首先应该指出,《黄帝内经》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理论着作。直到现在,还在起着指导临床实践的作用,因为它蕴藏着丰富的科学成分,包含了祖国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黄帝内经》肯定不是黄帝所作,纯属后人伪托。冠以“黄帝”之名,意在溯源崇本,借以说明我国医药文化发祥甚早。《黄帝内经》这部书名,最早见载录在《汉书·艺文志》里面。今天所说的《黄帝内经》,它的组成包括了《素问》和《灵枢》两大部分,各有文章81篇,内容非常广泛,有生理、病理、解剖、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预防医学思想等各个方面。 《黄帝内经》中只有13个药方 现在人们一生病,对药物的“亲切感”就油然而生。而且,往往越是名贵、药力强的药,越招人宠。于是,导致抗生素等泛滥,人的抗药性也被训练得越来越强。 药真的是咱们生病的救命稻草吗?《黄帝内经》对药还真不感冒,越是猛药越不招它待见。《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中说:“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 江苏省中医药学会科普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陈四清解释

黄帝内经原文翻译241

原文:黄帝问于岐伯曰:周痹之在身也,上下移徙,随脉,其上下左右相应,间不容空,愿闻此痛,在血脉之中邪?将在分肉之间乎?何以致是?其痛之移也,间不及下针,其慉痛之时,不及定治,而痛已止矣,何道使然?愿闻其故 岐伯答曰:此众痹也,非周痹也。 黄帝曰:愿闻众痹。 岐伯对曰:此各在其处,更发更止,更居更起,以右应左,以左应右,非能周也。更发更休也。 黄帝曰:善。刺之奈何? 岐伯对曰:刺此者,痛虽已止,必刺其处,勿令复起。 帝曰:善。愿闻周痹何如? 岐伯对曰:周痹者,在于血脉之中,随脉以上,随脉以下,不能左右各当其所。 黄帝曰:刺之奈何? 岐伯对曰:痛从上下者,先刺其下以遏之后刺其上以脱之。痛从下上者,先刺其上以遏之,后刺其下以脱之。黄帝曰:善。此痛安生?何因而有名? 岐伯对曰:风寒湿气,客于外分肉之间,迫切而为沫,沫得寒则聚,聚则排分肉而分裂也,分裂则痛,痛则神归之,神归之则热,热则痛解,痛解则厥,厥则他痹发,发则如是。 黄帝曰:善。余已得其意矣。 岐伯曰:此内不在脏,而外未发于皮,独居分肉之间,真气不能周,故命曰周痹。故刺痹者,必先切循其上下之六经视其虚实,及大络之血结而不通,及虚而脉陷空者而调之熨而通之。其瘛坚转引而行之。 黄帝曰:善。余已得其意矣,亦得其事也。九者,经巽之理,十二经脉阴阳之病也。翻译:黄帝问于岐伯说:周痹这个病,病邪在人的身体中随着血脉上下的移动,疼 痛的部位左右对称,时时在转移,又连续不断,我想知道这种疼痛是发生在血脉之中还是在分肉之间?又是怎样形成这种病的?这种疼痛转移得如此之快,以至于无法在疼痛的部位下针,当某一个部位的疼痛很明显的时候,还没有来得及决定怎样治疗,疼痛就已经停止了。这是什么样的机制呢?请您告诉我其中的缘故。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第八讲概诉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八讲 主讲:徐文兵主持:梁冬 播出时间:2009-05-09 23:00—24:00 经文:逆秋氣則太陰不收,肺氣焦滿,逆冬氣則少陰不藏,腎氣濁沉。 参与整理:黄帝内经_音频转文字群——草木旺盛、艾草、慧从卢溪、猪光宝器等 梁冬:是的,重新发现中医太美,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晚上的国学堂,依然是和厚朴中医学堂堂主徐文兵老师一起来分享《四气调神大论篇》,在上一周我们讲到了“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 徐文兵:对,上次我们有一句说了半截没说完。我们现代人很多得了颈肩综合症,肩膀脖子老是那么酸疼,这和他们伏案工作有关系。但是大家忘了,如果你里面的小肠是寒的、是不通的话,它照样会反映在经络上。就是你的肩背,小肠经走过的经络就出现问题。你一定要想治你体表的问题的话,还得往你肚子里面找原因。 梁冬:那怎么能治呢? 徐文兵:小肠有两个代表穴,叫水分和关元。你去看,很多人水分那儿就有一个结,咯噔咯噔的,一摸就响,你一定要把它揉开了。中里巴人不是说一个推腹疗法吗? 梁冬:推心置腹。 徐文兵:对,推心置腹。去把自己的手搓热了,揉自己的肚子。还有就是温暖自己的肚子,要用艾灸去灸一下自己的关元。 梁冬:那,吃东西有什么注意的吗? 徐文兵:吃东西的话,特别是在夏天,人体开放,小肠开门迎客的时候,你把那些凉不几几的东西弄进去。 梁冬:海鲜加冻啤酒? 徐文兵:海鲜加冻啤酒。还有呢,就是大家一定要注意,物理温度和化学温度是不一样的。 梁冬:什么意思? 徐文兵:拿冰镇辣椒吃进肚子里,它也是热的。你煮开了喝那个牛奶,它也是凉的。它有个化学反应,这个化学反应会消耗你的阳气。消耗的阳气多,它带来的就是寒,消耗的阳气少,可能就是热。这就是我们平常应该注意的问题。另外,就是有颈肩综合症的人呢,就是,看自己的小鱼际有没有发青发黑?有一年,我有一个好朋友,大春天的,不是“广步于庭”,早早的刚立春,就跑到颐和园去踏青。结果那草还没有发芽呢,他没踏成青,让青把他给踏住了,受寒,冻得脚疼,不听使唤。不停跑厕所吧,他还拉不出东西来。他就是那个泄泻的“泄”,他

读《黄帝内经》心得体会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读《黄帝内经》心得体会 黄帝内经成编於战国时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总结了春秋至战国时期的医疗经验和学术理论,并吸收了秦汉以前有关天文学、历算学、生物学、地理学、人类学、心理学,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对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做了比较全面的阐述,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成为中国医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 《黄帝内经》运用阴阳五行学说解释生理、病理现象,指导诊断与治疗;把阴阳的对立统一看成是宇宙间万事万物产生、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人体在正常情况下阴阳平衡,一旦这种平衡被破坏,就会生病,强调精神与社会因素对人体及疾病的影响及疾病的预防,反对迷信鬼神,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标志着中国医学,养生学,生命科学发展到理论总结阶段。被誉为中国奉献给世界的三大奇书。 读了《黄帝内经》是什么意思呢? 内经,不少人认为是讲内在人体规律的,有的人认为是讲内科的,实际上《黄帝内经》是一部讲“内求”的书,要使生命健康长寿,不要外求,要往里求、

往内求,所以叫“内经”。也就是说你要使生命健康,比如有了病怎么治病,不一定非要去吃什么药,这就可以引出《黄帝内经》非常重要的思想——“治未病”。 《黄帝内经》中说:“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意思是说,假如一个人的肝脏出了问题,不要指盲目的治疗肝脏,还要从其他未生病的脏器着手。肝属木,肾属水,水生木,心属火,木生火。所以也要从肾脏和心脏上着手治疗。 而“不治已乱治未乱”的意思是说,假设一个公司的管理模式上出了问题,造成了混乱。不要指盲目的解决当前的混乱,而要从造成混乱的原因,和混乱将会导致的后果着手。简单的说,就是把前头和后面两端解决,中间的那段麻烦也就不存在了。 上医医国,中医医心,下医医人。黄帝内经作为一部医药经典,其中的许多地方都谈到心理管理。值得思想,对今天的企业也有实际的参考作用。 “有多大本事,就有多大脾气”、“人才顶用不好用,庸才好用不顶用”,这是人们经常说的口头禅。这两句话分解的看的话,最后都涉及在工资待遇基础上的心理管理。心理管理好,有脾气他也不发,顶用也能好用。 《黄帝内经》中说:“古之治病,唯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祝由这个人是中国最早的心理医生,有些病,吃药不能治,打针不能治,一番谈话就OK了,病人立即从床上鲤鱼打挺蹦起

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第一讲文字稿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一讲 主讲:徐文兵主持:梁冬 播出时间:2009-03-21 23 :00 —24 :00 经文: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梁冬:是的,重新发现,中医太美。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的国学堂之中医太美。那对面呢,依然是最近人气暴涨的徐文兵徐小周老师。 徐文兵:梁冬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 梁冬:很多人说您有这个赵忠祥的声音哦。 徐文兵:哎哟,不知道是夸我呢还是骂我。 梁冬:是的,我们在过去的十三周里面呢,粗略的讲了讲上古天真论,和大家一起向这 个徐老师学习了一遍,那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进入这个四气调神大论,是《素问》的第二篇,徐文兵:对。 梁冬:请徐老师这个给我们破一下题? 徐文兵:为什么讲“四气养神大论”呢?首先我们在上古天真论的第一篇里面就聆听了黄帝的老师岐伯的谆谆的教诲,诲人不倦,他反复几次提到:第一,他指上古之人呢,叫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这种法于阴阳就是人的所作所为要根据阴阳的变化去定出一些规则去做;后来他指出一些不善于养生的人呢,说他们不知持满,不时御神。这个不时御神指什么呢? 梁冬:就是不按照时间。 徐文兵:不按昼夜和四季的变化去调整自己的那个生命的节奏,上次节目我记得你就重

点提出生命是一个节奏,是,生命的节奏要和大自然的节拍符合一致的话,就过得很顺。否则的话,就呛着,很累。所以他在那个真人、至人、圣人、贤人中也提到了,特别说,圣人、贤人也是根据调于四时,他根据四季的变化去安排自己的身心作息节律。所以呢,一个调于四时他就扩展开来在第二篇紧跟着就来讲了,他归结成一篇大的题目,叫四气调神大论。 梁冬:那调神又作何解释? 徐文兵:调神就是说人的意志,就是我们后天出生以后,被培养出来这种后天的理性的思维,是可以干什么呢?是可以慢慢学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安排自己的起居作息,然后调 设自己的魂魄,魂魄是先天赋予你的,你改变不了的,但是可以通过后天的这种训练,使得自己的心和意达到一种沟通,也就是说,让你先天赋予的那个神的本能,就是符合按照你的意愿,去按照一种新的规律,去做。这叫调神。 梁冬:对,我们常常讲心意、心意,但是心和意显然不一样。 徐文兵:完全不一样。 梁冬:它到底怎么不一样呢? 徐文兵:你看我们经常说过年说:祝你万事如意!还有一种更好的说法叫:祝您称心如意!很人就当排比句,就是祝我好,不对。大家观察一下,我们生活中很多东西是称心的未必如意,如意的未必称心。 梁冬:此话怎解? 徐文兵:这个心我讲了是先天赋予你的那个本心,是本能的东西,是不以后天的意志为转移的东西,这叫心,本心。那个意是什么?出生以后,被灌输培养的,教育出来的东西。 梁冬:您能举个例子吗? 徐文兵:举个例子,就是说这个禅中有个故事,说有个小和尚跟着老和尚第一次进城,

内经习题汇总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天年(《素问·上古天真论》) 2、涌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3、阴阳异位(《素问·太阴阳明论》) 4、偏枯(《素问·生气通天论》) 5、开鬼门,洁净府(《素问·至真要大论》)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灵枢·天年》:“以(1)为基,以(2)为楯。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 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在内,阳之(3)也;阳在外,阴之(4)也。” 3、《灵枢·本神》:“随神往来者谓之(5),并精而出入者谓之(6)。” 4、《素问·灵兰秘典论》:“肝者,(7)之官,(8)出焉。” 5、《素问·咳论》:“此皆聚于(9),关于(10)” 6、《灵枢·百病始生》:“积之始生,得(11)乃生,(12)乃成积也。” 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因其轻而(13)之,因其重而(14)之,因其衰而彰之。” 8、《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15)则养神,(16)则养筋。” 9、《素问·痹论》:“凡痹之类,逢寒则(17),逢热则(18)。” 10、《素问·五藏别论》:“胃者,(19)之海,(20)之大源也。” 三、单选题:(每题1分,共30分) 1、《黄帝内经》的作者是() A.黄帝 B. 岐伯 C.黄帝和岐伯 D.古代众多医家 2、《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男子“天癸至”的年龄是() A.八岁 B. 二七 C.二八 D.三八 3、《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冬三月的养生,人的生活起居宜() A.夜卧早起 B. 早卧早起 C.早卧晚起 D.夜卧晚起 4、《灵枢·天年》指出,人在十岁左右的生理表现特征是() A.好坐 B. 好趋 C.好卧 D.好走 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治病必求于本”的“本”是指() A.病因 B. 阴阳 C.正气 D.五脏 6、《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浊阴走五脏”中的“浊阴”是指() A.痰饮水湿 B. 水谷精气 C. 精血津液 D.寒湿阴气 7、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药食气味辛甘者,其作用是() A.涌泄 B. 发散 C. 补气 D.发热 8、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壮火之气衰”,其中“壮火”的本义是指() A.药食气味的纯阳作用 B. 相火 C. 君火 D.病理之火 9、《素问·灵兰秘典论》认为,脾胃是()

黄帝内经(原文+注释+译文)

黄帝内经(原文+注释+译文) 《黄帝内经》----我国影响最大的一部医学著作 一说,《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我国最早的典籍之一,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做斗争的经验总结。成书亦非一时,作者也亦非一人。起源于轩辕黄帝,代代口耳相传,经道家、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增补发展创作而成的黄老著作,一般认为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是中国汉族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也是中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 一说,《黄帝内经》为秦汉代黄老学派所著。寓古时黄帝岐伯君臣问答,对话式医学论文风格,体裁独特。以道家阴阳、五行、养身学说以及天文历法等内容,运用皇帝宫大内保存的历代医学方面的资料及当时人群在健康与医学实践上的经验、教训的总结,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积极

倡导重视预防及非医学技术干预的养身延年术。介绍及论证了从生活习惯干预到心理干预、从经络原理到经络治病术、从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相关人体解剖、生理病理到使用药物原则及注意事项等内容,是我国影响最大的一部医学著作,所以被称为医之始祖。内容广博,被誉为综合性百科全书。 1主要内容 《黄帝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素问》重点论述了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病证、诊法、治疗原则以及针灸等内容。《灵枢》是《素问》不可分割的姊妹篇,内容与之大体相同。除了论述脏腑功能、病因、病机之外,还重点阐述了经络腧穴,针具、刺法及治疗原则等。 《黄帝内经》基本精神及主要内容包括:整体观念、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病机、诊法治则、预防养生和运气学说等等。“整体观念”强调人体本身与自然界是一个整体,同时人体结构和各个部分都是彼此联系的。“阴阳五行”是用来说明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理论。“藏象经络”是以研究人体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等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相互关系为主要内容的。“病因病机”阐述了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后是否发病以及疾病发生和变化的内在机理。“诊法治则”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预防养生”系统地阐述了中医的养生学说,是养生防病经验的重要总结。“运气学说”研究自然界气候对人体生理、病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