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供奉对象

合集下载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佛教供奉的对象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佛教供奉的对象
现在佛释迦牟尼佛 过去佛燃灯佛 未来佛弥勒佛
https://
华严三圣
毗卢遮那佛 文殊菩萨 普贤菩萨
(二)菩萨
菩萨地位仅次于佛,是能 够悟佛道、发愿普渡众生 的候补佛。
四大菩萨 大悲观世音 大智文殊 大德普贤 大愿地藏
文殊,据说是释迦牟尼的左胁侍,极具智慧,以大智闻名。其塑像多手持利剑, 骑在狮子身上。文殊菩萨的道场在山西五台山。
(一)佛
佛部——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 三身佛:
● 卢舍那佛
毗卢遮那佛
释迦牟尼
○ 三方佛:
● 药师佛
释迦牟尼
阿弥陀佛
○ 三世佛:
● 燃灯佛 (迦叶)
释迦牟尼
弥勒佛
三身佛
法身毗卢遮那佛 报身卢舍那佛 应身释迦牟尼佛
横三世佛
婆娑世界释迦牟尼佛 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佛 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竖三世佛
罗汉——自觉者
1.十六罗汉 2.十八罗天神
本是古印度神话中惩恶护善的人物,佛教称之 为“天”,是护持佛法的天神。著名的护法天 神有四大天王、韦驮、哼哈二将、伽蓝神关羽 等。
https://
1.四 大 天 王
天王 东方持国天王 南方增长天王 西方广目天王 北方多闻天王
○ 汉化韦驮为身穿甲胄的 少年武将形象,手持法 器金刚杵,或双手合十 将杵搁于肘间(表该寺 为十万丛林,接待寺), 或以杵拄地 (表该寺为 非接待寺)。通常置于 天王殿大肚弥勒像背后, 脸朝大雄宝殿。
3.二王尊
指伽蓝守护神密迹金刚和那 罗延天。以金刚力士像置于 山门殿空门内两侧,左尊开 口、执杵,右尊合口,提棒。 民间俗称哼哈二将。

菩萨
坐骑
武器
道场

中国四大宗教之佛教

中国四大宗教之佛教

导游基础第五单元中国四大宗教考纲解读1.中国宗教的概述及宗教政策。

2.佛教的创立、发展过程。

3.佛教在世界的传播路线和中国的主要派系。

4.佛教教义,经典,供奉对象。

5.汉语系佛教寺院的主要布局,佛教常用礼仪6.佛教名山。

知识点一:中国宗教的概述及宗教政策。

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大致有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

信仰藏传佛教的少数民族有蒙古族,裕固族,藏族。

信仰大乘佛教的数民族有白族、壮族、布依族、侗族、畲族、纳西族、彝族、羌族、满族、朝鲜族等信仰上座部佛教的少数民族有傣族,德昂族,阿昌族,佤族等。

信阳东正教的少数民族有俄罗斯族,鄂温克族等。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对宗教的国家,宗教信仰具有民族性和实物性的特点。

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是外来宗教,一经转入,便于中国的文化传统相结合,成为独具中国特色的宗教。

它们和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一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宗教”一、宗教信仰的两个明显特点: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任何外来宗教都必须地方化,民族化,才能存在和发展。

二、中国政府的宗教政策是宗教信仰自由,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含义是:1、公民有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无神论和有神论的自由。

2、宗教活动必须在宪法,法律和政策规定的范围内进行。

国家保护一切在法律和政策范围内的正常宗教活动。

3、各宗教一律平等,没有占统治地位的宗教。

4、我国实行政教分离原则。

5、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干涉。

知识点二:佛教的创立、发展过程。

知识点分析:一、佛教的产生。

创始人:乔答摩.悉达多创立时间:公元前6世纪(孔子时期)创立地点:古印度创立历史:佛教形成的佛祖四大圣迹:出生地蓝毗尼花园、成道地菩提伽耶、初转法轮地鹿野苑、涅槃地拘尸那伽。

二、佛教的发展。

◆佛教在传承过程中发生分裂,分为改革派大众部佛教、传统派上座部佛教。

(公元前4世纪——公元1世纪中叶)◆至公元一世纪大众部中产生大乘佛教,把上座部佛教称其为小乘佛教。

佛教寺院导游:佛寺中的供奉对象介绍

佛教寺院导游:佛寺中的供奉对象介绍

• 佛像:在游览寺院中常见的佛像有:( 1 )释迦牟尼佛。

亦称“世尊”、“如来”等,是佛教寺院的⼤雄宝殿必须供奉的佛像。

( 2 )过去七佛。

即毗婆⼫佛(胜观佛)、⼫弃佛(最上佛)、毗舍婆佛(⼀切有佛)、拘楼孙佛(成就美妙佛)、拘那舍佛(⾦寂佛)、迦叶佛(饮光佛)和释迦牟尼佛。

( 3 )三⽅佛(⼜名横三世佛)。

“三世”是佛教的说法,即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也说前世、现世、来世或前⽣、今⽣和来⽣等。

横三世佛是指东⽅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婆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西⽅极乐世界的阿弥托佛。

三尊塑像的排列⼀般是释迦牟尼佛居中,药师佛居其左侧,阿弥托佛居其右侧。

( 4 )三世佛(亦称竖三世佛),是代表过去(前世、前⽣)、现在(现世、现⽣)、未来(来世、来⽣)三种时间世界的佛。

即这三种佛在时间上是上下相连续的,故称为竖三世佛,即现在佛释迦牟尼,⼀般居中间,过去佛燃灯佛⼀般居左侧,未来佛弥勒佛⼀般居右侧。

( 5 )东⽅三圣。

药师佛、⽇光佛和⽉光佛合称“东⽅三圣”或“药师三尊”。

( 6 )西⽅三圣。

西⽅三圣指西⽅极乐世界德三位⼤圣⼈:教主阿弥陀佛,其左胁侍观⾳菩萨,右胁侍⼤势⾄菩萨。

西⽅三圣⼜称阿弥陀三尊。

阿弥陀是“⽆量”德意思,所以阿弥陀佛⼜叫“⽆量佛”。

( 7 )三⾝佛。

指释迦牟尼的三种佛⾝,即三种不同的像。

三⾝指的法⾝、报⾝和应⾝,⼜叫⾃性⾝、受⽤⾝、变化⾝。

“⾝”除了体貌外还有“聚积”的含义,即由觉悟合聚积功德⽽成就佛体。

法⾝佛是毗卢遮那佛,报⾝佛是卢舍那佛,应⾝佛是释迦牟尼佛,⼜称化⾝佛。

在佛殿⾥⼀般是法⾝佛居中,报⾝佛居左侧,应⾝佛居右侧。

( 7 )五⽅佛。

五⽅佛即中央毗卢遮那佛,即⼤⽇如来,代表法界体性智;东⽅⾹积世界得阿佛,代表⼤圆镜智(⾦刚智);南⽅欢喜世界得宝⽣佛,代表平等性智(灌顶智);西⽅极乐世界得阿弥陀佛,代表妙观察智(莲花智);被⽅莲花世界得不空成就佛,代表成所作智。

密宗寺庙的⼤雄宝殿往往供奉这五位主尊佛。

佛教寺庙课件

佛教寺庙课件

庙里面为什么前门是弥勒佛,后门 是韦陀佛
• 据经书说,弥勒是仅次于释迦牟尼佛位尊 的、处于续补地位的佛,在“贤劫千佛” (佛有千尊)中排行第五。弥勒在西方的 兜率天内院经历了四千佛岁(合人间五十 六亿七千万年)的劫难,于公元前五百余 年轮回下生人间,辅弼释迦牟尼。后来, 他因缘已尽,跳出三界,在“华林园华林 树下”,以“三会之说法”化了一切,成 “天人正觉”。
• 据《大宝积经》记载,哼哈二将手拿金刚杵(是 一种十分坚固而又锋利的古代作战武器),本是 保卫佛国的夜叉神,用今天的中国话讲,就是把 守山门的两位警卫大神,或者叫两位把门将军。 佛教界还有一种说法,在远古时代,有一个国王 的夫人生了一千个儿子,个个都成了佛。最小的 两个儿子,一个叫青叶髻。一个叫楼至德。他们 两兄弟为了保卫兄长们成佛,同时也为了保护佛 法,便自觉自愿做了佛国的佛法神。他们两个, 手拿武器,腹怀“窍中二气”,怒目而视,威武 雄壮,尽职尽责,把守山门,保卫佛国与佛法永 远不受侵害
• 配殿和附属设施是分布在中轴线东西两侧 对称建造的次要建筑,通常由钟楼(东)、 鼓楼(西)、伽蓝殿(东)、祖师殿 (西),以及客堂、禅房、斋堂、寝堂、浴 堂、寮房、西净(卫生间)、放生池等组 成。寝堂等生活设施按内(出家人)东外 西(居士、施主)的原则安排。这样,寺 院就成了一组规模宏大而排列有序的建筑 群。
下面,就让我做你的导游,为你打 开山门,去领略一下汉传佛教寺院 的建筑和文化吧。
• 钟楼
• 枷蓝殿
• 山门 • | • 哼将 山门殿 • | 东北天王 天王殿
• 韦陀
哈将
西南天王
鼓楼
祖师堂
• |

• | • 大雄宝殿 • | • 法堂 • | • 罗汉堂 • | 藏经楼(毗卢阁/观音阁) • | • 方丈室

宗教知识:佛教供奉的对象

宗教知识:佛教供奉的对象

(一)佛所谓佛,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者。

寺院经常供奉的佛有:1.三身佛据天台宗说法,佛(释迎牟尼)有三身,即法身佛毗卢遮那佛,代表佛教真理(佛法)凝聚所成的佛身;报身佛卢舍那佛,指以法身为因,经过修习得到佛果、享有佛国(净土)之身;应身佛(又称化身佛)释迎牟尼佛,指佛为超度众生,来到众生之中顺缘应机而呈现的各种化身,特指释迎牟尼之生身。

2.三方佛(又名横三世佛)三方佛体现净土信仰。

佛教称世界有秽土(凡人所居)和净土(圣人所居佛国)之分,每个世界有一佛二菩萨负责教化。

世界十方都有净土,但最著名的净土为西方极乐世界、东方净琉璃世界和上方的弥勒净土。

中国佛徒大多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三方佛”正中为婆娑世界(即我们人类现住“秽土”,“婆娑”为“堪忍”之义)教主释迎牟尼佛,其左胁侍为文殊菩萨,其右胁侍为普贤菩萨,合称“释家三尊”。

右侧为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其左胁侍为观世音菩萨,右胁侍为大势至菩萨,合称“西方三圣”,或称“(阿)弥陀三尊”。

3.三世佛(又名竖三世佛)三世佛从时间上体现佛的传承关系,表示佛法永存,世代不息。

正中为现在世佛,即释迎牟尼佛。

左侧为过去世佛,以燃灯佛为代表。

佛经上说,约3900亿年以前,释迎牟尼前世未成佛时曾借花献给燃灯佛,燃灯佛为他“授记”(预言他将来要成佛接班)。

在有的寺院中,过去佛为(释迎牟尼前一任佛)迎叶佛。

右侧为未来世佛,即弥勒佛。

弥勒现在还是菩萨,据佛经说,他还在兜率天内院中(即弥勒净土)修行,释迎牟尼预言弥勒将在56.7亿年以后降生印度,在华林园龙华树下得道成佛接班,并分批超度一切众生,故称未来世佛。

寺院中弥勒造像有佛像、菩萨像(天冠弥勒)和化身像(大肚弥勒)三种。

“大肚弥勒”名契此,相传为五代梁朝时明州(今宁波)奉化人,他两耳委肩,袒胸露肚,开口常笑;但出语无定,寝卧随处,常以杖荷一布袋,终日奔走,劝化人信佛,人称布袋和尚。

贞明二年(916年),在岳林寺圆寂时口念一谒:“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

中国的佛教

中国的佛教

韦驮一般有两种姿势;一是双手合十, 横杵于腕上,直挺站立,意寓为十 方丛林,是接待寺,欢迎来客。 二是一手握杵拄地,另一手叉腰,该 寺为非接待寺。 关羽为最著名的汉化伽蓝神。
五、佛教常用的称谓、礼仪、佛事活 动和节日 (一)佛教常用的称谓主要有和尚、 僧人、法师、住持、居士等。 居士,指受过“三皈依”和“五戒”, 是在家佛教徒 (二)佛教常用礼仪 合十,又称合掌,即左右合掌, 表示由衷的敬意,它是佛教徒最为 普通常用的礼节。 顶礼,即五体投地,为佛教徒 拜佛最尊敬的礼节。
3、三世佛又称竖三佛,是指依三者 合称“东方三圣”或“药师三尊”。 阿弥陀佛的左胁侍观音菩萨,右胁侍 为大势至菩萨,三者合称“西方三圣” 或“阿弥陀三尊”。 时间轮回流转而相继存在的三尊佛, 即中尊现在世释迦牟尼佛、左尊过去 世燃灯佛、右尊未来世弥勒佛。
佛教认为,世界有周期性的轮回生灭, 每经过128亿年就要毁灭一次。
(一)道教常用的称谓
1、道教的负责人可称为“监院”或 “住持”,俗称“当家的”。
2、教外人士对道士、道姑一般可统称 为“道长”。 (二)道教常用的仪式
1、道教的主要仪式有符箓和斋醮。
2、古人在祭祀或举行典礼之前要清洁 身心以示虔诚,称之为“斋”;古代 的一种祷神的祭礼, 称之为“醮”。
A、北传佛教从古印度向北传入中国,再由 中国传入朝鲜、日本、越南等国,以大乘佛 教为主,又称汉语系佛教。 B、南传佛教从古印度向南传入斯里兰卡、 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等南亚、东南亚 国家以及中国的云南傣族等少数民族地区, 又称巴利语系佛教。 C、藏传佛教主要是印度密乘佛教与藏区本 教融合而形成的具有西藏地方色彩的佛教, 又称藏语系佛教。
特点之二,寺院林立,寺院经济逐步 形成。 唐代诗人杜牧有绝句云:“南朝四百 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其实不 过几十分之一。 寺院拥有大量财富,有的僧人成为百 万富翁。

佛教供奉对象-罗汉部

佛教供奉对象-罗汉部

佛教供奉对象-菩萨部
2、十八罗汉 十八罗汉是由十六罗汉发展而来的,所知最早的十八罗汉像是前蜀人张玄所画, 是在十六罗汉之后加上《法住记》的作者庆友和尊者宾头卢。 后来,也有加上迦叶尊者、军屠钵叹尊者(或弥勒尊者)的。 在元朝以后,十八罗汉取代了十六罗汉,成为佛寺中罗汉塑像的通常形式。
佛教供奉对象-菩萨部
3、五百罗汉 五百罗汉一般指释迦牟尼去世后,参加第一次佛经结集的五百比丘,以大迦叶和阿难 为首。至于五百比丘的其他人,除著名的十大弟子外,一般没有名号的记载。 然而,在我国流传的五百罗汉却都有名号,这在佛经中是找不到根据的,是宋人的附 会之说。 关于罗汉的来历,还有说是跟随释迦牟尼听法传道的五百弟子(见《法华经·五百弟 子授品记》)。在《贤愚经》、《报恩经》等经中,另有其他种种说法。
佛教供奉对象-罗汉部
课件提纲
一、何谓罗汉 二、罗汉数量
何为罗汉
何谓罗汉,全称“阿罗汉”,是梵文的音译,为小乘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按照小 城佛教的说法,阿罗汉为小乘声闻四果的第四果,也称“无极果”。达到罗汉果位即能 断尽一切烦恼,超脱生死轮回,并受到天人供养,这是小乘佛教所追求的最终目标。
中国各地的佛教寺庙均建有罗汉堂,最著名的由北京香山碧云寺、成都宝光寺、苏 州西园寺、上海龙华寺、武汉归元寺、昆明筇竹寺、广州南华寺的罗汉堂。
何为罗汉
释迦牟尼及二弟子(迦叶 阿难)
何为罗汉
十八罗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罗汉数量
在佛教中,关于有多少罗汉,有种种不同的说法,一般说有16罗汉、18罗汉、500罗 汉。这些罗汉一般是指释迦牟尼的弟子。
据佛经记载,罗汉受佛祖的嘱托,不入涅槃,常住人间,以守护佛法。最初是四大罗 汉,后来有十六罗汉之说。

佛教的教义教案

佛教的教义教案

教案第周课型分类讲授上课时间年月日(第节)教学课题佛教的教义,经典和标记,佛教的供奉对象教学目标了解经典和标记掌握佛教的基本教义熟悉佛教供奉的主要对象教学重点佛教供奉的主要对象教学难点佛教的基本教义教学后记教学过程: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佛教的发展分为几个阶段?佛教的传播分为几条线路?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新课:一、佛教的基本教义佛教的基本教义:三法印、四圣谛、十二因缘等(一)三法印佛教把“诸行无常,诸发无我,涅槃寂静”作为印证佛法、衡量判断佛教真伪的三个准绳,称之为三法印。

(二)四圣谛四圣谛是释迦牟尼得到和传道的最根本思想,即苦、集、灭、道四条神圣真理。

其中,苦谛是核心。

(三)十二因缘因即原因,缘即条件。

佛教认为一切事物的产生都有原因,需要条件。

生命三世流迁,体现在12个传递的因果关系中,他们是无明、行、识、名色、六人、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三世两重因果,也就是因果报应。

(四)八正道1、正见2、正思维3、正语4、正业5、正命6、正精进7、正念 8、正定(四)三学1、戒学2、定学3、慧学二、佛教供奉的主要对象佛教不信奉神灵,佛教崇拜的对象都是修行取得成果的人。

教祖释迦牟尼和信众们之间是师生关系。

释迦牟尼被称为本师。

根据修行所达到的觉悟程度,崇拜的对象分为三等,即佛、菩萨、罗汉。

(一)常见的佛1、三世佛三世是佛教的说法,即过去、现在、来世三世。

在佛教寺庙大殿里大多供奉三尊佛像,有横三世佛和竖三世佛之分。

横三世佛竖三世佛三身佛三身佛是指释迦牟尼的三种佛身,也即3中不同的像。

三身指的是法身、报身和应身。

(二)常见的菩萨寺院中常见的菩萨有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和地藏菩萨。

文殊菩萨文殊以为妙吉祥。

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常侍释迦牟尼两侧,合称释迦三尊。

普贤菩萨普贤菩萨意译为普贤或者吉祥。

在《华严三圣》中,普贤居左称“诸佛长子”,因代表了身法佛的本体。

观音菩萨观音菩萨意译为“普观世界而拨苦与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方持国天王,名多罗 吒,身白色,穿甲胄, 手持琵琶(表明用音乐 来使众生皈依佛教)
南方增长天王,名毗琉 璃,身青色,穿甲胄, 手握宝剑(保护佛法不 受侵犯)
西方广目天王,名毗留博叉,身 红色,穿甲胄,手缠龙或蛇,或 持绳索(用索捉不信佛的人,使 其皈依佛教),有的另 一手持 宝珠(取龙戏珠之意)
文殊菩萨
佛教四大菩萨之一,释迦牟尼佛的左胁侍菩萨,代 表聪明智慧。因德才超群,居菩萨之首,故称法王 子。 文殊菩萨的形象,一般右手握智慧剑,左手持的莲 花上放置《般若经》。青莲花则代表纯洁无染,花 上放有般若经,作为智慧与慈悲的象征。菩萨亦常 乘坐狮子座骑,表示智慧威猛无比;或以莲花为台 座,代表清净无染;或驾乘金色孔雀,比喻飞扬自 在。 文殊菩萨生辰乃农历四月初四
3、三世佛(又名竖三世佛)
三世佛从时间上体现佛的传承关系,表示佛法永 存,世代不息。 三世指过去(前世、前生)、现生(现世、现生)、 未来(来世、来生)三世。

未来佛 弥勒佛 中 现在佛 释迦牟尼佛 左 过去佛 燃灯佛
正中为现在佛,即释迦牟尼佛; 左侧为过去佛,即燃灯佛; 右侧为未来佛,即弥勒佛。
菩萨
罗汉
自觉
自觉
觉他
——
——
——
(一)佛
佛,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者。 寺院经常供奉的佛有: 1、三身佛 2、三方佛(又名横三世佛) 3、三世佛(又名竖三世佛) 4、华严三圣 5、婆娑三圣
1、三身佛
据天台宗说法,佛(释迎牟尼)有三身,即法身佛, 报身佛,应身佛。 法身佛--毗卢遮那佛,代表佛教真理(佛法) 凝聚所成的佛身;
制作人:杨钦鹏
佛教偶像 佛 三世佛 三身佛 三方佛 华严三圣 菩萨 文殊菩萨 普贤菩萨 观音菩萨 地藏菩萨 罗汉 护法天神 十六罗汉 十八罗汉 五百罗汉 济公 四大天王 金刚力士 韦驮 伽蓝神
大势至菩萨
天龙八部
佛教的供奉对象
• • • • (一)佛 (二)菩萨 (三)罗汉 (四)护法天神
名称 佛 自觉 修行结果 觉他 觉行圆满
中央释迦牟尼佛,主管中央娑婆世界(即我们 人类现住“秽土”,“婆娑”为“堪忍”之 义),他有两位胁侍,“大智”文殊菩萨和 “大行”普贤菩萨,合称“释迦三尊”。他是 这个世界的教化者,是佛教教主。他的法身是 藏传佛教崇敬的大日如来。
释迦牟尼佛,即释迦如来,释迦佛佗。约前 624-前544,一说前564-前484,原名悉达 多· 乔达摩,(巴利文:Siddhattha Gotama; 梵文: Siddhārtha Gautama),意为“一切 义成就者”,佛教创始人。成佛后被称为释迦 牟尼,尊称为佛陀,意思是大彻大悟的人。民 间信徒称呼他为佛祖。本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 (今尼泊尔境内)的太子,是释迦族人,属刹 帝利种姓。父为净饭王,母为摩耶夫人。
四大天王
他们分别掌管风、调、雨、顺,护国安民。 其位置在天王殿内大肚弥勒佛的四周。
名称 服色 表法意义 手持法器 东方 白色 代表尽职尽力 琵琶:代表做事要合乎 主持国家事务 中道、恰到好处 持国天王 南方 青色 代表天天进步 慧剑:代表斩断烦恼 增长天王 西方 红色 代表多看 广目天王 北方 绿色 代表多听 多闻天王 龙(蛇):象征世上一 切人和事物变化无常 宝伞:代表遮挡世上的 种种污染。
名号
专司
法器
坐骑
别称
道场
文殊菩萨
智慧
宝剑
狮子
山西 大智菩萨 五台山
普贤菩萨
观世音 菩萨 地藏菩萨
理德
如意棒
白象
普观世界 左净瓶 救苦救难 右杨柳枝 安忍静虑 左如意珠 右锡杖
大势至 菩萨
解血火刀 头顶宝瓶 兵之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大行菩萨 四川 峨眉山 莲花台 大悲菩萨 浙江 普陀山 谛听 大愿菩萨 安徽 九华山 江苏南通 狼山
右侧为阿弥陀佛,主管西方极乐世界,他有 两位胁侍,“大勇”大势至菩萨和“大悲” 观世音菩萨,合称“西方三圣”。一般祈祷 于阿弥陀佛,主要目的在于祈求死后的解脱。 汉传佛教认为,阿弥陀佛主要是以其愿力, 引渡众生到极乐世界,脱离苦难的轮回,故 亦号“接引佛”。在藏传佛教,他被称为月 巴墨佛,也是长寿的象征。
左侧为东方药师佛,主管东方净琉璃世界,他有 两位胁侍,日光普照菩萨和月光普照菩萨,并称 为“药师三尊”。一般祈祷于药师佛,主要目的 在于祈求现世安乐。药师佛可以保佑世人消灾、 延寿、去病,许多老者、病人都会礼拜药师佛, 以求健康长寿。
药师佛,又作药师如来、药师琉璃光王如来、大医王佛、 医王善逝、十二愿王。为东方净琉璃世界之教主。药师佛 面相慈善,仪态庄严,身呈蓝色,乌发肉髻,双耳垂肩, 身穿佛衣,坦胸露右臂,右手膝前执尊胜诃子果枝,左手 脐前捧佛钵,双足跏趺于莲花宝座中央。身后有光环、祥 云、远山。 药师佛之形像,据药师琉璃光王七佛本愿功德念诵仪轨 供养法载,左手执持药器(又作无价珠),右手结三界 印,身着袈裟,结跏趺坐于莲花台,台下有十二神将。 此十二神将誓愿护持药师法门,各率七千药叉眷属,在 各地护佑受持药师佛名号之众生。又一般流传之像为螺 发形,左手持药壶,右手结施无畏印(或与愿印),日 光、月光二菩萨胁侍左右,并称为药师三尊。
报身佛--卢舍那佛,指以法身为因,经过修习 得到佛果、享有佛国(净土)之身; 应身佛(又称化身佛)--释迎牟尼佛,指佛为 超度众生,来到众生之中顺缘应机而呈现的各 种化身,特指释迎牟尼之生身。
(峨眉山三身佛铜像 )
2.三方佛(又名横三世佛)
中间是释迦牟尼佛,主管中央娑婆世界。
右边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主管西方 极乐世界。 左边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主管东方 琉璃光世界。
北方多闻天王,名毗沙门,身绿 色,穿甲胄,右手持宝伞(又称 宝幡,用以制服魔众,保护人民 财富,他原为印度财神),有时 左手握神鼠。
韦驮:曾亲受佛祖法旨,周统东、西、南三洲巡游护法事宜, 保护出家人,护持佛法。 通常置于天王殿大肚弥勒像后,脸朝大雄宝殿。
二王尊(哼哈二将):
• 哼哈二将--在印度原为 密迹金刚,是释迎牟 尼五百执金刚(即金 刚符)卫队的卫队长。 在中国因小说《封神 演义》的影响,他被 汉化成两个金刚力士, 专门把守山门,即世 俗所称“哼哈二将”。 • 左:开口,执杵 • 右:合口,提棒
4、华严三圣
• 华严宗经典《华严经》特别推崇法身佛毗 卢遮那佛。认为无限的宇宙是华藏世界 (又称“莲花藏世界”,它又包含多层次 世界),法身佛毗卢遮那佛是华藏世界的 教 主、主宰和本体。毗卢遮那佛无所不在, 整个华藏世界不过是毗卢遮那伟的显现, 一切佛菩萨也全是毗卢遮那佛的应化身。 • 毗卢遮那佛有两个最亲密助手,即文殊菩 萨和普贤菩萨,三者合称“华严三圣”, 又被称为“释迦三尊” 。 • 华严宗对毗卢遮那佛的崇拜取代了对他佛 的崇拜。故有的寺院专门供奉“华严三 圣”。
地藏菩萨
地藏菩萨,亦地藏王菩萨,因其“安忍不动如大 地,静虑深密如秘藏”,故名地藏。为佛教四大 菩萨之一,与观音、文殊、普贤一起,深受世人 敬仰。以其“久远劫来屡发弘愿”,故被尊称为 大愿地藏王菩萨。曾说出:“地狱不空,誓不成 佛!”、“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坚定佛 语。
大势至菩萨
大势至菩萨,又称大势菩萨或大精进菩萨,简称 为势至。大势至菩萨以独特的智慧之光遍照世间 众生,使众生能解脱血光刀兵之灾,得无上之力 量,威势自在,因此,大势至菩萨被认为是光明 智慧第一,所到之处天地震动,保护众生,免受 邪魔所害。 大势至菩萨圣诞在农历七月十三。
阿弥陀佛,又称无量清净佛、无量光佛、无 量寿佛等,阿弥陀佛成道之本缘,据《无量 寿经》卷上载,过去久远劫世自在王佛住世 时,有一国王发无上道心,舍王位出家,名 为法藏比丘,于世自在王佛处修行,熟知诸 佛之净土,历经五劫之思虑而发殊胜之四十 八愿。此后,不断积聚功德,而于距今十劫 之前,愿行圆满,成阿弥陀佛,在离此十万 亿佛土之西方(西方是指安稳、安养的意 思),报得极乐净土。迄今仍在彼土说法, 即净土门之教主,能接引念佛人往生西方净 土,故又称接引佛。
华严三圣——毗卢遮那佛、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
“大行”普贤菩萨
毗卢遮那佛
“大智”文殊菩萨
娑婆三圣:地藏菩萨、释迦牟尼佛、观音菩萨
(二)菩萨
• 所谓菩萨,即指自觉、觉他者。 • 寺院中常见的菩萨有:文殊菩萨、普贤菩 萨、观世音菩萨、地藏菩萨、大势至菩萨 • 他们又分别组合为“三大士”(文殊、普 贤、观世音)、“四大士”(“智、悲、 行、愿是大乘佛教四大菩萨之标征,这就 是文殊、观音、普贤、地藏)和“五大主” (文殊、普贤、观世音、地藏、大势至)。
普贤菩萨
普贤菩萨,是骑白象行愿的菩萨。印度古语的 普贤称“三曼多拔陀罗”,密宗亦称普贤为善 摄金刚、真如金刚、如意金刚,还视为金刚萨 埵同体。在雕像上,普贤乘白象侍佛之右;文 殊驾狮子侍佛之左。据说普贤菩萨掌管诸佛的 理德、定德、行德;文殊菩萨则掌管诸佛的智 德与证德。一般把普贤菩萨视为祈求延命的本 尊。普贤单独造像通常骑六牙之白象,头戴五 佛冠,形如满月童子。 普贤菩萨生日是农历二月二十一
燃灯佛,又作定光如来、锭光如来、普光如 来、灯光如来,因其出生时身边一切光明如 灯,故称为燃灯佛或称为锭光佛。佛经中说 释迦牟尼未成佛时,燃灯佛曾为他“授记”, 将在九十一劫后的贤劫成佛。在佛经中所记 载的许多佛﹑菩萨都曾是他座下的弟子。佛 国中辈份最高、法力最大。
弥勒现在还是菩萨,据佛经说,他还在兜 率天宫内院中(即弥勒净土)修行,释迎 牟尼预言弥勒将在56.7亿年以后降生印度, 在华林园龙华树下得道,继承释迦的佛位 而成佛,并分批超度一切众生,故称未来 世佛。 寺院中弥勒造像有佛像、菩萨像(天冠弥 勒)和化身像(大肚弥勒)三种。
供奉诸天
供奉诸天为佛提供给养,并听佛法的飞天形象。
汉语系佛教寺院供奉对象
谢谢观赏!请多指教!
(三)罗汉
• 全称为阿罗汉。即自觉者。称已灭尽一切 烦恼、应受天人供养者。他们永远进入涅 梁不再生死轮回,并弘扬佛法。 • 寺院中有十六罗汉、十八罗汉和五百罗汉 • 还有民间传说的济公也列在罗汉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