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淡水水体富营养化的生物治理与修复

合集下载

水体富营养化治理与水质改善技术研究

水体富营养化治理与水质改善技术研究

水体富营养化治理与水质改善技术研究
1.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富含营养物质,如氮、磷等,造成水体富营养状态,引发藻类过度生长和水华等问题,影响水质和生态环境的稳定。

2. 目前,我国许多湖泊和河流都面临着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给生活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3. 为了解决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开展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科学合理的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地改善水质,恢复水体生态平衡。

4. 生物阻塞技术是一种常用的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方法,通过引入一些特定的生物,如藻类、浮游动物等,帮助降低水体中的营养物浓度。

5. 此外,物理、化学方法也可以用于水体富营养化治理,如氧化剂氧化降解有机物,净化水体,提高水质。

6. 在水体富营养化治理中,我们还可以运用一些环境生物技术,如湿地处理、微生物降解等,帮助提高水体的净化效果。

7. 除了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技术,我们还应该加强水质监测,掌握水体富营养化发展趋势,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水质恶化。

8. 在水体富营养化治理过程中,相关部门、企业和社会各界都应共同参与,加大投入力度,推动水体富营养化治理工作的开展。

9. 总的来说,水体富营养化治理与水质改善技术研究是一项艰巨而又重要的工作,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和创新,才能有效解决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

巢湖水体富营养化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

巢湖水体富营养化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

巢湖水体富营养化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巢湖位于中国安徽省中部,是长江流域的重要淡水湖,同时也是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然而,由于历史上的农业和工业发展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巢湖已经出现了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本文将分析巢湖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以及治理对策。

一、巢湖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1. 农业活动巢湖周边是安徽省的农业重地,长期以来,沿湖地区的农民一直在沿湖种植水稻和其他农作物。

然而,农业活动过程中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这些物质随着农业排放物一同进入到巢湖中,给水体带来了富营养化的风险。

2. 工业污染巢湖周边地区工业发展较为集中,其中包括电力、化工等工业。

这些工业在生产过程中也会排放各种有害物质,如废水和废气等,这些污染物也会进入到巢湖中,导致水体中营养物质的大量积累。

3. 城市化进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沿湖城市的人口数量迅速增加。

城市化过程中,城市污水的排放也不可避免,大量污水中的有机物和营养物质会流入巢湖中,加重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

二、巢湖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对策1. 减少农业污染为了减少农业活动对水体的污染,需要采取一些措施,例如加强农业生产管理,鼓励使用有机肥料等。

同时,政府也可以对农民进行培训,提高其环保意识,通过一系列措施减少农业对水体的污染。

2.严格控制工业污染政府需要加强工业监管,加大对工业企业的环境惩罚力度,同时扶持和鼓励环保型企业的发展,推广工业节能减排技术,有效控制工业污染。

3. 规范城市排放城市化过程中,政府需要加强市政设施建设,改善污水处理设施,规范城市排放标准等,控制城市化对水体的污染。

4. 全民参与治理巢湖富营养化问题需要全民共同参与。

政府可以通过教育宣传、社会组织等形式,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呼吁公众积极参与环保行动,共同保护水环境。

结语:巢湖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一直是当地环保领域中的难题,治理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加强水资源管理,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将是治理巢湖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有效途径。

淡水湖泊的富营养化与生态修复

淡水湖泊的富营养化与生态修复

淡水湖泊的富营养化与生态修复淡水湖泊是地球上珍贵的自然资源之一,它们承载着大量的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景观。

然而,淡水湖泊在过去几十年里面临着严重的富营养化问题,给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本文将探讨淡水湖泊的富营养化原因以及相应的生态修复方法。

淡水湖泊的富营养化是指湖泊中富含高浓度的营养物质,尤其是氮和磷。

这些营养物质来自于农业、工业和城市排放物的过度施肥和污水排放。

当这些营养物质进入湖泊时,它们会刺激藻类的生长,导致湖水变得浑浊,并且形成大面积的藻类水华。

藻类水华会消耗湖泊中的氧气,造成水中其他生物的死亡,进一步破坏湖泊的生态系统。

除了氧气缺乏和生物死亡,淡水湖泊的富营养化还会引发其他一系列的问题。

大量废弃物的沉积导致湖底的氧气缺失,产生有毒气体如硫化氢。

这些有毒气体会杀死湖床上的生物,并且随着水中的循环而扩散到湖岸。

富营养化还会导致湖水的酸化,影响水生动植物的生长,从而破坏湖泊的生态平衡。

为了修复富营养化湖泊的生态系统,一系列的措施可以采取。

首先,限制农业和工业的营养物质排放是非常重要的。

农业可以改变施肥方式,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并且控制化肥的流失,防止其进入湖泊。

同样地,工业企业也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废弃物的排放,确保湖泊免受工业排放的污染。

此外,改善城市的污水处理设施也是一个关键的步骤。

通过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可以有效地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保护湖泊的水质。

其次,湖泊的生态系统需要适当的管理和恢复。

引入适当的生态系统实践,如湖岸带的植被修复和沉积物的去除可以帮助恢复湖泊的生态平衡。

湖岸带的植被修复可以减少水流速度,防止土壤和养分的流失,同时为湖泊生态系统提供适宜的栖息地。

沉积物的去除可以清除湖底的有毒物质,改善湖泊的水质和透明度。

最后,加强公众教育和意识提升也是推动湖泊生态修复的关键。

人们需要了解湖泊富营养化的危害,并且积极参与到湖泊保护和生态修复的活动中。

通过组织公众参与的湖泊保护项目和宣传活动,可以增加公众对湖泊保护的认知和参与度。

湖泊富营养化与水体环境修复对策研究

湖泊富营养化与水体环境修复对策研究

湖泊富营养化与水体环境修复对策研究湖泊富营养化是指由于过多的营养物质进入湖泊导致水体产生严重的富营养现象。

这些营养物质包括氮、磷等化学物质,主要来自农业废水、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等。

富营养化对湖泊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如水体浑浊、水质恶化、藻类过度繁殖等,进一步导致水中氧气不足、水中生物死亡等问题。

首先,生态修复是湖泊环境修复的关键方法之一、可以通过植物修复、生物修复等手段恢复水体生态平衡。

例如,可以引入水生植物,如睡莲、芦苇等,这些植物能够吸收过多的营养物质,净化水质;同时,还能为水中的生物提供栖息和繁殖的场所。

此外,还可以通过放置人工基底,促进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生长,增加湖泊生物多样性。

其次,工程治理是湖泊环境修复的重要措施。

可以采取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等方式,去除富营养化物质。

例如,可以利用人工湿地等构筑物进行物理处理,通过过滤和沉淀等方式,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富营养化物质。

此外,还可以采用化学处理手段,如加入硅铝混凝剂、过氧化氢等,促使湖泊中的磷和氮等富营养物质沉淀和去除。

另外,管理措施也是湖泊水体环境修复的重要手段。

需要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加强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和预防湖泊富营养化的发生。

可以通过建立保护区、限制农业和工业废水的排放、推广清洁生产等措施,减少营养物质进入湖泊。

此外,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也是必要的。

通过加强环境教育,普及湖泊保护知识,提倡低碳环保生活方式,培养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共同参与湖泊环境修复和保护工作。

综上所述,湖泊富营养化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采取综合的水体环境修复对策。

通过生态修复、工程治理和管理措施等手段,可以有效地恢复湖泊生态平衡,提高水体质量,保护湖泊生态系统,实现可持续发展。

湖泊富营养化与生态环境修复

湖泊富营养化与生态环境修复

湖泊富营养化与生态环境修复湖泊作为大自然赋予的宝贵资源,不仅能够提供优美的风景,还承载着丰富的生物资源。

然而,受到人类活动以及自然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湖泊富营养化的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威胁着湖泊的生态环境。

本文将就湖泊富营养化的原因、影响以及生态环境修复的方法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湖泊富营养化的原因湖泊富营养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

过量施用化肥和农药导致农田排放过多的氮、磷等养分进入湖泊水系,使湖水中的营养物过多,致使水体富营养化;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入湖,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营养物,使湖泊水质迅速恶化。

此外,城市扩张和土地利用变化导致湖泊周边的建设和河流开凿,增加了湖泊的营养物输入;气候变化导致降雨量的增加,促使湖泊富营养化问题更加严峻。

二、湖泊富营养化的影响湖泊富营养化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首先,湖泊物种的多样性受到了威胁。

湖水富营养化使水体中的藻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覆盖湖面,阻碍了光线的透入,使底栖植物无法生长,进而破坏了湖泊的生态平衡。

其次,湖泊富营养化导致水体氧气供应不足,使得湖泊水体中的氧气含量减少,鱼类等水生生物无法正常呼吸,造成了湖泊生物资源的减少。

此外,湖泊富营养化还导致水体PH值下降,酸碱度增加,降低了湖泊的水质,对周围土地和水源造成污染,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健康。

三、湖泊生态环境修复的方法湖泊生态环境的修复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过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才能取得进展。

首先,应从源头控制养分入湖。

加强农田管理,改变过度依赖化肥和农药的农业生产方式,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降低养分流失的风险;同时,加强对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处理,避免直接排放入湖,减少湖泊的养分输入。

其次,对已经富营养化的湖泊,应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修复。

可通过增加湖水深度,改善湖底质量,培育湖中底栖生物种群等方式来提高水体透明度;采用人工抽水降低营养物浓度,消除湖面的水华;还可以利用湖泊植物自身的调节措施,如种植适应性强的浮叶植物,提高湖水的氧气含量。

水体富营养化及治理计划(三)

水体富营养化及治理计划(三)

水体富营养化及治理计划实施背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日益突出。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如氮、磷等)超过自然水体所能承载的范围,导致水体生态系统失衡,产生一系列环境问题。

水体富营养化不仅对水质造成严重污染,还会引发藻类暴发、水生植物大量繁殖等问题,严重影响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

工作原理:水体富营养化治理计划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1.减少污染源:加强工业和农业废水的处理,减少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排放。

2.加强水体监测:建立水体监测网,定期对水体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富营养化问题。

3.生态修复:通过生态修复手段,如湿地建设、水生植物种植等,增加水体的自净能力,降低营养物质的浓度。

4.宣传教育:加强对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教育,提高大众对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认识,形成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实施计划步骤:1.制定治理目标:明确治理的目标和指标,如降低水体中氮、磷浓度等。

2.污染源治理:加强工业和农业废水的处理,建立严格的排放标准,加强监管力度。

3.水体监测:建立水体监测网,对水体进行定期监测,收集水质数据,及时发现问题。

4.生态修复:通过湿地建设、水生植物种植等手段,增加水体的自净能力,降低营养物质的浓度。

5.宣传教育: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认识和参与度。

6.监测评估:定期对治理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治理策略。

适用范围:水体富营养化治理计划适用于各类水体,包括江河湖泊、水库、河口等。

不同水体的治理方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总体思路是相似的。

创新要点:1.综合治理:通过减少污染源、加强监测、生态修复和宣传教育等多种手段综合治理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2.生态修复:采用湿地建设、水生植物种植等生态修复手段,增加水体的自净能力,降低营养物质的浓度。

3.宣传教育:通过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认识和参与度,形成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环境保护知识:湖泊富营养化对水质的影响及修复方法

环境保护知识:湖泊富营养化对水质的影响及修复方法

环境保护知识:湖泊富营养化对水质的影响及修复方法湖泊富营养化对水质的影响及修复方法湖泊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用水、工业水源以及旅游休闲的重要场所,其水质直接关系到公众的生产生活和健康。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快速增长,一些湖泊出现了过度富营养化的现象,给水质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对湖泊富营养化的影响及其修复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一、湖泊富营养化的影响湖泊富营养化主要是指湖泊中的营养物质过多,并且不能被全面利用,使湖泊内部生态平衡发生破坏的过程。

湖泊富营养化不仅对湖泊生态系统产生了严重影响,同时也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1.1湖泊生态平衡的破坏湖泊内营养过剩的情况下,以浮游植物为代表的初级生产者会快速繁殖,使水体变绿,影响水体透明度和美观度,形成“水华”。

同时,细菌和微生物在“水华”中迅速繁殖,消耗更多的氧气,形成水体中氧气含量降低,容易引起水体缺氧。

所有这些都导致湖泊的生态平衡被破坏。

1.2水质的恶化湖泊富营养化还会对水质造成明显的恶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水体颜色变浑浊,水质变浑;(2)水表层有大量富营养化藻类繁殖,容易暴发“水华”;(3)富营养化水体过度繁殖的藻类会分泌出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如蓝绿藻毒素、微囊藻毒素等;(4)由于水体氧气含量降低,水中缺氧,导致大量鱼虾类死亡,不适合做人类饮用水源或养殖用水。

1.3对人类身体健康的危害湖泊富营养化不仅对湖泊生态系统产生了影响,同时也对人类的身体健康产生了危害。

过量的营养盐会影响饮用水的质量,进而影响人体健康。

例如,蓝绿藻和微囊藻中的毒素从水中被吸入人体后,会引起胃肠道、肝脏、肾脏等多个系统的中毒反应,出现风湿性疾病、肝癌等多种症状。

1.4对社会经济的不利影响湖泊富营养化也会对社会经济产生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湖泊变成脏池塘,导致旅游资源的流失,影响当地旅游业的发展;(2)因富营养化导致的水质恶化,直接影响湖泊养殖业的发展;(3)湖泊污染会导致当地社会生产中断或降低,影响当地经济发展。

富营养化退化湖泊生态环境恢复策略实践

富营养化退化湖泊生态环境恢复策略实践

富营养化退化湖泊生态环境恢复策略实践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富营养化退化湖泊问题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严重环境挑战。

大量的农业农村污水、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导致湖泊中氮、磷等营养物质过量,引发湖泊富营养化,严重破坏了湖泊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功能。

富营养化湖泊的生态环境退化给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带来了诸多危害,如水质恶化、藻类大量繁殖、水生植物减少、鱼类资源减少等。

为了恢复富营养化湖泊的生态环境,政府、科研机构和社会各界积极探索并实践了一系列有效的策略。

首先,要从源头上减少富营养化湖泊的污染物输入。

政府应加强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推广科学施肥、严格控制农药使用等措施,减少农业污染对湖泊的影响。

此外,加强工业废水的治理与管理,推行审慎用水和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其次,对于已经富营养化的湖泊,应采取相应的生态修复措施。

一种有效的方法是通过生物修复来恢复湖泊的生态环境。

湖泊生态修复可以采用生物筑岛、人工湿地建设等措施。

生物筑岛可以利用水生植物生息地的建设来提高水质,减少水体中的富营养物质。

人工湿地对于水质治理也有显著效果,通过湿地植物的吸收和土壤的滞留作用,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体中的富营养物质。

此外,为了恢复湖泊的生态环境,需要加强湖泊监测和管理。

建立完善的湖泊监测网络,及时获取湖泊的水质、生物群落和沉积物等信息,为湖泊管理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湖泊管理,强化对湖泊周边农业和工业的监管,制定并贯彻相关的法律法规,强调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湖泊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除了以上措施,公众的参与对于富营养化湖泊的生态环境恢复也至关重要。

加强对公众对湖泊生态环境的教育和宣传,培养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引导公众参与到湖泊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工作中。

开展湖泊保护志愿者活动,组织湖泊清洁行动等,营造社会共治的氛围,共同推动湖泊生态环境的恢复。

总结起来,富营养化退化湖泊的生态环境恢复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淡水水体富营养化的生物治理与修复
摘要:水体富营养化一直是水污染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的淡水系统有接近40%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污染,造成了居民用水紧张,养殖业生存困难等局面。

在对其防治方面,也有很多方面的发展,有物理方面的建造曝气池,注水冲稀;化学方面的药物杀死;和生物方面的生物修复和突入菌剂等。

本篇主要针对在生物治理里的投放微生物菌剂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些介绍和展望。

关键词:微生物菌剂,富营养化,生物修复
前言:
1,生物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目的意义
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在呈现逐渐扩大的趋势,防治与改善水质刻不容缓。

现有的物理和化学防治都有着治理不彻底,二次污染严重,复发性高等缺陷,因此提出新的治理方法势在必行。

从生物学和生态学出发而提出的生物防治方法恰好解决了这个难题。

它的提出与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对污染的蔓延,水体的净化,水生生态系统的恢复方面都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和实际的指导应用价值。

它的应用更符合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自我净化的概念,为生物防治在其它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生物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研究现状
以生物修复和投放菌剂为主的生物防治措施在很多水体防治中得到了应用。

如上海就用凤眼莲这种植物进行了生物修复。

常见的反硝化的硫杆菌和不动杆菌也常作为降解氮和磷的生物菌剂投放使用,现在研究者们又将目光放在了一些微小的藻类上面,期待他们对水体的净化能出一份力。

1,生物防治水体富营养化
1,1研究背景
从水体富营养化产生的原因出发,我们可以发现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是水体中的生物氮和磷的含量超标,大剂量的这些生物营养物质的积累为一些浮游动植物的繁殖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他们肆意生长繁殖,直到占据整个水面,导致水的溶解氧的急剧下降,鱼虾等水生动物的大量死亡,水质变差等不良后果。

所以防治的根本还是在于水中氮磷含量的控制。

有两个途径,一是减少相关物的排放,二是都放相关微生物菌剂来对其进行消耗进而减少其含量。

我们无法对第一条途径进行有效的实施,第二个方法只有努力实施。

因此提出了生物防治的理念。

1,2研究的价值
生物防治相对于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①是所需成本较低。

一般的菌剂价格较物理器材等更为便宜,且其投放后的使用期限更长。

②是去污率高,一般的菌剂的降解和消耗氮磷的速度是很快的,投放一周就可以看到明显的效果,比如水质变得清澈等。

③是污染物不会再转化为二次污染物。

投放的菌剂为生活消耗了相应的氮磷,因此不会再次产生二次污染物的可能。

对其防治就更为便捷了。

2研究的相关内容
2,1菌剂投放
①过程:投入对人体无危害的微生物,使其与浮游生物竞争营养,并降解死亡的藻类,从而达到改善水体富营养化的目的。

②菌种选择:反硝化的异养菌种。

拟球菌(P aracoccus)和反硝化硫杆菌(T h iobacillus)用于去氮不动杆菌(A cinetobacter SPP)。

用于去磷。

③相关操作:选取适当的菌剂,在一定范围内播洒,然后多注意水质的检测,定时测定水温,水的COD,BOD,温度,入射光照等相关参数。

一段时间后看净化效果。

2,2生物修复
①过程:生态修复是通过恢复与重建富营养化水体相对复杂的生态系统,来增加水体稳定性,缓冲营养循环速度,从而达到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目的。

目前已知的主要是通过微小植物对氮和磷的强大吸收,并结合一定的营养液,投放菌种等方法,增加微生物的分解能力,从而达到洁净水质的目的。

②相关研究进展:
相关菌种的选择
相关实验及其数据分析
每隔一段时间对其的DO,PH.氮,磷,的含量进行了检测,相关数据如下:
实验小结
3,展望
所有的物理和化学方法都对我们的环境会造成一定的伤害,虽然它们治理了一定的问题但同时又带来了另外的一些潜在的和明显的问题。

所以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是最为环保和科学并顺应了自然发展规律的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

它操作简单,效果明显,成本低廉,这些优点必然使它在水污染的治理中会又越来越大的用武之地。

4我的一些感想
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一直是人们至今还没有攻克的水污染问题,仅靠我们从水污染之后来治理显然是不够的,必须要从根源抓起。

也就是减少相关污染物的排放。

这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这也是最根本的解决之道。

从工业上,建立奖惩机制,对乱排污水的工厂进行严厉惩治,对排放达标且对环境治理有贡献的进行褒奖和政府扶持。

在居民生活用水方面,要采取加大节水减排的宣传,积极引导百姓的节约意识和正确的排放标准和一些注意事项。

从方方面面着手,发动各阶层人们的力量,大家携起手来为我们能使用干净的水而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
夏菲。

归秋萍利用生物修复技术治理富营养化水体初探,2009年
杨永涛国内淡水水体富营养化危害及其防治济宁学院学报2 0 0 9年6月
刘从玉,刘平平,刘正文,等.沉水植物在生态修复和水质改善中的作用——以惠州南湖生态系统的修复与构建( 中试) 工程为例[ J ] .安徽农业科学,2 0 0 8 ,3 6( 7)
:2 9 08~2 91 0
何鉴尧,潘伟斌,林敏.溶藻细菌对富营养化水体藻类群落结构的影响[ J ] .环境污染与防治,2 0 0 8 ,3 0 ( 1 1 ):7 0- 7 4
胡绵好,奥岩松,朱建坤,等.P H和曝气对水生植物去除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等物质的影响[ J ] .水土保持学报, 2 0 0 8 ,2 2 ( 4 ) :1 6 8~1 7 3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