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柜标准

生物安全柜标准
生物安全柜标准

生物安全柜标准(SFDA版)

微生物安全柜性能要求

Performance criteria for microbiological safety cabinets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

目次

目次 II

前言 IV

1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分级 2

4.1 Ⅰ级微生物安全柜 2

4.2 Ⅱ级微生物安全柜 2

4.3 Ⅲ级微生物安全柜 3

5 基本要求 4

5.1 外观要求 4

5.2基本功能要求 4

5.3 尺寸偏差 4

5.4 材料要求 4

5.5结构要求 5

6 性能要求 7

6.1 柜体防泄漏 7

6.2 HEPA过滤器防泄漏 7

6.3 噪声 7

6.4 光强度 7

6.5 振动 7

6.6 人员、产品与交叉污染防护 7

6.7 下降气流流速 8

6.8 流入气流流速 8

6.9 气流模式 8

6.10 集液槽泄漏 8

6.11 稳定性 8

6.12 温升 9

6.13 压差 9

6.14 电气设备 9

7 性能试验方法 9

7.1 箱体防泄漏 9

7.2 HEPA过滤器泄漏 9

7.3 噪声 9

7.4 光强度 9

7.5 振动 9

7.6 人员、产品与交叉污染保护的微生物试验 9 7.7 下降气流流速 10

7.8 流入气流流速 10

7.9 气流模式 10

7.10 排溢槽泄漏 10

7.11 稳定性 10

7.12 温升 10

7.13 压差 10

8 检验规则 10

8.1 出厂检验 10

8.2 型式检验 10

8.3 安装检验 11

8.3 常规维护检验 11

9 标志 11

9.1产品标志(铭牌) 11

9.2包装标志 12

10 包装、运输、储存 12

10.1包装 12

10.2随机文件与附件 13

10.3运输 13

10.4储存 13

附录A (规范性附录)性能测试 14

附录B(资料性附录)枯草芽孢杆菌悬浮液的制备 33

参考文献 35

前言

本标准参照EN12469:2000《生物技术微生物安全柜性能要求》和NSF/ANSI49-2002《Class Ⅱ(层流)生物安全研究柜》制定。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医用临床检验实验室和体外诊断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广州新仪仪器有限公司、上海瑞仰净化装备有限公司、力新仪器(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复星医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新加坡ESCO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微生物安全柜性能要求

Performance criteria for microbiological safety cabinets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微生物安全柜,并规定符合本标准的安全柜可以通过测试。本标准包括对微生物安全柜设计、结构和性能的基本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产品的标志、包装、运输。这种安全柜应有对人员、产品和环境的保护、安全运转、耐久性和结构稳定性、洁净能力、噪音水平的限制、照明、振动、电动机/鼓风机性能的基本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标准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堪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目的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91-2000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1184-1996 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

GB 4793.1-1995 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器设备的安全要求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 13554-92 高效空气过滤器

GB19489-2004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3.1微生物安全柜microbiological safety cabinet(MSC)

防止操作过程中含有危害性或未知性生物气溶胶散逸的空气净化安全装置。

3.2 生物因子biological agents

一切微生物和生物活性物质。

3.3 生物危险biohazard

由生物因子形成的潜在危险。

3.4 生物危险等级biohazard levels

生物实验操作及其技术、安全设备、用于操作的实验设备以及由传染源、实验室作用或活动所造成的危险度。按危险程度可分为4级。

1级:确定的、有特征的,已知不会使健康成人致病的微生物菌落。这些微生物菌落是机会性病原体,因而存在着在青少年、老年及免疫缺陷或免疫受抑的个体中传播的可能性。

2级:存在于人体并与人类多种急性疾病有关的内源性病源。工作时与这些病源接触的人员面临偶然性自动接种、空气的吸入以及皮肤或粘膜暴露于传染性物质的危险。当病源形成大量气溶胶的潜力较大时,会增加人员感染的危险。

3级:通过气溶胶传播的,能使人留下严重或致命的后遗症的内源性或外源性病源。工作时与这些病源接触的人员面临偶然性自动接种和空气吸入的危险。

4级:危险的极易导致死亡的外源性病源。这些病源通过治疗物品、隔离物品、野生或实验用已知感染的动物的处理进行传播,会造成人员感染的高风险。

3.5 交叉污染cross contamination

化学杂质或微生物杂质从一个物质或产品被意外引入另一个物质或产品中。

3.6 产品保护product protection

微生物安全柜防止来自外部的空气传播污染物通过前窗操作口进入微生物安全柜。

3.7工作区working area

安全柜内进行操作的部分。

3.8 阳性positive

做有菌证明的试验称为阳性试验,结果达到规定的菌浓度时即称为阳性。

3.9阴性negative

做无菌证明的试验称为阴性试验,结果达到无菌时即称为阴性。

3.10 下降气流downflow air

来自安全柜上方中经HEPA过滤器过滤的垂直向下流向工作区的气流。

3.11 流入气流inflow air

从安全柜前窗操作口进入安全柜的气流。

4 分级

微生物安全柜根据气流及隔离屏障设计结构分为Ⅰ、Ⅱ、Ⅲ三个等级,Ⅱ级微生物安全柜按排放气流占系统总流量的比例及内部设计结构,分为A1、A2、B1、B2共四种类别。

4.1 Ⅰ级微生物安全柜

有前窗操作口的安全柜,操作者可通过前窗操作口在安全柜内进行操作。用于对人员和环境进行保护,不要求对产品的保护,保证对生物危险度等级为1、2和3级的病原体操作的生

物安全。前窗操作口向内吸入的负压气流保护人员的安全;排出气流经高效过滤器过滤后排出保护环境不受污染。

4.2 Ⅱ级微生物安全柜

有前窗操作口的安全柜,操作者可以通过前窗操作口在安全柜内进行操作,对生物危险度等级为1、2和3级的病原体实施操作过程中的人员、产品及环境进行保护。前窗操作口向内吸入的负压气流用以保护人员的安全;经高效过滤器过滤的垂直气流用以保护产品的安全和交叉污染;污染气流经高效过滤器过滤是为了保护环境不受污染。

Ⅱ级微生物安全柜分为A1、A2、B1、B2四种类型:

4.2.1 Ⅱ级A1型安全柜

-前窗操作口流入气流的最低平均速率为0.38m/s;

-下降气流为安全柜的部分流入气流和部分下降气流的混合气体,经过高效过滤器过滤送至工作区;

-污染气流经过高效过滤器过滤后可以排到实验室或通过排风管道排到大气中;

-安全柜内的污染部位可以处于正压状态,并且这些正压区域可以没有负压区域包围。

A1型安全柜不能用于挥发性有毒化学品和挥发性放射性核素的实验。

4.2.2 Ⅱ级A2型安全柜

-前窗操作口流入气流的最低平均速率为0.50m/s。

-下降气流为部分流入气流和部分下降气流的混合气体,经过高效过滤器过滤后送至工作区。

-污染气流经过高效过滤器过滤后可以排到实验室或通过排风管道排到大气中。

-安全柜内所有污染部位均处于负压状态或者被负压通道和压力通风系统环绕。。

A2型安全柜用于进行以少量挥发性有毒化学品和痕量放射性核素为辅助剂的微生物实验时,必须保证所连接的排风系统严密。

4.2.3 Ⅱ级B1型安全柜

-前窗操作口流入气流的最低平均速率为0.50m/s;

-下降气流大部分由流入气流循环提供,经过高效过滤器过滤后送至工作区。

-大部分被污染的下降气流经过高效过滤器过滤后通过严密的排气管道排入大气中;

-安全柜内所有污染部位均处于负压状态或者被负压通道和压力通风系统包围。

如果挥发性有毒化学品或放射性核素随空气循环不影响实验操作或实验在安全柜的直接排气区域进行,B1型安全柜可以用于以少量挥发性有毒化学品和痕量放射性核素为辅助剂的微生物实验。

4.2.4 Ⅱ级B2型安全柜

-前窗操作口流入气流的最低平均速率为0.50m/s;

-下降气流来自实验室或室外空气(即安全柜排出的气体不再循环使用);

-流入气流和下降气流经过高效过滤器过滤后直接排到大气中,不允许回到安全柜和实验室中;

-所有污染部位均处于负压状态或者被直接排气(不在工作区循环)的负压通道和压力通风系统包围。

B2型安全柜可以用于以少量挥发性有毒化学品和痕量放射性核素为辅助剂的微生物实验。

4.3 Ⅲ级微生物安全柜

完全密闭不漏气结构,对生物危险度等级为1、2、3、4级病原体操作时为人员、产品和环境提供保护的微生物安全柜。人员通过与微生物安全柜连接的密闭手套实施操作。微生物安全柜内对实验室的负压应不低于120Pa。下降气流应经高效过滤器过滤后进入微生物安全柜内。排出气流应经两道高效过滤器过滤或通过高效过滤器过滤再经焚烧或化学灭活处理。当

连接的手套脱落时,与柜体连接口气流流速不低于0.7m/s。

5 基本要求

5.1 外观要求

5.1.1 柜体表面无明显划伤、锈斑、压痕,表面光洁,外形平整规矩。

5.1.2 说明功能的文字和图形符号标志应正确、清晰、端正、牢固。

5.1.3 焊接应符合相应的表面光滑度要求。

5.2基本功能要求

a) 前窗操作口的高度应为160mm~250mm。如果有滑动前窗,其构造应保证在悬挂系统出故障时不能脱落而给使用者带来危险;并且应连接警报系统或联锁系统以保证工作只能在规定的前窗操作口高度范围之内进行。

b) 微生物安全柜的垂直滑动前窗开启与关闭应轻便,在行程范围内的任何位置不产生卡死现象,不应有明显的左右或前后晃动现象,滑动应顺畅。

c) 开关、按键的操作应灵活可靠,零部件应紧固无松动,指示正确。

d) 各种功能应正常工作;使用说明书应能指导用户正确使用和维护。

e) 微生物安全柜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不应有明显的机震声。

e) 按本标准第8章进行产品标示。

5.3 尺寸偏差

5.3.1 微生物安全柜柜体的外形尺寸、操作区尺寸和开口区水平长度尺寸,其尺寸偏差应符合GB/T1184第5.1.1条中公差等级“L”的规定。

5.3.2 微生物安全柜排风口法兰尺寸,其尺寸偏差应符合[+0,-1]mm。

5.3.3 微生物安全柜柜体的正面、左右侧面外墙及操作区内各面壁板,其平面度应符合GB/T1184中公差等级“12”的规定。

5.4 材料要求

5.4.1 所有柜体和装饰材料应正常的磨损,能经受气体、液体、清洁剂、消毒剂及去污操作等的腐蚀。材料结构稳定,有足够的强度,具有防火耐潮能力。

5.4.2 所有内表面应使用300系列不锈钢制作。

5.4.3 前窗玻璃应使用光学透视清晰,清洁、消毒剂不对其产生负面影响的钢化玻璃、强化玻璃制作,其厚度在5mm以上。

5.4.4 Ⅲ级微生物安全柜的手套应采用耐酸碱及符合实验要求的材料制成。

5.5结构要求

5.5.1 柜体

a) 各级微生物安全柜的操作区均应按负压区设计。

b) Ⅱ、Ⅲ级微生物安全柜的三面壁板、操作台面下部应设计成双板型结构。

c) Ⅱ、Ⅲ级微生物安全柜裸露工作区内表面三面壁板应作一体结构,内表面的拼接处须作密封处理。

d) Ⅲ级微生物安全柜柜体需要气密部分的焊接应采用连续焊接。安全柜裸露工作区内表面与外表面的三面壁板间的连接、底部负压风管外壁板与操作区外壁板间的连接、壁板与传递窗间的连接,均应密封处理。

e) 设计成可用气体或非活性试剂在不拆卸系统装置的条件下消毒污染风道、静压箱及内表面。消毒时空气进风口和排风口均应能封闭,以便密闭消毒。

f) 微生物安全柜的底部距地面应确保一定的清洁空间。

g) Ⅱ、Ⅲ级微生物安全柜操作区内所有的两平面交接处的内侧曲率半径应不小于3mm,三平面交接处的内侧曲率半径应不小于6mm。

h) 柜体的外表面应留有安装压差计的孔口。

5.5.2 前窗操作口

垂直滑动前窗及与其贴合的板之间、窗玻璃与框架之间及框架四周的连接处、压紧装置等,均应充分考虑系统的密封。Ⅲ级微生物安全柜应采用固定窗,窗与框架四周的连接处应充分密封,窗玻璃与操作手套应保证密封不泄漏。

5.5.3 支撑脚及脚轮

应有足够的刚度,设计简单,无裸露的螺纹。应能调节微生物安全柜的水平度和稳定性。

5.5.4 过滤器

a) Ⅰ级和Ⅱ级微生物安全柜所采用的高效空气粒子过滤器(HEPA过滤器),均应符合GB13554标准中不低于B类过滤器的要求。

b) Ⅲ级微生物安全柜送风HEPA过滤器,应采用符合GB13554标准中不低于C类要求的高效过滤器;排风HEPA过滤器应采用两道不低于C类HEPA过滤器。

c) 过滤器安装位置应能做到有效地对整个过滤器密封胶、密封垫以及接缝处进行扫描检漏。

5.5.5 风机

宜选用风压变化50%时,风量变化不大于10%的型号,或采取相应措施达到这一要求。

5.5.6 电机

a) 应有热保护装置,并能在1.15倍额定电压值的条件下稳定地工作。

b) 具有风速调速器时,调速器或变速开关应安装于可拆除或可锁控的面板背后。调速器允许的调速范围应是达到适当的气流平衡所需的调速范围。

5.5.7 传递窗

当两台Ⅲ级微生物安全柜串联使用且具有传递物料的需求时,应设具有两门开--关联锁的传递窗。

5.5.8 集液槽

a) Ⅱ级和III级微生物安全柜应设集液槽;

b) 集液槽容量不小于4000ml,用于收集工作区的泼溅液体,应易清洁;

c) Ⅱ级微生物安全柜的集液槽下设一个排污阀,Ⅲ级微生物安全柜的集液槽下应串联设置两个排污阀。

5.5.9 药液传递箱

Ⅲ级微生物安全柜应配备药液传递箱。

5.5.10 手套

Ⅲ级微生物安全柜应在操作面上设有可伸到肘部并便于更换的手套。

5.5.11 压差计

a) Ⅱ级和Ⅲ级微生物安全柜应设压差计显示送排风过滤器的压力损失,并且具有压差声光报警指示。

b) Ⅲ级微生物安全柜应在明显的地方设压差计显示柜内的负压。

5.5.12 警报和联锁系统

5.5.12.1 滑框警报

Ⅱ级微生物安全柜的垂直滑动窗开启高度超过生产商规定的打开高度时,声音报警器应报警。当开启高度回落至生产商规定的开启高度内,报警声音应自动解除。

5.5.12.2 安全柜内部供/排气风机联锁警报

当安全柜既有内部下降气流和排气风机时,应有联锁功能。一旦排气风机停止工作,下降气流供气风机关闭,声光警报器发出故障信号;一旦下降气流供气风机停止工作,排气风机继续运转,声光警报器发出故障信号。

5.5.12.3 B型安全柜排气警报

B型安全柜有室外排气风机。一旦安全柜设定了允许的气流范围,在15秒内排气体积损失

20%时,则声光警报器报警,安全柜内部联锁的风机同时被关闭。

5.5.12.4 A1或A2型安全柜排气警报(信息提示)

A1和A2型安全柜,当连接有排气罩且通过室外风机排气时,用一个声光警报器来提示排气气流的损失。

5.5.13 可清洁性

内部机件、暴露的内面以及其它易遭到溅出液或溢出液污染的内表面,应容易拆卸和容易清洁。内部机件、暴露的内面和其它内表面,包括压力通风系统应能进行蒸气或气体的消毒。

5.5.14 可消毒性

安全柜被设计为不需移动,即可用消毒剂(如甲醛气体)进行消毒。只需使用空气入口的密封垫,排气口的金属片、塑料膜、塑料带及与之相当的物品即可将消毒剂封闭在安全柜内。如果配有适于消毒的压力密封阀,应位于HEPA过滤器干净的一端。

6 性能要求

6.1 柜体防泄漏

安全柜保持500气压30min后测定压力,气压不低于450Pa。安全柜应在500Pa±10%的条件下保持30min,压力通风系统的外表面的所有焊接、衬垫、穿透处、熔封处在此压力条件下应无皂泡反应。

6.2 HEPA过滤器防泄漏

可扫描检测过滤器的渗透物在任何点的漏过率不得超过0.01%。

不可扫描检测过滤器检测点的漏过率不得超过0.005%。

6.3 噪声

最大环境噪声水平为57dB(A)时,安全柜的总噪声水平应不超过67dB(A)。当环境噪声水平大于57dB(A)时,修正的安全柜的总噪声水平应不超过67dB(A)。

6.4 光强度

平均光强度最小应为650lux,当在工作台面上测量的平均背景光强度为110±50lux 时,工作台面每个光照光强度实测值都不应低于430 lux。

6.5 振动

安全柜在额定速率下运行时,工作台面中心在频率10Hz 和10kHz之间时,静位移应不超过5m m(rms)。

6.6 人员、产品与交叉污染防护

6.6.1 人员保护

本系统应能经受1~8×108的枯草芽胞杆菌孢子考验5min。重复试验三次,每次试验,从全部6个撞击采样器收集的悬浮物中检出的枯草芽胞杆菌数量不应超过10个菌落形成单位(CFU)。狭缝式空气采样器培养皿中检出枯草芽胞杆菌总数不应超过5个CFU,对照培养皿对应呈阳性。

6.6.2 产品保护

系统应能经受1×106~8×106孢子考验5min。重复试验三次。每次试验,对照培养皿对CFU 枯草芽胞杆菌孢子应呈阳性,在琼脂培养皿上检出的枯草芽胞杆菌孢子应不超过5个CFU。

6.6.3 交叉感染保护

系统应能经受1×104~8×104枯草芽胞杆菌孢子考验5min。有些从试验侧壁到距此侧壁360mm范围内的琼脂培养皿,检出枯草芽胞杆菌,并用作阳性对照。从安全柜的左侧和右侧均应各重复试验三次,每次试验,距被检测侧壁360mm外的琼脂培养皿检出的枯草芽胞杆菌孢子不得超出2个CFU。

6.7 下降气流流速

6.7.1 Ⅱ级安全柜下降气流流速为0.25~0.5m/s。

6.7.2 均匀下降气流安全柜,平均下降气流流速应与厂商规定的值相同。测点实测值与平均下降气流流速相差均不应超过±20%或±0.08m/s。

6.7.3 非均匀下降气流安全柜,平均下降气流流速应与厂商规定的值相同。测点实测值与梯度区域的平均速率相差不应超过±20%或±0.08m/s。

6.7.4 对后续生产的安全柜,若符合5.5.5要求而保持安全柜的原型号和尺寸,测定的下降气流流速在额定值的±0.025m/s之间,也应认为符合要求。

6.7.5 Ⅲ级安全柜下降气流流速应保证安全柜内每m3容积的气流量不低于0. 05m3/s

6.8 流入气流流速

6.8.1 Ⅰ级安全柜的直接测定和计算的流入气流最低速率应为0.7m

6.8.2 Ⅱ级A1型安全柜流入气流的最低速率应为0.38m/s;

6.8.3 Ⅱ级A1型安全柜流入气流工作区每米宽度的最小流入量应为0.067m2/s;

6.8.4 Ⅱ级A2型安全柜流入气流的最低速率应为0.5m/s;

6.8.5 Ⅱ级A2型安全柜工作区每米宽度流入气流的最小流入量应为0.1m2/s。

6.8.6 Ⅱ级B1和B2型安全柜流入气流的最低速率应为0.5m/s。

6.8.7 Ⅱ级B1和B2型安全柜工作区每米宽度流入气流的最小流入量应为0.1m2/s。

6.8.8 对后续生产的Ⅱ级安全柜,若符合6.5要求而保持安全柜的原型号和尺寸,测定的下降气流流速应在额定值的±0.025m/s之间。

6.8.9 Ⅲ级安全柜,去掉单只手套后手套连接口的流入气流流速至少为0.7m/s。

6.9 气流模式

6.9.1 Ⅱ级安全柜工作区内的气流应垂直向下,不产生旋涡和向上气流,无死点且气流不应从安全柜中逸出。

6.9.2 Ⅰ级和Ⅱ级安全柜前窗操作口整个周边气流应向内,无向外逸出的气流。Ⅱ级安全柜的前窗操作口流入气流不应进入工作区。

6.10 集液槽泄漏

集液槽在1h内保存4000ml水,应无明显渗漏。

6.11 稳定性

安全柜的设计与结构应能抗外力引起的翻倒或变形、抗工作台面负载所引起的向下弯曲、抗工作负荷引起的倾翻。

6.11.1 柜体抗侧向倾倒

当安全柜侧向倾斜10°时,安全柜不会倾倒。

6.11.2 柜体抗变形

当110kg的侧力被分别加在顶端背面和顶端侧面时,加载对面上端的性变位移超过2mm。

6.11.3 工作台面抗负载变形

工作台面中心加载23kg后卸载,工作台面不得向下弯曲。

6.11.4 柜体抗前倾

将110kg的力加载于安全柜的前沿,安全柜后底部离开地面距离不应超过1.6mm。

6.12 温升

安全柜照明灯和风机工作且持续运行4小时以后,工作区中心的温度不应高于安全柜外环境温度8℃。

6.13 压差

Ⅲ级安全柜正常运行时柜内应有不低于120Pa的负压

6.14 电气设备

符合GB 4793.1的要求

7 性能试验方法

7.1 箱体防泄漏

按附录A.1试验方法检测,应符合6.1。

7.2 HEPA过滤器泄漏

按附录A.2试验方法检测,应符合6.2。

7.3 噪声

按附录A.3试验方法检测,应符合6.3。

7.4 光强度

按附录A.4的试验方法检测,应符合6.4。

7.5 振动

按附录A.5的试验方法测试,应符合6.5。

7.6 人员、产品与交叉污染保护的微生物试验

7.5.1 人员保护试验

按附录A.7.3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应符合6.7.1。进行三次重复试验。

7.5.2 产品保护试验

按附录A.7.4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应符合6.7.2。进行三次重复试验。

7.5.3 交叉污染保护试验

按附录A.7.5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应符合6.7.3。进行三次重复试验。

7.7 下降气流流速

按附录A.7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应符合6.7。

7.8 流入气流流速

按附录A.8 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应符合6.8。

7.9 气流模式

按附录A.9 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应符合6.9。

7.10 排溢槽泄漏

按附录A.10 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检查1h后水渗漏情况。应符合6.10。

7.11 稳定性

7.11.1 柜体抗侧向倾倒

按附录A.11.3 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应符合6.11.1。

7.11.2 柜体抗变形

按附录A.11.4 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应符合6.11.2。

7.11.3 工作台面抗变形

按附录A.11.5 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应符合6.11.3。

7.11.4 柜体抗负载前倾

按附录A.11.6 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应符合6.11.4。

7.12 温升

按附录A.12 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应符合6.12。

7.13 压差

按附录A.13 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应符合6.13。

8 检验规则

微生物安全柜的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型式检验、安装检验和常规维护检验。

8.1 出厂检验

按表1对出厂检验要求的检验内容检验,检验条目中出现一项不符合要求,即判定该微生物安全柜出厂检验不合格。

8.2 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的样品应在出厂检验合格的微生物安全柜中随机抽取,样品数量每次不少于2台。型式检验由制造厂送样,必须在经过质量认证合格的机构进行。产品在下列情况之一,应进行型式检验:

a) 新产品或老产品转产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

b) 正式生产后,如果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进,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 正常生产时,定期或积累一定产量后,应周期性进行一次检验;

d) 产品长期停产后,恢复生产时;

e)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的结果差异较大时;

f)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的要求时。

按表1对型式检验要求的检验内容检验,检验条目中出现一项不符合要求,即判定该微生物安全柜型式检验不合格。

8.3 安装检验

安装完成试运行后、重新安装或使用环境发生改变可能影响安全柜性能时,进行安装检验。按表1对安装检验要求的检验内容检验,检验条目中出现一项不符合要求,即判定该微生物安全柜安装检验不合格。

8.3 常规维护检验

按表1对安装检验要求的检验内容检验,检验条目中出现一项不符合要求,即判定该微生物安全柜维护检验不合格。

表1检验汇总表格

检验类型检验内容

出厂检验 6.1~6.5, 6.7~6.14

型式检验 6.1~6.14

安装检验 6.1~6.5, 6.7~6.14

维护检验 6.1, 6.2, 6.6~6.9

9 标志

9.1产品标志(铭牌)

9.1.1铭牌应设置于微生物安全柜前部显著位置,并提供下述内容:

a) 制造商名称、商标;

b) 产品名称;

c) 产品型号及规格;

d) 级别类型;

e) 设备编号;

f) 出厂日期;

g) 检验日期;

h)产品标准号;

i) 电机的功率(kW)、转速(r/min)、电源(相);

j) 外形尺寸;

k) 设备净重;

l) 进、排气流量;

m) 进排气过滤器的规格和数量;

9.1.2在微微生物安全柜前部显著位置应印有国际通用的生物危险标志。生物危险标志应按图1的比例绘制:

图1 生物危险标志制作详图

9.2包装标志

箱上字样和标志应保证不因历时较久而模糊不清,包装箱上应有下列标志,并符合GB191-2000的规定:

a) 产品型号及名称;

b)制造厂名称;

c)净重和毛重;

d) 产品出厂编号及出厂检验日期;

e)体积(长、宽、高);

f)储运条件;

g)按GB/T191-2000中规定的“小心轻放”、“向上”、“怕湿”、“易碎”等字样、图示或标志。

10 包装、运输、储存

10.1包装

10.1.1内部包装

微生物安全柜应采用塑料袋进行内包装,并用泡沫塑料等材料对仪表、电器、电子开关等部件采取保护措施。

10.1.2外部包装

采用木箱包装,木箱内部应覆盖防止雨水渗漏的保护层,并应符合经批准的设计文件的规定。微生物安全柜应用垫块固定,不得晃动。包装箱外应有本标准8.2条规定的标志

10.2随机文件与附件

10.2.1每台微生物安全柜应有检验合格证、使用说明书和装箱清单各一份,用塑料袋包封置于箱内。检验合格证要有制造厂名称、产品名称及型号、检验日期和检验员代号等。

10.2.2附件应符合装箱清单的规定。

10.3运输

微生物安全柜运输时,应防止雨雪的直接淋袭,防止太阳的暴晒,防止强烈的振动,不得翻滚、跌落,搬运应小心。

可采用正常的陆、海、空交通工具运输。

10.4储存

包装符合9.1条要求的微生物安全柜应储存在相对湿度不超过80%,温度低于40℃,通风性能良好,无酸、碱等腐蚀性气体的仓库内。

微生物安全柜的储存周期不得超过一年,超过储存期的微生物安全柜应进行开箱检查,开箱检查合格的微生物安全柜可进入流通领域。

(完整word版)海尔生物安全柜操作规程

海尔生物安全柜操作规程 1. 目的 为了规范海尔生物安全柜使用与维护,保证仪器正常运行,确保设备、环境、人员和血液的安全,建立本操作规程。 2. 范围 2.1适用于海尔生物安全柜使用及维护。 3. 职责 3.1检验科工作人员严格遵守本操作规程对核酸标本试管开盖、平衡温度以及对仪器进行使用维护,并填写《重点设备运行、保养记录》。 3.2 实验室负责人负责仪器的综合管理。 4. 环境要求 温度:18℃-25℃,湿度:30%-80% 5. 操作方法 5.1接通电源。 5.2抬高前窗玻璃,使玻璃门体下沿对正门高标志线(红点处)。 5.3安全柜自洁净运转,直至“please wait”消失。 5.4清洁安全柜工作台和内壁。 5.5实验操作。 5.6取出全部实验物品。 5.7安全柜自运行3分钟。 5.8清洁安全柜工作台和内壁。

5.9关闭前窗玻璃,将门体拉至最底部。 5.10切断电源。 6紫外灯设定步骤 6.1连续按“↑”或“↓”键,直至出现紫外灯设置页面。 6.2按动“设置”键,指示灯亮。 6.3在“U.V AUTO MODE:NO”中”NO“闪动时按动“↑”或“↓”键,进行转换,显示“YES“表示启动紫外灯自动运行模式。 6.4“TIME1“闪动可按动“↑”或“↓”键为紫外灯自动运行设定时间,最多可设置3个时间。 6.5按动“设置“键,指示灯灭,设置完成。 7维护和保养 7.1生物安全柜的维护和保养 7.1.1全面保养的周期 每年或每1000个工作时,以及每次重新启动都应当进行维护。 7.1.2清洁 在通常情况下,清洁只需用少量中性清洁剂,将它溶于水后直接擦拭,就可将设备表面的污物擦掉。 7.1.3在使用过程中每次清洁 (1)使用结束后,自运行5-10分钟。 (2)使用医用酒精消毒和清洗工作室。 (3)使用医用酒精对操作面板进行消毒和清洗。 (4)清洁剂清洁外表面及玻璃门。

生物安全柜的使用说明详细

生物安全柜介绍 1. 概述 生物安全柜是生物实验室的一级隔离屏障设备。所谓生物安全柜,实质就是一种负压过滤排风柜(见有关标准:YY0569、JG170、ANSI/NSF49、EN12469对生物安全柜作出的定义),其本身可分为部分隔离和完全隔离。 生物危害的隔离措施通常由一次隔离和二次隔离措施实现。采用生物安全柜的目的是为了把生物实验室污染区域及污染风险降到最低,以实现一次隔离目的。为防止生物危害从实验室漏到外部环境,把实验室和外界隔断,即为二次隔离,二次隔离的目的是防止实验室外的人被生物感染。 由于生物危险的事例几乎都发生在实验室内,一次隔离措施越严格、充分,则可降低实验室污染的风险,从源头上抑制生物危害的发生。 由于目前生物实验室以及医院临床医学检验和研究应用最广的是Ⅱ级生物安全柜,本文将着重对Ⅱ级生物安全柜进行阐述。 2. 依据 GB 19489—2007《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WHO); ISO 15190—2003《医学实验室—安全要求》; YY0569-2005 生物安全柜; JG170-2005 生物安全柜; JGxxx-xxxx 洁净工作台(报批稿)。 3. 生物安全柜的特殊防护设计 3.1 生物安全柜的级别类型和适用范围 生物安全柜分成Ⅰ、Ⅱ、Ⅲ共三个等级,其中:Ⅱ级生物安全柜又细分为A1、 A2、B1、B2四个类型,A1、A2、B1分别为循环气流结构,B2为气流100%直接排放结构。实验领域对于A1类生物安全柜应用极少,其流入气流流速相对较低,对人员防护隔离能力相对较低,不能满足生物危害的高风险场合应用。通常,A1类生物安全柜仅用于医学教学或对已知的低风险病原体操作。B1类生物安全柜的排风气流流量是系统总风量的70%,尚有30%循环气流,这样的特性 决定了它仍然不能用于化学毒性场合。常用的是Ⅱ级生物安全柜中的A2、B2类 生物安全柜。 生物安全柜应用气流围场、空气负压、物理过滤、风险预警及联锁控制等综合隔离技术,实现生物危害防护,实现保护人员或保护人员、保护实验对象、保护环境目的。 Ⅰ级生物安全柜●Ⅰ级生物安全柜从前部操作口吸入空气,经排风口高效空气 过滤器滤除病原体颗粒后排出空气。它依赖吸入空气实现生物隔离,其应用目的是保护人员免遭病原体感染。

生物安全标准操作规程完整

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 生物安全标准操作规程 一、目的 有效地针对科室进行全面的生物安全管理,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二、范围 适用于生物安全专业实验室:实验室为一级生物实验室 三、职责 3.1检验科主任为实验室生物安全第一责任人,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的运行。 3.2生物安全负责人负责生物安全管理日常工作的安排。 3.3检验科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具体工作。 四、工作程序 4.1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组成 4.1.1检验科主任是实验室生物安全责任人。 4.1.2生物安全负责人:侯标疏 4.2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维护和检查 4.2.1生物安全负责人指定针对安全操作和安全装备的检查方案,至少每年检查一次。 4.2.2生物安全负责人会建立安全清单,为回顾性检查提供资料并进行记录,形成《安全记录》。 4.2.3对危险品、危险区进行鉴定并加以标志。 4.2.4实验室应按规定及时报告所有的事件和潜在的危险因素。

4.2.5生物安全负责人应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教育,并对各种紧急情况下应急措施进行培训。 4.2.6若发生职业暴露应及时报告科主任和生物安全负责人。 4.3警告标记和标签的建立。 4.3.1对不同危险程度的实验工作区进行标志。 4.3.2对高度危险性区域要张贴危险公告。 4.3.3装存危险物质的容器必须贴上标签,其内容应详细。 五、安全操作规程 5.1生物安全实验室个人防护规程 在生物安全实验室工作时必须穿着所提供的工作服。离开实验室时,工作服须挂在指定地方,不得在实验室外冼工作服。使用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在离开实验室前必须脱掉并洗手。 5.2生物安全标准个人行为 5.2.1在实验室工作区禁止吸烟。 5.2.2禁止在实验室放置食物、饮料及类似的存在有潜在的从手到口的接触途径的其他物质。禁止用实验室的冰箱(柜)储存食物。 5.2.3处理腐蚀性或毒性物质时必须做好防护工作。应使用安全镜、面罩或其他的眼睛和面部防护用品。 5.2.4在实验室工作区,污染区应穿白大衣或隔离衣,服装应符合实验室设备的 要求。 5.2.5应穿着舒适,防滑并能保护整个脚面的鞋子。

生物安全柜标准操作规程

1. 目的: 规范生物安全柜的操作与维护保养工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作,以保障操作人员的安全。 2. 范围: 无菌实验室阳性间菌检员使用的BHC-1300A2生物安全柜。 3.职责:菌检员负责设备的正常操作与维护保养,由质量部经理复核相关文件记录。 4. 内容 4.1 安全柜应放置于十万级以下的初级净化间。操作前应打开紫外灯,照射30min,后将本次操作所需的全部物品移入安全柜,避免双臂频繁穿过气幕破坏气流;并且在移入前用75%酒精擦拭物品表面消毒,以去除污染。 4.2 打开风机10min,待柜内空气净化并气流稳定后再进行实验操作。将双臂缓缓伸入安全柜内,至少静止2min,使柜内气流稳定后再进行操作。 4.3 生物安全柜内不放与本次实验无关的物品。物品应尽量靠后放置,不得挡住气道口,以免干扰气流正常流动。 4.4 操作时应避免交叉污染。为防止可能溅出的液滴,应准备好75%的酒精棉球或用消毒剂浸泡的小块纱布,避免用物品覆盖住安全柜的格栅。 4.5 在实验操作时,不可完全打开玻璃视窗,应保证操作人员的脸部在工作窗口之上。在柜内操作时动作应轻柔、舒缓,防止影响柜内气流。 4.6 安全柜应定期进行检测与保养,以保证其正常工作。工作中一旦发现安全柜工作异常,应立即停止工作,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并通知质量部经理。 4.7 检验完成后,关闭玻璃视窗,保持风机继续运转10min,同时打开紫外灯,照射30min。 4.8 安全柜应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可用75%酒精或0.2%新洁尔灭溶液擦拭工作台面及柜体外表面;每次检验工作完成后应全面消毒。 4.9 柜内使用的物品应在消毒缸消毒后再取出,以防止将标准菌株残留带出而污染环境,造成生物危害。 4.10 使用方法: 4.10.1 安全柜采用LED液晶面板控制,控制面板包括的功能键有:电源开关键、杀菌灯键、风挡键(快速、慢速、无风)、照明键。 4.10.2 插上220V交流电源后,按下控制面板上的所示电源开关开启即可使用;需要灭菌时,按灭菌灯键;风挡键有三级(快速、慢速、无风)循环,默认为无风,按一次为慢速,再按为快速,第三次则回到无风,如此循环;平时操作照明,只需按照明键即可。 5.设备的维护保养 5.1 每次检验操作后用75%的酒精(其他杀菌剂视用户使用的材料而定)彻底对安全柜内部工作区域表面、侧壁、后壁、窗户进行表面净化。切勿使用含有氯的杀菌剂,因为它可能对安全柜的不锈钢结构造成损坏。同时对紫外灯和电源输出口表面进行清洁。当清洁安全柜内部区域时,操作人员除了手放以外,身体的其他任何部位不能进入安全柜。 5.2 长时间未实验时也得每两周进行清洁维护,按5.1进行,定期清洁不锈钢表面会使之保持表面的光滑美观。 5.3 每月用湿布对安全柜外部表面进行擦拭,尤其是安全柜的前面和上部,把堆积的灰尘打扫干净。并检查所有的维护配件的合理使用情况。 5.4 根据实际情况,每个季度或者半年检查安全柜的任何物理异常或故障,如有异常及时报修;将初效过滤器拆下清洗,防止积尘将导致进风量不足,而降低洁净效果。 5.5 每年请具备资格的认证技术人员对安全柜进行性能认证,依据紫外灯使用寿命效果,进行紫外灯的更换;当正常调节或清洗初效空气过滤器后,仍达不到理想的截面风速时,则应调节风机的工作电压(旋动旋钮),从而达到理想的均匀风速(将调节风速旋钮从左向右,从低速向高速缓慢调节,新工作台不应调至最高风速)。 5.6 在使用十八个月后当风机工作电压调整至最高点时,仍不能达到理想风速时,则说明高效空气过滤器积尘过多(滤料上滤孔已基本被堵,要及时更新),一般高效空气过滤器的使用期限为十八个月;更换高效空气过滤器时,应注意型号规格尺寸(原生产厂家配置),按箭头风向装置,并注意过滤器的周边密封,绝对无渗漏现象发生。

生物安全柜标准

生物安全柜标准(SFDA版) 微生物安全柜性能要求 Performance criteria for microbiological safety cabinets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目次 目次?II 前言?IV 1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分级?2 Ⅰ级微生物安全柜?2 Ⅱ级微生物安全柜?2 Ⅲ级微生物安全柜?3 5 基本要求?4 外观要求?4 基本功能要求?4 尺寸偏差?4 材料要求?4 结构要求?5 6 性能要求?7 柜体防泄漏?7 HEPA过滤器防泄漏?7 噪声?7 光强度?7 振动?7 人员、产品与交叉污染防护?7 下降气流流速?8 流入气流流速?8 气流模式?8 集液槽泄漏?8 稳定性?8 温升?9 压差?9 电气设备?9 7 性能试验方法?9 箱体防泄漏?9 HEPA过滤器泄漏?9 噪声?9 光强度?9 振动?9 人员、产品与交叉污染保护的微生物试验?9 下降气流流速?10

流入气流流速?10 气流模式?10 排溢槽泄漏?10 稳定性?10 温升?10 压差?10 8 检验规则?10 出厂检验?10 型式检验?10 安装检验?11 常规维护检验?11 9 标志?11 产品标志(铭牌)?11 包装标志?12 10 包装、运输、储存?12 包装?12 随机文件与附件?13 运输?13 储存?13 附录A (规范性附录)性能测试?14 附录B(资料性附录)枯草芽孢杆菌悬浮液的制备?33 参考文献?35 ?? 前言 本标准参照EN12469:2000《生物技术微生物安全柜性能要求》和NSF/ANSI49-2002《Class Ⅱ(层流)生物安全研究柜》制定。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医用临床检验实验室和体外诊断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广州新仪仪器有限公司、上海瑞仰净化装备有限公司、力新仪器(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复星医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新加坡ESCO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微生物安全柜性能要求 Performance criteria for microbiological safety cabinets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微生物安全柜,并规定符合本标准的安全柜可以通过测试。本标准包括对微生物安全柜设计、结构和性能的基本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产品的标志、包装、运输。这种安全柜应有对人员、产品和环境的保护、安全运转、耐久性和结构稳定性、洁净能力、噪音水平的限制、照明、振动、电动机/鼓风机性能的基本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标准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堪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目的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生物安全柜的标准操作维护保养规程完整

目的:建立生物安全柜的的使用、清洁与维护保养标准操作规程。 范围:适用于微生物实验室的HBC-1300IIA 生物安全柜。 2 职责:审核本规程是质监部QC主任的责任,批准本规程是质量受权人的责任,执行本规程是质监部QC的责任。 1、名称:生物安全柜 2、型号: HBC-1300IIA2 3、依据:该设备的使用说明书 4 、安装及使用前准备 4.1安装 4.1.1生物安全柜安放位置在设计未指明时应避开人流频繁处和房间出入口,并应避免室内空气流动对操作口气流屏障造成干扰。

4.1.2如果实验室有窗子,应始终保持关闭。 4.1.3生物安全柜周围应留出30cm 的空间,以便清除脏物。如果空间限制,至少应在两边留出8cm,背面留出3.8cm空间。应在安全柜的电源处留出足够的空间,以便于在不移动安全柜的情况下,可进行维修。 4.1.4生物安全柜的背面、侧面离墙面的距离应保持在8~30cm之间。对于地面和底边紧贴地面的安全柜,所有的沿地边缘应加以密封。 4.1使用环境: 安全柜应放置不低于D级以下的洁净室(区) (1)工作电压:AC220 V(+10%,-15%) (2)输出负载:MAX AC250V/2A (3)工作温度:0℃~50℃ (4)工作湿度:40~90%(40 ℃不凝露) (5)存放温度:-10℃~+55℃ (6)大气压力:86~106Kpa 4.2使用前准备 4.2.1操作前应打开紫外灯,照射30min,后将本次操作所需的全部物品移入安全柜,避免双臂频繁穿过气幕破坏气流;并且在移入前用75%酒精擦拭物品表面消毒,以去除污染。 4.2.2工作人员应在外衣外面穿上带扣的实验工作服,戴乳胶手套保护双手。手套应套在实验服衣袖外而不是扎在里面,穿紧口的袖子也可以保护操作者的手腕。 4.2.3在实验操作时,不可完全打开玻璃视窗,应保证操作人员的脸部在工作窗口之

生物安全柜简介

生物安全柜简介 生物安全柜(Biological safety cabinets,BSC)是为操作原代培养物、菌毒株以及诊断性标本等具有感染性的实验材料时,用来保护操作者本人、实验室环境以及实验材料,使其避免暴露于上述操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感染性气溶胶和溅出物而设计的。当操作液体或半流体,例如摇动、倾注、搅拌,或将液体滴加到固体表面上或另一种液体中时,均有可能产生气溶胶。在对琼脂板划线接种、用吸管接种细胞培养瓶、采用多道加样器将感染性试剂的混悬液转移到微量培养板中、对感染性物质进行匀浆及涡旋振荡、对感染性液体进行离心以及进行动物操作时,这些实验室操作都可能产生感染性气溶胶。由于肉眼无法看到直径小于5μm的气溶胶以及直径为5~100μm的微小液滴,因此实验室工作人员通常意识不到有这样大小的颗粒在生成,并可能吸入或交叉污染工作台面的其他材料。已经表明,正确使用生物安全柜可以有效减少由于气溶胶暴露所造成的实验室感染以及培养物交叉污染。生物安全柜同时也能保护环境。 多年以来,生物安全柜的基本设计已经历了多次改进。主要的变化是在排风系统增加了HEPA过滤器。对于直径0.3μm的颗粒,HEPA过滤器可以截留99.97%,而对于更大或更小的颗粒则可以截留99.99%。HEPA过滤器的这种特性使得它能够有效地截留所有已知传染因子,并确保从安全柜中排出的是完全不含微生物的空气。生物安全柜设计中的第二个改进是将经HEPA过滤的空气输送到工作台面上,从而保护工作台面上的物品不受污染。这一特点通常被称为实验对象保护(product protection)。这些基本设计上的变化使得三种级别的生物安全柜都得到了改进,表8 列出了各种安全柜所能提供的保护。 注:水平和垂直方向流出气流的工作柜(“超净工作台”)不属于生物安全柜,也不能应用于生物安全操作。 表8 不同保护类型及生物安全柜的选择 Ⅰ级生物安全柜

生物安全柜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规范生物安全柜的操作与维护保养工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作,以保障操作人员的安全。 2.范围:无菌实验室阳性间菌检员使用的BHC-1300A2生物安全柜。 3.职责:菌检员负责设备的正常操作与维护保养,由质量部经理复核相关文件记录。 4.内容 安全柜应放置于十万级以下的初级净化间。操作前应打开紫外灯,照射30min,后将本次操作所需的全部物品移入安全柜,避免双臂频繁穿过气幕破坏气流;并且在移入前用75%酒精擦拭物品表面消毒,以去除污染。 打开风机10min,待柜内空气净化并气流稳定后再进行实验操作。将双臂缓缓伸入安全柜内,至少静止2min,使柜内气流稳定后再进行操作。 生物安全柜内不放与本次实验无关的物品。物品应尽量靠后放置,不得挡住气道口,以免干扰气流正常流动。 操作时应避免交叉污染。为防止可能溅出的液滴,应准备好75%的酒精棉球或用消毒剂浸泡的小块纱布,避免用物品覆盖住安全柜的格栅。 在实验操作时,不可完全打开玻璃视窗,应保证操作人员的脸部在工作窗口之上。在柜内操作时动作应轻柔、舒缓,防止影响柜内气流。 安全柜应定期进行检测与保养,以保证其正常工作。工作中一旦发现安全柜工作异常,应立即停止工作,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并通知质量部经理。 检验完成后,关闭玻璃视窗,保持风机继续运转10min,同时打开紫外灯,照射30min。安全柜应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可用75%酒精或%新洁尔灭溶液擦拭工作台面及柜体外

表面;每次检验工作完成后应全面消毒。 柜内使用的物品应在消毒缸消毒后再取出,以防止将标准菌株残留带出而污染环境,造成生物危害。 使用方法: 安全柜采用LED液晶面板控制,控制面板包括的功能键有:电源开关键、杀菌灯键、风挡键(快速、慢速、无风)、照明键。 插上220V交流电源后,按下控制面板上的所示电源开关开启即可使用;需要灭菌时,按灭菌灯键;风挡键有三级(快速、慢速、无风)循环,默认为无风,按一次为慢速,再按为快速,第三次则回到无风,如此循环;平时操作照明,只需按照明键即可。 5.设备的维护保养 每次检验操作后用75%的酒精(其他杀菌剂视用户使用的材料而定)彻底对安全柜内部工作区域表面、侧壁、后壁、窗户进行表面净化。切勿使用含有氯的杀菌剂,因为它可能对安全柜的不锈钢结构造成损坏。同时对紫外灯和电源输出口表面进行清洁。当清洁安全柜内部区域时,操作人员除了手放以外,身体的其他任何部位不能进入安全柜。 长时间未实验时也得每两周进行清洁维护,按进行,定期清洁不锈钢表面会使之保持表面的光滑美观。 每月用湿布对安全柜外部表面进行擦拭,尤其是安全柜的前面和上部,把堆积的灰尘打扫干净。并检查所有的维护配件的合理使用情况。 根据实际情况,每个季度或者半年检查安全柜的任何物理异常或故障,如有异常及时报修;将初效过滤器拆下清洗,防止积尘将导致进风量不足,而降低洁净效果。每年请具备资格的认证技术人员对安全柜进行性能认证,依据紫外灯使用寿命效

生物安全柜的操作说明详解

在实验室中使用苏净安泰生物安全柜操作说明: 1. 位置空气通过前面开口进入生物安全柜的速度大约为0.45m/s。这样速度的定向气流是极易受到干扰的,包括人员走近生物安全柜所形成的气流,打开窗户,送风系统调整以及开关门等都可能造成影响。 因此,最为理想的是,生物安全柜应位于人员活动,物品流动以及可能会扰乱气流的地方。在安全柜的后方以及每一个侧面要尽可能留有30cm的空间,以利用对安全柜的维护。在安全柜的上面应留有30-35cm的空间,以便准确测量空气通过排风过滤器的速度,并便于排风过滤器的更换。 2. 操作人员生物安全柜如果使用不当,其防护作用就可能大大地受到影响。操作人员在移动双臂进出安全柜时,需要小心维持前面开口处气流的完整性,双臂应该垂直地缓慢进出前面的开口。 手和双臂伸入到生物安全柜中等待大约一分钟,以便安全柜调整完毕并且让里面的空气"扫过"手和双臂的表面以后,才可以开始对物品进行处理。要在开始实验之前将所有必须的物品置于安全柜内,以尽可能减少双臂进出前面开口的次数。 3.物品放置二级生物安全柜前面的进气格栅不能被纸,仪器设备或其他物品阻挡。放入安全柜内的物品应采用70%酒精来消除表面污染。可以在消毒剂浸湿的毛巾上进行实验,以吸收可能溅出的液滴。 所有物品应尽可能地放在工作台后部靠近工作台边缘的位置,并使其在操作中不会阻挡候补格栅。可产生气溶胶的设备(例如混匀器,离心机等)应靠近安全柜的后部放置。像有生物危害性的废弃物袋,盛放废弃吸管的盘子以及吸滤瓶等体积较大的物品,应该放在安全柜内的某一侧。在工作台面上的实验操作应该按照从清洁区到污染区的方向进行。 耐高压灭菌的生物危害性废弃物袋以及吸管盛放盘不应放在安全柜的外面,否则在使用这些物品时双臂就必须频繁进出安全柜,这样会干扰安全柜空气屏障的完整性,从而影响对人员和物品的防护。 4.操作和维护大多数生物安全柜的设计允许全天24小时工作。研究人员还发现,连续工作有助于控制实验室中灰尘和颗粒的水平。向房间中排风或通过套管接口与专门的排风管相连接的一级A1和A2型生物安全柜,在不使用时是可以关闭的。其他如二级B1和二级B2型生物安全柜,是通过硬管安装的,就必须始终保持空气流动以维持房间空气的平衡。 在开始工作以前以及完成工作以后,应至少让安全柜工作5分钟来完成"净化"的过程,应即应留在将污染的空气派出安全柜的时间。 生物安全柜的所有维修工作应该由有资质的专业人员来进行。在生物安全柜操作中出现的任何故障都应该报告,并应在再次使用之前进行维修。 5.紫外灯生物安全柜中不需要紫外灯。如果使用紫外灯的话,应该每周进行清洁,以除去可能影响其杀菌效果的灰尘和污垢。在安全柜重新认证时,要检查紫外线的强度,以确保有适当的光发射量。房间中有人时一定要关闭紫外灯,以保护眼睛和皮肤,避免因不慎暴露而造成伤害。 6.明火在生物安全柜内所形成的几乎没有微生物的环境中,应避免使用明火。使用明火会对气流产生影响,并且在处理挥发性物品和易燃物品时,也易造成危险。在对接种环进行灭菌时,可以使用微型燃烧器或电炉,而不应使用明火。 7. 溢出实验室中要张贴如何处理溢出物的实验室操作规则,每一位使用实验室的成员都要阅读并理解这些规程。一旦在生物安全柜中发生由生物学危害的物品溢出时,应在安全柜出于工作状态下立即进行清理。要使用有效的消毒剂,并在处理过程中尽可能减少气溶胶的生成。所有接触溢出物品的材料都要进行消毒/或高压灭菌。 8. 认证在安装是一季每隔一定时间以后,应由有资质的专业人员按照生产商的说明对

生物安全柜的标准操作规程

静脉用药调配室生物安全柜的标准操作规程生物安全柜属于垂直层流台,通过层流台顶部的高效过滤器,可以过滤99.99%的0.3μm以上的微粒,使操作台空间形成局部100级的洁净环境,并且通过工作台面四周的散流孔回风形成相对负压,因此,不应当有任何物体阻挡散流孔,包括手臂等。 一、清洁与消毒: (一)每天在操作开始前,应当使用75%的乙醇擦拭工作区域的顶部、两侧及台面,顺序应当从上到下,从里向外; (二)在调配过程中,每完成一份成品输液调配后,应当清理操作台上废弃物,并用清水擦拭,必要时再用75%的乙醇消毒台面; (三)每天操作结束后,应当彻底清场,先用清水清洁,再用75%乙醇擦拭消毒; (四)每天操作结束后应当打开回风槽道外盖,先用蒸馏水清洁回风槽道,再用75%乙醇擦拭消毒。 二、生物安全柜的操作与注意事项: (一)有1至2位调配人员提前半小时先启动生物柜循环风机和紫外线灯,关闭前窗至安全线处,30分钟后关闭紫外线灯,然后用75%乙醇擦拭生物安全柜顶部、两侧及台面,顺序为从上到下、从里到外进行消毒,然后打开照明灯后方可进行调配; (二)紫外线灯启动期间,不得进行调配,工作人员应当离开操作间; (三)紫外线灯应当定期检测,如达不到灭菌效果时,应当及时更换灯管; (四)所有静脉用药调配必须在离工作台外沿20厘米,内沿8~10厘米,并离台面至少10厘米区域内进行; (五)调配时前窗不可高过安全警戒线,否则,操作区域内不能保证负压,可能会造成药物气雾外散,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或污染洁净间; (六)生物安全柜的回风道应当定期用蒸馏水擦拭清洁后,再用75%乙醇消毒; (七)生物安全柜每月应当做一次沉降菌监测,方法:将培养皿打开,放置在操作台上半小时,封盖后进行细菌培养,菌落计数; (八)生物安全柜应当根据自动监测指示,及时更换过滤器的活性炭。 三、每年应当对生物安全柜进行各项参数的检测,以保证生物安全柜运行质量,并保存检测报告。

生物安全柜使用的操作规程(2021新版)

The prerequisite for vigorously developing our productivity is that we must be responsible for the safety of our company and our own live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安全柜使用的操作规程 (2021新版)

生物安全柜使用的操作规程(2021新版)导语:建立和健全我们的现代企业制度,是指引我们生产劳动的方向。而大力发展我们生产力的前提,是我们必须对我们企业和我们自己的生命安全负责。可用于实体印刷或电子存档(使用前请详细阅读条款)。 1.每次使用前应检查生物安全柜的正常指标,包括风速、气流量和负压在正常范围。若出现异常应停止使用,进行检修工作。 2.在使用中不能打开玻璃观察窗。 3.生物安全柜内应尽量少放器材或样品,不能影响后部压力排风系统的气流循环。 4.生物安全柜内不能使用酒精灯,允许使用微型电加热器,最好使用一次性无菌接种环。 5.所有工作必须在工作台面的中后部进行,并能够通过玻璃观察挡板看到。操作者不要频繁移动手臂及挥动手臂以免破坏定向气流。 6.尽量减少操作者身后的人员走动以及快速开关房间的门,以防止对生物安全柜的气流造成影响。 7.操作时废物袋以及盛放废弃吸管的容器等必须放在安全柜内而不应放在安全柜之外。污染的吸管、容器等应先在放于安全柜内的装有消毒液的容器中消毒1h以上,方可转入医疗废物专用垃圾袋中进行

实验室生物安全标准操作规程(中心)

实验室生物安全标准操作规程 ZHCADC-PGC-2010 (第一版) 受控状态:Y □N □ 受控编号: 持有人: 2010年1月11日发布 2010年1月20日实施庄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目录 ZHCADC-PGC01-2010 BSL-2实验室个人防护装备的总体要求ZHCADC-PGC02-2010 实验室人员进出实验室 ZHCADC-PGC03-2010 实验室检测样品采集 ZHCADC-PGC04-2010 实验室检测样品包装和运送 ZHCADC-PGC05-2010 实验室检测样品接收 ZHCADC-PGC06-2010 样品检测操作规程 ZHCADC-PGC07-2010 电气设备操作规程 ZHCADC-PGC08-2010 实验室消毒剂配制标准操作规程ZHCADC-PGC09-2010 无菌间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ZHCADC-PGC10-2010 实验室废弃物处理标准操作规程ZHCADC-PGC11-2010 实验室消毒标准操作程序 ZHCADC-PGC12-2010 实验室意外事故处理

1 目的 个人防护装备是减少操作人员暴露于气溶胶、喷溅物以及意外接种等危险的一个屏障。为了实验人员的安全,以保证实验室人员的安全及实验室环境不被污染。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生物安全实验室选用个人防护装备(防护口罩、防护手套、防护服与防护鞋)的质量控制。 3 职责 实验室组织有关人员采购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并且严格控制其质量。 4 过程要求 实验室所用的个人防护装备应符合国家标准GB19489-2008《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在生物因子危害评估的基础上,按不同级别的防护要求选择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4.1防护口罩 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GB19489-2008《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生物安全实验室选用P2级的防护口罩,必须满足GB 19083-2003以下条件: (1)长方形口罩展开后中心部分尺寸:长度不小于17cm、宽度不小于17cm;密合型拱形口罩尺寸:横径不小于14cm,纵径不小于14cm。 (2)口罩表面不得有破洞、污渍;口罩带应调节方便,应有足够强度固定口罩位置。每根口罩带与口罩体连接点的断裂强力应不小于10N。 (3)口罩滤料的颗粒过滤效率应不小于95%;经环氧乙烷灭菌的口罩,其环氧乙烷残留量应不超过10μg/g;不能从防护口罩中检出致病菌;口罩对皮肤无刺激。 4.2防护手套 实验室防护手套选择用国内生产的一次性乳胶手套和耐酸碱手套。技术要求见国标GB7543-1996

生物安全柜标准

生物安全柜标准(SFDA 版)微生物安全柜性能要求 Performance criteria for microbiological safety cabinet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目次目次II 前言IV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分级 2 4.1 Ⅰ级微生物安全柜2 4.2 Ⅱ级微生物安全柜2 4.3 Ⅲ级微生物安全柜3 5 基本要求4 5.1 外观要求 4 5.2 基本功能要求4 5.3 尺寸偏差 4 5.4 材料要求 4 5.5 结构要求 5 6 性能要求7 6.1 柜体防泄漏7 6.2 HEPA 过滤器防泄漏7 6.3 噪声7 6.4 光强度7 6.5 振动7 6.6 人员、产品与交叉污染防护7 6.7 下降气流流速8 6.8 流入气流流速8 6.9 气流模式8 6.10 集液槽泄漏8 6.11 稳定性8 6.12 温升9 6.13 压差9 6.14 电气设备9 7 性能试验方法9 7.1 箱体防泄漏9 7.2 HEPA 过滤器泄漏9 7.3 噪声9 7.4 光强度9 7.5 振动9 7.6 人员、产品与交叉污染保护的微生物试验9 7.7 下降气流流速10

7.8 流入气流流速10 7.9 气流模式10 7.10 排溢槽泄漏10 7.11 稳定性10 7.12 温升10 7.13 压差10 8 检验规则10 8.1 出厂检验10 8.2 型式检验10 8.3 安装检验11 8.3 常规维护检验11 9 标志11 9.1 产品标志(铭牌)11 9.2 包装标志12 10 包装、运输、储存12 10.1 包装12 10.2 随机文件与附件13 10.3 运输13 10.4 储存13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性能测试14 附录 B (资料性附录)枯草芽孢杆菌悬浮液的制备33 参考文献35 前言 本标准参照EN12469:2000《生物技术微生物安全柜性能要求》和NSF/ANSI49-2002 《Class Ⅱ(层流)生物安全研究柜》制定。 本标准的附录 A 为规范性附录,附录 B 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医用临床检验实验室和体外诊断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广州新仪仪器有限公司、上海瑞仰净化装备有限公司、力新仪器(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复星医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新加坡ESCO 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微生物安全柜性能要求 Performance criteria for microbiological safety cabinets 1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微生物安全柜,并规定符合本标准的安全柜可以通过测试。本标准包括对微生物安全柜设计、结构和性能的基本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产品的标志、包装、运输。这种安全柜应有对人员、产品和环境的保护、安全运转、耐久性和结构稳定性、洁净能力、噪音水平的限制、照明、振动、电动机/鼓风机性能的基本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标准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堪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目 的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

生物安全柜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生物安全柜的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1、操作前应将本次操作所需的全部物品移入安全柜,避免 双臂频繁穿过气幕破坏气流;并且在移入前用70%酒精 擦拭表面消毒,以去除污染。 2、打开风机5~10分钟,待柜内空气净化并气流稳定 后再进行实验操作。将双臂缓缓伸入安全柜内,至少静 止1分钟,使柜内气流稳定后再进行操作。 3、安全柜内不放与本次实验无关的物品。柜内物品摆 放应做到清洁区、半污染区与污染区基本分开,操作过 程中物品取用方便,且三区之间无交叉。物品应尽量靠 后放置,但不得挡住气道口,以免干扰气流正常流动。 4、操作时应按照从清洁区到污染区进行,以避免交叉 污染。为防可能溅出的液滴,可在台面上铺一用消毒剂 浸泡过的毛巾或纱布,但不能覆盖住安全柜格栅。 5、柜内操作期间,严禁使用酒精灯等明火,以避免产 生的热量产生气流,干扰柜内气流稳定;且明火可能损 坏HEPA滤器。 6、工作时尽量减少背后人员走动以及快速开关房门, 以防止安全柜内气流不稳定。 7、在实验操作时,不可打开玻璃视窗,应保证操作者 脸部在工作窗口之上。在柜内操作时动作应轻柔、舒缓,

防止影响柜内气流。 8、安全柜应定期进行检测与保养,以保证其正常工作。 工作中一旦发现安全柜工作异常,应立即停止工作,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并通知相关人员。 9、工作完全后,关闭玻璃窗,保持风机继续运转10~ 15分钟,同时打开紫外灯,照射30分钟。 10、安全柜应定期进行清洁消毒,柜内台面污染物可在 工作完成且紫外灯消毒后用2%的84消毒液擦拭。柜体外表面则应每天用1%的84消毒液擦拭。 11、柜内使用的物品应在消毒后再取出,以防止将病原 微生物带出而污染环境。 缓慢移动原则:为了避免影响正常的风路状态,柜内操作时手应该尽量平缓移动。 物品平行摆放原则:为了避免物品和物品之间的交叉污染现象产生,在柜内摆放的物品应该尽量呈横向一字摆开,避免回风过程中造成交叉污染。同时避免堵塞背部回风隔栅影响正常风路。 避免震动原则:柜内尽量避免震动仪器(例如离心机、旋涡振荡器等)的使用,因为震动会使得积留在滤膜上的颗粒物

2019年生物安全柜URS

2019年生物安全柜URS 篇一:生物安全柜URS 1.简介 1.1项目介绍 ·本公司于2000年12月成立,2003年底建成。由意大利设计公司STERILS.P.A 规划设计,上海医药工业设计院深化设计。洁净厂房、空气净化系统、制水系统、主要生产设备均由奥星(石家庄)公司施工、安装和调试,洁净室建材、各系统设备和主要生产设备全部从欧洲著名厂商进口。 ·本公司仅有一个产品“注射用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rhTNF —NC”(商品名: 天恩福)。2002年4月获发明专利证书。2003年12月获SFDA颁发的国家生物制品Ⅰ类新药证书。主要用于治疗恶性淋巴瘤、肺癌、恶性黑色素瘤、恶性胸腹水。本冻干制剂属非最终灭菌药品。

·本次质量部GMP改造的主要内容是更换和添置部分GMP规定的设备 本项目是上述GMP改造的一部分,即购买1台生物安全柜。 1.2文件的范围和目的 ·本文描述了新购1台生物安全柜的URS,使之符合20XX年版GMP 的要求。·本文各个标题后用括号注明的GMP条款是设计、加工、安装时应遵守的GMP 要求。 1.3术语 URSUserRequirementSpecification用户需求标准 HMIHumanMachineInterface人机界面(操作面板) (OperationalPanel) FDSFunctionalDesignSpecification功能设计规范

GMPGoodManufacturingPractices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XX 年 修订) FSFunctionalSpecification功能标准 DSDesignSpecification设计标准 DQDesignQualification设计确认 IQInstallationQualification安装确认 OQOperationalQualification运行确认 PQPerformanceQualification性能确认 FATFactoryAcceptanceTest工厂验收测试 SATSiteAcceptanceTest现场验收测试

实验室相关标准操作规程完整

实验室生物安全实施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预防与控制院感管理工作达到预期目标,防止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 2、适用范围:检验部门工作人员。 3、定义:无 4、管理要求: 4.1进入规定 4.1.1在实验室入口处应贴生物危害警告标志。注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等级和负责人电话。 4.1.2未经许可,非授权人员不应进入实验室。 4.1.3. 实验室门应保持关闭状态。 4.1.4. 与实验室工作无关的动物、个人衣物不应带入实验室。 4.2.个人防护 4.2.1.工作服 4.2.1.1. 在实验室工作时,应穿着工作服。 4.2.1.2. 不应穿着实验室工作服离开实验室。 4.2.1.3. 实验室工作服不应与日常服装放在一起。 4.2.2.手套 在进行可能直接或意外接触到血液、体液以及其他具有潜在感染性材料的操作时,应戴上合适的手套。脱手套后应洗手。用过的一次性手套应丢入感染性医疗废物袋内。 4.2.3.洗手 脱手套后以及离开实验室前,都应洗手。 4.2.4.其他防护 4.2.4.1. 当有可能受到喷溅物污染、碰撞或人工紫外线辐射伤害时,应戴合适的护目镜。 4.2.4.2. 不应再实验室内穿露脚趾的鞋子。 4.2.4.3. 不应在实验室工作区域进食、饮水、吸烟、化妆和处理接触镜(隐形眼镜)。 4.2.4.4. 不应在实验室工作区域内储存食品和饮料。 4.3.实验室工作区 4.3.1. 实验室应保持清洁整齐,严禁摆放和实验无关的物品。 4.3.2. 每天工作结束后,应消毒工作台面和生物安全柜台面。活性物质溅出后要随时消毒。 4.3.3. 所有受到污染的材料、标本和培养物应废弃于医疗废物容器内,不得与普通垃圾混放。需要清洁再利用的材料,应先压力蒸汽灭菌处理。 4.3.4. 需要带出实验室的手写文件应保证在实验室内没有受到污染。 参考文献:[1] WHO. 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3版.2004. 5、标准无 6、流程(无) 7、表单(无) 8、相关文件 8.1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S].200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WS/T 368-2012].

阳性室用的生物安全柜的相关概念和功能介绍

阳性室用的生物安全柜的相关概念和功能介绍 一、安全柜联锁功能包括如下几点: 1、外排流量报警联锁系统(B2型):如果外排气流低于最低警戒水平,或下降气流高于最高警戒水平,微电脑控制系统将立即声光警报并关闭安全柜的下降气流供气风机,外排风机继续运转,防止由于进气流的减少给操作人员带来危险。 2、前窗高度报警联锁系统:一旦安全柜前窗偏离工作高度,为防止给操作人员带来危险,系统以声光警告用户(B2型还将通过联锁系统关闭内风机以确保进气流的稳定)。 3、紫外灯联锁功能:为了防止工作人员暴露在紫外线辐射下,安全柜都应拥有紫外灯联锁功能。只有完全将玻璃前窗关闭,紫外灯才能激活;如果紫外灭菌过程中前窗被意外升起,紫外灯将自动关闭。 二、气流控制与“气流安全性能区”的概念 气流控制是生物安全柜的核心技术。作为一台合格的生物安全柜,除了气流速度需要达到要求,气流也需要达到定向性、稳定性和均匀性以满足生物危害性试验的要求。 国际生物安全柜标准都有规定基本的气流安全范围,例如美国NSF49标准规定,二级生物安全柜进气流最低为0.5m/s;欧盟EN12469规定的进气流最小值为0.40m/s。安全柜的气流速度一定要处在一个合适的数值,既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气流速度太高就容易引起湍流,导致试验品失去保护;太低就不能发挥足够的保护作用(柜内的污染物很容易逃逸出工作区)。不同的生物安全柜的速度最佳设定值是不

同的,最佳设定速度可使安全柜发挥最大的防护作用。生产厂商应该对其生产的所有型号安全柜进行气流测试以确定气流安全性能区和气流设定最佳值,并提供给用户以供参考。 三、洁净工程学设计理念 安全柜作为一种洁净空气净化设备,设计中也凝结了洁净工程学的理念。融入在生物安全柜设计中的洁净工程学的特色包括:工作台面和工作区内腔采用304级不锈钢一体成型,边缘经圆弧处理,表面没有螺丝、接缝方便清洁;排液槽也采用一体成型设计,并有底面引流弧度设计;凸形进气隔栅和引流孔设计确保工作区内没有气流死角;机体表面采用抗菌涂层,防止有害细菌滋生;另外安装在安全柜顶部的外置排气调节板可以提高气流的稳定性。 四、人体工程学设计理念 人体工程学是一项新兴学科,是研究“人-机-环境”系统中人、机、环境三大要素之间的关系,为解决该系统中人的效能、健康问题提供理论与方法的科学。人体工程学的应用为生物安全柜设计带来了人性化因素,安全柜设计中的尺寸、构造都结合了人体的体形、肢体姿态、视野、光照噪音适应性的考量,并带来了人体工程学设计特色,包括:前窗操作面10°倾斜角设计、搁手架的采用、LCD控制面板的人性化倾角、电源插座和气液阀的安装位置、无框式前窗设计等。 五、附加安全设计特色 经过生物安全柜几十年来的使用经验,安全柜的机构设计也进行了改进。在改型后的A/B3型和B2型生物安全柜都引入了“负压包围正压”

生物安全系统实用标准化操作规程

实验室生物安全实施标准操作规程

平度市蓼兰镇万家卫生院 实验室生物安全实施标准操作规程(SOP) 一、进入规定 1、在实验室入口处贴生物危害警告标志。注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等级和负责人。 2、未经许可,非授权人员不能进入实验室。 3、实验室门保持关闭状态。 4、与实验室工作无关的动物、个人衣物不能带入实验室。 二、个人防护 ㈠工作服 1、在实验室工作时,穿着工作服。 2、不能穿着实验室工作服离开实验室。 3、实验室工作服不能与日常服装放在一起。 ㈡手套 在进行可能直接或意外接触到血液、体液以及其他具有潜在感染性材料的操作时,戴上合适的手套。脱手套后洗手。用过的一次性手套丢入感染性医疗废物袋。 ㈢洗手 脱手套后以及离开实验室前,都洗手。 ㈣其他防护 1、当有可能受到喷溅物污染、碰撞或人工紫外线辐射伤害时,戴合适的护目镜。 2、不能在实验室穿露脚趾的鞋子。 3、不能在实验室工作区域进食、饮水、吸烟、化妆。 4、不能在实验室工作区域储存食品和饮料。 三、实验室工作区 1、实验室保持清洁整齐,严禁摆放和实验无关的物品。

2、每天工作结束之后,消毒工作台面和生物安全柜台面。活性物质溅出后要随时消毒。 3、所有受到污染的材料、标本和培养物废弃于医疗废物容器,不得与生活垃圾混放。 4、需要带出实验室的手写文件保证在实验室没有受到污染。

生物安全管理自查制度 一、科主任每年至少要组织一次科室全面的生物安全自查,同时不定期抽查。年末制定下一年的自查计划。 二、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都有对各自相关岗位的自查责任。 三、自查容 1、各种设施和配置、标志 检查实验室入口各种生物和消防安全标识提示是否完整;各实验室功能区是否按照规定划分;各实验室的通风、水、电是否安全;各实验室的设施是否完全,是否配备相关的安全措施。 2、实验室消毒和废物处理 实验室每天实验结束后,进行台面、地面、空间的消毒,并保持有相关记录;同时由专人(保洁员)负责将实验废物和其他医疗废物进行装包,放置医院规定地点,并记录;实验所需要的物品高压或者废弃物需要高压消毒的,由专人负责高压,并保持记录。 3、技术规和操作规的落实情况 各个实验区是否备有各种相关的SOP文件;各种实验的原始记录是否保存完整;各种操作是否按SOP进行。 4、设备和仪器运行情况 大型或重要的设备和仪器运行,需要有运行记录;一些对温度有要求的设备和仪器,要记录监测其温度;其他一些高级设备如生物安全柜,需要详细记录其完整的运行参数;离心机定期进行去除污染,如遇裂管,还需进行消毒;对于故障的仪器和设备,通知工程师维修,并有记录。 5、个人防护 实验室不能穿露脚趾的鞋,穿戴工作服,特殊的区域需要戴口罩和帽子;实验均需戴手套,实验完后,丢弃手套,随后洗手方可离开实验室;如工作中,接打,需脱手套,到工作区域外进行。 6、菌毒种及样本管理 每天的实验标本,放置规定的地方,并记录保存数量;菌毒种,由专人保存在规定的地方,并上锁和记录;标本的过期销毁,由专人负责,并有销毁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