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水输沙量演变特征分析

合集下载

湟水水电站水文分析报告

湟水水电站水文分析报告

湟⽔⽔电站⽔⽂分析报告2⽔⽂2.1流域概况湟⽔和⼤通河均发源于青海省境内,⼤通河发源于青海省境内的⽊⾥⼭,河流⾃西北向东南流经青海省刚察、祁连、门源、乐都等县和⽢肃省的天祝、永登两县于⽢、青两省交界的享堂峡汇⼊湟⽔。

湟⽔发源于青海省境内的⼤坂⼭,上游为巴勿图河,河流源地由北向南⾄海晏,逐渐由湟源转向由西向东,蜿蜒曲折,先后穿过⼩峡,⼤峡等峡⾕,出青海湟⽔⾄民和与⼤通河享堂峡在我省海⽯湾相汇合,通称为湟⽔,在⽢肃省⼋盘峡附近汇⼊黄河。

⼤通河⼲流河长560.7km,流域⼤致呈长矩形,地势西北⾼⽽东南低。

天堂寺上、中段,地势较⾼,⽓候寒冷,有森林分布,植被良好,⽔⼟流失较轻,悬移质含沙量较⼩,⽔流清澈。

湟⽔⼲流河长374km,在青海省境内长约305km,为上、中游。

流域⼤致呈⽻⽑状,多峡⾕,上游植被较好,为低草牧区,中游为中低⼭区,以农业为主。

下游河长69.0 km,植被较差,为黄⼟区,⽔⼟流失严重,含沙量⼤。

清⽔河⽔电站位于兰州市红古区清⽔河,清⽔河⽔电站坝址距⽩川⽔电站上游约3.0 km的地⽅,区间⾯积54.0 km2。

清⽔河电站以上控制流域⾯积31546km2。

⼤通河(湟⽔)流域⽔系及⽔电站⽔⽂站位置⽰意图见图2-1-1。

2.2⽓象本⼯程地处西北内陆,⽓候呈明显的⾼原⼤陆性特征,⽓候⼲旱,降⽔量少,昼夜温差⼤,⽓候降⽔的地域差异明显。

根据附近的民和县⽓象资料统计:平均⽓温7.8℃,平均最⾼⽓温14.9℃,平均最低⽓温2.3℃,极端最⾼⽓温34.5℃,极端最低⽓温-22.2℃,多年平均降⽔量346.9 mm,平均相对湿度59%,最⼤风速18 m/s,平均风速1.7 m/s,最多风向ESE,最⼤积雪深度为10cm,最⼤冻⼟深度108cm。

2.3 ⽔⽂基本资料清⽔河⽔电站⼯程位于湟⽔和⼤通河汇合⼝下游,因此(民和+享堂)即上游青海省境内的湟⽔民和⽔⽂站和⽀流⼤通河享堂⽔⽂站两站合并的资料是清⽔河⽔电站⼯程⽔⽂分析计算的主要依据站。

心得体会:黄河输沙量研究的几个关键问题与思考

心得体会:黄河输沙量研究的几个关键问题与思考

心得体会:黄河输沙量研究的几个关键问题与思考黄土高原的独特性质决定了黄河泥沙研究是一个永恒的课题。

进入21世纪以来,黄河输沙量突兀性减少,输沙量和含沙量之低是社会各界普遍未曾预料到的,黄河泥沙减少这一重大问题再一次摆在科技工作者面前。

黄河泥沙变化原因及未来状态关系到黄河及黄土高原的治理对策和决策,受到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管理部门的高度关注。

目前,有关科研单位正在组织各方力量开展深入研究,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从宏观方面研究和解决如下几个关键问题。

黄河输沙量变化的阶段性与基准期确定问题黄河输沙量的年际变化过程具有显著的阶段性特征,其阶段可以用累计距平法、双累积曲线法、有序聚类方法等清晰辨识。

不同阶段的输沙量均值、变差系数等存在显著差异。

就黄河中游吴堡、龙门以及潼关水文站而言,输沙量突变点均发生在1979年;中游各支流水文站年输沙量发生突变的年份虽有所差异,但主要集中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

不同学者采用不同方法辨识黄河干流或支流输沙量发生突变的更精确年份,结果往往大同小异。

目前,在水土保持措施等各种人类活动对产沙影响研究的定量评估中,参考期(基准期)及变化期各时段具体年份的划分“五花八门”。

通过绘制面平均降雨量与输沙量的双累积曲线,分析发现黄河河口镇至潼关区间(简称河潼区间)输沙量存在3个显著的阶段,即20世纪70年代之前、80~90年代以及21世纪以来3个时段。

根据我国使用年代的习惯,特别是在各种研究和政府文件中广泛使用年代的习惯,以及水土保持学科本身并非能达到很高精度,更出于便于比较同类研究成果,因此笔者建议:采用年代制,把基准期(参照期)临界年份确定为1979年,重点研究1979年之前、1980~1999年以及2000年以来3个阶段黄河及其支流输沙量变化情况。

对个别支流,2000年(临界年份)输沙量突变并不显著,可以采用两段制进行分析。

黄河流域降雨及人类活动对输沙量影响作用辨识问题河流输沙量受气候、地质地貌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

湟水流域水系组成及分布特征

湟水流域水系组成及分布特征

比重 , 垦 轻微 , 广人 稀 , E密 度 2 耕 地 人 l 0~3 0人/ m ; k ②
浅 山 区 在 海 拔 28 0H以 下 , 表 黄 土 覆 盖 , 陵 起 伏 , 0 I 地 丘 植
为界与黄 河干 流水系 相邻 , 东连 甘肃 省黄河 支流庄 浪河
水系 。大地构造属祁连 山褶皱带 , 质条件 复杂 , 系分 地 水 布独 特 , 由西北 向东 南走 向的祁连 山 、 坂山和拉脊 山 3 达 条平行 的山脉和其 间的两条谷地 组成 了湟水 干流 和支流 大通河水 系。湟水 干流位于 流域的南部 , 谷宽 阔, 河 流域 宽6 0~10k 属于西北黄土高原 区; 0 m, 最大支流大 通河在 流域 的北部 , 穿于祁 连 山和达 坂 山之 间, 势 高亢 , 贯 地 流 域呈条状 , 属祁连山山地地貌 , 成 了两 种截然不 同的 自 形 然景 观共 处于一个 流域 的独 特格 局。 湟水发源 于青海省 海北藏族 自治州 海晏县包 忽 图山

湟 水流 域 地 处 青 海 东 北 部 。介 于 N 4 4 ~N 7 3。0 3。
2 E 8 3 l3 1 间 。海 拔 在 1 6 . l 兰 州 市 8 ,9 。0 ~E 0 。5之 5 0n( 5
西固区达川)一 5 . 门源 县冷龙岭 ) 524 5m( 间。行 政 区划 属甘肃 、 青海 2省 3市 1地 3州 2区 1 5县。湟水 流域面 积3 6 m , 中湟水干流 区流域面积1 3 m , 280k 。其 77 0k 支流 大通河流域面积1 3 m 。 5 10k 湟水 民和水 文站控 制流域 面 积1 4 m , 53 2k 。 占青海 省境 内湟水 流域 面积 1 2 m 的 6 10k
44. × 1 。m 5 0

湟水河流域水资源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的响应

湟水河流域水资源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的响应
集[ :0 — 1 . M] 8 4 2 4

到暴雪 分析[ . J 新疆 气 象 ,0 4 2 ( ) 1 一 3 ] 2 0 ,7 1 :l 1 .
1 一 2

旱、 洪涝 、 冰雹 等 ) 发生 次数 明显 增加 。 气候 暖 干化导

鉴 于蒸 发量 观测 仪器 换 型原 因以及 现行 蒸发 仪
东南 路 径 . 汽 分 别来 源 于 中亚 地 区 、 拉 伯 海 、 水 阿 孟
加பைடு நூலகம் 湾 。
参 考 文 献
[] 3 丁一 汇. 天气学 : 象 出版社 ,9 1 3 2 高等 气 19 :9 —
5 0. 9
『] 毅 , 铭 。 爱 铭. 4林 刘 刘 高低 空 急 流在 闽西 北 大 到 暴 雨 过 程 中 的 作 用 及 数 值 模 拟 .气 象 科 学 .
( 上接 第 1 1页) 涡度 区前侧 的交 界 区 。 正
[】 2 赵俊 荣 , 绿 生 , 大锋 等. 疆 阿勒 泰地 区 晋 刘 新
⑤ 这两次罕见大降水都是在 非常有利 的水汽条件 暖 区大 降雪 过程 云 图特征分 析 。2 0 中 国气 象学 0 8年
下产 生 的 。 径有 三支 . 路 分别 为西 方路 径 、 西南 路径 、 会 交流 文集 『 1 3 — 3 . M : 5 38 3
致 水资 源 的亏损 , 冰川 退缩 、 线上 升 , 流 、 使 雪 河 湖泊 器观 测值 不 足 以客观 地反 映 实 际蒸发 量 .对 于蒸 发
水 位 下 降 , 至 干 涸 。 资 源量 进 一 步 减 少 , 接 影 量 则利 用 高桥浩 一 郎蒸发 公式 …力 以求 取 : 甚 水 直 】口 响 了全省 的粮 食生产 和经济发 展 本文 利用 湟水 河 流域 区最 新 、 最长 的气象 资料 .

湟水河水土流失现状、成因及危害与治理-生态环境保护论文-水利论文

湟水河水土流失现状、成因及危害与治理-生态环境保护论文-水利论文

湟水河水土流失现状、成因及危害与治理-生态环境保护论文-水利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1 湟水河流域范围湟水河是黄河青海境内最大的一级支流,主要由湟水干流及其支流大通河组成,流域总面积32863km2。

规划范围特指青海省境内的湟水干流,流域总面积16120km2,占全省总面积的 2.2%。

位于北纬3602~3728,东经10042~10301之间,包括海北藏族自治州的海晏县,西宁市5 区及所辖湟源、湟中、大通3 县,海东行署所辖的平安,互助、乐都、民和、化隆 5 县。

2 水土流失现状湟水河流域水土流失类型区为黄土丘陵沟壑区第四副区、土石山区和高地草原区,根据《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1-96),土壤侵蚀类型有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冻融侵蚀和人为侵蚀,以水力侵蚀和重力侵蚀为主要类型。

近年来,人为侵蚀也呈加剧趋势。

侵蚀模数丘四区为5000~10000t/km2a,土石山区为100~500t/km2a,高地草原区为946.13t/km2a,全流域综合多年平均为603.23 t/km2a。

根据水利部2000 年完成的全国第三次土壤侵蚀调查获成果、黄委会完成的黄河流域水土保持遥感普查成果以及规划外业调查情况,湟水河流域干流轻度以水土流失面积为7623.91km2,占流域总面积的47.3%。

水力侵蚀、沟道重力侵蚀主要分布在湟水河中下游黄土丘陵区,多发生在每年降雨集中的时段内,沟道重力侵蚀其他时间也有发生,侵蚀面积7431.93km2,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97.5%;风力侵蚀主要分布在湟水上游海晏县附近,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以春季节为甚,风蚀面积106.08km2,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 1.4%;冻融侵蚀主要分布在流域上游和其他高海拔地带,又可分为冰融侵蚀和雪融侵蚀,主要发生春夏冰雪消融期,冻融侵蚀面积85.9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1.1%。

在水力侵蚀面积中,轻度侵蚀面积3111.56km2,占40.8%;中度侵蚀面积1400.07km2,占18.4%;强度侵蚀面积1597.06km2,占20.9%;极强度侵蚀面积1470.54km2,占19.3%;剧烈侵蚀面积44.68km2,占0.6%。

黄河干流径流量和输沙量阶段性分析

黄河干流径流量和输沙量阶段性分析

黄河干流径流量和输沙量阶段性分析何毅【摘要】阶段性是描述河流水沙丰枯变化持续长度的主要特征.利用“中国河流泥沙公报”数据,运用M ann-Kendall方法(简称M-K检验方法)、距平累积曲线法和以自然年代为阶段分析黄河干流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变化,探讨黄河干流水沙变化的阶段性.数据系列至2008年,大多数数据长达50多年.结果表明:近50多年来,黄河干流径流量和输沙量均具有逐年代显著减少的变化趋势;M-K检验表明,径流量突变点唐乃亥站出现在1994年,兰州、头道拐、龙门、潼关站径流量突变点均在1990年,花园口和高村站径流量突变点在1986年;利用距平累积曲线分析黄河干流径流量和输沙量同步变化可以分为丰水丰沙期、丰水枯沙期、枯水枯沙期和枯水丰沙期等4个时期.【期刊名称】《地下水》【年(卷),期】2011(033)006【总页数】3页(P142-144)【关键词】径流;输沙;阶段;黄河【作者】何毅【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陕西杨陵712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1.1河川径流及输沙量变化存在一定的周期性和阶段性特征,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综合影响的加剧,河川径流和输沙量发生了显著的时空变化,直接影响了流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开发与利用。

王飞等[1~2]分析了近四百余年来黄河三门峡站天然径流量,认为在不同的最小控制时段约束下能充分认识黄河天然径流量的不同阶段特征。

丁永健等[3]运用距平累计曲线分析了我国西部地区近50年径流量时间变化及其空间差异。

穆兴民等[4]利用黄河陕县站天然径流量资料,分析了1919~1997年黄河天然径流量年际变化的阶段性、周期性及其未来变化趋势。

本研究拟采用以自然年代分段、距平累积曲线、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对黄河干流近50多年来的径流量和输沙量进行变化趋势、阶段性划分、突变性等变化特征研究,为更好了解黄河干流水沙状况的阶段性提供参考依据。

青海湖流域河流泥沙变化及影响分析

青海湖流域河流泥沙变化及影响分析

青海湖流域河流泥沙变化及影响分析作者:***来源:《人民黄河》2020年第10期摘要:河流泥沙是反映流域生态环境状态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河流自身演变及气候、流域下垫面、水土流失、人类活动的综合产物。

选取青海湖流域主要河流水文站观测资料,采用特征值统计法、时间序列趋势法、累积距平分析法、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对河流泥沙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分析得出:青海湖主要河流水沙关系密切,泥沙在时间、空间、沿程上均有明显的变化规律,主要集中在洪水期;泥沙总量在空间分布上总体与径流变化一致,由西向东递减,北部大于南部;泥沙强度与径流变化恰恰相反;河流输沙量沿程变化明显;泥沙与河势变化、径流等关系密切,不同河道河势变化对河流泥沙变化影响较大,河流输沙总量随径流量增大而增加;河流泥沙与流域下垫面情况有明显的变化规律,不同区域在不同时期的泥沙来源与组成也不尽相同。

关键词:青海湖流域;河流;泥沙变化;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TV213.4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000-1379.2020.10.005Analysis of River Sediment Variation and Its Impact in Qinghai Lake River BasinHE Zhuolun(Qinghai Hydrological and Water Resources Prediction Center, Xining 810000, China)Abstract:Sediment is an important index to reflect the state of region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hich is the comprehensive product of river evolution, regional climate,underlying surface, soil and water loss and human activities. In this paper, data from hydrological monitoring stations of major rivers in the Qinghai Lake Basin were selected for analysis. The method of EIGENVALUE statistics, time series trend, cumulative anomaly analysis, Mann-kendall non-parametric test and so on were used for the analysis and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river sediment were analyzed. The analysis concludes that the major rivers in Qinghai Lake are closely related to water and sediment. The sediment has obvious changing law in time, space and along the way and mainly is concentrated in flood period. The total sediment amount is consistent with the change of runoff in spatial distribution, decreasing from west to east and larger in the north than in the south. The change of sediment intensity is opposite to that of runoff. The annual sediment discharge varies obviously along the river. The sedimen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hange of river regime and runoff. The change of river regime in different areas has greater influence to the sediment. The sediment source and composition of different regions in different periods are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Key words: Qinghai Lake Basin; river; sediment change; influence factor河流泥沙主要来源于流域地表侵蚀和上游河槽冲刷,与流域内的气候、土壤、植被、地形、地貌、人类活动、河道水流挟沙能力等因素有关。

西宁站水文特性分析及建议

西宁站水文特性分析及建议

西宁站水文特性分析及建议【摘要】西宁水文站为国家重要水文站,中央报汛站,流量测验精度为一类站,泥沙测验精度为二类站。

本文着重分析了降水情况、水位资料、流量资料、洪水及泥沙等相关资料。

最后文章根据西宁站水文特性分析提出了应加强相关研究。

【关键词】西宁水文站降水情况水位资料流量资料洪水泥沙西宁水文站地处青海省西宁市长江路1号,建于1951年9月4日,地理位置为东经101°47′,北纬36°38′。

站房海拔2225米,集水面积9022千米2,至河口距离(入黄河)199.8千米。

西宁水文站为国家重要水文站,中央报汛站,流量测验精度为一类站,泥沙测验精度为二类站。

测验项目包括:水位、降水、流量等水文参数,同时承担朝阳渠站的水位、流量测验及南川河口(二)站的流量、含沙量测验。

1 降水量分析西宁站多年的平均降水量为355.0毫米。

年降水日数75~124日,一日最大降水量67.5毫米,发生于1971年7月15日。

最大年降水量519.9毫米,发生于1961年;最小年降水量205.53毫米,发生于1966年。

从西宁水文站多年平均月降水量统计数据来看,该站存在年降水量分配不均的现象,其中夏、秋两个季节降水量丰富,占全年降水量的85%以上。

2 流量资料分析2.1 流量资料的可靠性、一致性、代表性分析本站流量测验、整编均符合《河流流量测验规范》的标准及要求,资料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由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水利工程建设、水土保持工程的实施、坡改梯工程实施、集雨利用工程实施、种植结构的改变等,对流域的下垫面进行了人为的改变,造成流域的陆面蒸发量发生变化,产水量相应受到影响。

这样用于计算的天然年径流量系列一致性也将相应受到影响。

因此有必要分析降水径流关系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与九十年代以后的差异性。

2.2 径流年内变化河水补给类型是影响径流年内分配的主要影响因素。

由于西宁水文站的补给水源主要以雨水为主,因而其径流量与降水量年内分配值基本一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OI:10.3969/j.issn.1672-1144.2019.01.045
湟水输沙量演变特征分析
时 璐,汪清旭
(青海省水文水资源局勘测局,青海 西宁 810001)
摘 要:运用 MANN-KENDALL检验法和均值差异 T检验法对民和站 1956年—2013年的输沙量和径流
量进行趋势分析和突变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有:水沙线性关系较差,降水径流相关关系较好;泥沙年
第 17卷第 1期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Vol.17No.1
2019年 2月
JournalofWaterResourcesandArchitecturalEngineering
Feb.,2019

际变化剧烈与人类活动有较大关系,降水径流变化幅度较稳定;泥沙有显著的下降趋势且在 1999年发
生突变;降水径流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和突变点;人类活动对河流泥沙含量影响较大,泥沙减少主要因
为水利工程拦蓄和水土保持措施造成。
关键词:Mann-Kendall;湟水;输沙量;趋势分析
中图分类号:TV143
文献标识码:A
探究民和站径流泥沙演变特征了解湟水流域 (不包含大通河流域)径流泥沙变化趋势,为湟水流 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农业工业发展和防洪抗旱提 供依据。
2 研究方法
本文中对径流量和输沙量的趋势分析和突变分
文章编号:1672—1144(2019)01—0248—05
AnalysisofSedimentDischargeChangeCharacteristicsinHuangshuiRiver
SHILu,WANGQingxu
(BureauofHydrologyandWaterResourcesofQinghaiProvince,Xining,Qinghai810001,China)
掌握河流的水沙特性可以为合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 湟水流域水土资源提供服务以及对水资源利用的有 效调控提供依据[1-5]。
1 流域概况
湟水河又名西宁河,指流经西宁城北的黄河重 要支流。位于中国青海省东部。发源于海晏县包呼 图山。东南流经西宁市,到甘肃省兰州市西面的达 家川入黄河。河长 349km,由于流域有不同的岩性 与构造区,因而发育成峡谷和盆地形态。湟水河两 侧沟壑发育,支流较多,水系发育,呈树枝状和羽状。
民和 水 文 站 系 湟 水 主 要 控 制 站,位 于 东 经 102°48′,北纬 36°20′,集水面积 15342km2,水文站控 制流域内河道平均比降 5.3‰,是青海省境内湟水
收稿日期:20181015
修稿日期:20181205
作者简介:时 璐(1993—),女,青海西宁人,主要从事水文水资源研究。Email:qhswjsl@163.com
Abstract:TrendanalysisandpointofabruptchangeanalysisofsedimentdischargeandrunoffatMinhestationfrom1956 to2013arecarriedoutbyMann-KendalltestandmeandifferenceTtest.Theresultsmainlyare:thelinearrelationship betweenwaterandsedimentispoor,whilerainfallandrunoffcorrelationarebetter;interannualvariationofsedimentis stronglycorrelatedtohumanactivities,thechangeofprecipitationrunoffisstable;therewasasignificantdecreasein sedimentand1999isapointofabruptchange;therewasnoobviouschangetrendandabruptchangepointofrainfalland runoff;humanactivitieshavegreatinfluenceonthesriversediment,whichisdecreasedmainlybecauseofthewater conservancyandconservationofwaterandsoilinterception. Keywords:Mann-Kendall;HuangshuiRiver;sedimentdischarge;trendanalysis
第 1期
时 璐,等:湟水输沙量演变特征分析
249
干流上最后一个控制站(见图 1),其径流量、输沙量 通常用于作为研究青海境内湟水径流量、输沙量以 及进入甘肃的径流量和输沙量的重要依据。本文通 过对民和站 1956年—2013年的径流泥沙资料分析 湟水20世纪 90年代以来,由于气候变暖,使冰川面 积减小、雪线上抬,极端天气出现频繁,对于本就脆 弱的高原生态环境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农牧业生 产环境恶化,直接影响了全省的粮食生产和经济发 展[6]。
泥沙是指在土壤侵蚀过程中,随水流输移和沉 积的土体、矿物岩石等固体颗粒。对流域而言,河流 泥沙不仅 反 映 水 土 流 失 状 况,还 是 流 域 内 降 水、径 流、土壤、地形地貌植被等流域特性的体现。
湟水谷地是青海省工农业发展基地,农业资源 优 越,流 域 面 积 1.61km2,仅 占 青 海 全 省 面 积 的 2.2%,耕地面积却相当于全省的 56%,并养育了全 省人口的 61%,但湟水流域水土流失严重,这与高 原地区气候特征、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有非常大的 关系。湟水谷地属黄土高原山地区,地表植被条件 差,受水力侵蚀严重,大量黄土受到降水侵蚀汇流到 河流中,造成河道淤积,过洪断面减小,给河道防洪 带来很大压力,也严重影响到沿岸人民生活和工农 业发展,因此研究泥沙的演变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