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疲劳综合症的诊断与治疗
慢性疲劳综合症的诊断与治疗

1 C S的 临床 表现 及 诊断标 准 F
持久或反复发 作 的极 度疲 劳 倦 怠感 , 持 续 6个 月 以 并
上, 这应 当是慢 性 疲劳 综合 征 ( ) 人 的主 要临 床表 现 。 c 病 除此之外 , 病人常可 出现疼 痛 ( 尤其 是肌痛 ) 症状 , 以及 频繁
病 的中间状态 , 为亚健康状 态。亚健康状态 又称慢性疲 劳 称
综合症 (hoi fi esnr e 。C S是 19 cr c ag ydo ) P n tu m 94年 由美 国疾病 控制中心( D ) C C 正式命名 的 , 叫做 “ 临床状态 ” “ 也 亚 、 灰色状 态” “ 、第三状态” 。慢性疲 劳综 合症 是一 种在 健康 人群 中发
周 静
703 ) 300
( 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 甘肃 兰州
摘
要: 慢性疲 劳综合 症是 2 世纪威胁人类健康 的重 大问题 , 1 发生率呈逐年增加 的趋势 。介绍 了慢性疲劳综合症 的概念
与表现 、 机制及诊 断方 面的研究 进展 , 并就运动治疗方法 的积极影 响作 了概述 。 关键词 : 慢性疲劳综合症 ; 诊断 ; 治疗 ; 阶梯运动治疗
2世纪 8 o 0年代 中期 , 前苏联 布赫曼 教授通过 研究发现 , 除 了健康状态和疾病状态之外 , 体 尚存在一 种非健康非疾 人
2 4小时 以上 的全身倦怠感 ; ⑦头痛 [ 或是首次 出现 , 或在原有 症状 ( 程度或 者频 率 ) 上恶 化 ] ⑧关 节 痛 ; 神经 精神 症状 ; ⑨ ( 怕光 、 过性 视力 模糊 、 一 遗忘 、 激怒 、 易 精神 错乱 、 意力 和 注 思考 能力 减退 、 抑郁 等) ⑩ 睡眠 障碍 ( 眠或者 嗜唾 ) 以及 ; 失 , ⑩急剧发病 ( 主要症状于几天甚至数小时 内短时 间出现 ) 。
慢性疲劳综合征

作者简介
李荐中,男,主任医师,教授,硕士导师。曾任齐齐哈尔市第一神经精神病医院精神科主任和心理科主任、齐 齐哈尔医学院精神医学与心理学系主任。现任齐齐哈尔医学院精神卫生学院院长和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
长期从事医疗、教学和科研一线工作,在精神医学与心理卫生领域辛勤耕耘。1985年率先在国内开展“考场 境遇性焦虑”的研究,被《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誉为“开阔精神医学新领域的重要尝试”;1987年开展关于 “离退休老干部心理卫生”的研究;1989年开展对“性变态”的研究等。此后潜心研究适合中国人特点的心理疗 法,并于1996年正式提出“全方位整合心理疗法”的基本理论并进行了临床应用研究,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3年开展对“青春期逆反心理”的研究,首次提出“团体家庭治疗”的方法.美国著名精神医学家、心理治疗 家、WHO亚太地区精神医学联络人曾文星教授曾撰文称赞李荐中在心理治疗上“很有贡献”。代表作有《心语— —心理咨询案例》和《全方位整合心理疗法》。
慢性疲劳综合征对人体体能影响的另一方面表现为对容颜与体态的危害:多种情况下,长期的慢性疲劳可使 患者面色无华,脱发断发,皱纹早现,面肌松弛;有的还可出现面部色斑。明显呈现出未老先衰之征象。
(2)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危害:免疫系统健全与否是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存在,必然会使 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与调节失常,乃至引起免疫功能低下。免疫功能不足,削弱了机体的抗病能力,破坏了防御 疾病的天然屏障,为各种各样疾病的发生打开了通路,患病的机会必将大大增加。
发病机制
由于各种疾病引起的一种疲劳不同于生理性疲劳。有多种疾病会出现自觉疲劳、无力等明显的先驱症状,诸 如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糖尿病、心肌梗死、贫血、血液病和癌症等都可使患者感到莫名其妙的疲劳,这种疲劳 与体力、脑力、心理性疲劳性质完全不同,其特点有三: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病例分析

培训医护人员
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 提高他们的诊疗水平和对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重视程 度。
建立患者支持体系
建立患者互助组织、心理 咨询热线等支持体系,帮 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带 来的困扰。
优化未来诊疗流程建议
完善诊断标准
制定更加完善、准确的诊断标准,提 高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诊断率。
多学科协作诊疗
建立多学科协作的诊疗团队,为患者 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 反应迟钝等。
肌肉疼痛
全身肌肉或关节疼痛,无红肿 等炎症表现。
持续疲劳
患者主诉长时间(超过6个月 )感到疲劳,休息后不能明显 缓解。
睡眠障碍
失眠、多梦、易醒或嗜睡等。其他 Nhomakorabea状如头痛、咽喉痛、淋巴结肿大 等。
体格检查发现
全身状况
患者可能表现出面色苍 白、精神萎靡、乏力等
。
神经系统检查
如心电图、脑电图等,排除心脏、 神经系统等可能导致疲劳的身体疾 病。
最终确诊依据和过程
综合分析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及各项检查结果。
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疲劳的身体疾病后,结合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做出初步 诊断。
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观察,确认诊断结果。在随访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患者配合程度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能够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按时服 药、参加运动训练等,为治疗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效果评估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慢性疲劳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 ,疼痛减轻,睡眠质量提高,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同 时,患者的心理状态也有所改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得 到了缓解。
05
年龄
35岁
慢性疲劳综合征4

包括以上 4例病 人 , 目前 为止的所有经冲击波 到 丁负荷心肌核 素扫描 显示了缺血的改善, 还有几例病 到有侧支循环的形成 , 但考虑到微血管和肉眼可以看 到的血管再生机制可能相 同, 因此可以认 为已经有 了 冠脉造影不能看 到的微 血管再 生。今后, 进行冠脉 血
客观检查如潘生 左室造影没有室壁运动异常和左室功能异常。因潘生 治疗的病人 自觉症 状都得到了改善, 侧壁、 壁缺血 , 以对缺血领域的 4 下后 所 0个部位, 每个 例可以看到室壁运动的增强 。冠脉造影上虽然没有看
号转导途径的下游, 为抗病毒 作用的重要分子。作者 等的检测结果表明,4名 C S 4 F 患者 中, 2 有 6名(9 5%) 外周血淋巴细胞中25 S -A 活性呈现异常高值, 而作为对 照组的 3 8名健康 人 中却 只有 4名 (1 检 测 出 2 1%) . R ae Ns L为何会出现 异常?原 因在于病毒感染吗?的 确在 C S F 患者中 , 就存在发生 于病毒感染后的迁延性 疲劳的病例; 目前考虑,F 而 CS患者身上所发生 的慢性 和/ 或潜伏感染, 以极大 限度地激活 25 S对 R ae 可 -A Ns L的活性。众所周知, 虽然 IN被应用在肝炎等病毒感 F . 染和癌症治疗 中, 而其副作 用就有 发热 、 度疲劳 然 极
四、 结语
重症缺血性 心脏病 的 体外 冲击 波疗 法创伤性 极 小, 是通过诱导血管再 生而改 善心肌血流的一种很有
到( 主动脉血 :.8 m lL 冠状静脉窦血 :.4 m l 07m o , / 06m o 希望的新治疗方法。今后 如果 能够进一步确定其有效 / 就可 期待其能够成为 L 。从 以上所见可以认为心肌缺血已有部分改善。但 性和安全性 , 以在门诊进行治疗 , )
慢性疲劳综合症

慢性疲劳综合症慢性疲劳综合症又称雅痞症、慢性伯基特淋巴瘤病毒(EBV)、慢性类单核白血球增多症等等,其症状包括发烧、喉咙痛、淋巴结肿大、极度疲劳、失去食欲、复发性上呼吸道感染、小肠不适、黄疽、焦虑、忧郁、烦躁及情绪不稳、睡眠中断、对光及热敏感、暂时失去记忆力、无法集中注意力、头痛、痉挛、肌肉与关节痛。
这些症状与感冒及其他病毒感染相似,因此容易误判。
通常医师会误诊为臆想病、忧郁症、或精神引起的身体疾病。
尚无对付此病毒的药或疫苗。
辨识此病并不容易,而且其症状变化很大。
患此症的女性比男性多出3倍。
同时,白色念珠菌、慢性汞中毒(来自补牙所用的汞合金填粉)、贫血、低血糖症、甲状腺机能不足、睡眠问题等,也可能引起慢性疲劳综合症。
自我检查“疲劳综合症”正袭击着发达国家的成年公民。
他们头痛、腰痛、胸闷、四肢乏力、食欲不佳、失眠……却查不出病。
此症以中年男性居多。
这是因为:一是他们在家庭和社会中都肩负重任,承受这种种压力。
二是生理和心理原因使他们好胜心强而抗疲劳能力差。
三是他们对疾病特别敏感。
当他们患有感冒、肠炎等常见病时,其身体不适感往往会比一般人更严重。
怎样发现“疲劳综合症”呢日本一专家认为,越是疲劳的人,所排尿液在容器中越容易起泡沫,且泡沫停留时间越长。
这种方法对脑力疲劳有一定识别作用。
具体的自我诊断方法还可以从以下20点着手,以防止过度疲劳而致死。
1.近期工作量急剧增加,承担的责任也比别人重1倍。
2.包括加班在内,几乎每天工作量都在10个小时以上。
3.工作时间不规律,而且常常在晚上忙到深夜。
4.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节假日也要工作。
5.出差多,非常希望每周能在家里睡两夜安稳觉。
6.因单位工作上的原因造成人际关系极为不好。
7.公司或单位的经营状况非常糟,而且自己负有一定的责任。
或者最近工作上出现了重大失误和麻烦。
8.每天吸烟达30支以上。
9.近几个月每天晚上喝酒,而且几乎都是为了交际应酬。
10.每天喝四五杯咖啡,这一习惯已持续1年以上。
慢性疲劳综合征

一、什么是慢性疲劳综合征慢性疲劳综合征又称病毒感染后疲劳综合征或肌痛性脑脊髓炎,是近年来备受人们关注的一种疾病。
一直以来,这种疾病都没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因为人们对是生理因素还是心理因素对其的影响更大存在很多争议。
这种对疾病过时的二元论观点认为,身体和心理是分开运作的,这种观点无助于理解任何疾病。
稍后我们将提供一些帮助大家理解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其他视角。
慢性疲劳综合征是这种疾病的一个新叫法,其实早在100多年前这种疾病就有专门的叫法——神经衰弱。
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主要症状是持续性的身心疲惫,其不同于一般的疲劳感,它势不可当。
其他症状可能包括肌肉或关节疼痛、喉咙痛、头痛、四肢发麻、头晕、对光线和噪声敏感。
慢性疲劳综合征与纤维肌痛综合征有一些明显的相似之处,纤维肌痛综合征是一种广泛性的肌肉骨骼疼痛和疲劳疾病,但是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症状更多的是肌肉疼痛。
患有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人经常会出现思维障碍,比如注意力不集中、难以找到适合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短期记忆受损。
人们有时会用“头脑一团乱麻”来形容这种感觉。
睡眠问题也很常见,例如难以入睡,睡眠时间过长,睡得不安稳,经常做梦,频繁醒来,以及醒来时感到精神不振。
许多患有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人也有消化功能紊乱的症状,比如腹胀、恶心、食欲不振。
他们还经常会食物不耐受,或对某些食物、酒精和含咖啡因的物质(如茶和咖啡)变得更加敏感。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症状因人而异,这些症状会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人们的生活。
对有些人来说,患上慢性疲劳综合征可能意味着得放弃工作或学习,甚至减少或限制社交和休闲活动。
家庭生活可能会发生改变:例如,你可能会少做些家务,少做几顿饭,或者少帮忙照顾孩子。
你的人际关系可能会发生改变,你可能会不太想或没有精力与他人进行亲密的交往。
小部分慢性疲劳综合征症状较严重的患者可能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无法走出家门。
身体和心理的劳累常会使患者的症状加重,有时压力也会造成这个结果。
这些症状可能会使一些人感到焦虑或情绪低落。
慢性疲劳综合征

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是以持续或反复发作6个月以上的慢性疲劳为主要表现,且伴有记忆力下降、新发头痛、咽喉炎、肌痛、睡眠障碍和神经精神症状等非特异性症状的一组症候群,休息后不能缓解,实验室检查没有器质性病变[1]。
它曾被命名为“非典型性脊髓灰质炎”、“慢性疲劳免疫紊乱综合征”等。
为了便于交流与研究1988年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正式将其命名为“慢性疲劳综合征”。
目前,其诊断标准多采用1994年国际慢性疲劳综合征小组会议上对CFS的解释。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压力逐渐增大,出现以慢性疲劳为主症的人群正逐步扩大。
有专家称,CFS将是二十一世纪“健康的隐形杀手”[2]。
因此,CFS受到广泛的重视,而中医工作者们也应用中医的理论对其进行研究与治疗,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现将CFS的中医药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易感人群
黄氏[3]等根据调查指出以下15种人最易患CFS:45岁以下的女性、中年男性、学龄儿童、老年人、白领阶层人员、电脑使用者、知识分子、成功的企业家、考生、明星、上夜班者、新闻从业者、下岗失业者、打工者以及心胸狭窄者。
可见,CFS的发生主要与心态、压力、体力或脑力劳动过度等有关。
因此,我们可以进行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以期得到更为准确的结果,从而指导该病的预防与治疗。
01慢性疲劳综合征-针灸治疗学

谢谢
卢老师
病案导入
2.治法、处方、操作如何? 治法:补益气血,调理气机。取相应背俞穴为主 处方:主穴:脾俞 肝俞 肾俞 百会 关元 足三里 三阴交;配穴:
脾气虚弱配中脘、章门。 操作:毫针常规刺。百会可灸。
病案导入
3.试解释方义。 脾俞、肝俞、肾俞为脾、肝、肾的背俞穴,可通调脏腑气机,
善治本脏虚证;百会为督脉经穴,位于巅顶,为诸阳之会,清 利头目,健脑益神;关元为任脉、足三阴经交会穴,乃大补元 气之保健要穴;足三里为胃之下合穴,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 穴,两穴相配,益气养血,健运脾胃。
活动都不能减轻疲劳。如活动量稍微大一点即感极度疲劳,持续2~3天。 夜寐不安,多梦,时有头晕,思想难于集中,写作常因身体原因中断。 胃纳不佳,严重腹胀,餐后更加明显,大便溏薄。舌淡胖有齿印,脉细。 胃X线及胃镜检查无阳性体征。
病案导入
1.中医诊断?中医证型? 2.治法、处方、操作如何? 3.试解释方义。
第十二章其他病证
卢老师
目
1.掌握本病的基本治疗。
的
2.熟悉本病的辨证要点。
与 要
3.了解本病的其他治法、按语。
求
目录
病例导入 概述 辨证要点 治疗 病例分析
病案导入
ErnieZelinski,男,51岁,作家。2000年3月6日初诊。 主诉:长期乏力5年。 由于长期写作,劳心过度致疲劳,精神萎靡,无论是卧床休息还是轻微
(1)拔罐
选足太阳经背部第1、第2侧线。用火罐行走罐法或闪 罐法,以背部潮红为度。
(2)皮肤针
取督脉、背俞穴和夹脊穴。叩刺至局部皮肤潮红为度。
(3)耳针
取心、肾、肝、脾、脑、 皮质下、神门、交感。每 次选3~5穴,压丸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收稿日期:2008-11-27;修回日期:2009-03-02
作者简介:周静(1980-),女,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运动医学。
慢性疲劳综合症的诊断与治疗周 静(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甘肃兰州 730030)摘 要:慢性疲劳综合症是21世纪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问题,发生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介绍了慢性疲劳综合症的概念与表现、机制及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就运动治疗方法的积极影响作了概述。关键词:慢性疲劳综合症;诊断;治疗;阶梯运动治疗中图分类号:G80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365(2009)03-0069-02
TheDiagnosisofChronicFatigueSyndromeandTherapyZhouJing(DepartmentofPE,NorthwestNormalUniversity,Lanzhou,730030,Gansu,China)
Abstract:Chronicfatiguesyndromeisamajorthreatproblemtohumanhealthinthe21stcentury,theincidencewasincreasingyearbyyear.Thisarticlein2troducedtheresearchdevelopmentofChronicfatiguesyndromeinaspectofconcept,performance,mechanismandthediagnosis,Andmakeaoverviewonapositiveimpactofexercisetherapy.Keywords:chronicfatiguesyndrome;diagnosis;therapy;gradedexercisetherapy 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苏联布赫曼教授通过研究发现,
除了健康状态和疾病状态之外,人体尚存在一种非健康非疾病的中间状态,称为亚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又称慢性疲劳综合症(chronicfatiguesyndrome)。CFS是1994年由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正式命名的,也叫做“亚临床状态”、“灰色状态”、“第三状态”。慢性疲劳综合症是一种在健康人群中发生的、以体力和脑力疲劳为特征的综合症,常常伴随着睡眠紊乱、身体乏力、低热、咽炎、头痛、肌肉痛和抑郁等症状[1]。在当代工作快节奏、高压力和多变的环境中,世界各地被报道的患者日益增多,尤其是经常与电脑打交道的人、中高层管理人员、高考前的中学生以及期末考试期间的大学生,因长期处于心理压力和身体应激状态之下,患CFS的比率明显上升。1 CFS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持久或反复发作的极度疲劳倦怠感,并持续6个月以上,这应当是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病人的主要临床表现。除此之外,病人常可出现疼痛(尤其是肌痛)症状,以及频繁发生睡眠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注意力不易集中、思考能力及记忆力减退等)。在CFS的临床诊断方面,,其诊断标准有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enters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CDC)、英国牛津标准和澳大利亚标准[2]。美国疾病控制中心1994年又重新完善了CFS的诊断标准,现在被国际医学界所公认[3]。该标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诊断:1)持续6个月以上的持续或反复发作的极度疲劳倦怠感;2)鉴别诊断方面,必须未见明显器质性疾病之外,尚须满足以下症状中的8项:①低热或畏寒;②咽喉疼痛;③颈部或者腋下淋巴结肿大;④原因不明的虚脱感;⑤肌痛或者不适;⑥只是轻微活动其后便出现持续24小时以上的全身倦怠感;⑦头痛[或是首次出现,或在原有症状(程度或者频率)上恶化];⑧关节痛;⑨神经精神症状(怕光、一过性视力模糊、遗忘、易激怒、精神错乱、注意力和
思考能力减退、抑郁等);⑩睡眠障碍(失眠或者嗜唾),以及λϖ急剧发病(主要症状于几天甚至数小时内短时间出现)。
2 CFS的病理机制目前,对于CFS的发病原因及机理,学术界提出较多的是:“病毒感染”、“免疫系统异常”、“内分泌系统异常”、“代谢异常”和“脑障碍”[4]等学说。2.1 病毒等微生物的感染 关于“病毒感染”,与CFS的发生有关的有EB病毒(EBV)、肠道病毒、巨细胞病毒、流感病毒、伯尔纳病病毒
(BDV)以及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26)等。曾有报道称感染
流感病毒引起极度的疲劳倦怠感,并持续很长时间不缓解。2.2 免疫异常 CFS患者可见到各种免疫异常现象,而其中患有特应性皮炎和对药物产生过敏反应者占很大的比例(50%以上)。此外,还可见NK细胞活性低下、抗核抗体阳性、免疫球蛋白异常、血液中免疫复合物增高、单核淋巴细胞功能异常、淋巴细胞的亚群及其功能异常。其中,NK细胞活性低下为众多CFS患者所共有,NK细胞活性降低,系由于应激、疲劳以及抑郁所致。2.3 乙酰肉毒碱代谢异常 有一种假说,认为CFS病人的极度疲劳是由于能量代谢的异常引起。于是,对与脂肪酸分解有关的肉毒碱(CR)代谢的研究发现,CFS患者血清中乙酰肉毒碱(ACR)含量明显降低。CR为脂肪酸的线粒体载体,具有将长链脂肪酸从细胞浆转运到线粒体的作用,和能量产生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
・96・
2009年第25卷第3期吉林体育学院学报JournalofJilinInstituteofPhysicalEducation2009 Vol125No13如果体内CR缺乏,将会出现ATP生成减少。2.4 内分泌系统的异常 据报道CFS患者出现血清皮质醇减少、血浆ACTH增加、尿中儿茶酚胺上升、抗利尿激素基础值降低、胰岛素诱发低血糖的同时泌乳素和生长激素也分泌异常。某些患者还可见丘脑下部—脑垂体—肾上腺系统有异常。2.5 脑功能代谢异常 不少研究发现,CFS患者的脑功能代谢也存在障碍。例如,Machale等[5]利用灌流技术发现CFS患者的丘脑血流量增加而前额叶血流量降低,估计这可能是导致其注意兴奋性较高并出现神经心理障碍的神经机制。3 CFS的治疗3.1 CFS的药物治疗目前还没有一种令人满意的、能有效治疗CFS的方法。药物治疗的研究较少,缺少系统性。临床研究结果不足以证明使用抗抑郁药物能有效治疗CFS,只是对并发症有一定作用,如沮丧、失眠和肌肉酸痛等[6]。类固醇治疗同抗抑郁药物治疗效果一样,没有足够的数据证明其有效于CFS。McKenzie[7]的研究表明,每天25-35mg的氢化可的松可以明显提高受试者的自我健康感觉水平,但是其它方面没有提高;每天5或10mg的氢化可的松只有短期的缓解作用,停药后疗效即消失。少剂量的糖皮质激素作用持续较短,而大剂量则会导致副作用(肾上腺机能抑制)反而不利于治疗。中药调理方面,可根据每一病例的具体情况予以区别对待;出现明显食欲不振等消化系统症状者,投以六君子汤(715g/日);考虑病人存在免疫功能低下者,当使用补中益气汤(715g/日)、十全大补汤(715g/日)等。3.2 CFS的免疫疗法研究发现,采用IgG免疫疗法效果微小,同时伴有副作用。Peterson采用每30d静脉注射1次IgG(1g/kg)或白蛋白(安慰剂)治疗30个CFS患者,6个月后,没有发现任何疗效。Lloyd对49个患者进行了相似的研究,每月静脉注射IgG(2g/kg)或麦芽糖安慰剂,IgG组10/23有效,而安慰剂对照组3/26有效。Rowe用IgG(1g/kg)治疗71名青少年(11-18岁),隔月共注射3次,结果疗效显著。3.3 CFS的运动治疗目前运用的抗病毒、增强免疫力、补充激素、抗抑郁等治疗方法,没有得到明显的治疗效果,主要是对症处理以减轻症。有关专家们也提出过通过锻炼来改善慢性疲劳症的症状,但随之也出现了运动抵抗的现象。CFS患者和正常人相比可表现出运动能力和吸氧量峰值的下降、亚极量运动时心率加快、主观疲劳感增强。剧烈的没有计划的运动,有可能使生物节律受到进一步的破坏。而美国和英国的专家们都认为“阶梯运动疗法”(gradedexer2cisetherapy、即分级进行的有氧运动锻炼,)可以有效地促进
CFS病人的疲劳治疗和身体机能恢复。阶梯运动疗主要运用机体的大肌群进行运动,运动量和强度得到严格监控。考虑到CFS可能出现的运动抵抗现象,
如果病人出现病情反复或症状加重那么下一次运动的时间会被相应地缩短或中止。Fulcher将136名CFS患者随机地分为每周35次分级的锻炼组和氟西汀治疗组(20mg/d),6个月后,锻炼组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很少疲劳,而服药组无明显改善。
4 结论与建议4.1 结论慢性疲劳综合征已成为21世纪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寻找此病的发病原因,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已成为学术各界面临的一个急需解决的课题。4.2 建议临床研究证明,不同的治疗方法的效果不同。相比之下,运动疗法结合认知行为的治疗效果明显,比较安全且没有任何副作用,是目前CFS主要治疗方法。通过科学的制定运动处方,采用“阶梯运动疗法”将使CFS患者的症状明显得到改善,从而提高全民健康指数。
参考文献:
[1]HolmesGP,KaplanJE,,GantNM,KomaroffAL,SchonbergLB,StrausSE,etal.Chronicfatiguesyndrome:aworkingcasedefinition.AnnInternMed,1988,108:387-389.[2]HolmesGP,KaplanJE,,GantNM,KomaroffAL,SchonbergLB,StrausSE,etal.Chronicfatiguesyndrome:aworkingcasedefinition.AnnInternMed,1988,108:387-389.[3]FukudaK,StrausS,HickieI,SharpeM,DobbinsJ,KomaroffA.Thechronicfatiguesyndrome:acomprehensiveapproachtoitsdefinitionandstudy.AnnInternMed,1994,121:953-959.[4]NiloofarAfari,DedraBuchwald.ChronicFatigueSyndrome:ARe2view.AmJPsychiatry,Feb,2003,160:221.[5]MachaleSM,LawrieSM,CavanaghJTO,etal.Cerebralperfusioninchronicfatiguesyndromeanddepression.BrJPsychiatry,2000,176∶550-556.[6]NatelsonBH,CheuJ,ParejaJ,EllisSP,PoliscastroT,FindleyTW.Ran2domiseddoubleblind,controlledplacebo-phaseintrialoflowdosephenelzineinthechronicfatiguesyndrome.Psychopharmacology,1996,124:226-230.[7]McKenzieR,O’FallonA,DaleJ,DemitrackM,SharmaG,DeloriaM,etal.Low-dosehydrocortisonefortreatmentofchronicfatiguesyn2drome.JAMA,1998,280:1061-1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