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佛的十位主要弟子

合集下载

大足石刻艺术中的基本概念与佛教术语

大足石刻艺术中的基本概念与佛教术语

大足石刻艺术中的基本概念与佛教术语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来源:不详作者:不详292 人关注打印转发投稿大足石刻艺术中的基本概念与佛教术语石窟寺佛教寺庙建筑的一种,就山崖开凿而成,简称石窟。

源起于印度,窟有二种:一种称毗诃罗或精舍,为寺庙之意,较大,左右及后壁上多开凿小龛,一种中心近后壁上留崖柱琢成塔形称支担或制底,即塔庙之意。

中国石窟的开凿约始于公元四世纪中叶,以北魏至唐宋时最盛。

窟内以雕、塑、绘画佛像和佛经故事为主,其次还有窟形结构(建筑)及装饰美术等。

克孜尔、敦煌、麦积山、云岗、龙门、大足等是中国几大著名石窟寺。

返回目录索引摩崖造像摩崖造像是指在崖石表面造像。

但其造像的龛(包括线刻画)都较浅,基本上属于浮雕,且敞露于崖面。

大足北山和宝顶山两处石刻大部分秒属于摩崖造像。

返回目录索引寺佛教名词。

原称中国古代一些官司署,如鸿胪寺、太常寺、大理寺等。

佛教初来,供奉于汉王朝宫中寺内。

后来佛教则用来称僧众供佛和聚居修行的处所为寺。

相传洛阳白马寺为中国最早的寺院。

返回目录索引庵原指隐世修行者所居之茅屋。

后一般用来称比丘尼所居之寺曰“尼庵”。

龛与窟在大足石刻中,开出的洞窟有的较深,有的较浅,一般就把深的叫窟,浅的叫龛。

龛和窟没有固定的尺寸作为标准,难以严格区分,而且介于两者之间的也不少,因此只有相而言。

摩崖造像一般都称龛。

返回目录索引塔中国古代“佛塔”的简称。

塔起源于印度,称卒堵波或浮图,用以藏舍利和经卷等。

用木、砖、石等材料建成。

现存之塔类型有楼阁式、密檐式、喇嘛塔、金刚宝座塔及墓塔等。

大足北山的“北塔”是楼阁式与密檐式结合的塔。

宝顶石刻中有“舍利塔”、“经目塔”等。

返回目录索引中心塔柱式窟佛教早期洞窟形制。

窟中立塔形柱子,并于塔柱上塑佛像,以便善男信女绕塔柱巡礼观佛。

大足北山第155号“孔雀明王窟”、第136号“转轮经藏窟”均继承和发展了这种洞窟形制。

返回目录索引斗拱斗拱是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中的一种支承构件。

五台山(四)大圆照寺、罗睺寺、塔院寺

五台山(四)大圆照寺、罗睺寺、塔院寺

五台山(四)大圆照寺、罗睺寺、塔院寺大圆照寺古称普宁寺,明朝时期为了纪念尼泊尔高僧室利沙而重修该寺并改名为大圆照寺。

大圆照寺始建于元代,明清时期重修、再建过很多次,寺院中轴线上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和都纲殿。

圆照寺的山门面阔三间,单檐歇山顶,前后均出廊。

山门并列三门,三门两旁又各开一掖门,这种格局称为“五朝门”,在五台山是独一无二的设计。

山门横匾书写“大圆照寺”,廊柱上的楹联为:“圆满建成,根本金刚道场在此寺;照澈圣教,主持显密正法于今朝”。

山门两旁有钟鼓二楼,门前立了两根旗杆和一对石狮。

山门之后为天王殿。

天王殿三间面阔,歇山顶。

殿内供弥勒佛和四大天王。

大雄宝殿是大圆照寺的正殿。

大雄宝殿面阔五间,重檐歇山顶。

大门上方有横匾,题曰“大雄宝殿”,两边的楹联为:“现身净梵国中,九有四生同尊慈父;说法灵山会上,十方三世共仰能仁。

”“九有四生”是佛教中的常用词组。

“九有”又称九居,是指三界中九处有情乐住之地。

“四生”是指三界六道出生的四种方式:胎生、卵生、湿生和化生。

大殿内供三世如来,释迦摩尼之前有文殊菩萨坐青狮像,金碧辉煌,工艺精湛。

两旁的护法金刚、大梵天和帝释天彩塑也很精彩,是五台山诸庙中彩塑的精品。

在大雄宝殿殿外左角(右首),嵌有文殊菩萨化成贫女赴斋的偈像石碑一通,碑中还刻有四句偈语,与大孚灵鹫寺(今分家成显通寺和塔院寺)文殊发塔的传说内容一样。

室利沙塔是大圆照寺最出名的遗迹。

塔由明宣宗于宣德九年敕建,内藏尼泊尔高僧室利沙的舍利子。

早在永乐初年,尼泊尔高僧室利沙来中国弘法,并被皇帝封为“圆觉妙应辅国光範大善国师”,赐金印、旌幡,送至五台山,寓显通寺。

宣德年间室利沙被召到京城讲法,后来高僧仍然想归山修行,无奈皇帝不允许,于是室利沙便于第二日示寂于京。

宣德皇帝御祭火化,所得舍利子分成两份,一份留在京城并建真觉寺,一份送到五台山普宁,建大圆照寺。

舍利藏塔之后,是寺内的第三进殿——都纲殿。

“都纲”是唐代所设的僧官,亦称僧录,负责全国诸如寺观、僧籍等佛教事项,因为室利沙担任过国师,所以称此为都纲殿。

佛学——释迦牟尼佛简史

佛学——释迦牟尼佛简史

·一·释迦牟尼佛简史一、释迦太子诞生释迦牟尼佛降生于公元前六二三年,他的父亲名叫净饭,是迦毗罗卫国的国王,非常英明仁慈,母亲摩耶夫人,是拘利国的公主,为人十分贤惠。

她四十五岁的时候,怀孕太子,已满足了十个月,便在归宁途中,距离国都约五英里的蓝毗尼园,诞生了太子。

太子能周行七步,脚踏之处,现出七朵莲花;且举目四顾,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自言自语:“天上地下下,唯我独尊。

”传说当时天上飘落香花,还有九龙吐水为太子沐浴。

父母晚年得子,喜出望外。

当太子回宫后,全国举行欢庆,有阿私陀修士来访,说太子相貌庄严,预言将来可做统一全世界的“转轮圣王”,或博学的“一切智者——佛陀”。

父王对他寄予非常殷切的希望,所以特请著名的婆罗门教徒替他取个名字,叫做“悉达多”,是吉祥及一切功德成就的意思。

【注】⒈阿私陀——为信奉婆罗门教之修士,当悉达多太子未降生前,彼在禅定境界中现出天女为太子降生时散花之瑞相。

⒉转轮圣王——为世界第一有福之人。

有四种福报。

一、大富、珍宝、财物、田宅等众多,为天下第一。

二、形貌庄严端正,具三十二相。

三、身体健康无病,安稳快乐。

四、寿命长远,为天下第一。

转轮圣王出现时,天下太平,人民安乐,没有天灾人祸。

此乃由过去生中,多修福业,而不修出世慧业,仅成统治世界有福报之大王,却不能修行悟道证果。

3. 迦毗(jiapi)4. 归宁即回娘家。

二、幼年及少年时代悉达多太子诞生七天,母亲就去世了。

姨母摩诃波阇波提为净饭王继后,抚养太子。

她把太子当作亲生儿子一样疼爱,使太子仍就在幸福舒适中生活长大。

七岁时,太子开始读书。

净饭王聘请名师教他学习梵文,由浅入的研读五明和四吠陀。

聪明的太子,闻一知十,没几年(十二岁)便博通了了一切学问。

后来又学兵法和武术,也都很快就精练了。

在一次王家子弟的比武会中,他表演了优越的体力角斗,和超人的射箭武艺:诸王子中最好的,只能一箭射穿三鼓,太子却能一箭连穿七鼓。

十六岁时,父亲就令他结婚,娶的是邻国公主耶输陀罗。

佛陀传(标准)答案[1]

佛陀传(标准)答案[1]

释迦牟尼传1、佛陀认为修行的中道是什么?佛陀认为修行的中道就是绝不趋向于两个极端,即既不放纵,也不自虐。

因为当时修行有两个极端:一是放纵,人们处在情欲中,一天到晚都陷溺在享乐的生活中,这是粗俗的凡庸的行为;二是苦行,虽然苦行看起来十分虔诚,但实际上是对自己的虐待,这是痛苦的粗野的行为。

如果能舍弃痛苦和快乐这两个极端,按中道行事,心就会寂静安定,就能修习八正道,因而脱离生老病死的痛苦,最后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2、佛陀的五位侍者为什么出家?答:开始的时候是国师和大臣命令憍陈如等五人观察太子的言行举止,以及去向等情况。

当释迦牟尼佛悟道后三转(三次讲解)四谛、十二因缘法轮时,阿若憍陈如在诸法中,远离尘垢,获得了法眼净。

另外四人见憍陈如独悟道迹,遂要求释迦牟尼佛为他们说法,然后也获得了法眼净而悟道。

于是出家了。

3、佛陀是什么种族?当时印度有哪几种种族? 答:佛陀是刹帝利种族。

当时印度有四大种族:首陀罗、婆罗门、刹帝利、吠舍。

4、佛陀出家为了解决什么问题?答:是为了解决人生的生、老、病、死等人生烦恼的束缚问题,而求得解脱。

5、佛陀尝试是哪些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答:佛陀开始是尝试到处去参访,想通过参访来解决生死的问题。

但是五年的参访没有解决这些问题。

然后就去伽阇山的苦行林中进行苦修,每天一麻一米,雀巢筑顶,芦茅穿膝的六年苦修也仍然没有解决这些问题。

最后是喝了牧牛女的乳糜,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而悟道成佛。

6、什么是正道?答:中道又称之为八正道。

八正道的组成是: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勤、正念、正定。

什么是正见?正见就是指正确的见解或观点。

佛陀说,只要知道什么是苦、什么是苦的原因、什么是苦的灭除、什么是苦的灭除的方法,这就确立了正确的见解。

有这样的正见,就可不堕落于生死轮回。

什么是正思?正思指的是正确的意向或意图。

它分三种情况:一、无欲思;二、无恚思、三、无害思。

无欲思是摒除欲念;无恚思是不发怒;无害思是不起害人之心。

佛陀十大弟子摩诃迦叶简介

佛陀十大弟子摩诃迦叶简介

佛陀十大弟子摩诃迦叶简介摩诃迦叶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

又作迦叶波、迦摄波。

意为饮光。

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摩诃迦叶尊者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摩诃迦叶尊者简介摩诃迦叶在梵文中的摩诃是大的意思,所以又有人称呼他为大迦叶,是佛陀十个弟子中的一个,有上行第一的称号,他是禅宗的第一代祖师。

摩诃迦叶尊者的一生都在修行中度过,他出生在一个家庭情况相对来说较好的家庭中,随着他的年纪越来越大,他的父母逐渐将他的婚姻大事提上日程了,但是对于一心想要修行想要远离七情六欲的生活的摩诃迦叶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为了能够搪塞过去他随手指着一个金子做的佛像说,“你们想要我结婚也可以,只要你们能够找到和这一尊佛像长的一模一样的美女,我就答应你们结婚。

”,他的父母听后非常高兴于是花费大量的金钱托人寻找这个姑娘,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父母终于在一个小村庄中找到了这个和佛像长的一模一样的美女。

摩诃迦叶尊者听说后只好遵守自己的诺言和这名女子成亲了,但是两个人结婚之后他的新娘子却并不开心,询问原因之后摩诃迦叶尊者才知道他的娘子也是一个一心想要修行的人,听到这样的回答摩诃迦叶非常高兴于是两人商量之后决定分房睡,但是他的父母听说之后坚决不允许于是他们决定一人睡一天床,一个人睡的时候另一个人就打坐念经。

就这样一直到他的父母双双去世他们才决定出家,这是摩诃迦叶尊者比较出名的一段典故。

摩诃迦叶怎么读摩诃迦叶是佛陀十大弟子中的一个,以苦行著名被人们称呼叫做苦行第一,虽然很多人都听说过他的故事,但是有些人第一次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都会把这个名字念错,那么到底摩诃迦叶怎么读呢?摩诃念”mo he”这大多数人都知道,但是迦叶有很多人都会把这两个字念作”jia ye”但是实际上这两个字念作”jia she”。

因为在经文中叶字念得是”she”,而且叶字在当做姓氏的时候是可以念作”she”的。

摩诃迦叶的名字中的叶字在梵文的原文中是”shyap”按照汉语拼音翻译出来的读音是”shye(b)”其实很多人都对于这个问题感到非常的疑惑,究竟摩诃迦叶究竟怎么读感到非常的纠结,在现代汉语中我们常常把叶念作”ye”但是在梵语中他的名字的正确读音却是”she”其实这和文化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按照古汉语的思维方式来讲叶在作为姓氏讲的时候是要读作“she”的,但是随着人们的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开始忽略这一种读音。

五百罗汉名号及简介

五百罗汉名号及简介

五百罗汉名号及简介1. 阿若忄高陈如尊者。

为释迦出家时随行的五人之一,被列为五百罗汉之首。

2. 阿泥楼尊者:即阿楼菩萨。

3. 有贤无垢尊者:即无垢威德菩萨。

4. 须跋陀罗尊者:佛祖在世时收的最后一名弟子。

5. 迦留陀夷尊者;原为释迦在宫中的老师,后出家得道。

6. 闻声得果尊者。

7. 檀藏王尊者。

8. 施幢无垢尊者。

9. 惨梵钵提尊者。

10. 因陀得慧尊者。

11. 迦那行那尊者。

12. 婆苏槃豆尊者:后人称为世亲菩萨。

13. 法界四乐尊者:天台宗第二代祖师。

14. 优楼频螺尊者。

15. 佛陀密多尊者。

16. 那提迦叶尊者。

17. 那延罗目尊者:他是过去世佛。

18. 佛陀难提尊者:‘西天二十八祖之第八祖。

19. 末田底迦尊者:付法藏第三祖,得六种神通,具八种既。

20. 难陀多化尊者。

21. 优波毱多尊者:即无相好佛。

22. 僧迦耶金尊者。

23. 教说常住尊者;即说法尊。

24. 商那和修尊者。

25. 达摩波罗尊者:印度佛教十大论师之一,《唯识论》的者。

26. 伽耶伽叶尊者。

27. 定果德业尊者。

28. 庄妙无忧尊者。

29. 亿持因缘尊者。

30. 迦那提婆尊者。

31. 破邪神通尊者。

32. 坚持三字尊者:“三字”即“阿弥陀”,意思是“无量”。

他就是净土宗始祖慧远。

33. 阿楼驮尊者:被称为:天眼第一”。

34. 坞摩罗多尊者。

35. 毒龙皈依尊者。

36. 同声稽首尊者。

37. 毗罗胝子尊者。

38. 伐苏蜜多尊者。

39. 闍提首那尊者。

40. 僧法耶舍尊者。

41. 悲察世间尊者:即地藏菩萨。

42. 献华提记尊者。

43. 眼光定力尊者。

44. 伽耶舍那尊者。

45. 莎底芯刍尊者。

46. 波闍提婆尊者47. 解空无垢尊者。

48.伏陁蜜多尊者。

49.富那夜含尊者。

50.伽耶天眼尊者:是佛教五眼之一。

51. 不著世间尊者:名虚空无边游步金刚。

52.解空第一尊者:佛在世十八弟子之一,被称为“解空53.罗度无尽尊者:密号无尽金刚。

释迦牟尼佛生前的真实画像

释迦牟尼佛生前的真实画像

释迦牟尼佛生前的真实画像这是唯一一张释迦牟尼佛生前的真实画像是佛祖十大弟子之一的富楼那尊者在世尊41岁时候画的如今珍藏在英国博物馆,被视为英国国宝释迦牟尼佛曾有愿:凡见此像者8世不堕恶道!X有正就有邪,有佛就有魔。

不论是佛还是魔都面对众生应机开示。

佛针对众生的困惑、烦恼,运用种种法门,使之排除妄念,得到智慧,从烦恼中解脱出来。

魔利用众生的烦恼,用虚幻的妄念,使其迷惑,达到奴役之目的。

用花言巧语似是而非的理论,改头换装扮成“佛”来欺骗众生这是魔波旬的弟子惯用的手法。

田青先生文中揭露的现象,充分说明了这一情况。

这并非乱扣帽子,我们见过大量不符合标准的佛像,只要制作者出于恭敬心,即使形像不够准确也可以得到谅解。

但刻意编出一段历史,又伪造一个“现实的权威博物馆”来作证明,这种魔弟子的行为必须加以指责、揭露。

如果正信的佛教场所对这类荒谬的作法不能分辨、不能批判、不能弘扬正法,那便会成为迷信的温床,给魔波旬的弟子提供迷惑信众的条件。

正信的佛弟子应象田青先生一样挺身护法,找到依据,揭露伪作,昭示天下!(田言)是佛?还是魔?田青今年春天,我到北京市区的一所著名寺庙办事。

在一位我所熟悉的法师屋里,忽然发现他的供桌上新增加了一幅画像(如图)。

这幅大约十六开纸大小的画像上清清楚楚地印着六个电脑制作的繁体美术汉字:“释迦牟尼佛像”。

透过缭绕的香烟,一个长发、阔面、细眼、唇有短髭、颊蓄络腮胡的中年男人在画上阴郁地望着世界。

虽然从画上可以看到这个男人带着耳环,穿着一件与当今僧装相似的右衽交领古式服装,但明眼人依然能够立刻感觉出这是一个现代人的形象,而且,稍加注意,便可以看出这幅画像是用这个男人的照片在电脑上“加工”而成的,其头部是照片,衣领是后画上去的。

看着这幅与我们习惯看到的佛像没有丝毫相似之处的“佛像”被堂而皇之地供奉在寺庙里,我哭笑不得!这幅画像的可疑之处太明显了,它既不如法,也不符合历史。

从佛法讲,佛经中所称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它一概没有;从世间法讲,稍有一点佛教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释迦牟尼在世时不主张为自己造像,早期佛教的《十诵律》明确规定:“佛身像不应许”。

佛祖释迦牟尼佛成佛故事

佛祖释迦牟尼佛成佛故事

佛祖释迦牟尼佛成佛故事佛祖释迦牟尼佛成佛故事(一) 、悉达多降生人间摩耶夫人途中经过大花园,叫蓝毗尼园。

那天天气特别晴朗,园子里面百花争妍,绿草如茵,充满了喜庆的气氛,夫人漫步在花园中,看见一颗高大的无忧树,枝繁叶茂,犹如伞盖一样柔柔软软地垂下。

夫人看得高兴,举起右手摸了摸枝条,太子就从右胁诞生了,披着一身金光。

(二) 、阿私陀为太子占相有位博学多识的星相学家,他名叫阿私陀来到王宫,细细地端祥安然而卧的太子,庄重地说:“非凡人!非凡人!太子相貌奇妙,面如满月,他是释迦族的光荣,他将会成为人世间的救主。

”(三) 、举世无双的宫殿净饭王为太子建造一座举世无双,奇妙无比的宫殿,命名为“四时宫殿”;进入宫殿,四季如春,楼上阁下弦歌不绝,宫女歌者侍立左右,不知人间还有春去秋来的凄凉,不知人生还有悲欢离合的悲绪。

(四)、慧剑削发为僧太子命侍从车匿将爱马犍陟牵出来,策马前行,彻夜不停。

一路上人迹罕至,四周静寂之极。

在密林深处,找到了他所理想的居所,太子削发改装为沙门(修道者),叫车匿将他削下的长发带回宫给父亲,作为纪念。

(五) 、六年苦行修道太子带领五个随从,来到尼连禅河的加者山苦行林中,为了寻求解脱,他静坐思维,身不着衣,不避风雨,每日仅食一麦或一麻,坚持不懈达六年之久,身体已极度消瘦,但仍没有找到真正解脱的方法。

(六) 、白猿献花果太子来到伽耶山苦行林中,开始过其艰苦日子。

他在树下跏趺而坐,不分昼夜,不避风雨,不卧不起,一心修习禅定。

有时山谷中的白猿摘取花果来供养。

但他内心丝豪没有懈怠的念头。

鸟儿飞来了,在他头上做巢抱卵,撒尿拉屎,他不嗔怒,也不加驱赶,心性泰然。

(七) 、牧羊女供养牛奶悉达多结束苦行后,先到尼连禅河洗去了他身上六年的积垢,随后接受了河边牧羊女供养的牛奶,恢复了体力。

随从他的五个人见他这样做,都以为他放弃了信心和努力,便离开了他,前往波罗奈城的鹿野苑去修苦行。

(八) 、悉达多驱逐魔女太子的威光惊动了六欲天上的魔王宫殿,魔王波旬心惊胆颤,害怕太子圆成佛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大弟子是指释迦牟尼佛的十位主要弟子,又名释迦十圣,或十弟子,是佛陀弟子中,特别卓越的十人。

第一次结集时,经藏之结集即由其所诵。

关于此十大弟子,在《维摩经》卷上《弟子品》、《灌顶经》卷八、《出三藏记集》卷十二均有记载。

他们分别是:
1、舍利弗:智慧猛利,能解诸疑,有智慧第一之称。

2、目犍连:神足轻举即能飞至十方,有神通第一之称。

3、摩诃迦叶:修十二头陀行,有头陀第一之称。

4、须菩提:恒好空定,能分别空义,有解空第一之称。

常出现在讲说空理的大乘经典中。

5、富楼那:善于弘法、分别义理,有说法第一之称。

6、迦旃延:能分别深入,敷演教法,有论议第一这称。

7、阿那律:因得天眼,能见十方世界,有天眼第一之称。

8、优婆离:奉持戒律无所触犯,有持戒第一之称。

佛人灭后,第一次结集时,负责编篡戒律。

9、罗喉罗:释尊之子。

不毁禁戒,诵读不懈,有密行第一之称。

于释尊返乡时出家,为僧团沙弥之鼻祖。

10、阿难陀:知时明物,多闻不忘,有多闻第一之称。

为释尊堂弟,出家后直到释尊入灭,二十五年间皆为佛的侍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