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肿瘤切除术手术配合
开胸手术

正中开胸纵膈肿物摘除术手术配合
赖海明
体位:仰卧位、胸部软垫垫高、双手裹塞体位。
巡回护士准备:电刀、吸引器、胸骨锯主机
洗手护士准备:1.器械:体外器械、肺叶器械、胸骨锯
2.布类:腹包1、2,大单,手术衣
一次性用物:21号刀片,11号刀片,成人套针,1号/4号/7号线各两个、无菌手套若干,vcp518备用,电笔、吸引器管、杨克氏吸引头、50*30黏贴巾、骨蜡两个,成人钢丝,眼纱5包,切口敷贴长短各一,28号软胸管两根。
注意事项:1.使用胸骨锯时巡回护士应听从主刀医生口令,接通电源听到“走”一声持续按下工作按钮,直到听到“停”时松开按钮,开胸完毕,撤下胸骨锯,清洗干净。
2.钢丝缝好关闭胸腔前应撤掉背部软垫。
胸腔镜下纵膈肿瘤切除术护理配合PPT课件

1.概念及相关解剖
纵膈肿瘤概念:
它不是一个器官,而是一个解剖区域。 纵膈里面有大血管,气管,主支气管, 心包,食管,胸腺及大量脂肪,神经和淋巴组织。因先天发育过程异常和后天 囊肿或肿瘤形成,就成为了纵膈肿瘤。
1.概念及相关解剖
纵膈肿瘤相关解剖:
解剖及肿瘤的好发部位通常采用四分法,以胸骨角和第四胸椎下缘的平面上纵 膈和下纵膈,下纵膈又以心包的前后壁为界分为前纵膈,中纵膈和后纵膈。
检查仪器设备是 否完好,物品准 备是否齐全,杜 绝安全隐
术前
严格执行安全核 查制度
7.小结
巡回护士
巡回护士要掌握巡回 流程,工作得心应手, 全程做好病人安全管来自理术中器械护士
器械护士要提前准备 好所有用物,熟悉相 关的解剖,精准快的 配合手术
7.小结
患者平安出入手术 室是我们的责任
患者康复是我们 的心愿
4.物品准备
5.器械护士的配合
1)提前20min洗手上台整理器械用物,与巡回护士共同 清点台上所有物品
5.器械护士的配合
2)协助医生消毒铺巾
5.器械护士的配合
3)连接、检查及调 节腹腔镜摄像系统
5.器械护士的配合
4)操作孔位置
❖ 前纵膈肿瘤:取左侧或右侧第5、6肋间隙与腋中线交界处 做小切口为胸腔镜入口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
胸腔镜下纵膈肿瘤切除术护理配合
医者人之司命,如大将提兵,必谋定而后战。
开始啦!请将手机调成静音,如有疑问可以随时打断我!
目录
1
概念及相关解剖
2
临床表现体征和诊断
3
麻醉方式与体位
4
物品准备
5
器械护士的配合
6
巡回护士的配合
剑突下入路胸腔镜下前纵隔肿瘤切除术的手术配合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Practical Clinical Nursing Science2019年第4卷第17期V ol.4, No.17, 2019147剑突下入路胸腔镜下前纵隔肿瘤切除术的手术配合黄漫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 广州 510120)【摘要】目的 总结剑突下入路胸腔镜下(V ATS )前纵隔肿瘤切除术的手术配合护理经验,提高手术配合效率,促进手术顺利完成,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剑突下入路胸腔镜下前纵隔肿瘤切除术的手术过程以及护理配合情况。
结果 1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康复良好,未发现严重并发症。
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巡回护士和器械护士熟练默契的配合、落实到位的安全护理是剑突下入路胸腔镜下前纵隔肿瘤切除术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剑突下入路;胸腔镜(V ATS );前纵隔肿瘤;手术配合【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6-2479.2019.17.147.01前纵隔是纵隔肿瘤的好发部位,是胸外科多见病常见病之一,外科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式,包括传统开胸手术和胸腔镜辅助微创手术[1]。
随着胸腔镜技术的开展,目前传统开胸手术越开越少,主要以胸腔镜辅助下前纵隔肿瘤切除术为常见。
Mack 和Yim 等曾报道过,胸腔镜下经左胸或右胸前纵隔全胸腺切除有可能因术中肿瘤背侧视野不佳,只能沿单方面分离肿瘤,无法提供双边视野,导致前纵隔肿瘤背侧周围组织无法完全切除,需寻求新的手术路径来解决这一不足。
本院于2017年2月-2018年3月施行经剑突下入路胸腔镜下前纵隔肿瘤切除术10例,效果满意,现将该手术的手术护理配合情况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于2017年2月-2018年3月施行剑突下入路胸腔镜下前纵隔肿瘤切除术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23-74,平均年龄40.6岁。
1例胸腔镜下儿童后纵隔肿瘤摘除术的配合

架上 , 侧上肢 外展9 o 置于托 手板上 , 左 o, 骶尾部 和耻骨 联合处 置软 垫用骨 盆 固定 架 ,左下 肢 向后 伸直 ,右下 肢膝关 节弯 曲
有利 于套管 插入 , 避免损 伤肋 间血管 和神经 , 枕高度 是腋窝 软
处 能过一拳 , 防止臂丛 神经 、 腋窝 血管受压 。 头部置 于软枕上 , 软枕 的高度是 同一侧 肩宽 , 右侧上肢 与躯 干呈 15放 置于托手 3。
功 , 手术所 造成 的创 伤 、 对 术后 疼痛 、 复时 间等 问题 均有 疑 恢 虑 。 士耐心讲 解 术前 注意事 项 , 护 比较传统 开 胸手 术 , 有 手 具
1岁 患 儿 行 后 纵 隔 肿 瘤 摘 除 术 , 得 满 意 效 果 , 报 道 如 下 。 4 取 现
1 病 例 简 介
患儿 , ,4 , 重2k , 年 来 出现 咳嗽 , 刺激性 干 男 1岁 体 7 g 近2 呈 咳, 无痰 , 患儿 在双腔气 管插管 + 静脉 复合 全麻 下进 行手 术 , 手
)
3 谈 燕飞 , 梁柳 梅 , 唐淑华 , 药氧吸入 治疗 血管性痴 呆的临 等. 床研 究及护 理【 . J 护理 学杂志 ,0 4 1 ()3 . ] 20 ,97 :6
( 任编辑 王 责 颖)
※个案护理
1 胸腔 镜 下儿童后 纵 隔肿瘤 摘 除术 的配合 例
章 文 霞
( 安徽 省桐城 市人 民 医院手术 室 安徽 桐城
广 中医药氧法在 社 区医疗 中将 发挥十分重要 的作用 。
一例多学科协作下儿童经胸纵隔肿瘤切除的手术配合

一例多学科协作下儿童经胸纵隔肿瘤切除的手术配合摘要:总结1例纵隔占位儿童患者在多学科协作下完成经胸肿瘤切除的手术配合。
主要手术配合是术前做好访视和器械、物品的准备,以及与病房护士的交接转运;术中多学科团队的配合,护理团队严格进行无菌操作,执行无瘤技术,熟练配合医生操作,减少术中出血风险,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确保手术顺利进行;术后安全护送患者回PICU病房,做好患者交接。
本例患者手术顺利完成。
关键词:纵隔肿瘤;多学科协作;手术配合纵隔肿瘤是指胚胎组织残余所形成的异常组织、某些异位组织或来自纵隔组织的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可发生于各年龄组。
体积较大肿瘤对心脏、呼吸、血管均有压迫,并造成神经功能障碍[1]。
儿童病人胸腔体积小,肿瘤生长迅速一旦出现压迫症状应尽早手术治疗。
肿瘤滋养血管丰富,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因而多学科协作手术配合尤为重要。
多学科协作(Multidisciplinary team, MDT)是一种新型的医疗模式,其目的是使传统的个体式、经验式医疗模式转变为现代的小组协作、决策模式,最终以质量控制系统来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并进一步推动多学科交叉发展[2]。
1 病例介绍患儿,男,年龄12岁1月,因7天前被同学用摄像机三脚架击打后头部后出现阵发性枕部肿胀,伴头晕遂就诊,入院后胸部薄层增强CT扫描结果显示气管前、腔静脉后软组织团块影,提示中纵隔占位,局部支气管及气管隆突部受压狭窄,主动脉弓部及上腔静脉略受推压。
近几日患儿诉胸痛加重,伴呼吸困难、气道异物感伴剧烈呛咳,纵隔肿物致使呼吸道压迫症状严重,并且病情发展迅速,遂积极完善相关术前检查,行择期手术治疗。
2 术前准备2.1 术前访视手术室护士术前一天查阅患儿病历,熟悉患儿病情,询问基本情况(如:手术史、过敏史、既往史等),了解患儿心理状况,介绍手术相关知识、术前注意事项,介绍手术室环境和仪器设备发出的声音,缓解患儿的紧张情绪,取得患儿配合。
麻醉科行术前床旁会诊,查看患儿后建议在清醒状态下先请纤支镜团队行气道检查,评估气道梗阻情况,判断气管插管是否可行,如不行,则床旁行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成功后再实施手术。
39=纵隔恶性肿瘤(后纵隔肿物切除术)临床路径

纵隔恶性肿瘤(后纵隔肿物切除术)临床路径一、纵隔恶性肿瘤切除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纵隔恶性肿瘤(ICD-10:C38.2)行纵隔恶性肿瘤扩大切除术(ICD-9-CM-3:34.3005)。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
2.胸部X线、胸部增强CT。
3.鉴别诊断:后纵隔良性肿瘤、神经鞘瘤等。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行后纵隔恶性肿瘤扩大切除术,包含开胸和胸腔镜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13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为纵隔恶性肿瘤(ICD-10:C38.2)行纵隔恶性肿瘤扩大切除术(ICD-9-CM-3:34.3005)。
2.有适应证,无手术禁忌。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门诊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7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隐血试验;(2)肝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电解质、凝血功能、输血前检查、ABO+Rh血型;(3)X线胸片、胸部增强CT、心电图、肺功能、腹部B 超。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颈部CT、甲状腺彩超、胸部MRI、头部MRI、肌电图、甲状腺激素全套等。
3.术前风险评估。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2.不建议常规预防使用抗生素,如有需要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 分钟,手术超过3小时加用一剂。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8天。
1.麻醉方式: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全身麻醉。
2.手术耗材:根据患者病情使用(闭合器、切割缝合器、血管夹、生物胶、止血材料、超声刀等能量器械等)。
经脊柱旁小切口后纵隔哑铃型肿瘤切除术的手术护理配合

经脊柱旁小切口后纵隔哑铃型肿瘤切除术的手术护理配合目的:探讨经脊柱旁小切口后纵隔哑铃型肿瘤切除术的手术配合体会。
方法:对2008年1月-2011年10月3例后纵隔哑铃型肿瘤患者行经脊柱旁小切口肿瘤切除术进行总结。
结果:3例患者术后胸闷、胸痛等症状消失,术后随访半年,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患者复查无复发。
结论:经脊柱旁小切口后纵隔哑铃型肿瘤切除术安全,创伤小,术中护士熟悉手术步骤、掌握手术配合的要点对手术的成功非常重要。
标签:脊柱旁小切口;后纵隔肿瘤;手术配合;护理中图分类号R248.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31-0088-02哑铃型后纵隔肿瘤在临床上较少见,肿瘤起于椎管内,通过椎间孔长到椎旁,形似哑铃,可伴有脊髓或脊神经压迫症状。
哑铃型后纵隔肿瘤因其特殊的解剖特性,增加了临床手术和护理的难度。
2008年1月-2011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共收治了3例此类患者,并进行了经脊柱旁小切口后纵隔哑铃型肿瘤切除术,现将手术护理配合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8年1月-2011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共收治3例后纵隔哑铃型肿瘤患者,其中男1例,女2例,年龄43~56岁,2例因发作性咳嗽、气喘入院,1例因体检发现入院,伴轻微肢体麻木。
胸部CT示:后纵隔占位,考虑神经源性肿瘤。
X线片示:椎旁类圆形阴影,密度均匀,边界尚清楚。
1.2 手术方法在全麻下经椎骨棘中线旁直切口行肿瘤上方椎板及肋骨小头切除术,术中证实肿瘤为右后纵隔神经源性哑铃型肿瘤,起源于神经根,部分位于椎管内未累及硬脑膜,术中切除受累椎管上下的椎板及椎间孔顶部,扩大椎间孔,完整剔除肿瘤,未进入胸膜及硬膜。
止血后加行横切口,于皮下背阔肌外置潘氏负压引流装置一套。
1.3 术后处理术毕患者清醒后拔除气管插管,生命体征平稳,检查下肢活动及感觉正常,给予吸氧、止血、预防感染及补液治疗,负压引流处于通畅状态。
2 围手术期护理2.1 术前护理积极的术前心理准备可减轻患者的焦虑,促进术后脉搏和血压的稳定,减少术中麻醉剂的用量及患者术后对止痛剂的需求;增加患者术后活动的主动性;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1]。
纵隔肿瘤切除术手术配合

观察手术部位有无出血、渗血等 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
感染预防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遵医嘱使用抗 生素预防感染。
肺栓塞预防
鼓励患者早期活动,预防下肢深静 脉血栓形成,降低肺栓塞风险。
康复指导与随访
康复锻炼指导
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 如肢体功能锻炼、呼吸功能锻炼
等,促进术后恢复。
饮食指导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情况,提 供个性化的饮食指导,促进营养
REPORTING
麻醉与体位
麻醉方式选择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要求,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如全身麻醉、局部麻醉 等。
体位安排
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保持舒适且安全的体位,通常采用侧卧位肿瘤的位置和大小,选择合适的 手术切口,以充分暴露手术区域。
暴露手术区域
通过切开皮肤和组织,暴露出肿瘤所 在的纵隔区域。
通过切除肿瘤,达到治愈疾病、 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的目的。
手术适用范围
良性肿瘤
对于良性纵隔肿瘤,如胸腺瘤、畸胎 瘤等,若体积较大或引起压迫症状, 可考虑行纵隔肿瘤切除术。
恶性肿瘤
对于恶性纵隔肿瘤,如胸腺癌、淋巴 瘤等,若患者身体状况良好,且无远 处转移,可考虑行纵隔肿瘤切除术, 以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
特殊器械
根据肿瘤类型和手术需要,准备相应的特殊器械,如胸腔镜、纵隔镜等。
手术室环境准备
消毒
对手术室进行严格的消毒 ,确保手术环境无菌。
仪器检查
检查手术室内的仪器设备 ,确保正常运行。
人员配置
合理安排手术室的人员, 包括手术医生、麻醉师、 护士等,以确保手术顺利 进行。
2023
PART 03
手术过程
REPORTIN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术后配合 术后及时将患者放置平卧位,保暖检查皮肤的完 整性。检查各种引流装置是否通畅,有无打折、 扭曲,防止各种管道脱落,协助医生用腹带固定 胸部。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谢谢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5)探查 递温盐水冲洗伤口,探查有无出血、肺是否漏 气(麻醉师捏气囊) 递26号硅胶管纵隔、心包引流。 6)缝胸骨 递直径为1.0钢丝(4— 5根)缝合胸骨,再次递骨蜡涂在断面上止血 ,递钢丝剪剪除多余部分钢丝。 7)缝合肌层/皮下及皮肤 递10*24圆针/7号线缝合肌层,三角针1#线缝 合皮下,3-0三角针可吸收线缝合皮肤。
纵隔肿瘤切除术 手术配合
实用文档
一·应用解剖
纵隔是两侧纵隔胸膜之 间的间隔部分,划分为 上、中和前、后纵隔; 上纵隔包含有上段气管 和食管、胸腺、主动脉 及其分支;前纵隔内有 胸腺;中纵隔主要有心 脏和心包占据;后纵隔 内含有气管、降主动脉 、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 。
实用文档
二、护理评估 1.病人全身情况评估 检查病人,了解病史、手术史、药物过敏 史、肿瘤位置和大小;评估病人有无因肿 瘤压迫血管出现劲静脉充盈等静脉回流受 阻的情况,压迫肺脏引起呼吸困难的临床 表现,评估病人是否因体位改变而出现呼 吸和循环的改变,评估病人心理状态。
实用文档
2.手术体位 平卧或侧卧位。静脉通道建立在下肢 3.手术切口 胸骨正中切口或前外侧切口/后外侧切口。
实用文档
4.手术步骤及配合。 1)皮肤消毒、铺单。 2)递20号手术刀切开皮肤,电刀切开皮下 组织及骨膜。 3)分离胸骨柄,递胸骨锯纵行锯开胸骨( 用注射器打水降温),骨髓腔涂以骨蜡(用 盐水纱布包着骨蜡),递小号撑开器撑开胸 骨。 4)分离瘤体并切除 递长无齿镊、电刀、双极电凝、血管钳解剖 肿瘤,递4#或1#线结扎出血点,递直角钳夹 住瘤蒂电刀切除,4#Prolene线缝(肺)断 面。线不剪断,两头分别用持针器夹住。
实用文档
2.手术准备及用物评估 检查各项术前准备是否完善,手术所需 器械和特殊用物如胸骨锯是否到位。
实用文档
三.护理问题 1.焦虑/恐惧 与对手术治疗过程及预后的担心有关. 2.有心脏骤停的危险 与麻醉手术和变换手术体位有关. 3.有大出血的危险 与肿瘤侵犯纵隔内大血管有关.
实用文档
四.手术配合 1.手术用物 手术布类包、腹基腹盆包、开胸包、肋骨撑 开器(小)、胸骨锯、钢丝剪、钢丝钳、灯罩 、电刀、双极电凝、吸引ene线、3#三角针可 吸收线、26号硅胶引流管2根、带负压引流 球2个、胸前闭式引流瓶、骨蜡2个、BP贴膜、 超声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