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期末测验重点课后题复习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期末测验重点课后题复习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期末测验重点课后题复习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期末测验重点课后题复习

————————————————————————————————作者:————————————————————————————————日期:

1-1 综合传感器的概念。

答:

从广义角度定义:凡是利用一定的物质(物理、化学、生物)法则、定理、定律、效应等进行能量转换与信息转换,并且输出与输入严格一一对应的器件或装置;

从狭义角度定义:能把外界非电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输出的器件或装置;

国家标准定义是:“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和装置”。通常有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1-2 一个可供实用的传感器有那几部分构成?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用框图显示传感器系统。

答:

组成——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基本电路组成。

1.敏感元件:是直接受被测物理量;以确定关系输出另一物理量的元

2.转换元件;是将敏感元件输出的非电量转换成电路参数及电流或电压等电信号。

3.基本转换电路则将该电路转换成便于传输处理电量。

1-3 如果家用小车采用超声波雷达,需要那几部分组成?请画出图。

第2章

2-1 衡量传感器静态特性的主要指标有哪些?说说它们的含义。答:

1、线性度:表征传感器输出-输入校准曲线与所选定的拟合直线之

间的吻合(或偏离)程度的指标。

2、灵敏度:传感器输出量增量与被测输入量增量之比。

3、分辨力:传感器在规定测量范围内所能检测出的被测输入量的最小变化量。

4、回差:反映传感器在正(输入量增大)反(输入量减小)行程过

程中,输出-输入曲线的不重合程度指标。

5、重复性:衡量传感器在同一工作条件下,输入量按同一方向作全

程连续多次变动时,所得特性曲线间一致程度的指标。

6、阈值:是能使传感器输出端产生可测变化量的最小被测输入量值,

即零位附近的分辨力。

7、稳定性:传感器在相当长时间内仍保持其性能的能力。

8、漂移:指在一定时间间隔内,传感器输出量存在着与被测输人量

无关的、不需要的变化。

9、静态误差(精度):指传感器在满量程内任一点输出值相对其理论

值的可能偏离(逼近)程度。它表示采用该传感器进行静态测量时所得数值的不确定度。

2-2 计算传感器线性度的方法有哪几种?有什么差别?

1、理论直线法:以传感器的理论特性线作为拟合直线,与实际测试

值无关。

优点是简单、方便,但输出平均值与拟合直线间的最大偏差很大。2、端点直线法:以传感器校准曲线两端点间的连线作为拟合直线。 y=b+kx b截距k为斜率与理论直线发一样简便偏差很大3、“最佳直线”法:以“最佳直线”作为拟合直线,该直线能保证传感器正反行程校准曲线对它的正负偏差相等并且最小。这种方法的拟合精度最高,但是只能用图解法和计算机结算来获得。(端点平行法)

4、最小二乘法:按最小二乘原理求取拟合直线,该直线能保证传感

器校准数据的残差平方和最小。最小二乘法的拟合程度很高,但是校准曲线相对拟合直线的最大偏差绝对值并不一定最小,最大正、负偏值差的绝对值也不一定相同。

2-3 什么是传感器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为什么要把传感器的特性分为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

(1)静态特性:表示传感器在被测输入量各个值处于稳定状态时的输出-输入关系。

动态特性:反映传感器对于随时间变化的输入量的响应特性。

(2)由于传感器可能用来检测静态量(即输入量是不随时间变化的常量)、准静态量或动态量(即输入量是随时间变化的变量),于是对应于输入信号的性质,所以传感器的特性分为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2-5 为什么要对传感器进行标定和校准?举例说明传感器静态标定和动态标定的方法。

答:

因为新研制或生产的传感器需对其技术性能进行全面的检定;经过一段时间储存或使用的传感器也需对其性能进行复测。通常,在明确输入-输出变换对应关系的前提下,利用某种标准量或标准器具对传感器的量值进行标度称之为标定。

静态标定:静态标定主要用于检测、测试传感器(或传感器系统)的静态特性指标,如静态灵敏度、非线性、回差、重复性等。进行

静态标定首先要建立静态标定系统。如应变式测力传感器静态标定系统。测力机产生标准力,高精度稳压电源经精密电阻箱衰减后向传感器提供稳定的供桥电压,其值由数字电压表读取,传感器的输出电压由另一数字电压表指示。

动态标定:主要用于检验、测试传感器(或传感器系统)的动态特性,如动态灵敏度、频率响应和固有频率等。对传感器进行动态标定,需要对它输入一标准激励信号。例如测振传感器的动态标定常采用振动台(通常为电磁振动台)产生简谐振动作传感器的输人量。振动的振幅由读数显微镜读得,振动频率由频率计指示。若测得传感器的输出电量,即可通过计算得到位移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的动态灵敏度。若改变振动频率,设法保持振幅、速度或加速度幅值不变,可相应获得上述各种传感器的频率响应。

基本方法:利用标准仪器产生已知非电量(如标准力、压力、位移)作为输出量,输入到待标定的传感器中,然后将传感器输出量与输入标准量比较,获得一系列标准数据或曲线。有时输入的标准量是利用标准传感器检测得到,这是标定实质上是待标定传感器与标准传感器之间的比较。

第3章

3-1 何为电阻应变效应?怎样利用这种效应制成应变片?

答:

(1)导体在受到拉力或压力的外界力作用是,发生机械变形,其电阻值将发生变化,这种现象称为电阻应变效应。

(2)当外力作用时,导体的电阻率ρ、长度L、截面积S都会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电阻值R的变化,通过测量电阻值的变化,检测出外界作用力的大小。

3-2、什么是应变片的灵敏系数?它与电阻丝的灵敏系数有何不同?为什么?

答:

(1)应变片的灵敏系数是指应变片安装于试件表面,在其轴线方向的单向应力作用下,应变片的阻值相对变化与试件表面上安装应变片区域的轴向应变之比。

(2)实验表明,电阻应变片的灵敏系数恒小于电阻丝的灵敏系数其原因除了粘贴层传递变形失真外,还存在有恒向效应。

3-3、用应变片测量时,为什么必须采用温度补偿措施?

答:用应变片测量时,由于环境温度变化所引起的电阻变化与试件应变所造成的电阻变化几乎有相同的数量级,从而产生很大的测量误差,所以必须采用温度补偿措施。

3-4 金属应变片和半导体应变片在工作原理上有何不同。

金属应变片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电阻应变效应,即导体产生机械形

变是它的电阻值发生变化。

半导体应变片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半导体材料的压阻效应,即当半导体材料某一轴向受外力作用时,其电阻率发生变化。

金属应变片是通过变形改变丝栅的几何尺寸,而它的电阻率一般不变,半导体应变片是基于压阻效应而工作的,就是说沿半导体晶轴的应变,使它的电阻率有很大的变化,从而产生电阻变化,这是他们的不同。

第4章

4-1试说明电容式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分类?

答:电容式传感器是根据电容自身原理C=(εS)/L,若不考虑其边缘效应,改变电容的介电常数、有效面积、两极板间的距离等非电量的变化转化为电容量的变化,再根据电路转化为电压或电流的变化量。

变极距型电容传感器:在微位移检测中应用最广。

变面积型电容传感器:适合测量较大的直线位移和角位移。

变介质型电容传感器:可用于非导电散材物料的物位测量

4-2 电容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有哪几种?它们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

1)交流电桥:灵敏度、稳定性较高,受电容影响小,简化电路屏蔽

和接地,适合高频被测量,使用原件少、桥路内阻少,应用较多。

2)运算放大器式电路:客服了变极距型传感器的非线性,输入电阻

大,输出电阻小。即高输入阻抗,低输出阻抗,高电压增益,不需要载频和附加解调电路。

3)调频电路:把电容传感器作为振荡电路的一部分。特点事灵敏度

高抗干扰能力强,能获得高电平的支流型号和数字信号输出,但振荡频率受温度变化和电缆电容分部影响较大。

第5章

5-1 电感式传感器的特点是什么?

答:

电感式传感器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被测非电量换成线圈的自感量或互感量的变进而又电路转换为电压或电流的变化量,电感式传感器种类很多,主要有互感式、自感式和电涡流式三种,其特点是1工作可靠,寿命长2、灵活度高,分辨率高3、精度高,线性好4、性能稳定,重复性好,不足的是:频响较低,不宜快速动态测控。

5-2 自感式传感器的组成、工作原理和输出特性。

组成:主要由线圈、铁芯及衔铁等组成。

工作原理:

基本特性:(1)边间隙式灵敏度较高,但输出是非线性的,误差较大,自由行程较小,且制作装配比较困难。

(2)变面积式灵敏度较前者小,但线性度好,量程较大,使用比较广泛。

(3)螺管式灵敏度较低,测量误差小,但量程大结构简单,易于制作和批量生产,是使用越来越广泛的一种电感式传感器。

5-6 什么是零点残余电压?零点残余电压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减小零点残余电压的方法有哪些?

答:

定义:当颤动变压器的衔铁处于中间位置时,理想条件下其输出电压为零,但实际上,当使用桥式电路是,在零点仍有一个微小的电压值存在。

原因:(1)差动的两个线圈的电气参数及导磁体的几何尺寸不可能完全对称。

(2)线圈的分布不对称。

(3)电源电压中含有高次谐波。

(4)传感器工作的磁化曲线的非线段。

减小方法:

(1)尽可能保证传感器几何尺寸、线圈电气参数交磁路Φ的对称。磁性材料要经过处理,消除内部的残余电压,使其性能均匀稳定。(2)选用合适的测量电路。例如采用相敏整流电路,既可判别衔铁移动方向又可改善输出特性,减小零点残余电压。

(3)采用补偿线路减小零点残余电压。

5-7 什么是涡流效应?简述电涡流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答:

当块状导体置于交变磁场或在固定磁场中运动时,导体内产生感应电流,此电流在导体内闭合,这种现象称为涡流效应

5-8 电涡流传感器可以进行哪些非电量参数测量?

测位移、测厚度、测温度等

学前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

2017-2018年电大专科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学前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1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世界上第一部学前教育的大纲和参考本是一--------, 其作者是捷克教育家-------一。 2.学前教育效益指的是学前教育发挥_的表现和结果。 3.对学前儿童发展产生影响的家庭因素包括家庭结构、 --------------、家庭经济条件、家长学历等。 4.学前儿童品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和---------两个方面。 5.从幼儿园特点的维度进行划分,幼儿园环境包括一 ------------和------------- 6.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包括-----------、---------、和 教师语言的组织能力。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陈鹤琴创建的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是()。 A.南京鼓楼幼稚园B.劳工幼稚园 C.香山慈幼院D.江西实验幼师 2.家庭教养方式一般分为()。 A.溺爱开放专制放任

B.溺爱民主专制放任 C.溺爱民主强权放任 D.溺爱开放强权放任 3.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创设要符合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学前儿童全面、和谐地发展,指的是()。 A.发展性原则B.科学性原则 C.参与性原则D.配合性原则 4.由社区组织的亲子班招收以幼儿园为中心的附近社区中的入园儿童年龄为()。 A.1-2岁B.1-4岁C.2-3岁末D.0-3岁末 5.除学前儿童、教师以外,构成现代学前教育的第三个基本要素是指()。 A.课堂B.游戏C.环境D.教法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教育功能2.个体社会化3.同伴互助4.家长学校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简述提高学前教育功能发挥的策略。 2.简述实施学前儿童体育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3.简述良好的幼儿园环境的设计的标准。 4.列举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的方式。 五、论述题(13分)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后答案

第1章传感器基础理论思考题与习题答案 1.1什么是传感器?(传感器定义) 解: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和调节转换电路组成。 1.2传感器特性在检测系统中起到什么作用? 解:传感器的特性是指传感器的输入量和输出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所以它在检测系统中的作用非常重要。通常把传感器的特性分为两种: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静态特性是指输入不随时间而变化的特性,它表示传感器在被测量各个值处于稳定状态下输入输出的关系。动态特性是指输入随时间而变化的特性,它表示传感器对随时间变化的输入量的响应特性。 1.3传感器由哪几部分组成?说明各部分的作用。 解:传感器通常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和调节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其中,敏感元件是指传感器中能直接感受或响应被测量的部分,转换元件是指传感器中能将敏感元件感受或响应的被测量转换成电信号的部分,调节转换电路是指将非适合电量进一步转换成适合电量的部分,如书中图1.1所示。 1.4传感器的性能参数反映了传感器的什么关系?静态参数有哪些?各种参数代表什么意 义?动态参数有那些?应如何选择? 解:在生产过程和科学实验中,要对各种各样的参数进行检测和控制,就要求传感器能感受被测非电量的变化并将其不失真地变换成相应的电量,这取决于传感器的基本特性,即输出—输入特性。衡量静态特性的重要指标是线性度、灵敏度,迟滞和重复性等。意义略(见书中)。动态参数有最大超调量、延迟时间、上升时间、响应时间等,应根据被测非电量的测量要求进行选择。 1.5某位移传感器,在输入量变化5mm时,输出电压变化为300mV,求其灵敏度。 解:其灵敏度 3 3 30010 60 510 U k X - - ?? === ?? 1.6某测量系统由传感器、放大器和记录仪组成,各环节的灵敏度为:S1=0.2mV/℃、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热电偶的最基本组成部分是()。 A、热电极 B、保护管 C、绝缘管 D、接线盒 2、为了减小热电偶测温时的测量误差,需要进行的温度补偿方法不包括( )。 A、补偿导线法 B、电桥补偿法 C、冷端恒温法 D、差动放大法 3、热电偶测量温度时( )。 A、需加正向电压 B、需加反向电压 C、加正向、反向电压都可以 D、不需加电压 4、在实际的热电偶测温应用中,引用测量仪表而不影响测量结果是利用了热电偶的哪 个基本定律( )。 A、中间导体定律 B、中间温度定律 C、标准电极定律 D、均质导体定律 5、要形成测温热电偶的下列哪个条件可以不要()。 A、必须使用两种不同的金属材料; B、热电偶的两端温度必须不同; C、热电偶的冷端温度一定要是零; D、热电偶的冷端温度没有固定要求。 6、下列关于测温传感器的选择中合适的是()。 A、要想快速测温,应该选用利用PN结形成的集成温度传感器; B、要想快速测温,应该选用热电偶温度传感器; C、要想快速测温,应该选用热电阻式温度传感器; D、没有固定要求。 7、用热电阻测温时,热电阻在电桥中采用三线制接法的目的是( )。 A、接线方便 B、减小引线电阻变化产生的测量误差 C、减小桥路中其他电阻对热电阻的影响 D、减小桥路中电源对热电阻的影响 8、在分析热电偶直接插入热水中测温过程中,我们得出一阶传感器的实例,其中用到了()。 A、动量守恒; B、能量守恒; C、机械能守恒; D、电荷量守恒; 9、下列光电器件中,基于光电导效应工作的是( )。 A、光电管 B、光敏电阻 C、光电倍增管 D、光电池

课后习题答案

某大学为了了解学生每天上网的时间,在全校7500名学生中采取重复抽样方法随机 抽取36人,调查他们每天上网的时间,得到下面的数据: 已知:36=n , 当α为0.1、0.05、0.01时,相应的645.121.0=z 、96.1205.0=z 58.2201.0=z 。 根据样本数据计算得:32.3=x ,61.1=s 。 由于36=n 为大样本,所以平均上网时间的90%的置信区间为: 44.032.336 61.1645.132.32 ±=?±=±n s z x α,即(2.88,3.76)。 平均上网时间的95%的置信区间为: 53.032.336 61.196.132.3±=?±=±n s z x α,即(2.79,3.85)。 平均上网时间的99%的置信区间为:

69.032.336 61.158.232.3±=? ±=±n s z x α,即(2.63,4.01)。 7.16一位银行的管理人员想估计每位顾客在该银行的月平均存款额。他假设所有顾客月存款额的标准差为1000元,要求的估计误差在200元以内,置信水平为99%。应选取多大的样本? 解:已知:σ=1000,估计误差E =200,α=0.01,Z α/2=2.58 应抽取的样本量为:167200100058.22 2 22 222≈?== E z n σ α 7.17计算下列条件下所需的样本量。 (1)E =0.02,π=0.40,置信水平为96% (2)E =0.04,π未知,置信水平为95% (3)E =0.05,π=0.55,置信水平为90% 解:(1)已知:E =0.02,π=0.4,α=0.04,Z α/2=2.05 应抽取的样本量为:( )()252202.04.014.005.212 22 22≈-?=-= E z n ππα (2)已知:E =0.04,π未知,α=0.05,Z α/2=1.96 由于π未知,可以使用0.5(因为对于服从二项分布的随机变量,当π取0.5时,其方差达到最大值。因此,在无法得到总体比例的值时,可以用0.5代替计算。这样得出的必要样本容量虽然可能比实际需要的容量大一些,但可以充分保证有足够高的置信水平和尽可能小的置信区间),故应抽取的样本量为: ( )()60104 .05.015.096.112 22 22≈-?=-= E z n ππα

教育学期末考试题重点

一、名词解释 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会制造工具,使用工具,从事生产劳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个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广义的教育指的是,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 体质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都是教育。 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侠义是指一门学科,广义是指所有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 学科课程,是指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分门别类地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征与发展水平的知识所组成的教学科目。 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相对立,它打破学科逻辑系统的界限,是以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引导学生自己组织的有目的的活动系列而编制的课程。 教学是在一定的教学目标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在教师的有计划地组织与引导下,能动地学习、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发展自身的智能与体力,养成良好的品行与美感,逐步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简言之,教学乃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地学习知识以获得个性发展的活动。 班级上课制:班级上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的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优点:效率高,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和发挥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注重集体化、同步化、标准化。缺点:不能照顾个别差异、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志趣、特长和发展他们的个性 “人的发展”有两种释义:广义:个体从出生到生命的终结,其身心各方面发生的一切变化,是个体潜在素质变成现实特征的过程。狭义:个体从出生到成人的变化过程。(儿童的发展 学校教育制度概念 1.定义:即狭义的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填空 1.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他的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一代人的成长。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温度传感器的应用及原理 温度测量应用非常广泛,不仅生产工艺需要温度控制,有些电子产品还需对它们自身的温度进行测量,如计算机要监控CPU的温度,马达控制器要知道功率驱动IC的温度等等,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温度传感器。 温度是实际应用中经常需要测试的参数,从钢铁制造到半导体生产,很多工艺都要依靠温度来实现,温度传感器是应用系统与现实世界之间的桥梁。本文对不同的温度传感器进行简要概述,并介绍与电路系统之间的接口。 热敏电阻器 用来测量温度的传感器种类很多,热敏电阻器就是其中之一。许多热敏电阻具有负温度系数(NTC),也就是说温度下降时它的电阻值会升高。在所有被动式温度传感器中,热敏电阻的灵敏度(即温度每变化一度时电阻的变化)最高,但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曲线是非线性的。表1是一个典型的NTC热敏电阻器性能参数。 这些数据是对Vishay-Dale热敏电阻进行量测得到的,但它也代表了NTC热敏电阻的总体情况。其中电阻值以一个比率形式给出(R/R25),该比率表示当前温度下的阻值与25℃时的阻值之比,通常同一系列的热敏电阻器具有类似的特性和相同电阻/温度曲线。以表1中的热敏电阻系列为例,25℃时阻值为10KΩ的电阻,在0℃时电阻为28.1KΩ,60℃时电阻为4.086KΩ;与此类似,25℃时电阻为5KΩ的热敏电阻在0℃时电阻则为 14.050KΩ。 图1是热敏电阻的温度曲线,可以看到电阻/温度曲线是非线性的。

虽然这里的热敏电阻数据以10℃为增量,但有些热敏电阻可以以5℃甚至1℃为增量。如果想要知道两点之间某一温度下的阻值,可以用这个曲线来估计,也可以直接计算出电阻值,计算公式如下: 这里T指开氏绝对温度,A、B、C、D是常数,根据热敏电阻的特性而各有不同,这些参数由热敏电阻的制造商提供。 热敏电阻一般有一个误差范围,用来规定样品之间的一致性。根据使用的材料不同,误差值通常在1%至10%之间。有些热敏电阻设计成应用时可以互换,用于不能进行现场调节的场合,例如一台仪器,用户或现场工程师只能更换热敏电阻而无法进行校准,这种热敏电阻比普通的精度要高很多,也要贵得多。 图2是利用热敏电阻测量温度的典型电路。电阻R1将热敏电阻的电压拉升到参考电压,一般它与ADC的参考电压一致,因此如果ADC的参考电压是5V,Vref 也将是5V。热敏电阻和电阻串联产生分压,其阻值变化使得节点处的电压也产生变化,该电路的精度取决于热敏电阻和电阻的误差以及参考电压的精度。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试题库(已做)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依据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传感器分敏感元件,转换元件, 测量电路三个部分组成。 2.金属丝应变传感器设计过程中为了减少横向效应,可采用直线栅式应变计 和箔式应变计结构。 3.根据热敏电阻的三种类型,其中临界温度系数型最适合开关型温度传感器。 4.灵敏度是描述传感器的输出量对输入量敏感程度的特性参数。其定义为:传 感器输出量的变化值与相应的被测量的变化值之比,用公式表示k(x)=Δy/Δx 。 5.线性度是指传感器的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是否保持理想线性特性的一 种度量。按照所依据的基准之线的不同,线性度分为理论线性度、端基线性度、独立线性度、最小二乘法线性度等。最常用的是最小二乘法线性度。 6.根据敏感元件材料的不同,将应变计分为金属式和半导体式两大类。 7.应变传感器设计过程中,通常需要考虑温度补偿,温度补偿的方法电桥补偿 法、计算机补偿法、应变计补偿法、热敏电阻补偿法。 8.应变式传感器一般是由电阻应变片和测量电路两部分组成。 9.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有灵敏度、线性度、灵敏度界限、迟滞差和稳定性。 10.国家标准GB 7665--87对传感器下的定义是: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 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11.传感器按输出量是模拟量还是数字量,可分为模拟量传感器和数字量传感器 =输出量的变化值/输入量的变化12.传感器静态特性的灵敏度用公式表示为:k (x) 值=△y/△x 13.应变计的粘贴对粘贴剂的要求主要有:有一定的粘贴强度;能准确传递应变; 蠕变小;机械滞后小;耐疲劳性好;具有足够的稳定性能;对弹性元件和应变计不产生化学腐蚀作用;有适当的储存期;应有较大的温度适用范围。14.根据传感器感知外界信息所依据的基本校园,可以将传感器分成三大类: 物理传感器,化学传感器,生物传感器。

时间都去哪儿了(课后测试考试题、答案)

时间都去哪儿了(课后测试考试题、答案)单选题 1、个人使命宣言是解决我们时间管理中哪个方面的问题(10 分) A工作效率 B价值导向 C工作效能 D工作成果 正确答案:B ' 2、高效使命宣言的特点不包括下面哪个选项(10 分) A提供方向和目的 B挑战自我 C决定你的优势 D体现愿景和价值观 正确答案:C 3、对于时间管理的矩阵,我们一般来讲要优先做那个象限的事情(10 分)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正确答案:B 4、建议可以通过授权去做的是哪个象限的事情(10 分)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正确答案:D

。 5、我们在职场工作时,如果要保障工作效率,首先要学会哪个选项(10 分)A服从 B说不 C加班 D赞美 正确答案:B 多选题 1、制定个人使命宣言需要哪些步骤(10 分) $ A思考你的角色 B如何支撑角色 C懂得自我探索 D找到你欣赏的人 正确答案:A B C D 2、对于每周的工作安排,优先安排哪些事情(10 分) A重要不紧急 B重要又紧急 C不重要但紧急 , D不重要不紧急 正确答案:A B 3、制定每周工作计划时,哪些选项需要特别注意(10 分) A留有余地 B以人为本 C需要别人支持的先安排 D尽量做到日事日毕 正确答案:A B C D ;

4、做好时间管理,有哪些小的技巧要掌握(10 分) A学会说不 B学会授权 C避免拖延 D听命服从 正确答案:A B C 判断题 1、个人使命宣言,就像是人生的宪法一样,帮助我们做出选择,这个说法正确吗(10分)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正确

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一、单选(15个/30分) 1、教育起源最古老的观点是神话起源论;法哲社家利托尔诺和英教家沛西·能提出生 物起源论;心里起源论的代表是美教家孟禄,其在《教育史教科书》中判定教育应 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劳动起源论也称社会起源论,代表观点:马哲。 2、古代埃及教育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特征:“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古代 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政治家和商人;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军人。古罗马 帝政时期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演说家; 3、《学记》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被称 为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是西方第一部教育著作。 4、最早提出“教育学”概念的是英国科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其将教育学作为一门 独立科学单独列出来。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大教学论》,被称作西方 教育思想史上第一部教育学著作。 5、“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是德国教育理论家赫尔巴特,其在 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被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在教学理论上将教 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等四个阶段,被视为“传统教育派”的代表。 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德国哲学家康德。 5、以教师的语言为主要媒介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表达情感和价值观念的教育方法是( A ) A.演示法 B.讲授法 C.谈话法 D.陶冶法 6、传统教学的“三中心”指( D ) A.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生活中心 B.学生中心、社会中心、实践中心 C.教师中心、实践中心、生活中心 D.教师中心、课堂中心、课本中心 7、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C ) A.后勤工作 B.管理工作 C.教学工作 D.科研工作 8、美育的直接功能是( C ) A.育德 B.促智 C.育美 D.健体 9、关于师生关系的理论中,“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 B ) A.赫尔巴特 B.裴斯塔洛齐 C.杜威 D.夸美纽斯 10、人的身心发展是指( A )

(完整word版)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复习题.docx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复习题 1.静态特性指标其中的线性度的定义是指 2.传感器的差动测量方法的优点是减小了非线性误差、提高了测量灵敏度。 3.对于等臂半桥电路为了减小或消除非线性误差的方法可以采用提高桥臂 比,采用差动电桥的方法。 4.高频反射式电涡流传感器实际是由线圈和被测体或导体两个部分组成的系统,两者之间通过电磁感应相互作用,因此,在能够构成电涡 流传感器的应用场合中必须存在金属材料。 5.霍尔元件需要进行温度补偿的原因是因为其霍尔系数和材料电阻 受温度影响大。使用霍尔传感器测量位移时,需要构造一个磁场。 6.热电阻最常用的材料是铂和铜,工业上被广泛用来测量中低温 区的温度,在测量温度要求不高且温度较低的场合,铜热电阻得 到了广泛应用。 7.现有霍尔式、电涡流式和光电式三种传感器,设计传送带上塑料零件的计数 系统时,应选其中的光电传感器。需要测量某设备的外壳温度,已知其 范围是300~400℃,要求实现高精度测量,应该在铂铑- 铂热电偶、铂电阻和热 敏电阻中选择铂电阻。 8.一个二进制光学码盘式传感器,为了达到1″左右的分辨力,需要采用 或位码盘。一个刻划直径为400 mm的 20 位码盘,其外圈分别间隔 为稍大于μm。 9.非功能型光纤传感器中的光纤仅仅起传输光信息的作用,功能型光纤传感器 是把光纤作为敏感元件。光纤的 NA 值大表明集光能力强。 11.光照使半导体电阻率变化的现象称为内光电效应,基于此效应的器件除光敏 电阻外还有处于反向偏置工作状态的光敏二极管。光敏器件的灵敏度可 用光照特性表征,它反映光电器件的输入光量与输出光电流(电压 )之间 的关系。选择光电传感器的光源与光敏器件时主要依据器件的光谱特性。 12. 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 _ 、转换元件 ___ 、测量电路及辅助电 源四个部分组成。 13.传感器的灵敏度是指稳态标准条件下,输出变化量与输入变化 量的比值。对线性传感器来说,其灵敏度是一常数。

审计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 【答案】A 【解析】英国政府于1844年颁布了《公司法》,规定股份公司必须设监察人,负责审查公司的账目。1845年,又对《公司法》进行了修订,规定股份公司的账目必须经董事以外的人员审计。选项A说法错误。 2. 【答案】C 【解析】1936年发表《独立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检查》之后,美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重点已从保护债权人为目的的资产负债表审计,转向以保护投资者为目的的利润表审计。选项C说法错误。 3. 【答案】B 【解析】尽管财务报表审计在大多数情况下由注册会计师完成,以独立第三者的身份对财务报表发表意见,但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有时也会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审计。 4. 【答案】D 【解析】在账项基础审计阶段,随着审计范围的扩展和组织规模的扩大,注册会计师开始采用审计抽样技术,只是抽查数量仍然很大,而且在抽查样本的选择上仍然以判断抽样为主,所以选项D错误。 5. 【答案】B 【解析】风险导向审计的核心是对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 二、多项选择题 1. 【答案】ABD 【解析】1980年12月23日,财政部发布《关于成立会计顾问处的暂行规定》,标志着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开始复苏,选项C描述错误。 2. 【答案】ABD 【解析】选项C属于经营审计的范畴,选项ABD属于合规性审计。 3. 【答案】ABCD 【解析】选项ABCD均正确。 4. 【答案】ABD 【解析】现阶段我国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目标是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选项C错误。 5. 【答案】AD 【解析】选项AD正确。选项B,虽然注册会计师审计为财务报表使用者做出正确决策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但是这并不能代表能提高报表使用者的决策能力,与其能力无关;选项C,

国开(中央电大)《教育学》十年期末考试论述题库(分学期版)

国开(中央电大)《教育学》十年期末考试论述题库(分学期版) 说明:试卷号:1291。 2020年7月试题及答案 10.联系实际阐述德育教育中如何贯彻严格要求和尊重信任相结合的原则。 答: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德育中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按照生活准则和品德规范等严格要求他们,通过两方面的结合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有其建构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必然要求,它即是教师应该具备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也是制约德育效果的两个相辅相成的必要条件。 这一原则在实践中要注重的主要问题包括: 第一,要在尊重信任学生的基础上提出严格要求。 第二,要在严格要求的过程中体现对学生的信任,热情帮助学生完成要求。 第三,对学生的尊重热爱和严格要求固然不可缺少,但应注意:爱要得体,严而有格,严而有方。 结合实际论述部分:11分 2020年1月试题及答案 10.联系实际阐述德育教育中如何贯彻长善救失的原则。 答:德育教育中如何贯穿长善救失的原则: 所谓长善救失,就是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是教学过程要不断发现并利用各种形式不断强化学生积极向上的一面,抑制或消除其消极落后的一面,因势利导、促其发展。 贯彻这一原则要注意把握几个问题: (1)教育者应客观、公正、全面地分析和了解学生,恰当、准确地判断学生的所长所短。 (2)德育工作不仅要知道学生的长短,更要能抑其所短,扬其所长。 (3)引导学生自觉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形成自我教育能力,实现其主体作用的发挥。 结合实际论述部分 2019年7月试题及答案 10.联系实际阐述德育如何贯彻长善救失的原则。 答:德育教育中如何贯穿长善救失的原则: 所谓长善救失,就是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是教学过程要不断发现并利用各种形式不断强化学生积极向上的一面,抑制或消除其消极落后的一面,因势利导、促其发展。 贯彻这一原则要注意把握几个问题: (1)教育者应客观、公正、全面地分析和了解学生,恰当、准确地判断学生的所长所短。 (2)德育工作不仅要知道学生的长短,更要能抑其所短,扬其所长。 (3)引导学生自觉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形成自我教育能力,实现其主体作用的发挥。 结合实际论述部分 2019年1月试题及答案 10.结合实际论述你是如何理解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答:我国本轮“新课改”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置于突出位置,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倡导改变原来的单一的接受式学习,强调学生参与学习,与他人合作、共同探究、社会实践等活动,倡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 (1)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而言的,实际上是元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的过程。 (2)合作学习,强调小组合作学习,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有助于弥补一个教师面对众多有差异学生的教学弊端,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合作学习是相对于“个体学习”而言的,强调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3)探究式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其基本特征 1

传感器原理及其应用考试重点

传感器原理及其应用 第一章传感器的一般特性 1)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传感器技术,是现代信息产业的三大支柱。 2)传感器又称变换器、探测器或检测器,是获取信息的工具 广义:传感器是一种能把特定的信息(物理、化学、生物)按一定规律转换成某种可用信号输出的器件和装置。 狭义:能把外界非电信息转换成电信号输出的器件。 国家标准(GB7665-87):定义: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3)传感器的组成: 敏感元件是直接感受被测量,并输出与被测量成确定关系的某一物理量的元件。 转换元件:将敏感元件输出的非电物理量转换成电路参数或电量。 基本转换电路:上述电路参数接入基本转换电路(简称转换电路),便可转换成电量输出。 4)传感器的静态性能指标 (1)灵敏度 定义: 传感器输出量的变化值与相应的被测量(输入量)的变化值之比, 传感器输出曲线的斜率就是其灵敏度。 ①纯线性传感器灵敏度为常数,与输入量大小无关;②非线性传感器灵敏度与x有关。(2)线性度 定义:传感器的输入-输出校准曲线与理论拟合直线之间的最大偏离与传感器满量程输出之比,称为传感器的“非线性误差”或“线性度”。 线性度又可分为: ①绝对线性度:为传感器的实际平均输出特性曲线与理论直线的最大偏差。 ②端基线性度:传感器实际平均输出特性曲线对端基直线的最大偏差。 端基直线定义:实际平均输出特性首、末两端点的连线。 ③零基线性度:传感器实际平均输出特性曲线对零基直线的最大偏差。 ④独立线性度:以最佳直线作为参考直线的线性度。 ⑤最小二乘线性度:用最小二乘法求得校准数据的理论直线。 (3)迟滞 定义:对某一输入量,传感器在正行程时的输出量不同于其在反行程时的输出量,这一现象称为迟滞。 即:传感器在正(输入量增大)反(输入量减小)行程中输出输入曲线不重合称为迟滞。 (4)重复性 定义:在相同工作条件下,在一段短的时间间隔内,同一输入量值多次测量所得的输

考试课后题答案

2 二 证明题 2. 已知一个电荷系统的偶极矩定义为?= v dv x t x t p , ,,),()( ρ利用电荷守恒定律0=??+??t J ρ 证明的变化率为?=v dv t x J dt p d ,,),( 解: ?=v dv x t x t p ,,,),()( ρ (T 就是方向符号) ,x 与时间无关,取的)(t p 一个分量为 ????????+??-=???+??-=??-====v i s i i v i i v i i v i i v i i i i v i i dv J s d J x dv J x dv J x dv J x dv t x x t p dt t dp dv x t x t p , , ,,, ,,,,,,,,,, , ,)()()(),()()(),()( ρρ(p 上的乱码为p 上一个点,rou 也是,dv 后都有一小撇) 考虑到积分区域的表面比电荷所在区域大得多时,表面上的电流为0。s d J x s i i ???)(,=0 所以 ??=v i i dv J dt t dp ,) ( 故得 ?=v dv t x J dt p d ,,),( 3.证明: (1) 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不带自由电荷时,电力线的曲折满足 12 1 2 tan tan εεθθ= ,其 中1ε和2ε分别为两种介质的介电常数,1θ和2θ分别为界面两侧电力线与法线的夹角. (2) 当两种导电介质流有稳恒电流时,分界面上电力线曲折满足 12 1 2 tan tan σσθθ= , 其中2,1,σσ分别为两种介质的电导率。 解:(1)考虑到界面上无自由电荷,故知:

《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教育目的不具有(B) A导向功能B激励功能C调控功能D评价功能 2、教育评价的核心是(B) A价值判断B价值引领C客观描述D增值探索 3、下列教学方法中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是(A) A讲授法B演示法C实验法D研究法 4、教学活动的本质是(D) A课堂活动B实践活动C交往活动D认识活动 5、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教育家是(B)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赞可夫 6、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B) A教学活动B沟通C教劳结合D协调 7、我国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是(C) A个别教学B复式教学C班级授课D分组教学 8、“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12÷2=6(人), 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C) A巩固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9、“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C) A大众性B公平性C终身性D未来性 10、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C) A经济收入B良好的公共关系C学校绩效D政治影响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广义教育包括____、____、____。(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2、教育目的规定了把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______,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总的要求。(质量规格标准) 3、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___、___、___(家庭,学校,同辈群体) 4、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环境、学校文化、个人经历、自我更新) 5、教学是__________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6、____是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教学原则) 7、教师的素养包括_________(思想品德修养、知识结构、能力结构) 8、教育评价的功能是多种多样的,但从根本上说是两大功能____和____。(教育功能、管理功能) 9、____是教师专业情意发展成熟的标志。(专业情操) 10、____是制订课程标准的思维起点,也是制订课程标准的核心依据。(课程性质)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教学:教学是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互动活动。 3、教学原则:教育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的任务、遵循教学过程的规律而提出的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习题及答案

第1章 传感器的一般特性 1.1 什么叫传感器?它由哪几部分组成?并说出各部分的作用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1.2 简述传感器的作用和地位及其传感器技术的发展方向。 1.3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指什么?衡量它的性能指标主要有哪些? 1.4 传感器的动态特性指什么?常用的分析方法有哪几种? 1.5 传感器的标定有哪几种?为什么要对传感器进行标定? 1.6 某传感器给定精度为2%F·S ,满度值为50mV ,零位值为10mV ,求可能出现的最大误差δ(以mV 计)。当传感器使用在满量程的1/2和1/8时,计算可能产生的测量百分误差。由你的计算结果能得出什么结论? 解:满量程(F?S )为50﹣10=40(mV) 可能出现的最大误差为: δ=40?2%=0.8(mV) 当使用在1/2和1/8满量程时,其测量相对误差分别为: % 4%10021408.01=??=γ % 16%10081408 .02=??=γ 结论:测量值越接近传感器(仪表)的满量程,测量误差越小。 1.7 有两个传感器测量系统,其动态特性可以分别用下面两个微分方程描述,试求这两个系统的时间常数τ和静态灵敏度K 。 1) T y dt dy 5105.1330 -?=+ 式中, y ——输出电压,V ;T ——输入温度,℃。 2) x y dt dy 6.92.44 .1=+ 式中,y ——输出电压,μV ;x ——输入压力,Pa 。 解:根据题给传感器微分方程,得 (1) τ=30/3=10(s), K=1.5 10 5/3=0.5 10 5(V/℃); (2) τ=1.4/4.2=1/3(s), K=9.6/4.2=2.29(μV/Pa)。 1.8 已知一热电偶的时间常数τ=10s ,如果用它来测量一台炉子的温度,炉内温度在540℃至500℃之间接近正弦曲线波动,周期为80s ,静态灵敏度K=1。试求该热电偶输出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及输入与输出之间的相位差和滞后时间。 解:依题意,炉内温度变化规律可表示为 x(t) =520+20sin(ωt)℃ 由周期T=80s ,则温度变化频率f =1/T ,其相应的圆频率 ω=2πf =2π/80=π/40; 温度传感器(热电偶)对炉内温度的响应y(t)为 y(t)=520+Bsin(ωt+?)℃ 热电偶为一阶传感器,其动态响应的幅频特性为 ()()786 010******** 2 2 .B A =??? ? ???π+= ωτ+== ω 因此,热电偶输出信号波动幅值为 B=20?A(ω)=20?0.786=15.7℃ 由此可得输出温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 y(t)|m ax =520+B=520+15.7=535.7℃ y(t)|m in =520﹣B=520-15.7=504.3℃ 输出信号的相位差?为 ?(ω)= -arctan(ωτ)= -arctan(2π/80?10)= -38.2? 相应的时间滞后为

对话诺贝尔大师 课后题以及考试答案

语言学的研究历史 1 一些研究者认为,现代人类语言是何时产生的?(A) A、旧石器时代初期 B、旧石器时代晚期 C、新石器时代初期 D、新石器时代晚期 2 下列不属于印欧语系的有(ABC)。 A、 匈牙利语 B、 芬兰语 C、 爱沙尼亚语 D、 英语 3 远古人类语言的研究在美国不太受欢迎。(√) 4 语言和DNA之间没有严格联系。(√) 语言学中的语法和词汇 1 研究两种语言是否有联系及联系紧密程度的方法是(C)。 A、语言相较法 B、语言核心法 C、词汇统计学法 D、词汇重构法 2 盖尔曼认为追溯语言发展史可以使用的方法有(CD)。 A、研究类人猿发音 B、结合人类DNA C、使用文献自己的语言 D、重建始祖语言 3 任何代表某种历史现象的语族都有一种原始语言。(√)语言学中的语系和超语系及其分布 1 下列属于亚非超语系的是(A)。 A、闪族语 B、乌拉尔语系 C、印欧语系 D、汉藏语系 2

下列属于欧亚超语系的是(ABC)。 A、乌拉尔语系 B、印欧语系 C、阿尔泰语系 D、闪族语 3 波伦语是包含四大超语系的超超语系。(√) 4 日耳曼语是印欧语系的一个分支。(√) 各大语系经典词语对比 1 原始闪语中表示山丘的单词为(B)。 A、tul B、tall C、tulv D、twn 2 pidi是表示(C)的单词。 A、河流 B、山谷 C、山丘 D、海洋 3 印欧语表示数字二的单词为duwo。(√) 诺奖路上的生活 1 马普学会最重要的研究部分是(C)。 A、应用数学 B、材料科学 C、基础科学研究 D、应用技术研究 2 克劳斯?冯?克利钦是德国马普学会(B)所长 A、智能系统研究所 B、固体物理研究所 C、生物物理研究所 D、引力物理研究所 3 克劳斯?冯?克利钦因发现(D)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A、相对论 B、X射线 C、物质的拓扑相变和拓扑相 D、量子霍尔效应 4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习题及答案

习题集及答案 第1章概述 1.1 什么是传感器?按照国标定义,“传感器”应该如何说明含义? 1.2 传感器由哪几部分组成?试述它们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1.3传感器如何分类?按传感器检测的畴可分为哪几种? 答案 1.1答: 从广义的角度来说,感知信号检出器件和信号处理部分总称为传感器。我们对传感器定义是:一种能把特定的信息(物理、化学、生物)按一定规律转换成某种可用信号输出的器件和装置。从狭义角度对传感器定义是:能把外界非电信息转换成电信号输出的器件。 我国国家标准(GB7665—87)对传感器(Sensor/transducer)的定义是:“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和装置”。定义表明传感器有这样三层含义:它是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构成的一种检测装置;能按一定规律将被测量转换成电信号输出;传感器的输出与输入之间存在确定的关系。按使用的场合不同传感器又称为变换器、换能器、探测器。 1.2答: 组成——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基本电路组成; 关系,作用——传感器处于研究对象与测试系统的接口位置,即检测与控制之首。传感器是感知、获取与检测信息的窗口,一切科学研究与自动化生产过程要获取的信息都要通过传感器获取并通过它转换成容易传输与处理的电信号,其作用与地位特别重要。 1.3答:(略)答: 按照我国制定的传感器分类体系表,传感器分为物理量传感器、化学量传感器以及生物量传感器三大类,含12个小类。按传感器的检测对象可分为:力学量、热学量、流体量、光学量、电量、磁学量、声学量、化学量、生物量、机器人等等。 第3章电阻应变式传感器 3.1 何为电阻应变效应?怎样利用这种效应制成应变片? 3.2 图3-31为一直流电桥,负载电阻R L趋于无穷。图中E=4V,R1=R2=R3=R4=120Ω,试 求:① R1为金属应变片,其余为外接电阻,当R1的增量为ΔR1=1.2Ω时,电桥输出电压U0=? ②R1、R2为金属应变片,感应应变大小变化相同,其余为外接电阻,电桥输出电压U0=? ③R1、R2为金属应变片,如果感应应变大小相反,且ΔR1=ΔR2 =1.2Ω,

课后练习题答案(最新版)

第1章课后练习题 一、填空题。 1.税收的“三性”是指强制性、固定性和无偿性 2.当代税收的两个基本原则包括:税收公平原则和税收效率原则 3.税收的三个基本职能包括:分配收入职能、资源配置职能和反映监督职能 4.按照税收负担能否转嫁的不同,税收可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 5.按照税收与价格的关系,税收可以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 二、简答题(略) 第2章课后练习题 【牛刀小试】 一、填空题。 1.税收法律关系包括:主体客体内容3个要素。 2.我国目前税率形式有:比例税率定额税率超额累进税率超率累进税率 3.按税法的职能和作用分类,可以把税法分为:税收实体法税收程序法 4.纳税人是税法中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个人 5.依据税收体系构成即税种的数量和地位的不同,税制体系可以分为:单一税制复合税制 二、选择题。(包括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 1.区别不同类型税种的主要标志是(C)。A税率B纳税人C征税对象 D 纳税期限C 2.根据规定,有权制定税收法律的是(C)。A财政部B国务院 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D 国家税务总局 3.我国现行的税收实体法包括(ACD )A 房产税 B 税收征管法C 个人所得税D 关税 4.我国目前的税制基本上上(D )。A I流转税为主体B 所得税为主体C 资源税为主体D 流转税和所得税双主体 5.税法中规定,征税对象的数量界限达到、超过某一界限时,全额纳税,末达到某一界限的不纳税,该界限属于(B)。A、免征额B、起征点C、减免的税额D、扣除数额 三、判断题。 1.在税收法律关系中,代表国家行使征税职权的税务机关是权利的主体,履行纳税义务的法人、自然人是义务主体或称权利客体(×)。 2.税法权利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所承担的义务是税法的灵魂(√ ) 3.我国的《税收征管法》在税法体系中起着税收母法的作用(×)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试题库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试题 库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一:填空题(每空1分)1.依据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传感器分敏感元件,转换元件,测量电路三个部 分组成。 2.半导体应变计应用较普遍的有体型、薄膜型、扩散型、外延型等。 3.光电式传感器是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光敏元件,根据光电效应可以分 为外光电效应,内光电效应,热释电效应三种。 4.光电流与暗电流之差称为光电流。 5.光电管的工作点应选在光电流与阳极电压无关的饱和区域内。 6.金属丝应变传感器设计过程中为了减少横向效应,可采用直线栅式应变计 和箔式应变计结构。 7.反射式光纤位移传感器在位移-输出曲线的前坡区呈线性关系,在后坡区与 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关系。 8.根据热敏电阻的三种类型,其中临界温度系数型最适合开关型温度传感 器。 9.画出达林顿光电三极管内部接线方式: U CE 10.灵敏度是描述传感器的输出量对输入量敏感程度的特性参数。其定义为: 传感器输出量的变化值与相应的被测量的变化值之比,用公式表示k(x)=Δy/Δx。

11.线性度是指传感器的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是否保持理想线性特性的一种度 量。按照所依据的基准之线的不同,线性度分为理论线性度、端基线性度、独立线性度、最小二乘法线性度等。最常用的是最小二乘法线性度。 12.根据敏感元件材料的不同,将应变计分为金属式和半导体式两大类。 13.利用热效应的光电传感器包含光---热、热---电两个阶段的信息变换过 程。 14.应变传感器设计过程中,通常需要考虑温度补偿,温度补偿的方法电桥补 偿法、计算机补偿法、应变计补偿法、热敏电阻补偿法。 15.应变式传感器一般是由电阻应变片和测量电路两部分组成。 16.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有灵敏度、线性度、灵敏度界限、迟滞差和稳定性。 17.在光照射下,电子逸出物体表面向外发射的现象称为外光电效应,入射光 强改变物质导电率的物理现象称为内光电效应。 18.光电管是一个装有光电阴极和阳极的真空玻璃管。 19.光电管的频率响应是指一定频率的调制光照射时光电输出的电流随频率变 化的关系,与其物理结构、工作状态、负载以及入射光波长等因素有关。 多数光电器件灵敏度与调制频率的关系为Sr(f)=Sr。/(1+4π2f2τ2) 20.内光电效应可分为光电导效应和光生伏特效应。 21.国家标准GB7665--87对传感器下的定义是: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 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22.传感器按输出量是模拟量还是数字量,可分为模拟量传感器和数字量传感 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