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期间中国军队战斗序列

抗战期间中国军队战斗序列
抗战期间中国军队战斗序列

抗战时期的国军战斗序列

一、抗战初期的战斗序列

此时国军尚未整编完备番号杂乱无章.....

陆海空军最高统帅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中正

总参谋长:何应钦

陆军

(一)第一战区

司令长官:程潜

作战地区:平汉路方面

兵力:第21集团军司令官商震,下辖第32军军长商震(兼),骑兵第14旅旅长张占魁。第1集团军司令官宋哲元,下辖第53军军长万福麟,第77军军长冯治安,第181师师长石友三,第17师师长赵寿山,骑兵第

3军军长郑大章。

第68军军长刘汝明(直属),第92军军长李仙洲(直属),第106师师长沈克(直属),第118师师长张砚田(直属),新

编第8师师长蒋在珍(直属),新编第35师师长王劲哉(直属),骑兵第4师师长王奇峰(直属)。

第一战区共辖25个步兵师,2个步兵旅,2个骑兵师。

(二)第二战区

司令长官:阎锡山

作战地区:山西方面

兵力:南路前敌总司令卫立煌,下辖第3军军长曾万钟,第9军军长郭寄峤,第14军军长李默庵,第93军军长刘堪,第15军军长刘

茂恩,第17军军长高桂滋,第19军军长王靖国,第47军军长李家钰,第61军军长陈长捷,第14军团军团长冯钦哉。

北路前敌总司令傅作义,下辖第35军军长傅作义(兼),新编第2师师长金宪章,骑兵第1军军长赵承绶,骑兵第2军军长

何柱国,

第18集团军总指挥朱德。

第66师师长杜春沂(直属),第71师师长郭宗汾(直属),第33军军长孙楚(直属),第34军军长杨澄源(直属)。

第二战区共辖27个步兵师,3个步兵旅,3个骑兵师。

(三)第三战区

司令长官:顾祝同

作战地区:苏浙方面

兵力:第10集团军司令官刘建绪,下辖第28军军长陶广,第70军军长李觉,第79师师长陈安宝,暂编第13旅旅长杨永清。

第19集团军司令官罗卓英,下辖第4军军长吴奇伟,第18军军长罗卓英(兼),第79军军长夏楚中,第25军军长万耀煌,

第73军军长王东原。

第23集团军司令官唐式遵,下辖第21军军长唐式遵(兼)。

第28集团军司令官潘文华,第23军军长潘文华(兼)。

新编第4军军长叶挺(直属),独立第6旅旅长周志群(直属)。

宁波守备司令王皓南,辖第194师师长陈德法,温台守备司令徐旨乾,辖暂编第12旅旅长李国钧,游击总司令黄绍雄。

第三战区共辖24个步兵师,6个步兵旅。

(四)第四战区

司令长官:何应钦(兼)

作战地区:两广方面

兵力:第12集团军司令官余汉谋,下辖第62军军长张达,第63军军长张瑞贵,第64军军长李汉魂,第65军军长李振球,独立第

9旅旅长李振良,独立第20旅旅长陈勉吾。

第8军团军团长夏威,

虎门要塞司令陈策。

第四战区共辖9个步兵师,2个步兵旅。

(五)第五战区

司令长官:李宗仁

作战地区:津浦线方面

兵力:第3集团军司令官于学忠,下辖第51军军长于学忠(兼),第12军军长孙桐萱,第55军军长曹福休,第56军军长谷良民。

第11集团军司令官李品仙,下辖第31军军长韦云淞。

第21集团军司令官廖磊,下辖第7军军长周祖晃,第48军军长廖磊(兼)。

第22集团军司令官邓锡侯,下辖第41军军长孙震,第45军军长邓锡侯(兼)。

第24集团军司令官顾祝同(兼),下辖第57军军长缪溦流

第3军团军团长庞炳勋。

第27集团军司令官杨森。

第59军军长张自忠。

海军陆战队。

第五战区共辖27个步兵师,3个步兵旅。

(六)第八战区

司令长官:蒋中正(兼),副司令长官:朱绍良

作战地区:甘宁青方面

兵力:第17集团军司令官马鸿逵,下辖第81军军长马鸿宾,第168师师长马鸿逵(兼),骑兵第1旅旅长马光宗,骑兵第10旅旅长

马全忠,宁夏警备第1旅旅长马宝琳,宁夏警备第2旅旅长马得贵。

第80军军长孔令恂

第82军军长马步芳。

骑兵第5军军长马步青。

第191师师长杨德亮。

挺进军司令马占山。

第八战区共辖5个步兵师,4个步兵旅,5个骑兵师,4个骑兵旅。

(七)武汉卫戍司令部

总司令:陈诚

兵力:第2军军长李延平,第49军军长刘多荃,第54军军长霍揆章,第60军军长卢汉,第75军军长周磊,第13师师长吴良琛,第

57师师长施中诚,第77师师长彭位仁,江防总司令刘兴,海军陆战队。

武汉卫戍司令部共辖14个步兵师,1个步兵旅。

(八)西安行营

主任:蒋鼎文

兵力:第11军团军团长毛炳文,下辖第37军军长毛炳文(兼),第43师师长周祥初。

第17军团军团长胡宗南,下辖第1军胡宗南(兼),第8军军长黄杰。

第21军团军团长邓宝珊。

第38军军长孙蔚如。

第46军军长樊崧甫。

第86师师长高双成。

第165师师长鲁大昌。

暂编骑兵第1师(直属),骑兵第6军军长阎炳岳(直属)。

西安行营共辖12个步兵师,4个步兵旅,3个骑兵师。

(九)闽绥靖公署

主任:陈仪

兵力:第75师师长宋天才,第80师师长陈琪,福建保安第1旅旅长陈佩玉,福建保安第2旅旅长李树棠,福建保安第3旅旅长赵琳

,海军陆战队第2旅,闽绥靖公署共辖2个步兵师,4个步兵旅。

(十)军委会直辖兵团

兵力:第20军团军团长汤恩伯,下辖第13军军长汤恩伯(兼),第52军军长关麟征,第85军军长王仲廉。

第2集团军司令官孙连仲,下辖第30军军长田镇南,第42军军长冯安邦。

第8集团军司令官张发奎,下辖第36师师长蒋伏生,第50师师长成光耀,第92师师长黄国栋,第93师师长甘丽初,第

167师师长薛蔚英。

第26集团军司令官徐源泉,下辖第10军军长徐源泉(兼),第87军军长刘膺古。

军委会共辖17个步兵师。

空军

第1大队(轰炸机),下辖2个中队:诺斯普罗-2E型18架、弗力特-7型教练机1架;

第2大队(轰炸机),下辖3个中队:诺斯普罗-2E型27架;

第3大队(战斗机),下辖3个中队:霍克III型9架、波音281型10架、布瑞达-27型2架、菲亚特-32型3架;

第4大队(战斗机),下辖3个中队:霍克III型28架、福克*华夫型教练机1架;

第5大队(战斗机),下辖3个中队:霍克III型28架、福克*华夫型教练机1架;

第6大队(战斗机、轰炸机),下辖4个中队:道格拉斯轰炸机27架、菲亚特-32型战斗机3架、波罗尼-111型轰炸机7架、德*哈兰

-摩斯教练机2架;

第7大队(侦察机),下辖4个中队:可塞型侦察机27架;

第8大队(轰炸机),下辖3个中队:萨伏亚S-72型6架、道格拉斯轰炸机6架、亨格尔111-A型6架、马丁型6架、福克*华夫型教练

机1架;

第9大队(攻击机),下辖2个中队:雪莱克A-12型20架。

直辖大队,下辖5个中队:第13中队:道格拉斯轰炸机7架;

第18中队:道格拉斯轰炸机9架、可塞型侦察机3架;

第20中队:可塞型侦察机11架;

第29中队:霍克III型9架、霍克II型3架;

第31中队:道格拉斯轰炸机9架。

海军

第1舰队,下辖海容号,海筹号,宁海号,逸仙号,大同号,自强号,永健号,永绩号,中山号,建康号,安定号,克安号。总

计舰艇12艘,总吨位17484吨。

第2舰队,下辖楚有号,楚泰号,楚同号,楚谦号,楚观号,江元号,江贞号,永绥号,民生号,民权号,咸宁号,德胜号,江

鲲号,江犀号,湖鹏号,湖鹰号,湖鹗号,湖隼号。总计舰艇19艘,总吨位9359吨。

第3舰队,下辖定海号,永翔号,楚豫号,江利号,镇海号,同安号,海鸥号,海鹤号,海清号,海燕号,海骏号,海逢号,海

琛号。总计舰艇14艘,总吨位14717吨。

练习舰队,下辖应瑞号,通济号。总计舰艇2艘,总吨位4360吨。

巡防舰队,下辖顺胜号,义胜号,勇胜号,仁胜号,海宁号,江宁号,抚宁号,绥宁号,肃宁号,威宁号,崇宁号,义宁号,

正宁号,长宁号,总计舰艇14艘,总吨位4270吨。

测量舰队,下辖甘露号,青天号,诚胜号,公胜号,景星号,广云号,璈日号。总计舰艇7艘,总吨位3000吨。

直辖舰队,下辖平海号,普安号,武胜号,辰字号鱼雷艇,宿字号鱼雷艇。总计舰艇5艘,总吨位5825吨。

二、抗战相持阶段--1939年4月

第一战区

(辖区:河南、安徽两省北部,共12个步兵师1个步兵旅1个骑兵师1个骑兵旅。)

司令长官卫立煌;

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

第三集团军总司令孙桐萱;

豫北自卫军总司令朱怀冰。

第二战区

(辖区:山西全部、陕西东北部,共32个步兵师14个步兵旅5个骑兵师3个骑兵旅。)

司令长官阎锡山;

第十四集团军总司令卫立煌(代);

第四集团军总司令孙蔚如;

第五集团军总司令曾万钟;

第六集团军总司令杨爱源;

第七集团军总司令赵承绶;

第八集团军总司令孙楚;

第十三集团军总司令王靖国;

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朱德;

晋陕绥边区军总司令邓宝珊;

战区直辖部队总司令张励生。

中国军队军衔

中国军队军衔 2011-09-13 10:39:11| 分类:铁血军事|举报|字号订阅 现行军官军衔设三等十级: 1,将官:上将、中将、少将; 2,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3,尉官:上尉、中尉、少尉。 军官军衔依照下列规定区分: 1,军事、政治、后勤军官: 上将、中将、少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海军、空军军官在军衔前分别冠以“海军”、“空军”。 2,专业技术军官: 中将、少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 在军衔前冠以“专业技术”。 军职与军衔的对应关系 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不授予军衔 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的职务等级编制军衔为上将。

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的职务等级编制军衔为上将。 军事、政治、后勤军官实行下列职务等级编制军衔: 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总政治部主任:上将; 正大军区职:上将、中将;(副总参谋长、总政治部副主任、总后勤部、总装备部部长、政委,海军、空军、二炮、武警部队司令、政委,北京、沈阳、兰州、济南、南京、广州、成都军区司令、政委,国防大学校长、政委,军事科学院院长、政委等)(总参、总政要比总后、总装高半级,但现任四总的正职均为军事委员,故均为上将军衔) 副大军区职:中将、少将; 正军职:中将、少将; 副军职:少将、大校; 正师职:大校、少将; 副师职(正旅职):上校、大校; 正团职(副旅职):上校、中校; 副团职:中校、少校; 正营职:少校、中校; 副营职:上尉、少校;

正连职:上尉、中尉; 副连职:中尉、上尉; 排职:中尉、少尉。 专业技术军官实行下列职务等级编制军衔: 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中将至少校; 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大校至上尉; 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中校至少尉。 士兵军衔按照兵役性质分为:(一)士官:一级军士长、二级军士长、三级军士长、四级军士长、上士、中士、下士;(二)义务兵:上等兵、列兵。士兵军衔按照军衔等级分为:(一)高级士官:一级军士长、二级军士长、三级军士长;(二)中级士官:四级军士长、上士;(三)初级士官:中士、下士;(四)兵:上等兵、列兵。士兵军衔中,列兵为最低军衔,一级军士长为最高军衔。 附:军队文职干部制度 1、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文职干部是被任命为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者办事员级以上职务,不授予军衔的现役军人,是国家干部队伍的组成部分。按照工作性质分为专业技术文职干部和非专业技术文职干部。 2、文职干部的级别设置为特级、1级至9级,特级为最高级。

论武汉抗战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论国军在武汉会战中的胜与败 学生姓名:班级 学号:选修课: 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军队抗击日军进攻武汉的一次大规模战役,也是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此次会战从结果来看是以中国军队失败而告终,但此次会战却并非前几次会战一般只夺一城一地,具有其独特的战略意义。那么此次会战敌我究竟几何,真正的胜负又该如何评定? 一武汉在当时的重要地位 自卢沟桥事变以后,日本开始了全面的侵华战争,由于国民党实行消极片面的抗战路线, 对日本侵华的实力及野心认识不足,对己方指挥失当,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国民党相继丢失北平、上海、南京及华北大部分领土,抗战形势异常严峻。 在南京陷落前,国民党已知南京难保,决意迁都重庆,但最重要的军事委员会则迁到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武汉,国民党中央及国民政府和所属各部重要领导人均在武汉办公。如蒋介石、汪精卫、孔祥熙、何应钦、陈诚等均在武汉。英、美、法、苏、比、意等国外交使节,中共中央代表周恩来、陈绍禹等,各党派领导人沈钧儒、邹韬奋、李公朴等,妇女界领袖沈兹九、曹孟君,文化界名人郭沫若、茅盾、老舍等均到汉。 而且武汉当时是中国第二大城市,人口过两百万。武汉被长江及汉水分成三部分:武昌、汉口及汉阳,武昌是政治中心,汉口是商业的集中地,汉阳是工业重镇。它是中国内陆的重要交通中心,同时也是将南方港口运来的对外援助运往内陆的枢纽。 一时间,武汉成为了中国战时政治、军事、交通、经济文化中心。对此,中共中央《致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电》中明确称:“我们的首都武汉”①。由此观之,武汉于我而言,正是国家精神所在,是对中国还能否打下去的一次大检验。 二武汉会战敌我双方的战略目的 对于中国而言,武汉不仅仅只是一个首都那么简单。抗战初期几次会战失利,军心不振, 国民悲观,敌势浩大,为振奋国民军心,打击敌之嚣张气焰,国民党将武汉会战看成“第三期会战中最重要的据点”,是“我们雪耻复仇的根据地”。1937年12月,针对日军对武汉的 活动,国民军事委员会于是拟定了“以确保武汉核心,持久抗战,争取最后胜利为目的”和“消耗敌之力量,赢得我之时间,以达长期抗战之目的”的方针,明确规定:“预期在武 汉外围与敌主力作战四个月,予敌以最大之消耗,粉碎其继续攻势之能力,争取持久抗战之

1939--1944年国民革命军战斗序列

1939--1944年国民革命军战斗序列 1939年国军战斗序列编列发布于1939年,这里的国军是指中华民国所属国民革命军。该战斗序列是中日战争爆发后,统治中国之中华民国政府为了迁都重庆后的持久抗战需要所编列的中国全境国军战斗序列,此序列大致沿用至1944年。 战斗序列列表 军事委员会 ?陆海空军最高统帅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中正 o参谋总长何应钦 第一战区 ?司令长官:卫立煌 ?作战地区:河南及安徽一部份 o第2集团军:孙连仲 o第40军庞炳勋(战区直辖) o第3集团军孙桐萱 o第76军李铁军(战区直辖) 兵力:12步兵师、1步兵旅、1骑兵师、1骑兵旅,其他特种部队在外 第二战区 ?司令长官:阎锡山 ?作战地区:山西及陕西一部份 o第14集团军:卫立煌 o第4集团军孙蔚如 o第5集团军曾万钟 o第9军郭寄峤(战区直辖) o第6集团军:杨爱源 o第7集团军傅作义 o第18集团军朱德 兵力:32步兵师、14步兵旅、5骑兵师、3骑兵旅,其他特种部队或地方部队在外 第三战区

?司令长官顾祝同 ?作战地区为江苏南部、安徽南部、浙江、福建 o第25集团军:陈仪 o第10集团军:刘建绪 o第32集团军:上官云相 o第23集团军:唐式遵 ?新编第四军叶挺(独立) ?共辖22个步兵师,2个步兵旅;不含特种部队及游击部队。第四战区 ?司令长官张发奎 ?作战地区为两广方面 o第9集团军:吴奇伟 o第12集团军:余汉谋 o第16集团军:夏威 以上共辖18个步兵师,2个步兵旅,不含特种部队。 第五战区 ?司令长官李宗仁 ?作战地区为安徽西部湖北北部及河南南部 o豫鄂皖边区游击总司令:廖磊 o第33集团军:张自忠 o第11集团军:李品仙 o第22集团军:孙震 o第29集团军:王缵绪 以上共辖26个步兵师,1各骑兵师、不含特种部队。 第八战区 ?司令长官朱邵良 ?作战地区为甘肃、青海及绥远一带 o第17集团军:马鸿逵 o第80军:孔令恂(独立) o第82军:马步芳(独立) o骑5军:马步青(独立) o第191师:杨德亮(独立) o骑2军:何柱国(独立) o新2军:鲁大昌

抗战时中国军队夸大战绩的情况有多严重

抗战时中国军队夸大战绩的情况有多严重? 抗战八年中中国军队付出了极大代价,但到底消灭了多少日军至今众说纷纭,甚至连每次战役歼灭多少日军都莫衷一是。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虽然跟战场上各方统计数据有失精准不无关系,但最主要还是因为交战双方都会出于种种目的夸大自己的战绩。 那么中国军队对抗日功绩的浮夸有多厉害呢? 中国军队有虚报抗日战绩的情况 1、为了给国人提气,国军在宣传歼敌人数时注了不少水分 在战时,为了鼓舞士气提振民心,交战双方在对外宣传时往往会夸大自己的战绩,同时把自己的损失往小了说。这在国军的抗战宣传上几乎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据时任国军第18军18师参谋长的赵秀昆回忆:“抗战中期,国民政府军委会军令部曾通令部队,为了…国际影响和鼓舞士气?,对于战场伤亡和毙、俘敌军可以…以一报十?,而各部队又据此层层加码,神话式的…战报?就出现了。”当然,实际情况可能不像赵所说的“以一报十”这么夸张,但把战绩往大了说倒真屡见不鲜。 比如大的战役方面以台儿庄会战为例,此战日军承认的伤亡是11984人,李宗仁向蒋介石报告的歼敌人数是2万余人,而当蒋介石向外宣布大捷时,数据成了:“是役敌死伤三万余众,我缴获步枪万余枝,轻重机枪九百三十一挺,步兵炮七十七门,坦克四十辆,大炮五十余门,俘敌无数。敌板垣及矾谷师团主力业已被我歼灭。”很明显是做了一些夸大。(孙挺信著《中日长江大决战》第33页) 不独大的战役,即便是有影响力的小胜利,在对外宣传上也往往加以夸张。比如孙立人一战成名的仁安羌大捷,国民政府及白崇禧等人对外都宣称“敌遗尸1200具,解英军7000多人之危,救出驮马1000多匹,美国教士与新闻记者500人。”(《白崇禧回忆录》P230)也就是说仅日军死亡人数就有1200人。然而据1942年4月20日(仁安羌大捷第二天)远征军高级将领罗卓英给蒋介石的战况报告称:“现据孙师长报称:……敌向南退却,其死伤约500余名,我亦伤亡百余。”(《抗日战争正面战场》P1419)当天远征军美方指挥官史迪威在其日记中也说:“38师(孙立人的师)重新占领了仁安羌,击毙了400名日本人。”(《史

抗日烽火中的黔籍将士

抗日烽火中的黔籍将士 (2005-08-11 10:25:57) “历史是一面映照现实的明镜,也是一本最富哲理的教科书”。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华的野心毕现。事变第三天,尚处在国民党重重“围剿”之中的中国共产党人旗帜鲜明地主张抗战。同一天,著名的抗战歌曲——《大刀进行曲》诞生,饱受欺侮的中国人发出了同一个声音:“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1937年,卢沟桥畔的枪声,让已走到“最危急时候”的中华民族彻底觉醒。中国人民的全面抗战,从此开始。以8年血战和3500万儿女的死伤,最终换来了百年抗击外来入侵的第一次彻底胜利。 地处西南边陲的贵州儿女,以各种可能的方式,在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队伍中浴血奋战,为国捐躯。淞沪会战、徐州会战、长沙会战,台儿庄战役、万家岭战役……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一次次粉碎了侵略者“速亡中国”的迷梦;在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斗争中,到处都留下了贵州儿女的身影。岁月流逝,为国捐躯的英烈早已白骨成灰,而生机勃发的今日中国,正继承先烈的遗志,大步迈向富强文明! 请读本期——《抗日烽火中的黔籍将士》(上)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

举,惊天动地的伟业”。 ★中国是全世界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的5个最大的国家之一,是在亚洲大陆上反对日本侵略者的主要国家。……中国在8年抗日战争中,为了自己的解放,为了帮助各同盟国,曾经作了伟大的努力。 ★三次革命的经验,尤其是抗日战争的经验,给了我们和中国人民这样一种信心: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也是不可能的。 ——毛泽东 中国军队对贵国遭受野蛮侵略所进行的英勇抵抗,已经赢得美国和一切热爱自由民族的最高赞誉。 ——美国总统罗斯福(1942年) 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而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 ——英国首相丘吉尔(1942年) 我想不出有任何不幸的命运能够摧毁这个有古老历史而现在又很年轻的民族的精神。 ——印度国大党领袖尼赫鲁(1939年) 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一旦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 ——斯大林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分类

一、军官的军衔 现役军官军衔共设三等十级: 即将官3级:上将、中将、少将 校官4级: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3级:上尉、中尉、少尉 海军、空军军官的军衔分别冠以“海军”、“空军”字样; 专业技术军官的军衔冠以“专业技术字样”。 军官佩带的肩、符号必须与其军衔相符。 二、士兵的军衔 士兵军衔是区分士兵等级表明身份的称号、标志和国家给予士兵的荣誉。 士兵军衔按兵役性质分为: 志愿兵役制士兵军衔(下士、中士、上士、四级军士长、三级军士长、二级军士长、一级军士长) 和义务兵役制士兵军衔(上等兵、列兵)。 士兵军衔按等级分为: 高级士官(三级军士长、二级军士长、一级军士长)、 中级士官(上士、四级军士长)、 初级士官(下士、中士)、 兵(上等兵、列兵)。 士兵军衔中,一级军士长为最高军衔,列兵为最低军衔。海军、空军士兵的军衔分别冠以“海军”、“空军”字样。 士兵必须按规定佩带与其军衔相符的肩章、符号。 现行军官职务等级编制军衔: 1.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不授予军衔; 2.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和委员为上将; 3.大军区正职为上将、中将,大军区副职为中将、少将; 4.正军职为少将、中将,副军职为少将、大校; 5.正师职为大校、少将,副师职为上校、大校; 6.正团职为上校、中校,副团职为中校、少校; 7.正营职为少校、中校,副营职为上尉、少校; 8.正连职为上尉、中尉,副连职为中尉、上尉;

9.排职为少尉、中尉 专业技术军官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为中将至少校;中级专业技术职 务为大校至上尉,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为中校至少尉。 志愿兵役制士兵按军衔等级分为:高级士官(一级军士长、二级军士长、三级军士长);中级士官(四级军士长、上士);初级士官(中士,下士)。义务兵役制士兵为最高军衔 文职制度: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文职干部是被任命为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者 办事员级以上职务,不授予军衔的现役军人,是国家干部队伍的组成部分。 文职干部按照工作性质分为专业技术文职干部和非专业技术文职干部。 文职干部编制范围:军队中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医疗卫生、教学、新闻、出版、图书、档案、文化艺术、体育等单位的部分专业技术干部职务,以及机关、院校、医院等单位部分从事行政事务、服务保障的干部职务。 文职干部的职务等级: 专业技术文职干部的专业技术职务分为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 等级分为1级至14级,1级为最高级;非专业技术文职干部的职务分为正 局级、副局级、正处级、副处级正科级、副科级、一级科员、二级科员、 办事员。文职干部的级别设置为特级、1级至9级,特级为最高级。文职干部的待遇基本与现役军官的待遇相同。 文职干部着制式服装,佩带帽徽、肩章、军种符号、领花。根据工作 需要,文职干部可以改任军官,并按照有关规定评定授予军衔。 等级称号: 在旧中国和现在的台湾地区称作“军衔”。 军衔的等级,通常由将官、校官、尉官、士官和士兵构成,有的国家 在将官之上还设有元帅,在尉官与士官之间还设有准尉。军衔按获得者的 兵役状况和所在部队的专业性质在横向上又区分为不同的类别。许多国家 的法律规定,军衔是军人的终身荣誉,非经法律判决不得剥夺,不犯错误不得降低,具有一定条件的军人退役后,在规定的场合有权者佩带军衔符号的军服。实行军衔制度的意义,主要是有利于提高军人的荣誉感和责任心,加强军队的组织纪律性,方便部队的指挥与管理,促进正规化建设, 对国际联盟作战和军队间交往也具有重要作用。 军衔等级设置的数量每个国家各不相同,最多的设二十多级,最少的 只设十几级。军衔等级设置多少,总体上受本国军队的规模和编制体制的 制约。欧洲早期的军队最大编制是团,所以当时最高军衔只到上校,将军 则是代表君主或元首指挥作战的首领。以后,随着军队组织编制的扩大,

淞沪会战(国军日军)作战序列

淞沪会战(国军日军)作战序列 淞沪会战国军作战序列(1937年9月23日~11月12日) 第三战区:司令长官蒋介石(兼)副司令长官:顾祝同左翼军:总司令陈诚 第15集团军:罗卓英 第4军:吴奇伟 第18军:罗卓英(兼) 第39军:刘和鼎 第54军:霍揆彰 第73军:王东原 第74军:俞济时 第44师:萧之楚 第77师:罗霖 炮兵第16团第19集团军:薛岳第2军:李延年 第20军:杨森 第25军:万耀煌 第66军:叶肇 第69军:阮肇昌 第75军:周磊江防军:总司令刘兴 第15军团:刘兴(兼)

第57军:缪征流江阴要塞:司令许康镇江要塞:司令林显扬江苏省保安队炮兵第8团第11军团:上官云相 第33师:冯兴贤 第40师:刘培绪第12军团:张钫 第76师:张钫(兼) 第43军:郭汝栋 第144师:郭勋祺 第145师:饶国华 第146师:范绍曾 第147师:杨国祯 第148师:陈万仞炮兵第3团 炮兵第4团 重炮兵第10团中央军:总司令张治中、朱绍良第9集团军:朱绍良(兼)、香翰屏 第8军:黄杰 第71军:王敬久 第72军:孙元良 第78军:宋希濂淞沪警备司令部:杨虎上海保安总队:吉章简第21集团军:廖磊 第7军:周祖晃 第48军:韦云淞 第16师:彭松龄第17军团:胡宗南

第1军:胡宗南(兼) 第19师:李觉 第32师:王修身右翼军:总司令张发奎第8集团军:张发奎(兼) 第28军:陶广 第67军:吴克仁 第55师:李崧山 第79师:陈安宝独立第45旅:张銮基炮兵第2旅:蔡忠笏中央军校教导总队:桂永清第10集团军:刘建绪 第45师:戴民权 第46师:戴嗣夏 第52师:卢兴荣预备第11师:胡达新编第34师:顾家齐独立第37旅:陈德法暂编第11旅:周燮卿暂编第12旅:李国钧暂编第13旅:杨永清空军:第1~第9大队淞沪会战日军作战序列(1937年8月13日~11月12日) 中国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大将 第3师团:藤田进中将 步兵第5旅团:片山理一郎少将 步兵第29旅团:上野勘一郎少将 骑兵第3联队:星上太郎中佐 野炮兵第3联队:武田精一大佐 工兵第3联队:中岛三栖夫大佐

抗战时期中国军队的编制和将领姓名

抗战时期的国民党战场各战区序列表 陆海空军最高统帅军事委员会 委员长:蒋中正 参谋总长:何应钦 1.第一战区: 司令长官:程潜 作战地区:平汉路方面。 兵力:第20集团军:商震 第1集团军:宋哲元 以上共辖25个步兵师,2个步兵旅,2个骑兵师,其他特种部队除外。 2.第二战区: 司令长官:阎锡山 作战地区:山西方面。 兵力:南路前敌总司令:卫立煌 北路前敌总司令:傅作义 第18集团军:朱德 以上共辖27个步兵师,3个步兵旅,3个骑兵师,其他特种部队除外。 3.第三战区: 司令长官:顾祝同 作战作区:苏浙方面

兵力:第10集团军刘建绪 宁波防守司令,王皞南辖第一九四师:陈德法 温台防守司令,徐旨乾辖暂编第一二旅:李国均 第19集团军:罗卓英 新编第4军:叶挺(直属) 游击总司令:黄绍竑 以上共辖24个步兵师,6个步兵旅,其他特种及游击部队除外。4.第四战区: 司令长官:何应钦(兼) 作战地区:两广方面。 兵力:第12集团军:余汉谋 第8军团:夏威 虎门要塞司令:陈策 以上共9个步兵师,2个步兵旅,其他特种及要塞守备部队除外。5.第五战区: 司令长官:李宗仁 作战地区:津浦线。 兵力:第3集团军:于学忠 第11集团军:李品仙 第21集团军:廖磊 第22集团军:邓锡侯 第24集团军:顾祝同(兼)

第3军团:庞炳勋 第27集团军:杨森 第59军:张自忠 以上共辖27个步兵师,3个步兵旅,其他特种部队除外。 6.第八战区: 司令长官:蒋中正(兼)朱绍良(副) 作战地区:甘宁青方面。 兵力: 第17集团军马鸿逵 第82军马步芳 骑5军马步青 挺进军司令马占山 以上共辖5个步兵师,4个步兵旅,5个骑兵师,4个骑兵旅,其他特种部队除外。 7.武汉卫戍总司令部: 总司令:陈诚 兵力:第2军李延年 第75军周品山 第60军卢汉 江防总司令刘兴 以上共辖14个步兵师,1个步兵旅,其他特种及江防守备部队除外。 8.西安行营:

党史 第三章在抗日战争烽火中发展壮大

第三章在抗日战争烽火中发展壮大 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和全面抗战路线的制定 1937年开始的全国抗日战争,既是关系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阶段,也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重要时期。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走上法西斯主义道路的德、意、日三国企图重新瓜分世界,先后结为反共同盟,成为欧洲和亚洲的战争策源地。经过长期的准备,日本帝国主义于1937年7月公然发动大规模的全面侵华战争。 7月7日夜,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突然向中国驻军进攻,中国官兵奋起抵抗。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开始。 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只有全民族团结抗战是中国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出路。中国共产党高举起抗日的大旗,在事变发生的第二天就通电全国,号召“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同日,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红军领导人致电蒋介石,表示红军将士愿意"与敌周旋,以达保土卫国之目的"。党的各级组织积极动员人民群众参加抗日战争。 为促进国共两党实现团结抗日,中共中央派周恩来等再上庐山与国民党谈判。周恩来等向蒋介石送交《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提出迅速发动全民族抗战、实行民主政治和改善人民生活等基本要求,重申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国共合作的四项保证。 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和共产党倡议国共合作抗战的情况下,蒋介石7月17日在庐山发表谈话,表示了准备抗战的决心,但还没有完全放弃对日媾和的企图。日军不断扩大侵略,把战火从华北烧到华东。8月13日,中国军队在上海奋起抗战。国民党当局在其统治受到致命威胁时,急欲调动红军开赴前线,因而在国共谈判中表现出较多的合作愿望。8月,国共两党达成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等协议。 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的命令(9月改称第十八集团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叶剑英任参谋长,左权任副参谋长,任弼时任政治部主任,邓小平任政治部副主任,下辖三个师:第一一五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第一二○师,师长贺龙、副师长萧克;第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全军共4.5万多人。接着,在南方八省边界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除琼崖红军游击队外,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下辖四个支队,全军共1.03万人。红军改编后迅速开赴抗日前线。国共两党军事上的合作,推动了全国抗战和国共合作的进一步发展。1937年9月,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改称陕甘宁边区,辖23个县,人口约150万,是中共中央所在地。 在中国共产党的多次催促下,国民党中央通讯社9月22日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实际上承认中国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标志着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全国各族人民、各进步党派、抗日团体和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以及海外侨胞热烈欢迎国共两党重新合作,并以不同形式,参加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华民族空前的大团结,对抗日战争的全面展开有重大意义。 中国的抗日战争怎样才能走向胜利?党从抗战一开始就提出了一条广泛发动群众,武装群众,依靠群众对日作战,实行人民战争的全面抗战路线。党认为,中国是有力量进行抗战并最后取得胜利的,这种力量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广大人民中,只有动员和组织人民,才能抵御强敌,才能引导中国抗战取得最后胜利。 1937年8月下旬,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是在全国抗战刚刚爆发的历史转折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通过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提出,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必须实行全国军事的总动员、全国人民的总动员,改革政治机构,废除国民党的一党专政,给人民以充分的抗日民主权利,适当改善工农大众的生活,实行抗日的外交政策、

军队中军衔和职务的对应关系

军官军衔从小到大是: 一杠一星是少尉 一杠二星是中尉 一杠三星是上尉 两杠一星是少校 两杠二星是中校 两杠三星是上校 两杠四星是大校 金色的橄榄枝加一颗金星是少将 金色的橄榄枝加二颗金星是中将 金色的橄榄枝加三颗金星是上将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衔分为3等10级,即将官3级(上将、中将、少将)、校官4级(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尉官3级(上尉、中尉、少尉)。 根据军官所属军种和技术特点,在海军空军和专业技术军官军衔前分别冠以“海军”、“空军”、“专业技术”名称。 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不授予军衔 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的职务等级编制军衔为上将。 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的职务等级编制军衔为上将。 政治、后勤军官实行下列职务等级编制军衔: 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总政治部主任:上将; 正大军区职:上将、中将;(正大军区职包括总参副总长,总政副主任,总后总装主任政委,大军区海军空军二炮及武警司令政委,国防大学校长政委,军事科学院院长政委) 副大军区职:中将、少将; 正军职:少将、中将; 副军职:少将、大校; 正师职:大校、少将; 副师职(正旅职):上校、大校; 正团职(副旅职):上校、中校; 副团职:中校、少校; 正营职:少校、中校; 副营职:上尉、少校; 正连职:上尉、中尉; 副连职:中尉、上尉; 排职:少尉、中尉。 专业技术军官实行下列职务等级编制军衔: 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中将至少校; 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大校至上尉;

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中校至少尉。 上将: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委员、总参谋长、总政治部主任的编制军衔;正大军区职的主要军衔;副大军区职的辅助军衔 中将:副大军区职的主要军衔;正大军区职、正军职的辅助军衔 少将:正军职、副军职的主要军衔;副大军区职、正师职的辅助军衔 大校:正师职的主要军衔;副军职、副师职的辅助军衔 上校:副师职、正团职的主要军衔 中校:副团职的主要军衔;正团职、正营职的辅助军衔 少校:正营职的主要军衔;副团职、副营职的辅助军衔 上尉:副营职、正连职的主要军衔;副连职的辅助军衔 中尉:副连职的主要军衔;正连职、排职的辅助军衔 少尉:排职的主要军衔 现行士兵军衔按兵役性质分为: 1,志愿兵役制士兵:六级士官、五级士官、四级士官、三级士官、二级士官、一级士官;2,义务兵役制士兵:上等兵、列兵。 士兵军衔按等级分为: 1,高级士官:六级士官、五级士官; 2,中级士官:四级士官、三级士官; 3,初级士官:二级士官、一级士官; 4,兵:上等兵、列兵。

武汉会战(抗日战争时期一场大规模战役) - 史实

武汉会战 (抗日战争时期一场大规模战役) 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武汉地区同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一场会战。中华民国 二十七年(1938年)6月至10月,中国第5、第9战区部队在武汉外围沿长江南北两岸 展开,战场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广大地区,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 此战,中国军队浴血奋战,大小战斗数百次,以伤亡40余万的代价,毙伤日军25.7余万,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日军虽然攻占了武汉,但其速战速决,逼迫国民政府屈服以结束 战争的战略企图并未达到。此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名称:武汉会战 地点:安徽、河南、江西、湖北 时间:1938.6.11-1938.10.27 参战方:中国,日本 结果:日军获胜,战争转入相持阶段 参战方兵力:国军110万人,日军30万 伤亡情况:中国40余万死伤(中方统计) 日本25.7万死伤(中方统计) 苏军100人死伤(中方统计) 主要指挥官:蒋介石、陈诚;冈村宁次、畑俊六 武汉会战前夕 武汉位于长江中游,是当时中国第二大城市,人口超过二百万,该市被长江及汉水分成三 部分:武昌、汉口及汉阳,武昌是政治中心,汉口是商业的集中地,汉阳是工业重镇,在 粤汉铁路建成后,它是中国内陆的重要交通中心,同时也是将南方港口运来的对外援助运

往内陆的枢纽。日军侵占南京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1月,国民党政府虽然西迁 重庆,但政府机关大部和军事统帅部却在武汉,武汉实际上成为当时全国军事、政治、经 济中心和战时首都,当时中国的军事力量集中保卫武汉,日本政府及中国远征军总部均预 期武汉陷落将令中国停止抵抗。于是,日本御前会议决定,迅速攻取武汉,迫使中国政府 屈服,尽快结束战争。日军大本营陆军部认为“攻占汉口作战是早日结束战争的最大机会”“只要攻占汉口,广州,就能统治中国”。12月13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拟定保卫武汉 作战计划。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6月中旬,国民政府军委会制定了保卫武汉的作战计划,也规定了战略方针,主要目的一是在于以空间换取时间,内、外战线结合,消耗、挫败敌人;二是及早内迁工厂、内运物资、整备军队、加紧生产,作长期抗战准备;三是争取国际上同情和支援,期待国际战场的开辟以彻底战胜日军。 这时,国共两党为了抵御民族大敌,进一步加强合作。7月6日,在武汉召开了国民参政 会第一届会议。大会庄严宣告:“中国民族必以坚强不屈之意志,动员其一切物力、人力。为自卫,为人道,此穷凶极恶之侵略者长期抗战。以达到最后胜利之日为止,”要求全国 军民“一切的奋斗,要巩固武汉为中心,以达成中部会战胜利为目标” 中国人民要保卫武汉,坚持抗战,日本侵略者要夺取武汉。结束战争,这就构成了当时中日双方在战略上的 一场决战。 事件影响 武汉会战历时4个半月,以国军主动撤出武汉而告结束。就战役而言,日军占领了武汉三镇,并控制了中国的腹心地区,取得了胜利。但就战略而言,则日本并未能实现其战略企图。日本大本营认为“只要攻占汉口、广州,就能支配中国”,于是日本御前会议决定发动 武汉会战,迅速攻占武汉,以迫使中国政府屈服。为此还规定“集中国家力量,以在本年 内达到战争目的”、“结束对中国的战争”。但是,中国政府既未因武汉、广州的失守而屈服,日本的侵华战争也未因日军占领武汉、广州而结束。中国政府在武汉失守后声明说:“一 时之进退变化,绝不能动摇我国抗战之决心”,“任何城市之得失,绝不能影响于抗战之 全局”;表示将“更哀戚、更坚忍、更踏实、更刻苦、更猛勇奋进”,戮力于全面、持久的 抗战。而在日军已经占领的后方,大批的抗日人民武装成长起来,大片的国土又被收复。 用日军自己的话说,日军占领的“所谓治安恢复地区,实际上仅限于主要交通线两侧数公

国民革命军

国民革命军(简称革命军、国军)是中国国民党在1925年师法当时苏联共产党军事制度后创设的一支主力重要军队,也是中华民国在北伐后到行宪前的国家武装力量,为中华民国国军的前身。 国民革命军建军之初,将领和军官均由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创设的黄埔军校所加以培养训练。国民政府发动北伐时,国民革命军是主要的武装力量。1928年北伐完成后中国统一,国民政府定于一尊,国民革命军也被称为国民政府军,简称为“国军”、“国府军”,并同时效忠党与国家,期间历经抗日战争、国共内战等对内对外之战争。至1947年《中华民国宪法》颁布实施后,国民革命军改名为中华民国国军,成为完全效忠国家的武装力量。 创建国民革命军(8个军) 国民革命军未成立前,孙中山为首的南方政府倚靠南方军阀作为武力基础,但是在六一六事变后孙中山决定重新建立一批效忠于中国国民党思想的军事武力。为此,1924年在苏联支持下,孙中山在广州创立黄埔军校。面对这批非我族类的军队,当时盘据在广东省的各路军阀皆想尽方法欲加以排除,然而在1925年2月由黄埔军校培育出之军官团发动之东征成功击溃陈炯明为首的粤系军阀势力,国民党军系势力自此站稳脚步逐渐扩充。 1925年7月,护法政府于广州改组为国民政府,其军事最高领导组织称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8月18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将辖下各地方军队名目取消,统一名为“国民革命军”,简称“国军”。由黄埔军校训练的军官组成的黄埔军校校军为第一军,军长蒋中正。“建国湘军”为第二军,“建国滇军”改为第三军,“建国粤军”为第四军,福军为第五军。初期的国民革命军依照苏联体制,在军、师两级设党代表及政治部。 虽然黄埔军校提供了一定军力让国民政府控制广州,但这几千人守省有余,要打垮其它军阀仍差距甚远,为了弥补军力差距国民政府不断以纳降改编的方式吸收各地的军事武力。1926年1月,改编湖南的“攻鄂军”及吴铁城的“警卫军”、并和广东的“潮梅军”等合组为第六军,军长程潜。3月,收编广西新桂系军队为第七军,军长李宗仁。6月,湖南的唐生智因败于吴佩孚因而加入国民政府,部队改编为第八军。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当时的国民革命军号称八个军,总兵力约十万人。蒋中正任总司令,李济深为参谋长,白崇禧任参谋次长代理参谋长,邓演达为政治部主任,周恩来为政治部副主任。 一至八军军长及党代表分别为:(一军)何应钦/缪斌;(二军)谭延闿/李富春;(三军)朱培德/朱克靖;(四军)李济深/廖干五;(五军)李福林/李朗如;(六军)程潜/林伯渠;(七军)李宗仁/黄绍竑;(八军)唐生智/刘文岛。 以上部队序列如下: 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原黄埔党军) 国民革命军第一师 国民革命军第二师 国民革命军第三师 国民革命军第十四师 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师 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原建国湘军) 国民革命军第四师 国民革命军第五师 国民革命军第六师 国民革命军第二军教导师 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原建国滇军) 国民革命军第七师 国民革命军第八师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击毙的日军将帅名录

抗日战争过去几十年了,很多中国人对这段历史的了解仅停留在历史教科书和抗日神剧中。更有不少人还以为被八路军击毙的日军中将阿部规秀是唯一被中国军人击毙日军将帅。 事实上,自日军入侵以来,中国军人一直就没有停止过浴血奋战。从1930年起到1945年日军投降,中国军队共击毙日军将帅84名,其中:元帅1名,大将5名,中将33名,少将45名。 以下按日军将帅姓名、军衔、被击毙时间、地点详细列出,()内为说明。 抗日战争国军击毙日军将帅名录 畑英太郎大将1930.5.31 辽宁沈阳(毙伤不治身亡,日称病死) 古贺传太郎少将1932.1.9 辽宁锦州 林太八少将1932.3.1 上海 白川义刚大将1932.4.29 上海 武滕信义元帅1933.7.27 辽宁沈阳(毙伤不治身亡,日军称病死) 版冡朝吉少将1934.3.10 哈尔滨依兰 田代畹一郎中将1937.7.15 天津 仓永辰治少将1937.8.29 上海 加纳治雄少将1937.10.11 上海 浅野嘉一少将1937.10.14 天津 仪峨诚也少将1938.1.24 天津 加藤诚太郎海军少将1938.7.31 长江 杵村久藏少将1938.8.2 山西运城 版冡国五郎少将1938.9.3 江西德安 小笠原教夫空军中将1938.9.4 湖北孝感 谷川幸造少将1938.9.29 江西南昌 渡久雄中将1939.1.2 黑龙江密山 饭野贤十少将1939.3.22 江西修水 山田喜藏少将1939.3.12 湖北随县 田路朝一中将1939.6.17 安徽铜陵 沼田德重中将1939.8.12 山东临沂 森田彻少将1939.8.26 哈尔滨 山县武光少将1939.8.29 哈尔滨 酒井美喜雄少将1939.9.15 齐齐哈尔 阿部规秀中将1939.11.7 河北涞源(这个是八路军干的) 内藤正一中将1939.11.28 辽宁丹东 小林一男少将1939.12.21 内蒙古赤峰 中村正雄中将1939.12.25 广西南宁 秋山静太郎少将1940.1.23 山东济宁 宝藏寺久雄空军中将1940.2.26 湖南长沙 佐藤谦少将1940.3.2 江西九江 木谷资俊中将1940.3.20 山西平原 水川伊夫中将1940.3.22 内蒙古 吉川贞佐少将1940.5.17 河南开封 前田治中将1940.5.23 山西晋城 藤堂高英中将1940.6.3 江西瑞昌

中国三军军衔级别划分及肩章图片

中国人民警察警衔级别 1、中国警察警衔级别简史 一般来说有八大警种:治安、刑警、交警、户籍、森警、武警(包括武警消防、武警黄金、武警水电、武警内卫、武警边防、武警特警、武警警卫等部队)、外事民警、乘警,新增有:网警、维和民警。 2、《警衔条例》规定人民警察的警衔设五等十三级 一等:总警监、副总警监; 二等:警监:一级、二级、三级; 三等:警督:一级、二级、三级; 四等:警司:一级、二级、三级; 五等:警员:一级、二级。 对担任专业技术职务的人民警察的警衔,在警衔前冠以“专业技术”。 二级警监以上是高级警官,三级警监、警督是中级警官,警司、警员是初级警官。3、编制警衔 《警衔条例》第四条规定:“人民警察衽警察职务等级编制警衔。”编制警衔以人民警察的现任职务为主,兼顾担任现职时间和参加工作年限等条件,综合考核,评定警衔。1)行政职务与警衔。《警衔条例》第八条规定:担任行政职务的人民警察实下列职务等级编制警衔: 部级正职为总警监; 部级副职为副总警监; 厅(局)级正职为一级警监至二级警监; 厅(局)级副职为二级警监至三级警监; 处(局)级正职为三级警监至二级警督; 处(局)级副职为一级警督至三级警督; 科(局)级正职为一级警督至一级警司;

科(局)级副职为二级警督至二级警司; 科员(警长)职为三级督至三级警司; 办事员(警员)职为一级警司至二级警员。 2)技术职务与警衔。《警衔条例》第九条明确规定,担任专业技术职务的人民警察实行下列职务等级编制警衔: 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一级警监至二级警督; 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一级警督至二级警司; 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三级警督至一级警员。 此外:中国警察系列警衔的标志分别是: 总警监:部级正职。总警监警衔标志缀钉一枚橄榄枝环绕一周的国徽。 副总警监:部级副职。副总警监警衔标志缀钉一枚橄榄枝环绕半周的国徽。 警监警衔标志由一枚银色橄榄枝和银色四角星花组成。 一级警监:缀钉三枚四角星花; 二级警监:缀钉二枚四角星花; 三级警监:缀钉一枚四角星花。 警督警衔标志由二道银色横杠和银色四角星花组成。 一级警督:缀钉三枚四角星花; 二级警督:缀钉二枚四角星花; 三级警督:缀钉一枚四角星花。 警司警衔标志由一道银色横杠和银色四角星花组成。 一级警司:缀钉三枚四角星花; 二级警司:缀钉二枚四角星花; 三级警司:缀钉一枚四角星花。 一级警员:缀钉二枚四角星花; 二级警员:缀钉一枚四角星花。

武汉会战对抗战的影响 抗日战争陷入了战场僵局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武汉会战对抗战的影响抗日战争陷入了战场僵局 导语:武汉会战(中国称为武汉保卫战,日本称为武汉攻略战)是抗日战争中一场大规模战役,超过一百万名国民革命军在蒋介石的领导下防守武汉,以抗击 武汉会战(中国称为武汉保卫战,日本称为武汉攻略战)是抗日战争中一场大规模战役,超过一百万名国民革命军在蒋介石的领导下防守武汉,以抗击由畑俊六指挥的日本帝国陆军,战场在长江南岸及北岸,横跨安徽省、河南省、浙江省及湖北省,该战役共进行了四个半月,是整个抗日战争中时间最长、规模最庞大和最出名的战役。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6月至10月,大小战斗数百次,历时4个半月,是抗战以来战线最长、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并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会战。 要了解武汉会战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首先要了解一下武汉的地理位置。武汉地处江汉平原,是平汉、粤汉铁路的交会点。1937年11月国民政府部分机构由南京迁至武汉后,该地实际成为中国军事、政治、经济的中心,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其次要了解会战前双方投入兵力以及当时的形式。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为增强指挥机构与作战能力,决定调整作战序列,于1938年6月中旬新编第9战区。同时决定以第5、第9两个战区所属部队保卫武汉。参加武汉保卫战的部队以及空军、海军,总计14个集团军、47个军,作战飞机约200架,舰艇30余艘,总兵力近100万人。各兵团部队自6月开始分别利用鄱阳湖、大别山脉等天然屏障,加紧构筑工事,进行防御准备。 为了进行武汉作战,日军大本营在华中地区集中14个师的兵力。直接参加武汉作战的是第2集团军和第11集团军共9个师的兵力,约25万余人,以及海军第3舰队、航空兵团等,共有各型舰艇约120艘, 生活常识分享

二战德军的指挥序列和德军战斗序列

德军的指挥序列和德军战斗序列 德军的指挥序列 一、德国武装力量统帅机构(1939—1945年) 元首、帝国总理和国防军最高统帅希特勒 党卫队指挥部领袖希姆莱(1939.1.6—1945.4.25) 国防军统帅部最高统帅希特勒 参谋长凯特尔元帅(1939.9.1—1945.5.8) 武器弹药部部长托特(1940.3.17—1942.2.8) 施佩尔(1942.2.9—1945.5.8) 国防部部长戈林帝国元帅(1939.8.30起) 二、战争初期国防军作战序列 国防军统帅部 元首和国防军最高统帅希特勒 国防军统帅部参谋长凯特尔元帅 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参谋长约德尔大将 国防处处长瓦利蒙特 陆军总司令部总司令冯.布劳希奇元帅 参谋长哈尔德中将 集团军群司令部 集团军司令部 军司令部 师 海军总司令部总司令雷德尔元帅 参谋长施尼温德 海军集群司令部

舰队司令 分舰队司令 海岸司令 潜艇舰队司令 驱逐舰舰队司令 鱼雷艇舰队司令 扫雷艇舰队司令 巡逻艇舰队司令 空军总司令部 总司令戈林帝国元帅 参谋长耶顺内克 航空队司令部 航空师 侦察机、战斗机、歼击机、驱逐机、俯冲轰炸机编队空军省分区司令部 三、1939年9月德国陆军战斗序列 军总司令部总司令冯.布劳希奇元帅 参谋长哈尔德中将 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龙德斯泰特大将 第8集团军总司令布拉斯科维茨上将 第10集团军总司令赖兴瑙上将 第14集团军总司令利斯特上将 第4航空队(协同作战) 总司令勒尔上将 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博克大将 第3集团军总司令屈希勒上将 第4集团军总司令克卢格上将 第l航空队(协同作战) 总司令凯塞林上将

中共简史专题学习3:在抗日战争烽火中发展壮大

中共简史专题学习材料之三 第三章在抗日战争烽火中发展壮大 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和全面抗战路线的制定 1937年开始的全国抗日战争,既是关系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阶段,也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重要时期。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走上法西斯主义道路的德、意、日三国企图重新瓜分世界,先后结为反共同盟,成为欧洲和亚洲的战争策源地。经过长期的准备,日本帝国主义于1937年7月公然发动大规模的全面侵华战争。 7月7日夜,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突然向中国驻军进攻,中国官兵奋起抵抗。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开始。 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只有全民族团结抗战是中国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出路。中国共产党高举起抗日的大旗,在事变发生的第二天就通电全国,号召“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同日,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红军领导人致电蒋介石,表示红军将士愿意“与敌周旋,以达保土卫国之目的”。党的各级组织积极动员人民群众参加抗日战争。 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的命令(9月改称第十八集团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叶剑英任参谋长,左权任副参谋长,任弼时任政治部主任,邓小平任政治部副主任,下辖三个师:第一一五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第一二○师,师长贺龙、副师长萧克;第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全军共4.5万多人。接着,在南方八省边界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除琼崖红军游击队外,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下辖四个支队,全军共1.03万人。红军改编后迅速开赴抗日前线。国共两党军事上的合作,推动了全国抗战和国共合作的进一步发展。1937年9月,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改称陕甘宁边区,辖23个县,人口约150万,是中共中央所在地。 1937年8月下旬,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是在全国抗战刚刚爆发的历史转折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通过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提出,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必须实行全国军事的总动员、全国人民的总动员,改革政治机构,废除国民党的一党专政,给人民以充分的抗日民主权利,适当改善工农大众的生活,实行抗日的外交政策、财政经济政策、教育政策和民族团结政策,使抗日战争成为真正的人民战争。这是党的全面抗战路线的具体体现。纲领所阐明的党在抗战时期的基本政治主张,指明了坚持长期抗战,争取最后胜利的具体道路。 二、敌后战场的开辟和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为着贯彻执行全面抗战路线,党作出了开辟敌后战场的重要战略决策。洛川会议指出,抗战是“艰苦的持久战”。会议确定人民军队的战略任务是,到敌人后方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配合友军作战,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发展和扩大人民军队,打败日本侵略者。在敌后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既服从于民族解放战争的总体战略,又充分发挥人民军队的优势,在政治上保证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因而是人民军队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持久抗战的正确方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