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国军的真实状态

抗战时期国军的真实状态
2012-11-06 14:05:55
标签: 文化



抗战时期,当时的中国政府在战前都做了些什么战争准备?在战前与战争期间,中国军队处在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这是我在创作《大崩溃》时首先要提出的问题。

长期以来,受影视剧影响,几乎所有人对于抗战时期的国军装备都有误解。

有资料显示,抗战初期,国民政府中央军的常服主要以黄绿色为标准色,是由蒋介石聘请的德国顾问们建议使用的。读已故历史学家黄仁宇教授的文章可知,从1931年前后到1942年,这种颜色的制服一直是国民政府中央军主要采用的制服颜色,后来才换成土黄色的常服。除黄绿色军服外,只有第87师和第88师穿卡其色军服。

我们在电影电视上看到,只要是30年代的国民党军队,穿的都是卡其色军服,这是错误的。当年只有第87师和第88师,所穿服装是我们在电视上看到那种式样。

大部分的地方军和杂牌军,所穿服装是蓝灰色军装。在地方军中,只有桂系和粤军,所穿服装是土黄色常服。颜色有些近似于中央军,但也不同于德械师所穿卡其色军服。

我在《大崩溃》中提到,在我们的影视剧里,国军军官那身装束和做派已经成为一种定式,他们通常穿着笔挺的美式军服,皮靴锃亮,喜欢泡酒吧,喝咖啡,吃西餐,象远征军、中央军那样的精锐部队,其装备也是武装到牙齿。

这些其实都是我们这些后辈人的想象,真实的情况是,在整个战争期间,当时的中国军队除驻印军外,从远征军、中央军到地方部队甚至连鞋子都不发,下级军官和士兵一律穿着自己打的草鞋。政府不是不想发,而是实在太穷,根本发不起。一支连鞋子都发不起的军队,其战斗力可想而知。在作战中,由于攻击部队没有军靴,穿着草鞋在冲击路上遇到日军铺设的低铁丝网、竹签以及其他障碍都不容易通过。在行动停顿时,冲锋速度被延缓,则容易遭到日军机枪火网式打击。仅仅是1944年10月龙陵会战时,作为中国最精锐部队的第5军投入战场的时候,为了向盟军显示国家的尊严、中国的形象才给第5军特别配发了胶鞋。不仅是鞋子的问题,抗战时期国军的军装也是3年一发。

从这些细节上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中国军队面对强敌处于何种艰苦卓绝的状态。




我的长篇小说《大崩溃》马上就要出版了。我所谈的都是小说中透露出的一些历史信息,如有谬误之处,欢迎读者们指正!

至于文学方面的创作,我就不谈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小说既然已经写了,出版了,是鲜花还是板砖我都得接着,谁让我闲着没

事非要写小说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