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与李白诗歌的研究

合集下载

李白咏月诗研究综述

李白咏月诗研究综述

李白咏月诗研究综述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诗人,今天仍然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具有影响力的文学家之一。

作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唐宋诗人之一,李白受到了世界各地的追捧和赞赏,他的诗歌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赞赏。

其中,他的“咏月诗”也博得了人们的热烈讨论和深刻研究。

本文将聚焦在李白的《咏月诗》的研究上,通过文献资料的分析总结,讨论李白的“咏月诗”中所涉及的文学概念,如月诗的代表性作品、文学效果以及其独特的文学思想等内容。

一、李白的“咏月诗”及其代表性作品李白的“咏月诗”是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类诗歌,其中最著名的咏月诗作品包括《咏月夜上受降王门送别》、《望月怀远》、《望月》、《望月怨》、《望月怨古人》等。

其中《咏月夜上受降王门送别》,是李白咏月诗中最出色的作品,被人们视为“国语诗之宝”,也是朝廷受降时的胜利之诗,内容描绘了夜晚空中弯弯月影、大汉护城河、两军相遇之景,气势宏大非凡,表达了作者朝廷受降时的特殊情绪,十分动人。

另一个着名的咏月诗作品是《望月怀远》,它表现了作者对文学沉思的特殊情感,歌颂了月亮的美丽之美,与李白的精神文化思想息息相关。

二、李白“咏月诗”的文学效果李白的“咏月诗”表达出作者对历史变迁、社会风貌的悲情之情,对文学的思考、对未来的期待,在情感上表现为深厚的理性思考,细致小心的文学创作,从而获得了千古流传的文学效果。

李白的“咏月诗”在文学上具有超越时空、高超技巧、内容丰富及气势宏大的特点,道出了作者深刻的文学思想。

比如李白的《望月怀远》,以月亮表达出作者未来憧憬的心情,对文学创作和未来事业的期待,激励人们勇往直前,象征着文学探索的精神。

三、李白“咏月诗”的文学思想李白的“咏月诗”是他的一部伟大的文学创作,它体现出李白的文学思想。

一方面,李白在咏月诗中表现出强烈的审美情感,以自然美景表达出他的情怀,赞美大自然的美丽,反映出李白的审美情感和宗教信仰;另一方面,李白在诗歌中也表达出他的政治思想,像《夜上受降王门送别》这样的诗,描绘出他对政治变迁的坚守不懈,以及对朝廷受降时的心情,体现了李白的政治思想。

李白 开题报告

李白 开题报告

李白开题报告李白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李白,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作以豪放奔放、意境深远而著称。

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而且在后世也一直被广泛传颂。

因此,对李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问题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李白的诗歌进行深入分析,揭示其创作背后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风格,进一步探索李白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具体问题包括:李白的创作背景及其对诗歌创作的影响;李白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李白的诗歌风格与唐代文化的关系等。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本研究将采用文本分析和比较研究的方法,通过对李白的诗歌进行系统的阅读和解析,从中提取出重要的意象、主题和艺术手法,并将其与其他唐代诗人进行比较,以揭示李白诗歌的独特之处。

研究步骤包括:收集李白诗歌文本;阅读和分析诗歌;整理和归纳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等。

四、研究内容和预期结果本研究将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1. 李白的创作背景和文化环境:探讨李白成长和创作时的社会、政治和文化背景,分析这些因素对他的诗歌创作的影响。

2. 李白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分析李白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和象征,解读其背后的意义和情感,探索李白的诗歌世界。

3. 李白的诗歌风格与唐代文化的关系:比较李白与其他唐代诗人的诗歌风格,探讨李白在当时文化背景下的独特性。

预期结果包括:对李白诗歌的深入解读和理解,揭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对唐代诗歌的认识。

五、研究的局限性和挑战本研究也面临一些局限性和挑战。

首先,李白的诗歌数量庞大,研究难度较大,需要对大量的诗歌进行筛选和分析。

其次,李白诗歌的解读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不同的研究者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

最后,由于时间和资源的限制,本研究可能无法对李白诗歌的方方面面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

六、研究的意义和应用价值本研究的意义在于进一步探索和理解李白的诗歌创作,揭示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对于丰富和拓展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李白的诗歌情感表达

李白的诗歌情感表达

李白的诗歌情感表达李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情感表达丰富多样,充满激情和浪漫主义色彩。

通过对李白的研究,我深入了解了他的情感表达方式以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首先,李白的诗歌情感表达充满了豪放和奔放的特点。

他的诗作中常常展现出对自然、人生和世界的豪情壮志,以及对自由和独立的追求。

例如,他在《将进酒》中写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段诗描述了李白豪情万丈的心境,表达了他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和对自由无拘束的向往。

他的情感表达不仅仅是对个人心境的抒发,更是对社会现象和人生境遇的关注。

其次,李白的诗歌情感表达中融入了浪漫主义的元素。

他的诗作中常常出现意象丰富、意境深远的描写,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

例如,在《静夜思》中,他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段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在夜晚思乡的情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示了浪漫主义的情感追求。

李白的情感表达不仅仅是对人生的感慨,更是对美的追求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此外,李白的诗歌情感表达还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

他的诗作中常常融入了儒家、道家和佛家的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例如,在《望庐山瀑布》中,他写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段诗以儒家的审美观念,将自然景物与人生境遇相结合,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李白的情感表达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综上所述,通过对李白的研究,我深刻认识到他的诗歌情感表达的丰富性和独特性。

他的情感表达充满了豪放和奔放的特点,融入了浪漫主义的元素,并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

通过他的诗作,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自然、人生和世界的热爱和思考,以及对自由、独立和美的追求。

李白的诗歌情感表达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社会现象和人生境遇的关注,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李白的研究报告

李白的研究报告

李白的研究报告篇一:研究报告总结学期教学总结报告:李白诗的离情艺术一、研究意义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位叱咤风云的伟大诗人——李白,被人们尊称为“诗仙”、“谪仙”,“天才诗人”;被人们寓之于神圣的形象,寓之于超乎凡人的感觉,但人们却忽略了一个问题:归根到底,作为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情感问题,包括亲情、友情、爱情??虽然,人们已经注意到了李白的爱国热情与忧国忧民,但大抵也只有这些。

历来,情感被视为一个诗人创作的源泉,没有情感,也就没有诗歌,而且情感还有一首诗的灵魂所在,精髓之处。

尤其是友情,作为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最重视的情感,成为历史诗人写作的焦点,却被人们所遗忘。

孔老夫子曾说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这些就很有代表性。

而本文关注的只是李白诗的离情(友情的一部分),而且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二、李白“漫游、隐居求仕”的特殊生平经历对其离情艺术的特殊影响李白(701——762),出生于盛唐时期,这就决定了他离情诗的时代性、历史性,固而具有盛唐时期能形成的诗歌特点但又有他独树一帜的一面,典型的浪漫主义色彩。

五岁时随父迁居四川彰明县的青莲乡,因自号青莲居士,大家都熟悉“铁杵磨成针”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而大家不大熟悉的是李白不仅是个“十五观奇书,作赋相如”的青年作家,同时还是一个“十五游神仙”的少年游侠,这在很大一部分对他后期的仕途生涯奠定了基础。

二十岁以后,他开始在蜀中漫游,因为这时他还未出名。

曾登峨眉,青城诸山,大都是一些梦幻仙界般的地方。

这些生活经历,对李白豪放的性格和诗风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使李白能够大胆地运用夸张、幻想等手法,给人以丰富的想象。

李白又是一个很有政治抱负的诗人,为实现其政治理想,在开元十四年,开始了一个新的“漫游”而兼求仕的道路时期。

他游洞庭,历襄汉,上庐山,东至金陵扬州,复折回湖北,以安陆为中心,又先后北游洛阳,龙门,嵩山,太原,东游齐鲁,登泰山,南游安徽、江苏、浙江等地。

李白诗歌英语译介历史研究状况述要

李白诗歌英语译介历史研究状况述要

李白诗歌英译现状研究李白,唐朝浪漫主义诗人,擅长乐府、歌行及绝句,后世尊称其“诗仙”。

他性格奔放,游遍祖国大江南北,诗歌多描写山水,抒发内心情感。

李白不仅是中国著名诗人,更是世界文化名人。

早在唐代,他的诗便流传到朝鲜、日本等国家,到了18世纪中期,由法国人钱德明带入西方。

同时,英国诗人索姆·詹尼斯将李白的诗编译成英文,自此开启了李白诗歌英译历史。

国内对李白诗歌英译始于1991年,盛行于20世纪80年代。

本文试图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李白诗歌文化英译历史、策略和存在的问题三个方面系统总结李白诗歌英译现状。

一、李白诗歌英译历史(一)国外李白诗歌英译历史18世纪中期,英国诗人索姆·詹尼斯首次将李白的诗歌翻译成英语,开创了李白诗歌英译的先河。

接着,约翰·弗朗西斯·戴维斯对李白的诗歌做了具有很高价值的研究和英译。

19世纪初,很多英国诗人开始翻译李白的诗歌,其中P.K.道格拉斯影响力最大,他不仅关注诗歌语言特征英译,为了方便读者理解和吟诵,他还提供李白诗歌汉语拼音版。

20世纪前,西方作者对李白诗歌英译数量少,所译诗歌没有统一标准和固定体裁。

从20世纪开始,国外译作者对李白诗歌的英译开始盛行,许多译者开始从自由体和律诗两方面对李白的诗歌进行英译。

其中,小畑薰良、宾纳、洛威尔、庞德、韦利和艾思柯等主张将李白诗歌译成自由体诗歌。

他们认为自由体不拘泥于外在韵律和音节,白话译作更能在英译形式中体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有利于读者接受和理解。

公开出版含有李白诗歌自由体英译作品的著作有《中国古诗选一百七十首》《玉山:中国诗集》《李白诗集》等。

以律诗形式英译李白诗歌的代表译作家有H.A.翟理斯和W.J.B.弗莱彻,其收录李白诗歌律诗体英译作品代表作有《中国文学选珍》《中国文学史》《英译唐诗选》等。

20世纪中后期,美国开始主导李白诗歌英译。

美国译作者对李白诗歌的英译一般是中美两国译作者携手合作,作品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要优于英国。

李白的一生 与诗词

李白的一生 与诗词

李白的一生与诗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

他出生于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也有说法认为他出生于西域碎叶城。

李白早年受到道教和边塞文化的影响,中年得到高宗、玄宗的赏识,晚年则因安史之乱而漂泊不定,最终病逝于当涂,享年61岁。

李白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其中包括《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经典之作。

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形象生动、意象丰富、语言优美而著称,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高超的诗歌才华。

在李白的一生中,他的诗歌创作与他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紧密相连。

他善于从自然景色、人际交往、历史传说中汲取灵感,将其融入诗歌中,形成独具特色的诗意世界。

同时,李白也善于运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抒发内心的激情和感慨。

李白的诗歌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他的诗歌反映了唐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精神风貌。

因此,李白被后人誉为“诗仙”,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巨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白诗中的音韵和韵律运用

李白诗中的音韵和韵律运用

李白詩中的音韻和韻律運用李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杰出诗人之一,他的诗作以豪放奔放、情感激荡而著称。

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学者,我对李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他的音韵和韵律运用方面。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李白诗中的音韵和韵律运用,分析其对诗歌表达的影响。

首先,李白的诗作在音韵方面表现出极高的造诣。

他善于运用音韵的变化和对仗,使诗歌的语言更加优美和富有节奏感。

例如,在《静夜思》中,他运用了平仄押韵的手法,使诗句的韵律更加和谐。

他将“床前明月光”与“疑是地上霜”相对应,形成了平仄交替的押韵结构,使整首诗的节奏感更加明显。

其次,李白在韵律运用方面也有独特的表现。

他善于运用声韵的变化和重复,营造出一种独特的音乐感。

例如,在《月下独酌四首·其一》中,他运用了重复的手法,使诗句的音乐感更加明显。

他反复使用了“举”、“杯”、“邀”、“月”等字,形成了一种回旋的韵律,使整首诗具有一种悠扬的音乐感。

此外,李白的诗作中还体现了对音韵和韵律运用的深刻思考。

他注重诗歌的整体结构和节奏感,力求使诗歌的音韵和韵律与内容相得益彰。

例如,在《将进酒》中,他不仅运用了平仄押韵的手法,使诗句的韵律更加明显,还通过对诗歌的整体结构的精心安排,使诗歌的音韵和韵律与诗中所表达的豪情壮志相呼应,达到了情感与形式的有机结合。

总的来说,李白的诗作在音韵和韵律运用方面表现出了极高的艺术水平。

他善于运用音韵的变化和对仗,使诗歌的语言更加优美和富有节奏感;他善于运用声韵的变化和重复,营造出一种独特的音乐感;他注重诗歌的整体结构和节奏感,力求使诗歌的音韵和韵律与内容相得益彰。

通过对李白诗歌中音韵和韵律运用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他的诗作,也可以从中汲取艺术上的启示和借鉴。

李白诗歌的地位与影响

李白诗歌的地位与影响

李白诗歌的地位与影响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创作风格独特,以豪迈奔放、浪漫激昂而著称。

他的诗歌表达了作为一个壮游诗人的豪情壮志,反映了他对人生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李白的诗歌语言优美华丽,意境深远,内容充满了生动的想象力和丰富的感情。

他的诗作跳脱了传统的框架,大胆创新,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首先,李白在诗歌创作中提倡个人的真实感受和独立思考,呼吁诗人应当超越常规的约束,发掘自己的独特才能和表达方式。

他的作品强调个体力量和个性的自由表达,在很大程度上培育了后来文学中的个体意识和自我表达。

他的作品也对后来的文学流派如浪漫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李白的作品对后世文人的写作风格和主题选择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他的作品力求写出真实的生活、真实的自我,追求真实的情感表达。

这对于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范例和借鉴。

他的作品也对后来的文人有着启发和影响,使他们更加关注个人经验和情感的表达,使诗歌具有更广泛的内涵和更深刻的感受。

此外,李白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他的诗集《李太白集》被称为古人所著诗词之首,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他的作品表现出了典型的仰人所及的境地,成为后人的学习和模仿对象。

他的作品也深受后人的喜爱和推崇,不断被翻译、研究和传播。

总而言之,李白的诗歌地位与影响可谓举足轻重。

他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被广大读者所喜爱和赞誉。

他的诗歌艺术成就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学遗产,值得我们不断研究和欣赏。

另外,李白的诗歌也在文化传承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他的作品以其浓厚的中国文化气息和独特的诗意风格,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

他的作品涉及到了历史、神话、自然等多个领域,传达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他以自己独有的方式描绘了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瑰丽景象,使人们更加亲近古代文化,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此外,李白的诗歌也在艺术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尤其是在绘画、音乐和舞蹈等艺术形式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李白与李白诗歌的研究
作者:陈燕华
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0年第07期

摘要:李白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大诗人,他的人格和艺术个性常被研究者用浪漫、天真、豪
放、飘逸、自我意识等形容。李白在思想和行为上的突出表现是自我仙化、任侠使气、交友真
诚。他所追求的政治理想和从政行为都缺乏现实性,他特殊的气质表现在诗歌里是天才、天然
率真。本文从诗歌创作方法、诗歌风格、诗歌表现意象三方面来分析李白独特的气质和他的诗
歌。

关键词:李白精神 诗歌艺术
中图分类号:I 20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1578(2010)07-0059-01

在唐代诗坛,李白的出现,犹如石破天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这个色彩斑斓的年代,留下
了许多不朽的诗歌。李白诗歌今天已经成了国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
富。

创作方法是指作家进行文学艺术创作时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作家采取什么创作方法,
是受他的世界观、生活经验、艺术修养和心理特征等因素制约的、创作方法往往是文艺思潮或
流派的重要标志。对朝廷腐败、民不聊生、现实生活不满,李白用浪漫主义手法,抒写了他对大
好河山的喜爱 ,对美好仙界的向往 ,对世俗的鄙弃,对权贵的蔑视和追求自由的思想。《梦游天
姥吟留别》是他心情的表白。“我欲因之梦吴越 ,一夜飞渡镜湖月”,他可以“脚着谢公屐,身登青
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
我不得开心颜 !”诗人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骑着白鹿游山玩水,与神仙驾着鸾车一起游玩,这是
何等快乐自在。又怎能使其委屈地伺候这些权贵,使自己不得开心颜呢 !他毫不掩饰自己实现理
想的自信心:“富贵吾自取”(《邺中赠王大劝入高凤石门山幽居》),“青云当自致”(《冬夜醉宿龙
门觉起言志》),“天生我才必有用”(《将进酒》)。他自视甚高,“君看我才能,何似鲁仲尼”(《书怀
赠南陵常赞府》)自比大贤,“大贤有卷舒”(《赠刘都使》),“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
人”(《梁甫吟》)。李白的天然率真突出表现在诗歌艺术上不受限制,不被传统所束缚,一任真情
的自然流露。为了抒发真实的感情,他不受诗歌形式的限制。《将进酒》、《行路难》、《陪
侍御叔华登楼歌》、《远别离》、《梁甫吟》等皆纵横驰骋、自由挥洒。《蜀道难》长短错落
地运用了三言、四言、五言、七言、九言、十一言,同时四次转韵,变化多端。在描写山川风景
时多用整齐的七言、九言,抒发强烈的感情时用错落的长短句。在表达自己的担忧时用短促有
力的四字句。或激昂、或愤慨、或急促、或舒缓,灵活多样,不拘一格,仿佛一首自由宣泄而又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浑浪漫的交响乐。朱自清先生说:“他作诗也全任自然。人家称他为‘天上谪仙人’,这说明了他的
人和他的诗。”②

秦牧《艺海拾贝·鲜花百态和艺术风格》:“一个作家的生活道路、思想、感情、个性、选择
的题材、运用文学语言的习惯和特色、生活知识积累的广度和深度……这一切总汇起来构成他
的风格。”李白诗歌的主要风格是飘逸俊美,严羽在《沧浪诗话》中对李白诗这样评价:“子美不
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 。”林庚先生说:“李白的诗是最天真的,这使得他的风格
达于惊人的淳朴。”②李白诗歌风格表现之一是语言自然朴素,所咏之物脱口而出,不加雕饰。是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山中与幽人对酌》:“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又一杯。我醉欲眠
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清
新自然的语言脱口而出,毫无雕饰之处。“蜀道难,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大道如青天,
我独不得出”(《行路难》),这种毫无遮饰的情绪,大胆的表露。构成自豪放纵逸的特征,也是他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语言的具体表现。他认为艺术美的最高境界就是天真:“古来万事贵
天生。”(《草书歌行》)李白认为诗歌创作要恢复古道,就要恢复元古时期诗歌古朴天然的风
韵:“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古风五十九首》其一) 所谓清真的诗风,就是清新淳朴自然的
诗风。它完全不事雕饰,不掩真情,而与齐梁绮丽浮华的诗风是相对立的。李白主张尊重诗人的
创作个性,相信诗人的创作活力,认为只有真性情的诗歌才是真正的好诗。这些诗歌作品和诗歌
思想在也正是李白的人格追求,他始终在自然、率真中体现自己真实、质朴的人生。

“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
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中国传统诗论实指寓情于
景、以景托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处理技巧。李白诗歌的浪漫意象在诗中充分表现出来。惊人的
想象力,大胆的夸张,这些表现手法的运用使他的诗歌特别富有诗意。“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山能懂他的心情;“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月能替他遣愁解闷。蜀道
的艰险他用“扪参历井仰协息”来形容;北方的严寒他用“燕山雪花大如席”来形容;自己的愁思他
用 “白发三千丈”来形容:瀑布的雄伟壮观他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来形容,这些
众所周知的句子,表明了诗人的想象何等丰富,夸张运用的恰到好处,也是其浪漫主义的完美表
达。李白的天然率真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始终如一,贯穿一生。天然率真扩展到李白的整个灵魂
之中,渗透了所有的诗中的意象,他的情感在直白、回忆、联想、幻想的各种表现状态中都渗透
了天然率真的本质特征。天然率真成为回响在李白诗作中的一个本质的音符。李白的作品任凭
主体人格淋漓尽致地张扬而不人为地加以限制,展现出的是一颗赤子之心,天真烂漫,晶莹透明。
李白在诗歌创作上可以说是广泛学习,然而诗至李白,所有的传统惯例都被他突破了,因为他要充
分地表现自我真实的感情世界。

注释:
①《经典常谈》.山西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74页.
②《诗人李白》.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53页.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