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基础学习笔记(三线)新

免疫学基础学习笔记(三线)新
免疫学基础学习笔记(三线)新

第一篇免疫学基础

第一章免疫学概述

【学习内容提炼,涵盖重点考点】

第一节免疫的概念

*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维持自身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功能。通常对机体是有益的,某些情况下也可造成机体组织细胞的损伤。

第二节免疫的功能

*免疫的三大功能

免疫功能生理性(有益)病理性(有害)免疫防御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他外来抗超敏反应(过度)

原性异物免疫缺陷病(不足)免疫稳定识别和清除体内损伤或衰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细胞,进行免疫调节

免疫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突变或畸肿瘤发生,病毒持续感染

变细胞

第三节免疫学在医学中的作用

一、在疾病的预防方面

利用免疫学的原理进行疫苗研制和预防接种,达到控制并消灭传染病,

二、在疾病的诊断方面

可进行定性、定量、定位检测,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愈来愈广泛。

三、在疾病的治疗方面

利用免疫应答调节剂、免疫重建或免疫替代疗法来增强或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尤其是在肿瘤、移植排斥、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模拟试题测试,提升应试能力】

一、名词解释

免疫

二、单选题

1、免疫是指

A、机体排除病原微生物的功能

B、机体抗感染的防御功能

C、机体识别和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

D、机体清除损伤和衰老细胞的功能

E、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2、免疫对机体是

A、有害的

B、有利的

C、有害无利

D、有利无害

E、正常条件下有利,异常条件下有害

3、医学免疫学研究的是

A、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和机体防御能力

B、抗原抗体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C、人类免疫现象的原理和应用

D、动物对抗原刺激产生的免疫应答

E、细胞突变和免疫监视功能

4、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称为

A、免疫监视

B、免疫自稳

C、免疫耐受

D、免疫防御

E、免疫调节

5、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细胞的功能称为

A、免疫监视

B、免疫缺陷

C、免疫耐受

D、免疫防御

E、免疫自稳

6、机体免疫防御反应异常增高,可引发

A、严重感染

B、自身免疫病

C、肿瘤

D、免疫缺陷病

E、超敏反应

7、机体免疫耐受功能失调,可引发

A、免疫缺陷病

B、自身免疫病

C、超敏反应

D、病毒持续感染

E、肿瘤

8、免疫防御功能低下的机体易发生

A、反复感染

B、肿瘤

C、超敏反应

D、自身免疫病

E、免疫增生性疾病

9、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

A、肿瘤

B、超敏反应

C、移植排斥反应

D、免疫耐受

E、自身免疫病

三、简答题

简述免疫的功能及其表现

参考答案:

1-5 EECDA 6-9 EBAA

第二章抗原

【学习内容提炼,涵盖重点考点】

第一节抗原的概念、特性和分类

一、抗原的概念和特性

*(一)概念:抗原(antigen,Ag)作为免疫应答的起始物,是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与免疫活性细胞上的抗原受体结合,促进其增殖、分化,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效应T淋巴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

结合的物质。抗原是机体识别和排除的对象,是机体创建特异性免疫的始动因素和必备条件。

*(二)特性:具有两种基本特性:1、免疫原性:能刺激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产生抗体或效应T淋巴细胞的特性;2、抗原性:在体内外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效应T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

根据抗原的基本特性,将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称为抗原或完全抗原;只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半抗原或不完全抗原;当半抗原与载体蛋白质结合后,即具有了免疫原性,能诱导机体产生抗半抗原抗体,成为完全抗原,此称为半抗原-载体效应。

二、抗原的分类

(一)根据抗原的特异性分类

1、完全抗原:如细菌、病毒和大多数蛋白质等

2、半抗原:又称不完全抗原,如大多数多糖、类脂和某些药物等

(二)根据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时,是否需要T细胞参与分类

1、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TD抗原)

2、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TI抗原)

(三)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

1、异种抗原:来自于其他物种的抗原。如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等。

2、同种异型抗原:来自于同一种属而基因类型不同的个体的抗原。如人类红细胞抗原(ABO血型、Rh血型)、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等。

3、自身抗原:隐蔽抗原、修饰抗原

(四)其他分类法

1、根据抗原的化学性质的不同:蛋白质抗原、脂蛋白抗原、多肽抗原等

2、根据抗原的获得方式的不同:天然抗原、人工抗原和合成抗原等

3、根据抗原诱导免疫应答的作用不同:移植抗原、肿瘤抗原、变应原等

第二节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

*一、异物性

指抗原的化学结构与宿主的正常组织成分间的差异性,这是抗原必备的首要条件。异物指机体免疫系统在胚胎期从未接触过的物质均称异物,即是“非己”物质。抗原与宿主的生物学亲缘关系越远,组织结构差异越大,异物性越强,其免疫原性也越强。

*二、抗原分子的理化性质

(一)分子量的大小

通常为大分子有机物,分子量大于10kD,小于4kD的分子不能作为抗原,且在一定范围内,分子量越大,免疫原性越强。

因为:分子量越大,抗原表面的化学基团越多;

大分子物质在水溶液中易于形成胶体,化学性质稳定,较难降解,体内存留时间长。

(二)结构与化学组成

1、不同物质的抗原性强弱程度:

蛋白质>多糖>核酸>类脂;

2、同类物质的抗原性强弱程度:

结构越复杂,抗原性越强。

如含芳香族氨基酸的蛋白质抗原性较强。以直链氨基酸为主的蛋白质,免疫原性较弱.

(三)分子的构象和易接近性

抗原分子中一些特殊化学基团的立体构象是决定此分子是否能与相应淋巴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从而启动免疫应答的物质基础,也是引起免疫应答的关键因素之一。

易接近性是指抗原表面这些特殊的化学基团与淋巴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相互接触的难易程度。

易接近性常与这些化学基团在抗原分子中分布的部位有关

抗原表面的特殊化学基团与淋巴细胞表面受体易于相互接触,则亲和力强,免疫原性强。

(四)物理状态

聚合状态的蛋白质较其单体蛋白质的免疫原性强,颗粒性抗原的免疫原性强于可溶性抗原。

三、宿主方面的因素

遗传、年龄、性别、生理状态、免疫功能等因素。

四、免疫方法的影响

抗原进入机体的剂量、途径、两次免疫间的时间间隔、次数以及免疫佐剂类型等都影响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

第三节抗原的特异性与交叉反应

*一、抗原的特异性

免疫原性和抗原性均表现特异性。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是抗原表位或抗原决定簇(基)。

(一)抗原决定基(簇)/表位

抗原决定簇又称表位,是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抗原决定簇是被免疫细胞和抗体分子识别的标志,是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抗原的结合价是指能和抗体分子相结合的功能性抗原决定簇的数目。

单价抗原──只能和抗体分子中的一个抗原结合点特异性结合的抗原,半抗原为单价抗原。

多价抗原──分子表面有多种或多个抗原决定簇的抗原,可以与多个抗体分子特异性结合。天然抗原一般是由多种、多个抗原表位组成,为多价抗原。

(二)抗原决定基对抗原特异性的影响

表位的性质、数目、位置和空间构象决定着抗原的特异性

*二、交叉反应

(一)共同抗原:两种不同生物间存在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簇(表位),称为共同抗原。

1、类属抗原──相同种属之间存在的共同抗原。

2、异嗜性抗原──是一种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二)交叉反应

由共同抗原刺激产生的抗体分子可以和不同生物间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簇特异性结合发生反应。

第四节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

*一、病原微生物

各种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虽然结构简单,但其化学组成相当复杂,含有多种不同的抗原成分,因此每种病原微生物都可认为是多价抗原。如细菌的抗原成分有表面抗原,菌体抗原,鞭毛抗原;病毒有表面抗原,内部抗原等。

*二、细菌的外毒素和类毒素

外毒素是某些细菌在生长代谢过程中合成并向菌体外释放的毒性蛋白,除了对组织细胞具有选择性毒性作用,引起特殊病变和临床表现外,还有很强的免疫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即抗毒素。

外毒素经0.3~0.4%甲醛处理后,破坏外毒素的毒性基团,丧失毒性作用而保留原有的免疫原性,即成为类毒素。类毒素可用于人工自动免疫,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以预防由外毒素引起的疾病(中和其毒性作用)。常用的有白喉类毒素和破伤风类毒素。

*三、动物免疫血清

类毒素免疫动物动物血清中含大量抗毒素(动物免疫血清)

人体(可用于特异性治疗和紧急预防)动物免疫血清对人体具有两重性:①提供了特异性抗体,中和细菌的外毒素,防治疾病。②是异种蛋白质,可引起超敏反应。

目前,随着动物免疫血清纯化技术的提高,发生超敏反应的几率也随之而减少。

四、异嗜性抗原

是一类与种属特异性无关,存在于不同种系生物间的共同抗原。

五、同种异型抗原

人类重要的同种异型抗原存在于红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等组织上。

(一)红细胞抗原(血型抗原)

1、ABO血型抗原系统

ABO血型抗体为天然抗体,属IgM类,不能通过胎盘。

2、Rh血型抗原系统

Rh血型抗体为免疫抗体,属IgG类,可通过胎盘。因此,如Rh阴性妇女体内含有抗Rh抗体,若再次怀孕,且仍为Rh阳性胎儿,此时母体内抗Rh阳性 IgG类抗体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导致胎儿流产或新生儿溶血症。或体内已产生抗Rh阳性抗体时,再次输入Rh阳性血,则可发生输血反应。

(二)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

人类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MHC)因首先在外周血白细胞表面发现,故称为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系统。其基因和表达产物在免疫应答、免疫调节和移植排斥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HLA也与人类某些疾病相关。

六、自身抗原

正常情况下,机体对大多数自身成分不产生免疫应答,即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在某些因素作用下,体内有些自身成分表面抗原分子发生改变,可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

(一)隐蔽抗原某些自身组织成分在正常情况下与免疫系统是隔绝的,从胚胎形成到出生后从未接触过免疫细胞,这些组织成分为隐蔽抗原。

(二)修饰抗原在某些理化和生物因素作用下如电离辐射、化学药物和微生物感染时,自身组织细胞结构发生改变,形成新的抗原决定簇或暴露出隐蔽的抗原决定簇,这些自身组织成分称为修饰抗原,其可以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严重者可以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药物引起的血细胞减少症。

七、肿瘤抗原

肿瘤抗原是细胞在癌变过程中出现的具有免疫原性的一些大分子物质的总称,可分为肿瘤特异性抗原和肿瘤相关性抗原两大类。

(一)肿瘤特异性抗原(tumor specific antigen,TSA)

TSA是存在于某些肿瘤细胞,而不存在于正常细胞或其他肿瘤细胞的抗原。

(二)肿瘤相关抗原(tumor associated antigen,TAA)

此类抗原非肿瘤细胞所特有,在正常细胞也可以出现微量表达,只有在细胞发生癌变时,此抗原含量才明显升高。

【模拟试题测试,提升应试能力】

一、名词解释

1、抗原决定基

2、抗原

3、交叉反应

二、填空题

1.抗原有两个基本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

2.载体是赋予________以_______的物质。

3.人类重要的同种异型抗原是_______、_______。

4.根据产生免疫应答时是否需要Th细胞参与,抗原可分为________和

________两大类。

5.根据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将抗原分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三、单选题

1、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是

A、抗原决定簇

B、抗原的大小

C、抗原的结构

D、载体的性质

E、抗原的物理性状

2、同一种属不同个体之间所存在的抗原是

A、同种异型抗原

B、异种抗原

C、自身抗原

D、独特型抗原

E、超抗原

3、单独不能诱导抗体产生,但能与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是

A、自身抗原

B、完全抗原

C、半抗原

D、胸腺依赖性抗原

E、胸腺非依赖性抗原

4、抗体对具有相同或相似决定基的不同抗原的反应称为

A、特异性反应

B、交叉反应

C、非特异性反应

D、过敏反应

E、中和反应

5、下列免疫原性最强的物质是

A、脂多糖

B、多糖类

C、蛋白质

D、DNA

E、脂肪

6、ABO血型抗原对人体而言是

A、异种抗原

B、自身抗原

C、异嗜性抗原

D、共同抗原

E、同种异型抗原

7、引起同胞兄弟之间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属于

A、异种抗原

B、同种异型抗原

C、自身抗原

D、独特型抗原

E、共同抗原

8、存在于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是

A、异种抗原

B、同种异型抗原

C、隐蔽的自身抗原

D、异嗜性抗原

E、肿瘤抗原

9、免疫学中的非己物质不包括

A、异种物质

B、同种异体物质

C、结构发生改变的自身物质

D、胚胎期免疫细胞接触过的自身物质

E、胚胎期免疫细胞未接触过的自身物质

10、马血清抗毒素对人而言属于

A、异种抗原

B、同种异型抗原

C、独特型抗原

D、共同抗原

E、合成抗原

11、对抗原错误的叙述是

A、抗原通常含有多种不同的抗原表位

B、抗原诱导免疫应答必须有T细胞辅助

C、不同的抗原之间可以有相同的抗原表位

D、抗原并不一定只诱导正免疫应答

E、半抗原自身虽无免疫原性,但可与相应的抗体结合

四、简答题

1、试述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

2、举例说明交叉反应是如何发生的。

3、列出医学上重要的抗原。

参考答案:

1-5 AACBC 6-10 EBDDA 11 B

第三章免疫球蛋白

【学习内容提炼,涵盖重点考点】

*第一节抗体和免疫球蛋白的概念

机体的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B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合成并分泌的一类球蛋白称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如该类球蛋白能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并发生免疫应答则称为抗体(antibody,Ab)。

Ig是化学结构的概念,它包括了正常的免疫球蛋白和尚未证实有抗体活性但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可分为分泌型和膜型。前者主要存在于血液和组织液中,具有抗体的各种功能;后者构成B细胞膜上的抗原受体。

抗体是生物学功能的概念,所有的抗体都是Ig,但Ig并非都有抗体活性。

抗体是机体免疫应答的重要效应产物,主要存在于血清内,也可存在于其他体液或外分泌液中。通常将抗体介导的免疫称为体液免疫,将含有抗体的血清称为抗血清或免疫血清。

第二节免疫球蛋白的分子结构

*一、基本结构

免疫球蛋白分子的基本结构(既四条多肽链结构)是由两条相同的重链(heavy chain,H链)和两条相同的轻链(light chain,L链)通过链间二硫键连接而成的四条多肽链结构,是Ig的基本功能单位。

每条重链和轻链都分氨基端(N)和羧基端(C),靠近N端L链的1/2和H链的1/4的区域内氨基酸的种类和排列顺序高度多变,能与各种抗原决定基结合,称可变区(V区),可变区是与抗原分子结合的区域。其余部分氨基酸数量、种类和排列顺序都相对稳定,称恒定区(C区)。

根据Ig重链恒定区氨基酸的种类和排列顺序不同,可将其分为五种:μ链、δ链、γ链、α链和ε链,由此将免疫球蛋白分为五类,即IgM、IgD、IgG、IgA和IgE。

免疫球蛋白的其他结构包括连接链(J链)和分泌片(SP)。

二、水解片段

(一)木瓜蛋白酶的水解作用

木瓜蛋白酶水解IgG 二个相同的单价抗原结合片段(Fab段)

一个可结晶片段( Fc段)

Fab段保留了特异性结合抗原的功能,Fc段保留了重链的抗原性和Ig相应功能区的生物学活性。

(二)胃蛋白酶的水解作用

胃蛋白酶水解一个与抗原双价结合的F(ab’)

小分子多肽碎片(pFc‘)(无生物学活性)(三)意义

1.有利于阐明Ig的结构及生物学活性

2.有利于生物制品的生产和纯化,避免发生超敏反应。

*第三节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

一、特异性结合抗原

识别并特异性结合抗原分子是免疫球蛋白分子的主要功能,这种特异性是由免疫球蛋白可变区(V区)所决定的。抗体在体内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可清除各种抗原或导致免疫病理损伤。

二、激活补体

IgM和IgG(IgG1、IgG2和IgG3)与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可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系统,产生多种效应,如溶解细菌及细胞等。

三、结合细胞表面Fc受体

体内多种细胞具有Ig分子的Fc受体,不同类的Ig其Fc段可与不同细胞的FcR 结合,表现出不同的生物学效应。

(一)调理作用:是指抗体、补体促进吞噬细胞吞噬细菌等颗粒性抗原的作用。抗体的调理作用是指Ig Fab段与抗原特异性结合,Fc段与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等表面的FcγR结合,从而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二)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素作用:既ADCC效应,抗体通过其Fab段与靶细胞结合、Fc段与NK细胞结合,激活NK细胞,迅速杀伤靶细胞。

(三)介导I型超敏反应:IgE为亲细胞性抗体,游离状态下其Fc段即可与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表面的高亲和力IgEFc受体(FcεRI)结合,使其致敏。当变应原再次进入时,可立即与上述细胞表面的IgE结合,促使这些细胞合成并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引起I型超敏反应。

四、通过胎盘和粘膜

人类IgG是唯一能借助其Fc段选择性地与胎盘母体一侧的滋养层细胞受体结合,使IgG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保护胎儿防御感染。分泌型IgA可通过粘膜

上皮细胞进入粘膜腔,从而保护消化道、呼吸道等粘膜组织,发挥黏膜局部抗感染作用。

*第四节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与功能

*一、IgG

(一)单体,血清中含量最高。根据重链的差别可分为四个亚类(IgG1、IgG2 、IgG3、IgG4),各亚类的生物学活性有差异。

(二)主要的抗感染抗体。使机体具有抗菌、抗病毒、中和毒素、激活补体、免疫调理及ADCC作用。

(三)唯一通过胎盘的抗体(有自然被动免疫作用)。

(四)半衰期约16~24天。治疗用的免疫球蛋白的主要成分为IgG(有人工被动免疫作用)。

(五)可结合SPA,以纯化抗体,用于免疫诊断。

(六)某些自身抗体和引起Ⅱ、Ⅲ型超敏反应的抗体属此类。

*二、IgM

(一)为五聚体.又称巨球蛋白.激活补体和免疫调理作用较IgG强。

(二)个体发育中合成最早的Ig。

(三)半衰期较短,有助于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

(四)天然的血型抗体。

(五)单体的IgM是细胞膜表面型免疫球蛋白。

*三、IgA

(一)有血清型和分泌型。血清型有两个亚类。

(二)分泌型IgA(SIgA)存在于外分泌液中,初乳含量较高。

(三)SIgA的分子结构中有J链和SP。

(四)SIgA是皮肤和粘膜表面局部抗感染的重要因素(如免疫屏障、中和病毒及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又可称为黏膜抗体。

*四、IgE

(一)血清中含量极低。

(二)由呼吸道和消化道粘膜固有层的浆细胞产生,对肥大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有高度的亲和力。与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有关,又称为亲细胞抗体。

(三)可能与机体抗寄生虫免疫有关。

五、IgD

(一)血清中含量极低,可在个体发育的任何时间产生,功能及来源不清。

(二)IgD是B细胞的重要表面标志及重要的B细胞抗原受体,B细胞表面的mIgD可作为B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标志。

第五节人工制备抗体的类型

一、多克隆抗体

由多个克隆细胞产生的多种抗体的混合物即多克隆抗体,也称第一代人工抗体。

如天然抗原注入机体诱发多个B细胞克隆活化产生多种针对不同表位的相应抗体(多克隆抗体)

二、单克隆抗体 (monoclonal antibody, McAb)

由一个始祖细胞分化、增殖所产生的遗传性状完全相同的细胞群称为克隆(clone)。

由一个克隆B细胞产生的、只作用于单一抗原表位的高度特异性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又称第二代人工抗体。

优点:一是结构均一,特异性强;二是效价高,具有高度可重复性。

三、基因工程抗体

由基因重组技术制备的抗体称为基因工程抗体,也称第三代抗体。

原理:从B细胞获得编码抗体的基因,或以多聚酶链反应扩增技术基因片段,经体外DNA重组后,转染受体细胞,使其表达特定抗体。

【模拟试题测试,提升应试能力】

一、名词解释

1、抗体

2、免疫球蛋白

二、填空题

1、免疫球蛋白分子是由两条相同的_______和两条相同的_______通过

_______连接而成的_______结构。

2.根据免疫球蛋白重链恒定区的不同,可将免疫球蛋白分为五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相应的重链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单选题

1、关于抗体,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抗体是指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B、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液、体液、黏膜表面及其分泌液中

C、抗体是能和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

D、抗体都是免疫球蛋白

E、免疫球蛋白都是抗体

2、抗体与抗原结合的部位是

A、CH区

B、VH区

C、CL区

D、VL区

E、VH和VL区

3、下列哪种物质不是抗体

A、抗毒素血清

B、胎盘球蛋白

C、淋巴细胞抗血清

D、植物血凝素

E、白喉抗毒素

4、能与肥大细胞表面FcR结合,并介导I型超敏反应的Ig是

A、IgA

B、IgD

C、IgE

D、IgM

E、IgG

5、与抗原结合后,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Ig是

A、IgA

B、IgD

C、IgM

D、IgG

E、IgE

6、脐血中哪类Ig增高提示胎儿有宫内感染

A、IgA

B、IgM

C、IgG

D、IgD

E、IgE

7、血清半衰期最长的Ig是

A、IgG

B、IgM

C、IgE

D、IgD

E、IgA

8、天然ABO血型抗体属于

A、IgA

B、IgM

C、IgG

D、IgD

E、IgE

9、新生儿从母乳中获得的Ig是

A、sIgA

B、IgM

C、IgG

D、IgD

E、IgE

10、体内抗病毒、中和病毒、抗真菌最重要的抗体为

A、IgA

B、IgM

C、IgG

D、IgE

E、IgD

11、抗体产生细胞是

A、T细胞

B、B细胞

C、浆细胞

D、NK细胞

E、巨噬细胞

12、能通过胎盘的抗体是

A、IgM

B、IgG

C、IgE

D、SIgA

E、IgD

13、黏膜局部免疫的主要抗体是

A、IgM

B、IgG

C、IgE

D、SIgA

E、IgD

四、简答题

以IgG为例,简述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及其功能。

参考答案:

1-5 EEDCC 6-10 BABAC 11-13 CBD

第四章补体系统

【学习内容提炼,涵盖重点考点】

补体(complement ,C)是存在于正常人或脊椎动物的血清与组织液中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

因其是抗体发挥溶细胞作用的必要补充条件,故被称为补体。又因其是由近30余种可溶性蛋白质和膜结合蛋白组成的多分子系统,故称为补体系统。

第一节补体系统的组成与性质

一、补体系统的组成与命名

*(一)补体系统的组成

1.补体固有成分经典激活途径的组分、替代激活途径的组分、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激活途径的组分和膜攻击复合物的组分。

2.补体调节蛋白包括可溶性的或以膜结合形式存在的因子。

3.补体受体分布于多种细胞膜上,能介导补体活性片段或调节蛋白发挥生物学效应。

*(二)补体的命名

1. 参与经典激活途径的固有成分(包括膜攻击复合物组分)以“C”表示,按发现的先后顺序分别称为“C1,C2…C9”,其中C1由C1q、C1r和C1s 3个亚单位组成。

2. 替代激活途径的固有成分以因子命名,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如B因子、D因子、P因子等。

3. 补体调节蛋白根据其功能命名,如C1q抑制物、C4结合蛋白等。

4. 补体受体则以其结合对象来命名,如C1qR、C5aR等。

5. 补体活化的裂解片段一般在该成分的符号后加小写字母表示,如

C3a、C3b,即小片段用a,大片段用b。

6.具有酶活性的成分或复合物在其符号上加一横线表示,如C1,C3bBb,已失活的补体成分则在其符号前冠以“i”表示,如iC3b。

二、补体的来源和理化性质

(一)化学组成均为糖蛋白,多数为β球蛋白,少数几种为α或γ球蛋白。

(二)补体各成分中以C3含量最高,D因子含量最低。

(三)补体系统各固有成分均分别由肝细胞、巨噬细胞、小肠上皮细胞及脾细胞等产生。

(四)某些补体成分性质极不稳定,许多理化因素等均可使补体失活。

第二节补体系统的激活与调节

在生理情况下,补体系统各成分多以非活化状态存在于血清和体液中。

补体系统的激活是在某些激活物质的作用下,各补体成分按一定顺序,以连锁的酶促反应方式依次活化,并表现出各种生物学活性的过程,故亦称为补体级联(complement cascade)反应。

免疫学基础练习题标准答案

《免疫学基础》绪论一、名词解释 1免疫 2. 医学免疫学 二、填空题 免疫功能包括__免疫防御功能__、__自身耐受功能___、___免疫监视功能__。 免疫防御功能异常,表现为___超敏反应__、_自身缺陷病____、__肿瘤___。 免疫是指机体识别和排除___抗原性异物___以自身生理平衡与稳定的功能。 三、选择题 1.免疫的概念简单表述是(A) A.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B.机体清除和杀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 C.机体清除自身衰老死亡细胞的功能 D.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防御能力 2.机体免疫防御功能过高可导致( E) A.严重感染 B.自身免疫病 C.肿瘤 D.免疫缺陷 E.超敏反应性疾病 3.机体免疫系统排斥或杀灭突变细胞的功能称为( A ) A.免疫监视 B.免疫自稳 C.免疫防御 D.免疫识别 4.关于免疫应答正确的说法是( C ) A.对机体有利 B.对机体有害 C.通常情况下有利,有时有害 D.以上说法都不对 5.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为( C)(2002年医师真题) A免疫应答、免疫记忆、免疫监视 B.免疫防御、免疫记忆、免疫监视 C.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 D.免疫应答、免疫自稳、免疫监视 第一章免疫系统 一、选择题 1.T淋巴细胞在以下那个器官发育成熟( A )A胸腺B骨髓C脾D淋巴结 2.人类的中枢免疫器官是( A ) A、胸腺和骨髓 B、淋巴结和脾脏 C、淋巴结和胸腺 D、骨髓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3.艾滋病的特征性免疫学异常是( A )A.选择性T细胞缺乏,CD4/CD8比值下降 B.迟发性皮肤超敏反应减弱或丧失C.血清IgG升高 D.血清IgG下降 4. TC细胞(CTL)表面具有鉴定意义的标志是( B ) A、CD4分子 B、CD8分子 C、CD29分子 D、CD80分子 5.Th细胞具有鉴定意义的标志是(B) A、CD8分子 B、CD4分子 C、CD29分子 D、CD80分子 6.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细胞不包括(D) A 皮肤黏膜上皮细胞 B 吞噬细胞 C NK细胞 D T细胞 7.参与特异性免疫的细胞不包括( B) A、T细胞 B、NK细胞 C、 B细胞 D、树突状细胞 8. B淋巴细胞在以下那个器官发育成熟( B )A胸腺B骨髓C脾D淋巴结 9.下列选项不属于淋巴细胞的有( B ) A、自然杀伤细胞 B、单核吞噬细胞 C、B细胞 D、T细胞 10.下列选项不属于T细胞表面标志的是( D ) A、CD8分子 B、CD4分子 C、CD3分子 D、CD40分子 11.HIV侵犯的主要靶细胞是( A )(2001执业医真题) A.CD4+T细胞 B.CD8+T细胞 C.B细胞 D.红细胞 12.巨噬细胞产生的主要细胞因子是( A )(2001执业医真题) A.IL-1 B.IL-2 C.IL-4 D.TNF

2020年7月全国自考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全国自考2018 年 7 月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试题 课程代码: 02864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 )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属于隐蔽的自身抗原的是() A. Rh 抗原B. AFP C.HLA D.精子抗原 2.人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是() A. H-2 B.HLA C.SLA D . DLA 3.补体活化替代途径中C3 的转化酶是 () A. C4b2a B. C4b2a3b C.C3bBb D. C3bnBb 4.与初次免疫应答相比较,再次免疫应答时抗体产生的特点是() A.潜伏期延长B.主要为 IgG 类抗体,产生迅速 C.抗体产生的量低D.抗体持续时间短 5.新生儿溶血症属于() A.Ⅰ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 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 6.属于人工主动免疫制剂的是() A.胎盘球蛋白B.抗病毒血清 C.内毒素D.类毒素 1

7.细胞癌变过程中出现的、且仅存在于某种特定肿瘤表面的物质称为() A.肿瘤抗原 B.肿瘤特异性抗原 C.肿瘤相关抗原D.癌胚抗原 8.上呼吸道发生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可出现肾小球肾炎,其原因之一是该菌携带有() A.异嗜性抗原B.同种异型抗原 C.超抗原D.肿瘤抗原 9.补体活化过程中产生的具有趋化作用的补体活性片段是() A. C2a B.C4b C.C5a D. C3b 10.主要由 T 细胞产生且能刺激T 细胞生长增殖的细胞因子是() A. IL-1 B .IL-2 C.IL-6 D . TNF 11.多发生于年轻女性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 A.糖尿病B.系统性红斑狼疮 C.类风湿关节炎D.多发性硬化 12. X- 性联锁先天性低(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是() A.体液免疫缺陷病B.细胞免疫缺陷病 C.补体缺陷病D.吞噬细胞缺陷病 13.细菌的测量单位通常是() A.厘米 B.毫米 C.微米 D.纳米 14.用于细菌动力检查的培养基是() A.基础培养基B.液体培养基 C.半固体培养基D.固体培养基 15.猩红热的常见病原体是() 2

《医学免疫学》word版

《医学免疫学》总结 第一章 1.免疫(immunity):是指机体识别“自己”与“非己”抗原,对自身抗 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发生排斥作用的一种生理功能。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有利;免疫功能失调时,会产生对机体有害的反应。 3.固有性免疫应答:固有性免疫(innate immunity),是机体在长期种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天然防御功能。又称为天然免疫、先天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non-specific immunity)。其特点:(1)无特异性,作用广泛;(2)先天具备;(3)初次与抗原接触即能发挥效应,但无记忆性;(4)可稳定遗传;(5)同一物种的正常个体间差异不大。非特异性免疫是机体的第一道免疫防线,也是特异性免疫的基础。 4适应性免疫应答: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是指机体与抗原物质接触后获得的,具有针对性的免疫过程,故又称获得性免疫(acquired immunity)或特异性免疫(specific immunity)。其特点(1)特异性,即T、B淋巴细胞仅能针对相应抗原表位发生免疫应答;(2)获得性,是指个体出生后受特定抗原刺激而获得的免疫;(3)记忆性,即再次遇到相同抗原刺激时,出现迅速而增强的应答;(4)可传递性,特异性免疫应答产物(抗体、致敏T细胞)可直接输注使受者获得相应的特异免疫力(该过程称为被动免疫)。(5)自限性,可通过免疫调节,使免疫应答控制在适度水平或自限终止。 5免疫的功能

程中具有重要的递呈抗原肽及免疫调节作用。 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包括单核-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具有吞噬和杀 菌功能,在固有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自然杀伤细胞:即NK细胞,可自发杀伤病毒感染细胞及肿瘤细 胞,在固有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7. 淋巴细胞归巢与再循环 ●淋巴细胞归巢:成熟的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循趋向性迁移并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 ●淋巴细胞再循环:是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和淋巴器官间的反复循环称再循环。●淋巴细胞再循环途径(淋巴结):淋巴细胞随血流→淋巴结深皮质区→穿过 HEV→进入淋 巴组织内→移向髓窦→经输出淋巴管→胸导管→血循环。 ●淋巴细胞再循环途径(脾):脾动脉→白髓区→脾索→脾窦→脾静脉→血循→脾动脉。●淋巴细胞再循环的意义: ①.使淋巴细胞分布更合理,淋巴组织可从循环池补充新淋巴细胞 ②.增加了淋巴细胞与抗原和APC接触机会 ③.增强了免疫应答反应 ④使机体免疫器官和组织形成有机整体 8.抗原:指所有能激活和诱导免疫应答的物质。通常是指能与T细胞的TCR及B细胞的 BCR结合,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力的物质。抗原的基本特性是:①免疫原性,②免疫反应性(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即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诱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免疫反应性:也称抗原性(antigenicity) :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也称反应原性(reactogenicity)。●完全抗原(complete antigen):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称即通常所称的抗原。●半抗原(hapten)/不完全抗原(incomplete antigen):仅具备抗原性而不具备免疫原性的物质。●载体(Carrier):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试题_全国自考试卷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试题_全国2008年7 月自考试卷 全国自考2008年7月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试题 湖北自考网11月27日整理 课程代码:0286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属于隐蔽的自身抗原的是( ) A.Rh抗原B.AFP C.HLAD.精子抗原 2.人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是( ) A.H-2B.HLA C.SLAD.DLA 3.补体活化替代途径中C3的转化酶是( ) A.C4b2aB.C4b2a3b C.C3bBbD.C3bnBb 4.与初次免疫应答相比较,再次免疫应答时抗体产生的特点是( ) A.潜伏期延长B.主要为IgG类抗体,产生迅速 C.抗体产生的量低D.抗体持续时间短 5.新生儿溶血症属于( )

A.Ⅰ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 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 6.属于人工主动免疫制剂的是( ) A.胎盘球蛋白B.抗病毒血清 C.内毒素D.类毒素 7.细胞癌变过程中出现的、且仅存在于某种特定肿瘤表面的物质称为( ) A.肿瘤抗原B.肿瘤特异性抗原 C.肿瘤相关抗原D.癌胚抗原 8.上呼吸道发生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可出现肾小球肾炎,其原因之一是该菌携带有( ) A.异嗜性抗原B.同种异型抗原 C.超抗原D.肿瘤抗原 9.补体活化过程中产生的具有趋化作用的补体活性片段是( ) A.C2aB.C4b C.C5aD.C3b 10.主要由T细胞产生且能刺激T细胞生长增殖的细胞因子是( ) A.IL-1B.IL-2 C.IL-6D.TNF 11.多发生于年轻女性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 ) A.糖尿病B.系统性红斑狼疮

《医学免疫学》知识点总结(文库)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一、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免疫(immunity):是免疫系统抵御抗原异物的侵入,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抗原,对“自己”的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进行排除,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和稳定的生理功能。 抗原的概念稍后会介绍,这里通俗的说,就是机体认为不是自己的,外界来的大分子物质。比如输血,如果输的血型与自身的血型不同,机体就认为这种血是外来的“抗原”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机体的免疫功能概括为:①免疫防御②免疫监视③免疫自身稳定 二、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整个过程。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⒈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也称先天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是生物长期进化中逐步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特点:先天具有,无免疫记忆,无特异性。 ⒉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亦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由T、B淋巴细胞介导,通过其表面的抗原受体特异性识别抗原后,T、B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并发挥免疫效应、清除抗原;须经历克隆增殖; 分为三个阶段:①识别阶段②活化增殖阶段③效应阶段 三个主要特点①特异性②耐受性③记忆性 因需要细胞的活化、增殖等较复杂过程,故所需时间较长

第二章免疫组织与器官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构成。 第一节中枢免疫器官和组织 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一、骨髓 是各种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及成熟的场所 ㈠骨髓的功能 ⒈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⒉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⒊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二、胸腺 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㈠胸腺的结构 胸腺分为皮质和髓质。皮质又分为浅皮质区和深皮质区; ㈡胸腺微环境:由胸腺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及局部活性物质(如激素、细胞因子等)组成,其在胸腺细胞分化发育过程的不同环节均发挥作用。 ㈢胸腺的功能 ⒈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⒉免疫调节⒊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 第二节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 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这些淋巴细胞针对外来抗原刺激启动初次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一、淋巴结 1. T、B细胞定居的场所⒉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⒊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⒋过滤作用(过滤淋巴液)

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名词解释

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名词解释 半数感染:指在一定时间内,通过一定的途径使一定体重的某些实验动物半数感染的最小毒素量或最少细菌数。 转导:以温和噬菌体为媒介,将供体DNA的片段转移到受菌体内,使受菌体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过程。 溶源性转换:温和噬菌体感染细菌后,整合了染色体上的前噬菌体改变了宿主细胞的DNA 结构,使溶原性细菌获得某些生物学性状。 顿挫感染: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如细胞不能为病毒繁殖提供所需的酶、能量及必要的成分,则病毒在其中不能合成子代病毒的结构,或者合成后不能装配和释放,此感染过程称顿挫感染。 毒血症:病原菌在局部生长繁殖过程中,细菌不侵入血流,但其产生的外毒素进入血液,引起独特的中毒症状;如白喉、破伤风等。 沉淀反应: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在一定条件不出现肉眼可见的沉淀物或仪器可检出的沉淀现象。 干扰现象:当两种病毒同时感染同一种细胞时,可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增殖的现象,成为病毒的干扰现象。 显性感染:当机体免疫软弱或入侵的病原菌毒力较强时,则病原微生物可在机体内生长繁殖,产生毒性物质,经过一定时间相互作用,机体组织细胞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称显现感染。 固有免疫应答:指体内固有免疫细胞和固有免疫分子识别、结合病原体及其中产物或其他抗原性异物后,被迅速活化并产生相应生物学效应,从而肾病原体等抗原性异物杀伤、清除过程。 噬菌体:是感染细菌、放线菌、螺旋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病毒,同时可赋予宿主菌某些生物学性状。 超敏反应:指机体接受某些抗原刺激后,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发生的一种以机体生理功能絮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抗原表位:是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因

免疫学基础练习题标准

《免疫学基础》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免疫 2. 医学免疫学 二、填空题 免疫功能包括__免疫防御功能__、__自身耐受功能___、___免疫监视功能__。 免疫防御功能异常,表现为___超敏反应__、_自身缺陷病____、__肿瘤___。 免疫是指机体识别和排除___抗原性异物___以自身生理平衡与稳定的功能。 三、选择题 1.免疫的概念简单表述是(A) A.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B.机体清除和杀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 C.机体清除自身衰老死亡细胞的功能 D.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防御能力 2.机体免疫防御功能过高可导致( E) A.严重感染 B.自身免疫病 C.肿瘤 D.免疫缺陷 E.超敏反应性疾病 3.机体免疫系统排斥或杀灭突变细胞的功能称为( A ) A.免疫监视 B.免疫自稳 C.免疫防御 D.免疫识别 4.关于免疫应答正确的说法是( C ) A.对机体有利 B.对机体有害 C.通常情况下有利,有时有害 D.以上说法都不对 5.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为( C)(2002年医师真题) A免疫应答、免疫记忆、免疫监视 B.免疫防御、免疫记忆、免疫监视 C.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 D.免疫应答、免疫自稳、免疫监视 第一章免疫系统 一、选择题 1.T淋巴细胞在以下那个器官发育成熟( A )A胸腺B骨髓C脾D淋巴结 2.人类的中枢免疫器官是( A ) A、胸腺和骨髓 B、淋巴结和脾脏 C、淋巴结和胸腺 D、骨髓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3.艾滋病的特征性免疫学异常是( A )A.选择性T细胞缺乏,CD4/CD8比值下降B.迟发性皮肤超敏反应减弱或丧失C.血清IgG升高 D.血清IgG下降 4. TC细胞(CTL)表面具有鉴定意义的标志是( B ) A、CD4分子 B、CD8分子 C、CD29分子 D、CD80分子 5.Th细胞具有鉴定意义的标志是(B) A、CD8分子 B、CD4分子 C、CD29分子 D、CD80分子 6.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细胞不包括(D) A 皮肤黏膜上皮细胞 B 吞噬细胞 C NK细胞 D T细胞 7.参与特异性免疫的细胞不包括( B) A、T细胞 B、NK细胞 C、 B细胞 D、树突状细胞 8. B淋巴细胞在以下那个器官发育成熟( B )A胸腺B骨髓C脾D淋巴结 9.下列选项不属于淋巴细胞的有( B ) A、自然杀伤细胞 B、单核吞噬细胞 C、B细胞 D、T细胞 10.下列选项不属于T细胞表面标志的是( D ) A、CD8分子 B、CD4分子 C、CD3分子 D、CD40分子 11.HIV侵犯的主要靶细胞是( A )(2001执业医真题) A.CD4+T细胞 B.CD8+T细胞 C.B细胞 D.红细胞 12.巨噬细胞产生的主要细胞因子是( A )(2001执业医真题) A.IL-1 B.IL-2 C.IL-4 D.TNF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总学时数:72 理论环节学时数:56 实践环节学时数:16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 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和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生理学 学分: 开课单位: 一、课程性质及任务 性质:该课程是研究抗原性异物的性状、补体的活化机制、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和抗体的功能、机体免疫应答机理、临床免疫学,以及在一定条件下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实验室检查及特异性防治的一门医学基础课。 任务:使学生能应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础技术,对临床常见的免疫现象与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和传染病的发病机理、实验室检查和特异性防治作出解释;加深对病原生物与人体和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理解;建立无菌观念,在消毒、隔离、预防医院感染等工作中加以具体实践,为学习病理学、药理学、传染病学和预防医学等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 1、说出常见微生物和寄生虫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致病机理、传播途径、实验室检查和特异性防治原则。 2、应用病原生物学理论与技术,进行消毒、灭菌、隔离、无菌操作、预防医院感染及采集、运送检验标本。 3、初步学会细菌涂片、革兰染色和抗酸染色、粪便蠕虫卵检查等操作;正确使用显微镜油镜。 4、应用免疫学基本理论知识,阐述其在维持人体与环境平衡关系中所起的作用;解释临床常见免疫现象与某些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理。 5、在免疫学防治和诊断工作中,能应用免疫学理论和一般技术。 6、勤奋学习,以严谨科学的态度进行实验、认真观察、实事地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与同学团结协作,互相帮助。 三、理论教学容 绪论 教学重点难点:

医学三基(临床输血学)第二章输血免疫学基础章节练习(2015-11-13)

血清蛋白抗原主要是免疫球蛋白,根据免疫球蛋白的表位可分为 A.两种 B.三种 C.四种 D.五种 下列哪项关于红细胞I和i抗原说法是错误 A.几乎所有健康成人的红细胞都是I决定簇和少量的i决定簇 B.脐血红细胞同抗I反应强而同抗i反映很强弱, C.少数成人红细胞上I抗原强度处于成人与脐血红细胞间,称为Iint D.在白血病患者,I抗原可被抑制,缓解时又可转为I阳性 抗M抗体最佳反应温度 A.4℃ B.22℃ C.37℃ D.56℃ Fisher-Race提出的CDE命令法认为红细胞Rh基因是几个基因的复合物 A.1 B.2 C.3 D.4 避免造成定错A型亚型的最简单最有效的措施是 A.具备抗A1血清 B.具备抗A2血清 C.鉴定血型时坚持使用O型标准血清 D.除用O型标准血清外,还把反定型法用于常规操作 倘若是由于过量血型特异性可溶性物质导致ABO血型鉴定困难应用何种方法能作出正确定型 A.红细胞置入4℃环境中 B红细胞置入37℃环境中 C.红细胞置入56℃环境中 D.盐水洗涤红细胞三次以上 用标准红细胞A、B、O与受检者血清反应均为不凝集,应报告血型为 A.A型 B.B型 C.AB型 D.O型 关于血型天然抗体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来自母体IgG抗体以IgG为主 B.可被相应抗原中和 C.为机体天然存在的抗体 D.不能通过胎盘 下列哪项关于红细胞ABH抗原分泌型的说法是错误的 A.血型物质存在于红细胞上 B.以唾液中含量最为丰富 C.决定分泌型是有特殊基因Se所控制 D.中国人均为分泌型 下列关于补体激活途径说法哪项不正确 A.补体的活性可按经典途径与替代途径两个顺序进行 B.经典途径继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之后出现 C.经典途径具有体液免疫力的生物效应的逐步减弱 D.补体的活化具有连续性,并不是永无止境的

《医学免疫学》教学大纲

《医学免疫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3100030 课程名称:医学免疫学() 学分:2.5学分 总学时:45学时 理论学时:27学时 实验学时:18学时 先修课程: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 适应专业:临床医学五年制 使用教材: 1.曹雪涛.医学免疫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高劲松、吴高莉. 病原生物免疫学实验教程.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4. 参考教材: 1.曹雪涛、何维.医学免疫学(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2.郝素珍.医学免疫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3.司传平、丁剑冰.医学免疫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 4. 4.柳忠辉、吴雄文.医学免疫学实验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免疫学是研究机体防御系统——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科学,主要包括三部分。基础免疫学从基因、分子、细胞和整体等不同水平研究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抗原的特性;及免疫系统对抗原应答的机制与规律。临床免疫学包括免疫病理学和临床疾病免疫学。免疫病理学主要研究在疾病条件下,免疫系统的变化及对抗原应答的规律。免疫学技术主要包括免疫学诊断、预防、治疗技术原理,以及免疫学实验原理与技术操作。 医学免疫学还广泛渗入到医学各个领域,形成了众多分支学科,成为指导医学实践的理论基础。因此,医学免疫学是医学教育中的一门主干课程,是医学生必修的医学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免疫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课程及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 1.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1)免疫学概论

6第三章 免疫学基础 第二节

丽水护士学校备课笔记

3.分类:IgG、IgM、IgA、IgD、IgE。(其中,IgA可分为分泌型和血清型) IgG、血清型IgA、IgD、IgE均由单体组成。分泌型IgA(SIgA)由两个单体组成。IgM由五个单体组成。 (二)生物学功能 1.Fab段结合抗原,结合部位:V区 中合作用(中和外毒素、病毒) 抑制细菌吸附(sIgA与细菌结合) 2.Fc段 (1)激活补体 (2)结合细胞 (3)抗体调理作用 ①抗体调理作用 ②参与ADCC(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 ③介导Ⅰ型超敏反应 (4)穿过胎盘和粘膜:母体IgG通过Fc段与胎盘滋养层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结合而转到滋养层,然后进入血液,使新生儿出生后就有了同母体基本相同的抗体水平,能赋予新生儿约6个月的抗感染免疫力。 三、五类免疫球蛋白 1.IgG 于出生后3个月开始合成 是人体五类免疫球蛋白中含量最多的,占75% 是唯一能够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是抗感染的主要抗体。 2.IgM 由五个单体构成 是五类免疫球蛋白中分子量最大的 是机体受到抗原刺激时最先产生的抗体 是胎儿时期接收抗原刺激后唯一能够合成的抗体 天然的ABO血型抗体为IgM 3. IgA 出生后4~6个月开始合成,12岁左右达到成人水平 分为血清型和分泌型 血清型存在于血清中,占血清免疫球蛋白总量的10%~20% 分泌型由粘膜中的浆细胞产生,广泛分布于黏膜和外分泌液中。儿童局部黏膜分泌型IgA 合成不足容易患呼吸道和肠道感染,初乳中含有sIgA,所以提倡母乳喂养。 4.IgD 血清中含量少,0.2%~0.25% 5.IgE 血清中含量极低,0.001%,能与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引发Ⅰ型超敏反应 【课堂巩固】 1.免疫球蛋白和抗体有什么异同点? 2.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是什么? 3.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可分为哪三个区? 4.能够穿过胎盘的是哪一个免疫球蛋白? 5.分泌型IgA的作用是什么? 6.分子量最大的免疫球蛋白是哪一个?

免疫学基础课程作业第一套

免疫学基础课程作业_A 交卷时间:2016-07-07 10:58:54 一、单选题 1. (4分)不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疾病为 ? A. 化脓性炎症 ? B. 食物中毒 ? C. 假膜性肠炎 ? D. 肠热症 纠错 得分: 0 知识点:第十五章 收起解析 D 第十五章第一节葡萄球菌属 2. (4分)目前世界上致盲的第一位病因是

? A. 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急性结膜炎 ? B. 肠道病毒70型所致的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C. 沙眼衣原体所致的沙眼 ? D. 单纯疱疹病毒所致的角膜结膜炎 ? E. 腺病毒所致的流行性角膜结膜炎 纠错 得分: 0 知识点:第二十四章 收起解析 C 第二十四章衣原体 3. (4分)具有通过粘膜特性的Ig是 ? A. IgG ? B. SIgA ? C. IgM ? D. IgA 纠错

得分: 0 知识点:第二章 收起解析 B 第二章第三节各类Ig特性与功能 4. (4分)免疫的概念是 ? A. 机体抗感染的防御功能 ? B. 机体识别和排除免疫原性异物的功能? C. 机体清除损伤和衰老细胞的功能? D. 机体抗肿瘤的防御功能 纠错 得分: 0 知识点:第一章 收起解析 B 医学免疫学绪论

5. (4分)能引起气性坏疽病的病原体是? A. 炭疽杆菌 ? B. 产气荚膜梭菌 ? C. 产气杆菌 ? D. 产黑素类杆菌 ? E. 鼠疫杆菌 纠错 得分: 0 知识点:第十八章 收起解析 B 第十八章第一节厌氧芽胞梭菌属6. (4分)类毒素对人而言是 ? A. 异种抗原 ? B. 半抗原 ? C. 同种异型抗原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作业集第6次作业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作业集 第三章抗原与免疫分子 一、名词解释 1.抗原是指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结合,发生免疫效应(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2.抗体指机体的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由B淋巴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3.补体系统补体并非单一分子,而是存在于血清、组织液和细胞膜表面的的一组不耐热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包括30余种可溶性蛋白和膜结合蛋白,故被称为补体系统。 4.细胞因子是一类能在细胞间传递信息、具有免疫调节和效应功能的蛋白质或小分子多肽。 二、简答题 1.为何HLA基因或表型测定可用于亲子鉴定与确定个体身份? 由于1)HLA的高度多态性、2)单元型遗传以及3)HLA基因型终身不变,因此,HLA 基因或表型检测可用于亲子鉴定和确定个体身份。 2.简述IgG与IgM的特性与功能。 IgG――含量最高的Ig、半寿期约20~23天、能通过胎盘、是主要的抗菌抗病毒抗体; IgM――五聚体结构、结合补体能力最强、胚胎发育晚期即可合成、体液免疫最早出现的抗体,单体结构镶嵌在B细胞膜上,是B细胞抗原受体的主要成分。 第四章免疫器官与免疫细胞 第五章免疫应答 一、名词解释 1.适应性免疫指体内抗原特异性T/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自身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 2.固有免疫是机体在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天然免疫防御功能,即出生后就已具备的非特异性防御功能,也称为非特异性免疫(nonspecific immunity)。 二、简答题 1.简述Th1细胞和Th2 细胞的免疫效应。 Th1细胞分泌IFN-γ,能强力激活巨噬细胞,活化的巨噬细胞可清除所吞噬的病原体并引起局部炎症。Th1细胞分泌的TNF可诱导靶细胞凋亡和促进炎症反应。 Th2细胞分泌IL-4、IL-5、IL-6,其主要功能是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产生抗体,和抗寄生虫感染。 2.试比较抗体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 . 抗体的初次应答抗体的再次应答 应答细胞初始B细胞记忆性B细胞 潜伏期较长较短 抗体类型先产生IgM,后产生IgG、IgA IgG为主 抗体浓度、维持时间浓度低,维持时间短浓度高,维持时间长

(完整word版)医学免疫学重点笔记(精华版)

医学免疫学 一免疫的概念:机体对“自己”或“非己”的识别、应答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 正常情况下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性功能。担负着机体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这三大功能。 二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功能 根据免疫应答识别的特点、获得形式以及效应机制,可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1.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 ) 又称天然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机体在长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个体出生时就具备,可以遗传。 固有免疫的特点: ①非特异性:作用范围广,并非针对某一种特定抗原; ②效应迅速性:针对病原体及异物侵袭可迅速发挥作用; ③无记忆性:其应答模式和强度不随接触病原体的次数而改变。 2.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 又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是个体受抗原刺激后获得的一类具有针对性的免疫功能,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不能遗传。 适应性免疫的特点: ①特异性:仅针对特定抗原发挥免疫效应; ②获得性:其免疫效应只有通过免疫系统接受抗原刺激后才能建立; ③记忆性:免疫系统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产生比初次快速、强烈的免疫效应。 免疫器官 一中枢免疫器官 功能:免疫细胞发生、发育、分化、成熟的场所。包括骨髓和胸腺。 骨髓的功能 1.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2.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3.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 胸腺的功能 1.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2.免疫调节功能 二外周免疫器官 功能:是成熟T、B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免疫应答发生的部位。 外周免疫器官包括: 淋巴结、脾脏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淋巴结的功能:1.T细胞及B细胞定居的场所2.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淋巴结的结构:1皮质1)浅皮质区:细B胞定居的场所2)深皮质区:T细胞定居的场所。2髓质1)髓索:B细胞和浆细胞较多2)髓窦:巨噬细胞较多 3.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二)脾脏的功能 1.是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 2.是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3.合成生物活性物质 4.过滤作用 抗原的概念及其特性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第二章细菌概述练习题下复习课程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第二章细菌概述练 习题下

病院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考纲要求: 一、理解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医院获得性感染的概念 二、理解常用物理灭菌方法及应用范围 三、掌握内毒素与外毒素的区别 四、掌握细菌的感染途径及感染范围 习题链接: 一、名词解释 1.消毒 2.灭菌 3.感染 4.医院感染 5.毒血症 6.菌血症 二、填空题 1.细菌毒力由和构成。 2.荚膜本身没有毒性作用,但具有和的作用。 3.细菌的侵袭性物质包括和。 4.细菌的致病因素除了毒力外,还与和有关。 5.感染的来源(传染源)包括和。 6.传染病流行与传播的三个基本环节包括、、。 7.显性感染根椐病情缓急不同,可分为和。

8.正常菌群转变为条件致病菌的特定条件有、、。 10.煮沸法消毒时加入碳酸氢钠是为了和。 11.紫外线杀菌的机理是。 12.用途最广,效果最好的化学消毒剂是。 三、单选题 1.最常用最有效的消毒灭菌方法是() A.煮沸法 B.间歇灭菌法 C.高压蒸汽灭菌法 D.巴氏消毒法 2.人体中没有正常菌群存在的部位是() A.皮肤 B.口腔 C.结肠 D.血液 3.紫外线杀菌最有效的波长是() A.200~300nm B.265~266nm C.270~280nm D.250~260nm 4.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不适用的是() A.手术衣 B.牛奶 C.纱布 D.手术器械 5.热力杀菌的原理是() A.氧化作用 B.蛋白质变性凝固 C.电解质浓缩 D.细菌溶解 6.高压蒸汽灭菌法最常用的方法是() A.620C,30min B.1000C,5min C.121.30C,15~20min D.1000C,1~2h 7.用于皮肤消毒的乙醇浓度是() A.60~70% B.70~80% C.70~75% D.90~95% 8.能治疗和紧急预防由外毒素引起的疾病的是() A.外毒素 B.内毒素 C。类毒素D.侵袭性酶 E.抗毒素 9.毒性强,具有选择性毒害作用的是() A.荚膜 B.菌毛 C.鞭毛 D.内毒素 E.外毒素

2018年自考《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1、MIC概念 答:MIC即最低抑菌浓度,指能抑制微生物生长所需药物的最低浓度。 2、MIC的检测方法 答:连续稀释法,包括液体培养基连续稀释法和固体连续稀释法 +琼脂扩散法 3、药物体外抗菌试验有哪些用途? 答:最低杀菌浓度的测定、活菌计数法、酚系数测定法 4、体外抗菌试验的影响因素 答:①试验菌:标准菌株、临床菌株 ②培养基:质量的统一 ③抗菌药物:对试验的影响和避免影响的方法(溶解、pH、杂质、及时中止杀菌效应等) ④对照试验:试验菌对照、已知药物对照、溶剂及稀释液对照 1、药物制剂的微生物学检查主要有哪些项目? 答:无菌制剂的无菌检查、口服药及外用药的微生物学检查 2、无菌制剂的无菌检查应怎样进行? 答:加灭活剂、微孔滤膜、稀释法、离心沉淀 3、如何测定药物中的细菌总数? 答:琼脂倾注平皿计数法:稀释药物→取一定量稀释液和55℃琼脂混匀→37 ℃24-48小时→计数平板内菌落

4、大肠埃希菌的检验要点 答:1、革兰阴性杆菌;2、EMB平板上黑色有金属光泽菌落;3、生化反应:乳糖发酵试验产酸产气、IMViC试验:++-- 5、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验要点 答:1、葡萄串状排列革兰阳性球菌;2、金黄色色素;3、甘露醇发酵试验阳性,血浆凝固酶试验阳性 1、药物生产过程中如何防止空气中的微生物污染药物? 答:①加强药品生产管理:药物生产中的GMP ②进行微生物学检验 ③使用合格的防腐剂 ④合理包装和保存等 2、为什么要实施GMP制度? 答:减少药品生产中存在的,而成品检验又不能完全防止的危险。 3、药物变质的表现有哪些? 答:①有病原微生物存在 ②有微生物毒性代谢物存在 ③有可观察到的物理或化学变化 ④微生物总数超标 ⑤无菌制剂有菌 4、影响药物变质的因素有哪些? 答:①污染量 ②营养因素

医学免疫学_名词解释整理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为种重点掌握)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免疫(immunity):是指机体的免疫系统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能力,在正常情况下,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由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及淋巴循环网络组成,是机体执行免疫应答和行使免疫功能的重要系统。 *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 defense):是指机体防御及清除病原体的功能。免疫功能过高-超敏反应;过低-免疫缺陷症。 *免疫监视(immunological surveillance):是指免疫系统识别、监视并清除体内出现的突变细胞的功能。免疫监视功能的异常可导致肿瘤的发生或持续性的病毒感染。 *免疫自稳(immunological homeostasis):是指免疫系统清除体内衰老、损伤的细胞或其他成分,通过免疫网络调节免疫应答平衡的功能。免疫自稳功能异常可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是指机体的免疫细胞对抗原物质进行识别,继而活化、增值、分化,产生效应的过程,是多细胞系及多种免疫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第二章抗原 抗原(antigen,Ag):是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即能与T 细胞的TCR及B细胞的BCR结合,促使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者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是指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诱导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 抗原性(免疫反应性,antigenicity):是指抗原能与其所诱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抗原特异性:是指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及其与应答产物发生反应所显示的专一性,即某一特定抗原只能刺激产生特异性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且仅能与该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抗原决定基(antigenic determinant):能被抗体、BCR或TCR识别的,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物质。因其通常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故又称其为表位(epitope),表位的形成取决于抗原的一级结构和空间构象。表位是抗原分子中能被抗体、BCT或TCR识别的最小靶结构,其性质、数目、空间构象决定抗原的特异性。 *抗原结合价(antigenic valence):抗原与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时,一个抗原分子上能与抗体分子特异性结合的抗原决定基的总数称为该抗原的~。 交叉反应(cross reaction):两种抗原分子中带有的相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成为共同抗原表位(common epitope),抗体具有相同或相似表位的不同抗原的反应,称为~。(这两个概念说明表位是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免疫方式:是指进入宿主内的抗原剂量、途径、间隔时间、次数以及免疫佐剂类型等因素。(由强到弱:皮内,皮下,肌内,腹腔,静脉,口服) *异噬性抗原(heterophilic antigen):是指一类与种属无关,广泛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可导致交叉反应的发生。肾小球炎,心肌炎,溃疡性结肠炎等。 胸腺依赖性抗原(TD抗原、T细胞依赖性抗原):是指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必须依赖T细胞辅助的一类抗原。病原微生物,血细胞,血清蛋白等。 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抗原、T细胞非依赖性抗原):是指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无需T细胞辅助的一类抗原。细菌脂多糖、荚膜多糖及聚合鞭毛素等。 第三章免疫球蛋白 抗体(antibody,Ab):是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是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增值分化为浆细胞产生的,能特异性识别、结合和清除相应抗原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secreted,Ig):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统称为~根据其存在形式,分为分泌姓(sIg)和膜型(mIg)。*互补性决定区(CDR):即高变区(HVR),免疫球蛋白的VH和VL内各有3个区域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高度可变,成为高变区。由于VH和VL的3个高变区的氨基酸在蛋白质一级结构上部是连续排列的,但经过肽链的折叠,形成蛋白质的空间构象后,在空间位置上相互靠近,共同组成Ig的抗原结合部位,决定抗原特异性,负责识别和结合抗原。故又称为CDR。 *结构域(domain):Ig的重链、轻链均可折叠为数个球形结构,称为~每个结构域大小相似,约含110个氨基酸。Ig轻链只有VL 和CL两个结构域,重链的结构域随着Ig种类不同而变:IgA-4、IgD-4、IgG-4、IgE-5、IgM-5。与重链可变区相接的恒定区结构域称作CH1,然后依次为CH2、CH3、CH4。 *调理作用(opsonization):IgG与细菌等颗粒性抗原结合后,可通过其Fc段与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表面相应IgG Fc受体结合,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杀伤能力,此即抗体的调理作用。 *ADCC:即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IgG与肿瘤或病毒感染的靶细胞结合后,其Fc段与NK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第二章细菌概述练习题下

病院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考纲要求: 一、理解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医院获得性感染的概念 二、理解常用物理灭菌方法及应用范围 三、掌握内毒素与外毒素的区别 四、掌握细菌的感染途径及感染范围 习题链接: 一、名词解释 1.消毒 2.灭菌 3.感染 4.医院感染 5.毒血症 6.菌血症 二、填空题 1.细菌毒力由和构成。 2.荚膜本身没有毒性作用,但具有和 的作用。 3.细菌的侵袭性物质包括和。

4.细菌的致病因素除了毒力外,还与和 有关。 5.感染的来源(传染源)包括和 。 6.传染病流行与传播的三个基本环节包括、、 。 7.显性感染根椐病情缓急不同,可分为和 。 8.正常菌群转变为条件致病菌的特定条件有、、。 10.煮沸法消毒时加入碳酸氢钠是为了 和。 11.紫外线杀菌的机理是。 12.用途最广,效果最好的化学消毒剂是。 三、单选题 1.最常用最有效的消毒灭菌方法是() A.煮沸法 B.间歇灭菌法 C.高压蒸汽灭菌法 D.巴氏消毒法 2.人体中没有正常菌群存在的部位是()

A.皮肤 B.口腔 C.结肠 D.血液 3.紫外线杀菌最有效的波长是() A.200~300nm B.265~266nm C.270~280nm D.250~260nm 4.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不适用的是() A.手术衣 B.牛奶 C.纱布 D.手术器械 5.热力杀菌的原理是() A.氧化作用 B.蛋白质变性凝固 C.电解质浓缩 D.细菌溶解 6.高压蒸汽灭菌法最常用的方法是() A.620C,30min B.1000C,5min C.121.30C,15~20min D.1000C,1~2h 7.用于皮肤消毒的乙醇浓度是() A.60~70% B.70~80% C.70~75% D.90~95% 8.能治疗和紧急预防由外毒素引起的疾病的是() A.外毒素 B.内毒素 C。类毒素D.侵袭性酶 E.抗毒素 9.毒性强,具有选择性毒害作用的是() A.荚膜 B.菌毛 C.鞭毛 D.内毒素 E.外毒素 10.内毒素的毒性成分是() A.特异性多糖 B.脂多糖 C.脂质 A D.脂蛋白 E.核心多 糖 11.能被甲醛脱毒成类毒素的物质是() A.外毒素 B.内毒素 C.透明质酸酶 D.血浆凝固酶 E.溶 纤维蛋白酶

4月全国自考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试题及答案解析

1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试题 课程代码:0286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机体的免疫细胞主要来源于( ) A .胸腺 B .脾脏 C .骨髓 D .肝脏 2.当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存在缺陷时最易发生的疾病是( ) A .肿瘤 B .感染 C .自身免疫病 D .超敏反应 3.对人而言,下列属异种抗原制剂的是( ) A .5%葡萄糖 B .低分子右旋糖酐 C .同型红细胞悬液 D .马抗破伤风毒素血清 4.++43CD CD 或++83CD CD 的细胞属( ) A .T 淋巴细胞 B .B 淋巴细胞 C .NK 细胞 D .单核巨噬细胞 5.来自母体、能引起新生儿溶血症的Rh 抗体的类别为( ) A .IgA B .IgG C .IgM D .IgE 6.免疫球蛋白的基本分子结构是( ) A .由2条相同的重链和2条相同的轻链以二硫键连接而成的四肽链 B .由1条轻链β2m 和1条重链α链结合而成的异二聚体 C .由1条α链和1条β链连接而成的异二聚体 D .由α、β、γ、δ链连接而成的四肽链 7.56789C 复合物的主要功能是( ) A .过敏毒素作用 B .趋化作用 C .裂解细胞膜作用 D .调理吞噬作用 8.下列能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引起肿瘤细胞死亡的细胞因子是( ) A .IL-4 B .IL-5 C .TGF-β D .TNF-α 9.人类同种异体器官移植时最易发生的急性排斥反应所针对的主要抗原是( ) A .ABO 血型抗原 B .HL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