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检测答案

核酸检测答案
核酸检测答案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答案

1. 根据目前掌握的新型冠状病毒生物学特点、流行病学特征、致病、临床表现

等信息,该病原体暂按照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分类中()类病原微生物进行管理?B. 第二

2. 可以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检测标本采集人员为?

A. 经过生物安全培训,培训合格且具备采样技能的人员

3. 新型冠状病毒检测标本首选?A. 呼吸道标本

4.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特异性检测不包括?D. 生化检测

5. 抗体检测最好选用?D. 发病早期、恢复期双份血清

6.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技术不包括?D. 病毒分离

7. 以下哪个条件不能确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D. 单种标本单次单靶标阳(ORF1ab或N)

8. 可在BSL-2级实验室开展的新型冠状病毒相关实验活动不包括?A. 病毒分离

9.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动物实验可以在()实验室开展?D. ABSL-3

10. 鼻拭子采集的关键点是什么?

B. 鼻拭子:沿下鼻的底部向后缓慢深入,待拭子顶端到达鼻咽腔后壁时,轻轻旋转三周

11. 咽拭子采集部位的关键点是什么?

B. 咽拭子:两侧咽扁桃体稍微用力来回转动擦拭,然后在咽后壁上下擦拭

至少30秒

12. 实验室戴手套的注意事项?

C. 长袖筒一次医用橡胶手套两层,手套袖筒必须覆盖住防护服袖口,用充气

方法检查手套是否破损

13. 采集新冠病毒呼吸道标本时戴什么级别的口罩?A. N95及以上口罩

14. 以下关于戴N95口罩的表述正确的是?A.佩戴N95口罩时要做气密性检查

15. 采集样本后如何做手部消毒?

C. 消毒剂消毒后,脱去外层手套,消毒内层手套,戴新的外层手

16. 呼吸道病毒的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个人防护装备,佩戴口罩应符合什么要求?

B. 选择符合N95及以上标准的口罩

17. 在脱个体防护装备时,首先进行下列哪些操作?B. 全身喷洒消毒剂

18. 在呼吸道病毒操作的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个人防护装备穿戴过程中,穿连体防护服时,需要注意什么?A.选择适合自己体型大小的防护服且检查防护服是否破损

19. 在呼吸道病毒操作的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个人防护装备穿过程中,佩戴内层一次头套时,有何要求?

B. 戴上内层头套,要求完全罩住头发,不能有头发漏出

20.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要更换外层手套,首先要进行下列哪些操作?

C. 更换外层手套前,首先要对外层手套进行充分的消毒

21. 摘口罩,需要以下哪几步?

B.从脑后先摘口罩的下方系带,再摘上方系带,全程不能碰触口罩前面

22. 在脱连防护服时,需要注意什么?

B.全程确保连防护服的污染面,不能碰触内衣物,脱的过程要慢轻

23. 下列不属于手套损坏、污染处理方法的是?D.直接带新手套

24. 在新型冠状病毒实验室操作过程中,可喷洒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去污染。喷洒含氯消毒剂的作用时间为?D.10分钟

25. 实验操作过程中,从生物安全柜里,把实验用物品拿出,必须进行下列哪些操作后,方可拿出生物安全柜?A.喷洒有效浓度的消毒剂,作用有效时间后,方可拿出

26. 运输新型冠状病毒呼吸道样本需要几层包装?C.三层包装

27. 新型冠状病毒毒株或其它潜在感染生物材料陆路和航空运输时,应按照哪类感染物质运输?A类UN2814

28. 新型冠状病毒毒株或其它潜在感染性生物材料的运输包装属于?A类

29. 根据卫生部第45号令《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的要求,下列属于提交申请办理《准运证》审批范围的是:1.

第一类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2.第二类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3.第三类病原微生物运输包装分类为A类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4.疑似

高致病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C. 1、2、3、4

30. 申请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运输高致病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的,应当将申请材料提交何单位进行初审?C. 出发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31. 如运输中制冷剂为干冰,需要在运输包装外贴上第几类危险品的标签?

D. 第九类杂项危险品

32. 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疾控机构或第三方检测机构在接收到标本后应()小时内反馈实验室检测结果?B. 24小时

33. 以下对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结果报告要求描述正确的是?

B. 建立第三方检测机构与属疾控机构/定点医院的信息沟通机制与工作流程,将检测阳者信息上报辖区疾控中心/定点医院

34. 感染废物应用()包装封口并标明感染名称?D.双层黄色垃圾袋

35. 实验室应设废物暂时贮存设施、设备,废物暂时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多少天?

B. 2天

36. 盛装医疗废物的包装物或容器达到()时,采用有效的封口方式妥善封口?

B. 不大于3/4

37. 医疗废弃物分类为()?C.感染、病理、损伤、药物、化学

38. 下列哪一项不在生物安全范畴内?C 深海安全

39. 下列哪一项不是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工作目标?B.保护样本

40. 下列哪一项法规对我国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提出了基本的管理要

求?

C.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WS233-2017)D

41. 下列谁是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第一责任人?B.实验室负责人

42. 下列哪项属于二级生物安全柜的4种类型?A1、A2、B1、B2

43. 《管理手册》属于第几级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文件?A.第一级

44. 原则上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应当设置以下区域?

A. 试剂储存和准备区、标本制备区、扩增区、扩增产物分析区

45. 实验室人员的本底血留存属于?A.人员健康监测

46. 生物安全柜内摆放的物品应?A.物品不遮挡气道口,分区摆放

47. 从事高致病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实验室应当制定(),并向该实验室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备案?

B.实验室感染应急处置预案

48. 下列不属于应急物资的是?B.生物安全柜

49. 下列哪项属于重大实验室感染事故?

A.发生高致病病原微生物相关感染并造成或可能造成死亡和病例扩散,高致病病原微生物丢失、被盗

50. 下列不属于潜在危害性气溶胶的释放?B.液滴滴落

重庆市血站核酸检测项目工作方案

重庆市血站核酸检测项目工作方案 为提高血液检测技术水平,缩短经血传播疾病检测的“窗口期”,降低经输血传播疾病风险,最大限度保证临床用血安全,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0年血站核酸检测项目管理方案的通知》(卫办医政函…2010?1118号)要求,我市将在部分血站开展血液核酸检测工作。 一、项目目标 在市血液中心、万州中心血站分别建设1个核酸检测实验室,开展核酸检测工作。完成血液核酸检测设备及配套设备的配置、建立完善相关质量管理体系管理、组织开展人员培训、进行信息系统建设及数据统计分析。 二、项目内容 (一)市血液中心、万州中心血站各配备1台(套)核酸检测设备及1套用于样本运输、分离和储存等的配套设备(见附件2)。 (二)市血液中心、万州中心血站各培训5名核酸检测技术人员,开展核酸检测。 (三)开展信息系统标准化建设,并及时对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评估。 (四)建立完善核酸检测实验室质量体系建设,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保证检测质量。

三、项目资金安排 根据《财政部、卫生部关于下达2010年公共卫生补助资金的通知》(财社…2010?271号),中央财政给予我市中央资金补助508万元,分别给市血液中心、万州中心血站划拨资金254万元,其中160万元用于核酸检测设备购置,72万元用于核酸检测实验室配套设备购置,2万元用于人员培训,20万元用于实验室信息系统建设与数据统计分析。资金分配和使用方案见附件1。 四、工作要求 (一)项目开展单位市血液中心、万州中心血站要高度重视,根据项目目标和内容,建立管理制度,落实各项工作措施,推动项目顺利实施,既要确保项目的顺利开展,又不影响血站各项业务工作的正常进行。 (二)市血液中心、万州中心血站要按照血站核酸检测实验室建设标准制定实验室建设、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信息系统建设和人员培训的相关工作方案,并报市卫生局备案。 (三)市血液中心和万州中心血站应严格资金管理,做到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采购法》的有关规定,通过政府采购进行相关设备的招标采购工作,并将采购结果和工作进展及时报市卫生局。 (四)市血液中心和万州中心血站要加强对血站质量体系的建设和完善,特别是要完善核酸检测实验室质量体系建设,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保证检测质量。

化学物质与核酸的相互作用

化学物质与核酸的相互作用 基因突变的类型:碱基替换、移码和大段损伤 化学诱变剂:烷化剂类、碱基类似物* 、移码诱变剂、脱氨基诱变剂 化学致癌物质:烷化剂类、多环芳烃类、芳香胺类、偶氮染料、亚硝基化合物、生物毒素、重金属 小分子药物与DNA 的相互作用 1.共价结合 2.非共价结合 (1)外部静电作用 (2)沟区结合 (3)嵌入作用 3.剪切作用 碱基置换是某一碱基配对性能改变或脱落而引起的突变。此时首先在DNA复制时会使互补链的相应位点配上一个错误的碱基,即发生错误配对。 移码是DNA中增加或减少了一对或几对不等于3的倍数的碱基对所造成的突变。 大段损伤是DNA链大段缺失或插入。这种损伤有时可跨越两个或数个基因,涉及数以千计的核苷酸。 能够提高生物体突变频率的物质即为诱变剂。大多数诱变剂在诱发生物体发生突变的同时造成生物体的大量死亡。 化学诱变剂

1.烷化剂类 烷化剂类化合物是能与一个或几个核酸碱基起化学反应,从而引起DNA复制时碱基配对的转换而发生遗传变异的化学物质。这是一类在微生物诱变育种中普通使用的化学诱变剂烷化剂类诱变剂诱发突变的原理是由于这些诱变剂分子中有一个或多个活性烷基,它们能够转移到DNA分子中电子云密度极高的化点上去置换氢原子进行烷化反应。如在DNA 分子中最可能的烷化位点似乎是鸟嘌呤的N-7、N-3位、腺嘌呤的N-3位、胞嘧啶的N-3位等。胸腺嘧啶不能发生烷化作用。 2.碱基类似物 某些化学诱变剂是与天然碱基化学结构十分接近的类似物,它能掺入到DNA分子中而引起遗传变异,即碱基类似物诱变剂。 这类诱变剂包括5-溴尿嘧啶(5-BU)、5-氟尿嘧啶、5-氨基尿嘧啶、6-氯胸腺嘧啶、2-氨基嘌呤、6-氯嘌呤和8-氮鸟嘌呤等类似物。碱基类似物诱发基因突变是导致碱基对的转换,也可回复突变。 3.移码诱变剂 有些大分子能以静电吸附形式嵌入DNA单链的碱基之间或DNA双螺旋结构的相邻多核苷酸链之间,称嵌入剂。它们多数是多环的平面结构,特别是三环结构,其长度为0.68nm,恰好是DNA单链相邻碱基距离的两倍。 如果嵌入到新合成的互补链上,就会使之缺少一个碱基,如果嵌入到模板链的两碱基之间就会使互补链插入一个多余的碱基。无论多或少1个碱基都会造成移码。 如表阿霉素在较低浓度(50 g/ml)作用30min,即可显示明显的嵌合效应且不可逆转。 这类诱变剂包括吖啶黄、吖啶橙等吖啶类化合物。 4.脱氨基诱变剂

核酸检测试剂生产及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复习进程

核酸检测试剂生产及质量控制 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核酸扩增检测技术泛指以扩增DNA或RNA为手段,从而筛查特定基因的检测技术,如聚合酶链反应(PCR)、连接酶链反应(LCR)、转录依赖的扩增反应(TMA)等。核酸检测试剂是基于核酸扩增检测技术的体外诊断试剂,目前已经用于病原体检测、特定疾病的早期诊断和体内物质的型别鉴定等不同领域。为规范核酸检测试剂的生产及质量控制,特制定本技术指导原则,并将根据核酸检测技术的发展状况适时进行修改。 一、基本要求 1、核酸类检测试剂的生产企业应获得《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 2、核酸类检测试剂的生产企业应具有与其技术要求相适应的人员、环境、设施和仪器设备等条件,建立专用实验室,配备满足核酸提取和扩增检测以及操作人员防护所需的设备。实验室应当严格分区,人员和物品应当单向流动,以最大限度地防止实验过程中样品之间的污染和避免扩增产物的污染。 3、核酸类检测试剂的生产企业应按照《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实施细则(试行)》的要求,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并应通过《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考核评定标准(试行)》的考核。

4、核酸类检测试剂的生产单位应当对试剂的使用范围作出明确规定,并经国家药品管理部门批准。引物设计应当符合核酸检测设计的要求,扩增体系应设定合理的内标和外标,试剂须设置抗污染的特定措施,扩增产物须进行确证研究。 5、核酸类检测试剂的原材料应制订相关质量标准,应符合现行《中国药典》或《中国生物制品主要原辅料质控标准》的要求。使用未列入上述标准的化学试剂,应不低于分析纯。 二、原材料 应提供主要原材料如引物、探针、企业参考品或标准品等的选择与来源、制备过程、质量分析和质量标准等的相关研究资料。如果主要原材料来自市场(从其他单位购买),应提供的资料包括:对物料供应商审核的相关资料、购买合同、供货方提供的质量标准、出厂检定报告,以及该原材料到货后的质量检验资料。 核酸类检测试剂的包装材料和耗材应无DNase和RNase污染。 1、dNTP 脱氧三磷酸核苷,核酸的组成成分,包括:dATP、dUTP、d GTP、dCTP和dTTP。应为HPLC纯、PCR级,无DNase和RNase 污染。-20℃保存。 2、引物 由一定数量的核苷酸构成的特定序列,通常采用DNA合成仪人工合成,合成后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或其他适宜方法纯化。

核酸检测基本 知识

核酸检测基本知识 1.什么是核酸检测 核酸的定义:核酸是由核苷酸或脱氧核苷酸通过3′,5′-磷酸二酯键连接而成的一类生物大分子。 核酸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物功能,主要是贮存遗传信息 和传递遗传信息。 2.核酸的分类 核酸大分子可分为两类: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3.核酸的组成

DNA和RNA都是由一个一个核苷酸(nucleotide)头尾相连而形成的,由C、H、O、N、P,5种元素组成。DNA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RNA是少数不含DNA的病毒(如HIV病毒,流感病毒,SARS病毒等)的遗传物质。RNA平均长度大约为2000个核苷酸,而人的DNA却是很长的,约有3X10^9个核苷酸。 4.核酸的功能 在蛋白质的复制和合成中起着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的 作用。核酸不仅是基本的遗传物质,而且在蛋白质的生物 合成上也占重要位置,因而在生长、遗传、变异等一系列 重大生命现象中起决定性的作用。 DNA与RNA都是核酸,它们在化学组成上有什么区别如 下: DNA与RNA的比较DNA RNA 主要存在部位细胞核细胞质 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碱基种类A、G、C、T A、G、C、U 五碳糖种类脱氧核糖核糖 核苷酸链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一条核糖核苷酸链 5.检测方法 核酸检测方法,主要通过同时进行靶核酸扩增和可检 测信号的生成来检测样品中的靶核酸。可应用于临床微生

物学、血液筛选、遗传病诊断和预防、法医学等领域的核 酸检测。 目前主要使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a.核酸序列依赖性扩增法 NASBA是由一对引物介导的、连续均一的、体外特异性 核苷酸序列等温扩增RNA的新技术。反应在42℃进行,可在2h内将RNA模板扩增约109倍。NASBA原理是提取病毒RNA,加入AMV逆转录酶、RNA酶H、T7RNA聚合酶和引物进行扩增。 整个反应分非循环相和循环相:在非循环相中,引物I与模板RNA退火后在AMV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cDNA,形成RNA:DNA 杂合体,随即RNaseH降解RNA,引物Ⅱ与cDNA退火,在反转录酶作用下合成第2条DNA互补链。双链DNA可在T7RNA聚合酶的作用下,经其启动子序列起动而转录RNA,RNA又可在反转录酶的作用下反转录成DNA,进入循环相,对模板进行大量 扩增。 b.转录介导的扩增技术 TMA技术原理与NASBA基本一致,略有不同之处是TMA利用的是MMLV逆转录酶及T7RNA聚合酶两种酶,MMLV逆转录酶既有逆转录酶的活性又具有RNA酶H活性。反应在41.5℃进行,可在1h内将RNA模板扩增约109倍。 c.连接酶酶促链式反应(LCR) LCR是基于靶分子依赖的寡核苷酸探针相互连接的一种

生物化学习题(核酸答案)

生物化学习题(核酸答案) 一、名词解释: 单核苷酸:核苷与磷酸缩合生成的磷酸酯 磷酸二酯键:单核苷酸中,核苷的戊糖与磷酸的枪击之间形成的磷酸酯键 碱基互补规律:在形成双螺旋结构的过程中,由于各种碱基的大小与结构的不同,使得碱基之间的互补配对只能在G-C(或C-G)与A-T(或T-A)之间进行,这种碱基配对的规律称为碱基配对规律(互补规律) 核酸的变性与复性:当双螺旋结构的DNA溶液缓慢加热时,氢键断开,双链DNA解离为单链,称为核酸的“熔解”或变性;在适宜的温度下,分散开的两条DNA链可以完全重新结合成与原来一样的双股螺旋(DNA螺旋的重组过程称为复性) 退火:当将变性(双链呈分散状态)的DNA溶液缓慢冷却时,它们可以发生不同程度的重新结合而形成双螺旋结构的现象 增色效应、减色效应:DNA双螺旋结构变为单链的无规则卷曲状态时,紫外吸收增加的现象——增色效应;变性DNA在退火条件下复性时,DNA在260nm的光密度比DNA分子中的各个碱基在260nm处吸收的光密度的总与小得多(35%-40%)的现象DNA的熔解温度:DNA双螺旋解开一半时的温度(Tm) 分子杂交:不同的DNA片段之间、DNA片段与RNA片段之间,如果彼此间的核苷酸排列顺序互补,也可以复性,形成新的双螺旋结构。按照互补碱基配对而使不完全互补的两条多核苷酸相互结合的过程 环化核苷酸:单核苷酸中的磷酸基分别于戊糖的3’-OH及5’-OH形成酯键,这种磷酸内酯的结构成为环化核苷酸 核小体:用于包装染色质的结构单位,由DNA链缠绕一个组蛋白核构成 cAMP:3’,5’-环腺苷酸,就是细胞内的第二信使,由于某些激素或其它分子信号刺激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催化ATP环化而成 二、填空题: 1、核酸变性后,其摩尔磷吸光系数ε(P) 。 2、维持DNA双螺旋结构稳定性主要就是靠。 3、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就是。 4、脱氧核糖核酸在糖环位置不带羟基。

核酸类检测试剂的原材料生产工艺和半成品

附件 3 核酸扩增法检测试剂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一、前言 本指导原则主要针对核酸扩增类检测试剂的主要原材料、生产工艺及反应体系、产品质量控制等环节提出指导性技术要求。 本指导原则系对核酸扩增法检测试剂的一般要求,申请人应依据产品特性确定其中的具体内容是否适用,若不适用,需详细阐述其理由及相应的科学依据。 本指导原则是对申请人和审查人员的指导性文件,但不包括注册审批所涉及的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如果有能够满足相关法规要求的其他方法,也可以采用,但是需要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规和标准体系以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订的,随着法规和标准的不断完善、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其相关内容也将进行适时的调整。 二、适用范围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核酸扩增法检测试剂的注册技术审查,其他类核酸检测试剂可参照相关内容。 三、基本要求 (一)基本原则 1.核酸扩增类检测试剂的生产企业应获得《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研制、生产用的各种原料、辅料等应制定其相应的质量标准,并应符合有关法规的要求。 2.试剂生产企业应具有与其技术要求相适应的人员、厂房、设施和仪器设备以及适宜的生产环境,配备满足核酸提取和扩增检测以及操作人员防护所需的设备。建立专用实验室,实验室应当严格分区,人员和物品应当单向流动,以

最大限度地防止实验过程中样品之间的污染和避免扩增产物的污染。生产用于病原微生物核酸检测的生产企业应建立符合生物安全要求的设施和措施。 3.试剂生产企业应按照《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实施细则(试行)》的要求,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并应通过《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考核评定标准(试行)》的考核。 4.核酸扩增类检测试剂的引物设计应当符合核酸检测设计的要求,扩增体系应设定合理的内标和外标,试剂需设置抗污染的特定措施,扩增产物须进行确证研究。 5.企业使用新型原材料时,应提供与通行原材料比对研究结果及相关资料。使用未列入上述标准的化学试剂,应不低于分析纯。 (二)原材料应提供主要原材料如引物、探针、企业参考品或标准品等的选择与来源、制备过程、质量分析和质量标准等的相关研究资料。若主要原材料为企业自己生产,其生产工艺必须相对稳定;如主要原材料来自市场(从其他单位购买),应提供的资料包括:对物料供应商审核的相关资料、购买合同、供货方提供的质量标准、出厂检定报告,以及该原材料到货后的质量检验资料。主要原材料(包括生产工艺)或其供应商发生变更,应依据国家相关法规的要求进行变更申请。 核酸类检测试剂的包装材料和耗材应无脱氧核糖核酸酶DNase)和核糖核酸酶RNase)污染。 1.脱氧三磷酸核苷(dNTP) 核酸的组成成分,包括:dATP、dUTP、dGTP、dCTP和dTTP。应为高效液相色谱HPLC)纯、PCR级,无DNase和RNase污染。一20C保存。 2.引物 由一定数量的dNTP 构成的特定序列,通常采用脱氧核糖核酸 (DNA )合成仪人工合成,合成后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或其他适宜方法纯化。 冻干粉,序列正确,合成量应达到试剂生产要求。纯度应达到电泳级

核酸检测实施方案

全面推行核酸检测试运行工作方案 为预防和控制经血传播疾病的发生,保障临床用血质量和安全,经研究决定我站将全面开展核酸检测。为稳步推进核酸全面检测,不影响血液批放行,满足临床用血需求,制定本试运行方案。 一、组织管理 为顺利开展全面核酸检测工作,成立核酸检测工作小组,工作组负责全面推行核酸检测试运行工作,协调处理试运行过程中的相关问题。核酸检测工作小组由田站长总负责,分管站领导和相关科室积极配合。 二、工作目标 根据卫计生发〔2013〕22号,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全面推进血站核酸检测工作实施方案(2013—2015年)提出的工作目标,到2015年,血液筛查核酸检测基本覆盖全国。2014年5月27日,山东省卫计委又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供血核酸检测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市要按照原卫生部《全面推进血站核酸检测工作实施方案(2013-2015年)》要求,迅速开展核酸检测工作。确保2014年下半年在全省全面开展供血核酸检测。为全面推进我站核酸检测工作,目前前期准备工作已就绪,人员、设备、资金已到位。经研究决定自2014年7月1日开始对我站所有献血员标本(包括沂源采血点)进行核酸检测。 三、保障措施 1、资源保障:器械科购买进口核酸采血管,仅供沂源采血点使用,为沂源采血点配备标本离心机二台(一台备用),购买标本运输箱3个(hiv送检一个,沂源采血点一个,备用一个)。(确认号之后到位,前完成) 2、沂源采血点标本的运送:沂源采血点工作人员严格按《血液标本留取程序 》留取标本和离心,置于2-6℃冰箱保存。标本由计划送血人员运回。根据工作需要,沂源计划送血增加一次,同时减少一次急症送血。即每周二、四、六计划送血三次,中午下班时由送血司机把标本及原料血捎回。为保证核酸标本检测不超48小时,沂源采血点工作人员工作时间调整,接血当日下午采血点工作人员休息,周日休息。 3、机采血小板计划的下达:血液供应科提前和临床沟通,说明我站下一步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全面核酸检测并纳入批放行)及造成的血液供应时间的变更,达成共识,取得谅解。合理安排血小板预约和采集计划,血小板采集计划截止到每天下午16:00点之前。?????? 4、机采血小板标本的交接:机采成分科按照血液供应科下达的采集计划预约献血员,安排献血员第二天早上7:30分之前到达血站,血小板标本必须于每天上午9:30之前分别与酶免实验室和核酸实验室当面交接。 5、全血标本的交接:各采血点2014年7月1日起,所有采集的血液同时留取核酸标本和酶免实验室标本。待检室每天早上与酶免实验室和核酸实验室当面交接标本,未检、待检和待放行的原料血和成分血分别存放并标识。 四、核酸检测 1、核酸实验室与酶免实验室同步对当天采集的单采血小板标本和前一天接回的沂源采血点的标本进行血筛三项检测,并对酶免实验室前一天初次检测无反应性的标本进行血筛三项的检测,对酶免实验室前一天初次检测单试剂呈反应性的标本进行血筛三项的单检模式,每天15:30前完成实验。若遇拆分标本,及时与相关科室沟通,调整放行和血小板发放时间,并且完成当天拆分检测,保证该批试验中不留待测的标本。若遇突发应急事件,核酸实验室和酶免实验室同步检测。每天核酸检测完毕后出具书面检测报告交血液质量控制科、血液成分制备科和献血服务科机采成分。 2、质量保证:核酸实验室应建立室内质控标准操作规程,实验室的每一批检测应至少有一个弱阳性室内质控品,该室内质控品应参与混样、核酸纯化、拆分或联检及鉴别检测的全过程。实验结束后,依据室内质控的判定规则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审核,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常见实验方法的写作套路核酸检测篇9-Digital PCR

编号:2-9 主题:digital PCR 概述: Digital PCR(dPCR)即数字PCR,它是一种核酸分子绝对定量技术。相较于qPCR,数字PCR可以直接数出DNA分子的个数,是对起始样品的绝对定量。数字PCR是最新的定量技术,基于单分子PCR方法来进行计数的核酸定量,是一种绝对定量的方法。由于数字PCR能够直接数出DNA分子的个数,是对起始样品的绝对定量,因此特别适用于依靠Real-time PCR的Ct值不能很好分辨的应用领域,例如:拷贝数变异、突变检测、基因相对表达研究(如等位基因不平衡表达)、二代测序结果验证、miRNA表达分析、单细胞基因表达分析等。目的: 对DNA分子的个数进行绝对定量。 原理: 其主要采用当前分析化学热门研究领域的微流控或微滴化方法,将大量稀释后的核酸溶液分散至芯片的微反应器或微滴中,每个反应器的核酸模板数少于或者等于1个。这样经过PCR循环之后,有一个核酸分子模板的反应器就会给出荧光信号,没有模板的反应器就没有荧光信号。根据相对比例和反应器的体积,就可以推算出原始溶液的核酸浓度。 步骤: 1.分离并纯化基因组DNA; 2.计划数字PCR实验,确定样品的最佳稀释度,以获得数字PCR答案;

3.上样,将DNA样品与TaqMan Assay以及OpenArray数字PCR预混液上样到OpenArray 384孔板; 4.循环和成像,利用OpenArray AccuFill 系统将反应上样到OpenArray平板。将OpenArray平板插入OpenArray箱中,装满浸液,并用封箱胶水密封。利用OpenArray? 实时定量PCR系统开展读取。 5.快速轻松地获取和分析数据。 流程图:

生物化学 核酸名词解释

1、Ribozyme:具有高效特异催化功能的RNA。 2、自杀性底物:Kcat型不可逆抑制剂不但具有与天然底物相似的结构,而且本身也是酶的底物,可被酶催化而发生类似底物的变化。 因此称之为“自杀性底物” 3、酶的活性部位(活性中心):与底物接触并且发生反应的部位就称为酶的活性中心,也称为酶的活性部位。 4、变构酶又称别构酶,酶分子的非催化部位与某些化合物可逆地非共价结合后,引起酶的构象的改变,进而改变酶的活性状态 5、卫星DNA:主要分布在染色体着丝粒部位,由非常短的串联多次重复DNA序列组成,因为它的低复杂性又称简单序列DNA,又因其不同寻常的核苷酸组成,常在浮力密度离心中从整个基因组DNA中分离成一个或多个“卫星”条带,故称卫星DNA。 6、Southern印迹:将凝胶上分离的DNA片段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膜上,再通过同位素标记的单链DNA或RNA探针的杂交作用检测这些被转移的DNA 片段的方法。步骤:限制性酶切DNA分子、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碱变性、转膜、探针杂交、洗膜除去未杂交的探针、放射性自显影。 Nouthern印迹:将RNA分子从电泳凝胶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膜上,然后进行核酸杂交的一种那个实验方法。Wouthren:将蛋白质从电泳凝胶中注意到硝酸纤维素膜上,然后与放射性同位素i125标记的特定蛋白质的抗体进行反应。7、酶活力:指酶催 化某化学反应的能 力,其大小可以用 在一定条件下所催 化的某一化学反应 的反应速率来表 示,两者呈线性关 系。 8、1)、可逆抑制作 用:抑制剂与酶以 非共价键结合,用 透析、超滤或凝胶 过滤等方法可以除 去抑制剂,恢复酶 活性。 主要包括:竞争性 抑制、非竞争性抑 制和反竞争性抑制 作用三种。 竞争性抑制是I与 S竞争E的结合部 位,影响了S与E 的正常结合。 非竞争抑制是I与 S同时与E结合,但 三元复合物不能进 一步分解为产物, 酶活性下降。 反竞争抑制是E只 有与S结合后,才 能与I结合,三元 复合物不能进一步 分解为产物。 2)、不可逆抑制作 用:抑制剂通常以 共价键与酶的必须 基团进行不可逆结 合,从而使酶失去 活性。按其作用特 点又可以分为专一 性不可逆抑制作用 和非专一性不可逆 作用。 非专一不可逆抑 制:抑制剂与酶分 子中一类或几类基 团作用,不论必须 基团与否,符合共 价结合,由于必须 基团也被共价结 合,从而导致酶的 抑制失活。 专一不可逆抑制作 用:抑制剂专一地 作用于酶的活性中 心或其他必须基 团,进行了共价结 合,从而抑制酶的 活性。 9、cDNA文库:以 mRNA为模板,经反 转录酶催化,在体 外反转录成cDNA, 与适当的载体(常 用噬菌体或质粒载 体)连接后转化受 体菌,则每个细菌 含有一段cDNA,并 能繁殖扩增,这样 包含着细胞全部 mRNA信息的cDNA 克隆集合称为该组 织细胞的cDNA文 库。 10、DNA指纹:在人 类vntrs位点是 1-5kb,但人的总 DNA提取后用限制 性内切酶切成不同 的片段,然后以 vntrs中的特异序 列为探针进行 southerm杂交,可 发现阳性片段的大 小各不相同。由于 不同个体的这种串 联重复的数目和位 置各不相同,所以 vntrs的southern 杂交带谱就具有高 度的个体特异性, 称DNA指纹。 11、后生遗传(外 遗传):指不处于 DNA自身的核苷酸 序列中可影响DNA 活性的任何可遗传 的性质。 11、多克隆位点: 多克隆位点是包含 多个(最多20个)限 制性酶切位点的一 段很短的DNA序列 12、亲和层析:蛋 白质分子能对配基 专一性地结合成复 合物,改变条件, 又能分离,利用这 种特性而设计的一 种层析技术。 13、疏水吸附层析: 使用适度疏水性的 分离介质,在含盐 的水溶液体系中, 借助于分离介质与 蛋白质分子之间的 疏水作用达到吸附 活性蛋白分子的目 的 14、抗体酶:用没 反应中间产物为抗 原诱导产生的具有 催化能力的免疫球 蛋白称为抗体酶 15、蛋白质完全水 解:即将所有的肽 键都打断,使蛋白 质完全裂解为氨基 酸。 蛋白质部分水解: 即将蛋白质的部分 肽键打开,进而部 分地分离出所需氨 基酸。 16、DNS-cl-Edman 测序法: 将高度灵 敏的DNS技术与能 连续降解的Edman 反应有机结合起来 测定氨基酸排列顺 序的方法。 17、基因芯片:固 定有寡核苷酸、基 因组DNA或cDNA等 的生物芯片。利用 这类芯片与标记的 生物样品进行杂 交,可对样品的基 因表达谱生物信息 进行快速定性和定 量分析。 18、密度梯度区离 心:蛋白质颗粒的 沉降速度与分子大 小和密度相关,在 具有密度梯度的介 质中离心时。质量 和密度大的颗粒比 质量和密度小的颗 粒沉降的快,并且 每种蛋白质颗粒沉 降到与自身密度相 等的介质密度梯度 中。 19、穿梭载体:既 能在原核生物中复 制,又能在真核生 物中复制的载体。+ 20、SiRNA:RNA干 涉现象中,介入细 胞中特定双链rna 加工裂解成的 21-23nt的正义和 反义链组成等干扰 基因表达的小分子 RNA,其引发的RNAi 是转录后基因沉默 现象的机制之一 21、RNAi:即RNA 干涉,是近年来发 现的在生物体内普 遍存在的一种古老 的生物学现象,是 由双链RNA(dsRNA) 介导的、由特定酶 参与的特异性基因 沉默现象,它在转 录水平、转录后水 平和翻译水平上阻 断基因的表达。 22、蛋白质组学: 以蛋白质组为研究 对象,分析细胞内 动态变化的蛋白质 组成成分、表达水 平和修饰状态,了 解蛋白质间的相互 作用与联系,在整 体水平上研究蛋白 质的组成与调控的 活动规律。 蛋白质组:一个细 胞或组织或机体所 包含的所有蛋白 质,现定义为基因 组表达的全部蛋白 质。具有三种含义:

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

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 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 究竟什么是病毒核酸检测?什么是抗体检测?为什么可以用核酸检测结果作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确诊依据?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些问题。 病毒核酸检测是什么? 病毒核酸检测是常见的病毒感染检查方法,并不局限于新型冠状病毒。在埃博拉、流感、禽流感等多种病毒性疾病诊断中,都会应用到病毒核酸检测技术,区别就在于所检测的病毒特异性基因不一样。 核酸检测是实验室确诊的主要方法。可通过实时荧光PCR检测咽拭子、痰液或血液等标本中2019-nCoV核酸阳性,或通过病毒基因测序,如与已知的2019-nCoV高度同源即为病原学阳性。 它既不需要开刀也不需要打针,采集人体分泌物后,进行留样保存,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PCR技术进行检测,进行临床病原学的确诊。 抗体检测是什么? 血清抗体检测,简称抗体检测。血清检测大多使用三类方法:间接免疫荧光(IIFT)、间接法 ELISA 和胶体金法。 血清抗体检测冠状病毒感染并不能像病毒核酸检测阳性一样作为病毒感染的“金标准”,因为抗体检测的准确性受制于检测方法、灵敏度、特异性、血样制备等因素。 如何判断有没有新冠病毒?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出属于新型冠状病毒的RNA,这就像法医找到嫌疑人的DNA一样,是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幕后凶手”的直接证据。目前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的方法主要包括实时荧光RT-PCR(简称为定量PCR)检测和基因测序,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就基于前者,也是最常用的方法。 核酸检测的流程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样本一般来自咽拭子。检测时,医生会用一个像棉签一样的拭子去擦拭扁桃体和咽隐窝附近的分泌物,也可以通过鼻腔取鼻咽后部的分泌物,然后放到试管里面,再交给检验部门做相应的病毒核酸的检查。因此,咽拭子采样前应提前漱口。 核酸检测需要经过取样、留样、保存、核酸提取、上机检测五个步骤。

核酸检测技术的应用

核酸检测技术的应用 规ELISA检测。部分标本因为ELISA检测项目不合格直接被淘汰而未 进入到核酸检测环节,有303616份标本分别实行混样核酸检测(191222人份)和单人份核酸检测(112394人份)。⑴混样核酸检测: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要求,筛选ELISA检测合格标本实行8个标本混样 核酸检测,无反应性pooling的8个标本视为该项目核酸检测合格, 有反应性pooling实行标本的拆分单检,拆分无反应性的标本判为合格,拆分亦有反应性的标本判为该项目核酸检测不合格。⑵单人份核 酸检测:采用单个标本核酸检测模式,按照试剂盒和全自动核酸检测 设备要求实行检测,检测无反应性的标本视为HBVDNA、HCVRNA、HIV- 1RNA项目联检合格,检测有反应性的标本则视为HBVDNA、HCVRNA、 HIV-1RNA项目联检不合格。 1.2统计学处理采用x²检验,比较各项目不合格率的差异,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其中112394人份采用单人份核酸检测系统实行检测,检出单独NAT不 合格数148例,不合格率为1.32‰;191222人份标本采用另外的混样 核酸检测系统实行检测,检出单独NAT不合格数63例,不合格率为 0.33‰.两者不合格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单采血小板标本中,采用ELISA方法检测全血标本278214人份,HBsAg、抗-HCV、抗-HIV-1/2三项不合格数2536例,不合格率为 9.1‰;采用ELISA方法检测单采血小板标本27698人份,HBsAg、抗-HCV、抗-HIV-1/2三项不合格数78例,不合格率为2.8‰.两者不合格 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类,一类为NAT反应性而ELISA无反应性,即为单独NAT不合格结果, 此类不合格的检出即为NAT在血液筛查中所发挥的检测效能。另一类 为NAT反应性ELISA亦为反应性。303616份标本中全血标本和单采血

YY-T1182-2010核酸扩增检测用试剂(盒)

YY/T 1182-2010 核酸扩增检测用试剂(盒) 1围 本标准规定了核酸扩增检测试剂(盒)【以下简称“试剂(盒)”】的术语和定义、命名和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标识、标签和说明书、包装、运输和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核酸扩增检测试剂(盒)的质量控制。核酸扩增检测试剂(盒)应包括核酸提取、核酸扩增及产物分析试剂组份,如核酸扩增检测试剂(盒)不含有核酸提取组份,应由生产企业说明或指定提取试剂(盒)。 本标准不适用于基因分型、基因芯片和病毒基因分型/突变检测用试剂(盒)及血源筛查的试剂(盒)。 2规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1415-2008 体外诊断医疗器械生物样品中量的测量校准品和控制物质赋值的计量学溯源性 3术语和定义 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 聚合酶链反应或多聚酶链反应是一种对特定的DNA或RNA片段在体外进行快速扩增的方法,由变性-退火-延伸三个基本反应步骤构成。 3.2 PCR杂交(膜上、板上)PCR hybridization 具有一定同源序列的两条核酸单链(DNA或RNA)可以通过氢键的方式,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相结合,探针结合于特定核酸序列或PCR产物的杂交过程可以在液相中进行,也可以将其中一个固定在固相载体上进行。 3.3 PCR 电泳 PCR electrophoresis 根据PCR产物分子质量和所带电荷的不同在电场中进行分离的技术。 3.4实时荧光PCR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

核酸检测技术的应用

核酸检测技术的应用 1资料与方法 1.1检测方法及判定规则305912份全血标本和单采血小板标本进行常规ELISA检测。部分标本因为ELISA检测项目不合格直接被淘汰而未 进入到核酸检测环节,有303616份标本分别进行混样核酸检测(191222人份)和单人份核酸检测(112394人份)。⑴混样核酸检测: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要求,筛选ELISA检测合格标本进行8个标本混样 核酸检测,无反应性pooling的8个标本视为该项目核酸检测合格, 有反应性pooling进行标本的拆分单检,拆分无反应性的标本判为合格,拆分亦有反应性的标本判为该项目核酸检测不合格。⑵单人份核 酸检测:采用单个标本核酸检测模式,按照试剂盒和全自动核酸检测 设备要求进行检测,检测无反应性的标本视为HBVDNA、HCVRNA、HIV- 1RNA项目联检合格,检测有反应性的标本则视为HBVDNA、HCVRNA、 HIV-1RNA项目联检不合格。 1.2统计学处理采用x²检验,比较各项目不合格率的差异,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单检模式及混检模式下的NAT结果303616人份标本进行核酸检测,其中112394人份采用单人份核酸检测系统进行检测,检出单独NAT不 合格数148例,不合格率为1.32‰;191222人份标本采用另外的混样 核酸检测系统进行检测,检出单独NAT不合格数63例,不合格率为 0.33‰.两者不合格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全血标本和单采血小板标本ELISA检测结果305912份全血标本和单采血小板标本中,采用ELISA方法检测全血标本278214人份,HBsAg、抗-HCV、抗-HIV-1/2三项不合格数2536例,不合格率为 9.1‰;采用ELISA方法检测单采血小板标本27698人份,HBsAg、抗-

核酸的化学

第二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核酸的概念和化学组成 一、核酸的发现及研究进展 1、最早1868年,瑞士科学家Miescher从绷带脓细胞中发现含磷2.5%的化合物,称为核素。 2、1881年,Altmann从小牛胸腺、酵母中得到,它不含Pro,命名为核酸。 3、1914年,把小牛胸腺中得到的核酸称胸腺核酸(动物核酸),把从酵母中分离得到的核酸称酵母核酸(植物核酸)。 又根据戊糖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4、1944年,Avery研究肺炎球菌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结论。 最初是1928年,Gniffith以肺炎球菌作为转化的材料。 肺炎球菌光滑型(S型):菌落光滑、有荚膜、有毒性。 粗糙型(R型):菌落粗糙、无荚膜、无毒性。 活体转化,四组实验: ①活S型菌—→Rat—→die ②活R型菌—→Rat—→live ③加热杀死的S型菌—→Rat—→live ④加热杀死的S型菌—→Rat—→die 活R型菌 说明R型菌可以转化为活S型菌,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有一种物

质可使活R型菌转化为S型菌。 1944年美国科学家Avery做了大量实验确定这种物质是DNA (转化因子)。 5、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的双螺旋模型结构,不但阐明了DNA结构,而且对DNA的复制、遗传物质的传递、都作了重要的说明。 6、20世纪70年代,DNA重组技术应用——基因工程诞生。 7、2000~2002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 二、核酸的概念和重要性 核酸是由核苷酸组成的具有复杂三维结构的大分子物质,包括DNA和RNA。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分布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主要有三种信使RNA(mRNA)、核蛋白体(rRNA)、转运(tRNA)。真核生物中还有HnRNA和SnRNA,HnRNA是mRNA 的前体,SnRNA参与RNA的修饰加工等。DNA是遗传的物质基础。(一)核酸是遗传物质 细胞核内DNA含量恒定,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生物遗传特征的延续和生物进化都由基因所决定的。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 (二)核酸参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mRNA是蛋白质合成材料,rRNA是核糖体的成分。 三、核酸在医药上的应用 1、RNA:来源与微生物发酵,动物内脏,可用于改善精神迟缓,

核酸检测考核试题和答案大全

1.临床实验室若对检测系统进行性能核实,需要进行以下哪组实验(单项该题正确答案: A.精密度、准确 2.基因芯片技术的本质是(单项)该题正确答案: A、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行有创机械通气时,正确的方法是(。(单项)该题正确答案: D.小潮气量和低吸气压力 4.合成RNA的原料是:(单功该题正确答案: C、NTP 5.个人防护装置是用于防止人员个体受到生物性、化学性或物理性等()伤害的器材和用品。(单项该题正确答案:A危险因子 6.标记的参与杂交反应的已知核酸序列是(单项该题正确答案 探针 7.级A1型和A2型生物安全柜的通风连接是使用:(单项该题正确答案 A套管“或“伞型罩“连接 8.第三代测序技术的特征(单项该题正确答案 E、单分子测序 9.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中,不属于净化实验室专用门特点的是:(单项该题正确答案D 以上均不是 10.以下对应关系正确的是()(单项)该题正确答案: B.敏感性一一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100% 11.目前的DNA自动化测序技术可以一次性读取的序列长度约(单项) 该题正确答案D、1000bp 关于分子信标技术的描述,不正确的是(单项该题正确答案 E、分子信标设计简单 13.国内的生物安全实验室一定要按照国务院发布的()进行管理。(单项)该题正确答案: A《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14.从鼻咽拭子中提取的检测新型冠状病毒的剩余核酸提取物不可用于哪种病原体诊断(单项该题正确答案 D丙型肝炎病毒 15.退火温度是决定PCR反应特异性的关键因素,通常退火温度为()该题正确答案 C.Tm减5℃ 16.实验室人员培训的主要内容:0(单项该题正确答案E以上都是 17.下列关于Taq DNA聚合酶的描述,正确的是(单项该题正确答案 E、在引物的3-OH末端加入脱氧单核苷酸,形成3',5磷酸二酯键 18.下列关于恒温金属浴的使用说法错误的是()(单项该题正确答案 D孔位不足时,可将0.5mEP管放入1.5m加热孔中进行热裂解,加热时间不变。 9.脱卸三级防护装备的顺序是:0(单项该题正确答案: A.鞋套→护目镜→外层手套→防护服→帽子→内层手套→口罩 20.下列哪项不是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内容()(单功该题正确答案 E.进行核酸提取的有效性评价 21.在核酸检测体系中加入内质控,其作用不是监控的是(单项)

核酸检测考核试题和答案大全

A.精密度、准确 2.基因芯片技术的本质是(单项)该题正确答案: A、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行有创机械通气时,正确的方法是(。(单项)该题正确答案: D.小潮气量和低吸气压力 4.合成RNA的原料是:(单功该题正确答案: C、NTP 5.个人防护装置是用于防止人员个体受到生物性、化学性或物理性等()伤害的器材和用品。(单项该题正确答案:A危险因子 6.标记的参与杂交反应的已知核酸序列是(单项该题正确答案 探针 7.级A1型和A2型生物安全柜的通风连接是使用:(单项该题正确答案 A套管“或“伞型罩“连接 8.第三代测序技术的特征(单项该题正确答案 E、单分子测序 9.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中,不属于净化实验室专用门特点的是:(单项该题正确答案D以上均不是 10.以下对应关系正确的是()(单项)该题正确答案: B.敏感性一一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100% 11.目前的DNA自动化测序技术可以一次性读取的序列长度约(单项) 该题正确答案 D、1000bp 关于分子信标技术的描述,不正确的是(单项该题正确答案 E、分子信标设计简单 13.国内的生物安全实验室一定要按照国务院发布的()进行管理。(单项)该题正确答案: A《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14.从鼻咽拭子中提取的检测新型冠状病毒的剩余核酸提取物不可用于哪种病原体诊断(单项该题正确答案 D丙型肝炎病毒 15.退火温度是决定PCR反应特异性的关键因素,通常退火温度为()该题正确答案 减5℃ 16.实验室人员培训的主要内容:0(单项该题正确答案E以上都是 17.下列关于 Taq DNA聚合酶的描述,正确的是(单项该题正确答案 E、在引物的3-OH末端加入脱氧单核苷酸,形成3',5磷酸二酯键 18.下列关于恒温金属浴的使用说法错误的是()(单项该题正确答案 D孔位不足时,可将管放入加热孔中进行热裂解,加热时间不变。 9.脱卸三级防护装备的顺序是:0(单项该题正确答案: A.鞋套→护目镜→外层手套→防护服→帽子→内层手套→口罩 20.下列哪项不是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内容()(单功该题正确答案 E.进行核酸提取的有效性评价 21.在核酸检测体系中加入内质控,其作用不是监控的是(单项) 该题正确答案

核酸化学(习题附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解链温度(Tm值) 答案: 又称DNA的熔解温度,引起DNA发生“熔解”的温度变化范围只不过几度,这个温度变化范围的中点称为熔解温度(Tm)或解链温度。 2 增色效应 答案: 当双链DNA解链(变性)为单链DNA时,碱基更加外露,紫外吸收增加的现象。 3 减色效应 答案: 当单链DNA又重新配对,形成双链DNA时,由于碱基之间电子的相互作用,紫外吸收又明显降低的现象。 4 DNA变性 答案: 一定条件下,双链DNA解链为单链DNA的现象。 5 DNA复性 答案: 除去变性因素后,互补的单链DNA重新结合为双链DNA的现象。 6 分子杂交 答案: 变性后的单链DNA与具有一定同一性序列的DNA链或RNA分子结合形成双链的DNA-DNA或DNA-RNA杂交分子的过程。 二、填空题 1 第二信使的英文是。 答案: Second 2 核苷酸的组成成分有、和。 答案: 磷酸,碱基,戊糖 3 核苷由和组成,通过键连接而成。 答案: 碱基,戊糖,N-C糖苷键 4 单核苷酸由和组成,单核苷酸是的酯。 答案: 核苷,磷酸,核苷,磷酸 5 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 答案: 核苷酸 6 组成核酸的戊糖有和两种,根据所含戊糖的不同可将核酸分为和两大类。 答案: 核糖,脱氧核糖,核糖核酸(RNA),脱氧核糖核酸(DNA) 7 DNA主要存在于并与结合而集中在染色体。 答案: 细胞核(基因组),蛋白质 8 RNA主要存在于,根据其功能又可分为、和三种。答案: 细胞质,r RNA,m RNA,t RNA 9 DNA的二级结构是结构。 答案: 双螺旋 10 核酸分子中单核苷酸之间靠键相连接,而互补的碱基之间靠键相配对。答案: 磷酸二酯键,氢键 11 在DNA中碱基互补的规律是和。 答案: A=T,G≡C 12 在RNA局部双螺旋中碱基互补的规律是和。 答案: A=U,G≡C 13 在ATP中有个高能磷酸键。 答案: 2

核酸检测试剂生产及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

附件3: 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及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 ——核酸检测试剂生产及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 核酸扩增检测技术泛指以扩增DNA或RNA为手段,从而筛查特定基因的检测技术,如聚合酶链反应(PCR)、连接酶链反应(LCR)、转录依赖的扩增反应(TMA)等。核酸检测试剂是基于核酸扩增检测技术的体外诊断试剂,目前已经用于病原体检测、特定疾病的早期诊断和体内物质的型别鉴定等不同领域。为规范核酸检测试剂的生产及质量控制,特制定本技术指导原则。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将依据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适时组织修订。 一、基本要求 (一)核酸类检测试剂生产用的各种原料、辅料等应制定其相应的质量标准,并应符合有关法规的要求。 (二)核酸类检测试剂的生产企业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仪器设备以及适宜的生产环境(实验室应当严格分区,人员和物品应当单向流动,以最大限度地防止实验过程中样品之间的污染和避免扩增产物的污染),获得《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同时,应按照《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实施细则(试行)》的要求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形成文件和记录,加以实施并保持有效运行;还应通过《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考核评定标准(试行)》的考核。企业应对试剂的使用范围作出明确规定,并经国家药品管理部门批准。

(三)核酸类检测试剂在研制时,应当遵循科学、规范的原则,引物设计应当符合核酸检测设计的要求,扩增体系应设定合理的内标和外标,试剂须设置抗污染的特定措施,扩增产物须进行确证研究。 (四)核酸类检测试剂生产过程中所用的各种材料及工艺,应充分考虑可能涉及的安全性方面的事宜。 (五)生产和质量控制的总体目标:保证试剂使用安全、质量稳定、工艺可控、检测有效。 二、原材料 应提供主要原材料如引物、探针、企业参考品或标准品等的选择与来源、制备过程、质量分析和质量标准等的相关研究资料。如果主要原材料来自市场(从其他单位购买),应提供的资料包括:对物料供应商审核的相关资料、购买合同、供货方提供的质量标准、出厂检验报告,以及该原材料到货后的质量检验资料。如果主要原材料(包括工艺)或其供应商有变更,应依据国家相关法规的要求进行变更申请。 核酸类检测试剂的包装材料和耗材应无DNase和RNase污染。 1.dNTPs 脱氧三磷酸核苷,核酸的组成成分,包括:dATP、dUTP、dGTP、dCTP和dTTP。应为HPLC纯、PCR级,无DNase和RNase污染。-20℃保存。 2.引物 由一定数量的核苷酸构成的特定序列,通常采用DNA合成仪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