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眦赘皮的矫正
四点定位法内眦赘皮矫正术

四点定位法内眦赘皮矫正术作者:金俞鲜等来源:《中国美容医学》2012年第15期[摘要]目的:为了探求一种简单有效的内眦赘皮矫正术。
方法:采用“四点定位法”行内眦赘皮矫正术216例,其中与重睑同时进行208例,8例为单纯内眦赘皮矫正术。
结果:术后随访1~12个月,医患双方对手术效果满意者212例,4例赘皮矫正不完全,行二次手术后达到满意效果。
结论:该方法设计简单,操作容易,术后内眦形成良好,效果满意,瘢痕不明显。
[关键词]四点定位;内眦赘皮;内眦赘皮矫正术[中图分类号]R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8-1307-02内眦赘皮是位于内眦角前方一片呈斜向或垂直向分布的半月形皮肤蹼状皱襞,它遮盖内眦及泪阜,严重者遮挡部分视野。
从美容学的角度看,内眦赘皮的存在给人带来不美的外观,甚至会给人以“内斜视”的假象[1]。
它多出现于东方民族人群中,是亚洲人的眼部特征。
有学者对1731名中小学生进行了调查,其中存在内眦赘皮的占91%[2]。
可见内眦赘皮在我国存在的普遍性。
2010年12月~2011年10月笔者采用内眦部四点定位法矫治内眦赘皮216例,经随访观察,疗效满意。
1 临床资料本组共216例,女性214例,男性2例。
年龄16~38岁。
均为先天性双侧内眦赘皮,其中赘皮矫正与重睑术同时进行208例,单纯赘皮矫正8例。
2 手术方法2.1 术前设计:患者取坐位,画线标记。
通过患者睁眼、闭眼找到内眦赘皮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定为A、B两点,在内眦粘膜与皮肤交界的最内侧点定为C点,水平向鼻侧1~1.5mm处定为D点。
至此,手术所需四点已经全部具备,依次画直线连接AD、DC、CB,作为切口线。
如图1A。
3 结果4 讨论4.1 内眦赘皮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都被认为是内眦部皮肤过多所致,所以采用内眦部梭形和箭头形皮肤切除,都未能获得满意效果[3],内眦部梭形皮肤切除不能纠正赘皮已成定论[4-5],但不能认为切除皮肤是错误的,关键是采用什么方法去皮[6]。
运用改良Park’s法矫正内眦赘皮87例

[ 文章编号 ]2 0 9 5 — 3 0 9 7 ( 2 0 1 3 ) 0 1 - 0 0 2 7 - 0 3
d 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2 0 9 5 — 3 0 9 7 . 2 0 1 3 . 0 1 . 0 0 8
Co r r e c t i o n o f c o ng e n i t a l e pi c a nt hus us i ng t he mo d i ie f d Pa r k s me t ho d i n 8 7 c a s e s
缘 平行的重睑切 口线上 , c 点为重 睑切 口线 与 a 点 向上 4 5 。 延长线 的交点 ) , 连接 e 、 c 、 a 、 d各 点 , 作 为手术切 1 : 1
线, 手术依标记线切 开 , 于眼轮 匝肌表 面分离皮 肤 和皮下 组织 , 暴露 内眦韧 带 , 5 - 0丝线 折叠缝 合缩短 内眦韧
us i n g t h e mo d i i f e d Pa r k S me t h o d f o r 8 7 c a s e s .Th e p a t i e n t s c o ns i s t e d o f 8 1 f e ma l e s a nd 6 ma l e s, a g e r a ng i n g f r o m 1 6 y e a r s t o 42 y e a r s .Th e p o i n t s o f a, b, C, d, e we r e ma r ke d r e s pe c t i v e l y be f o r e s u r g e y r
堡 垦 堂  ̄, ) 2 0 1 3 年2 月 第2 卷 第1 期
重睑联合ParkZ法矫治内眦赘皮的效果观察

先天性下睑倒睫联合内眦赘皮矫正术的手术技巧

先天性下睑倒睫联合内眦赘皮矫正术的手术技巧作者:张丽蓉来源:《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3年第03期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下睑倒睫手术方法的选择及手术技巧的应用。
方法运用下睑倒睫切开术联合内眦赘皮矫正术,改变眼睑异常解剖结构,治疗先天性下睑内翻倒睫,有效防止术后复发并改善外观,美容效果更理想。
自2010年8月至2012年9月,共对18例患者实施下睑倒睫联合内眦赘皮矫正术。
结果本组18例患者,术后下睑倒睫全部治愈,内眦部及睑裂形态更加美观自然,随访2个月至2年,效果满意。
结论内眦赘皮矫正术联合下睑倒睫矫正术设计合理,术后恢复快,美容效果佳,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内眦赘皮;下睑内翻;矫正术中图分类号:R77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3-00-02先天性下睑倒睫多见于内眦部。
通常认为是由于下睑皮肤过多、睑缘及睑板前眼眼轮匝肌肥厚造成的睑缘内翻。
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和鼻梁增高常可逐渐好转,但是部分患者症状不能减轻,通过查体观察患者往往具有明显的内眦赘皮,如图1和图2。
内眦赘皮分为上睑型、睑板型、下睑型又称倒向型。
內眦赘皮的患者,其肥厚的眼轮匝肌鼻侧端腱膜着位点越过內眦韧带向上或向下移位,导致下睑内侧皮肤及眼轮匝肌均向上牵拉移位,造成睑缘内翻,睫毛生长方向垂直地面倒向结膜囊。
手术中重视该处异常的解剖结构后,去除牵制,再根据具体情况适量去除部分皮肤及眼轮匝肌后,效果更加理想。
自2010年8月至2012年9月,共对18例患者实施下睑倒睫联合内眦赘皮矫正术。
术后下睑倒睫全部治愈,內眦部及睑裂形态更加美观自然。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共18例。
男性5例,女性13例;年龄10~35岁,平均17.5岁。
临床表现均为先天性下睑内翻倒睫伴内眦赘皮。
其中6例为复发型。
2 方法2)手术切开。
按照设计好的切口线局部注射麻药,切开內眦赘皮及下睑处皮肤,切开BD 连线,剥离內眦部皮下组织,暴露异常着位的下睑眼轮匝肌腱膜,剪断并松解之,此时可见泪阜部组织自然充分暴露,被动牵拉的皮肤亦自然复位。
重睑术同期连贯法矫治上睑型内眦赘皮

[4王 冀 耕 , 丽 丽 , 桐 . 睑 成 形 术 后 过 宽 重 睑 的 修 复 [ . 国美 容 1] 师 刘 重 J中 ] 整 形 外科 杂 志.0 81() 5 —5 . 2 0 .95: 33 4 3
编 辑 / 惠娟 张
[】 9马显杰, 鲁开化, 艾玉峰, 切开重 睑术 的并发症及 处理[] 等. J. 中国美
・
论著 ・
重 睑术 同期 连 贯 法矫 治 上 睑型 内眦 赘皮
范俊 田
( 津 市 水 阁 医院 天 天津 309) 00 0
[ 摘要] 目的: 探讨 一种 简单有效 的上睑型 内眦赘皮矫形方法。 方法 : 用常规重睑成形术切 口, 内眦赘皮处设 计与重睑成形术 采 在
[1王佳琦, 1】 王神蓉, 郭鑫, 重睑成形 术后 睑粘连畸形的修复[] 等. J. 中华 医学美学美容杂志,0 91 ()13 2 0 ,51:.. 【2t佳琦, 1] 王黔, 赵作钧, 松解及眼轮匝肌下脂肪垫转移充填矫 正 等.
重睑术后睑粘连畸形[. J 中华 整 形 外 科 杂 志 , 0 ,22: 112 ] 2 62 () 2 .2 . 0 1 [3毕 国 华 , 1] 肖志 波 , 淼 波 , . 术 矫 正 重 睑 过 宽 2 张 等手 8例 体 会 [] 国 J. 中
切 口相连接 的上睑 内侧三角形旋转皮瓣成形 +去 除两个三角形皮瓣 的新术 式。 自 2 0 0 6年 3 ~2 1 年 1 月 0 0 2月, 上睑型 内眦赘 皮共 1 例 , 9 并进行为期 3 个月 ~2 的初 步随访 。结果: 年 对随访的就 医者的重睑形 态和 内眦部形状进行评估 , 内眦成形 良好 , 新
非连续性重睑术同期横切法内眦赘皮矫正

2 0 1 2 , 2 1 ( 1 0 ) : 1 8 8 4 - 1 8 8 5
【 7 ] 孙美庆, 江华, 钱 玉鑫, 等. 内眦赘皮的解剖学特点和整复[ J ]
・
论著 ・
非连续性重睑术 同期横切法 内眦赘皮矫正
侯 团结 , 刘漪 沦 , 李平松 , 黄金华 , 施泽宏 , 马 乐 , 陈 啸
( 1 . 扬州大学临床 医学院整形美容 中心 江苏 扬州 2 2 5 0 0 1 ; 2 . 成都N - . 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 [ 摘要] 目的: 寻找一种能减少内眦赘皮矫正术后 内眦瘢痕的手术方法。方法: 重睑线 内侧端与 内眦点处留有 3 ~ 5 m m未切开的皮嵴 , 内眦赘皮采用横切法同时将 内眦韧带折 叠缝合 固定在鼻骨骨膜上。结果: 本组 4 2 例 随访 6 ~1 8 个月, 其中1 例因内眦点 固定不牢, 术后外形欠满意 , 4 例在 内眦点处有点状瘢痕 , 其余外形满
Non - co n t i n u ou s dou b l e e y el i d op er a t i on b y cr o s s c u t t i n g i n n er c an t h u s t o r epai r i n
t h e s a me per i od c or r ec t i on
6
中国美容医学2 0 1 4 年1 月第2 3 卷第 1 期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A e s t h e t i c !
: : ! : ! ! : 垫: ! :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 0 1 3 , 2 9 ( 2 ) : 1 4 7 - 1 4 8 .
内眦赘皮矫正同期行点式重睑术的应用体会

并沿 B 1做“ ” 卜A V 形切 口, 按重 睑线 弧度 去皮。A 一 1A弧度连 续。用 丝线 从 J点进针在皮下连续缝合 , A点出针 后观察 至 眼角和内眦的弧度的连贯性 。 如连贯性不佳可 以通过重睑行
调 整 。 果 良好 后 缝 合 A 、 l 点 使 其 完全 对 位 ( 2 ) 对 效 1B 两 图 。。
[】 2王宗学, 王丽君. 文眉失败后提切眉 同时祛除鱼尾纹 的方法和技巧 [】 J. 中国美容 医学,0 91() 4 —4 . 2 0 , 7: 09 1 8 9 [】 杰 , 维 亚 , 3郜 赵 王育 红 , . 袋修 复 术 探 讨 [] 国 美容 医学 , 等 睑 Jl 中
20 ,72: 52 6 0 81() 0 —0 . 2
[] 1林茂 昌. 现代眼部整形美容学[ . M】 西安: 世界 图书 出版社西安公司,
1 97 2 6 2 2 9 :3 . 4 .
【] 6陈芳, 李芸, 文慧, 提切眉术 的医学审美设计及I 钟 等. 临床应用 体会
[] 国 美 容 医 学,0 71() 0 . J. 中 2 0 ,63: 9 4
图 4 术 后 2周 B
中 国美 容 医 学 2 1 00年 1 月 第 l 第 1 期 C iee ora f etei Meiie o.0 0V 1 9N .1 1 9卷 1 hns un l A s t dc . v 1.o 1.o1 J o h c nN 2 .
1 1 69
侧 同法 。术 后无 须 敷料 包 扎 , 影响 工作 、 习及 日常生 活 。 不 学
ll 68
中 国 美 容 医学 2 1 0 0年 1 1月第 1 第 1 9卷 1期 C iee ora o Aetei Me iie o.0 0V 11.o1 hns unl f s t dcn. v 1.o.9N .1 J h c N 2
重睑成形术中矛头状皮肤切除术矫正内眦赘皮

C iwe,AN igWANG We- o g L H n - a , h n -u UI — i Z Y G Yn , id n ,I o g y nHEC e g jn ( p r n o Pa t & o mei S reyDa igOiedGe ea H s i l qn 3 0 ,eo gin ,hn ) De at t f lsi C s t ug r, qn l l me c c f n rl o pt , ig 1 0 1H ln j gC ia i a Da 6 a
Ab ta t Obe t e o e poe a n w meh d t efr h da c nh pa t c mbn d wi h o be e ei src: jci T x l e to o p r m te me il a to l y o ie t te d u l- y l v r o s h d
果 . 床应用 3 1 】 告 0例对 2 5例进行 了为期 1 2 月的随访 , 果所有患者的重睑形态满意, ~1 个 结 内眦矫 正充分、 瘢痕 隐蔽。 结论 : 此方 法 能充分矫正 内眦赘 皮, 适合于重睑成形术同期施行 , 一种操作 简单效果满意的方法。 是
[ 关键 词] 重睑成形术; 矛头状皮肤切除术; 内眦赘皮 [ 中图分类号] 6 2 [ R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4 5 2 1 )4 0 6— 2 1 8 6 ( 0 2 0— 5 8 0 0 5
崔子伟,杨 颖, 王卫东, 李红艳 , 何成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Lines AC, BC and AB form a vertical inverse V-shaped skin flap. ❖ Point D is on the subciliary line, the length of AD can be adjusted by the extension of the
研究意义
❖ 眼睛的功能
视觉器官 表达情感的重要器官,流露出心
灵深处极为丰富、细致的情感。 外在美的重要标志,在面部美学
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 内眦赘皮的影响
内眦赘皮是内眦角前方呈斜向或 垂直向分布的半月形皮肤蹼状皱 襞,在亚洲人群中发生率约为 50%。
内眦赘皮使正常内眦角被掩盖, 眼裂变短,两眼间距过宽,严重 影响眼部的美观。
重度内眦赘皮遮挡部分视野。CoBiblioteka pany Logo研究进展
❖ 内眦赘皮的形成原因
内眦部眼轮匝肌肌纤维的错位 内眦部皮肤在垂直方向的张力过大
❖ 常见手术方法
横切纵缝法、 mustarde法、 V-W成形、鼻侧腱膜固定、 z成形、Y-V推进 等
Company Logo
Y-V advancement Epicanthoplasty
Company Logo
Inverted V-Y advancement Epicanthoplasty
LiQiang Liu 2011年
❖ Point A is marked in the apex of the caruncula fornix just near the skinemucosal junction while the medial semilunar skin is pulled medially to expose the lachrymal lake.
inverse V-shaped skin flap.
Company Logo
❖ the vertical V-shaped skin flap is elevated by sharp dissection in the plane superficial to the orbicularis oculi muscle. The excision of the underlying orbicularis oculi muscles should be individualised, continuing to undermine the base of the V-shaped flap. The vertical inverse V flap was released fully and retracted to the inferior area of “bd” line.
Company Logo
❖ The line from point A to A’ was incised and the point A was sutured to point A’.
❖ The excessive skin of the medial canthus in the subciliary was trimmed off along the subciliary incision.
❖ Incisions were made along AB and AC. By cutting and dissecting the dense connective tissue located between skin and orbicularis oculi muscle in the medial canthal area.
Company Logo
palpebral margin incision Epicanthoplasty
Wen Chen 2009年
❖ Point A was marked 1 mm medial to the lacrimal lake. Extending from point A, two lines along the ciliary margins were marked. The lengths of AB (supraciliary) and AC (subciliary) were made 5 mm and 2 mm.
❖ Point B is located at the new desired medial canthus and is projected onto the surface of the medial semilunar skin when in the natural state of tension.
F.C. Li 2008年
❖ Point a is marked on the edge of the epicanthal fold at the level of the mid-caruncle.
❖ From point a, a horizontal line is drawn medially on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epicanthal fold up to point b.
❖ Double eyelidplasty was then performed. After the double eyelidplasty procedure, the end point of the double eyelid fold in the medial canthus was marked as A’.
❖ the nasal skin is pulled medially to completely expose the lacrimal lake. From point a, two lines are made. The line on the upper eyelid corresponds with the planned line for the double eyelid fold. The line on the lower eyelid locates along the lower eyelid bor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