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睑下垂矫正下睑内翻倒睫矫正内眦赘皮矫正术手术记录
切开重睑+内眦赘皮矫正术-病历内容

切开重睑+内眦赘皮矫正术-病历内容
病人信息
•姓名:李女士
•年龄:25岁
•性别:女
•职业:模特
•病史:无
主要问题
李女士因为眼睛的外形不够美观来到了我们医院进行咨询,主要问题包括:重
睑外翻、内眦赘皮过多。
检查结果
重睑外翻
李女士的双眼重睑外翻,左眼状况比右眼严重。
检查后,李女士左眼重睑皮肤薄,上睑褶没有明显的卷曲,下睑褶卷曲明显。
右眼虽然也有重睑外翻,但是比左眼轻微。
我们考虑采用切开重睑术进行矫正。
内眦赘皮
李女士的内眦赘皮较多,双眼角度不够明显。
我们根据其面部轮廓给出方案:
采用内眦赘皮矫正术解决问题。
手术过程
切开重睑术
首先对眼部周围做好消毒工作,拉皮手术包裹眼睛,清理术前区域,进行局部
麻醉,锥形切开适当量的重睑组织,动态调整重睑褶的高度,保护好上睑板的结构,缝合重睑板和眶轮匝肌,肌腱顶端应居中。
最后,术后冷敷消肿缓解疼痛。
内眦赘皮矫正术
手术开始后,先将眼睛用棉签推至最大张开状态,固定下来进行术前标记。
下
切口皮肤超过赘皮边缘3mm,向上包皮2mm,束缚用线后进行探查,张口进行赘皮切除,借助针线探针进行层间缝合。
最后,术后冷敷缓解疼痛。
术后恢复
李女士手术后3天,眼部肿胀逐步消退,术后7天拆线。
手术后的4周,避免接触水和太阳直射,有意外情况及时向医生咨询。
通过切开重睑术和内眦赘皮矫正术,李女士的外形得到了明显改善,双眼看起来更加明亮,对李女士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
术后注意休息,遵循医嘱进行恢复,能够加快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儿童下睑赘皮性倒睫的手术矫正

【 摘要】 目的 介绍一种简单有效治疗儿童下睑赘皮性倒睫的手术方法。方法 应用皮肤轮匝肌切除联合
睫毛外 翻缝线 术治疗儿 童下睑赘皮性 倒睫 4 6例 9 2只眼 , 年龄 3一l 2岁 , 平均 5 . 4岁 。术后随访观察 6— 2 4个月 。 结果 治 愈 8 2只眼 , 治愈率 8 9 . 1 %; 好转 l 0只 眼, 好转率 1 0 . 9 %。随访期 间无加 重。5只 眼复发 , 再 次手术后 均 治愈 。总有效率 1 0 0 %。结论 皮 肤轮匝肌切除联合睫毛外翻缝线术 治疗儿童下 睑赘皮 性倒 睫疗 效确切 , 复发率 低, 无严重并发症 。
临床眼科杂志 2 0 1 4年第 2 2卷 第 6期
J o u r n a l o f C l i n i c a l O v h t h a l mo l o  ̄。 2 0 1 4 .  ̄ o 1 . 2 2 。 N o . 6
【-】手术记录表-内眦赘皮整形术手

6.术后用药。
记录者签名
Signature of recorder
手术者签名
Signature of doctor
手术日期: 年 月 日
Operationdate: yy mm dd
开始时间: 时 分
Starting time : hour munite
结束时间: 时 分
Finishing time: hour munite
手术名称:内眦赘皮整形术 Surgery on inner canthus
术前检查 Examination before operation
上、下脸皮肤疤痕:Scar on skin of upper and lower eyelid □有 Yes □无 No
上、下脸皮疹:Rash on upper and lower eyelid □有 Yes □无 No
2.血常规 Blood routine 有(无)异常 异常项目:_________
姓名 Name
年龄 Age
性别 Sex
男 M □ 女 F □
病历号 MRN
手术日期 Date of operation
手术医师 Main Physician
麻醉医师 Anaesthesia
助理医师 Assist physician
洗手护士 Hand-washed nurse
巡回护士 On duty nurse
4.“Z”成形法:在内眦部作“Z”形切口,“Z”形从纵轴为“Z”形中间切口。“Z”二瓣,角呈60度。二皮瓣交换位置,皮肤间断缝合。
Method of forming shape of“Z”:Cutting to inner cathus as the shape of“Z”,cutting“Z”as ordinate axis to the middle of it.Half of“Z”,60 degr-ee anfle.Exchange the position of skin flap,sewing skin disconnectedly.
上睑下垂矫正手术

皮肤结膜联合切口的上睑提肌缩矫正及徙前术1.眼睑拉钩翻转上眼睑,充分暴露上穹隆,用TB针头于穹隆结膜下注入0.5ml局麻药。
于两侧穹隆结膜各作一竖行结膜小切口,长约5mm。
用虹膜恢复器由一侧结膜切口进入。
于穹隆结膜与下方的Müller肌间作潜行分离。
由另一侧结膜切口伸出。
向下分离达睑板上缘,向上达穹隆顶部,但不分离球结膜2.于眼轮匝肌与睑板间作浸润麻醉,并由此向上睑提肌方向注入适量局麻药约共3ml。
结膜囊内置入金属垫板,按对侧眼垂睑线或正常垂睑位置切开皮肤、眼轮匝肌,暴露睑板。
切除切口以下的眼轮匝肌。
由睑板而向上分离眶隔,水平切开眶隔,分离下方的眶脂肪,暴露上睑提肌腱膜(图2)。
3.用钝头剪在上睑提肌两侧作穿透性小切口,直血管钳夹住睑板上缘的上睑提肌腱膜,于睑板上缘切断上睑提肌腱膜(图3)。
4.术者左手拿住血管钳轻轻向外牵引,使上睑提肌紧张,用弯剪顺上睑提肌两侧伸入眶内,剪开上睑提肌两侧的内外角及节制韧带,随着节制韧带逐渐剪断,术者手中觉得上睑提肌渐之向外松动。
术者可用手指顺上睑提肌两侧伸入眶内,触摸有无索条状物伸展于上睑提肌两侧,如无此感觉,表明节制韧带已经完全剪断(图4)5.于该处作三针褥式线环,两侧的线环应较中央的线环稍靠前6.将上睑提肌固定缝合于睑板中央部,先打活结。
取下血管钳及眼睑拉钩,观察两眼睑裂是否对称,一般术眼睑裂应略大于健眼1~2mm。
过矫或矫正不足时可修正线环位置。
最后结扎缝线,剪短线头。
于缝线下2mm剪去多余的上睑提肌7.检查睑缘和睫毛位置,如无内翻、睫毛方向合适,于原位作皮肤切口的睑板固定缝合8.下睑缘于局麻下作两针牵引缝线,将下睑拉向上,以资保护角膜。
结膜囊内涂抗生素眼膏,盖消毒眼垫,压迫包扎结膜切口的上睑提肌缩短和徙前术1.用眼睑拉钩翻转上睑,充分暴露上穹隆部,于穹隆结膜与Müller肌间注入局麻药0.5ml,位置宜浅。
于睑板上缘平行睑缘切开穹隆结膜,向上细致分离其下方的Müller肌,达穹隆顶部2.上方结膜创缘均匀作三针线环,暂不结扎,缝线用血管钳夹住,固定于手术巾上。
先天性下睑倒睫联合内眦赘皮矫正术的手术技巧

先天性下睑倒睫联合内眦赘皮矫正术的手术技巧作者:张丽蓉来源:《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3年第03期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下睑倒睫手术方法的选择及手术技巧的应用。
方法运用下睑倒睫切开术联合内眦赘皮矫正术,改变眼睑异常解剖结构,治疗先天性下睑内翻倒睫,有效防止术后复发并改善外观,美容效果更理想。
自2010年8月至2012年9月,共对18例患者实施下睑倒睫联合内眦赘皮矫正术。
结果本组18例患者,术后下睑倒睫全部治愈,内眦部及睑裂形态更加美观自然,随访2个月至2年,效果满意。
结论内眦赘皮矫正术联合下睑倒睫矫正术设计合理,术后恢复快,美容效果佳,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内眦赘皮;下睑内翻;矫正术中图分类号:R77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3-00-02先天性下睑倒睫多见于内眦部。
通常认为是由于下睑皮肤过多、睑缘及睑板前眼眼轮匝肌肥厚造成的睑缘内翻。
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和鼻梁增高常可逐渐好转,但是部分患者症状不能减轻,通过查体观察患者往往具有明显的内眦赘皮,如图1和图2。
内眦赘皮分为上睑型、睑板型、下睑型又称倒向型。
內眦赘皮的患者,其肥厚的眼轮匝肌鼻侧端腱膜着位点越过內眦韧带向上或向下移位,导致下睑内侧皮肤及眼轮匝肌均向上牵拉移位,造成睑缘内翻,睫毛生长方向垂直地面倒向结膜囊。
手术中重视该处异常的解剖结构后,去除牵制,再根据具体情况适量去除部分皮肤及眼轮匝肌后,效果更加理想。
自2010年8月至2012年9月,共对18例患者实施下睑倒睫联合内眦赘皮矫正术。
术后下睑倒睫全部治愈,內眦部及睑裂形态更加美观自然。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共18例。
男性5例,女性13例;年龄10~35岁,平均17.5岁。
临床表现均为先天性下睑内翻倒睫伴内眦赘皮。
其中6例为复发型。
2 方法2)手术切开。
按照设计好的切口线局部注射麻药,切开內眦赘皮及下睑处皮肤,切开BD 连线,剥离內眦部皮下组织,暴露异常着位的下睑眼轮匝肌腱膜,剪断并松解之,此时可见泪阜部组织自然充分暴露,被动牵拉的皮肤亦自然复位。
眼睑翻修手术记录

眼睑翻修手术记录手术日期:xxxx年xx月xx日手术科室:眼科患者姓名:***患者性别:***年龄:***住院号:***一、术前准备在手术之前,患者需要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和准备。
在此次眼睑翻修手术前,我们确认患者的身体状况良好,不存在严重的系统性疾病和手术禁忌证。
患者已经了解并同意进行此项手术,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我们为患者进行了必要的术前检查,包括眼部检查、眼轴长测量和角膜地形图等。
二、手术过程1.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由专业护士进行相关操作,包括眼部消毒和术前标记,确保手术环境的清洁和安全。
2. 麻醉:我们采用了局部麻醉来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不感到疼痛。
使用0.5%利多卡因滴眼液麻醉患者的眼部。
3. 开眼睑:医生通过小切口或切开皮肤和肌肉,将上下眼睑分开,以便进行翻修手术。
4. 翻修手术:根据患者的需求和医生的建议,我们进行了上睑和/或下睑的翻修手术。
在手术过程中,我们纠正了睑板的形态和位置,以恢复和改善患者眼睑的外观和功能。
5. 缝合:在完成翻修手术后,医生使用可吸收的缝线将皮肤层和肌肉层进行缝合,以促进伤口的愈合。
三、术后处理1. 术后观察:手术结束后,患者被转移到恢复室进行观察。
专业护士会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注意眼睑的状况。
2. 给予抗生素眼药水:为了预防感染,我们在手术后给予患者抗生素眼药水,并嘱咐患者按照医生的指示使用。
3. 术后护理指导:我们向患者提供必要的术后护理指导,包括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剧烈活动和用眼过度,遵循医生的药物使用指导等。
4. 术后复诊安排:患者被安排在手术后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复诊,以便医生对眼睑翻修的效果进行评估和调整。
四、术后效果手术后,我们期望患者的眼睑外观和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具体的术后效果会因患者个体差异和手术情况而有所不同。
术后复诊时,医生将评估眼睑的愈合情况和对手术效果的满意度。
五、术后注意事项1. 眼睑翻修手术是一种正规的医疗操作,但仍存在一定的风险。
整形外科手术记录模板

整形外科手术记录模板手术名称:切开重睑术+双侧内眦赘皮矫正术手术经过:1、患者入手术室,取仰卧位,设计划线,碘酊固定;面部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下;2、重睑术:术前设计宽度7mm,去皮量2mm.局部肿胀麻醉,按设计线切开上睑皮肤,暴露睑板及上睑提肌腱膜联合部。
松解牵拉韧带及筋膜组织。
严格止血。
8/0尼龙线将下唇眼轮匝肌与提上睑肌前端缝合。
观察上睑弧度及形态,依次缝合。
再次用8∕0尼龙线从切口下唇穿挂睑板前筋膜,上唇皮肤出针间断缝合皮肤切口;同法做对侧,观察两侧基本一致。
以同法行对侧手术,外形弧度良好。
3、内眦赘皮矫正术:内眦处“Z”形切开。
确定新内眦位置。
暴露内眦韧带将内眦韧带所附着肌肉松解,8/0尼龙线折叠固定,8/0线皮肤外缝。
外形与重睑线流畅,衔接良好。
4、手术顺利,麻醉满意,术中出血极少。
手术名称:韩式三点重睑手术经过:1、患者入手术室,取仰卧位,设计重睑线并标记3mm长的三个小短线,碘酊固定;面部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下:2、按术前设计切开上睑皮肤,去除部分眼轮匝肌,彻底止血后,用7∕0尼龙线从切口下唇真皮层穿挂睑板前筋膜,上唇出针缝合切口,将首尾线打结埋于皮下。
以此类推缝合余下两个缝合切口并打结。
对侧同术。
使双侧瞳孔暴露度接近一致,双侧重睑形态满意,基本对称。
3、手术顺利,麻醉满意,术中出血极少。
手术名称:埋线法重睑术手术经过:1. 受术者取仰卧位,设计切口线,重睑线距上睑缘7.0mm,常规消毒面部皮肤3次,铺无菌巾;1%利多卡因+1:20万肾上腺素局部浸润麻醉;先右侧上睑手术,将设计线平均分成六点,沿设计线外侧进针,依次缝合六点,深度穿过睑板;从设计线内侧依次缝合六点,深度通过皮下及真皮层;往复缝线垂直排列在一个平面上,最后将线结深埋于皮下。
边缝合边观察,调整至重睑线条流畅、与睑缘弧度一致;同法行对侧手术;双侧对比,重睑形态基本对称;取坐位观察未见明显异常;术毕,术中无明显出血;患者安返病房。
儿童下睑赘皮性倒睫的手术矫正

儿童下睑赘皮性倒睫的手术矫正邵庆;刘庆淮【摘要】Objective To describe a simple and effective surgical technique for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low -er-lid epiblepharon andtrichiasis .Methods Surgical correction for epiblepharon and trichiasis was performed in 46 pa-tients (92 eyes).The range of age was 3 to 12 years (median age 5.4 years).Follow up was 6~24 months.During sur-gery, several 8–0 Prolene sutures were placed to allow adhesion between the tarsal plate and the subcutaneous tissue of the upper skin flap .The redundant skin and underlying orbicularis muscle were removed .Results Of all the 92 eyes that were treated, epiblepharon and trichiasis were cured in 82 eyes and improved in 10 eyes.The overall effective rate was 100%.Irritating symptoms were eliminated after the surgery .Direction of lashes became normal .There was no lid retrac-tion orectropion .Recurrence happened in 5 cases ( 5 eyes ) .These patients received a second operation and recovered completely .Conclusion Our surgical approach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lower lid epiblepharon and trichiasis yield remarkable effective rate and obviously reduces complications and the recurrence rate .%目的:介绍一种简单有效治疗儿童下睑赘皮性倒睫的手术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尔眼科医院手术记录单
病室床号住院号:
年龄岁
术前诊断: 术后诊断: 同术前
手术名称:
麻醉方式:全麻、2%利多卡因加等量%布比卡因及少量付肾作右眼睑及内眦皮下浸润麻醉+爱尔卡因表面麻醉
手术者: 贺珊婷主任医师
助手: 住院医师
手术时间: 年月日至
手术经过:
1.全麻满意后常规消毒右眼,铺无菌孔巾,暴露右眼。
平行于右眼上睑缘 4 mm 处作皮肤标记线。
2.右眼滴爱尔卡因表面麻醉,2%利多卡因(加少量付肾)行右眼上下睑及内眦
皮下浸润麻醉。
3.按标记线切开右眼上睑皮肤、皮下组织和轮匝肌,在切口下剪除部分眼轮
匝肌。
暴露睑板和眶膈,打开眶膈。
4.分离提上睑肌,在睑板上缘10mm横行截断提上睑肌腱膜,游离提上睑肌前
后面,分离到节制韧带,并剪断内外侧角,松解节制韧带。
5.在距提上睑肌游离端约10mm处,用6/0可吸收缝线穿经保留的提上睑肌腱
膜做3针褥式缝合将其固定于睑板上1/3与中1/3交界处,观察上睑缘无成角畸形。
在固定缝线外2mm处截除游离提上睑肌。
6.用5/0丝线穿经提上睑肌游离端间断缝合皮肤切口。
7.按标记线切开右眼下睑皮肤及内眦皮肤,并在切口下剪除约3mm宽的梭形
皮肤,剪除部分轮匝肌,剪除多余的皮肤,试对合皮肤切口,见可矫正倒生睫毛,且眼睑无内外翻,内眦无皮肤皱襞。
8.以6/0不可吸收缝线穿经睑板下缘间断对位缝合皮肤切口,见手术矫正满
意。
9.检查右眼眼睑裂长约 mm。
10.用3号丝线作右下睑悬吊线。
11.术眼手术创口涂典必殊眼膏,结膜囊涂红霉素眼膏,牵引悬吊线使眼睑闭
合,盖纱布,术毕。
记录者: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