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卷二(带答案)

中国近代史纲要卷二(带答案)
中国近代史纲要卷二(带答案)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全)详解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p11)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p16)、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p12)? 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 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他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在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两大历史任务:(p17) 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共同富裕 相互关系: 前任务为后任务的实现扫清障碍,并创造必要的前提 后任务是前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西方列强的侵略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p18-27) (1)积极作用: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国门,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但仅仅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地工具”。 (2)消极作用: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 所以,封闭守旧必然落后,落后必然挨打。只有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中国才能富强。 2 、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第一、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的图谋。p29) 第二、振奋了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p34)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原因:(p31-32) 政治腐败 经济落后 教训: 中国人民必须进行反帝和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1、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什么时代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发生发展的?这给中国革命带来

第二章中国近代史纲要各章节答案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一、单项选择题: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领导人是(B )。 A、林则徐 B、洪秀全 C、李鸿章 D、康有为 2、发动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宗教组织是( C )。 A、白莲教 B、基督教 C、拜上帝教 D、天地会 3、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历时( B )。 A、10年 B、14年 C、18年 D、20年 4、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农民起义特色的文件是( B )。 A、《海国图志》 B、《天朝田亩制度》 C、《资政新篇》 D、《救亡决论》 5、太平天国运动面临的以往农民运动从未遭遇的新情况是( C )。 A、领导阶层的迅速腐化 B、流动作战没有固定根据地 C、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D、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 6、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C )。 A、《海国图志》 B、《天朝田亩制度》 C、《资政新篇》 D、《救亡决论》 7、洋务运动发端于(B )。 A、19世纪40年代 B、19世纪60年代 C、19世纪80年代 D、20世纪20年代 8、洋务派代表的社会阶层是( A )。 A、地主阶级 B、官僚资产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农民阶级 9、19世纪60年代后,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 B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

用 C、自强、求富 D、托古改制 10、洋务派最先兴办的是(B)。 A、民用工业 B、军事工业 C、新式学堂 D、新式军队

11、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大多数采用( C )。 A、官办 B、商办 C、官督商办 D、官商合办 12、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 A )。 A、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B、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C、地主阶级改良运动 D、地主阶级革命运动 13、戊戌维新运动的核心领导人是( A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严复 14、1895年,康有为组织发动了( B )。 A、金田起义 B、公车上书 C、百日维新 D、广州起义 15、戊戌维新运动的高潮是( C )。 A、金田起义 B、公车上书 C、百日维新 D、广州起义 16、百日维新发生于( B )时期。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7、戊戌变法中,表示要为变法而流血牺牲的是(C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刘光第 18、戊戌变法期间,资产阶级维新派把实现变法的希望寄托在( B)身上。 A、李鸿章 B、光绪皇帝 C、慈禧太后 D、袁世凯 19、“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属于( B )的主张。 A、维新派 B、洋务派 C、革命派 D、立宪派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 By:●潘赫??? 单选题 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 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B) A.封建社会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半资本主义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2.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A) 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近代中国人数最多的被剥削阶级是(A) A.农民阶级B.工人阶级C.小资产阶级D.无产阶级 4.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D)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C.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5.我国与列强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C) A.《北京条约》B.《马关条约》C.《南京条约》D.《天津条约》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B) A.太平天国农民战争B.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C.中日甲午战争D.义和团运动 2.列强未能瓜分中国的最根本原因在于(C) A.列强之间的矛盾B.国际舆论谴责列强侵略中国C.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D.中国的实力 3.被称为“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A) A.林则徐B.魏源C.郑观应D.康有为 4.“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思想出自(B) A.《资政新篇》B.《海国图志》C.《天演论》D.《盛世危言》5.近代以来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最根本原因在于(C) A.帝国主义的强大B.经济技术的落后C.社会制度的腐败D.中国军队军事素质差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近代中国第一个比较系统地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C) A.《海国图志》B.《天朝田亩制度》C.《资政新篇》D.《四洲志》2.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D) A.富国强兵B.均贫富、等贵贱C.维新变法D.中体西用 3.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A) A.资产阶级改革运动B.资产阶级革命运动C.地主阶级改良运动D.工人运动 4.洋务派首先兴办的是(C) A.民用工业B.新式学堂C.军用工业D.新式农场 5.戊戌维新运动中维新派主张建立的政治制度是(B) A.封建君主制B.君主立宪制C.民主共和制D.议会民主制 6.提出“三纲四维之道不可变",ldquo;择西学之可以补吾阙者用之"的主张是nbsp; (B) A.维新派B.洋务派C.革命派D.立宪派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是(B) A.兴中会B.中国同盟会C.华兴会D.中国国民党 2.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A)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五五宪草》C.《中华民国约法》D.《变法通议》 3.下列不属于三民主义内容的是(D)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主主义 4.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焦点是(B) A.要不要向西方学习B.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C.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D.要不要社会革命 5.标志着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的重大事件是(C) A.新文化运动B.中国共产党的创立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 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 9 1 9—1 9 4 9) 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1.1919—1949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实现的首要任务是(A) A.反对帝国主义B.反对封建主义C.反对官僚资本主义D.反对民族资本主义 2.1919—1949年,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依旧占优势的是(C) A.外国资本主义经济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C.封建经济D.官僚资本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含答案)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甲午战争后,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所宣传的重要思想是(D)。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2.戊戌政变后,新政中被保留下来的只有(B)。A.农工商总局B.京师大学堂C.译书局D.铁路矿务局 3.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的是(B)。A.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B.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C.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D.问题\与\主义\的论战\ 4.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规模较大的近代军事工业是(AA.江南制造总局B.马尾船政局C.天津机器局D.湖北枪炮厂 5.下列关于洋务运动表述,不正确的是(B)。A.内忧外患,清政府内部产生洋务派B.师夷长技,洋务派选择资本主义强国C.自强求富,办军工兴民用采用机器生产D.只师长技,破产结局不可避免6.洋务派认为清王朝的“心腹之害”是(D)。A.英国B.俄国C.日本D.太平天国和捻军。) 7.在我国近代最早出现的近代企业是(C)。A.洋务派创办的企业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C.外商企业D.官僚资本主义企业8.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是(D)A、兴中会B、科学补习所C、华兴会D、中国同盟会

9.新文化运动中对封建礼教进行揭露控拆的《狂人日记》的作者是(B) A.胡适 B.鲁迅C.李大钊 D.陈独秀 10.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去中国(B)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A.香港B.台湾C.澳门D.崇明 11.19世纪80-90年代签订的中外不平等条约,与19世纪40-50年代相比,最根本的不同是(D)。A.割取中国领土的面积最大B.索取的赔款数额不断加大 C.规定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 D.列强获得在华投放资本的特权 12.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的是(C)。A.龚自珍B.林则徐C.魏源D.郑观应 13.1839年组织编写成《四洲志》,向中中国人介绍西方情况的是(A)。A.林则徐B.魏源C.马建忠 D.郑观应 14.五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后,运动的新特点是(C) A.商人罢市B.学生大规模罢课 C.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15.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主要由于它(B)A.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B.在军事上确定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C.在生死关头妥协地处理了党内当时最主要的问题D.保证了长征转移的胜利

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章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来源:本站原创作者:张运君日期:2007-6-21 点击:1906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 太平天国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震撼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 第二,太平天国起义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第三,太平天国起义还冲击了空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第四,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给了侵略者应有的教训。 第五,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他和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2)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 A、从主观上看: 第一,农民阶级不是新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第二,太平天国是以宗教来组织发动群众的,但是拜上帝教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它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战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 第三,太平天国也没能正确对待儒学。 第四,太平天国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对西方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 B、从客观上看: 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镇压太平天国。

2015年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简答论述题大全第三章

《中国近代史纲要》(简答/论述题大全) 第三章辛亥革命 简答题 1、怎样看待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性质。 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1)在人员构成上,资产阶级革命派控制着这个政权。革命党人和中同盟会会员担任着政府重要部门的主要职务。 (2)在实行的各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政策措施上,集中体现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和利益,也一定程度上符合广大中国人民的利益 (3)南京临时政府内政外交方面的局限性。一是承认清政府与列强所定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所欠的一切外债。二是没有提出可以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政策和措 ? 2、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一个里程碑,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在中国的统治。为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2)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3)辛亥革命也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辛亥革命开启了思想进步和民族觉醒的大门。(4)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 (5)辛亥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3、简述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 (1)发动“二次革命:和组建中华革命党:为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1913年7月,李烈钧、黄兴等宣布讨袁,南方部分地方响应。坚持两个月后失败。孙中山逃亡日本在东京正式成立中华革命党。 (2)发动护国战争。为反对袁世凯称帝,蔡锷1915年12月25日,蔡锷宣布云南独立,护国运动爆发。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取消帝制。 (3)发动护法运动:为恢复并保护中华民国和《临时约法》孙中山两次发动护法运动。● 1917年发动第一次护法运动。针对皖系军阀段祺瑞破坏《临时约法》,拒绝恢复国会。● 1920年发动第二次护法运动。针对直系军阀拒绝恢复民国和《临时约法》。两次护法战争均因军阀出卖而失败。第二次护法战争的失败,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预示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将要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论述题 1、试述三民主义学说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1)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即以革命手段推翻满清王朝,变“次殖民地”的中国为独立的中国。但是,民族主义没有明确的反帝主张,也没有明确地把汉族军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三章精心总结

第三章:辛亥革命 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一)、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20世纪初中国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的激化,一方面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民族危机加深,外国在华投资规模急速扩张,铁路、矿山的利权成为列强掠夺的重要目标;另一方面,社会矛盾激化,民变四起,发生了拒俄、拒法、抵制美货等爱国运动,以及收回利权运动和保路运动等。全国性的民变和爱国运动,反映广大人民再也无法照旧生活下去了。 (二)、清未“新政”及其破产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已彻底放弃了抵抗外国侵略者的念头,甘为“洋人的朝廷”1901年4月设立督办政务处,宣布实行“新政”。 1、“新政”的内容:一、改革官制,整顿吏治,1901年7月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二、改革兵制,训练新军,各省筹建武备学堂,裁汰绿营和防勇;三、改革学制,提倡新学,从1906年起废除科举考试;四、奖励工商,兴办实业,颁布《商律》,对兴办实业有贡献者进行奖励。 2、清政府的预备立宪及其破产 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1908年颁《钦定宪法大纲》。预备立宪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延续清王朝封建统治,借立宪之名加强皇权,并非真正向资本主义迈进的立宪,不仅引起立宪派不满,而且加剧了统治集团内的矛盾。清政府陷入无法照旧统治下去的境地。 (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的形成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由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发动的,其阶级基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骨干力量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一)、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 1894年下半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兴中会。(标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1895年春,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部,并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词,决心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1895年10月孙中山决定发起广州起义,由于消息事先走漏,起义失败。 1900年10月孙中山又在惠州起义,最终失败。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 资产阶级革命派著书立说,使民主革命思想迅速地传播开来。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驳斥康有为的保皇观点,强调中国人有能国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邹容——《革命军》,阐述了在中国进行民主革命的正义性和必要性,号召人民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陈天华——《警世钟》,《猛回头》,抨击了外国列强瓜分中国的罪恶图谋,揭露了清政府的卖国行径,号召人民推翻这个“洋人的朝廷” 继兴中会之后,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在各地陆续成立,其中重要的有黄兴—华兴会,蔡元培—光复会及科学补习所岳王会等。 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黄兴等人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机关报为《民报》。 中国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三、三民主义学说和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一)三民主义学说 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一、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改变它一贯推行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二、变“次殖民地”的中国为独立的中国,但是民族主义没有明确的反帝主张。(民族革命) 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但是民权主义没有明确广大劳动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也难以保障人民的真正权利。(政治革命)

中国近代史纲要答案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而鸦片战争最终是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及其补充条约、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通过这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英国等西方列强在中国攫取了大量侵略特权、如:割占香港岛,破坏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外国船舰可在中国领海自由航行,破坏了中国的领海主权;外国人在华不受中国法律管束,享受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等等。 鸦片战争的失败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是中国人民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起点,给中国社会带来极大的影响: 第一,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即由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一步步地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前,中国在政治上 是个独立主的国家。在经济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 鸦片战争后自,中国的自然经济由于遭受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而开始解体。 第二,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鸦片战争之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鸦片战争后,中国 社会的主要矛盾则有两个,一个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一个是封建主 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从某种意义上讲,战后社会的主要矛盾变得更加复杂了。 第三,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革命任务也发生了变化。鸦片战争之前,革命任务主要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而鸦片战争之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者的 任务,这时反帝反封建的双重性质的革命任务。 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有两个:一个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即民族矛盾;一个是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即阶级矛盾。这两对主要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两大主要矛盾交织到一起,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性质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一方面,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的因素,中国已经不再是完整的封建社会而是半封建社会了;另一方面,列强的残酷统治,使中国丧失了独立的地位,但中国又与那些殖民地国家有所不同,它们采取的是与中国的封建势力勾结,让其成为代理人,实行间接统治。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有两个: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即民族革命;一个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即民主革命。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所以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前提,后者是前者的必然发展。前者是革命,后者就是现代化,两者是辩证统一的。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对中国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但总体来说,弊大于利,它主要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是发展进步的阻碍:第一、军事方面,资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一系列的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勒索赔款,抢掠财富,使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受到了严重的阻碍。第二、政治方面,为了统治中国,资本—帝国主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三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三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C 4.C 5.A 6.C 7.C 8.D 9.D 10.C 11.B 12.B 13.C 14.A 15.B 16.B 17.B 18.B 19.D 20.C 21.D 22. A 23. C 24. A 25.C 26.D 27. D 28.C 29. A 30. B 31. A 二、多项选择题 1. ABCD 2. ABCD 3. AB 4. ABD 5.BCD 6. ABCD 7. ABD 8.ABC 9.CD 10. ABD 11. ABC 12.BCD 13.BCD 14.ABC 15.ABCD 16.ABCD 17.ABC 18.AC 三、简答题 1.简述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阶级基础 参考答案:19 世纪末20 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的发展。随着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数量的增多和规模的扩大,民族资产阶级及与它相联系的社会力量也有了较大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为了冲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桎梏,发展资本主义,需要自己政治利益的代言人和经济利益的维护者。这正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阶级基础。 2.简述资产阶级革命派所进行的宣传和组织工作 答:历史进入20 世纪,随着一批新兴知识分子的产生,各种宣传革命的书籍报刊纷纷涌现,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1903 年,章炳麟发表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反对康有为的保皇观点,强调中国人民完全有能力建立民主共和制度。邹容创作了《革命军》,阐述在中

国进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和正义性,号召人民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陈天华创作了《警世钟》、《猛回头》两本小册子,痛陈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的沉重灾难,揭露清政府已经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号召人民推翻清政府。 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过程中,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也在各地相继成立。从1904 年开始,出现了10 多个革命团体,其中重要的有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光复会等。这些革命团体的成立为革命思想的传播及革命运动的发展提供了不可缺少的组织力量。 3.三民主义学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三民主义”即名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三大主义。 民族主义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 民权主义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民生主义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也就是社会革命,它主张核定全国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革命后的地价,则归国家,为民共享。国家还可以按原定地价收买地主的土地。 4.简述三民主义的影响 答:三民主义学说初步描绘出中国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的提出,对推动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5.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答: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的主要内容是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要不要社会革命。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答案

近代史纲要课后题总结 综述 ....... ..风云变幻八十年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1)战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3)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4)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是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基本特征: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科学分析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①封建时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破坏了,但是封建剥削制度依然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仍占着显著的优势。 ②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它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力量很软弱,它的大部分同外国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③封建专制政权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封建势力是中国最反动最腐朽的势力,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工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及答案(全套).

1.简析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它是在新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第一,中国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为运动的爆发准备了新的社会力量。 第二,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受到这个潮流影响的年轻一代知识界,尤其是那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队伍和骨干力量。 第三,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第四,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激起了各阶层人民的强烈愤慨,成为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索。巴黎和平上,中国政府代表提出废除外国在华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华驻军等七项希望和取消日本强加的“二十一条”及换文的陈述书,遭到拒绝。和会竟规定德国应将在中国山东获得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了各阶层人民的强烈愤怒。五四运动由此爆发。 2.试比较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的不同之处 第一,从领导力量来看,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不可能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他们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五四爱国运动是由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领导的,工人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显示了伟大力量,他们强烈地反对帝国主义分赃的巴黎和会,反对军阀政府卖国。 第二,从运动规模和群众发动的广泛性上看,辛亥革命虽有许多群众参加,但资产阶级由于阶级局限性不敢发动广大人民群众。五四爱国运动的规模是空前的,遍及了中国城乡。从卷入阶层看,工学商等都行动起来了。其规模之大,在反帝反封建斗争方面的彻底性,是前所未有的。 第三,从结果和影响看,辛亥革命虽然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被军阀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成果,没爱莫能助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五四运动则取得了反帝反封建的初步胜利,特别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从此开始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时期。 4.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中国革命就展现了新的面貌: 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第二,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在中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开始从事发动农民的工作,农民的运动蓬勃发展。 第三,实行国共合作,并在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掀起大革命高潮,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5.试论中国共产党对于1924至1927年大革命的重要作用。 大革命是在国共合作的条件下进行的,在这场革命中,中国共产党起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一,大革命是在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政治口号下进行的,而提出这个口号的正是中国共产党。 第二,大革命是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下进行的。而中国共产党正是国共合作的倡导者和统一战线的组织者。 第三,大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空前广泛而深刻的群众运动,而中国共产党正是人民群众的主要发动者和组织者。为国民革命的发展、广东战争和北伐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群众基础。 第四,大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革命战争。共产党人不仅帮助和推动了国民革命军的建立,而且在军队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政治工作,积极提高国民革命军的素质,增强它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共产党员在战斗中更是身先士卒,起着先锋作用和表率作用。此外,共产党人还建立了一定数量的工农武装,配合正规军作战,而上海工人的起义武装更是充当了解放上海的主力。 中国共产党对于大革命所作出的独特的、重大的贡献,是当时人们所公认的。 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第一,斗争实践——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民阶级、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努力先后失败。 第二,思想启蒙——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结果;三次大论战,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地位。 第三,阶级基础——五四前后工人阶级的壮大及其斗争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需求。

中国近代史纲要1~7章复习资料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 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 第三章

第三章辛亥革命 本章重点 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活动(成立政党、宣传与辩论、组织武装起义等) 2、三民主义学说的内容 3、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 4、北洋军阀的统治及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本章提示 注意比较资产阶级革命与资产阶级改良的区别,理解革命是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态的最好途径和手段 重要考点讲解 一、基本概念和判断 1、“回收利权”运动:20世纪初铁路和矿山的利权是列强掠夺的重点。中国人民开展了回收利权运动和保路运动。 2、《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 3、清末新政的部分内容:1901年设立督办政务处开始新政。主要有: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新设商部、学部和巡警部;从1906年起废除科举考试;颁布《商律》等。 4、“预备立宪”与“皇族内阁”: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1911年5月成立“皇族内阁”。 5、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阶级基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骨干力量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6、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组织: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1904年后,华兴会(黄兴在长沙组建),科学补习所、光复会等成立。 7、第一个全国性资产阶级政党及其纲领:1905年8月,在东京成立同盟会。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机关报为《民报》。 8、革命派与改良派辩论的焦点:要不要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政府。 9、革命的思想宣传家及其代表作: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警世钟》和《猛回头》。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第七章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一、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答:⑴经过人民解放军一年的作战,战争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由于战线延长,国民党大部分兵力用于守备,战略性的机动兵力大为减少,而且士气低落。为了彻底粉碎国民党,中国共产党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迫使国民党处于被动地位。 ⑵土地制度改革的实施。中国最主要的人民群众——农民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自身利益的坚决维护者,自觉地在党的周围团结起来,为国民政府的崩溃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⑶国民党政府由于他的专制独裁统治和官员们的贪污腐败,大发国难财。抗战后期已经严重丧失人心。 ⑷国民党政府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执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为了筹措内战经费,国民党政府对人民征收苛重捐税,无限制发行纸币,将全国各阶层人民置于饥饿和死亡的界线上,因而迫使全国各阶层人民团结起来和国民政府斗争。 ⑸学生运动的高涨,不可避免地促进了整个人民运动的高涨。 二、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答: 1. 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 ⑴中国各民主党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各民主党派形成时的社会基础,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以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他们所联系和代表的不是单一阶级,而是这些阶级、阶层的人们在反帝爱国和争取民主的共同要求基础上的联合,是阶级联盟性质的政党。在它们的成员和领导骨干中,还有一定数量的革命知识分子和少数共产党人。在中国的政治生活中,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是一支重要的力量。 ⑵抗战胜利后,民主党派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比较活跃。尽管各自的纲领不尽相同,但都主张爱国、反对卖国,主张民主、反对独裁。这与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政纲基本上是一致的。在战后进行国共谈判和召开政协会议时,民主党派作为“第三方面”,主要是同共产党一起,反对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政策,为和平民主而奔走呼号的。它们为政协会议的成功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还为维护政协协议进行过不懈的努力。它们还积极参加和支持国民党统治区的爱国民主运动,在第二条战线的斗争中尽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⑶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采取了积极的争取和团结的政策。同中国共产党合作奋斗,并在实践中不断进步,是各民主党派在这个时期表现的主要方面。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对于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 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的形成: ⑴1948年4月30号,中共中央在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口号中提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并得到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章伯钧等提出,政治协商会议即等于临时人民代表会议,即可产生临时中央政府。 ⑵1949年1月22号,民主党派领导人和著名无党派人士联合发表《对时局的意见》,表明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自愿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决心走人民革命的道路,拥护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

中南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题答案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题答案(一到八章) 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2)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2)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2)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2)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2) 2、近代中国所进行的反侵略斗争具有什么意义? (3)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3)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3) 1、《一》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3) 2、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3) 3、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是什么? (3)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3) 1、资产阶级革命派关于中国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和进步性的认识有哪些? (3) 2、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变? (4) 3、辛亥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4) 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4) 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什么时代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发生和发展的?国际环境对中国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影响是什么? (4) 2、为什么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5)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能够成 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5)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5) 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5) 2、为什么说共产党成立是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6) 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为什么? (6)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6)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6) 2、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6) 3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 (6)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6) 1、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 (6)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6) 3、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和作用? (7) 4、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其基本经验是什么? (7)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7) 1、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7) 2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7) 3、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7) 综述辉煌的历史征程 (7) 1、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8)

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二章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1、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2、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 3、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封建专制政权和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 4、1853年3月,太平军攻克南京定为首都,改名为天京。 5、1956年上半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但也有军事上的失利。失利是指北伐。 6、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战争特点的纲领性文件是《天朝田亩制度》。 7、太平天国后期提出《资政新篇》的是干王洪仁轩。 8、太平天国由盛到衰的转折点是天京事变。 9、天京事变后,洪秀全为挽救危局提拨的年轻将领是陈玉成和李秀成。 10、1864年太平天国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失败。 11、洪秀全撰写的具有相素平等观念,后来成为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思想基础的书有《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 12、1851年9月,天平军攻占永安,在永安封王建制,杨秀清被封为东王,节制其他诸王,其他诸葛亮王有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 13、太平天国领导人希望通过《天朝田亩制度》的实施来达到“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14、《天朝田亩制度》确立了土地分配的方案,内容有(1)原则是“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2)田地分为9等,好坏搭配(3)按人口平均分配(4)16岁以上分一整份,16岁以下分一半 15、对《资政新篇》的评价正确包括 (1)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2)未涉及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3)缺乏实施的阶级基础和社会条件 16、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统治集团之间的内讧,大大削弱了领导和军事力量,事变中东王杨秀清和北王韦昌辉被杀、翼王石达开迫走。 17、[简答]《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及其评价。 答:(1)主要内容: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田地分为9等,好坏搭配,不论男女老幼按人口平均分配,16岁以上分一整份,16岁以下分一半。 规定了农副业产品的生产与分配,都以农村政权的基层组织“两”来实行管理,每25户为一两。分得土地的农民都要参加农副业生产劳动,每“两”生产的农副业新产品,“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凡麦、豆、苎麻、布帛、鸡、犬各物及银钱亦然”。支出也由国库统一分配,“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但有限式,不得多用一钱”,“鳏寡孤独废疾免役,皆颁国库以养”。 (2)评价:第一,《天朝田亩制度》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代表了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反映了农民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普遍要求。与以往农民起义提出的“均贫富,等贵贱”和“迎闯王,不纳粮”等相比,《天朝田亩制度》有更完备的内容和更触及封建社会矛盾核心的深度,应该说这个纲领是比历代农民起义所提出的口号更深刻一些。 第二,这个纲领,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它所追求的理想天国,是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