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综合考试大纲

文化综合考试大纲
文化综合考试大纲

文化综合考试大纲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收中职毕业生统一

技能操作考试

文化综合考试大纲

一、语文部分

(一)考试要求

语文考试要求测试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四种能力,这四种能力表现为四个层级。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语文能力的最基本的层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的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二)考试内容与考核要求

1.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表达

(1)汉字

①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常见字的字音。A

②识记常见汉字的字形。A

(2)词语

正确使用常见词语(包括实词、虚词)。D

(3)句子

①辨析病句。C

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语序不当、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关联不当。

②变换句式。D

包括:主动句与被动句(包括“把”字句)、肯定句与否定句,以及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和感叹句之间的变换。

(4)正确使用标点符号。C

(5)鉴别常见修辞手法。C

包括:不同的比喻、借代、夸张、比拟、设问、反问、排比、对偶。

(6)修改不规范的应用文。

包括:(1)格式的规范;(2)称谓及用语的恰当、准确;(3)合乎事理。

2.文学常识

(1)识记课文内中国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和代表作,识记课文内外国重要作家、国别及代表作。A

(2)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的基本特点,了解课文文学作品中人物、情节、环境特点及作品的主要艺术手法。B

3.文言文阅读

(1)理解课文中文言实词的含义,尤其能辨析一词多义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含义及古今词义的区别。BC

(2)理解课文中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之、其、而、以、为、安、耳、夫、焉、乎、也)。BC

(3)翻译参考教材讲读文言文课文中的句子。D

4.现代文阅读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筛选文中的信息。BC

(2)概括文章的基本观点或文章主旨。CD

(3)简要分析作品中人物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CD

(4)分析文章的主要写作特点:

①把握文章的语言特点(如朴实、幽默、富有文采等)CD

②辨析文中修辞手法的运用。C

③辨析文中语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及综合

运用。CD

④掌握文章的文体特点(理清说明文的说明顺序与方法;把握议论文

三要素的逻辑关系及论证方法;能分析叙事文学作品中人物描写的手段—肖像、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情节的安排—顺叙、倒叙、插叙以及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描写对刻画人物、加深主题、渲染气氛所起的作用;能找出结构散文的主要线索。CD

5.写作

能写一般性的文章(诗歌除外)及常见的应用文。应用文写作范围:计划、总结、书信(包括家书及其它书信,如建议书、倡议书)、报告、请示、广告。

要求:符合题意,符合文体要求,中心明确,语句通顺,结构完整,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题型考试内容

单项选择题语言基础和语言表达

文言文阅读

综合题1、文言文句子翻译;2、仿写句子3、名篇名句填空4、修改应用文;5、现代文阅读;6、其他

写作题书面表达

二、数学部分

(一)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方法,考查考生的数学基本运算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按照认知要求从低到高分为如下两个层次:

1.理解知识的概念。

2.掌握知识的规律(定理、法则等)和运用。

(二)考试依据

以国家公布的《2012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为依据,参考学院对学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并结合高等职业教育实际制定考试内容。结合湖北省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特点,以湖北省教育厅组编《湖北省中等职业学校教材(试用)》数学(上、下册)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为主并兼顾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以及技工学校使用现行教材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 数学课程主要考查学生对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方法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生的数学基本运算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方法,考查学生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潜能。

(三)考试内容与考核要求

1.集合

1) 了解集合、元素、空集、常用数集、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

2) 掌握集合与元素的关系,集合与集合的关系,集合的列举和描述这两种表示法,子集、真子集和集合相等这些集合间的关系;

3) 掌握给定集合的交集、并集、补集运算;

4) 理解区间的概念。

2.方程与不等式

1) 了解不等式及不等式组的概念;

2) 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3) 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二次不等式和分式不等式的解法。

3.函数

1) 了解函数的概念及构成函数的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了解映射的概念;

2) 掌握函数的表示法(图像法、列表法、解析法);

3) 掌握实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

4) 掌握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5.)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值、最小值,会求函数的单调区间及最大值、最小值,了解函数奇偶性的含义;

4.数列

1) 数列的概念和简单表示法;

2) 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

3) 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及相关计算。

5.三角函数

1) 理解任意角、任意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函数的概念;

2) 掌握弧度制与角度制的换算;

3.) 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在区间[0,2π]的性质,会求其最大、最小值以及与坐标轴交点坐标;

4) 掌握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式、诱导公式(正弦、余弦和正切),二倍角公式;

5) 能够根据已知三角函数值,求指定范围内的角。

6.直线

1) 理解直线的倾斜角、斜率的概念及其求法;

2) 能建立直线的点斜式、两点式和一般式方程;

3) 掌握两直线平行和垂直关系的判定,会利用两直线平行和垂直的条件建立直线方程;

4) 会求两点间的距离、中点及两相交直线交点坐标。

跨文化交际试题 附答案

《跨文化交际》试题(附答案) Paper 1 Communication Analysis ? The following are three different cases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each of the cases there is something to be improved upon. Write an analysis on what is to be desired for more successful communication or cultural understanding.? ? Question 1 Case 1: Chen Bing, a Chinese tour guide, is talking to a Canadian tourist, Luke Baines, who has no knowledge of Chinese at all. They are having dinner in a restaurant. Chen: This is Beijing duck, one of China's most famous dishes. You'll love it! Luke: No, thanks. I don't like duck. I prefer chicken.? ? Question 2 Case 2: Feng Li and Tom have been working on a scientific experiment at a British university for some months. It has not been totally successful. They are discussing the situation in the laboratory. Feng Li: I don't know where it went wrong! Tom, Don't feel so bad. Cheer up, you've done your job. Feng Li: But our experiment has turned out to be a failure. Tom: Relax for a couple of days. I'll face the music. Feng Li: Tom, we are not playing children's games here. This is a scientific experiment. Tom, I've never taken the experiment as child’ s play, and I'm playing the game. Feng Li: You say you're playing the game! It's a rather important experiment! Feng Li walks out of the Laboratory angrily. Tom is puzzled.? ? Question 3 Case 3: This is a more complex situation where there are several things that require more informed cultural analysis. Find the cultural problems and explain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Jim and Li Zhen were students together at Leeds University in Britain. A year later, after graduating, Jim went to Shanghai as a visiting scholar on a year’s exchange.

文化生活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

文化生活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

文化生活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

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实验) 第一部分前言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使我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这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此,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依据中央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关文件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制订本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校 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 本课程要讲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体现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的时代特征,显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 (二)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 本课程要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恰当地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三)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在开设必修课程的同时,提供具有拓展性和应用性的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 (四)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五)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 本课程要改变过分注重知识性和单一的纸笔测验的评价方式,立足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建立能够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评价机制。既要考评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的水平和能力,更要

面向普高毕业生文化综合考试大纲

2014 年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单独招生 面向普高毕业生文化综合考试大纲 数学部分 一、考试目标与要求数学科考旨在测试中学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考查逻辑思 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考试内容的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作如下说明:1.知识要求 本大纲按照认知要求从低到高分为如下三个层次:基本了解:要求考生对所列知识的含义有初步的认识,识记有关内容,并能进行直接运用。 全面掌握:要求考生对所列知识的含义有较深的认识,能够解释、举例或变形、推断,并能运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灵活运用:要求考生对所列知识能够综合运用,并能解决较为复杂的数学问题。2.能力要求逻辑思维能力:会对问题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会用演绎、归纳和类比进行推理;能准确、清晰、有条理地进行表述。 知识运用能力:理解算理,会根据法则、公式、概念进行数、式、方程的正确运算和变形;能分析条件,寻求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能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计,能运用计算器进行数值计算。 空间想象能力:能根据条件画出图形,根据图形想象出直观形象;能正确地分析出图形中基本元素及其相互关系;能对图形进行分解、组合、变形。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阅读理解对问题进行陈述的材料;能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解决在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地加以表述。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一)集合 1.理解集合、元素、空集、常用数集、交集、并集的概念; 2.掌握集合的列举和描述这两种表示法;掌握集合与元素的关系、集合与集合的关系;掌握集合的交和并运算。 (二)不等式和不等式组 1.理解不等式的性质,会用不等式的性质和基本不等式如a20(a R)、a2 b2 2ab(a,b R)、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和可化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不等式,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了解区间的概念,会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或不等式组的解集。 3.了解绝对值不等式的性质,会解形如|ax b c和ax b c的绝对值不等式。 (三)数、式及方程、方程组 1.理解有理数、实数及数轴、相反数、绝对值、倒数、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进行 有关计算 2.理解有关整式、分式、二次根式的概念,掌握它们的一些性质和运算法则。 3.掌握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能运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以及根与系数的关系解决有关问题。

跨文化交际教学大纲

《跨文化交际》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英语教学论 课程类别: 考核类别: 适用专业: 总学时、学分:36学时2学分 一、课程教学目的 该课程旨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对西方文化 的不同层面有所了解,以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在 传统的外语教学中,人们往往忽视文化的重要作 用,只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而未能顾及交际能力 的提高。近年来国内学者认识到外语教学必须引 进文化知识的对比,训练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知识, 更好地与外国人沟通,减少和避免误解。 二、课程教学要求 该课程教学要求学生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 性,更有效地与外国人进行交际,为英语专业课 程的学习和翻译实践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专业必修课 考试 适用对象: 本科

三、先修课程 跨文化交际是英语专业的必修课,是在完成了精读、泛读、综合英语、写作等基本技能训练后开设的,旨在增强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有助于英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翻译实践能力的提高。因此,学生先期完成英语听说读写等技能训练基本课程,如《基础英语》、《英国文学选读》等课程。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 该课程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的

了解及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驾驭英语语言的能力,从而使其能得体地运用语言与操英语的外国人士进行交流。教师的讲授重点是帮助学生认识 中西文化的异同,分析文化差异的根源,帮助学 生深化对西方文化的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表 层上很容易识别,但对造成差异的原因却需追根溯源。东西方在历史,思维方式以及哲学等方面的差异则是造成中国学生对西方文化不解的主要原因,也是该课程的难点。 五、课程教学方法(或手段)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适当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外资源进行探索性、研究性学习。 六、课程教学内容 Unit 1 Communi cati on Across Cultures ( 4 学时)

跨文化交际期末试题

考试需知:考试前每一列学生把课本放在第一排。考试时间为2.5个小时,试卷1为闭卷考试,前面40分钟用于完成试卷1。待老师收上试卷1后,发下课本,学生做试卷2,试卷2 为开卷考试。可携带纸质词典进考场,不许携带电子词典及手机进考场。 Test Paper 1 Ⅰ. Filling the blanks: 1.Generally speaking, in terms of contextuality, the communication in the West is low-contextual while that in the East is high-contextual 2.Generally speaking, in terms of world views, the West adopts Dualistic view, while the East adopt s holistic view 3.Generally speaking, in terms of thought patterns, the West follows Analytic and abstract thinking, while the East follows synthetic and concrete thinking 4.Generally speaking, in terms of discourse patterns, the West uses Deductive pattern, while the East uses inductive pattern 5In the Axial Age, the great thinkers in China are Confucius, Lao Tze, Mo Tze, and the great thinker in India is Siddhartha

文化基础(语文数学综合)考试大纲

河南水利与环境职业学院2018年单独考试招生 文化基础(语文数学综合)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考试性质 我院单独招生文化基础(语文数学综合)考试是由中等职业学校相关专业毕业生和无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或学业考试成绩不合格的普通高中毕业生参加的自主选拔性考试。 第二部分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时间及分值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其中:语文90分、数学60分。 二、试卷结构 1.试题难度及比例: 试题易中难比例为7﹕2﹕1。容易题占70%,中难题占20%,稍难题占10%。 2.题型: 语文:填空题,选择题,作文题。 数学:全部为单项选择题。 第三部分考试依据、目标要求、范围及内容 一、语文部分 考试依据:本考试大纲以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为依据,结合我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和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培养需要,考核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而制定。在考查考生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程度的基础上,重在测试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内容范围包括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现代文阅

读、文言文阅读、口语交际、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等方面,以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分析能力的测试为重点。 考试目标要求:语文考试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应用能力。 (一)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二)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三)分析:指对文本进行深入剖析,揭示各部分间的内在联系,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四)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运用,包括评价、探究和实践能力,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为基础,在阅读和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1.评价:指对阅读材料能有独到的见解、观点、意见、感想、感悟、体会等,是在识记、理解、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2.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发现、有见解、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分析、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3.实践:指能根据设置的活动要求,查找、搜集和整理资料,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学习、生活和职场工作中的具体问题,是在识记、理解、分析、评价、探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考试范围及内容: (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 1.识记常用汉字的音、形、义。 2.正确使用常见词语(包括成语),结合语境辨析词语的意义和色彩。 3.辨析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和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常见语病。 4.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5.辨析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比、对偶、设问、反问、引用等常见修辞手法,理解其表达作用。

(完整word版)跨文化交际教学大纲

《跨文化交际》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英语教学论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考核类别:考试 适用对象:本科 适用专业:英语 总学时、学分:36学时2学分 一、课程教学目的 该课程旨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对西方文化的不同层面有所了解,以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在传统的外语教学中, 人们往往忽视文化的重要作用, 只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而未能顾及交际能力的提高。近年来国内学者认识到外语教学必须引进文化知识的对比,训练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知识, 更好地与外国人沟通, 减少和避免误解。 1

二、课程教学要求 该课程教学要求学生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更有效地与外国人进行交际,为英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翻译实践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三、先修课程 跨文化交际是英语专业的必修课, 是在完成了精读、泛读、综合英语、写作等基本技能训练后开设的,旨在增强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有助于英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翻译实践能力的提高。因此,学生先期完成英语听说读写等技能训练基本课程,如《基础英语》、《英国文学选读》等课程。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 该课程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的 2

了解及跨文化交际意识, 提高驾驭英语语言的能力, 从而使其能得体地运用语言与操英语的外国人士进行交流。教师的讲授重点是帮助学生认识中西文化的异同,分析文化差异的根源, 帮助学生深化对西方文化的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表层上很容易识别,但对造成差异的原因却需追根溯源。东西方在历史,思维方式以及哲学等方面的差异则是造成中国学生对西方文化不解的主要原因,也是该课程的难点。 五、课程教学方法(或手段)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适当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外资源进行探索性、研究性学习。 六、课程教学内容 Unit 1 Com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s(4学时) 3

跨文化交际与翻译真题·

跨文化交际与翻译真题2015.6.5临床专业 一、案例分析(答题说明:每题10分,合计10.0分。) 1. Situation: Two Americans, Bill and Tony, are talking about Tony’s unhappy experience with his Chinese college. Bill: Hi, Tony. How’re you doing? Tony: Fine. Just got back from visiting the home of one of my Chinese colleagues. Bill: Oh, have a good time? Tony: Oh yes, very good. Mind you, I was bit hurt about the way they treated my present. You see, I know they like western music so I brought them back some of the latest tapes from the UK. Had them all wrapped up beautifully and gave them to them as soon as I got inside the door and what do you think happened? Bill: What? Tony: Nothing. Well, more or less, they said thank you but then just put them away in a corner. Didn’t even bother to unwrap them. I must say I felt a bit miffed after all the trouble I’d taken. 参考答案:答题点:Gift giving in the West 三、跨文化单选(答题说明:每题1分,合计15.0分。) C22. Cathy is talking to her friends Bill and Tod outside the cinema. Cathy: Well, what did you think of the film, then? Bill: Oh, I thought it was great. Didn’t you think so?

深圳职业技术学自主招生综合文化知识考试大纲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中高职对口自主招生 综合文化知识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考试是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招生委员会《关于2014年高等职业院校面向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对口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我院将根据考生的考试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本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以及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试形式及其结构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全卷满分2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考试内容为语文、数学、外语三部分,各部分所占分数比例为7:6:7,试题类型根据不同科目分为不同的题型,具体参看每一科目的考试大纲。 语文科考试大纲 (一)考试内容 本学科的考试内容以《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和《职业素质与人际交往教学大纲(试行)》的规定为依据,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科考试大纲》的要求,突出对语文能力及职业道德基本要求、人际交往基本常识等基本人文素质的考查。 1.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能识记基本的语言知识,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 (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 (2)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 (3)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4)辨析并修改病句(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

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5)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2.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材料选自课外。 (1)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2)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3)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5)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 (6)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3.职业道德、人际交往常识问答 (1)考查与人主动交往的愿望和能力 (2)考查与人合作的愿望和能力 4.写作 能写常用应用文(应用文类型:通知、启事、便条、计划、总结、书信、倡议书、海报及一般说明文)。 应用文考试的要求: (1)符合题意,文体格式正确规范 (2)内容安排具体合理,语言简明 (3)标点正确,书写规范 (二)试卷结构和时间、分值分配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试卷共有13题,满分为70分。试卷内容、题量和赋分情况分别如下: (1)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6题,18分) (2)现代文阅读(2题,12分) (3)职业道德、人际交往常识问答(4题,20分) (4)写作(1题,20分) 试卷题目、计分安排如下表所示:

修订版《跨文化交际》 教学大纲

《跨文化交际》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503G0303 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 课程名称:跨文化交际英文名称: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学分:2 适用专业:各学院拓展课程学生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跨文化交际》是徐州工程学院为非英语专业学生第三学期开设的一门大学英语拓展课程,是一门专业性、功能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本课程旨在满足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的需要,包括从如何与西方人打交道入手,以东西方文化差异产生碰撞的案例为轴线,简略地介绍跨文化交际的基本知识和西方文化的一些基本特征。 本课程的教学目是以东西方文化差异产生碰撞的案例为轴线,通过阅读与课堂讨论,使学生较为系统、全面地了解跨文化交际的主要内容,并对跨文化交际活动中的一些重要问题有相对深入的掌握和探讨,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帮助学生培养跨文化意识,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进一步增强他们运用英语获取知识信息、表达意见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最终对学生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有所贡献。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语言、文化和交际三者之间的关系;学会如何更细腻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如何在讨论中有效地传达自己的思想;了解西方文化的一些基本特征及跨文化交际的基本概念;同时对西方文化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增加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性。 二、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教学目标体现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三方面的目标。 1.专业知识目标 1.1掌握文化,跨文化,交际以及跨文化交际等领域的核心术语以及一般学术词汇。 1.2理解有关文化的相关定义、功能;西方文化的一些基本特征;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等; 1.3了解语言、文化和交际三者之间的关系。 2.专业技能目标 2.1运用国内外一些著名的跨文化交际理论,能够有效分析跨文化交际案例; 2.2运用所学的阅读技巧,能够看懂相关学术文章; 2.3运用所学的核心术语及学术词汇,能够有效参与相关研讨; 2.4运用所学的跨文化交际的技巧,能够更加准确细腻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完整word版)跨文化交际考试题型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paper I.Fill in the blanks to make the statements complete (25%) (共8小题,25个空格,每空1分) 1.There are roughly five types of communication: human communication, () communication, human-animal communication, human-machine communication and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2.Past-oriented people tend to believe tradition is important. Present-oriented cultures maintain that the moment is the most significant. If you tend to look to the future and make plans, you are future-oriented. Generally speaking, Chinese are accepted as past-oriented while ()are thought to be future-oriented. … II.Choose one correct answer from the four choices (共20个单选,每个1分,共20分) 6.Socrates together with __________ and Aristotle are thought to be the founder of Western philosophy. Their emphasis is on self instead of on nature. From Socrates’ time, there is division from nature and man. A. Descartes B. Hegal C. Plato D. Archimedes 7.The Chinese Three Character Classics orients human nature as ________. A. good but corruptible B. evil but perfectible C . mixture of good and evil D. evil and corruptible 11. The ______ meditation is the most abstract of all because it is the thinking of thinking. Thinking becomes the subject of its own investigation. A. Hindu B. Chinese C. Greek D. Japanese 12. The ________ tends to use their reason as a spectacle in which to see the world. Hence thinking is the means to understand the world. A. Hindu B. Chinese C. Greek D. Japanese 13. The _________ tend to distinguish mind from body, people from nature, and God from Man, while the Chinese are used to looking at the world as a whole unit. A. Westerners B. Hindus C. Arabs D. Indonesians 17. The ______ discourse style is characterized as laying emphasis on impression rather than on information while the _________ discourse style features laying emphasis on information rather than on impression. A. Western…Chinese B. English…Korean C. American…Japanese D. Chinese…Westerners’ 18. Westerners are direct in expressing ideas while the Chinese are indirect. So the deductive (topic first) pattern is prevalent in _____ and the inductive (topic delayed) pattern is more accepted by the Chinese and other Asians. A. the West B. China C. Korea D. Japan 19. The function of nonverbal signs is sometimes indispensible. For example, placing your index finger to your lips as an alternative to saying “Please calm down so that I can speak” is a case of ________. A. complementing B. repeating C. contradicting D. substituting

2016年湖北省技能高考文化综合考试大纲

2016年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收中职毕业生技能高考 文化综合考试大纲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收中职毕业生技能高考,是由中等职业学校(含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和成人中专)机械类、电子类、计算机类、会计专业、护理专业、建筑技术类、旅游类、农学类、学前教育专业等九个相关类别(专业)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因此该考试须具有一定的信度、效度和必要的区分度。 文化综合考试大纲包括语文、数学、英语三个部分。语文部分参照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结合我省各类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实际制定;数学部分参照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结合我省各类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的实际制定(数学符号使用现行国家标准);英语部分参照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结合我省各类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的实际制定。 文化综合为一份试卷,包括语文、数学、英语三个部分,总分210分,其中语文、数学各 90 分,英语3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部分语文 一、考试能力要求 语文考试要求测试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五种能力,这五种能力表现为五个层级。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语文能力的最基本的层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的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 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 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二、考试内容与考核要求 1.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1)汉字 ①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A ②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A

跨文化交际考试重点归纳

跨文化交际考试重 点归纳 https://www.360docs.net/doc/a72100075.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题型: part I, True or False,30% (提醒学生在答题时要正确的画A,错的画B)15x2 (除第八章) part II. Multiple Choices 20%, 20x1.(2,4,5细节) Part III. Cultural Puzzles 10% (与课后习题中的cultrual puzzles 类似,不过是四个选项,范围为课后习题中的cultural puzzles 和我们在每个单元划出的重点案例)5X2. Part IV. Term Matching 15%(名词解释,从备选的terms 中选择与其对应的definitions,要考到的terms 都已经发给大家) 15x1. Part V. Short-Answer Questions 15% (简答题,范围在我们划过的重点内) 5X3. Part VI. Case Study 10% (课外案例分析,阅读一个案例,回答三个小问题,题目不会超出课内讲解的内容)10 x1. 要补充的重点为p114, (E. Discover the meaning of some common gestures in English), p129, (B. What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eminine talk and masculine talk respectively) 另外让学生深入研究unit 5 和Unit 2,Unit 4(culturally-loaded words),以及每单元的重点案例,以及单元后面的练习A, B(划过的问答题),C (Euphemism Understanding), 以及E (cultural puzzles) Terms Unit 1 1. Economic globalization:经济全球化 the integration of national economies into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 through trad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capital flows, migration, and the spread of technology. 2. Global village:地球村 All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world form one community linked together by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s, especially the Internet. 3. Melting pot:大熔炉a socio-cultural assimilation of people of different backgrounds and nationalities. 4. Cultural Diversity:文化多样性the mix of people from various backgrounds in the labor force with a full mix of cultures and sub-cultures to which members belong. 5.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跨文化交际communication between people whose cultural perceptions and symbol systems are distinct enough to alter the communication event. 6. Culture:文化 a learned set of shared interpretations about beliefs, values, and norms, which affect the behavior of a relatively large group of people. 7. Enculturation:文化适应all the activities of learning one’s culture are called enculturation. 8. Acculturation:文化传入 the process which adopts the changes brought about by another culture and develops an increased similarity between the two cultures. 9. Ethnocentrism:民族优越感the belief that your own cultural background is superior.

2019年湖北省技能高考文化综合考试大纲#(精选.)

2019年湖北省技能高考文化综合考试大纲(英语部 分) 第三部分英语 一、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及其应用能力;测试考生对英语阅读材料的理解、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一)英语基础知识及应用 1、词汇 (1)要求掌握并能运用教育部2009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中不带(*)的词汇(含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词汇);能根据构词法自主扩展词汇量。 (2)要求理解教育部2009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中不带(*)的词汇的意思和主要用法。 2、语法:要求掌握并能运用下列语法项目: (1)、名词:名词所有格;可数名词及其单复数。 (2)、代词:人称代词、物主代词、反身代词、指示代词、不定代词和疑问代词。 (3)、数词:基数词和序数词。 (4)、介词:常用介词和介词短语。 (5)、冠词:不定冠词和定冠词。 (6)、连词:常用连词。

(7)、形容词:比较级和最高级。 (8)、副词:比较级和最高级。 (9)、动词:系动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助动词和情态动词。(10)、时态: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现在进行时和现在完成时。 (11)、被动语态:一般现在时的被动语态、一般过去时的被动语态和一般将来时的被动语态。 (12)、非谓语动词:动词不定式、动词的-ing形式和动词的-ed形式。 (13)、构词法:合成法、派生法和转化法。 (14)、句子种类: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 (15)、简单句的基本句型和“There be”句型。 (16)、“it”的用法:形式主语和形式宾语。 (17)、并列句。 (18)、复合句:宾语从句、定语从句和状语从句。 (二)阅读理解能力 要求能读懂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段,并能从中获取相关信息。考生应能: (1)理解主旨要义。 (2)理解文中具体信息。 (3)根据上下文推断单词和短语的含义。 (4)作出判断和推理。

《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大纲

《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ENGL2046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程 授课对象:英语专业、俄英双语、法英双语学生 开课学期:英语第6学期、双语第8学期 学分:2 学分 主讲教师: 指定教材:《跨文化交流入门》,浙江大学出版社,许力生主编,2004年。《文化与交际》,暨南大学出版社,胡穗鄂编。 教学目的: 目前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文化交流、旅游业蓬勃发展。江、浙、沪地区外国独资、合资企业数量增多,与国际人员的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增多。跨文化交际现象已经成为苏州本地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在众多的跨文化交际中,一些人员出现文化误解,或者表现出不自信,降低了交际的效益,直接的后果往往导致经济效益的降低。苏州大学作为本地的人才高地,有责任、有条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我们的毕业生主要从事文化、教育、经济活动,我们的课程也应适应这社会需要,帮助学生通过知识的获取、情感的开放和技能的培养形成以自我文化又和他国文化保持一定距离的跨文化意识,也就是说一种能以局外者的眼光看待自己文化的能力;局内者的眼光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文化意识;培养学生在交际中对他国文化和本土文化怀有好奇、开放和宽容的态度。从而在国际交往中提高交际的效益,提升个人的自信心。 本课程采用课堂教学、学期作业和网络平台相结合的教学形式。课堂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法综合进行教学。课堂语言为英语。采用理论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与学生互动探讨理论。参插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全班讨论的活动方式,进行情景模拟实验、引导学生发表观点。另外有录音、录像供学生观摩讨论。学期作业的形式是一篇千字以上的论文,内容是运用学到的某些跨文化交际的理论概念对现实生活案例、本土文化和外国文化进行阐释、分析、比较和反思。学生必须自己选题、规划。文章材料包括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教师的工作是建议、修改、监督和评估,创造机会,帮助学生完成学期论文。 该课程有两个网站:一个是在外国语学院服务器上的课程资源网站,网站上有该课程的教学大纲、进度表、备课教案,另设有通知板、网上跨文化交际咖啡俱乐部、学习工具等帮助学生完成科目的服务性网站。另一个网站是新浪博客上的学期作业网站。所有学生的学期作业从开题、大纲创建开始,就直接与课程教师、同班同学见面。所以,学生论文的完成过程,也是教师不断地修改、同学建议、学生本人反馈、修正的过程,直至最后作业完成。 此外,该课程联系了国外大学跨文化交际专业的师生,进行网络实时联合授课,每学期四次,让师生们有真实的跨文化交际体验。 此教学设计的目的是提高发挥教师的主动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具有开阔视野的具有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外语专业人才。 考试方式: 学期论文(70%)(课本内容)+平时成绩(30%)(上课讨论发言、出勤率、网上参与率) 第一课Communication in Global Village 课时:第一周,共2课时 教学内容Introduction to Communica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