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Word2019中如何编辑数学公式 精品

最新-Word2019中如何编辑数学公式 精品

Word2019中如何编辑数学公式

篇一:2019公式编辑轻松编辑复杂公式2019公式工具编辑——轻松编辑复杂公式1、2019公式工具编辑器2019不需要受限于功能不全的—公式编辑器30,在2019的“公式工具”中可以直接插入公式,而且公式的样式也是多种多样,从而能满足大部分人的要求,特别是那些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师和科技人员,这里简单介绍一下。

2019的“公式工具”在“插入”选项卡下,点开后会看到“符号”组,里面包括了公式、符号、编号,我们可以使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插入公式。

方法1:直接插入单击“公式”旁边的下拉箭头,可以看到这里出现了一些公式,包括二次公式、二项式定理、和的展开式、傅立叶级数、勾股定理、三角恒等式、泰勒展开式、圆的面积等内置的公式,选择后直接插入即可,较之以前版本的公式编辑器更加简捷。

方法2:手工编辑如果觉得内置的公式样式无法满足你的需要,可以选择“插入新公式”,或者直接单击“公式”按钮,此时会在当前文档中出现“在此处键入公式”的提示信息,同时当前窗口中会增加一个“设计”选项卡,将光标定位于提示框中,就可以看到如图1的“公式工具”选项卡,这里已经包含了十分丰富的各类公式,例如分数、上下标、根式、积分、大型运算符号、括号、函数、导数符号、极限和对数、运算符、矩阵等,每类公式都有一个下拉菜单,几乎所有的公式样式都可以在这里找到,需要什么,直接选择就可以了。

图1必须指出的是,“公式工具”只支持“”的文档,如果文章格式为“”,即处于兼容模式下,“公式”按钮会呈灰色无法使用,这一点未免有些令人遗憾。

2、轻松编辑复杂公式(2019)新版的公式工具有这么多的公式类型,即使面对再复杂的数学公式,我们也能从容面对,快速完成编辑工作,例如下图的这个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应该是比较复杂的,但是在2019中我们用“公式工具”却可以轻松获得非常漂亮的公式。

图2步骤一:输入等式左边的内容等式左边的内容是“(α±β)”,通过键盘直接输入“”,至于“α”和“β”,可以直接在“符号”区域中找到后插入。

这里稍复杂的是“±”这个符号,其实我们可以单击“符号”区域右下角的“其他”按钮,此时会打开如图3的对话框,相信朋友们很快就可以找到这个符

数学公式编辑器的使用技巧

数学公式编辑器的使用技巧 公式编辑器的启动与退出 工具/自定义/键盘/插入/InsertEquation,把指针放在“请按新快捷键”下的空行内,按“Ctrl+Enter”(当然也可以用别的快捷键,不过这个最易操作),再顺次点击“指定”、“关闭”、“关闭”。以后在WORD中直接用按“Ctrl+Enter”即可启动公式编辑器,退出公式编辑器时,按Esc即可。 (2)公式编辑器中最常用的几个快捷键 Ctrl+H:上标; Crtl+L:下标;Ctrl+J:上下标; Crtl+R:根号;Ctrl+F:分号。 (3)在公式编辑器中通用的几个快捷键 Ctrl+A:全选;Ctrl+X:剪切;Ctrl+C:复制;Ctrl+V:粘贴;Ctrl+B:加黑;Ctrl+S:保存;Shift+方向键:局部选择。 (4)有时上下标为汉字,则显得很小,看不清楚,可以对设置进行如下改变,操作为“尺寸/定义”,在出现的对话框中将上下标设为8磅。(5)如果word正文选用五号字,则将公式编辑器中“尺寸/定义”对话框中的“标准”定为11磅最为适宜。 (6)在输入法的全角状态下,可以输入空格,半角状态下则不可以。(7)在“样式/定义”中可以对文字进行加黑或倾斜等设置。 (8)在公式编辑中,一些特殊符号无法直接输入(如①、★、≌、∽、⊙等),可先在word正文中插入某个特殊符号,再通过“复制、粘贴”

的方法将它移植到公式中。 (9)应用样式时可以用鼠标来切换,也可以用键盘快速指定: 数学Ctrl+Shift+=;文字Ctrl+Shift+E; 函数Ctrl+Shift+F;变量Ctrl+Shift+I; 希腊字母Ctrl+Shift+G; 矩阵向量Ctrl+Shift+B; 9.1.1 排版公式时出现安装界面 如果排版公式时出现安装界面,这是因为没有安装公式编辑器的缘故,因为在第一次安装Office时,默认安装是没有安装公式编辑器的,用户可以使用自定义安装的办法,只需在安装到选择安装功能时的界面中,单击Microsoft Word for Windows前面的“+”号,然后再在展开的选项中选择“Office工具”,然后再选择“公式编辑器”项,如图9.1所示。 图9.1 选择安装公式编辑器界面 再用鼠标左键单击它,即可弹出如图9.1所示的一个菜单,在此菜单中选择“从本机上运行” 选项。然后再安照安装向导一步步进行安装即可。

(完整word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

知识点1: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 1.一元二次方程3x 2+5x-2=0的常数项是-2. 2.一元二次方程3x 2+4x-2=0的一次项系数为4,常数项是-2. 3.一元二次方程3x 2-5x-7=0的二次项系数为3,常数项是-7. 4.把方程3x(x-1)-2=-4x 化为一般式为3x 2-x-2=0. 知识点2:直角坐标系与点的位置 1.直角坐标系中,点A (3,0)在y 轴上。 2.直角坐标系中,x 轴上的任意点的横坐标为0. 3.直角坐标系中,点A (1,1)在第一象限. 4.直角坐标系中,点A (-2,3)在第四象限. 5.直角坐标系中,点A (-2,1)在第二象限. 知识点3:已知自变量的值求函数值 1.当x=2时,函数y=32-x 的值为1. 2.当x=3时,函数y=2 1-x 的值为1. 3.当x=-1时,函数y=3 21-x 的值为1. 知识点4:基本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1.函数y=-8x 是一次函数. 2.函数y=4x+1是正比例函数. 3.函数x y 2 1-=是反比例函数. 4.抛物线y=-3(x-2)2-5的开口向下. 5.抛物线y=4(x-3)2-10的对称轴是x=3. 6.抛物线2)1(2 12+-=x y 的顶点坐标是(1,2). 7.反比例函数x y 2 = 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 知识点5: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 1.数据13,10,12,8,7的平均数是10. 2.数据3,4,2,4,4的众数是4. 3.数据1,2,3,4,5的中位数是3. 知识点6:特殊三角函数值 1.cos30°= 2 3. 2.sin 260°+ cos 260°= 1. 3.2sin30°+ tan45°= 2. 4.tan45°= 1. 5.cos60°+ sin30°= 1.

初中数学常用公式(考试常考)

初中数学常用公式及性质 1.乘法与因式分解 ①(a+b)(a-b)=a2-b2;②(a±b)2=a2±2ab+b2;③(a+b)(a2-ab+b2)=a3+b3; ④(a-b)(a2+ab+b2)=a3-b3;a2+b2=(a+b)2-2ab;(a-b)2=(a+b)2-4ab。2.幂的运算性质 ①a m×a n=a m+n;②a m÷a n=a m-n;③(a m)n=a mn;④(ab)n=a n b n;⑤(a b )n= n n a b ; ⑥a-n=1 n a ,特别:()-n=()n;⑦a0=1(a≠0)。 3.二次根式 ①()2=a(a≥0);②=丨a丨;③=×;④=(a>0,b≥0)。 4.三角不等式 |a|-|b|≤|a±b|≤|a|+|b|(定理); 加强条件:||a|-|b||≤|a±b|≤|a|+|b|也成立,这个不等式也可称为向量的三角不等式(其中a,b分别为向量a和向量b) |a+b|≤|a|+|b|;|a-b|≤|a|+|b|;|a|≤b<=>-b≤a≤b ; |a-b|≥|a|-|b|;-|a|≤a≤|a|; 5.某些数列前n项之和 1+2+3+4+5+6+7+8+9+…+n=n(n+1)/2;1+3+5+7+9+11+13+15+…+(2n-1)=n2; 2+4+6+8+10+12+14+…+(2n)=n(n+1);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13+23+33+43+53+63+…n3=n2(n+1)2/4;1*2+2*3+3*4+4*5+5*6+6*7+…+n(n+1)=n(n+1)(n+2)/3;6.一元二次方程 对于方程:ax2+bx+c=0: ①求根公式是x 24 b b ac -±- ,其中△=b2-4ac叫做根的判别式。 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注意:当△≥0时,方程有实数根。 ②若方程有两个实数根x1和x2,则二次三项式ax2+bx+c可分解为a(x-x1)(x-x2)。 ③以a和b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x2-(a+b)x+ab=0。 7.一次函数 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b是直线与y轴的交点的纵坐标,称为截距)。 ①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直线从左向右上升); ②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直线从左向右下降); ③特别地:当b=0时,y=kx(k≠0)又叫做正比例函数(y与x成正比例),图象必过原点。

MathType数学公式编辑器基础教程之一

MathType6.9 中文入门教程 (一) MathType 实现“所见即所得”的工作模式,是一个强大的数学公式编辑器。它可以将编辑好的公式保存成多种图片格式或透明图片模式,可以很方便的添加或移除符号、表达式等模板(只需要简单地用鼠标拖进拖出即可),也可以很方便地修改模板。MathType 与常见的文字处理软件和演示程序配合使用,能够在各种文档中加入复杂的数学公式和符号,可用在编辑数学试卷、书籍、报刊、论文、幻灯演示等方面,是编辑数学资料的得力工具。 本教程为中文基础教程系列之一——手把手教你快速入门

练习一:分式与根式 (6) 打开MathType (6) 创建等式 (6) 1.输入y= (7) 2. 输入根式符号了 (7) 3.输入分式模板 (7) 4.输入数字 (8) 5.移动光标 (8) 6.输入数字 (8) 7.增加sinx (8) 8.插入点光标 (9) 9. 输入-c (9) 10.加上角标 (9) 11.输入数字2 (10) 12.点按±键 (10) 13.选择m (10) 14.输入tan x (10) 练习二:总和,上标和下标 (11) 1.打开一个Word文档 (11) 2.选择插入 (11) 3.输入 (11) 4.创建一个上标的位置 (12)

5.输入上标数字 (12) 6.移动插入点 (12) 7.输入= (12) 8.构建分式 (12) 9.插入点定位 (13) 10.使用Tab键 (13) 11.输入总和模板 (13) 12.插入一组圆括号 (13) 13.输入字母x (13) 14.给x附加下标 (13) 15.输入-x (13) 16.给x上增加一横线 (13) 17.按下Tab键 (13) 18.输入上标数字2 (14) 19.按下Tab键 (14) 20.按下Tab键 (14) 练习三:编辑修改练习二的等式 (15) 1.打开文档 (16) 2.选中项目 (16) 3.删除项目 (16) 4.输入字母 (16) 5.全选所有部分 (16)

在WORD中快速录入数学公式的技巧

在WORD操作中,遇到数学公式时,我们往往都要通过公式编辑器来录入,其实,除了公式编辑器以外,在Word中还有一个编辑公式的利器:域。有了这个工具,应付一般的数学公式编辑还是绰绰有余的。 一、分式的输入 如果用域来解决的话,那么分式的输入还是很简单的。比如我们要输入数字四分之三,只要在相应位置按下“Ctrl+F9”快捷键,就会产生一个空域(一对大括号)。将鼠标定位于大括号内,然后输入“eq \f(3,4)”,然后再点击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点击“切换域代码”命令,就可以得到标准的分式四分之三了,如图1所示。其它的分式可以模仿来写,不用担心分式中的那条横线,它会根据分子、分母的长度自动调节长度的。需要注意的是,域代码必须在英文的半角状态下完成输入,此外,那对大括号不能手工输入,只能用快捷键来完成。 二、带根号的分式 先说一个单纯的三次根下二这样的数字输入吧。还是先按下“Ctrl+F9”快捷键,然后在大括号内输入域代码“eq \r(3, 2)”,选中代码中的数字“3”,将它的字号调小,然后按下右键菜单中的“切换域代码”命令,就可以得到数字三次根下二了,如图2所示。 显然,如果要得到二次方根,那么只要将代码中的数字“3”改成“2”就可以了。不过,通常我们的习惯是二次方根的数字“2”是忽略不写的,所以,域代码中的第一个数字我们也可以直接略掉的,直接写代码“eq \r(, 2)”就行。 至于带根号的分式,那就简单了。只要把分式和根式的代码结合起来,在相应的位置改换一下就可以了。因此二分之三次根下二这样的数字,其域代码应该是“eq \f(\r(3,2),2)”。按下“切换域代码”后,得到的效果还可以吧?看图2就知道了。 三、输入向量符号 向量符号是在英文字母的上方加一个箭头符号。用域功能也可以很容易实现这个要求。 在大括号中输入域代码“eq \o(→,a)”,其中,箭头符号可以使用“插入→符号”的方法来

初中数学常用公式汇总大全

初中数学常用公式汇总大全初中数学有不少常用的数学公式,不过有粗心的同学总是不会认真去记这些最常用也是最有用的基础公式。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份初中常用该公式,喜欢的同学可以参看一下。 实用工具:常用数学公式公式分类公式表达式乘法与因式分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 tan2A=2tanA/(1-tan2A) ctg2A=(ctg2A-1)/2ctga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sin(A/2)=√((1-cosA)/2) sin(A/2)=-√((1-cosA)/2) cos(A/2)=√((1+cosA)/2) cos(A/2)=-√((1+cosA)/2) 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ctg(A/2)=-√

初中数学各种公式(完整版)

数学各种公式及性质 1. 乘法与因式分解 ①(a +b )(a -b )=a 2-b 2;②(a ±b )2=a 2±2ab +b 2;③(a +b )(a 2-ab +b 2)=a 3+b 3; ④(a -b )(a 2+ab +b 2)=a 3-b 3;a 2+b 2=(a +b )2-2ab ;(a -b )2=(a +b )2-4ab 。 2. 幂的运算性质 ①a m ×a n =a m +n ;②a m ÷ a n =a m -n ;③(a m )n =a mn ;④(ab )n =a n b n ;⑤(a b )n =n n a b ; ⑥a -n = 1n a ,特别:()-n =()n ;⑦a 0 =1(a ≠0)。 3. 二次根式 ①( )2=a (a ≥0);② =丨a 丨;③ = × ;④ = (a >0,b ≥0)。 4. 三角不等式 |a|-|b|≤|a±b|≤|a|+|b|(定理); 加强条件:||a|-|b||≤|a±b|≤|a|+|b|也成立,这个不等式也可称为向量的三角不等式(其中a ,b 分别为向量a 和向量b ) |a+b|≤|a|+|b|;|a-b|≤|a|+|b|;|a|≤b<=>-b≤a≤b ; |a-b|≥|a|-|b|; -|a|≤a≤|a|; 5. 某些数列前n 项之和 1+2+3+4+5+6+7+8+9+…+n=n(n+1)/2;1+3+5+7+9+11+13+15+…+(2n -1)=n 2 ; 2+4+6+8+10+12+14+…+(2n)=n(n+1); 12+22+32+42+52+62+72+82+…+n 2=n(n+1)(2n+1)/6; 13+23+33+43+53+63+…n 3=n 2(n+1)2/4; 1*2+2*3+3*4+4*5+5*6+6*7+…+n(n+1)=n(n+1)(n+2)/3; 6. 一元二次方程 对于方程:ax 2 +bx +c =0: ①求根公式是x =2b a -,其中△=b 2-4ac 叫做根的判别式。 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注意:当△≥0时,方程有实数根。

常用数学公式(Word公式编辑器)

Microsoft Word 中提供的所有常用公式(Edited by Davy-CityEdger ):注:只能在Word 中编辑。 二次公式:x =?b±√b 2?4ac 2a 二项式定理:(x +a )n =∑(n k )x k a n?k n k=0 傅立叶级数 :f (x )=a 0+∑ (a n cos nπx L +b n sin nπx L )∞n=1 勾股定理:a 2+b 2=c 2 和的展开式:(1+x )n =1+nx 1!+n (n?1)x 22! +? 三角恒等式 1:sin α±sin β=2sin 12(α±β)cos 12(α?β) 三角恒等式 2:cos α+cos β=2cos 12(α+β)cos 12(α?β) 泰勒展开式:e x =1+x 1!+x 22!+x 33!+?,?∞

人教版初中数学公式大全精编版

人教版初中数学公式大全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初中数学常用公式大全Word版

初中数学常用公式大全 初中数学公式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数学公式编辑器教程

数学公式编辑器教程 我们用Word里的“公式编辑器”不仅可以输入数理化公式,甚至还可以利用这些公式符号来使文字的编排更规整。“公式编辑器”是一个很有用的工具,现我们将它的使用方法与大家一起学习一下(实例过程是在Windows XP和Office XP 的环境下完成的)。 一.Word中的公式编辑器使用Word编写公式需要用到Word自带的“公式编辑器”工具,因此我们先要看看Word里有没有装上这个工具。方法是:在Word 文档中,单击打开“插入”菜单,选择“对象”命令,弹出“对象”对话框,在“新建”选项卡的“对象类型”列表框中找一找,有无“Microsoft 公式”这个选项,(如图)如果没有就需要安装了。 二.安装公式编辑器 安装公式编辑器的具体步骤如下:把Office的安装盘插入光驱,在“资源管理器”中双击安装盘中的Setup图标,打开“Microsoft Office XP 安装”对话框,由于已经安装了Word程序,因此弹出的是“维护模式选项”(默认的选择是“添加或删除功能”)。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到“为所有Office 应用程序和工具选择安装选项”这一步,在“要安装的功能”列表框中单击“Office 工具”前的加号展开目录,然后右键单击子目录中的“公式编辑器”图标,在弹出快捷菜单中单击“从本机运行”命令。随后单击“更新”按钮,开始自动安装公式编辑器。 三.打开公式编辑器 当打开“对象”对话框,在“对象类型”中就可以找到“Microsoft 公式”这个选项,说明该功能已经被正确安装了。 选中“Microsoft 公式 3.0”选项,然后单击“确定”按钮,就可以打开“公式”工具栏了。在“公式”工具栏上有19个按钮,包括了8类符号,大小希腊字母和9类模板。如:分式符号,积分符号,求和符号等。另外在工具栏上还有一个写公式的“公式框”等,这样我们就可以用Word来编写我们想要的公式了。(如图) 四.插入化学公式 化学公式看上去很复杂,但有了公式编辑器,输入就很轻松了。比如3价的铁离子与苯酚的反应式,它由字母、数字、上标、下标、箭头和括号组成。其中字母、数字和正负号可以从键盘上输入,其他的就要用公式编辑器了。 首先我们把光标定位在要插入公式的地方,然后打开“公式”工具栏,在公式框中输入铁离子的“Fe”后,接下来就要给它加上3价的上标。插入上标要用到“公式”工具栏中的“下标和上标模板”,单击“下标和上标模板”按钮,打开模板。从模板中可以看出,每一个符号都由一个灰色的方框(或是虚框)和一个黑色的小方块两部分组成,其中黑色的小方块表示当前要输入的上标或下标,而灰色的方框(或是虚框)表示上标或下标前面的文本。它们不同之处在于:由灰色

数学公式编辑与排版

三、数学公式的编辑与排版 5.1 定积分的概念和性质(Concept of Definite Integral and its Properties ) 一、定积分问题举例(Examples of Definite Integral ) 设在)(x f y =区间[]b a ,上非负、连续,由x=a , x=b , y=0以及曲线)(x f y =所围成的图形称为曲线梯形,其中曲线弧称为曲边。 黎曼和的定义(Definition of Riemann Sum) 设)(x f 是定义在闭区间[]b a ,上的函数,?是[]b a ,的任意一个分割, a=x 0

数学公式编辑器的快捷键

Mathtype常用快捷键 Mathtype是“公式编辑器”的功能强大而全面的版本。如果要经常在文档中编排各种复杂的数学、化学公式,则MathType是非常合适的选择。MathType用法与“公式编辑器”一样简单易学,而且其额外的功能使你的工作更快捷,文档更美观。 MathType包括: (1)Euclid字体设置了几百个数学符号。 (2)具有应用于几何、化学及其他方面的新样板和符号。 (3)专业的颜色支持。 (4)为全球广域网创建公式。 (5)将输出公式译成其他语言(例如:TeX、AMS-TeX、LaTeX、MathML及自定义语言)的翻译器。 (6)用于公式编号、格式设置及转换Microsoft Word文档的专用命令。 (7)可自定义的工具栏,可容纳最近使用过的几百个符号、表达式和公式。 (8)可自定义的键盘快捷键。 为了加快数学符号的录入速度和效率,应该尽量使用Mathtype的快捷键。 如何了解和掌握Mathtype的快捷键?在Mathtype界面,将鼠标对准符号栏中的某个符号时,屏幕左下方就会显示该符号的快捷键。你随时都可以学习和掌握这些快捷键。用得多,自然就记得住了。 最有用的是分式、根式、上下标的快捷键。 这些快捷键的名称与相应的数学符号或运算的英文有关。例如,分式F(Fraction),根式R (Root),上标H (High),下标L (Low)。所以,如果你知道英文的数学术语,则很容易理解这些快捷键。

一、Mathtype常用快捷键 1.放大或缩小尺寸 Ctrl+1(100%);Ctrl+2(200%);Ctrl+4(400%);Ctrl+8(800%)。 2.在数学公式中插入一些符号 Ctrl+9或Ctrl+0(小括号);Ctrl+[ 或Ctrl+](中括号);Ctrl+{ 或Ctrl+}(大括号); Ctrl+F(分式);Ctrl+/(斜杠分式);Ctrl+H(上标);Ctrl+L(下标);Ctrl+I(积分号);Ctrl+R(根式);Ctrl+Shift+连字符(上横线);Ctrl+Alt+连字符(矢量箭头); Ctrl+Alt+'(单撇);Ctrl+Alt+"(双撇);先按“Ctrl+T”放开后,再按N(n次根式)、S(求和符号)、P(乘积符号)等。 先按“Ctrl+K”放开之后,再按如下键,则可输入很多数学符号: E ( ) ;Shift+E ( );T ( );U ( );I ( );O( );P( );S( );D( );X ( );C( );< ( );> ( );= ( );Shift+= ( );( );( );( );( );Shift+ ( );Shift+ ( );Shift+ ( );Shift+ ( ) . 3.微移间隔 先选取要移动的公式(选取办法是用“Shift+箭头键”),再用“Ctrl+箭头键”配合操作即可实现上、下、左、右的平移;用“Ctrl+Alt+空格”键可适当增加空格。 4.元素间的跳转 每一步完成后转向下一步(如输入分子后转向分母的输入等)可用Tab键,换行用Enter键。

word2010中如何输入数学公式1

word中如何输入数学公式 2010-03-16 信息来源:163学习网 【大中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在WORD操作中,遇到数学公式时,我们往往都要通过公式编辑器来录入,其实,除了公式编辑器以外,在Word中还有一个编辑公式的利器:域。有了这个工具,应付一般的数学公式编辑还是绰绰有余的。 一、分式的输入 3 4 如果用域来解决的话,那么分式的输入还是很简单的。比如我们要输入数字四分之三,只要在相应位置按下“Ctrl+F9快捷键,就会产生一个空域(一对大括号)。将鼠标定位于大括号内,然后输入“eq\f(3,4)”,然后再点击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点击“切换域代码命令,就可以得到标准的分式四分之三了。其它的分式可以模仿来写,不用担心分式中的那条横线,它会根据分子、分母的长度自动调节长度的。需要注意的是,域代码必须在英文的半角状态下完成输入,此外,那对大括号不能手工输入,只能用快捷键来完成。 二、带根号的分式 3 2 先说一个单纯的三次根下二这样的数字输入吧。还是先按下“Ctrl+F9快捷键,然后在大括号内输入域代码“eq\r(3, 2),选中代码中的数字“3,将它的字号调小,然后按下右键菜单中的“切换域代码命令,就可以得到数字三次根下二了。 显然,如果要得到二次方根,那么只要将代码中的数字“3改成“2就可以了。不过,通常我们的习惯是二次方根的数字“2是忽略不写的,所以,域代码中的第一个数字我们也可以直接略掉的,直接写代码“eq\r(, 2)就行。 至于带根号的分式,那就简单了。只要把分式和根式的代码结合起来,在相应的位置改换一下就可以了。因此二分之三次根下二这样的数字,其域代码应该是 “eq\f(\r(3,2),2)。按下“切换域代码后,得到的效果还可以吧。 三、输入向量符号 向量符号是在英文字母的上方加一个箭头符号。用域功能也可以很容易实现这个要

MathType使用教程

MathType“公式编辑器”使用教程 一、批量修改公式的字号和大小 论文中,由于排版要求往往需要修改公式的大小,一个一个修改不仅费时费力还容易使word产生非法操作。 解决办法,批量修改:双击一个公式,打开mathtype,进入编辑状态, 点击size菜单->define->字号对应的pt值,一般五号对应10pt,小四对应12pt 其他可以自己按照具体要求自行调节。其他默认大小设置不推荐改动。 然后点击preference->equation preference -> save to file ->存一个与默认配置文件不同的名字,然后关闭mathtype回到word文档。 点击word界面上的mathtype ->format equation -> load equation preferrence选项下面的browse按钮,选中刚才存的配置文件,点选whole document选项,确定,就安心等着公式一个个改过来。 二、公式的自动编号和引用功能 mathtype提供四种类型的公式输入:inline(文本中的公式),display style没有编号的单行公式,left numbered display style编号在左边,right numbered display style编号在右边。 在编辑公式时,如果出现删除公式的情况,采用手动编号会使得修改量变得很大,采用自动编号和自动引用会方便很多,这些功能都已经在安装mathtype后集成在word的按钮上了,将鼠标悬停在相应的按钮上就可以看到具体的功能描述,由于应用十分简单,就不再此赘述了。 三、与latex代码之间的转换 mathtype编辑器中的translator里面提供了向latex,amslatex等格式的方便转换。选择相应的翻译目标后,将下面的两个inculde选项去掉,你的mathtype就可以直接将公式翻译称为latex代码了,这对于latex的初学者和记不住latex代码的人非常重要。 四、在公式中使用特殊符号 MathType更多地为用户考虑到了使用上的方便,如一些特殊且经常在数学公式中用到的符号几乎都收录到了工具条上,只需轻轻一点,此符号便可在公式中轻松插入。 觉得符号还是太少了?别着急,点击“编辑”/“插入符号”,看看这里的符号够不够用?你也可以通过变换字体把汉字插入进来。 为了输入的方便,你甚至可以为这些符号分别制订一个快捷键(如图2)——点击符号后,在“输入一个下标快捷键”按下你希望用的快捷键(对于同一个符号甚至可以定义几个快捷键),再单击“assign(指定)”按钮,此快捷键将出现于“当前键”下。以后在MathType窗口中,可以直接用快捷键来输入对应的符号。 五、直接套用现成公式 MathType方便的还不止于此,像在数学中经常用到的公式也能通过直接点击便实现输入。例如,以往在“公式编辑器”中要输入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得从多种模板中选择,还要自己输入那些字母、符号;而现在,你只需单击现成的按钮一次,这个公式便跃然纸上了!。

word公式编辑器平方

导语: 数学公式种类繁多,在我们编写公式文档的时候,遇到特殊符号却不知道如何输入。为了快速打出各种公式,我们还是需要运用专业的公式编辑器。下面小编以亿图在线公式编辑器软件为例,给大家介绍一下具体的编辑技巧,让只会打字的你也会用这款公式编辑器软件。 亿图公式编辑器是一款无需下载即可在线使用的公式编辑软件。跟Word自带的编辑器不同的是,这款工具包含了我们常用的符号和一些特殊符号,并做好分类模块,使得我们查找字符的时候很方便。当然,最重要的是它可以实现公式的云储存功能,把编辑不错的公式分类保存,方便二次编辑和使用。 下面给大家展示一下世界十大公式之一:麦克斯韦方程组 免费下载公式编辑器: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a73276924.html,/ 如何用亿图公式编辑器云储存公式 使用公式编辑器的云存储功能之前,首先需要注册一个账号,然后登录账号即可开始自定义“我的公式”。

1.汉字部分可直接进行输入,在论文写作时可以降低文章的重复率,可以说是论文写作的好帮手。 2.找到对应的数字符号,模块里面都做好了分类。在“顶线模板”里找到箭头向右的向量符号,再输入相应的英文字符。在“关系和运算符符号”里面找到倒三角符号选中插入即可。

3.然后把觉得自己写的不错的公式进行保存,点击右上角我的公式,再点击加号,修改好名称并确认,编辑好的公式就会出现在列表下方。 以上介绍了亿图公式编辑器的云储存功能,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事实上为了帮助我们编写公式更加方便,这款软件还包含了大中小数学常用模板,相信它贴心的设计可以在我们编写公式文档时迅速上手,节省更多的时间。如果你也在为繁琐的公式编辑而烦恼,那么就用在线亿图公式编辑器软件来帮助你提升工作效率。 在线版公式编辑器: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a73276924.html,/index.html

(完整版)初中数学常用公式和定理大全

初中数学常用公式定理 1、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和分数(包括:有限小数和无限环循小数)都是有理数.如:-3,,0.231,0.737373…,,.无限不环循小数叫做无理数.如:π,-,0.1010010001…(两个1之间依次多1个0).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2、绝对值:a≥0丨a丨=a;a≤0丨a丨=-a.如:丨-丨=;丨3.14-π丨=π-3.14. 3、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笫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最末一个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如:0.05972精确到0.001得0.060,结果有两个有效数字6,0. 4、把一个数写成±a×10n的形式(其中1≤a<10,n是整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如:-40700=-4.07×105,0.000043=4.3×10-5. 5、乘法公式(反过来就是因式分解的公式):①(a+b)(a-b)=a2-b2.②(a±b)2=a2±2ab+b2.③(a+ b)(a2-ab+b2)=a3+b3.④(a-b)(a2+ab+b2)=a3-b3;a2+b2=(a+b)2-2ab,(a-b)2=(a+b)2-4ab. 6、幂的运算性质:①a m×a n=a m+n.②a m÷a n=a m-n.③(a m)n=a mn.④(ab)n=a n b n.⑤()n=n. ⑥a-n=1 n a ,特别:()-n=()n.⑦a0=1(a≠0).如:a3×a2=a5,a6÷a2=a4,(a3)2=a6,(3a3)3=27a9, (-3)-1=-,5-2==,()-2=()2=,(-3.14)o=1,(-)0=1. 7、二次根式:①()2=a(a≥0),②=丨a丨,③=×,④=(a>0,b≥0).如: ①(3)2=45.②=6.③a<0时,=-a.④的平方根=4的平方根=±2.(平方根、立方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8、一元二次方程:对于方程:ax2+bx+c=0: ①求根公式是x= 24 b b ac -±- ,其中△=b2-4ac叫做根的判别式. 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注意:当△≥0时,方程有实数根. ②若方程有两个实数根x1和x2,并且二次三项式ax2+bx+c可分解为a(x-x1)(x-x2). ③以a和b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x2-(a+b)x+ab=0. 9、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b是直线与y轴的交点的纵坐标即一次函数在y轴上的截距).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直线从左向右上升);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直线从左向右下降).特别:当b=0时,y=kx(k≠0)又叫做正比例函数(y与x成正比例),图象必过原点. 10、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叫做双曲线.当k>0时,双曲线在一、三象限(在每一象限内,从左向右降);当k<0时,双曲线在二、四象限(在每一象限内,从左向右上升).因此,它的增减性与一次函数相反. 11、统计初步:(1)概念:①所要考察的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其中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从总体

数学公式编辑器使用方法

MathType 5.2使用方法 MathType是“公式编辑器”的功能强大而全面的版本。如果要经常在文档中编排各种复杂的数学、化学公式,则MathType是非常合适的选择。MathType用法与“公式编辑器”一样简单易学,而且其额外的功能使你的工作更快捷,文档更美观。 MathType包括: (1)Euclid字体设置了几百个数学符号。 (2)具有应用于几何、化学及其他方面的新样板和符号。 (3)专业的颜色支持。 (4)为全球广域网创建公式。 (5)将输出公式译成其他语言(例如:TeX、AMS-TeX、LaTeX、MathML及自定义语言)的翻译器。 (6)用于公式编号、格式设置及转换Microsoft Word文档的专用命令。 (7)可自定义的工具栏,可容纳最近使用过的几百个符号、表达式和公式。 (8)可自定义的键盘快捷键。

MathType公式编辑器在编辑word文档时,如果需要录入公式将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利用Mathtype作为辅助工具,会为文档的公式编辑和修改提供很多方便。下面介绍几种mathtype中比较重要的技巧 一、批量修改公式的字号和大小 论文中,由于排版要求往往需要修改公式的大小,一个一个修改不仅费时费力还容易使word产生非法操作。 解决办法,批量修改:双击一个公式,打开mathtype,进入编辑状态,

点击size菜单->define->字号对应的pt值,一般五号对应10pt,小四对应12pt 其他可以自己按照具体要求自行调节。其他默认大小设置不推荐改动。 然后点击preference->equation preference -> save to file ->存一个与默认配置文件不同的名字,然后关闭mathtype回到word文档。 点击word界面上的mathtype ->format equation -> load equation preferrence选项下面的browse按钮,选中刚才存的配置文件,点选whole document选项,确定,就安心等着公式一个个改过来。 二、公式的自动编号和引用功能 mathtype提供四种类型的公式输入:inline(文本中的公式),display style没有编号的单行公式,left numbered display style编号在左边,right numbered display style编号在右边。 在编辑公式时,如果出现删除公式的情况,采用手动编号会使得修改量变得很大,采用自动编号和自动引用会方便很多,这些功能都已经在安装mathtype后集成在word的按钮上了,将鼠标悬停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

初中数学常用公式 一?代数: 1.1绝对值运算 2.1平面几何:角 1.2有理数的运算 2.2 三角形 1.3整式的乘法运算 2.3四边形 1.4整式乘法公式 2.4比例性质 1.5整式除法公式 2.5三角函数 1.6分式的运算公式 2.6与圆有关的公式1.7 一兀二次方程 2.7点与圆的位置1.8因式分解 2.8直线与圆的位置1.9不等式 2.9两圆的位置 1.10二次根式 1.1绝对值运算 1.2有理数的运算 1.3整式的乘法运算

1.4 整式乘法公式 1.5 整式除法公式 1.6 分式的运算公式 1.7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1.8 因式分解

1.9 不等式若,则 若,则 若,则 1.10 二次根式 2.1 角 1周角=360 ° 1 平角=180 ° 1 直角=90 ° 1°= 60 ;1 = 60”若,则/ A与/ B互为余角。 若,则/ A与/ B互为补角。 2.2 三角形 若,则 若,则 若,则为直角三角形

正弦定理: 余弦定理: 2.3 四边形 (a为底边长,h为底边上的高)(ab 为两邻边长) (ab 为菱形的两条对角线) 2.4 比例性质 若,则 若,则 2.5 三角函数

2.6 与圆有关的公式 圆周长 圆面积 弧长 扇形面积 2.7 点与圆的位置 设P点到圆心的距离为d,圆的半径长为r,则点P 在圆上 点P 在圆内 点P 在圆外 2.8 直线与圆的位置 设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d,圆半径长为r,则

直线与圆相切 直线与圆相离 直线与圆相交 2.9 两圆的位置 设两圆半径分别为R和r,圆心距为d,则 两圆外离 两圆外切 两圆相交 两圆内切 两圆内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