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歌》英译对比
语用意图视角下《好了歌》的英译

语用意图视角下《好了歌》的英译语用意图视角下《好了歌》的英译《好了歌》是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经典之作,以其独特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
作为一首非常有代表性的歌曲,其英译版本在跨文化交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语用意图的视角出发,探讨《好了歌》英译的翻译策略和效果。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好了歌》的原文歌词。
原歌词中抒发的是一种深情的爱意和怀旧情怀,旨在传达歌手对过去一段美好回忆的感慨。
因此,在进行英译时,翻译者需要准确地传达原歌词的情感和意图。
从语用意图的角度来看,翻译的目的是为了让目标语读者能够理解和感受到原文中的情感和意图。
因此,翻译者需要根据目标语言和文化的特点,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以达到最佳的传达效果。
首先,翻译者可以选择使用直译的策略,尽量保持原歌词的意思和情感。
直译可以使目标语读者更准确地理解原文的情感,同时也能够保留原歌词中的诗意和韵律。
其次,翻译者可以选择用意译的方式,根据目标语言和文化的习惯,将原歌词的意思进行调整和改变。
这样做可以使目标语读者更容易理解和产生共鸣,但也可能导致原歌词的情感被削弱或改变。
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意译时,翻译者需要尽量保持原歌词的核心意思,避免偏离原文太远。
在翻译《好了歌》时,翻译者可以结合上述策略,选择适当的方法来传达原文的情感和意图。
以下是一种可能的英译版本:好了歌,好了忧伤Goodbye song, goodbye sadness在这个美好的时刻In this beautiful moment我像是游走在空中I feel like I'm floating in the air传达我的心跳Conveying my heartbeat过去的岁月The past years那个温暖的地方That warm place是否还在那里Is it still there?我曾经追寻的梦The dreams I once pursued是否收获何时When will they be rewarded?远离脆弱的泪Far away from fragile tears现在是好的Now it's all good这个英译版本力求保持原歌词的情感和意图,同时做适当的调整以使其符合英语读者的习惯和文化。
《好了歌·解》两个译本的批评与欣赏

目录
• 引言 • 《好了歌·解》原文分析 • 译本一:译本一的内容与风格 • 译本二:译本二的内容与风格 • 两个译本的比较与评价 • 结论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好了歌·解》是《红楼梦》中的经典 诗歌,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 值。
对其两个译本的批评与欣赏有助于深 入理解原文的意蕴,提高诗歌翻译水 平,促进文化交流。
《好了歌·解》的文学地位
总结词:重要地位
详细描述:《好了歌·解》是《红楼梦》中的重要诗篇,具有很高的文学地位,对 理解整部小说的主题和思想有重要影响。
《好了歌·解》的主题思想
总结词:批判世俗
详细描述:《好了歌·解》的主题思想是对世俗社会的批判,通过对“好”与“了”的探讨,揭示了世俗观念的虚幻和人生的 无常。
细节处理
在某些细节处理上,译本一可能存在不够精 确的问题,导致译文质量有所下降。
04
译本二:译本二的内容与风 格
译本的翻译策略
直译与意译相结合
译本二在保持原文意义的基础上,尽量保留原文的句式和修辞,同时根据中文的表达习 惯进行适当的调整。
归化与异化处理
译本二在翻译过程中,既考虑到中文读者的文化背景和阅读习惯,又尽可能地保留了原 文的异国情调,实现了归化与异化的平衡。
研究目的与问题
目的
对比分析《好了歌·解》的两个译本 ,探讨其翻译的优劣之处。
问题
如何准确传达原文的思想内涵?如何 保持诗歌的艺术风格?两个译本有何 异同?
研究方法与结构
方法
文献研究法、对比分析法、归纳总结法。
结构
先介绍《好了歌·解》的背景和意义,再对比分析两个译本,最后总结评价。
红楼梦《好了歌注》两译文对比评析——兼谈译者的文化翻译观

红楼梦《好了歌注》两译文对比评析——兼谈译者的文化翻
译观
舒娅
【期刊名称】《海外英语》
【年(卷),期】2015(000)020
【摘要】《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顶峰,具有中国古代文化百科全书的性质,刘梦溪先生曾言:"我们从《红楼梦》里几乎看到了整个中国文化……《红楼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所流露出来的文化精神,很多可以称为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精神。
"在《红楼梦》这部鸿篇巨幅中,光是诗词曲赋,就多达两百余首,其中《好了歌》可以说是整部小说的文眼。
《好了歌注》作为《好了歌》的注解,更是整部小说文眼的文眼。
因此,《红楼梦》的英译研究,不能不重视《好了歌注》的英译对比研究。
该文将从翻译批评的文化视角对《好了歌注》的两译本进行对比评析,探讨两位译者不同的文化翻译策略,以期对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有些许启示。
【总页数】3页(P102-103,115)
【作者】舒娅
【作者单位】黄冈师范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5.9
【相关文献】
1.《好了歌注》两译文对比评析--兼谈译者的主体性 [J], 刘灵巧
2.《白鲸》的两个译本比较--兼谈译者的翻译思想对译文的影响 [J], 文军;曲艺
3.红楼梦《好了歌注》两译文对比评析——兼谈译者的文化翻译观 [J], 舒娅
4.翻译之眼看《红楼梦》文眼之眼——《好了歌注》两译文对比分析 [J], 隆玉婷
5.《好了歌》两译文对比评析 [J], 言捷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目的与方法:对《好了歌》两个英译本的再思考

目的与方法:对《好了歌》两个英译本的再思考
刘伟;王建丰
【期刊名称】《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8(10)5
【摘要】《好了歌》两个英译本在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方面存在的差异为翻译批评提供了典型样本。
从功能派翻译理论目的论的角度,对《好了歌》两个英译本在翻译策略、翻译方法两个方面产生差异原因作出思考,肯定了两译本译者为达到各自翻译目的所采用的相应方法的合理性。
【总页数】3页(P367-369)
【关键词】目的论;目的;方法;《好了歌》
【作者】刘伟;王建丰
【作者单位】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大学外语教育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5.9
【相关文献】
1.《好了歌解》两个英译本对比研究 [J], 陈琪
2.“整合适应选择度”与译本的接受效度研究——以《好了歌注》的两个英译本为例 [J], 胡安江;胡晨飞
3.翻译国学经典宜采用异化法——论《好了歌》两个英译本的比较研究 [J], 浦佳
4.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评价《好了歌》的两个英译本——以其中四个典型意象为例
[J], 阚梦
5.目的与方法——对《尤利西斯》两个中译本的再思考 [J], 王振平;任东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红楼梦《好了歌注》两译文对比评析——兼谈译者的文化翻译观

红楼梦《好了歌注》两译文对比评析——兼谈译者的文化翻
译观
舒娅
【期刊名称】《海外英语(上)》
【年(卷),期】2015(000)010
【摘要】《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顶峰,具有中国古代文化百科全书的性质,刘梦溪先生曾言:"我们从《红楼梦》里几乎看到了整个中国文化……《红楼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所流露出来的文化精神,很多可以称为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精神."在《红楼梦》这部鸿篇巨幅中,光是诗词曲赋,就多达两百余首,其中《好了歌》可以说是整部小说的文眼.《好了歌注》作为《好了歌》的注解,更是整部小说文眼的文眼.因此,《红楼梦》的英译研究,不能不重视《好了歌注》的英译对比研究.该文将从翻译批评的文化视角对《好了歌注》的两译本进行对比评析,探讨两位译者不同的文化翻译策略,以期对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有些许启示.
【总页数】3页(P350-351,363)
【作者】舒娅
【作者单位】黄冈师范学院,湖北黄冈438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045
【相关文献】
1.《好了歌注》两译文对比评析--兼谈译者的主体性 [J], 刘灵巧
2.《白鲸》的两个译本比较--兼谈译者的翻译思想对译文的影响 [J], 文军;曲艺
3.翻译之眼看《红楼梦》文眼之眼——《好了歌注》两译文对比分析 [J], 隆玉婷
4.《好了歌》两译文对比评析 [J], 言捷智;
5.红楼梦《好了歌注》两译文对比评析——兼谈译者的文化翻译观 [J], 舒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好了歌》及其英译文的功能分析看翻译

体制性造假受到网络、媒体、公众等的制约,造假将使政府公信力受损,但造假又不得不为,因此地方政府凭借体制对专家的控制来造假。
In order to deceive the public, the local government has to blank off all the information.
But now the monopolization of information is challenged by the public, the media. They are the limiting factors of faking but also the accelerating factors, which is self-contradictory.
This paper inextenso narrate the story, throw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State Forestry Bureau, the local government, officeholder, the public, and the media, indicate the dominator behind them, then gradually get to the logic of the Controversy, and conclude it with "institutional fake".
l d
从《好了歌》及其英译文的功能分析看翻译
从“三美”角度看《红楼梦》中《好了歌》的两个译本
从“三美”角度看《红楼梦》中《好了歌》的两个译本郭珍珍【期刊名称】《海外英语(上)》【年(卷),期】2015(000)004【摘要】“Three Beauty Theory”is the translational theory raised by Xu Yuanchong, which is mainly used in poetry translation. And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The Story of the Stone) is the epitome of the art of Chinese classical novels. The remarkable poetry in it embodies a concentrated reflection of art and literature, while also makes it more difficult to translate. The paper will make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two translated versions of“Hao Liao Ge”from the perspective of“Three Beauty Theory”.%“三美论”是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提出的翻译标准,主要用于诗歌翻译。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艺术的集大成者,是中国小说的巅峰。
其中文采斐然的诗词韵文集中体现了这部作品的艺术性与文学性,但也给《红楼梦》的翻译增加了很多难度。
该文将结合“三美论”来分析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和霍克思和闵福德译本中关于《好了歌》的翻译。
【总页数】2页(P153-154)【作者】郭珍珍【作者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陕西西安7101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9【相关文献】1.从“三美论”看《红楼梦·葬花词》的两个英译本 [J], 杨凯2.从三美角度看红楼梦中《好了歌》的两个译本 [J], 唐丹3.从英汉语言对比看《红楼梦》中《好了歌》的英译本 [J], 何笑荧;宫丽4.从三美角度看红楼梦中《好了歌》的两个译本 [J], 唐丹5.从“三美”角度看《红楼梦》中《好了歌》的两个译本 [J], 郭珍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用评价理论分析《好了歌》的英译
用评价理论分析《好了歌》的英译评价理论是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的一种方法。
对于《好了歌》的英译,我们可以用以下评价理论进行分析。
1.信号-噪音理论信号-噪音理论认为,对于一份作品,其中的信息和混杂的噪音比例决定了作品的质量。
对于《好了歌》的英译,我们可以考虑译者是否成功传达了原作中的信息,并减少了噪音。
在这个方面,译者表现出色。
他们成功地保持了原作中的情感和意境,将人们难以言喻的复杂情感和细微差异译成了简洁而动人的英文词句。
他们保留了原作中的独特节奏和韵律,增强了诗歌性和音乐感。
然而,有时候也存在一些噪音。
在一些译句中,译者使用了过于直译的方式,导致了词语的表达不够自然流畅。
这可能是由于对于原文意境的理解偏差或对目标语言的不够熟悉所导致的。
译者需要更多的练习和经验来提高这一方面的表现。
2.新批评理论在这个方面,《好了歌》的英译保留了原作中的结构和重要的文化内涵。
译者尊重了原作中的押韵和韵律,并努力将其转化为英文的形式。
他们也试图保留原作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风格,使译文与原作相呼应。
然而,也有一些缺陷。
在译作中,部分修辞手法和隐喻在语言转换过程中失去了原有的威力和效果。
这可能是因为一些文化难以翻译或一些语言间的困难导致的。
译者需要更深入地研究原作和目标语言,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传达这些细微而重要的因素。
3.接受-批判理论接受-批判理论关注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和反应。
它认为作品的意义是由读者构建的,不同的读者可能会有不同的解读。
评价作品时,我们需要考虑不同读者的不同反应。
对于《好了歌》的英译,不同的读者可能会有不同的反应。
一些读者可能会欣赏译者成功传达的情感和意境,认为译作深情而动人。
而其他读者可能会感到译作中一些部分的质量不高,导致他们难以完全投入到译作之中。
这再次强调了翻译的主观性和个人化,也表明了译者需要在许多不同方面取得平衡。
他们需要同时考虑文本的形式和意义,译者自己的理解与目标读者的期望,以及原作与目标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
《好了歌》的翻译研究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All men spiritual life know to be good,But fame to disregard they ne’er succeed!From old till now the statemen where are they?Waste lie their graves, a heap of grass, extinct.All men spiritual life know to be good,But to forget gold, silver, ill succeed!Through life they grudge their hoardings to be scant. And when plenty has come, their eyelids close.All men spiritual life hold to be good,Yet to forget wives, maids, they ne’er succeed!Who speak of grateful love while lives their lord,And dead their lord, another they pursue.All men spiritual life know to be good,But sons and grandsons to forget never succeed!From old till now of parents soft many,But filial sons and grandsons who have seen?(Tr. by H. B. Joly)乔利的译文是《好了歌》最早的译本。
《红楼梦》诗词翻译批评与赏析——以《好了歌解注》两译本为例
《红楼梦》诗词翻译批评与赏析——以《好了歌解注》两译本为例《红楼梦》诗词翻译批评与赏析——以《好了歌解注》两译本为例近代中国文学宝库中,有一部流传广泛、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巅峰之作的《红楼梦》。
作为一部为数不多几乎没有争议的文学经典,它的每一个细节都备受关注。
其中,作者曹雪芹以优美的诗词展现了作品深厚的艺术内涵。
然而,由于中文与英文的语言差异,进行《红楼梦》的诗词翻译并不是一项容易的任务。
本文将以《好了歌解注》的两个英文译本为例,进行翻译批评与赏析,探讨《红楼梦》诗词翻译的难点和挑战。
《好了歌解注》是一部将《红楼梦》中的部分诗词翻译成英文的著作。
其中,两个比较有影响力的版本分别是陈与义的《红楼梦英译本》和高鹗的《红楼梦随笔英译本》。
这两个版本的翻译早在19世纪末就出版了,迄今为止仍被广泛使用和研究。
首先,这两个版本的译本在翻译方向上存在差异。
陈与义将《红楼梦》中的诗词以双语对照的方式呈现,目的是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文化背景。
而高鹗则将诗词翻译成英文,力求保留原诗的韵律和美感。
这种差异在翻译效果和观感上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其次,这两个版本对于《红楼梦》中诗词的翻译准确性和诗意再现上存在争议。
陈与义注重对原诗的注解和解释,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意义。
然而,在翻译过程中,他往往采用了过于直译的方式,导致原诗的美感和意境无法完全呈现。
与之相比,高鹗在翻译诗词时更加注重诗意的再现,但在一些案例中,他的翻译会偏离原诗的文字和意境,引发了一些争议。
在评价这两个版本的译本时,我们不得不考虑到翻译的困难和限制。
首先,中英两种语言的语法结构存在巨大差异,导致直译并不容易。
其次,中文诗词善用意象、典故和修辞手法,这些元素在英文中难以完全表达。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诗词翻译就没有价值。
相反,正确的译稿不仅可以让英语读者了解原诗的内涵,还可以向他们展现中国文化与艺术的魅力。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诗词翻译需要在准确性和诗意再现之间找到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好了歌》英译对比
《好了歌》出自于红楼梦第一回,甄士隐家业破败后,他拄着拐杖走到街上,突然见一个“疯癫落拓、麻履鹑衣”的跛足道人走过来,叨念出这首歌,颇含讽刺之意。
全诗一共四小节,每节中的“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忘不了!”重复出现,虽然采用七言诗形式,但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七言律诗。
对于这首诗的两种译文,翻译二显然水平更高。
从内容来看,每节中的第一句,译文一直接译成“All men spiritual life know to be good”,“神仙”对译为“spiritual life ”(精神生活),没有充分表达出神仙的逍遥自在,无牵无挂,不符合原文意思。
译文二中的“the freedom of the immortals”(自由灵魂)更贴近于中国文化表达的“神仙”一词。
“惟有...忘不了”翻译成“But... they cannot forget”更直白易懂。
“将相”译成“the ministers and generals”更确切,“the state men”并没有表达完全。
对于“荒冢一堆草没了”,一的翻译太字字相对,没有美感,而且诗中“一堆”是形容荒冢的,“a heap of grass”(一堆草)翻译有误,“neglected graves overgrown with grass”(疏于照顾的坟墓不再长草)形象的表达出原文意思。
第二节中“眼闭了”意思是“死去”,一直译成“their eyelids close”(闭上眼脸)显然不如二“their eyes are forever closed”符合语境。
但是第三节中“娇妻”翻译成“wives, maids”更好,“君死又随人去了”翻译成“They will marry again before your graves are dry”(在你的坟土未干之前又嫁人了)语气更强,充分表现出人走茶凉的意味。
第四节翻译两者差别不大,但二翻译的更有美感。
原文中《好了歌》是由一个和尚随口叨念出的,因此译文也应口语化,要读的顺口。
一中句式多变,用词累赘,例如将“From old till now the state men where are they?”翻译成“From old till now where are the state men ”更顺口。
二每节译文句式基本相同,简单,读起来朗朗上口,优于一。
“翻译作品内容忠实于原文谓信,文辞畅达谓达,有文采谓雅”两篇译文都忠于原文,但一太过注重忠于原文,字字相对,有些隐含的意思并没有表达出来,二相对来说既忠于原文,文辞亦畅达,文采也比一好,而且读起来更贴合语境,符合原文中口语化的场景,是一篇上乘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