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息肉切除手术介绍
结肠镜联合腹腔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

肉未 完 全 切 除 , 也行 结 肠镜 辅 助 的腹 腔 镜 下部 分 肠 壁切 除 。2 2例 中有 1 8例用 E d — I n o G A完成 。 6例 行 腹 腔 镜 下肠 段 切 除 , 中 4例 因息 肉基 部 广 , 离 其 游 肠 段 后发 现血 供 差 : 息 肉位 于 直肠 上 段 , 息 肉 2例 且 稍 大 。3例行 结 肠癌 根治 术 。术 后标 本病 理结 果 : 绒 毛状腺瘤 l 2例 , 毛 管状 腺 瘤 2 绒 1例 , 均伴 有 不 同 程 度 的异 型增 生 ; 癌且 伴 有 黏膜 层 侵 犯 3例 。手 腺 术 时 间 7 — 4 n 0 2 0mi :手 术 出 血 量在 2 ~ 5 L 平 0 10 m , 均 6 ; 功能恢 复 时 间 2 ~ 8h 0mL 肠 0 4 。所 有 的患者 术 后 均无 肠瘘 、 腔狭 窄 、 肠 术后 肠道 大 出血 等 。
备用下 , 内镜 医师 可 增 强 完 成 手 术 的 自信 心 , 轻 减 手 术失 败 造成 的压 力 , 高 切 除息 肉的机 会 。本 组 提
3 6例 中大 多为 广基 息 肉 , 初 次结 肠 镜检 查 时被 认 在 定 不能 安 全地 在 结 肠镜 下 切 除 , 有 5例 在腹 腔 镜 后
3 讨 论
除 的完 整性 , 时不 致 于肠 腔 狭窄 。即使 切 除肠 壁 同
残 端 有 出血 , 一般 能在 术 中发 现 , 于腹 腔 镜 下 加 可
用 丝 线缝 合 。我们 的体会 是 , 如息 肉基部 占肠壁 周
直肠管状腺瘤性息肉的治疗方法

直肠管状腺瘤性息肉的治疗方法直肠管状腺瘤性息肉是一种非常不常见的疾病,所以很多人对于这种疾病的治疗方法就不是很熟悉,当出现过这种情况,就无法采用有效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很多人也都产生的一些消极治疗的心里,这是不可取的,想必大家对于直肠管状腺瘤性息肉的治疗方法还不是很了解,来简述一下吧。
1治疗方法上,有姑息性治疗、外科治疗、化学治疗及放射治疗等,一般认为对于肿瘤相对局限的 I 期病人,主张做根治的胸膜肺切除术。
对于Ⅱ、Ⅲ、Ⅳ期病人,根治性手术已经没有意义了,只有施行姑息性手术。
事实上,多数病人到疾病明确诊断时,已处于 II 期以上。
迅速增长的胸水常导致患者严重的呼吸困难,所以姑息性手术对于提高这些晚期病人的生活质量意义重大。
以往采用胸腔内注入化疗药物等消退胸水或促使胸膜粘连闭锁的方法常难以奏效。
我科采用胸腔镜胸膜固定术,在恶性胸膜间皮瘤的姑息性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胸腔镜手术可以彻底将胸水抽吸干净,并充分分离粘连,使肺复张,然后喷入消毒滑石粉,进行胸膜固定,控制胸水的产生,缓解晚期癌症患者的临床症状。
2.手术治疗对病期属于Ⅰ期Ⅱ期的病例仍应首选或争取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肿瘤切除姑息切除术对瘤体较小病变较局限者应完整切除肿瘤及受累器官;如果病变较广泛应争取切除主要瘤体(姑息性切除术)对病变广泛严重已造成肠梗阻手术无法切除者可以考虑行姑息性手术以缓解病人的临床症状对良性和生物学行为低度恶性的腹膜间皮瘤手术切除疗效甚好如有复发可再次手术切除朱慰祺等报告1例恶性腹膜间皮瘤因多次复发20年内先后施行5次手术切除文献报道单纯手术切除治疗效果最好的一组病例(7例)中位生存期为147.2个月因此对部分腹膜间皮瘤病例手术仍不失为有效的治疗手段多了解一些直肠管状腺瘤性息肉的治疗方法,对于我们之间出现的直肠管状腺瘤性息肉这种情况才能更有帮助,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快更好的帮助大家治愈出现的直肠管状腺瘤性息肉疾病,帮助大家尽快的过上健康的生活。
结肠镜辅助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术后疼痛,胃肠功能的影响分析

结肠镜辅助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术后疼痛,胃肠功能的影响分析发布时间:2022-09-27T06:59:26.409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6月11期作者:邓向林[导读]结肠镜辅助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术后疼痛,胃肠功能的影响分析邓向林(成都长江医院;四川成都610100)摘要目的分析结肠镜辅助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术后疼痛,胃肠功能的影响。
方法抽取2020年4月至2021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结直肠息肉患者64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根据抽签法将其分成各有32例的对照组与观察组,对前一组患者实施结肠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治疗,对后一组患者实施盐酸达克罗宁局部喷洒联合结肠镜辅助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不同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有效率,观察组较高,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术后疼痛评分,术后1天、术后3天以及术后1周,两组的疼痛评分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观察组的排气时间以及排便时间均较短,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
结论对结直肠息肉患者实施结肠镜辅助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的价值较高,可推广。
关键词结肠镜;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术后疼痛;胃肠功能结直肠息肉俗称肠管内“肉疙瘩”,好发于40岁以上群体,且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起初病变部位为息肉,可逐渐变为腺癌,最终发展至结直肠癌。
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结肠镜辅助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成为首选治疗方案,但有诸多研究表明[1-2],该方式对于息肉体积较大、恶性息肉来讲,易出现切除不完全的情况,降低手术效果,因此,在手术治疗方案下应该辅以药物干预,确保手术治疗的效果。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此次研究入选对象共计64例,均为2020年4月至2021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结直肠息肉患者,并将其按照抽签法分成两组,即一组对照组,一组观察组。
经肛门中高位直肠良性息肉切除术(附23例报告)

经肛门中高位直肠良性息肉切除术(附23例报告)刘浩;霍雄伟;冯玉梅;陈进才;盛薇;王康;石景森【期刊名称】《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年(卷),期】2006(10)1【摘要】目的总结经肛门微创手术行直肠中、高位良性息肉切除手术的疗效. 方法1997年10月~2004年1月采用经肛门微创手术切除中高位无蒂良性息肉23例,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充分扩肛,用4号丝线缝合肠壁向下牵引,将息肉下拖至齿状线附近切除. 结果 23例直肠息肉均顺利切除,术后无大出血,均获治愈.病理检查:管状腺瘤11例,绒毛状腺瘤6例,管状并绒毛状腺瘤4例,炎性息肉2例.23例经1~5年随访未再复发,无肛门狭窄等并发症. 结论经肛门手术效果好、微创,适合于中、高位直肠良性息肉切除.【总页数】2页(P29-30)【作者】刘浩;霍雄伟;冯玉梅;陈进才;盛薇;王康;石景森【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副主任医师,西安710061;不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7.1【相关文献】1.完全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分析(附16例报告) [J], 于刚;王效明;荣震;耿瑞超;荣若增;王松;耿小峰2.低位直肠癌腹腔镜辅助下经肛门拖出双吻合器切除术(附12例报告) [J], 王玉宏;冯运章;董永杰;李玉梅;岳峰;刘红波3.改良式经肛门取标本技术在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治疗低位乙状结肠或高位直肠癌中的应用 [J], 余思;邓建中;计勇;林义办;伍巧玲4.单纯经肛门直肠及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探讨(附101例报告) [J], 孟尔旺;李龙;王瑛珣;王岩;黄柳明5.经肛门入路腔镜下高位直肠类癌局部切除术(附6例临床报告) [J], 李克军;赵作伟;董擂;程雷;王洪江;王忠裕;张溪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内镜下治疗肠息肉技术(EMR ESD APC等)

内镜下治疗肠息肉技术肠息肉主要包括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和息肉病综合征。
其中,腺瘤性息肉、息肉病综合征与结肠癌密切相关,有研究显示内镜检出、切除腺瘤可使结直癌的发生减少76%~90%,下面就介绍几种内镜下清除肠息肉的技术。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EMR常用于切除无蒂息肉,通过注射缓冲液到黏膜下层的空间,使上皮与底层组织分开,使病变分离。
EMR比单纯使用圈套器或电凝术切除病变更安全。
EMR通常用于<20mm 的息肉,这是因为用这种技术整块切除更大的息肉是有难度的。
然而用黏膜分片切除法(EPMR)对更大的息肉是可行的。
EPMR 先从病变周围注射液体使病变隆起,然后用圈套器分片将病变切除,先切除病变中央部,再切除残余病变。
EPMR对于结直肠大而无蒂的息肉是一种安全的方法,但是由于其高复发率应谨慎用于恶性息肉。
如果EPMR术后有残留的息肉组织,可用氩离子凝固术清除。
分片切除后3~6个月内应该复查病灶处有无残余息肉组织。
EMR的适应证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适应证各国并不统一,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医院、医生掌握的适应证也不完全一样。
首先要获得组织标本用于常规活检未能明确诊断的黏膜下病变的病理学诊断;其次切除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无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较浅、采用可以完全切除的消化道早癌均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适应证。
但临床实际应用过程中,判断准确、可操作性强的绝对适应证标准还有争议。
日本食管协会制定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早期食管癌的绝对适应证为:病灶局限于m1、m2层、范围<2/3食管周长、长度<30mm,病灶数目少于3-4个;相对适应证为:病灶浸润至m3、sm1,直径30 ~50mm,范围≥3/4食管周长或环周浸润、病灶数目5~8个。
根据日本胃癌学会编写的《胃癌治疗指南(2004年4月版)》规定,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手术适应证为:(1)病理类型为分化型腺癌;(2)内镜下判断癌组织的深度限于黏膜层(m);(3)病灶直径<2c m;(4)病变局部不合并溃疡,以上4个条件需同时具备。
2015年内镜下结肠直肠息肉切除术相关指南与共识解读_张荣

2015 V ol.36 No.12814·综 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结肠直肠癌在西方国家发病率已上升至恶性肿瘤第二位,我国结肠直肠癌的发病率也日渐增高[1]。
研究表明,手术切除结肠直肠容易恶变的息肉如腺瘤,有助于降低结肠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2]。
因此,早期有选择性地切除结肠直肠息肉对于预防结肠直肠癌至关重要。
本文结合相关指南及共识简要概述息肉的定义以及临床息肉的手术治疗,并重点从带蒂和无蒂息肉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1 息肉的定义从结肠直肠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息肉状病变,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均称为息肉。
息肉是起源于上2015 年内镜下结肠直肠息肉切除术相关指南与共识解读张 荣1,2,林 辉1*(1.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消化科,上海 200072;2.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南京 210029)摘要:结肠直肠息肉指肠道表面的隆起型病变,与结肠直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内镜下行息肉切除术有助于降低结肠直肠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本文综述近年来内镜下息肉切除术的主要技术、适应证及结肠镜监测等相关诊治指南和共识。
关键词:内镜;息肉切除;指南;诊断;治疗中图分类号:R65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9188(2015)12-0814-06DOI :10.13683/j.wph.2015.12.005收稿日期:2015-10-29;修回日期:2015-11-30作者简介:张 荣,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消化系疾病临床诊治。
通信作者:林 辉,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胃肠道肿瘤的早期诊断与内镜治疗。
基金项目: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研课题(编号:201440477)。
Guidelines interpretation for endoscopic resection of colorectal polyp in 2015ZHANG Rong 1,2, LIN Hui 1*(1.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Tenth People’s Hospital of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72; 2. The First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29, China )Abstract: Colorectal polyp refers to the protruded lesions on intestinal tract surface, which has a closed correlation with colorectal cancer. Endoscopic polypectomy is helpful to reducing colorectal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This review describes recent related guidelines of endoscopic polypectomy including the major techniques and indications and colonoscopy survilliance.Key words: endoscopy; polypectomy; guideline ; diagnosis; treatment皮组织非黏膜下肿瘤的隆起。
改良ESD手术治疗结直肠息肉

改良ESD手术治疗结直肠息肉给医生点赞:医生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针对直肠息肉手术进行有效的改良,在改良的圈套器下进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结直肠息肉指结直肠黏膜上皮的局限性隆起病变,组织学上分为腺瘤性、错构瘤性、增生性和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是结直肠癌的癌前病变,大部分结直肠癌起源于腺瘤样息肉,所以早期发现和切除结直肠腺瘤样息肉对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具有重大意义[1]。
结直肠息肉的主要症状为:1、便血,便血一般是在排便时候无痛性便血,出血量一般比较少,一般息肉位置越低出血的可能性越大,轻度出血或者手纸带血一般很少引起患者重视,只有出血增多引起患者的重视后才来就医。
结直肠息肉的便血的特点是手纸带血或粪便表面附着新鲜血液并没有肛裂那种剧烈疼痛和滴血症状。
2、脱垂,当息肉较大或者数量比较多的时候,会因为重力的关系而牵拉肠粘膜,使其与肌层分离而向下脱垂,患者排便动作时间过长或者排便过于用力会导致直肠的脱垂,从而被患者发现而就医。
3、肠道刺激症状,主要表现为下腹部不适,腹痛、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等腹部症状。
由于结直肠息肉的症状并不典型,单纯依靠症状还不能明确诊断,需要结合直肠指检以及结直肠镜进一步明确诊断。
对于直肠中、下段的息肉,直肠指检可触及柔软、光滑、活动的结节状肿物。
结直肠镜可以看到息肉的外形,可以初步判断息肉的具体的组织学类型,但是最终确诊需要病理检查。
由于结直肠息肉有恶变的可能,所以一般诊断为息肉的患者首先需要考虑进行切除手术治疗。
对于结直肠息肉常见手术方法为:直径较小的息肉一般用圈套器进行黏膜切除术(EMR),但对于直径较大的息肉(≥2.0 cm),使用圈套器很难完整切除病灶,故多采用高频切开刀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2] 。
本人对手术方式进行了改良,在改良的圈套器下进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术前准备和普通手术一样,手术过程:改良圈套器是指将圈套器尖端突出0.1~0.2cm。
手术讲解模板:经肛门息肉切除术

手术资料:经肛门息肉切除术
手术步骤:
图1 经肛门有蒂息肉切除术 ⑴钳夹基底部后切除息肉 ⑵连续缝合 ⑶第二层缝合后结扎
手术资料:经肛门息肉切除术
手术步骤: 图2 经肛门宽基底息肉钳夹切除术
手术资料:经肛门息肉切除术
手术步骤: 1.体位 胸膝位,扩松肛门括约肌。
手术资料:经肛门息肉切除术
手术步骤:
手术资料:经肛门息肉切除术
适应证: 直肠下段息肉。
手术资料:经肛门息肉切除术
手术禁忌: 凝血机制有严重障碍。高血压、糖尿病, 以及一些具出血倾向的疾病。
手术资料:经肛门息肉切除术
术前准备: 术前2~3小时用肥皂水灌肠。
手术资料:经肛门息肉切除术
手术步骤:
⑴肛门镜检查 ⑵提出息肉,在息肉蒂基底部作双重结扎或缝扎 ⑶切断蒂部,切除息肉
2.提起息肉 如息肉有蒂,而且离肛门很 近,可以通过肛门镜用长镊或组织钳将其 轻轻夹住后提出肛门外操作[图1 ⑴]。如 息肉位置较高或基底较宽,则可插入自动 扩张肛门镜后,在肛门内提起息肉进行操 作。
手术资料:经肛门息肉切除术
手术步骤:
3.切除息肉 在息肉蒂基底部作双重丝线 结扎或缝扎[图1 ⑵],在结扎处远端切断 蒂部,取出息肉[图1 ⑶]。如基底较宽, 则可用弯止血钳纵行夹住(基底部后切除。 然后,用2%肠线或丝线绕止血钳连续缝合, 抽出止血钳后拉紧缝线,再以原线返回连 续缝合至起点,将缝线两端相互结扎[图2 ⑴~⑶]
手术资料:经肛门息肉切除术
术后处理: 4.术后4~6周作直肠镜或乙状结肠镜复查, 观察疗效。
手术资料:经肛门息肉切除术
术后处理:
5.切除的息肉作病理切片检查,如发现有 局限早期恶性变,应定期严密随诊观察。 如基底部已发现恶性变,应即再作直肠肛 管切除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直肠息肉切除手术介绍
导语:直肠息肉是常见的一种问题,但是对它的治疗工作不能忽视,而在现在的治疗方法当中,一般采取直肠息肉切除的方法,但是我们都知道,切除之后
直肠息肉是常见的一种问题,但是对它的治疗工作不能忽视,而在现在的治疗方法当中,一般采取直肠息肉切除的方法,但是我们都知道,切除之后的生活保健,以及身体的护理,对今后的恢复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下面我们就去认识一下,直肠息肉切除之后的护理,以及各项预防保健工作。
肠息肉切除后还应注意以下事项,以促进疾病痊愈以及避免疾病复发。
首先肠息肉切除(除特大型息肉外)后进易消化食物,保持大便通畅2周,必要时用缓泻剂,不必禁食或吃全流质。
其次注意休息一般术后卧床休息小时,直径> 2 cm的息肉,无蒂息肉或凝固范围较大者,卧床休息2~3天,2周内避免重体力劳动,屏气动作和热水浴。
直肠息肉切除后避免长时间用力下蹲。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术后并发症主要有出血和穿孔,因此要密切观察患者神志和生命体征的变化,大便的性质、颜色和量,并观察有无剧烈的腹痛、板状腹、压痛及反跳痛等。
强调定期复查一般要求术后4周必须复查。
大肠息肉摘除后,应强调定期结肠镜随访,以及早发现初次检查时漏掉的病变,新的病变及局部复发,并及时处理。
在出院前,帮助患者及家属掌握消化道息肉的基本知识,有利于消除各种诱因,特别要讲明合理饮食的重要性。
另外,要教会患者正确观察大便的性质、颜色和量,及时发现有无出血。
在做直肠息肉切除手术之后,必须注意上面所介绍的这些问题,这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