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第一章相似三角形定理与圆幂定理1-1-4锐角三角函数与射影定理学案新人教B版选修4_1

高中数学第一章相似三角形定理与圆幂定理1-1-4锐角三角函数与射影定理学案新人教B版选修4_1
高中数学第一章相似三角形定理与圆幂定理1-1-4锐角三角函数与射影定理学案新人教B版选修4_1

1.1.4 锐角三角函数与射影定理

[对应学生用书P12]

[读教材·填要点]

1.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含有相等锐角α的所有直角三角形都相似,锐角三角函数(或三角比)为:

sin α=α的对边斜边,cos α=α的邻边斜边,tan α=对边邻边.

2.射影定理

(1)定理的内容:直角三角形中,每一条直角边是这条直角边在斜边上的射影和斜边的比例中项;斜边上的高是两条直角边在斜边上的射影的比例中项.

(2)符号语言表示:如图若CD 是Rt△ABC 的斜边AB 上的高,则:

①AC 2

=AD ·AB

②BC 2=BD ·AB

③CD 2=AD ·BD

[小问题·大思维]

1.线段的正射影还是线段吗?

提示:不一定.当该线段所在的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时,线段的正射影为一个点.

2.如何用勾股定理证明射影定理?

提示:如图,在Rt △ABC 中,

∵AB 2=AC 2+BC 2,

∴(AD +DB )2=AC 2+BC 2,

∴AD 2+2·AD ·DB +DB 2

=AC 2+BC 2,

即2AD ·DB =AC 2-AD 2+BC 2-DB 2.

∵AC 2-AD 2=CD 2,BC 2-DB 2=CD 2,

∴2AD·DB=2CD2,即CD2=AD·DB.

在Rt△ACD中,AC2=AD2+CD2=AD2+AD·DB

=AD(AD+DB)=AD·AB,

即AC2=AD·AB.

在Rt△BCD中,BC2=CD2+BD2=AD·DB+BD2

=BD(AD+DB)=BD·AB,

即BC2=BD·AB.

[对应学生用书P13]

[例1] 如图,在Rt△ABC中,∠ACB=90°,CD是AB边上的高,

已知BD=4,AB=29,试求BC,AC和CD的长度.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射影定理与勾股定理的应用.解答本题可由

已知条件先求出AD,然后利用射影定理求BC,AC和CD的长度.

[精解详析] ∵BD=4,AB=29,∴AD=25.

由射影定理得CD2=AD·BD=25×4=100,

∴CD=10.BC2=BD·BA=4×29.

∴BC=229.

AC2=AD·AB=25×29,∴AC=529.

运用射影定理时,要注意其成立的条件,要结合图形去记忆定理,当所给条件中具备定理的条件时,可直接运用定理,不具备时可通过作垂线使之满足定理的条件,再运用定理.

1.在Rt△ACB中,∠C=90°,CD⊥AB于D,若BD∶AD=1∶9,则tan∠BCD=________.

解析:由射影定理得CD2=AD·BD,

又BD∶AD=1∶9,

令BD=x,则AD=9x(x>0).

相似三角形之射影定理

相似三角形之射影定理 1、已知直角三角形ABC 中,斜边AB=5cm,BC=2cm ,D 为AC 上的一点,DE AB ⊥交AB 于E ,且AD=3.2cm ,则DE= ( ) A 、1.24cm B 、1.26cm C 、1.28cm D 、1.3cm 2、如图1-1,在Rt ABC 中,CD 是斜别AB 上的高,在图中六条线段中,你认为只要知道( )线段的长,就可以求其他线段的长 A 、1 B 、2 C 、3 D 、4 3、在Rt ABC 中,90BAC ∠= ,AD BC ⊥于点D ,若34AC AB =,则BD CD =( ) A 、34 B 、43 C 、169 D 、9 16 4、如图1-2,在矩形ABCD 中,1 ,3DE AC ADE CDE ⊥∠=∠,则EDB ∠=( ) A 、22.5 B 、30 C 、45 D 、60 【填空题】 5、ABC 中,90A ∠= ,AD BC ⊥于点D ,AD=6,BD=12,则CD= ,AC= , 22:AB AC = 。 6、如图2-1,在Rt ABC 中,90ACB ∠= ,CD AB ⊥, AC=6,AD=3.6,则BC= .

【解答题】 7、已知CD 是ABC 的高,,DE CA DF CB ⊥⊥,如图3-1,求证:CEF CBA ∽ 8、已知90CAB ∠= ,AD CB ⊥,ACE ,ABF 是正三角形,求证:DE DF ⊥ 9、如图3-2,矩形ABCD 中,AB=a ,BC=b ,M 是BC 的中点,DE AM ⊥,E 是垂足,求证: DE =

参考答案 1、C 2、B 3、C 4、C 5 、3,4:1 6、 8 7、证明:在Rt ADC 中,由射影定律得, 2CD CE AC = ,在R t B C 中, 2C D C F B C = ,CE BC CE AC CF BC CF AC ∴=∴ = 又ECF BCA ∠=∠ ,CEF CBA ∴ 8、证明:如图所示,在Rt BAC 中, 22,AC CD CB AB BD BC == AC CD AD AB AD BD ∴===== ,,AE AD AC AE AB AF BF BD ==∴ = 60,60,FBD ABD EAD CAD ABD CAD ∠=+∠∠=+∠∠=∠ 又 FBD EAD ∴∠=∠,,EAD FBD BDF ADE ∴ ∴∠=∠ 90FDE FDA ADE FDA BDF ∴∠=∠+∠=∠+∠= DE DF ∴⊥ 9、证明:在Rt AMB 和Rt ADE 中,AMB DAE ∠=∠,90ABM AED ∠=∠= 所以Rt AMB ~Rt ADE 所以AB AM DE AD = ,因为AB=a ,BC=b ,

《1.3.1圆幂定理》教学案3

《1.3.1圆幂定理》教学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及其推论间的相互关系,并能综合运用它们解 决有关问题; 2.从运动的观点来统一认识圆幂定理.对学生进行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和运动变化的 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及其推论之间的关系以及应用; 难点:灵活运用圆幂定理解题. 【教学过程】 相交弦定理: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或:经过圆内一点引两条弦,各弦被这点所分成的两段的积相等. 定理 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经过圆内一点引两条弦,各弦被这点所分成的两段的积相等) 几何语言:若弦AB、CD交于点P则P A·PB=PC·P D(相交弦定理) 2证明 证明:连结AC,BD 由圆周角定理的推论,得∠A=∠D,∠C=∠B.(圆 周角推论2: 同(等)弧所对圆周角相等.) ∴△P AC∽△PDB ∴P A∶PD=PC∶PB,P A·PB=PC·PD 注:其逆定理可作为证明圆的内接四边形的方法. P点若选在圆内任意一点更具一般性.其逆定理也可用于证明四点共圆. 3比较 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以及他们的推论统称为圆幂定理.一般用于求线段长度. 4相交弦定理推论 定理 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所分直径所成的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 说明几何语言:若AB是直径,CD垂直AB于点P,则=P A·PB(相交弦定理推论)

切割线定理 切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是圆幂定理的一种. 切割线定理示意图 几何语言:∵PT切⊙O于点T,PBA是⊙O的割线∴PT2=P A·PB(切割线定理) 推论: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几何语言: ∵PT是⊙O切线,PBA,PDC是⊙O的割线 ∴PD·PC=P A·PB(切割线定理推论)(割线定理) 由上可知:PT2=P A·PB=PC·PD 2证明 切割线定理证明: 设ABP是⊙O的一条割线,PT是⊙O的一条切线,切点为T,则PT2=P A·PB 证明:连接AT,BT ∵∠PTB=∠P AT(弦切角定理 ) 切割线定理的证明 ∠APT=∠APT(公共角) ∴△PBT∽△PTA(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则PB:PT=PT:AP 即:PT2=PB·P A

(完整版)相似三角形中的射影定理

相似三角形 ——相似直角三角形及射影定理 【知识要点】 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 (2)Rt△ABC中,∠C=90o,则2+ 2= 2 (3)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上的中线长等于 (4)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都是,且三边长的比值为 (5)有一个锐角为30o的直角三角形,30o所对的直角边长等于,且三边长的比值为 2、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只能用于选择填空题) 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3、双垂直型: Rt△ABC中,∠C=90o,CD⊥AB于D,则 ①∽∽ ②射影定理: CD2= ·AC2= ·BC2= · 【常规题型】 1、已知:如图,△ABC中,∠ACB=90°,CD⊥AB于D,S△ABC=20,AB=10。求AD、BD的长. 2、已知,△ABC中,∠ACB=90°,CD⊥AB于D。(1)若AD=8,BD=2,求AC的长。(2)若AC=12,BC=16,求CD、AD的长。 B A

【典型例题】 例1.如图所示,在△ABC 中,∠ACB=90°,AM 是BC 边的中线,CN ⊥AM 于N 点,连接BN ,求证:BM 2=MN ·AM 。 例2.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C=∠ADC=90o,DF ⊥AC 于E ,且与AB 的延长线相交于F ,与BC 相交于G 。求证:AD 2=AB ·AF 例3.(1)已知ABC ?中,?=∠90ACB ,AB CD ⊥,垂足为D ,DE 、DF 分别是BDC ADC ??和的 高,这时CAB DEF ??和是否相似? 【拓展练习】 1、已知:如图,AD 是△ABC 的高,BE ⊥AB ,AE 交BC 于点F ,AB ·AC=AD ·AE 。求证:△BEF ∽△ACF A B A B C N D C

圆幂定理及其应用

[文件] sxc3jja0008.doc [科目] 数学 [年级] 初三 [章节] [关键词] 圆/圆幂定理/应用 [标题] 圆幂定理及其应用 [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及其推论间的相互关系,并能综合运用它们解 决有关问题; 2.通过对例题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领悟添加辅助线的方 法; 3.从运动的观点来统一认识圆幂定理.对学生进行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和运动变化的 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及其推论之间的关系以及应用是重点;灵活运用圆幂定理解题是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根据图7-162(1)、(2)、(3),让学生结合图形,说出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割线定理的内容. 2.然后提出问题.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及其推论这三者之间是否有联系?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用电脑或投影演示图形的变化过程, 从相交弦定理出发,用运动的观点来统一认识定理. (1)如图7-163,⊙O的两条弦AB,CD相交于点P,则PA·PB=PC·PD.这便是我们学过的相交弦定理.对于这个定理有两个特例: 一是如果圆内的两条弦交于圆心O,则有PA=PB=PC=PD=圆的半径R,此时AB,CD是直径,相交弦定理当然成立.(如图7-164)

二是当P点逐渐远离圆心O,运动到圆上时,点P和B,D重合,这时PB=PD=O,仍然有PA·PB=PC·PD=O,相交弦定理仍然成立.(图7-165) (2)点P继续运动,运动到圆外时,两弦的延长线交于圆外一 点P,成为两条割线,则有PA·PB=PC·PD,这就是我们学过的 切割线定理的推论(割线定理).(图7-166) (3)在图7-166中,如果将割线PDC按箭头所示方向绕P点旋 转,使C,D两点在圆上逐渐靠 近,以至合为一点C,割线PCD变成切线PC.这时有PA·PB=PC·PD =PC2,这就是我们学过的切割线定理.(图7-167) (4)如果割线PAB也绕P点向外旋转的话,也会成为一条切线PA.这时应有PA2=PB2,可得PA=PB,这就是我们学过的切线长定理.(图7-168) 至此,通过点的运动及线的运动变化,我们发现,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及其推论和 切线长定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3.启发学生理解定理的实质. 经过一定点P作圆的弦或割线或切线,如图7-169. 观察图7-169,可以得出:(设⊙O半径为R) 在图(1)中,PA·PB=PC·PD=PE·PF =(R-OP)(R+OP) =R2-OP2;

数学竞赛辅导讲义——圆幂与根轴

数学竞赛辅导讲义——圆幂与根轴 一、圆幂的定义: 在平面上,从点P 作半径为r 的圆O 的割线,从P 起到和该圆周相交为止的两线段之积是一个定值,称为点P 对于此圆周的圆幂. 圆幂定理: (1)当P 在圆O 外时,点P 对于此圆的幂等于22OP r -; (2)当P 在圆O 内时,点P 对于此圆的幂等于22r OP -; (3)当P 在圆O 上时,规定:点P 对于此圆的幂等于0. 二、根轴及其性质 1.根轴的定义: 对于两个已知圆的圆幂相等的点的轨迹是一条直线,该直线称为这两圆的根轴. 2.根轴的性质: (1)若两圆1O 与2O 相离(半径分别为1r ,2r 且12r r ≤),点M 为12O O 的中点,点H 在 线段1O M 上,且2221122r r MH O O -=,则此两圆的根轴是过点H 且垂直于12O O 的直线.特别 地,当两圆相离且半径相等时,它们的根轴是线段12O O 的中垂线. (2)若两个圆是同心圆,则这两个圆不存在根轴. (3)若两个圆相交,则它们的公共弦所在的直线就是它们的根轴. (4)若两圆相切,则过两圆切点的公切线是它们的根轴. (5)若三个圆的圆心互不相同,则任意两个圆的根轴共三条直线,它们相交于一点或互相平行. (6)若两圆相离,则两圆的四条公切线的中点共线(都在根轴上). 思考:能否从解析几何的角度看根轴?

三、例题 例1 如图,设I 和O 分别是ABC ?的内心和外心,r 和R 分别是ABC ?的内切圆和 外接圆的半径,过I 作ABC ?的外接圆的弦AK . 求证:(1)IK BK =; (2)2AI IK Rr ?=; (3)222OI R Rr =-.(欧拉公式) 例2 如图,设圆1O 与圆2O 相离,引它们的一条外公切线切圆1O 于A ,切圆2O 于B , 又引它们的一条内公切线切圆1O 于C ,切圆2O 于D , 求证:(1)AC BD ⊥;(2)直线12O O 是分别以AB ,CD 为直径的圆3O ,4O 的根轴;(3)直线AC 和BD 的交点K 在两圆的连心线12O O 上 . 例1 K

最新相似三角形常见题型解法归纳.优选

A字形,A’形,8字形,蝴蝶形,双垂直,旋转形 双垂直结论:射影定理:①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高是两直角边在斜边上射影的比例中项.②每一条直角边是这条直角边在斜边上的射影和斜边的比例中项 ⑴△ACD∽△CDB→AD:CD=CD:BD→CD 2=AD?BD ⑵△ACD∽△ABC→AC:AB=AD:AC→AC2=AD?AB ⑶△CDB∽△ABC→BC:AC=BD:BC→BC2=BD?AB 结论:⑵÷⑶得AC2:BC2=AD:BD 结论:面积法得AB?CD=AC?BC→比例式证明等积式(比例式)策略 1、直接法:找同一三角形两条边变化:等号同侧两边同一三角形三点定形法 2、间接法:⑴3种代换①等线段代换;②等比代换;③等积代换; ⑵创造条件①添加平行线——创造“A”字型、“8”字型 ②先证其它三角形相似——创造边、角条件 相似判定条件:两边成比夹角等、两角对应三边比 相似终极策略: 遇等积,化比例,同侧三点找相似; 四共线,无等边,射影平行用等比; 四共线,有等边,必有一条可转换; 两共线,上下比,过端平行条件边。 彼相似,我角等,两边成比边代换。 (3)等比代换:若d c b a, , ,是四条线段,欲证 d c b a =,可先证得 f e b a =(f e,是两条线段)然 后证 d c f e =,这里把 f e 叫做中间比。 ①∠ABC=∠ADE.求证:AB·AE=AC·AD ②△ABC中,AB=AC,△DEF是等边三角形,求证:BD?CN=BM?CE. ③等边三角形ABC中,P为BC上任一点,AP的垂直平分线交AB、AC于M、N两点。 求证:BP?PC=BM?CN D C A word.

圆幂定理及其证明#(优选.)

圆幂的定义 假设平面上有一圆O,其半径为R,有一点P在圆O外,则OP^2-R^2即为P点到圆O的幂; 若P点在圆内,则圆幂为R^2-OP^2; 综上所述,圆幂为|OP^2-R^2|。 圆幂恒大于或等于零。 圆幂的由来 过任意在圆O外的一点P引一条直线L1与一条过圆心的直线L2,L1与圆交于A、B(可重合,即切线),L2与圆交于C、D。则PA·PB=PC·PD。若圆半径为r,则PC·PD=(PO-r)·(PO+r)=PO^2-r^2=|PO^2-r^2| (要加绝对值,原因见下)为定值。这个值称为点P到圆O的幂。(事实上所有的过P点与圆相交的直线都满足这个值) 若点P在圆内,类似可得定值为r^2-PO^2=|PO^2-r^2| 故平面上任意一点对于圆的幂为这个点到圆心的距离与圆的半径的平方差,而过这一点引任意直线交圆于A、B,那么PA·PB等于圆幂的绝对值。 圆幂定理 定理内容 过任意不在圆上的一点P引两条直线L1、L2,L1与圆交于A、B(可重合,即切线),L2与圆交于C、D(可重合),则有 。[1] 圆幂定理的所有情况 考虑经过P点与圆心O的直线,设PO交⊙O与M、N,R为圆的半径,则有

圆幂定理的证明 图Ⅰ:相交弦定理。如图,AB、CD为圆O的两条任意弦。相交于点P,连接AB、BD,由于∠B与∠D同为弧AC所对的圆周角,因此由圆周角定理知:∠B=∠D,同理∠A=∠C,所以 。所以有: ,即: 图Ⅱ:割线定理。如图,连接AD、BC。可知∠B=∠D,又因为∠P为公共角,所以有 ,同上证得 图Ⅲ:切割线定理。如图,连接AC、AD。∠PAC为切线PA与弦AC组成的弦切角,因此有∠PAC=∠D,又因为∠P为公共角,所以有 易证

(完整)圆幂定理讲义(带答案)

(完整)圆幂定理讲义(带答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圆幂定理讲义(带答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圆幂定理讲义(带答案)的全部内容。 1 / 29

圆幂定理 STEP 1:进门考 理念:1。检测垂径定理的基本知识点与题型。 2。垂径定理典型例题的回顾检测。 3. 分析学生圆部分的薄弱环节. (1)例题复习。 1.(2015?夏津县一模)一副量角器与一块含30°锐角的三角板如图所示放置,三角板的直角顶点C落在量角器的直径MN上,顶点A,B恰好都落在量角器 的圆弧上,且AB∥MN.若AB=8cm,则量角器的直径MN=cm. 【考点】M3:垂径定理的应用;KQ:勾股定理;T7:解直角三角形. 【分析】作CD⊥AB于点D,取圆心O,连接OA,作OE⊥AB于点E,首先求得CD的长,即OE的长,在直角△A OE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得半径OA的长,则MN即可求解. 【解答】解:作CD⊥AB于点D,取圆心O,连接OA,作OE⊥AB于点E. 在直角△ABC中,∠A=30°,则BC=AB=4cm,在直角△BCD中,∠B=90°﹣∠A=60°, ∴CD=BC?sinB=4×=2(cm), ∴OE=CD=2, 在△AOE中,AE=AB=4cm, 则OA===2(cm),则MN=2OA=4(cm).故答案是:4. 2 / 29

相似射影定理及角平分线定理打印稿

相似三角形(二)(射影定理及角平分线的性质) 射影定理: 【知识要点】 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 (2)Rt △ABC 中,∠C=90o,则 2 + 2 = 2 (3)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上的中线长等于 (4)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都是 ,且三边长的比值为 (5)有一个锐角为30o的直角三角形,30o所对的直角边长等于 ,且三边长的比值为 2、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3、双垂直型: Rt △ABC 中,∠C=90o,CD ⊥AB 于D ,则 ① ∽ ∽ ②S △ABC = 2 2 ③射影定理: CD 2 = · AC 2= · BC 2= · 【常规题型】 1、已知:如图,△ABC 中,∠ACB=90°,CD⊥AB 于D , S△ABC=20,AB=10。求AD 、BD 的长. B A

2、已知,△ABC 中,∠ACB=90°,CD⊥AB 于D 。(1)若AD=8,BD=2,求AC 的长。(2)若AC=12,BC=16,求CD 、AD 的长。 【典型例题】 例1.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C=∠ADC=90o,DF ⊥AC 于E ,且与AB 的延长线相交于F ,与BC 相交于G 。求证:AD 2=AB ·AF 例2.如图所示,在△ABC 中,∠ACB=90°,AM 是BC 边的中线,CN ⊥AM 于N 点,连接BN ,求证:BM 2=MN ·AM 。 例3.已知:如图,Rt △ABC 中,∠ACB=90°,CD ⊥AB 于D ,DE ⊥AC 于E ,DF ⊥BC 于F 。 求证:AE ·BF ·AB =CD 3 A M C D C

《1.3.1圆幂定理》教学案1

《1.3.1圆幂定理》教学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理解相交弦定理及其推论,并初步会运用它们进行有关的简单证明和计算;(2)学会作两条已知线段的比例中项; 2.过程与方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探究新知;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推论的推导,向学生渗透由一般到特殊的思想方法.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理解相交弦定理及其推论 难点:相交弦定理及其推论的熟练运用 教学过程 前面讨论了与圆有关的角之间的关系.下面我们讨论与圆有关的线段的关系及其度量问题.下面沿用从特殊到一般地思路,讨论与圆的相交弦有关的问题. 探究1如图2-20,AB是⊙O的直径,CD⊥AB.AB与CD相交于P,线段P A、PB、PC、P D之间有什么关系? ?=?(老师引导学生完成推导过程) . PA PB PC PD 探究2将图2-20中的AB向上(或向下)平移,使AB不再是直径(图2-21),探究1的结论还成立吗? 连接AD、BC,请同学们自己给出证明. 探究3如果CD与AB不垂直,如图2-22,CD、AB是圆内的任意两条相交弦,探究1的结论还成立吗? 事实上,AB、CD是圆内的任意相交弦时,探究1仍然成立,而证方法不变.请同学们自己给出证明. 由上诉探究和论证,我们有 1.相交弦定理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探究4在图2-24中,使割线PB绕P运动到切线的位置(图2-25),线段P A(或PB)、PC、P D之间有什么关系? 2. =?(老师引导学生完成推导过程) PA PC PD

由上诉探究和论证,我们有 3.切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探究5下面对相交弦定理和切割弦定理作进一步分析: 由切割线定理和相交弦定理不难看出,不论点P在圆内或圆外,通过圆的任一条割线交圆于A,B两点,只要点P的位置确定了,则P A? PB都是定值. 设定植为k,则: 当点P在圆外时,如图,由切割线定理,可得 k = P A? PB = PT2= PO2- r2( r表示⊙O的半径 ) 当点P在圆内时,如图,过点P作AB垂直于OP,则: k = P A? PB = P A2= r2 - PO2( r表示⊙O的半径 ) 当点P在圆上时,显然k=0. 由上,我们可以得到: 圆幂定理: 已知⊙(O,r),通过一定点的任意一条割线交圆于A,B两点,则: 当点P在圆外时,k= PO2- r2; 当点P在圆内时,k= r2- PO2; 当点P在⊙O上时,k= 0. 我们称定值k为点P对⊙O的“幂” 【自主检测】 1. 圆内两弦相交,一弦长8cm且被交点平分,另一弦被交点分为1:4,则另一弦长为_ ____. 2. 已知:⊙O和不在⊙O上的一点P,过P的直线交⊙O于A、B两点,若P A·PB=24,OP=5,则⊙O的半径长为_______. 3 . 若P A为⊙O的切线,A为切点,PBC割线交⊙O于B、C,若BC=20,P A=P C的长为_______. 4. AB、CD是⊙O切线,AB∥CD,⊙O的切线EF和AB、CD分别交于E、F,则∠EOF =______.

圆幂定理讲义带答案

圆幂定理 STEP 1:进门考 理念:1. 检测垂径定理的基本知识点与题型。 2. 垂径定理典型例题的回顾检测。 3. 分析学生圆部分的薄弱环节。 (1)例题复习。 1.(2015?夏津县一模)一副量角器与一块含30°锐角的三角板如图所示放置,三角板的直角顶点C落在量角器的直径MN上,顶点A,B恰好都落在量角器的圆弧上,且AB∥MN.若AB=8cm,则量角器的直径MN=cm. 【考点】M3:垂径定理的应用;KQ:勾股定理;T7:解直角三角形. 【分析】作CD⊥AB于点D,取圆心O,连接OA,作OE⊥AB于点E,首先求得CD的长,即OE的长,在直角△AOE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得半径OA的长,则MN即可求解. 【解答】解:作CD⊥AB于点D,取圆心O,连接OA,作OE⊥AB于点E. 在直角△ABC中,∠A=30°,则BC=AB=4cm,在直角△BCD中,∠B=90°﹣∠A=60°,∴CD=BC?sinB=4×=2(cm),∴OE=CD=2, 在△AOE中,AE=AB=4cm, 则OA===2(cm),则MN=2OA=4(cm).故答案是:4.

【点评】本题考查了垂径定理的应用,在半径或直径、弦长以及弦心距之间的计算中,常用的方法是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

2.(2017?阿坝州)如图将半径为2cm的圆形纸片折叠后,圆弧恰好经过圆心O,则折痕AB的长为() A.2cm B.cm C.2cm D.2cm 【考点】M2:垂径定理;PB: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分析】通过作辅助线,过点O作OD⊥AB交AB于点D,根据折叠的性质可知OA=2OD,根据勾股定理可将AD的长求出,通过垂径定理可求出AB的长. 【解答】解:过点O作OD⊥AB交AB于点D,连接OA, ∵OA=2OD=2cm,∴AD===(cm), ∵OD⊥AB,∴AB=2AD=2cm.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垂径定理和勾股定理的运用,正确应用勾股定理是解题关键. 3.(2014?泸州)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P的圆心坐标是(3,a)(a>3),半径为3,函数y=x的图象被⊙P截得的弦AB的长为,则a的值是()

初三数学相似三角形知识点归纳

初三数学相似三角形知 识点归纳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初三数学《相似三角形》知识提纲 (孟老师归纳) 一:比例的性质及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一)相关概念:1.两条线段的比:两条线段的比就是两条线段长度的比 在同一长度单位下两条线段a ,b 的长度分别为m ,n ,那么就说这两条线段 的比是,或写成a :b=m :n ; 其中 a 叫做比的前项,b 叫做比的后项 2: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3:成比例线段:在四条线段a ,b ,c ,d 中,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比等于另外两条线段的比,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记作: c d a b =(或a :b=c :d ) ① 线段a ,d 叫做比例外项,线段b ,c 叫做比例内项, ② 线段a 叫首项,d 叫a ,b ,c 的第四比例项。 ③ 比例中项:若 c a b c a b c b b a ,,2是则即?==的比例中项. (二)比例式的性质 1.比例的基本性质: bc ad d c b a =?= 2. 合比:若 ,则或a b c d a b b c d d a b a c d c =±=±±=± 3. 等比:若 ……(若……)a b c d e f m n k b d f n =====++++≠0 4、黄金分割: n m b a =

把线段AB 分成两条线段AC ,BC (AC>BC ),并且使AC 是AB 和BC 的比例中项,叫做把线段AB 黄金分割,点C 叫做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其中AC= 2 1 5-≈, (三)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如图:当AD∥BE∥CF 时,都可得到 = . = ,= , 语言描述如下: = , = , = . (4)上述结论也适合下列情况的图形: 图(2) 图(3) 图(4) 图(5) 2.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它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A 型 X 型 由DE ∥BC 可得: AC AE AB AD EA EC AD BD EC AE DB AD = ==或或.

相似三角形中的射影定理

相似三角形中的射影定 理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相似三角形 ——相似直角三角形及射影定理 【知识要点】 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 (2)Rt△ABC中,∠C=90o,则2+ 2= 2 (3)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上的中线长等于 (4)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都是,且三边长的比值为 (5)有一个锐角为30o的直角三角形,30o所对的直角边长等于,且三边长的比值为 2、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只能用于选择填空题) 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3、双垂直型: Rt△ABC中,∠C=90o,CD⊥AB于D,则 ①∽∽ ②射影定理: CD2= · AC2= · BC2= · 【常规题型】 1、已知:如图,△ABC中,∠ACB=90°,CD⊥AB于D,S△ABC=20,AB=10。求AD、BD 的长. 2、已知,△ABC中,∠ACB=90°,CD⊥AB于D。(1)若AD=8,BD=2,求AC的长。(2)若AC=12,BC=16,求CD、AD的长。B A

【典型例题】 例1.如图所示,在△ABC 中,∠ACB=90°,AM 是BC 边的中线,CN ⊥AM 于N 点,连接BN ,求证:BM 2=MN ·AM 。 例2.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C=∠ADC=90o ,DF ⊥AC 于E ,且与AB 的延长线相交于F ,与BC 相交于G 。求证:AD 2=AB ·AF A B M C N D C

(精心整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一)相似三角形 1、定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①当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与另一个(或几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对应相等,且三条对应边的比相等时,这两个(或几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即定义中的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②相似三角形的特征:形状一样,但大小不一定相等; ③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可得相似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2、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 ①全等三角形一定是相似三角形,其相似比k=1.所以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的特例.其区别在于全等要求对应边相等,而相似要求对应边成比例. ②相似比具有顺序性.例如△ABC∽△A′B′C′的对应边的比,即相似比为k,则△A′B′C′∽ △ABC的相似比,当它们全等时,才有k=k′=1. ③相似比是一个重要概念,后继学习时出现的频率较高,其实质它是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的倍数,这一点借助相似三角形可观察得出. 3、如果两个边数相同的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那么这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 4、相似三角形的预备定理:平行于三角形的一条边直线,截其它两边所在的直线,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①定理的基本图形有三种情况,如图其符号语言: ∵DE∥BC,∴△ABC∽△ADE; (双A型) ②这个定理是用相似三角形定义推导出来的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它不但本身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也是证明相似三角形三个判定定理的基础,故把它称为“预备定理”; ③有了预备定理后,在解题时不但要想到“见平行,想比例”,还要想到“见平行,想相似”. (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判定定理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可简单说成: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例1、已知:如图,∠1=∠2=∠3,求证:△ABC∽△ADE.

圆幂定理(垂直弦定理)偏难

【例题求解】 【例1】 如图,PT 切⊙O 于点T ,PA 交⊙O 于A 、B 两点,且与直径CT 交于点D ,CD=2,AD=3,BD=6,则PB= . (市中考题) 思路点拨 综合运用圆幂定理、勾股定理求PB 长. 注:比例线段是几之中一个重要问题,比例线段的学习是一个由一般到特殊、不断深化的过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1)平行线分线段对应成比例; (2)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 (3)直角三角形中的比例线段可以用积的形式简捷地表示出来; (4)圆中的比例线段通过圆幂定理明快地反映出来. 【例2】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过A 、B 、C 三点的圆交AD 于点E ,且与CD 相切,若AB=4,BE=5,则DE 的长为( ) A .3 B .4 C . 415 D .5 16 (全国初中数学联赛题) 思路点拨 连AC ,CE ,由条件可得多等线段,为切割线定理的运用创设条件.

注:圆中线段的算,常常需要综合相似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圆幂定理等知识,通过代数化获解,加强对图形的分解,注重信息的重组与整合是解圆中线段计算问题的关键. 【例3】如图,△ABC接于⊙O,AB是∠O的直径,PA是过A点的直线,∠PAC=∠B. (1)求证:PA是⊙O的切线; (2)如果弦CD交AB于E,CD的延长线交PA于F,AC=8,CE:ED=6:5,,AE:BE=2:3,求AB的长和∠ECB的正切值. (北京市海淀区中考题) 思路点拨直径、切线对应着与圆相关的丰富知识.(1)问的证明为切割线定理的运用创造了条件;引入参数x、k处理(2)问中的比例式,把相应线段用是的代数式表示,并寻找x与k的关系,建立x或k的程. 【例4】如图,P是平行四边形AB的边AB的延长线上一点,DP与AC、BC分别交于点E、E,EG是过B、F、P三点圆的切线,G为切点,求证:EG=DE (省竞赛题) 思路点拨由切割线定理得EG2=EF·EP,要证明EG=D E,只需证明DE2=EF·EP,这样通过圆幂定理把线段相等问题的证明转化为线段等积式的证明. 注:圆中的多问题,若图形中有适用圆幂定理的条件,则能化解问题的难度,而圆中线段等积式是转化问题的桥梁. 需要注意的是,圆幂定理的运用不仅局限于计算及比例线段的证明,可拓展到平面几各种类型的问题

初中数学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教学目标1.知道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及有关概念,知道相似比为1的相似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会读、会用“∽”符号;能准确写出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与对应边的比例式; 2、掌握相似三角形判定的预备定理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 3、综合运用所学两个定理,来判定三角形相似,计算相似三角形的边长. 4、了解判定定理1的证题方法与思路,应用判定定理l. 一、复习 1.什么叫做全等三角形?它在形状上、大小上有何特征? 2.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有什么关系? 3、复习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文字表述及基本图形) 本节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及相关判定定理. 二、学习新课 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我们把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相似三角形的概念作为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之一. [说明]相似三角形的本质特征是“具有相同形状”,它们的大小不一定相等,这是和全等三角形的重要区别.两个三角形形状相同,就是他们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相似比的概念: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或相似系数). [说明]①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具有顺序性.②全等三角形的相似比为1,这也说明了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的特殊情形. 注:在证两个三角形相似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位置上. 类似地,如果两个边数相等的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 边成比例,那么这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相似多边形的 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 如图,是相似三角形,则 相似可记作∽.由于,则与 的相似比,则与的相似比.

猜测两个三角形全等与相似的区别与联系:当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时,这两个相似三角形就成为全等三角形,因此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的特例. 想一想:如果∽,∽那么与相似吗?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定义说理.得到相似三角形具有传递性(性质)如果两个三角形分别与同一个三角形相似,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也相似. 思考问题:(l)所有等腰三角形都相似吗?所有等边三角形呢?为什么? (2)所有直角三角形都相似吗?所有等腰直角三角形呢?为什么? 练习一:选择题 下列四组图形,必是相似形的是() A、有一个角为的两个等腰三角形;B、有一个角为的两个等腰梯形; C、邻边之比都为2:3的两个平行四边形;D、有一个角为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新授2:相似三角形的预备定理 课本通过探讨的方法,根据题设中有平行线的条件,结合定理的结论,再根据三角形的定义,从而得出了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的结论,这里要强调的是: (1)本定理的导出不仅复习了相似三角形的定义,而且为后面的证明打下了基础。 (2)由本定理的题设所构成的三角形有三种可能,基本图形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出现过. (3)根据两个三角形相似写对应边的比例式时,每个比的前项是同一个三角形的三边,而比的后项是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对应边,它们的位置不能写错,做题时务必要认真仔细,如本定理的比例式,防止出现错误 (4)根据两个三角形相似写对应边的比例式时,这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角所对的边就是对应边,对应边应写在对应位置.

圆幂定理讲义(带答案解析)知识讲解

圆幂定理讲义(带答案 解析)

圆幂定理 STEP 1:进门考 理念:1. 检测垂径定理的基本知识点与题型。 2. 垂径定理典型例题的回顾检测。 3. 分析学生圆部分的薄弱环节。 (1)例题复习。 1.(2015?夏津县一模)一副量角器与一块含30°锐角的三角板如图所示放置,三角板的直角顶点C落在量角器的直径MN上,顶点A,B恰好都落在量角器的圆弧上,且AB∥MN.若AB=8cm,则量角器的直径MN= cm. 【考点】M3:垂径定理的应用;KQ:勾股定理;T7:解直角三角形. 【分析】作CD⊥AB于点D,取圆心O,连接OA,作OE⊥AB于点E,首先求得CD的长,即OE的长,在直角△AOE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得半径OA的长,则MN 即可求解. 【解答】解:作CD⊥AB于点D,取圆心O,连接OA,作OE⊥AB于点E. 在直角△ABC中,∠A=30°,则BC=AB=4cm,在直角△BCD中,∠B=90°﹣∠A=60°, ∴CD=BC?sinB=4×=2(cm),∴OE=CD=2, 在△AOE中,AE=AB=4cm,

则OA===2(cm),则MN=2OA=4(cm).故答案是:4. 【点评】本题考查了垂径定理的应用,在半径或直径、弦长以及弦心距之间的计算中,常用的方法是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

2.(2017?阿坝州)如图将半径为2cm的圆形纸片折叠后,圆弧恰好经过圆心O,则折痕AB的长为() A.2cm B.cm C.2cm D.2cm 【考点】M2:垂径定理;PB: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分析】通过作辅助线,过点O作OD⊥AB交AB于点D,根据折叠的性质可知OA=2OD,根据勾股定理可将AD的长求出,通过垂径定理可求出AB的长.【解答】解:过点O作OD⊥AB交AB于点D,连接OA, ∵OA=2OD=2cm,∴AD===(cm), ∵OD⊥AB,∴AB=2AD=2cm.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垂径定理和勾股定理的运用,正确应用勾股定理是解题关键. 3.(2014?泸州)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P的圆心坐标是(3,a)(a>3),半径为3,函数y=x的图象被⊙P截得的弦AB的长为,则a的值是()

平面几何中几个重要定理的证明

1 平面几何中几个重要定理及其证明 一、塞瓦定理 1.塞瓦定理及其证明 定理:在?ABC 内一点P ,该点与?ABC 的三个顶点相连所在的三条直线分别交?ABC 三边AB 、BC 、CA 于点D 、E 、F ,且D 、E 、F 三点均不是?ABC 的顶点,则有 1AD BE CF DB EC FA ??=. 证明:运用面积比可得 ADC ADP BDP BDC S S AD DB S S ????==. 根据等比定理有 ADC ADC ADP APC ADP BDP BDC BDC BDP BPC S S S S S S S S S S ??????????-=== -, 所以 APC BPC S AD DB S ??=.同理可得 APB APC S BE EC S ??=, BPC APB S CF FA S ??=. 三式相乘得 1AD BE CF DB EC FA ??=. 注:在运用三角形的面积比时,要把握住两个三角形是“等高”还是“等底”,这样就可以产生出“边之比”. 2.塞瓦定理的逆定理及其证明 定理:在?ABC 三边AB 、BC 、CA 上各有一点D 、E 、F ,且D 、E 、F 均不是?ABC 的顶点,若 1AD BE CF DB EC FA ??=,那么直线CD 、AE 、BF 三线共点. 证明:设直线AE 与直线BF 交于点P ,直线CP 交AB 于点D /,则据塞瓦定理有 // 1AD BE CF D B EC FA ??=. 因为 1AD BE CF DB EC FA ??=,所以有 A B C D F P A B C D E F P D /

圆的相关定理及其几何证明(含答案)

圆的相关定理及其几何证明 典题探究 例1:如图,圆是的外接圆,过点C 作圆的切线交的延长线于点.若 O ABC ?O BA D ,,则线段的长是 ;圆的半径是 . CD =2AB AC ==AD O 例2:如图,在圆O 中,直径AB 与弦CD 垂直,垂足为E (E 在A ,O 之间),EF BC ^,垂 足为F .若6AB =,5CF CB × =,则AE =

例3:如图已知与圆相切于,半径,交于,若, PA O A OC OP ⊥AC PO B 1OC =,则 , . 2OP =PA ==PB 例4:如图,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已知, O P O PA PBC 30BPA ∠=?,, 则 ,圆的半径等于 11BC =1PB =PA =O 演练方阵 A 档(巩固专练) 1.如图,已知直线PD 切⊙O 于点D ,直线PO 交⊙O 于点E,F.若,则⊙O 的21PF PD =+=半径为 ; . EFD ∠=A B C O P

D C B P A O

C B A 5.如图所示,以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为直径作⊙,交斜边于点,过点 ABC AC O AB D 作⊙的切线,交边于点.则 . D O BC E =BC BE 6.如图,直线AM 与圆相切于点M, ABC 与ADE 是圆的两条割线,且BD ⊥AD ,连接MD 、EC 。则下面结论中,错误的结论是( ) A .∠ECA = 90o B .∠CEM=∠DMA+∠DBA C .AM 2 = AD·AE D .AD·D E = AB·BC 7.如图,切圆O 于点,为圆O 的直径,交圆O 于点,为的中点,AB A AC BC D E CD 且则__________;__________. 5,6,BD AC ==CD =AE =

相似三角形中的射影定理知识讲解

相似三角形 ――相似直角三角形及射影定理 【知识要点】 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 _____________ (2) Rt A ABC 中,/ C=90o ,贝U 2 + (3) 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上的中线长等于 2、已知,△ ABC 中,/ ACB=90 ° , CD 丄 AB 于 D 。( 1)若 AD=8 , BD=2,求 AC 的长。(2)若 AC=12 , BC=16,求 CD 、AD 的长。 精品文档 (4)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都是 ,且三边长的比值为 (5)有一个锐角为30o 的直角三角形,30o 所对的直角边长等于 ,且三边长的比值为 2、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 (只能用于选择填空题) 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 那 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3、双垂直型: Rt A ABC 中,/ C=90o , CD 丄 AB 于 D ,则 ① S s ②射影定理: CD 2= ______ 【常规题型】 AC 2= _____ BC 2= ____ 1 已知:如图,△ ABC 中,/ ACB=90

【典型例题】 例1.如图所示,在厶ABC 中,/ ACB=90 BM 2=MN ? AM 。 例2.已知:如图,在四边形 ABCD 中,/ ABC= / ADC=90 o , DF 丄AC 于E ,且与 AB 的延长线相交 于F ,与BC 相交于G 。求证:AD 2=AB ? AF 【拓展练习】 1、已知:如图, AD 是厶ABC 的高,BE 丄AB , AE 交BC 于点F , AB ? AC=AD ? AE 。求证:△ BEF ACF ,AM 是BC 边的中线,CN 丄AM 于N 点,连接BN ,求证: 例 3. (1)已知 ABC 中, ACB 90 , CD 高,这时 DEF 和 CAB 是否相似? AB ,垂足为D , DE 、DF 分别是 ADC 和 BDC 的 C B C F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