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人口合理容量练习题

(完整word版)人口合理容量练习题
(完整word版)人口合理容量练习题

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与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因素是( )

A.资源数量

B.科技发展水平

C.人口的消费水平

D.地区对外开放程度

2.下列因素中,会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有( )

①人口的消费水平②资源和科技发展水平③社会政治制度④婚姻、生育观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原始社会的环境人口容量( )

A.比现在小得多

B.比现在大得多

C.与现在相当

D.无法比较

广州提出到2020年末常住人口控制在1 500万以内,应该说,这“1 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据此回答4-5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是指环境人口容量

B.该指标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

C.该指标与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成反比

D.该指标与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成正比

5.针对人口合理容量的要求,广州应( )

①超出本地区范围索取资源,发展生产②建立公平的秩序,使多数人有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权利

③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④加快人口的增长,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11年荆州期中)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回答6-7题:

6.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②P'为环境承载力

③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④P为环境承载力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7.图示反映了( )

①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②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③当人口规模低于最佳人口规

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④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读“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回答8-9题:

8.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由好到差地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 )

A.Ⅰ、Ⅱ、Ⅲ

B.Ⅱ、Ⅰ、Ⅲ

C.Ⅲ、Ⅱ、Ⅰ

D.Ⅰ、Ⅲ、Ⅱ

9.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很大的制约作用,保护环境十分重要。下面解决环境问题的四种思路中你

最赞成的是( )

A.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二者并不矛盾,应该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道路

B.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落后,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路子势在必行

C.环境效益比经济效益更为重要,必须把保护环境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上

D.地球自身有充分自我调节的能力,任其发展,顺乎自然

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图”,回答10-11题: 10.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 000、10 000、6 000、4 500,则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为( )

A.8 000

B.10 000

C.6 000

D.4 500

11.对于影响我国不同省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相当于木桶短板的是( )

A.四川——水力资源

B.山东——气候资源

C.黑龙江——矿产资源

D.内蒙古——水资源

12.日本、荷兰等国人口合理容量较高的原因是( )

A.气候适宜

B.自然灾害少

C.大量利用了其他国家的资源

D.人口素质较高

二、综合题。

13.读“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因素表示,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2)图中B因素表示;该因素的发展与变化,必然带来人类获取利用资源的

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带来的变化。

(3)图中C因素表示人口的,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C因素并不相同,

对环境人口容量产生较大影响。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耕地(公顷) 森林面积(公顷) 淡水(立方米)

0.1 0.1 2 000

人口

(万)

面积

(平方千米)

耕地

(平方千米)

森林面积

(平方千米)

年径流总量

(立方米)

6 200 22万8万8.5万 5 105亿

材料二根据该地区人口发展趋势,预计20年后该地区人口将达到1亿,进入人口高峰期。同时,现有耕地因建设用地和退耕还林预计将减少133万公顷,新增荒山造林面积约533万公顷。

(1)未来对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限制最大的因素是,解决该问题的途径有哪些?

(2)未来对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限制最小的因素是,但是在这种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参考答案:

13、答案:(1)资源

(2)科技发展水平环境人口容量

(3)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14、答案:(1)耕地①在城市公共建设中尽量节约用地,少占耕地;②积极开发宜农荒地;③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单位面积产量;④适当输入或进口部分农副产品,以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2)淡水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建设水利工程

高中地理 第一章 第二节 人口合理容量教案 湘教版必修

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人口爆炸的事实。 (2)了解地球的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以及人口容量的特点。 (3)理解资源、环境对人口的限制性。 (4)理解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5)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思维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众多文字材料、照片、图表、录像等,采用感觉上强烈的对比冲击让学生比较和综合分析地球人口爆炸的事实、原因以及后果,引导学生得出环境对人口的限制性,提高学生阅读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2)尝试让学生从众多资料和自己的知识积累,发现人口爆炸、环境对人口如何限制、地球能容纳多少人、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等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案,切实弄清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培养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能力。 (3)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的某些方面,学习过程要增进学习者之间的合作,使其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通过对各自见解的对话、协商,完善对事物的理解,构建起新知识。所以本节课把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每位学生在融洽的氛围中成为学习和探索的主体。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让学生学会用可持续发展的目光看待问题,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 (2)通过观察图片、影像资料、动手计算等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3)关心我国和自己家乡基本人口国情,从内心树立起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环境对人口的限制性。 2、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差别。 3、人口容量的三特点。 难点:1、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差别。 2、人口容量的三特点。 【教学过程与方法】 近几千年来,世界人口一直在增长,而且增长速度不断加快。公元初年时,全世界的人口也就是2亿到3亿,而目前已超过了60亿,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世界人口增长了20多倍。据预测,下世纪末全球人口可能达到处100亿以上。地球只有一个,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那么,我们生活的地球究竟能容纳多少人口呢?一个国家或地区,又能容纳多少人口?多少人才是最合适的数量呢?

人口的合理容量测试题

人口的合理容量 一、选择题 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表”。读表,回答1~2题。 地区年生物量(万吨) 可承载人口 (万人) 最大可能人口密度 (人/平方千米)东北地区105 10023 000229 长江中下游地区88 60022 000395 台湾岛、海南岛22 400 5 600486 西北地区85 6008 50032青海省、西藏自治区10 000 1 0004 1.表中信息反映的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导因素是( ) A.科技水平B.自然资源 C.开放程度D.消费水平 2.青海省、西藏自治区环境承载力远远低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①地势高,气候寒冷②生态环境脆弱③自然资源丰富④土地生产潜力小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读下图,完成3~4题。 3.图中a、b分别表示( ) A.a人口合理容量b环境人口容量 B.a环境人口容量 b人口合理容量 C.a环境人口容量 b环境承载力 D.a环境承载力 b人口合理容量 4.与图中b呈正相关的是( ) ①对外开放程度②资源数量③科技发展水平④地区消费水平 A.①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②③④ (2019·江苏省启东中学期中)人口承载系数指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承载密度之比。读“某时期我国部分省区人口承载系数及人口流向示意图”,回答5~6题。

5.图示省区中,理论人口承载密度最大的是( ) A.四川B.湖南 C.广东D.福建 6.造成图示地区大规模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 ) A.迁出省份自然环境恶化 B.省区间经济发展差异 C.产业转移带动人口迁移 D.迁入省份生态环境良好 二、综合题 7.读“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因素表示__________________,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2)图中B因素表示____________。该因素的发展变化,必然带来人类获取利用资源的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带来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 (3)图中C因素表示人口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C因素并不相同,对环境人口容量产生较大的影响。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朝以前,中国人口一直保持在1亿之内,到乾隆年间,人口增加到3亿。开发边陲,推广种植高产作物,中国人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生活习惯等,都有助于极大限度地养活人口…… 材料二步入21世纪,一些专家根据我国的资源、人体营养和文化教育等条件,对我国耕地、草地和水资源利用状况进行分析,预测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为8亿~9亿人,而目前我国总人口已超过13亿。

人口的合理容量

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 [教学目标] 1.了解环境承载量、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2.了解和理解全球人口容量估算与前景。 3.了解和理解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估算和前景。 4.理解人类要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各国须采取相应措施。 [教学重点] 1.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2.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 [教学难点] 1.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及估计。 2.理解人类要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各国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软件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近几千年来,世界人口一直在增长,而且增长速度不断加快。公元初年时,全世界的人口也就是2亿到3亿,而目前已超过了60亿,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世界人口增长了20多倍。据预测,下世纪末全球人口可能达到处100亿以上。地球只有一个,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那么,我们生活的地球究竟能容纳多少人口呢?一个国家或地区,又能容纳多少人口?多少人才是最合适的数量呢? 1.3人口的合理容量 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一)环境承载力(用来表示环境对人口的容量的限度) 1.概念: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衡量指标:人口数量。

(二)环境人口容量 1.概念: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环境人口容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注意环境人口容量定义中所包含的几层意思: ①谈环境人口容量应指出具体时间,因为环境人口容量是时间的函数,具有不确定性。 ②人类的生存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因而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③人类的生活除了满足吃、喝等物质方面的需求以外,还有精神生活的需求。人们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也在不断变化,因此,确定具有什么样的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④如果研究某一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要以该国或地区所能利用的资源和技术为依据,而所能的利用的资源和技术,不见得完全就是本地的,也可以是定义中所说的“其他”(如国外或地区以外的)资源和技术,这一点对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结果有较大的影响。 (过渡)如何进行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呢? 3.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 本部分建议采取由学生自学——学生讨论——学生阐述——学生补充——教师总结——归纳出一个倾向性的意见的程序进行。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课时跟踪训练2人口合理容量湘教版必修2

课时跟踪训练(二) [对点训练] 一、“人口爆炸”与环境的限制性 1.下列有关“人口爆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口爆炸”是用来描述工业革命时期的人口增长情况 B.“人口爆炸”反映出近100多年来世界人口猛增的现象 C.“人口爆炸”理论最早是由发展中国家的学者提出来的 D.人口如爆炸式地增长将会长时期持续下去 [解析] “人口爆炸”是用来描述20世纪出现的世界人口急剧增长情况的词汇,它十分形象地反映出近100多年来世界人口猛增的现象。“人口爆炸”理论最早是由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社会学家提出来的。美国保罗·埃利奇写了《人口爆炸》一书,英国学者泰勒在《世界末日》一书中提出“世界终将人口爆炸,人类灾难就要来临”。人口的急剧膨胀在一定时期内存在,但人口如爆炸式地增长决不能也不会长时期持续下去。 [答案] B 图甲为某地区地形图,图乙为该地区人口密度分布情况图。读图完成2~3题。 2.该地区主要环境问题是( ) A.凌汛B.水土流失 C.森林面积减少D.泥石流频发 [解析] 从图中可看出,该区为我国黄土高原地区,该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 [答案] B 3.造成这种问题的人为原因是( ) A.人口密度超过地区承载力 B.A地区的人口密度高于B地区 C.人口密度在北部最合理

D.本区人口合理承载力较大 [解析] 从图乙中可看出,该地区合理承载力为30人/km2,北部为10人/km2;而该地区实际人口密度A地区为64人/km2,B地区为47人/km2,超过了该地区人口承载力。过度开垦导致植被破坏,引起严重水土流失,导致环境恶化。 [答案] A 读两种类型的环境问题示意图,完成4~5题。 4.以水资源为例,图中所示发展中国家( ) A.技术落后,人均使用水资源的数量少,对环境的影响小 B.使用单位水资源产生的环境问题小,最终对环境的影响也小 C.人口过多,消耗的水资源总量大,容易出现水资源危机 D.对水资源的危害程度远远大于发达国家 [解析] 注意分析图中的两个等式。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虽然人均使用的水资源数量少,但消耗的总量大,容易出现水资源危机,产生较严重的环境问题。 [答案] C 5.以能源为例,图中所示的发达国家( ) A.能源消耗总量大,产生的污染问题不大 B.由于经济发达,技术水平高,对地球产生的危害小 C.使用单位能源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大,对环境总的影响小 D.人口数量少,但人均消耗的能源数量大 [解析] 发达国家人口数量少,但人均消耗的能源数量大。能源消耗的总量大,会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答案] D 二、人口合理容量 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

人口合理容量练习题汇编

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与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因素是( ) A.资源数量 B.科技发展水平 C.人口的消费水平 D.地区对外开放程度 2.下列因素中,会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有( ) ①人口的消费水平 ②资源和科技发展水平 ③社会政治制度 ④婚姻、生育观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原始社会的环境人口容量( ) A.比现在小得多 B.比现在大得多 C.与现在相当 D.无法比较 广州提出到2020年末常住人口控制在1 500万以内,应该说,这“1 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据此回答4-5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是指环境人口容量 B.该指标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 C.该指标与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成反比 D.该指标与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成正比 5.针对人口合理容量的要求,广州应( ) ①超出本地区范围索取资源,发展生产 ②建立公平的秩序,使多数人有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权利 ③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 ④加快人口的增长,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11年荆州期中)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回答6-7题: 6.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P 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②P'为环境承载力 ③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④P 为环境承载力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7.图示反映了( ) ①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②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 ③当人口规模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 ④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读“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回答8-9题 : 8.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由好到差地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 ) A.Ⅰ、Ⅱ、Ⅲ B.Ⅱ、Ⅰ、Ⅲ C.Ⅲ、Ⅱ、Ⅰ D.Ⅰ、Ⅲ、Ⅱ 9.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很大的制约作用,保护环境十分重要。下面解决环境问题的四种思路中你最赞成的是( ) A.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二者并不矛盾,应该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道路 B.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落后,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路子势在必行 C.环境效益比经济效益更为重要,必须把保护环境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上 D.地球自身有充分自我调节的能力,任其发展,顺乎自然 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图”,回答10-11题: 10.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 000、10 000、6 000、4 500,则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为( ) A.8 000 B.10 000 C.6 000 D.4 500 11.对于影响我国不同省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相当于木桶短板的是( ) A.四川——水力资源 B.山东——气候资源 C.黑龙江——矿产资源 D.内蒙古——水资源 12.日本、荷兰等国人口合理容量较高的原因是( ) A.气候适宜 B.自然灾害少 C.大量利用了其他国家的资源 D.人口素质较高 二、综合题。 13.读“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图”,回答下列问题 : (1)图中A 因素表示 ,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2)图中B 因素表示 ;该因素的发展与变化,必然带来人类获取利用资源的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带来 的变化。 (3)图中C 因素表示人口的 ,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C 因素并不相同,对环境人口容量产生较大影响。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根据该地区人口发展趋势,预计20年后该地区人口将达到1亿,进入人口高峰期。同时,现有耕地因建设用地和退耕还林预计将减少133万公顷,新增荒山造林面积约533万公顷。 (1)未来对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限制最大的因素是 ,解决该问题的途径有哪些?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练习题:第1章第3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 Word版含答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 第1章第3节人口的合理容量练习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下的环境人口容量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条件下,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据此回答1~2题。 1.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科技发展水平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所以发达国家的环境人口容量大 B.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为16亿左右,所以目前我国耕地和淡水资源人均占有量较高 C.不论是以悲观者或乐观者的观点来评估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我国人口与环境的矛盾都十分突出 D.由于科技发展水平和消费水平的不断变化,环境人口容量不能定量评估,只能定性说明 2.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因素是( ) A.消费水平B.资源数量 C.科技水平D.生产能力 【答案】1.C 2.A 【解析】第1题,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为16亿左右,并不能说明我国耕地和淡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较高;目前,我国人口与环境的矛盾十分突出;环境人口容量在一定时期和条件下是可以定量评估的。第2题,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 生物承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提供可再生资源和吸收二氧化碳能力的土地面积的总和。下图是2007年生物承载力占全球比重居世界前十位的国家,读图回答3~4题。

3.对一个国家的生物承载力没有太大影响的是( ) A.人口数量B.气候条件 C.地形条件D.国土面积 4.下列有关各国生物承载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国比重大,因为青藏高原的面积大 B.巴西比重大,主要是因为国土面积大 C.印尼比重小,是因为国土面积小 D.印度比重小,主要是因为耕地面积小 【答案】3.A 4.C 【解析】第3题,人口数量对一个国家的生物承载力没有太大影响。第4题,中国比重大与中国国土面积大有关;巴西比重大与巴西的气候条件有关;印尼比重小与国土面积狭小相关;印度比重大与耕地面积大有关。 读“我国各地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估算的部分数据”,完成5~6题。 5. ①光照②地形③土壤④热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青藏地区环境人口承载力的特点是( ) ①地域广大,资源丰富,环境人口承载力大②地处内陆,气候干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③地理环境“高、寒”,生态脆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④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辐射能,可提高土地生产潜力和环境人口承载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5.D 6.B 【解析】第5题,长江中下游地区为平原,青海、西藏为高原,两地区的最大差异是地势高低和热量多少,这也是造成两地土地生产潜力差异的主要因素。第6题,

人口的合理容量新人教版必修教案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1.3人口的合理容量 教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的: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环境承载量、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2.了解和理解全球人口容量估算与前景 3.了解和理解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估算和前景 4.理解人类要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各国须采取相应措施 (2) 过程与方法 ①加强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运用、搜集、整理的能力。 ②让学生学会运用文字、录像、地图、风景图片等资料,说明地理事物的特点或原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 ②进一步形成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2.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 教学难点:: 1.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及估计 2.理解人类要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各国须采取相应措施 教具准备: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示意图、有关我国人口与环境的文字资料 教学方法:讨论法、个案分析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近几千年来,世界人口一直在增长,而且增长速度不断加快。公元初年时,全世界的人口也就是2亿到3亿,而目前已超过了60亿,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世界人口增长了20多倍。据预测,下世纪末全球人口可能达到处100亿以上。地球只有一个,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那么,我们生活的地球究竟能容纳多少人口呢?一个国家或地区,又能容纳多少人口?多少人才是最合适的数量呢? 1.3人口的合理容量 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一)环境承载力(用来表示环境对人口的容量的限度) 1、概念: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衡量指标:人口数量。 (二)环境人口容量 (为了估算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而提出) 1.概念: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

人口的合理容量(知识讲解)

人口的合理容量(知识讲解) 考纲解读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知识清单 1.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________的人口数量。 环境人口容量:在可预见的________,利用________及________、智力和________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那么的________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________、科技发展水平以及___ _____。 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 乐观者:未来世界的人口,不会达到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 悲观者:目前世界人口太多,已经大大超过了地球的________; 中间者: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在________左右。 2.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 人口的合理容量:指按照合理的________,保障健康的_________,同时又不妨碍________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________的人口数量。 估计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 制定人口________和人口________的意义:世界的人口问题;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 制定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意义:整个世界;各国、各地区。 参考答案 1.持续供养时期内本地资源其他资源技术物质生活水平 资源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环境人口容量100亿 2.生活方式生活水平未来人口生活质量最适宜战略政策 要点精析 要点一: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因素影响相关性资源资源越丰富,环境人口容量越大;资源越贫乏,环境人口容量越小正相关科技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科技发展水平越低,环境 人口容量越小 正相关 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地区的对外开放程 度越低,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正相关 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小;消费水平越低,环境人口容量 越大 负相关 【典型例题】 我国西北地区海拔高,地势起伏显著,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植被大部分为荒漠,是目前我国沙尘暴的发源地。西北地区面积占全国陆地面积的30%,但人口只占全国的4%,同时西北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分析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有关西北地区环境承载力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西北地区面积广大,矿产资源丰富,环境承载力应该很大 B、西北地区降水稀少,使得气候干燥,植被为荒漠,因此,它成为环境承载力大小的关键因素 C、西北地区地势起伏大,交通不便,因此它成为环境承载力大小的关键因素 D、西北地区经济落后,社会发展落后,因此它是环境承载力大小的最关键因素 〔2〕有关西北地区人口合理容量与环境人口容量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小,原因只在于自然条件恶劣 B、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小,原因只在于经济发展落后 C、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小,原因在于自然条件因素,也有社会经济因素 D、西北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都不好,因此它的人口合理容量会永远很小 〔3〕当前,我国进行西部大开发,目的是合理利用西部丰富的自然资源,使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加快,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人口合理容量练习题

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与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因素是( ) A.资源数量 B.科技发展水平 C.人口的消费水平 D.地区对外开放程度2.下列因素中,会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有( ) ①人口的消费水平 ②资源和科技发展水平 ③社会政治制度 ④婚姻、生育观念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3.原始社会的环境人口容量( ) A.比现在小得多 B.比现在大得多 C.与现在相当 D.无法比较 广州提出到2020年末常住人口控制在1 500万以内,应该说,这“1 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据此回答4-5题: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是指环境人口容量 B.该指标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 C.该指标与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成反比 D.该指标与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成正比5.针对人口合理容量的要求,广州应( ) ①超出本地区范围索取资源,发展生产 ②建立公平的秩序,使多数人有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权利 ③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 ④加快人口的增长,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11年荆州期中)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回答6-7题:6.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P 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②P'为环境承载力 ③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④P 为环境承载力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7.图示反映了( ) ①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②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 ③当人口规模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 ④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读“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回答8-9题 : 8.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由好到差地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 )A.Ⅰ、Ⅱ、Ⅲ B.Ⅱ、Ⅰ、Ⅲ C.Ⅲ、Ⅱ、Ⅰ D.Ⅰ、Ⅲ、Ⅱ 9.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很大的制约作用,保护环境十分重要。下面解决环境问题的四种思路中你最赞成的是( ) A.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二者并不矛盾,应该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道路 B.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落后,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路子势在必行 C.环境效益比经济效益更为重要,必须把保护环境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上 D.地球自身有充分自我调节的能力,任其发展,顺乎自然 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图”,回答10-11题: 10.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 000、10 000、6 000、4 500,则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为( ) A.8 000 B.10 000 C.6 000 D.4 500 11.对于影响我国不同省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相当于木桶短板的是( )A.四川——水力资源 B.山东——气候资源C.黑龙江——矿产资源 D.内蒙古——水资源12.日本、荷兰等国人口合理容量较高的原因是( ) A.气候适宜 B.自然灾害少 C.大量利用了其他国家的资源 D.人口素质较高二、综合题。 13.读“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图”,回答下列问题 : (1)图中A 因素表示 ,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2)图中B 因素表示 ;该因素的发展与变化,必然带来人类获取利用资源的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带来 的变化。 (3)图中C 因素表示人口的 ,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C 因素并不相同,对环境人口容量产生较大影响。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表1 某地区未来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低人均消费量 耕地(公顷)森林面积(公顷)淡水(立方米) 0.10.1 2 000 表2 某地区现有资源总量 人口 (万)面积 (平方千米)耕地(平方千米)森林面积(平方千米) 年径流总量 (立方米)6 200 22万8万8.5万 5 105亿 材料二 根据该地区人口发展趋势,预计20年后该地区人口将达到1亿,进入人口高峰期。同时,现有耕地因建设用地和退耕还林预计将减少133万公顷,新增荒山造林面积约533万公顷。(1)未来对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限制最大的因素是 ,解决该问题的途径有哪些? (2)未来对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限制最小的因素是 ,但是在这种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人口合理容量教学设计与反思

人口合理容量教学设计与反思 学情分析: 以学生所具备的知识、智力发展水平来说对掌握本节概念性内容难度不大,学生已经了解了人口爆炸的事实,但大部分学生读图析图、获取信息、合作探究等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差,所以本节教学主要考虑针对培养高中学生读图析图的方法,积极思考的习惯,看待问题的角度以及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目标分析: 1. 说出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学会分析其影响因素。 2. 尝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分析相关资料,说出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及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培养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能力。 3. 通过搜集和整理的资料,学会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了解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不同观点,认识环境人口容量的双重属性,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发展观。 4. 进一步形成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每位学生在融洽的氛围中成为学习和探索的主体。 5. 认识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从内心树立起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的概念及区别 其为本单元知识的总结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体现了课程

标准的要求。 难点: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通过对环境人口容量定义,结合所给资料分析总结,进而掌握此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展示和本课有关的人口漫画) [过渡]:近几千年来,世界人口一直在增长。据预测,下世纪末全球人口可能达到100亿以上。地球只有一个,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那么,我们生活的地球究竟能容纳多少人口呢?一个国家或地区,又能容纳多少人口?多少人才是最合适的数量呢? [板书]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 [出示资料提问] [出示我国主要耕地资源分布图、人口分布图] [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分析相关资料 [板书]环境承载力(用来表示环境对人口的容量的限度) 1、概念: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衡量指标:人口数量。 [教师提问]结合图1.10 [板书]环境人口容量 1、概念: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人口的合理容量课后练习题

课后练习: 1、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科技水平 B.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C.资源状况 D.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 2、有关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正确叙述是:() A.无论生产力发展水平如何,整个地球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都是有限的 B.目前,世界人口已大大超过了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 C.照目前情况发展下去,未来地球人口不会达到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 D.地球环境人口容量可作为调控世界人口增长的重要参考依据 3、关于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估计的正确叙述是:() A.我国目前人口数量已超过了环境人口容量 B.我国人口与淡水、耕地等资源之间的矛盾已经十分突出 C.我国目前人口与环境关系属良性循环 D.主张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为16亿的主要依据是我国土地资源能供养的人口数量 4、估计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在于是() A.导农业生产的发展 B.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 C. 限制消费水平的提高 D.帮助贫困地区脱贫 5、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是() A.人口素质 B.人口增长状况 C.人口数量 D.人口发展状况 6.读“未来人口、资源、环境”关系图,回答: (1)目前三者发展的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三条曲线的相互关系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哪一条?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解决人类与环境矛盾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AD 3.BD 4.B 5.C 6.(1)人口增加、资源减少、环境恶化;(2)人口曲线;人口增多导致对资源消耗量增加排出的废弃物增多,从而导致环境恶化。(3)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参加国际协作。 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 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环境人口容量: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及其他资源、智力和 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 供养的人口数量。 影响环境人口数量的主要因素: 二、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 人口合理容量:指按照合理的,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估计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1、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 2、制定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世界的人口问题:人口的过快增长所引发资源短缺和环境恶 化 估计人口合理容量的必要性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多,现今人均消费少,随着人们生活 水平的提高,消耗的资源数量将增大 发达国家:虽然人口少,但人口生活水平较高,消耗的资源 总量很大

高中地理 1.1 人口的合理容量(第1课时)检测题 新人教版必修2

人口的合理容量 第2课时 一、选择题 读下图,回答1~3题。 1.在世界各大洲中,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大洲已经出现了众多的环境问题,其中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 A.环境污染B.水土流失 C.荒漠化 D.土壤盐碱化 2.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最适宜的人口数量,被称为( ) A.环境承载力 B.环境人口容量 C.人口合理容量D.地球环境容量 3.下列各国中,环境人口容量最小的国家是( ) A.日本B.加拿大 C.德国D.科威特 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回答4~5题。

4.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②P′为环境承载力 ③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④P为环境承载力 A.①③B.①② C.②④D.③④ 5.图示反映了() ①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②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 ③当人口规模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 ④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③④ 读“我国各地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估算的部分数据”,完成6~7题。

6.造成两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①光照②地形③土壤④热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青藏地区环境人口承载力的特点是( ) ①地域广大,资源丰富,环境人口承载力大②地处内陆,气候干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③地理环境“高、寒”,生态脆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④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辐射能,可提高土地生产潜力和环境人口承载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读下表回答8~9题。

精选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巧学人口合理容量同步练习湘教版必修2

巧学人口合理容量 (答题时间:20分钟) 1. 下列不属于影响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是() A. 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B. 地区开放程度 C. 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 D. 国家人口政策 2. 有关我国西北地区人口合理容量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小,原因只在于自然条件恶劣 B. 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小,原因只在于经济发展落后 C. 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小,原因在于自然条件因素,也有社会经济因素 D. 西北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都不好,因此它的人口合理容量会永远很小 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回答3~4题。 **3. 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最佳人口规模②P′为环境承载力③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最佳人口规模④P为环境承载力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4. 图中反映了() ①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关系②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关系③当人口规模小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④当人口规模大于最

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读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完成5~6题。 **5. 下列对环境承载力的理解,错误的是() ①环境承载力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②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环境承载力在不断加大③人类应局部地改造环境,从而可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承载力④生态环境的平衡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①④ *6. 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列,三种模式由优到劣的顺序应为() A. ⅠⅡⅢ B. ⅡⅠⅢ C. ⅢⅡⅠ D. ⅠⅢⅡ 下图为世界总人口推算图,读图完成7~9题。 *7. 按图推算,2050年的世界人口数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数将分别达到() A. 100亿和99亿 B. 100亿和90亿 C. 110亿和99亿 D. 110亿和90亿 **8. 本世纪末,中国的人口数量(用a表示)、中国的人口合理容量(用b表示)、中国的人口容量(用c表示)三者的关系是() A. a<b<c B. c<b<a C. b<a≈c D. a≈c<b 9.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人口容量必定越大 B. 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人口容量越小 C. 消费水平越低,人均所需资源越少,人口容量越小 D. 社会分配制度等因素,对人口容量的大小也有影响 10.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中国新闻网报道,2033年前后,中国总人口的总量高峰将保持在15亿左右;在较长一段时期,保持人口总和生育率在1.8%左右。如果生育率保持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

人口的合理容量练习题

人口的合理容量 一、选择题(共11小题,33分) 1、在各种自然资源中,对人口容量影响最为明显的是水资源。据下图判断,四市中人口数量尚未达到人口最大容量的城市代码是()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2、最新修编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给北京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定位“宜居城市”。所谓“宜居城市”,就是要让人们能在这个城市安居乐业,享受健康、便利、高品质的都市生活。1800万是北京的宜居人口。“宜居人口”最接近() A. 环境承载力 B. 人口合理容量 C. 最高人口 D. 最低人口 3、日本以不足2%的世界人口和0.25%的世界面积,创造了17%的世界财富。结合所学知识,日本的环境人口容量远高于我国,主要得益于() ①资源丰富②科技发展水平高③对外开放程度高④生活消费水平高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4、下图为2000年到2015年上海市人口数据。上海市() A. 适度引导人口迁出会使人口合理容量提升 B. 提升居民消费水平会导致环境承载力下降 C. 提高地域开放程度会使人口合理容量提升 D. 第三产业比重的上升导致环境承载力下降 5、读下图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关系示意 图,能大致说明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关系的 曲线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6、人口地理研究对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决策 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是制约 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根据下表数据, 若不考虑其他条件,我国四省中,人口容量最小 的省份可能是()

A. 甲省 B. 乙省 C. 丙省 D. 丁省 7、我国西部地区人口容量明显小于东部地区,其首要原因是() A. 开放程度低 B. 水资源匮乏 C. 人均消费水平低 D. 科技水平低 8、西伯利亚、撒哈拉沙漠、亚马孙河流域、青藏高原人口稀少的共同原因是() A. 资源贫乏 B. 海拔太高 C. 城市太少 D. 自然环境恶劣 9、下表为“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表”,表中反映我国环境承载力的数据是() A. 约16亿人 B. 10亿以内 C. 8~9亿人 D. 7亿以内 10、有关人口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资源越丰富,人口合理容量越大 B. 科技越发达,人口合理容量越小 C. 消费水平越高,人口合理容量越大 D. 地域越开放,人口合理容量越小 11、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 科技 B. 交通 C. 消费水平 D. 资源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同步作业与测评:1.3 人口的合理容量A卷

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 A卷(基础巩固) 考点题号 环境人口容量1、2、3、4、6、7、8(1)(2)(3) 人口合理容量5、8(4) 一、选择题(共7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能持续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图为某省区环境人口容量“木桶效应”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图示省区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取决于() A.矿产资源B.水资源 C.土地资源D.生物资源 答案 B 解析根据木桶理论,容量的多少由短板决定。图示省区水资源能够供养的人口最少,相当于木桶的短板,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取决于水资源,B项正确。 2.推断该省区最可能是() A.新疆B.湖北C.山东D.广东 答案 C

解析该省区水资源短缺,矿产、土地、生物资源丰富,最可能是山东省,C 项正确;新疆水资源、生物资源短缺,A项错误;湖北、广东的水资源充足,B、D两项错误。 3.提高该省区环境人口容量的可行性措施是() A.大力开采地下水B.加快矿产资源开发 C.提高植被覆盖率D.迅速扩大耕地面积 答案 C 解析提高该省区环境人口容量的可行性措施是提高植被覆盖率,提高涵养水源的能力,C项正确;大力开采地下水,会引发地面沉降等问题,A项错误;加快矿产资源开发、迅速扩大耕地面积不能促使水资源增加,会加快矿产资源枯竭,可能导致水土流失加重,B、D两项错误。 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木桶的盛水量 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木板)图,回答4~ 7题。 4.以某地的四类要素为标准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 000、10 000、6 000、4 500,则该地的环境承载力为() A.8 000 B.10 000 C.6 000 D.4 500 答案 D 解析根据“木桶效应”可知,该地四种要素中最小供应量决定环境承载力。 5.下列影响我国不同省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中相当于木桶短板的是() A.四川—水力资源B.山东—气候资源 C.黑龙江—矿产资源D.内蒙古—水资源 答案 D 解析内蒙古位于我国水资源缺乏的西北地区,制约该地区人口合理容量的“短板”为水资源。 6.下列关于“木桶”的说法最正确的是() A.根据“木桶效应”,地球的环境承载量可以无限制地扩大,因此不必担心人口过多的问题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单元检测试题

高一地理周考试题 一、选择题(4×2=88分) 甲市2008年户籍人口出生9.67万人,出生率为0.699%;死亡10.7万人,死亡率为0.773%。甲市户籍人口这种自然增长态势已持续14年。下图显示四个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据此完成1—2题: 1.甲市可能是() A. B. C. D. 2.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中,人口增长模式甲市处于同一 类型的地区是() A.① B.② C.③ D.④ 下表是2002年我国四个地区的相关数据,据此回答3—4题: 地区 总人口 (万人) 死亡率 (%) 自然增长率 (%) 国生产总值 (亿元) A 9631 0.638 0.603 6163.2 B 1625 0.595 -0.054 5408.8 C 3837 0.272 1.075 1180.0 D 267 0.607 1.276 159.7 3.四个地区中人口老龄化趋势最显著的是(B ) 4.四个地区中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是(B ) 读下面甲图和乙图,回答5—8题: 5.中国目前处于甲图四个阶段中的() A.a B.b C.c D.d 6.印度目前处于甲图四个阶段中的() A.a B.b C.c D.d 7.乙图中与甲图中的阶段d一致的是() A.a B.b C.c D.都不是 8.下列国家位于阶段d水平的是() A.巴西、日本B.德国、澳大利亚C.尼日利亚、蒙古 D.埃及、南非 9.老少比=[老龄(65岁以上)人口数/少儿(0-14岁)人口数 ]×100。下表是2009年四个国家人口统计数据,其中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是() 国家0~14岁人口比重(%)老少比 波兰15 87 西班牙15 113 白俄罗斯15 93 匈牙利15 107 A.波兰B.西班牙 C.白俄罗斯D.匈牙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