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的合理容量练习题含答案

人口的合理容量练习题含答案
人口的合理容量练习题含答案

人口的空间变化

一、选择题

1.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总人口数达到13. 71亿人,比10年前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人数约增加了7400万人。其中省已成为全国人口第一大省,作为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省尚未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原因是()

A.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B.家庭规模减小

C.城市化速度缓慢

D.青壮年劳动力迁入数量多

2.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往往表现为()

A.在迁入地,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

B.在迁出地,有利于加强肖地与外界的各种联系

C.在迁出地,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产生一定环境问题

D.在迁出地,对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

①城市迁往农村②农村迁往城市③人口稠密地区迁往人口稀疏地区

④人口稀疏地区迁往人口稠密地区⑤主要迁出人口是中青年

⑥主要迁出人口是老年人⑦多为自发迁移⑧多为短时间迁移

A.②③⑥

B.①③⑤

C.①④⑤

D.②④⑥

萧湘的爸爸在丄作,妈妈是市某中学老师。小学时每年唇假,萧湘都随妈妈去度假;2005年,由于工作需要,妈妈调到市某中学任教,萧湘随妈妈去上中学,2012 年萧湘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复旦大学。萧湘是环保志愿者,寒假准备随学校环保组织去西北考察。据此回答题。

4.萧湘的经历中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①小学时夏天去度假②到上中学

③到上大学④去西北考察

A.?@

B. ?@

C.(3X4)

D. ?@

5.萧湘的爸爸去工作的原因不可能是()

A.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B.的城市问题少

C.改善个人及家庭的生活

D.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

读“模拟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小题。

6.图示属国际人口迁移的有()

A.?<3)

B. @@

C.③④

D.②⑤

7.图示由于国城市化引起人口迁移的是()

A.??

B. ?@

C. @?

D. ?@

8.与G、H两国目前人口迁移情况类似的两个国家是

A.美国、澳大利亚

B.巴西、中国

1&图甲表示人口迁移的拉力和推力示意图,下列表示推力因素的是()

A.矿产资源丰富

B.文化教育发达

C.丄壤盐渍化

D.老龄化

19.由于国家宏观经济布局的改变而吸引大量人口迁入的城市是()

A?B?C?金昌D?

20.影响③④阶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环境

B.国家政策

C.社会经济

D.战争

根据国家农调总队的抽样调査,中国每3个产业工人中就有2个来自农村地区。2007年到乡镇企业就业和外出务工的农民有2.26亿。读图完成21?22题。

21?我国人口净迁入最多的省区是A?、、B?、、

C?、、D?、、22.我国目前的这种人口流动将甲各省人口迁出数乙各省人口迁入数

读我国珠江三角洲某市人口增长示意图,回答25?26题。

25.有关该市人口数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 K)OK)O 0<5 心5 7 6 ?

5

A.严重阻碍沿海地区经济发展

B.加重沿海地区的环境压力

C.加快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

D.加速中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

下图分别为1978-2010年,甲、乙、丙、丁四地区人口变动情况统计图以及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图。读图回答23?24题。

23.下列说确的是()?

A.乙、丁两地人口增长速度日趋缓慢

B.乙、丁两地人口总疑不断减少

C.乙地区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

D.丁地区外来劳动力日趋增多

24.图中最可能反映当前半岛人口变动情况及原因的是()…

A.甲②⑥

B.乙④⑤

C.丙①④

D. T①?

(%

□总人口 f白然增长率?机械增长率

A.从总体上看,该市人口数量的变化以机

械增长为主

B.该市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

C.影响该市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政治因素

D.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整体呈上升趋势

26.近年来该市人口机械增长率呈下降趋势,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A.该市因经济发展速度减缓而出现民工荒

B.该市生态环境恶化,人口迁入量逐年减小

C.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

D.农村生存环境已优于城市

下图为某年中国农村劳动力产业与空间转移的流向示意图。读图回答27?28题。

27?该年中国农村劳动力

A.主要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

B.主要向服务业转移

C.以县外、省外转移为主

D.主要向沿海省区转移

28?图示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是

A.缓解流岀区人口压力,加强地区间联系

B.弥补流入区劳动力不足,提高城市化水平

C.易出现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社会问题

D.加快乡镇企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下图代表中、印、美三国近年新增人口结构图。读图回答29?30题。

29.图甲、图乙、图丙对应的国家依次是()?

A.中国、印度、美国

B.印度、中国、美国

C.中国、美国、印度

D.印度、美国、中国

30.据图丙所在国人口普查局统让,人口增长大部分发生在南部和西部地区。下列关于这两个

地区人口增长的说法错误的是()?

A.四部和南部环境优美

B.西部和南部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C.新兴工业最发达的地区

D.四部和南部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人类迁移行为决策的产生,是由于迁移者认为在目前自己居住区以外的某一区域能够更好地满足自己的意愿。下图示意某区域境的移民迁移情况。据图完成31?32题。

《众多的人口》学案2

第二节众多的人口 学习目标:1、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增长趋势,说出我国的人口国策。 2、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分布概况。 教学重点:1、我国人口总数与增长趋势。 2、会运用人口密度图指出我国人口的分布状况 教学难点:简要分析人口分布的成因 一、学前准备 1、人口大国:根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__亿,是世界上人口__的国家。 比例: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__以上。 2、读P.11图1.9,可以得出结论:我国人口增长。 3、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 相适应,我国政府把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4、根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结果,我国的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人,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倍多。 5、读图1.11(P13),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人口密度大,人口密度小。从黑龙江省__市至云南省__县一线,此线东部人口__,西部人口__。 6、读图1.12(P14),我国人口最多的省区是__,其次是__;面积最大的省区是__,其次是__。 二、探究合作 1、人口过多,会产生哪些负面影响? 2、读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P.11图1.9),回答问题 a、___年以前人口增长十分缓慢,以后人口增长开始加快。从___年到___年人口增长几乎是呈直线上升态势。原因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b、人口迅速增长后,从___年开始人口增长速度放慢,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12页图1.10,说说晚婚晚育对人口增长有什么影响? 4、根据读图填下表 面积人口人口密度 江苏 山东 新疆 西藏 为什么我国东部地区人口稠密,西部地区人口稀疏?能不能把东部的人口大量迁往西部,使人口分布均衡呢? 三、学习体会 1、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2、你还有什么疑问? 四、自我检测 1、选择题 1)、下列省区人口最稀疏的是() A、新疆 B、湖南 C、江苏 D、黑龙江 2)、下列有关我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的30﹪ B、东部人口密度小,西部人口密度大 C、我国是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 D、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2019最新】高中地理第1章人口的变化第3节人口的合理容量学案新人教必修2(1)

【2019最新】高中地理第1章人口的变化第3节人口的合理 容量学案新人教必修2(1) 1.了解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2.理解环境承载力与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联系和区 别。(重难点) 3.掌握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重点)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1 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阅读教材P12至P13上部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环境承载力 (1)含义: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衡量指标:人口数量。 2.环境人口容量 (1)概念: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影响因素?????资源(主要因素)科技发展水平 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3)不同估计:乐观者、悲观者、介于乐观者和悲观者之间三种。 正误判断: (1)环境承载力就是环境人口容量。( )

(2)某地的环境人口容量的数值是不会随时间变化的。( ) (3)自然资源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 【提示】 (1)× 环境承载力多用于研究某一种资源与供养人口的关系,而环境人口容量往往用某一种或几种资源的承载力来衡量一 个国家和地区的承载能力。 (2)× 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人类开发自然资源 的能力不断提高,环境人口容量也会不断扩大。 (3)√ 人类生存必须不断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丰富 程度直接影响到环境供养的人口数量。 教材整理2 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 阅读教材P13至P14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2.意义?????影响人口战略影响人口政策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3.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 (1)环境人口容量大于人口合理容量。( ) (2)生活消费水平越高,人口容量越大。( ) (3)大多数发展家应不断追求高水平的生活质量,谋求人口合理容量。( )

人口的合理容量测试题

人口的合理容量 一、选择题 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表”。读表,回答1~2题。 地区年生物量(万吨) 可承载人口 (万人) 最大可能人口密度 (人/平方千米)东北地区105 10023 000229 长江中下游地区88 60022 000395 台湾岛、海南岛22 400 5 600486 西北地区85 6008 50032青海省、西藏自治区10 000 1 0004 1.表中信息反映的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导因素是( ) A.科技水平B.自然资源 C.开放程度D.消费水平 2.青海省、西藏自治区环境承载力远远低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①地势高,气候寒冷②生态环境脆弱③自然资源丰富④土地生产潜力小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读下图,完成3~4题。 3.图中a、b分别表示( ) A.a人口合理容量b环境人口容量 B.a环境人口容量 b人口合理容量 C.a环境人口容量 b环境承载力 D.a环境承载力 b人口合理容量 4.与图中b呈正相关的是( ) ①对外开放程度②资源数量③科技发展水平④地区消费水平 A.①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②③④ (2019·江苏省启东中学期中)人口承载系数指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承载密度之比。读“某时期我国部分省区人口承载系数及人口流向示意图”,回答5~6题。

5.图示省区中,理论人口承载密度最大的是( ) A.四川B.湖南 C.广东D.福建 6.造成图示地区大规模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 ) A.迁出省份自然环境恶化 B.省区间经济发展差异 C.产业转移带动人口迁移 D.迁入省份生态环境良好 二、综合题 7.读“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因素表示__________________,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2)图中B因素表示____________。该因素的发展变化,必然带来人类获取利用资源的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带来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 (3)图中C因素表示人口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C因素并不相同,对环境人口容量产生较大的影响。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朝以前,中国人口一直保持在1亿之内,到乾隆年间,人口增加到3亿。开发边陲,推广种植高产作物,中国人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生活习惯等,都有助于极大限度地养活人口…… 材料二步入21世纪,一些专家根据我国的资源、人体营养和文化教育等条件,对我国耕地、草地和水资源利用状况进行分析,预测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为8亿~9亿人,而目前我国总人口已超过13亿。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五章 第一节 世界的人口教学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第一节世界的人口 【教学目标】 1、通过读图分析世界人口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2、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学会计算某一国家或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3、通过读图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并简单分析其形成原因 4、认识人口问题的影响 【教学模式】五环节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媒体】课件,导学案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预习展示教师展示预习内容,要求学生回答,并 提出对本节内容还有哪些疑问。 1、目前世界人口已超过______亿人。 2、人口增长的快慢通常用_____ __表示。 3、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的是______洲、 ______洲;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是 ______洲、 ______洲和、____洲。 4、我们通常用______来表示人 口分布的疏密。 5、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亚洲的 ______和______ 、欧洲、南北美洲的 ______等______平原区。 学生自主学习后回答预 习内容,并提出自己没理 解的问题。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的能力。 复习导入教师播放新闻视频,要求学生认真观看 视频并思考,视频中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什么? 学生认真观看视频,视频 中提到世界第70亿人口 诞生时会发生的一些问 题引起同学们的思考 调动学生学习的兴 趣,激发学生的学 习动机 过渡刚才同学们说出视频中反映的一些问题,其中有位同学说人口增长过快,那么,现在人口增长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第一个问题:人口增长

讲授新课教师展示图片,请学生看图思考,人口 增长有什么特点 18世纪以前增长十分缓慢,20世 纪以后增速加快 曲线平缓增长慢曲 线 陡 增 长 快 学生思考后回答,1800年 以前增长较慢,1800年以 后人口增长较快。 培养学生,学会分 析人口曲线图 过渡教师出示题目,要求学生回答思考,引 出下一个知识点。 读图,计算世界人口从1830年的10亿到1999年的 60亿,人口每次增加10亿所需的时间.把结果填 入表中,看看这些数值的变化规律 50 ~ 60 1830~1930 时间(年) 人口/亿时间间隔(年) 10 ~ 20100 20 ~ 30 30 ~ 40 40 ~ 50 60 ~ 70 1930~1960 1960~1974 1974~1987 1987~1999 1999~2011 想一想:我们如何来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 人口增长速度的快慢? 学生思考后独立完成, 得出答案:30、14、13、 12、12 学生回答后并思考后得 出人口增长速度的快慢 可用人口自然增长率来 表示。 运用图表加深学生 对人口增长的理 解。 讲授新课教师展示图片,根据学生对人口自然增 长率的理解,要求学生说出图片中表示 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部 分。 学生思考后回答各部分 表示的内容 出生率减去死亡率, 就是自然增长率 死亡率是一年内死亡的 人数占总人数的比率 出生率是一年内出 生的婴儿数占总人 数的比率 ⑴人口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死亡率 (一般用千分数来表示) 运用图的形式,加 深学生对人口自然 增长率的理解。 练一练1、某一地区人口总数为1000人,一年 内出生成活的人数是25人,死亡人数 是10人,这个地区在一年中的出生率、 死亡率以及人口自然增长率个是多 少? 2、计算下列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国家出生 率‰ 死亡 率‰ 人口自然增 长率‰ 德国8.3 10.3 印度22.8 7.4 学生独立计算完成,得出 答案: 出生率25‰ 死亡率10 ‰ 人口自然增长率15 ‰ 德国:-2 印度:15.4 通过练习,加深学 生对出生率、死亡 率、人口自然增长 率的理解。

人口的合理容量

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 [教学目标] 1.了解环境承载量、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2.了解和理解全球人口容量估算与前景。 3.了解和理解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估算和前景。 4.理解人类要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各国须采取相应措施。 [教学重点] 1.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2.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 [教学难点] 1.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及估计。 2.理解人类要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各国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软件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近几千年来,世界人口一直在增长,而且增长速度不断加快。公元初年时,全世界的人口也就是2亿到3亿,而目前已超过了60亿,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世界人口增长了20多倍。据预测,下世纪末全球人口可能达到处100亿以上。地球只有一个,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那么,我们生活的地球究竟能容纳多少人口呢?一个国家或地区,又能容纳多少人口?多少人才是最合适的数量呢? 1.3人口的合理容量 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一)环境承载力(用来表示环境对人口的容量的限度) 1.概念: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衡量指标:人口数量。

(二)环境人口容量 1.概念: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环境人口容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注意环境人口容量定义中所包含的几层意思: ①谈环境人口容量应指出具体时间,因为环境人口容量是时间的函数,具有不确定性。 ②人类的生存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因而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③人类的生活除了满足吃、喝等物质方面的需求以外,还有精神生活的需求。人们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也在不断变化,因此,确定具有什么样的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④如果研究某一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要以该国或地区所能利用的资源和技术为依据,而所能的利用的资源和技术,不见得完全就是本地的,也可以是定义中所说的“其他”(如国外或地区以外的)资源和技术,这一点对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结果有较大的影响。 (过渡)如何进行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呢? 3.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 本部分建议采取由学生自学——学生讨论——学生阐述——学生补充——教师总结——归纳出一个倾向性的意见的程序进行。

《人口的合理容量》参考学案

《人口的合理容量》参考学案 【学习目标我预览】 1.了解环境承载力和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以及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2.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3.理解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树立适度的消费观念。 课前预习篇 【基础知识我填充】 1.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1)环境承载力①实质:环境能 ___________的人口数量。②衡量指标:___________ 。 (2)环境人口容量①定义: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___________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________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___________的人口数量。②制约因素: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其中 __________ 是主要制约因素。 (3)估计:介于乐观者和悲观者之间的学者认为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在_____左右。 2.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 (1)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按照合理的___________,保障健康的_________,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___________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___________的人口数量。 (2)人口合理容量的保持措施①世界:国际社会要倡导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___________之内;建立___________。②地区:尊重 ___________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___________战略。 课中探究篇 问题探究1: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化 历史时期农业革命之 前 农业革命 时期 工业革命 时期 20世纪以 来

数量情 况 增长情 况 人口变 化原因 问题探究2:合作探究,完成下列问题。 1.假如某地某年有20万人,第一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那么,这一年会增加多少人口?假设其他条件保持不变,10年后,该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若降至1.7 %,到那时一年会增加多少人口? 2.对比十年前后的新增人口数,从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明白了什么道理? 问题探究3:请根据教材P3的图1.4,小组讨论思考下面的问题: 1.排序说明各大洲人口增长的多少? 2.排序说明各大洲人口增长的快慢程度? 3.目前世界上人口数量的增长主要来自哪些国家?相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发达国家人口增长又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呢? 问题探究4:结合P5的图1.5,思考下面的问题:为实现人口与环境、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共同目标,各国或各地区能否采取相同的人口政策及措施?为什么? 课堂练习篇 典例1:下图为“世界人口增长过程图”,读图完成下题。 1.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在()

人口合理容量练习题汇编

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与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因素是( ) A.资源数量 B.科技发展水平 C.人口的消费水平 D.地区对外开放程度 2.下列因素中,会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有( ) ①人口的消费水平 ②资源和科技发展水平 ③社会政治制度 ④婚姻、生育观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原始社会的环境人口容量( ) A.比现在小得多 B.比现在大得多 C.与现在相当 D.无法比较 广州提出到2020年末常住人口控制在1 500万以内,应该说,这“1 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据此回答4-5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是指环境人口容量 B.该指标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 C.该指标与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成反比 D.该指标与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成正比 5.针对人口合理容量的要求,广州应( ) ①超出本地区范围索取资源,发展生产 ②建立公平的秩序,使多数人有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权利 ③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 ④加快人口的增长,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11年荆州期中)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回答6-7题: 6.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P 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②P'为环境承载力 ③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④P 为环境承载力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7.图示反映了( ) ①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②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 ③当人口规模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 ④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读“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回答8-9题 : 8.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由好到差地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 ) A.Ⅰ、Ⅱ、Ⅲ B.Ⅱ、Ⅰ、Ⅲ C.Ⅲ、Ⅱ、Ⅰ D.Ⅰ、Ⅲ、Ⅱ 9.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很大的制约作用,保护环境十分重要。下面解决环境问题的四种思路中你最赞成的是( ) A.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二者并不矛盾,应该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道路 B.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落后,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路子势在必行 C.环境效益比经济效益更为重要,必须把保护环境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上 D.地球自身有充分自我调节的能力,任其发展,顺乎自然 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图”,回答10-11题: 10.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 000、10 000、6 000、4 500,则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为( ) A.8 000 B.10 000 C.6 000 D.4 500 11.对于影响我国不同省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相当于木桶短板的是( ) A.四川——水力资源 B.山东——气候资源 C.黑龙江——矿产资源 D.内蒙古——水资源 12.日本、荷兰等国人口合理容量较高的原因是( ) A.气候适宜 B.自然灾害少 C.大量利用了其他国家的资源 D.人口素质较高 二、综合题。 13.读“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图”,回答下列问题 : (1)图中A 因素表示 ,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2)图中B 因素表示 ;该因素的发展与变化,必然带来人类获取利用资源的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带来 的变化。 (3)图中C 因素表示人口的 ,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C 因素并不相同,对环境人口容量产生较大影响。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根据该地区人口发展趋势,预计20年后该地区人口将达到1亿,进入人口高峰期。同时,现有耕地因建设用地和退耕还林预计将减少133万公顷,新增荒山造林面积约533万公顷。 (1)未来对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限制最大的因素是 ,解决该问题的途径有哪些?

世界人口导学案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第一节世界的人口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运用图表、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 2能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3能够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重点难点: 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 自主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39——40页 1 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达到亿,预计到2025年人口将达到亿。世界 人口前三位的国家是。 2 公元1800年以前,世界人口增长,1800年以后,特别是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 的增长速度大大加快,目前,世界人口仍以的速度在持续增长。 3 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含义: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表明了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情况,它是 由和决定的。 ()() 出生率=———————×100% 死亡率=——————×100% ()() 自然增长率=()─() 最后结论:通过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可以看出人口的,它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密切联系。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自然增长。 上表是2005年统计数据,从中可以看出世界上有常住人口的大洲中,人口增长最快,其次为,亚洲居第位,人口增长最慢的是,已经出现负增长。【合作探究】 1 读图3——1世界人口增长图完成下面内容: 10亿——20亿用了年, 20亿——30亿用了年 30亿——40亿用了年, 40亿——50亿用了年 50亿——60亿用了年 结论:每增加10亿人口,所用的时间是,说明人口的增长速度是的。2 世界人口增长较快的原因是什么? 【跟踪练习1】 下列地区中,人口增长最快的是() A 拉丁美洲 B 非洲 C 欧洲 D 亚洲 目前世界人口的增长在数量和速度方面的特点是() A 速度慢数量少 B 速度慢数量大 C 速度快数量少 D 速度快数量大 有一个省总人口为6562万人,出生率为1.15%,死亡率为0.68%,则这个省自然增长的人口大约是() A 0.47万人 B 47万人 C 31万人 D 310万人 知识点二世界人口的分布 【自主学习】读课本P41——42 1 人口密度 概念:。人口密度反映一个地区人口分布的程度。 计算方法:() 人口密度=———————— () 如:宜昌人口约400万人,面积2.1万平方千米,则其人口密度约为 2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读图3——2世界人口分布图。 世界人口的分布,有的地方,有的地方。 世界人口密集区: 原因是。 世界人口稀疏区 原因是。 【跟踪练习2】 ①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地区,②热带雨林地区③欧洲的大部分地区④极地和沙漠地区,属于人口稠密地区的是()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知识点三世界的人口问题 【自主学习】读课本P42——44 人口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 1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2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 3人口城市化问题(农村人口大规模迁入城市,给城市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原因: 好处:不足:。 【知识拓展】“城市化”与“逆城市化” ①“城市化”:农村人口大规模迁入城市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逆城市化”:城市人口大规模向农村迁移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

高中地理_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明确人口分布与人口密度的概念。 (2)让学生通过图表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3)根据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探究世界分布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相关图表分析,总结世界人口分布规律。 (2)以中国人口分布为例,利用地图叠置法,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3)通过问题讨论,强化学生对人口合理容量的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用可持续发展的目光看待问题,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发展观。 (2)树立联系的观点,养成有条理、全面地分析问题的习惯。 教学过程 回顾人口增长与人口迁移切入主题。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前面所学内容切入主题,板书课题。 先检查预习情况让学生明确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格局的关系。 师:“衡量人口分布的指标是什么?” 生:“人口密度”“人口分布格局” 师:“那么,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格局相同吗?” (可利用课本图1-3-1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对比帮助理解,强调如果单独讲一个地区的人口密度,并不能说明这个地区内部的人口分布状况,存在“被平均了”的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漫画引入人口问题,形象生动,直接切入主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以更积极的心态投入这节课的学习。 世界人口分布规律 利用教材中的表1-3-1、1-3-2、1-3-3,引导学生从纬度、距海远近、地形三方面分析世界

人口分布特征。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概括出世界人口分布的规律。 (学生在分析表格的过程中,思路清晰的学生能很快给出答案,但也有部分学生存在无从下手的情形,所以这在部分可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读图:判读地理分布图时,遵循以下步骤:1.读图名;2.读图例;3.寻找归纳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4.根据所学知识,对该事物的分布规律进行原因分析) 设计意图:新课改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储备和经验转化为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需要经历体验、思考、协调和内化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如巧妙铺设从经验到新知转化的桥梁,开启学生自主建构新知的思维通道;合理提供课堂交流和探索的时间,等待学生自主体会并领悟新知;耐心教会学生表达和描述的方法,启发学生对新知内涵作出科学的概括。 世界人口稠密区及原因。首先给出世界人口分布图,结合活动,引导学生读图分析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有什么共同特点?接着让学生进一步思考每个地区有哪些自己的优势?通过填空的方式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并掌握知识。拓展思考:世界人口稀疏区及原因?有前面的知识铺垫学生基本都能分析出各地人口稀疏的原因。 其次,在总结归纳世界人口分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世界人口会这样分布?哪些因素在起作用?导入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首先学生通过预习已明确有哪些因素,所以在讲解时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然后填空的形式进行。在讲解地形对人口分布影响时,为提高学生自学水平,可提出一个问题:是不是所有的高原、山地人口都不多呢?并举例。引导学生阅读“知识窗”,得出结论。 教材对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讲述并不多,但并不是说明它比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弱,实质上,当今社会经济因素往往成为影响人口分布的第一位因素。 小结:人口分布是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政治文化因素等共同影响的结果。当今社会,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弱,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越来越突出。 案例分析 分析以下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①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 ②东北黑土分布区人口较为稠密 ③塔里木盆地人口分布在绿洲地区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练习题:第1章第3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 Word版含答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 第1章第3节人口的合理容量练习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下的环境人口容量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条件下,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据此回答1~2题。 1.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科技发展水平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所以发达国家的环境人口容量大 B.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为16亿左右,所以目前我国耕地和淡水资源人均占有量较高 C.不论是以悲观者或乐观者的观点来评估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我国人口与环境的矛盾都十分突出 D.由于科技发展水平和消费水平的不断变化,环境人口容量不能定量评估,只能定性说明 2.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因素是( ) A.消费水平B.资源数量 C.科技水平D.生产能力 【答案】1.C 2.A 【解析】第1题,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为16亿左右,并不能说明我国耕地和淡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较高;目前,我国人口与环境的矛盾十分突出;环境人口容量在一定时期和条件下是可以定量评估的。第2题,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 生物承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提供可再生资源和吸收二氧化碳能力的土地面积的总和。下图是2007年生物承载力占全球比重居世界前十位的国家,读图回答3~4题。

3.对一个国家的生物承载力没有太大影响的是( ) A.人口数量B.气候条件 C.地形条件D.国土面积 4.下列有关各国生物承载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国比重大,因为青藏高原的面积大 B.巴西比重大,主要是因为国土面积大 C.印尼比重小,是因为国土面积小 D.印度比重小,主要是因为耕地面积小 【答案】3.A 4.C 【解析】第3题,人口数量对一个国家的生物承载力没有太大影响。第4题,中国比重大与中国国土面积大有关;巴西比重大与巴西的气候条件有关;印尼比重小与国土面积狭小相关;印度比重大与耕地面积大有关。 读“我国各地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估算的部分数据”,完成5~6题。 5. ①光照②地形③土壤④热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青藏地区环境人口承载力的特点是( ) ①地域广大,资源丰富,环境人口承载力大②地处内陆,气候干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③地理环境“高、寒”,生态脆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④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辐射能,可提高土地生产潜力和环境人口承载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5.D 6.B 【解析】第5题,长江中下游地区为平原,青海、西藏为高原,两地区的最大差异是地势高低和热量多少,这也是造成两地土地生产潜力差异的主要因素。第6题,

(八年级地理教案)中国的人口学案

中国的人口学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学习目标】 1、记住我国人口数量、增长特点、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基本国策。 2、理解我国人口的增长状况及原因、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 【学习重点】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 【自主学习】 1、回忆世界人口居前三位的国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课本P11图1-9,思考活动题第一题。 3、阅读课本P12活动题,思考: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是什么?原因是什么? 4、阅读课本P13-P14,回答:(1)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什么?原因是什么?人口分界线? 5、我国的人口国策及制定该国策的原因。 【学习过程】 任务一:

阅读课本P11,完成: 1、根据____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_____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_____ ,是世界上人口_____的国家。 2.我国人口最多的省区是______,人口最少的是_______.山东省人口居第 _______ 位。 3.我国人口超过5000万的省区有哪九个?它们主要分布在哪?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来。 任务二: 绘制课本P12人口增长曲线图,思考: 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我国人口增长较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三: 读1-10中国人口分布图,找出: 1.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体以黑龙江的____到云南_____ 为界线,此线东南人口___________,西北人口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人口的合理容量(知识讲解)

人口的合理容量(知识讲解) 考纲解读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知识清单 1.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________的人口数量。 环境人口容量:在可预见的________,利用________及________、智力和________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那么的________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________、科技发展水平以及___ _____。 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 乐观者:未来世界的人口,不会达到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 悲观者:目前世界人口太多,已经大大超过了地球的________; 中间者: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在________左右。 2.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 人口的合理容量:指按照合理的________,保障健康的_________,同时又不妨碍________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________的人口数量。 估计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 制定人口________和人口________的意义:世界的人口问题;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 制定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意义:整个世界;各国、各地区。 参考答案 1.持续供养时期内本地资源其他资源技术物质生活水平 资源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环境人口容量100亿 2.生活方式生活水平未来人口生活质量最适宜战略政策 要点精析 要点一: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因素影响相关性资源资源越丰富,环境人口容量越大;资源越贫乏,环境人口容量越小正相关科技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科技发展水平越低,环境 人口容量越小 正相关 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地区的对外开放程 度越低,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正相关 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小;消费水平越低,环境人口容量 越大 负相关 【典型例题】 我国西北地区海拔高,地势起伏显著,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植被大部分为荒漠,是目前我国沙尘暴的发源地。西北地区面积占全国陆地面积的30%,但人口只占全国的4%,同时西北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分析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有关西北地区环境承载力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西北地区面积广大,矿产资源丰富,环境承载力应该很大 B、西北地区降水稀少,使得气候干燥,植被为荒漠,因此,它成为环境承载力大小的关键因素 C、西北地区地势起伏大,交通不便,因此它成为环境承载力大小的关键因素 D、西北地区经济落后,社会发展落后,因此它是环境承载力大小的最关键因素 〔2〕有关西北地区人口合理容量与环境人口容量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小,原因只在于自然条件恶劣 B、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小,原因只在于经济发展落后 C、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小,原因在于自然条件因素,也有社会经济因素 D、西北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都不好,因此它的人口合理容量会永远很小 〔3〕当前,我国进行西部大开发,目的是合理利用西部丰富的自然资源,使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加快,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高中地理 1.3《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学案 鲁教版必修2

第三节 :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 学习过程: [自主探究一]读世界人口密度图(图1-3-1),参照世界政区图,按要求填图。 (1) 世界人口密集地区在东亚、南亚、西欧、北美洲的东部,在图中分别用字母A 、B 、C 、D 标出东亚、南亚、西欧、美国东北部等世界人口密集地区的位置。 (2) 在地图册上找出10个人口过亿的国家:中国、印度、日本、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 巴基斯坦、俄罗斯、美国、尼日利亚、巴西。 [自主探究二]在下表中填写相应现象的影响因素,并将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总结成纲要形式。 [自主探究三]阅读“中国人口分布图”及其他相关资料,归纳我国人口分布的显著特点。 从东西方向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地形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经济发展水平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民族类别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然环境因素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逐渐减小 社会经济因素 其中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影响最为显著 政治文化因素 、 、

[自主探究四]说出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讨论环境人口容量的特性及影响因素,并用纲要的形式表示出来。 回答点拨: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定义: 2.人口合理容量:指保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且能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持续发展的人口规模。 3.主要制约因素——, 4.重要制约因素——、、、 、。 5.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的理解: 6.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我国谋求合理人口容量的措施: 课堂小结: 1.3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大洲中,人口增长最快与人口最多的大洲分别是( ) A.亚洲、南美洲B.南美洲、非洲C.非洲、亚洲D.南美洲、欧洲2.下列4个地区中,人口最稀少的是( ) A.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流域B.巴西的亚马孙河流域

人口合理容量练习题

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与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因素是( ) A.资源数量 B.科技发展水平 C.人口的消费水平 D.地区对外开放程度2.下列因素中,会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有( ) ①人口的消费水平 ②资源和科技发展水平 ③社会政治制度 ④婚姻、生育观念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3.原始社会的环境人口容量( ) A.比现在小得多 B.比现在大得多 C.与现在相当 D.无法比较 广州提出到2020年末常住人口控制在1 500万以内,应该说,这“1 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据此回答4-5题: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是指环境人口容量 B.该指标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 C.该指标与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成反比 D.该指标与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成正比5.针对人口合理容量的要求,广州应( ) ①超出本地区范围索取资源,发展生产 ②建立公平的秩序,使多数人有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权利 ③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 ④加快人口的增长,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11年荆州期中)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回答6-7题:6.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P 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②P'为环境承载力 ③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④P 为环境承载力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7.图示反映了( ) ①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②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 ③当人口规模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 ④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读“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回答8-9题 : 8.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由好到差地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 )A.Ⅰ、Ⅱ、Ⅲ B.Ⅱ、Ⅰ、Ⅲ C.Ⅲ、Ⅱ、Ⅰ D.Ⅰ、Ⅲ、Ⅱ 9.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很大的制约作用,保护环境十分重要。下面解决环境问题的四种思路中你最赞成的是( ) A.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二者并不矛盾,应该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道路 B.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落后,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路子势在必行 C.环境效益比经济效益更为重要,必须把保护环境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上 D.地球自身有充分自我调节的能力,任其发展,顺乎自然 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图”,回答10-11题: 10.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 000、10 000、6 000、4 500,则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为( ) A.8 000 B.10 000 C.6 000 D.4 500 11.对于影响我国不同省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相当于木桶短板的是( )A.四川——水力资源 B.山东——气候资源C.黑龙江——矿产资源 D.内蒙古——水资源12.日本、荷兰等国人口合理容量较高的原因是( ) A.气候适宜 B.自然灾害少 C.大量利用了其他国家的资源 D.人口素质较高二、综合题。 13.读“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图”,回答下列问题 : (1)图中A 因素表示 ,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2)图中B 因素表示 ;该因素的发展与变化,必然带来人类获取利用资源的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带来 的变化。 (3)图中C 因素表示人口的 ,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C 因素并不相同,对环境人口容量产生较大影响。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表1 某地区未来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低人均消费量 耕地(公顷)森林面积(公顷)淡水(立方米) 0.10.1 2 000 表2 某地区现有资源总量 人口 (万)面积 (平方千米)耕地(平方千米)森林面积(平方千米) 年径流总量 (立方米)6 200 22万8万8.5万 5 105亿 材料二 根据该地区人口发展趋势,预计20年后该地区人口将达到1亿,进入人口高峰期。同时,现有耕地因建设用地和退耕还林预计将减少133万公顷,新增荒山造林面积约533万公顷。(1)未来对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限制最大的因素是 ,解决该问题的途径有哪些? (2)未来对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限制最小的因素是 ,但是在这种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1.1《人口的数量变化》导学案(必修2)

1.1《人口的数量变化》 班级 姓名 _____ 【学习目标】:1.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3.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教材中重要图表等的解读,掌握常见的人口统计图的类型、特点及判读,学会对人口变化相关知识点的迁移。 【重点难点】 1.理解不同时期和地区世界人口增长的差异。 2.掌握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特点及转变影响因素。 3.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时空差异。 【学法指导】 重视概念理解。弄懂概念内涵,准确理解把握概念;人口的增长模式要采用比较法,会因时间、空间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比较、分析其不同的特点,把握其不同的影响因素。 【学习过程】夯实基础 一 、人口的自然增长 1.一个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决定因素: 、 。自然增长率= 。 2.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 。 (1)时间变化特点:不同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的 不同, 以来,人口快速增长。 (2)地区分布特点:世界人口的增长在地区上是 。目前,发达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保持在 的水平,人口增长 。人口政策(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战以后,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 ,人口死亡率 ,人口增长 。20世纪70年代以后许多发展中国家采取了 的措施,使人口增长趋于 。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的指标: 、 、 。 2、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 、 、 。 3、人口增长模式类型特征 原始型: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高高低型)人口增长_______(特征)。 传统型: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高低高型)人口增长_________。 现代型: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三低”型)人口增长________。 4、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转变 (1)过程:原始型 。 (2)影响因素:社会经济发展、 和 等 (3)人口增长模式的区域差异:①原因:不同国家、地区的 和 差异的扩大 ②表现:以 为代表的发达地区已经进入 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处于 。③总体看,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处于 。 ④中国人口增长模式基本实现了 。原因是我国大力开展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教材第5页、第6页“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