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资产减值会计确认计量问题的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确认计量问题的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确认计量问题的

2013年第12期下旬刊(总第538期)

时 代 金 融

Times Finance

NO.12,2013

(CumulativetyNO.538)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确认计量问题的分析

周 延

(郑州市商业技师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摘要】在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时代,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是企业必须面对的。高估资产价值现象在目前企业中普遍存在,信息使用者因为财务报告中泡沫的存在影响了他们的正确决策,给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影响。文章系统深入地对资产减值会计的基本理论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对现行准则下的资产减值会计的一些改进建议,希望能健全资产减值会计规范,促进资产减值会计的发展。

【关键词】现行准则 资产减值 确认 计量

一、绪论

在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经营前景充满了风险和不确定因素,由于企业需要反映减值资产真实状况的会计信息,因此资产减值会计应运而生。世界各国也相继制定了专门的资产减值会计规范。我国也开始对资产减值会计进行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国内的资产减值会计正在朝着全面的方向发展,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基于此,文章系统深入地对资产减值会计的基本理论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对现行准则下的资产减值会计的一些改进建议,希望能健全资产减值会计规范,促进资产减值会计的发展。资产减值会计中存在有诸多会计职业判断,在给企业提供了合理确定其资产价值的方法的同时,也给别有用心者提供了进行利润操纵的空隙。文章通过对资产减值会计的概述、与现行准则的比较分析及确认计量披露问题的阐述,进一步提出了现行准则下资产减值会计在实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其问题的对策。

二、资产减值会计理论

(一)发展历史

资产减值会计在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三个阶段:起步阶段(1992—1997年)、发展阶段(1998—2005年)和不断完善阶段(2006年至今)。为了适应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以及顺应全球化经济的发展,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正式实施了2006年2月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制度。

2006年,财政部新出台的减值准备准则与原来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现行准则与原有准则中所规定的八项资产减值准备进行比较,主要不同点如下:现行准则提出了“资产组”的概念;扩大资产减值准则的适用范围;改变了资产减值测试的频率;明确了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原则;现行准则对公允价值的使用做出了限制性规定。

(二)资产减值会计的相关概念

作为财务会计要素之一的资产,它是企业过去的交易由企业拥有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比较以往的定义,它强调了资产的本质——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资产减值就是当企业资产的账面价值超过销售收回的价值,这时资产就按照超过它可以收回价值来计量,在这种情况下,该资产应视为已经减值,我们应当确认资产减值损失。

资产减值会计就是将资产可收回金额与历史成本、账面成本进行比较、修正的会计处理过程。

(三)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基础

资产减值会计从决策有用观开始研究。财务会计的存在服务于一定的会计目标,资产减值会计应当服从于财务会计的目标。有两种比较权威的定义会计目标: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可靠性”和“相关性”是衡量这两个观点的本质区别。前者认为资产计量主要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经济决策的会计信息,而后者认为会计目标是以恰当形式有效反应和报告资源受托者经营管理责任及其履行情况。决策有用观认为,资产计量主要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经济决策的会计信息。

持续经营假设是资产减值会计产生的要求。会计假设是指会计人员对于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根据客观情况做出合乎事理的推断。首先他核算的减值资产是特定主体拥有的,是以会计主体假设为核算前提的。第二,在他的核算过程中,可收回金额的确定关系到资产减值确认。第三,会计分期假设意义体现在:一是其会计信息也需要分期提供;二是会计分期为其确认提供了时间依据。

谨慎性会计原则是该会计产生的依据。资产减值准备确认是考虑到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济活动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资产的市场价值因为风险和不确定性日益增加使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着高估资产减值的现象。谨慎性原则要求会计报告提供尽可能全面的会计信息给会计信息使用者。对资产计价采用孰低法的谨慎性原则降低了风险和不确定性。

资产减值会计产生的本质是未来经济利益观,当账面成本高于资产预期的经济利益时,反映这一笔资产减值算是合理和恰当的,这就是资产减值的经济实质。

多种计量属性共存是资产减值会计产生的重要原因。“会计就是一个计量过程”的观点已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和赞同。从基本概念讲,计量主要由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两方面内容构成。

三、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问题分析

(一)资产减值的确认

可能导致资产的账面价值高于可收回金额的情况就是资产减值的迹象。按企业与资产减值迹象的关系,可以分为内部迹象和外部迹象。其外部迹象主要包括:资产的市价跌幅明显高于预计的大幅下跌;企业经营所处的相关环境以及市场环境在当期或近期发生重大变化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当市场投资回报率当期已经提高到影响企业预算,导致企业可回收金额大幅度降低。其内部迹象主要包括:资产已经或将被提前处置;有证据表明其实体已经损坏;企业内部报告的证明资产的经济绩效已经低于预期。

测试资产减值极为耗时费力,一般仅于有减值迹象时才进行

Times Finance 21

测试。商誉很难产生可辨认的收入,所以很难看出减值迹象。在资产减值准则中明确指出,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必须每年定期测试。

资产组的辨认弹性很大,对专业判断能力要求极高。严格来说,为准确找到有减值迹象的资产组,在实际可行的前提下资产组是越小越好。下面是判断资产组的两个依据:管理层如何监督企业的营运方式;管理层如何做出继续营运或处置企业资产的决策。

会计准则为迹象判断提供了外部和内部的依据,下面举例说明如何把握减值:

[案例1]:A饭店接受B公司投资人民币11478104元。接受投资后,B公司对A饭店无法实施控制,难以行使股东权利。该饭店开业以来就一直亏损,丧失偿债能力。

A饭店被某中级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用其赖以经营的大厦偿还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贷款本息。至此A饭店全部资产被法院判决用于偿债,并且资不抵债。以后股东之间无法形成共识,饭店停业,未再进行工商年检,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企业据此申请税前扣除此笔损失。

[案例分析]资产减值迹象判断具体规定:一是有证据表明资产已经陈旧、损坏;二是资产已经被闲置;三是资产的经济绩效已经低于预期。

在本案例中以上三个标准很难有一个清晰的界定,但在适用“被投资方已依法宣告吊销工商营业执照”的依据就简单清晰的多。

(二)资产减值计量问题分析

确定可收回金额是资产减值计量的关键,而确定预计未来现金流量和公允价值的方法是确定可收回金额的关键。通过研究我们建议计算可收回金额是用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和处置费用的较高者得到。

例:XX公司的某一项资产账面价值100万元,净额为80万元(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问该项资产在计提减值准备中最多可以计提多少?

从以上分析可知,在本例中最多可以计提减值准备20万元。

估计资产可收回金额应当遵循重要性要求:

公允价值是指在正常条件下,出售某项资产所能获得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即资产的变现价值。公允价值的确定的一般顺序:协议价格、市场价格、进行估计。

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关键在于如何做好盈利预测。

1.应当考虑的因素:物价上涨等因素的影响;预计数与实际数的差异情况;有关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企业管理层能够达成的最佳价格估计数进行预计。

2.做好盈利预测:盈利预测期间过短,盈利预测信息的相关性程度会降低。

3.折旧率的确定:应当以该资产的市场利率为依据。

四、现行准则下资产减值会计确认计量存在的问题

现有的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对资产减值会计核算的范围进行了扩大,对资产减值的确认标准进行了确定,对资产减值会计信息的披露规范进行了加强,从而在企业的谨慎性和信息质量方面提供了制度保证,但是在现实情况下,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在资产减值会计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分析解决。

(一)资产组的确认问题

现行准则引入了“资产组”这一概念,在其中规定了资产组的确认原则,但在以单项资产为基础计提减值准备还是存在一定困难。一方面是缺乏资产组的运用经验,另一方面是资产组的划分缺乏明确的标准。

(二)资产减值会计的确认计量难度大

我们知道,资产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的确定是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关键。经济性是我国目前采用的标准,当账面价值高于资产可收回金额时,就可以给以确认。但是,确定各项资产的合理可收回额就有了较大的难度。一方面资产减值准备的计量缺乏依据,另一方面资产减值准备要逐项确认和计量。

(三)滥用资产减值准备

一方面资产减值准备成为上市公司操纵盈利的手段,另一方面资产减值准备成为上市公司股东逃避债务的手段。

(四)资产减值转回的问题

虽然国家在企业为调节利润的目的秘密计提减值准备做出了种种禁止规定,但在目前的情况下,不少公司仍在明知故犯。在会计实务现实操作中,将面临不能如实反映企业的资产状况和资产变现时同样产生巨大的收益的困境。

五、现行准则下完善资产减值会计确认计量的对策

1.各部门各施其责使资产组划分更具可操作性,为使资产组的划分更具可操作性,企业各个部门都应当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一方面是企业生产部门和销售部门应承担的责任,另一方面是管理部门应承担的责任。

2.更准确地进行资产减值会计的确认和计量。一方面是建立健全信息市场与价格市场,另一方面是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3.更合理地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一方面是提高人员素质,目前我国会计人员执业能力参差不齐,必须强化对会计人员的继续再教育;另一方面是提高资产减值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4.使资产转回的规定更加合理。一方面适当限制企业对会计政策的选择权,目前应适当限制企业对会计政策的选择权是完全必要的,以使企业计提的减值更加的合理;另一方面是建立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加强资产减值会计的内部控制,为企业正确执行资产减值政策提供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

资产减值内部控制可以避免资产减值准备在计提过程中的随意性,企业应当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使内部审计在资产减值准备的整个确认、计量、记录和披露的过程中都发挥作用,以构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有效执行交易授权,职责划分和独立稽核等内部控制程序。

六、结论

现行减值准则在解决了原准则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有一定突破。但是,现行准则亦存在一些缺陷,我们应创造必要的内外部条件,比如在人为的管理上要进一步加强会计人员素质教育,增加他们的业务素质和职场判断能力,在制度建设上设置更为合理评价标准、价格市场等,保证新减值准则能够发挥出应有的功效。

参考文献

[1]何劲平.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研究[J].财会研究,2009(03).

[2]刘继红.资产减值会计计量属性的比较与选择[J].财会月刊,2009(12).

[3]李彦龙、张艳.资产减值新旧准则比较研究[J].审计月刊,2009(07).

[4]张姝.资产减值会计探讨[J].科技资讯,2010(06).

(编辑:唐荣波)

22 Times Finance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文献综述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文献综述 一、研究背景 近十年来,随着经济环境的日益复杂和技术条件的不断变化,资产减值问题己引起各国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的普遍关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的准则制定机构纷纷组织专家、学者对资产(特别是长期资产)的减值问题进行广泛的探讨和研究,并先后制定了相应的资产减值会计准则,以规范实务界的行为,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 伴随着会计改革的进程,依据实际情形,我国资产减值会计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2000年底《企业会计制度》的出台,提出了“计提八项资产减值准备”这一会计政策,成为我国会计改革的一个核心内容,2006年出台的《企业会计准则》又对其做了更进一步的阐述。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资产减值会计也在不断地完善。 二、有关国内外研究成果综述 (一)国外对资产减值会计的研究 Elliott和Shaw (1988)选取1982年一1985年间的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这个样本包括240家计提了资产减值准备的公司。作者计算了样本公司计提的减值准备与总资产的百分比,其平均值为8.2%,其中有63%的减值是在第四季度提取的,作者认为这种现象与年终审计有很大关系。另外,样本公司中39%的公司的资本回报率和净资产回报率显著低于同行业其他未计提减值的公司。 Zucca和Campbell (1992)对1978年一1983年间67家计提了资产减值准备的公司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第一,大多数制造业公司会计提减值准备;第二,一般在最后一个季度会较集中地进行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第三,在亏损发生的期间会有很多减值现象的产生;第四,管理当局想要在计提减值上能够充分展现其独特的特点,而这主要是指非寻常性或偶发性;第五,在财务状况上,相同行业中不确认减值的一般要比自行确认减值的公司好很多。所有的结果都表明了企业有利用减值来操纵利润的迹象。作者还将样本公司的财务指标与对照样本公司进行了比较,发现计提了资产减值准备的样本公司的财务状况较差。 Francis , Hanna和 Vincent(1996)选取了自1989年至1992年发布资产减值信息公告的674家美国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以确定是公司管理层操控利润,还是公司经济环境的改变决定了公司的资产减值决策。他们运用加权TOBIT模型对影响企业资产减值会计政策的两类因素一价值毁损因素(包括公司所在行业和公司自身的历史绩效)和

资产减值会计计量属性问题研究

资产减值会计计量属性问题研究 摘要 资产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会计计量又是会计的基本职能,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也会直接的影响企业的当期利润,并且同样的资产在不同企业中的盈利能力是不同的,所以其反映出来的减值也应不同,但资产价值的计价实际上会影响社会多方面的利益,所以应当找到真正适用的计提减值方法加以规范,对其确认依据予以标准化,防止被企业用以进行盈余管理甚至提供虚假信息等情况发生,保证各方利益的相对平衡。目前,我国新准则在资产减值计量属性上多采用公允价值和现值两种属性,但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不够健全,所以在实践操作中仍然存在不可操作性。 【关键词】资产减值可回收金额公允价值计量现值计量

目录 一、相关概念分析 (01) (一)资产 (01) (二)资产减值 (01) (三)会计计量属性 (03) 二、资产减值会计计量属性 (03) (一)资产减值计量属性种类 (03) (二)资产减值计量属性比较 (05) (三)资产减值计量属性选择 (05) 三、我国资产减值计量属性 (06) (一)发展概况 (06) (二)可回收金额 (08) 四、我国资产减值计量属性应用的不足和及建议 (10) (一)我国资产减值计量属性应用的不足 (10) (二)我国资产减值计量属性应用的建议 (11) 参考文献 (13)

一、相关概念分析 (一)资产 1.资产定义 资产是企业最重要的经济资源。没有资产,企业就没有营运的物质基础,也将难以持续和发展。在会计上,资产是最重要的一个会计要素。由于负债可以认为是负资产所有者权益可以认为是净资产,全面收益及其组成要素收入、费用、利得和损失可以看作是所有者权益的变动。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各种会计要素的定义都直接或间接来自资产的定义。定义是认识和理解事物的开始,对资产定义的分析有助于理解资产减值的本质。 目前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二十条对资产的定义,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2.资产的内涵 在这个定义中可以看出,我国对资产的定义强调的是预期未来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属性,及遵从未来经济利益观,这种观点也是目前存续时间最长、最具影响力的一种观点。在资产定义发展的各个时期,都有持这种观点的学者和组织。从未来经济利益的角度来定义资产,它强调的是资产的价值而不是为取得该资产所实际耗费的支出,它关注的是资产未来的服务潜能,或者在未来为企业创造现金净流量的能力。它是从企业周转中的动态表现和经营活动中所发挥的效用层面去考察资产,因此,它抓住了资产的经济本质。任何一项资产,它必须具备产生经济利益的能力,能够独立或者与其他资源结合在一起,通过有效使用,直接或间接为企业带来净现金流入。 以未来经济利益来定义资产虽然能反映出资产的本质,但过于抽象,难以量化,缺乏可验证性。认可了如此定义的资产,就会通过公允价值等计量,随时评估资产的真正价值,即真正在未来会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因此就需要通过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等方法来随时使企业的资产名实相副。 (二)资产减值 1.资产减值定义 在准则中定义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 因为资产是指预期会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所以企业对于预期未来不能使其收益的费用性支出应当直接计入当期成本,而不再作为资产处理,对于待处理财产损失等会计调整项目也应在期末编制会计报表前转销,不再作为资产核算。同样,对各项资产预期带来经济利益的金额小于原资产账面成本

注会会计第八章资产减值习题及答案

第八章资产减值 一、单项选择题 1、甲公司2014年5月初增加一项无形资产,实际成本360万元,预计受益年限6年。按照直线法计提摊销,预计净残值为0。2016年年末对该项无形资产进行检查后,估计其可收回金额为160万元。减值后预计受益年限、净残值和摊销方式不变。2017年年末该项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为()。 A、140万元 B、112万元 C、157万元 D、152万元 2、2017年12月31日,AS公司对购入的时间相同、型号相同、性能相似的设备进行检查时发现该类设备可能发生减值。该类设备公允价值总额为82万元;直接归属于该类设备的处置费用为2万元,尚可使用3年,预计其在未来2年内产生的现金流量分别为:40万元、30万元,第3年产生的现金流量以及使用寿命结束时处置形成的现金流量合计为20万元;在考虑相关因素的基础上,公司决定采用3%的折现率。2017年12月31日设备的可收回金额为()。【(P/F,3%,1)=0.97087;(P/F,3%,2)=0.94260;(P/F,3%,3)=0.91514】 A、82万元 B、20万元 C、80万元 D、85.42万元 3、关于商誉减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商誉应当结合与其相关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 B、因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的账面价值,应当自减值测试日起按照合理的方法分摊至相关的资产组 C、与商誉相关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首先对不包含商誉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 D、与商誉相关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确认减值损失的,减值损失金额应当首先抵减分摊至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中的商誉的账面价值 4、企业在计量资产可收回金额时,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是()。 A、为维持资产正常运转发生的现金流出 B、资产持续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现金流入 C、未来年度为改良资产发生的现金流出 D、未来年度因实施已承诺重组减少的现金流出 5、下列各项关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估计中,对折现率的预计表述不正确的是()。 A、折现率应反映当前市场货币时间价值和资产特定风险的税后利率 B、折现率的确定应当首先以该资产的市场利率为依据 C、估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既可以使用单一的折现率也可以在不同期间采用不同的折现率 D、折现率可以是企业在购置资产或者投资资产时所要求的必要报酬率 6、下列各项资产中,无论是否存在减值迹象,每年年末均应进行资产减值测试的是()。 A、长期股权投资 B、固定资产 C、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D、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注会会计-第11讲_固定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2)

第一节固定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二、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教材例4-2】2×15年1月1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一项购货合同,甲公司从乙公司购入一台需要安装的特大型设备。合同约定,甲公司采用分期付款方式支付价款。该设备价款共计900万元(不考虑增值税),在2×15年至2×19年的5年内每半年支付90万元,每年的付款日期分别为当年6月30日和12月31日。 2×15年1月1日,设备如期运抵甲公司并开始安装。2×15年12月31日,设备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发生安装费398 530.60元,已用银行存款付讫。 假定甲公司的适用的6个月折现率为10%。 (1)购买价款的现值为:900 000×(P/A,10%,10)=900 000× 6.1446=5 530 140(元) 2×15年1月1日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在建工程 5 530 140 未确认融资费用 3 469 860 贷:长期应付款 9 000 000 (2)确定信用期间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额,如表4-1所示: 表4-1 2×15年12月31日未确认融资费用摊销(确认的融资费用)=[(9 000 000-900 000)-(3 469 860-553 014)]×10% =518 315.40(元)。

(3)2×15年1月1日至2×15年12月31日为设备的安装期间,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额符合资本化条件,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2×15年6月30日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在建工程 553 014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553 014 借:长期应付款 900 000 贷:银行存款 900 000 2×15年12月31日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在建工程518 315.40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518 315.40 借:长期应付款 900 000 贷:银行存款 900 000 借:在建工程398 530.60 贷:银行存款398 530.60 借:固定资产 7 000 000 贷:在建工程 7 000 000 固定资产成本=5 530 140+553 014+518 315.40+398 530.60=7 000 000(元) (4)2×16年1月1日至2×19年12月31日,该设备已经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额不再符合资本化条件,应计入当期损益。 2×16年6月30日: 借:财务费用480 146.94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480 146.94 借:长期应付款 900 000 贷:银行存款 900 000 以后期间的账务处理与2×16年6月30日相同,此处略。 (二)自行建造固定资产 1.自营方式建造固定资产 企业如有以自营方式建造固定资产,其成本应当按照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直接机械施工费等计量。 (1)企业为建造固定资产准备的各种物资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买价、运输费、保险费等相关税费作为实际成本。用于生产设备的工程物资,其进项税额可以抵扣。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计量

(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计量 1.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时,即使该金融资产没有终止确认,原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因公允价值下降形成的累计损失,也应当予以转出,计入当期损益。该转出的累计损失,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初始取得成本扣除已收回本金和已摊销金额、当前公允价值和原已计入损益的减值损失后的余额。会计分录为: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从所有者权益中转出原计入资本公积的累计损失金额)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预备 【例题19·计算分析题】 2012年12月1日,A公司从证券市场上购入B公司的股票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实际支付款项100万元(含相关税费5万元)。2012年12月31日,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为95万元。2013年3月31日,其公允

价值为60万元,而且还会下跌。 要求:编制上述有关业务的会计分录。(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答案】 (1)2012年12月1日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100 贷:银行存款100 (2)2012年12月31日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5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5 (3)2013年3月31日 借:资产减值损失4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5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预备35 2.关于已确认减值损失的可供出售债务工具,在随后的会计期间公允价值已上升且客观上与原减值损失确认后发生的事项有关的,应在原确认的减值损失范围内应当予以转回,计入当期损益(资产减值损失)。会计分录为: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预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可供出售权益工具投资发生的减值损失,不得通过损益转回,转回时记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 会计分录为: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预备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然而,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且其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投资,或与该权益工具挂钩并须通过交付该权益工具结算的衍生金融资产发生的减值损失,不得转回。

我国资产减值的会计确认

资产减值会计对于资产减值的确认是在资产持有过程中进行的,它摈弃了只对实际已经发生的交易才予以确认的传统惯例,而采用了如下的确认观念:只要某个项目的价格或价值变动能够可靠地予以计量,且对决策具有相关性,就应当确认有关价值的变化。由此产生的相关问题主要包括资产减值确认的时间、条件、方式、应确认为何会计要素等方面。一、资产减值应于何时确认对于资产减值确认的时点,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第8段指出:“在每一个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估计是否存在资产可能已经减值的迹象。如果存在这样的迹象,企业应估计资产的可收回价值。”我国《企业会计制度》第51条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显然,确认资产减值的时点是资产负债表日,但对于应在何种资产负债表日确认的规定并不十分明确。笔者认为,基于资产减值确认、计量等工作的复杂性和企业对外报送财务报告的时间要求,企业没必要甚至也不可能在每一资产负债表日对资产减值予以确认,但在需要对外报送财务报告时,必须于相应的资产负债表日对资产减值进行确认。二、资产减值应在什么条件下确认理论上,企业任何一项资产的减值都应予确认。但在会计实务中,不可能也没必要对每一资产的减值都进行确认。笔者认为,资产减值确认应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资产减值量的多少和可能性的大小。资产减值多少才应当予以确认?按照资产减值会计所体现的决策有用观的观点,财务会计系统要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这类信息要具有相关性和有用性,并不要求绝对精确可靠。再者,“会计面临的主要是判断和估计,而不是肯定”。就资产减值的确认来说,也就意味着,如果一项资产减值的确认与否并不影响信息使用者所作出的决策,那么对该项资产减值的确认就没有必要;反之,就应当予以确认。这是重要性原则在会计确认中的具体应用。实际工作中,也不可能对每一项资产价值的微小变化进行确认。因此,对于资产减值的确认,应依据重要性原则的要求,视其金额大小而定。由此产生的问题是:(1)重要性标准如何确定?(2)若干项单项资产的减值均达不到重要性标准,但其综合却达到了重要性标准,那么单项资产的减值是否予以确认?笔者认为,为避免企业在执行中采用多重标准进而造成信息使用者理解上的不便,国家应确定统一的重要性标准,如减值幅度达5%时应视为重要,等等。单项资产减值达不到重要性标准但其综合达到的,也应分别予以确认,因为作出许多经济决策所依据的往往不是某一单项信息而是反映企业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资产减值可能性的大小,意味着资产减值有多种类型,如确定的永久性减值、暂时性减值、不确定的减值等。对哪种资产减值应予确认?目前,主要有如下三种判断标准:(1)永久性标准,要求只对永久性(即在可预见的未来不可能恢复)的资产减值进行确认;[!--empirenews.page--] (2)可能性标准,要求对可能的资产减值予以确认;(3)经济性标准,要求对资产负债表日发生的任何资产减值进行确认。上述确认标准中,可能性标准包含永久性标准,因为永久性的减值实质上是可能性很大甚至是100%的减值,但却排除了对暂时性减值的确认。鉴于永久性标准和可能性标准应用中很难确定哪些是永久性减值哪些是暂时性减值,大大增加了企业管理当局操纵会计信息的可能性,而经济性标准避开了区分资产减值类型的难题,易于理解,便于操作,能够反映环境变化对企业资产价值的不利影响,真正体现了稳健性原则的要求,所以很多国家的会计准则包括国际会计准则都广泛采用经济性标准。我国《企业会计制度》未明确规定应采用的标准,但从相关条文中可以看出,三种确认标准兼有,只是不同种类的资产确认标准有所侧重而已(如表1)。表1 资产类型与其减值确认应用标准对照表标准应收短期委托存货长期固定在建无形款项投资贷款投资资产工程资产永久性标准√√√可能性标准√√√经济性标准√√从表1可以看出,八类资产中只有两种(短期投资和委托贷款)采用经济性标准确认资产减值,采用永久性标准和可能性标准

2018注册会计师《会计》知识点: 金融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和计量

2018注册会计师《会计》知识点:金融资产减值准 备的确认和计量 【知识点】金融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范围和影响因素、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和计量 金融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和计量 一、金融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范围和影响因素 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外的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应当计提减值准备。 【提示】 (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资产不能计提减值准备,如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等。 (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虽然期末按公允价值计量,但其正常的公允价值变动并不影响利润总额,当其发生减值时(非正常公允价值变动),应计提减值准备,反映在利润表的利润总额中。 (3)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主要客观证据: ①债权性投资:债务人发生严重财务困难等;

②权益性投资:权益工具投资的公允价值发生严重的或非暂时性的下跌。 二、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和计量 (一)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减值损失的损失的确认和计量 1.发生减值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贷款损失准备 坏账准备 2.减值测试方式 如果单项金融资产金额比较大,则需要单独进行减值测试;如果单项金融资产数额金额不大,可以单独进行减值测试,也可采用组合的方式进行减值测试。 单项测试未减值,再进入组合测试。已单项确认减值,不再进行组合测试。 3.减值转回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贷款损失准备 坏账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提示】转回后的账面价值不应当超过假定不计提减值准备情况下该金融资产在转回日的摊余成本。 4.外币金融资产发生减值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各项资产减值核算的比较与分析.doc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各项资产减值核算的比 较与分析 【摘要】本文根据新准则对资产要素的重新分类及对资产减值的重新规范,就新准则下各项资产减值核算的适用准则、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列支与可否转回等方面进行了比较。 我国新的会计准则体系对企业资产进行了重新分类。除保留原有的按流动性、非流动性分类外,取消了短期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项目,并将原在表外披露的衍生工具(如期货投资等)改在表内反映,同时增加了资产、投资性房地产、油气资产(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生产性生物资产(农业企业)等。新准则对资产要素的重新分类及对资产减值会计的重新规范,使人们对各项资产减值的核算犹如雾里看花。 一、适用准则不同 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金融资产与非金融资产的不同特点,决定了企业各项资产减值的核算存在差异,不可能对各项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披露在同一项会计准则中进行规范。在我国新的会计准则体系中,虽有专门的资产减值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但该准则主要规范投资性房地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商誉等长期资产减值的处理,

其他资产的减值则由其他相应准则规范。这种做法也与国际惯例相一致。具体如后面附表所示。 二、是否需要核算减值视资产的期末计价不同而定 资产的期末计价是指资产负债表中以何种计量属性反映资产的价值,这与资产的后续计量相关。中外会计中,资产的计量历来有成本与公允价值两种模式。采用成本模式时,资产按成本(实际成本)反映,客观、可靠,数据容易取得,而且可避免由于采用其他计量属性而引起的会计信息的差异,确保会计信息的一致性和可比性,因而是传统会计中常用的一种计量属性。在原有的损益表重心观下,由于企业持有资产的目的是自用而非销售变现,因而无须考虑其市价的变化,会计一般采用历史成本的计量模式;但在资产负债表重心观下,资产代表企业未来利益的流入,在计量资产时,就不应以反映“过去”的成本为基础,而应以反映“未来”的价值为基础。此外,在物价明显变动的情况下,采用成本模式提供的会计信息的相关、可靠、可比性比较差,由此产生了公允价值等其他计量属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时,信息相关性强,符合决策有用的会计目标,在成熟的资本市场中,公允价值又比较容易确定,因而受到推崇并广泛使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也在全面推广使用公允价值。 从资产的性质来看,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对公允价值变动的敏感性存在差异。流动资产可以随时变现,对公允价值的变动非常敏感,相关性强;非流动资产则不然,公允价值的正常变动对其并不大。从公允价值在我国的情况来看,经历了禁止使用(1992年前)、大量使用(1998年起)、限制使用(2001年至今)的多次反复。考虑到会计标准国际趋同的需要,针对我国市场欠发达的现状,本次会计制度改革,我国适度、谨慎地引入了公允价值,目的是使会

金融资产的计量核算方法

第六章投资金融行业--金融资产讲义【大纲要求】 (一)掌握金融资产的分类 (二)掌握金融资产初始计量的核算 (三)掌握采用实际利率确定金融资产摊余成本的方法 (四)掌握各类金融资产后续计量的核算 (五)掌握不同类金融资产转换的核算 (六)掌握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核算 【最近三年本章考试统计】 【考试内容】 前期知识准备:几个重要概念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市场(包括资本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离不开金融工具的广泛运用和不断创新。近年来,我国的金融工具交易,尤其是衍生工具交易有了较快发展。 金融工具是指形成一个企业的金融资产,并形成其他单位的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合同。金融工具包括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

金融资产通常指企业的下列资产: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贷款、股权投资、债权投资等;金融负债通常指企业的下列负债: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应付债券等;从发行方看,权益工具通常指企业发行的普通股、在资本公积下核算的认股权等。 金融工具可分为基础金融工具和衍生工具。 基础金融工具包括企业持有的现金、存放于金融机构的款项、普通股,以及代表在未来期间收取或支付金融资产的合同权利或义务等,如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存出保证金、存入保证金、客户贷款、客户存款、债券投资、应付债券等 衍生工具是指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涉及的、具有下列特征的金融工具或其他合同: (1)其价值随着特定利率、金融价格、商品价格、汇率、价格指数、费率指数、信用等级、信用指数或其他类似变量的变动而变动,变量为非金融变量的,该变量与合同的任何一方不存在特定关系。 (2)不要求初始净投资,或与对市场情况变动有类似反映的其他类型合同相比,要求很少的初始净投资。 (3)在未来某一日期结算。 衍生工具包括远期合同、期货合同、互换和期权,以及具有远期合同、期货合同、互换和期权中一种或一种以上特征的工具。 举例:期货:标准化的合约,具有套期保值和价格发现两大功能。市场预期不同:保值或投机套利。 某企业2007年有关期货业务发生的经济事项如下: 1、支付10万元以取得某期货交易所会员资格,另支付年会费3万元。 2、为进行期货交易交存保证金60万元。 3、该企业2月1日买入10手绿豆期货合约(每手10吨),每吨价格2400元;

资产的确认计量

?一、资产计量的概念与目的 资产的定义: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和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资产必须具有以下三项属性: –1、有可能提供未来经济效益的经济资源。但递延费用并不是经济资源,而是为了进行收入与费用配比和计算本期损益而结转至下期的待摊销费用。 –2、必需为企业单位所拥有或控制。 –3、必须是一项购销业务的结果。以资本性租赁方式记录的资产,并没有发生购销业务,但法定租赁合同可作为资产的一项确认标准。 资产计量的目的 ?资产计量的目的: –1、为确定收益和资本增值提供基础。企业收益是通过资产计量和收入与费用的配比来计算的。收入是由售价决定的,而费用则是从资产价值转化而来的,要以资产计量为依据才能确定。 –2、为投资者揭示财务状况和企业的经营责任。所谓财务状况,可以看作资产计价的直接表现及结果。企业的经营责任及其履行情况,也须通过期初期末的资产计量结果来确定。 –3、为债权人提供企业偿债能力的信息。债权人关心的是资产变现价值的计量,特别是企业期末持有资产的计量,以及资产的可实现净值。 –4、为企业管理部门提供经营决策信息。企业管理所关心的是企业未来的经营决策,而与之相关的内容如机会成本、边际成本等都要运用资产计量的概念和方法。 ?可见,在资产计量中存在着两种基本目的:一种是资产计量应反映出经管责任;另一种是资产计量应对决策有用。 二、资产的计量属性 ?会计计量属性是指会计计量对象应予计量的特性或外在表现形式,即可用货币计量的方面。 ?由于经济事项可以从多方面予以货币定量,从而有不同的计量属性。如资产的“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等计量属性(计量基础)。 ?每一个财务报表要素都有多种属性可以计量,在编制财务报表之前,必须先确定应予以计量的属性。 目前认为有五种计量属性得到较普遍的认可。 1)历史成本 ?历史成本(原始成本)是指取得资源的原始交易价格。按历史成本计量资产是财务会计的一条重要原则,受到普遍推崇与应用,并成为会计计量中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属性。 ?由于历史成本是实际交易成本,具有较大的可靠性,人们长期使用其作为计量属性,使之成为一种会计惯例。而且即使价格变化,历史成本属性的相关性会下降,但用表外补充其他计量信息的方法也可弥补其不足。 ?历史成本的局限性在价格变动情况下更为突出。如: ?(1)当价格明显变动时,基于各个交易点的历史成本代表不同的价值量,因而缺乏可比性。 ?(2)在历史成本原则下,费用用历史成本计量,而收入则用现行成本计量,两者缺乏配比的共同基础。 ?(3)价格上涨时,费用按历史成本计量,无法区分企业的经营业绩和持有利得。在存在再生产的情况下,持有利得应用于资产的再购置,才能维持企业现有经营规模。 ?(4)在价格上涨时,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资产负债表中的非货币性资产和负债都会被低估,降低了报表信息的有用性。 2)现行成本 ?现行成本(重置成本)是指资产现时投入成本。 ?其优点是: –(1)在价格变动时,可以合理地确定生产耗费的补偿,从而实现实物资本的保持。 –(2)以现行成本与现行收入配比确定利润,具有可比性和可靠性。 –(3)可区分企业的经营收益与持有利得,正确反映经营成果。 –(4)以现行成本为基础的财务报表可以提供现时的财务状况。 3)现行市价 ?现行市价(脱手价值)是指在创造正常清理条件下的变现价值或“现时现金等值” (current cash equivalents)。 ?它主要表示来自资产销售的现金价值,是企业进行经营决策的一种机会成本,可反映企业财务应变能力的相关信息。 ?企业只有了解其资产的现时变现价值既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才能根据市场变化随时作出恰当的决策,如生产、改组、停业等。 ?由于这一计量属性是假定企业资源随时处于清算状态,违背了持续经营的基本假设。 同时,未等销售发生就确认价值实现,有悖于实现原则。而且,有些资产或负债的现行脱手价值难以恰当地确定。 4)可实现净值 ?可实现净值(预期脱手价值)是预计资产在正常经营过程中可能带来的现金流入扣除将要支付的现金流出后的净额,但不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 ?它与现行市价都反映变现价值,但现行市价是基于当期的脱手价值,而可变现净值基于预期的未来销售或未来事项。(如一项已完工资产在近期内出售,他们的现行市价和可实现净值是一致的,如果资产在出售前还要继续加工,则存在差别。现行市价是指该半成品在现时状态下即期处置可望获得的现金,而可变现净值属性则表示该半成品预期完工销售所的现金流入扣除为继续加工所需现金流出之后的净额。张白玲|) ?由于可实现净值属性无法囊括全部资产,一般是用于计划未来销售的资产或未来清偿既定数额的负债。 5)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资本化价值)是指资产未来经济利益的预期值。 ?这种计量属性认为资产之所以有价值,主要是因为它具有一定的获利能力,资产的获利能力越大,其价值就越多;反之,价值就越少。 ?同时,资产未来经济利益的大小,还同预期现金流入的时间分布有关,也就要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因素。因此,资产的价值应当按其预期的未来现金流入的贴现值计量。 ?用这一计量属性预期的资产价值主要取决于三个要素: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期值,预期未来现金流入的时间分布,适当的贴现率。 三,资产计量模式的选择 ?我国会计学者葛家澍认为,会计学上的资产定义受会计基本假设和原则的制约,应该补充为“可以用取得它所耗费的成本或价格来计量的经济资源”。 ?所谓资产计量是指以货币计量单位反映资产的数量及其变化。 ?会计学家所指的资产价值,是其价格或交换价格;而经济学家所谓的价值是其内涵的 经济价值,即一项资产对企业所能提供的未来经济效益。 ?为了使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账面价值,能够更真实地反映企业资产的实际经济价值, 会计学家在阐述计价理论时,已越来越多的引用经济学的概念。 早期的资产计量方法 ?早期诸多的资产计量方法,始终受稳健原则的支配。其结果是使会计人员热衷于低估 资产。由于受托责任是会计的主要目标,稳健主义信条既合理又自然。人们要求企业 所编制的报表应提供公正和客观的信息,结果历史成本计价原则应运而生,其核心是 会计的本质是一个分配过程。 ?1892年英国的Dicksee首先提出企业的经营应是持续经营,因而要求资产会计也应反 映这一事实,从而转向了资产的计价应取决于未来经营活动的观点。 ?从20世纪20年代末期开始,持续经营观点就一直是资产计量的最重要基础。随着会计 环境的变化,许多人认识到为盈利目的而使用资产比从物质上保护资产更为重要。一 次世界大战后,通货膨胀使过去的购置成本完全失去了意义。对通货膨胀的会计处理 首先从资产的重置中表现出来,并影响了会计的计价。 价格基础 ?由于企业的经营面临两种市场,从而有两种类型的交换价格:买价(反映企业为了取 得业务经营所需要的资产而牺牲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和售价(反映企业要以销售产 品而获得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交换价格具有时间性,可以分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价格。 ?价格基础有投入价值基础(包括历史成本和现行重置成本)和产出价值基础(包括现 时销售价格和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投入价值基础具有可验证性。其中历史成本是财 务会计的资产计价所使用的传统属性(概念)。它代表买方和卖方所同意的交换价格, 具有合法的依据。产出价值是以资产通过交换而最终脱离潜意识所可获得的现金数额 为基础。其中现行市价是资产在正常情况下的市场销售牌价,而不是资产在迫卖情况 下的清算价格。 投入价值基础 ?但经过一段时期之后,资产的历史成本就同企业的决策和报表使用者对企业资产的评 估价值脱节。如果市场价格经常变动,相同的资产在不同时期取得的成本将会有很大 差异,从而使资产负债表上的汇总加计失去可比的基础,资产合计数变得难以理解。 ?现行重置成本计价否定了传统历史成本会计所依据的货币计量假设,希望以现时购置 价格真实地反映企业拥有的资产价值,企业为维持现状所必要的投资,以及企业经营 业务的能力。它的优点是;(1)它表示企业在现在获得特定资产或服务所必需支付的 数额,能使现时的投入价值和现时收入相配比,以便衡量现时的经营成果;(2)它使 得资产持有损益和经营损益的确认区分开来,可以较好地反映企业经营管理的努力和 环境条件对企业的实际影响;(3)以各项资产的现行重置成本相加的总数,将比以不 同时期发生的历史成本相加更富有意义。但现行重置成本的确切含义难以确定---究竟 是指恢复资产的现在实物形态的成本,还是恢复生产能力的成本?并且它不是实际发 生的,而是主观假设的,在会计实务中很难及时掌握企业所有资产的现时市场交换价 格。还有人认为,现行重置成本与大多数决策是不相关的,因为它并不反映在复杂的 现时环境中,企业实际运用经济资源的能力。 产出价值基础 ?产出价值是以资产通过交换而最终脱离潜意识所可获得的现金数额为基础。其中现行 市价是资产在正常情况下的市场销售牌价,而不是资产在迫卖情况下的清算价格。现 行市价能提供企业现时财务状况的信息,并真实反映企业收益。 ?在传统会计实务中,所强调的是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并不考虑资产价值的真实变化, 这就使资产负债表成为只反映没有意义的余留价值的报表,而以现行市价计价资产, 能真实反映资产价值的变化,从而使收益的计量比较真实。 ?但这种计价方法不能适用其企业的全部资产,因为有些资产没有售价。未来现金流入 现值被认为是最能反映企业资产经济价值的计价属性,因为它可提供作为经营决策的 相关的信息。这一概念在投资者对整个企业的计价或业主对一次经营活动的计价时比 较有效,但应用于个别资产时将发生困难。因为预期的现金收入取决于在性质上不能 验证的主观推测,贴现率的选择主观性较强,不可能将计量结果合理分配于各作用要 素,而且全部个别资产的差别现金流量的贴现值不能加总起来得到整个企业的价值, 因为个别资产对企业现金流动的贡献具有一定的交叉。 资产计量模式的理论基础 ?资产计量的2个目的: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 ?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最根本的目标就是向企业资源的供应者提供信息,因此,所选择 的资产计量模式应当能最充分地反映管理当局对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财务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提供对信息使用者决策有用的信息,而不同的决策会导致对资 产计量模式不同的选择. 四、各项资产的计量 ?存货计量的目的 ?1.确定期间净收益; ?2.反映企业拥有存货的实际经济价值; ?3.预计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 ?存货的投入价值计量基础有历史成本、现时成本(现时重置成本)、成本与市价孰低。 ?存货的产出价值计量基础有现行售价和可实现净值。 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是资产的一个重要的次级分类或要素,一般指企业在一年或一个生产经营周 期内能够转换为现金的资产。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其《职业标准》中,将流动资产定义为:那些能够合理预期的, 在一个正常的商业周期里可以变换为现金、出售或消耗的资产或资源。 ?流动资产包括货币性流动资产和非货币性流动资产,它常被用作分析企业的偿债能 力,但事实上,只有货币性流动资产或速动资产才能够用于偿还债务,而非货币性流 动资产是不容易变现的。因此有人认为,现金流量表比传统的资产负债表或财务状况 变动表在预测企业破产是更为有用。 存货及其计价 ?存货及其计价对于正确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收益具有直接影响。 ?存货计价就是计算并分配特定存货项目的货币额以确定存货的“流量”和“存量” 的价值。主要有:历史成本计价、现行重置成本计价、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价及标准 成本计价。 ?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是对历史成本计价法的修正,在会计实务中,由于受稳健原则的影 响,在不放弃历史成本计价的前提下,可适当考虑对存货市价变动的调整。因为如果 持有存货的市价已低于其成本,企业面临可能的跌价损失。为了稳健处理,可预先确 认这种损失,即以较低的市价来计量存货,把市价与成本的差异作为当期的费用或损 失入账。但是,如果存货的市价高于成本,则仍按成本计价,不确认存货可能的持有 利的。 ?其主要缺陷是:资产负债表上的不同存货项目使用不同的计价基准,破坏了一致性。 市价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反映的存货价值不是其真实的经济价值,而且有可能导致对 期间收益的歪曲。 存货的确认条件:1,与该存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存货的成本能够 可靠的计量 存货的初始计量:企业取得存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计量。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 工成本和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成本三个组成部分。企业存货的取 得主要是通过外购和自制两个途径。 一,外购存货的成本,企业外购存货主要包括原材料和商品,外购存货的成本即存 货的采购成本,指企业物资从采购到入库前所发生的全部支出,包括购买价格、 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 二,加工取得存货的成本,企业通过进一步加工取得的存货,主要包括产成品、在 产品、半成品、委托加工物资等,其成本由采购成本、加工成本构成。 三,三,其他方式取得存货的成本,1,投资者投入存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 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协议或合同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2通过非货 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企业合并等方式取得的存货的成本3,盘盈存货的 成本:盘盈的存货应按其重置成本作为入账价值。 四,通过劳务取得的存货,其成本按从事劳务提供人员的直接人工和其他直接费用 以及可归属于该存货的间接费用确定。 发出存货的计量,其计量方法是,1先进先出法2移动加权平均法3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4个别计价法 期末存货的计量: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常常构成一个企业全部资产的较大部分,因此在反映财务状况是极为重要。 ?固定资产计价理论中有争议的问题是其价值的构成问题,包括初始成本的内容和持有 固定资产期间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划分。 ?从投入价值角度来看,固定资产计价属性有:历史成本和现行成本。现行成本又包括 重置成本和重估价值。 ?由于无法精确计量资产的磨损或损耗价值及其与特定受益期的收入之间的关系,折旧 被定义为:在资产使用期间有规则和合理地分配其成本的过程。折旧的性质有以下几 种解释:1、资产服务潜力的降低(折旧是对固定资产服务潜力的降低的计量,固定资 产的成本要随其转给有关的费用或损失账户,折旧计算就等于确定资产的原始价值在 各受益期内服务潜力的递减额);2、资本的维护(计算折旧的目的是维护原始投入的 资本,只有在原始资本得到补偿的基础上,所获得的收益才是真正的收益);3、已耗 用服务的现时成本(主张折旧是现时重置成本的分摊,而不是原始成本的分摊,即某 一特定时期的折旧费,应是该时期已耗用服务的现时成本)。 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是指无实体存在的资本性资产,它代表了能获取未来利益的权利。 ?无形资产在会计上如何反映是会计理论和实务中较为困难的领域之一。 ?存在两种观点:一是认为,为无形资产所发生的支出应予以资本化;另一种是认为, 非货币性资产应该结转下去,只有当它与未来特定收入发生了直接联系时,才将其作 为费用而与特定收入相配比。

2021年新资产减值会计的现状及策略

2021年新资产减值会计的现状及策略 一、新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的问题 新会计准则是与我国国情相适应同时又充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随着新资产减值会计的实施,大量的理论研究的深入,它所存在的问题逐步显示出来。目前,从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对于资产减值准备的具体规定来看,资产减值会计面临着如下问题: (一)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基础难以确定 资产减值准则针对会计实务中,部分企业以单项资产为基础而估计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十分困难的实际情况,而引入“资产组”的概念。就我国的企业管理现状和上市公司的监管机制看,资产组属于全新概念,引入资产组的概念将面临一系列困难。一是资产组概念的运用,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现金流量预算管理水平。我国的大部分上市公司没有编制长期现金流量的惯例,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对现金流量的测算普遍缺乏经验。二是我国企业规模普遍不大,中小企业居多,在辨认资产组时仍然会面临诸多实际困难。从我国企业的实际管理水平来看,新准则对于资产组的规定要在企业中得到很好的施行有比较大的难度。 (二)关于资产减值转回的问题 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后不能转回,符合中国遏制财务虚假信息的原则,但与新准则中普遍应用的公允价值有些矛盾,使整个准则体系看来有些不协调。如果从防范公司舞弊的目的来看,此项规定尚可理解,但从会计的角度来看,这种做法缺乏理论依据和可操作性。会计上主

要面临不能如实反映企业的资产状况的问题。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会计信息相关性要求,使调整后的资产价值更符合客观实际,但如果减值恢复时不转回己计提的减值准备,也就无法反映资产的真实状况。 (三)较大的专业判断范围影响了信息的可靠性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关键是确定资产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我国采用的是经济性标准,只要资产发生减值,即当资产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时,就予以确认,然而,要合理确认各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有较大的难度。一是我国目前资产信息、价格市场机制尚不健全,使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缺乏依据。二是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入账后,由于技术更新、市价下跌等原因,会发生价值贬值,对其确认和计量远远超出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需多个部门协同认定,甚至需要企业外部的专业评估机构才能认定。不仅难度大,而且时间往往滞后于会计信息披露时间。 在运用新会计准则对资产减值进行处理时,仍然要面临其他诸多的难题。例如,计提减值准备的具体方法有待明确,目前准则中的方法看起来很有道理,但在中国很难操作;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一项内容就会使会计师疲于应付,还可能会形成会计差错。因此在实务操作中仍需进一步的探讨。 二、新资产减值会计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高质量的会计准则,表现为能为投资者提供有用的信息,而能否达到这个目标,不仅取决于准则本身的质量,还取决于准则是否与环

有关资产减值会计理论

的个人津贴、奖金、补助等福利性开支。同时,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 ,防止发生坐支现象。再次是把好综合“处理关”。实施会计监督前移,有原来的事后监督变成了事前、 事中监督。(二)要逐步建立健全会计信用评价系统,通过制定会计信用评价规则,协调税务、审计等部门搜集整理会计信用信息,建立会计信用档案,加强信用轨迹跟踪,并开设会计信用网站,促进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建设。对于注册会计师,有必要在中国和各地方注册会计师协会设立职业道德监管机构,以保证监管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同时完善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制度,杜绝继续教育走形式的现象;采用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水平追踪制度,建立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信用档案,以保持注册会计师提高职业道德水平的外在驱动力。 (三)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关键是使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明确经济工作中每个环节、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程序、职责权限、制约措施和手段,并做到参与经济业务事项所有过程的工作人员要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关的会计人员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和权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对会计资料进行定期审查;按章办事,减少人为因素影响,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明确财产清查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明确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程序。这样就使个人与个人,部门与部门之间工作相互联系,进行连续不断的检查和监督,从源头上杜绝造假事件的发生,阻断会计造假的环节和载体,使内部监督真正落到实处。同时,公开办事制度、程序,坚持做到手续齐全,层层把 关,通过制度依法管理,防患于未然。其次,要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监督制度,强化内部审计职能。内部审计可以通过对经济活动的全面、经常、及时的监督促使企业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还可以达到内部控制规范化和自我约束的要求。最后,明确会计责任主体。在工作中。一些单位的负责人自认为是 “一把手”,会计上的事情“一言堂”,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按自己的意愿办事,出了问题则以不懂会计为由全盘推卸责任,这些都严重阻碍了会计监督工作的正常进行。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明确会计责任主体,谁领导谁负责。 (四)联合执法,提高政府会计监督的效率。现阶段,对会计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的政府有关部门之间的联系比较松散,信息共享效率低。在对会计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过程中,各部门应按照《会计法》的立法精神,通过工作协调,紧密联合起来实行联合执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真实、完整的基础信息。政府各有关部门可以在每年度的定期经济检查中设立联合办公室,利用计算机技术设立信息共享平台,不仅可以降低监督检查的工作成本,而且利用共有的信息平台统一了数据核算的依据,既避免了重复执法,又防止了执法不严的漏洞,有利于从源头上遏制会计造假现象,提高政府会计监督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刘莉萍.浅议企业会计监督职能的加强。现代商业2010 (15)一、资产减值会计的发展历程 (一)资产减值会计理论在国外的发展历程。 资产减值会计的理念和思想诞生于欧洲文艺复兴阶段的意大利,在当时意大利商业会计实务当中,人们往往先通过比较市价与成本,再对存货进行计价。19世纪中叶,德国首先在其制定的公司法当中明确了对成本与市价进行比较的原则。1975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的会计准则规定:允许企业根据市价和成本孰低法进行记账处理,其出现标志着认可短期投资减值的永久性标准问世。1998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公布和实施最新会计准则IAS36,其对于健全当前的国际会计准则,进一步规范资产减值实务,增加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强化减值测试的实践操作性,具有非 常重要的意义。 (二)资产减值会计在国内的发展历程。 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第一次制定资产减值会计的相关规范,紧接着财政部又颁布和实施了专门针对股份有限公司的会计制度,要求所有的上市公司以及非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必须依据相关会计制度的具体规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到2001年初,财政部制定和实施了 《企业会计制度》,其基于谨慎性本质原则,要求企业计提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2006年初国财政部在综合考虑了国际会计最新标准和国内资产减值会计实际的基础上,制定和实施了资产减值准则,逐渐与国际会计的现行准则趋同。 !!!!!!!!!!!!!!!!!!!!!!!!!!!!!!!!!!!!!!!!!!!!! 作者简介:李璐,(1979-),女,吉林通化人,会计师,研究方向:企业财务管理。 有关资产减值会计理论的探讨 李璐 (通化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财务处吉林通化134003) 摘 要:企业对于资产减值会计的处理,既能够影响到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国家的利益关系,还直接涉及到企业管理层与 股东的利益纷争,而且这些利益矛盾关系的纠葛能够直接影响企业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具体实施的效果。资产作为非常关键和重要的经济学和会计概念,资产减值会计的合理处理能够更加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资产的实际价值。 关键词:资产减值会计,企业,实施 李璐:有关资产减值会计理论的探讨 7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