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网类渔讲义具概述

合集下载

第五节 拖网设计理论(海洋渔业技术学)

第五节 拖网设计理论(海洋渔业技术学)
(1)查出给定拖速的拖力(根据渔船拖力曲线)
(2)留有储备拖力
FZ 90%Te.......F. Z K d L2 V 2 a
(3)确定渔具系统各组成部分的阻力比例 (网具、网板和纲索的阻力)
影响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的因数有:网具类型、 沉子纲重量、水深和底质等,可以通过试验等手 段求得。
(一)我国国有渔业企业渔船所使用的主要 母型网
1、尾拖网型特点:
两片式结构,网翼、网盖和网盖下翼左右对称, 网身和网囊上下左右对称。
装置两条力纲,分别从网腹“三并口”开始沿直 目向后装配,到达侧网边后继续侧边装配。力纲 与网衣无缩结。
上网翼装纲边的斜率为2:3,下网翼装纲边斜率 为1:1,斜率单一。“三并口”处受力集中,限 制网口向上扩张,同时该处易破网。
两片式为20%-26%,大网目拖网为17%-27%,六 片式为30%-34%。
3、网盖总长比
是指网盖拉直长度与网具总长之比。该比值影响着 网口高度,增加网盖长度可增加网口遮盖面积和网口 高度。同时,增加网盖长度会导致浮子纲缩短和浮子 纲与水平面夹角增大,从而也导致作用于浮子纲上向 下分力增大,因此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网口高度的增 加。试验指出,只要浮子纲的配纲系数和浮力选择适 当,增加网盖长度是增加网口高度的措施之一。
5、网囊总长比
是指网囊拉直长度与网具总拉直长度之比。网囊 位于网具的最末端,相对长度大一些,有利于提高 网具在作业中的稳定性,但还应结合渔获量的多 少和起吊时间而定。
两片式为6%-15%,六片式为16%-20%。
捕鱼效率、网具强度、网具阻力、网材料消耗、渔 业资源保护
(一)网目长度的选择 1、网目长度与鱼类行动的关系
11%-16% 4%
11%-14% 17%-19% 9%-10%

《渔具渔法学》概述

《渔具渔法学》概述
缺点:不易结节,抗光性差
2、PE,聚乙烯

外观:白色,略有光泽,不透明
比重:0.94-0.96,浮水 强度:中等,略高于干棉纤维,湿强=干强 抗磨性:中等 吸湿性:0
弹性:中等,易于结节
抗光性:强 缺点:抗热性能差,105-110℃不保性,120 ℃熔化
3、PP,聚丙烯,丙纶

远洋渔业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如金枪鱼、鲣鱼和鱿鱼等。 目前国际上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事远洋渔业,但超过 10万吨的只有中国、日本、韩国、俄罗斯、台湾省、美 国、西班牙、波兰和法国等。我国远洋渔业1985年起步, 发展较快,2000年共派出1719艘,涉及太平洋、印度洋、 大西洋公海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管辖水域。远洋渔业产 量86.52万吨(近几年来波动不大),国外经营总收入7.4 亿美元。远洋渔业产值、捕捞技术等与发达远洋渔业相 比仍有较大差距。
二、教学内容:
(一)理论知识方面

熟悉渔业常用材料及计算; 掌握海洋捕捞渔具的分类; 掌握主要海洋捕捞渔具的种类、结构特点及一般装配 技术; 掌握主要海洋捕捞渔具的设计理论。

(二)能力、技能方面

基本掌握常见海洋捕捞渔具的设计理论与方法。
基本掌握常见海洋捕捞渔具的捕鱼技术。
三、教材及参考书:
纤维材料鉴别
燃烧法:

PA——烧蛋壳、羊毛焦臭味 PE——烧石蜡味


PP——烧沥青味
绪论
一、海洋捕捞的作用及地位:

为人类提供食品,海产品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如 DHA等),人们对其需求量日益增加。
可以增加国民收入。 2000 年我国全社会渔业总产值为 2807.72 亿元(按现行价格计算);渔民人均纯收入为 4725元,劳均纯收入为7921元,高于农村的平均水平。 可以为工业、农业、医药等行业提供原料。

拖网渔具网目选择性PPT课件

拖网渔具网目选择性PPT课件

主要的选择性指标分别为:
L0.5
a b
; SR
L0.75
L0.25
2ln 3 b
选择性曲线的确定(SELECT模型)
► 在选择性研究的早期,各国学者都通过研究网目和 鱼体体型之间的相互关系来分析网目的尺寸选择性, 这些由于缺乏对实际情况的考虑,因此很具局限性。
► 在拖网网囊网目选择性研究中,使用试验网和对照 网的渔获比值作为渔具的选择率,对比较作业法试 验下的网囊选择率并进行解析分析,这一方法在后 来得到了普遍的质疑,而SELECT模型正是现今解决 这一问题的常用模型。
► 由于鱼类具有向流性,因此进入拖网渔具的鱼类在它们通过 渔具各部分时企图与拖网中的水流保持相对运动。在经过了 一段时间后,各种鱼类开始疲劳(疲劳程度取决于不同的鱼 类),这时疲劳的鱼类在拖网中上浮并逐渐进入拖网网囊部。 一些研究人员认为这一区域是鱼类逃逸发生的地点,因为它 们聚集得更为集中,集群的平衡性被打破,密度增加引起鱼 体间相互碰撞,或者因为碰到网片而出现恐慌状态,引起了 鱼类向外逃逸的反应。同样,也有人认为鱼类在网囊中还能 进行有效的逃逸,但是,大多数鱼类已经丧失了逃逸的能力 和机会,因此不管体长多大,只要通不过网目的鱼类就可能
双囊网法
► 网具的大部分与商业渔 业中所使用的网具相同, 只是使用两个网囊,对 渔获进行相互比较。通 常,其中一个网囊采用 实际作业时的网囊结构, 一般称它为试验网囊; 另一网囊网目比较小
图11-6 双囊网结构的拖网
►双囊法(裤网法)也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 其中最大的困难在于设计用以分隔网囊的中 间分隔网片:如果设计不合理,则两个网囊 之间可能会发生相互覆盖的现象,从而影响 了两者的选择性效果。
► 从理论上来说,水下观察法是比较理想的选择性研 究试验方法,一方面,它可以对一顶网具进行研究 (甚至是一个网次),避免了裤网法和交替作业法 中的种种因为网目大小不同所引起的缺陷;另一方 面,直接观察法还能直接知道鱼类对网目的逃逸行 为,这有助于网具和选择性装置(如分隔网片)的 设计和安装等。

渔具分类介绍

渔具分类介绍

渔具分类介绍根据国家标准,我国渔具分为12类,分别为:刺网、地拉网、抄网、围网、张网、掩罩、耙刺、拖网、敷网、陷阱、笼壶、钓具。

一、刺网:由若干块网片连接成长带形的网具。

刺网又称丝网、挂网,由网衣、纲绳和浮沉子等属具组成。

作业原理:将网具设置在水域中,依靠沉浮力使网衣垂直张开,拦截鱼、虾的通道,使其刺入网目或缠络于网衣上,从而达到捕捞目的。

网具结构:单片(由单片网衣和上、下纲构成)。

框格(由单片网衣与细绳结成的若干框格和上、下纲构成,单片型刺网主网衣网目只有一种规格)。

三重(由二片网目网衣中间夹一片小网目网衣和上、下纲构成)。

双重(由二片网目尺寸不同的重合网衣和上、下纲构成)。

无下钢(由单片网衣和上纲构成)。

混合(由单片网衣与细绳结成的若干框格和上、下纲构成,主网衣目大从上到下分为大小不同的几种规格)作业方式:定置刺网(利用插杆、打桩、锚、石或砂石袋等将刺网固定于水域中进行作业)。

漂流刺网(是随风、流漂移作业的刺网,简称流刺网或流网)。

包围刺网(又称围刺网,利用一列刺网,包围较密集的鱼群,并借助声响等恫吓手段使鱼类受惊逃窜刺挂于网衣上)。

拖曳刺网(简称拖刺网,利用渔船逆流拖曳刺网渔具,使鱼类刺挂网目或缠络网衣,达到捕捞目的)。

刺网图例:二、地拉网:地拉网又称大拉网、地曳网。

其捕鱼原理按网具结构形式和捕捞对象的不同分为两种:一种是利用长带形的网具(有囊或无囊)包围一定水域后,在岸边或冰上或船上曳行并拔收曳纲和网具,逐步缩小包围圈,迫使鱼类进入网囊或取鱼部达到捕捞的目的。

另一种是用带有狭长或宽阔的网盖,网后方结附小囊或长方形网兜的网具,通过岸边收长曳纲,拖曳网具,将其所经过水域的底层鱼类、虾类拖捕到网内,而后至岸边起网取鱼.1、按网具结构特点可分为有翼单囊地拉网,有翼多囊地拉网、(无翼)单囊地拉网、多囊地拉网、无囊地拉网、框架地拉网6个型。

(1)有翼单囊地拉网的结构形状如有囊围网,有两个较长的网翼和一个网囊。

第五章 拖网 第六章 地拉网

第五章 拖网        第六章 地拉网

• α亦可根据设计的拖网估算出来,一般在 200以内。
• α和β均较小,故余弦值约为1,所以,T曳 实际上近似等于FZ网 / 2,即: • 2T曳 = FZ网
• 实际中,需配备强力储备系数,即: • 2T曳=KFZ网 =KR拖 =K t Ni(1-V2 /Vmax2) • 式中 2T曳—2根曳纲的强度,kg; K—强力储备系数(7~10); Ni、t、V—同前; Vmax—船舶最大自由航速,m/s.
每天的作业时间:清晨和黄昏前后4小时。
第六章 地拉网类渔具
§1. 捕捞原理和结构
• 捕捞原理
• 生产特点 • 渔具结构
捕捞原理
• 地拉网,即地曳网、大拉网。
• 捕捞原理:利用长带形网具包围一部分或 全部水域后,在岸边(或冰上、船上)曳 拉网具的两端,逐渐缩小包围圈,迫使捕 捞对象进入取鱼部或网衣内而达到渔获的 目的。
冰下地拉网作业图
生产特点
1.主动性渔具,兼有围网和拖网渔具的作用, 捕捞对象广。
2.要求水面开阔,底部平坦无障碍。 3.作业灵活,适于池塘、湖泊和平原型、某 些丘陵型水库和某些江河的捕捞。 4.可作为轮捕轮放渔具。
渔具结构
1. 无囊型:即无网囊,或仅在长带形的网翼 之间有取鱼部,一般左右对称。
太湖新银鱼
近太湖新银鱼
10~11月
10~12月
10~12月
11~元月 10下旬~12月中旬 10~12月中旬
并存大、近太湖新银鱼 10~11月
并存大、太湖新银鱼或三种并存
10~11月
• 银鱼种群特点:100%的补充群体。
面积大,产量高,银鱼绝对怀卵量大,自然孵 化率高,生长的生态条件好,捕捞强度应大一 些;反之则小一些。

围网类渔具概述126页PPT

围网类渔具概述126页PPT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围网类渔具概述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百袋网捕鱼介绍

百袋网捕鱼介绍

百袋网捕鱼介绍
核心提示:百袋网捕鱼(multi-codend seine fishing)以两船拖曳1或2排底部多囊的网列捕捞鱼类的作业方式,主要分布于大型湖泊,河口区及浅海也有百袋网捕鱼(multi-codend seine fishing)以两船拖曳1或2排底部多囊的网列捕捞鱼类的作业方式,主要分布于大型湖泊,河口区及浅海也有使用。

每列网具根据渔船大小、配备10-20顶百袋网。

结构形式有多种,有的网袋呈单层排列,如太湖的置风和浙江沿海的百袋网,有的网袋排列成上下两层或三层,如果湖的三层拖网,捕捞对象主要有鲤、鲫、鲮、青鱼、草鱼和海洋中的梅童鱼、鲻等。

章层排列网袋的网具,由乙纶网身和网袋组成,网身宽600目,高7目,网目长度35-40毫米,上下缘分别装配直径8-10毫米的乙纶纲,长12米,网袋为斜锥体,每顶网100只,袋口周目数12目,网目长度40毫米。

连接网身两侧的挡杆为硬木制,直径3.5厘米,长62厘米,上端为球形,下端有孔。

为作业连接网具需要,在网列中间装有中央挡杆,其直径为3-4厘米的竹竿,长2.5米。

两只载重20吨左右的渔船在大型湖泊拖曳两网列作业时,两船靠拢,下风船接到上风船的前后排网列的中央挡杆后,速将本船的半列网(各为5顶百袋网)分别连接起来,并在叉纲端各系结重15千克沉石一只,两船前进放网和曳纲(长80米左右)两船间距约150米。

拖网过程中,两船分别放出舳舨,逐个网袋收取渔获物,一般白天取鱼两次,夜间取鱼一次。

围网类渔具概述ppt课件

围网类渔具概述ppt课件

左图:1为风网,2为圆网 上图:广东多船无环围网(只画一半)
可编辑课件PPT
18
(2)有环围网
无环风网的发展。网具由长带形,由网翼、取鱼部、 纲索、浮沉子和底环、括纲等构成.它又分为双翼式和单 翼式两种类型。双翼式有环围网的特点是,两个网翼左右 对称,取鱼都在中间。单翼式有环围网的取鱼部在网具的 一端,只有一个很长的网翼。现代围网以单翼式有环围网 为主,具有较好的捕捞性能,并在不断地发展中。
可编辑课件PPT
28
2、网翼大头目数
即起编目数为800×2,即1600目,网翼小头 目数为300×2,即600目,分叉起编目数为 300目,终端目数150目。
可编辑课件PPT
29
3、网翼各段编结增减目方法
如网翼后段中缝编结方式为1-700(6r+4), 即表示网衣纵向有1道增目线,有700个增目 周期,每个周期中纵向6节增4目。而同一网 翼装纲边的编结方式为21r-9.5,即表示纵向 每21节减9.5目。
(1)围缯网 发源于福建闽江口一带。网具翼网长100-200 米,网囊约为网翼长度的1/3-1/4。可进行围捕、围张和 围拖,常年作业。现已逐步消失。
(2)小对网 为浙江省的重要渔具,作业方式属于围张。 (3)鲞团网 为江苏省所特有的有囊围网。
可编辑课件PPT
15
有囊围网示意图
可编辑课件PPT
16
自动跟踪、全方位扫描并记忆;运用遥感设备、直升飞机 等现代技术侦察鱼群。采用声光设备等技术控制稳定鱼群。 (4)捕捞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捕捞机械种类增多,采用 新材料,采用液压传动,集中控制,操作人员减少。
可编辑课件PPT
13
可编辑课件PPT
14
三、围网分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