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事活动对地下水动态的影响分析

水事活动对地下水动态的影响分析
水事活动对地下水动态的影响分析

第19卷 增刊2004年6月

地球科学进展

A DVAN C E I N E AR T H S C I E N CE S

V o l.19 S uppl.

J u n.,2004

文章编号:1001-8166(2004)增-0112-05

水事活动对地下水动态的影响分析

张鑫,蔡焕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陕西杨凌 712100)

摘要:人类水事活动对地下水动态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其影响产生后引起的水位变化可分为上升型影响、下降型影响和平稳型影响。在分析不同影响类型所产生的地下水动态的现象和特征及其环境负效应的基础上,利用地下水渗流和水均衡理论深入分析了水事活动对地下水动态的影响机理。

关 键 词:水事活动;地下水;动态变化;影响机理

中图分类号:T V213 文献标识码:A

水事活动是指人类为进行正常的生产与生活而开展的一切与水有关的活动。它涉及水文生态系统中自然、社会、经济三大子系统的各个方面,是人类开发利用水资源,防治水灾害,改造自然,利用自然,创造高度发达和高度文明的人类社会的重要而复杂的一类人类活动[1]。

人类水事活动对水文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修建大型水库、大规模长距离跨流域调水等水事活动,对区域水文生态系统的影响往往是通过直接改变系统中水的存在与分布的空间及水的运动与循环的路径———水环境系统产生的,具有强烈的突变性、并发性、利与害的双向性和较强的不可逆性等特点。

1水事活动影响下地下水的动态变化特征

地下水动态是指地下水的数量和质量(水位、流量、水温、水化学成分等),在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随时间的变化过程[2]。也就是说,地下水的动态,是由一系列随时间变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影响的结果。其中,影响地下水动态的人为因素,包括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水事活动,另一类是除水事活动外的其他人类活动,它们共同形成人工型地下水动态。水事活动对地下水动态的影响,从影响产生后引起的水位变化可分为:①下降型影响;②上升型影响;③平稳型影响。下面主要分析前两种影响。

1.1 下降型影响的地下水动态特征

在下降型影响中,影响面最大,影响后果最严重的是地下水的大规模人工开采。几乎每一座以地下水为主要供水水源的城市,都形成不同程度的地下水降落漏斗;以地下水灌溉为主的灌区,也会出现同样的现象。据统计,在西安市市区范围内,由于地下水的大量开采,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需水量的不断增长,地下水的开采量也不断增加,引起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并形成大面积下降漏斗。到70年代末,水位高程355m的漏斗面积约100 km2,水位高程340m的面积12k m2,出现了小寨、西工大和胡家庙—沙坡3个漏斗中心。80年代,漏斗不断扩大和加深,到1988年,355m高程漏斗面积已达到155k m2,340m高程漏斗面积达到89 km2。从1980—1988年,上述漏斗中心的水位下降了8.0~29.2m,年均下降1.0~3.6m。与开采初期相比,水位累积下降约25~90m。进入90年代,市区内的承压水以日均超采14万m3的数量继续超采,导致水位进一步下降,作为古城重要标志之一,有1300余年历史的大雁塔也沉降了1198m m,并向西倾斜达886m m。直到1996年石头河水库供水工程建成供水,有计划地关闭市内部分深井后,才使

收稿日期:2004-04-10.

基金项目:国家优秀博士论文基金项目(编号:200052);高等学校博士点基金(编号:20020712020);校青年基金(编号:2002)资助.作者简介:张鑫(1968-),男,河南淅川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效应方面的科学研究及教学工作.

开采量略有减少。

另外,在我国西北其他地区,由于对全流域或整个盆地无计划的开采地下水,在灌区内不考虑采补平衡,集中开采,甚至水井越打越深,从而引起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表现突出的黑河流域下游地区,新疆的南、北疆盆地河流下游,或集中灌溉的山前盆地等,均出现区域性水位下降。如黑河流域下游地区水位下降1.2~5.0m。河西走廊的石羊河流域是该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最大的地区,多年来采补失调严重,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武威盆地南部的地下水位,1977年比1959年普遍下降10~20m,泉水溢出带地下水位下降1~5m;民勤盆地地下水位普遍下降1~2m,绿洲的地下水位均下降至地表下4~5m以下。1990年与1995年同期的地下水观测资料对比,武威盆地地下水位平均下降1.85 m,民勤盆地地下水位平均下降2.83m,金昌盆地地下水位平均下降1.26m。图1是1998—2001年民勤盆地典型井地下水下降变化趋势。

图1 民勤盆地典型井地下水位变化

F i g.1 T h e g r ou n dw a t e r l e v e l of t h e t yp i c al w e l l i n M i n q i n

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将导致许多生态环境负效应。表1说明了主要生态环境负效应的表现形式和影响结果。如地下水位的下降使水质持续恶化。1979年,民勤县各灌区地下水矿化度均小于5g/L,1995年,矿化度大于5g/L的地下水分布面积达250k m2,由于灌溉大量开采高矿化度地下水,更加速了区域地下水水质的恶化(矿化度年增幅0.1~0.45g/L)。水位下降、水质恶化导致地表植被衰亡。据1991年统计,民勤县70年代以前营造的173 km2沙枣林,已有65k m2成片死亡,58k m2衰败,天然灌木林由724k m2减少至237k m2,人造灌木林有近1/3死亡。又如塔里木河流域,1972年英苏以下246k m长的塔里木河断流,阿拉干以南地下水水位由50年代的3~5m下降至6~11 m,超过了植物赖以生存的地下水位线,此处森林已失去再生能力,幼树成片死亡,多年生植被退化衰亡,芦苇草甸干枯。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地表植被衰亡使土地沙化速度加快。塔里木河下游流域,1958—1993年期间,流动沙丘面积从占土地面积的44.34%上升到64.47%,强度和极强度沙漠化土地增加了3.12%和3.56%;河西绿洲边缘沙漠植被的大量枯萎,使已经固定的沙丘重新活化,沙漠化土地、潜在沙漠化土地面积分别达46.56k m2、20.36k m2,每年沙漠化面积4~5k m2,风沙线长1600k m。民勤绿洲的部分乡村已沦为沙漠,沙丘每年平均以3~4m的速度向民勤县城逼进,最多的地方可达8~10m,当地人民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已受到严重威胁。

抽水条件下地下水位下降动态可由水井区地下水运动理论表述[3]。虽然井流形式因其水文地质条件或井流方程定解条件上的差异而分为多种类型,但它们都从理论上表征着一类水文地质条件或定解条件下的地下水动态。对于集中开采区或相对集中的形式分布在影响区的井群,它们共同对地下水动态产生影响。在超采条件下,势必导致区域性漏斗,进而引起生态环境负效应。

表1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的生态环境效应

T a b l e1E c o l og i c al e n v i r o n m e n t e ff ec t t hat gr o u n d w a t e r l e v e l c on t i n u o u s l y d esce nd

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的生态环境效应表征

植被退化地面沉降、地陷、地裂缝污水、海水倒灌地下水降落漏斗↓↓↓↓

土地沙化、荒漠化地质环境破坏水质退化地下水资源枯竭↓↓↓↓

生态环境退化或生态系统毁灭

1.2 上升型影响的地下水位动态特征

最普遍的上升型影响是新发展灌区的地下水位动态。如陕西省宝鸡峡塬上灌区,1973年开灌后,黄土塬区1981年的地下水位较1972年上升了8.82 m,年均上升0.98m,塬间洼地上升更快,同期上升了10.18~30.94m,年均上升1.13~3.41m。表2

3

1

1

增刊 张鑫等:水事活动对地下水动态的影响分析

为黄土塬灌区和源间洼地水位埋深的变化情况。

表2宝鸡峡灌区黄土塬与塬间洼地地下水位平均埋深上升统计表[4,5]T a b l e2 S t a t i s t i c s f or a v er age g r ou n dw a t e r l e v e l r i s e u p i n l o es s p l a t e au a n d m a rs h l and b e t w ee n

l o es s p l a t e aus i n i rr i ga t i ng d i s t r i c t o f B aoJ i go r ge[4,5]

地点

黄土塬塬间洼地

扶风武功兴平咸阳乾县礼泉泾阳扶风段家谷寨扶风召公袁新武功苏坊代家--县周城庄里礼泉红卫南埝

总上升值(m)10.0411.7712.237.747.858.802.4030.9416.1010.7811.0911.10年均上升(m) 1.231.311.360.860.870.980.273.441.791.20 1.231.23 注:总上升值指1972—1981年的水位上升总高度

又如陕西省冯家山水库灌区,自1975年开灌后,灌区内的地下水位急剧上升,到1981年4月,全灌区已出现明水面积31h m2,一般水深0.55~1.5 m,最深达3.5m。仅就岐山县境内而言,位于大营乡的110号井1985年的水位比1976年上升了7.09m;位于青化乡的42号井上升了28.64m,年均上升3.18m;位于青化乡的43号井更是在1978年基础上升了39.22m,年均上升5.06m。图2所示为位于该县益店乡的117号井1976—1990年的年平均地下水位过程线,足以直观表明在灌溉条件下地下水位上升及其最终达到稳定的过程。

图2 岐山县117号井年平均水位动态过程

F i g.2 D y n am i c p r o ces s i n y e ar a v er age w a t e r

l e v e l i n N o.117w e l l i n Q i s han c o u n t y

引起上述现象主要原因是大量的灌溉渗漏水量打破了地下水自然平衡动态,在地下水系统达到灌溉影响下新的平衡之前,水位不断上升。只有当水位上升到某一高度,使得在该水位条件下的排泄量达到与灌溉条件下的补给量动态平衡时,地下水位再次稳定在某一平衡水位周围,或在采取调控措施如排水措施,使地下水位在不致进一步上升的情况下达到新的平衡态。图2中1984年以来地下水处于相对平稳的水位,就是灌溉条件下达到的一种新的平衡态。

然而,地下水水位的时空动态深刻影响着盐分在地下水和包气带之间的交换。由于上升的地下水将盐分从深层土壤带至土壤表层,因此地下水水位的上升、地下水含盐是土壤盐渍化和河流盐化的关键因素。地下水对土壤盐渍化的影响表现在地下水蒸散(地表蒸发和植物蒸腾)将地下水中的盐分带至土壤的不同深度积累。表3是我国西北地区盐渍化面积统计数据。

表3西北地区盐渍化面积统计表

T a b l e3 T h e st a t i s t i c s o f p i c k l e d l a n d i n n o r t h w es t C h i na 地区新疆青海宁夏甘肃内蒙陕西小计

面积(km2)212544636321238432272366241840359296

对于灌溉引起的地下水位上升现象,在理想条件下,可用灌溉入渗条件下忽略边界影响的无界潜流理论,平行河渠间的有界潜流理论,或河渠与隔水边界间的有界潜流理论等地下水渗流理论进行定量描述。灌溉入渗水量可使灌区内的潜水位发生丘状隆起,并在入渗段中间断面形成潜水位变幅最大、潜水流量为零的分水岭,从中间断面向两侧水位变幅减小,流量增大,至入渗段边缘,流量变幅最大。入渗时间越长,水丘越扩展,边缘断面的流量变幅也越大,而且永不稳定[4]。其结果是随着时间的延长,水位将无限上升,永不稳定,这就是在类似条件下长期灌溉引起地下水位上升,并导致土壤盐碱化或沼泽化的物理机制。另外,也可以利用陆气相互作用模式(A t m o s ph e r e a nd L a nd s u r f ac e I n t e r aca ti o n S c h e-m e,A L S I S)对包气带土壤湿度和水通量进行模拟,实际上,A L S I S就描述了包气带土壤水文学和热量过程。A L S I S是区域内大气模型和地下水模型的一个界面,可以将两者很好地结合,预测区域内土壤湿度、热量的变化[6]。由于A L S I S可以很好地描述上述地下水动态、土壤水文学过程、陆气相互作用过程以及G S VA T系统中水分和能量的传输过程,因此A L S I S也可以对区域内盐分的传输进行模拟,基于A L S I S的盐分传输模型,能够较好地理解区域盐渍化和次生盐渍化的成因机理。

4

1

1 地球科学进展 第19卷

2影响机理分析

由于水事活动是复杂的,受其影响的水文地质条件也是复杂多变的,特别是在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日益提高的情况下,单一影响越来越少,而更多的实际上是复合型影响。对于一个地下水系统,其水位的动态变化无论怎样复杂,都可用地下水系统的水均衡方程来定量表示[1]。若将自然状态下的水均衡方程以单位面积含水层上的地下水位随时间的变化率表示,则有

dZ dt =±

1

μ

(W I-W O)=f(W I,W O)

=f(W I)-f(W O) (1)

式中,Z表示地下水位;t表示时间;μ是给水度;W I和W O分别为自然状态下d t时段内输入和输出单位面积含水层的水量。

在水事活动影响下,式(1)中将增加因水事活动影响的输入W I H和输出W O H,同时,相应地要引起W

I和W O的变化,W I和W O也就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然条件下的输入和输出。这里将W I和W O改为W I N和W O N,则

dZ dt =±

1

μ

[(W I N-W I H)-(W O N+W O H)]=f(W I N,W I H)-f(W O N,W O H)(2)

上述各式中的f(?)均为非线性函数,对具体问题可给出实际数学表达式。

由式(2)可见,dt时段内含水层水位的升降完全取决于各均衡要素,而且可根据各均衡项之间的定量关系,确定对Z的变化起支配作用的要素。当f(W I N+W I H)>f(W O N I+W O H),地下水位上升,在t 从T0到T之间变化,且T足够大时,f(W I N+W I H)持续大于f(W O N I+W O H),则在T0≤t≤T内地下水位持续上升。反之,在T0≤t≤T内,若f(W O N I+W O H)持续大于f(W I N+W I H),则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显然,在T0≤t≤T内,若地下水位的总上升高度或下降深度Z=0时,表示即使有水事活动影响,地下水位也保持了动态平衡。因此,将上述分析结果可归纳为

Z=∫T T0[f(W I N+W I H)

-f(W O N I+W O H)]dt >0,上升型影响=0,平稳型影响<0,

{

下降型影响

(3)

式(3)中的水位动态关系,揭示了水事活动影响下地下水位的动态特征。

如果说自然状态下的地下水位动态长期变化是动态平衡的,那么在水事活动影响下地下水位的持续上升或持续下降,起支配作用的是W I H或W O H,一般地,在持续上升区域,W I H占优势,而在持续下降区,占优势的则是W O H。而且这3种动态可以相互转化,其转化的条件既与自然因素(如降雨等),又与水事活动有关(如灌溉、排水、地下水开采、水库修建等)。

现在利用实验观测数据来说明上述的机理分析。一般情况下,对于地下水浅埋区降水入渗补给—径流排泄动态水位过程线和降雨过程线,二者基本一致或稍有滞后,表现为雨季上升旱季下降。而图3的地下水动态曲线,水事活动影响表现明显,

图3 降水灌溉补给—开采径流排泄动态曲线[7]

F i g.3 T h e g r o u n d w a t e r l e v e l d y n am i c p r o ces s l i ne i n

t he t y p e of p rec i p i t a t i on a n d i rr i ga t i on r ec h a r ge-

e x p l o i t a t i on s ee page

f l ow d i sc h a r ge[7]

即灌溉和开采直接影响地下水的年内动态,如在2月和10月出现2个峰值,2月峰值主要是由于每年的冬灌后期和春灌后期,气温低,农作物需水量小,入渗补给量大所引起的,10月峰值是由于降雨和灌溉综合补给的结果。而低水期出现在7月和12月,5月后,气温升高,雨季未到,再加上夏灌,但入渗滞后,且不及开采量大,于是6~7月出现低水期,12月灌区进入枯水季节,降雨减少,冬灌开采大量地下水,于是在11~12月期间出现第二个低谷值。这说明灌溉打破了自然条件下的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由于地下水的补给量是降水和灌溉渗漏水二者的耦合,因此地下水动态曲线更加复杂,也给准确的地下水位动态预报带来了困难。

3 结论与建议

(1)影响地下水动态变化的因素很多,水事活动主要是通过直接改变水文生态系统中水的存在与分布的空间及水的运动与循环的路径———水环境系

5

1

1

增刊 张鑫等:水事活动对地下水动态的影响分析

统产生的,具有强烈的突变性、并发性、利与害的双向性和较强的不可逆性等特点。因此,应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利用政策法规或经济措施限制和约束不合理的水事活动,加大节水力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2)地下水渗流理论揭示了由于水事活动对地下水动态产生的上升型影响、下降型影响和平稳型影响的机理。同时,也可以从水文生态系统的角度,利用水均衡理论定量分析了水事活动对地下水动态的影响机理。但是水文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如何准确预报在自然因素和水事活动双重胁迫下的地下水位动态变化,对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减小生态环境负效应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由于水事活动对自然状态下的地下水位动态平衡的强烈干扰,从而导致了土壤盐渍化、沼泽化、水质恶化、植被退化、土地沙化等生态环境负效应。因此,必须加强对地下水位和水土环境变化的动态监测和预报,分析产生变化的机理,进而确定相应的对策。

(4)尽管水事活动可以引起地下水过度升高或过度下降,但这种影响是可以通过人工措施进行调控的。因此,只要正确评价区域水资源的承载能力,精确计算生态环境需水量,然后合理配置水资源,当然这不仅包括理论研究,而且还包括实践应用研究,协调好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动态关系,才能确保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5)地下水既属于水文循环的组成要素,也是生态环境的一部分。因此,在人类水事活动中,应该尊重自然界本身,设法和自然和谐相处,而不是单纯

地让自然只满足我们的需要,更不是征服和破坏自然。应该尊重其他生命形式的价值和延续性,维护

大自然的稳定性、完整性和多样性,从开发利用自然转变到保护、保存自然,在人和自然之间建立起协调关系和伙伴关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建构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价值观,对于人与自然的长久利益与长远发展来说,具有更加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它扩大了人的责任范围,为人类重新认识自身的价值和意义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尺度,人类水事活动被放在了“人—社会—自然”这一大的坐标系之中,如此就使得人能够逐渐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全面整体的认识和把握、对人类水事活动可能给自然界造成的多种结果进行全面的认识和把握,以及对人类所应承担的对自然的责任和义务的整体认识和把握。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持续利用,减小生态环境负效应。

参考文献(

R e f ere n ce s ):[1] 冯国章.水事活动对区域水文生态系统的影响[M ].北京:高

等教育出版社,

2002.[2] 沈照理主编.水文地质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5.[3] 杨天行,付泽周,等.地下水流向井的非稳定运动的原理及计

算方法[M ].北京:地质出版社,

1980.[4] 甘桂琴,刘毓全.宝鸡峡源上灌区洼地的水文地质及排水措施

的探讨[J ].陕西水利,1987 ,(1):

35-42.[5] 寇学仪.我省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问题及对策[J ].陕西水

利,1991 ,(6):

14-18.[6] 

S hao Y , L es li e L M , e t al . S o i l M o i s t u r e P r ed i c ti on over t he A us- t r a li an C on ti nent [J ]. M e t e o r o l ogy A t m o s h e ri c P hy si c s .1997 (63):195-215.

[7] 刘俊民.渭北黄土高原灌区新含水层研究———以宝鸡峡羊毛

湾灌区为例[D ].杨凌:西北农业大学,

1991. T H E I N F L U E NC E ANA L Y S I S F O R W A TE R M A TTE R A C T I V I T Y T O G R O UND W A TE R D YNA M I C C H AN G E S

Z H AN G X i n , C A I H u a n- j i e

C o ll e ge o f W a t e r C o n s erv an c y a nd A rc h it ec t ur a l E ng i n eer i ng , N o rt hw es t S c i e n ce s a nd T ec hn o l o gy U n i vers i t y o f A g r i c u lt u r e and F o res t , Y ang li ng 712100 , C h i na )

A b st r a c t : T he h um a n w a t e r m a tt e r a c ti v it y p r o du ce s t he i m p o r t a nt i n fl u e n c e t o t he g r o undw a t e r d eve l o p m e nt , a cco r d i ng t o a ff ec t t he w a t e r l eve l va r i e t y t h a t c r ea ti o n c a u s e b e h i nd c a n i s d i v i d e d i n t o t h e a s ce n s i o n t y pe t he i n fl u- e n c e , d e s ce nt t y pe i n fl u e n c e , a nd s t ea dy t y pe i n fl u e n c e. I n a n a l y z i ng t he d y n a m i c p h e n o m e n o n i n a g r o undw a t e r f o r p r o du c i ng i n t y pe i n d iff e r e nt i n fl u e n c e t o t a ke t he f o und a ti o n o f t he e ff ec t w it h c h a r a c t e r i s ti c a nd i t s e n v i r o n- m e n t s , t he i n fl u e n c e m ec h a n i s m f o r w a t e r m a tt e r a c t i v it y t o g r o undw a t e r d y n a m i c c h a n ge s i s s t ud i e d , m a k i ng u s e o f t h eo ri e s t he g r o undw a t e r s ee p ag e f l o w s a nd t he w a t e r b a l a n c e.

K e y w o r ds : W a t e r m a tt e r a c ti v it y ; G r o undw a t e r ; D y n a m i c c h a n ge s ; I n fl u e n c e m ec h a n i s m .611 地球科学进展 第19卷

地下水动态均衡研究方法

地下水动态均衡研究方法 来源:地大热能2015-07-24 地下水动态长期以,观测网的布置: 动态观测网分区域性基本观测网和专门性观测网两种。 1、选择不同气候带中有代表性的各种水文地质单元,设置由泉、井、孔等观测点组成的观测肉。 2、以主干观测线控制各单元中的主要动态类型,按当地水文地质变化最大的方向布置观测线。对次要的、有差异性的地段和特殊变化点上设辅助性观测点。也常布置垂直地表水体的观测线。 3、观测肉应与均衡研究结合起来。 主要技术要求常用的观测点为钻孔和泉。此外还有其它地下水、地表水或气象要素等的观测点。观测孔结构取决于含水层性质、观测层数和内容。如松散层应下过滤器,一孔观测多层则在求分层止水,孔径应保证能定置进各层测水位管。孔深应保证观测到最低水位。选泉点应考虑测流方便,并能安设测流装置。有时还应建防污设施。所有观测点应有水文地质特征、观测和利用等历史资料。经常的观测项目有地下水水位,泉、自溢孔和生产井的流量,水温及水化学成分等。必要时还需观测地表水及气象要素等。 观测频度取决于观测内容及要素变化快慢。通常,水位、水温、流量每5日观测1次。地表河和地下河流洪峰时期,可加密至每日两次。同一水文地抩单元力求对和点同时观测,否则应在季节代表性日期内统一观测。如区域过大,观测频度高,可免于统一观测。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的研究 来源:地大热能2015-07-24 动态均衡研究还可以用来 (1)确定含水层参数、补给强度、越流因素、边界性质及水力联系等; (2)评价地下水资源,尤其是对大区域和一些岩溶地区的水资源评价主要是用水均衡法; (3)预报水源地的水位、调整开采方案和管理制度,拟定新水源地的管理措施及对措施未来效果的评价; (4)土壤次生盐渍化及沼泽化,矿坑涌水水源及突水,水库廻水的浸没,地下水污染进行监测与预测,以及相应防治措施的拟定和效果评价; (5)预报地震。影响地下水动态的因素地下水动态要以定义为地下水各要素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其中包括水位,流量,流速,流向,

地下水动态的形成因素及类型

地下水动态的形成因素及类型 地下水动态是指地下水的水位、水温、水量及水化学成分等要素随时间和空间有规律的变化。它是自然和人为因素,如气候、水文、地质、土壤、生物及人类活动等对地下水综合作用的过程。 地下水均衡是指地下水的水量或盐分含量在某个时期和某个地段内数量上的增减变化关系。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动态是均衡的外部表征,而均衡则是导致动态变化的内在机理。 一、地下水动态的形成因素 (一)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中的气候和水文因素对潜水或浅层水的动态形成起着主要的作用。地质因素对深层水的影响则是很大的。土壤和生物因素只对距地表很浅的潜水动态的形成起一定的作用。 1、气候因素:是地下水动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具有普遍性、分带性及周期特点。地过浅部的地下水普遍明显地受气候因素的制约,呈现出分带规律。其中,降水和蒸发直接地影响着地下水的补给和排泄,所以随着时间的变化,地下水位、水量及水质也跟随着变化。气温不仅影响降水形式和蒸发强度,也会引起地下水温的变化,并使水的化学成分、矿化度和物理性质发生变化,但气温只能影响地过浅部的地下水。一般在20-30m以下就受地温的控制。 2、水文因至少:对地下水动态的形成和影响,从区域上来看是局部的。当地表水与地下水有水力联系时,其联系方式有: 1)地表水长期地补给地下水。例如,河流上游的岩溶发育渗漏段;河流流过山前扇形地的渗透段;河流下游的高河床段等。 2)地下水长期地补给地表水。例如,河流的上游地段;干旱区多数的内陆湖泊。 3)丰水期地表水补给地下水,枯水期地下水补给地表水。例如,河流中游、小型山间盆地附近等。 在岸边附近,地表水对地下水的动态影响比较明显,尤其是在靠近地表水体的地段,其地下水变化较大而又快。反之,则变化小而缓慢。动太变化的影响范围取决于地表水动态变幅的大小及近岸含水层岩性结构等因素,受到波胩的宽度常常由数百米至1000—2000米。 地表水渗补地下水会使水质发生淡化或恶化,故对水化学动态有一定的影响。 3、地质因素:地质因素中除灾变性、偶然发生的急剧变动(如地震、火山、滑坡等作用)外,其它的地质作用大都是极其缓慢而不明显的,只在地质历史的演进中表现出来,而且没有周期性变化的特点。 4、土壤和生物因素 1)土壤因素:当潜水埋藏很浅,并参与成壤作用时,土壤的成分对潜水的化学成分的改变是相当明显的,例如在土壤盐渍化和沼泽化地区,土壤与潜水相互作用,使潜水的含盐情况表现出季节与多年的变化。 2)生物因素:主要是指被对潜水动态的影响,在补给和排泄两个方面均有反映。例如在丛林区,植被不仅促成水分的积聚和强化渗入,同时也涉及到补给期的长短,另外,丛林植被通过根系吸收大量的地下水,再从叶面蒸发出去使潜水位降低。 5、人为因素:近代人类频繁活动引起的地下水天然动态的改变。 二、地下水动态类型 1、分水岭型:在大气降水渗入,蒸发和地下迳流的影响下形成。 2、沿崖型:主要受地表水体(河流、湖泊和海洋)的影响而形成。

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

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 一、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的目的与任务 (一)相明各种不同因素的综合作用对地下水的水位、水量、物理性质、化学成分以及细菌成分的影响变化。通过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可以了角地下水开采量和水位降深之间的关,以利于合理的调整开采水量,或者有计划地对地下水进行人工回灌。(二)相清地下水与地表水体之间的动态联系。 (三)提供地下水资源评价所需要的水文地质参数。通过长期观测工作后,相明不同水文地质单元、不同含水层的地下水动态规律,得出地下水动态要素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资料,以利于地下水资源计算和提出水资源管理措施等。 二、长期观测站网的建立和组织 根据研究地下水动态的具体任务不同,水文地质观测站网一般分为两种: 区域性的水文地质观测站网:也叫基本网,积累主要水文地质单元中地下水动态的多年观测资料,以查明区域性地下水动态规律。 专门性的水文地质观测站网:是为专门目的或特殊要求而建立的观测站网,常常是在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中按要解决的具体问题而组织观测的。 (一)观测点的选择 观测点是观测站网的基本单位,应充分利用已有钻孔、水井及泉作为观测点,而且一定要选择水文地质条件有代表性而且井(孔)结构、地层剖面和井深都清楚,无人为干扰,能作长期使用的井(孔)。一般不专门施工坦目的的观测孔。利用泉作观测点要注意泉水协态的代表性和典型性以及其涌水量观测是否方便等。 (二)观测占的结构与安装 长期观测孔的结构可以分为完整孔与不完整孔。后者的深度最少要达最低水位以下数米。孔径一般不要小于200mm。对第四系含水层的潜水或承压水观测孔,在上部要安装观测套管,含水层部位要安装过滤管,底部要安装沉淀管,孔口要加保护帽。对分层观测的井(孔)要严格进行止水,保证止水的位置正确。分层观测井(孔)可采用同孔并列或同心式观测管设置。基岩观测孔可直接将观测管固定在孔底基岩面上,下部不再下管。观测孔安装时,在下管前要实测井深,为了防止从孔口掉入杂物,应将孔口管高出地面0.5m,并在孔口加盖上锁。另外,还要防管周围严封,并在孔口装置固定的水准点。 泉的观测安装是根据泉出露处的地形和涌水量大小,本着易于量测水温、水量,装置可就简单而固定即可。 (三)观测点网的布设 观测点网的布置应根据不同的观测目的结合观测区的地质、水文地质、地貌条件,以最少的点控制较大面积为原则,具体布设如下: 1、观测线要通过大型集中供水区,应在区中心布置两排观测点,分别平行与垂直地下水流 向。主要观测线要延伸到区域地下水区域下降漏斗范围之外。如果两个水源地很邻近或水源地的附近有矿区,可以两个漏斗之间的中心线方向布置观测线。 2、在河谷地区,应垂直河流延至分水岭之间布置观测线,线上各观测点应分别控制不同的 地貌和水文地质单元,并在不同单元的交界处适当加密观测点距。 3、在山前冲洪积扇地区,观测线应沿扇轴方向布置,观测孔要分别控制迳流带、溢出带和 垂直交替带。为了解扇间地带的水文地质条件也可通过不同的相邻的冲洪扇方向布置横向辅助观测线。 4、为了查明和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要分层设置观测孔。对于不同成因类型的含水层也

10第十章地下水动态与均衡 (1)

第十章地下水动态与均衡 地下水动态:groundwater regime 地下水均衡:groundwater balance (budget) 10.1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的概念 地下水动态––––地下水各种要素(水位、水量、化学组分、气体成分、温度、微生物等)随时间的变化,称为地下水动态 地下水均衡––––某一时段、某一范围内地下水水量(盐量、热量等)的收支状况,称为地下水均衡。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的关系是:地下水动态是地下水均衡的外在表现,地下水均衡是地下水动态的内在原因。 地下水动态的研究包括:影响因素、类型及成果分析。 地下水均衡的研究包括:均衡区和均衡期的确定,均衡方程式的确定,各收支项的求取,均衡计算结果的校核与分析。 地下水要素之所以随时间发生变动,是含水层(含水系统)水量、盐量、热量、能量收支不平衡的结果。例如,当含水层的补给水量大于其排泄水量时,储存水量增加,地下水位上升;反之,当补给量小于排泄量时,储存水量减少,水位下降。 研究目的意义: 地下水动态监测及成果分析,可以解决一系列理论与实际问题:①检验并完善前期水文地质研究结论;②查明地下水资源数量、质量及其变化;③为数学模拟提供依据;④为拟定合理的地下水利用、防治方案及措施提供依据;⑤检验实施中的利用、防治方案及措施的合理性。 地下水均衡研究,可以为拟定合理的地下水利用、防治方案及措施提供定量依据,检验并完善利用、防治方案及措施。 目前:研究较多的是水位动态,水量均衡。 10.2 地下水动态的影响因素 1.影响地下水动态的因素 地下水动态的本源因素是随时间变动的因素,包括:气象(气候)因素、水文因素、生物因素、地质营力因素、天文因素等。 1)气象因素: ①降水→含水层水量增加→水位抬升→水质变淡; ②蒸发→潜水含水层水量减少→水位降低→水质变咸; ③气象因素具有季节性的变化,地下水动态也具有季节性变化;

浅层地下水动态及其影响因素

浅层地下水动态及其影响因素 前言研究目的与意义 阐述海岸带地下水动态监测之作用与意义(其一,对土壤盐分运移的影响;其二,对植被空间分布和演替的影响;其三,对农田排水),评述前人在该地区的工作,结合拟展开的工作,重点分析已有的不足,点名本次工作的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地下水监测井空间布点的原则、监测的方法,所可能获得数据和分析方法1.监测井的布设 根据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在黄河三角洲海积冲积平原区布置了7口地下水动态监测井,其中有5口井分布于东营市垦利县的黄河口镇,剩下的2口井位于河口区的孤岛镇(图1和表1)。之中的3口井中安装有地下水动态监测系统(型号为ecolog OTT 800),能够实时监测浅层地下水的水位温度和盐分动态,设备以30分钟为间隔监测地下水动态,每天监测48次,通过GPRS信号向位于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内的服务器发送数据,分别在每天的0时、6时、12时、18时各发送一次相应时间间隔内的12个数据文件。每个数据文件包含7组内容,分别为地下水位(m),地下水温度(℃),电池电压(伏特V,可以指示设备电量及工作状态),地下水电导率(ms/cm),地下水盐度(ppt),地下水总溶解固体(TDS,g/L)和数据传送的GPRS移动信号。其中电压和移动信号每6小时测一次,地下水盐度和TDS是由电导率根据经验公式计算出的,此过程在监测设备内完成。其余5口井还未安装在线监测设备。

图1监测井井位分布图 在黄河口镇中心轴线沿着黄河由东至西布置5口井,分别为井2、井7、井3、井1和井4,它们之间直线距离分别为3.67Km、1.89Km、9.74Km和1.63Km。井2位于中国科学院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环境试验站内,井1在黄河农场的大田内,这两口井都设有地下水动态监测设备(ecolog OTT800),安装时间分别为2013年10月和2014年5月。井3、井4、井7位于承包农户的农田内。相应的位置关系可见表1。 孤岛镇的两口观测井(井5、井6)毗邻,直线距离约260m,距黄河故道约2km。井5旁为稻田,安装有地下水动态监测系统(ecolog OTT800),安装时间为2014年7月; 井6则在荒地内,主要植物为芦苇。

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的概念地下水

第九章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 第一节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的概念 地下水动态的概念:含水层(含水系统)在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含水层(含水系统)地下水各要素(如地下水位、水量、水化学成份、水温等)随时间的变化状况,称为地下水动态。 地下水均衡的概念:某时段某地段地下水物质、能量的收支状况称为地下水均衡。 第二节地下水动态 一、地下水动态的形成机制 含水层(含水系统)地下水各要素(如地下水位、水量、水化学成份、水温等)之所以随时间发生变化,是含水层(含水系统)中物质、能量收支不平衡的综合表现。 因此,地下水动态是含水层(含水系统)对外部环境施加的激励所产生的响应,也可理解为含水层(含水系统)将输入信息变换后产生的输出信息。 下面以降雨(图9-1)为例说明地下水动态的形成机制: 动态变化:降水→ 补给地下水系统→ 水位上升。 ↑↑ 脉冲式激励波状响应 图9—1 输入与输出的对应关系 a—时间滞后;b—时间延迟 地下水动态(对外界响应)特点:在时间上表现为滞后和延迟(图9-1),以及叠加。 叠加现象:是指外界多次激励(或输入)时,引起系统响应(或输出)的变化是多次激励响应的累加结果(图9-2)。

图9-2说明,地下水水位对外界输入(降水)响应的信息传输的迭合特点,称为叠加现象。 图9-2 信息传输中的迭合 地下水动态描述:地下水某要素随时间的变化(动态)程度可用稳定性来恒量:动态稳定,是指变化幅度小;动态不稳定,是指变化幅度大。 二、地下水动态的影响因素 影响地下水动态(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有三类: (1)是外部环境对含水层(含水系统)的信息输入:如降水、地表水的补给---气象(气候)因素、水文因素; (2)是变换输入信息的含水系统的结构,主要涉及赋存地下水的地质环境条件,地质因素。 (3)人为因素,包括开采、人工回灌、灌溉、库渠渗漏、污水排放等等。 (一)气象(气候)因素 气象(气候)是对地下水动态影响最为普遍的因素。决定了一个地区动态的基本形态。 气象(气候)要素周期性地发生昼夜、季节与多年变化。其中季节变化最为显著且最有意义。 从图9-3,可以分析季节变化对潜水动态影响。

第五章 地下水监测

第六节地下水的监测 一、意义 二、监测内容 三、监测工作布置原则 四、监测方法 五、监测资料的整理和应用 一、意义 地下水对工程岩土体的强度和变形以及对建筑物稳定性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例如,在高层建筑深基坑开挖和支护中,由于地下水的作用,可能会导致坑底上鼓溃决、流砂突涌、支护结构移位倾倒、降水引起周围地面沉降而导致建筑物破坏。因此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地下水的监测。地下水也是各种不良地质现象产生的重要因素。作用于滑坡上的孔隙水压力、浮托力和动水压力,直接影响滑坡的稳定性;饱水砂土的管涌和液化、岩溶区的地面塌陷等,无不与地下水的作用息息相关。因此要对地下水压力、孔隙水压力准确控制,以保证工程顺利、安全施工和正常运行。 地下水的监测是指对地下水的水位、水量、水质、水压、水温及流速、流向等自然或人为因素影响下随时间或空间变化规律的监测。地下水的监测应根据岩土工程和建筑物稳定性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一、应进行地下水监测的情况 (1)地下水位升降影响岩土稳定性时; (2)地下水位上产生浮力对地下室或构筑物的防潮、防水或稳定性产生较大影响时; (3)施工降水对拟建工程或相邻工程有较大影响时; (4)施工或环境条件改变,造成的孔隙水压力、地下水压力变化,对工程设计或施工有较大影响时; (5)地下水位的下降造成区域性地面沉降; (6)地下水位上升可能使沿途发生软化、湿陷、胀缩时; (7)需要进行污染物运移对环境影响的评价时。 二、监测内容 地下水的监测应根据工程需要和水文地质条件确定,主要监测内容有: 1、水位监测:查明地下水位(最高、最低水位)、水位变化幅度范围;查明地下水位与地表水体(江、河、湖等)、大气降水的联系; 2、水质监测:查明地下水的物理、化学成分变化;查明污染源、污染途径、污染程度及对建筑材料的腐蚀等级。

影响地下水的因素

影响地下水的因素:1气温,大气具有一定的温度称为气温。气温越高,蒸发越快。2温度,大气中水汽的含量称为空气湿度。湿度分为绝对湿度与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只能说明某一时刻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而不能说明空气中的水分是否达到饱和。相对湿度:绝对湿度与饱和水汽含量之比。相对湿度可以表征空气的干湿程度及降水条件,但不能直接说明蒸发的条件,而饱和差却可以说明这方面的问题。饱和差与蒸发成正比。3降水,A大气降水的强度、延续时间B当地的渗入量的条件4蒸发,水在常温下,由液态转变为气态进入大气的过程。水:水面蒸发、土面蒸发、叶面蒸发地下水:水面蒸发、土面蒸发 径流:指一个流域内的降水除去消耗于蒸发以为的全部水流。径流的表示方法:流量Q=VF、径流总量W=QT、径流深度Y=W/(F*1000)、径流模量M=(Q*1000)/F、径流系数A=Y/X。径流越小,蒸发越大。 岩石空隙的多少、大小、连通程度及分布状况。既是地下水的储存场所,也是地下水的运动通道。空隙:松散沉积物中的孔隙、硬岩石中的裂隙以及岩溶中的溶穴。 岩石中的水:1气态水,可以随着空气的流动而运动。2结合水:强结合水,不能流动,可以转化为气态移动;弱结合水:外层水膜能被植被的根系吸收3重力水:能在重力作用下自由流动重力水是水文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4毛细水:在气、液、固三态才能蒸发5固态水:具有膨胀性。地下水面以上包气带;地下水面以下饱气带。饱气带中有结合水,任何颗粒表面都有结合水。 含水层是指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隔水层是指那些不能透过与给出水的岩层。构成含水层的条件:具有储存重力水的空间、具备储存地下水的地质构造、具有充足的补给来源。含水层与隔水层具有相当性。 按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包气带水、潜水、承压水按含水介质的类型: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 包气带中的水包括土壤水和上层滞水 上层滞水只存在于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之上的重力水。 潜水时埋藏于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含水层的重力水。特征:1具有自由水面2在重力作用下由高流入低水位3分布区与补给区一致4受气象、水文因素显著5受人为污染6重要供水水源 承压水:充满与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重力水。特征:1受静水压强2补给区小于分布区3动态变化不显著4化学成分复杂5厚度不易发生变化6不易污染 承压水的等水压线图,就是承压水位面的等高线图。水位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地下水的运动1 地下水在岩石空隙中的运动称为渗透。发生渗流的区域称为渗流区域或渗流场。渗透速度v,渗流量q,水头h,等这些描述渗流场特征的物理量,称为渗流的运动要素。 2水流质点有秩序的、互不混杂的流动,称为层流。3水质点无秩序地、互相混杂的流动,称为紊流运动。 4各个运动要素不随时间改变时,称为稳定流。运动要素随时间变化的水流运动,称为非稳定流。 5达西公式主:Q=K?h/I=K?L K=V/L I=▲H/L Q:渗透流量K:渗透系数?:过水断面积h:水头损失I:水力坡度 6渗透系数的大小不仅与岩石的空隙性有关,而且还与渗透液体的物理性质有关。 7渗流场内的水头及流向是空间的连续函数,因此可作出一系列水头值不同的等水头线和一系列流线,由一系列等水头线与流线所组成的网格称为流网。 8研究地下水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成分具有一定的意义,通过对它研究,可以更好地对地下水水质作出评价。以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对地下水的水质要求。 9温度每升高1℃所需在增加的深度称为地热增温级。 10我国规定饮用水的色度不超过20色度。 11地下水的物理性质:温度、顔色、味(口味)、嗅(气味)、透明度、比重、导电性、放射性。\ 12地下水的化学性质:酸碱性、硬度(总硬度,暂时硬度,永久硬度及碳酸盐硬度)、总矿化度 13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作用:溶滤作用、浓缩作用、脱碳酸作用、脱硫酸作用、阳离子吸附交替作用、混合作用、人类活动在地下水化学成分形成中的作用。 14产生浓缩作用具备的条件:干旱或半干旱的气候、较浅的地下水位埋深、毛细作用的颗粒细小的松散土层、地下水流动系统的排泄处。 15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基本成因类型:溶滤水、沉积

地下水环境监测井建井技术要求内容

地下水环境监测井建井技术要求 吉林省地下水协会 2016年5月10日

目录 第一章、概论 (1) 第二章、规范性引用文件 (4) 第三章、环境监测井的设立原则 (5) 第四章、设立方法 (6) 第五章、监测井建设要求 (8) 第六章、监测井材料质量要求 (13) 第七章、物探测井技术要求 (15) 第八章、抽水试验及样品采集要求 (16) 第九章、辅助设施建设要求 (20) 第十章、高程测量技术要求 (25)

第一章、概论 1、监测井意义 用钻孔法完成的监测地下水水位、水温、水质变化情况的专用井。其施工方法和常规水井相似,完井后在井中放置监测仪器,并定时采取水样进行分析测试。监测井布置在污染源集中区点,在国外已采用水平井大面积测控地下水污染情况。

2、地下水环境监测井分类 为准确把握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和地下水体中污染物的动态分布变化情况而设立的水质监测井。地下水环境监测井通常包含井口保护装置、井壁管、封隔止水层、滤水管、围填滤料、沉淀管和井底等组成部分。按设立目的可分为简易监测井和标准监测井;按井结构可分为单管单层监测井、单管多层监测井、巢式监测井和丛式监测井等。简易环境监测井 简易监测井是为了进行临时性调查,初步确定污染范围和污染物种类所设立的临时性环 境监测井。 标准环境监测井 标准环境监测井是为了连续、长期对有代表性的地下水点位进行水质监测所设立的长期性环境监测井。单管单层监测井指在一个钻孔内安装单根井管监测单一目标含水层的监测井。 单管多层监测井 指在一个钻孔内安装单根井管监测不同深度的两个及两个以上目标含水层的监测井。 巢式监测井 指在一个钻孔中安装多根不同长度井管分别监测不同深度的两个及两个以上目标含水层的监测井。 丛式监测井 指在一个监测点(场地、区域)附近分别钻多个不同深度的监测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

第六章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的研究 (1) §1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的概念 (1) §2 研究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的意义 (1) §3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研究的基本任务 (2) §4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的监测项目 (3) §5 地下水动态的成因类型及主要特征 (5) §6 地下水均衡要素的测定方法 (6) 思考题 (14) 第六章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的研究 §1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的概念 地下水资源与其它矿产资源的最主要区别就是,其量与质总就是随着时间而不停地变化着。所谓地下水动态即就是指表征地下水数量与质量的各种要素(如水位、泉流量、开采量、溶质成分与含量、温度及其它物理特征等)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其变化规律可以就是周期性的变化,也可以就是趋势性的变化。变化的周期可以就是昼夜的(如月球引力导致的固体潮),也可以就是季节性的或者就是多年的。其变化的速率,在天然状态下一般具较明显的周期性,或具极为缓慢的趋势性。在人为因素(开采或排除)的影响下,其变化率可大大加强。这种迅速的变化,可能对地下水本身与环境带来严重的后果。 地下水的质与量之所以变化,主要就是由于水量与溶质成分在补充与消耗上的不平衡所造成的。所谓地下水均衡,就就是指这种在一定范围、一定时间内,地下水水量、溶质含量及热量等的补充(流入)与消耗(流出)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当补充与消耗量相等时,地下水(量与质)处于均衡状态;当补充量小于消耗量时,地下水处于负均衡状态;当补充量大于消耗量时,地下水处于正均衡状态。地下水在天然条件下,一般多处于均衡状态;在人为活动影响下,则可能出现负均衡或正均衡状态。 从上述概念可知,地下水动态与均衡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的紧密联系。地下水均衡就是导致动态变化的实质,即导致动态变化的原因;而地下水动态则就是地下水均衡的外部表现,即动态变化的方向与幅度就是由均衡的性质与数量所决定的。 §2 研究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的意义 研究地下水动态与均衡,对于认识区域水文地质条件、水量与水质评价,以及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管理,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任何目的、任何勘查阶段的水文地质调查,都必须重视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的研究工作。由于对地下水动态规律的认识,往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资料积累才能得出结论,因此在水文地质调查时,应尽早开展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研究。 其研究意义具体表现在: (1)在天然条件下,地下水的动态就是地下水埋藏条件与形成条件的综合反映。因此,可根

地下水位动态监测与分析系统.

地下水位动态监测与分析系统 1、概述 地下水资源较地表水资源复杂,因此地下水本身质和量的变化以及引起地下水变化的环境条件和地下水的运移规律不能直接观察,同时,地下水的污染以及地下水超采引起的地面沉降是缓变型的,一旦积累到一定程度,就成为不可逆的破坏。因此准确开发保护地下水就必须依靠长期的地下水监测,及时掌握动态变化情况。 2、系统解决方案 2.1系统概述 该系统依托中国移动公司GPRS网络,工作人员可以在监测中心远程查看地下水的水位数据。监测中心的监测管理软件能够实现数据的远程采集、远程监测,监测的所有数据进入数据库,可以生成各种报表和曲线。 2.2系统组成 地下水位动态监测系统由四部分组成:监测中心、通信网络、水位监测终端、水位计。 2.3系统拓扑图

2.4监测中心 2.4.1中心软件系统概述 该软件是地下水监测系统专用软件,采用B/S结构,由系统管理员负责管理,领导者或其它工作人员经授权后可在自己的计算机上通过局域网访问服务器,可进行权利范围内的操作。如果需要,该软件可以在INTERNET公网上发布,被授权者在任何地方的计算机上都可以通过INTERNET公网访问和操作该系统。 该软件采用模块化结构,主要包括两大模块:一个是人机界面、另一个是通讯前置机。每个模块又由若干小模块组成。通讯前置机软件主要负责监控中心与现场设备的通信,它具有强大的兼容性,可支持任何厂家生产的GPRS、CDMA、MODEM、RS485等通信产品,支持多种通信方式共存一个系统。人机界面包括基础数据管理、远程操作、人工录入、数据查询、数据报表、数据分析、地图管理等多项内容,可根据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设计组合成个性化的监控与管理系统软件。

地下水动态观测技术规范

地下水动态观测技术规范 减小字体增大字体本标准是根据煤炭工业部《煤炭资源勘探地表水、地下水长期观测及水样采取规程》(1980年版)中的有关章条和其他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的有关规定,结合近15年来生产实践的经验制定的煤炭行业标准,在技术内容上与引用标准等效。本标准对地下水观测方法的自动化问题,由于目前煤矿区应用较少,故未作规定,但应尽可能采用先进的观测仪表及自动控制技术。 本标准由煤炭工业部科技教育司提出。 本标准由煤矿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梦玉。 本标准委托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负责解释。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矿区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是制定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规划、设计、工程质量检查、观测报告编写、审查的依据。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发布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 12719—91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冶金工业部(1979) 煤炭资源地质勘探地表水、地下水长期观测及水样采取规程煤炭工业部(1980)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普查勘探规范地质矿产部(1982) 矿井水文地质规程煤炭工业部(1984) 煤矿防治水工作条例煤炭工业部(1993年修订) 3 一般要求

3.1 在矿区进入详查阶段即应选择有代表性的井、泉、钻孔、生产矿井、地表水等进行观测,勘探阶段应进一步充实和完善观测工作,勘探结束后应移交给矿山部门继续进行。 3.2 在矿区存在地表水体的情况下,地下水与地表水应统一进行观测,提供完整的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资料。 3.3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区,应尽可能在一个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内,分别选择地下水补给、迳流与排泄区有代表性的观测点组成观测网。 3.4 对矿区供水和矿坑充水有意义的含水层、地表水体,以及矿坑突水点等,必须设立观测点,进?卸 て诠鄄狻? 3.5 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应包括水位、流量、水温、水化学成分、气体成分、物理性质等项目。一般每10d应观测一次水位、流量、水温,雨季、矿坑突水期应加密观测。水质成分和气体成分可取季节性和人为影响时期的代表水样分析化验,但每年不得少于2次。并且观测工作应在同一天进行。 3.6 在进行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的同时,应收集有关的气象资料,必要时可建立矿区简易气象站。 3.7 地下水观测准确度,水位应准确至厘米,流量应准确至公升,水温应准确至0.5℃。3.8 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设施应采取有效保护措施,观测所使用的工具、仪表应经常检查、校对和维修。 4 地下水的观测 4.1 观测网的布置 4.1.1 矿区地下水动态可划分为气象型、气象—水文型、水文型。长期观测工作应按不同类型的特点,布置观测网。 4.1.2 观测网由观测点、线组成,一般应能覆盖从补给区至排泄区的整个地下水系统。对与矿坑充水和矿区供水有关的含水层、构造带、地表水体等应能进行观测。在地下水系统范围过大的情况下,观测网允许以矿区为主缩小范围,但必须能控制矿坑排水后的降落漏斗。

地下水动态监测研究

地下水动态监测研究 发表时间:2017-05-03T15:12:28.577Z 来源:《科技中国》2017年2期作者:由树春 [导读]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随之出现的就是地下水污染的问题。 烟台市水文局山东烟台 26640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随之出现的就是地下水污染的问题。因此,相关部门对于地下水动态监测方面的研究力度也逐渐增加,如何做好地下水动态监测工作,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保持生态环境的平衡,是目前研究的重点。本文通过对地下水动态监测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存在的问题并寻找解决的办法,为水文动态研究奠定更好的基础。 关键词:地下水;动态监测;监测研究 1.地下水动态及监测的目的 地下水指的是埋藏在地表以下各种形式的重力水,对于地下水动态来说,就是指地下水质量、数量等多种因素的变化情况,主要包括水流量、水位、开采量、温度以及其他特性。加测地下水动态,对地下水水量和温度等进行监测,有利于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应用,也有效的保护了生态环境。正常情况下,地下水动态能够很好的将地下水的埋藏深度及形成地下水的条件全面的展现出来,因此,可以通过对地下水动态监测数据的分析,充分了解地下水的水量、水质及行程等多方面的数据知识。除此之外,通过长期对地下水动态监测数据的分析,可以作为地质调查工作的一个数据,有助于工作的推进。需要注意的就是在进行地下水动态监测过程中,要保证监测网络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以确保数据的精准度,能够更便于相关工作人员对水文地质有更充分的了解与认识,推动水文动态研究工作的进程。 2.我国地下水动态监测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可以进行较好的地下水监测研究,但是受技术、管理等因素制约,监测系统不够完善。 2.1动态水文监测站网不稳定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对于地下水动态研究投入的力度还是很大的,很多地区都有地下水动态监测站网,分布交广,大部分的监测网站工作人员都是外聘人员。近年来各地地下水动态监测站数量逐年减少,主要的原因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国地下水动态监测主要为民用井,而民用井在进行管理和维护过程中很难实现专业化,这就导致了监测井极易被在破坏占用,而观测站一旦破坏,监测人员就没有办法继续进行数据监控,只能够重新选择地下水动态监测站点,而之前采集到的数据则没有办法持续研究下去,耽误时间不说,可能还会影响到整体的水文动态监测工作的发展;其次,大部分的地下水监测站都选择雇用当地的居民,一是就近方便二是费用相对较低,但是也是由于这个原因,导致地下水监测人员队伍不稳定,频换的更换监测人员不利于水文动态数据的监控与研究;当然还有一方面就是由于城市地区的布井比较少,而每个地区之间的水文地质状态也不尽相同,因此,很难根据地方采集到的水文动态数据对城市地下水进行分析研究,也没有办法采集更多更有效的资料,导致地下水监测工作进度缓慢。 2.2地下水监测项目单一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地下水动态监测大部分还是针对地下水水位进行监测,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地区同时进行了地下水的水量、温度、水位、水质等多项指标的监测。而目前所谓的水位监测也只能是对浅层地下水监测,相对深一些的地下水动态监测站建立的也是很少的。除此之外,大部分监测站在进行动态水文分析的时候,只对水质进行简单的监测,并没有对地下水水质进行全分析,其中的微量元素、细菌等其他的污染成分没有确定,再加上监测仪器的落后、监测技术水平不足等原因,即使真的出现了突发的水质状况,监测人员也没有办法及时作出补救措施。而且我国地下水动态监测站大多采用传统落后的农用灌溉井,这些灌溉井大部分由于结构的问题导致水位监测仪没有办法正常监测,另外在农忙季节,这些灌溉井会被频繁使用,因此,监测到的水位也只是那阶段的动态水位。 2.3地下水动态监测技术较为落后 现在的地下水动态监测主要对水位进行观测,在监测过程中使用的工具为测绳,测绳监测水位存在很大的不足就是监测出的结果不精准,而且测绳在监测过程中极易受到磨损,需要经常更换测绳。对于深一些位置的水位监测,当测绳在测试点监测时,测盅可能会出现于水泵缠绕的情况,导致监测工作暂停,在深一点的位置就没有办法判断测绳是否到达了水面位置,没办法进行水位的监测。除此之外,大部分的地区在进行数据传输的过程中采用的还是电话传播为主,不仅需要的时间长,而且在转述的过程中可能会遗漏信息或者是读错数据,这样会严重影响到地下水动态监测信息的准确性与时效性,影响地下水动态监测工作的进行。 2.4地下水动态研究经费不足 由于在进行地下水动态观测研究过程中经费有限,很多监测工作没能得到足够的重视,一部分工作甚至是因为费用过高而被放弃,从而给地下水监测管理工作增加了很多难度。除此之外,水文、地质、环保等部门只顾自己的工作,而没有及时的与相关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缺乏团结协作能力,又导致了水文监测资料的缺失或者重复,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另外由于研究经费不足,很多设备也不够完善,导致监测出来的数据不准确,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很大的误差与影响。 3.加强地下水动态监测的应对措施分析 3.1合理规划地下水动态监测站点,提高监测人员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 对于地下水的动态监测站地理位置的选取问题,也应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科学的规划,将重点放在水源地、生态环境较弱或者重点保护的水资源管理区,对这些地方进行地下水动态观测,同时在有限的条件下尽量满足设置多个地下水监测点,根据不同位置不同时期的水位变化监测,可以更全面了解地下水的变化情况,有利于合理开发于利用地下水资源,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的平衡。 目前监测人员素质水平不足是由于经费有限直接找的当地居民进行观测,如果想要更好的进行地下水动态监测,就要招聘一些更专业更有责任心的观测人员,从一定程度上避免人为出现观测数据出错的现象,另外对观测员的招聘要求也要提高,定期对其进行培训与考核,全面推动地下水动态监测研究的发展。 3.2对地下水进行全方面监测 现有的地下水动态监测项目过于单一,因此要想提高水文动态监测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引进新的技术手段,从多个方面进行数据观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

第六章地下水动态与均衡得研究 (1) §1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得概念 (1) §2 研究地下水动态与均衡得意义 (1) §3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研究得基本任务 (2) §4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得监测项目 (3) §5 地下水动态得成因类型及主要特征 (5) §6 地下水均衡要素得测定方法 (6) 思考题 (12) 第六章地下水动态与均衡得研究 §1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得概念 地下水资源与其它矿产资源得最主要区别就是,其量与质总就是随着时间而不停地变化着。所谓地下水动态即就是指表征地下水数量与质量得各种要素(如水位、泉流量、开采量、溶质成分与含量、温度及其它物理特征等)随时间而变化得规律。其变化规律可以就是周期性得变化,也可以就是趋势性得变化。变化得周期可以就是昼夜得(如月球引力导致得固体潮),也可以就是季节性得或者就是多年得。其变化得速率,在天然状态下一般具较明显得周期性,或具极为缓慢得趋势性。在人为因素(开采或排除)得影响下,其变化率可大大加强。这种迅速得变化,可能对地下水本身与环境带来严重得后果。 地下水得质与量之所以变化,主要就是由于水量与溶质成分在补充与消耗上得不平衡所造成得。所谓地下水均衡,就就是指这种在一定范围、一定时间内,地下水水量、溶质含量及热量等得补充(流入)与消耗(流出)量之间得数量关系。当补充与消耗量相等时,地下水(量与质)处于均衡状态;当补充量小于消耗量时,地下水处于负均衡状态;当补充量大于消耗量时,地下水处于正均衡状态。地下水在天然条件下,一般多处于均衡状态;在人为活动影响下,则可能出现负均衡或正均衡状态。 从上述概念可知,地下水动态与均衡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得紧密联系。地下水均衡就是导致动态变化得实质,即导致动态变化得原因;而地下水动态则就是地下水均衡得外部表现,即动态变化得方向与幅度就是由均衡得性质与数量所决定得。 §2 研究地下水动态与均衡得意义 研究地下水动态与均衡,对于认识区域水文地质条件、水量与水质评价,以及水资源得合理开发与管理,都具有非常重要得意义。任何目得、任何勘查阶段得水文地质调查,都必须重视地下水动态与均衡得研究工作。由于对地下水动态规律得认识,往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得资料积累才能得出结论,因此在水文地质调查时,应尽早开展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研究。 其研究意义具体表现在: (1)在天然条件下,地下水得动态就是地下水埋藏条件与形成条件得综合反映。因此,可根

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技术规范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煤炭工业部《煤炭资源勘探地表水、地下水长期观测及水样采取规程》(1980年版)中的有关章条和其他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的有关规定,结合近15年来生产实践的经验制定的煤炭行业标准,在技术内容上与引用标准等效。本标准对地下水观测方法的自动化问题,由于目前煤矿区应用较少,故未作规定,但应尽可能采用先进的观测仪表及自动控制技术。 本标准由煤炭工业部科技教育司提出。 本标准由煤矿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梦玉。 本标准委托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负责解释。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矿区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是制定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规划、设计、工程质量检查、观测报告编写、审查的依据。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发布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2719—91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冶金工业部(1979) 煤炭资源地质勘探地表水、地下水长期观测及水样采取规程煤炭工业部(1980)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普查勘探规范地质矿产部(1982) 矿井水文地质规程煤炭工业部(1984) 煤矿防治水工作条例煤炭工业部(1993年修订) 3 一般要求 3.1 在矿区进入详查阶段即应选择有代表性的井、泉、钻孔、生产矿井、地表水等进行观测,勘探阶段应进一步充实和完善观测工作,勘探结束后应移交给矿山部门继续进行。 3.2 在矿区存在地表水体的情况下,地下水与地表水应统一进行观测,提供完整的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资料。 3.3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区,应尽可能在一个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内,分别选择地下水补给、迳流与排泄区有代表性的观测点组成观测网。 3.4 对矿区供水和矿坑充水有意义的含水层、地表水体,以及矿坑突水点等,必须设立观测点,进行动态长期观测。 3.5 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应包括水位、流量、水温、水化学成分、气体成分、物理性质等项目。一般每10d应观测一次水位、流量、水温,雨季、矿坑突水期应加密观测。水质成分和气体成分可取季节性和人为影响时期的代表水样分析化验,但每年不得少于2次。并且观测工作应在同一天进行。 3.6 在进行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的同时,应收集有关的气象资料,必要时可建立矿区简易气象站。 3.7 地下水观测准确度,水位应准确至厘米,流量应准确至公升,水温应准确至0.5℃。 3.8 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设施应采取有效保护措施,观测所使用的工具、仪表应经常检查、校对和维修。 4 地下水的观测 4.1 观测网的布置

地下水动态监测规程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DZ/T0133—1994 地下水动态监测规程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对地下水动态长期监测网点的布设、监测项目及要求、监测和试验资料的整编与分析、地下水水情预报、地下水均衡试验及报告编制等项工作的基 本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已经开采地下水或拟开采地下水的广大区域和大中城市区开展地下水动态长期监测工作。在大、中型工矿基地开展地下水动态长期监测工作时,也 可参照使用。 2 引用标准 GBJ27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l2998 水质采样技术指导 GBl2999 水质采样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条件 3 总则 3.1 地下水动态是地下水的水位、水量、水质、水温等要素随时间变化的过程。地下水动态监测则是选择有代表性的钻孔、水井、泉等,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和技 术要求,对地下水动态进行监测、试验与综合研究的工作。 3.2 地下水动态监测工作,可以分为对区域和城市区的长期监测及在水文地质工2 程地质勘查中进行的有限期监测两类。本规程针对区域和城市区的长期监测工作而 制定。 3.3 地下水动态监测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查明和研究水文地质条件,特别是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掌握地下水动态规律,为地下水资源评价、科学管理 及环境地质问题的研究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3.4 地下水动态监测的基本任务 3.4.1 在基本查明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于已经不同程度开采利用地下水或拟将开采地下水的广大区域和城市范围内,布设各级监测网点,以浅层地下水(潜水 —微承压水)及作为主要开采段的深层地下水(承压水)为重点,进行地下水动态长期 监测。 3.4.2 在基本查明环境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于已经发生或者可能发生区域性水位下降、水资源衰竭、水质污染与恶化、海(咸)水入侵、土壤盐渍化、土地沼泽化、

浅层地下水动态及其影响因素-图文

浅层地下水动态及其影响因素-图文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浅层地下水动态及其影响因素-图文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浅层,地下水,动态,及其,影响,因素,图文,,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教育文库中查看更多范文。 浅层地下水动态及其影响因素前言研究目的与意义 阐述海岸带地下水动态监测之作用与意义(其一,对土壤盐分运移的影响;其二,对植被空间分布和演替的影响;其三,对农田排水),评述前人在该地区的工作,结合拟展开的工作,重点分析已有的不足,

点名本次工作的意义 2材料与方法 地下水监测井空间布点的原则、监测的方法,所可能获得数据和分析方法 1.监测井的布设 根据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在黄河三角洲海积冲积平原区布置了7口地下水动态监测井,其中有5口井分布于东营市垦利县的黄河口镇,剩下的2口井位于河口区的孤岛镇(图1和表1)。之中的3口井中安装有地下水动态监测系统(型号为ecologoTT800),能够实时监测浅层地下水的水位温度和盐分动态,设备以30分钟为间隔监测地下水动态,每天监测48次,通过gpRs信号向位于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内的服务器发送数据,分别在每天的0时、6时、12时、18时各发送一次相应时间间隔内的12个数据文件。每个数据文件包含7组内容,分别为地下水位(m),地下水温度(℃),电池电压(伏特V,可以指示设备电量及工作状态),地下水电导率(ms/cm),地下水盐度(ppt),地下水总溶解固体(TDs,g/L)和数据传送的gpRs 移动信号。其中电压和移动信号每6小时测一次,地下水盐度和TDs 是由电导率根据经验公式计算出的,此过程在监测设备内完成。其余 5口井还未安装在线监测设备。 图1监测井井位分布图 在黄河口镇中心轴线沿着黄河由东至西布置5口井,分别为井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