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氨基酸锌金属配合物的形成
配合物的形成和应用(第2课时)(课件)高二化学同步备课系列-苏教版(2020)选择性必修3

配合物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配合物中的配位键越强,配合物越稳定。 当中心离子相同时,配合物的稳定性与配体的性质有关。
配合键的稳定性 ✓ 电子对给予体形成配位键的能力:NH3 > H2O ✓ 接受体形成配位键的能力:H+ > 过渡金属> 主族金属 ✓ 配位键越强,配合物越稳定:
当具有空轨道的过渡金属原子或离子遇到可提供孤电子对的分子或离子时, 它们之间就会以配位键结合形成配位化合物。配合物的中心原子、配位体的 种类和数目不同,导致其结构和性质表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
通过研究配位化合物的结构和组成特征,人们可以发现和制备出更多具有 特殊功能的配合物,以满足生产、生活的多样化需求。基于微观结构探讨 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这是化学学习和研究过程中重要的科学思想。
Cu2+——OH- < Cu2+——NH3 < H+——NH3
二、配合物的应用 配合物在许多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化学分析中,人们常用形成配合物的方法来检验金属 离子、分离物质、定量测定物质的组成。
检验Fe3+的试剂
检验醛基的试剂
“ KSCN溶液
“ 银氨溶液
在生产中,配合物被广泛应用于染色、电镀、硬水软化、金属冶 炼领域。 例如,夹心配位化合物二茂铁具有高度的热稳定性,常被用作燃 料的催化剂和抗爆剂,它的节能消烟效果也非常好。
配位化合物在羊毛染色过程中的作用
为了使羊毛呈现不同的色彩,同时在洗涤和光照的条件下不易褪色,我们可以在 染色过程中,使用金属盐(如铬、铝、铁、铜盐等)对其进行处理。因羊毛和染 料中都含有可与金属离子配位的基团(—NH2、—COOH),染色时,金属离子 和染料及羊毛之间发生反应,生成体积较大、溶解度小的配合物,使染料坚固地 附着在纤维上,从而改变羊毛的颜色。
氨基酸类的盐

氨基酸类的盐1. 什么是氨基酸类的盐?氨基酸类的盐是由氨基酸与无机盐(通常为金属离子)形成的化合物。
在这些化合物中,氨基酸起到了配体的作用,与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
由于氨基酸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作用,因此将其与金属离子结合形成盐可以增强其稳定性和生物活性。
2. 氨基酸类的盐的分类根据金属离子的种类和数量,氨基酸类的盐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类型。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分类:2.1 单质型单质型氨基酸类盐是指只含有一种金属离子与氨基酸结合而成的化合物。
例如,L-赖氨酸钠、L-谷氨酰胺锌等。
2.2 复质型复质型氨基酸类盐是指含有两种或更多种金属离子与氨基酸结合而成的化合物。
例如,L-赖氨酸铜铁、L-谷氨酰胺钴锌等。
2.3 配合物型配合物型氨基酸类盐是指金属离子与多个氨基酸分子形成的配合物。
例如,L-赖氨酸铜配合物、L-谷氨酰胺镍配合物等。
3. 氨基酸类的盐的制备方法氨基酸类的盐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制备,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制备方法:3.1 中和反应法中和反应法是最常用的制备氨基酸类盐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是将金属离子与相应的氢氧化物或碳酸盐溶液与氨基酸进行反应,生成相应的盐。
例如,将L-赖氨酸与NaOH溶液中和反应可以得到L-赖氨酸钠。
3.2 离子交换法离子交换法是利用固体离子交换树脂对溶液中的金属离子进行吸附和释放,实现金属离子与氨基酸结合的方法。
通过调节溶液pH值和树脂类型,可以选择性地吸附目标金属离子,并与氨基酸形成盐。
3.3 水热法水热法是利用高温高压的水环境,使金属离子和氨基酸在水中形成盐的方法。
通过调节反应温度和时间,可以控制盐的晶体形态和纯度。
4. 氨基酸类的盐的应用领域氨基酸类的盐在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4.1 医药领域氨基酸类盐作为药物配方中的活性成分,可以发挥多种生物活性,如抗菌、抗炎、抗肿瘤等作用。
同时,由于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氨基酸类盐也被广泛应用于药物输液和组织工程材料等方面。
锌和醇配位

锌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元素,在化学中常作为配位体的一部分,与醇类物质一起使用时,可以形成各种配位化合物。
以下是锌和醇配位的详细说明:一、配位原理锌与醇反应时,会与醇羟基中的氧原子形成配位键。
在这个过程中,锌离子会提供电子,与氧原子形成稳定的配位结构。
配位化合物通常具有特定的几何构型和电荷分布,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二、配位类型1. 单齿配位:锌离子与醇羟基中的氧原子一对一地形成配位结构。
这种类型的配位较为常见,且形成的化合物较为稳定。
2. 多齿配位:当锌离子与多个醇羟基中的氧原子形成多个配位结构时,称为多齿配位。
多齿配位的锌离子会形成复杂的几何构型,有助于增强配位的稳定性和化合物性能。
三、反应过程1. 醇的溶解过程:锌与醇反应时,醇会溶解在水中,形成锌醇溶液。
此时,锌离子会从溶液中释放出来,与水分子和醇羟基中的氧原子进行相互作用。
2. 配位形成:锌离子与醇羟基中的氧原子形成配位结构,并逐渐形成稳定的化合物。
这个过程通常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温度条件。
3. 分离和提纯:形成的化合物会逐渐沉淀出来,通过过滤和洗涤等操作进行分离和提纯。
四、应用领域锌和醇的配位化合物在许多领域都有应用,如分析化学、药物合成、材料科学等。
例如,锌醇配合物可以用于有机合成反应,制备具有特殊性质的化合物。
此外,锌醇配合物还可以用于电化学、生物化学等领域的研究和实验。
总之,锌和醇的配位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通过形成稳定的配位化合物,可以实现许多具有应用价值的化学反应和实验研究。
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反应条件,确保生成的化合物能够得到有效的分离和提纯。
2019-2020学年苏教版化学选修三新素养同步学案:专题4 第二单元 配合物的形成和应用 Word版含答案

第二单元配合物的形成和应用1.了解人类对配合物结构认识的历史。
2.知道简单配合物的基本组成和形成条件。
3.掌握配合物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4.认识配合物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方面的广泛应用。
配合物的形成1.配位键(1)用电子式表示NH+4的形成过程:。
(2)配位键:共用电子对由一个原子单方向提供而跟另一个原子共用的共价键。
配位键可用A→B形式表示,A是提供孤电子对的原子,为配位原子,B是接受孤电子对的原子,为中心原子。
(3)形成配位键的条件①有能够提供孤电子对的原子,如N、O、F等。
②另一原子具有能够接受孤电子对的空轨道,如Fe3+、Cu2+、Zn2+、Ag+等。
2.配合物由提供孤电子对的配位体与接受孤电子对的中心原子以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称为配位化合物,简称配合物。
(1)写出向CuSO4溶液中滴加氨水,得到深蓝色溶液整个过程的反应离子方程式:Cu2++2NH3·H2O===Cu(OH)2↓+2NH+4;Cu(OH)2+4NH3·H2O===[Cu(NH3)4]2++2OH-+4H2O。
(2)[Cu(NH3)4]SO4的名称为硫酸四氨合铜,它的外界为SO2-4,内界为[Cu(NH3)4]2+,中心原子为Cu2+,配位体为NH3分子,配位数为4。
(3)配合物的同分异构体: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配位体的配合物,若配位体在空间的排列方式不同,就能形成不同几何构型的配合物,如Pt(NH3)2Cl2存在顺式和反式两种异构体。
1.下列不能形成配位键的组合是()A.Ag+、NH3B.H2O、H+C.Co3+、COD.Ag+、H+解析:选D。
配位键的形成条件必须是一方能提供孤电子对,另一方能提供空轨道,A、B、C三项中,Ag+、H+、Co3+能提供空轨道,NH3、H2O、CO能提供孤电子对,所以能形成配位键,而D项Ag+与H+都只能提供空轨道,而无法提供孤电子对,所以不能形成配位键。
2.指出下列各配合物中的内界、中心原子、配位体、配位数及配位原子。
蛋氨酸锌络(螯)合物

蛋氨酸锌络(螯)合物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蛋氨酸锌络(螯)合物,是一种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有机配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蛋氨酸是一种重要的氨基酸,可促进生长发育,提高机体免疫力,而锌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对人体的生长发育、免疫功能、神经系统等起着重要作用。
蛋氨酸锌络合物能够有效提高蛋氨酸和锌的生物利用率,从而更好地发挥二者的生理功能。
蛋氨酸锌络合物的制备方法有多种途径,其中以化学合成法和生物合成法为主要手段。
在化学合成法中,常采用添加剂将蛋氨酸和锌盐溶液混合反应,得到螯合物。
而在生物合成法中,利用微生物或酵母等生物体,通过代谢途径将蛋氨酸和锌盐转化为络合物,从而制备蛋氨酸锌络合物。
蛋氨酸锌络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对人体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
蛋氨酸锌络合物能够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增强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螯合物对心血管系统有益,能够降低胆固醇、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蛋氨酸锌络合物还具有抗氧化、抗炎症、促进伤口愈合等作用,对提高人体健康水平起着重要作用。
除了对人体健康有益外,蛋氨酸锌络合物还在农业、食品工业、医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在农业方面,蛋氨酸锌络合物可以作为肥料添加剂,提高作物的养分吸收率,促进植物生长。
在食品工业中,螯合物可作为食品添加剂,用于制备各类营养保健品,增加产品的营养价值。
在医药领域,蛋氨酸锌络合物被广泛用于治疗贫血、肝病、糖尿病等疾病,具有显著的疗效。
第二篇示例:蛋氨酸锌络合物,又称为螯合物,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和生物活性的有机金属化合物。
蛋氨酸是一种氨基酸,具有两个官能团——一个羧基和一个氨基。
锌是一种重要的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螯合物是由蛋氨酸和锌离子形成的化合物,具有独特的结构和生物活性。
在生物医学和药物研究领域,蛋氨酸锌络合物被广泛应用于抗氧化、抗炎、抗癌等领域。
蛋氨酸锌络合物的合成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合成法,即将蛋氨酸和锌离子在适当条件下反应生成络合物;另一种是间接合成法,即将蛋氨酸和锌盐共同溶解后,通过无水溶剂挥发或结晶析出等方法得到络合物。
氨基酸单取代酞菁锌的合成与表征

S n h ss a d Ch r c e i a i n o y t e i n a a t r z to f
Am i o Ac d M o o s b tt t d Ph h l c a i e Zi c n i n -u s i e t a o y n n n u
位取代酞菁 锌 ( ) 1 和王 氏氨基树 脂 [ 一 L苯丙 氨 酸一 王氏树脂( 简称 LP e ) L组氨酸一 —h— 和 一 P 王氏树
脂( 简称LHsP ] — i ) 为原料 , . 合成 了2 种氨基酸单
Lm d一 u —I NR型紫外光谱仪 ;E a ba 9型 V VS I / P.
Abtat w mio cd m n sbtue hhlca ie ic 2Lp eya nn —abx l — o s c:T oa n i r a 一 o ou sttdp ta ynn n , -—hn l a iecroy- m — i o z l l f n sbtue icp ta ca iead2L hsdn —abxl — o ou sttdp ta c aiez c ou stt z hhl ynn n -—iiiecroy- m n sbtue hh l ynn i , i d n o t l f i o n
维普资讯
20 0 7年 第 l 5卷
合 成 化 学
Chn s or a fS nh t h mit ieeJun lo y tei C e sr c y
Vo . 5.20 7 11 0 No 6.76 —76 . 5 7
第 6期 , 6 7 7 7 5- 6
酞菁是 由四个 异 吲 哚 单 元 组 单 取代酞 L苯 羧 B 一
在其苯环上有取代基的称之为取代酞菁。酞菁作 为光动力治疗 的光敏剂 而倍受关 注… 。在酞菁 分子上引入氨基酸取代基 , 有可能调节 酞菁与生
配合物的形成和应用教案(学案)

配合物的形成和应用[学习目标]1.理解配合物的概念、组成;2.掌握常见配合物的空间构型及其成因;3.掌握配合物的性质特点及应用。
[学习重、难点]配合物的空间构型、配合物的应用[课时安排]3课时[学习过程][活动及探究]:实验1:向试管中加入2mL5%的硫酸铜溶液,再逐滴加入浓氨水,振荡,观察。
现象:原理:(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实验2:取5%的氯化铜、硝酸铜进行如上实验,观察现象并分析原理。
[交流讨论] Cu2+及4 个NH3分子是如何结合生成[Cu(NH3)4]2+的?⑴ 用结构式表示出NH3及H+反应生成NH4+的过程:⑵ 试写出[Cu(NH3)4]2+的结构式:一、配位键、配合物:1、配位键:配位键是一种特殊的共价键。
成键的两个原子间的共用电子对是由一个原子单独提供的。
2、形成条件:形成配位键的条件是其中一个原子有孤电子对,另一个原子有接受孤电子对的“空轨道”。
配位键用A→B表示,A是提供孤电子对的原子,B是接受孤电子对的原子。
3、配合物:通常把金属离子或原子(称为中心原子)及某些分子或离子(称为配位体)以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称为配合物。
4、常见配位键的形成过程(1) NH4+ 、H3O+中配位键的形成注意:结构式中“→”表示配位键及其共用电子对的提供方式。
(2)配离子[Ag(NH3)2]+中配位键的形成在[Ag(NH3)2]+里,NH3分子中的氮原子给出孤电子对,Ag+接受电子对,以配位键形成了[Ag(NH3)2]+:[ H3N→Ag←NH3] +(3)配离子[Cu(NH3)4]2+的形成在[Cu(NH3)4]2+里,NH3分子中的氮原子给出孤电子对,Cu2+接受电子对,以配位键形成了二、配合物的组成配合物的组成包含中心原子/离子、配体和配位原子、配位数,内界和外界等。
以[Cu(NH3)4]SO4为例说明,如右图所示:配合物的内界和外界之间多以离子键结合,因而属于离子化合物、强电解质,能完全电离成内界离子和外界离子,内界离子也能电离但程度非常小,可谓“强中有弱”。
氨基葡萄糖及羧甲基氨基葡萄糖与铁_锌_钴_铜_配合物的光谱特征

第22卷,第6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Vol 122,No 16,pp96329662002年12月 S pectroscopy and S pectral AnalysisDecember ,2002 氨基葡萄糖及羧甲基氨基葡萄糖与铁(Ⅱ)、锌(Ⅱ)、钴(Ⅱ)、铜(Ⅱ)配合物的光谱特征郭振楚,韩 亮,胡 博,李双牛湘潭师范学院化学系,湖南湘潭 411201摘 要 本文研究了氨基葡萄糖及羧甲基氨基葡萄糖分别与铁(Ⅱ)、锌(Ⅱ)、钴(Ⅱ)、铜(Ⅱ)形成配合物的UV ,IR 和1H 2NMR 光谱特征。
配合物紫外的λmax 发生了明显紫移;在IR 谱中,配合物的面外振动峰655cm-1较未配位的氨基葡萄糖中的面外振动峰670cm -1低,且在990cm -1附近出现新的吸收峰;在1H 2NMR 谱中,配合物C 3上羟基中的质子化学位移较未配位的均移向高场,氨基上质子的化学位移较未配位的也移向高场,其他碳上羟基中的质子化学位移值不变,从而初步证实了配合物中的氮2金属(N 2M )键的形成。
本文还研究了羧甲基氨基葡萄糖及其与铁(Ⅱ)、钴(Ⅱ)、铜(Ⅱ)配合物的合成。
其配合物的IR 谱线较未配位的IR 谱线并没增多,指出这种反常现象是糖环的刚性所至。
它们的IR 和UV 光谱均证实了分子中不存在游离的羰基峰,并证实了它们分子中内盐的存在,配合物的IR 谱中出现新的一组吸收峰:43311和40819cm -1(O —Fe ),50711和49510cm -1(O —C o ),40311和38910cm -1(O —Cu ),证实了配合物中的氧2金属键(O —M )的形成。
主题词 氨基葡萄糖;羧甲基氨基葡萄糖;铁(Ⅱ);锌(Ⅱ);钴(Ⅱ);铜(Ⅱ);配合物;光谱中图分类号:O6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0593(2002)0620963204 收稿日期:2001209211,修订日期:2002201228 基金项目:湖南省科技厅资助课题,编号:OOGKY 2005 作者简介:郭振楚,1943年生,湘潭师范学院化学系教授,硕士生导师 1986年,Bitha 等[1]合成了氨基葡萄糖与金属铂的配位化合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型氨基酸锌金属配合物的制备姓名:学号:年级:班级:学院:导师:目录摘要 (1)1.前言 (1)2.实验目的 (2)3.实验原理 (2)4.实验设备 (2)5.实验材料及试剂 (3)5.1试剂的配制 (3)5.2材料的处理 (3)5.2.1反应时间的选择 (3)5.2.2反应温度的选择 (3)5.2.3配合物配比的选择 (3)6.实验操作步骤 (4)7.结果及计算 (4)8.讨论 (5)8.1 L一甘氨酸及甘氨酸锌为例的红外与拉曼光谱分析 (5)参考文献 (8)新型氨基酸锌金属配合物的制备摘要氨基酸是生物体内大量存在的一类生物配体,是蛋白质、酶等的基本结构单元,研究稀土及过渡金属与氨基酸的相互作用将为探索稀土及过渡金属在生物体内的代谢及其生物效应提供基础。
为此,近年来,稀土及过渡金属氨基酸配合物的研究一直为人们所重视,尤其是近十年来发展迅速。
本文概述了近年来锌金属的氨基酸配位化合物的研究,主要介绍了它的性质、运用以及发展等。
对氨基酸配合物的性质研究,主要集中在讨论此类配合物的稳定性和成键特征等方面。
关键词:氨基酸锌金属配合物制备1.前言氨基酸是生物体内大量存在的同时具有氨基和羧基的双官能团生命小分子配体,是构成生物体内蛋白质、酶的基本结构单元[1],氨基酸金属配合物等小分子配合物不仅具有重要生物功能,而且也往往是金属蛋白,金属酶等生物大分子配合物为维持其结构和功能所必需的活性中心。
研究过渡金属与氨基酸的相互作用将为探索过渡金属在生物体内的新陈代谢及其生物效应提供基础[2]。
L一甘氨酸,L一丙氨酸,L一苏氨酸是三种蛋白质氨基酸,表2.1是三种氨基酸的结构式及基本性质[3]。
本论文以上述三种氨基酸作为配体,讨论了其与锌盐(氯化锌,硫酸锌,硝酸锌)的配位反应。
金属氨基酸配合物的合成是通过无机盐与氨基酸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的,制备方法可归纳为液相反应合成法阵[4-5]、固一液相反应合成法[6].固相反应合成法[7]及电解合成法[8]、相平衡合成法[9]等。
提供金属元素离子的原料有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氯化物、醋酸盐、碳酸盐和硫酸盐;氨基酸配体包括单一氨基酸配体和复合氨基酸配体。
2.实验目的根据氨基酸及锌金属配合物的性质制备氨基酸金属配合物并研究其性质3.实验原理金属氨基酸配合物的合成是通过无机盐与氨基酸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的,提供金属元素离子的原料有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氯化物、醋酸盐、碳酸盐和硫酸盐;氨基酸配体包括单一氨基酸配体和复合氨基酸配体。
4.实验设备DDS一307型电导率仪,DJS一IC型铂黑电极,电极常数为0.97(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数显恒温水浴锅HH一A型(国华电器有限公司)。
5.实验材料及试剂L一甘氨酸(L-Gly)、L一丙氨酸(L一Ala)、L一苏氨酸(L-Thr)(生化试剂,上海康捷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氯化锌(AR,无锡市东风化工厂);硝酸锌(AR,上海美兴化工有限公司);硫酸锌(AR,上海美兴化工有限公司);氢氧化钠(AR,杭州萧山化学试剂厂);盐酸(AR,杭州化学试剂有限公司);超纯水。
5.1试剂的配制氨基酸标准溶液的制备:分别精确称取0.0759、0.0899、0.1199的L一甘氨酸、L一丙氨酸、L一苏氨酸,溶解后用超纯水定容至100mL;氯化锌标准溶液的制备:精确称取0.349的固体ZnC12,溶解后用超纯水定容至250mL;5.2材料的处理5.2.1反应时间的选择按不同摩尔比(氨基酸:金属(LM)分别为:4:1;2:1;1:1;1:2)精确移取氨基酸、氯化锌标准溶液,并用超纯水定容至50mL,摇匀,于室温下进行反应,测定在不同反应时间下氨基酸锌配位反应体系的电导率。
5.2.2反应温度的选择按不同摩尔比(L:M分别为:4:1;2:1;1:1;1:2)精确移取氨基酸、氯化锌标准溶液,并用超纯水定容至50ml,摇匀,在不同反应温度(25、35、45、55、65、75℃)下反应25min 后,冷却至室温,并适量补加超纯水,使反应前后的浓度保持不变,测定氨基酸锌配位体系的电导率。
5.2.3配合物配比的选择按不同摩尔比(L:M分别为:9:1、6:1、4:1、3:1、2:1、1:1、l:2、l:3、l:4)精确移取氨基酸、氯化锌标准溶液,调节溶液州值,使其处于等电点状态,并用超纯水定容至50ml,摇匀,在室温下反应15-25min后,测定氨基酸锌配位体系的电导率。
6.实验操作步骤按摩尔比氨基酸:金属为2:1称取一定量的氨基酸和锌盐(包括氯化锌,硫酸锌,硝酸锌),以适量水溶解氨基酸,边搅拌边加入锌盐进行反应,并用0.1mol比的HCI或NaOH 调节其pH值。
反应完全后,用滤纸滤去杂质或沉淀(pH13.0时产生沉淀),然后用滤纸封住烧杯口防止灰尘落入,在室温(25℃)下,静置20-30天后,有晶体析出,过滤、干燥得到氨基酸锌配合物晶体。
产物置于干燥器中保存。
7.结果及计算锌离子是较强的路易斯酸,带有+2价电荷,在生成配合物是其配位数通常为4或6,分别形成四面体构型或八面体构型,由于中心原子Zn的d10电子结构,能够生成稳定的配合物。
而氨基酸是较强的路易斯碱,是既具有氨基又具有羧基的双官能团生命小分子配体,因而能与锌离子反应生成稳定的配合物。
本章根据氨基酸锌体系的电导率变化,讨论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配位反应的影响;通过电导率曲线变化确定了各氨基酸锌配合物的配比;制备了不同pH条件下的氨基酸金属离子配合物。
由实验得出,三种氨基酸锌配合物均为2:1型配合物,L一甘氨酸与锌的反应速度相对较快,15min就达到平衡状态,到25min后,L一丙氨酸和L一苏氨酸也达到了平衡状态。
反应温度对配位反应影响不大。
8.讨论8.1 L一甘氨酸及甘氨酸锌为例的红外与拉曼光谱分析图3.1,3.2分别为甘氨酸及甘氨酸锌固体的红外、拉曼光谱图,结合红外、拉曼谱图,可以看出金属配合物与配体氨基酸相比,一些主要吸收峰发生了明显的位移,相对强度也有所改变,表明金属与氨基酸发生了配位作用。
表3.1列出了甘氨酸及其配合物的红外和拉曼谱图的主要吸收峰数值,并且对照配体前后谱带的变化对谱峰进行了振动类型的归属。
分析甘氨酸、甘氨酸锌的红外及拉曼光谱可以知道:(1)自由的氨基酸基本上以内盐形式存在,即氨基酸中的梭基表现为梭酸根离子,而氨基则表现为质子化的伯钱离子,故在甘氨酸红外和拉曼光谱中出现.氨基的正离子和羧基的负离子的特征红外及拉曼吸收谱带。
而在甘氨酸锌配合物的红外与拉曼谱图中,配体氨基酸的几个特征锋都在配合物中保留下来,说明氨基酸在金属配合物中仍保留其自由时的内盐结构。
(2)在甘氨酸锌的谱图中,甘氨酸的特征谱线都存在,且发生了频移。
红外谱图中,配体的羧基不对称伸缩和对称伸缩振动分别从1612cm-1,1413cm-1频移到1635cm-1,1411cm-l,分别向高波数和低波数频移了23cm-l和2cm-1。
在拉曼谱图中,配体的羧基不对称伸缩和对称伸缩振动分别从1626cm-1,1410cm-1频移到了1650cm-1,1411cm-1,分别频移24cm-1,和7cm-1,与红外谱图中的基本一致。
另外,在甘氨酸锌的拉曼谱图中,305cm-1,出现了新的特征峰,经分析为Zn2+伸缩振动产生的。
以上现象表明L一甘氨酸分子中的羧基氧原子参与了配位反应,与Zn早十配位,形成了Zn2+配位键。
(3)甘氨酸锌的红外谱图中,只有在3300cm-1--3500cm-1,处出现较宽的水吸收峰,表明配合物中有水分子存在,且所含的水为结晶水。
拉曼谱图中的按离子-NH3+的不对称伸缩和对称伸缩振动也发生了红移,说明-NH3+在配合物中的分子环境发生了变化,形成配合物时自由甘氨酸分子间氢键被破坏。
由于-NH3+基团中的N原子不能提供孤对电子,无法与Zn2+进行配位,因此,-NH3+伸缩振动的红移可能是与结构中的水分子发生了更强的氢键所致,是环境作用的结果,而非参与中心离子配位的结果。
(4)由甘氨酸和甘氨酸锌的红外光谱图可以知道,甘氨酸中的羧基氧原子与Zn2+十进行配位,形成Zn-O配位键,谱图中的羧基不对称伸缩振动和对称伸缩振动发生了红移。
通过计算甘氨酸及甘氨酸锌配合物的-COO-不对称伸缩振动与对称伸缩振动的差值发现,两者的差值分别为199cm-1和224cm-1。
后者的值大于前者,说明配合物中的羧基以单齿形式参与配位。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到,L一甘氨酸在等电点条件(即pH6.0条件)下,能与Zn2+进行配位反应。
L一甘氨酸分子中的羧基氧原子能够与Zn2+进行配位,形成新的Zn2+配位键,且羧基与金属离子以单齿形式进行配位。
参考文献[1]杨频,高飞.生物无机化学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2]计亮年,黄锦汪,莫庭焕等.生物无机化学导论第二版[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3]蒋澄主编.氨基酸的应用[J].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6:5-7[4]张有明,白俊锋,吕曼青等.氨基酸锌的制备和性质[J].化学世界,1997,(2):82一84[5]朱妙琴.甘氨酸合铜(II)配合物的固、液相反应合成与表征[J].光谱实验室,2006,23(l):110一114[6]张瑞华.赖氨酸锌的合成[J].饲料工业,2004,25(5):35一37.[7]蒋才武,陈超球,梁利芳等.微波辐射条件下Cu(II)、Co(II)、Ni(II)、Zn(II)与甘氨酸配合物的固相合成、表征及应用[J].广西师范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7(l):32一37[8]柴之芳,祝汉民.微量元素化学概论[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4[9]刘建睿,侯育冬,高胜利等.锌盐与L一a一组氨酸配合物行为的相化学研究[J].化学学报,1999,57:485一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