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业绩评价【开题报告】
基于赎回率的中国开放式基金业绩评价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赎回率的中国开放式基金业绩评价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证券市场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目前,中国的基金市场相对于发达国家还处于起步阶段,投资者的风险意识也需要加强。
因此,对于基金业绩的评价成为了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基金业绩的评价是通过其他标准来评价业绩是否优秀,常见的指标有收益率、夏普比率,但是这些指标的客观性、科学性存在争议,且主要反映基金的收益情况,对于基金的风险控制能力等其他方面的评价不够全面。
本研究旨在基于赎回率的方法对中国开放式基金的业绩进行评价,以补充其他评价方法的不足之处,同时探究赎回率作为一种新型基金业绩评价指标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二、研究内容1.对基金赎回率的定义及其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探究其评价基金业绩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2.选取某些基金进行赎回率指标的评价,并结合其他常见指标进行综合比较,研究评价结果的可行性及相关结论。
3.通过大量基金数据统计分析,探究赎回率与其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对基金业绩的综合评价结果。
4.在研究基金赎回率指标的过程中,对基金风险控制、运作能力和业绩稳定性等指标进行观察分析,为基金投资者提供全面的投资参考。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法、计量分析法、实证研究法等方法进行研究,充分利用现有的基金数据,包括资产净值、日排名、相对收益率等指标,并结合调查问卷等方法获取投资者的投资心理和预期,从而得到更为准确和客观的评价结果。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将对中国的基金业绩评价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为基金投资者提供更全面、科学的投资决策参考,为提升基金行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率作出贡献。
开放式投资基金绩效评级模型及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

开放式投资基金绩效评级模型及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投资者对投资理财需求日益增长,投资基金市场也日益扩大。
投资基金作为一种重要的投资方式,其产品绩效直接影响到投资者的财富收益。
而投资基金绩效评估是投资者选择基金的重要依据。
因此,如何准确地评价投资基金的绩效成为了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目前,国内投资基金绩效评估方面主要存在两个问题。
一方面,基金公司和基金销售机构对于基金绩效的评估标准存在差异,缺乏一个统一的、科学的基金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另一方面,现有的基金绩效评估模型通常采用指标打分法或TOPSIS法等普通评估方法,存在评价不准确、难以区分高低等问题。
因此,本研究旨在构建一种能够准确评价开放式投资基金绩效的评价模型,解决上述问题,为投资者提供科学合理的投资建议,促进投资基金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构建一种能够准确评价开放式投资基金绩效的评价模型。
具体研究方法如下:(1)综述和分析现有投资基金绩效评估方法,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对基金绩效评估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进行调研。
(2)设计一种基于支持向量回归(SVR)的基金绩效评估模型。
该模型采用数据挖掘技术,通过历史基金数据训练出一个能够准确预测基金绩效的回归模型。
(3)通过实证研究,验证基于SVR的基金绩效评估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并与现有评估模型进行比较分析。
三、预期成果和意义本研究的预期成果是构建一种准确的开放式投资基金绩效评估模型,并通过实证研究验证其有效性和准确性。
这将为投资基金绩效评估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并为投资者提供科学、准确的投资建议,促进投资基金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四、研究计划和进度安排本研究计划分为以下主要阶段:(1)阶段一:文献综述和调研。
预计用时2个月。
(2)阶段二:模型设计和实验。
预计用时6个月。
(3)阶段三:数据分析和结果汇总。
预计用时2个月。
(4)阶段四:论文撰写和答辩。
预计用时2个月。
基于风格分类的我国开放式基金绩效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风格分类的我国开放式基金绩效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开放式基金作为市场化运作的一种基金形式,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青睐。
然而,由于市场上开放式基金的数量众多,投资者难以进行选择,且基金绩效的评估也成为了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对于投资者而言,了解基金的风格分类能够更好地辅助他们进行投资决策,同时也能更为精准地评价基金的投资绩效。
因此,本研究拟基于风格分类的方式,对我国开放式基金的绩效进行实证研究,探究基金风格与绩效的关系,为投资者提供更加精准的投资建议,促进我国开放式基金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1. 研究内容1)基金风格分类综合考虑股票市场、基金投资目标和投资策略等多方面因素,选取适合我国股票市场的风格分类方式,对开放式基金进行风格分类。
2)基金绩效测度对开放式基金进行绩效测度,选取市面上常用的测度方法,如夏普比率、信息比率等,对基金进行绩效评价。
3)基金风格与绩效关系研究基于风格分类和绩效测度结果,探究基金风格与绩效之间的关系,分析不同风格分类下基金的投资表现及其变化规律。
2. 研究方法采用实证分析的方式,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数据来源主要为Wind金融终端,研究时间跨度为2015年至2020年。
具体方法包括:1)分析基金不同风格分类下的投资表现,比较各风格分类下基金的收益率、波动率、夏普比率、信息比率等指标,探究不同风格分类下基金的收益性、风险性及综合投资表现。
2)构建回归模型,探究基金风格对绩效的影响。
基于不同风格分类下的基金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面板数据回归等方法,分析基金风格、基金规模、基金经理及行业分布等因素对基金绩效的影响。
三、预期结果及意义1. 预期结果通过基于风格分类的实证研究,我们预期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不同风格分类下的基金绩效表现差异显著,不同的风格分类对应着不同的投资特点和表现。
2)基金风格是影响基金绩效的主要因素,同时基金规模、基金经理及行业分布等因素也会对基金绩效产生影响。
基于DEA方法的中国开放式基金绩效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DEA方法的中国开放式基金绩效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开放式基金是指公众可自由买卖的基金,其特点是无限制的发行和赎回。
作为金融市场的一种创新金融产品,开放式基金在我国的发展十分迅速。
据中国证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中国开放式基金的管理规模达到12.9万亿元人民币,近年来管理规模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开放式基金作为一种证券投资的形式,其业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投资者的收益水平,因而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基金公司的运营管理等因素对基金业绩的影响备受关注。
为了了解中国开放式基金的绩效表现,国内外学者和专家对开放式基金绩效研究进行了相关的实证分析。
许多学者研究结果表明,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基金公司的运营管理等因素对基金绩效具有显著影响。
因此,在当前中国金融市场环境下,深入探讨基金经理及基金公司对开放式基金绩效表现的影响,对于提高中国金融业的管理水平,促进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中国开放式基金的绩效水平进行评估,并探讨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和基金公司的运营管理等因素对该绩效的影响。
具体来讲,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目的包括:1、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法评估中国开放式基金的绩效水平,分析基金经理的投资业绩和基金公司的运营管理等因素对绩效水平的影响;2、比较不同类别基金的绩效表现,分析其差异性及原因;3、提出对于提高中国开放式基金绩效的管理建议。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会围绕着中国开放式基金的绩效评估和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讨,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搜集包括中国证监会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不同类型基金的绩效数据、基金经理和基金公司的相关信息等数据素材。
2、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中国开放式基金的绩效进行评估,并构建影响基金绩效的因素模型。
3、分析基金经理投资水平、基金公司的运营管理、激励机制等因素对绩效的影响,定量评估其作用。
4、通过实证分析,比较不同类型基金的绩效表现,分析其差异性及原因。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绩效评估的实证分析的开题报告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绩效评估的实证分析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日益发展,证券投资基金也逐渐成为投资者选择的热门投资工具。
而投资基金在选取和评估上,往往会参考历史绩效表现以辅助决策。
因此,在这一领域展开实证分析,可以为投资者提供更可靠的信息支持。
证券投资基金的绩效评估对于投资者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可以帮助投资者评估基金的投资能力及风险水平,为投资者选择合适的基金提供依据。
其次,对基金经理的业绩进行监督和评估,可以促进基金公司的运作效率和质量,进而建立健康可持续的证券投资基金市场。
二、文献综述一般而言,证券投资基金的绩效评估分为三个层面:基金的总回报率、防御前和防御后的绩效表现( Jensen Alpha 指标和 Treynor Ratio)、风险调整收益(以Sharpe Ratio 和 Sortino Ratio 为代表的指标)等指标。
同时,还需考虑时间持续性和风险水平,综合分析投资基金的表现。
根据往年的研究成果,证券投资基金投资策略对于基金绩效的影响较大。
以投资组合理论为基础的主动管理策略一般表现优秀,而随机选择股票和被动管理行为则不如主动管理表现。
此外,货币市场基金相比于股票和债券基金更为保守且有较低风险,但回报率相对较低。
三、研究目标和内容本文旨在通过实证分析,评估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绩效表现,总结不同投资策略组合对基金绩效的影响,并探究基金绩效评估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按市场发行时间,选择不同性质、规模、类型的证券投资基金,结果统计其绩效表现;(2)对基金绩效所受到的各方面因素进行分析,考虑投资策略、管理费用、市场条件等因素和绩效表现的关系;(3)比较不同指标以及不同模型对于基金绩效评估的敏感性和准确度;(4)讨论基因绩效评估在实际投资中的局限性及可接受性。
四、研究方法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采用定量研究法。
首先,以大量的历史数据为基础,通过多种绩效评估指标进行绩效评估,考察基金在不同市场条件下的表现。
开放式基金业绩与规模相关性的实证分析的开题报告

开放式基金业绩与规模相关性的实证分析的开题报告
开放式基金是指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在交易所购买和卖出股份来进行投资、赎回,并根据基金业绩分享收益的一种投资方式。
近年来,随着人们投资理财意识的提高以
及资本市场的飞速发展,开放式基金规模不断扩大,投资者对基金业绩的关注也越来
越高。
因此,如何评估并预测基金业绩成为了基金行业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旨在分析开放式基金规模与业绩之间的关系。
具体而言,本文将探讨以下问题:开放式基金规模和业绩是否存在相关性?如果存在,相关性的强度和方向如何?
相关性是否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本文将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1. 数据收集。
本文将获取一定数量的开放式基金的规模和业绩数据,时间跨度覆盖多年。
数据来源包括证券公司、基金公司、金融机构等。
2. 数据处理。
本文将对获取的数据进行清洗、整理、转化等处理过程,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3. 相关性分析。
本文将采用统计学方法,如相关系数分析、回归分析等,对基金规模和业绩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定量分析,并探讨其强度和方向。
4. 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将分析其他因素,如市场环境、基金类型、管理费用、股票投资比例等,对开放式基金规模和业绩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5. 实证结果分析。
本文将根据实际数据和分析结果,对开放式基金规模和业绩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投资者、基金公司及监管部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建议,为投资者制定更加科学的投资策略、为基金公司制定更加合理的产品设计、为监管部
门制定更加有效的政策提供依据。
基于不同基准指数的我国开放式基金业绩评价与实证分析的开题报告

基于不同基准指数的我国开放式基金业绩评价与实证分析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开放式基金作为一种重要的金融产品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开放式基金的投资策略和业绩表现,对于投资人的风险管理和资产配置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同时,开放式基金作为一种重要的金融产品,也需要受到严格的监管和评价。
因此,进行对我国开放式基金业绩的评价和实证分析,对于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和保护投资人权益,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文将以我国开放式基金为样本,通过分析不同基准指数和投资风格的选择,对基金业绩进行评价和实证分析。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建立适合我国基金市场的基准指数体系,从市场情况、投资风格等多维度考虑,选择适合我国基金市场的基准指数。
2、对我国开放式基金的业绩进行评价,通过对同类基金、行业基金等多种基准指数进行比对,对基金的绝对收益和相对收益进行评估。
3、基于不同基准指数的实证分析,对基金的超额收益进行分析和讨论,探究不同基准指数对基金收益的影响和差异。
4、以上分析结果的意义和启示,对我国基金业发展和投资者资产配置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本文采用文献综述、定量分析等方法,通过对历史基金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建立相应的数据分析模型,从而形成对我国开放式基金业绩评价和实证分析的全面性研究。
三、预期成果和贡献本文预期研究出适合我国基金市场的基准指数体系,对我国开放式基金的业绩进行评价,并对不同基准指数对基金收益的影响和差异进行实证分析。
同时,通过对分析结果的总结和涵义的讨论,为我国基金业的发展和投资者的资产配置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建议。
最终的研究成果可为学术界和业界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稳定与发展。
我国开放式基金业绩持续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开放式基金业绩持续性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开放式基金在中国已有二十余年的历史,随着中国资本市场逐步开放和投资者素质的提高,基金投资成为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参与的投资方式。
同时,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监管政策的逐步完善,基金业绩的持续性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基金业绩持续性的研究不仅对于基金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具有实际意义,同时也对于基金公司和监管机构的风险掌控和市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开展对于我国开放式基金业绩持续性的研究,对于推动资本市场发展,提升我国基金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2.1 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针对我国开放式基金业绩持续性问题展开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金业绩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包括基金收益率、风险、回撤等指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以及指标的合理性和适用性分析;(2)基金业绩的持续性问题研究,包括基金业绩的稳定性、连续性、回报率与风险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3)基金经理、基金公司和基金规模等因素对基金业绩的影响研究,包括对基金经理管理能力的评价、基金公司规模对基金业绩的影响以及基金规模与业绩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
2.2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首先通过基金经理回归模型等定量方法分析基金业绩的影响因素以及业绩持续性问题,然后采用因子分析等定性方法对模型的结果进行验证和解释,最终得出对我国开放式基金业绩持续性问题的结论。
三、研究预期成果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金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对我国开放式基金业绩评价相关指标提出一系列建设性的建议和改进建议;(2)对我国开放式基金业绩持续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基金业绩的稳定性、连续性、回报率与风险的关系等问题,为我国基金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指导;(3)对于基金经理、基金公司和基金规模等因素对基金业绩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为我国基金行业的治理和监管提供经验参考;(4)为投资者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基金投资决策依据,为基金公司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设计思路,为监管机构提供风险掌控和市场政策制定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题报告我国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业绩评价一、立论依据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我国的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交易自2005年初开始以来已经逐渐受到了广大市场投资者的认可,交易量节节攀升,其独特的股票申赎机制、二级市场交易机制使得其兼具指数基金、封闭式基金、开放式基金的三者之长,拥有交易便利便捷、成本低廉、资金使用效率高、收益稳定、操作透明、流动性高等多项优势。
对ETF基金的业绩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能衡量其投资价值,对于我国基金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对于广大投资者慎重选择投资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选取5支最具代表性的ETF为样本,用以跟踪误差为核心的业绩评价指标结合传统基金业绩评价方法检验其投资绩效。
基于本文特定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角度,本文主要采用回归分析等进行实证研究,辅以SPSS和Eviews5.0工具的帮助,以研究分析的所得出得相关结论,比较其业绩表现以为投资者提供较好的决策帮助,最后同时提出对策与建议以促进中国ETF市场的发展。
2.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外专家学者对ETF业绩评价的研究国外学者对于ETF业绩评价主要集中跟踪误差。
这区别于用基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MP)的基金业绩评价指标夏普比率、詹森比率和特雷诺比率从基金的整体业绩评价主动型基金业绩。
Kostovetsky(2003)认为跟踪误差受到标的指数的成分股和成分股权重变化的影响。
Gallagher(2004)和Frino在研究标准普尔500共同指数基金时,发现跟踪误差也受指数委员会控制的指数管理程序这一外部因素影响和有效风险控制。
Elton、Gruber、George和Kai Li(2002)发现在剔除管理费和股利因素的影响后ETFs的资产净值收益率之间的追踪误差很小,得出基金的申购与赎回对指数基金的跟踪误差影响极小。
Gastineau (2004)认为ETF的对手指数基金表现欠佳。
ETFs跟踪能力的缺乏至少一部分导致ETF基金经理不愿履行在指数调整前调整投资组合的职责。
Rompotis (2005)研究了16支ETFs和指数基金在跟踪同一个指数的表现,并得出他们极大地导致相似回归和跟踪误差。
(2)国内学者对ETF业绩评价的研究国内对于基金业绩评价方面的研究较晚,而且多采用国外成型的评价标准且,相关研究偏重于探讨指数型基金净值对其目标指数的跟踪误差。
①以跟踪误差为指标的业绩评价和实证研究陈远志(2007)运用跟踪偏离度分析和回归模型分析分析了上证50ETF的跟踪误差变化。
王煜、王华(2007)认为ETF运行业绩的一个重要的指标是追踪误差,他们对中国市场上目前交易的四支:上证50ETF、深证100ETF、上证180ETF和中小板ETF的追踪误差进行实证分析,并对其投资业绩给予综合的评价。
王剑、朱淑珍(2009)以我国A 股市场上全部5只ETF 为研究对象,采用回归拟合和定量计算的计量方法,实证分析ETF上市后的跟踪误差及业绩对比。
胡新明(2009)认为抽样复制、现金留存、基金分红以及基金费用等都会导致跟踪误差,较大的跟踪误差会给投资者带来很大的投资风险,影响其业绩表现。
②传统基金业绩评价方法吕小娟(2007)运用完全复制型ETF业绩评价方法,将业绩评价指标分为收益率评价指标和运作效率指标,对我国上证50ETF的业绩评价。
王敬、程显敏、宗乐新(2007)利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评估了ETF的系统性风险。
用模型中资产的贝塔值用来衡量资产的变化率对市场指数变化率的敏感程度,也就是该项资产的系统风险。
童婷婷(2008)采取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从风险收益特征以及综合财务分析3大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和研究,综合分析了5支ETF在目前市场状态下所具有的投资价值。
赵勇、陈永生(2009)将基于基金收益率的绩效评价方法(Jensen指数、H—M指数、相关系数)应用于指数基金绩效评价。
③总结尽管对于业绩评价,各研究者的研究方法略有不同,包括以跟踪误差为指标、基金收益率的绩效评价方法、估值分析法、综合财务分析法等,但总的说来,对ETF特性的认识并无太大的分歧,普遍比较统一,即对于ETF业绩评价应主要集中于跟踪误差。
国外学者对ETF的研究甚为全面,同时也越来越深入。
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比较,我国对ETF业绩评价的研究还需要有所突破。
但是国内学者对ETF的研究也在逐渐深入,紧跟国际理论前沿。
3.参考文献[1]赵勇.我国指数基金投资风险评估[J].软科学,2010(5)[2]王剑,朱淑珍.我国ETF跟踪误差比较及对策研究[J].经济师,2009(9)[3]胡新明.论ETF基金的投资风险与投资策略[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9(4)[4]邹平,张文娟.对上证5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的实证研究[J].上海金融,2008(4)[5]童婷婷.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投资价值比较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8[6]李裕强.ETF投资理论与实证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7[7]吕小娟.完全复制型ETF业绩评价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07[8]陈远志.上证50ETF的跟踪误差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6)[9]王敬,程显敏,宗乐新.股指期货在ETF投资管理中的套期保值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0]王煜,王华.ETF跟踪误差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2007(2)[11] Rompotis, G.G. AN empirical comparing investigation on exchange traded funds and index funds performance [EB/OL]./abstract=903110, 2005[12]Frino, A. & Gallagher, D. & Neubert, A. et al. Index Design and Implications for Index Tracking: Evidence from S&P500 Index Funds [J]. Journal of PortfolioManagement,2004,30(2):89一95.[13]Timothy E. jares & Angeline M. Lanin.Janan and Hong Kong Exchange-Traded Funds (ETFs): Discounts, Returns, and Trading Strategies [J]. Journal of Finance Services ResearCh,2004.25(l):57一69[14] Gastineau, G.L. The Exchange-Traded Funds Manual [J].New Jersey: JohnWilley & Sons, 2002[15]Elton, E. & Gruber, M., Comer, G& Li, and K. Spiders: Where are the Bugs? [J].Journal of Business, 2002, 75(3):453-472[16]Paul, H. & Eric, K. Quality Standards for index Products [J].University of Toronto Working Paper, 2001, 18-29, 54-59[17]Frino, A. & Gallagher, D. Tracking S&P 500 index Funds [J].Journal of Portfolio Management, 2001, 28(l):44-55[18]Ammann,M&Tobleer, G. Measurement and Decomposition of Tracking Error [D].Variance University of St. Gallen working Paper, 2000(3)二、研究方案1.主要研究内容(或预期章节安排)1ETF概述及其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1.1ETF的定义及特点1.2全球ETF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1.3我国ETF发展和创新2ETF业绩评价分析2.1资本资产定价模型2.2运作效率评价指标3ETF业绩评价实证比较3.1研究样本和数据来源3.2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分析5支ETF的收益和风险3.3以跟踪误差为重点的运作效率分析5支ETF4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2.实施方案和进度计划实施方案:本文主要通过图表进行实证研究,以SPSS和Eviews5.0工具的分析结构来证明回归分析ETF净值收益率(增长率)和基准指数收益率之间的相关性。
在选择数据时,所使用的数据为ETF基金净值收益率(增长率)、份额净值、累计净值、市盈率、跟踪误差和基准指数收益率等指标,这些数据主要来自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国泰君安等网站及各ETF年报通过计算整理而成,从而得出对5支样本ETF业绩的评价结论。
进度计划:第6学期第19-20周至第7学期第1-5周: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广泛搜集、研究相关文献资料,完成毕业论文选题。
第7学期第6-12周: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外文翻译、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撰写;参加开题答辩,进一步论证选题价值、确立主要研究内容,论证研究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第7学期第13-14周:撰写论文详细提纲,交给导师批阅,反复修改,保证论文结构的合理性。
第7学期第15-20周:开始写作毕业论文,完成初稿。
第7学期寒假:结合毕业论文选题开展调查研究。
第8学期第1-2周:在导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写作、完善毕业论文。
第8学期第3-6周:在导师的指导下,充分利用毕业实习的机会,结合毕业论文内容开展进一步的调查研究,完成论文。
第8学期第7周:在导师的指导下,进一步修改、完善毕业论文,定稿上交。
第8学期第9-11周:参加毕业论文答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