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栏牦牛适度补饲技术标准2020版青海地方标准
牦牛全程饲养管理技术规范

ICS65.020.30B 40 DB63 青海省地方标准DB63/T XXXXX—2019牦牛全程饲养管理技术规范(报批稿)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前 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青海省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青海省大通种牛场。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进寿、李青云、刘更寿、保广才、李吉叶、张国模、杨德青、周九德、彭云飞、常占青、李生福、张润生、杨海金、王进龙、吴国庆、张元兴、王晨章、李宝森、张健、刘晓梅。
牦牛全程饲养管理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牦牛生产全过程中的饲养、管理、选育、繁殖、卫生防疫、补饲、出栏、养殖档案建立、产品追溯等环节中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牦牛种牛场、养殖场、合作社和青藏高原牧区牦牛的饲养与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 1764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操作规程 畜肉NY 2766 牦牛生产性能测定技术规范DB63/T 546.3 青海牦牛繁殖技术规范DB63/T 546.4 青海牦牛选育技术规范DB63/T 704 高寒牧区牦牛冷季补饲育肥技术规程DB63/T 1079 牦牛人工授精技术操作规程DB63/T 1162 冷季母牦牛妊娠期和哺乳期补饲技术规程DB63/T 1164 母牦牛体况评分标准DB63/T 1165 牦牛犊保育技术规程DB63/T 1243 牦牛种公牛选育技术规程DB63/T 1501 放牧牦牛规模化生产出栏技术规程DB63/T 1502 牦牛种牛标识和建档立卡规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牦犊牛出生至1周岁的牦牛。
3.2育成牛1周岁至3周岁的牦牛。
4 牦牛饲养4.1 牦犊牛饲养4.1.1 牦犊牛在2周龄后即可采食牧草,3月龄左右时可大量采食,随年龄的增长哺乳量逐渐减少。
牦牛出栏实施方案

牦牛出栏实施方案一、前期准备工作在牦牛出栏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
首先要对出栏场地进行清理,确保场地平整、无杂草、无障碍物。
其次要准备好出栏所需的工具和设备,包括出栏门、牦牛饲料、水源等。
另外,还需要做好出栏人员的培训工作,确保每个人都清楚出栏的操作流程和安全注意事项。
二、出栏流程1.指导牦牛进入出栏通道在出栏前,要先将牦牛集中到通道口,并通过引导的方式,让牦牛逐步进入出栏通道。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人员的安全,避免牦牛出现惊慌情况。
2.打开出栏门当牦牛进入出栏通道后,需要迅速打开出栏门,确保牦牛能够顺利通过。
出栏门的开启需要稳健有序,避免出现意外情况。
3.引导牦牛出栏在出栏门打开后,需要有专人负责引导牦牛顺利出栏。
引导人员需要站在适当的位置,用轻柔的动作和声音引导牦牛前行,确保牦牛能够安全、快速地通过出栏通道。
4.关闭出栏门当牦牛全部出栏后,需要迅速关闭出栏门,避免牦牛再次进入出栏通道,确保场地的安全和秩序。
三、安全注意事项1.人员安全在牦牛出栏的过程中,人员需要保持警惕,避免与牦牛发生冲突。
尤其是引导牦牛出栏的人员,需要保持冷静、沉着,避免牦牛受到惊吓。
2.牦牛安全在牦牛出栏的过程中,要确保牦牛不会受到伤害。
引导牦牛出栏的人员需要掌握牦牛的习性,采取合适的引导方式,确保牦牛能够顺利通过出栏通道。
3.设备安全在出栏过程中,需要确保出栏门的稳固性和可靠性,避免出现意外情况。
同时,出栏通道的地面要保持干燥,避免牦牛在出栏过程中滑倒。
四、总结牦牛出栏是畜牧生产中的重要环节,正确的出栏实施方案能够提高出栏效率,减少牦牛受伤的风险,保障牦牛的健康和安全。
因此,在出栏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严格按照出栏流程操作,保证人员、牦牛和设备的安全,确保出栏工作的顺利进行。
青海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同意“高产饲草料地精细化灌溉及豆科草籽引进选育技术研究”项目变更的批复

青海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同意“高产饲草料地精细化灌溉及豆科草籽引进选育技术研究”项目变更的批复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青海省科学技术厅
•【公布日期】2020.10.26
•【字号】青科发规〔2020〕91号
•【施行日期】2020.10.26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
正文
青海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同意“高产饲草料地精细化灌溉及豆科草籽引进选育技术研究”项目变更的批复
各有关单位:
根据《青海省重点研发与转化计划管理办法》规定,经2020年第13次厅务会讨论决定,同意“高产饲草料地精细化灌溉及豆科草籽引进选育技术研究”项目变更(详见附件)。
望你们按照相关管理办法,认真做好项目变更后续工作。
附件:“高产饲草料地精细化灌溉及豆科草籽引进选育技术研究”项目变更表
2020年10月26日附件
“高产饲草料地精细化灌溉及豆科草籽引进选育技术研究”项目变更表。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藏羊产业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青政办〔2020〕41号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藏羊产业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正文:----------------------------------------------------------------------------------------------------------------------------------------------------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藏羊产业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青政办〔2020〕41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藏羊是青藏高原独有物种,青海是全国藏羊主产区,养殖面广历史悠久,饲养量占全国的40%以上,藏羊产业是青海农牧区的支柱产业和民生产业,发展潜力较大加快藏羊产业转型发展,不仅有利于农牧民增产增收,转变传统生产方式,保护草原生态环境,更有利于实现农牧区产业振兴为持续推进藏羊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助力全省乡村振兴战略,经省政府同意,并经农业农村部批复同意,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一)主要目标到2025年,推动藏羊产业实现质量向效益型发展,一产稳步增长,全省藏羊年末养殖量控制在1200万只,能繁母畜比例提高6个百分点达到72%,高效养殖覆盖面超过30%,出栏率提高16个百分点达到70%,特色潜力充分发掘,产业层次全面提升,确立青海在全国藏羊产业的中心地位,将藏羊产业打造成生态保护的样板产业科技兴农的典范产业转型升级的引领产业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实现全产业链推进,二三产加快发展,以产肉为主,兼顾毛皮和其他副产品的开发加工生产,肉产量增加2万吨达到16万吨,产品加工率提高10个百分点达到50%,其中冷却肉比重由12%提高到25%,藏羊产品实现综合产值100亿元(二)基本原则坚持标准化生产原则巩固深化“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建设经验,选择组织化程度高的生态畜牧业股份制合作社,推行标准化高效养殖模式,建立藏羊产业标准化“第一车间”,提升藏羊产业组织化标准化科技化水平坚持产业化推进原则通过拍卖或订单供应,建立企业与合作社产销联结机制,引导形成生产加工屠宰销售等上下游结合紧密,产前产后管理规范的利益联结机制,持续补齐藏羊产业发展短板坚持循环化发展原则坚持生态优先,大力倡导为养而种种养结合,加快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生态保育型循环农牧业,推广“草(粮)—畜—肥—草(粮)”生产模式,推进种养循环发展坚持品牌化建设原则继续深入挖掘藏羊特色资源潜力,着力打造“中国藏羊之府”区域品牌,强化藏羊产业区域品牌建设和企业品牌创建工作力度提升品牌价值,扩大品牌效应(三)区域布局1.青南生态养殖区全面落实以草定畜制度,大力推广股份合作经营模式,推行“放牧+适度补饲+半舍饲+追溯”的养殖模式,着重打造有机品牌,开发高端藏羊肉产品,存栏量控制在150万只2.环湖优势生产区大力发展高原型藏羊,巩固提升藏羊改良工作,提高藏羊个体生产性能推进股份合作经营,推行“划区轮牧+种草养畜+适度规模+订单生产+舍饲半舍饲+追溯+加工与营销”的全产业链模式打造绿色有机品牌,发展中高端藏羊肉产品,存栏量控制在780万只3.东部高效发展区采取自繁自育+牧繁农育+户繁场育发展模式,推广经济杂交和阶段性反季节育肥技术,建设集藏羊物流精深产品加工区域品牌发展的核心区域和主要城镇城乡居民藏羊肉消费市场供应基地,存栏量控制在270万只二主要任务(一)推动藏羊养殖转型升级坚持以草定畜种草养畜草畜配套以种促养以养带种种养双赢的循环发展在农区,建立养殖量与草地和饲草种植产草量相匹配的养殖机制,选择有建设用地饲草料充足水电路及网络畅通地方积极性高的县区,扶持建设20个藏羊高效养殖园区在农牧交错带,充分利用草山草坡和耕地资源,扶持建设100个以舍饲为主放牧为辅的藏羊标准化生态牧场在牧区,深入推广生态畜牧业建设经验和成果,以提高藏羊生产组织化程度为切入点,择优扶持建设200个组织化程度高的生态畜牧业股份合作制合作社,建立藏羊标准化养殖基地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形成队繁场育集中出栏销售的生产格局(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各市州政府)(二)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坚持选育提高与保护利用并重,利用三角城种羊场技术优势,调整种羊结构,组建藏羊核心群,打造省级藏羊育种技术平台,建立核心育种场积极组织藏羊良种繁育经营主体,组建藏羊育种协作联盟,形成抱团发展技术共享经营规范的组织体系发挥生态畜牧业股份合作制合作社的组织资源和管理优势,支持有发展意愿的合作社建设藏羊良种繁育基地加大现有藏羊良种繁育场育种能力提升和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力度制定藏羊育种计划,按照多胎体大兼用的方向,组织开展藏羊本品种选育委托有工作基础的科研单位开展藏羊多胎分子选择及核心育种工作,提高生产性能强化藏羊遗传资源保护选育和申报工作规划建设不同类型藏羊遗传资源保护区,规范其他品种引进和利用行为扩大藏羊育种补贴项目实施规模和范围,适当提高补贴标准,提高良种覆盖面通过综合施策,藏羊年良种供种达到2.5万只以上(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省科技厅,各市州政府)(三)加快饲草料生产体系建设强化退化草原治理,继续实施好草原奖补政策,加强放牧技术指导,合理利用天然草原,挖掘草原资源潜力坚持种养结合草畜联动,加大粮改饲项目建设力度,实施饲用牧草良种补贴政策,鼓励利用低产田坡地撂荒地和轮作地,扩大饲草种植,稳定饲草料基地支持农区半农半牧区创建一批千亩以上集中连片标准化饲草料种植生产基地,提高燕麦青贮玉米生产能力;支持无种植条件的县探索建立“飞地饲草料基地”结合防灾减灾工作,加大牧区州县乡(镇)村户五级饲草料储备库建设,完善饲草料储备体系,提升饲草料储备和抗灾保畜能力在适宜地区以市场化方式规划建设一批饲草料储备配送站点,打通饲草—藏羊流通的堵点因地制宜选育推广适宜不同自然环境条件种植的燕麦玉米等高产饲草料品种,光热条件好的地区扶持发展苜蓿草种植,提高优质蛋白饲草供给加强饲草料产品质量监管支持科研单位草产业平台和企业强化藏羊饲草料综合配套技术研发加大农机补贴倾斜力度,健全饲草机械评价机制,提高饲草收贮机械保有量(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省林草局省科技厅,各市州政府)(四)创新藏羊产业化发展机制坚持产加销全产业链协调发展,探索建立藏羊产业利益联结机制,引导藏羊加工企业营销机构合作社养殖场联合发展,培育藏羊产业园产业联合体等产业融合发展平台,成立藏羊产业上下联结紧密具有约束力的联合体协会和产业联盟等行业组织,发挥行业组织在标准执行产品营销品牌打造价格指导绩效评价等方面的作用探索建立第三方绩效评价与扶持机制,建立行业门槛和黑名单制度选择活畜交易历史悠久及活畜交易量大的地方,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方式,建设功能齐全的活畜交易市场,开展线上线下活畜交易,打造全国性藏羊交易中心支持加工企业引进先进工艺开展技改,加大屠宰加工废弃物处理设备更新改造,鼓励企业开展新产品附产品研发对加工企业与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建立长期购销合同,企业从盈利中给合作社进行二次分配的优先扶持推进藏羊收购与销售程序标准化数据化透明化网络建设(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各市州政府)(五)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制定藏羊生产加工冷链运输分割包装等产前产中产后系列标准,制定有机羊肉绿色羊肉生产操作规程,开发制定藏羊系列饲料及标准依托青海省羊产业科技创新平台,组建藏羊技术研发中心,加快藏羊选种选育饲草料生产标准化养殖疫病防治产品加工品牌建设冷链物流和营销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技术研发和转化进程支持省三角城种羊场调整种羊结构,组建藏羊育种核心群,推进藏羊产业发展研究加大藏羊高效养殖技术推广力度,实现标准化藏羊养殖基地技术应用全覆盖加快提升藏羊生产装备水平,开发利用移动式简易羊棚圈等生态轻简实用装备,加快传统设施升级改造步伐全面提升劳动力科技素质,通过参与式培训,培养藏羊产业引领人才10名技术人才100名养殖能手1000名(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市场监管局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各市州政府)(六)打造藏羊特色品牌坚持以藏羊绿色健康为“卖点”,打造“青海藏羊”青字号公共品牌和“茶卡羊”“祁连羊羔肉”“欧拉羊”等区域品牌和全产业链加大藏羊肉品质测定细分研究,深入挖掘青海藏羊肉特点和青南环湖东部三个地区藏羊肉特点,着力培育一批区域特色品牌,分级分层次精准对接市场,发挥品牌效应,实现优质优价结合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建设,加快推动藏羊生产可追溯体系建设,建立产地草场饲草料出栏加工企业加工方法销售全产业链追溯体系,实现绿色饲养绿色精深加工绿色销售全程可追溯鼓励和扶持企业探索高品质羊肉排酸和速解冻等冷链关键技术,研发高端绿色有机产品深挖藏羊文化,探索藏羊博物馆主题公园牧游基地建设,加大藏羊文化宣传力度,助推藏羊品牌打造(责任单位:省市场监管局省商务厅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省文化和旅游厅,各市州政府)(七)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创建服务有效机制灵活的社会化服务体系,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大力培育技术服务企业坚持因地制宜就近种植原则,大力培育饲草料耕种收储加送为一体的饲草专业化经营主体,探索建立草换草草换钱草换肥草换羊的“饲草收贮银行”新经营模式,努力实现州有饲草料产业中心,县有经营实体,乡有服务点创新农区和半农半牧区集约舍饲养殖的粪肥资源化利用方式,依托社会资本投入为主财政适度扶持的投入机制,建设县级和区域粪肥收集加工处理中心,研究开发有机专用肥,探索以堆积发酵就近利用就地消纳燃料化利用粪肥利用机制培育兽医社会化服务组织,为藏羊养殖提供疫病检测诊断防治服务扶持建设病死羊区域化集中处理中心,规范屠宰加工废弃物处理流程,加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省生态环境厅省财政厅,各市州政府)(八)加快市场体系建设坚持市场导向,引导加工企业根据不同消费群体需求,差异化生产肉食品服饰日用品工艺品等多元的初级和精深加工产品鼓励企业联合组建藏羊产品营销公司,扶持其在国内销售区域中心租赁或建设产品周转库和分割加工中心,建立直营店商超专柜探索与“京东”等电商的合作,变长距离运加工品为运胴体就近分割加工快速上市变卖冷冻肉为冰鲜肉,降低物流成本,培育藏羊肉品牌利用“快手”“抖音”等网络销售新媒体,宣传培育新的消费群体(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市场监管局省财政厅,各市州政府)三保障措施(一)强化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藏羊产业发展,建立有利于藏羊产业健康发展的领导机制,制定本地区藏羊产业发展的具体规划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强与各相关部门的衔接,协调解决藏羊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发改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科技商务市场监管等部门要从健全制度项目安排人员培训市场信息等多方面立体施策,密切协作合力推进(责任单位:各市州政府,省农业农村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科技厅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管局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二)强化政策扶持全面落实有关扶持政策,牧区新增建设用地优先用于藏羊养殖加工仓储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引领撬动作用,引导各类社会和金融资本投入藏羊产业发展,开发藏羊收购短贷产品探索设立藏羊产业发展专项奖励资金,对藏羊产业发展规范转型有力质效突出的地区进行奖励鼓励各地建设适合牧区的新型信息平台融资平台和物联网平台(责任单位:省自然资源厅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青海银保监局,各市州政府)(三)强化执法保障大力推进绿色养殖,加强对藏羊养殖环境养殖质量的监督管理,指导藏羊安全生产经营加强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建立完善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加大饲草料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建立完善饲料质量安全风险防控机制,严厉打击违法使用饲料添加剂等行为,推动饲料生产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依法强化品牌保护,打击和惩处假用冒用区域公用品牌等违法行为,维护区域品牌利益(责任单位:省市场监管局省农业农村厅,各市州政府)(四)强化舆论宣传认真总结各地藏羊产业发展经验,聚焦目标市场和产品定位,利用各类媒体进行宣传推广,营造好藏羊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社会氛围加大对青海藏羊产业的营销企划力度,积极宣传藏羊产业和藏羊文化,大力推介藏羊产品,全面提高社会各界对藏羊及其产品的品质认同文化认同价值认同(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广电局,各市州政府)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0年6月11日——结束——。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高原特色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高原特色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03.18•【字号】青政办〔2021〕20号•【施行日期】2021.03.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畜牧业正文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高原特色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青政办〔2021〕20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0〕31号),推进我省高原特色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经省政府同意,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以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创建为契机,以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为目标,加快畜牧业转方式、调结构步伐,加强科技支撑、政策支持和法治保障,强化动物防疫和加工流通建设,不断提升畜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形成高原特色现代生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绿色发展。
围绕“生态青海、绿色农牧”,加快推进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坚定走人草畜协调平衡、生态生产生活共赢的绿色发展路子。
坚持市场主导。
立足产业基础,把握省内、省外两个市场,尊重和发挥市场在特色畜牧业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消除发展壁垒,蓄积内生动力,释放产业活力,提高产品竞争力,增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能力。
坚持防疫优先。
始终将动物疫病防控作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和人畜共患病防治的“前沿关口”,履行防疫主体责任,形成防控合力,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
坚持政策引领。
围绕特色农牧业区域布局,落实畜牧业政策,强化政府对防灾减灾等重大公益性事务的支持,强化示范引领效应。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省畜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明显增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供应能力和质量稳步提升,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牦牛肉质量规格标准2020版青海地方标准

牦牛肉质量规格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牦牛肉质量规格的术语定义、评测定方法、等级判定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牦牛屠宰场(厂)、牦牛肉食品流通、加工企业。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生理成熟度根据门齿变化或胴体脊椎骨棘突末端软骨的骨质化程度等指标,评定牦牛年龄的指标,共4个等级(A~D)。
2.2眼肌颜色胴体左二分体第13~14根肋骨之间背最长肌横截面的颜色。
2.3眼肌面积胴体左二分体第13~14根肋骨之间背最长肌横截面的面积。
3 评测定方法3.1 年龄门齿数量结合脊椎软骨钙化程度判定法。
具体详见附录A、附录B。
3.2 眼肌面积硫酸纸法测定。
具体详见附录C。
3.3 肉色以眼肌颜色为代表色,在充足自然光照条件下,沿胴体左二分体第13根肋骨后沿切开,用标准色卡对照评价。
具体详见附录D。
4 等级判定4.1 级别4.1.1 按年龄、胴体后腿宽、眼肌面积、后腿围、大腿肉厚五项指标将牦牛产量等级划分为3个级别,等级自优至劣依次为:第I 级、第II 级、第III 级。
4.1.2 按年龄、眼肌面积、肉色、大理石纹丰度四项指标将牦牛肉质量等级划分为4个级别,等级自优至劣依次为:特级(S 级)、优级(A 级)、良级(B 级)、普通级(C 级)。
4.2 牦牛产量等级牦牛产量等级按表1的规定进行判定。
表1 牦牛产量等级判定评分法则年龄评分胴体特性评分 从以下4个“是否”进行判断,每有1项达标便可记为1分:——后腿宽是否超过34cm;——眼肌面积是否超过23cm 2; ——后腿围是否超过48cm; ——大腿肉厚是否超过10cm。
年龄段(月)得分 0分1分2分3分4分12-36 436-48 3 第I 级48-72 2 >721第Ⅲ级4.3 牦牛肉质量等级牦牛肉质量等级按表2的规定进行判定。
表2 牦牛肉质量等级判定级别年龄(月)眼肌面积(cm 2)肉色大理石纹丰度特级(S 级)≤36≥28以上表2 牦牛肉质量等级判定(续)级别年龄(月)眼肌面积(cm2)肉色 大理石纹丰度优级(A级)≤48 ≥24介于以上两个肉色之间以上良级(B级)≤72 ≥20介于以上两个肉色之间以上普通级(C级)不能满足以上等级要求的产品评定为该级别。
牦牛适时出栏综合配套技术

牧户 选 择 自己草场 中植 被 覆 盖度低 的退 化草 地 , 从 四月 中下 旬开 始进 行免 耕 种草 ,其 中 每 67 6 m 混播 老芒 麦 2 k 和黑 麦 草 05g .g 5 . 。生 长期 设 置 围栏 实行 封 k 育 。在 牧草初 花期 刈割 晾晒 为青干 草 ,贮存作 为冷季 备用 。
肉品质 ,增加牧 民收入 。 1 免耕种 草技术 . 4 ’
牦 牛适 时 出 栏 技 术是 一项 由单 个 已成 熟 的技 术 ( 哺乳 育犊 技 术+ 季半 舍 饲技 术 + 全 冷 暖季 抓膘 和快 速 育 肥 技 术 + 耕 种 草 技 术 )组 装 而 成 的综 合 配 套 技 免
种 最 多 的国家 。 目前 ,我 国牦 牛总数 占到 了世界 牦牛
总数 的9 %以上 ’ 5 。由于我 国牦牛常年生 活在没有污
冷 的季 节 ,在其 归牧后 首先补 饲青 干草 和芫根 ( 每头 每天各 按 lg 算 ,如草料充 足可增加 饲喂量 ) k计 。待青 干草 和芫根 吃完 后 ,再 补饲精 料 ( 每头每 天按 玉米 面 0 k 、尿 素 5 、碳 酸 氢 钙 3g 食 盐 5 ,拌 匀 后 饲 .g 2 g 0和 g
具 有 以上特 点 ,所 以一直很受人 们 的青睐 。
1 暖季抓膘和快速 育肥技 术(~ .岁 、2 2 岁 、 . 3 11 5 -. 5
3 35 ~ . 岁)
牦 牛在 1 1 岁 、2 25 和 335 时 ,正 是青 ~. 5 — .岁 - .岁 绿牧 草丰 富的季 节 ,除 了让其 尽可 能多 的采食 天然牧 草外 ,还要 补饲 精 料 ( 头每 天按 玉 米 面 02k 、尿 每 . g 素 5g 、碳 酸氢 钙 3 和 食盐 5g 0g ,拌 匀后 饲 喂 )进行 抓膘 。在 1 1 岁和 2 2 岁时利 用幼牦 牛在 暖季生 长 ~. 5 ~. 5 发育 快 的特 点 ,促 进其 快 速生 长 。而 在 3 3 岁 时 的 —. 5
牦牛有机标准化饲养及管理技术

牦牛有机标准化饲养及管理技术作者:汪正顺来源:《畜牧兽医科学》 2020年第4期汪正顺(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有机畜牧业办公室,黄南 811499)摘要:牦牛养殖是我国养殖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由于受到基因以及环境等各方面的影响,养殖方式十分粗放,因此很难保证牦牛的整体产量,针对牦牛生产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饲养以及管理,才能提高牦牛产量。
该文主要分析牦牛有机标准化饲养及管理技术,希望能推动我国牦牛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牦牛;有机;标准化饲养;管理技术中图分类号:S823.85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20.04.0150 引言牦牛是我国高原地区的特有牛种,它不仅可以用于农耕,也能用于运输。
牦牛全身是宝,牦牛肉以及牦牛奶都是人们喜爱的食物,而牦牛皮也是一类很好的材料,牦牛的毛可以制作帐篷以及衣服,因此牦牛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通过对青海省泽库县牦牛有机标准化饲养以及管理技术进行分析,希望能提高牦牛的产量以及质量,推动牦牛产业的发展。
1 泽库县基地简介泽库县建县于1953年12月,地处黄南藏族自治州中南部,东与甘肃省夏河县毗邻,南、西、北分别与河南蒙古自治县、同德县、贵南县相连,东北与同仁县接壤,地处森林与草原的过渡带,东北部群山高峻,连绵横亘,沟壑纵横,森林茂密,南部和西北部平缓开阔,逶迤延绵。
辖5乡2镇1场1社区,64个行政村,340个牧业合作社。
全县总人口71 956人,其中牧业人口15 466户、65 063人、藏族人口69 372人,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民族的纯牧业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
全县总面积为6 550 km2,其中草场面积6 525 km2,占总面积的98%;可利用草场面积6 187 km2,占总面积的92.49%。
截止2019年年底,获得有机转换产品认证的牲畜数量为牛17.41万头、羊64.76万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栏牦牛适度补饲技术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放牧饲养条件下出栏牦牛适度补饲的技术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青海省牦牛生产区的2岁和3岁牦牛适时出栏养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 5126 无公害食品 肉牛饲养兽医防疫准则
3 定义
下列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出栏牦牛
年龄为2岁和3岁,在草地放牧饲养的基础上,通过适度补饲技术提高营养饲养后生长达到规定出栏体重的牦牛。
3.2
适度补饲
以家畜需要量和草地供给量为判定依据,结合牦牛的干物质采食量,采用“缺多少,补多少”方法实施出栏牦牛营养补饲,提高其生产性能的调控过程。
4 操作规范及技术要求
4.1 出栏牦牛草地放牧管理
4.1.1 放牧草场分夏季草场和秋季草场,夏季草场放牧时间为6月1日至8月20日,秋节草场放牧时间为8月21日至9月30日。
4.1.2 放牧时间。
夏季草场为7:00~19:00,秋节草场为8:00~18:00。
4.1.3 理论营养载畜量。
夏季放牧草场每公顷载畜量2.5头~3头出栏牦牛,秋季放牧草场每公顷载畜量为5头~6头出栏牦牛。
4.2 出栏牦牛适度补饲技术
4.2.1 补饲精料配方及养分含量
补饲精料由玉米、豆粕、菜籽粕、棉籽粕、菜籽油、磷酸氢钙、石粉、膨润土和预混料等组成,制成颗粒型饲料,具体原料组成和营养水平见附录A。
4.2.2 补饲时间
补饲时间为当年6月~9月,共4个月。
4.2.3 精料补饲量
4.2.3.1 6月初至7月中旬,2岁牦牛精料补饲量1.25 kg、3岁牦牛1.50 kg。
4.2.3.2 7月中旬至8月底,2岁牦牛精料补饲量0.85 kg、3岁牦牛1.00 kg。
4.2.3.3 9月份,2岁牦牛精料补饲量1.20 kg、3岁牦牛2.00 kg。
4.2.4 补饲方法
牦牛归牧后,按年龄和体重进行分群,根据不同时间的精料补饲量投喂。
4.2.5 饮水
为了防止牦牛夏、秋季草场(地处在高山地区)放牧时没有得到充足的饮水,归牧补饲时同时提供给牦牛清洁的饮水,有益于牦牛的生长和健康状况。
4.3 出栏牦牛体重测定
4.3.1 出栏牦牛每月称重1次,每次称重连续2天,称重时间在早晨放牧前空腹进行,具体采用动物称重系统测定。
4.3.2 2岁牦牛日增重平均大于等于600 g,3岁牦牛日增重平均大于等于650 g。
4.3.3 2岁牦牛出栏体重大于等于150 kg,3岁牦牛出栏体重大于等于200 kg。
5 注意事项
5.1 确保做好牦牛的定期防疫及驱虫工作,按照NY 5126实施。
5.2 因夏、秋季节雨水较多,补饲精料存放过程中,注意观察精料是否有发霉变质的问题,确保精料质量良好才能使用。
5.3 补饲时间正处于草地暖季牧草生长期,牧草鲜嫩,适口性好,会出现牦牛采食精料少甚至不采食的情况,此时采用口腔涂抹少量精料诱导采食的办法,牦牛会逐渐开始采食并适应精料补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