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光疗为主加白蛋白等3种方案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比较
人血白蛋白与苯巴比妥钠佐治新生儿病理性黄疸80例临床观察

人血白蛋白与苯巴比妥钠佐治新生儿病理性黄疸80例临床观察目的:探讨人血白蛋白与苯巴比妥钠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
方法:对笔者所在科2009年1月-2012年7月收治的80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儿常规治疗方法相同,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人血白蛋白与苯巴比妥钠,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黄疸消退时间及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的变化。
结果:治疗组治愈率90.0%,好转率7.5%,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治愈率70.0%,好转率22.5%,总有效率92.5%,两组治疗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胆红素平均下降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人血白蛋白与苯巴比妥钠佐治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效果优于常规治疗。
标签:病理性黄疸;人血白蛋白;苯巴比妥钠新生儿黄疸发生率较高,尤其是早期新生儿更易发生。
其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而病理性黄疸又以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较为常见,是由多种病因导致新生儿体内胆红素过高引发的一组疾病。
血清胆红素超过一定限度则对新生儿脑损害的危险性越大,高胆红素血症没有给予及时治疗会对新生儿有严重的影响,甚者危及患儿生命[1]。
因此,早发现、早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2009年1月-2012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80例病理性黄疸患儿,其中40例加用苯巴比妥钠和人血白蛋白进行治疗,疗效肯定,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月-2012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病理性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均为足月新生儿,诊断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书中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诊断标准[2],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2~28 d,平均(22.75±5.31)d;总胆红素浓度237.55~569.60 μmol/L,平均(314.38±45.41)μmol/L。
5例患儿为母乳喂养性黄疸,17例患儿为感染性黄疸疾病,3例患儿为新生儿溶血病,高危儿15例。
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探讨_冯婉萍

作者单位:广东 523500 东莞市企石医院儿科 (冯婉萍)1.2 治疗方法 15 例剖宫产患者中,7 例行子宫次全切除(3 例失血性休克,1 例子宫破裂,3 例因胎盘植入面积大而出血过多),8 例采用胎盘植入部位缝扎止血。
经阴分娩 22 例,其中 13 例行双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9 例给予肌注MTX和口服米非司酮保守治疗,2 周后患者血β-hCG明显下降,胎盘完整排出,未排出者行刮宫术。
2 结果37 例患者无 1 例死亡,且均获随访,保留子宫患者均治疗成功。
30 例患者随访复查彩超,宫腔内无异常回声,提示无胎盘组织残留,随访检测月经均恢复正常,其中产后 2 个月月经复潮 10 例,3 个月月经恢复 13 例,5 个月月经恢复 5 例,产后 6 个月月经复潮 2 例。
7 例患者于治疗后 1 年后再次成功妊娠。
3 讨论胎盘植入是妊娠期罕见却又极其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为 1/540~1/93000。
任何可能造成子宫蜕膜发育不良或缺乏都会导致胎盘植入,往往与前置胎盘、剖宫产史、多次人流史有关。
说明随着剖宫产、人工流产及子宫肌瘤核除术等子宫手术数量上升,胎盘植入的危险性也增加了。
3.1 诊断 胎盘植入往往引起产后大出血,危及产妇生命,然而产前确诊十分困难。
这与患者产前症状少(本组仅有 4 例前置胎盘孕期中有少量阴道流血,其余患者均无异常症状),影像检查手段较少(仅 4 前置胎盘患者彩超检查可疑胎盘植入)有关。
目前MRI也开始逐渐应用于胎盘植入的产前诊断,能够清晰显示子宫与胎盘的关系,清楚检查胎盘的情况。
然而MRI检查费用昂贵,尚未能普及应用。
临床诊断目前还是依靠产时或术中胎盘无法自行剥离,人工剥离钳夹胎盘困难,胎盘与子宫壁部分或全部相连。
3.2 治疗方法3.2.1 非保守治疗 非保守治疗指子宫全切除或次全切除,主要适用于术中或产时子宫自发性破裂、出血量大危及生命、失血性休克、保守性治疗无效的患者。
综合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166例疗效观察

【 中 图分 类 号 】 R 7 2 2 . 1 7 【 文献 标 识 码 】 B 【 文章编号】 1 6 7 4 — 3 8 6 5 ( 2 0 1 3 ) 0 3 — 0 2 2 5 — 0 3
新 生 儿黄疸 是 新 生 儿 时 期 的 常见 病 和 多 发 病 , 大约 5 O ~6 O 足月儿 和>8 O 早 产 儿 会 出 现 不
功 能不 全者 。 1 . 5 治疗方 法
同程度 的黄疸 。多 数 为 生 理 性 黄疸 , 少 数 为病 理 性 黄疸 , 病理 性黄 疸严 重者 可致 胆红 素脑 病 , 使 患儿 出 现一 系列 神 经 系 统 损 害 后 遗 症[ 1 ] , 甚 至导致死 亡。 因此 , 为有 效 降低 黄疸患 儿死 亡率 及致 残率 , 早期 预
原因: 感染性黄疸 6 5例 , 母乳性黄疸 3 3例 , G - 6 一 P D 酶缺乏 2 5例 , A B O溶 血 2 3例 , 缺血缺氧性脑病 1 1
【 摘要】 目的 观 察综 合 治 疗 新 生 儿 病 理 性 黄 疸 的疗 效 。方 法 对 1 6 6例 新 生 儿 黄 疸 患 儿 进 行 药 物 、 光疗 、 换 血 等 综 合 治 疗 和 精 心 护 理 。 结果 1 6 6例 黄 疸 患 儿 治 愈 1 2 0例 , 好转 3 6例 , 无效 1 O例 。 结 论 新
1 资料 与方 法 1 . 1 临 床 资 料 选 取 2 0 0 8 — 0 3 / 2 0 1 2 — 1 2玉 林 市 第 二人 民 医院儿科 新 生儿 黄疸 患儿 1 6 6例作 为研 究对
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求助编辑百科名片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内)宝宝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黏膜及巩膜黄疸为特征的病症,本病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
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临床症状。
若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2~3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重复出现或生后一周至数周内才开始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
目录新生儿黄疸分类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新生儿黄疸正常值常见的几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临床症状新生儿黄疸的原因新生儿黄疸的检查新生儿黄疸应该如何治疗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中药方湿热蕴郁中焦,发为阳黄湿热内蕴,气滞血瘀湿邪内蕴,肝脾失和茵陈丹参汤新生儿黄疸的预防与护理应注意如下几点轻度黄疸对新生儿具有保护作用预防高危儿发生黄疸的措施新生儿黄疸指数解析中医对新生儿黄疸的分类概述湿热型黄疸热毒型黄疸瘀滞型黄疸脾湿型黄疸饮食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特点新生儿黄疸应注意事项新生儿护理常见误区诱发新生儿黄疸的药物有哪些?新生儿黄疸的鉴别诊断新生儿黄疸诊疗技术(含经验方)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经验方适宜技术新生儿黄疸分类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新生儿黄疸正常值常见的几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临床症状新生儿黄疸的原因新生儿黄疸的检查新生儿黄疸应该如何治疗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中药方湿热蕴郁中焦,发为阳黄湿热内蕴,气滞血瘀湿邪内蕴,肝脾失和茵陈丹参汤新生儿黄疸的预防与护理应注意如下几点轻度黄疸对新生儿具有保护作用预防高危儿发生黄疸的措施新生儿黄疸指数解析中医对新生儿黄疸的分类概述湿热型黄疸热毒型黄疸瘀滞型黄疸脾湿型黄疸饮食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特点新生儿黄疸应注意事项新生儿护理常见误区诱发新生儿黄疸的药物有哪些?新生儿黄疸的鉴别诊断新生儿黄疸诊疗技术(含经验方)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经验方适宜技术展开编辑本段新生儿黄疸分类新生儿黄疸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出生24小时后血清胆红素由出生时的17~51μmol/L(1~3mg/dl)逐步上升到86μmol/L(5mg/dl)或以上临床上出现黄疸而无其它症状,1~2周内消退。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临床路径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临床路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临床路径一、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ICD-10:P59.801)(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黄疸出现早,达到病理性黄疸诊断标准。
2.实验室检查有血红蛋白下降、网织和/或有核红细胞升高、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等溶血依据;Coombs(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和 /或抗体释放试验阳性可明确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降低胆红素治疗:根据高胆红素血症的程度决定光疗、换血等措施。
2.预防高胆红素脑病:必要时使用白蛋白。
3.减轻溶血:必要时给予静注丙种球蛋白。
4.纠正贫血:必要时输血。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P59.801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只要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2天。
1.必须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外周血血细胞涂片,网织红细胞计数;(3)血清胆红素、肝肾功能、电解质;(4)患儿及其母亲血型鉴定。
2.如需行换血,则要完善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
(七)光疗注意事项。
1.按照《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儿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执行;2.光疗过程中注意适当增加补液量,以防光疗中体液丢失过多;3.注意监测体温,光疗特别是荧光灯管光疗时可因环境温度升高引起发热;4.光疗中注意保护患儿的双眼和会阴部;(5)密切监测胆红素水平。
(八)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
2.胆红素、电解质。
(九)出院标准。
9.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的病机及预后是怎样的,各个阶段的临床表现是怎样的,我们从不同阶段切入时治疗原则是怎样的。
不同阶段的表现,采取不同的治法根据患者特性治疗方案的具体剂量、时长治疗用药过程中的随诊,据法施治Tips1:皮肤、巩膜等先被黄染的原因是这些地方含有较多弹性硬蛋白○1,胆红素易与弹性硬蛋白结合。
皮肤瘙痒是因为胆汁中的胆盐○2成分会刺激感觉神经末梢,从而产生轻微刺痛,被人体识别为瘙痒的感觉。
○1弹性硬蛋白:结缔组织有3中纤维。
最多的一种叫胶原蛋白,因其色白而被称为白纤维;其次是弹力纤维,因其所含的弹性蛋白与胆红素结合力很强,使之呈黄色,故又称为黄纤维;此外还有网状纤维,因其可被银染色,故又称嗜银纤维。
人眼巩膜的主要成分是胶原纤维,故呈白色,还含有一定数量的弹力纤维,因而有一定弹性,当出现胆红素代谢障碍时,两者结合使巩膜黄染。
○2胆盐:肝细胞分泌胆汁中的初级胆汁酸和次级胆汁酸以钾盐和钠盐形式存在,是参与脂肪消化和吸收的主要成分。
胆盐的肠-肝循环:胆盐随胆汁排至小肠后,约有95%在回肠末端被吸收入血,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再合成胆汁,而后再被排入场内。
Tips2: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其分类来自于检测方法,依据DPD法(二氯苯重氮盐法),根据胆红素是否直接与重氮试剂反应,将其分为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并广泛应用于临床。
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示通过两种不同方法检测出来的,二者差值既是间接胆红素。
间接胆红素结构内有氢键,需加入酒精或者尿素,破坏氢键后才能与重氮试剂反应生成紫红色偶氮化合物。
直接胆红素:与重氮试剂发生直接反应的胆红素。
直接胆红素结构内没有氢键,能直接快速与重氮试剂反应,生成紫红色偶氮化合物。
总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游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单/双葡萄醛酸结合胆红素)、△胆红素这时基于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分离技术而来的,也是胆红素分离检测最准确的方法。
胆红素的亲水基团内部成键,所以无法溶于水,胆红素是非极性的脂溶性物质,难溶于水,但对白蛋白(ALB)有很高的亲和力,胆红素离开单核巨噬细胞之后(血红蛋白被单核巨噬细胞破坏!),在血浆内主要以胆红素-白蛋白复合体的形式存在和运输,α1-球蛋白也可以与胆红素结合;一般情况下白蛋白与胆红素的结合是可逆的;他们结合形成复合体,一方面改变了胆红素的脂溶性,另一方面又限制了它自由通过各种生物膜的能力,避免大量游离胆红素进入组织细胞产生毒性。
新生儿黄疸、溶血病

HDN均伴有程度不一的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和贫 血; 胆红素脑病为HDN最严重的并发症。
13
病因和发病机制:三个方面:
1.产生足够的血型抗体:胎儿从父亲遗传而来的红 细胞抗原恰为母亲所缺少,胎儿红细胞通过胎盘进 入母体血循环中刺激母体产生相应的血型抗体; 2.此抗体(IgG为不完全抗体)可通过胎盘;
11
定义
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newborn HDN),系指母、子血型不合引起 的同族免疫性溶血;已发现的人类26个血型 系统中,以ABO血型不合最常见,Rh血型 不合较少见。 ABO血型不合约1/5发病, Rh血型不合约 1/20发病。
12
有报道: ABO溶血病 Rh溶血病 MN溶血病 占新生儿溶血比例 85.3% 14.6% 0.1%
9
第12节
新生儿溶血病
Hemolytic Disease of Newborn
10
案例5-5
患儿,男性,3天,因皮肤黄染10小时入院。 G1P1,GA38周,经阴分娩,生后无窒息,羊水、胎 盘及脐带无殊。10小时前发现面色黄染,渐遍及 全身,奶量可,无发热、抽搐。母孕健康。 体格检查: T36 ℃, P136次/分, R44次/分, BW3.2kg,足月儿貌,反应差,巩膜、躯干及四 肢等皮肤中度黄染,结膜、甲床等苍白、无出血 点及瘀斑。前囟平软,心肺腹无明显异常,四肢 肌张力不高。 思考题: 1.新生儿黄疸如何进行鉴别? 2.本病例的诊断和诊断依据是什么? 3.如何治疗?
ABO血型不合中约1/5发病
血浆及组织中存在的A和B血型物质,部分可中和 来自母体的抗体。
胎儿红细胞A或B抗原位点少,抗原性弱,反应能 力差。
15
Rh溶血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小儿黄疸怎么治疗

小儿黄疸怎么治疗发表时间:2020-08-14T07:18:48.648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20年第6期作者:徐红[导读] 判断患儿是否得黄疸,需要宝爸宝妈将宝宝放置在正常光线下,看看宝宝的皮肤情况。
筠连县人民医院四川筠连 645250判断患儿是否得黄疸,需要宝爸宝妈将宝宝放置在正常光线下,看看宝宝的皮肤情况。
假如宝宝只是脸部发黄,则是属于轻度黄疸;假如宝宝整个身体都发黄,则是属于中度黄疸,则需要宝爸宝妈及时送院治疗;此外还要观察宝宝的粪便颜色,收集一下宝宝粪便样本,及时查看,来判断宝宝的生病情况,避免宝宝肝脏受损伤。
小儿黄疸在医学定义上指的是从孕妈妈身体生出后二十八天以内的婴儿黄疸,在这段时期内,主要是因为婴儿的胆红素代谢不正常,导致血液内的胆红素含量增加,最终使得婴儿面部发黄、身体发黄更严重的还有婴儿大便颜色异常。
而且医学统计数据告诉我们这种疾病对于婴儿来说是正常现象,不过有轻度和重度之分,另外还要注意下婴儿的精神状况、进食情况和身体表面情况,假如发现异常,早早入院治疗。
小儿黄疸的分类:生理黄疸和病理黄疸。
下文详细论述一下两种黄疸及其详细的、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一、生理性黄疸及其治疗生理性黄疸不算严重,持续时间比较短,病因也很单一,主要是因为胆红素代谢的问题,在出生后二到三天内发病,四到六天内达到最厉害的程度,然后七到十天内就好了,早产儿就是个例外情况,早产儿的黄疸不容易消退,而且还会影响小孩的进食。
所以生理性黄疸正常情况下简单治疗就可以,不需要大肆周章。
治疗方法如下:①首先要经常喂养母乳,黄疸的形成有部分原因是婴儿进食不多;②然后宝妈宝爸要每天给孩子喂送一定量的白开水,这样能够帮助婴儿既能排尿又能排掉体内的黄疸;③最后要注意一下家里的采光情况,不要太过阴暗潮湿,每天趁着太阳光线不是很厉害的时间段,带着宝宝晒晒太阳,注意保护婴儿眼睛。
④还有如果检查到婴儿黄疸的指数比较异常比较高,要多给婴儿喂送点葡萄糖,宝妈宝爸将葡萄糖兑水就可以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光疗为主加白蛋白等
3种方案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比较
发表时间:
2014-04-29T15:09:34.34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2期供稿 作者: 姚建华
[导读] 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20%~30%的新生儿会出现可见性黄疸,其中未结合胆红素(UCB)具有潜在的神经毒性。
姚建华(山东省烟台市龙矿中心医院儿科
山东龙口 265700)
【摘要】目的 比较三种不同方案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0-2013年在我院住院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97例,分
为甲组
(35例)、乙组(33例)、丙组(29例)。甲组采用光疗+白蛋白+妈咪爱治疗,乙组采用光疗+茵栀黄颗粒+妈咪爱治疗,丙组采用光疗+白蛋
白
+茵栀黄颗粒+妈咪爱,比较3种方案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结果 丙组的疗效最好,甲组与乙组的疗效相似。结论 光疗+白蛋白+茵栀
黄颗粒
+妈咪爱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效果最好。
【关键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光疗;白蛋白;妈咪爱;茵栀黄
【中图分类号】R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2-0181-02
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20%~30%的新生儿会出现可见性黄疸,其中未结合胆红素(UCB)具有潜在的神经毒性。严重的高
未结合胆红素血症
(UCHB)可致胆红素脑病,其病死率高,幸存者常留下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新生儿黄疸的病因复杂,发病机制涉及胆
红素形成过多,肝脏对胆红素摄取、结合、排泄障碍和肝内外胆管闭锁等。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治疗有多种方案,近年我院儿科治疗新生
儿病理性黄疸
(不包括胆汁排泄障碍性黄疸)的方案有:(1)光疗+白蛋白+妈咪爱;(2)光疗+茵栀黄颗粒+妈咪爱;(3)光疗+白蛋白+茵栀黄颗粒
+
妈咪爱。本文对上述3种方案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以找出最佳方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
2010-2013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97例,均符合第7版《儿科学》病理性黄疸诊断的诊断标准[1],且均已排除新生
儿肝炎、胆管阻塞等胆汁排泄障碍性疾病。
97例按知情选择原则分为甲、乙、丙3组,3组一般情况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
见表
1。表1 3组治疗前一般情况的比较
1.2 治疗方法
甲组采用光疗+白蛋白+妈咪爱方案治疗,乙组采用光疗+茵栀黄颗粒+妈咪爱方案治疗,丙组采用光疗+白蛋白+茵栀黄颗粒+妈咪爱方
案治疗。光疗采用波长为
425~475nm的蓝光双面光疗箱(灯管距床面40cm),按照操作规程照射,照射不超过72h,茵栀黄颗粒,1/3袋每
次,每日
3次,连服3d。白蛋白采用1g/(kg?d)于6~8h静脉滴入,使用2~3d。妈咪爱(1g/袋),1/3袋每次,每日3次,当血胆红素较高达
225μmol/L(15mg/dL)
时,加用5%碳酸氢钠,2mL/kg稀释成1.4%碳酸氢钠静脉滴注。
1.3 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均以治疗3d后作结果判定。(1)无效:皮肤黏膜黄疸程度无明显变化或减轻后复现,血清胆红素足月儿仍在222μmol/L以上,早产
儿仍在
257μmol/L以上;(2)好转:皮肤黏膜黄疸程度减轻,血清胆红素足月儿下降至85~222μmol/L之间,早产儿下降至119~257μmol/L;
(3)
治愈:皮肤黏膜黄疸消退,无重复出现,血清胆红素足月儿下降至85μmol/L以下,早产儿下降至119 μmol/L以下[2]。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秩和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两比较t检验。
2 结果
甲组疗效与乙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组疗效疗效与甲(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治疗方案优于甲、乙治疗方
案,详见表
2。表2 不同方案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比较 Hc=14.8886,P<0.01;甲vs乙,P>0.05;甲(乙)vs丙,P<0.05。
3 讨论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有其特性,因胎儿在宫内处于低氧环境,刺激红细胞生成产生了较多红细胞,新生儿出生后建立呼吸功能,使血氧
浓度升高造成大量红细胞破坏,而肝细胞摄取胆红素的能力低下,肝内
Y蛋白的含量低,故影响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而新生儿的肝细胞
内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含量极低,不能将大量的
UCB转化为结合胆红素,肝细胞排泄胆红素的功能不成熟,若胆红素生成过多或其他阴离子
增加都会引起胆红素排泄发生障碍,早产儿尤为突出,可出现暂时性肝内胆汁淤积
;另外在肝内形成的结合胆红素,随胆汁排泄出后,在十
二指肠或空肠
PH偏碱情况下,使部分结合胆红素分解为未结合胆红素,迅速被肠黏膜吸收回到肝脏进入血循环,增加了肠肝循环;新生儿肠
腔内的胎粪也含胆红素,但出生后的新生儿肠道内无细菌,不能将结合胆红素还原成尿胆素原随粪便或经肾排出,也增加了胆红素的重吸
收。
新生儿黄疸多表现为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严重者可引起胆红素脑病,一般多留有后遗症,严重者可致死亡,选择有效方案对于新生
儿黄疸治疗,对提高儿童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光疗的原理主要是新生儿体内的未结合胆红素在波长为
425~475 nm的蓝光作用下转变
成水溶性的异构体,经胆汁和尿液排出。光疗期间,患儿可出现皮肤不显性失水,丢失核黄素,少数可出现水样腹泻、皮肤斑丘疹等副作
用,因而在光疗期间应该适当补充液体及核黄素
(VitB2),定时监测体温、呼吸、脉搏等生命征。白蛋白的作用原理是增加白蛋白与未结合
胆红素的联结,应用
5%的碳酸氢钠则能提高血液的PH值,有利于新生儿体内白蛋白与未结合胆红素的联结,形成水溶性的结合胆红素经
胆汁排泄。茵栀黄颗粒含有黄芩苷、栀子、茵陈提取物、金银花提取物,能通过诱导肝脏酶系统,促进肝脏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
泄,具有减轻和防止肝细胞损伤,促进肝细胞修复和再生,促进肝脏解毒功能以抗菌、消类等药理作用,而且具有较强的抑制血型
A、B抗
体的能力
[3]。由于早期新生儿肠道正常菌群尚未建立,生后开奶迟或进奶少均影响正常肠道菌群的建立,导致新生儿肝肠循环加快,增加
胆红素吸收,是黄疸加重诱因。针对这个特点,应设法让新生儿肠道早期生长细菌并尽早建立正常菌群平衡。
1g妈咪爱散剂内含乳酸培养
物
3.75mg,含活菌1.5×108个,其中粪链球菌1.35×108个,枯草杆菌0.15×108个,此外还含有维生素B10.5mg,维生素B20.5mg,烟酰
2.0mg
,维生素B60.5mg,维生素B121.0mg,维生素C10mg,乳酸钙20mg,氧化锌1.25mg。服后9min活菌即能在回盲部以上定居增殖,
16h
即进入稳定期,使肠道在短时间内维持正常菌群最佳状态,从而减少肝肠循环,促进胆红素排出体外[4]。
本文结果显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不包括胆汁排泄障碍性黄疸),以光疗+白蛋白+茵栀黄颗粒+妈咪爱的疗效最佳,在新生儿病理性黄
疸的临床治疗上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沈晓明,王卫平,常立文,等.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5.
[2]戚可名,李学旺,赵玉沛,等.儿科治疗常规[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22.
[3]候家玉,方泰惠.中药药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4144,5358,104106,234235.
[4]周素卿.妈米爱思密达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20):28492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