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学案】2019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练习 第2部分专题9课案4 文言文翻译 含解析

【卓越学案】2019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练习 第2部分专题9课案4 文言文翻译 含解析
【卓越学案】2019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练习 第2部分专题9课案4 文言文翻译 含解析

文言文翻译

(分值:59分;时间:45分钟)

[对点突破练]

1.译准关键实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0分)

叶衡字梦锡,婺州金华人.绍兴十八年进士第,调福州宁德簿,摄尉.以获盐寇改秩,知临安府于潜县.户版积弊,富民多隐漏,贫弱困于倍输,衡定为九等,自五等以下除其籍,而均其额于上之四等,贫者顿苏.征科为期限榜县门,俾里正谕民,不遣一吏而赋自足.治为诸邑最,郡以政绩闻.擢知常州.时水潦为灾,衡发仓为糜以食饥者.或言常平[注]不可轻发,衡曰:“储蓄正备缓急,可视民饥而不救耶?”疫大作,衡单骑命医药自随,遍问疾苦,活者甚众.檄晋陵丞李孟坚摄无锡县,有政声,衡荐于上,即除知秀州.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四十三》) 【注】常平:常平仓.

(1)征科为期限榜县门,俾里正谕民,不遣一吏而赋自足.

译文:

(2)或言常平不可轻发,衡曰:“储蓄正备缓急,可视民饥而不救耶?”

译文:

[导学号29530218]答案:(1)征收科税定下期限在县衙门口张榜(公布),让里正告诉百姓,不派一个官吏而赋税自然收足.(关键实词:“科”“榜”“俾”“赋”)

(2)有人说常平仓不可以轻易打开,叶衡说:“储蓄粮食正是预备紧急的事情,怎可看着百姓挨饿而不救助呢?”(关键实词:“常平”“发”“缓急”)

参考译文:

叶衡字梦锡,是婺州金华人.绍兴十八年进士及第,调任福州宁德县主簿,代理县尉.因捕获盐寇改官,任临安府于潜县县令. 户口簿上累积弊端,富户大多隐瞒漏报,贫弱户困于重复缴纳(赋税),叶衡把民户定为九等,从五等以下除去他们的名籍,而把他们应缴纳的份额均摊给上四等的民户,贫穷的人顿时得救.征收科税定下期限在县衙门口张榜(公布),让里正告诉百姓,不派一个官吏而赋税自然收足.治绩成为各县中最好的,郡长官把他的政绩向皇上报告.提升为常州知州.当时发大水造成灾荒,叶衡开仓煮粥给饥民吃.有人说常平仓不可以轻易打开,叶衡说:“储蓄粮食正是预备紧急的事情,怎可看着百姓挨饿而不救助呢?”瘟疫大起,叶衡单人独骑命令医生跟随自己,到处访问疾苦,救活的人很多.官府发文让晋陵县丞李孟坚代理无锡县县令,治理有声誉,叶衡向皇上推荐,就授为秀州知州.

2.译准关键虚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0分)

梁君出猎得善言

梁君出猎,见白雁群.梁君下车,彀弓欲射之.道有行者,梁君谓行者止.行者不止,白雁群骇.梁君怒,欲射行者.其御公孙袭下车抚矢曰:“君止!”梁君忿然作色怒曰:“袭不与其君而顾与他人,何也?”公孙袭曰:“昔齐景公之时,天大旱三年,卜之,曰:‘必以人祠,乃雨.’景公下堂顿首曰:‘凡吾所以求雨者,为吾民也;今必使吾以人祠,乃且雨,寡人将自当之.’言未卒,而天大雨者方千里者,何也?为有德于天而惠于民也.今主君以白雁之故而欲射人,袭谓主君言无异于虎狼.”梁君援其手与上车归,入庙门,呼万岁,曰:“幸哉今日也!他人猎皆得禽兽,;吾猎得善言而归.”

(选自《新序》)

(1)袭不与其君而顾与他人,何也?

译文:

(2)凡吾所以求雨者,为吾民也;今必使吾以人祠,乃且雨,寡人将自当之.

译文:

(3)今主君以白雁之故而欲射人,袭谓主君言无异于虎狼.

译文:

[导学号29530219]答案:(1)你不帮助你的主君却帮助别人,为什么呢?(关键虚词:“其”“而”)

(2)我之所以求雨,是为了我的人民;现在一定让我用人祭祀,才要下雨,我将自己充当祭品.(关键虚词:“所以……者”“以”“乃”“且”)

(3)现在主君却因白雁的缘故而想射人,我认为主君的话跟虎狼没有什么不同.(关键虚词:“以”“于”)

3.译准特殊句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0分)

四年七月,高祖崩,上(指炀皇帝)即皇帝位于仁寿宫.

以天下承平日久,士马全盛,慨然慕秦皇、汉武之事,乃盛治宫室,穷极侈靡,召募行人,分使绝域.诸蕃至者,厚加礼赐,有不恭命,以兵击之.课天下富室,益市武马,匹直十余万,富强坐是冻馁者十家而九.帝性多诡谲,所幸之处,不欲人知.每之一所,郡县官人,

竞为献食,丰厚者进擢,疏俭者获罪.奸吏侵渔,人不聊生,人饥相食,邑落为墟,上不之恤也.东西游幸,靡有定居,每以供费不给,逆收数年之赋.区宇之内,盗贼蜂起,近臣互相掩蔽,隐贼数不以实对.或有言贼多者,辄大被诘责.各求苟免,上下相蒙,每出师徒,败亡相继.黎庶愤怨,天下土崩,至于就擒,而犹未之寤也.

(选自《隋书》)

(1)课天下富室,益市武马,匹直十余万,富强坐是冻馁者十家而九.

译文:

(2)黎庶愤怨,天下土崩,至于就擒,而犹未之寤也.

译文:

[导学号29530220]答案:(1)(他)向天下的富人征收重税,大量购买军马,每匹马价值十余万两,因此而受冻挨饿的富强之家十有其九.(“富强坐是冻馁者”为定语后置句)

(2)百姓愤怒怨恨,国家土崩瓦解,到了被人擒获的地步,他却仍没有觉悟到这一点.(“未之寤”是宾语前置句)

参考译文:

四年七月,高祖驾崩,隋炀帝在仁寿宫即位.

因为天下长期安定,兵马强盛,隋炀帝意气风发仰慕秦始皇、汉武帝的功业,就大量地兴建宫室,极尽奢靡华丽,招募使者,出使边远邦国.那些邦国听命而来的,就赏赐给丰厚的礼品,有不听命令的,就派兵攻打.(他)向天下的富人征收重税,大量购买军马,每匹马价值十余万两,因此而受冻挨饿的富强之家十有其九.皇上生性诡诈,所到之处,不想让人知道.他每到一个地方,地方官员都争着向他进献食物,进献丰厚的就被提拔,进献微薄的就会被判罪.贪官污吏鱼肉百姓,老百姓无法生活,以致人吃人,村庄变为废墟,皇上对此毫不怜悯.他到处巡游,没有固定的居所,经常因为供给不足,而预先征收数年的赋税.全国各地,起义造反蜂拥而起,亲近的大臣却相互隐瞒遮掩,隐瞒叛乱的人数,不据实上报.有人说叛乱的人多,就会被狠狠地训斥.官员们各自只求苟且偷安,上下相互蒙骗,每次出师征讨,失败接连不断.百姓愤怒怨恨,国家土崩瓦解,到了被人擒获的地步,他却仍没有觉悟到这一点.

4.保持文意畅通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0分)

杨云翼,字之美.兴定三年,筑京师城,役兵民数万.夏秋之交病者相籍,云翼躬自调护,多所全济.军兴以来,入粟补官及以战功迁授者,事定之后,有司苛为程式,或小有不合辄

罢去,云翼奏曰:“赏罚国之大信,此辈宜从宽录,以劝将来.”

当时朝士,廷议之际多不尽言,顾望依违,浸以成俗.云翼尝患风痹,至是稍愈,上亲问愈之之方,对曰:“但治心耳.心和则邪气不干,治国亦然,人君先正其心,则朝廷百官莫不一于正矣.”上矍然,知其为医谏也.

(选自《金史·杨云翼传》)

(1)赏罚国之大信,此辈宜从宽录,以劝将来.

译文:

(2)治国亦然,人君先正其心,则朝廷百官莫不一于正矣.

译文:

[导学号29530221]答案:(1)赏罚是有关国家信誉的大事,对这些人应该从宽录用,用来鼓励将来的人.

(2)治理国家也是这样,做皇上的先端正自己的思想,那么朝廷百官就没有不统一在正道上的了.

参考译文:

杨云翼,字之美.兴定三年,在京师修筑城墙,役使士兵、百姓几万人.夏秋之交,染病的人接连不断,杨云翼亲自给病人调药护理,保全救活了许多人.自从战争开始以来,因交纳粮食补官或因战功而得以升迁的人,战事平定以后,有关机构设了许多繁琐苛刻的考核程序,只要稍有不合的,就会被罢免撤职,杨云翼上奏说:“赏罚是有关国家信誉的大事,对这些人应该从宽录用,用来鼓励将来的人.”

当时的朝臣,在朝廷商议大事的时候大多不把自己的意见说完,他们瞻前顾后,迟疑不决,渐渐成为一种风气.杨云翼患了风痹病,到此时逐渐痊愈了,皇帝亲自询问他治愈这种病的方法,杨云翼回答说:“只要治疗心就可以了.如果心态平和,那么邪气就不能触犯了,治理国家也是这样,做皇上的先端正自己的思想,那么朝廷百官就没有不统一在正道上的了.”皇帝听后感到震惊,知道他是用医道来进谏.

[综合提升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9分)

何妥,字栖凤,西城人也.少机警,八岁游国子学,助教

..顾良戏之曰:“汝既姓何,是荷叶之荷,为是河水之河?”应声答曰:“先生姓顾,是眷顾之顾,是新故之故?”众咸异之.十七,湘东王召为诵书左右.江陵陷,周武帝尤重之,授太学博士.

高祖受禅,除国子博士,加通直散骑常侍,进爵为公.妥性劲急,有口才,好是非人物.

时纳言苏威尝言于上曰:“臣先人每诫臣云,唯读《孝经

..》一卷,足可立身治国,何用多为!”

上亦然之.妥进曰:“苏威所学,非止《孝经》.厥父若信有此言,威不从训,是其不孝.若无此言,面欺陛下,是其不诚.不诚不孝,何以事君!且夫子有云:‘不读《诗》无以言,不读《礼》无以立.’岂容苏绰教子独反圣人之训乎?”威时兼领五职,上甚亲重之.妥因奏威不可信任.又以掌天文律度,皆不称职,妥又上八事以谏.

时苏威权兼数司,先尝隐武功,故妥言自负傅岩、滋水之气,以此激上.书奏,威大衔之.十二年,威定考文学,又与妥更相诃诋.威勃然曰:“无何妥,不虑无博士!”妥应声曰:“无苏威,亦何忧无执事!”由是与威有隙.

其后上令妥考定钟律,妥又上表,别敕太常取妥节度.先是,太常所传宗庙

..雅乐,数十

年唯作大吕

..,废黄钟.妥又以深乖古意,乃奏请用黄钟.诏下公卿议,从之.

六年,出为龙州刺史.时有负笈游学者,妥皆为讲说教授之.为《刺史箴》,勒于州门外.在职三年,以疾请还,诏许之.复知学事.时苏夔在太常,参议钟律,有所建议,朝士多从之,妥独不同,每言夔之短.高祖下其议朝臣多排妥妥复上封事指陈得失大抵论时政损益并指斥当世朋党于是苏威及吏部尚书卢恺等皆坐得罪除伊州刺史不行寻为国子祭酒.卒官.谥曰肃.

(选自《隋书·列传第四十》,有删改)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祖下其议/朝臣多排妥/妥复上封/事指陈得失/大抵论时政损益/并指斥当世/朋党于是苏威及吏部尚书卢恺等/皆坐得罪/除伊州刺史/不行寻为国子祭酒

B.高祖下其议朝/臣多排妥/妥复上封/事指陈得失/大抵论时政/损益并指斥当世朋党/于是苏威及吏部尚书卢恺等皆坐得/罪除伊州刺史/不行/寻为国子祭酒

C.高祖下/其议朝臣/多排妥/妥复上封事指/陈得失大抵论时政/损益并指斥/当世朋党于是/苏威及吏部尚书卢恺等皆坐/得罪除伊州刺史不行/寻为国子祭酒

D.高祖下其议/朝臣多排妥/妥复上封事/指陈得失/大抵论时政损益/并指斥当世朋党/于是苏威及吏部尚书卢恺等皆坐得罪/除伊州刺史/不行/寻为国子祭酒

[导学号29530222]解析:选D.作答断句题,需关注关键词,如人名、官职名、时间状语等.“高祖下其议”与“朝臣多排妥”语意完整,中间应断开.“除”后为官职,其前应断开.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助教,古代学官名,晋咸宁时设置,协助国子祭酒、博士教授生徒,至宋废止.

B.《孝经》,儒家十三经之一,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述了儒家的伦理思想.

C.宗庙,指古代帝王、诸侯以及大臣们祭祀祖宗的庙宇;也代称朝廷和国家政权.

D.大吕,古代乐律名.古乐分十二律,阴阳各六,六阴皆称吕,其四为大吕.

[导学号29530223]解析:选C.宗庙应是指古代帝王和诸侯祭祀祖先的庙宇,没有大臣们.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何妥少时机警聪明,长大后很受器重.何妥八岁游国子学,顾良戏弄他问他姓哪个“何”,他十分机智地反问;江陵沦陷后被周武帝任命为太学博士.

B.何妥口才好,喜欢评议人物.何妥不认同纳言苏威只要通读一本《孝经》就能立身治国的说法,就向皇上进言说苏威言语虚假,不能信任苏威.

C.何妥以国家利益为重,不惧权贵.苏威一身兼任五职,深受皇上器重,但何妥并不惧怕苏威,上书弹劾苏威在掌管天文、律度中不称职.

D.何妥关心游学的人,亲自给他们讲课.何妥曾出任龙州刺史,当时有很多背着书箱四处求学的人,何妥就召集他们并亲自讲解《刺史箴》的内容.

[导学号29530224]解析:选D.“亲自讲解《刺史箴》的内容”错误,原文是“妥皆为讲说教授之.为《刺史箴》,勒于州门外”,这是在说两件事情,一是何妥为学子讲学,一是把《刺史箴》雕刻在州门外.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厥父若信有此言,威不从训,是其不孝.若无此言,面欺陛下,是其不诚.

译文:

(2)时苏夔在太常,参议钟律,有所建议,朝士多从之,妥独不同,每言夔之短.

译文:

[导学号29530225]答案:(1)如果苏威的父亲确实说过这话,苏威没听从父训,这是他不孝顺.假如没有说过这话,苏威当面欺骗皇上,这是他不诚实.

(2)当时苏夔担任太常的官职,参与商定钟律的事情,提出了一些建议,朝中官员大都赞同,只有何妥不赞同,常常揭苏夔的短处.

参考译文:

何妥,字栖凤,是西城人.何妥小时候就机警聪敏,八岁时求学于国子学,助教顾良戏弄他说:“你既然姓何,不知是‘荷叶’之‘荷’,还是‘河水’之‘河’?”何妥应声说道:“先生姓顾,不知是‘眷顾’之‘顾’,还是‘新故’之‘故’?”众人都对他感到诧异.十七岁时,湘东王召他在左右诵读诗书.江陵沦陷后,周武帝特别器重他,任命他为太学博士.

隋文帝接受禅让后,何妥被授为国子博士,兼通直散骑常侍,晋升爵位为公.何妥生性刚强急躁,也颇具口才,喜欢评议人物.当时,纳言苏威曾对隋文帝说:“我的祖先常常告诫我说,只要通读一卷《孝经》,就足以立身治国,何必多学!”隋文帝觉得他说得对.何妥进

言道:“苏威所学,不只是《孝经》.如果苏威的父亲确实说过这话,苏威没听从父训,这是他不孝顺.假如没有说过这话,苏威当面欺骗皇上,这是他不诚实.既不诚实,又不孝顺,这种人凭什么侍奉皇上!况且孔子曾经说过:‘不读《诗经》,就无话可讲;不读《礼记》,就不能立身行事.’怎能允许苏绰教子单单违反圣人的训导呢?”苏威当时身兼五职,隋文帝十分亲近、器重他.何妥趁机上奏苏威不可信任.又因为苏威主管天文、音律、法度,都不称职,何妥又上奏八件事来劝谏.

当时苏威权兼数司,而先前曾隐居武功县,所以何妥说他自负有傅岩、滋水之气,以此刺激皇上.材料上奏后,苏威对他怀恨至极.十二年,苏威考定文学,又与何妥互相诋毁、攻击.苏威勃然大怒说:“没有何妥,不必担心没有博士!”何妥应声说:“没有苏威,也不必担心没有办事的人!”因此,何妥与苏威有嫌隙.

这之后,隋文帝命令何妥考定钟律,何妥又上表奏,朝廷另外命令太常采用何妥的法则.在此之前,太常寺所传授的庙宇祭祀所用的音乐,几十年来只制作了大吕,废弃了黄钟.何妥又认为这种做法违背了古人的初衷,于是上奏请求使用黄钟.隋文帝下诏命令众臣讨论,众臣都同意这种做法.

六年,何妥出任龙州刺史.当时,常常有一些背着书箱四处求学的人,何妥都亲自给他们讲述解说,教导他们.他写了《刺史箴》,雕刻在州门外.任刺史三年后,因病请求还京,隋文帝同意.后又主管学事.当时苏夔担任太常的官职,参与商定钟律的事情,提出了一些建议,朝中官员大都赞同,只有何妥不赞同,常常揭苏夔的短处.隋文帝下达何妥的意见,朝臣大都反对何妥.何妥又上密奏给隋文帝,指陈得失,大致说的是时政得失,并指责当时的朋党.于是,苏威和吏部尚书卢恺等都因此获罪.后被任命为伊州刺史,何妥没去上任.不久,又被授为国子祭酒.死于任上.谥号肃.

2012—2019年全国高考文言文真题汇编及答案解析

2012—2019年全国高考文言文真题汇编及答案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 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 ,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往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谊初入仕途,展现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推荐而入仕,当时年仅二十余岁,却让诸生自觉不如,不久得到文帝越级提拔,一年之间就当上太中大夫。 B.贾谊热心政事,遭到权要忌恨。他认为汉朝建立二十余年,政通人和,应当全盘改变秦朝法令,因此触及权贵利益,受到诋毁,文帝后来也疏远了他。 C.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

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带答案

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带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语(一)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一定时间后,通过扫描二维码查看考题视频讲解。 一、现代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字,完成1-3题。 宋代诗经学研究逐渐突破汉代诗经学束缚,呈现一片繁荣景象。南宋中期的朱熹是在诗经学理论和注解《诗经》两方面皆有创获的代表人物。他对于《诗经》演进历程有着非常深刻的认识,在审视历代诗经学者长处与不足的基础上自成一派,既上承汉代诗经学,又下启清代诗经学,还影响着

现代诗经学。 朱子在诗经学研究方面较之前宋儒走得更远,真正突破 了汉代诗经学的束缚。他不拘泥于门户之见,对汉代诗经学 和宋代诗经学中合理的部分加以吸收、为己所用;对不足之 处则加以批评、为己镜鉴。这与他格物穷理的认识论正相契 合:汉儒长于训诂,于格物有助≈宋儒长于义理,于穷理有益。同时,他亦能不断反思自己旧说之弊,最终去《小序》以言《诗经》,撰成今本《诗集传》并不断加以修正。正是 在这个扬弃过程中,朱子在义理的统摄下兼重训诂,合汉、 宋之长加以综合而弥补其不足,从而形成自己的诗经学。 朱子以绍承孔、孟道统为己任,以格物穷理为方法论原 则构建诗经学,重点体现在诗经学理论和治《诗》实践两个 方面。 朱子在诗经学理论方面所获尤多,这与其治《诗》理念 息息相关。其治《诗》宗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破除汉代 诗经权威,试图回归圣贤本意;二是遍采群言,加以熔铸综 合后成为新篇,以揭明圣贤大道和天地自然之理;三是指导 为人为学,以便于学者切己体察。朱子的治《诗》,首先以《诗》为“经”,其次才兼顾其中的学特色。朱子的治《诗》 原则,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严别经、传,以《诗》言《诗》;二是由训诂以求义理,二者并重,不可偏废;三是简洁;四 是多闻阙疑。

文言文综合翻译(2019届用)

文言文翻译教学案 主备人:许志海刘云龙靳超峰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的基本要求。 2、通过课文中的例句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利用掌握的方法解决课外的文言语句的翻译中出现的问题。 二、教学过程 【技巧】 第一招:留——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器物、书名、度量衡的词,皆保留不动。 例:1.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至和元年七月某一天,临川王安石记下此文。 2.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贾谊《过秦论》) 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这些人沟通他们的意见。 3.褒禅山亦谓之花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褒禅山也称作花山,唐代和尚慧褒开始在山麓筑屋定居。 4.罪细且不容,巨猾乃置不问,陛下不出伯献,臣不敢奉诏。(08安徽高考) 罪轻的人尚且不被宽容,罪重的人竟然放过而不过问,如果陛下不放逐伯献,我就不能接受诏令。 第二招:删——把无意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虚词删去。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句中停顿词、倒装句子的标志词、偏义复词的虚指成分。 例: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韩愈《师说》)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也”,句中短暂提顿)(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 2.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孔雀东南飞》) (“公姥”偏指“姥”:婆婆) 就可以告诉婆婆,及时把我遣送回娘家。

3.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已经出洞了,就有人埋怨那个(主张)要出来的人,我也后悔自己跟着他(出来)而没能尽情享受到游览的乐趣。 4.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苏洵《六国论》) 六国与秦国都是诸侯,他们的势力比秦国弱。 5.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陶渊明《桃花源记》) 山上有个小洞,(里面)好像有光亮。 6.噫吁嚱,危乎高哉!(李白《蜀道难》) 啊,多么高的山峰啊! 7.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 有什么简陋的呢? 第三招:换——古代表年岁、风俗的词要换,词类活用词的词要换,古今异意的词要换,通假字要换……换言之,留的留下,删的删去,其他的都是“换”的对象了。 (特别注意:“丁…忧”“下车”、“乞骸骨”及表示官职升降的词“除”、“拜”、“左迁”、“谪”、“召”“辟”“公车”) 例:1.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诸葛亮《出师表》) (古今异义:地位低,见识浅) 先帝不因为我出身卑微,见识短浅,(竟然不惜)降低自己身份委屈自己(而三顾茅庐)。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垂髫”古代年岁,三四岁至八九岁儿童;注意“弱冠”“及笄”“耄耋”,“期颐”等) 老人和小孩,都十分悠闲,各得其乐。 3.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轼《赤壁赋》) (十六。同时注意“晦”“朔”“望”) 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同客人划着小船在黄州赤壁下游玩。 4.履至尊而制六合。(贾谊《过秦论》) 登上皇帝的宝座而控制天下。 5.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2019年至2019高考文言文阅读

2019年高考语文课标卷一文言文阅读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绩甚著。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淮、徐、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帝皆深纳之。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吏部尚书屠滽罢,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帝悉褒纳。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即时事,辄颦蹙不答。五年卒,年八十五。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 2019年高考语文课标卷二文言文阅读: 李揆字端卿,祖籍陇西成纪人,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少聪敏好学,善属. 文。开元末,举进士,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擢拜右拾遗。乾元初,兼礼部侍郎。揆尝以主司取士,多不考实,徒峻其堤防,索其书策,深昧.求贤之意也。其试进士文章,曰:“大国选士,但务得才,经籍在此,请恣.寻检。”由是数月之间,美声上闻,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大用。时京师多盗贼,有通衢杀人置沟中者,李辅国方恣横,上请选羽林骑士五百人以备巡检。揆上疏曰:“昔西汉以南北军相摄,故周勃因南军入北军,遂安刘氏。皇朝置南北衙,文武区分,以相伺

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一)

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一)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加横线的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相同的一组是() A.着zháo 着急着数着凉不着痕迹 C.落luò落魄涨落落枕丢三落四 D.泊bó飘泊湖泊停泊淡泊名利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灌注全神贯注截流开源节流 B.直言仗义执言提名金榜题名 C.背景离乡背井终身奋斗终生 D.委曲委屈求全事故人情世故 3.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A.穿针(使线的一头通过针眼) 穿针引线(比喻从中撮合拉拢) 看穿(看透) 望穿秋水(形容经霜后的秋水很清,能看到水底) B.大儒(旧时指学问渊博而有名的学者) 大器晚成(指能担当大事的人物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就比较晚) 大计(长远的重要的计划) 大旱云霓(形容盼望的迫切) C.文豪(杰出的、伟大的作家) 文不加点(写文章不打标点符号) 文言(指五四以前通用的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 文恬武嬉(指文武官一味贪图享乐,不关心国事的腐败现象) D.高歌(放声歌唱) 高瞻远瞩(比喻眼光远大) 高手(技能特别高明的人) 高屋建瓴(从高往下倒水,流畅无阻) 4.下列各句加横线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人类对大自然的每一点破坏,都遭到了相应报复,“环境”污染的威胁,不亚于第三次世界大战,这绝不可视同儿戏。 B.刘老师当班主任二十多年,勤勤恳恳,日理万机,不幸积劳成疾。 C.他俩50年前是好朋友,没想到半个世纪之后在他乡萍水相逢,真是喜出望外。 D.在球迷的呼吁下,教练使用了巴乔,他在赛场上果然深乎众望,多次挽救了意大利队。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从信息角度看,真话和假话同样可以具有最大的信息量。_____从社会角度看,______具有一定信息量而又切题的真话,______可能获得最佳效果,具有一定信息量而又切题的假话,表达效果等于零。这是人所皆知的常识,______是语言表达最重要的原则之一。 A.但是只有才也 B.因为只要就也 C.因为只有才却 D.但是只要就却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国家自从明确了全国统一的“五一”“十一”放假日之后,中国的假日经济就成为一个新的投资热点。 B.印度的电脑软件经过短短的十几年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跃成为世界经济舞台的新明星。 C.全球化经营已成为当今众多大公司的发展战略,而兼并则是它们调整经济结构和生产布局的重要手段。

2019年高考文言文翻译训练30则及答案

2019年高考文言文翻译训练30则及答案 一、二人并走 (前秦符融为冀州牧)有者姥逼劫于路,喝贼,路人为逐擒之。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既而还入、融正色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贼遂服罪。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捻,故知不善走者贼也。(《晋书·符融传》)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卧薪尝胆 勾践之围会稽也,嚼然叹曰:“各终于此乎?”种曰:“汤系夏台,文王囚麦里,晋重斗奔翟,齐小白奔苦,其卒王霸。由是观之,何速不为福乎?”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志会稽之耻邪?”身白操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宾客,赃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1、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 三、孟子少时(汉韩婴《韩诗外传》) 孟子少时,东家杀猪,孟子问其母曰:“东家杀猪何为?”母曰“欲唆汝。”其母自悔而言曰:“合怀妊是于,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今适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乃卖东家邻脉肉以食之,明不欺也。 1、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 四、小时了了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扎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扎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弃世为通好也。”元扎及宾客莫不奇之。大中大夫陈题后至,人以其言语之,起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住。”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袁虎少贫 袁虎少贫,尝为人佣,载运租。谢镇西经船行,其夜清风朗月,闻江诸闲估客船上有咏诗声,甚有情致;所诵五言,又其所未。尝闻,叹美不能已。即遣委曲讯问,乃是袁自咏其所作咏史诗。因此相要,大相赏得。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魏文侯问李克 魏文侯问李克:“吴之所以亡者何也?”李克对曰:“数战数胜。”文侯曰:“数战数胜,国之福也,兵以此亡者何也?”李克曰:“数战则民疲,数胜则主骄,以骄主制疲民,此其所以亡也。是故好战穷兵,未有不亡者也。” 1、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枯梧树 邻父有与人邻者,有枯梧树,其邻之父言梧树之不善也,邻人遽阀之,邻父因请而以为薪。其人不说曰:“邻者若此其险也,岂可为之邻哉!”此有所宥也,夫请以为薪与弗请,此不可以疑枯梧树之善与不善也。

2019年高考语文文言文文阅读真题汇编

2019年高考语文文言文文阅读真题汇编(WORD版本真题,共171页,名师解析答案,建议下载练习) 文言文知识梳理(一) 必修1 烛之武退秦师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2. 失其所与,不知.( ) 3. 无能为也已.( ) 4. 秦伯说.( ) 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今义:请客的主人或比赛、会议的承办者 古义: 2. 行李 ..之往来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古义: 3. 共其乏困 ..今义:疲劳古义: 4. 微夫人 ..之力不及此今义:妻子古义: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 鄙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敢竭鄙.怀,恭疏短引( ) 2. 焉

焉.用亡郑以陪邻( ) 朝济而夕设版焉.( )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 2. 越国以鄙.远( ) 3. 既东封.郑( ) 4. 与郑人盟.( ) 5. 既东.封郑( ) 6. 越国以鄙远.( )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 夫晋,何厌之有?( ) 2.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 3.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4. 是寡人之过也。( ) 六、文化常识检测。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和《公羊传》《穀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B. “爵”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侯,古爵位名,为春秋时期五等爵位的第三等,比“伯”低一等。如晋侯比秦伯低一等。 C. 在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D. “陛下”是对皇帝的尊称,古代臣子不敢直接同皇帝交谈,就告诉站在陛(宫殿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

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带答案

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带答案 x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语 (一)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一定时间后,通过扫描二维码查看考题视频讲解。 一、现代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字,完成1-3题。 宋代诗经学研究逐渐突破汉代诗经学束缚,呈现一片繁荣景象。南宋中期的朱熹是在诗经学理论和注解《诗经》两方面皆有创获的代表人物。他对于《诗经》演进历程有着非常深刻的认识,在审视历代诗经学者长处与不足的基础上自成一派,既上承汉代诗经学,又下启清代诗经学,还影响着现代诗经学。 朱子在诗经学研究方面较之前宋儒走得更远,真正突破了汉代诗经学的束缚。他不拘泥于门户之见,对汉代诗经学和宋代诗

经学中合理的部分加以吸收、为己所用;对不足之处则加以批评、为己镜鉴。这与他格物穷理的认识论正相契合:汉儒长于训诂,于格物有助≈宋儒长于义理,于穷理有益。同时,他亦能不断反思自己旧说之弊,最终去《小序》以言《诗经》,撰成今本《诗集传》并不断加以修正。正是在这个扬弃过程中,朱子在义理的统摄下兼重训诂,合汉、宋之长加以综合而弥补其不足,从而形成自己的诗经学。 朱子以绍承孔、孟道统为己任,以格物穷理为方法论原则构建诗经学,重点体现在诗经学理论和治《诗》实践两个方面。 朱子在诗经学理论方面所获尤多,这与其治《诗》理念息息相关。其治《诗》宗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破除汉代诗经权威,试图回归圣贤本意;二是遍采群言,加以熔铸综合后成为新篇,以揭明圣贤大道和天地自然之理;三是指导为人为学,以便于学者切己体察。朱子的治《诗》,首先以《诗》为“经”,其次才兼顾其中的学特色。朱子的治《诗》原则,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严别经、传,以《诗》言《诗》;二是由训诂以求义理,二者并重,不可偏废;三是简洁;四是多闻阙疑。 除了在诗经学理论方面的贡献外,朱子在治《诗》实践中,亦取得很大成就。其治《诗》的最终成果,就是今本《诗集传》。朱子能够完成诗经学的构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治《诗》方法的合理。朱子在治《诗》时,重校勘和训诂,并在此

2019年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2019年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 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本题共4小题,19分2019年高考全国1卷)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非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谊初入仕途,展现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推荐而入仕,当时年仅二十余岁,却让诸生自觉不如,不久得到文帝越级提拔,一年之间就当上太中大夫。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9届高三高考模拟语文试题(答案+解析)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9届高三高考模拟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真正的经典,我想是指那些进入了文化史、文学史,具有原创性和划时代意义以及永恒艺术魅力,并在文化发展过程中起过重大作用的作品。它们往往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历史文化完美的体现,按先哲的说法,它们是“不可企及的高峰”。 经典的阅读同样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经典有初读与重读,有浅读又有深读。不仅是因为这些经典名著经过了时间的淘洗和历史的严格筛选,本身的存在证明了它们的不朽,需要反复阅读;还因为随着我们人生阅历的积累和文学修养的不断提升,而需要重读、深读、精读,以获得新的生命感悟和情感体验。经典阅读,要从文化历史的发展过程着眼,摒弃种种错误阅读思想的影响,不断抵近经典作品的精神本质。 不可否认,现实生活中,经典对一些读者也只是被知晓,或只限于了解书名和主人公的名字,对作品本身却知之甚少。即使读过,有时也只是浅尝辄止。而重读或深阅读却绝非“再看一遍”,那可能是无用的重复。重读的境界应当像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一书中所言:经典,是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新发现的书;经典,是即使我们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的书。他用这种体会来解释何谓经典,同样道出了阅读经典的感受。它启示我们,初读也好,重读乜好,都意味着把经典名著完全置于新的阅读空间之中,即对经典进行主动的、创造性的阅读。而这需要营造一种精神氛围,张扬一种人文情怀,也许只有这样才能感受到一种期望之外的心灵激动。 一部经典名著,当然不是给一个人看的,无数人都会读它,这就会有千千万万种不同的读法、不同的心灵体验。在阅读这个领域倒不妨借用这句名言: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所以,应当跳出传统阅读的思维模式,开辟多元、多层次的思维格局,培育自身建设性的文化性格,面对经典时必须要有的一种健康的阅读心态。 作为传统文化中的核心的经典,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对它的核心价值应深怀敬畏之心。经典资源除具有愉悦心灵、培养审美力之功能以外,还葆有借鉴、参照乃至资治的社会文化功能。对于每个公民来说,经典名著在以科学的现代意识观照下,有启迪当代公民明辨真善美与假恶丑之功能,并使我们从中汲取力量,有所追求,有所摒弃。我国一位当代作家谈到阅读名著的感受,认为阅读进入了敬畏,便有了一种沉重和无法言说的尊重,一种超越纯粹意义上的阅读的体味和凝思,进而有了自卑,深感自己知识的贫乏,对中国和世

2019年高考全国卷真题分类汇编语文 专题4 文言文阅读

2019高考全国卷分类汇编专题四文言文阅读 考纲解读

真题链接 【2019·新课标I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 诸子百家 ..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 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 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 ..,乃悉草具其事仪 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 ..,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2018~2019年全国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

2018~2019年全国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2019年高考全国Ⅰ)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非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谊初入仕途,展现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推荐而入仕,当时年仅二十余岁,却让诸生自觉不如,不久得到文帝越级提拔,一年之间就当上太中大夫。 B.贾谊热心政事,遭到权要忌恨。他认为汉朝建立二十余年,政通人和,应当全盘改变秦朝法令,因此触及权贵利益,受到诋毁,文帝后来也疏远了他。 C.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 D.贾谊劝止封候,文帝未予采纳。文帝封淮南厉王四个儿子为候,贾谊认为祸患将自此兴起;数年之后,梁怀王堕马死,贾谊觉得未能尽责,悲泣而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2)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2019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六招制胜语文

2019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六招制胜 易错题诊断 文言翻译,高考试卷中要求直译,也就是字字落实。所谓字字落实,主要是判断每一个虚词、实词的用法和意义,找出通假字、古今异义字、活用词等,并做准确解释,还要把握句式特点和句子的语气。 具体来说,应从“留”“换”“补”“删”“调”“贯”六个方面进行。“留”,凡指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皆保留不动。“换”,将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凡该换的,一律换之。“补”,即补出古代简练说法省略或隐含的内容,特别是对省略句。“删”,指删去那些无意义或没有必要译出的虚词。“调”,指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贯”,指文言句中带修辞方法的说法,用典用事的地方,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 可记住口诀: 文言翻译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 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 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1.(2019年湖北卷)把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 汉语。 二世祖讳伍,有善行,称善人公。……好施予,岁时勤力活家,人产计口给食,余悉以贩乡里贫乏者。门前植槐一株,枝叶扶疏,时作糜哺饿者于其下。……高祖讳重光,字廷宣。……丁巳,肃皇新三殿,求大木,取办贵竹。公至,彝人争以所知异木走报公。公深入其阻。冲风瘴疠,勤事以死。 事闻,特加恩恤,赐祭葬。壬戌秋,三殿告成,以公前绩诏赠太仆寺少卿。公性孝友,为颖川公次子,方龀而母沈安人亡。三事继母常、岳、卢,如

所生。两弟早夭,抚其遗孤,不殊己子。居乡,恂恂退让,君子也。遇事慷慨,不避艰险。 及卒,无一语及家事。世庙谕祭文,有“忠勤报国”之褒,故称忠勤公焉。 【解析】 (1)扶:古代的长度单位,四寸为扶。“枝叶扶疏”是说枝叶相距很近,意译为“枝叶繁茂”。“时作糜哺饿者于其下”既承前省主语(善人公),又是介宾短语(“于其下”)后置。翻译时既要“补”——补出主语,又要“调”——把“于其下”放到谓语“作”前。参考译文:家门前种有一棵槐树,枝叶繁茂,(善人公)时常在树下煮粥给饥民吃。 (2)所知异木:知道的奇异树木。走:跑。从文意通顺的角度应放到“争”的后面。参考译文:忠勤公到后,彝人争着跑去把他们知道的奇异树木告诉他。(3)“孝友”是两个单音节词,应“换”为双音节词。参考译文:忠勤公天性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颖川公的二儿子,刚换牙时母亲沈安人就去世了 2.(2019年福建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孟子去齐,充虞①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孟子?公孙丑下》 [注]①充虞:孟子弟子。

2019年高考全国1卷文言文试题及翻译

2019年全国1卷文言文试题及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 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 ....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 诏令 ..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 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 ..,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 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 ..,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 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2019届高考语文模拟试卷(附答案解析)

语文科试题 本试卷共10页,22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若想要叙述整个世界的历史,不偏不倚地讲述整个人类的故事,便不能仅仅依靠文字。因为世界上只有部分地区拥有文字,大多数地区在历史上的大部分时期都没有发展出文字。书写是人类在发展后期才 取得的成就,直至近代,即使一些文化程度较高的社会,在记录自己的忧虑与渴望时,使用的载体依然不 仅有文字,也包括物品。 ②一部理想的历史记录应该把文字和物品结合起来,但在很多情况下这是无法完成的。最能清楚地表 现文字历史与非文字历史不对称的例子也许是库克船长的探险队与澳大利亚土著在植物学湾的第一次相遇。在英国方面,我们对这一特殊的日子有科学记载及船长日志为证,而在澳大利亚方面,他们仅有一面木制 盾牌。如果我们想要重构那一天的真实情境,就需要像对待那些文字记录一样,深入而严谨地对这面盾牌 进行研究和解读。 ③除了双向误解之外,还有由胜利带来的有意或无意的扭曲。历史通常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尤其在只 有胜利者知道如何书写的时候。至于失败者,那些被征服或毁灭的社会,通常只能通过物品来讲述事件。 当我们研究有文字的社会与无文字的社会之间的接触时,需要参考的则不仅是文字,也应包括物品。 ④这些全部知易行难。通过文献解读历史是人们熟知的程式,数百年来我们已经学会该如何判断文字 材料的坦白、失真与诡计。而对于物品来说,当然也有考古学、科学和人类学的专业知识结构来帮助我们 提出关键性的问题,但我们还必须加上一定程度的想象,才能构建出这些物品的前世今生。我们需要借助 尽可能丰富和诗意的想象,才能真正理解它们所传达的深刻内涵。 ⑤这是我们了解许多文化的唯一途径。这是一个复杂而又充满不确定因素的过程,这些历经层层文化 转译的物品需要再次被严格审视,重新想象。 ⑥这些充满想象力的解读和欣赏是“通过文物看历史”的关键,对过往文化的重建是理解人类共性的 基石。启蒙时代的收藏家与学者们在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中,既仰赖对史实的科学排序,也发挥了诗意地 进行重建的罕见能力。 ⑦通过物品思考历史或去了解一个遥远的世界,是一种诗意的重构过程。我们承认自己所确知的事物 有限,因此必须找到一种全新的认知方式:既然,这些物品的制作者从根本上说都是和我们一样的人类, 那么,我们理应能够解密他们制造这些物品的用意及用途。有时,这甚至是了解世界的最佳方式,不只针 对过去,也包括现在。我们是否真能了解他人?也许可以,但一定要借助诗意的想象,再结合严谨获取和 归纳的知识。 ⑧用物品来讲述历史,不能缺少诗人。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在叙述历史时,文字的作用是有局限性的,因为文化发展不平衡导致只有在人类发展后期文字才开 始发挥作用。 B.一部理想的历史记录应当靠文字和物品的结合来记录,尤其是文化程度较高的社会记录自己的历史时更是如此。 C.征服者和被征服者地位的不平等使只凭文字叙述历史变得不客观公正,而物品可以消除这种有意无意的扭曲。 D. 相对于人类熟知的通过文字解读历史的方式,借助物品时还需要加入诗意的想象才更能理解它们传 达的内涵。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整篇文章论述的是“通过文物看历史”时必备的认知能力——想象力的问题,以前后对比组织结构,以大量史实支撑观点,极有说服力。 B.前三段分别从文字叙述历史的局限性、历史事件双方的文字不对等、战争双方的记录文字不对等方面论述研究历史时所用方法的必然性。 C.文章的第④段是个过渡段,指出人们对通过文献解读历史的方式很熟悉也很擅长,而要通过物品解读历史却有一定难度,因为这要借助想象。 D.文章的后四段反复强调想象在借助物品解读历史时的巨大作用,由“唯一途径”“关键”“全新的认知方式”等词句可以看出作者思维的轨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除了借助想象去构建物品承载的历史,我们没有其他更好的方式去了解一些文化,而这种想象不可避免地是一个复杂而又充满不确定因素的过程。 B.乾隆研究他喜欢的一枚玉璧,推测其用途并作诗纪念这一过程,方法值得肯定。这一事例可以作为“用物品来讲述历史,不能缺少诗人”的证明。 C.物品和文字对历史记录同等重要,离开两者中任何一个去还原历史都意味着失真和变形,由此可知现在所见相当多的历史记录都是不准确、不真实的。 D.诗意地重建历史依靠的是丰富的想象,这种想象建立的基础是物品制造者和研究者同样 是人类,而诗意的想象有时可以成为了解世界的最佳方式。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小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雾中偶记茅盾① 前两天天气奇寒,似乎天要变了,果然昨夜就刮起大风来,窗上糊的纸被老鼠钻成一个洞,呜呜地吹起哨子,——像是什么呢?我说不出。从破洞里来的风,特别尖利,坐在那里觉得格外冷,想拿一张报纸去堵住,忽然看见爱伦堡那篇“报告”——《巴黎沦陷的前后》,便想起白天在报上看见说,巴黎的老百姓正在受冻挨饿,情形是十分严重的话。 这使我顿然记起,现在是正当所谓“三九”,北方不知冷的怎样了,还穿着单衣的战士们大概正在风雪

2019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2019届高三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I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人讲述亲身经历或道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把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期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媒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水手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正比。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堂吉诃德》中的故事是堂吉诃德的行侠奇遇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为游历见闻的连缀。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类和史传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故事之间的区别清晰起来。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不一定是作者亲历亲闻。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历尽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漂泊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坐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身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讲故事的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其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是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小说家呈现人生,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的个人经验,他们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甚至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挪到故事之外。在这些小说家笔下,故事成了幌子,故事之外的附加信息显得更有意味。19世纪末期以来,小说家对小说故事性的破坏日趋强烈。这时,一个故事的好坏并不看它的“成色”如何,而是取决于讲故事的方式。契诃夫曾经把那些不好好讲故事的小说家称为“耍弄蹩脚花招的人”,但这种花招的大量出现也有其内在的合理性——他们要摆脱陈旧的故事模式,摆脱虚假的因果关系和矫揉造作的戏剧冲突,甚至摆脱故事本身。现代小说家认为,传统的故事模式早已失去了弹性和内在活力,也失去了起初的存在价值,那些千百年来一直在给小说提供养料的故事模式已经成为制约想象力的障碍之一。 (摘编自格非《塞壬的歌声》)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