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氧运动能力与评价[研究材料]
对中跑运动员无氧耐力训练的分析与研究

对中跑运动员无氧耐力训练的分析与研究第一篇:对中跑运动员无氧耐力训练的分析与研究对体育高考800米跑考生无氧耐力训练的初步探究800m跑以乳酸能系统供能的运动项目,接合自己所带体育高考的训练情况,从800米跑的供能特点和训练效果入手研究,本文对乳酸能项目训练的生理素质进行分析,对如何利用一定强度的训练和恢复性休息才能取得更合理的恢复效果,作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
通过多次观察考试发现,许多优秀800米考生,在比赛时第一圈400米的成绩与第二圈400米成绩的差值较小,一般第二个400米成绩比第一个400米成绩慢2—3秒左右,而一般运动员差值较大,差值在5—8左右,如果差值达10秒以上,就说明水平较低,体力分配不合理,主要表现在跑第一个400米时基本能跟上,而在跑第二个400米时速度明显下降,在最后冲刺阶段,表现腰酸腿软,呼吸困难,体力不支,动作变型,速度极慢。
为了缩小两圈的差值,提高速度耐力水平,加强冲刺能力,获得好的名次及成绩,本人采用针对性手段,进行科学训练,效果明显。
1、无氧耐力的身体素质分析无氧耐力是机体在扭送供不足的情况下较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
在长期缺氧情况下,体内主要依靠糖无氧酵解供能。
在这类运动中,无氧供能占总能需量的70%-90%,主要供能系统是乳酸能系统。
2.1 糖酵解供能能力是速度耐力的基础人体活动的直接能量来源于ATP的分解,无氧酵解系统是糖在无氧条件下进行酵解的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可供合成部分的ATP,糖酵解的产生物是乳酸,400m-800m跑是介于时间短强度大和时间长强度小的运动之间的运动项目,它需要无氧代谢与有氧代谢混合供给能量,这两种供给能量的方式都十分重要。
肌肉在缺氧条件下较长时间的活动主要依靠肌糖原酵解生成乳酸来供能,在酵解过程中乳酸不断堆积产生乳酸氧债,乳酸氧债的最高限值约为2.5升-17.5升,相当于人体总氧的70%左右。
偿还氧债中的“慢成分”所摄取的氧,除用于消除乳酸之外,还用于解决以下四种需要:(1)满足因剧烈运动后体温仍处于较高水平所需的氧;(2)满足心脏活动仍处于较高水平所需的氧;(3)满足肺功能活动仍处于较高水平所需要的氧;(4)血液中儿茶本酚胺仍处于较高水平也导致较多的耗氧。
有氧和无氧运动能力

2min时血乳酸>100mg.dl-1(儿童≥80mg.dl-1、老年人>
60 mg.dl-1);⑷参与运动的肌肉必须占有全身肌肉块的 50-60%。 特点:数据可靠,重复性好,但必须要有相应的设备
运动生理学
33
2、间接推算法
原理:在一定范围内,吸氧量与心率成线性关系,通过测
定亚极量运动时的心率或功率来推算最大吸氧量。 (1)Astrand-Ryhming列线图法 ①台阶试验 ②自行车功量计运动测验
第十二章
有氧和无氧运动能力
2
运动是人体的行为之一
从系统和发展的观点来看,人类的行为
(behavior)是大脑功能活动的表现,是人 为了适应社会环境而发展演化的外部活动, 是维持个体、种系生存繁衍所作的全部反 应。 简言之,人的行为是大脑的功能,是内部 生理、心理需要导致的外现活动,更是对 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反应。
(2)电脑自行车测功计(Monark839E)测验
(3) Fox台阶测验
运动生理学
34
运动生理学
35
(三)决定最大吸氧的机制
人体供 氧能力
中央机制
心泵功能 心输 出量
最高心率
最大搏出量
(氧脉搏)
循环血量和血红蛋白总量与氧的运载量 线粒体数量、密 肌肉的摄氧能力 度、内膜的表面 积和氧化酶活性
最大吸 氧量运动生理学 Nhomakorabea16
上世纪20年代初,希尔(Hill;AV)提出了氧债的概念。 梅耶霍夫(1931)等进行了进一步研究。 认为运动后恢复期内的过量氧耗就是用于偿还运动过程中 的氧亏,因此把它称之为氧债。 (1) 氧债的组成:乳酸氧债和非乳酸氧债。 非乳酸氧债(25% ) 乳酸氧债(75 %) ATP--PCr 糖原无氧酵解生成的乳酸
无氧运动能力与评价

萨扎特纵跳
• 1921年萨扎持Sargent首次提出无氧功率概 念.
• 无氧功率——机体在无氧条件下以最短时 间发挥出最大力量和速度的能力.
优点:简便易行 不足:无时间概念
玛格莉亚Margaria实验法
• 1966年玛格莉亚创建了跑楼梯测无氧功率 的方法,按人体以最快速度使自身体重上升 到一定高度,记录跑楼梯时间,计算出这段 时间内做功的大小.
无氧功率评分标准
温盖特Wingate无氧功率试验
• 1977年,著名的温盖 特Wingate无氧功率 测试法.
• 先测受试者身高、 体重、肺活量及皮 脂厚度,然后让受试 者踏蹬Monark功率 自行车.
生理学测评
测剧烈运动的最大血乳酸或氧亏积累.
三、提高无氧运动能力的训练
发展ATP-CP供能能力的训练 提高糖酵解供能系统的训练
发展ATP-CP供能能力的训练
无氧低乳酸 10s以内,间歇不少于30s,组间不少于34min.
提高糖酵解供能系统的训练
最大乳酸训练
尽量升血乳酸
乳酸耐受能力
提高缓冲能力和肌肉中乳 酸脱氢酶活性
最大乳酸训练
乳酸耐受能力
• 训练中要求血乳酸达到较高水平,一般认为 在乳酸耐受能力训练时以血乳酸在 12mmol/L左右为宜.然后在重复训练时维持 在这一水平上,以刺激身体对这一血乳酸水 平的适应,提高缓冲能力和肌肉中乳酸脱氢 酶的活性.
• 1968年卡拉门Kalamen对玛格莉亚试验法进 行了修订,二人共同制定了MargariaKalamen跑楼梯动力试验法.
Margaria-Kalamen跑楼梯动力试验法
• 受试者从6米外起跑,三阶为一步,用最快速 度跑上九层台阶,记录第三层至第九层台阶 所需的时间.
大学生男子排球运动员阶段性无氧运动能力特征的研究

大 学 生 男 子 排 球 运 动 员
阶段 性 无 氧 运 动 能 力特 征 的研 究
刘印民 ,王
(. 1长春工业大学 体 育教研部 ,吉林 长春
昶2 ,孔繁 明 3
102 ; 304 102 302)
101 ;2东北 师范大学 军体部 ,吉林 长春 302 .
3 吉林体育学院 运动系 ,吉林 长春 .
第2卷 第 6 9 期 21 年 1 01 2月
哈 尔 滨 体 育 学 院 学 报
J u n l f r i si t fP y i a u a o o r a b nI t u eo h sc l o Ha n t Ed c t n i
键词 :男子 ;排球运动 员;阶段 性 ;无氧运动能力 中图分类 号 :G 0 . 84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 8 82 1)6 0 8 — 4 0 8 2 0 (0 0 — 0 7 0 1
An l sso h a a trsi s f ro i a r b cEx r iePe f r a c f a y i n t eCh r c e it i d cAn e o i e cs r o m n eo c o Pe M aeV l y a l a e si i e st l o l b l Pl y r Un v r iy e n
摘
要 :运 用 Qub c1s ee 0、Wigt 0、kt 10 三种无氧运动能 力的测试方法 ,对备 战 2 1—2 1 赛季 na 3s a h2s e c O0 0 1
中国大学生排球联 赛的 2 5名优 秀男子排球运动 员的无氧能 力进行 测试 分析。探 讨不 同位置 高水平大学生 男子 排球 运动 员比赛前无氧运动能力的状态、特点与规律 ,揭 示其在磷 酸原代谢 、混合代谢 、糖 酵解代谢无氧运动 能力之 间的基本并联 。研 究结果表 明 :磷 酸原代谢 无氧运 动能力 中副攻、 自由人表现较 强;磷酸原与糖 酵解混 合代谢 无氧运动能力 中对二传运动 员要 求较高 ;糖 酵解代谢 无氧运动 能力 中对接应 、主攻运动 员要 求较 高。建 议未来训练 中应 了解不同位置运动 员所需无氧能力合理安排 训练方法。
大学生男子排球运动员阶段性无氧运动能力特征的研究

大学生男子排球运动员阶段性无氧运动能力特征的研究刘印民;王昶;孔繁明【摘要】运用Quebec 10s、Wingate 30s、katch 120s三种无氧运动能力的测试方法,对备战2010—2011赛季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的25名优秀男子排球运动员的无氧能力进行测试分析。
探讨不同位置高水平大学生男子排球运动员比赛前无氧运动能力的状态、特点与规律,揭示其在磷酸原代谢、混合代谢、糖酵解代谢无氧运动能力之间的基本并联。
研究结果表明:磷酸原代谢无氧运动能力中副攻、自由人表现较强;磷酸原与糖酵解混合代谢无氧运动能力中对二传运动员要求较高;糖酵解代谢无氧运动能力中对接应、主攻运动员要求较高。
建议未来训练中应了解不同位置运动员所需无氧能力合理安排训练方法。
%Tests on anaerobic exercise capability, including Quebec 10s, Wingate30s and katch120s, have been carded out among 46 elite volleyball players. The states, features and regularity of pre-match anaerobic exercise performance of higher-level female volleyball players with different positions in the court are discussed and the basic connection among the anaerobic exercise capabilities of higher-level male volleyball players with different positions in the court, including phosphagen metabolism, anabolic metabolism and glycolysis metabolism, is revealed. The result shows that phosphagen metabolism means most to middle blockers and liberos; anabolic metabolism combined with glycolysis metabolism is most important to setters; and outside spikers and opposite setters require more attention to glycolysis metabolism.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dynamic relationship among the three kinds of anaerobic exercise capabilities should be valued in future physicaltraining. Applying various training methods and grading the training by court position and intensity level could serve as an important guidance in improving anaerobic exercise capabilities of professional players.【期刊名称】《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29)006【总页数】4页(P87-90)【关键词】男子;排球运动员;阶段性;无氧运动能力【作者】刘印民;王昶;孔繁明【作者单位】长春工业大学体育教研部,吉林长春130012;东北师范大学军体部,吉林长春130024;吉林体育学院运动系,吉林长春1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04.2排球运动属技能主导类集体对抗性项群中的隔网对抗项目,主要动用磷酸原与无氧系统供能,其中ATP—CP和糖酵解系统约占90%,有氧代谢系统约占10%,每球得分制新规则的实施,使排球比赛中无氧供能比例进一步的扩大。
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有氧无氧能力代谢特点的研究

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有氧无氧能力代谢特点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是体育竞技领域中的重要群体,他们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着比赛的结果和个人发展。
在乒乓球比赛中,有氧无氧能力是决定运动员持久性和爆发力的重要因素。
有氧能力主要指运动员在长时间低强度运动时所需要的能力,如持久耐力;无氧能力则是在高强度短时间内完成强度较大的工作,如爆发力和速度。
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的有氧无氧能力特点受到训练水平、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影响。
有氧无氧能力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和成绩。
研究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有氧无氧能力的代谢特点,探究其训练方法和影响因素,对于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健康状况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深入探讨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有氧无氧能力的特点和影响因素,为运动员的训练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通过分析有氧无氧能力的训练方法和效果,可以更好地指导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的训练和竞技发展,提升他们在比赛中的表现和成绩。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究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在有氧和无氧能力代谢方面的特点,分析其训练效果和影响因素。
通过深入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揭示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在不同能力代谢下的生理变化和表现,为他们的训练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我们也希望通过对相关研究的进展进行总结和分析,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借鉴和方向。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希望能够更好地认识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的训练需求,为其提供更加有效的训练方法和计划,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比赛表现和竞技水平。
最终,我们的目的是为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的成长和发展做出贡献,促进中国乒乓球事业的蓬勃发展。
1.3 研究意义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的有氧无氧能力代谢特点对于他们的训练和比赛成绩具有重要的意义。
了解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的有氧无氧能力代谢特点可以帮助教练和运动员更好地制定训练计划,针对性地提高他们的运动表现。
研究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的有氧无氧能力代谢特点可以帮助科学家深入探究不同能力在运动中的作用和影响,为运动训练和运动生理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
无氧运动能力评价指标

无氧运动能力评价指标无氧运动是指以高强度、短时间的运动方式为特点,不依赖氧气供应进行能量代谢的运动。
无氧运动能力的评价对于运动员的训练和竞技表现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几个常用的无氧运动能力评价指标,并解释其评价方法和意义。
一、最大摄氧量(VO2max)最大摄氧量是一个重要的无氧运动能力评价指标,它表示个体在最大负荷下摄入和利用氧气的能力。
通常以每分钟摄入的氧气体积(毫升/分钟)来表示,与体重联合时则为每公斤体重摄入的氧气体积(毫升/公斤/分钟)。
VO2max反映了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功能,以及身体对氧气的利用效率。
评估VO2max的方法有很多,传统的方法是通过直接测量氧气的摄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来计算。
现今常用的方法是通过跑步机、踏车等设备进行呼吸气体收集和分析,以及监测心率等数据,结合一些数学公式进行估算。
二、乳酸阈值乳酸阈值是无氧运动能力评价中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在高强度的无氧运动中,乳酸的产生量超过了人体的清除能力,导致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升高。
乳酸阈值即为乳酸在运动中开始聚积的那个阈值。
评估乳酸阈值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通过采集运动者在不同强度下的血液样本,用分析仪器检测乳酸浓度,确定其产生的阈值。
另一种是通过心率、速度等指标综合分析,根据机体的生理反应和主观感受来确定。
乳酸阈值的确定对于制定训练计划和评估运动员的竞技水平至关重要。
合理调整训练强度和持续时间,能够更好地提高无氧运动能力。
三、爆发力爆发力是无氧运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的是短时间内产生高强度运动能力的能力。
爆发力的发挥主要依靠机体的神经系统和肌肉系统。
评价爆发力的常见方法是通过峰值和持续时间来衡量。
例如跳高运动中,能够跳到的最高高度和持续的跳跃次数都可以作为爆发力的评价指标。
爆发力对于某些竞技项目中的爆发性动作非常重要。
如短跑、跳跃、举重等项目,爆发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运动员的竞技成绩。
四、肌力和肌耐力肌力和肌耐力是无氧运动能力中的重要指标,两者相辅相成。
中学教学设计教案:TABATA训练法在居家期间对提升中学生无氧运动能力的实验探究

教案名称:中学教学设计教案:TABATA训练法在居家期间对提升中学生无氧运动能力的实验探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TABATA训练法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TABATA训练法进行居家无氧运动的能力。
3. 通过对无氧运动能力的实验探究,提升学生的运动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1. TABATA训练法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TABATA训练法的实际操作步骤。
3. 居家无氧运动项目的选择和实施。
4. 无氧运动能力的实验探究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TABATA训练法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TABATA训练法的操作步骤,让学生明确训练方法。
3. 示范:教师或学生代表进行TABATA训练法的示范,让学生直观感受。
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TABATA训练法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探究:学生分组讨论,选择居家无氧运动项目,制定实验计划。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TABATA训练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居家无氧运动的实际表现。
3. 学生无氧运动能力的实验探究结果。
五、教学资源1. TABATA训练法的相关视频资料。
2. 居家无氧运动项目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实验器材:计时器、测量工具等。
六、教学准备1. 收集TABATA训练法的相关视频资料,剪辑成适合教学的长度。
2. 整理居家无氧运动项目的图片或视频资料,供学生选择和参考。
3. 准备实验器材,如计时器、测量工具等。
4. 设计实验表格,用于记录学生的无氧运动能力和探究结果。
七、教学实施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检查对TABATA训练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择合适的居家无氧运动项目,制定实验计划。
3. 实验探究:学生按照实验计划进行无氧运动,并记录数据。
4. 数据分析:学生整理实验数据,分析TABATA训练法对无氧运动能力的影响。
八、课堂小结2. 教师点评学生的实验表现和数据分析能力,给予鼓励和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无氧运动能力及其生理基础 二、无氧运动能力的测试与评价 三、提高无氧运动能力的训练
峰谷书屋
1
一、无氧运动能力及其生理基础
(一)无氧运动和无氧运动能力 (二)无氧运动能力的生理基础
峰谷书屋
2
(一)无氧运动和无氧运动能力
• 无氧运动——当运动非常剧烈时,机体在 瞬间需要大量能量,而由有氧代谢是不能 满足身体此时的能量需求的,于是糖就进 行无氧代谢,以迅速产生能量,这种状态 下的运动就是无氧运动。
• 无氧运动能力——人体通过无氧代谢途径 提供能量进行运动的能力。
峰谷书屋
3
(二)无氧运动能力的生理基础
能源物质贮备
生 理
代谢过程调节
基 运动后的恢复
础
最大氧亏积累
峰谷书屋
4
能源物质贮备
肌细胞ATP、CP含量
肌糖原、肝糖原含量
峰谷书屋
5
代谢过程调节
肌细胞酵解酶活性
肌酸激酶 磷酸果糖激酶
激素对代谢的调节
峰谷书屋
优点:简便易行 不足:无时间概念
11
玛格莉亚(Margaria)实验法
• 1966年玛格莉亚创建了跑楼梯测无氧功率 的方法,按人体以最快速度使自身体重上 升到一定高度,记录跑楼梯时间,计算出 这段时间内做功的大小。
• 1968年卡拉门(Kalamen)对玛格莉亚试验法 进行了修订,二人共同制定了MargariaKalamen跑楼梯动力试验法。
峰谷书屋
17
温盖特(Wingate)实验结论
• 最大无氧功率(第一个五秒)=5秒最大蹬车圈数*前车轮 周长*阻力*6.11.(能源来自ATP&CP的分解)
• 平均无氧功率:其能源来自ATP、CP和无氧糖酵解。 • 无氧功率递减率(%)=(最高无氧功率-最低无氧功率)/
最高无氧功率*100%。(无氧功能条件下的疲劳程度)
峰谷书屋
12
Margaria-Kalamen跑楼梯动力试验法
• 受试者从6米外起跑,三阶为一步,用最快 速度跑上九层台阶,记录第三层至第九层 台阶所需的时间。
峰谷书屋
13
• 按下式计算功率输出:
峰谷书屋
14
无氧功率评分标准
峰谷书屋
15
温盖特(Wingate)无氧功率试验
• 1977年,著名的温 盖特(Wingate)无氧 功率测试法。
峰谷书屋
18
生理学测评
测剧烈运动的最大血乳酸或氧亏积累。峰谷书屋19来自三、提高无氧运动能力的训练
发展ATP-CP供能能力的训练 提高糖酵解供能系统的训练
峰谷书屋
20
发展ATP-CP供能能力的训练
无氧低乳酸
10s以内,间歇不少于30s,组间不少于34min。
峰谷书屋
21
提高糖酵解供能系统的训练
最大乳酸训练
峰谷书屋
25
• 运动过程中,“憋气”是否属于无氧工作 能力?
峰谷书屋
26
峰谷书屋
24
小结
• 无氧运动能力又称“无氧耐力”。 • 人体无氧运动能力是决定力量速度型项目成绩的
重要因素之一。无氧运动能力的分析与评价对于 检查运动训练效果,探讨无氧工作能力发展以及 运动训练的适应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 影响无氧工作能力的的因素有:能源物质的储备、 代谢过程的调剂能力、恢复过程的代谢能力和最 大氧亏积累。
峰谷书屋
8
二、无氧工作能力测试与评价
动力学测评 生理学测评
峰谷书屋
9
动力学测评
在最大无氧状态下全力运动负荷或定量负 荷试验。
萨扎特纵跳 玛格莉亚实验法 温盖特无氧功率试验
峰谷书屋
10
萨扎特纵跳
• 1921年萨扎持(Sargent)首次提出无氧功率 概念。
• 无氧功率——机体在无氧条件下以最短时 间发挥出最大力量和速度的能力。
尽量升高血乳酸
乳酸耐受能力
提高缓冲能力和肌肉中乳 酸脱氢酶活性
峰谷书屋
22
最大乳酸训练
峰谷书屋
23
乳酸耐受能力
• 训练中要求血乳酸达到较高水平,一般认 为在乳酸耐受能力训练时以血乳酸在 12mmol/L左右为宜。然后在重复训练时维 持在这一水平上,以刺激身体对这一血乳 酸水平的适应,提高缓冲能力和肌肉中乳 酸脱氢酶的活性。
应急激素
酸碱平衡的调节
缓冲对 肾小管排氢保钠
各器官活动的协调
峰谷书屋
内脏与躯体协调
6
运动后的恢复
缓冲能力
碱贮备
耐酸能力 组织细胞尤其是脑细胞耐酸能力
峰谷书屋
7
最大氧亏积累
• 最大氧亏积累——指人体从事极限强度运 动时(一般持续运动2—3分钟),完成该项 运动的理论需氧量与实际耗氧量之差。
• 许多研究发现,短跑运动员的无氧工作能 力和运动成绩与最大氧亏积累高度相关。 基于以上研究,Saltin等学者指出最大氧亏 积累是目前检测无氧工作能力的最有效方 法。
• 先测受试者身高、 体重、肺活量及皮 脂厚度,然后让受 试者踏蹬Monark功 率自行车。
峰谷书屋
16
• 以0.075千克/净千克 体重负荷最快速度全 力蹬车30秒,记录蹬 车圈数和心率,并将 每5秒的蹬车数代入下 面公式:
• 无氧功率(Walt)=负荷 阻力×圈数×11.765
5"Walt=(70kg×0.075)×3×11.765≈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