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文学作品欣赏4.2《随园食单》善莫大焉 教案

合集下载

幼儿园小小美食家料理课教案幼儿园烹饪

幼儿园小小美食家料理课教案幼儿园烹饪

幼儿园小小美食家料理课教案幼儿园烹饪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幼儿生活实践指导手册》第五章“小小美食家”,内容主要围绕幼儿园烹饪基本技能,详细涵盖如何安全使用厨房工具、认识常用食材、制作简单的料理。

具体章节为“我们的第一次烹饪之旅”,着重介绍如何制作健康美味的蔬菜沙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幼儿能认识和说出蔬菜沙拉所需的食材名称,了解并掌握基本的食品安全知识。

2. 技能目标:幼儿通过实际操作,学会使用安全的厨房工具,掌握制作蔬菜沙拉的步骤。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烹饪的兴趣,激发他们尝试制作食物的欲望,增强自我服务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正确使用厨房工具,确保操作安全。

教学重点:认识食材,了解制作蔬菜沙拉的步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蔬菜沙拉制作演示用的小刀、砧板、沙拉碗、搅拌棒等。

2. 学具:为每组幼儿准备一套小号的烹饪工具,包括安全小刀、砧板、沙拉碗等。

3. 食材:新鲜蔬菜(如生菜、黄瓜、胡萝卜、西红柿等),沙拉酱。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讲述一个关于小熊厨师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烹饪活动。

通过提问方式,让幼儿分享他们对烹饪的了解和兴趣。

2. 教学内容呈现(10分钟)演示蔬菜沙拉的制作过程,强调操作的安全性和步骤的重要性。

3. 例题讲解(5分钟)以制作一份简单的蔬菜沙拉为例,讲解每一步骤的细节。

指导幼儿认识食材,学习如何安全使用厨房工具。

4.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每组在成人指导下尝试制作蔬菜沙拉。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操作,确保安全。

每组展示自己的蔬菜沙拉作品。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肯定。

六、板书设计1. 制作步骤:a. 洗净蔬菜b. 切成小块c. 混合沙拉酱d. 拌匀蔬菜和沙拉酱2. 安全提示:使用小刀时要注意安全,不可打闹。

遵循大厨师的指导,不随意触碰热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准备一份蔬菜沙拉,并拍下制作过程的照片。

小学美食鉴赏课程教案

小学美食鉴赏课程教案

小学美食鉴赏课程教案教案标题:小学美食鉴赏课程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美食,并培养他们对美食的鉴赏能力。

2. 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描述和表达对美食的感受和意见。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材和资源:1. 美食图片或视频2. 美食样本或食材3. 美食鉴赏评价表格4. 幻灯片或白板5. 音频设备(可选)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利用美食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美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2. 提问学生他们最喜欢的美食是什么,以及为什么喜欢这种美食。

探究(15分钟):1. 展示不同类型的美食图片,介绍它们的名称和特点。

2.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讨论美食的外观、味道、气味和口感等方面的特点。

3. 分发美食样本或食材,让学生亲自触摸、闻和品尝,进一步感受美食的特点。

实践(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美食进行深入研究和鉴赏。

2. 每个小组成员分享他们对所选美食的感受和意见,并记录在美食鉴赏评价表格上。

3. 小组成员合作讨论,总结出对所选美食的共同特点和不同之处。

展示(10分钟):1.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所选美食的特点和鉴赏结果。

2. 学生可以使用幻灯片、白板或其他媒体展示他们的发现。

3. 全班其他学生可以提问或分享自己的看法。

总结(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美食鉴赏的重要性和方法。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尝试不同类型的美食,并记录自己的感受和意见。

拓展活动:1. 邀请家长或亲戚分享他们喜欢的美食,并与学生一起进行美食鉴赏活动。

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食品市场或餐厅,亲身体验美食文化。

3. 分组让学生设计自己的美食鉴赏评价表格,并进行实践。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

2. 评价学生对美食鉴赏评价表格的填写和分享。

3. 评估学生在展示环节中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案撰写的重点是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兴趣设计互动的学习活动,以培养他们对美食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烹饪文学作品欣赏1.3名点吃不完 教案

烹饪文学作品欣赏1.3名点吃不完 教案

免费下载:名点吃不完【教学目标】1. 熟悉课文内容,了解文中各种名点的做法、特点及传说。

2.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熟悉课文内容,了解文中各种名点的做法、特点及传说。

【教学难点】归纳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中国传统糕点,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但是在有些人的眼中,传统糕点已经太土、太甜、太腻,似乎不能和洋气十足的西式糕点相提并论。

但如果你对中国各地生产的传统糕点进行全面考察,你会发现中国传统糕点完全能与西点媲美,它和西式糕点一样是世界饮食文化的奇葩。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地物产丰富,各地的糕点工人十分注意利用本地资源生产具有地方风味特点的糕点。

《中国商品大辞典(糖果糕点分册)》记录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国传统名特糕点有455种。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几种颇具中国传统特色的糕点。

二、作者介绍:研究民俗与老广告,著作有《老广告》、《再见老广告》、《津沽旧市相》、《追忆甜蜜时光》以及《鉴藏老商标》等。

三、通读全文,了解文中名点的做法、特点、传说。

(一)、快速阅读全文,请同学们找出文中介绍了哪几种糕点?分别是哪里的名点?萨其马:京式糕点的重要代表之一。

千层油酥饼:西安传统美食。

生煎馒头:上海滩名点。

粉艺糕团:苏州传统糕点。

老婆饼:广东潮汕一带知名点心。

(二)、请几位同学分别阐述概括各色糕点的做法、特色、传说。

1、萨其马:做法:以鸡蛋、奶、糖和面粉调成糊状,面粉通过漏勺成细条状(或手制成条),入油锅炸成空心条,然后加蜂蜜在模中压制成型,上锅稍蒸,再在上面洒上熟芝麻、瓜子仁、青红丝或山楂糕丁等,切成高约一寸,长约二寸的方块即可。

特色:细腻甜酥传说:清朝时,有一位驻广的满族将军,他每次打猎都喜欢带各色点心,而且要经常换口味。

技穷的厨师很无奈,索性用面粉和了鸡蛋,炸成薄片,淋上蜜糖压成发块,拿给将军交差。

没想到将军一吃,赞不绝口,问这糕点的名字,厨师随口说是“杀骑马”,将军一听顺口说好,后来在民间传来传去就变成了“萨其马”了。

烹饪文学作品欣赏3.2吃的教案

烹饪文学作品欣赏3.2吃的教案

烹饪文学作品欣赏3.2吃的教案烹饪文学作品欣赏教学目标:德育目标:读懂作者借英国与中国吃的文化的比较,用淡淡的笔触道尽身在异国的游子对故国的不尽思念,体会作者对中国饮食文化的深厚感情,强化爱国主义教育。

认知目标:1、了解英国的吃的,英国饮食文化的新旧之争,掌握作者的行文脉络。

2、学习作者用朴素洗炼的语言,清丽晓畅的文笔,极富有真情实感地叙事抒情的手法。

能力目标: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概括要点、提取精义的能力。

2、培养学生对西餐文化的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饮食文化品味。

教学重点:在理清作者思路的基础上,了解的英国饮食文化,领会作者对西餐文化内涵的理解,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通过对故国吃的的思念,由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故国之思。

学习方法:朗读、比较、讨论、综合活动。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课时一、课前准备(一)预习课文,给加点字词注音(课后练习一)揄扬()搦气蚝()()蝤蛑().....炒栗子()榛子()榧子()...(二)上网或到图书馆查询有关西餐文化的知识,了解一道西餐的做法。

二、情境诱导1、导入语:“民以食为天”,虽说中国吃文化发达,但环顾西方,放眼全球,外国人在吃的方面虽没有中国那么讲究但也各有妙趣。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更何况整个世界呢。

由于地球幅员辽阔,国家、民族众多,不同的历史渊源、人文地理环境,形成了东西迥异、南北殊同的饮食文化现象,真可谓“吃情万种”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西餐文化与中餐文化。

中华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同学们对它也有较多了解,但是对于西餐,很多人知之甚少。

2、视频欣赏:请看电视剧《我的青春谁做主》里的一个片断。

同学们,你们刚刚看到小样闹了个笑话。

她说:“吃西餐,那就去肯德基。

”可是表姐笑她说:“肯德基搁在国外也就相当于咱们中国的大饼、油条!”那么真正的西餐应该是怎样的呢?真有霹雳做的那么精致、美味吗?我们今天就跟随大散文家朱自清一起到英国伦敦见识一下地道的英国饮食,初步了解西餐文化。

烹饪文学作品欣赏1.1豆腐颂 教案

烹饪文学作品欣赏1.1豆腐颂 教案

免费下载:豆腐颂【教学目标】1. 了解豆腐的不同种类以及多种做法。

2.学习本文的艺术特色。

3.感受“豆腐哲学”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1.感知课文,了解豆腐的种类、制作手法与特点。

2. 领会本文语言的生动性和引用等写作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领会作者在叙述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看图说豆腐:说出图中菜的名称(麻婆豆腐、家常豆腐、文思豆腐等)同样是豆腐,却有许多不同的做法,简单的豆腐蕴含着丰富的内容。

作为“国菜”,豆腐里凝聚了中国人民创造神奇的力量。

林海音说:“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豆腐”。

二、作者介绍林海音,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

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即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其父林焕文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即在北京长大。

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城南厂甸小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

1953年主编《联合报》副刊,开始文艺创作,并兼任《文星》杂志编辑和世界新闻学校教员,1967年创办《纯文学杂志》,以后又经营纯文学出版社。

林海音的创作是丰厚的。

迄今为止,已出版十八本书。

散文集《窗》、《两地》、《做客美国》、《芸窗夜读》、《剪影话文坛》、《一家之主》、《家住书坊边》,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绿藻与咸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孟珠的旅程》;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林海音自选集》、《林海音童话集》;编选《中国近代作家与作品》,此外,还有许多文学评论、散文等,散见于台湾报刊。

三、通读课文,掌握字词香椿(chūn):多年生落叶乔木,芽可食用。

盐卤(lǔ):熬盐时剩下的液体,也叫卤水,简称卤。

觐(jìn)见:朝见(君主)菽(shū):豆类的总称名传遐迩:远近闻名。

遐迩:远近熨(yù)帖:舒服荦(luò)疳(ɡān)灏(hào)四、阅读全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第一部分(1-4自然段):说明豆腐的特点与功用。

幼儿园大班《烹饪》教案教案

幼儿园大班《烹饪》教案教案

幼儿园大班《烹饪》教案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快乐生活》第四章《烹饪乐趣》,详细内容包括:认识烹饪工具、了解烹饪食材、学习简单的烹饪步骤、体验烹饪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烹饪的基本概念,知道烹饪的工具和食材。

2.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品质,体验烹饪带来的乐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烹饪步骤的掌握,烹饪工具和食材的认识。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分享的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烹饪工具(锅、铲、勺、砧板等)、食材(蔬菜、水果、鸡蛋等)、电磁炉、烤箱、微波炉等。

学具:小围裙、手套、口罩、餐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参观烹饪区,让幼儿观察烹饪工具和食材,引导他们说出烹饪的相关词汇。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烹饪工具和食材,讲解烹饪的基本步骤,如洗菜、切菜、炒菜等。

3.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种食材,进行简单的烹饪操作,如煮鸡蛋、炒蔬菜等。

4. 互动环节(5分钟)幼儿相互品尝烹饪成果,分享烹饪过程中的趣事。

6. 课后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共同完成一道简单的烹饪作品。

六、板书设计1. 烹饪工具:锅、铲、勺、砧板等。

2. 烹饪食材:蔬菜、水果、鸡蛋等。

3. 烹饪步骤:洗、切、炒、煮等。

4. 注意事项:安全、卫生、合作、分享。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与家长共同完成一道烹饪作品,并记录烹饪过程。

答案示例:1. 选择食材:西红柿、鸡蛋。

2. 烹饪步骤:洗西红柿、切西红柿、打散鸡蛋、炒鸡蛋、煮西红柿鸡蛋汤。

3. 烹饪心得:与家长共同烹饪,感受到了合作与分享的乐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观察幼儿在烹饪过程中的表现,针对问题进行反思,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开展“我是小厨师”主题活动,鼓励幼儿在家庭和学校中尝试更多的烹饪作品,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烹饪文学作品欣赏2.5茶 教案

烹饪文学作品欣赏2.5茶 教案

免费下载:茶【教学目标】1. 熟读文章,理解文章中所涉及的有关茶的基本知识。

2. 了解袁枚,了解《随园食单》所涉及的饮食文化,特别是茶文化。

3. 了解中国茶文化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点】熟读文章,理解文章中所涉及的有关茶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了解袁枚,了解《随园食单》所涉及的饮食文化,特别是茶文化。

【教学方法】品味、拓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壶里藏乾坤,茶中有千秋。

中国传统的茶文化源远流长,饮茶始于中国,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

“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

茶叶冲以煮沸的清水,顺乎自然,清饮雅尝,寻求茶的固有之味,重在意境,这是茶的中式品茶的特点。

同样质量的茶叶,如用水不同、茶具不同或冲泡技术不一,冲泡出的茶汤会有不同的效果。

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讲究茶的冲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泡一壶好茶,不仅要了解各类茶叶的特点,更要掌握科学的冲泡技术,使茶叶的固有品质能充分地表现出来。

让我们一起随袁枚来品茶、品茶文化吧!二、整体感知1.介绍作者及《随园食单》。

袁枚(1716年一1797年)是清代著名的学者,字子才,号简斋,晚号随园老人,浙江钱塘人。

他不仅是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又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美食家、饮食理论家。

袁枚一生著作颇丰,主要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随笔》、《随园食单》。

《随园食单》一书是清代一部较为系统的饮食文化专著,论述有关烹饪技术和南北菜点,主要介绍了清代江浙一带富有地方特色的饮食制。

其中的“茶酒单”一章中,集中记录了他对各种名茶的感受,本文摘录了在这部书中袁枚对于茶道的独特看法。

2.梳理文章,与学生一起品茶、品茶文化。

在袁枚的一生中,他几乎品尽了天下名茶。

对于品茶、评茶、藏茶,他有独到的妙法妙论。

在品茶的时候,他不仅十分在乎茶品,而且非常重视水质。

他对烹茶的水,有着极其独到的见解:“欲治好茶,先藏好水,水求中泠惠泉,人家中何能置驿而办。

烹饪美食教案

烹饪美食教案

烹饪美食教案一、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介绍烹饪美食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帮助学生提升烹饪技能,开阔美食视野。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不同种类菜系的烹饪技巧,了解食材的搭配原则,掌握刀工技巧,并能够根据食材和味道的特点进行创新烹饪。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种类菜系的特点和代表性菜品,并能够说出其烹饪方法和特点。

2. 掌握刀工基本技巧,能够进行蔬菜水果的切割、切丝和切块等常见方式。

3. 理解食材的搭配原则,能够根据食材特点进行菜品的创新烹饪。

4. 能够制作代表性菜品,如鱼香肉丝、宫保鸡丁、红烧肉等,并掌握其烹饪技巧。

三、教学内容1. 不同种类菜系的烹饪技巧和代表性菜品介绍1.1 川菜:麻辣味道,典型菜品有麻婆豆腐、水煮鱼。

1.2 鲁菜:咸鲜味道,典型菜品有红烧肉、叫花鸡。

1.3 粤菜:清淡味道,典型菜品有白切鸡、蒸鲜鱼。

1.4 湘菜:辣香味道,典型菜品有剁椒鱼头、口味肠粉。

1.5 苏菜:酱香味道,典型菜品有红烧蹄膀、狮子头。

2. 刀工基本技巧2.1 切丝:将食材切成细长条状。

2.2 切块:将食材切成方形或长方形块状。

2.3 切片:将食材切成薄片状。

2.4 切剁:将食材切成不规则碎块状。

2.5 切碎:将食材切成细碎状。

3. 食材搭配原则3.1 口味搭配:辣椒搭配酱油、醋等,可增添鲜美口感。

3.2 色彩搭配:多种不同颜色的食材相搭配,可增添菜品色彩层次感。

3.3 质地搭配:脆嫩、软糯、酥脆等质地的食材相搭配,可提升口感。

4. 代表性菜品的制作和烹饪技巧4.1 鱼香肉丝:选用猪肉,切丝后用酱油、醋、糖、盐等调味料腌制,再配以蒜蓉、姜末、辣椒等炒熟。

4.2 宫保鸡丁:选用鸡胸肉,切块后用料酒、淀粉腌制,再配以花生米、辣椒等炒熟。

4.3 红烧肉:选用五花肉,先焯水去腥,再炒糖色,最后加入酱油、料酒、冰糖等调味料煮至入味。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菜品图片,引导学生讨论不同菜系的特点和喜好。

2. 知识讲解:逐一介绍不同种类菜系的特点和代表性菜品,并讲解刀工基本技巧和食材搭配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园食单》善莫大焉
【教学目标】
1.了解袁枚和《随园食单》
2.简单了解《随园食单》对后人的影响
3.学会写菜谱
【教学重点】
菜谱的写作技巧;学会写菜谱。

【教学难点】
尝试写菜谱。

【教学方法】
教师运用点拨法对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困难适时给予点拨,并且运用小组讨论法、卡片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熟练掌握取菜名的方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搜集几个生活中常见的菜谱,仔细阅读课文,去查找袁枚和《随园食单》的资料。

一、复习导入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思考:文章写的是谁的什么书?同学们对这本书又有怎么样的了解呢?
二、新课教授
(一)袁枚的《随园食单》
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可以简单地介绍袁枚及这本书,教师补充资料。

袁枚(1716-1797年),清代诗人、诗论家。

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苍山居士,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三十三岁父亲亡故,辞官养母,在江宁(南京)购置隋氏废园,改名“随园”,筑室定居,世称随园先生。

著作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16卷及《补遗》10卷;《新齐谐》24卷及《续新齐谐》10卷;随园食单1卷;散文,尺牍,随园食单说部等30余种。

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挚,流传久远,古文论者将其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

《随园食单》
《随园食单》是清代著名文学家袁枚所著。

袁枚是一位有丰富经验的烹饪学家。

他所著的《随园食单》一书是我国清代一部系统地论述烹饪技术和南北菜点的重要著作。

《随园食单》出版于1792年(乾隆57年)。

全书分为须知单、戒单、海鲜单、江鲜单、特牲单、杂牲单、羽族单、水族有鳞单、水族无鳞单、杂素单、小菜单、点心单、饭粥单和菜酒单十四个方面。

在须知单中提出了既全且严的二十个操作要求,在戒单中提出了十四个注意事项。

接着,用大量的篇幅详细地记述了我国从十四世纪至十八世纪中流行的 326种南北菜肴饭点,也介绍了当时的美酒名茶。

从选料到品尝都有所叙及。

从中可以看出,中国菜肴几百年来没有多少根本性的变化,他推崇的美食,如今仍然广受追棒,非常实用。

《随园食单》是提高烹饪技术、研究传统菜点以及烹制方法的指导性史籍。

自问世以来,这部书长期被公认为厨者的经典,英、法、日等大语种均有译本。

其实袁枚只能说是一名美食家,而不能说是烹饪家,他本人并不会厨艺。

(二)《随园食单》的影响
参考:被视为食界指南,译成多种文字流传海外,称为“文人食谱”。

(三)现代菜谱写作技巧、
作为烹饪专业的一名学生,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将我们所做的每一道菜用文字表述出来,告诉顾客我们是怎么花心思花精力去做的,所以,制作菜谱就成了我们不可忽视的一项技能,今天我们就借《随园食单》来步入写菜谱的大门。

菜谱是一种介绍菜的名称、用料、制作方法的文体。

现代菜谱的写作大体包括以下六方面的内容:
1、菜肴名称
2、原料名称、数量
3、原料规格
4、烹调程序
5、装盘方法
6、附注说明
在说明这六个方面的时候可以拿学生准备的菜谱或课后的示例做参考,以更加形象地加深学生的印象。

三、教学小结
学习了菜谱制作的技巧,接下来的那节课就要看同学们的表现了。

四、作业布置
1、将专业教师热炒演示课的演示过程记录下来并整理成菜谱。

(必做)
2、收看这星期周二《天天饮食》节目,将其中的菜肴整理成菜谱。

(必做)
3、请将“青椒牛柳”这道菜的菜谱写出。

(选做)
五、板书设计
现代菜谱写作技巧
1、菜肴名称
2、原料名称、数量
3、原料规格
4、烹调程序
5、装盘方法
6、附注说明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提问上节课的有关内容,让个别同学回答,并把班里同学分成10个小组。

二、新课讲授
(一)作业评比一——热炒菜谱展示
让学生把专业教师热炒演示课的演示过程记录下整理成的菜谱展示。

每组派一个代表展示成果,组与组之间互相竞争。

(二)作业评比二——《天天饮食》菜谱
展示《天天饮食》的作业,同样采取小组评比法。

对于这个作业,语文老师可能专业性不够,可课后拿去让专业老师帮忙评评。

(三)课堂比武
教师任选一部古代食谱,选择3—5个菜肴,按照课本介绍的方法和示例的样子,让学生改写成通俗的现代菜谱。

以小组讨论为主,每两个组一个菜谱,完成后讨论评价作品,评出优秀者。

参考:课前复印给学生
1、茄二法
吴小谷广文家,将整茄子削皮,滚水泡去苦汁,猪油炙之。

炙时须待泡水干后,用甜酱水干煨,甚佳。

卢八太爷家,切茄作小块,不去皮,入油灼微黄,加秋油炮炒,亦佳。

是二法者,俱学之而未尽其妙,惟蒸烂划开,用麻油、米醋拌,则夏间亦颇可食。

或煨干作脯,置盘中。

《随园食单》
2、红煨肉三法
或用甜酱,或用秋油,或竟不用秋油、甜酱。

每肉一斤,用盐三钱,纯酒煨之;亦有用水者,但须熬干水气。

三种治法皆红如琥珀,不可加糖炒色。

早起锅则黄,当可则红,过迟则红色变紫,而精肉转硬。

常起锅盖,则油走而味都在油中矣。

大抵割肉虽方,以烂到不见锋棱,上口而精肉俱化为妙。

全以火候为主。

谚云:“紧火粥,慢火肉。

”至哉言乎!《随园食单》
3、荔枝肉
用肉切大骨牌片,放白水煮二、三十滚,撩起;熬菜油半斤,将肉放入炮透,撩
起,用冷水一激,肉皱,撩起;放入锅内,用酒半斤,清酱一小杯,水半斤,煮烂。

《随园食单》
4、蘑菇煨鸡
口蘑菇四两,开水泡去砂,用冷水漂,牙刷擦,再用清水漂四次,用菜油二两炮透,加酒喷。

将鸡斩块放锅内,滚去沫,下甜酒、清酱,煨八分功程,下蘑菇,再煨二分功程,加笋、葱、椒起锅,不用水,加冰糖三钱。

《随园食单》
5、青盐甲鱼
斩四块,起油锅炮透。

每甲鱼一斤,用酒四两、大茴香三钱、盐一钱半,煨至半好,下脂油二两;切小豆块再煨,加蒜头、笋尖,起时用葱、椒,或用秋油,则不用盐。

此苏州唐静涵家法。

甲鱼大则老,小则腥,须买其中样者。

《随园食单》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脑也动了手也动了,同学们也应该是收益非浅,课后拿着自己的作品再去向专业老师讨教讨教,争取更大的进步
四、作业布置
1、预习下一课。

(必做)
2、阅读“链接”的相关网站,摘录十个认为经典的菜谱。

(选做)
五、板书设计:
作业评比
课堂比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