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玉米灰飞虱发生情况和防治技术要点

合集下载

玉米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玉米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I农业l圄N O N G Y E G O N G C H E N G玉米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献县农业局062250韩平常见的玉米病害主要有玉米大斑病、玉米粗缩病、玉米青枯病、玉米叶斑病等。

认识并有效地防治这些病害.是提高玉米产量的关键。

1玉米大斑病玉米大斑病也叫条斑病.各玉米产区都有发生.在该病爆发年份,染病区玉米可减产50%左右。

1.1玉米大斑病的识别。

该病以侵染玉米叶片为主.也侵染叶鞘和苞叶。

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水渍状青灰色斑点,以后逐渐沿叶脉向两端扩展.形成中央黄褐色。

边缘褐色的梭形大斑,大的可达20c r ux 3em。

病斑能结合连片,致使植株早期枯死。

1.2发病规律。

适宜于发病的温度为20℃~25℃。

气温超过28℃对病害有抑制作用。

6月~8月份气温大多处于发病适温范围.因此这三个月的降雨天数和降雨量是发病轻重的决定因素。

然而.凡田间病斑出现较晚的年份.无论后期气候条件如何。

大斑病的发生都不会太重。

1.3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如“丹玉13”、“郑单14”等。

(2)减少菌源,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耕深埋:在生长期如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并带到田外处理。

(3)加强田间管理,增施有机肥,注意排灌,降低田问湿度,促使玉米健壮生长,以增强抗病力。

(4)化学防治。

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与玉米雄花期喷1次。

2次,每隔10天喷一次。

2玉米粗缩病2.1玉米粗缩病的识别。

幼叶中脉两侧的细脉间出现透明的褪绿虚线小点.以后透明线点逐渐增多.叶背主脉上出现长短不一的蜡白色条状突起.病株叶片宽短,厚硬僵直,叶色浓绿。

节间明显缩短粗肿,病株矮化。

重病株雄穗不能抽出或无花粉。

雌穗畸形不实或籽粒减少。

病株根系少而短。

也有一些病株嫩叶卷曲呈弓形或牛尾巴状,心叶有缺刻.喇叭1:3朝向一侧或叶缘变红到整个叶片变红。

2.2发病规律。

灰飞虱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

灰飞虱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

灰飞虱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
赵便果;邢华;逯浩然
【期刊名称】《现代农药》
【年(卷),期】2009(008)005
【摘要】灰飞虱是我国粮食作物上的一种重要害虫,它不仅刺吸取食禾本科植物造成虫害,还会通过传播病毒而引起水稻、玉米、小麦等重要粮食作物的病毒病.本文阐述了灰飞虱近年发生的规律及危害,分析了灰飞虱对常规农药的抗性情况,介绍了理想的新型替代药剂,并提出灰飞虱的综合防治对策.
【总页数】5页(P13-16,39)
【作者】赵便果;邢华;逯浩然
【作者单位】江苏安邦电化有限公司,江苏淮安,223002;江苏安邦电化有限公司,江苏淮安,223002;江苏安邦电化有限公司,江苏淮安,223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35.112+3
【相关文献】
1.东海县灰飞虱及其传毒病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J], 尹建国;刘巧;史明武;李慧
2.黄淮地区麦田1代灰飞虱大发生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J], 朱新伟;乔前东
3.姜堰地区灰飞虱大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J], 胡连凤;吴扣兰;顾月平
4.灰飞虱发生为害新特点及防治对策 [J], 徐红;王清泉;唐玮
5.麦田灰飞虱发生与水稻病毒病流行关系及防治对策探讨 [J], 仲凤翔;梅爱中;李瑛;邰德良;丁志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灰飞虱发生消长规律与播期调控玉米粗缩病研究

灰飞虱发生消长规律与播期调控玉米粗缩病研究


为 明确 灰 飞 虱 田 间爆 发 的 动 态 规 律
间 十分 集 中 。 近 年 来 , 玉 米 粗 缩 病 发 生 面 积 呈 爆
及 其与玉米粗缩病 发 生的相 互作 用, 降 低 粗 缩 病 发病 率和 减 少 对 玉 米 等 作 物 产 量 损 失 , 2 0 0 8~ 2 0 1 0年 在 麦 田和 玉 米 田 系统 调 查 了灰 飞 虱 的 发 生
接 经 济 损失 达 9亿 元 j 。
虱成 虫扩散 高峰 , 受传 毒 的 几 率 明 显 降低 。 因此 ,
根 据 气候 资料 及 时 预 报 灰 飞 虱 发 生数 量 和 动 态 ,
确定玉米安 全播种 期等 农业措施 , 在 时间和 空 间
上 严格 有 效控 制 玉 米 粗 缩 病 发 生 , 为 科 学 防 控 灰
病发病规律 。结果表 明 : 济 宁 市 越 冬 灰 飞 虱 虫 量 平 均在 7 5 0 0 0头/ h m 以上 , 大 部 分 以 2龄 或 3龄
据 国家现代 玉米产 业技 术体 系提供 的数据 : 山东 省玉米粗缩 病 发生 面积 , 2 0 0 5年 为 1 6 . 5万 h m , 2 0 0 6年 为 1 9 . 8万 h m , 2 0 0 7年 为 2 2 . 7万 h m ,
[ Ma i z e R o u g h D i s e a s e V i r u s( M R D V) ] 引起 , 经带毒 灰飞虱( L a o d e l p h a x s t r i a t e l l u s F a l l 6 n ) 吸允 玉 米 植 株 体液时传 毒所致 的一种 病 毒性病 害 , 以持久 性方 式传播¨ J , 寄 主范 围广 泛 J 。灰 飞虱发 生世 代受

玉米病虫草害防治药剂及使用方法

玉米病虫草害防治药剂及使用方法

2021年第9期世界热带农业信息玉米是中国重要农作物,近年来,山东省不断扩大玉米种植规模,提高玉米产量,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

但是随着新玉米品种的引进及生态环境的变化,导致玉米病虫草害发生概率增加,给玉米产量和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药剂是防治玉米病虫草害的有效方式,可在短时间内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从而为玉米提供更加适宜的生长环境。

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玉米病虫草害加重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不同病虫草害防治药剂的使用方法。

近年来,玉米病虫草害生物防控技术、物理防控技术及生态防控技术等得到推广应用,符合绿色农业发展理念,可以推进绿色农业体系的不断完善。

其中药剂防治仍然是目前玉米病虫草害的主要防治手段,见效快,效果好,操作简单,便于农户接受。

然而,在使用防治药剂时出现了较多问题,影响了防治药剂的使用效果,还给周围环境造成了污染,不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理念,必须要对防治药剂的使用方法进行调整。

1玉米常见病害特点、防治药剂及使用方法1.1玉米纹枯病特点及防治药剂纹枯病会在玉米叶片及叶鞘发病,如果病情严重会影响苞叶。

首先,纹枯病会在叶鞘发病,然后向上蔓延,初期病斑形状为椭圆形,后期会发展成为不规则形状,病斑为草绿色或草黄色,边缘为褐色。

当湿度较高时,会出现白色菌丝体。

在防治该病害时,可使用100~150mL 浓度为5%井冈霉素水剂与50kg水进行配比后喷洒,还可使用50%纹枯利乳剂50倍液[1]。

1.2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特点及防治药剂玉米叶片、叶鞘和苞叶均可发生大斑病和小斑病,其中叶片位置最容易感染大斑病及小斑病。

大斑病和小班病的区别在于病斑的大小,前者病斑大,但是数量少,病斑长度为5~20cm,在发病初期,叶片上会出现青灰色的斑点,之后发展成为黄褐色大斑,形状为菱形。

后者病斑较小,数量多,长度为1cm,形状为纺锤形或椭圆形。

在发病初期可使用浓度为50%的可湿性多菌灵500倍液或浓度为50%的退菌特800~1000倍液进行防治,每公顷使用9000kg。

玉米粗缩病和锈病防治方法

玉米粗缩病和锈病防治方法

23蜗牛的细胞膜导致细胞液外渗,蜗牛会因为身体迅速脱水而死亡。

③每亩用80%四聚乙醛30~60克兑水喷雾。

在蜗牛严重发生的玉米地块,隔10~15天再进行第二次防治,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控制蜗牛的危害。

在玉米生产过程中常常会发生各种病害。

近几年来,随着环境的变化,玉米病害呈现逐年加重的态势,严重影响玉米生产。

为及时做好玉米病害防治,提高玉米产量,增加种植效益,现将玉米粗缩病和锈病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

玉米粗缩病玉米粗缩病是玉米生产中最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是靠灰飞虱传播。

各个玉米品种均有可能发生,只是品种之间的抗性不同,不同品种有轻微的抗病性差异。

一般来说,玉米品种父母本亲和性强,幼苗期生长旺盛的品种抗性会强一些。

1.危害特征主要以苗期侵染发病最为常见。

幼苗5~6叶时就可出现明显症状,初期心叶基部及中脉两侧叶片上出现透明油浸状褪绿虚线条纹,逐渐扩展至整个叶片,叶背面侧脉上出现蜡白色突起物,粗糙明显。

有时叶鞘、果穗苞叶上具蜡白色条斑。

病株浓绿,叶片僵直、宽短、质硬,心叶变小,不能完全展开,严重矮化,仅为健株的1/3。

整株玉米上细下粗,尖头,根系不发达易拔出。

后期雄穗败育或发育不良,花丝不发达,结实少。

重病株多提早枯死,形不成有效的籽粒产量。

2.防治方法①错期播种。

防治玉米粗缩病最常见和有效的方法是错开灰飞虱的暴发盛期播种。

对鲁东南黄淮海夏玉米直播区,收获小麦后,对小麦田晾茬一周以上,让灰飞虱飞走跑净,清除田间、地边的麦秸和杂草,最大可能的减少毒源。

一般建议6月15~20日再播种。

②合理选用抗病品种。

优先选用苗期生长快,幼苗粗壮、浓绿的抗粗缩病品种。

玉米粗缩病和锈病防治方法24虫啉、呋虫胺等烟碱化合物和精甲霜灵、咯菌腈的复配种衣剂拌种。

选择种衣剂时,应选择成膜剂好的种衣剂,以防影响播种质量。

④苗期催苗。

玉米苗期合理施肥,及时灌水,加强幼苗期田间管理,缩短对粗缩病敏感的玉米苗期时间,减轻粗缩病的发病,降低发病率。

玉米病毒病综合治理技术

玉米病毒病综合治理技术
因子控制病害的发生。 22 .3 日落 后 .室 温开 始下降 ,要及时回苫 ,至子夜以前 温 度保持在 1'~ ( ,湿 度低 于8%,温度 下降速度 每小 5 2 2】 t ℃ 5

种 ,如农大 18 0 、邢 抗2 、冀丰5 西玉3 .逐步更换和 压 8 等 缩感病 的掖单系列品种 一 2 适时晚播 播期 的早 晚是影 响病害 发生的重要 因素 ,适
1a 0 C ̄2 a 0C

中广泛用于 气传
病 害 的防治 ,如 霜 霉 病 、 白 粉
叶面水持续时问不 超过 叫 、 时一 日均最低温度在
1" 以 上 时 ,可 整 夜 放 风 ~ 3c
23 日均 最低温 度超过 1q 后 .室 内温 度很 难降 下 时 . . c 5
病 、灰霉病 、晚
2 生态 防治 技术
个别地 块甚至绝 收 ,严重威 胁着 玉米 生产 针
对 这一严 峻 的形 势 ,研究 推 H 套 乇米病毒病综 合 防治 措 1一
2 在 棚室 内 日均最低气 温稳定 通过 1 ℃之前 ( 1 o 因为温度
低 ,不适 于霜霉病 的发生 ) ,应 注意增 温 、保 温 ,早盖棚 , 白天 尽量 少通 风 ,夜 间不通 风 。 白天 棚室 内温 度 晟 好达
地面保持湿润一
2 日均最低温稳定在 1℃~ 3 2 O 1℃时 ,每 天的温湿度管理分 为4 个阶段 一 2 H出后,使 室温尽快升 至2 q.3 T ,超过3 " .1 2 8C 0 ;  ̄ 0 C时开
根据试验示范结果 ,我们 结 出 r 综合 防清技 术要点 : 防 治玉 米病毒病选 用抗病 品种和 消火传 毒昆虫是 根本性措
持 10' 50 升, .阴 天 保 持5 0- 0 升, 00'0徽 - 1 升 0-0 微 6

玉米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玉米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Z i x u n t a i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同时,玉米还是动物饲料及重要工业原料来源,其在农业经济上的地位举足轻重。

玉米对生长环境的要求不苛刻,在我国种植面积很广。

近年来,推行的保护性耕作、玉米秸秆还田、大型机械跨区异地作业等,在获得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保护性耕作的免耕播种,保护了土传病虫害的病原菌和地下害虫的栖息地;秸秆还田把病株残体和秸秆内越冬的害虫又带回大田,增加和积累了田间病原菌和害虫的数量;大型机械跨区作业加快了病虫害的传播速度,打破了病虫害与环境之间的平衡,使得过去一些未见或偶发病虫害在局部地区频繁发生。

所以,如何防治玉米常见病害,已成为玉米夺取高产的重要环节。

1玉米锈病玉米锈病主要是为多锥锈菌夏袍子的浸染所造成,其产生的主要危害表现于叶片上,即在叶片上出现夏袍子堆,一般常见于叶片的正面,而在背面相对比较少,其颜色从金黄色发展成为橙色,呈椭圆形或者圆形。

发病的一般规律:该病害通常只在玉米植株上寄生,通常情况下七月开始产生空中夏袍子,在81-9月这一区间,夏袍子处于盛发状态空中夏袍子所产生的数量直接关系着夏玉米生长情况以及其发病的严重程度。

防治措施:一是选择抗病能力较强且丰产的品种,可基于栽种地自身的气候来进行玉米品种的选用;二是适期进行播种,即在确保玉米安全成熟这一条件下,夏玉米应该晚播,以此使夏袍子浸染与危害的时间得以缩短,继而在此基础上降低该病害所产生的危害,此外还应加强磷钾锌肥的增施,提高玉米植株抗病能力;三是采取药物治疗的方式,在吐丝灌浆期与孕穗期,借助于12.5%的1200倍液欧博悬浮液与15.0%的250倍液三P}酮可湿性粉剂的应用进行防治。

2玉米纹枯病纹枯病主要为害玉米接近地面部分的叶鞘和茎秆,影响水分和营养的输送,破坏组织,影响玉米发育,一旦发病可造成减产15%左右,严重可达35%左右,该病为害叶鞘和茎秆时多发生水渍状的病斑,病斑逐渐蔓延,严重可导致叶片枯死,植株发育不良该病严重时也浸染玉米穗,主要表现是玉米穗粒发育不良甚至腐烂,影响玉米商品性。

玉米常见病害的综合防治技术要点

玉米常见病害的综合防治技术要点

B i n g h a i f a n g z h i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农业种植水平也随之提高。

玉米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病害的防治有利于提升玉米的质量与产量。

为了有效防治玉米的病害,有必要了解玉米的常见病害,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治要点,为我国玉米连年增产奠定基础。

一、玉米的常见病害1、大斑病玉米大斑病是玉米的主要病害之一,广泛分布在不同地区的玉米种植中。

当大斑病发生时,会导致玉米减产15%-20%,严重时将减产50%。

大斑病是玉米生长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病害,会对玉米的叶子造成侵蚀,然后逐渐侵蚀玉米的包叶,在玉米的叶子上形成形状各异的斑点,造成玉米叶子的萎缩,严重时还会导致玉米的大面积死亡。

大斑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受到天气的影响,当空气过于湿润时,便会引起大斑病。

大斑病存活的温度主要是15-30℃,主要发病集中在20℃左右。

2、矮花叶病玉米的矮花叶病又称为条纹病,会严重危害玉米的生长。

在玉米生长的每个时期都有可能染上矮花叶病,尤其从出苗到7叶期是最容易患病的时期。

染病后,玉米的叶心会出现椭圆形的斑点,逐渐蔓延到整个玉米的叶片上,形成花叶状。

早期感染将使玉米的生长发育周期推迟14天甚至更久,染病的玉米高度将会减少23%,严重的情况下,患病玉米的高度通常是健康玉米的25%-50%。

此外,受矮花叶病的影响,普通玉米单株将会减产42%,晚播的玉米产量将下降75%。

3、纹枯病纹枯病又称烂脚瘟,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玉米的纹枯细菌浸染而起。

纹枯病一般会对玉米的叶片进行侵害,当叶鞘部分遭受到侵害时,茎部会出现形状各异的绿色小斑点。

玉米的纹枯病最早出现是在吉林省的一篇报道中,随着玉米种植面积的扩大,该病害也在全国范围内蔓延开来。

一般纹枯病的发病率在70% -100%,造成的减产损失在10%,严重的高达35%。

由于纹枯病能够直接影响到玉米的叶片和叶鞘,会造成玉米的茎部腐败,影响水分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因此当纹枯病发病时,会造成大面积的种植损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玉米灰飞虱发生情况和防治技术要点
一、灰飞虱发生情况
今年灰飞虱发生与常年相比有新的特点:一是发生期偏
晚。由于今春气温偏低,延缓了该虫的发育历程,往年我市
灰飞虱扩散高峰期为5月中下旬,但今年直至5月27日,
该虫密度仍保持较低水平,早播玉米单株虫量平均不足0.1
头,很难查到,5月28日后,开始出现迁飞扩散高峰,比往
年偏晚10天以上。二是发生量大。我市灰飞虱虫源基本来
自江苏、安徽等南方稻麦区,今年江淮大部分地区灰飞虱虫
量基数大,随着南方小麦的收获,大量灰飞虱北上入侵我市,
虫口数量迅速急增,目前早播玉米一般单株7-15头,严重
的30头以上,虫量与大发生的2007年基本持平,达到大发
生程度。三是危害高峰期延后。往年由于我市5月底6月初
气温升高,该虫数量呈下降趋势,但今年同期比雨水偏多、
气温偏低,非常适宜该虫的发生,整个6月上旬虫量一直呈
上升状态,如近期无连续3-5日的平均30℃以上高温,预计
该虫发生高峰期将延后至6月15-20日,比常年延后15天
以上。
灰飞虱对玉米的主要危害是传播玉米粗缩病病毒,玉米
一旦染病,几乎无法控制,轻者减产30%以上,严重的绝收,
因此玉米粗缩病又称为玉米的癌症,去年20余万亩玉米严
重受害。由于今年灰飞虱发生量大,尤其是发生期后延,不
仅使马铃薯茬、蒜茬等5月中下旬播种的玉米面临粗缩病的
威胁,麦套玉米甚至麦收后直播的玉米也可能局部严重发
生,如不迅速控制灰飞虱上升态势,去年我市玉米粗缩病严
重发生的现象可能重演,甚至发生面积、发生范围有所扩大,
形势不容乐观,防治刻不容缓。
二、灰飞虱防治技术要点
1、灰飞虱可近距离扩散和远距离随高空气流迁飞,如
一个地块喷药,可迅速转移至未施药地块和地边、路边、沟
边杂草中,一家一户的分散防治很难整体压低虫口密度,必
须进行统一防治,至少以村为单位,统一时间,联防联治,
使该虫无处可逃。地边、路边、沟边杂草也要进行喷药,最
好在喷施杀虫剂的同时加入百草枯(克芜踪)、草甘磷(农
达)等除草剂杀灭杂草,破坏该虫的栖息环境,降低虫量。
要发挥专业机防队作用,大面积防治,降低防治周期,提高
防治效率。
2、一定要早防早治,把灰飞虱消灭在传毒之前。目前,
正值灰飞虱发生高峰期,马铃薯茬、蒜茬等5月中下旬及6
月初播种已出苗的玉米,每提早一天防治就可减轻一分危
害,一定要在灰飞虱传毒前控制,绝不能掉以轻心。麦套玉
米麦收要立即进行防虫,可结合玉米田喷施除草剂一并施
药,尤其要重点消灭地边杂草丛中害虫,防止灰飞虱从地边
杂草传入农田中危害。现没播种玉米要搞好种子药剂处理,
可用60%高巧悬浮种衣剂按种子量的0.4%-0.6%进行种子包
衣或用25%吡虫啉悬浮剂按种子量的2%进行拌种。
3、一定要选用合适的农药品种。防治玉米粗缩病关键
是治虫,一些所谓的防病毒药剂对粗缩病无任何效果,因此,
要科学选用合适的杀虫剂,可应用10%吡虫啉20g/亩或3%
啶虫脒15-20g/亩,混用4.5%高效氯氰20-30ml/亩等菊酯类
农药喷雾,也可选用扑虱灵、灭多威、锐劲特农药喷雾,隔
3-4天一次,连喷2-3次。要注意喷洒田边和地内杂草,而
不要仅仅喷洒玉米植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