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天际线研究
城市天际线分析

.帚一早哥1=匕第一章导论和管理提供给予城市天际线方面的考虑依据。
在通常的天际线规划设计中,规定了天际线起伏的原则,建筑物限高等规划限制,但事实上建筑物的体量,色彩,建筑头部造型,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协调程度都会影响到天际线最终效果的形成。
2.城市房地产开发失控房地产业是国家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创造的固定资产在固定资产形成总值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房地产业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城市的面貌。
然而,如果对城市房地产开发控制不当,就会带来城市景观的破坏。
房地产业对天际线的负面影响首先反映在高层建筑开发过热。
大城市里,一栋栋高层建筑拔地而起,仅上海至1995年高层建筑已有1532幢,总建筑面积2068万平方米,其中30层以上为53幢。
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亚洲目前正在建造的高层建筑与美国80年代建造的高层建筑一样多……”。
众多房地产商为了局部利益盲目追求建筑高度与外在形象的突出,城市天际线在不断升高的同时,变得越发杂乱。
其次,在城市景观保护区内房地产土地批租不加以有效控制,使房地产开发量过大,导致天际线受到破坏。
青岛八大关地区是著名的景观别墅区,略加起伏的地形,大面积的绿化与掩映在其中风格各异的近代别墅成为这一区域独有的特色。
在这一区域内建筑的高度与体量受到严格的控制,而九十年代初,受房地产利益的驱使,一栋体量巨大的高层旅馆在海角上拔地而起,使自然起伏的天际线发生突变,对汇泉湾东侧的天际线造成了难以弥补的影响。
(图1.1)类似的例子也出现在杭州湖滨地区。
由于土地批租面积过大(房地产商联合两个地块开发),加上建筑设计忽视与城市尺度的呼应,导致建筑体量过大,天际线平直。
(图1—2)(图1.1)青岛汇泉湾天际线的破坏(图1-2)杭州I湖滨凯悦饭店的巨大体量.3.丝堕丕塑j垡堕塑_——_3.“城市形象”建设的盲目攀比城市经济文化的发展,促使人们对城市形象的要求不断提高。
但由于城市建设思想的不成熟以及长官意识的存在,有时这种良好的愿望却适得其反。
城市设计中新的线性因素——城市的天际轮廓线分析

城市设计中新的线性因素——城市的天际轮廓线分析作者:李晓峰来源:《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年第36期摘要随着我国社会水平的提升,经济步伐的推进,我国的城市建设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
而在城市的建设中,其所具有的天际轮廓线是提升城市整体美感的重要形式。
在本文中,将就城市设计中新的线性因素--城市的天际轮廓线进行一定的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城市设计;线性因素;天际轮廓线1 引言城市的天际轮廓线可以说是我国目前城市建设中最具震撼力以及感染力的一种要素,通过对于城市天际线的研究,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对城市所具有的特征具有一定的把握,同时也能够使城市所具有的美感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对此,就需要我们通过对天际轮廓线的设计研究,将其更好的运用到我们整体城市规划工作中去。
2 城市天际线的审美2.1 天际线的审美条件对于城市天际线的审美来说,其主要具有三个审美条件:第一,是组成城市天际线的表象特征:城市建筑、自然风貌等等;第二,是观看的地点与时间,如角度、照明情况等等;第三,是观赏者自身所具有的心理感觉。
可以说,正是这三种条件的融合,使我们能够对城市天际线产生不同的感受。
当然,在这部分因素中,城市建筑物对天际线所具有的影响是最大的,可以说,在我国目前城市高度现代化的今天,建筑几乎成为了天际线具有主宰作用的一部分。
而其它湖泊、山林等等虽然也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对于天际线所具有的影响力还是相对较弱。
2.2 天际线的审美形式对于天际线来说,通过不同的审美形式,也能够帮助我们获得更好的审美效果:2.2.1 静态审美形式在目前的很多摄影作品中,都具有着很多城市天际线静态的审美形式。
通常来说,城市天际线一般具有着分散式、规则式以及集中式的特点,且对于这部分形态来说都具有不同的美学特点供我们细细欣赏。
2.2.2动态审美形式对于动态审美形式来说,其主要是对于主体的变化以及运动情况进行欣赏。
当我们穿梭于城市之间,城市所具有的天际线形态也会根据我们所处位置的不同而时刻发生着变化,而不同天气气候的存在也会使天际线变化的更具戏剧性。
芜湖天际线研究

3.1 现状概况
4. 已建项目概况
(1)道路:均已建设完成; (2)公园:滨江公园二期已建成、滨江公园三区已完成设计、芦花荡公园建设中 (3)学校:除职业技术学院外均已建成;中小学部分,市十二中、利民路小学、中央城小学、鲁港小学 已建成; (4)居住区:在建中项目有金域蓝湾、金域华府、华仑港湾、云鼎国际、中央城F区、长江之歌、侨鸿; (5)商业区:侨鸿、华仑文化广场在建中。
①建设年代较新, 高度普遍较高; ②受城市规模影 响,金融、酒店 类较少 ①建设年代较早; ②经历了城市更 新历程,向高端 化、现代化演进 ①建设年代较新; ②长江沿线为工 业港口,对岸为 扬州市 ①建设年代较新; ②长江沿线为工 业港口,未形成 长江沿线天际线 ①建设年代较新; ②长江对岸为其 他城市,所以对 沿线天际线未太 多重视 ①建设年代较早; ②长江沿线高层 建筑分布较分散, 为形成高层集聚 群 ①建设年代较早; ②独特地形造就 了极具特色的城 市形态
(1) 香港
优美的韵律感 丰富的层次感
2 理论框架
2.2 国内外相关实例研究 2.2.2 国内相关实例研究
(2) 上海 上海的高层建筑对天际线的影响因子主要总结为四种:
研究上海市高层建筑的 发展、布局特征及其天际 线的特点,旨在揭示城市 高层建筑与天际线的影响 机制,使高层建筑的发展 与空间布局更趋合理。
备注
2 理论框架
2.2 国内外相关实例研究 2.2.3 相关案例小结
城市天际线空间形态影响要素分析表(中、微观层面)
要素属性 空间形态影响要素 建筑高度 建筑密度 物质空间属性 建筑色彩 对天际线的影响程度 高 高 低
由右表可以总结出,城市天际线 空间形态的物质空间影响要素主要 为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建筑色彩、 建筑体量、标志性建筑、建筑屋顶
城市天际线 形容词-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城市天际线形容词-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城市天际线,作为城市的地标之一,常常能够展现出城市的繁荣和发展水平。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和发展,城市天际线也在不断地变化和演变。
本文将从城市天际线的壮观、多样性和变化这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探讨城市天际线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和美学价值,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对城市天际线的研究,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城市的发展历程和美学意义。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内容:文章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概述城市天际线的重要性和美学价值,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分析城市天际线的壮观、多样性和变化。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城市天际线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并探讨城市天际线的美学价值。
整个文章结构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城市天际线并欣赏它的魅力。
1.3 目的目的部分的内容文章旨在探讨城市天际线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其对城市美学的影响。
通过分析城市天际线壮观、多样性以及变化的特点,深入剖析城市天际线对城市形象、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同时展望城市天际线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探讨其美学价值。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城市天际线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其对城市美学的影响,从而促进人们对城市天际线的更深入思考和理解。
2.正文2.1 城市天际线的壮观城市天际线的壮观是城市发展的象征,高耸的建筑物在天空中划出一道道独特的线条,展现出现代城市的繁荣和活力。
无论是纽约的曼哈顿天际线还是上海的陆家嘴金融区,都展现出城市的现代化和强大。
夜晚的城市天际线更是壮观,灯火辉煌、霓虹闪烁,给人以无限的想象和震撼。
城市天际线的壮观不仅是对城市经济发展的肯定,更是对人类智慧和勇气的赞美。
2.2 城市天际线的多样性城市天际线的多样性体现在不同城市的建筑风格、高度和密度上。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特色,从而形成了多样性的天际线。
一方面,不同城市的建筑风格各有特色。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天际线规划与景观控制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天际线规划与景观控制在城市的发展进程中,城市天际线如同城市的一张独特名片,展现着城市的魅力与个性。
它不仅仅是建筑物在天空中勾勒出的轮廓线,更是城市文化、历史和社会经济状况的直观反映。
因此,城市天际线的规划与景观控制成为了城市规划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城市天际线的规划并非是孤立的,而是与城市的整体布局、功能分区以及土地利用等紧密相连。
一个合理的城市规划应当考虑到不同区域的特点和需求,从而塑造出多样化且富有特色的天际线。
例如,在商业区,高楼大厦可能会较为密集,以展现城市的繁荣与活力;而在历史文化保护区,建筑高度则会受到严格限制,以保护原有的风貌和文化底蕴。
从景观控制的角度来看,首先要关注的是视觉效果。
人们在不同的地点观察城市天际线,所感受到的视觉冲击力是不同的。
比如在城市的入口处、主要街道、公园或者河边,这些都是人们经常停留和观赏城市景观的地方。
因此,在规划时要充分考虑这些观察点,确保天际线在这些位置呈现出美观、和谐的景象。
此外,建筑的形态和风格也是影响天际线景观的重要因素。
如果城市中的建筑风格杂乱无章,高度和体量差异过大,就会给人一种混乱和不协调的感觉。
相反,如果建筑在设计上能够相互呼应,形成一种有序的变化,那么天际线就会更加富有韵律和美感。
例如,一些现代化的城市通过统一建筑的色彩、材质和造型元素,打造出了具有独特魅力的天际线景观。
在城市天际线的规划中,还需要考虑生态环境的因素。
高层建筑的密集布局可能会影响风的流动和光照条件,从而对城市的微气候产生影响。
因此,在规划时要进行充分的模拟和分析,合理安排建筑的布局和高度,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同时,城市天际线的规划也应当充分尊重当地的历史和文化。
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发展轨迹和文化传统,这些都应当在天际线中得到体现。
例如,一些古老的城市会保留标志性的历史建筑,并在其周边控制新建筑的高度和风格,以突出历史建筑的重要地位,传承城市的文化记忆。
城市设计中的天际线控制研究

市规 划编制成果体现 出来 ,从 而为后续 的规划 设计
奠 定 基 础 。在 城 市 设 计 中 ,要 注 意 天 际 线 组 织 的合
街 区进 行保 护 时 ,要 综 合 考 虑 其 对 天 际 线 造 成 的影
、
城市设计 中的天际线控制原 则
1 .对 城 市 自然 环 境 给 予足 够 的尊 重
1 .从美学角度对天际线进行控制 在城市设计 中对天 际线进 行控制 ,必须要 结合
城市 设计中的天际线 ,是在 自然 要素与人工要 素 的共 同作用 下形成的 ,天际线就是 两者 关系的具
的基础上要对公众 的参与行为进行鼓励 ,提 升其参 与的积极性 , 才 能更好 的提 升控制法 规的可操作性,
将 其 调 控 作 用 发 挥 出来 , 最 终 实 现 其 价 值 。 由 此 可
见 ,在对城 市的未来发展进行合理设计 时,需要不 断 提 高 公 众 的参 与 度 , 才 能 促 使 公 众 将 自 己 的 意 愿
作 为城 市 设 计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也应 该 受 到 相 应 的 控制 。
一
出来 ,并提升空 间层 次之间的互补性 。( 3 )要做 到 主次分 明,在对城 市的整 体形象进行优化 时,要 明 确优化 的主次 ,使城 市的秩序变得更加有序化 ,空 间层次更加 明朗化 。( 4 )明确重点 ,要将城 市天际
综 上 所 述 , 天 际 线 在 城 市 建 设 中 的 地 位 是 非 常
自然环境能够形成 城市发展的特色 ,为城 市提供 独 无 二 的发 展 背 景 。 因 此 , பைடு நூலகம் 城 市 设 计 中 , 需要 给
(精编资料推荐)天际线色彩研究

一、天津经验(一)城市天际线天津的城市天际轮廓线,反映了城市集中主义的思想,高层建筑多集中于市中心区附近,轮廓线则形成中间高周边低的冠形构图。
天津市针对海河等城市重要展示界面,开展城市设计工作,对影响城市天际线的要素,如建筑高度、墙体与屋顶、视线通廊、开敞空间、绿化景观等进行设计引导,创造出富有节奏变化、错落有致的滨水天际线。
(二)城市色彩天津市于2009年开始编制城市色彩规划,通过对城市自然色彩、文化色彩、传统建筑色彩和现状建筑色彩四个方面对城市色彩进行研究和调查,结合城市分区规划提出分区色谱,总结各个分区色谱提出城市色彩总谱。
通过进行专家座谈、色彩问卷调查和色彩心理评价实验,综合得出城市色彩总谱,并提出城市色彩主调。
根据城市色彩总谱和主色调,结合城市色彩管理,提出建筑外檐的规划审查流程,加强色彩实施的可行性。
二、学习体会(一)城市天际线1、城市天际线的认识天际线由城市中的建构筑物和自然景观的轮廓线组成,反映着城市整体形象,展示着城市的动态变化过程,由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建筑与城市自然景观相结合而形成的独特轮廓线。
2、城市天际线的构成要素天际线的构成要素分为边界、实体、景观三方面。
边界要素是天际线的底部边框,往往由水面、道路、开敞空间来限定,是城市重要的观景平台。
实体要素主要是建构筑物,也是组成天际线的核心实体,建筑物的高低错落、形体变化组成了富有节奏变化的天际线。
而景观要素包括山水景观、绿地开敞空间等,与实体要素共同形成了虚实变幻的城市轮廓线。
3、城市天际线的塑造方法天际线的塑造应以传统元素保护为前提,结合地形地貌特征,选取良好的观看视点,通过造型独特的建构筑物形成特色视觉中心,并利用建筑群前景、中景、背景的层次、高度的变化,创造优美的韵律感,并通过景观要素形成虚实结合、变化丰富的天际线。
(二)城市色彩1、城市色彩的认识城市色彩直接体现城市个性,展示城市形象,是城市景观面貌的重要影响因素,对彰显城市性格、塑造优美的城市环境有重要意义。
城市天际线的五维属性

二维仅是表现。笔者在参与项目方案的设计和审查 节点塑造上,无疑是成功的,有适宜的尺度,有延展的
过程中,发现有些设计人员简单运用二维工具,没有 空间序列,这是城市需要的有延展深度,尺度适宜的
很好做到三维思考、二维表达的逻辑关系。把经过抽 三维空间。西安城市广场从项目本身而言,也是很优
象提取的二维形象当成了工作目标。特别是近年来 秀的作品,但周边环境的影响,使之在作为城市特征
天际线的三维空间模式,主要是可见实体的形成存在 图 8 是上海静安寺广场,西安钟楼广场的尺度和城市
于物理空间,或以抽象形式记忆于人的大脑。前述的 地位,相比较而言,要强于上海静安寺广场。这两个
二维模式,放下哲学和心理层面的问题不论,主要还 地方笔者都参观过,个人更肯定静安寺广场,这个空
是三维空间的抽象反映,在这方面看,三维才是实体, 间在城市整体天际线的贡献虽然不大,但在局部空间
领正确方向。加强这一领域的五维属性的研究意义深远。 关键词:城市天际线属性;一维原点;二维基本;三维空间;四维 变化;五维感知 中图分类号:TU-024 文献标志码:A
多种需求和积 累(图 1~3)。
一维是万
文章编号:1007-7359(2019)09-0059-03 DOl:10.16330/ki.1007-7359.2019.09.024
廓 线 ,是 城 市 的 间尺度势必要求将研究目标纸面化或视屏化,以便视
象 征 要 素 之 一 。 觉可控,绘图时适合人体尺度,特别是传统的城市设
它在一定程度上 计工作模式,要求在有限的纸面范围内进行构画、模
反映了城市建设 拟和演示,以小比例投影平面表达大尺度空间。二维
图1
的文明程度和社 方式是人脑抽象思维能力的表现,是人类思考方式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芜湖市城乡建设战略与规划研究中心
中心简介:
芜湖市城乡建设战略与规划研究中心为市规划委员办 公室下设机构。市规委会办公室负责研究中心协调工作; 中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设置常设机构,负责承担研究中 心具体工作。 研究中心负责完成市规委会办公室下达的研究课题和 规划编制任务,协助市规委会办公室做好有关规划管理的 技术工作,并承担市规委会办公室交办的临时应急规划设 计任务、有特殊要求的规划设计项目等工作。
要素属性
评价要素
建筑高度 建筑密度 建筑体量 标志性建筑(视觉中心) 建筑墙体与屋顶形式 建筑风格和色彩
物质空间属性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理论和案例的研究 分析,可以得出城市天际线空间形态的 影响要素主要包括建筑高度、建筑密度、 建筑色彩、建筑体量、标志性建筑、建 筑屋顶形式、空间韵律感、和谐感及层 次感。但是,各个因素可控制性不同, 在实际进行评价时,很难给所有影响因 素选择行之有效的评价准则及控制手段, 因此,应当将各类影响要素提炼、合并、 最后落实到可控制的物质空间特性上去。
① ② ③
高度人工化的产物。 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 城市意象的集中反映。
芝加哥城市天际线的形态框架: ① 中心区建筑高度集中,以 垂直意象为主。 ① 外围逐渐扩散,以水平意 象为主。 芝加哥的天际线是一 个具有多向维度、多要 素复合的城市“天际面”。
④ 城市总体风貌和文化 内涵的高度概括。
2 理论框架
2.2 国内外相关实例研究 2.2.1 国外相关实例研究
(2) 加拿大多伦多
研究多伦多天际线的 特点,旨在揭示城市滨水 天际线应当具有鲜明的个 性特征,构建视觉中心, 成为城市的标识和象征。
全加拿大最高的几座 楼集聚在北美五大湖之 一的安大略湖湖畔。
构建视觉中心
2 理论框架
2.2 国内外相关实例研究 2.2.2 国内相关实例研究
天际线空间韵律感
天际线空间和谐性 非物质空间属性 天际线层次感 夜景效果塑造 多角度视觉分析
3 现状研判
3.1 现状概况
1. 地块建设演进
长江南岸(青弋江以南段)作为芜湖城市建设 的热土,近10年内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最早的新时代商业街的建成,到城南高教园 区逐个校区的建立,形成了整个城南的核心推动力; 中央城、长江长、侨鸿滨江世纪城等大批高档次住宅 区的拔地而起,将城南的建设推向了高潮。
建筑密度及位置 的影响
建筑屋顶形态的 影响
建筑高度的影响
建筑容积率的影响
2 理论框架
美国纽约天际线
法兰克福天际线
澳洲悉尼天际线
阿联酋迪拜天际线
曼哈顿天际线
洛杉矶天际线
2 理论框架
长江沿岸中心城市统计 约有29个。 综合经济发展、城市建 设等方面因素,研究选择上 海、镇江、南京、九江、武 汉、重庆作为参考对象。 镇 南江 芜京 湖 武 汉 九 江
形式。但是在实际进行天际线的研
究和评价时,由于各类影响因素的 可控制性差别和对城市天际线的影 响情况,可能会有所取舍,或进行
建筑体量
标志性建筑
中
高
建筑屋顶形式
天际线空间韵律感 非物质空间属性 天际线空间和谐性 天际线层次感
高
高 高 中
合并分析。
2 理论框架
2.3 本次天际线研究的评价因素
针对芜湖滨江沿岸自身情况,本次沿江天际线研究应包含以下评价因素:
5.1 天际线总体策 略 5.2 天际线系统各 项因子确定
6.1 规模指标引导
6.2 建筑形式引导 6.3 多角度实现引 导 6.4 地块模拟意向
3.3 未建设用地分
析 3.4 综述
1 研究综述
1.1 研究背景
1.滨江地区城市建设的推进; 2.芜湖跨江发展策略的落实。
1.4 研究技术路线
1.2 研究意义
1.天际线对城市建设的重要性; 2.完善对天际线的管控机制; 3.对未来城市开发建设从天际线审美的角度作出引导。
1.3 研究范围
1. 2. 外围研究范围:长江大桥以南、峨山路以北的长江沿线区域; 核心研究范围:青弋江以南、峨山路以北、花津南路以西的区域, 总面积8.8平方公里。
2 理论框架
2 理论框架
2 理论框架
2.1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2.1.2 城市天际线的影响因子研究
人物
Michael Trieb
著作
——
城市天际线的影响因子分类
(1)自然要素(地形地势、植被、水体以及环境要素的间接影响) (2)城市建设要素(城市建筑物以及特殊构筑物)
Wayne Attoe
《天际线——城市轮 廓的理解与铸造》
光照、风向等要素
城市布局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高层建筑群
弱
一般 一般 强
低
高 中 高
中、微观层面
一般建筑群 特殊形式建筑
观察方位
强 强
弱 弱 弱
中 中
高 中 低
客体因素
观察角度 观察速度
2 理论框架
2.2 国内外相关实例研究 2.2.1 国外相关实例研究
(1) 美国芝加哥
研究芝加哥天际线的特 点,旨在借鉴其建筑群体 的空间组合关系,以更好 的勾画滨水城市天际线景 观。
将天际线的影响要素总结为十一个美学变量,其中关于物质空间形态的七个变量主要包括: (1)天际线的空间韵律感 (2)人工与自然的和谐 (3)建筑与天空的交错 (4)标志性建筑 (5)建筑屋顶的抽象形式 (6)天际线的层次感 (7)天际线的观看点
天际线的空间构成要素分为三类: (1)一级控制点(各类标志性建筑及地形制高点,如教堂尖顶、邦克楼、摩天大楼、山峰等) (2)次级控制点(处于一级控制点及一般性控制点之间的中高层写字楼和住宅或山体) (3)一般控制点 (形体、高度相近,密度较高的低层建筑群体及绿化)
3.2 现状分析
3.2.2 建筑高度分析
现状天际线沿线建筑高度从几米到几百米不等。不同高度的建筑组合构成了起伏有致的天际线景观。
3 现状研判
1. 绝对高度分析
现状大部分建筑为100米以下,100-150米两个地块,150米以上地块一个,25米以下地块建筑占现 状地块总数的一半以上。
2. 相对高差分析
3 现状研判
2. 现状地块建设情况
现状地块以居住为主,包括有3座公园和四座中小 学,公共建筑较少。 现状大部分建筑为100米以下,100-150米两个地 块,150米以上地块一个。
3. 未建地块情况
(1)1#地块:红花山路以南,乌霞山路以北,用地面积约 为31.7公顷; (2)2#地块:乌霞山路以南,大工山路以北,用地面积约 为23.7公顷; (3)3#地块:文津西路以北,花津南路以西,面积约为 28.5公顷; (4)4#地块:峨山路以北,长江南路以西,51.9公顷。
王笑凯
《天际线解读》
2 理论框架
2.1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2.1.3 相关研究小结 Nhomakorabea因素属性
城市天际线影响因子分析表
因素层面 影响因子 自然山体、水体 植被、生态廊道 宏观 层面 主体因素 可控制性 弱 一般 对天际线的影响程度 高 中
由天际线的相关理论研究, 可以总结出天际线的构成及影 响要素(如右表): 这项研究主要是针对天际线 空间形态的主体因素而言,影 响要素可分为物质空间影响要 素及非物质空间影响要素,其 中物质空间影响要素的可控制 性较强。
上 海
重 庆
2 理论框架
芜湖 上海 浦东 · 陆家 嘴 镇江 京口区滨江 区域 南京 九江 武汉 重庆 渝中区 · 较 场口
核心区域
沿江
中山路沿线
沿江
江岸区沿江
观景节点
/
黄浦江
金山湖
玄武湖
/
/
/
天际线
主要建筑构 成
居住、金融、 居住、金融、 居住、金融、 居住、商贸、 金融、办公、 居住、商贸、 居住、商贸、 办公、商贸、 商贸、办公、 商贸、办公、 办公 酒店 办公 办公 酒店 酒店 酒店
3 现状研判
3.2 现状分析
3.2.1 层次分析
1. 平面层次分析
平面层次分为前景、中景和后景三个层次。 (1)前景:主要为水面、船只及绿化用地,滨江公园1-3期; (2)中景:高层住宅建筑及部分商业办公; (3)后景:主要为各类住宅、高度不等。
3 现状研判
2. 立面层次分析
立面层次分为高层、中层和底层三个层面。 (1)高层 主要为天际线中建筑高度较为突出的高层和标志性建筑,数量较少,构成天际线的最高点和视觉中心。主 要包括侨鸿滨江世纪广场、和众观景酒店、希尔顿酒店等。 (2)中层 包括形体、高度相近,密度较高的建筑群体及绿化,多为多层及小高层建筑与标志性建筑存在一定的高度 差距,占据了沿江建筑中的大多数。 (3)底层 天际线构图中的前景,包括沿江绿化带、防洪墙等建构筑物和江面船只等。
(1) 香港
优美的韵律感 丰富的层次感
2 理论框架
2.2 国内外相关实例研究 2.2.2 国内相关实例研究
(2) 上海 上海的高层建筑对天际线的影响因子主要总结为四种:
研究上海市高层建筑的 发展、布局特征及其天际 线的特点,旨在揭示城市 高层建筑与天际线的影响 机制,使高层建筑的发展 与空间布局更趋合理。
2.1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2.1.1 理论综述
人物
蒙哥马利·席勒 (Montgomery Schuyler)
时间
十九世纪末
著作
——
研究理论
将这种由摩天大楼造就的全新城市景观描述为“天际线”。
凯文·林奇(Lynch·K)
1960 年
《城市意象》
凯文·林奇把城市意象中物质形态研究的内容归纳为五种元素——道路、 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其中城市边界理论可以认为是城市天际线理论 的基础,将城市的自然实体作为一个组成部分纳入了城市天际线(城市线性 边界)的内容,同时,提出了天际线的文化及心理作用。 提出城市设计应当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并成为城市规划的红线。 他关于城市天际线的研究理论,对城市天际线的构成要素及组合形式进行了 详细阐述,成为现代城市天际线的主要研究依据。 对天际线采用描述的写法,对其社会意义,诸如象征、实用等进行了分析, 较为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了天际线的沿革、美学和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