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蛋溶菌酶的制备及改性研究进展
蛋清溶菌酶提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溶菌酶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食品、医药等领域的应用价值。
2. 掌握从鸡蛋清中提取溶菌酶的方法和操作步骤。
3. 学习蛋白质分离纯化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术。
二、实验原理溶菌酶(Lysozyme)是一种能够水解细菌细胞壁中N-乙酰胞壁酸和N-乙酰氨基葡萄糖之间的β-1,4糖苷键的碱性酶。
它主要存在于鸟类和家禽的蛋清中,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等作用。
本实验采用盐析法从鸡蛋清中提取溶菌酶,通过改变溶液的离子强度,使溶菌酶从溶液中析出。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鸡蛋、去离子水、硫酸铵、盐酸、pH试纸、玻璃棒、滤纸、烧杯、漏斗、电子天平、移液管、离心机、恒温水浴锅、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
2. 实验试剂:硫酸铵、盐酸、去离子水等。
四、实验步骤1. 鸡蛋清制备:将4-5个新鲜鸡蛋打破,分离出鸡蛋清,加入两倍体积的去离子水,搅拌拌匀,过滤杂质。
2. 盐析: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适量硫酸铵,搅拌溶解,使硫酸铵浓度达到60%左右。
将溶液静置一段时间,使溶菌酶析出。
3. 沉淀分离:用滤纸过滤析出的沉淀,收集滤液。
4. 洗涤:向沉淀中加入少量去离子水,搅拌洗涤,去除杂质。
重复洗涤2-3次。
5. 离心:将洗涤后的沉淀转移到离心管中,以3000r/min离心10分钟,收集上清液。
6. 蛋白质浓度测定: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上清液中蛋白质浓度。
7. 溶菌酶活性测定:采用溶菌酶活力测定试剂盒测定溶菌酶活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蛋白质浓度测定:上清液中蛋白质浓度为1.5mg/mL。
2. 溶菌酶活性测定:溶菌酶活性为200U/mL。
根据实验结果,从鸡蛋清中提取的溶菌酶蛋白质浓度为1.5mg/mL,活性为200U/mL,说明本实验提取的溶菌酶纯度和活性较高。
六、实验讨论1. 盐析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蛋白质分离纯化方法,适用于溶菌酶的提取。
2.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控制硫酸铵的加入量,以免影响溶菌酶的活性。
蛋清溶菌酶的重组合成及生化特性研究

蛋清溶菌酶的重组合成及生化特性研究蛋清溶菌酶的重组合成及生化特性研究引言:蛋清溶菌酶(lysozyme,EC 3.2.1.17)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的抗菌酶类蛋白质,能够降解细菌的细胞壁,是一种重要的天然防御分子。
由于其广谱抗菌活性和较低毒性,蛋清溶菌酶在医药、食品工业和农业等领域具有广阔的潜力。
为了进一步理解蛋清溶菌酶的生化特性和提高其生产效率,重组合成蛋清溶菌酶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蛋清溶菌酶的重组合成过程及其生化特性的研究进展。
一、蛋清溶菌酶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蛋清溶菌酶是由12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小分子蛋白质,具有单一的多肽链结构。
其主要作用是通过水解作用降解细菌细胞壁的β-(1,4)糖苷键,进而导致细菌细胞的破裂。
这种抗菌作用广泛应用于食品保鲜、医药领域及植物保护等。
蛋清溶菌酶还具有抗病毒、抗真菌等其他生物学功能,因此其研究领域也逐渐扩展。
二、蛋清溶菌酶的重组合成方法目前,蛋清溶菌酶的重组合成方法主要有两种,即基因工程技术和化学合成方法。
基因工程技术是在真核或原核表达系统中,通过大肠杆菌或酵母等主机细胞来重组表达蛋清溶菌酶。
该方法可以实现大规模高效生产,降低成本。
化学合成方法则是通过化学合成技术合成蛋清溶菌酶的氨基酸序列。
这种方法适用于小规模实验室制备研究,但在大规模应用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三、蛋清溶菌酶的重组合成技术改进为了提高蛋清溶菌酶的生产效率和质量,研究人员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改进。
首先,通过优化基因序列和启动子的选择,可以提高蛋清溶菌酶的表达水平。
其次,通过调节培养条件、优化培养基成分,可以提高蛋清溶菌酶的产量。
此外,利用蛋清溶菌酶的浓缩纯化技术和离子交换层析技术,可以提高蛋清溶菌酶的纯度和活性。
四、蛋清溶菌酶的生化特性研究蛋清溶菌酶的生化特性研究对于揭示其抗菌机制和改进高效生产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发现,蛋清溶菌酶的抗菌活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pH值、离子强度、结构和温度等。
鸡蛋溶菌酶提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鸡蛋溶菌酶的提取方法。
2. 了解溶菌酶的性质和功能。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溶菌酶(Lysozyme)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碱性蛋白质,主要来源于鸟类的蛋清、哺乳动物的泪液、唾液等。
溶菌酶具有水解细菌细胞壁的作用,能够有效抑制细菌生长,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等作用。
本实验采用鸡蛋清作为溶菌酶的提取原料,通过酶解、离心、透析等步骤提取溶菌酶。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鸡蛋、NaCl、NaOH、丙酮、硫酸铵、蒸馏水等。
2. 实验仪器:高速离心机、恒温水浴锅、玻璃棒、烧杯、漏斗、滤纸、透析袋等。
四、实验步骤1. 酶解:将新鲜鸡蛋打破,取出蛋清,加入适量的NaCl溶液(浓度为0.5mol/L),搅拌均匀,置于恒温水浴锅中,温度控制在37℃,酶解1小时。
2. 离心分离:将酶解后的溶液以3000r/min的速度离心10分钟,收集上清液。
3. 盐析:在上清液中加入适量的硫酸铵固体,搅拌溶解,使蛋白质沉淀。
静置2小时,收集沉淀。
4. 透析:将沉淀用蒸馏水洗涤,去除杂质,然后将其放入透析袋中,置于蒸馏水中,透析24小时,去除小分子物质。
5. 浓缩:将透析后的溶液在50℃下减压浓缩,使蛋白质浓度提高。
6. 纯化:将浓缩后的溶液加入适量的丙酮,使蛋白质沉淀。
静置2小时,收集沉淀。
7. 干燥:将沉淀在50℃下真空干燥,得到溶菌酶粉末。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酶解过程中,蛋清逐渐变得透明,表明溶菌酶开始释放。
2. 离心分离后,上清液中溶菌酶浓度较高,下清液中含有其他杂质。
3. 盐析过程中,蛋白质沉淀较多,表明溶菌酶在硫酸铵溶液中具有较好的溶解性。
4. 透析过程中,透析袋中的溶液逐渐变得清澈,表明小分子物质已被去除。
5. 浓缩过程中,蛋白质浓度逐渐提高,有利于后续的纯化。
6. 纯化过程中,丙酮沉淀的蛋白质较多,表明溶菌酶在丙酮中具有较好的溶解性。
7. 干燥后,得到白色粉末,表明溶菌酶已被成功提取。
溶菌酶的提纯结晶和活力测定.实验报告doc

一方面如流行感冒和腺病毒,可能它的蛋白质外壳具有溶菌酶的作用点,现已证明,腺病毒在人体内引起呼吸道炎症,在实验动物中引起肿瘤。因此,用溶菌酶可以治疗呼吸道疾患,抗动物肿瘤。另一方面溶菌酶作用的细菌产物可诱发产生干扰素,而干扰素主要功能是抗病毒。
(3)提高抗菌素疗效
因为抗菌素是微生物合成的代谢产物,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肤聚糖及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影响细胞膜,因而具有抑制或致死其他微生物的作用。而溶菌酶也作用于细胞膜,与抗菌素合用可提高疗效。
(3)本实验的酶活力单位定义为:每分钟A450nm下降0.001为一个活力单位(25℃,pH6.2)
P=(A0-A1)/m ×1000
式中 P:每毫克酶的活力单位(U/mg);
A0:零时450nm处的吸光度;
A1:1min时450nm处的吸光度;
m:样品的质量(mg);
1000:0.001的倒数,即相当于除以0.001。
(4)组织修复
一方面酞胺类溶菌酶已证明对细胞的生长、分裂起直接作用.另一方面溶菌酶作用的微生物细胞壁是含氮的多糖(叫粘多糖),它在组织生长和再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日本学者在各种类型伤口的实验鼠中证明了溶菌酶的组织修复和临床治疗作用。
(5)促进血凝
实验证明:糖昔酶作用于鱼(节肢动物甲壳类),其分解产物一脂多糖具有凝胶化作用,通过激活凝血酶原,促进血凝,在人类临床上已用于牙科和泌尿科等小手术止血。
(6)微生物分类上的作用
如果两种不同的微生物细胞壁都能受同一种酶的作用,就说明这两种微生物细胞壁有相同成分,可以此作为微生物分类的依据。
(7)肤聚糖的免疫生物学活性
免疫是机体抵抗一切抗原异物的能力,已知作用于革兰氏阳性细菌上有三种酶:糖昔酶、肤链内切酶和酞胺酶,这些酶在体内或游离在玻璃容器内的检出体外用,会产生不同的免疫效应,其中肤链内切酶产生的胞壁酞二缩氨酸的作用尤为突出。最近日本学者研究发现溶菌酶可作为潜在检测金属免疫毒性的生物标志剂。
从蛋壳中提取溶菌酶的研究2

h r 后, 离心收集, 并先后悬于蒸馏水和丙酮中, 反复洗涤, 最后用乙醚干燥, 再用丙酮干
燥, 制成丙酮粉或用蒸馏水洗净后直接冷冻干燥。
在选择工艺条件时直接以OD 450计算回收率, 要了解抽提液及产品中酶的确实含量 时, 可查对酶浓度曲线。
1. 4 蛋白浓度测定
采用 L ow ry 法[12 ]。
二次抽提中, 溶菌酶的抽出率占总抽出量的80~ 901, 而第三次抽出率约10% , 合并三次抽
提液进行分离纯化, 每公斤蛋换3公斤抽提液。
2. 1. 3 pH 对抽提的影响
由于较低的pH 有利于抽提, 为此以pH 3, 1% N aC l 溶液为起始抽提系统, 进行了以
下三组条件实验 (表5)。
(1) 抽提过程中不再控制 pH 变化, 抽提终了 pH 上升至6左右。
本文 (课题) 采用正交法试验, 对抽提液的因素进行了筛选, 选出较佳的抽提条件, 经 热变性、等电点沉淀去除杂蛋白、超滤膜浓缩, 透析、等电点结晶等方法提取溶菌酶, 取得 了良好的效果, 得率0. 13%。
1 材料和方法
1. 1 鸡蛋壳 青岛大学食品加工厂的废料。
1. 2 试剂
所有抽提、分离、测定用试剂为分析纯级,“标准溶菌酶”(生化试剂, 酶活力10000 U
1
2 0. 243 0. 243 0. 639 0. 647
由 (表2)、(表3) 表明: (1)N aC l 和 pH 对酶的 抽 提 影 响 都 很 显 著。0. 9% N aC l 的抽提效果明显优于 N aC l = 0, pH 3 优 于 pH 6 ( 自来水的自然 pH ) , N aC l 与 pH 的互作不显著, 抽提 时间与旧壳破碎程度影响不
Abstract T he selection of ex tracting cond ition s is a key
鸡蛋提取溶菌酶的调研报告

鸡蛋提取溶菌酶的调研报告鸡蛋提取溶菌酶的调研报告摘要:溶菌酶是一种具有溶解细菌细胞壁功能的酶,对抗细菌感染具有重要作用。
本次调研旨在研究和了解使用鸡蛋提取溶菌酶的方法及其应用。
通过文献调研和实验研究,发现鸡蛋提取溶菌酶的方法简单易行且成本较低,并且鸡蛋提取的溶菌酶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鸡蛋提取溶菌酶可以应用于医药领域、食品工业和生物技术等多个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引言:细菌感染一直是医学和食品工业中的一个严重问题。
溶菌酶作为一种具有溶解细菌细胞壁功效的酶,可以有效抵抗细菌感染,具有重要的生物学作用。
目前,提取溶菌酶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一种简单易行且成本较低的方法是使用鸡蛋。
方法和结果:使用鸡蛋提取溶菌酶需要以下步骤:首先,从鸡蛋中分离出蛋白质,方法可以是通过离心法或蛋白质沉淀法;其次,对蛋白质进行纯化处理,可以使用离子交换层析或凝胶过滤等方法;最后,通过酶活性测定方法获得提取的溶菌酶。
实验结果显示,经过鸡蛋提取的溶菌酶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对几种常见的细菌进行抗菌作用测试发现,使用鸡蛋提取的溶菌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具有明显的抗菌作用。
此外,鸡蛋提取的溶菌酶还表现出与商业化溶菌酶相近的抗菌效果。
讨论和应用:鸡蛋提取溶菌酶的方法操作简便、成本较低,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由于溶菌酶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因此鸡蛋提取的溶菌酶可以应用于医药领域。
例如,可以将其应用于口腔洗液、药膏等产品中,用于预防和治疗口腔感染。
此外,鸡蛋提取的溶菌酶还可以应用于食品工业中,例如可以添加到肉制品、奶制品等食品中,起到抗菌保鲜的作用。
另外,鸡蛋提取的溶菌酶还可以应用于生物技术领域,用于基因工程、体外菌落计数等实验研究中。
结论:通过调研和实验研究,我们发现使用鸡蛋提取溶菌酶的方法简单易行且成本较低,并且鸡蛋提取的溶菌酶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鸡蛋提取溶菌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在医药领域、食品工业和生物技术等多个领域发挥作用。
蛋壳中提取溶菌酶的研究

蛋壳中提取溶菌酶的研究
姚福荣;罗乐;向乾
【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
【年(卷),期】2007(035)034
【摘要】[目的]为了进行蛋壳中提取溶菌酶的试验.[方法]从药物原料的角度和废物利用的角度,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以减轻环境污染和废物回收利用为原则提取的方法进行加工提取,同时利用晴纶毛线成功合成了聚丙烯酸,在250 g蛋壳中提出溶菌酶0.21 g,用比浊法测定其活性.[结果]该提取方法从250 g新鲜鸡蛋壳中可以提取出0.200 3 g溶菌酶,通过对其活力测定可知其为目标产物,酶活力单位数为10
U/mg,回收率测定达到99.5%.按此计算1 kg新鲜鸡蛋壳可以得到溶菌酶0.801 2 g.[结论]该研究为从蛋壳中提取溶菌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总页数】2页(P10977-10978)
【作者】姚福荣;罗乐;向乾
【作者单位】贵州民族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贵州贵阳,550025;贵州民族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贵州贵阳,550025;贵州民族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56
【相关文献】
1.从鸡蛋壳中提取溶菌酶的工艺研究 [J], 杜利成;杨葵华
2.从蛋壳中提取溶菌酶的研究 [J], 陈若飞
3.从鸡蛋壳中提取溶菌酶方法的研究 [J], 余梅芳
4.从废弃蛋壳中提取溶菌酶的研究 [J], 徐立宏;柳树彬
5.蛋壳残留蛋清中溶菌酶高效提取技术的研究 [J], 李逢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禽蛋溶菌酶的制备及改性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2011-05-04修回日期:2011-06-07*通讯作者,E-mail :libinfood@1溶菌酶简介溶菌酶是一种专门作用于微生物细胞壁的水解酶,又称胞壁质酶,能水解N-乙酞葡萄糖胺与N-乙酞胞壁酸之间的β-1,4糖苷键。
对溶菌酶的研究最早始于上世纪初,英国细菌学家Alexander Fleming 发现这种能溶解细菌细胞壁的酶大量存在于人的唾液、眼泪中,具有溶菌作用,因此被命名为溶菌酶。
此后人们发现溶菌酶广泛存在于高等动物组织及分泌物、植物和各种微生物中,在新鲜鸡蛋清中含量最高,多数商品溶菌酶是从蛋清中提取纯化而来。
溶菌酶是一种碱性蛋白质,可溶于水,不溶于丙酮、乙醚,无臭、味甜,能分解黏多糖,可通过水解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来溶菌,在酸性溶液中十分稳定,耐热,在水溶液中遇碱易被破坏,最适pH 6.5,有抗菌、抗病毒、止血、镇痛、加快组织修复等功能,且对人体无毒副作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禽蛋溶菌酶的结构特点蛋清溶菌酶是一种稳定的碱性球蛋白,由12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单一肽链,分子量为14388Da ,等电点为10.7~11.0,分子内含4对二硫键。
Phillips 等[1]用X 射线衍射法(XRD )分析了鸡蛋清溶菌酶的三维结构,发现溶菌酶分子构象复杂,近椭圆形,大小为4.5nm ×3.0nm ×3.0nm ,其中α螺旋仅占25%,在分子的一些区域有伸展着的β片层结构。
Alexander 等[2]研究发现溶菌酶的内部几乎是非极性的,疏水相互作用在溶菌酶的折叠构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分子表面有一个容纳多糖底物6个单糖的裂缝,此裂缝即溶菌酶的活性部位,此活性中心为Asp52和Glu35。
Kobayashi 等[3]研究了溶菌酶晶体的光学活性,阐明了酶结构在溶液和晶体两种状态下变化的定量关系。
Annelise 等[4]在采用AFM 绘制了溶菌酶毫微米级的构象图形,从而确定了溶菌酶在生物反应中专一分子受体的部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1-05-04修回日期:2011-06-07*通讯作者,E-mail :libinfood@1溶菌酶简介溶菌酶是一种专门作用于微生物细胞壁的水解酶,又称胞壁质酶,能水解N-乙酞葡萄糖胺与N-乙酞胞壁酸之间的β-1,4糖苷键。
对溶菌酶的研究最早始于上世纪初,英国细菌学家Alexander Fleming 发现这种能溶解细菌细胞壁的酶大量存在于人的唾液、眼泪中,具有溶菌作用,因此被命名为溶菌酶。
此后人们发现溶菌酶广泛存在于高等动物组织及分泌物、植物和各种微生物中,在新鲜鸡蛋清中含量最高,多数商品溶菌酶是从蛋清中提取纯化而来。
溶菌酶是一种碱性蛋白质,可溶于水,不溶于丙酮、乙醚,无臭、味甜,能分解黏多糖,可通过水解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来溶菌,在酸性溶液中十分稳定,耐热,在水溶液中遇碱易被破坏,最适pH 6.5,有抗菌、抗病毒、止血、镇痛、加快组织修复等功能,且对人体无毒副作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禽蛋溶菌酶的结构特点蛋清溶菌酶是一种稳定的碱性球蛋白,由12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单一肽链,分子量为14388Da ,等电点为10.7~11.0,分子内含4对二硫键。
Phillips 等[1]用X 射线衍射法(XRD )分析了鸡蛋清溶菌酶的三维结构,发现溶菌酶分子构象复杂,近椭圆形,大小为4.5nm ×3.0nm ×3.0nm ,其中α螺旋仅占25%,在分子的一些区域有伸展着的β片层结构。
Alexander 等[2]研究发现溶菌酶的内部几乎是非极性的,疏水相互作用在溶菌酶的折叠构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分子表面有一个容纳多糖底物6个单糖的裂缝,此裂缝即溶菌酶的活性部位,此活性中心为Asp52和Glu35。
Kobayashi 等[3]研究了溶菌酶晶体的光学活性,阐明了酶结构在溶液和晶体两种状态下变化的定量关系。
Annelise 等[4]在采用AFM 绘制了溶菌酶毫微米级的构象图形,从而确定了溶菌酶在生物反应中专一分子受体的部位。
3溶菌酶的作用机理溶菌酶主要通过肽链中Glu35和Asp52所构成的活性中心水解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从而杀灭细菌,肽聚糖是由N-乙酞葡萄糖胺、N-乙酞胞壁酸和一种小肽构成的。
溶菌酶就是通过作用于肽聚糖NAM 的C1与NAG 的C4之间的β-1,4糖苷键从而使肽聚糖骨架结构断裂,细胞壁损伤,最终导致菌体细胞溶解,直至死亡。
4溶菌酶的制备方法Ruckenstein 等[5]研究发现禽蛋尤其是鸡蛋清禽蛋溶菌酶的制备及改性研究进展吴晓芳,李斌*,黄婷,汪师帅,马美湖(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湖北武汉430070)摘要:溶菌酶是一种专门作用于微生物细胞壁的糖苷水解酶,是天然防腐剂,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特别是禽蛋中。
但是天然溶菌酶是一种非广谱抗菌剂,主要作用于革兰氏阳性菌,而对革兰氏阴性菌几乎没有作用,近年来,很多学者研究了对溶菌酶的改性方法,使其达到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抑制作用。
本文综述了禽蛋溶菌酶的结构特点、抗菌机理,重点介绍了禽蛋溶菌酶的分离纯化方法以及国内外对溶菌酶进行物理、化学、生物改性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禽蛋溶菌酶改性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溶菌酶;结构;作用机理;纯化方法;改性中溶菌酶的含量较高,约占3.5%,是提取溶菌酶的最佳来源。
目前比较热门的制备方法主要是离子交换法、超滤法、亲和色谱法、反胶团萃取法等。
4.1离子交换法离子交换法是利用溶液中各种带电粒子与离子交换剂之间结合力的差异进行物质分离的技术。
李蓉等[6]采用色谱分离法分离纯化蛋清中的溶菌酶,填充柱填料为硅胶基质弱阳离子交换剂XlDACE-WCX ,这种填料克服了离子交换剂再生困难和交换柱易堵塞的缺点,取得了较好的分离效果,蛋白的比活为1467U /rag ,溶菌酶活性回收率为107%,纯化倍数提高了5.6倍。
Ghosh [7]采用PVDF (即二氟化树脂)膜从蛋清中分离溶菌酶,PVDF 膜可以通过离子交换原理选择性地结合溶菌酶,它对很多酸类和有机溶剂都有抑制作用,具有优越的热稳定性、耐候性、化学惰性及柔韧性,加热复性也不会改变膜的孔度,不易堵塞,与其他膜相比较耐用性更强。
Bayramoglu 等[8]用壳聚糖甲基丙烯酸离子交换法从蛋清中分离溶菌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用液相色谱鉴别纯度高达94%。
4.2超滤法超滤是以压力为推动力的膜分离技术之一,是在压力差的驱动下,用可以阻挡不同大小分子的滤板或滤膜将液体过滤。
Ghosh [9]报道采用小型的中空纤维超滤系统从蛋清粉中分离纯化溶菌酶,中空纤维超滤系统具有质轻、纤度均匀、耐老化、抗腐蚀、高强力、热收缩小、断裂强度大等优点,溶菌酶能够选择性地透过超滤膜,而蛋清中其他大分子蛋白质被截留,同时改进系统的流体动力学使溶菌酶透过率增加,从而获得较好的得率。
4.3亲和色谱法亲和层析法是利用生物大分子与某些对应的专一分子特异识别和可逆结合的特性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分离生物大分子的色谱方法。
目前比较热门的溶菌酶分离的亲和层析法有亲和过滤法、固定金属亲和层析法、染料亲和层析法以及亲和沉淀法等。
Vaidya 等[10]采用酸性单体与N-异聚丙烯酰胺的共聚物从蛋清中采用热沉淀法提纯溶菌酶,得到90%的收率,他们认为使用共聚物从蛋清中热沉淀溶菌酶比使用pH 敏感聚合物效果更好。
Basar [11]采用悬浮聚合法在Fe 3O 4纳米微粒存在条件下制备了活性蓝固载的磁性聚甲基丙烯酸β-羟基乙酯,通过建立吸附动力学模型,研究了不同条件下其对溶菌酶的吸附效果的影响,并将其用于蛋清溶菌酶的分离纯化中,得到溶菌酶纯度为87.4%,回收率79.6%。
卜春苗等[12]将3.0μm 无孔单分散亲水性交联聚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树脂为基质,与活性蓝F3GA 反应,制备出一种固定化染料聚合物高效亲和色谱填料,研究了其对溶菌酶的吸附行为,并使用这种填料成功地从鸡蛋清中分离纯化了溶菌酶,纯度达95%。
4.4反胶团萃取法反胶团是两性表面活性剂在非极性有机溶剂中亲水性基团自发的向内聚集而成,内含微小水滴的空间尺度仅为纳米级的集合型胶体,是一种自我组织和排列而成的,并具有热力学稳定的有序构造。
胶团内含的微小水滴形成一个微型水池,蛋白质、核酸、氨基酸等生物大分子物质可溶解在其中,由于胶团具有屏蔽作用,有机溶剂不能直接与这些生物大分子作用,可保护其生物活性,从而实现物质的溶解与分离。
Sun 等[13]采用一种由辛巴蓝F3G-A 与改良的大豆卵磷脂在正己烷中反应制得的亲和染料基质反胶团系统从鸡蛋清粗溶液中纯化溶菌酶。
研究表明用这种方法对鸡蛋清粗溶液进行分离纯化,可达到0.62~0.76mg/mg 蛋白,溶菌酶的纯度提高16~20倍,同时这种亲和反胶团可以重复使用。
目前溶菌酶的这些提取方法各具优缺点。
离子交换法具有高效、简便、可自动化操作、成本低等优点,因此一直广泛用于溶菌酶的生产提纯中,但是同时也具有一些难以避免的缺点,如会产生过量的再生废液,周期较长,有机物的存在会污染离子交换树脂等。
超滤法在常温下进行,无需添加化学试剂,条件温和,溶菌酶性能不会被破坏,同时仅采用压力作为膜分离的动力,分离装置简单、流程短、操作简便、易于控制和维护,无污染,是目前比较节能环保的一种分离溶菌酶的方法。
但是超滤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直接得到溶菌酶干粉制剂,而且提纯浓度不是很高。
亲和色谱法具有高度的专一性,而且色谱过程简单、快速,是一种理想的有效分离纯化蛋清溶菌酶的手段。
反胶团萃取法克服了传统提取工艺的复杂性,得率低,蛋白质容易变性的缺点,但是有效的提纯溶菌酶的亲和反胶团现阶段还不是很多,因此在溶菌酶提纯中应用还不是很广泛。
5溶菌酶的改性方法溶菌酶是一种非广谱抗菌剂,一般蛋清溶菌酶对革兰氏阳性菌抑菌效果最显著,因为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肽聚糖层较厚,而且位于最外层,溶菌酶能够对其进行有效地水解。
已有研究证明其对枯草芽孢杆菌、溶壁微球菌、黄色八叠球菌、地衣型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酪丁酸梭菌等有良好的溶菌作用。
但研究证明溶菌酶对革兰氏阴性细菌效果较差,因为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中肽聚糖含量很少,而且被一层较厚的脂多糖类物质所覆盖,溶菌酶很难通过外膜而进入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肽聚糖层进行水解,从而限制了溶菌酶作为一种天然广谱生物抗菌剂的广泛应用。
近年来,各国科学家通过各种方法对溶菌酶进行改性使其达到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抑菌效果。
现在比较广泛使用的是化学改性、生物改性、物理改性等方法。
5.1化学改性酶分子的化学改性,就是在分子水平上对酶进行改造,包括对酶分子主链结构和侧链基团的改变,即在已知酶的结构与功能关系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改变酶的某一活性基团或氨基酸残基,从而使酶产生新的性状。
研究者猜想,如果在天然溶菌酶上共价结合一种疏水试剂,形成一种两亲蛋白质,就可以使得改性后的溶菌酶穿过脂多糖层,抑制革兰氏阴性菌。
但是在对溶菌酶进行化学修饰使其具有较强的疏水性的同时,也要使修饰溶菌酶仍保留一定的亲水性,只有当修饰酶的两亲性得到很好平衡,才能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都会有很好的抑制效果。
Andreas 等[14]通过对比试验发现,溶菌酶和咖啡酸以及肉桂酸通过共价结合的改性产物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比天然溶菌酶更强。
但改性酶的活性略有下降,各种共价物的抑制作用有细微的差别,溶菌酶-咖啡酸共价物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很强,溶菌酶-肉桂酸共价物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也很明显,但是略低于前者。
Jill 等[15]研究发现EDTA 与溶菌酶联合使用能够提高溶菌酶对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抑制效果。
Visa [16]在30℃,pH 8.0条件下用二硫苏糖醇处理溶菌酶0.5~4h ,结果发现可使修饰酶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杀菌效果大大增强。
Zahra 等[17]用葡聚糖硫酸酯对溶菌酶进行修饰改性后,发现改性后的溶菌酶对革兰氏阴性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Rao 等[18]采用对照试验发现几丁寡糖(COS )和溶菌酶联合使用对肉类保鲜具有协同效果,二者结合使用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杀灭作用大大增强,对肉制品中大肠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作用尤其显著。
Shu-tao 等[19]采用短中链的饱和脂肪酸己酸、癸酸和十四酸修饰溶菌酶,结果证明,使用短中链脂肪酸修饰溶菌酶得到的共价物,酶的活性损失较小而且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抑菌效果高于长链脂肪酸。
由此可以推断出随着结合的脂肪酸数量的增加,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抑菌效果增强,但增加到一定程度后,酶活性和热稳定性会下降,因此控制合适的改性度是成功改性的关键。
5.2生物改性溶菌酶的生物改性是指采用生物技术手段改变溶菌酶的结构,从而改变其理化性质、功能等。
目前对溶菌酶的改性主要是基于溶菌酶的结构特性在溶菌酶上接入一些疏水基团等使其具有一定的疏水性从而能够穿过脂多糖层进入革兰氏阴性菌的肽聚糖层,从而破坏肽聚糖结构,使细胞壁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