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遗忘的因素(遗忘规律)

合集下载

遗忘与记忆

遗忘与记忆

一、记忆和遗忘的定义(一)记忆记忆是通过识记、保持、再现(再认、回忆)等方式,在人们的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讲,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贮和提取的过程。

人们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或从事过的活动,都会在人们头脑中留下不同程度的印象,其中有一部分作为经验能保留相当长的时间,在一定条件下还能恢复,这就是记忆。

(二)遗忘记忆保持的最大变化是遗忘。

遗忘和保持是矛盾的两个方面。

记忆的内容不能保持或者提取时有困难就是遗忘,如识记过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再认和回忆时发生错误。

遗忘有各种情况,能再认不能回忆叫不完全遗忘;不能再认也不能回忆叫完全遗忘;一时不能再认或重现叫临时性遗忘;永久不能再认或回忆叫永久性遗忘。

二、记忆和遗忘的理论(一)关于记忆的理论1.刺激-反应理论2.格式塔理论3.信息加工理论详细了解请查看本课程(二)关于遗忘的理论1.消退理论(decay theory)2.干扰理论(Interference theory)干扰理论认为,随着愈益增多的新信息被输入、归类,提取线索就愈益失效。

消退理论把遗忘归结于贮存的失败,而干扰理论则认为遗忘是由于提取失败所致。

不少心理学家都相信,许多遗忘是由于干扰,而不是由于消退。

有人甚至认为,85%~98%的遗忘变量应归结于干扰,余下的变量才归结于消退。

持这种观点的人常引用的一个例子是:有人用电击病人大脑的各个不同的部位,使得病人回想起自己认为已经完全遗忘了的事情。

所以,在有些心理学家看来,我们所失去的,是进入长时记忆中的信息的通道,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后来学习的内容在起干扰作用。

干扰主要有两类:倒摄干扰与前摄干扰。

倒摄干扰是指以前学过的内容受后来学习内容的干扰;前摄干扰是指以前学过的内容干扰以后学习的内容。

不论在哪一种情况下,前后学习的内容越相似,干扰的程度就越大。

詹金斯与达伦巴克(Jenkins and Dallenbach,1924)对倒摄干扰的经典性研究,被心理学界人土认为是极有说服力的。

遗忘的原因

遗忘的原因

遗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种:衰退说、排斥说和干扰说。

1、衰退在大脑中的东西会像照片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渐渐褪色。

衰退在感观记忆、短时记忆和中期记忆中有重要意义:它使有限的存储空间不至于爆满。

但是,长期记忆理论上具有无限的存储空间,可是我们仍然会忘记长期记忆的内容,这是因为记忆一生都存在着,问题只在于人们是否能将其调出。

其实失去的记忆内容还存在着,但不再找得回来。

就像一把钥匙,肯定是放在某一个地方,但到底放在那里,却想不起来。

通过训练记忆力,我们可以提高重新找回的几率。

2、排斥当信息太令人痛苦、使人受辱或让人害怕时,当人们有极端的创伤经历时,排斥心理就会出现。

幸亏这些惊恐的时候不太多,因为即便记忆力训练也对这些束手无策。

不过,我们可以将这些不愉快的经历或感觉低调处理,这样反而会提高自己的记忆力。

比如,如果我们特别不喜欢某个人,可能对他的名字记得更牢。

3、干扰干扰是经常出现的遗忘过程。

当我们在记忆内容相近的单词表,因为内容太相近了,发现记忆每一张单词表的能力呈显著下降趋势。

不过,针对这一现象,也有补救措施,那就是不要过于长时间、过于单调地学习相近的内容。

背英语单词表时,背一些之后可以休息一下,学些其他东西,再回头背单词。

此外,要学的东西越是缺乏含义,相互干扰的作用就会越明显。

所以就要不断尝试通过联想去找一个含义。

遗忘的影响因素1、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

一般认为,对熟练的动作和形象材料遗忘得慢,而无意义材料比有意义材料遗忘要快得多;在学习程度相等的情况下,识记材料越多,忘得越快,材料少,则遗忘较慢。

因此,学习时要根据材料的性质来确定学习的数量,一般不要贪多求快。

2、学习的程度一般认为,对材料的识记没有一次能达到无误背通的标准,称为低度学习的材料;如果达到恰能成诵之后还继续学习一段时间,这种材料称之为过度学习材料。

实验证明,低度学习材料容易遗忘,而过度学习的材料比恰能背诵的材料,记忆效果要好一些。

简述遗忘的规律和特点

简述遗忘的规律和特点

简述遗忘的规律和特点
遗忘的规律有三大类:
1、刚学的信息,很快就会被遗忘。

也就是最开始的遗忘规律,也被称
为“新息遗忘”。

2、当学习的信息越来越深入,遗忘的速度也会逐渐减慢,这叫做“形
息遗忘”。

3、有些信息会被长期保存在人脑中,而遗忘的速度会非常缓慢,这被
称为“改编遗忘”。

遗忘的特点有:
1、遗忘是相对的,它与记忆相对应,即遗忘发生时,表示认知活动已
经存在。

2、遗忘是有效的,没有有效的记忆表明,没有有效的遗忘,遗忘是必
须的。

3、遗忘可以有许多原因,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等。

【记忆术原理】心理学导论关于记忆和遗忘的知识点

【记忆术原理】心理学导论关于记忆和遗忘的知识点

【记忆术原理】心理学导论关于记忆和遗忘的知识点心理学导论是心理专业的“入门课”,他的目标是传授心理学的一般知识和基础知识,使人们了解心理学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初步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了解心理学发展的一般趋势,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

众所周知,心理学是一门看起来丰富多彩,实际理论却复杂枯燥的学科,各种原理主义错综复杂,所以我们有必要把其中的知识点做个清晰地整理,有助于大家更好的复习。

遗忘1.含义记忆内容不能保持或提取时有困难的现象;有不完全遗忘、完全遗忘、临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

2.遗忘曲线艾宾浩斯以无意义音节为材料,采用节省法对记忆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刚学完时信息保持量最大,学后短时间内保持量急剧下降,如1小时内保持量降低到44.2%,然后渐渐稳定下降,最后趋于稳定。

3.遗忘理论1)衰退说:对材料的识记会在大脑皮层留下痕迹,遗忘是由于这些痕迹得不到强化所致。

2)干扰说:遗忘是因为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

干扰说可以用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进行解释。

3)压抑说:弗洛伊德认为,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

有些经验会使人产生痛苦的体验,因此被压抑到无意识中。

一旦压抑解除,记忆就能恢复。

4)提取失败: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永远不会丢失,遗忘是因为没有找到适当的提取线索。

4.影响遗忘的因素1)时间。

2)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

3)学习材料的意义。

4)学习的程度:适当的过度学习(150%),记忆效果更好。

5)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如近因效应和首因效应。

6)识记者的态度。

内隐记忆(补充)1.内隐记忆的含义过去经验对个体当前活动的一种无意识影响。

2.内隐记忆的经典测量1)知觉辨认。

2)词干补笔。

3.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区别1)加工深度对内隐记忆无影响,对外显记忆有。

2)内隐记忆相对外显记忆保持时间较持久。

3)记忆负荷量对内隐记忆遗忘几乎无影响,对外显记忆影响很大。

4)呈现方式对内隐记忆有很大影响,对外显记忆则几乎没有。

简述艾宾浩斯遗忘规律

简述艾宾浩斯遗忘规律

简述艾宾浩斯遗忘规律艾宾浩斯遗忘规律是20世纪初由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的一种记忆规律,其主要内容是记忆的物理性行为受到遗忘的控制,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记忆的遗忘程度也随之增加。

即通常称之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艾宾浩斯曲线表明,一段时间后,人们的记忆也就是说它们将愈加模糊,最终消失。

另外,曲线还暗示,记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是一次性地在长期内被完全抑制。

它表明,遗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长时段内记忆的程度慢慢减弱,而几个短暂的复习可以抑制遗忘的发展。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实验及其结论背后的机制是记忆的重新编码,也称为记忆的结构调整。

重新编码指的是记忆过程中对原始记忆内容进行重新整理,以便今后能更容易地检索特定信息。

这种重新编码的能力一般很强,因此可以有效抵抗遗忘。

但是,由于外界环境的变化,以及自我焦虑等心理状态,记忆重新编码的能力也会变得越来越弱,令人有被遗忘的危险。

因此,对记忆重新编码的弱化,也是造成记忆遗忘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记忆的遗忘过程是由一些化学反应,包括衰老、损坏、破坏等,所引起的。

当记忆内容在大脑中传播时,大脑的神经元会产生化学反应,进而产生新的记忆,而原记忆会随着这些化学反应而衰减。

此外,记忆的遗忘还受到其他有关因素的影响,如脑损伤、外界干扰、以及内心情感状态等。

当这些干扰因素改变时,记忆会明显减弱,最终消失不见。

总结起来,艾宾浩斯遗忘规律是指:记忆随着时间流逝而衰减,最终消失;记忆的衰减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记忆的衰减受到外界环境变化,内心情感状态,以及脑损伤等影响;而重新编码(记忆的结构调整)是抵抗遗忘的一个方法;记忆的遗忘过程由一些化学反应引起,以及由外界因素引起的重新编码和弱化,都是造成记忆遗忘的原因。

艾宾浩斯遗忘规律研究在现代心理学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由此可以看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概念深刻,可以指导我们更有效地学习。

记忆的衰减可以通过准确的平衡来缓解或避免。

比如,我们可以给记忆延长存在的时间,多加重视它的重要性,在学习时有心无力的时候就多充电,给记忆多加复习和练习,加深自己对它的印象和理解,减少学习材料的繁杂,让记忆变得更加精准并且更全面,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抵抗遗忘,在学习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心理学记忆与遗忘的机制和影响因素

心理学记忆与遗忘的机制和影响因素

心理学记忆与遗忘的机制和影响因素记忆是人类认知功能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而遗忘则是记忆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

心理学研究中,人们对记忆的机制和遗忘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探究。

本文将从记忆的机制和影响记忆的因素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记忆的机制记忆的产生和存储涉及到复杂的神经系统和心理过程。

心理学家和神经科学家通过实验和观察,提出了多种关于记忆机制的理论。

1. 信息加工理论信息加工理论认为记忆的形成类似于计算机信息处理过程。

在记忆过程中,信息通过感觉器官输入大脑,经过注意、编码、存储和检索等环节,最终成为可使用的记忆。

这一理论强调感知、注意、编码和检索等环节在记忆形成中的作用。

2. 多存储理论多存储理论指出记忆并非像单一的盘子,而是由各种不同的存储系统组成。

这些存储系统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包括感性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等。

每个存储系统都对不同类型的信息进行存储和处理。

3. 突触可塑性突触可塑性是记忆形成和遗忘的重要机制之一。

通过神经科学研究发现,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连接可以随着学习和记忆的进行而发生改变。

记忆的形成和巩固会导致突触的加强,而遗忘则可能与突触连接的削弱有关。

二、影响记忆的因素记忆的形成和遗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影响因素。

1. 注意和意愿注意是记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只有注意到的信息才会进入记忆系统。

此外,主动的学习和意愿对于记忆的形成和存储也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人们对于自己有兴趣和重视的内容更容易进行长时记忆。

2. 再复习和巩固记忆的巩固是指通过反复学习和再复习,使得记忆信息在大脑中形成稳定的连接。

再复习的次数和间隔对于记忆的保持和遗忘的发生有着显著影响。

3. 情绪和情感情绪和情感对于记忆的编码和检索过程都有重要影响。

积极的情绪可以促进记忆的形成和存储,而负面情绪则可能导致记忆的干扰和遗忘。

4. 干扰和遗忘曲线干扰是指在记忆过程中,其他相关或无关的信息对目标信息的干扰作用。

【学科记忆方法实例】笔记影响遗忘进程

【学科记忆方法实例】笔记影响遗忘进程

【学科记忆方法实例】笔记影响遗忘进程
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1)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
(2)学习的程度(过度学习:达到恰能成诵以后还继续学习一段时间;
低度学习:对材料的识记没有一次能达到无误背诵的标准);
(3)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首因效应:最先呈现的材料较易回忆,遗忘最少
近因效应:最后呈现的材料最易回忆,遗忘最少
系列位置效应:在回忆正确率上,最后呈现的材料
遗忘最少,其次是最先呈现的材料,遗忘最多是中间部分。

这种在回忆系列材料时发生的现象叫…)
(4)识记者的态度(识记者对识记材料的需要、兴趣等,对遗忘的快慢也有一定影响)
(5)除了上述因素外,遗忘还受时间因素的影响。

信息存储的条件和方法(1)组织有效的复习
A复习要及时
B正确分配复杂时间(**集中复习:连续进行的复习;分散复习:复习之间间隔一定的时间)
C阅读与重现交替进行
D注意排除前后材料的影响来源:考试大的美女编辑们
(2)利用外部注意手段
(3)注意脑的健康和用脑卫生
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关系
(1)加工深度对内、外影响不同(对外显记忆影响明显);
(2)内外的保持时间不同(内保持时间较长);
(3)记忆负荷量的变化对内外产生不同的影响(影响外);
(4)呈现方式的改变对内外的影响不同(影响内隐);
(5)干扰因素对内外的影响不同(对外影响显著)。

来源:考试大的美女编辑们
对内隐记忆的研究不仅扩充、丰富了记忆以研究的方法、技术和内容,而且使我们对人类记忆本质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简述遗忘的规律

简述遗忘的规律

简述遗忘的规律
遗忘是人类学习的自然现象,其规律也被不断地研究与探讨。

遗忘的规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遗忘曲线:遗忘是呈现一定曲线的,刚学习时遗忘得快,过了一定时间后遗忘的速度就会变慢。

这就是遗忘曲线,其曲线呈现的是指数衰减曲线。

2. 遗忘时间:学习的内容与材料对遗忘的速度也有影响,对容易遗忘的材料,就需要更加用心地学习,以便延缓遗忘的时间。

3. 遗忘幅度:遗忘的幅度也因人而异,针对不同的内容,不同的人也会表现出不同的遗忘幅度。

有些人只需少量的复习就可以保持所学内容的记忆,而有些人则需要更多的复习。

4. 复习间隔:复习的间隔也对遗忘有影响,合理的复习间隔可以延缓遗忘的速度,加深内容的印象与记忆。

综上所述,要想有效地避免或延缓遗忘,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遗忘规律,采用合理的学习方法和复习策略,以便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影响遗忘的因素
1、 时间因素

’.
中学生认知发展规律
----记忆规律

实验研究表明,遗忘有一定的规律。它就是遗忘在学习后出现,先是很快,以后逐渐减
慢。记忆学家艾宾浩斯对遗忘现象作了比较系统研究,他用无孔不入的音乐作为学习材料,
用重学时所节省的时间或次数为指标,测量了遗忘的过程,经过多次的实验与计算,得出了
不同的时间间隔所保持或遗忘的百分数如下:
时间间隔 保持百分数 遗忘百分数
20分钟 58% 42%
1小时 44% 56%
8小时 36% 64%
24小时 34% 66%
2天 28% 72%
6天 25% 75%
31天 21% 79%

艾宾浩斯曲线

’.
它可以很直观地让你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于记忆材料逐渐遗忘的过
程以及记忆量的大小,这便是著名的艾宾浩斯保持曲线(或称遗忘曲线)。
这条曲线所展示的是:认识材料在记忆后,马上会有一个迅速下降的过程(记
忆后的短时间内),而当间隔延长后,会逐渐变得缓慢。因此,我们可以理解,
遗忘的规律就是材料在记忆后短时间内遗忘较多,记忆保持的份量也会迅速下
降,而在经过长时间的间隔之后,遗忘发展的速度也就逐渐变慢。
遗忘快慢受许多因素制约,而受记忆材料性质、内容和数量范围的影响较大。

第一,就记忆材料的性质来说,熟练的动作,遗忘得最慢,形象材料也较易
长久地保持;有意义的材料比无意义的材料要慢得多,语文材料中遗忘最多的是
原文词句,事实内容遗忘较少,主要思想则遗忘最少。
第二,就识记材料的内容和范围来说,材料的数量越大,识记后遗忘也较多。
虽然有意义材料遗忘得慢,但如果把有意义的材料数量增加,其遗忘的曲线就接
近无意义材料的遗忘曲线了。
第三,遗忘受学习熟练程度的影响,学习熟练的程度越高,记忆得越牢固,
遗忘得也就越慢。
第四,材料系列的位置对遗忘进程的影响,一般地说,材料系列的首尾比中
间部分容易记住,遗忘得慢。
第五,学习方法不同,记忆效果不同,遗忘的速度也不一样。
第六,识记材料的意义和作用对个体遗忘进程有很大影响,符合个人兴趣和
需要,对工作和学习有重要意义的记忆材料不容易遗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