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农场》课程设计方案

《开心农场》课程设计方案
《开心农场》课程设计方案

《开心农场》课程设计方案一、课程开发背景

开心农场是风靡网络的经营类网络小游戏,喜欢的它的人涉及各个年龄段,基本上是一个老少皆宜的游戏。在网络上人们忙着购买种子,翻松土地,种下种子,经历除草、浇水等环节,最后获得了自己的劳动果实。当自己的果实成功售出或者自己的等级得到晋升的时候,其对自己的鼓励是不言而喻。而且还可以获得珍惜的种子。

考虑到学生对于网络游戏的喜好结合我们本校的实际,再结合培养学生实际的动手能力,我们学校开展了这样一次综合实践活动。我们现实版本的开心农场就是在这个基础基础之上延伸出来的。

“开心农场”的开辟是为了让少先队员们有了更加亲近、感悟大自然的机会,孩子们大部分时间在教室里学习,很少在户外环境中特别是在田间地头感悟自然界的四季变化,体验耕种的艰辛和丰收的喜悦。本次活动的组织,也是为了让孩子心理的成长、心智的感悟、潜能的开发、劳动能力的培养得到一次锻炼和提升,是一次生动有趣的活动,同时也美化了校园环境,让队员感受劳动后收获的喜悦。

通过“开心农场”种植活动,丰富孩子多彩的课余生活,让他们体验亲近生命的成长过程。

二、课程目标

1、让学生体验劳动生活,了解农业基本常识,增强学生生活乐趣,丰富成长和生活经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获得一些亲身探索的体验。

2、践行学校理念行动系统,吸引每个孩子参与到“开心农场”种植快乐中

来,体验劳动的艰辛和快乐,以劳动带动“两纲教育”,促进学生全面、阳光、健康发展。

3、通过种植活动,使学生能说出一些蔬菜、农作物的名称、生长特点等,懂得种植需要的环节,初步掌握一些种植方法,学会栽种一种植物。

4、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激发学生劳动的热情,体会劳动人民劳动的艰辛。

三、课程要求

1、每班选派1名“农场经理”和农场小队长若干名。(

2、种植品种以时令蔬菜为主。

3、班级聘请家长志愿者1—4名,协助管理班级农场。

4、每学期评选先进班集体2—3个、先进小组10个、种植小能手60人。

5、以班级为单位组织观察日记、手抄报、成果摄影等、学校统一评选、展示。

四、课程安排

按学期分为秋冬季和春秋季两季。

秋冬季“开心农场”校园宣传活动 1 认识秋冬季蔬菜 1 蔬菜种植实践活动9 蔬菜的分类及营养成分 3

春夏季

认识春夏季蔬菜 1

蔬菜种植实践活动9

蔬菜的保鲜 1

“开心农场”活动总结 1

五、课程内容

活动一、认识秋冬天的蔬菜

教学目标:认识蔬菜市场上的各种蔬菜,学会挑选新鲜的蔬菜。

教学重点:认识蔬菜的名称、特点。

教学难点:区别相似的蔬菜。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认识蔬菜市场上的各种蔬菜。

1、昨天,我们在菜场用五元钱买了一些蔬菜,谁能向展示一下你买了哪些蔬菜?

2、学生交流。

3、这些蔬菜哪些是当季蔬菜,哪些是反季节蔬菜?

二、了解蔬菜的基本特征。

1、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名称颜色外形吃的部位

青菜

土豆

黄花菜

茄子

萝卜

2、教师课件展示图片,学生区别相近蔬菜:

香菜与芹菜;长豆角与四季豆;土豆与凉薯;葱与蒜等

三、买蔬菜的学问

刚才,同学们向大家介绍了用五元钱买的蔬菜,能不能再介绍一下你怎样了解蔬菜的价格?怎样挑选新鲜的蔬菜?

活动二:“开心农场”蔬菜的种植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1、通过亲自种植一种蔬菜,了解蔬菜的生长条件和过程。

2、通过观察、记录蔬菜的生长过程,培养认真观察的习惯,并学会设计记录表。

3、学会把自己所获得的经验和教训与人交流。

4、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知道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

教学重点:观察、记录蔬菜的生长过程

教学难点:设计并完成记录表

教学准备:蔬菜种子、种植工具

学生准备:

1、收集资料,了解哪种蔬菜容易种植、哪种蔬菜生成期短、当令蔬菜有哪些,或与交流,家人分享他们种菜的经验或知识。

2、准备记录工具(如记录本、照相机)

3、考虑自己可以种植什么蔬菜,并准备好种植蔬菜可能要用的工具。

教师准备:

1、收集有关蔬菜种植的书籍、报纸、杂志、网址。在教室里放一些有关蔬菜种植的图书,便于学生查找。

2、购买一些当令蔬菜的种子、幼苗。

3、联系蔬菜种植专家。

4、安排种植蔬菜的地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收集资料

一、确定本小组要种植的蔬菜。

1、必要时可聘请有关种植专家作指导。

2、根据时令特点和设施条件,选择易种、短期可收获的品种。主要考虑选择当令蔬菜。

二、收集有关蔬菜种植的资料。

三、交流、讨论种植自选蔬菜的工具、条件和方法。

四、设计种植自选蔬菜的方法和步骤。

1、种植蔬菜一般需具备哪些条件?要经历哪些步骤?小组讨论交流总结。

2、每一步骤需要作什么准备?需要什么工具?

3、本时令可以种植哪些蔬菜?这些蔬菜的种植有哪些要求?哪些蔬菜最适合我们种植?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种植有条件完成的品种。

4、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设计,鼓励有创意的设计。

第2课时:蔬菜的播种

一、导入

1、提问学生:

(1)种菜的一般过程有哪些?

(2)育苗时需要做好哪三个方面工作?

(3)什么是“畦”?什么是间苗、分苗、炼苗?它们各起什么作用?(4)在种菜过程中,需要哪些播种技术呢?

2、学生回答后,引出今天的课题。

(板书课题:蔬菜的播种)

二、知识探讨

1、出示一些图片,引导学生讨论:蔬菜栽培的第一道工序是什么?(整地作畦)为什么说它是最基本、最花气力的工作呢?它的基本过程是什么?(翻地→用农家肥作基肥→晒土→作畦→作好畦面)

2、组织小组讨论,出示如下问题:

(1)播种技术包括哪几个方面?(确定播种量、种子处理、播种)

(2)怎样确定播种量?(根据种植面积,推算所需苗数,计划面积和播种量)

(3)为什么要进行种子处理?种子处理的方法有哪些?(作用:确保种子出苗快而整齐,幼苗健壮,无病虫害。方法有:种子精选、种子消毒、浸种催芽)

(4)种子消毒的目的是什么?有哪些方法?(杀死病菌、病毒等;消毒方法有干热消毒、药剂消毒、热水消毒等)

(5)蔬菜常用的播种方法有哪些?(撒播、点播)

三、实际操作

第3课时:蔬菜的育苗

一、导入

1、提问学生:种菜的一般过程有哪些?(确定项目→选种→育苗→定植→田间管理→收获)

2、在种菜的过程中,育苗时要进行苗期管理,苗期管理是育苗过程中时间长、技术性强的一项工作。苗期管理包括控水、控温、控光、控肥、间苗、分苗、炼苗等多项工作。今天我们就来详细地了解一下苗期管理知识和技术。(板书课题:蔬菜的育苗)

二、知识探讨

1、出示一些图片,组织小组讨论,出示如下问题:

(1)育苗管理的意义是什么?(育苗是蔬菜栽培中的关键技术;苗期管理的质量,是蔬菜茁壮生长的基础。)

(2)苗期管理分为几个阶段的管理?(出苗前的管理,出苗后的管理,成苗期管理,天气应急管理)

(3)出苗前管理的主要工作有哪些?(控制好温度、田间检查、撤掉薄膜、人工摘帽)

(4)出苗后管理主要抓好几方面的工作?(籽苗期管理和分苗前后的管理)(5)籽苗期管理和分苗前后管理的具体方法有哪些?

(6)成苗期管理应抓好哪些环节?

①改善光照;

②加大通风量,温度均匀,适度干燥;

③加强炼苗;

④及时补充营养,减少病害)

(7)育苗时该如何应对灾害性天气?(及时了解天气状况,针对不同天气,对苗床采取相应措施。)

三、实践操作

四、布置作业:查阅资料详细了解蔬菜的育苗管理应抓好哪些环节?

第4课时:蔬菜的种植管理(一)

一、你了解蔬菜的种植管理吗?

你想知道哪种蔬菜的种植管理?

二、我们来收集相关资料。收集资料的方法有哪些?

收集资料的方法有:调查、采访、查阅书籍、上网查找资料等。

三、收集相关资料。

根据你想知道的问题,收集相关资料。

小组分工收集资料。

第5课时:蔬菜的种植管理(二)

一、关于蔬菜的种植管理吗,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

小组汇报。把你认为最有价值的资料整理后记录下来。

收集到的资料:大白菜的田间管理

直播夏白菜3~4叶时应及时定苗。前期以促为主,加大肥水供应,并且从夏季高温炎热的田间小气候出发,减少施肥次数,尽量减少根系损伤、叶片破损,

以减轻病虫害。以促为主在生产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小水勤浇,及时排涝,确保土壤见干见湿

2、早间苗、晚定苗,防止苗荒、草荒、虫荒

3、合理追肥,确保灌心快,包球实

二、说说你在收集资料时遇到的困难

如:被采访的人不在。没有找到相关的书籍资料。

有什么办法解决困难?

讨论:和被采访的人约定时间,可以避免找不到被采访者。

查找书籍必须在图书室管理员老师的帮助下进行,以避免找不到书籍资料。

第6课时:蔬菜的病虫害防治(一)

(一)我们的小菜园的蔬菜是不是有病虫害?同学们观察过吗?怎样防治病虫害?

小组查找资料:有机蔬菜病虫害防治知识。

(二)汇报:有机蔬菜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则为“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1)选用抗病虫品种:根据生产需要,选择抗病性强、抗虫,种子饱满、芽率高的有机蔬菜品种。

(2)清理田间:及时拔除田间杂草、植株病、残枝叶,进行土壤和棚室骨架消毒,做好外来人员进出生产大棚的防护措施等,为有机蔬菜生产提供一个无病菌、无虫卵的环境。

(3)整枝、嫁接:通过合理整枝,调整有机蔬菜植株生长势,去除老、残、病枝叶,可提高植株间光照、空气通透性,增强植株长势,预防病害发生。在整枝

时,应选择晴天的上午进行,要让伤口尽快干燥,可防止蔓枯病、疫病的发生。长季节栽培的有机番茄、黄瓜要及时进行落蔓管理,将主蔓在地面进行盘绕,降低生长高度,利于管理与采摘。生产中已普遍采用的嫁接有机蔬菜品种有黄瓜、西瓜、甜瓜等,通过选择抗土传病害、根系生长势强的砧木品种,可有效提高接穗品种的抗枯萎病、线虫病及耐低温性。

(4)物理隔离技术:主要采用30~40目规格的防虫网覆盖棚室通风口,或搭建防虫棚,防止外界害虫蚜虫、白粉虱、烟粉虱、小菜蛾等迁入棚室内造成危害。

(5)诱杀技术:主要利用害虫的趋性进行诱杀。黄色粘板可诱杀蚜虫、白粉虱、烟粉虱、斑潜蝇等;蓝色粘板可诱杀蓟马;糖醋液等可诱杀夜蛾类和地老虎;黑光灯和频振式杀虫灯诱杀菜蛾和夜蛾类害虫;采用昆虫性外激素进行诱杀等。

(6)采用丽蚜小蜂、瓢虫等天敌防治技术进行防治。

(7)采用有机产品国家标准中许可使用的生物源药剂和天敌进行防治

(三)到菜园观察。

小组观察,看蔬菜的长势,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根、茎、叶等。

第7课时:蔬菜的病虫害防治(二)

(一)到菜园观察。

用放大镜看看,菜叶是否有打卷、发黄、斑点、倒伏等情况。

将观察记录下来。

(二)查找病源:看看观察到的是何种病。针对病因找到治法。

(三)进行实地防治。

1、整叶、整枝:去除老、残、病枝叶,可提高植株间光照、空气通透性,增强植株长势,预防病害发生。注意:整枝时,应选择晴天的上午进行,要让伤

口尽快干燥,可防止蔓枯病、疫病的发生。

黄瓜要及时进行落蔓管理,将主蔓在地面进行盘绕,降低生长高度,利于管理与采摘。

2、诱杀技术:使用粘虫板诱杀蚜虫、白粉虱、烟粉虱、斑潜蝇等;糖醋液等可诱杀夜蛾类和地老虎。

3、用镊子将看得见的虫子除去。

(四)交流实践感受。

在蔬菜病虫害防治方面有什么收获?

第8课时:蔬菜的收获(一)

一、我们种的蔬菜有一批已经成熟了,如白菜、莴笋、菠菜等,今天,我们要收获蔬菜,品尝我们的劳动成果。

首先我们来了解蔬菜收获的知识。

白菜、莴笋、菠菜的收获各有什么相关知识?如:是收获茎还是叶?是连根拔起还是只摘取能吃的部分?

二、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填写信息整理记录表。

三、汇报:蔬菜收获的相关知识

莴笋:地上茎可供食用,主要食用肉质的根茎。嫩叶也可以食用。采摘时,如果茎未长得粗壮,可先摘部分叶子食用,茎可继续长。

白菜:食用叶子。可摘部分叶或将整棵白菜挖出。

胡萝卜:食用地下根。要观察地面上的叶子是否长得壮大,推测地下的胡萝卜是否成熟。

葱、蒜:可根据需要剪取部分叶子。只要根在土里完好,其还可以继续生长。

第9课时:蔬菜的收获(二)

一、激发兴趣:我们辛辛苦苦种的菜有很多成熟了,想吃到自己亲手种的无公害蔬菜吗?

二、提醒注意事项:

1、收获采摘蔬菜时要看看蔬菜是否真正成熟,不要将未成熟的菜摘下浪费了。

2、注意安全。小心使用锄头、剪刀,千万不要碰到人、伤到手,必要时请老师、家长帮助。

三、到菜地进行收获蔬菜的实践劳动。

1、注意观察,确定蔬菜已成熟再采摘。

2、小心使用工具,注意安全。

3、采摘时,要注意不能伤害到未采摘的菜,特别不能伤害到菜根。能够采摘部分而可存活的,就尽量保证其存活。

活动三:蔬菜的分类及营养成分

教学目标:

1、学会收集资料,培养对收集资料的兴趣。

2、了解经常食用的蔬菜的营养成分,进一步详细了解蔬菜的种类及特点。

3、激起学生对学习蔬菜栽培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蔬菜的分类、特点及营养成分

教学难点:学会收集资料、运用资料。

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收集整理资料

一、我们已经知道蔬菜对人体健康有很大作用,但是对于蔬菜可以分为哪些种类,具体哪些蔬菜含有什么营养,对人体有哪些作用,我们还不是很了解。为了进一步了解蔬菜,我们要学会怎样收集资料和整理资料。

二、收集资料

1、收集资料的方法有哪些?

采访调查、上网查阅、书籍查阅。

(1)具体学习“上网查阅”这种收集资料的方法:

通过“百度”搜索;搜索的类别有网页、图片等。

健康上网教育:我们都喜爱上网,但上网要有区别、有限制。不能上不健康的、不适合小学生的网站,不能浏览内容低俗的网页,不能长时间上网,一般一次上网时间不能超过一小时,以免损伤视力。

(2)学习截取网页的文章、图片,学习使用打印机。

三、演示操作,学生练习。

四、整理资料。

第2课时:蔬菜的种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谈话:蔬菜作物种类繁多,据统计,世界范围内的蔬菜共有200多种,在同一种类中,还有许多变种,每一变种中又有许多品种。为了便于研究和

学习,就需要对这些蔬菜进行系统的分类。

2、板书课题:蔬菜的种类

二、蔬菜的分类:

常用蔬菜分类方法有三种,即植物学分类法、食用器官分类法和农业生物学分类法。

(一)植物学分类法

依照植物自然进化系统,按照科、属、种和变种进行分类的方法。我国普遍栽培的蔬菜,除食用菌外,分别属于种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的不同科。

(一)单子叶植物

1.禾本科毛竹笋、麻竹、菜玉米、茭白。

2.百合科黄花菜、芦笋、卷丹百合、洋葱、韭葱、大蒜、南欧葱(大头葱)、大葱、分葱、韭菜、薤。

3.天南星科芋、魔芋。

4.薯蓣科普通山药、田薯(大薯)。

5.姜科生姜。

(二)双子叶植物

1.藜科根菾菜(叶菾菜)、菠菜。

2.落葵科红落葵、白落葵。

3.苋科苋菜。

4.睡莲科莲藕、芡实。

5.十字花科萝卜、芜菁、芜菁甘蓝、芥蓝、结球甘蓝、抱子甘蓝、羽

衣甘蓝、花椰菜、青花菜、球茎甘蓝、小白菜、结球白菜、叶用芥菜、茎用芥菜、芽用芥菜、根用芥菜、辣根、豆瓣菜、荠菜。

6.豆科豆薯、菜豆、豌豆、蚕豆、豇豆。

7.伞形科芹菜、根芹、水芹、芫荽、胡萝卜、小茴香。

8.旋花科蕹菜。

9.唇形科薄荷、荆芥、罗勒、草石蚕。

10.茄科茄子、番茄、辣椒、香艳茄、酸浆。

11.葫芦科黄瓜、甜瓜、南瓜(中国南瓜)、笋瓜(印度南瓜)、西葫芦(美洲南瓜)、西瓜、冬瓜、瓠瓜(葫芦)、普通丝瓜(有棱丝瓜)、苦瓜、佛手瓜、蛇瓜。

12.菊科莴苣、茼蒿

13.锦葵科黄秋葵、冬寒菜。

14.楝科香椿。

二、食用器官分类法

(一)根菜类

1.肉质根类以肥大的肉质直根为产品,如萝卜、芜菁、胡萝卜、根芥菜等。

2.块根类以肥大的不定根或侧根为产品,如豆薯。

(二)茎菜类

1.肉质茎类(肥茎类)以肥大的地上茎为产品,如莴笋、茭白、茎用芥菜、球茎甘蓝等。

2.嫩茎类以萌发的嫩茎为产品,如芦笋、竹笋。

3.块茎类以肥大的地下块茎为产品,如马铃薯、菊芋、草石蚕等。

4.根茎类以肥大的地下根茎为产品,如生姜、莲藕等。

5.球茎类以地下的球茎为产品,如慈姑、芋等。

6.鳞茎类以肥大的鳞茎为产品,如洋葱、大蒜、薤等。

(三)叶菜类

1.普通散叶菜类以鲜嫩脆绿的叶或叶丛为产品,如小白菜、乌塌菜、茼蒿、菠菜等。

2.香辛叶菜类有香辛味的叶菜,如大葱、分葱、韭菜、芹菜、芫荽、茴香。

3.结球叶菜类以肥大的叶球为产品,如大白菜、结球甘蓝、结球莴苣等。

(四)花菜类

1.花器类如黄花菜、朝鲜蓟等。

2.花枝类如花椰菜、青花菜、菜薹等。

(五)果菜类

1.瓠果类以下位子房和花托发育而成的果实为产品,如黄瓜、南瓜、西瓜等瓜类蔬菜。

2.浆果类以胎座发达而充满汁液的果实为产品,如茄子、番茄、辣椒等。

3.荚果类以脆嫩荚果或其豆粒为产品的豆类蔬菜,如菜豆、豇豆、蚕豆等。

4.杂果类主要指菜玉米、菱角等上述三种以外的果菜类蔬菜。

三、农业生物学分类法

这个方法系以蔬菜的农业生物学特性作为分类的根据,综合了上面两种方法的优点,比较适合于生产上的要求。具体分类如下:

(一)根菜类

包括萝卜、胡萝卜、根用芥菜、芜菁甘蓝、芜菁、根用菾菜等。以其膨大的直根为食用部分,生长期间喜冷凉气候。在生长的第一年形成肉质根,贮藏大量的水分和糖分,到第二年开花结实。在低温下通过春化阶段,长日照下通过光照阶段。均用种子繁殖。要求疏松而深厚的土壤。

(二)白菜类

包括白菜、芥菜及甘蓝等,以柔嫩的叶丛或叶球为食,喜冷凉、湿润气候,对水肥要求高,高温干旱条件下生长不良。多为二年生植物,均用种子繁殖。

(三)绿叶菜类

包括莴苣、芹菜、菠菜、茼蒿、苋菜、蕹菜等,以幼嫩的绿叶或嫩茎为食用器官。

(四)葱蒜类

包括洋葱、大蒜、大葱、韭菜等,叶鞘基部能形成鳞茎,因此又叫“鳞茎类”。其中的洋葱及大蒜的叶鞘基部可以发育成为膨大的鳞茎;而韭菜、大葱、分葱等则不特别膨大。性耐寒,在春秋两季为主要栽培季节。在长日照下形成鳞茎,而要求低温通过春化。可用种子繁殖(如洋葱、大葱等),亦可用营养繁殖(如大蒜、分葱及韭菜等)。

(五)茄果类

包括茄子、番茄及辣椒。这三种蔬菜在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上都很相似。要求肥沃的土壤及较高的温度,不耐寒冷,对日照长短要求不严格。

(六)瓜类

包括南瓜、黄瓜、西瓜、甜瓜、瓠瓜、冬瓜、丝瓜、苦瓜等。茎蔓性,雌雄异花同株,要求较高的温度及充足的阳光。尤其是西瓜和甜瓜,适于昼热夜凉的

大陆性气候及排水好的土壤。

(七)豆类

包括菜豆、豇豆、毛豆、刀豆、扁豆、豌豆及蚕豆,多以新鲜的种子及豆荚为食。除豌豆及蚕豆要求冷凉气候以外,其它豆类都要求温暖的环境。具根瘤,在根廇菌的作用下可以固定空气中的氮素。

(八)薯芋类

包括马铃薯、山药、芋、姜等,以地下块根或地下块茎为食用器官的蔬菜。产品内富含淀粉,较耐贮藏。均用营养繁殖。除马铃薯生长期较短,不耐过高的温度外,其它的薯芋类,都能耐热,生长期亦较长。

(九)水生蔬菜

包括藕、茭白、慈姑、荸荠、菱和水芹等生长在沼泽地区的蔬菜。在植物学分类上分属于不同的科,但均喜较高的温度及肥沃的土壤,要求在浅水中生长。除菱和芡实以外,都用营养繁殖。多分布在长江以南湖沼多的地区。

(十)多年生蔬菜和杂类蔬菜

多年生蔬菜包括竹笋、黄花菜、芦笋、香椿、百合等,一次繁殖以后,可以连续采收数年。杂类蔬菜包括菜玉米、黄秋葵、芽苗类和野生蔬菜。

第3课时:蔬菜的营养成分

一、情景导入

蔬菜是一个庞大的植物系列,我国蔬菜的种类繁多是世界闻名的。同时蔬菜里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食用时对人的健康有极大的好处。今天我们将一起来了解蔬菜的营养成分。

(板书课题:蔬菜的营养成分)

二、知识探讨

1、课前知识准备

学生展示课外收集的资料:蔬菜可分为哪几类?依据是什么?

2、总结:蔬菜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叶菜(如白菜、苋菜、菜心),瓜果类(如青椒、黄瓜、西红柿),根茎类(如土豆、胡萝卜)。

3、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1)分别举出叶类、瓜果类、根茎类等各类蔬菜至少三种具体蔬菜。

(2)各类蔬菜各有什么特点?生长发育习性和栽培特点是什么?

(3)根据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可靠性,可将蔬菜分为几类?

(放心菜、无公害蔬菜、一般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4)放心菜、无公害蔬菜、一般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五类各有什么特点?检测的标准是什么?

(5)蔬菜的营养主要体现在哪几方面?你知道你平常经常食用的蔬菜有哪些营养成分?

蔬菜中含有大量水分,通常为70%~90%,此外便是数量很少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无机盐及纤维素。蔬菜含有多种矿物质、维生素和食物纤维,在人体的生理活动中起重要作用。蔬菜可提供的维生素主要叶酸、胡萝卜素以及B族维生素等。其中维生素C、胡萝卜素、叶酸在黄、红、绿等深色叶菜中含量较高。绿叶蔬菜的矿物质含量很丰富;但某些蔬菜(苋菜、菠菜、通心菜等)中的草酸会影响人体对矿物质的吸收,故烹调这些蔬菜时,应先用开水漂烫,以去除草酸。专家建议,成人每日宜摄入500克蔬菜,其中2/3为叶菜,1/3为瓜

果和根茎类。

判断蔬菜的营养价值主要是该蔬菜内含有多少人体必需的维生素以及铁、盐和纤维素等。

科学家通过对多种蔬菜营养成分的分析,发现蔬菜的营养价值与蔬菜的颜色密切相关。颜色深的的营养价值高,颜色浅的营养价值低,其排列顺序是“绿色的蔬菜-黄色、红色蔬菜-无色蔬菜”。绿色蔬菜被营养学家列为甲类蔬菜,主要有菠菜、油菜、卷心菜、香菜、小白菜、空心菜、雪里蕻等。这类蔬菜富含维生素B1、B2、C、胡萝卜素及多种无机盐等,其营养价值较高。

然而有些蔬菜,如菠菜、苋菜、蕹菜、竹笋、洋葱、茭白,虽含钙丰富,但含草酸也较高,易形成草酸钙沉淀,影响钙的吸收。所以对于婴幼儿、孕妇、骨折的病人,尽量减少食用含草酸过多的蔬菜。有实验证明过多偏食菠菜影响锌的吸收。

科学家还研究发现,同类蔬菜由于颜色不同,营养价值也不同。紫茄子含有丰富的维生素P,它能增加微血管壁的抗压能力,改善血管功能,对高血压、皮肤紫癜和易发生出血倾向的疾病患者,有相当裨益。黄色胡萝卜比红色胡萝卜营养价值高,其中除含大量胡萝卜素外,还含有强烈抑癌作用的黄碱素,有预防癌症的功能用。

科学家还发现,同一株菜的不同部位,由于颜色不同,其营养价值也不同,其营养价值也不同。大葱的葱绿部分比葱白部分营养价值要高得多。每100克葱绿含维生素B1及维生素C的含量也不及葱绿部分的一半。颜色较绿的芹菜叶比颜色较浅的芹菜叶和茎含的胡萝卜素多6倍,维生素D多4倍。

另外由于每种蔬菜所含营养素种类和数量各异,而人体的营养需要又是多方

精品课程建设方案

精品课程建设方案 程教学是决定学校人才培养、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最基本要素,也是学校综合办学实力的根本性体现。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为了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认真贯彻上海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行动计划(2009-2013年)》文件精神,继续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决定实施“上海市杨浦职业技术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工程”。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经济;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遵循因材施教原则,突出教学过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推动理论与实践、文化基础与专业技能、学习做人与学习做事的结合。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精品专业建设,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精品课程建设应该遵循以下原则有: 1.整体优化原则:要立足于专业建设,从课程体系的整体角度出发,优化结构,精选内容,突出个性,注重实践,形成特色。 2.协调发展原则:要把素质教育置于课程建设的核心地位,有效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科学知识、专业能力与整体素质的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 3.以人为本原则:要强化学生在课程建设与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4.辐射示范原则:要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与辐射效应,带动其它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二、建设目标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我校教育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我

现场教学课程内容设计

现场教学课程内容设计 一、教学主题 现场教学课程要根据党校培训需求科学确定明确的教学主题。教学内容要以教学主题为中轴,以现场教学基地为依托,以学员为主体展开设计,通过明确的主题形成一条鲜明的主线,使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紧密衔接、各项教学活动有机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比较完善、合理的课程设计,有利于现场教学资源更好地发挥作用,有利于现场教学活动更好地达到预期效果,有利于学员在教师的讲解和引导下,围绕一个主题观察和思考问题。 二、教学目的 现场教学课程要根据教学主题和现场教学基地的特点明确教学目的。教学目的的制定要具有合理性、时代性、适用性,要与现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协调一致,能够充分反映现场教学课程预期达到的目的,从而指导学员展开教学行动并转化为学习结果。 三、课程内容 现场教学课程要根据教学主题和教学目的,结合教学基地的特点以及教学流程设计教学内容。现场教学内容设计过程中要重点设计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概述 为便于学员清楚现场教学相关事宜,一般由党校教师在学员进入现场教学基地开展教学前进行课程概述。概述内容主要包括现场教学

基地的基本情况,教学主题、教学目的、教学基本流程等。 (二)案例选取 教师在围绕教学主题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剖析时,尽可能围绕课程主题选取具有典型性、启发性、探讨性的能够准确反映教学主题的小案例、小事件、小故事等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力求以小见大,直扣主题。 (三)时代价值 教师要围绕教学目的从案例中挖掘时代价值,结合当前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提炼和总结,让学员能够通过本次教学达到“相互启迪,学学相长”的目的,为最后统一认识、达成共识创造条件。 (四)学员互动:教师要围绕教学主题和教学目的设计学员互动环节,通过研讨式、访谈式、结构化等互动形式提出问题引导学员在现场教学过程中通过思考逐层加深认识,达到从对基地的了解,到对内容的分析,再到对现实的回应。 四、教师构成 现场教学教师由主讲教师和协助教师构成,主讲教师的选聘要经过各市(地)党校严格把关,并报省委党校审核备案。在教学方案中,要详细列出承担现场教学课程的每位教师的信息,包括党校教师、特聘教师(基地领导)、讲解教师等,明确主讲教师与协助教师的分工。

精品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XXXXX大学 精品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课程名称体育与健康 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 所属专业大类名称人文教育类 所属专业类名称体育类 所属专业名称 课程负责人XX 二〇一X年X月

一、建设的背景和基础 1、建设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人类社会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从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人类的许多疾病得到根治,健康状况大为改善。但是,现代生产和生活方式造成的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人类健康造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人们逐渐认识到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是在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都保持完美的状态。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由于国民的健康对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幸福都至关重要,而体育和健康教育又是增进国民健康的重要途径。因此,世界各国高度重视体育和健康教育的课程改革,体育课程融入健康教育、职业教育的有关内容已成为当今课程改革的重要趋势之一。 在学校职业教育领域中,《体育与健康》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一方面具有普通高校体育的共性,即要完成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良好品质与健康的心理行为、习惯的任务;另一方面,由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不同于普通高校,其教育教学具有定向性、实用操作性及专业性的特点,因此,《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其个性,既要为职业特点服务。 目前,国家还没有专门针对高职高专《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性文件。2002年教育部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将课程目标分为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两个互动的目标体系,并将目标体系扩展为五大领域——学生运动参与、学生运动技能、学生身体健康、学生心理健康、学生社会适应。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结合本校的特点,根据《纲要》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就业为导向、能力培养为本位的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还没有一个具体模式供大家参考、借鉴。如何根据《纲要》精神,结合职业教育,拓展与深化《体育与健康》课程,实现职业教育目标,是有待于广大体育教师积极探索、研究的课题。 2、建设基础 (1)学校在政策、资金上的支持,是精品课程建设坚强有力的后盾 为进一步规范我校课程建设工作,提高课程建设的质量和水平,使我校的课程建设与国家、自治区精品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相一致,学校成立了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主抓精品课程建设,教务处具体负责指导精品课程的规划、评审和验收工作;为保证此项建设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促进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鼓励教师积

核心课程建设方案

核心课程建设方案 课程名称:港口电气设备 姓名:万金华 部门:电气工程系 2012 年10 月2日

一、课程建设思路及目标 《港口电气设备》是港口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在前期的课程建设中,相关教师倾注了大量心血,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程。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港口电气控制技术也是日新月异,同时由于生源的数量及素质的变化,教学方式也亟待变革,本课程的建设需要向纵深推进。 当前依据工作过程与岗位需求,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工学结合”紧密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训练体系是课程建设的大方向。为了适应社会需求,特别是满足港口特色行业的需要,本课程建设以培养港口电气设备安装、调试、维护、应用和管理岗位的职业综合能力为主线,构建港口电气技术专业“任务驱动,实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采取引进、培养并举的措施,建设一支专业理论功底扎实、有较强实践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高素质“双师”结构教师队伍,适应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建设集实验实训、社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于一体的多功能实训基地,密切与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开发等领域的合作,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按照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方式改革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形成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在未来的3~5年内,将本课程建设成为在全国港口行业内有影响力的特色课程。 二、课程建设内容 1、建立新课程标准 根据港口电气专业技术人才的专业培养要求,原有的课程标准已不符要求,准备组织本课程教学团队教师深入相关企业调研,同时也邀请行业专家,了解行业技术现状,并根据岗位工作任务,制定新的课程标准,调整当前课程内容设置及教材的选用。新课程标准要求融入职业岗位所需要的关键能力,进行课程综合化及教学模式改革,对课程内容作纵向和横向的整合,以突出职业综合知识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整合的基础上形成综合化工学结合课程,并按照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方式改革教学内容,形成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 2、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一个重点,现有的教材内容陈旧、单一,和当前的港口的电气控制技术严重脱节,为此教材建设已刻不容缓。新教材编写已经立项,相关编写工作正在进行中,新教材在原有基础上除了保留低压电器及电机基本控制电路,大幅压缩港机设备中“继电器-接触器”这一淘汰控制技术,增加PLC-变频控制技术,并补充多种港机电控系统原理的内容。

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

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 1 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 发〈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教高厅[2003]3 号)文件精神,促进我校课程建设上质量、上水平,并适应高职发展趋势,积极推动教学改革,学院决定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为保证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此方案。 ―、精品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以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为先导,通过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性教学环节,从根本上保证课程建设在培养学生能力、知识、素质等方面发挥基础性的重要作用。力争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通过高起点、大手笔的改革举措和扎实有效的工作,在我院建设一批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并适应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精品课程。 根据教育部的院、省、国家二级精品课程体系,我院拟在 2012 —2015三年内,建成校级精品课程5-8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 二、精品课程建设的组织领导机构 精品课程建设以教研室为基础,组成院、系、室三级精品课程建设机构。院级精品课程建设的组织机构为学院教务处,学院教务处每学期专门召开一次精品课建设会议,讨论新申报院级精品课的评审立项,在建精品课的检查、验收以及省、国家级精品课的选择立项、申报组织等事宜。 各系成立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由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及有关教师组成,负

责本系精品课程的布点、规划、实施等工作。 教研室主任、专业带头人、精品课程任课教师及教辅人员组成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小组,确定精品课程建设负责人。学院精品课建设实行学院立项、课程负责人负责制,课程负责人具体负责制定精品课程建设方案、经费使用方案、组织实施方案等工作。 三、精品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 课程建设的内容包括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实践性教学环节建设等方面,我院精品课建设以教研室为主体,学院负责统一管理及指导,具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制定科学的建设规划 根据学院的定位与特色合理规划精品课程建设,以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精品课程建设为重点,并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其它课程建设,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提高学院整体教学水平。 (二)师资队伍建设 精品课程要由学术造诣高、具有丰富授课经验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主讲。要通过精品课程建设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并完善青年教师培养制度,按一定比例配备辅导教师和实验教师。希望通过精品课建设,引导我院教师树立高职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强化质量意识,同时调动我院教师参加教学改革和学术研究的积极性。 (三)教学内容改革和课程体系改革 要准确定位精品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处理本门课程建设与教学计划中其它课程的关系。教学内容改革应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对讲课

课程设计实施方案

《动态网页设计》课程设计实施方案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课程设计是工科各专业的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是围绕一门主要基础课或专业课,运用所学课程的知识,结合实际应用设计而进行的一次综合分析设计能力的训练。 《动态网页设计》是针对网站建设程序员岗位能力进行培养的一门核心课程。本课程构建于计算机文化基础、Dreamweavr网页设计、SQL数据库设计、C#程序设计、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的基础之上,主要培养学生对网站项目的初步分析、并利用Visual Studio 2008开发平台进行网站建设、建设完成后能对网站进行初步测试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本次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在本课程范围内,初步掌握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时所应具备的查阅资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为毕业设计及今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设计的任务、内容及要求 任务: 学生根据老师给定或者学生自己拟订经老师认可后的课题进行课程设计,最终完成并提交解决方案以及课程设计报告书。 内容:课程设计参考题目(详见课程设计任务书) 1.网上考试系统 2.网上求职招聘系统 3.人事工资管理系统 4.房屋资讯信息网 5.网上订票系统 6.干洗店管理 7.停车场管理系统 8.多功能教室预约系统 9.车辆维修管理系统 10.游船计时收费管理系统 要求: 1.设计方案正确 2.数据与功能分析详细 3.网站界面美观大方、风格统一 4.网站使用方便,交互性较好; 5.编码简洁、规范、稳定、高效 6.独立查阅资料 7.认真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三、课程设计进程安排 课程设计时间为二周,分五个阶段完成: 1. 设计准备阶段: 指导教师准备参考题目,方案论证,软硬件环境准备。这一阶段在两周内完成。 2. 分析设计阶段: 指导教师引导下,学生积极自主学习和钻研问题,明确设计要求,找出实现方法,按照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这几个步骤进行。这一阶段1~2天完成。 3. 编码调试阶段: 根据设计分析方案编写动态网页部分代码,然后调试该代码,实现课题要求的功能。 这一阶段在3~5天内完成。 4. 测试阶段 这一阶段在1~2天内完成。 5. 总结报告阶段: 总结设计工作,写出课程设计说明书,要求学生写出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的步骤和内容。这一阶段在2~3天完成。 6.考核评分阶段: 依据任务书对所完成的程序进行功能检验、提问、相关学生集体汇报等。这一阶段在1~2天内完成。 四、课程设计地点 .NET实验室。 五、组织管理 分组领取任务,按每小组3-4人的标准进行分组。 课程设计期间,严格按照作息时间表进行考勤,做好出勤记录。 课程设计期间,制定值日表,轮流做好机房卫生工作。 六、考核评估说明(附表格) 通过老师考核、小组互评的方式,结合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总结报告和作品水平以及学习态度综合评价。成绩分为优、良、及格和不及格四等。 考核标准包括: 1.职业素养(30%) 包括工作态度(10分)、协作能力(10分)、道德(5分)、自学能力(5分)等,该部分评分由组长和老师共同评定。

阅读与写作课程教学设计方案(06春启用)

《阅读与写作》课程教学设计方案(06春启用)“阅读与写作”是教育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小学师资教育专业(专科)的必修课程。为保证该试点项目的顺利实施和课程的教学质量,依据本专业的实施方案制定本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教学改革方案。 一、课程概况 1.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阅读与写作”课程是教育部“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 小学教师进修高等师范专科小学教育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文章阅读与写作理论水平和较高的鉴赏与写作能力的课程,具有较强的基础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特点。 本课程拟通过13章69节构成。其中导论部分的教学要求是:了解学习文章阅读与写作的重要意义和相互关系,课程的基本内容和学习方法,理解文章阅读与写作活动的各自特点及对人的素质修养的全面要求。课程内容要点是明确学习文章阅读与写作的重要意义,即,阅读与写作是信息传播的重要方式、社会交际的基本手段和语文教学的主体内容;阅读与写作是语文学习的一体两面;使学生懂得课程的结构体系与学习方法,把阅读论与写作论作为有机整体融通起来;正确把握理论、阅读与写作三者的互动关系。文章阅读论侧重文学作品,文章写作论侧重一般文章。课程的重点与难点是:使学生懂得学习文章阅读论与写作论的意义与方法;掌握文章阅读与写作对人的思维方式、心理结构、审美意识、语文素养、知识技能、文化积淀等方面素质的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建议是:正确认识文章阅读与写作的融通性和一体性,以及其在信息传播中的重要地位;通过对经典语文篇章的阅读,让学生充分认识人的多方面素养对文章阅读与写作的意义。 本课程的文字教材分为“阅读论”和“写作论”两编。 阅读论分为“文章阅读的理论和方法”,“诗词、散文鉴赏”,“小说、戏剧文学鉴赏”,“童话、寓言和历史故事鉴赏”,“科学论文的阅读”和“阅读教学论”等6章。其教学要求是:了解中西方文章阅读的不同传统和各自的长处,诗词的文体特征和创作要领,小说的文体特征和构思要领,童话、寓言的文体特征和构思要领,

(完整版)精品课程建设方案

口腔正畸学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方案 (口腔医学专业) 系部口腔医学系年级2016级 编写赵明君 二〇一七年六月

《口腔正畸学》课程建设方案 目录 前言: (1) 一、指导思想 (1) 二、课程定位 (1) 三、课程建设目标及思路 (2) 四、课程的建设方法 (3) 五、课程体系 (4) 六、课程资源 (5) 七、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6) 八、课程的教学效果 (7) 九、课程的课程考核 (7)

前言 课程建设是职业教育教学基本建设中最具基础性的核心工作,其水平、质量和成果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是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要求,全力实现国家级示范学校创建目标,把改革创新作为学校发展的强大动力,并结合我校专业实际情况,将口腔正畸学的课程进行建设,特制订本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口腔正畸学是具有特色的课程,要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方针,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特别是专业课程要以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为基础设计课程。课程设置合理,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工学结合的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辐射作用。 二、课程定位 大专院校的口腔正畸学课程设置必须以从事医疗行业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以口腔行业发展对正畸学人才质量的需求为依据,以行业发展趋势为指导。 《口腔正畸学》课程是我校口腔医学专业的考查课,与本专业其它课程如修复学、口腔颌面外科学等联系密切。口腔正畸学课程的开设,使学生不仅掌握正畸学的理论知识,更主要的是让学生通过亲手操作与实践、来真正熟悉和理解所学的正畸操作技能。

逸夫小学首届微课比赛活动方案

逸夫小学“首届微课教学比赛”的活动方案 逸夫小学为加快我校教师教学综合能力培养,推进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普及信息化教学手段,本学期我校将开展“逸夫小学第一届教师微课教学比赛”。现将活动方案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参加对象 全体在编教师。 二、参赛时间 2018年12月29下午 三、比赛地点:多功能教室 四、比赛规则说明 “微课”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 本次微课教学比赛以现场教学方式开展。参赛教师自选一门所授课程,精心备课,充分合理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及设备,设计8-10分钟的微课,进行现场教学展示,并配套提供教学设计文本、多媒体教学课件等辅助材料。 1、资料提交要求 参赛教师必须在提交纸质版教学设计。 2、教学设计要求 教学设计应反映教师教学思想、课程设计思路和教学特色,包括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总结等方面内容。

3.其他 本次比赛即是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也是工会的一次活动。 五、评分标准 根据《微课教学比赛评分表》进行评分 六、评分程序 1、评委由学校校长、业务领导及领导班子各个成员组成。。 2、评委在每名参赛教师讲完课后,根据其表现对照评分标准,为其打分。工作人员现场汇总每位评委的评分,算出选手最后得分。评分和最后得分保留一位小数。 3、待全部参赛教师比赛完毕后,按参赛教师的最后得分由高到低排出最终名次。 七、比赛表彰 校领导班子成员负责评审工作,与工会联合在参赛教师中评出一、二等奖,给与物质奖励,未能参加比赛的在编教师不享受本次工会活动的物质奖励,奖项设置如下: 逸夫小学微课教学比赛标准评分表

网络互联技术课程设计方案指导书

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网络互联技术课程设计》 指导书 编制系部:信息工程系 适用专业:网络技术 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二00九年编制 目录 一、课程目的和任务 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规划、设计和维护基于路由和交换的网络,能根据企业实际需求进行VLAN的划分及安全设计,及广域网中的静态、动态路由的配置,NAT转换和访问控制列表的设计。本课程通过实际的网络案例帮助学生掌握安装、配置和运营LAN、WAN和中小型企业网络的实践技能。学习本课程后学生应达到或高于CCNA的实际动手能力。达到能设计、架设和维护中小型网络的能力。 二、课程的要求 本课程通过典型的网络案例,分析从设备的选择、安装、配置、调试、管理

的网络工程实施步骤。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CCNA所具有的规划、设计、安装、配置和管理中小行企业网络的动手能力。熟练的把课堂所学的内容,包括VLAN的划分及安全设计,及广域网中的静态、动态路由的配置,NAT转换和访问控制列表的设计,广域网协议的配置等运用到实际当中。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毕业生和一名合格的网络工程师。 三、实训设备、工具、材料 CISCO路由器、CISCO交换机、电脑、网线、CONSLE电缆、串型线缆、网络设备仿真软件等. 四、课程的内容 课题一:中小型企业网解决方案----小型园区网 1、模拟小型校园网,根据客户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CISCO网络设备,规划基本网络拓扑图。提出网络的需求,将网络进行规划、设计、及配置 2、企业网概要情况: 接入:申请四个公网IP,一个供WEB服务器使用,一个供企业上网用户使用,其余备用。要求以光纤接入,内网服务器3个。 范围:企业网络节点数在200-800左右,位于不同建筑物,有不同部门。 VLAN:部门划分在不同的VLAN中: 为增加内部网广播域数量和关键部门网络安全性,按照部门和 不同终端群体分类划分VLAN。部分VLAN之间允许通信。 安全:WEB服务器配置私有地址,外网访问WEB的公用地址时,在接入路由器中转换成WEB服务器的私有地址, 部分部门在上班时间段不允许上外网, 防黑客入侵。 WLAN:对于网络布线高密度覆盖无法实施环境,如会议室、图书电子阅览室大厅采用无线接入方式部署WLAN。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需求,设计网络,拓扑图如下:

课程建设方案17466

精品课程建设规划 课程教学是决定学校人才培养、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最基本要素,也是学校综合办学实力的根本性体现。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为了继续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英语专业决定将《语音》、《国际贸易函电》两门课程建设为校级精品课程。具体建设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经济;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遵循因材施教原则,突出教学过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推动理论与实践、文化基础与专业技能、学习做人与学习做事的结合。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精品专业建设,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精品课程建设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整体优化原则:要立足于专业建设,从课程体系的整体角度出发,优化结构,精选内容,突出个性,注重实践,形成特色。 2.协调发展原则:要把素质教育置于课程建设的核心地位,有效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科学知识、专业能力与整体素质的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 3.以人为本原则:要强化学生在课程建设与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4.辐射示范原则:要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与辐射效应,带动其它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二、建设目标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我校教育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我校整体战略目标,结合学校现有条件,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建成两门校级精品课程,一门省级精品课程,并力争创建达到国家级标准的精品课程。 三、建设内容 (一)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课程教学设计方案参考格式 《化工设备操作与维护》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适用专业:化学工艺 编制人:单小刚 编制单位:山西潞安职业中专 编制日期:2014年2 月20日 审核人: 系部主任:冯云峰 年月日

目录一、课程整体教学设计方案 (一)基本信息 (二)课程设计 (三)考核方案设计 (四)教学组织形式 (五)教学材料 (六)说明 二、课程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案头 (二)教学过程设计

《化工设备操作与维护》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一、《化工操作设备与维护》课程整体教学设计方案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化工设备操作与维护学时:204 课程类型:核心课程学分: 所属系部:授课对象: 先修课程:后续课程: 制定时间:批准人: 课程团队负责人及成员: (二)课程设计 1、课程目标设计 《化工设备操作与维护》课程是以化工单元操作各工种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为依据,以典型的化工生产过程的核心设备为载体,结合学校实训条件设计七个学习任务将化工单元操作分成不同的典型工作任务,同时将典型工作任务整合成7个项目,每一模块对应一个学习任务。采用行动导向方式组织教学内容,编制学习任务任务书、工作页、指导书。在具体的教学任务设计中,最初是学习职业经验性知识,最终是基于经验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关于理论知识及拓展知识的学习,先以工作任务按行动导向的方法组织经验性知识和陈述性知识,并融合必要的理解性知识。 课程知识目标:化工单元操作的任务和作用;掌握化工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化工单元操作的计算方法;化工单元操作典型的化工设备及相关的化工工程实用知识;化工单元操作基本原理在实际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职业能力目标:能够用工程和经济观点处理遇到的各种化工单元操作的问题;会筛选恰当的单元操作去完成给定的生产任务;在设计设备计算工作中能寻求出所需的经验数据以及适宜的公式;能管理设备的正常运转,找出故障的原因并及时排除;应具有强化设备与初步创新的能力。方法能力:培养学生谦虚、好学的品质,能利用各种信息媒体,获取新知识、新技术;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做事认真的良好作风,能立足专业,规划未来的职业生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社会能力:具有团结协作意识、竞争意识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具有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公共道德。 通过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学习,学生在个人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完成从初学者到岗

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加强课程建设,是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专业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之一。 一、课程建设的分类与标准 凡列入学校教学计划的课程,均属课程建设的范围。课程建设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合格课程、优秀课程、精品课程。 1.合格、优秀课程:按照《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课程评估指标体系》评审,课程评估总分60分以下为不合格课程、60分~89分为合格课程、90分以上为优秀课程; 2.精品课程:按《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建设评审工作方案》评审。 二、课程建设的目标与基本要求 课程建设质量目标:凡教学计划规定的所有课程都应为合格课程,各专业主干课程及公共必修课程应为优秀课程,每个专业应有一至二门精品课程。 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为: 1.有符合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要求的,有一定特色的教学大纲; 2.有完整的、满足教学大纲要求的适用的教材,和反映本校特色的辅助教学材料; 3.有严格的、规范化的教学实施计划,并有良好的教学方法; 4.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及能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实验室和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 5.有结构合理的、素质较高的、能按教学大纲要求全面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师队伍; 6.有科学的、规范化的、严格的考试制度。 三、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1.教学计划规定的所有课程,凡连续开设三学年或以上者,都应接受课程评估。具体实施方案见《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课程评估实施方案》; 2.优秀课程可申报学院课程建设项目,经学院审批立项的课程建设项目可获学院课程建设基金资助,获资助课程必须通过精品课程验收。课程验收实施方案见《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建设评审工作方案》; 3.凡优秀课程可申报学校精品课程,具体实施方案见《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建设评审工作方案》。 四、设立课程建设基金 学校每年拨给一定数额的经费作为课程建设基金。列入学校精品课程建设规划的课程,符合条件的可向学校申请课程建设基金,该基金只能用于被列入规划的课程建设项目。 1.课程建设资金的使用范围

教师现场教学设计比赛方案

教师现场教学设计比赛方案 备课是教师提高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过程。为了加强我校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尽快提升我校教师对教材的自主研读能力和教学方案的设计能力,更好地锤炼教师备课基本功,实现教师有效备课,提高备课、上课质量,构建我校教师成长的平台,结合我校教师对“新课标”的学习,经研究,决定全体语文老师进行现场写教案、制作PPT课件、讲课比赛。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制定方案如下: 一、活动目的 为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落实校本培训计划,促进我校教师的专业成长,展现我校教师风采,特举办我校教师现场“教学设计” 比赛。比赛宗旨在于提高我校教师教材分析能力、课标理解和运用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二、组织成员 一组:阿达来提·沙吾提、买买提·尼亚孜、高琪琪、刘丹、赵巧娟、高岩松 二组:邹玲玲、吴康乐、范芳芳、米合热古丽·牙生、陈峥、冯鹏恩 三组:阿提坎吾买尔、李银盆、古丽苏木、阿依古丽·买买提、张晓峰、马芳妮 三、参加对象 全校所有在岗语文教师参加比赛。

四、竞赛学科 语文 五、比赛时间: 由语文教师商定确定比赛时间。 六、比赛地点 库车县第二小学一楼阶梯教室(暂定) 七、比赛内容 语文课本中某一内容(篇章)的一课时内容。 八、比赛形式 现场教学设计比赛,用50分钟时间写教案,然后小组交换后互相给教案打分,满分为100分。用60分钟时间制作PPT课件,最后开始讲课。 温馨提示:试讲也就是上微型课,内容上一般只安排一个知识点的讲授,因为没有学生的真正参与,所以15-20分钟就足够了。它不在乎教学环节的完整性,但课的基本环节如导入、新授、总结、板书、练习、作业、组织教学、评价等要素,一般都应该有。 九、比赛要求 请老师们在规定时间准时到达比赛地点。比赛只允许带带书本,不允许教参、教案等参考资料。 十、教学设计要求 (一)有效的教学设计应主要围绕下面几个主要环节:1、教学内容 2、教学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企业网络课程设计方案

企业网络课程设计方案 课程设计 一、需求分析 企业网络需求分析 为适应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满足日益增长的通信需求和网络的稳定运行,今天的企业网络建比传统企业网络建设有更高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带宽性能需求 现代企业网络应具有更高的带宽,更强大的性能,以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通信需求。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基于网络的各种应用日益增多,今天的企业网络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多业务承载平台。不仅要继续承载企业的办公自动化,Web浏览等简单的数据业务,还要承载涉及企业生产运营的各种业务应用系统数据,以及带宽和时延都要求很高的IP电话、视频会议等多媒体业务。因此,数据流量将大大增加,尤其是对核心网络的数据交换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另外,随着千兆位端口成本的持续下降,千兆位到桌面的应用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企业网的主流。所以,今天的企业网络已经不能再用百兆位到桌面千兆位骨干来作为建网的标准,核心层及骨干层必须具有万兆位级带宽和处理性能,才能构筑一个畅通无阻的"高品质"企业网,从而适应网络规模扩大,业务量日益增长的需要。 稳定可靠需求 现代企业的网络应具有更全面的可靠性设计,以实现网络通信的实时畅通,保障企业生产运营的正常进行。随着企业各种业务应用逐渐转移到计算机网络上来,网络通信的无中断运行已经成为保证企业正常生产运营的关键。现代大型企业网络在可靠性设计方面主要应从以下3个方面考虑。 1、设备的可靠性设计:不仅要考察网络设备是否实现了关键部件的冗余备份,还要从网络设备整体设计架构、处理引擎种类等多方面去考察。 2、业务的可靠性设计:网络设备在故障倒换过程中,是否对业务的正常运行有影响。 3、链路的可靠性设计:以太网的链路安全来自于多路径选择,所以在企业网络建设时,要考虑网络设备是否能够提供有效的链路自愈手段,以及快速重路由协议的支持。 网络安全需求 现代大型企业网络应提供更完善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以阻击病毒和黑客的攻击,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传统企业网络的安全措施主要是通过部署防火墙、杀毒软件,以及配合交换机或路由器的ACL来实现对病毒和黑客攻击的防御,但实践证明这些被动的防御措施并不能有效地解决企业网络的安全问题。在企业网络已经成为公司生产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今天,现代企业网络必须要有一整套从用户接入控制,病毒报文识别到主动抑制的一系列安全控制手段,这样才能有效地保证企业网络的稳定运行。 应用服务需求 现代大型企业网络应具备更智能的网络管理解决方案,以适应网络规模日益扩大,维护工作更加复杂的需要。当前的网络已经发展成为"以应用为中心"的信息基础平台,网络管理能力的要求已经上升到了业务层次,传统的网络设备的智能已经不能有效支持网络管理需求的发展。比如,网络调试期间最消耗人力与物力的线缆故障定位工作,网络运行期间对不同用户灵活的服务策略部署、访问权限控制、以及网络日志审计和病毒控制能力等方面的管理工作,由于受网络设备功能本身的限制,都还属于费时、费力的任务。所以现代的大型企业网络迫切需要网络设备具备支撑"以应用为中心"的智能网络运营维护的能力,并能够有一套智能化的管理软件,将网络管理人员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 企业需要构建一个综合的企业网,有10个部门,共分5栋楼,1栋,2栋,3栋,4栋,5栋,各栋楼之间的距离不相同。1栋与3栋之间相隔300米,2栋与3栋之间相隔200米,4栋与3栋之间相隔180米,

阅读与写作课程教学设计方案(春启用)

《阅读与写作》课程教案设计方案(06春启用) “阅读与写作”是教育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小学师资教育专业(专科)的必修课程。为保证该试点工程的顺利实施和课程的教案质量,依据本专业的实施方案制定本课程的教案设计与实践教案改革方案。一、课程简况 1.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阅读与写作”课程是教育部“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工程小学教师进修高等师范专科小学教育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文章阅读与写作理论水平和较高的鉴赏与写作能力的课程,具有较强的基础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特点。 本课程拟通过13章69节构成。其中导论部分的教案要求是:了解学习文章阅读与写作的重要意义和相互关系,课程的基本内容和学习方法,理解文章阅读与写作活动的各自特点及对人的素质修养的全面要求。课程内容要点是明确学习文章阅读与写作的重要意义,即,阅读与写作是信息传播的重要方式、社会交际的基本手段和语文教案的主体内容;阅读与写作是语文学习的一体两面;使学生懂得课程的结构体系与学习方法,把阅读论与写作论作为有机整体融通起来;正确把握理论、阅读与写作三者的互动关系。文章阅读论侧重文学作品,文章写作论侧重一般文章。课程的重点与难点是:使学生懂得学习文章阅读论与写作论的意义与方法;掌握文章阅读与写作对人的思维方式、心理结构、审美意识、语文素养、知识技能、文化积淀等方面素质的要求。 本课程的教案建议是:正确认识文章阅读与写作的融通性和一体性,以及其在信息传播中的重要地位;通过对经典语文篇章的阅读,让学生充分认识人的多方面素养对文章阅读与写作的意义。 本课程的文字教材分为“阅读论”和“写作论”两编。 阅读论分为“文章阅读的理论和方法”,“诗词、散文鉴赏”,“小说、戏剧文学鉴赏”,“童话、寓言和历史故事鉴赏”,“科学论文的阅读”和“阅读教案论”等6章。其教案要求是:了解中西方文章阅读的不同传统和各自的长处,诗词的文体特征和创作要领,小说的文体特征和构思要领,童话、寓言的文体特征和构1 / 13 思要领,阅读教案的目标和模式;理解文章阅读的实质含义和重要功能;掌握文章阅读方法的基本功能、主要局限及其独特视野,散文的文体特征和写作要求,诗词和散文的艺术鉴赏方法和文言文阅读的一般要领,话剧、戏曲剧本的文体特征和创作要求,小说和戏剧的艺术鉴赏方法,童话、寓言和历史故事的艺术鉴赏方法,科学论文的阅读理论和方法以及阅读教案的方法等。 写作论分为“文章写作过程”,“记叙类文体写作”,“议论类文体写作”,“说明类文体写作”,“教案应用文写作”,“电脑写作”和“作文教案论”等7章。 2.课程教案要求 了解文章写作过程的基本阶段、主要内容,记叙类文体的主要特征及一般写作要求,说明类文体的文体特征和一般写作要求,议论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写作要求,应用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一般写作要求,电脑写作的独特语言风格和电脑写作的新方式和新思维;理解文章写作构思的步骤、方法和一般规律;掌握文脉贯通、文章起草和文面规范的方法,文章修改的程序和基本方法,消息、文艺通讯、人

学校对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支持和措施

学校对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支持与措施 学院十分重视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在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上明确提出了建设“精品专业、精品课程、精品人才”的三精工程,提出要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标杆,加大优质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建设力度。2006年,学院制定了《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建设管理细则》,此后,学校又在一系列的管理文件和管理制度中,进一步明确规定了对精品课程建设的多方面的政策措施,主要内容有:1.建立精品课程有效管理机制,保证精品课程建设工作 学院建立了精品课建设规划,对各级精品课程做了明确的规划。为保证此项工作有效开展,学院成立了精品课程领导小组,院长任组长,同时建立了由教务处负责的精品课程建设监管部门,系室主任将工作重点放在精品课程的建设上,有力的推动的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 2.加大师资队伍培训投入 学院加强了对精品课程建设的学习和培训工作,每年定期的组织相关教师参加各类精品课程的学习和培训工作,保证每年有足够资金用于教师的培训。3.保证对精品课程的奖励建设经费 学院出台了《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建设管理细则》和《关于对精品课程经费支持的若干规定》明确对精品课程的建设经费支持额度为:校级精品课程奖励建设经费3-5万元,省级精品课程奖励建设经费5-8万元,国家精品课程除教育部划拨的奖励经费外,学院将按1:1配套建设经费。 4.支持精品课程的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平台建设 学院投入了300多万元建立了于本课程相应的教学平台和实验室,为该精品课程提供了真实的教学实践平台。 5.在教师的聘任和晋级提薪上对精品课程负责人予以奖励 与对待国家级教学成果获奖者一样,学校在有关文件中明确规定,对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奖励和教师的聘任与晋级提薪等挂钩,这一规定已经在2007年的教师聘任和工资升级调整中实施。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方案

2011-2012 学年第一学期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项目名称:小型网络组建项目 指导教师:陈建辉 专业班 级:09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设计地点: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08 实验楼A504) 计算机科学与应用系网络工程教研室

一、设计目标 1、具备简单小型网络设计、建设的能力。 2、理解小型网络结构的规划设计及简单网络故障排除的方法。 3、掌握组建小型局域网的能力。 二、设计项目 1、家庭网络建设 实现家庭两台PC 机有线接入互联网,一台笔记本电脑无线接入互联网。 2、学生宿舍局域网建设 一个宿舍内有两台PC 机、两台笔记本电脑,要求实现互联网接入,在费用尽可能低的情况下选择网络速度最快的接入方式。 3、小型商业公司局域网接入 某商业公司刚租用了一个写字楼的14 层的三间房屋作为办公室,公司共有 5 名员工,一名总经理、一名副总经理,总经理副总经理各用一间办公室,其它员工使用一间办公室,总经理使用笔记本电脑无线接入互联网,其他6名员工使用PC机接入互联网,公司内部通 过网络共用一台打印机。 三、设计相关学习资料、工具设备 1、教学学习资料:本学期使用的教材;有关网络技术的参考书;互联网相关资源。 2、工具与设备: 硬件:PC 机、交换机、路由器、网线若干。 软件:Packet Tracer;互联网接入环境。 四、设计要求 1.分组完成一份设计报告 2.组中每位成员完成一份项目设计分工报告书 五、设计报告内容 设计报告不得少于6页,格式如下: 1、网络系统需求分析包括网络使用背景,为什么要建设该网络,希望达到什么目标,计划费 用为多少等。 2、系统总体设计 包括系统任务、要求、设计思路、关键技术、拓扑图 3、设备选型

教育学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教育学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中央电大教学管理科 一、课程基本说明 1.课程的性质与教学目标 教育学课程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公共事业管理(教育)专业(专科)与小学教育专业(专科)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教育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掌握教育领域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命题,具备基本的教育理论素养,能初步运用教育理论观察、分析中小学教育现象和问题,并初步训练学生具有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实践能力。 2.课程的学时、学分、开设情况 “教育学”课程1999年秋开设,3学分,54学时。 由于“教育学”开设在我国颁布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之前,因此有关新课程改革的内容以及许多随之出现的新的教育观、学生观、评价观等都未能进入中央电大现行使用的教材内容中。在新的教育学课程改造完成之前,建议各地从事教育学教学工作的教师,在教学中注意两点: (1)要注意更新陈旧过时的教学内容,补充新的教育理论与教育方法。如补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增加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关于教育方针的新定义等。 (2)在教学中,注意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采用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与研究式学习方式等。 3.课程的基本特点 在教育管理及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教育学课程同时也是学生将来从事教育工作的一门教育专业入门课程,具有基础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特点。在与其他教育课程的衔接与配合上,教育学课程要根据它自身的特点以及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一方面侧重于一般教育观念和原理的教学,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系统知识结构,能从宏观上、整体上把握教育的概貌;另一方面,还有注意对学生教育教学及教育教学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注意激发学生教书育人的热情,培养学生从事教师职业的专业精神和情感等。总之,通过教育学课程的学习为其他后续教育类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课程的内容体系及教学要求 (一)课程的基本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