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地区地质灾害调查
福建省地质灾害的类型与特征

福建省地质灾害的类型与特征关键词:福建;地质灾害;特征一、福建省省自然地理概况福建省地貌上属于中国东南沿海低山、丘陵区。
海拔一般5—2158m,其最高峰位于武夷山脉主峰黄岗山,海拔2158m,最低位于东部的堆积平原地带。
全省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主要山脉武夷山、鹜峰山、袱帽山、戴云山一博平岭走向北北东向,与海岸线总体走向一致。
境内山岭耸立、低丘起伏、河谷和盆地错综其间,沿海港湾、岛屿众多,地形区域性差异较大。
省内西北部是以武夷山脉为主体的闽西大山带;中部分布由鹭峰山、戴云山、博平岭等山脉组成的闽中隆起大山带,其间多为互不贯通的河谷、盆地;东部沿海为丘陵、平原地带。
构成中山的岩石中,武夷山脉多为沉积岩和变质岩、鹜峰山一砒帽山与戴云山一博平岭多为火山岩和侵入岩;构成低山、丘陵的岩石多为沉积岩、变质岩、火山岩、侵入岩;红土台地多由花岗岩风化残积土构成;平原与山间盆地则由第四系松散堆积物组成。
二、福建省地质灾害的类型与特征地质灾害是地质环境问题中最突出的问题。
根据野外调查,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是福建省主要的地质灾害。
1、滑坡滑坡是福建省分布最广、危害最大的灾害类型,各个设区市、各种地貌和岩土体类型均有分布。
总体上而言福建省滑坡空间分布广泛,数量多,山区普遍发育,具有区域性和群发性的特征;土质滑坡为主。
福建省斜坡多为残坡积土,该类土体为松散结构,透水性较好,当降雨大量入渗后,土体抗剪强度显著降低,地下水侧向径流,产生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增加下滑力,进而产生滑坡;小型浅层滑坡为主。
福建省斜坡残坡积土,由于浅层地表易受降雨及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容易诱发小型浅层滑坡;直接诱发因素以暴雨为主省内的滑坡与崩塌多数发生在强降雨或台风暴雨阶段,同类型灾害发生地域较集中、并普遍具有群发性特征;区域空间及时间上灾害的发生呈现出不均匀性的特点;人类工程活动影响明显。
2、崩塌福建省崩塌发育分布主要有如下特征:以土质崩塌为主,其次岩质及混合质崩塌也占一定比例。
福建省宁化县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了地质灾 害群测群 防网络 , 指导该 地 区地质灾 害 的 对
监测与预警 工作具有 重要 的现实意 义 。
本次研 究共 复核 原有 地 质灾 害 点 8 处 , 中核 1 其 销 1 处 , 留 6 处 , 发现地 质灾 害点 8处 , 6 保 5 新 因此本 次调查 的地 质 灾 害 点 为 7 3处 。其 中 主要 灾 种 是 滑
( . col f E vrn na tde, hn nvri fG oc ne, h n4 0 7 , hn ; 1S h o o n i metl u i C iaU ies yo esi csWu a 3 0 4 C ia o S s t e
2 G oo c l giern n t ueo ja o ic , z o 5 0 0 C ia . e lgi a En n eig I si t f Fu in Pr vn e Fu h u 3 0 0 , h n ) t Abtat src :Nig u o ny i lctd i h ot weto j n P o ic n a rq e t cu rn eo e lgc l n h aC u t s o ae t en rh s f i r vn ea d h sfe u n c re c fg oo i n Fu a o a
第 1 8卷 第 5期 2 1 1 年 0 9月
安 全 与 环 境 工 程
S ft nd En io me t lEn i e rn a e y a vr n n a g n e i g
Vo . 8 NO 5 11 . S p e. 2011
福建省宁化县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及其影 响因素
福建海坛岛地质灾害特征及风险评价

福建海坛岛地质灾害特征及风险评价刘毅飞;王欣凯;蔡廷禄;时连强;夏小明【摘要】通过现场调查及历史岸线对比的方法,摸清了海坛岛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及其分布特征,发现海坛岛存在三种地质灾害类型:海岸侵蚀、重力类地质灾害(崩塌与滑坡)与风沙灾害。
海岸侵蚀为主要的灾害类型,分布在海坛岛东部的岬湾海岸;其中的一些岸段由于人工护岸工程的修建,延缓了海岸的侵蚀后退,但同时造成临近沙滩的侵蚀退化。
崩塌与滑坡共计16处,分布于海岛各处,多半为开山采石等开发活动造成。
风沙灾害区位于海坛岛东北部长江澳沿岸,沙源为长江澳沙滩,这与该地直面常年主风向(NNE)有关。
建立了海坛岛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打分法与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值,通过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海坛岛地质灾害风险进行评价。
结果显示,中、高风险区与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的分布区域一致,而岛陆主体为低风险区。
根据海坛岛地质灾害特征及风险评价结果,给出了灾害防治建议。
%On the basis of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historical coastline comparison,type and distribution of geo-logical hazard in Haitan Island a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three types of geological hazard:coast-al erosion,gravitational geological hazard (collapse and landslide)and wind-sand disaster.As the major type coastal erosion happens at the headland-bay coasts situated in the east part of Haitan Island.Due to building of re-vetment dike,beach degradation happens at some coasts.There are 16 collapses and landslides at the steep slopes mostly induced by quarrying activity,which distribute in the coast and land of island.Under the control of annual predominant wind direction (NNE),the area of wind-sand disaster is situated in the northeast part ofthe island and the sand comes from neighboring beach.Risk assessment of geological hazard is made by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model.Before that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is confirmed and the weight of each index is calculated by expert scoring method an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The assessment results show that medium and high risk area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distribution areas of geological hazard.At last the advice 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geological hazard is given.【期刊名称】《灾害学》【年(卷),期】2016(031)004【总页数】6页(P122-127)【关键词】海岛;地质灾害;模糊综合评判模型;风险评价;福建;海坛岛【作者】刘毅飞;王欣凯;蔡廷禄;时连强;夏小明【作者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国家海岛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浙江杭州 310012;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国家海岛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浙江杭州310012;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浙江杭州 310027;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国家海岛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浙江杭州 310012;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国家海岛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浙江杭州 310012;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国家海岛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浙江杭州 31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94;X43海岛是海上陆地国土和人类开发海洋的远涉基地。
福建沿海地区的地质灾害与防范

福建沿海地区的地质灾害与防范福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是一个地质灾害频发的地区。
这主要是由于福建沿海地区地质结构复杂,受海洋侵蚀和地壳运动的影响较大。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福建沿海地区频繁发生了许多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海岸侵蚀等,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财产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和损失。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福建沿海地区的地理特点。
福建沿海地区地势多为山地和丘陵地形,且位于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的交界处,地质构造活跃。
这种地势和构造的特点使得福建沿海地区更容易发生地质灾害。
同时,福建沿海地区还受到强烈的台风和暴雨的影响,这些气象因素也是地质灾害频发的原因之一。
滑坡是福建沿海地区最为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
由于地势陡峭、土壤松散以及台风暴雨的冲刷,土体容易松动和滑动,造成山体滑坡。
近年来,福建沿海地区多次发生了严重的山体滑坡事件,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为了预防滑坡灾害,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如加固山体、植被恢复、引导水流排泄等,以确保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另一个常见的地质灾害是泥石流。
福建沿海地区多山多雨,这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一旦暴雨发生,山坡上的土石就会被冲刷下来,形成泥石流。
泥石流的速度极快,威力巨大,对沿途的房屋、道路和农田造成严重破坏。
因此,加强泥石流的监测和预警系统,制定科学的防灾预案,提高居民的防灾意识,才能有效地减少泥石流带来的灾害。
此外,海岸侵蚀也是福建沿海地区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
受海洋潮汐和海浪的侵蚀,沿海地区的海岸线逐渐后退。
这导致了海滩的消失,沿海居民的生活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为了应对海岸侵蚀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灾措施,如人工加固海岸线、疏浚海口、恢复植被等,以保护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当地居民的利益。
在福建沿海地区,地质灾害的防范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这不仅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也关系到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政府和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救援工作。
泉州山区几种常见地质灾害成因分析

中国西部科技 2014年4月第13卷第04期总第297期 69泉州山区几种常见地质灾害成因分析柯瑞龙(1.福建省闽东南地质大队,福建 泉州362011;2.福建省泉州工程勘察院,福建 泉州,362011)摘 要:地质灾害居于泉州地区各类灾害之首,其成因主要为该地区地形复杂,丘陵山区分布面积广,每年因台风与热带风暴在该地区停留时间久,从而给这一地区带来滑坡崩塌、地面塌陷、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关键词:地质灾害;成因分析;泉州山区DOI:10.3969/j.issn.1671-6396.2014.04.030泉州地处福建省东南部,东部毗邻东海及台湾海峡,西部地处武夷山-戴云山复式隆节带的边缘,属闽南丘陵地形,在地貌上属中低山-丘陵区。
由于地质构造条件复杂、地形起伏变化较大、山区局部小气候变化较为剧烈,从而成为滑坡崩塌、地面塌陷、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主要发生发育区域,每年都给这一地区造成人员及巨大的财产损失,而地处泉州内陆的安溪、永春、德化情况更为严重,被列为本市重点防治灾害点,因此,了解这一地区常见的地质灾害成因意义十分重大。
1 滑坡、崩塌成因分析滑坡、崩塌是各种自然地理、地质条件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第四系松散堆积物的不均一性,软弱层的带状分布和节理裂隙发育为其内因,水的作用和人为因素为其外部因素。
1.1 滑坡、崩塌的形成条件滑坡、崩塌的形成条件,归纳起来可分为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两个方面。
不良的地质条件是产生滑坡、崩塌的内部条件,而人类的工程活动和水的作用则是触发并产生滑坡、崩塌的主要外部条件。
1.1.1 自然地理、地质条件因素地形条件的复杂程度及斜坡坡度控制着滑坡崩塌产生的临空条件,深沟大川造成地形陡峻切割,悬崖临空高耸是滑坡崩塌最有利发生地段。
斜坡地层岩性是发生滑坡的物质基础。
岩浆岩主要分布在南安、惠安、晋江、安溪的南部,变质岩主要分布于德化的西北部,沉积岩及火山沉积岩主要集中于安溪、永春、德化一带。
福建各省自然灾害损失情况洪涝山体滑坡和泥石流

福建各省自然灾害损失情况洪涝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福建省是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个省份,位于福建沿海和闽南山区。
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福建省经常面临自然灾害的威胁,其中包括洪涝、山体滑坡和泥石流。
这些自然灾害给福建省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损失。
洪涝是福建省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由于地势低洼,洪涝在福建省的大部分地区经常发生。
每年的雨季,福建省的一些河流会因为降雨过多而泛滥。
洪水造成了大量的农作物死亡和房屋倒塌,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同时,洪涝还导致土地退化、道路中断和通讯中断等问题,破坏了福建省的基础设施。
山体滑坡是福建省另一个常见的自然灾害。
福建省的大部分地区都是山区,地势陡峭。
长期以来,不断的自然侵蚀和人类活动导致福建省的山体变得非常脆弱。
每年的雨季,降雨过多会导致山体滑坡,破坏农田、住房和道路。
山体滑坡还会导致土壤和岩石进入河流,给福建省的水资源带来严重污染。
泥石流是福建省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福建省的山区地势陡峭,土壤和岩石的侵蚀导致了泥石流的形成。
每年的雨季,降雨过多会导致山体的土壤和岩石被冲刷下来,形成泥石流。
泥石流的流速快,并且带有很大的破坏力,能够摧毁道路、桥梁和建筑物。
泥石流还会淹没农田,破坏农作物的生长,给福建省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洪涝、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给福建省的经济和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每年的自然灾害导致大量房屋倒塌、农田受灾和基础设施损坏,给福建省的重建和修复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同时,由于福建省的山区地理条件复杂,灾害救援也面临一定的困难。
因此,福建省需要加强自然灾害的监测预警工作,加强灾害防范和减灾措施,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总之,福建省面临洪涝、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
这些灾害给福建省的经济和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减少灾害损失,福建省需要加强自然灾害的监测预警工作,加强灾害防范和减灾措施,提高人民的应对能力。
只有这样,福建省才能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泉州地质灾害调查报告

泉州地质灾害调查报告晋江东石金山小学黄佳冰指导老师:许琼华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活之本。
水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不可替代的基础资源。
“民以食为天”,“有土则为粮”。
拥有丰富的水土资源是立国富民的基础。
水土流失,已严重破坏土壤资源,危害自然环境。
严重的水土流失给经济和社会带来极大危害,直接影响着可持续发展。
泉州市近年来频繁发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
因此,我们对各种诱发因素进行分析,认为人为水土流失、人为地质作用是造成泉州市滑坡、崩塌发生频率较以往有大幅度增加的主要原因。
提出今后应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加强宣传和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加强对滑坡、崩塌的预测预报和综合治理。
滑坡、崩塌既是一种地质灾害,也是土壤侵蚀的一种形式。
滑坡、崩塌是重力侵蚀的结果,是以重力为其直接原因所引起的地面物质的移动形式。
但诱发滑坡、崩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中。
人为因素是造成我市滑坡、崩塌发生频率较以往有大幅度增加的主要原因。
◆诱发滑坡、崩塌的成因一自然因素1 地质、地貌因素:我市位于欧亚大陆板东南缘,为太平洋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之间的俯冲带,地层发育较全,中生代岩浆活动频繁,变质作用较强,地质构造复杂,为滑坡、崩塌提供了发生的临空条件。
2 气候因素:我市濒临太平洋,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受海洋气团影响显著,气候温暖潮湿,岩石极易风化呈灰褐色、红褐色土状。
夏、秋雨季多台风,造成短期间较大的降雨量,雨水浸泡斜坡上的风化土,常使土坡表土沿裂缝灌入,使风化土层与残积岩石表层脱离。
雨水的重力、渗透、滑润作用破坏了原本山体的平衡状态,是造成滑坡、崩塌的主要内因。
二人为因素1.人为水土流失:我市是福建省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由于人口密度大,土地开发利用早,经济活动频繁,人为因素所产生的水土流失相当普遍,80年代及90年代初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均在3500hm2左右。
人为水土流失主要表现在:一是大面积破坏森林植被,特别是破坏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二是开发生产建设活动没有按规定和要求采取水土保持防护和治理措施,乱挖、乱采、乱堆、乱倒,据1999年调查,全市有642处较集中的采石、采矿,造成极强度水土流失1530hm2;三是农业开发生产中随意超坡度开垦山坡地,造成地表裸露。
附表1 福州市晋安区地质灾害一览表

优山村乐坪自然村20号
不稳定斜坡
2005年
119°11′55.45″
26°15′33.00″
750
6
2层土木结构
小型
小型
基本稳定
工程治理
36
350111000390
JA0737
寿山村129号
不稳定斜坡
119°17′04.45″
26°17′37.26″
175
11
2层砖混结构
小型
小型
基本稳定
2007年
119°15′45.02″
26°17′25.24″
940
9
二层土木结构民房
小型
小型
基本稳定
搬迁避让
31
350101010044
JA0027
上仑村陈立魁住宅
滑坡
2000年
119°13′57.30″
26°13′47.00″
150
3
砖混2层
小型
小型
基本稳定
简易治理
32
350101010045
JA0029
2007年
119°19′49.87″
26°11′22.80″
300
12
一座土木结构民房
小型
小型
基本稳定
工程治理
14
350101010034
JA8514
宦溪镇洲洋村杨象贤房后
滑坡
1985年
119°23′45.61″
26°09′39.16″
1200
8
二层砖混结构民房
小型
小型
基本稳定
工程治理
15
35011102000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福建省地质环境复杂,影响因素众多,是我国中等地质灾害发育的主要省份之一。
依据福建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分析了主要地质灾害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结果表明:地质灾害时间分布与降水、尤其是与暴雨的分布一致,其空间分布与地质条件的分布一致;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因素是地质条件,降雨则是其重要的触发条件,人类活动也是诱发地质灾害的因素之一。
最后根据其特征和成因提出防治措施,以提高防灾减灾的能力,最大程度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关键词:地质灾害;特征;成因分析;防治措施;福建省ABSTACTFuJian Province, the complexity of 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impact of many factors is the development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in China's middle-of the main provinces in the country. By understanding the natural and ge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 of FuJian Province, to analyze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geological hazards and their causes indicates that: time distribution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and precipitation, especially in line with the distribution of rain, and its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same geological conditions; geological disasters the major factor is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rainfall is an important trigger conditions induced by human activities is one of the factors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In this pap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in accordance with form factors as well as thei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improve the capacity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the largest reduction in the extent of the losses caused by geological disasters.Keywords: geological hazards;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FuJian目录第一章前言 (1)第二章福建省自然地理特征概述 (1)2.1地形地貌 (1)2.2地质构造 (1)2.3岩土体特征 (1)2.4气象与水文特征 (2)第三章地质灾害概述 (1)3.1地形地貌 (1)第四章福建省主要地质灾害特征分析4.1滑坡 (1)4.1.1滑坡类型 (1)4.1.2 滑坡时空分布特点 (1)4.2崩塌 (1)4.2.1崩塌类型 (1)4.2.2崩塌发育特征 (1)4.3泥石流 (1)4.4地面塌陷 (1)第五章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分析5.1滑坡的成因分析 (1)5.1.1 滑坡与坡形关系 (1)5.1.2 滑坡与降水关系 (1)5.1.3 滑坡与地质构造关系 (1)5.1.4 滑坡与人类活动关系 (1)5.2崩塌的成因分析 (1)5.2.1 崩塌与降水关系 (1)5.2.2 崩塌与坡形关系 (1)5.2.3 崩塌与岩土体关系 (1)5.2.4 崩塌与人类活动关系 (1)5.3泥石流成因分析 (1)5.3.1 泥石流与地质地貌关系 (1)5.3.2 泥石流与降水关系 (1)5.3.3 泥石流与人类活动关系 (1)5.4地面塌陷成因分析 (1)第六章地质灾害的防治对策6.1 在广大山区农村要做地质灾害防治科学知识的普及教育工作 (1)6.2 加快落实加强地质灾害预报系统 (1)6.3 充分运用高新技术防治地质灾害 (1)6.4规范人类活动 (1)6.5 健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 (1)第七章结语 (15)参考文献 (16)致谢 (17)1 前言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境内峰峦叠嶂,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是一个地质条件复杂的省份。
由于山多地少,用地条件差,削坡建房遍布全省山区;大量工程建设,形成了许多高陡边坡,加上台风暴雨多,降雨量大,从而诱发了大量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使福建省成为全国地质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给福建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危害[1]。
据统计,目前全省每年因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达整个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的1/3左右,造成的人员伤亡数占整个因灾伤亡总数的60%以上。
地质灾害己经成为影响福建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制约因素。
因此,有必要对全省地质灾害的类型及成因进行研究,揭示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规律,为防灾减灾服务。
正确认识地质灾害现状, 研究其成因及规律, 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危害, 对保证经济建设规划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重大意义。
规范人类活动的方式,使之具有科学性,符合自然发展规律。
自然地质灾害虽然人力无法避免,但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完全可以将其对人类的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
事实表明,地质灾害并不可怕,它是可以监测、预报的。
2 福建省自然地理特征概述2.1 地形地貌福建省位于我国的东南部, 东临太平洋。
属东南沿海低山丘陵区, 是一个多山的省份。
武夷山脉贯穿闽北全区, 呈北东—南西向分布, 地貌以侵蚀剥蚀丘陵为主, 间夹山前冲洪积和河流堆积。
2.2 地质构造福建省处于欧亚大陆板块东南部,濒临太平洋板块,是环太平洋新生代巨型构造-岩浆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深大构造控制着福建省岩浆活动和区域地层分布。
近期构造运动强烈控制着地貌类型,山区总体趋势为抬升,但也有差异性;福建省山体高大,差异性上升运动造成很深的冲沟切割,树枝型水系发育,与之相应的凸型坡、直线坡发育,从而具备了地质灾害产生的条件。
2.3 岩土体特征福建省主要岩土体为残积粘性土岩组,岩性主要为残积粘土、粉质粘土、坡积粉土、碎石土。
粘性土岩组土体结构疏松且不均一,大多含有不同数量的碎石、块石,有利于地下水入渗,且其抗剪强度较低。
福建省残坡积层分布不均匀,厚度变化较大。
东南丘陵地区分布广、厚度大,西北低山区残坡积层厚度较小。
2.4 气象与水文特征福建省属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雨量丰富,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036—2048mm。
每年6月—9月规律性台风带来大量雨水,雨季降雨强度大, 可占全年降水的2/3。
年降雨量空间分布为: 西部多于东部,北部多于南部,高海拔多于低海拔。
水系比较发育,主要河流有闽江及其众多支流,流域面积大,流量大,水位随降水变化大。
3 地质灾害概述自然科学界对地质灾害的定义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
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岩暴、坑道突水、突泥、突瓦斯、煤层自燃、黄土湿陷、岩土膨胀、砂土液化,土地冻融、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土壤盐碱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
地质灾害的发生需要外力的作用,根据外力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两类:一.由于自然界的活动引起的地质灾害,也就是自然地质灾害。
二.由于人类的活动引起的叫做人为地质灾害。
人类工程开发活动或对环境破坏的活动都有可能引起地质灾害。
二者的界限不是很明朗,有些常见的地质灾害如火山喷发,地震,台风等属于自然地质灾害;而泥石流,坍塌,地面沉降等有可能有自然因素引起,也有可能有人类的活动引起。
所有地质灾害中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占70%--80%。
我国每年造成严重损失的主要地质灾害如下表统计[2]:表2.1 2004年地质灾害类型统计表滑坡28738 51% 24898 52%崩塌9421 17% 8595 18%泥石流4788 8% 3406 7%不稳定滑坡8891 16% 7599 16%地裂缝1576 3% 1034 2%地面塌陷2698 5% 2300 5%合计56112 478324福建省主要地质灾害特征分析4.1 滑坡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的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滑移面(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滑坡是福建省地质灾害的主要种类之一, 其主要特点是分布广泛、规模较小, 以土质为主、发生频率高、突发性强,大部分与人类工程活动有关。
4.1.1 滑坡类型依据《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滑坡按滑体的体积大小,分为巨型滑坡(> 1000万m3)、大型滑坡(100~1000万m3)、中型滑坡(10~100万m3)和小型滑坡(<10万m3)。
还有按滑体的物质组成,滑体的厚度以及形成原因划分的。
福建省滑坡发育分布主要有如下特征:表4.1 滑坡类型统计表(截止2005年)4.1.2 滑坡时空分布特点(1)空间分布:福建省滑坡集中区分布与年降雨高值区一致,主要县市有: 闽北的光泽县、武夷山市、政和县;闽东的福安市、周宁县、霞浦县;闽南的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南安市及闽西的漳平市、永安市、上杭县。
其中主要集中在山区河流的沿岸以及地貌单元的边界区[3]。
(2)时间分布:滑坡的发生与降雨有密切关系,所以其时间分布与福建降水集中的月份一致。
一般集中在5月—9月,这段时间降水丰富而且多暴雨。
4.2 崩塌崩塌是一种自然地质现象,是在一定条件下的斜坡,由于受河流淘浊、人为切坡、地下水活动或震动等因素的影响,使斜坡上部分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某个面脱离母体,突然从陡峻的斜坡上崩落下来,并顺着斜坡猛烈地翻滚、跳跃,最后堆落于坡脚的现象。
在福建,崩塌是仅次于滑坡的地质灾害。
特点是规模小, 数量多, 崩落速度快, 突发性强等, 年平均崩塌发生数千处, 县县均有出现。
2004年福建全省共发现约500多处崩塌。
4.2.1 崩塌类型根据崩塌规模、物质组成、形成原因等可分为各种崩塌类型[4](见表4.2)表4.2 2005年崩塌类型统计表4.2.2 崩塌发育特征(1)以土质崩塌为主,其次岩质及混合质崩塌也占一定比例。